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洛之前及以后
索洛增长模型的基本结论与意义
索洛增长模型的基本结论与意义
索洛增长模型是一种用来度量经济增长的模型,其是经济学家和政策分析师使用的一种实用工具。
索洛增长模型由经济学家和金融顾问斯蒂芬·索洛发明。
它主要用来测量经济增长,并估计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索洛增长模型的基本结论是保持通货膨胀的同时,可以以最低的成本获得经济增长。
它强调的是,与货币政策相比,调整税收和通货膨胀的政策可以更有效地实现经济增长。
该模型最初由斯蒂芬·索洛(Stephen Sloan)提出,他认为,有必要创造
稳定的货币政策环境,以确保有效的经济增长。
因此,索洛增长模型是一个非货币性的经济政策方法。
索洛增长模型试图在可能的最小成本下实现经济增长。
它还试图测量不同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它提出,唯一可以保证经济活动和持续增长的疗法是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进行政府财政政策的调整,包括更多的政府投资和税收减免政策,以及定期释放更多的财政政策。
该模型的核心意义在于,政府采取财政政策的正确组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增长和增加福利,同时不会导致通货膨胀或失业,从而帮助政府在有限的财政资源中实现最高的经济增长率。
总之,索洛增长模型试图解决经济增长问题,减少物价的上涨和失业的出现,以及提供更高的社会福利。
它的存在为经济政策制定者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了解,以协调政府的财政政策,并有效利用公共收入来推动经济发展。
索洛模型的三个结论
索洛模型的三个结论索洛模型是经济学中比较经典的模型之一,主要是对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和测算的研究方法。
从以往的研究中,大家归纳出了三个结论,这三个结论不仅在研究中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更是在实际经济发展中也具有深刻的启示和引导作用。
首先,索洛模型的第一个结论是技术革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这个结论从两方面来说明:一方面,技术革新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使得政府和企业争相投入资金支持科研项目,推动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能使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发掘出更多的经济增长潜力。
另一方面,技术的革新还可以通过激发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进一步促进社会文化和科技进步。
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加速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产业已经成为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实现全球领导地位的重要途径。
其次,索洛模型的第二个结论是,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数量的增加可能增加劳动力供给,促进生产力提高,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但同时,人口过多又会使得资源匮乏,传统技术不能满足需求,阻碍经济发展。
因此,实现适度的人口增长和控制人口数量,对经济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最后,索洛模型的第三个结论是,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资本积累主要指的是人们投资的金额,而资本的积累的推动是通过生产创造产品去实现的。
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资本的大量积累是必要的,因为在这样一个国家,要想实现扩大内需、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而资本不仅仅是支持着消费和生产两个层面的增长,也可以为全局的经济健康稳定做出认真的贡献。
综上所述,索洛模型的三个结论在经济学研究和实际经济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这三个结论能推动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增长,为我们日益蓬勃发展的经济社会提供更多的科技和资本支持,推动着我们的社会更好地发展。
索洛模型考点
索洛模型考点索洛模型(Sarvodaya)是一种有机的村落发展模型,它包括了各种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因素,着重于促进村民的发展和自治。
索洛模型最初由印度经济学家、社会改革家和哲学家亚恒德拉•库马尔•罗伊(Acharya Vinoba Bhave)于1950年代提出,并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施,主要在印度农村地区进行。
其所提倡的生产、教育、医疗保健、社会福利和社区合作等方面的改革,使得农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好评。
索洛模型强调的是整体性、自发性和可持续性。
它认为,村民应该自主地参与到自己的发展中,并通过共同的努力来解决当地的问题,同时也要借助政府和其他组织的支持。
整体性是指整个社区应该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团结一心,齐心协力,达到共同的目标。
自发性是指民主化的管理模式,即由村民自己选举管理团队,并以村民大会为主要决策机构,因此村民能够更加自主地管理自己的事务。
可持续性是指索洛模型所强调的不会伤害自然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 整体性索洛模型认为,整个社区应该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团结一心,共同奋斗。
整体性的思想是索洛模型的核心思想之一,它体现在索洛模型的管理机制中,即由村民自己选举管理团队,并以村民大会为主要决策机构,以此来保障整个社区的民主和自治。
在整体性的原则下,索洛模型着重强调社区合作,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村民们将自己的资源集中起来,共同投资,有组织地进行生产、销售和分配。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经济效益,还能够加强社会联系,促进社会和谐。
2. 自发性自发性是索洛模型的另一项核心原则。
索洛模型强调的是以民主化的方式管理社区事务。
管理团队应由村民自己选举产生,并且必须有村民大会进行监督。
通过村民大会这个民主化的决策机构,村民们可以直接参与到自己的发展中来。
他们可以就农业、教育、医疗保健等问题进行讨论,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和解决方案。
索洛的名词解释
索洛的名词解释索洛,是一种在心理学领域中常被提及的概念。
它来源于德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索普利(Max Wertheimer)的研究,主要描述人类思维中的一种错觉现象。
简单地说,索洛是指当我们在观察一幅图像、一段音频或视频时,我们常常会将前后相连的相关元素或信息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将它们分开独立地看待。
索洛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大脑的工作方式和我们对于外界信息的处理方式。
人类的大脑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器官,它能够高效地处理各种输入信号,并将它们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
然而,这种处理方式有时也会导致我们产生索洛的现象。
举个例子来说明索洛。
假设我们正观看一幅由许多黑白方块组成的图像。
其中,有些方块是连接在一起的,形成了一条线,而另一些方块则是孤立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会将连接在一起的方块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将它们分别看作独立的方块。
这样的错觉就是索洛。
索洛的出现有许多原因。
首先,大脑倾向于以最高效的方式处理信息。
通过将相关元素组合成一个整体,我们能够更快地理解和记忆这些信息。
其次,我们对于重复出现的模式有一种认知偏好。
当我们在观察图像或其他感知信息时,我们常常喜欢寻找和识别重复出现的模式。
