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语文核心素养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语文核心素养研究

智库时代·176·教育文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语文核心素养研究刘 娜(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摘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必然要求,大学语文是高校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对于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语文;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8)05-0176-00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积淀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基石。

“大学语文”应当是综合性的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其内容应当是传播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

为此,在大学语文教育中融入与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十分重要与必要的。

一、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定位“大学语文”长时间以来,大学语文是针对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在学生和一些学校的眼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部分院校的大学语文已被取消或日渐边缘化。

与此同时,受外来思想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日益减少,部分学生乃至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持“轻蔑”的态度。

要想转变这种令人堪忧的状况,就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确定“大学语文”继承与传播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课程定位[1]。

根据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及国务院、教育部发布的各种包含《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在内的法规性文件要求,大学语文课程与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密切相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这是其他公共课没有的课程优势。

“大学语文”在大学院校中的地位应该提升,功能应当增强。

唯有教学地位有了充分的保障,其自身具有的教育作用才会有效发挥出来,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才能够更顺利地开展。

为此,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调动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打下夯实的基础[2]。

天津市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天津市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化、 观念形态 的总体 表征 。传统 文化所 蕴含 的思维方 式、 价值 观念 、 为准 则 , 行 一方 面具有 强烈 的历史 性 、
遗传 性 ; 另一 方面 又具有 鲜活 的现 实性 、 变异性 。中


调查样本构成情况
调查小组在 近半年 的调查过 程 中, 走访 了天津 的 1 4所高等 院校 , 发放调查 问卷 30份 , 0 回收有效 问卷 26 。 6 份 有效问卷分别来 自于 : 河北工业 大学 3 份 、 9 天 津城 市建设 学 院 2 5份 、 中国民航大 学 2 、 津 中 4份 天 医药 大学 2 、 3份 天津农 学 院 2 份 、 0 天津师 范大学 l 8 份、 南开大学 1 份 、 8 天津科技 大学 1 份 、 7 天津大学 1 6 份 、 工业大学 l 份 、 天津 5 天津理工 大学 1 、 5份 天津商 业大学 l 份 、 5 天津 医科大学 1 份 、 外国语 大学 7 4 天津 份 。问卷 的年级分 布为 : 大一年级 3 份 , 1. 大 3 占 2 %; 4 二 年级 14份 , 4 .%; 1 占 29 大三 年级 7 , 2 . 2份 占 71 %;
( 河北工业大学 , 天津 3 00 ) 04 1

要 :通过 问卷调查大学生对 中国传统文化 的认 知度 、认 同度和对传统文化常识 的 了 解程度 。调 查结 果显
示, 大学生对 中国传统 文化 的 了解存在深度浅 、 围小的问题 ; 范 大学生对于 中国传统 文化 的认识基本 不存在校 际差异 ; 文理科学生在传 统文化素 养方 面存在差异 。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继 承 和弘扬 中华 民族传 统文 化 ,是 中华 民族 自立 于 世 界 民族之 林 的精神 保障 , 重要意义绝 不容小觑 。 其 复兴和 发展 中 国传 统 文化 的重 任 ,最终要 落 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当前,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国际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

建构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以下简称“学生核心素养”)也成为全面实施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和基础。

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地区)在遴选学生核心素养指标的过程中不仅表现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共同趋势,同时也都强调核心素养框架的建构必须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之中。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经过一代又一代人民的锤炼与沉淀,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我们民族特征的一部分,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的运行模式与人民的观念。

因此,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构建必须认真剖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继而建构起能够真正适应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切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系。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根”与“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作为对“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具有国家战略意义问题的具体解答,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需要体现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追求,传承中华民族的根本精神基因。

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需“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文明延续至今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

我国古代先贤及仁人志士们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广泛揭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真谛。

其中,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和理念精粹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华儿女的人生观、价值观,构筑了中华儿女独特而坚定的精神世界。

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之源,也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在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过程中,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让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现出中华民族之“魂”,就是对中华文化最为实质性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保障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明持续传承下去的关键所在。

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参观调研报告

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参观调研报告

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参观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传承和发展情况,以及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实践应用。

