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用药心得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
内容简介······《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经方用药初探》探讨经方用药,即在经方理论指导下,探讨怎样临证用药,以实现有是证,用是药,以体现方药对应。通过分析161味药分别在方证中的作用,探明该药的性能、功效及适应证,探讨每一药味与方证的关系及与六经的关系,以达到正确熟练运用该药。《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经方用药初探》第一讲论述经方用药特点;第十讲概说六经用药;第二讲至第九讲论述经方常用药味,具体论述分以下四项为纲目:【药物基本知识】、【解析所在方证】、【解读药味特点】、【药物功用述要】。适合中医临床工作者参阅。举报目录······第一讲经方用药特点一、经方用药与时方用药有明显不同二、经方用药起源于神农三、经方用药理论是八纲六经第二讲解表药一、桂枝二、麻黄三、葛根四、生姜五、葱白六、苏叶第三讲吐下药一、瓜蒂二、芒硝三、巴豆四、甘遂五、大戟第四讲清热药第五讲温阳强壮药第六讲补虚益气药第七讲祛饮化痰药第八讲理血药第九讲其他用药第十讲六经用药概
说豆瓣成员常用的标签(共6个) ······经方(4) huxishu(2) 中医(2) 阅读(2) 伤寒论(1) 本草(1) 我来说两句短评······ ( 全部 1 条 ) 热门 / 最新 / 我关注的 0 有用严小天 xx-11-19 3.9 经方源自本经! 我来评论这本书读书笔记······我来写笔记按有用程度按页码先后最新笔记展开第284页 D (xx不朽) 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即太阳病即表
阳证,少阴病即表阴证,阳明病即里阳证,太阴病即里阴证,少阳病即半表半里阳证,厥阴病即半表半里阴证表阳证用汗法,表阴证用强壮发汗法,里阳证用清热法,里阴证用温补法,半表半里阳证用和解清热法,半表半里阴证用和解清热温下法。胡希恕说:"辨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关键就是在于方证是否辨得正确。不过方证之辨,不似六经八纲简而易知,势须于各... xx-10-31 08:10 展开第283页 D (xx不朽) <汉书·艺文志>:"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深浅,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xx-10-30 15:19 展开第1页 D (xx不朽) 徐灵胎<本草古今论>著名中医大家恽铁樵说:"凡研究药物,当从<伤寒论>方药入手,其次<金匮>,其次<千金> xx-10-30 15:11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葛根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葛根
葛根
【药材基原】为豆科植物甘葛藤的干燥根。习称“粉葛”,多除去外皮,用硫黄熏后,稍干,截断或再纵切两半,干燥。以块大、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生用或煨用。
【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
【传统功效】解肌退热,发表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现代功效】解热、降温,益智,降压,抗心律失常,B受体阻滞作用,抗心肌缺血,扩张外周血管,扩张冠状血管,改善脑血循环,增强耐缺氧能力,改善微循环,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平滑肌、解痉,保肝,抗氧化,性激素样作用,抗生育,降血糖,抗细菌,抗肿瘤,解毒,弱局麻作用。
【主治病症】外感发热,头项痛强,麻疹透发不畅,温病口渴,消渴,泄泻,痢疾,酒毒,胸痹心痛。
【用法用量】煎服,9~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使用注意】胃寒者慎用,夏日表虚汗多者忌用。少数病例服药后有头胀感,个别溃疡病患者服药第1周内有轻度腹胀及上腹部不适。曾有静脉滴注葛根素发生皮疹、皮肤瘙痒的报告。
附:葛花
为葛的未开放的花蕾。性味甘,平。功能善解酒毒,醒脾和胃。主要用于饮酒过度,头痛头昏、烦渴、呕吐、胸膈饱胀等症。常用量3~15g。煎服。
【应用经验】
章次公经验
升降沉浮之说,余论药所不言也。彼谓葛根为透发药,为升提药,其根本错误,与视柴胡为透发药、升提药者,正复相同。然就经验言之,痧疹之不能透布者,葛根能治之:暑湿泄泻,外见身热者,葛根能疗之,则透发升提两说,有时亦有意义可言。大抵透发升提,为古
人从经验归纳,然后拟定之名词,吾人断不可胶柱鼓瑟,谓升提是由下至上,谓透发是由内出外也。根据仲景方,项背强几几者,均用葛根,《肘后方》腰背疼痛者,饮生葛根汁,其痛乃止:项背强与腰脊疼痛,均为末梢神经疾患,葛根于此种疾病,以经验证之,可知其独擅胜场也。前人视葛根能升提清气,故治泄泻,实则葛根所以止泻,在其所含淀粉之作用,与升提无关。
一名老中医对癌症治疗用药心得1、夏枯草:...
一名老中医对癌症治疗用药心得1、夏枯草:...
