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预设 灵活生成
语文教学的精心预设与有效生成
语文教学的精心预设与有效生成新课程非常关注并提倡课堂动态生成,课堂上也确实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凭借教学机智去艺术性地应对。
我认为,预设并不是通常所说的简单地指教案,写成文字的教案只是我们预设的一部分,因此,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预设必须充分。
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灵活地捕捉、调控“生成”;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对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情况进行捕捉和处理,才能驾轻就熟。
新课标指导下的备课对教师的要求加深了,只不过我们的预设要留有空白。
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才能使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设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设、人性化的预设,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心预设1.预设学生情况对课堂教学的预设首先要从学生入手。
我们知道,学生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而每个人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皆不相同,再加之课前准备的程度不一,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了解他们的课前准备,预测可能发生的一些课堂变化,并思考其对策,然后存储在自己的弹性预设空间内。
2.明确目标教师一定要清楚地知道,一堂生动的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达成一种什么目的或效果。
为此,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内容,明确课程目标。
而学生学有所得是语文课堂评价的终极目标,因此,增强学习的目标指向性,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教师主导作用、引领作用的体现。
我们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应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过程方法等目标在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去渗透,决不能本末倒置。
3.预设文本的情感点文本为作者创造,其中自然也就有着作者的情感。
而这蕴含在文本中的作者的情感,学生自然也能在对文本的解读中感受到,甚至形成共鸣。
因此教师在预设的时候,就要关注文本的情感点,对文章的“动情点”要进行细致深入的挖掘,预测学生可能会有哪些情感的迸发、面对这样的情感我们又应如何对待。
课堂教学的预设方面有很多,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见解。
但不管从哪个方面入手,我们都必须关注两个基本点:一个是学生,一个是文本。
精心预设灵活生成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是 不允 许学 生 完全抄 袭 。在 问卷 设计 完成 后 ,教师 要组 织 学生一 起分 析 、 讨 论 、比较 调 查 问卷 的可行 性和 优缺 点等 ,之 后形 成真 正 的 问卷 ,进 行 调 查 。在这 个 过程 中 ,既锻 炼 了学 生 自身的 交际 能力 和 口语表 达能 力 ,又培 养 了 同学之 间 的合作 精神 和忍耐 力 ,更是 深入 社会 实践 的有 效途径 。 6 因材 施教 。有 针对 性地 进行 创造 性思 维的 训练 学生 一般有 记忆 型和创造型两种 。对于记 忆型的学生 ,教师应该在充分挖 掘学生非 凡的记忆 力的同时 ,加强创造 思维的训练 即使是创造型学生 ,对 于 创造思维 的两种形 式,也并不是都擅长 的。往往 擅长扩 散思维的学生 ,集 中思 维 的能力较弱 ,对 擅长集中思维 的学生 , 则 要加强扩 散思维的训练 。 总 之 ,创新 能力 的培 养 是素 质教育 的核心 ,它 是依 据人 的发 展和 社会 发 展 的需要 ,以全 面提 高学 生的 能力 为根本 目的,帮 助学 生树 立创 新意识 , 培 养创 新精 神和 实践 能 力。作 为 一名政 治 课教 师 ,要引 导学 生坚 持 己见 , 培 养他 们的 创新 精神 和创 新能力 成 就” ,天才 少年 才 能真正 展示 天才 ,不 断进射 出创 新 的火花 。
参 考文献 :
… 王 玉华 “ 浅谈 如何 培养 学生 的创 新能 力 ”
2 0 1 0 -1 2 -2 7
漳 州教 育信 息 网
『 2 ]罗瑛 “ 在 思 品课 中培养 学 生的创 新精神 ” 《 新课 程( 中学版) 》 2 0 0 8 年第 O 3 期 『 3 1 “ 浅 谈 初 中政 治 教 学 中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 ” 中 学学科 网
课堂教学的机智预设与灵活生成-精选教育文档
课堂教学的机智预设与灵活生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普通的棋手只能预想后几招,故而胜算较少;而大师级的棋手却能通盘考虑,设计好每个步骤,看透整个棋局,故而总能胜券在握。
如果我们教师在上每节课之前都能精心预设,全盘考虑,那么我们离大师级教师的距离就越来越近了。
到底如何进行课堂预设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作了以下思考:一、全方位预设,为生成导航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它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
正如布卢姆所说,“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就不能成为一门艺术。
”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了课堂的预设,而更应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充分预设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多边对话可能出现的情况。
1. 关注学生,把握学情好的预设是成功的开始,备课时教师要充分预设学情。
我们的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兴趣、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
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
这一点我自身体会非常深刻。
在上公开课《雨霖铃》之前,我先在另外一个班试上了一次。
在上课前,该班的任课教师也让学生预习了,但在上课时明显感觉学生听得吃力,教师讲得费力,原因就在于我对该班学生学习诗词的基础没有作预先了解。
