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公共资源管理

合集下载

高校公共资源管理制度细则

高校公共资源管理制度细则

高校公共资源管理制度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高校公共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保障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公共资源,是指高校的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馆、教室、会议室、宿舍等为全体师生共同使用的设施和设备。

第三条高校公共资源的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开、便利、高效的原则,促进公共资源的共享和可持续利用。

第四条高校公共资源的使用,应当遵循公共秩序,遵守规章制度,保护公共资源的完好和安全。

第五条高校公共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公共资源管理制度,保障公共资源的开放使用和公平分配。

第六条高校公共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公共资源的巡检和维护,保障公共资源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高校公共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公共资源的预约和借用制度,保障全体师生的使用权利。

第八条高校公共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公共资源使用信息管理系统,便于统计和管理公共资源的使用情况。

第九条高校公共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开展公共资源的使用培训,提高师生对公共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技能。

第十条高校公共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依法保护公共资源的知识产权和安全,防止侵权和损坏。

第十一条高校公共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共同维护和发展公共资源。

第二章图书馆管理第十二条高校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应当满足师生的学习和阅读需求,具体开放时间由图书馆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向全体师生公示。

第十三条师生进入图书馆应当出示有效的学生证或工作证,并遵守图书馆的借阅和归还规定。

第十四条图书馆应当定期进行图书馆资源的清点和整理,保障图书馆藏书的完整和安全。

第十五条师生借阅图书应当依照图书馆的借阅规定,按时归还图书并保持图书的完好状态。

第十六条师生应当爱护图书馆的环境,保持图书馆的整洁和安静。

第十七条图书馆应当开展相关的读书活动和学习指导,提高师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第三章实验室管理第十八条高校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应当满足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需求,具体开放时间由实验室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向全体师生公示。

政府公共资源管理制度

政府公共资源管理制度

政府公共资源管理制度在现代社会中,公共资源是指供公众使用、具有普遍性和长期可持续性的资源,如土地、水源、森林、能源等。

这些资源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公共资源管理成为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

因此,建立健全的政府公共资源管理制度,对于公正、高效地配置和利用公共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政府公共资源管理的必要性政府公共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1.保护公共资源:公共资源是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财富,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独特性。

政府应当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保护公共资源免受滥用和过度开发的侵害,确保其长期可持续利用。

2.促进公平分配:公共资源的分配需要公正、公平,避免个别人或企业垄断资源,限制其他人的合理使用权益。

政府应建立公正的资源分配机制,保障各方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益。

3.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公共资源管理制度应当通过市场化和科学化的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资源应当用于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政府公共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措施1.法律法规支持:政府应当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公共资源的管理与使用原则和规定,明确各方的权益和义务,并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和制裁。

2.资源勘探与评估: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资源的勘探与评估工作,掌握资源的分布、储量、品质等信息,为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统一管理和领导:政府应当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管理机构,负责公共资源的规划、配置和监管工作,统一决策,统一管理,避免资源管理的重复和混乱。

4.市场化配置和交易:政府应当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资源交易平台,引导资源供需双方进行自主交易,促进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5.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政府应当加强对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防止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公共资源管理

公共资源管理

公共资源管理公共资源是指供人们共同使用、利用和享有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

公共资源的管理涉及到如何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使其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并维护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公共资源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以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可持续利用。

一、公共资源管理的背景与意义公共资源管理的背景: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等因素导致了公共资源的紧张和矛盾日益突出。

例如,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已成为全球各地面临的共同挑战。

公共资源管理的意义:合理管理公共资源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公共资源管理的原则和目标1. 公平公正:公共资源的使用应遵循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确保每个人都能平等享有资源的使用权利。

2. 可持续发展:在管理公共资源时,需要考虑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以满足当前和未来世代的需求。

3. 综合规划:公共资源的管理需要以城市规划和发展为基础,综合考虑各种资源的需求和利用,避免资源的单一化和单一化利用。

4. 保护环境:公共资源的管理应注重环境保护,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5. 公众参与:公众应参与到公共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发表意见、监督执行,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民主性。

三、公共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措施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应根据公共资源的类型和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法律法规,规范公共资源的获取、利用和保护。

2.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不同部门和组织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 增加投入和财政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公共资源管理的投入,提高资源管理的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推动公共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4. 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激发资源管理的活力,改善公共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加强公共资源管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加强公共资源管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加强公共资源管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公共资源的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合理而高效地管理公共资源可以有效地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本文将从公共资源的概念、管理的重要性、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公共资源的概念公共资源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公众利益而提供或制造的资源,如自然资源、环境资源、文化资源、社会治理资源等。

这些资源与个人的私有资源不同,具有公有性、稀缺性和共享性的特点,需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来维护和优化利用。

二、公共资源管理的重要性1.资源优化配置:公共资源的管理可以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滥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可以避免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等问题的发生。

2.社会公平公正:公共资源的管理可以保障公众的公平享有资源的权益,避免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导致的社会不公平、不稳定等问题。