这种偏好也为索洛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然而,索洛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它可能导致我们对于细节的忽视。
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将相关元素组合成一个整体,而忽略其中的细微差别。
这可能会导致我们对于信息的理解有所偏差,甚至影响我们对事实的准确认识。
为了更好地理解索洛现象,研究者们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理论和模型。
例如,冯·方肯斯坦(Max von Förster)的“观察窗口理论”认为,我们的感知系统只能处理有限数量的信息。
因此,当我们观察到过多的相关元素时,大脑往往会自动将它们组合成一个整体。
此外,索洛现象也有一些实际应用。
例如,在设计广告、标识和界面等方面,了解索洛现象可以帮助设计师将相关元素组合在一起,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和易于理解的作品。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的进展及应用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的进展及应用自1956年罗伯特.索洛在其里程碑式的论文《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一篇论文》当中创建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在以后的半个世纪当中都扮演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基石的角色。
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研究逐步从以逻辑推理演绎为主转向更重视数理分析和模型建设,其中很大一部分理论及实证研究都是以索洛模型为主要出发点和推理根据。
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发展,索洛增长模型亦在诸多的实证检验和理论应用当中得到进一步修正完善和多层次多方向延伸。
一、理论基础与发展索洛增长模型(Solow,1956)通过放弃劳动力与资本固定比例,修正了哈罗德-多马模型中的“刀刃平衡”,通过将资本、劳动和总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内生化。
索洛将一般的生产函数表述为:Y=F(K,L),并在考虑技术水平变化时使用可具有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Y=A(t)F(K,L)。
给定储蓄率不变,最终产品与资本存量的稳态增长率都为,其中n为劳动力(人口)的增长率。
索洛模型假定总储蓄率为s,资本折旧率为δ,得出资本积累方程k=sf(k)-(n+g+δ)k。
在以后的经济学教科书中,以具有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代替了具有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修正这个模型为Y=F(K,AL)。
为解释不同的经济现象,之后的研究引入了多种索洛模型的变形。
如卡斯等人建立了无限期界模型并提出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资本存量条件,索洛模型最初推导出的黄金律资本存量被修正为修正黄金律资本存量(Cass,1965),以将储蓄率内生化;引入已有资本的废弃率来考量新通用技术的出现引起的产出下降(Aghion,Howitt,2011,第九章);在索洛模型中引入人力资本因素H(t)(Mankiw,RomerandWeil,1992)等。
我国亦有不少研究对索洛模型进行了理论拓展和延伸。
李军(2003)、周晨和熊和平(2007)引入老龄化因素以测定老龄化程度对经济的影响;熊俊(2005)通过“希克斯中性的技术进步”、“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假设条件的放松和自变量的调整,扩展了索洛增长模型;刘海生和解江树(2005)在索洛模型中引入按技术分配,分析了非体现技术进步和体现技术进步对经济总产出的影响;李国柱(2006)引入环境约束以考察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何莉(2007)引入人力资本和出口依存度,以测量各省经济受对外贸易的影响;傅为忠和刘!楠(2008)通过引入随机干扰项对模型进行了改进;张谊浩和周庭佐(2011)引入相对货币供应量因素,得出新的人均产出。
索罗增长模型
第一章索洛经济增长模型The Solow Growth Model基本内容1 索洛模型的基本假定2 离散时间的索洛模型3离散时间索洛模型的过渡过程4连续时间的索洛模型5连续时间索洛模型的过渡过程6持久增长7带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8比较动态分析1 索洛模型的基本假定● 一个分析经济增长和各国收入差异的基本框架.● 其核心假定是新古典总的生产函数.家庭与生产 I● 封闭经济,唯一的最终产品.● 离散时间,t = 0, 1, 2, ....● 该经济里有众多的家庭,暂时假定家庭没有优化行为.● 这也是索罗模型与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主要区别.● 为了简化,假定各个家庭相同,可以用代表性家庭来表示.家庭与生产II● 假定家庭的储蓄率外生● 所有厂商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可以用代表性厂商表示.● 对该经济中的唯一最终产品,生产函数为(1)Y T F K t L t A t()[(),(),()]●假定资本与最终产品相同(比如玉米),用于生产更多的产品.●()A t可以理解为技术.●主要假定: 技术是免费的; 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关键假设1Assumption 1 (连续性, 可微性, 边际产出为正且递减, 规模报酬不变) 生产函数3:F R R ++→ 关于 K 与 L 二阶连续可微, 且满足2222()()(,,)0 (,,)0()()(,,)0 (,,)0K L KK LL F F F K L A F K L A K L F F F K L A F K L A K L ∂⋅∂⋅≡>≡>∂∂∂⋅∂⋅≡<≡<∂∂ 同时, F 关于K 与 L 规模报酬不变.● 假定 F 关于K 与 L 规模报酬不变,即关于这两个变量线性齐次.复习定义 假定K 为整数,如果对任意的R λ+∈与K z R ∈,有(,,)(,,)m g x y z g x y z λλλ=,那么函数2:K g R R ++→为x R ∈与y R ∈的m 次齐次函数.定理 (欧拉定理Euler 's Theorem ) 假定函数2:K g R R ++→为x R ∈与y R ∈的m 次齐次函数,偏导数分别是x g 与y g ,那么对任意的x R ∈,y R ∈以及K z R ∈,有()()(),, ,,,,x y mg x y z g x y z x g x y z y =+同时,,(),x g x y z 与,(),y g x y z 是关于x 与y 的1m -次齐次式.市场结构与市场出清 I●假定市场是竞争的, 因此也可认为是竞争一般均衡模型. ●家庭拥有劳动, 供给无弹性.●经济中的劳动(力),)L t , 无论在什么价格下,劳动的供给量均为()L t .●劳动力市场出清条件:())L t L t =上式对所有的t 均成立 , ()L t 劳动需求 (也可视为就业水平). ●一般来说, 互补松弛条件的表述更为准确.●记 t 时期的工资率为 w (t), 于是劳动力市场出清条件可表示为()()),0(L t L t w t ≤≥ and (()()) (0)L t L t w t =-市场结构与市场出清II●假设 1 与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意味着工资率必须严格为正. ●家庭拥有资本,并将其出租给厂商.●记t 期的资本租赁价格()R t .●资本市场出清条件:()()s d K t K t =LHS-家庭的行为决定;RHS-厂商的行为决定●假定家庭拥有的初始资本存量为()0K●()P t 为t 时期最终产品的价格, 将其标准化为1.●利率r(t)●折旧率δ●家庭得到的实际回报()() r t R t δ=-.厂商优化厂商优化 I●考虑代表性厂商的最大化问题:0)0,()([()()()],()()()(),.L t K t max F K t L t A t w t L t R t K t ≥≥--●注意:●上述最大化问题中的变量是总量.●在F 前面没有系数, 这是因为最终产品的价格已正规化为1.●假定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在厂商看来,()w t 与()R t 是给定的.●凹的问题,因为F 是凹的.厂商优化 II●由于 F 可微, 一阶条件(FOC )为:()[()()()],,,L w t F K t L t A t = (2)()[()()()] ,.,K R t F K t L t A t = (3)●在(2) 与(3)中, ()K t 与()L t 分别表示厂商对资本和劳动的需求量.●实际上,可以通过(2)与(3)求解()K t 与 ()L t ,它们是资本租赁价格()R t 和工资率()w t 的函数.