一名老中医对癌症治疗用药心得
1、夏枯草:应用于淋巴癌或者其他癌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效佳,常用量30--100克。取其解毒散结之效。
2、天花粉:一般应用于癌症肿块破溃,症见浓汁略稠,有臭味。如乳腺癌,皮肤癌,鼻咽癌等。用量一般15--60克,取其消肿排排脓之功。另外用于各种癌症引起的咽干,口渴,咽痛效果亦可,取其清热生津之效。
3、皂角刺:用于癌症肿块未溃或者已溃,未溃者引之消散,已溃者引之排脓。常用量30--60克,量小无效。
4、鸡血藤和石韦:此两味为对药,用于放化疗治疗癌症时引起的血细胞减少。这是沈绍功家传经验,验证于临床,经得起重复。无论是白细胞还是红细胞等减少均效。常用量鸡血藤15克,石韦10克,石韦不能应用量大,对肾有刺激。由于是家传,用药机理无法解释。
5、石菖蒲和郁金:用于改善癌症病人的忧郁情绪,是沈氏所传的对药,我加于治疗癌症方药中,对神情抑郁,悲观的癌症病人确实起到了缓解的作用。常用量是每味药各10克。
6、山慈菇:现代医学证实,山慈菇是一味不可多得的治疗癌症的高效药物。能治疗多种癌症,如食道癌,胃癌,乳腺癌,甲腺癌其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一般打粉应用,6--15克左右,我常常作为治疗癌症的基础用药,基本上每方必加。
7、牡蛎、浙贝母,玄参:此三味药既是程钟龄的消瘰丸,凡是没有破溃的癌瘤大多加用,效果非凡。一般用量:生牡蛎30克,玄参15克,浙贝母6--12克;生牡蛎和浙贝母最好打粉应用,效果较佳。浙贝母也可以应用川贝母,平贝母和大贝母代替,但川贝价格昂贵。大贝母散结的效果比较优良。我现在正尝试应用,而且价格比较便宜。
老中医的药对应用心得,难得一见
老中医的药对应用心得,难得一见
陈宝贵教授临证五十年,在中药的临床应用方面经验丰富,尤其应用对药得心应手,信手拈来,每效如桴鼓。陈宝贵教授的一些运用对药的经验总结如下。
1.苍术配白术
脾主运化水湿而恶湿邪,故湿邪最易困脾,脾虚亦最易生湿。
脾气或脾阳虚弱,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输布,反而滋生水湿之邪,导致湿邪内困,临床表现为腹胀便溏、纳呆食少、气短懒言、四肢倦怠、畏寒肢冷、身形浮肿等症状。脾虚不仅生内湿,又易感受外湿,湿邪困脾,又可导致脾虚。针对脾虚湿困证,陈教授喜用苍术、白术,其中,白术甘缓苦燥,功善补气健脾,扶植脾胃以消食除痞;苍术辛香燥烈,走而不守,健脾胃以燥湿,除秽浊以悦脾。《玉楸药解》云:“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其消食纳谷、止呕住泄亦同白术,而泄水开郁,苍术独长。”所以,白术、苍术二药合用,有补有泻,健脾燥湿之力颇强。
2.半夏配川黄连
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本品具有温燥之性,能燥湿化痰,并具有止咳作用,为治湿痰的要药,半夏既能燥湿以化痰,又能降逆以和胃,辛散消痞。川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用于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呕吐等。黄连去中焦湿热,并
具有解毒作用,脾胃病患病日久,多见寒热错杂,病机复杂,而半夏、黄连相伍,一寒一温,清热而不患寒,散寒而不忧热,二者相反相成,相激相制,从而平衡阴阳,使气机调畅。
3.柴胡配白芍
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贾所学:“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泄。”张锡纯:“柴胡,味微苦,性平。禀少阳生发之气,为足少阳主药,而兼治足厥阴。肝气不舒畅者,此能舒之;胆火甚炽者,此能散之;至外感在少阳者,又能助其转输以透膈升出之,故《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寒热,寒热者少阳外感之邪也。又谓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诚以五行之理,木能疏土,为柴胡善达少阳之木气,则少阳之气自能疏通胃土之郁,而其结气饮食积聚自消化也。”
[名中医用药心得总结范文]名老中医用药心得
[名中医用药心得总结范文]名老中医用药心得
风湿性关节炎
1,豨莶草,风湿热痹,我最喜欢用豨莶草,它不仅善于祛风湿热邪又能通经络活血,所谓治风先治血,它恰为合拍,它又善于解毒,都知道此病与链球菌感染有关,此药在用至60g以上时,可以明显的控制风湿活动,从而降低抗0,治疗风湿热痹时,我常加入土茯苓,地龙等。
2,川芎,外邪杂至,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川芎善于行气血,气血运行通畅,滞留于关节等处的风寒湿热等邪自会随之消散,我多用乳没为伍,共同行气血,治痹痛。此亦为血行风自灭之意。
