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财政政策积极的路还要走多远 精品

合集下载

论积极的财政政策

论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引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种经济政策,旨在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发展。

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对的是保守的财政政策,后者主要侧重于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以控制通胀和减少财政赤字。

本文将对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探讨,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并对其实施中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讨论。

1.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优势1.1 促进经济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例如,通过增加对道路、桥梁、铁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促进建筑业和相关行业的就业,并带动经济的其他部门。

此外,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资,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强人民的消费能力,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

1.2 降低失业率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特别是在创造就业机会的领域的支出,可以有效地降低失业率。

当政府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再培训等领域的投资时,可以大量增加就业机会,并通过提供稳定的收入,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减轻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1.3 促进创新和技术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对科技研发和创新领域的投资,促进创新和技术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补贴计划、创业基金和研发补助金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到科研和创新活动中。

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还可以促进技术和知识的进步,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2.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局限性2.1 高风险和不确定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并承担相应的财政风险。

政府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税收和借债,税收收入的不确定性和借债带来的债务负担都可能增加政府的经济风险。

此外,政府的资金分配也面临着政策执行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和效果不佳。

2.2 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积极的财政政策通常伴随着较高的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

政府的支出增加和税收减少会导致财政赤字的扩大,需要通过借债来弥补财政缺口。

积极财政政策措施

积极财政政策措施

积极财政政策措施首先,增加财政支出是积极财政政策的核心措施之一、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提高农村发展资金投入等方式来增加财政支出。

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发展,扩大投资和就业。

社会救助力度的增加可以有效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减轻社会不平等,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农村发展资金的投入可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其次,减税降费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减少企业税负和个人所得税率,可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刺激企业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同时,减轻个人所得税负能够增加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升级和经济增长。

此外,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和实施免除政策,可以减轻企业和个人的负担,增强经济活力和社会发展动力。

第三,健全财政制度是促进积极财政政策落地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强财政收入的管理和税收征管,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打击税收违法行为,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同时,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完善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制度,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保证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和效益。

第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加大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污染治理的投入,促进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重点产业的支持,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最后,加强财政监督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建立健全财政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同时,加强对财政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确保财政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之,积极财政政策措施的实施对于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增加财政支出、减税降费、健全财政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加强财政监督等一系列措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简析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

简析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

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加大财政支出和降低税收,以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政策。

在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采纳,将在本文中进行简析。

背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不断增加。

为了应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国采取积极财政政策,旨在稳定经济增长、推动结构调整、保障民生改善。

财政支出的增加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扩大有效投资,我国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推动经济发展。

一方面,我国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例如,实施了一系列大规模基础设施项目,包括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这些项目旨在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促进地区间的互联互通。

另一方面,我国还加大了政府对于民生领域的支出。

例如,加大了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税收政策的调整为了增强企业活力和刺激消费需求,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税收政策调整。

一方面,减税降费措施得到了加大力度。

我国降低了增值税税率,特别是减税和免税政策在制造业、小微企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实施。

另一方面,我国加大了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力度。

通过提高个税起征点、调整税率等措施,减轻了个人税收负担,增加了居民可支配收入。

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果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财政支出的增加促进了有效投资。

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民生领域的支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了相关产业链条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经济的内需。

第二,税收政策的调整促进了企业活力和居民消费。

税收减免和个人所得税改革,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税负,增加了企业盈利能力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激发了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需求。

应对风险挑战的方向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财政支出的增加可能加剧债务风险。

政府在实施财政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债务规模和可持续性,避免出现财政风险。

其次,税收政策的调整需要综合考虑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公平性,避免出现“过度减税”。

我国财政政策的趋势和未来走向

我国财政政策的趋势和未来走向

我国财政政策的趋势和未来走向我国目前实施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从2011年起,我国告别“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组合,转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一财政政策相对扩张、货币政策相对中性的政策组合拳一直延续至今。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且面临种种不确定性,实行一松一紧的调控政策,既有利于防范前几年积累的流动性带来的物价上涨压力,也能更好突出结构导向,增加有效供给。