厂商优化 III命题 假定假设1成立,那么均衡时厂商的利润为0,()()( )()() .Y t w t L t R t K t =+●证明: 可直接从欧拉定理得到(注意到1m =,即规模报酬不变).关键假设2假设2 (Inada conditions) F 满足 Inada 条件0 0 0 ()() K K K K lim F and lim F for all L all A →→∞⋅=∞⋅=> 00 0 ()() L L L L lim F and lim F for all L all A →→∞⋅=∞⋅=> ●保证内点解.生产函数Figure: Production functions and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capital. The example in Panel A satisfies the Inada conditions in Assumption 2, while the example in Panel B does not.2 离散时间Solow 模型Solow模型的动态过程描述 I●K的折旧率为 , 于是1 1()((() ),)K t K t I t δ+=-+ (4) 其中, ()I t 是t 阶段的投资.●对于封闭经济, 产出等于消费与储蓄(投资)之和 ,()()()Y t C t I t =+ (5) ●注意,该模型没有家庭效用的最大化问题,因此此处难以讨论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话题.Solow 模型的动态过程描述II●由于经济是封闭的 (同时不考虑政府支出),于是.()()()()S t I t Y t C t ==-●假定家庭的储蓄率是常数,则()(),S t sY t =(6) 1()()()C t s Y t =-(7) ●于是资本供给(家庭的行为决定储蓄率s )可表示为()()( 1 1 )()()()().s K t K t S t K t sY t δδ=-+=-+Solow 模型的动态过程描述 III●资本的供求相等 ()().s K t K t =●同时也有劳动力市场供求相等 ()().L t L t =●结合 (1) 与 (4), 可得 Solow 增长模型的动态方程: ()[()()1 ,, 1.()]()()K t sF K t L t A t K t δ+=+- (8) ●非线性差分方程.●Solow 增长模型的均衡由该方程以及 ()(())()L t or L t and A t 来刻画.定义均衡 I●没有家庭优化, 但仍然有厂商最大化行为以及要素市场的出清.定义 在Solow 模型中,对于给定的序列 {}0()(),t L t A t ∞= 以及初始资本存量()0K , {}0,,,()()()(,)()t K t Y t C t w t R t ∞=是资本、产出、消费、工资率、租赁价格的均衡路径,其中()K t 满足 (8), ()Y t 由(1)给出, ()C t 由 (7)给出, ()w t 与 ()R t 分别由 (2) 与 (3)给出.●注意,均衡是沿着时间的整条路径,而不是静态的点.不考虑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时的均衡不考虑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时的均衡I●进一步假定(稍后放松假定):●没有人口增长;假定总人口为常数 L > 0, 即() L t L =. ●假定没有技术进步,即() A t A =.●定义资本-劳动比率(人均资本)为 ((,))K t k t L ≡(9)●利用规模报酬不变, 人均产出) ()(/y t Y t L ≡可表示为,1, ()()(() ).K t y t F A L f k t ⎡⎤=⎢⎥⎣⎦≡ (10)不考虑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时的均衡 II ●注意()f k 依赖于A, 本可以将生产函数写成,()f k A ;但由于A 是常数,因此可以假定 A = 1.●由欧拉定理0 ()(())()(())()(())0.R t f k t w t f k t k t f k t -'=>'=> (11) ●由假设1可知(11)中的要素价格均为正.例子: Cobb-Douglas 生产函数 I●一类特殊的生产函数,但应用很广泛:1()[()()()]()( ,,,01)Y t F K t L t A t AK t L t ααα-==<<●满足假设1和 2.●两边同时除以()L t ,()() y t Ak t α=●由 (11)可得(1)()()()()Ak t R t Ak t k t ααα--∂==∂ ●由欧拉定理,()()() 1.()()()w t y t R t k t Ak t αα==--例子: Cobb ‐Douglas 生产函数II●或者直接从 Cobb-Douglas 生产函数有,()111()()() () ,R t AK t L t Ak t ααααα----==()()()()()()1 1 ,w t AK t L t A t k ααααα-=-=-直接可验证满足欧拉定理.不考虑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时的均衡 不考虑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时的均衡I●将 (8)的两端同时除以 L 可得人均量的表达式:()(()1 1).)(()k t sf k t k t δ+=+- (12) 定义 稳态均衡(steady-state equilibrium )* ()k t k =.该经济将趋于该稳态均衡(但在有限时间不能到达).稳态人均资本不考虑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时的均衡 II●上图实线代表 (12),虚线是45 线.●它们的(正的)交点*k 表示稳态人均资本 **.()f k k s δ=(13)●注意到还有另一交点0k =,因为已经假定0(0)f =.●忽略该稳态值:●如果资本不是必不可少的(essential ), ()0f 可能大于0 0k =可能变为稳态均衡点●本交点,即使存在,也不稳定。
索洛模型详解
Δk = i -δk= s f(k)-δk 其中,Δk是这一年中新增的资本量,反映资本存量变化。
当s f(k)>δk, 则Δk>0,资本存量增加; 当s f(k)<δk, 则Δk<0,资本存量减少; 当 s f(k)=δk, 则Δk=0,资本存量不变。
由于x、n都很小,xn则更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 可得x=n
也就是说,当人口以n的速度增加时,人均产出y和人 均资本k均以n的速度下降。
2019/7/24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徐建博
25
仍然从资本积累的角度来研究。
则一年中资本的变化量(新增的资本量) 为
Δk = i-δk- nk=i-(δ+n)k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徐建博
23
第三节 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
前面的分析表明,高储蓄能提高一个经济的稳 态资本存量和产出。在原来资本水平较低时,有 更多的发展空间,促进经济增长。但资本积累本 身不能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
要解释一个经济的持续增长就必须扩展基本的 索洛模型,即把原来没有考虑的两个因素:人口 增长和技术进步引入模型。因为现实当中,一个 国家的人口或技术总是在不断变化的。
该式表明投资与产出成正比。
2019/7/24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徐建博
5
二. 资本积累和稳态
3.投资函数
前面的分析得到i = s y 和 y=f(k),整理得:
i = s f(k)
从式中可以看出:
(1) 人均资本k 越高,产出f(k)和人均投资i就越大。 (2) 投资也取决于储蓄率,储蓄率越高,则在资本存量
索洛模型基本思路:先让劳动力和技术保持不变, 然后逐步放宽假设(劳动力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研 究经济增长。
《索洛模型详解》课件
企业可以利用索洛模型分析其战略对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的影响,了解其经济增长 的源泉和潜力。这有助于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战略,提高其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索洛模型评估竞争对手的战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调整自身
的竞争策略。
05
结论与展望
索洛模型的意义与价值
索洛模型是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基石,为理解经济 增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索洛模型详解》ppt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索洛模型简介 • 索洛模型的主要内容 • 索洛模型的扩展与改进 • 索洛模型的应用 • 结论与展望
01
索洛模型简介
索洛模型的背景
02
01
03