公共资源管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也是确保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3.经济可持续发展:公共资源的管理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可以降低资源的浪费、减少污染,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也可以提高经济的效益和竞争力。

三、加强公共资源管理的方法1.制定科学规划:加强公共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制定科学的规划和政策。

从国家层面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同时在地方进行细化和落实。

科学规划可以明确公共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向,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2.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加强公共资源管理的重要保障。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明确资源的产权、使用权和管理责任,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和处罚制度,保障公共资源的合法使用和管理。

3.推动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公共资源管理的数字化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流通。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加强对资源的监测和预警,提高资源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4.强化监管执法:加强对公共资源的监管,完善执法机构和执法力量,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监察体系。

公共资源管理

公共资源管理

公共资源管理公共资源是指对整个社会或特定社会群体共同拥有、共同使用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

公共资源的管理对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公共资源管理的定义、重要性、挑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公共资源管理的定义公共资源管理是指对公共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和保护的一系列行为和措施。

它包括资源获取、规划、分配、监管和维护等方面内容,旨在确保公共资源的公平、高效使用,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二、公共资源管理的重要性1. 社会公平:公共资源管理能够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公正使用,防止资源过度集中和寡头垄断,从而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2. 可持续发展:公共资源管理要求合理规划和有效保护资源,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使资源能够长期持续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3. 生态环境保护:公共资源管理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确保资源的可持续性,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公共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1. 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由于资源分配不均、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某些地区或群体无法充分获得公共资源的利用权益,造成资源浪费和不平等问题。

2. 资源保护不到位:一些公共资源的保护工作不够到位,导致资源的损耗、破坏和环境恶化等问题。

3. 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由于管理体制、经验和技术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公共资源管理工作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四、公共资源管理的解决方案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公共资源管理的法制框架,明确管理机构和责任,规范资源的获取、使用和保护。

2. 提升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引进和推广先进的资源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资源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 加强协调机制和合作机制: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资源管理协调机制,加强与相关利益方的沟通和合作,形成资源管理的合力。

公共资源有偿使用管理制度

公共资源有偿使用管理制度

公共资源有偿使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公共资源有偿使用管理,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促进公共资源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公共资源,是指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在城乡区域内,投资建设或者依法行使所有者权益的市政设施、公共场地(所)、公共空间以及相关的无形资产、公共服务等。

第三条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收缴、预算、监督,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公共资源有偿使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

第五条政府应当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实现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益。

第二章公共资源的界定和分类第六条公共资源分为以下几类:(一)市政设施类: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公共停车场、公共广场、公园、绿地等;(二)公共场地类:包括体育场馆、文化场馆、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三)公共空间类:包括土地、水域、空气、光照等;(四)无形资产类:包括公共品牌、专利、著作权等;(五)公共服务类: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第七条公共资源的界定和分类,由财政部门、资源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确定,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

第三章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的收缴和管理第八条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是指政府通过出让、租赁、特许经营等方式,将公共资源的使用权、收益权、经营权及其相关权益转让给社会投资者,所取得的收入。

第九条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上缴财政专户。

第十条财政部门是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的主管部门。

行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执收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收入。

第十一条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滞留、截留、挪用或者坐支。

第四章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的预算和监督第十二条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收入预算,应当根据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的历史数据、未来预测和公共资源出让计划等因素编制。

大学公共资源管理制度规范

大学公共资源管理制度规范

大学公共资源管理制度规范一、总则为了健全大学公共资源管理制度,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保障各方权益,本规范制定。

二、管理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大学所有公共资源的管理和分配,包括但不限于图书馆、实验室、体育设施、教室、宿舍、食堂等。

三、公共资源管理原则1. 公平原则:公共资源的使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对全体师生员工公平分配和利用,不得有任何歧视性行为和做法。

2. 合理利用原则:公共资源的使用应当遵循合理利用原则,保障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避免浪费和滥用。

3. 管理规范原则:对公共资源的管理和分配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保障资源的有序使用。

4. 便民利民原则:公共资源管理应当方便师生员工的使用,以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为宗旨。

四、公共资源使用规定1. 图书馆资源使用规定(1)师生员工应当凭借有效证件办理借阅手续,遵守图书馆规定的借阅期限,并按时归还书籍。

(2)严禁损坏和涂写书籍,如有损坏应当照价赔偿。

(3)图书馆应当建立有效的借阅排队制度,保障师生员工的借阅权益。

2. 实验室资源使用规定(1)师生员工应当按照实验室规定的使用时间和使用要求进行实验活动。

(2)严禁在实验室内携带易燃、易爆或者其他危险物品,严禁随意更改实验室内的设备和工具。

(3)使用完毕后应当及时清理和整理实验室,确保实验室的清洁和安全。

3. 体育设施使用规定(1)师生员工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使用体育设施,严禁私自占用他人预订的场地和器材。