通过参观和调研,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

二、调研内容1. 参观传统文化学校我们首先参观了一所专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学校。

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该学校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学校内设有中国书法、传统音乐、武术等课程,让学生全面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此外,学校还通过各种活动和比赛,帮助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学生能够在传统文化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2. 走访传统手工艺坊在此次调研中,我们还实地走访了一家传统手工艺坊。

通过和手工艺匠人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传统手工艺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手工艺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3. 深入当地民间传统文化表演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还深入当地的民间传统文化表演,观赏了各种传统舞蹈、音乐、戏剧等表演。

通过观摩传统文化表演,我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传统文化对当地民众生活的影响和提升。

三、调研收获通过本次传统文化社会实践参观调研,我们有了以下几点收获。

1. 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民族的根,更是我们社会的灵魂。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责任和义务。

2. 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更能够帮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新的生命力和活力,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

3.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织等各方面都应当承担起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责任,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四、建议与展望在此次调研中,我们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传统文化进校园调研报告

传统文化进校园调研报告

传统文化进校园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

本报告旨在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以期为推动校园文化传承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进行抽样调查。

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20份。

访谈对象包括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学校校长、教师及学生代表等。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普及程度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学校已经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其中70%的学校已经实施了多年。

这说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实施。

2.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主要形式调查结果显示,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主要形式包括: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组织传统文化讲座、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等。

其中,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是最为主要的形式。

3. 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效果评价调查结果显示,70%的学生对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表示满意,认为活动对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积极作用。

但也有30%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认为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

四、问题与挑战1. 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系统性目前,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主要依赖于学校自主开展,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导致教育内容不够系统。

2. 师资力量不足由于缺乏专业的传统文化教师,许多学校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3. 活动形式单一部分学校在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时,形式单一、缺乏创新,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五、建议与对策1. 制定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大纲和教材,加强课程建设。

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

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教学调研报告(论文)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2015年11月6日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作者:***摘要当今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出现了弱化的趋势,同时由于大量外来文化涌入开放后的中国,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新一代青年人,尤其是90后大学生中出现了文化失衡的现象。

此次调查正是针对90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思想形态特点,进而改革教学方法,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缺失、教育、弘扬正文: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张海鹏、臧宏在《中国文化论纲》中指出,“文化”最宽泛的概念理解,指人类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能力及由此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称。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

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

从历史发展来看,“五四运动”对孔孟之道造成了一次致命的冲击;毛泽东虽然曾经指出“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并强调“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但由他所倡导和发动的破四旧以及“文化大革命”,又给儒家造成了一次致命伤。

对传统文化调查报告5篇

对传统文化调查报告5篇

对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5 篇对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篇 1调查莱州春节民俗过年走亲戚时,调查亲戚朋友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

而在春节的起源地― 中国,春节的习俗也是很多的。

从农历十二月廿三起,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人们为过好春节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农历十二月十三或二十四日夜,统称为“廿四夜“ 。

相传这一天为灶君上天之日,民间普遍有送灶君上天的习俗。

腊月二十三日是辞灶节,又叫扫尘节。

扫尘节,也叫扫尘日。

据说此节源于尧舜时代的“扫年”习俗。

原本是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

到了唐代,“扫年”之风盛行,成了祈求新岁平安吉祥的一种活动,以后才发展成为扫尘节。

由于是一种清洁卫生和除害灭病的文明习俗,所以便流传下来,久而不衰。

扫尘节,北方叫“扫房”或“扫屋” ,南方叫“掸尘”或叫“打洋尘” ,东北叫“大洗 (喜) 日”。

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洗刷家俱,粉刷墙壁,糊窗户,贴窗花,挂年画,除陈布新,迎接新春佳节。