经济增长是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
索洛模型是研究经济增长的重要理论工具之一
索洛模型通过对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进行解释,为政 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人口增长会导致资源消耗增加,环境压力增大,从 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 响
在某些情况下,人口增长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通过增加劳动力供给和提高消费需求 等方式。
04
索洛模型的应用
索洛模型在经济增长预测中的应用
总结词
通过索洛模型,可以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趋势,分析 经济增长的源泉和潜在动力。
技术进步的来源
技术进步可以来源于企业自主研发、外部技术引进、教育培训和市场竞 争等。
03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进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
和转型。
索洛模型与教育投资
教育投资
01
教育投资是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提升的重要途径,对经济增长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理论概述-最新年文档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理论概述-最新年文档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理论概述一、模型的推导1.假设条件资本边际产品递减;规模报酬不变;劳动力参与率不变;忽略政府作用;封闭经济;家庭收入储蓄比例S,消费比例1-S;固定的人口增长率n;外生中性技术进步。
2.生产函数的推导1928年,美国经济学教授道格拉斯与数学家柯布提出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简称CD模型),其基本形式为Y=At?KαLβ,其中α、β分别代表资本弹性和劳动弹性,At表示第t年的技术水平,这个参数在短期内是个常量。
1957年,索洛将技术进步引入生产函数,提出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函数Y=A(t)?F(K,L),具体形式为:Y=A0eλt?Kα?Lβ,其中A0为基期的科技水平,λ为科技进步系数或技术进步率,α、β为资本弹性和劳动弹性。
对上述方程取对数再对时间t求导,得:1/Y?dY/dt=λ+α/K?dK/dt+β/L?dL/dt。
由于实际经济活动及统计数据的非连续性,所以用差分替代微分,且dt=1,得:ΔY/Y=λ+α?ΔK/K+β?ΔL/L (1)令y=ΔY/Y,k=ΔK/K,l=ΔL/L,即得索洛增长速度方程:y=λ+αk+βl (2)从上式可以看出,索洛模型中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技术进步率、资本以及劳动。
通过测算出α和β的值,可以得出这三者对经济的贡献程度。
3.增长模型的推导在上文中,技术进步率可以用ΔA/A来表示,则方程(1)可以写为:ΔY/Y=ΔA/A+α?ΔK/K+β?ΔL/L (3)在模型推导过程中,暂定ΔA/A=0。
根据规模报酬不变,当ΔL/L=1,ΔK/K=1时,ΔY/Y=1,即α+β=1。
因此,公式(3)可写为:ΔY/Y=ΔA/A+α?ΔK/K+(1-α)?ΔL/L (4)定义y=Y/L,又Δy/y=ΔY/Y-ΔL/L,Δk/k=ΔK/K-ΔL/L 对公式(4)进行移项,得出ΔY/Y-ΔL/L=α?(ΔK/K-ΔL/L),最终得出:Δy/y=α?Δk/k。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的进展及应用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的进展及应用自1956年罗伯特.索洛在其里程碑式的论文《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一篇论文》当中创建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在以后的半个世纪当中都扮演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基石的角色。
自90年代末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研究逐步从以逻辑推理演绎为主转向更重视数理分析和模型建设,其中很大一部分理论及实证研究都是以索洛模型为主要出发点和推理根据。
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发展,索洛增长模型亦在诸多的实证检验和理论应用当中得到进一步修正完善和多层次多方向延伸。
一、理论基础与发展索洛增长模型(Solow,1956)通过放弃劳动力与资本固定比例,修正了哈罗德-多马模型中的“刀刃平衡”,通过将资本、劳动和总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内生化。
索洛将一般的生产函数表述为:Y=F(K,L),并在考虑技术水平变化时使用可具有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Y=A(t)F(K,L)。
给定储蓄率不变,最终产品与资本存量的稳态增长率都为,其中n为劳动力(人口)的增长率。
索洛模型假定总储蓄率为s,资本折旧率为δ,得出资本积累方程k=sf(k)-(n+g+δ)k。
在以后的经济学教科书中,以具有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代替了具有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修正这个模型为Y=F(K,AL)。
为解释不同的经济现象,之后的研究引入了多种索洛模型的变形。
如卡斯等人建立了无限期界模型并提出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资本存量条件,索洛模型最初推导出的黄金律资本存量被修正为修正黄金律资本存量(Cass,1965),以将储蓄率内生化;引入已有资本的废弃率来考量新通用技术的出现引起的产出下降(Aghion,Howitt,2011,第九章);在索洛模型中引入人力资本因素H(t)(Mankiw,RomerandWeil,1992)等。
我国亦有不少研究对索洛模型进行了理论拓展和延伸。
李军(2003)、周晨和熊和平(2007)引入老龄化因素以测定老龄化程度对经济的影响;熊俊(2005)通过“希克斯中性的技术进步”、“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假设条件的放松和自变量的调整,扩展了索洛增长模型;刘海生和解江树(2005)在索洛模型中引入按技术分配,分析了非体现技术进步和体现技术进步对经济总产出的影响;李国柱(2006)引入环境约束以考察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何莉(2007)引入人力资本和出口依存度,以测量各省经济受对外贸易的影响;傅为忠和刘!楠(2008)通过引入随机干扰项对模型进行了改进;张谊浩和周庭佐(2011)引入相对货币供应量因素,得出新的人均产出。
罗伯特·索洛简介
罗伯特·索洛简介
罗伯特·索洛
姓名:罗伯特·索洛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24年
籍贯:美国
学历:哈佛大学学士、硕士、博士
罗伯特·索洛对增长理论做出贡献。
提出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依靠资本和力的投入,从而获得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主要经历:
1947年获哈佛学院学士学位
1949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
1950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1950年-1954年麻省理工学院统计学助理教授
1954年-1958年麻省理工学院统计学副教授
1958年- 1973年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
1973年- 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教授
重要著作:
《直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写多夫曼及萨缪尔森合著
《资本理论与报酬率》
《解说成长理论》。
索洛
索洛模型对于探求经济增长源泉的意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第一次系统地探讨了达到尽可能快的经济增长的途径,而且也系统地论证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对近代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他认为,增加国民财富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是增加劳动者的数目、增加资本投入、加强分工和改良机器以提高生产率;并指出,这些因素都可以由市场自行解决,而不需要国家的干预。