《雨霖铃》被编排在苏教版必修四的“笔落惊风雨”这一专题中。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他们是进入高中以来,第一次正式接触古典诗词,对于诗词的相关术语、基本鉴赏方法和步骤还不甚清楚。
比如说到“请大家找出词中句子哪些是‘景语',哪些是‘情语'”时,学生听到“景语”“情语”两个术语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脸茫然。
课堂氛围沉闷,教学进度完不成的情形就可想而知了,而这都是由于没有充分预设学情造成的。
可见,学情的把握和预设在备课时显得多么重要。
精心预设,巧用生成,让美术课堂焕发活力
精心预设,巧用生成,让美术课堂焕发活力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美术课堂教学更注重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怎样预设与生成,留住一份精彩,营造一份美丽。
这就需要教师机智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备课?”“如何挖掘学生潜能?”“如何巧设问题?”“如何与学生有效的互动?”“如何跟进学生的评价?”等问题,是我们工作在一线美术教师用心思考与实践的问题。
关键词:预设;生成著名美术学者尹少淳教授对课程标准解读:“一堂真正有效的课,是与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教师的课堂艺术密不可分的。
”首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上;其次,建立在教师捕捉到的“生成”资源上,主要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及备课、课堂应变的能力。
一、精心预设法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是向着一个未知方向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照着固定的路线。
”精彩的生成离不开精心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精心预设法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我们工作在一线的美术教师不能将课堂作为“走教案”的过程,要注意巧用资源,结合所教的内容精心策划。
例如:我在执教一年级《画秋天》时,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分析在你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可能需要预设的一些问题或将会生成的一些资源。
那么,怎么精心预设好这些问题,用好这些生成的资源。
在课前师生需要紧紧根据秋天的特征,精心收集秋天的诗句、秋天的颜色、词语、秋天的花、秋天的果实和秋天的活动等,结合一年级孩子年龄特点预设好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活动。
在课堂上孩子们会将在生活中已获得的经验来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这些动态生成的秋天的资源正是老师需要及时提炼出的相关内容,教师要善于指导与总结,让更多的孩子在课堂中发言、让更多的孩子在课堂中找到活动的兴趣。
从学生的课堂发言次数、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的作品效果以及学生的课堂展示等角度看,老师的精心预设是必要的,更是有效。
精心预设 灵动生成
精心预设灵动生成预设与生成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点。
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只有在和谐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才处于积极的状态,他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发言踊跃、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那么,怎样才能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呢?一、预设诱发生成1.要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有怎样的生活体验、解读会有哪些感悟、探究会有哪些答案、练习会出现什么错误等等。
学生是最重要的生成资源,是动态生成的主体,所以这个预设是最重要的,必须要充分预设、深度预设,做到有备无患。
如此,教师面对生成时,才能够镇静、从容。
即使遇到预料之外的生成,也有“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感觉。
所以,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切实提高生成的有效性。
2.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
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所决定,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3.及时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都能较好实施预设内的生成教学,在对生成以教育机智略做处理后,仍然按预设教学,预设的目标得以落实,教学重点得以突出,教学策略如鱼得水。
而预设外的生成,具有突发性、情境性、发展性,教师处置起来难度比较大,要凭借教学机智应对生成性问题,对教学进度与方法手段适时地做出反应和调整。
预设外的生成,会因无法预约的意外而精彩,而无法预约的精彩应是教育智慧的结晶。
二、生成完成预设1.需求促生成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及时满足学生的需求,是生成式教学所倡导的。
如一位老师教学《赤壁之战》时,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对故事有怀疑,整个过程有许多破绽,只要出一个问题,就有可能会改写历史,黄盖有如此把握吗?周瑜为什么会轻易同意?”他及时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资源进行教学:师:好,请同学们仔细思考,一般会露出哪些破绽?可以写在黑板上。
精心预设 灵动生成
精心预设灵动生成标签:语文教学;预设;生成;文本;学情;弹性随着课改的深入,“预设”和“生成”的概念已不断融入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一个精彩、有效的语文课堂既离不开“预设”,也离不开“生成”。
但是,我们经常会看到:在语文课堂中,有的教师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必要的预设,课堂教学变得无序、失控和自由化。
对此,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
在具体的实践中预设得越充分、越科学,生成就越有效、越自然。
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精心预设,促进课堂上的灵动生成呢?一、预设文本,使生成有章可循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说过:“上课就像打仗,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打仗之前要考虑好作战方案,上课之前要先备课,这就是它们的相似之处。