扫尘节又叫小除夕、过小年。

胶东人过年,有一个独特的习俗,就是家家都要蒸大枣饽饽。

饽饽表面十字挑出"鼻",嵌入红枣。

菜州一带,春节上供要制作大枣饽饽,茧饽饽。

枣饽饽用来供祖先,财神,菩萨。

天地众神。

五个饽饽叠放,腊月三十接神,正月初三撤供品;正月十五供五个茧饽饽和三个大圣虫饽饽。

供奉时中为祖先,右供财神,左供菩萨,意为多财多子。

圣虫头部为一圆馒头形,鸡冠,黑眼睛,红舌头,躯干做蛇盘状。

祖先,财神,菩萨面前各放一碗粮食,圣虫放在盛粮食的碗里,供奉完后,茧饽饽食用,圣虫放大粮囤中,直到二月二由孩子们分食之。

圣虫"的"圣",胶东谐音"剩",意为"剩余",寓意五谷丰登,连年有余。

福山,牟平等地还将"圣虫"做成公母刺猖状,口含红枣,放在米面缸中,钱柜衣橱里,祈求财物增多,使用不尽。

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

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

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调研中国对传统文化意识报告优秀范文篇1一、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像五月初五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

就此问题,我对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二、现状(一)、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二)、当代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传统文化大学生实践报告

传统文化大学生实践报告

传统文化大学生实践报告一、实践背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智慧结晶,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国家认同感和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社会变革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文化逐渐淡化,大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度也逐渐降低。

为了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体验,促进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中的传承与发展,我院特举办了一次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二、实践目的通过参与传统文化活动,让大学生亲身接触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内容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是“传统文化体验之旅”,分为三个部分:传统音乐欣赏、传统服饰试穿与传统手工艺体验。

1. 传统音乐欣赏: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请到了一位优秀的传统音乐演奏家为大家演奏传统乐器。

通过欣赏传统音乐,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传统音乐的儒雅和深沉之美,同时也了解了传统音乐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传统服饰试穿:在活动现场,我们准备了一批传统服饰供同学们试穿。

同学们可以亲身体验古代传统服饰的风格和特点,并通过与朋友们的合影留念,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3. 传统手工艺体验:我们邀请了几位传统手工艺师傅,向同学们介绍了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并现场教授了一些简单的传统手工艺技巧。

同学们通过亲手制作,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之美,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实践效果通过本次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同学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

首先,在传统音乐欣赏环节中,同学们深受启发,对传统音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的同学表示,以前并不了解传统音乐,这次的欣赏让他们对传统音乐有了浓厚的兴趣。

其次,通过试穿传统服饰,同学们感受到了古代传统服饰的独特魅力,对古代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有同学表示,通过试穿传统服饰,他们仿佛穿越回了古代,亲身感受到了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时尚潮流。

毛概报告 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

毛概报告 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

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的调查一、什么是传统文化“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据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1952年出版的《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中统计,世界各地学者对文化的定义有160多种。

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e,原意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

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的表述:“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等凡是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习性的复合整体,总称为文化。

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

“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

《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

”其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

“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基本上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它本身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

其次,古代很大程度上是将此词作为一个动词在使用,是一种治理社会的方法和主张,它既与武力征服相对立,但又与之相联系,相辅相成,所谓“先礼后兵”,文治武功。

有些还包括小吃,风俗等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逐渐先进,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新颖的数码产品,例如手机,电脑等常见的电子产品。

如今又很多青年因为手机电脑的普及荒废了学业,更有甚者因为玩游戏而导致生理疾病引起猝死。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些大家耳熟能详,而谁又能给出准确理解?对于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御、酒令、歇后语等中华传统文化又会怎样呢?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根基,但因为诸多原因,传统文化呈现出很大的断层。

浅析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以河北部分高校为例

浅析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以河北部分高校为例

150文|张倩男 昝晶萍浅析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以河北部分高校为例摘要:随着现代化文明的发展进程和多元化趋势,不仅导致了生产、生活模式的改变,同时也使得大学校园内在精神教育和文化品质构建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对河北部分高校大学生针对传统文化认知现状进行了调研,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

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不深,接受心态不够积极,但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生存发展十分关心,体现出了较强的民族责任感和荣誉感。

其重要原因有:传统文化价值与现代文明价值存有落差、高等教育体制存有误区、大学生缺乏有效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等。