(2)使用体育设施时应当遵守相关规定,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不得发生违规打架和冲突事件。

(3)使用完毕后应当按照规定的要求整理和清理场地和器材,保持体育设施的清洁和整洁。

4. 教室使用规定(1)师生员工应当按照教学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上课,不得私自更改上课时间和地点。

(2)严禁在教室内大声喧哗、乱扔垃圾和损坏设备,保持教室的整洁和安静环境。

(3)离开教室时应当关闭灯光和设备,确保教室内的安全和节能。

公共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公共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2,新公共管理简答论述:1,公共管理的性质2,公共管理学的性质3,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超级重点)4,新公共管理的特征、要点5,现时代对公共管理的挑战(超级重点)第二章: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者简答论述:1,公共管理者的特殊角色2,公共管理者的技能3,有效的公共管理者4,面向未来具有前瞻力的公共管理者第三章:公共部门的角色名词解释:1,公共部门2,政府失灵简答论述:1,从经济角度说明公共部门存在的意义2,政府治理工具的类型及其选择3,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超级重点)4,政府失灵的类型及其原因(超级重点)5,公共物品、服务的提供方式第四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名词解释:1,战略管理简答论述: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正面效果及问题第五章: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和评估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2,政策规划简答论述:1,公共政策的类型2,政策问题诊断的误差来源3,理性政策规划的基本步骤4,影响政策执行力的因素5,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第六章:公共组织理论名词解释:1,公共组织:狭义和广义2,学习型组织3,组织学习简答论述:1,传统科层组织的特点、弊端及其失效的原因(超级重点)2,公共组织的特性3,弹性化组织及其类型4,学习型组织的特征第七章:公共组织中的领导名词解释:1,领导2,转换型领导简答论述:1,领导的影响方式2,领导方式的两种划分3,领导权力的类型4,转换型领导的构成要素5,转换型领导的特质第八章: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1,人力资源管理2,工作生活质量简答论述: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超级重点)2,现代公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超级重点)第九章:公共预算与财务管理名词解释:1,政府预算2,设计计划预算制度3,政府会计简答论述:1,政府预算的功能2,几种预算制度的优缺点3,公共预算的原则,包括传统强调民主政治监督的原则以及提升行政绩效的预算原则4,政府财务报告的质量要求5,政府采购的一般原则6,政府采购的方式第十章: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化政府名词解释:1,电子化政府2,管理信息系统3,决策支持系统简答论述:1,中国电子化政府存在的发展、问题与前景(超级重点)第十一章: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名词解释:1,绩效管理2,标杆管理简答论述:1,绩效管理的三个基本功能活动2,公共部门服务的绩效标准3,公共部门实施绩效管理的限制4,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成功的条件第十二章:公共管理的新策略名词解释:1,非营利组织2,全面质量管理3,目标管理简答论述:1,民营化的类型2,公共服务民营化的优点、限制3,非营利组织的功能4,公共服务的质量标准5,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步骤6,顾客导向带来的公共管理形态变革第十三章:公共管理中的责任与伦理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简答论述:1,行政责任的内涵2,维持公共管理责任的困难3,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内容4,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实现途径5,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作用和途径第十四章: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名词解释:1,政府再造2,企业型政府3,公共企业家简答论述:1,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特征2,公共企业家的基本特征3,中国政府再造的缺陷4,中国政府再造的战略选择(超级重点)。

第八章公共组织的管理与运作

第八章公共组织的管理与运作
公共组织在明确问题之所在及其决策目标的同时,就应该着手进行对决策对象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以便为决策方案的形成作出准备。收集和处理决策信息对于公共组织决策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如果忽视这一环节,决策也就失去了其客观性的科学依据。
4、决策效果的预测
公共组织决策效果的预测是指在决策设计方案确定的前提下,对决策设计一旦选定、实施后可能会发生的正反两方面情况作出恰当的估计。它是在决策方案最终选择之前,对决策方案可行性的一种权衡。
三、公共组织的协调
协调,是指公共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对公共组织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管理人员之间以及各项管理工作之间进行连续性规范与调节的过程。它有三个层面的意思:从协调的对象范围来看,包括本单位内部的协调、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与有关单位的协调、与各个管理部门具体工作人员的协调等等;从协调的时间来看,它是属于一种不能间断的工作,公共组织协调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都需要通过协调来有效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从协调的根本目的来看,协调的最终目的在于公共组织预期目标的完整实现。从本质上说,公共组织的执行机制与沟通机制作用的发挥也都是协调的结果。
一、公共组织领导二、公共组织决策
一、公共组织领导
1、领导与权力影响力:公共组织领导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领导者是组织某种意图(比如活动目标、组织发展预期状态等等)的集中体现者和实际承担者,领导者的意图通常代表着特定的公共组织的目标,或者是组织成员群体的共同需求;第二,领导者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影响力来实现的,领导者的影响力是一种能够使其组织成员认同、服从自己意图,进而顺从领导者意图的本领和能力;第三,领导者的影响力是一种基于权力的行为方式,它包括法定权、奖惩权、强制权、信息权、专家权和职能权等等;第四,公共组织的领导者有正式组织领导者和非正式组织领导者两类。