作战方案考虑得越是详尽,战斗成功的把握就越大。
同样的,备课时如果能有精心的预设,教师在上课时才能胸有成竹。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细心研读文本,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精心预设问题,精心预设答案,引领学生走近语言文字感受形象,走进语言文字学习语言,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活化文字、还原生活,达到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学到语文的目的。
如,在教学《林海》一课前,笔者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发现,文章中“大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大不一样”一句中的“大不一样”一词用得非常传神,巧妙地引导读者去了解大兴安岭的“岭”是什么样的。
因此,在备课时笔者预设了这样的环节:在课堂上范读时笔者有意识地错读成“不大一样”,通过比较词语的不同,引导学生进一步细读课文。
二、预设学情,让生成绽放活力1.预设学生的“已知”。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他的作品中有过这样的一段经典表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可以说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
精心预设有效生成
精心预设有效生成一、教学起点预设——全面了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响着数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
因此,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学生,预测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
面对我们的学生,在备课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②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掌握的人数、内容、程度怎样?③哪些内容自己能学会?哪些内容需要相互讨论?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④对于设计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想法?⑤对于设计的情境、活动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又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去思考,去操作?……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充分估计,从而预设配套的调整策略,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
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之前,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我对班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在生活中已通过各种途径,具备了万以内数的感性认识,有大部分的学生会读写部分万以内的数,只是还没有具体完整的读数方法,显然学生的现实起点大大高于教材的逻辑起点。
基于这样的现实,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进行了重新定位——从原来的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调整为自主发现、概括读法。
并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调整和补充。
实际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摆数、读数,组建学习材料;然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这些数进行分类概括、发现总结读数方法。
正是由于恰倒好处地把握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教师才能真正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以主观愿望束缚学生;留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而不包办代替,使小组合作也达到了充分有效的效果。
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到随心所欲,而又学有所得。
预设生成互动的策略
预设生成互动的策略预设与生成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预设精彩且能按期实施的课,算是成功的;预设精彩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
教师应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适,追求动态生长,从而让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精彩。
一,调整预设,灵活生成调整包括:选择、整合、放弃选择:课前的多维预设为教学活动的展开设计了多种“通道”,这为教学实施方案的动态生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但是在课堂上未必都能实现,要依据现场情况做合理选择。
整合:为了使教学尽可能完美,课前教师需要从多维度预设教学过程。
放弃:教学设计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学活动的有序展开提供了保障。
但如果教师视教案为法,不敢越雷池半步,就有违“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动态生成的过程”的教学理念,更难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
课堂的不可测因素很多,预设在实施中常会遇到意外,或是预设超越学生认识能力,学生力不从心;或是预设未曾顾及学生认识特点,学生不感兴趣;或是预设滞后于学生实际水平,课堂教学缺乏张力。
不管遇到上述的任何情况,都需对预设进行适时调整,以使预设贴近实际,贴近课堂,贴近学生。
二,捕捉点化,促进生成要促成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教师须发挥“信息重组者”和“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充当活动信息向教学资源转化的“催化剂”。
课堂信息大多稍纵即逝,教师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精心选择,合理运用,以促进预设目标的达成,促进新目标的生成。