积极财政政策首先是一项应急措施,是为了化解外部冲击,扩大内需和支持出口,确保经济增长的短期扩张性措施:但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从一开始,就不仅是一项短期扩张性措施,而是包括了更多和更重要的中长期内容;它不仅是一项总量政策,同时又是一项结构性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当前我国出现了需求不足,投资、出口和经济增长乏力。

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剧等特殊情况下,在政策环境允许的限度内,所采取的一种阶段性或暂时性的适度扩张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国最高级别的经济形势分析和决策会议,将总结当年的经济形势,确定并部署明年的经济工作方向和重点。

根据财政部今年的工作计划,我国将继续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与此同时,也将把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幅度下滑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

财政政策将发挥结构性调整的功能。

一方面是对有些产业的扩张要从紧,防止其过度增长;另一方面对有些产业的发展要增加支出,给予财政支持,做到有保有压,区别对待。

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有六大任务: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防控债务风险、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我国财政政策的趋势和未来走向将延续2013年,将继续维持积极财政、稳健货币政策组合。

而且我国的财政政策会更趋向于立足国内实际,创新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政府预算、税收、公债等。

财政政策的实施应以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为宗旨。

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积极的财政政策指的是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政策。

下面本文将从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探讨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政府可以带动投资,激发市场需求。

比如,政府可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这不仅可以改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生产力,还可以刺激相关行业的发展,带动就业率的提高。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提供财政补贴,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提升整个经济的竞争力。

其次,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重要议题。

而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例如,政府可以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职位,帮助解决就业问题。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减税等措施来鼓励企业扩大招聘规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提高就业率。

再次,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改善社会福利。

财政支出的增加可以让政府有更多的资金来改善社会福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例如,政府可以增加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福利补贴,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提高社会福祉水平。

不过,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财政政策的实施需要政府具备足够的财力,否则可能会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大。

此外,财政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政府还需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长期性,避免频繁的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

另外,财政政策的实施还需要考虑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公平性,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和不公平现象。

综上所述,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和改善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等手段,政府可以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

人民周刊 / 2020年第5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

这是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今年的财政政策指明了方向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入理解积极财政政策的新内涵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从“质”和“量”两方面发力,加强逆周期调节、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保持合理适度财政支出强度是一方面,优化资金配置和结构、提高使用效益是另一方面,而且更可持续。

在当前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增大、加力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为确保民生得到有效改善,必须坚持节用裕民,在结构调整中更加突出政策的“提质”要求和“增效”导向,把有限的财政资源用到刀刃上。

这体现了一种内涵式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减税降费,通过减轻企业、个人负担,促进疫情防控、拉动经济增长。

减税降费是积极财政政策最重要的体现,财政把更多资源让渡给市场主体,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内生动力。

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党组书记、财政部部长 刘昆短期内财政收支矛盾会凸显,但从长远看,随着企业效益改善、税基扩大,财政收入形势会逐步好转。

要算大账、算长远账,即使眼前困难再大,也要坚决落实落细相关政策措施,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该降的费降到位。

当前,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关键是把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落实到位,让企业轻装上阵。

今年将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增值税减税等政策。

例如,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为扩大产能新购置的相关设备,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对纳税人运输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取得的收入,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同时,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吸引高端人才、促进出口增长等,继续研究完善相关税收政策。

财政部门将与税务部门密切关注各行业税负变化,牢牢把握“三个确保”要求,即确保制造业等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确保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税负有所降低、确保其他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持续发挥减税降费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积极”的路还要走多远

财政政策:“积极”的路还要走多远

财政政策:“积极”的路还要走多远【摘要】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积极”的定义也需要我们深入探讨。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特点包括灵活性和多样性,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资金分配不均等。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包括如何更好地平衡财政支出和收入,以及如何提高公共财政管理效率。

发展财政政策的新思路将有助于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财政政策的“积极”实践与探索是必不可少的,未来财政政策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