自此以后,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理论就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
经济增长理论的不断发展其实就是经济学家不断寻找和解释经济增长源泉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末期,索洛等经济学家建立的索洛模型更是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经济增长的概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要素供给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要素供给投入的增加包括资本和劳动供给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则包括要素组织和要素配置效率的改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规模经济、制度和技术创新等。
但是资源配置的改善、制度创新和规模经济只能看作是集约式经济增长的过渡性因素,唯有技术进步能持续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有关索洛模型的介绍作为创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先躯,索洛教授在构造他的长期增长模型过程中,不仅保留了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主要特征,而且还在理论模型的现实性方面有新的突破。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他在分析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采用了一种连续性生产函数,从此人们称其为新古典生产函数。
2.劳动力与资本之间可相互替代的假设使得经济增长过程具有调整能力,从而该理论模型更接近于现实。
3.长期增长率是由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决定的,前者不仅指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而且还含有劳动力素质与技术能力的提高,打破了一直为人们所奉行的“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的理论,向人们展示,长期经济增长除了要有资本以外,更重要的是靠技术的进步、教育和训练水平的提高。
作为一种理论模式,索洛的长期增长模型也并非尽善尽美:1.索洛的模型没有投资函数,此函数一旦引入,哈罗德模型的不稳定性问题即会出现于索洛的模型中;2.索洛假设要素价格是可变的,这也会给稳定增长的路径设置障碍;3.索洛模型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进步为假定前提构建的;4.索洛增长模型的另一假设是“资本是同质的且易变的”,但事实上,资本品是高度异质的,因此而出现不能简单加总问题。
罗伯特索洛的主题演讲
罗伯特·索洛的主题演讲罗伯特·默顿·索洛(Robert Merton Solow,1924-)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1924年8月23日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1940年进入哈佛大学之初,本打算学习生物学和植物学,不久发现这些学科并不合他的心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后的1942年加入美国军队,1945年8月退役后重返哈佛大学,开始涉足经济专业,1947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49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自1949年起索洛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1950年任统计学助教,1954-1958年任麻省理工学院统计学副教授,1958-1973年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并时常在麻省理工学院做定期讲演,期间于1961年被美国经济学会授予约翰·贝茨·克拉克奖,1973年至今任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教授;1963-1964年曾应邀到英剑桥大学出任马歇尔(Marshall)讲座的讲师,1968-1969年受聘于牛津大学担任伊斯曼(G.Eastman)讲座教授;索洛除了做教授,60年代曾兼任肯尼迪总统的白宫首席经济顾问,约翰逊政府的收入委员会主席等,1968年任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1979年任会长,1975-1980年间担任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董事,后出任该银行董事会主席职务等;索洛以他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对资本理论和增长理论的开拓性研究而著名,1956年2月发表于《经济学季刊》上的《对增长理论的贡献》和1957年8月发表于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上的《技术变化与总生产函数》两篇论文,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理论方面的经典之作,五十年代末以来,以索洛的理论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增长理论;作为一名职业经济学家,索洛大部分研究重点放在了促进对经济增长机制理解的工作上,提出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不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为表彰他在研究产生经济增长与福利增加的因素方面所作出的特殊贡献,被授予198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宣称,索洛的得奖是因为他在1956年提出了一个用以说明存量的增加是如何使人均产值增长的数学方程式,它可用来衡量各种生产因素对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根据这一方程式,国民经济最终会达到这样一种发展阶段:在那个阶段以后,经济增长将只取决于技术的进步;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林德贝克认为,正是索洛的理论,使工业国家愿意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大学和科学研究事业,这些方面是促使经济发展的“突击队”。
关于索洛模型的深度解析
关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索洛模型)”的理解1/ 哈罗德与多马两位经济学者假定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产出比保持不变,从而得出经济系统不能自行趋于稳定的结论。
但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托宾、索洛、斯旺和米德等人则分别证明,如果放弃资本-产出比保持不变的假定,也即假定资本与劳动之间完全可替代,则经济系统会自行趋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这一结论与凯恩斯学派之前的古典学派的观点一致,所以西方经济学将这几位经济学家的相似论证统称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我们用Y表示某经济系统的产出量,L表示该经济系统的劳动投入量,K表示该经济系统的资本投入量,A表示该经济系统的技术水平,则经由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我们有:产出的增量(△Y)=资本的边际产量×资本投入的增量(△K)+劳动的边际产量×劳动投入的增量(△L)+技术水平的边际产量×技术进步的增量(△A)在上式两边同除以产量Y,并在等号右边第一项的分子分母同乘以K、第二项的分子分母同乘以L,从而有:经济增长率=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资本投入的增长率+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劳动投入的增长率+ 技术进步率.根据经济理论,当生产要素市场实现均衡的时候,生产要素的价格应该等于它的边际产量,因此,“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和“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分别相当于资本和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在国民收入中所享有的份额。