这就要求教师有极好的内功,极强的应变能力,也就是“课感好!”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要鼓励学生互动中的大胆超越和即兴创造。
大胆超越和即兴创造同样也适用于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只要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紧张的运转状态,他们的智能火花就会时时迸发,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对此要及时发现,着意运用,以寻求意外的教学成果。
精心预设,灵动生成
精心预设,灵动生成数学实验教学是指恰当运用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
它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规律及本质产生过程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操作、分析、探究、归纳和交流的能力。
数学实验教学是实现新课标理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功效远远超出我们的意想。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与设计的有关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设计数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的好奇心理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
而直观性教学如数学实验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产生联想、概括和抽象的最好方法。
例如:“等式性质”、“不等式性质”、“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导出,教材安排了天平的实验的内容,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切不可贪图简单,只用PPT或投影来讲解,而放弃把天平带入课堂。
因为学生对天平感觉新奇,必然会产生浓厚兴趣,让学生较生动、具体地体验等式性质的“来历”更为重要。
只有这样,当把它抽象成为数学知识时,学生才并不感觉陌生,还似乎是遇见了经过另一番包装后的老朋友一样,亲切依然。
又如:在进行“不规则多边形镶嵌”的教学时。
利用几何画板展示许多形状、大小相同的板块镶嵌在一起,可以铺满平面。
学生可以拖动几个点来改变板块的形状,设计成金鱼、飞鸟或小狗。
形状变了,仍然紧密地铺满。
这是为什么?这里用到了图形的反射和平移等几何变换的知识,也用到了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道理明白了,学生们自己能设计出更有趣的镶嵌图案来,还可以用纸板作实际的镶嵌设计制作。
整个过程经几何画板的实验,学生从中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丰富了感知,自然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设计数学实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新理念要求教师在概念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生成,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出发,提供大量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与反思等过程,进而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精心预设巧妙生成
精心预设巧妙生成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很多教师总觉得它们是一对对立的统一体,犹如一副跷跷板,难以处理: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的多了,主观预设的就没用了。
就对立而言,课前细致的预设使本该动态生成的教学变成了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就统一而言,预设与生成又是互相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机械的。
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使“预设”与“生成”共舞?《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精心预设,准备生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预设。
因此,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而针对性的处理好教材,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
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从而优化预设,收获生成。
例如我在教学“角的认识时”,让学生选取身边的材料做直角。
我们预设学生做直角的方法是多样的:画、折、围、剪、拼、找……都可能出现。
如果仅用身边的学习工具展开活动,无疑限制了学生的想象。
于是我们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小棒、水彩笔、直尺、细绳、剪刀、三角尺、长方形纸等材料,还为学生提供了钉子板、不规则的纸等材料。
课堂实践证明,充分有效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个性化的生成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令人耳目一新。
二、多种预设,促进生成教师不但要预设学生的“已知”,还应该注重预设学生的“未知”。
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
在教学方案设计中要有“弹性区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例如:教学《圆的面积》。
精心预设 灵活生成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精心预设灵活生成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词】预设;生成;课堂效率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化学课堂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样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
面对课堂上出现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我们要灵活应变,善于捕捉并即时纳入临时设计之中。
1 预设的目标可以在生成中随机调整教学目标是课前预设的。
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如果学生的发散思维被有效点燃,预设的目标有时会显示出它的不完善。
教学就要合理地调整预设目标,生成即时目标。
比如,有机化学教学中,乙烯的制备实验。