政府公共资源管理规定(规章制度)

政府公共资源管理规定(规章制度)

政府公共资源管理规定(规章制度)一、总则政府公共资源管理规定是为了加强对公共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维护公共利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二、管理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政府所有的公共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林木资源、草原资源等。

三、资源的获取与配置1. 政府应当依法划定各类公共资源的使用范围和等级,明确资源使用的权限、条件和程序。

2.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招标、拍卖、竞争性谈判等资源配置机制,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

3. 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强监督和管理,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

四、资源使用与保护1. 公共资源的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且要符合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

2. 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资源保护措施,加强对公共资源的监管,保护生态环境,防止资源过度开发和滥用。

3. 政府与资源使用者应当建立健全资源监测和评估制度,及时发现资源违规使用行为,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五、资源费用与收益1. 政府可以根据资源的特性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资源费用标准,并且公布在社会上。

2. 政府收取的资源费用必须用于资源管理和保护,不能挪作他用。

3. 政府应当建立资源收益的分配机制,合理分配资源收益,确保公共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六、监督与管理1.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公共资源管理部门,加强对公共资源管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2. 相关部门应当协同合作,加强资源管理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形成资源管理的合力。

3. 民众和社会组织对资源管理的监督权利应当受到保障,政府应当接受并处理公众的监督举报。

七、附则1. 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公共利益和社会需要,及时对公共资源管理规定进行修订和完善。

2. 对于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结语政府公共资源管理规定是政府为了有效管理和保护公共资源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只有加强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才能推动可持续发展,维护公共利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公共事业管理》第八章 练习

《公共事业管理》第八章 练习

《公共事业管理》第八章中国的公共事业管理一.选择题1. 中国既无经验,又不能在旧体制和西方管理模式中取舍、借鉴,唯有在总结解放区管理经验和军事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借鉴()的管理模式,建立起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A.苏联B.日本C.韩国D.朝鲜2. ()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形成的经济根源。

A.局部分散B.局部集中统一C.高度集中统一D.分散3. 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是()体制形成的政治根源。

A.现代公共事业管理B.传统公共事业管理C.近代公共事业管理D.传统政府管理4. 认识误区是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形成的()。

A.认识根源B.政治根源C.行政根源D.思想根源5. ()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体制改革正式启动,与此相适应,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也着手进行改革。

A.十届二中全会B.十届三中全会C.十一届二中全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6. 为了推动公共事业的(),提高公共事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国家采取了打破封闭、整合公共事业资源的措施。

A.私有化B.社会化C.公有化D.个人化7. 在计划经济时代,()一向被认为是国家投资、国家管理、国家调控的事业。

A.文化B.体育C.科技D.卫生8. 按照公共事业单位的()来分类,即从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功能、使用价值属性来分类,可以将事业单位分为纯公益性、准公益性、半公益性三大类。

A.复杂性程度 B.多样化程度C.公益性程度D.集权程度二、多选题1. 按照公共事业单位的公益性程度来分类,即从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功能、使用价值属性来分类,可以将事业单位分为()三大类。

A.纯公益性B.准公益性C.半公益性D.非公益性E.全公益性2. 实行()相结合的公共事业财政政策。

A.收税纳税B.财政自由C.财政拨款D.差额补贴E.自筹资金3. 在计划经济时代,体育一向被认为是()的事业。

A.国家投资B.国家管理C.国家调控D.国家支持E.国家反对4. 在文化事业领域,实行了()等新的管理方式,初步改变了政出多门、党政不分、政艺不分的局面,扩大了文化事业单位的人权、事权和财权。

公共资源管理中的行政法律问题

公共资源管理中的行政法律问题

公共资源管理中的行政法律问题公共资源是指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能够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资源。

公共资源的管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法律规定,确保管理的公正、有效、透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

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问题常常会引发行政法律纠纷,本文将就公共资源管理中的行政法律问题进行讨论。

一、公共资源管理的法律依据公共资源管理的法律依据包括宪法、行政法、资源法等等。

其中,我国《行政法》规定,行政管理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公开透明、公正公平、无滥用职权、无徇私舞弊等原则,并对行政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

同样,我国现行的《资源法》也是公共资源管理的基本法律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资源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资源管理等。

在公共资源管理中,法律和制度的规范作用明显,基于法律和制度的规范,才能保障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二、公共资源管理中的常见行政法律问题1. 行政手续不当对于某些公共资源的使用,可能需要进行一些行政手续的申请和审批,如土地使用权、矿产资源开采等。

但在实际操作中,行政机关的行政手续可能出现一些瑕疵,如审批程序不规范、受理材料不完备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引发行政法律纠纷。