责承此种情况,以及时调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政策为出发点,改革历史文化教育形式,正确引导并激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建立有效的文化教育模式、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具有人文精神的高校学子。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 调查与分析反思 高校教育一、调研背景及目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沉淀,是无数圣贤才子的心血所铸就。

然而,在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进程中,传统文化的承接力量似乎遇到了不可抵抗的潜在压力: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信息交互的网络化和快速化、消费的现代化转变等等,都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对大学生的内在精神文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文化多元化中,外来文化、网络文化、娱乐性文化等等并趋发展,都在主流文化中占据着一定地位。

而相对中国传统文化来讲,当代大学生对其熟识程度越来越低,兴趣浓度不断弱化。

像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钟情,而对中国传统节日却淡然处之的情况比比皆是,而这只是传统文化在校园里落寞的一种表现,但也可以透视出,大学生传统文化意识淡化问题已日益严重。

[1]应对此种情况,不少学者都针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现状开展了研究活动,笔者也就河北省中专高等院校的传统文化发展进行了调研,旨在为河北省传统文化传承贡献力量,促进新一代大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与大学生教育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与大学生教育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与大学生教育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综合素质培养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的实践和融入大学课程的实践探索,揭示了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教育的积极影响和启示。

结论部分总结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培养大学生优秀品质和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推动大学生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综合素质培养、实践探索、课程融入、重要性、应用策略、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财富,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对当代大学生教育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育人意义也愈发凸显。

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各种社会压力和竞争,他们缺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引导,往往容易迷失方向,思想和道德认识上存在偏差。

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教育的影响,探索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综合素质培养和课程融合等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教育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完善大学生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意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形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教育的影响,探讨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教育的影响,有助于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影响的调研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影响的调研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标题: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影响的调研专业:学院:班级:姓名:学号:2013年 1月一、实践目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传统文化教育既要承传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

大学生是社会上及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对传统文化一直有很高自信的传统。

这种传统在近代以来经历了三次大的论战。

一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随着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东方古老的农业文明,引发了中国人普遍的文化反古与文化批判,最终导致“五四运动”中激进的青年大学生告别传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文化道路。

二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面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国情的矛盾,试图在告别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一种全新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努力。

三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追逐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对传统与现代、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矛盾联系的理性的和非理性的思考。

一个半世纪以来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与冲突,就是中国人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工业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正处在文化冲突的焦点。

由于当代信息化、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原始策源地与优势占有者是西方文化,这就向面对21世纪的中国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提出了挑战。

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作为未来社会中坚的青年大学生应该重视对传统文化教育的了解,对生我养我的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和热爱,如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调查2019年11月5日目录一、调查背景 (1)二、调查目的 (1)三、调查对象 (1)四、调查方法 (1)五、调查形式、步骤与过程 (1)六、调查统计与分析 (2)七、调查总结 (9)八、附录小班人员分工图组织者:问题收集问卷设计问卷发放和收集问卷分析记录本撰写报告撰写段若琪全体小班成员邹磊201806084钟心茹王银顺周戬201806081 问卷设计问题收集全体小班成员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调查摘要:本问卷主要通过收集到的113份问卷的分析从全面了解了当前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看法。

问卷调查对象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人组成。

能够相对全面的了解当前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看法以及对日常生活的一些影响。

同时,也反应了大学生了解学习中华文化有很多益处,但付出的行动却少之又少的问题。

希望通过此调查报告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学习以及看法。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传承一、调查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时代新风。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有利于扭转不良社会风气,发挥我们数千年来积累下来的道德智慧的效用,会对改善当前的社会风气起到积极的作用。

用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和下一代,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

二、调查目的目前,中国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冲击下举步维艰,为了加深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了解传统文化在当地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趋势我们小班进行了本次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三、调查对象XX大学大学生四、调查方法本次问卷全部通过问卷形式发放。

五、调查形式、步骤与过程本次问卷全部通过电子问卷形式发放。

本次调查的步骤分为:1、调查主题的讨论与确定;2、人员分工;3、问卷的设计与题型题量的确定;4、问卷的制作、发放与回收;5、数据统计与分析;6、调查报告的讨论与撰写;7、调查的收获、不足。