演示实验中,我们把3体积的浓硫酸小心加入1体积的乙醇中,振荡后,插上温度计,小心加热。
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来检验乙烯的生成,从而得出乙醇能和浓硫酸在加热至170℃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
但细心的同学发现,浓硫酸与乙醇在加热过程中,液体由无色慢慢变成褐色了,而且越变越深,近乎黑色。
有同学马上就举手提问为什么。
面对学生的质疑,如果老师不及时去分析,不予理睬,继续去强调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就会抹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成长。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怎么办?首先,我们要肯定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的优秀品质,表扬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勇气。
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浓硫酸的三大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的氧化性。
乙醇属于有机物,浓硫酸能使其脱水碳化,有碳生成,因而溶液颜色变深。
然后碳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进而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分析产生的乙烯气体中含有哪些杂质: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有水。
其中二氧化硫的存在会影响乙烯的检验。
如何一一除掉这些杂质而不影响乙烯的检验和收集。
学生跃跃欲试,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课堂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温习了旧知识,掌握了新知识,而且学习思维得以优化。
2 预设的主题可以在生成中得以升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
如何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为了上好每节课,都要进行认真的备课,但所谓计划没有变化快,很多时候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往往超出了我们预设,这时就是对教师应对能力的一个考验。
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就破坏了教师在知识上与管理上的权威,进而引发学生不信服的心理,对以后教学的开展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提高课堂应对突发事件,灵活处理的能力。
下边就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1、精心“预设”,提高“生成”的有效性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高效率的生成。
预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智力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教学要素的方方面面,从而提高生成的效率。
第一,准确把握教材。
不可否认,教材是“大纲”或“标准”内容的具体体现,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
但教材是面向所有的教师和学生编写的,具有普遍性,因而它不一定适合教师个体的教学和所有学生的学习。
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而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适当进行改编或重组。
例如:学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时,课本列举了颠黔文化和吴越文化,但我们广东的学生并不是每个都对贵州和江浙很熟悉,所以对这两种地域的文化没那么大的兴趣,教师不妨让学生欣赏岭南文化中的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
第二,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经历是我们教师预设的起点,是生成的重要依据。
而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必然影响着活动的展开和教学的进程。
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
比如,高二文科班的学生与理科班的学生情况就不同,教师在教学预设时中就要根据文理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第三有效开发资源。
精彩预设,灵动生成论文
精彩预设,灵动生成【摘要】文章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了教师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精心预设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教学活动中,经历知识生成、建构的过程的一些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关键词】数学课堂预设生成所谓教学预设,是指教师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学情分析等的预先设计。
课堂生成,源于学生的思考过程,这个思考过程必然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指向于目标的达成,是一种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积极的思维活动。
数学课堂的生成是动态多变的,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智慧来接收课堂生成资源,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
一、精心预设,期待生成课堂上,灵活驾驭课堂,巧妙应对突发事件,解决问题上引下联,左右逢源,是广大一线教师不懈的追求。
这与教师课前精心备课,周密策划是分不开的。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预设。
教师别具匠心独出心裁的预设能生成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案例一:在“可能性”一课教学时,我预设通过摸棋子活动,(谁摸到红色的,谁就是今天的幸运星)期待学生熟悉“一定”、“不可能”和“可能”的概念。
出示1号盒子摸棋子,学生在不知道里面有几种颜色的棋子的情况下摸,在操作中猜想,里面都是红色的,揭开谜底——里面都是红色的,所以无论怎么摸,无论谁来摸,摸到的“一定”是红色的棋子。