3,附子,附子内壮元阳,使一身之元阳旺,又能无处不到而除风寒湿,对痹症属寒者,效果很好,尤其对顽症,我必用。
4,独活,羌活,久病以风寒湿痹最常见,此2药辛温苦燥,祛风湿作用显著,合用可直通上下,横行肢臂,腰膝,宣通一身脉络,使邪无藏身之地,痹症上肢明显重用羌活,下肢明显重用独活。为我治疗风寒湿痹的最常用药。常与淫羊藿,当归为伍,其中当归补血活血,防温燥太过。
5,黄芪,久病多因正虚邪恋,妄用辛散温通之品更易伤正,对虚证明显的关节炎病人,当补中求通,重用补元气的黄芪振奋气机,可使气贯血脉,煦之,推之,即使经脉有凝滞之邪,随大气以转,或可消散,况且有川芎等行气活血,治疗更易。另外,黄芪善于补脾化湿邪,疗着痹,补肺固表,抗外邪,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此为黄芪的优势。
6,白芥子,有风湿结节的,白芥子为首选,白芥子可以消痰结,因其性锐利,走皮里膜外,故用之,多与白僵蚕,半夏为伍。
风湿关节炎疼痛曾游走性的为行痹,利用行因行用的用药法则,我多以乌蛇,鸡血藤取效;疼痛剧烈属寒者,可以考虑用细辛,川乌(反半夏)需加甘草减其毒性;对湿邪为盛的着痹,或温阳或健脾以化湿邪,同时用木瓜,防己等;久病入络或见肢体拘挛者,虫药搜剔之,如全蝎,地龙,白僵蚕,蜂房等。
经方用药心得(优秀5篇)
经方用药心得(优秀5篇)
经方用药心得篇1
经方用药心得:探索与实践
引言
经方,指的是古代经典医籍中所载的经典方剂。这些方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对于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介绍经方的发展历程、代表方剂及其代表药物,并通过实践案例来阐述经方用药的心得体会。
经方发展历程
经方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人们对药物的认识较为有限,因此将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用于治疗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药物的认识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经方体系。
代表方剂及其药物
经方代表方剂为桂枝汤和麻黄汤,分别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和支气管哮喘等病证。其中,桂枝的主要成分为桂枝皮,具有发汗解表、调和营卫的功效;芍药主要成分为白芍,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功效。
心得体会
1.重视药物炮制
药物炮制是经方用药的重要环节,不同的炮制方法会对药物的有效成分产生影响。例如,芍药经过炒焦后,可以增强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作用;生姜经过炮制后,可以增强发汗解表、调和营卫的作用。
2.配伍的巧妙运用
经方的配伍非常巧妙,通过药物的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例如,在桂枝汤中,芍药与桂枝相配,相互制约,防止桂枝过度发散,同时增强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作用。
3.关注个体差异
经方用药时,需要关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身体状况和生理特点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强调辩证施治
经方强调辩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施方,选用适当的药物和剂量。通过对患者症状、病因等进行细致的分析,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关于老中医用药心得体会6篇
关于老中医用药心得体会6篇
关于老中医用药心得体会 (1) 复发性口疮
1、胡黄连——口疮属心脾积热,见多处溃烂,灼热而痛,口臭便干,此药
为我的首选,起泻火化浊之用,临证也可以用泻心汤加减,也可以加蒲公英清热
解毒。
2、细辛——疮家圣药,起收湿疗疮之用,又能止痛,但不适合虚火引起的
口疮。
3、肉桂——用于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引起的口疮,可引火归元,此型口疮
此愈彼起,反复发作,有阴虚体征,治疗时在养阴解毒基础上加肉桂收浮游之火
是很必要的,一般我用5G,
4、蜈蚣——曾治疗一例顽固口腔溃疡,局部溃烂严重,用清热敛疮等常规
疗法效果不明显,后来我按毒瘀论治,在原方基础上加蜈蚣,皂角刺破瘀攻毒,
很快的取得了效果,此药我也用来治疗臁疮,褥疮等。
5、黄芪——疮口久不愈合,遇劳加重,,伴脾虚之象,此类为黄芪特长,黄
芪擅长托毒生肌,对虚弱而疮口不愈合的很适合,只是在剂量上要用重剂方可显