要走完“积极”的路仍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创新,以应对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关键词】财政政策、积极、经济发展、挑战、思路、实践、探索、前景、路程1. 引言1.1 当前财政政策的重要性当前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财政手段,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等方式,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工具。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财政政策对于引导经济发展、促进就业、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影响市场经济运行。

降低税收可以刺激企业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而提高税收可以稳定物价,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特别是在经济低迷时期,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支出来拉动经济,确保就业和社会稳定。

当前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财政政策的研究和实践,提高其有效性和适应性,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2 “积极”的定义和解释"积极"的定义和解释是指财政政策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和稳定。

在经济学和政治学领域,"积极"一词通常被用来表示政府采取主动干预措施来调整经济运行,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这种干预可以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减税、调整货币供应等一系列政策举措。

我国2023年财政政策

我国2023年财政政策

我国2023年财政政策我国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措施。

2023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将继续重点关注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2023年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

1. 促进经济增长为了促进经济增长,2023年的财政政策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首先,财政支出将进一步加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升国内需求。

同时,财政政策也将鼓励企业创新和扩大内需,为产业升级提供支持。

此外,税收优惠政策和减税措施将继续推进,降低企业成本,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2. 加强社会保障2023年的财政政策将着重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面对人口老龄化和收入分配不平衡等问题,财政政策将进一步提高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增加教育和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

此外,财政也将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加强精准扶贫和社会救助的资金投入,确保经济发展的普惠性和可持续性。

3. 推进绿色发展2023年财政政策将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

通过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消耗,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和投资,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环保措施,加快转型升级。

财政政策还将继续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提高能源效率,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促进碳减排和气候变化应对。

4. 改革创新2023年的财政政策将继续推进改革创新。

财政体制改革将深化,简化行政审批和减少政府干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财政技术创新将加快推进,以提高财政管理和监管能力,推动数字化财政建设。

财政政策还将鼓励创新创业,支持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总之,2023年的财政政策将继续以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为重点,通过积极的财政支出、税收调整和社会保障等手段,推动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将注重绿色发展和创新创业,推进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读后感

为什么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读后感

为什么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读后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为什么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总结了其影响和作用。

一、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政府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高科技创新投入等方式,可以直接带动投资需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可以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从而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增强经济增长的潜力。

二、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化,经济结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升级。

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节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实现转型升级。

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收和提供财政补贴等手段,鼓励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和转型,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

三、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经济发展中,经济周期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

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稳定经济发展。

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降低税收等方式来增加总需求,刺激经济复苏;而在经济过热时期,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支出、提高税收等方式来调控经济,防止泡沫的形成。

这些调控措施可以有效地平衡经济发展的波动,维护经济的稳定。

四、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促进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经济的稳定和就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提高政府支出,扩大就业机会,促进就业的增加。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项目的建设投资,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提高社会的稳定性。

此外,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减免税收等手段,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提高劳动力需求,进一步促进就业。

综上所述,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种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稳定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

我国2023年财政政策

我国2023年财政政策

我国2023年财政政策2023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财政政策的制定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国2023年财政政策的参考内容。

一、稳健的财政政策取向2023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坚持扩大总需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在保持财政政策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前提下,适当加大财政支出力度,通过就业扩大内需和提高民生福利,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积极的财政支出方向2023年我国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入。

增加教育经费,提升教育质量,扩大高等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公平性。

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覆盖范围,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同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经济的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发展。

三、优化的财政支出结构2023年将注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创新、科技、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推动绿色发展,加大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环境治理,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同时,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水平,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

四、改革创新的财政举措2023年我国将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地方税制改革。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完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推动PPP模式的发展。

五、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2023年我国将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强对财政支出的审核和监督,严格预算约束,防止财政资金滥用和浪费。

提高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开透明度,推动绩效管理的实施。

综上所述,2023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将继续坚持稳健取向,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改革创新,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

聚焦积极财政政策的“三个着力点”

聚焦积极财政政策的“三个着力点”

聚焦积极财政政策的“三个着力点”●林江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召开①,从2023年全国财政运行数据来看,负重前行的总体特征依然明显(支出刚性、政府债务与收支缺口持续扩大),财政形势仍将处于紧平衡态势,收支矛盾还有阶段性扩大的态势。