2. 侵犯公民权益在公共资源的管理中,行政机关的行为可能对公民的合法权益产生损害。

例如,某项工程拆迁后未能及时支付被征收人的补偿款等;或者是环境污染问题导致居民健康受到损害。

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行政法律纠纷。

3. 公共资源使用不当有些单位和个人在使用公共资源时,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例如滥伐森林、乱占草地等等。

此类问题处理起来比较复杂,因为行政机关既要保障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又要维护资源的生态平衡和环境稳定。

4. 行政执法不当行政机关在公共资源管理中还会进行执法行为。

如果执法行为不当,将导致一定的行政法律纠纷。

例如,执法人员超越职权,滥用搜查、查封、扣押等措施;滥用行政处罚等等。

三、公共资源管理中行政法律问题的解决途径在公共资源管理中的行政法律问题解决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行政诉讼对于行政机关的不当行为,公民和单位可以通过行政诉讼途径来解决纠纷。

公共资源管理重点工作计划

公共资源管理重点工作计划

公共资源管理重点工作计划一、政策法规制定与执行1.参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制定公共资源管理的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

2.定期对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政策法规的有效执行。

二、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1.对现有公共资源进行全面梳理,明确资源的分布和数量。

2.制定资源整合方案,将分散的资源集中管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3.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资源能够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三、公共资源登记与监管1.对公共资源进行详细登记,建立资源信息库。

2.对公共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管,防止资源浪费和滥用。

四、资源租赁与使用1.对可租赁的公共资源进行公开招标,确保公平公正。

2.与中标者签订租赁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对资源租赁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资源的合理使用。

五、资源收益分配与管理1.制定收益分配方案,确保各方利益的公平分配。

2.对收益进行合理使用和管理,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

六、资源评价与评估1.建立资源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

2.对公共资源进行定期评价和评估,了解资源的质量和使用情况。

3.根据评价结果对资源进行优化或整改。

七、资源信息平台建设与维护1.建立公共资源信息平台,方便公众查询和了解资源信息。

2.对平台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八、资源保护与环境监测1.对公共资源进行保护,防止资源的破坏和污染。

2.对环境进行监测,了解环境的变化和影响。

3.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九、特殊资源管理(如文化遗产等)1.对特殊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专门的管理方案。

2.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3.对特殊资源的利用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防止资源的流失和破坏。

公共事业管理规章制度

公共事业管理规章制度

公共事业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共事业管理行为,加强对公共事业的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共事业的正常运行,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各类公共事业单位,包括但不限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

第三条公共事业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便民原则,保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第四条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配备专业人才,加强对公共事业的监督和管理。

第五条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促进公共事业的发展和改善。

第六条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公布相关政策、法规和信息,便于社会公众了解和监督。

第七条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应当依法依规行使职权,不得滥用职权,不得徇私舞弊,不得苛求民众。

第八条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应当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格查处,确保公共事业的正常运行。

第二章公共服务管理第九条公共服务管理部门应当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第十条公共服务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公共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制定相关服务指南和流程,确保服务的规范和高效。

第十一条公共服务管理部门应当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透明度,方便社会公众的使用。

第十二条公共服务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服务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第十三条公共服务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借助社会资源和力量,拓展服务领域,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第十四条公共服务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服务监督机制,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服务工作。

第十五条公共服务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服务水平。

第十六条公共服务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公开服务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的咨询和投诉,及时回应和处理。

第三章公共资源管理第十七条公共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公共资源的规划和配置,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公共资源管理规定

公共资源管理规定

公共资源管理规定为了合理、高效地管理和利用公共资源,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公共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包括但不限于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等。

二、公共资源管理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所有公共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应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各方权益得到平等保护。

2.国家优先原则:国家对于公共资源拥有优先权,可以根据国家利益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划拨和管理。

3.生态保护原则:在公共资源利用过程中,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4.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共资源的利用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资源,保障子孙后代的利益。

三、公共资源管理措施1.划定管理范围:根据公共资源的性质和特点,划定相应的管理范围和管理控制区域,并制定相应管理办法。

2.推动公共资源统一规划:建立健全公共资源统一规划制度,统一规划和管理各类公共资源,确保资源利用的协调性和高效性。

3.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公共资源监管机制,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对资源的采集、开发、利用等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

4.加强信息公开: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信息的公开透明,提供便利的信息查询渠道,提高公众对资源管理的知情权和参与度。

四、责任和处罚1.公共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规定的执行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处理。

2.对于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五、其他规定本规定由公共资源管理机关负责解释。

以上为《公共资源管理规定》的内容。

注:本文档中提及的法律法规参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如有修订,以最新版本为准。

关于公共资源管理的工作总结

关于公共资源管理的工作总结

关于公共资源管理的工作总结公共资源管理的工作总结公共资源管理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积极参与公共资源管理工作,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