效
乳腺增生
1,生麦芽——乳腺增生初期可能因情志所伤,引起肝气郁结而发病,久病
也多因此加重或复发,生麦芽可以疏肝解郁,治疗肝气郁结,也可以抑制催乳素
释放,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肝郁较重加柴胡,生麦芽我一般用100G。小了无效。
2,白芥子——肝郁日久,化热生痰凝淤,形成结节,又皮里膜外,非白芥
子莫能达,此结节恰恰就在皮里膜外,而白芥子又擅长消痰散结,岂能舍而不用。
3,穿山甲——此病结节多属痰淤互结,祛瘀药里,功居首位的当属此药,
通乳大家都知道,更何况破瘀节,因劳动用力过度牵拉而引起乳痛发作的,可按
外伤加土鳖虫祛瘀疗伤。 4,白僵蚕——久病结节难消,应软坚散结,白僵蚕能
名老中医麻黄用药心得1
名老中医麻黄用药心得1
张锡纯经验麻黄解
张锡纯(1860年-1933年),字寿甫,籍山东诸城,河北省盐山县人,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1930年在天津创办国医函授学校,培养了不少中医人材。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
麻黄,味微苦,性温。为发汗之主药。于全身之脏腑经络,莫不透达,而又以逐发太阳风寒为其主治之大纲。故《神农本草经》谓其主中风伤寒头痛诸证,又谓其主咳逆上气者,以其善搜肺风兼能泻肺定喘也。谓其破癥瘕积聚者,以其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而消坚化瘀之药可偕之以奏效也。且其性善利小便,不但走太阳之经,兼能入太阳之府,更能由太阳而及于少阴(是以伤寒少阴病用之),并能治疮疽白硬,阴毒结而不消。
太阳为周身之外廓,外廓者皮毛也,肺亦主之。风寒袭人,不但入太阳,必兼入手太阴肺经,恒有咳嗽微喘之证。麻黄兼入手太阴为逐寒搜风之要药,是以能发太阳之汗者,不仅麻黄,而《伤寒论》治太阳伤寒无汗,独用麻黄汤者,治足经而兼顾手经也。
凡利小便之药,其中空者多兼能发汗,木通、萹蓄之类是也。发汗之药,其中空者多兼能利小便,麻黄、柴胡之类是也。伤寒太阳经
病,恒兼入太阳之腑(膀胱),致留连多日不解,麻黄治在经之邪,而在腑之邪亦兼能治之。盖在经之邪由汗而解,而在腑之邪亦可由小便而解,彼后世用他药以代麻黄者,于此义盖未之审也。
受风水肿之证,《金匮》治以越婢汤,其方以麻黄为主,取其能祛风兼能利小便也。愚平素临证用其方服药后果能得汗,其小便即顿能利下,而肿亦遂消。特是其方因麻黄与石膏并用,石膏之力原足以监制麻黄,恒有服之不得汗者,今变通其方,于服越婢汤之前,先用白糖水送服西药阿司匹林一瓦半,必能出汗,趁其正出汗时,将越婢汤服下,其汗出必益多,小便亦遂通下。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总结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总结
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是中医药科学管理的基石,是中医药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总结,供你参考!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总结篇1
不孕
1,紫河车——子宫发育不良属于中医的先天禀赋不足,紫河车为首选药,它擅长补气血阴阳,对禀赋不足的问题尤为适宜。
2,菟丝子——此药阴阳双补,偏于补阳,服之可令妇人有子,在诸多不孕方剂里多有之,它有促排卵促黄体功能的作用,对证属肾虚的,我每方必用,同样有此作用的还有枸杞,巴戟天等,辩证准确后选加。
3,穿山甲——有输卵管阻塞或内异症等证属瘀血的,它的功效很好,我多与皂角刺联用,通过化瘀通络来疏通输卵管,临床也可以配伍王不留行,路路通等。
4,白芥子——输卵管阻塞或盆腔炎症属于慢性的,从病理看应该属于痰淤互结,我经常以痰淤论治,化痰通络我喜欢用白芥子,白僵蚕,它们可以化痰散结通络,使之畅通,还有石菖蒲化痰开窍(这里的窍是指输卵管)此几味药为我的精选,一般不予其它药代替。
5,小茴香——在我治疗的不孕症中,多半是阳虚引起,胞宫虚冷,不易受孕,此为常识,小茴香既能温补肾阳,又能暖宫散寒,而且效果很好,我经常以肉桂,艾叶,紫石英联用。6,香附——女科之主帅,善调经,经期提前多为阴虚,延后多为阳虚,不定期多为肝郁,分别对症治疗,还有一种叫免疫性不孕的,是自身免疫导致的精卵不结合,这类病人多有抑郁,善太息等肝郁症状,用疏肝之法即可解决。在治疗此病时,一定要在排卵期加用活血助阳药帮助排卵,抓住排卵期这几天的机会同房,受孕可能会大很多。最后还有一种不孕,是见于肥胖,月经延迟甚至闭经的,西医检查属垂体性,我只知道一般按温补脾肾,化痰祛湿治疗,但没有实践过。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苍耳子】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苍耳子】
苍耳子