出示2号装有各种颜色棋子的盒子,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要想成为幸运星,你选择在哪个盒子里摸棋子?为什么?那么从2号盒子里能摸到红棋子吗?(能)为什么不选这个?(学生在重复摸棋子的游戏,感受到不一定能摸到,不是每次都能摸到)会摸到哪种棋子呢?象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说摸到的是红旗子,成为幸运星这件事情,只是一种“可能”。
因为在这个盒子里我们还有可能会摸到绿色的、蓝色的、黄色的、白色的棋子,而在1号盒子“不可能”摸到出红色以外的棋子。
所以,要成为幸运星,摸到红旗子,选1号盒子而不选2号盒子。
游戏进行到这里,就水到渠成了。
“一定”、“不可能”和“可能”的概念深深地因在孩子们脑海里。
精心预设 灵动生成
精心预设灵动生成作者:汪桂涛来源:《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21年第05期【摘要】精心预设是目标生成的基础。
数学教学中的预设要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借鉴已有的教学经验,设计灵活的预案,留有思维空白,让学生能够自由思考。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做到循循善誘,引导学生生成数学学习上的灵感,从而促使学生绽放出智慧的火花。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设;生成;数学素养【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28-0183-0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便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之间相互矛盾的统一体[1]。
在数学教案的预设中,教师要深研教材、了解学生,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多种问题的设计。
周密预设,方能在遇到问题时随机应变,对课堂环节进行增、删、修、调,灵活采用有效策略,优化数学课堂。
1 精心预设,厚积薄发1.1 关注反馈,在预设时借助已有经验数学课堂的生成,不是教师一日之功所能达到的,需要教师厚积薄发。
教师不能为教而教,学生不能为学而学,化教学活动为潜移默化,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在进行数学集体备课时,教师要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教学看法,分享自己的思考与预见,在交流中探寻新的发现,以此来优化教学流程[2]。
如笔者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时,回想以前的教学,依据“凑十法”的算理,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并举例7+8=15,8可以分成3和5,7+3+5=15,反复讲解后,很多学生还是似懂非懂,不甚明白。
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小游戏。
如“7+8=?”,课件呈现“一名学生手里拿着7根小棒,另一位学生手里拿8根小棒”。
笔者提问:“怎样能让8成为7的好朋友呢?”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而后再用课件给学生讲解“7根小棒和3根小棒合起来是好朋友,正好是10根,捆成一捆。
”学生逐渐明白“7+8=7+3+5=10+5=15”的算理。
接着,用课件呈现题组式习题,让学生在图文结合式的直观学习中获得计算能力的提升。
精心预设,灵活生成
精心预设,灵活生成摘要: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
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只有将预设和生成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激情的言语,才能充满智慧的火花,才能充满历史课所具有的生命的气息与情趣。
关键词:预设生成结合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由此可见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相辅相成的统一体。
同样的道理,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我对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现结合一个实际教学片段谈谈感受。
案例:我在讲述“岳飞抗金”这个框题时,需要涉及到对岳飞这个人物的评价。
我知道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正当我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给学生们“灌输”“岳飞精忠报国,治军有方,军纪严明,爱护百姓,英勇抗击少数民族侵略……是一个民族英雄”时,有个学生突然站起来有些愤怒地说:“老师,我觉得岳飞不是什么英雄,他血腥镇压过农民起义,是一个沾满了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安静的课堂顿时爆炸起来,学生们议论纷纷,刚被我“灌输”的观点受到严重的质疑。
我也震惊了,看来我的学生课下预习时涉及的知识面真是太广了!同时心中更多的是惊喜:这是学生给我做的多么好的一个预设啊!我首先使班级安静下来,面对所有学生大声说道:“××同学课下预习的效果很好,并且涉猎了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给同学们带来了新的观点,很值得表扬。
老师也比较赞同他的观点,因为他讲的都是历史事实,并且老师还可以说岳飞好像连我们很多同学都不如,因为岳飞镇压了农民起义,而我们同学绝对没犯过那么大的错误!”“哈哈……”学生们哄堂大笑,课堂顿时变得活跃起来。
我笑着继续说道“岳飞甚至不是什么共青团员,而我们很多同学都是共青团员,岳飞好像还不如我们同学的政治觉悟高呢!”“哈哈……”学生们再一次哄笑起来。
精心预设精彩生成
精心预设精彩生成新课改的持续深入,追求“动态生成”成为新课标下的课堂目标。
但事实证明:精彩的“生成”必须有精心的“预设”作铺垫。
否则,教师就不会用高屋建瓴的眼光审视教材,对学情也难以驾驭,更谈不上课堂的动态推动。
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
叶澜教授指出:“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弹性预设,又要巧妙引导课堂的动态生成,让“预设”和“生成”相互促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一、“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预设是预测与设计,是课前实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留白;是教师对自己课堂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见与对策的准备。
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实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靖国平教授强调:生成性教学具有过程性、互动性、非预料性和价值性等特点。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必须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过程。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升,“预设”应为“生成”服务,两者相辅相成。