本文将对我们在公共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总结进行梳理和回顾。

一、加强公共资源整合与配置在公共资源管理的工作中,我们注重整合各类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深入与相关部门的合作,积极开展资源调研和评估工作,针对不同的公共资源领域制定相应的整合和优化方案。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合理配置。

二、加强公共资源监管与维护公共资源的监管和维护是公共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我们注重建立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及时掌握资源利用情况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加强与市场监管和执法部门的协作,对滥用、浪费公共资源的行为严肃查处,并加强对公共资源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三、加强公共资源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公共资源管理的重要支撑,具有提高管理效能、提升服务质量的作用。

我们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保障公共资源管理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积极推行信息化系统,实现资源管理、配置、监管的全过程数字化、信息化管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反应速度。

四、加强公共资源管理人员培训公共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才能胜任。

为了提高公共资源管理的质量,我们不断加强人员培训和综合素质提升,深入学习国内外优秀的管理经验和理论,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公共资源管理的实施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参与,我们积极与社会各界建立密切联系,加强与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民众的沟通与合作。

通过开展公众参与和社区治理,推动公共资源管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公共资源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六、深入开展公共资源管理研究公共资源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领域,我们始终关注学术前沿和理论研究。

公共管理学 学习要点

公共管理学  学习要点

公共管理学学习要点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1,基本概念: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公共物品、行政国家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3,公共管理学和公共行政学的区别/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4,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管理的特点及其对我们政府改革的启示?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1,基本概念:公共组织、公共组织环境、政府再造2,公共组织、第三部门组织与私人组织的差异?3,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4,公共组织的古典模型、官僚模型、第三部门模型的特点?5,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形式之各种类型及其优缺点?6,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及其优缺点?7,X理论、Y理论的基本假定?8、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9,评析公共组织的变革及其发展?第三章政府改革与治理1,基本概念:治理、全球治理2,治理理论的三种研究途径(了解)3,治理与统治的区别?4,网络治理的特征?5,全球治理的特点?6,民族国家治理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熟悉)7,社区治理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熟悉)8,网络治理的困境?9,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内容及其评介?10,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熟悉)第四章政府间关系1,基本概念:府际关系2,府际关系研究的网络模式之特点?3,评述西方政府间关系的新趋势?4,分析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及其发展?第五章政府作用1,基本概念:政府失败、市场失灵、公共选择理论2,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五种角色?3,市场失灵的表现?4,分析转轨时期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育的情况(熟悉)对研究我国政府角色定位问题的意义?5,论述政府失败的表现、类型、成因及其纠正(政府失败论对我们政府改革的启示)?说明:本章知识体系主要在案例题中分析使用。

第六章公共政策略第七章公共部门绩效评估1,基本概念:绩效、绩效评估、绩效管理2,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兴起的背景?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意义?4,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四大要素?5,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循环周期(程序)?6,有效评估的标准?7,绩效评估的四个评价标准和七个说明指标?8,绩效评估模式、方法和技术(了解)9,论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面临的困难、改进途径,说明如何推进我国绩效评估事业的发展?第八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1,基本概念:人事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文官制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2,人力资源管理区别于人事管理的特点?(了解)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4,论述我国政府人事制度的变革(传统政府人事管理制度的不足、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我国人事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人事制度变革的趋势)5,西方公务员制度的九个特征?6,简述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7,分析如何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9,试述如何加快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步伐?第九章公共财政管理1,基本概念:公共财政、公共财政管理、公共预算管理、政府收费、购买性支出、政府采购、社保支出、财政补贴2,公共财政管理的地位?3,公共预算管理五种基本模式的理论要点?(尤其是规划-计划-预算模式、零基预算模式及绩效预算模式?4,简述税收管理的两大核心问题?(熟悉)5,亚行概括的公共支出管理的目标及具体内容?(熟悉)6,政府采购的五种基本方式?7,转轨时期如何完善我国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第十章第三部门管理1,基本概念:第三部门2,第三部门研究的理论视野?(了解)3,第三部门的研究主题?(熟悉)4,西方国家第三部门兴起的六个原因?5,西方国家第三部门存在的六个主要问题?6,西方国家第三部门在社会发展中的七个作用?7,论述我国第三部门兴起的原因、作用、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途径?第十一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兴起的主要原因?2,战略计划的五个基本要点?(熟悉)3,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的区别?(熟悉)4,评述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新趋势?5,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6,评析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径?(熟悉)第十二章公共管理伦理1,基本概念:公共管理伦理、公共责任、权力伦理2,公共管理伦理的构成要素?3,公共管理伦理的三种基本类型?4,公共管理伦理的功能?5,公共责任的特点?6,公共管理伦理的三种责任冲突?7,构建负责任行为的四大要素?8,我国公共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公共资源配置和管理的改革和创新

公共资源配置和管理的改革和创新

公共资源配置和管理的改革和创新现代社会中,公共资源的配置与管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公共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公共资源配置和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公共资源配置和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行公共资源配置和管理的改革和创新。