关于我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方面的调查问卷

关于我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方面的调查问卷

关于我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方面的调查问卷您好:我们是湖南工业大学的学生,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我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方面的问卷调查。

我们进行此次调查,旨在分析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情况。

同时对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情况问题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并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唤醒大学生、学校,乃至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强调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提出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谢谢您的配合!湖工大 2011-12-8(请在你所选选项前□打√)问卷编号:受访者姓名:受访者班级:1. 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有什么样的作用?□A.很重要□B.有一些作用□C.可有可无□D.有消极作用2. 您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发展的态度是怎样的?□A.很乐观□B.比较乐观□C.不乐观□D.很悲观3.您对中国古代经史子集的态度是什么?□A.爱不释手□B.偶尔翻阅□C.敬而远之□D.深恶痛绝4.您能背诵的古诗词的数量有多少?□A.很多□B.不是很多□C.很少□D.几乎为零5.您认为中国的传统戏曲还有多大生存空间?□A.很大□B.不是很大□C.很小□D.几乎为零6.您对庄子文化了解多少?□A.很了解□B.了解□C.一般了解□D.不了解7.“仁义礼孝忠义廉耻”是是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的评判标准。

对此,你的看法是?□A.很认同□B.认同□C.不认同□D.不知道8.前几年大热的“百家讲坛”,针对将传统文化制作成速食文化的现象,你有何种想法?□A.非常支持□B.较为支持□C.不太看好□D.极度反对9.您认为主要是什么导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呢?□A.社会主流文化的倾向□B.学校不重视此方面的教育□C.传统文化本身缺乏吸引力□D.其他原因10.你对于韩国申请端午节为韩国世界文化遗产一事持什么看法?□A.这是文化侵权,应坚决制止□B.政府应当加以干涉□C.关注事件发展□D.此事与自己无关11.对于当代大学生,你觉得以下哪种方法最有助于保护传统文化? □A.自身多与传统文化接触□B.自觉形成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C.政府应当采取强制措施保护传统文化□D.学校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的熏陶12.大学是否有必要开设国学?□A.很有必要□B.有必要□C.无所谓□D.没必要13.您是否愿意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A、愿意,毕竟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嘛□B、想了解,但是没有良好的途径□C、不,这些东西已经过时了,落伍了□D、其他14.您一般都喜欢看哪些类别的书?□A、考证考研类□B、专业知识类□C、文学历史类□D、小说杂志类15.你关心传统节日的来历和纪念意义吗?□A.非常关心□B.比较关心□C.无所谓□D.不关心感谢您对本次调查的支持!祝您学业进步,万事如意!关于我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方面的调查与分析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但因为诸多原因,传统文化呈现出很大的断层。

高职高专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现状调查

高职高专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现状调查

| 艺术教育高职高专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现状调查□亓霞/文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秀才学医,笼中抓鸡。

”意思是古时候秀才科场不利,往往转而学医,很容易上手,因为中医与儒学、道学、易经八卦、阴阳五行甚至武术茶道、琴棋书画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传统文化知识背景的人学习中医相对容易。

虽然这句俗语有一定的偏颇,但是拥有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对于中医药专业的学生学好中医药课程还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以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了解该院校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掌握情况,窥斑见豹,调查高职高专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现状,希望能够为高职高专传统文化教育提供警醒,让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自觉改正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1 研究背景目前我国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现象较为突出。

加之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商品经济的冲击,思想还不成熟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有不少出现了价值观偏差的问题,他们崇洋媚外、否定自己文化,以此来标新立异。

要改善这种现状,必须加强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将文明、和谐、爱国、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几千年来培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

中华文化以儒释道为核心,其精神实质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正中和[1]。

这些文化培养了中国人的积极进取、刚健有为的人格精神,塑造了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们在国家危急存亡时不屈不挠、负重前行,在国家需要发展建设时,不辱使命、付出热血;中华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有容乃大的伟大气概,体现了反对战争、和谐相处、与人为善、仁义治天下的精神;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2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成因2.1 内因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它涉及多个层面。