【药材基原】为菊科植物苍耳或蒙古苍耳带总苞的果实。以粒大、饱满、色黄棕者为佳。炒去硬刺用。
【性味归经】味甘、甘、辛,性温,小毒。入肺、肝经。
【传统功效】发散风寒,祛风除湿,通窍止痛。
【现代功效】镇痛,镇咳,呼吸兴奋作用,降压,心脏抑制,减慢心率,扩张外周血管,抗凝血、抗血栓,兴奋胃肠平滑肌,抗氧化,降血糖,免疫抑制,抗炎,抗过敏,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抗肿瘤。
【主治病症】风寒头痛,鼻渊,目痛,牙痛,风湿痹痛,四肢拘挛,风疹瘙痒,湿疮,疥癣。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入丸散。苍耳子生用毒性较大,现少采用。多为炒苍耳子。
【使用注意】血虚之头痛、痹痛忌服。血虚头痛不宜服用。
临床服用本品过量(30g以上)或误食苍耳子10枚以上,可引起
中毒,多在1~3天发病,其中毒反应轻重不一。一般有头晕、头痛、乏力、精神委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发热、颜面潮红、结膜充血、荨麻疹等;严重者可出现烦躁不安或嗜睡,昏迷、惊厥,心律失常,血压升高,黄疸、肝大、肝功能损害,出血,尿中出现管型和红细胞以及尿闭等。可因肝细胞大量坏死而发生肝性昏迷以及肝肾衰竭或呼吸衰竭而死亡。
附药:苍耳草
为苍耳的茎叶。性味苦、辛,微寒。有小毒。功能祛风,清热,解毒。主要用治风湿痹痛、四肢拘急等症。可调和作羹,如苍耳叶羹。又可用于麻风、疗毒、皮肤瘙痒诸症。本品有毒,内服不宜过量,亦不能持续服用。用量6~15g,水煎或熬膏及入丸散。外用适量。本品散气耗血,不宜于虚人。
【应用经验】
朱良春经验
必须收藏!国医大师的三药配方心得笔记(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必须收藏!国医大师的三药配方心得笔记(名老中医学术经验
整理与继承)
发表者:赵东奇
凡用药,有单行者,有二药相用成对者,有三药联合成角药者,依药物之七情,各宜用之。孙光荣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善于运用药对的协同作用,达到治病的目的。中公医考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奉上孙光荣教授最常用的三药联合形成角药的规律。快收藏吧!
1.生晒参(西洋参、西党参、太子参)黄芪丹参
人身百病,不离气血二字。人参最能补气调气,凡气虚、气滞,皆可以诸参治之。黄芪最能补中气,凡五脏虚损,气羸不足,咳喘心悸,水肿,腹胀,腹泻,眩晕,脑鸣者,乃气虚使然也,以黄芪补之。然黄芪补气调气,配伍诸参更佳,二物相须为用。量病人之体质、病情,据舌脉而断之以证。于诸参、黄芪配伍时,调节二药之剂量轻重即可。黄芪补气之余,尚有利水之功效,凡水肿病,黄芪可倍用之。
丹参又名赤参,紫丹参,红根等,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 强心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2. 对血管作用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脑血流量下降
3. 抗血栓形成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血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
中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名老中医用药心得,供你参考!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篇1
肝病
1、旱莲草----可以保肝解毒。针对阴虚湿热病人。既能养阴扶正,又能凉血解毒,且不助湿,成了我治疗湿热型肝炎的必用药。
2、白矾----用白矾5G加入方药中,起解毒降酶之用,效果的确很显著,但此药需要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待转氨酶降至正常即可停用,一般不会反弹,是见效速度最快的药。
3、黄芪----扶正以祛邪,用100到150G,4日内即可获效,如果剂量在60以下,时有不效者,且见效缓慢,对于没有气虚症状的也很有必要用。
4、鳖甲----有明显扶正效果,其含动物胶,角蛋白等,不仅能抑制或逆转纤维化,还能增加血浆蛋白水平,改善体质,缺点是仅适用于阴虚体质的病人。
5、蒲公英---其优点是安全无毒,其次还有桑寄生(抑制病毒效果显著,又能补肝肾),白花蛇舌草,甘草等,对湿热明显的病人,大剂量的蒲公英还可以致泻,使邪有出路,(暂用或加白术)。
6、蜂房----能助阳,化湿邪,攻毒外出,阳虚症状的多见于慢肝,毒邪深伏于肝,与湿胶结,加之正气不足,正虚邪恋而缠绵不愈,湿为阴邪,易伤阳气。
阳痿早泄
1、红参----肥胖,体力差等证见气虚阳虚者,红参可以大补元气,对阳痿症状也有很明显的效果,我通常是在常规治疗效果不显时才加,起绝招之用,剂量在20到30.