例如,具体地假定某经济系统的(C-D)生产函数为Y=A(K^a)(L^(1-a)),其中,a为正参数(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或资本生产要素在国民收入中所享有的份额)。
显然,这是一个线性齐次生产函数,这意味着我们隐含地假定该经济系统正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状态。
我们对这个具体形式的生产函数先求自然对数、再求微分,最终可得: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人均资本存量的增长率×a+技术进步率。
可见,人均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取决于人均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的速度。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Alex
索洛模型的基本假定
1、投入与产出
索洛模型包括四个变量,产量Y,资本K,劳动L和知识或者劳动的 有效性A,资本劳动和知识结合起来生产产品,生产函数形式为:
Y (t) F (K (t), A(t)L(t)) (1.1)
两点解释:时间并不直接进入生产函数,只是通 过K、L、A进入。仅在生产投入变化时,产量才会 随时间变化。A和L以相乘形式进入,AL被称为有效 劳动,以此种形式进入技术进步为劳动增进型或者 哈罗德中性。
K (t) sY (t) K (t)
索洛模型的基本含义
索洛增长模型表明的基本含义是:人均资本拥有量的变化率k*
取决于人均储蓄率sf(k)和按照既定的资本劳动比配备每一新增长 人口所需资本量nk之间的差额。
索洛增长模型sf(k)=k*+nk还表明另一个含义。一个社会中的 人均储蓄率sf(k)有两个用途:
在多马的理论中以I和ΔI分别代表投资和投资增量,S 代表储蓄率,代表资本生产率或投资效率,=Y/K=1/V。 多马的基本公式为ΔI/I=xS。因此多马模型与哈罗德模 型实质上是一样的。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四个缺陷
1.该模型提出的稳定增长条件过于严峻,很不现实,否定了经济
稳定增长的可能性。
2.忽视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假设与实际相
索洛模型的背景——哈罗德多马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概念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为基础,考察一个 国家在长时期内的国民收入和就业的稳定均衡增长所需条件的理论。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假定
(1)全社会所生产的产品只有一种,可为消费品,也可为资本品; (2)只有劳动和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 (3)产品的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报酬不变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4)不存在技术进步。从资本的供求(储蓄和投资)出发。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概述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概述索洛经济增长模型(Solow Growth Model)是罗伯特·索洛所提出的发展经济学中著名的模型,又称作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外生经济增长模型,是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的经济增长模型。
正当1987年世界股票市场暴跌之时,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于一直与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唱反调,主张政府必须有效地干预市场经济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罗伯特·索洛(Robert M·Solow)许多经济学界人士认为,纽约股票市场的这场大动荡,恰恰证实了索洛坚持的理论,使他的经济增长理论成为当今世界热门研究课题之一。
可是,他的这一理论———表明各种不同因素是如何对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影响的长期经济增长模型,早在30年前他在一篇题为《对经济增长理论的贡献》的论文中就提出来了。
[1][编辑]索洛模型变量∙外生变量:储蓄率、人口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内生变量:投资[编辑]索洛模型的数学公式[编辑]模型的基本假定[1]索洛在构建他的经济增长模型时,既汲取了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优点,又屏弃了后者的那些令人疑惑的假设条件。
索洛认为,哈罗德—多马模型只不过是一种长期经济体系中的“刀刃平衡”,其中,储蓄率、资本—产出比率和劳动力增长率是主要参数。
这些参数值若稍有偏离,其结果不是增加失业,就是导致长期通货彭胀。
用哈罗德的话来说,这种“刀刃平衡”是以保证增长率(用Gw表示,它取决于家庭和企业的储蓄与投资的习惯)和自然增长率(用Gn表示,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它取决于劳动力的增加)的相等来支撑的。
索洛指出,Gw和Gn之间的这种脆弱的平衡,关健在于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劳动力不能取代资本,生产中的劳动力与资本比例是固定的假设。
倘若放弃这种假设,Gw和Gn之间的“刀刃平衡”也就随之消失。
基于这一思路,索洛建立了一种没有固定生产比例假设的长期增长模型。
该模型的假设条件包括:1.只生产一种产品,此产品既可用于消费也可用于投资。
索洛模型课件
索洛模型的基本假设
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
意味着当所有生产要素都增加时,产出也会按相同的比例增加。
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
06
索洛模型与其他经济增长模型的 比较
与哈罗德-多马模型比较
哈罗德-多马模型强调了资本积 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索洛 模型则引入了劳动和技术进步作
为经济增长的独立因素。
哈罗德-多马模型假设经济中存 在一个稳定的资本-产出比率, 而索洛模型则认为这个比率是可
变的。
哈罗德-多马模型假设储蓄率是 外生的,而索洛模型则认为储蓄 率是内生的,取决于经济中的收
形式
$Y=F(K,L)$,其中Y表示总产出,K表 示资本投入,L表示劳动投入。
劳动、资本、技术进步对产出的贡献
劳动
劳动投入的增加会提高产出水平 ,但存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即 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单位劳动
产出的增加逐渐减少。
资本
资本投入的增加也会提高产出水平 ,同样遵循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可以改善生产效率,提高 单位要素的产出水平,是经济增长 的重要源泉。
L'表示劳动投入的增长
率。
03
索洛模型的应用
对经济增长的预测
总结词
索洛模型可以用来预测经济增长,通过分析生产函数和储蓄率等参数的变化趋 势,可以预测未来经济增长率。
详细描述
索洛模型是一种基于生产函数的经济增长模型,通过将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 步等要素纳入模型中,可以模拟经济增长的过程。通过对模型参数的调整和优 化,可以预测未来经济增长的趋势和速度。
索洛悖论的理解
索洛悖论的理解摘要:一、索洛悖论的概念二、索洛悖论的提出三、索洛悖论的解析四、索洛悖论的现实意义五、结论正文:一、索洛悖论的概念索洛悖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索洛(Paul Solow)在20 世纪50 年代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悖论,其主要内容是指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零。