教育政策导向:以往的教育政策更加注重科技、数学等现代学科的发展,而传统文化教育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相对较低,即便现在国家和社会愈发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但是许多学校和教师还没有及时转变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现代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教育。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缺失主要有以下原因:
1. 现代社会文化多元化:当代大学生饱受来自不同文化、不同价
值观的冲击,传统文化因此被边缘化。

大学生在接触到各种新兴
文化的同时,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2. 教育体制改革的压力:教育改革强调实用化和职业化,传统文
化知识被认为是“老掉牙”的知识,被教育体制所忽视。

大学课程
设置普遍偏重现代化知识,传统文化无法获得充分的关注。

3. 信息时代的冲击:大量的信息涌入,导致大学生的关注力分散,他们更容易追求新奇的事物,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

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教育体制改革:教育部门可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提高
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和内容。

学校还可以开设传统文化的研究与
传承相关的专业,并对感兴趣的学生给予奖学金和其他支持。

2. 多媒体传播手段: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纪录片、电视节目、网络等方式,宣传传统文化,向大学生普及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
魅力。

3. 校园传统文化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
展览、传统音乐演出、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让大学生亲身体验传
统文化的魅力。

4.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可以通过举办创意设计大赛、传统文化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激
发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创造和传承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2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1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西方文化的侵入,使得这些美德与文化已经和正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受到忽视和挑战。

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

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

为了复兴传统文化教育,多方面多渠道在学校做好传统文化教育,特做此次调查,以了解目前我校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便更好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目的与实施(一)调查目的1、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今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现状。

2、根据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

3、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学生更好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内容1、小学生对传统文学、传统节日日期、传说神话和音乐书法等知多少。

2、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三)调查方法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这是本调查采用的主要手段。