一、公共资源的分类和特点公共资源是指那些供公众使用、无拒绝性和非排他性的资源。

它们通常是政府拥有,或者由政府代表公众供给。

包括文化体育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环境资源等。

公共资源具有以下特点:1. 非排他性。

公共资源使用的一方,不会妨碍其他使用者的权利和利益。

比如公园、图书馆等。

2. 无拒绝性。

任何人都能够使用公共资源,无论其财富、地位和身份如何。

3. 天然存在。

公共资源通常是自然形成或者由政府在公共利益考虑下建设的。

它们并非由私人创造并拥有。

二、现有公共资源管理和配置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现有的公共资源管理和配置方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1. 管理的过度集中和行政化。

目前,市政府对公共资源的管理比较集中,市民无法参与,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很多公共资源的使用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2. 公共资源利益分配不公。

由于政府主导的公共资源配置模式导致个别政府部门在资源分配中获得了过多的福利,而广大市民在使用公共资源时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3. 公共资源配置和管理中的贪污腐败问题。

在公共资源配置和管理过程中,个别政府官员或者管理者涉嫌利益交换,违规接受他人的贿赂等行为。

三、公共资源配置和管理的改革与创新针对公共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该进行改革和创新。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建立公共资源调查分析机制,全面掌握公共资源的使用情况和管理机制。