2、枸杞----一可以补肾填精以起痿,二可以与补阳药相伍,抵制补阳药之燥烈。枸杞用量到50以上,效果会很明显。
3、淫羊藿,对性事淡漠的病人,此药为首选。用于临床,效果的
关于老中医用药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范文_
关于老中医用药心得体会
神农氏社会时代,开始发现药物;奴隶社会时代,孕育了中医药业;封建社会时代,形成并发展了中医药业。以下小编为你带来关于老中医用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老中医用药心得体会篇1
神经衰弱(失眠)
1,黄连,临床所见,阴虚阳亢,心肾不交失眠最为常见,治疗自当滋阴潜阳,交通心肾,黄连可以清心火,再配伍生地等滋肾阴,此法也叫泻南补北,待阴平阳秘,阴阳相济,自能安然入睡。
2,龙骨,牡蛎,龙骨入肝以安神,牡蛎入肺以定魄,魂魄者,心神之左辅右弼也。此二药善潜阳,能使阳入阴,对阴阳失衡效果较为快速。
3,半夏,胃不和则卧不安,有胃脘不适而不易入睡者,半夏可以和胃助眠。半夏能和阴阳通表里,使阳入阴而令安眠。《医学秘旨》中记载用此药与夏枯草合用,交通阴阳,半夏得至阴之气而生,夏枯草得至阳之气而长,二药伍用,平衡阴阳,交通季节,引阳入阴而治失眠。另外对痰热扰心引起的失眠需加黄连为妥。
4,酸枣仁,心主血,肝藏血,心藏神,肝藏魄,酸枣仁能养心阴,补肝血,故心肝血虚引起的不眠,此药为必用。
5,合欢花,有的病人因七情所伤,忿怒烦躁,忧郁不眠,此药可以解郁安神,对虚烦不眠最为合适。酸枣仁与合欢花经验证,有很好的助眠作用,很多时候,即使没有辩证,用此2药也会获取很好的效果,比如有人治疗其他疾病,想顺便把失眠也治一下,我此2药各取30g,加入方药中,无效者很少。等剂量的此2药,合欢花要比酸枣仁效果明显。
6,何首乌,发现有些失眠病人存在很明显肾精亏虚的症状,如头痛,健忘,腿软等,长期失眠最易耗伤心血,精血同源,故肾精受累,也正因精血同源,补精的方法也能很好的补养心血,何首乌是我治疗肾精不足的常用药,药理学认为它能强壮神经,对神经衰弱病人来说,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
中医药历史悠久,经过千百年的实践积累,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名老中医是指在中医领域有着卓越贡献和丰富经验的医生,他们的用药心得往往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在我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有幸学习到了一些名老中医的用药心得,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分享一些我所了解到的名老中医用药心得。
首先,名老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在中医理论中,辨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是不同的,同样的病症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名老中医在用药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而不是一味地套用通用的处方。这一点对于现代医学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因为个体化治疗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
其次,名老中医注重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在中药治疗中,名老中医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控制药量和用药方法,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在现代医学中,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名老中医的用药心得,加强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监测。
另外,名老中医注重药食同源。在中医理论中,药食同源是指
药物和食物有着相似的药用价值,可以起到类似的治疗作用。名老
中医在用药时会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和体质特点,推荐一些具有药
用价值的食物,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这一点对于现代人来说也
是非常有益的,因为药物治疗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而药食同源
的方法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降低治疗的风险。
最后,名老中医注重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在中医理论中,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对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有着重要的影响。名老中医在用药时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提
老中医三十年临证心得,一句掏心窝的大实话
老中医三十年临证心得,一句掏心窝的大实话
信任是基础,
疗效是根本,
好病才是目的。