这一悖论挑战了古典经济学中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对后来的经济增长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索洛悖论的提出在索洛悖论提出之前,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资本的积累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即资本的边际产出是正的。
然而,在20 世纪50 年代,保罗·索洛在对美国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时,发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零。
这一发现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相悖,因为在战后的美国,资本积累并未带来预期的经济增长。
三、索洛悖论的解析为了解释这一悖论,索洛提出了一个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资本和劳动力是生产的两大要素,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零,因为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资本与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之比。
随着资本积累,劳动力的边际产出会逐渐下降,最终导致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零。
这意味着,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资本积累并不能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
四、索洛悖论的现实意义索洛悖论对现实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它揭示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资本积累并不能保证经济增长。
其次,它强调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
事实上,战后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而非资本积累。
最后,索洛悖论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即在追求经济增长时,应注重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的培养,而非过度依赖资本积累。
五、结论总之,索洛悖论揭示了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正相关。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零,资本积累并不能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增长黄金律”菲尔普斯沿着罗伯特·索洛创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思路,发现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
他认为,经济增长的目的不是产出的不断扩张,而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资本积累存在一个最优水平,如果一个社会储蓄率过高的话,就会导致,降低人们的长期福祉。
在索洛增长模型中,投资是经济产出增加的关键决定因素。
投资增长和资本存量增加源于储蓄率上升。
一般规律是,随着储蓄率上升,投资和经济中的资本存量就会增加相应的产出水平也会上升。
战后日本和德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实践,验证了一国的储蓄和投资是决定其人均资本存量和收入水平的关键性因素。
既然高储蓄率可以带来更高的收入,是不是储蓄率越高越好呢?有没有最优的储蓄率?费尔普斯正是在研究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于1961年发现了“黄金律水平”:欲使每个工人的消费达到最大,则对每个工人的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事实上,“黄金律”通常是指平衡增长路径中劳动与资本配置优化的条件,即将劳动与资本比率视为一种最重要的经济关系,Jl=通过调整劳动与资本比率,或以确定一种可预期的经济增长。
假定经济可以毫无代价地获得它今天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资本,但将来它不得不生产出更多的资本存量。
如果目标是走上使每个工人的消费最大化的稳定增长道路,黄金律决定的数量是一个经济一开始应该选择的每个工人的资本量。
3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借鉴意义编辑“黄金律水平”,给出了判断一个经济是正处于、高于还是低于“黄金律”状态的数量标准。
市场经济本身Jl=不会自动地趋向于“黄金律”稳定状态。
为了实现稳定状态的人均消费最大化,政府应当通过政策选支持“黄金律”稳定状态的资本存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投资率基本上保持在33%至43.4%之间,这一比率偏高是不争的事实。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正山出口导向型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二十年,消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边际要素,但在其被寄予厚望的时,存在明显隐忧。
上半年,受通胀期增加等因素影响,消费者信心指和消费者满意指数处于低位,消费预期出现了不确定性,城镇居民可配收入、社会商品零售增额增速也在放缓的趋势。
城乡收入差距、行工资差距、总体收入差距扩大尚未现明显的逆转迹象,最终消费增速于经济增速,居民总体上对分享增的感受不足,“无感”增长成为制约国经济进入“黄金律”路径的核心障碍。
要使我国逐步步入“黄金律”增长路径,宏观政策需要立足于远期视野,破解短期的两难困境,以加积极的民生财政政策对冲短期缩性的货币政策。
降低储蓄率,提消费率,是我国公共政策的必然择。
这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可持增长的要求,也是一致的。
为此,应低税收,提高居民收入,尤其是增农民和低收入者的收入,要完善社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进一步低过高的储蓄率,扩大消费。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鼻祖--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主要分支之一,是研究一定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如何配置和利用,以提高效率,进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学问。
这里用“学问”而没用“科学”二字,是因为至今关于经济学是不是一门科学尚存在争议。
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大体上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大部分,二者都采用数量分析方法,考察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区别在于前者研究经济总量,后者考察经济个量。
除此之外,还有非主流经济学,它反对单纯的数量分析,主要运用非数量分析方法、以所谓“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如制度经济学等。
本文主要以宏观经济学为主线,对宏观经济学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和综述。
经济增长问题是宏观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长期以来,人们对宏观经济学增长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思想。
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影响宏观经济学增长的各种因素的认识过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对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及各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有着不同的看法。
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高速、稳定、持续的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古典宏观经济学增长理论可以说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思想渊源。