布卢姆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
”具有丰富人文性的语文课堂教学,它有着不可预测的过程,如果陶醉于“预设”中,便会把学生限制得过死;而沉迷于“生成”中,又会把学生引进空中楼阁……一堂课如果预设不够,生成难控,怎么会有“生命”可言呢?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将如何巧妙地加以预设,如何促动课堂的动态生成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预设的方法与途径1、预设学生。
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向、思维结果不一定会顺应教师的教学预设。
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实行教学,在课堂上一旦遭遇“节外生枝”,便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既定的教学思路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预设灵活生成
-----对导学案的一点思考
我在使用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中,对小学数学导学案有了一定的了解及自己的思考与做法,写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导学案”是由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设置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设计,其中“导”指的是引导、指导,是教师辅助和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和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涵盖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是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逐步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目的。
我们发现部分导学案仍然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教师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习惯于用导学案牵引着学生,使学生亦步亦趋,被动接受。
导学案是一种教学思想的引领,不是把导学案当作练习册来完成习题。
导学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教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把握主动权,因此导学案精心预设是高效课堂生成的基础。
首先问题预设要体现发散思维。
在导学案中,给学生提供必需的导学思考题和必要问题情境材料少;大都是利用书上的,缺乏新意。
不能很好的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长获取知识的技能。
导学案只有在问题预设、素材提供等方面做好了,才有利于给学生探究问题的空间,才能引导学生积极质疑问难,和鼓励学生用重新组合的材料来思考新的问题,寻找出题思路和感受出题意图。
其次需要预设学生情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小主人。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好情况才能预设好适合学生的活动,构建更高效的数学课堂。
比如,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在导学案“合作探究”环节,我预设理解容积含义时就在导学案上设置了这三个小环节:①学生能自己说出什么是容积②探讨举例中感知物体中,哪些是容器,哪些不是。
③能描述身边物体容积。
除了导学案外,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预设这样的导学案,在学生使用的过程中,充分削减了课堂生成过程中许多琐碎的提问,扩大了学生领悟、交流的空间。
再次要明确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教师把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说明,按照具体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指导学生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分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课堂上,师生共完成问题的解决。
教师在导学案上还应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
我认为导学案中,强化学法指导,要让学生知道采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
此外课堂检测方面,我认为应设计出既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任务,又尽可能满足有余力同学的需要,既不能一味拔高,令人望而生畏,也不能随意降低,使人俯下身子摘桃子,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激励性,既为成绩好的同学插上腾飞的翅膀,也为成绩较差的学生装上起跳的助跑器,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均有启迪和帮助,这也是分层教学的客观要求。
课堂知识的生成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知识是学习的对象,知识的生成则是一种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举一反三学会知识的生成更为重
要。
教师应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对抗质疑,此时,学生的思路比较开阔,针对同一个话题,能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在这种课堂气氛中一般更能有新的生成。
所以,我认为高效课堂的生成,对于导学案而言主要是调动学生,创设环境,对于学生而言主要是对抗质疑。
总之,通过教师对导学案的精心预设,在课堂上灵活生成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教育的理想,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超越,更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新的追求,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并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