调查表共有10道选择题,每题有3-4个供选答案。

(四)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本校六年级部分学生。

(五)调查步骤1、根据课题研究要求拟定调查内容,制定调查表,分发调查问卷。

2、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六)调查结果及分析本次有关小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利用学生自习时间进行,共计发放70份,收回70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调 查 重 点 .
传 统 文 化 有较 大 的兴 趣 .这 为 传统 文化 教 统 文化 知 识 的 掌握 程 度 以及 对 其 兴趣 和热
育 的开 展奠 定 了基 础 情 程度 不 高 的 原 因之 一 其次 . 会 上 没有 社
通 过 对不 同学 校 、 专业 、 级 的 大学 生 23 大 学 生 认 为 传 统 文 化 对 现 代 社 会 的 形 成 良好 的学 习 传 统 文 化 的 氛 围 随 着 社 年 .
现状 产 生 的 原 因 . 并提 出相 关 对 策 建议
1 大 学生 中国传统 文化 素养调 查
11 调查 样 本 与 调 查方 法 的 选择 .
的 学生 表 示 对 传 统 文 化有 较 小 的兴 趣 或 是 此 社 会 经 济环 境 下 .大 学 生 对传 统 文 化 的 基本 没 有 兴 趣 。 同时 , 过 对 大学 生 课 外 书 认 知 程度 较 低 也 不 足 为奇 通
对 人 文 精神 的塑 造 具 有 不 可替 代 的作 用 。然 而 , 当代 社会 , 文 精 神 的 缺 失 、 统 文 化 和 道德 观 念 日益被 忽 视 在 人 传 的 现 实令人 担 忧 。而 这 一现 象在 '代 大 学 生 中表 现 尤 为 突 出 , 高大 学 生 的传 统 文 化 素 养成 为 当务之 急 。 3 - 提
神 逐 渐 缺失 、传 统 文 化 和 道 德 观念 在 人 们 书 , 谈 不 上 阅 读 。 合其 他 相 关 调 查 数据 被 动两 方 在 近 几 十 年 的发 展 中 . 更 综 中国 基本
心 中的 地位 臼益 下 降 这 一 现 象在 当代 大 表 明 .大 学 生对 传 统 文 化 知 识 的 认 知 程度 属 于要 素 流 动 的被 动者 .来 自西 方 的 文化 学生 中表 现 得尤 为 突 出 本 文 在 对 当代 大 不 高 。 学生 的传 统 文化 素 养 现 状 进 行 调 查 分析 的 22 大学 生 对 传 统 文化 的 热 情 度不 高 .
基础 上 .力 图探 究 大 学 生 的传 统 文 化 素 养
冲 击 着 国人 的眼 球 .也 影 响着 国 人 的 文化 价 值 观 念 同 时 . 于我 国长 期将 经 济 发 展 由
调 查 中 .有 近大 半 学 生 表 示 对 传 统 文 放 在 首要 位 置 .在 一 定 程度 上 忽 视 了本 国 化 的兴 趣 和 热情 程度 一 般 .甚 至有 近 2 % 文 化 应 当如 何 应 对 全 球 化挑 战 的 问题 在 0
社 学 院 在 内 的 8所 院 校 的 4 0名 大学 生 作 为 化 的基 础知 识 认 知 不 够 的 原 因 之一 但 调 带 来 实 时 效 益 的人 才 因此 . 会 对 传 统文 0
调 查 样 本 . 其进 行 无 记 名 式 阃 卷 调 查 . 对 并 查 数 据 也 显 示 .有 近 1 / 3的大 学 生 表 示 对 化 型人 才 的 忽视 冷 落 .是 造 成 大 学 生 对传 以百 分 比 的方 式 进 行 数据 统 计 分 析
首 先 . 革 开 放 以来 . 会 需 求 较 多 的 改 社
湖 北 . 业 大学 、 汉 体 育 学 院 、 汉 工 程 大 仅 有 2 .3 的 学 生 经 常 购 买 传 统 文 化 方 是 技 术 创 新 型人 才 .而 纯 粹 掌 握 传 统文 化 I = 武 武 18 % 学 、武汉 电力 职 业 学 院 和 湖北 省水 利 水 电 面 的书籍 。这 种 现 象 也 是 大 学 生对 传 统 文 知识 的人 才 则 被认 为 已过 时 或 不 能 给社 会
进行 问 卷 调查 .重 点 了解 大 学 生 对 中 国传 适 用 度 不 高
对 当前 我 国构 建 社 会 主 义 核 心价 值 体 系 有 例 . 有 近 4 %的 学 生 知 道 “ 只 0 四书 ” 的具 体 随而 来 的则 是 文化 的 流动 与 传 播 受 经 济
着 重 要 的作 用 。然 而 . 当代 社 会 , 文 精 所 指 . 部 分 学 .要 素 的 流动 必 有 主 动 和 指
关 键词 大 学生 传 统 文 化 人 文精 神 调 查研 究
中 图分 类 号
G 4 65
文 献标 识 码

我 国拥 有 五 千 年 的历 史 文 明 .传 统 文 而 调 查 显示 . 学生 对 传 统 文 化 了解 不 多 . 化 经 济 全 球 化 带 来 资本 、 术 、 才 、 大 技 人 知 化 底 蕴 深厚 人 文精 神 是 民 族精 神 的 精 髓 . 有 的甚 至 没有 掌 握 基 础 知 识 以 “ 四书 ” 为 识 、 息 等生 产 要 素 跨 国 界 流 动 与 配置 , 信 伴
. 未 籍 的购 买 情 况调 查 发 现 :8 1 的 大 学 生 32 社 会 重 视 程 度较 低 . 形 成 良好 的 学 3. % 2
笔者 选 择 了 武 汉 市 的部 分 高 校 .包 括 经 常 购 买 娱 乐 杂 志 方 面 的课 外 书 .0 9 3 . % 习 氛 围 9 武 汉 大 学 、 中科 技 大 学 、 中 师 范 大 学 、 的大 学 生经 常 购 买 科 普 方 面 的课 外 书 . 华 华 而
维普资讯
大学 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调 查研 究
张丽 平 吴 海 霞
40 7 ) 3 0 2 ( 汉大学 哲学 学院 湖北 武汉 武
摘 要 人 文 精 神 是 民 族 精 神 的 精 髓 。 在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的 现 实 背 景 下 , 国 悠 久 的 传 统 文 化 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