不管是中医、西医、民间土医、还是所谓老中医、专家教授治疗慢性病没有例外——慢性病不是一日铸成,也非一日可愈,所以,患者能够持之以恒,坚持治疗才是关键。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不管是高明的舌诊、玄妙的脉诊、还是高超的遣方用药技巧,这些都只是技术、是手段,都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病人本身的积极配合才能起作用,否则一切都是白费功夫。
至于诊金是患者对医者尊重的体现,没有最起码的尊重就谈不上信任,没有信任就不会有坚持,也就谈不上疗效,好病那就更是不可能了。
中医治病的奥秘在于不是针对局部,而是针对整体,患者的感觉如何、体质状态如何才是中医治病的着眼点,所以,真正要密切关注的是当下患者的状况,这才是中医下方的目标,西医的病名、检查结果,或者一个孤立的症状、一舌一脉都不足为凭。
网诊需要一个清晰的舌照和详尽的问诊资料,这样才能确保辩证精准、下药精当,当然,能够面诊再好不过。
网诊时医生详尽的问诊是对患者负责,是为了更好地印证舌诊的判断,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更加精准地辩证施治,干万不要拿着考医生的态度对待医生问诊,那其实是对自已不负责。
每一位患者都是一个新课题。没有一模一样的人,也没有一模一样的病,中医一人一方,辨证论治是其特点,也注定了中医看病需要灵活妙变通,另外,针对每一位具体的患者也需要有一个摸索的过程,所以,找中医看病认准了就要坚持一段时间,不要频繁地更换医生,这样不但是对医生不负责任,更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白花钱还不好病,如此恶性循环,其结果可想而知。“神医”都活在传说故事中,再高明的医生也是人,不是神。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黄连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黄连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之黄连
黄连
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南黄连的根茎。味苦,性寒。归心、胃、肝、大肠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治热病火热炽盛,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心火亢盛,胸脑热闷,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血热妄行,吐血,衄血;肝火目赤肿痛;胃热呕吐,消渴,牙龈肿痛;肠胃湿热,脘腹痞满,泄泻,痢疾;热毒疮疡,聤耳,湿疹,烫伤。
孙朝宗经验:治痢疾不用黄连痢疾一病,古名滞下,乃湿热蕴结于大肠而失其疏泄传导所致。其治当以“通因通用” 为法,使大肠功能恢复,用药当取当归、白芍、木香、莱菔子、槟榔等来调气行血、通腑导滞。而黄连一药,孙师认为:虽可清热燥湿,但因其能“ 厚肠胃”,有收敛之性,可阻碍大肠的传导,不但与滞下无益,反碍“ 通用” 之法,故不主张用之。尤对于湿热痢疾早期,有“ 兜涩太早” 之戒。
李某,男, 46 岁, 2001 年 8 月 13 日来诊。因饮食不洁,腹痛下痢,其色白多红少,里急后重,日下 5〜7 次。患者爱好医学,自研黄连细末服 2 日,每次20g, 痢疾非但不除,里急后重反增,腹痛拒按,不欲饮食,小便短少,乃来院门诊。舌苔黄厚而腻,脉弦。此乃湿热蕴结肠胃,痢下红白,“ 艰涩而难出者,疏通为先。” 患者早投黄连,厚其肠胃,故犯“ 痢疾兜涩太早” 之戒。治取通因通用之法,给予陈士铎“ 治痢通治法” 加味。处方:当归 30g, 白芍20g, 炒枳壳 15g,炒莱菔子 15g,槟榔 15g,木香 10g, 厚朴 10g,焦山楂 20g, 车前子 20g ( 包煎),水煎 2 遍,取汁 300ml 日分 2 次温服。上方连服 5 剂,腹痛后重均除,脉较前冲和,舌苔黄厚渐退,唯饮食欠香,卧寐欠安,乃胃气一时未和。处方:当归 10g,白苟10g,木香 10g,陈皮 10g,茯等 10g,半夏 10g,淡竹茄 10g, 生甘草 6g,生姜 6 片。连服 3剂,胃和寐安,病愈。 [刘政,孙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xx用药心得
名xx用药心得
中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名老中医用药心得,供你参考!
名xx用药心得篇1
肝病
1、旱莲草----可以保肝解毒。针对阴虚湿热病人。既能养阴扶正,又能凉血解毒,且不助湿,成了我治疗湿热型肝炎的必用药。
2、白矾----用白矾5G加入方药中,起解毒降酶之用,效果的确很显著,但此药需要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待转氨酶降至正常即可停用,一般不会反弹,是见效速度最快的药。
3、黄芪----扶正以祛邪,用100到150G,4日内即可获效,如果剂量在60以下,时有不效者,且见效缓慢,对于没有气虚症状的也很有必要用。
4、鳖甲----有明显扶正效果,其含动物胶,角蛋白等,不仅能抑制或逆转纤维化,还能增加血浆蛋白水平,改善体质,缺点是仅适用于阴虚体质的病人。
5、蒲公英---其优点是安全无毒,其次还有桑寄生(抑制病毒效果显著,又能补肝肾),白花蛇舌草,甘草等,对湿热明显的病人,大剂量的蒲公英还可以致泻,使邪有出路,(暂用或加白术)。
6、蜂房----能助阳,化湿邪,攻毒外出,阳虚症状的多见于慢肝,毒邪深伏于肝,与湿胶结,加之正气不足,正虚邪恋而缠绵不愈,湿为阴邪,易伤阳气。
阳痿早泄
1、红参----肥胖,体力差等证见气虚阳虚者,红参可以大补元气,对阳痿症状也有很明显的效果,我通常是在常规治疗效果不显时才加,起绝招之用,剂量在20到30.