它的某些结论,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有用的;有些观点,如同最初出现的那样,至今仍是争论的话题。
古典宏观经济学家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源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
当时英国的政治、社会、经济环境处于一个大变革时期,工业革命已经拉开序幕。
宏观经济学家必须对工业资本主义的运行方式、基本促进因素及其发展结果予以科学的解释。
古典宏观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分析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在古典宏观经济学家中,对经济增长间题论述较多的主要有魁奈、斯密、马尔萨斯、李嘉图等人。
但在古典宏观经济学增长理论中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是斯密和李嘉图所提出的增长理论。
二、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解读亚当·斯密在其经典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最早论述了经济增长问题。
其增长理论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引入了劳动分工;二是区分了“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两类劳动。
他认为生产性劳动占全部劳动的比例,以及劳动分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决定国民财富增加的主要因素。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最大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斯密同时强调,劳动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因此劳动生产率与需求之间建立了互相促进的关系。
对一个人劳动生产物需求的增长会提高他的劳动生产率、实际工资及他对其他人的劳动生产物的需求,这就构成了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生产性”劳动加在物上能增加物的价值,即可生产价值,而“非生产性”劳动则不能够。
经济增长能否维持下去,取决于全部劳动者中有多少劳动者愿意从事生产性的劳动。
这解释了为什么有的经济的增长能够持续下去的原因。
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提出了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报酬递减规律。
他对增长理论的贡献主要有两点:一是指出经济增长最终将趋于停止,即达到所谓的”停滞状态”;二是将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说明了国民收入分配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在土地上增加投资,得到的回报会不断减少。
因此得出一个悲观的结论:宏观经济学增长最终会停止。
决定收入分配的力量同样也会导致经济增长最终走向停止。
这是因为劳动力生产出的剩余中,资本家的份额在不断下降,这一方面减少了储蓄;另一方面,利润率的下降减少了对投资的刺激作用。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投资和积累过程是经济增长的核心。
封建社会发展缓慢的关键原因在社会产品中绝大多数被用于非生产性消费,而不是生产性投资。
古典宏观经济学家所分析的经济增长过程遵循收益递减的规律,经济增长过程从长期来看将趋于停止,最终结果是一种停滞状态。
但从那以后的200余年里,经济发展并没有出现停滞的迹象,这表明古典增长理论关于经济增长的描述并不科学。
后来的宏观经济学家指出古典增长理论的一个最明显的不足之处是他们关于规模收益递减的假定。
他们没有观察到技术进步,只把增长过程看作是人口增长和资源消耗与资本积累和市场扩大之间的竞赛。
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概述收藏人:rebecca6592014-09-19 | 阅:1 转:23| 来源| 分享作者:云鹤刘涛经济增长理论的成长经历了古典、新古典和新增长三个发展阶段。
在古典经济学时期,经济学家就特别关注对经济增长的分析,代表人物有adam.smith, david.richado 和thomas.malthus。
smith(1776)认为,促进经济增长有两种途径:一是增加生产性劳动的数量;二是提高劳动的效率。
在这两个增长途径中,smith更强调劳动效率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首先,他把劳动区分为生产价值的生产性劳动和不能生产价值的非生产性劳动,并认为生产性劳动创造财富,而非生产性劳动只消耗财富。
所以,smith认为,在劳动投入量中增加生产性劳动投入的比例将会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对于如何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smith认为主要取决于分工程度和资本积累的数量,因此分工协作和资本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因。
基于分工可以使得劳动者的熟练程度提高,减少工作转换所造成的损失,利于机器的发明,所以,分工使得单位劳动的产出量增加,进而导致收益递增。
至于分工的程度,他认为分工取决于交换,交换又取决于交换的能力,而交换能力的大小由市场容量加以刻画。
这样一来,分工程度受制于市场容量的制约。
所以,smith认为市场容量的扩大导致分工加深,而分工又促使劳动效率的提高,并最终导致经济增长。
除此之外,smith也注重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他认为,资本积累可以使得资本存量扩大,与之相联系的劳动数量增加,从而直接促进经济增长。
而且,资本积累往往与专业化和分工相联系,从而也会借助于分工间接地促进经济增长。
总之,smith指出了分工和资本积累对劳动效率的提高以及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由于这些因素都有赖于投资,而投资又受到利润的驱动,因而以自由竞争为理念的政府政策成为smith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所有这些思想,包括收益递增、分工利于机器发明(技术进步)并导致劳动效率的提高、市场容量的扩大导致分工程度的加深等思想,都成为了后来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源泉。
正如在上文理论模型的综述中所归纳的那样,smith的经济增长思想涵盖了分工、贸易(交换)、技术和制度(政策)四大类因素,所以说,现代新增长模型无不与这位古典大师的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不仅仅是分工模型才与smith思想有关。
richado(1817)对于经济增长的分析是围绕着收入分配展开的。
在考察了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关系、变动规律以及影响这些分配比例变量的外部因素后,认为长期的经济增长趋势在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而停止。
他认为,土地的数量是有限的,而土地上生产的产品(谷物)也是有限的。
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们对土地上生产的产品需求增加,这将导致生产向肥力较低的土地上扩展。
这就意味着,随着土地投入的增加,土地上产出的增加越来越小,从而出现边际收益递减现象。
收益递减趋势使得土地上产出的价值提高,从而又导致劳动的工资上涨,进而使得资本家的成本提高,利润降低。
由于利润是投资的引导器,致使投资下降,最终导致资本积累减少。
同时,由于土地产出的价值提高,这将引起有限土地的地租增加。
但地主只进行非生产性消费而不进行投资,因此上述过程必将导致资本积累停止。
由此可见,richado更注重smith增长分析中的劳动量增加和资本积累的作用。
但由于土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这两个因素对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小,因而资本主义的增长是有限的。
不过richado在这所论述的收益递减与现代经济学所讲的收益递减是有区别的。
现代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基于数量取向的,意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随着某一要素(投入)数量上的增加(同时质量保持不变),该要素的边际报酬将逐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