同时,在长期的调查和分析过程中,增强广大市民参与的机会,加强民主参与的力度,建立公民参与机制,以便更好地管理和配置公共资源。

2. 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

在公共资源的配置中,应当适度考虑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和价值观,将更多的资源纳入市场经济的范畴之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8.1.4 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与政府生产力 政府生产力: 政府生产力: 指政府在一定的政治目标下, 指政府在一定的政治目标下,通过各 项生产力要素或资源的投入, 项生产力要素或资源的投入,通过其统治能力 和管理能力进行各项行政管理活动产生的效率 和效益, 和效益,并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能力和 水平。 水平。 两者之间关系: 两者之间关系:
8.2 公共财政管理
8.2.2 公共财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1.公共预算管理 公共预算管理: 1.公共预算管理: 公共预算指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经立法程序批 准的全部公共收支计划。 准的全部公共收支计划。 原则: 原则: 完整性;统一性;法律权威性; 完整性;统一性;法律权威性; 透明性;计划性;年度性。 透明性;计划性;年度性。 公共预算管理过程: 公共预算管理过程: 预算编制——预算执行 预算执行——决算 预算编制 预算执行 决算
8.3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
8.3.2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 公共信息资源: 公共信息资源: 指由政府以及各种非营利组织所形成、加工、 指由政府以及各种非营利组织所形成、加工、 组织、管理的, 组织、管理的,与社会公众利益相关的所有信息的集 合。 公共信息资源的基本特征: 公共信息资源的基本特征: 公共消费性;公共服务性; 公共消费性;公共服务性; 普遍性;开放与公开性。 普遍性;开放与公开性。
8.1பைடு நூலகம்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特征: 特征: 公共性; 公共性; 法制性; 法制性; 公开性; 公开性; 复杂性; 复杂性; 稳定性。 稳定性。
8.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8.1.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职能 目标: 目标: 获取与开发管理管理工作需要的各类人才; 获取与开发管理管理工作需要的各类人才; 建立公共部门与从业人员之间的良好合作关 系; 以高效管理和优质服务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 要; 满足从业人员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需求。 满足从业人员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需求。
8.2 公共财政管理
2.公共收入管理 2.公共收入管理 税收管理: (1)税收管理: 税收要素:课税主体,课税对象, 税收要素:课税主体,课税对象,税率 税收管理的原则:公平、效率、适度、 税收管理的原则:公平、效率、适度、法治 (2)政府收费管理 政府收费特点:直接有偿性;排他性; 政府收费特点:直接有偿性;排他性;非规范 性; 政府收费类型: 政府收费类型:规费和使用费 政府收费管理须注意的问题: 政府收费管理须注意的问题:
8.2 公共财政管理
(3) 公债管理 公债的特点:安全性高;流通性强;收益稳定; 公债的特点:安全性高;流通性强;收益稳定; 公债的作用: 公债的作用: 公债管理中的基本指标: 公债管理中的基本指标: 内债管理:公债规模指标; 内债管理:公债规模指标;公债机构指标 外债管理:确保适度的外债规模; 外债管理:确保适度的外债规模;建立合理 的外债结构 公债管理的内容: 公债管理的内容: 公债设计、公债发行、公债流通、偿还。 公债设计、公债发行、公债流通、偿还。
8.3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
8.3.1 信息的含义与特征 信息: 信息: 指与客观事物相联系, 指与客观事物相联系,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 状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被发出、传递和感受, 状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被发出、传递和感受,对 接受对象的思维产生影响并用来指导接受对象的行为 的一种描述。 的一种描述。 特征: 特征: 与载体的不可分性;客观性; 与载体的不可分性;客观性; 价值性;时效性;可扩充与可压缩性; 价值性;时效性;可扩充与可压缩性; 可替代性;可传递性与可扩散性;共享性。 可替代性;可传递性与可扩散性;共享性。
8.2 公共财政管理
8.2.1 公共财政管理的内涵 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指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 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 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 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公共财政特征: 公共财政特征: 公共性; 调控性; 公共性; 调控性; 非营利性; 法治性。 非营利性; 法治性。
8.3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内容: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内容: 战略及政策的制定; 战略及政策的制定; 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的建立; 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的建立; 政府信息基础设施的管理; 政府信息基础设施的管理; 政府应用信息系统及开发的管理; 政府应用信息系统及开发的管理; 政府信息技术的管理; 政府信息技术的管理; 政府信息化的项目管理; 政府信息化的项目管理; 政府信息的安全管理; 政府信息的安全管理; 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
8.3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
8.3.3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过程 决策 计划 预算 组织 指导 培训 控制
8.3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
8.3.4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指与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有关的决策、计划、 指与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有关的决策、计划、 预算、组织、指导、培训和控制活动。 预算、组织、指导、培训和控制活动。 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 提高开发利用效率; 提高开发利用效率; 降低开发利用费用; 降低开发利用费用; 保证资源的真实、准确、科学、适用性; 保证资源的真实、准确、科学、适用性;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效能。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效能。
8.3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实施: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实施: 建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组织机构: (1) 建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组织机构: 决策层 执行层 (2)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立法
8.3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
中国电子化政府: 8.3.5 中国电子化政府:问题与前景 问题: 问题: 认识上的不足和理论上的滞后; 认识上的不足和理论上的滞后; 缺乏明确而强有力的领导; 缺乏明确而强有力的领导; 政府信息公开及政府信息低度使用; 政府信息公开及政府信息低度使用; 政府信息化基础结构薄弱; 政府信息化基础结构薄弱; 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政府信息化与政府服务和管理的整合问题; 政府信息化与政府服务和管理的整合问题; 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问题。
8.2 公共财政管理
公共财政职能: 公共财政职能: 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 调节收入分配; 调节收入分配; 稳定经济; 稳定经济; 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 公共财政管理: 公共财政管理: 指公共部门为保证公共财政职能的履行, 指公共部门为保证公共财政职能的履行,而对财政 收支所进行的决策、管理、监督等活动的总和。 收支所进行的决策、管理、监督等活动的总和。
8.3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
前景: 前景: 明确中国政府信息化的愿景和目标; 明确中国政府信息化的愿景和目标; 制定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 制定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 推动政府信息和通讯网络的发展; 推动政府信息和通讯网络的发展; 推动和发展政府业务的电子化; 推动和发展政府业务的电子化; 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化组织和协调运作机制; 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化组织和协调运作机制; 强化信息安全管理; 强化信息安全管理; 加强公务员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教育和培训。 加强公务员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教育和培训。
8.3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
公共信息资源的类型: 公共信息资源的类型: 政府法律、法规、制度信息; 政府法律、法规、制度信息; 政府工作的动态信息; 政府工作的动态信息; 科技教育信息; 科技教育信息; 公共健康信息; 公共健康信息; 文化娱乐信息; 文化娱乐信息; 农林牧信息; 农林牧信息; 国民经济信息; 国民经济信息; 环境信息。 环境信息。
8.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职能: 职能: 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获取; 人力资源获取; 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维护; 人力资源维护; 人力资源研究。 人力资源研究。
8.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8.1.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内容 环境的预测和分析; 环境的预测和分析; 制定人力资源需求计划; 制定人力资源需求计划; 组织人力资源需求的配置; 组织人力资源需求的配置; 职位分类; 职位分类; 绩效管理和评估; 绩效管理和评估; 员工薪酬管理; 员工薪酬管理; 改善工作环境; 改善工作环境; 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员工关系。 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员工关系。
8.2 公共财政管理
3.公共支出管理 3.公共支出管理 公共支出分类: 公共支出分类: 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公共支出管理的基本内容: 公共支出管理的基本内容: 控制支出总量; 控制支出总量; 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 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 提高公共支出效益。 提高公共支出效益。
第八章 公共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财政管理 公共信息资源管理
8.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8.1.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内涵: 内涵: 宏观:指整个公共部门系统, 宏观:指整个公共部门系统,为保证其工作的性 质与人力资源的整体结构相互匹配,适应发展的需要, 质与人力资源的整体结构相互匹配,适应发展的需要, 对公共部门内外的人力资源进行的管理; 对公共部门内外的人力资源进行的管理; 微观:指每个具体的行政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 微观:指每个具体的行政机关或国有企事业单位, 依法对本部门内人力资源进行规划、获取、使用、 依法对本部门内人力资源进行规划、获取、使用、培 训等活动和过程的总和。 训等活动和过程的总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