2、枸杞----一可以补肾填精以起痿,二可以与补阳药相伍,抵制补阳药之燥烈。枸杞用量到50以上,效果会很明显。
3、淫羊藿,对性事淡漠的病人,此药为首选。用于临床,效果的确明显,若符合肾阳不足,其剂量一般用20到50.此药是我治疗肾虚阳痿的最常用药。
4、阳起石----以此药为主,剂量达到70,佐以枸杞防其燥烈,病人于用药第2日获得成功房室。取效后减量巩固治疗一些时日,2年来未复发。中医之密在于量,在此处可见一斑。通常情况,它的剂量只是15到30G,随病情调节药量。此药过量会引起咽干等,但未发现其他不适。
5、蜈蚣----一,精神忧郁引起的,它可以疏通肝络以起痿,二,脉络瘀阻(动脉硬化)引起,它可以化瘀通脉以起痿,三,蜈蚣本身也有强壮之功。
6、滑石----早泄遗精用,可能有的朋友感觉很奇怪,是这样,早泄和遗精都属于尿窍闭,精窍开,不兼用利水以开尿窍而仅以涩精之品固精门,很容易越涩越不利,所以在用五味子,桑螵蛸,金樱子等涩药的基础上加一味滑石,取其用涩于利之中,用补于遗之内,此为用药之密。此法还可以有效防止有轻微湿热的病人闭门留寇。
胃病
1、枳实,胃痛或胁痛属气滞者,单独此一味就可以获效。
2、三七,胃痛属瘀血,痛处固定,夜重,脉涩,我首选为三七,个人感觉三七效果优于五灵脂蒲黄,其化瘀定痛之功在瘀血胃痛里也能很明显的显示出来,另外对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证属瘀血的更为适宜,既能止血又能活血。
3,蒲公英,此药擅长治疗痈疡,能清胃消瘀,对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伴感染,证属瘀热而胃痛的效果极佳,如能用其根更妙。辩证准确有药到病除之效。
4,穿山甲,西医检查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者,可能与癌前病变有关,中药可以使其吸收,而此功非草木所能胜任,所以我用穿山甲,配伍五灵脂,蒲黄活血化瘀,去旧生新,同时加白花蛇舌草解毒防癌。此型胃炎一般胃液分泌不足,加乌梅酸甘化阴,促进胃液分泌。胃病的中医分型很复杂,也与肝胆
脾密切相关,所以需要辩证准确方可下药,对寒热错杂的胃痛,可用甘草泻心汤,针对寒与热的偏盛,调节姜,连的剂量,对慢性溃疡,辩证基础上加补中之黄芪,生肌之白芨可愈。
贫血
1、黄芪,----根据气与血的关系,治疗由失血,胃病等原因引起的贫血,黄芪可以补气以生血,同时,气虚气不摄血引起的出血,黄芪还能补气摄血,脾虚,气血生化乏源,黄芪可以补脾以生血。
2、鹿角胶,----用于再障性贫血,此病病位在骨髓,肾主骨生髓,髓生精,精化血,故用鹿角胶补肾精以化血,此为精血同源原理,治疗此病必须从此处下手,我曾治疗2例,配伍龟板胶,蚕沙等取得良好效果。
3、蚕沙----还是针对再障,龟鹿二仙胶是治疗再障的首选药,但很滋腻,不利于久服,而蚕沙可以补脾化湿,巧妙的解决了问题,用它的另一原因是蚕沙提取物经证实,对造血干细胞,粒单细胞,红系祖细胞,骨髓有核细胞的恢复,增值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也能调节骨基质的修复,从而促进了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4、磁石(代赭石)----缺铁性贫血言外之意就是体内缺铁,所以我们在治疗此病时,可以适当加点原料,比从食物获取要快多了,不妨试试。
5、何首乌,----经治疗观察,在补血药中,它的效果要比当归好的多,几乎与阿胶不差上下,我在临床经常用到50G,它所含的卵磷脂是血细胞膜的主要原料,并且又能促进造血。
6、绿矾,----钩虫病贫血的要药,治疗贫血不能只是补血那么简单的事,必须查明贫血的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就像钩虫病引起的贫血,单纯补血岂能行。钩虫感染导致脾虚,脾虚血失其统反生湿热,加上钩虫繁殖排泄浊气而导致萎黄,治疗需要补脾虚,泻湿热,杀虫。
有一个方剂对贫血的症状效果很好,是人参养营汤,另外对于简单的贫血用食疗的方法也不错,比如猪肝,红枣等
名xx用药心得篇2
复发性口疮
1、胡黄连——口疮属心脾积热,见多处溃烂,灼热而痛,口臭便干,此药为我的首选,起泻火化浊之用,临证也可以用泻心汤加减,也可以加蒲公英清热解毒。
2、细辛——疮家圣药,起收湿疗疮之用,又能止痛,但不适合虚火引起的口疮。
3、肉桂——用于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引起的口疮,可引火归元,此型口疮此愈彼起,反复发作,有阴虚体征,治疗时在养阴解毒基础上加肉桂收浮游之火是很必要的,一般我用5G,
4、蜈蚣——曾治疗一例顽固口腔溃疡,局部溃烂严重,用清热敛疮等常规疗法效果不明显,后来我按毒瘀论治,在原方基础上加蜈蚣,皂角刺破瘀攻毒,很快的取得了效果,此药我也用来治疗臁疮,褥疮等。
5、黄芪——疮口久不愈合,遇劳加重,,伴脾虚之象,此类为黄芪特长,黄芪擅长托毒生肌,对虚弱而疮口不愈合的很适合,只是在剂量上要用重剂方可显效
乳腺增生
1,生麦芽——乳腺增生初期可能因情志所伤,引起肝气郁结而发病,久病也多因此加重或复发,生麦芽可以疏肝解郁,治疗肝气郁结,也可以抑制催乳素释放,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肝郁较重加柴胡,生麦芽我一般用100G。小了无效。
2,白芥子——肝郁日久,化热生痰凝淤,形成结节,又皮里膜外,非白芥子莫能达,此结节恰恰就在皮里膜外,而白芥子又擅长消痰散结,岂能舍而不用。
3,穿山甲——此病结节多属痰淤互结,祛瘀药里,功居首位的当属此药,通乳大家都知道,更何况破瘀节,因劳动用力过度牵拉而引起乳痛发作的,可按外伤加土鳖虫祛瘀疗伤。4,白僵蚕——久病结节难消,应软坚散结,白僵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