日前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强调,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聚焦高质量发展。

本文从聚焦积极财政政策的“三个着力点”出发,分析新形势下财政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扩大和引导有效需求改善以及体系化高标准提升社会保障服务能力。

一、构建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财政支撑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从中西方现代化发展的历程来看,产业现代化是物质条件也是核心环节),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提供发达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物质支撑。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23)研究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具有系统协同性、高效融合性、多维分布性、动态演变性等体系特性;薛丰(2022)研究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形成优质多样化的产业供给体系;魏琪嘉(2023)研究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还要着力推动一批具有基础性、长远性的制度建设,并从“产业用地、人才供给、创新技术、数据要素”四个维度提出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撑机制。

具体到财政工作的发力方向而言,我国宏观税负持续下降:一般公共预算中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从2018年的17%下降至2021年的15%,体现出国家税费改革的重要成绩;与此同时,财政支出效率不断提升,常态化制度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效果显现,过去5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40.7万亿元(年均增长8.4%)。

财政政策要能够持续产生基础性、巩固性和发展性三大功能,聚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②、产业科技创新③以及企业竞争能力④的提升。

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我国的作用

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我国的作用

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我国的作用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我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以及促进就业创业等方面来阐述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我国的作用。

首先,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通过扩大有效需求来刺激经济增长。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提高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我国多次实施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这些项目不仅改善了交通状况并提高了人民生活品质,而且也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其次,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可以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出来引导经济发展,特别是对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给予支持和鼓励,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例如,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产业等,这些高技术产业的崛起不仅提升了我国产业竞争力,还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三,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促进就业创业。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降费等财政手段来刺激企业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

例如,我国曾多次实施减税降负政策,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担,激发了企业的发展潜力,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财政支出还可以用于开展就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帮助更多的人就业或自主创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以上几点,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在很多方面发挥着作用。

例如,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推动城乡发展的一体化,加强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改善民生保障体系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也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总之,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我国的作用是多方面而且显著的。

通过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以及促进就业创业等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提振市场信心、稳定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明年为什么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明年为什么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明年为什么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摘要: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为了实现“三步走”现代化战略,财政政策的发展功能和结构优化功能便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公共管理、宏观调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都离不开财政政策的支撑。

我国自1998年,针对亚洲金融危机蔓延之势,为了确保经济增长和扩大国内需求,正式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明年的政策。

正文:我国政府正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外部环境压力依然比较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缓解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巩固扩大内需的成果,近年来我国一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不断对其内容进行及时调整,不断丰富和完善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

明年,我国决定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一、近年来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成果:1、促进了经济发展。

积极财政的直接效应在于启动了“三大需求,”有效拉动了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增长,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经济结构。

积极财政政策着眼于近期的需求管理和长期供给管理有机结合,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通过国债资金的直接投入、税收政策调节等措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支持了一大批符合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3、促进了区域生产力布局的调整。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的区域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东部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大大高于西部地区,这种局面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和生产要素的协调配置。

因此,国家在安排国债建设资金时,加大了向西部倾斜的力度。

随着西部大开发逐步推进,东部地区的经济优势、技术优势和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将有机结合,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协调发展。

4、扩大了对外开放,促进全方位贸易格局的形成。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扭转了中国经济增幅下滑的势头,增强了国际投资者的信心。

同时中国政府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了税收政策,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清理了一些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

积极的财政政策之路还要走多远

积极的财政政策之路还要走多远

积极的财政政策之路还要走多远内容提要:近年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对抑制经济下滑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国家也已决定继续实行这一政策,以期进一步拉动经济的回升。

但也有人提出,积极财政政策究竟应该是长期政策呢,还是短期政策?今年将是中央政府连续第三年大规模举债,我们的债务承受能力还有多大?积极的财政政策还需要走多远?本文认为,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当前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保证。

目前推动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还不稳定,解决制约经济增长的体制和结构问题需要较长时间,我们要做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3-5年的准备,但其力度也可能会随着需求的平稳回升而逐步减弱。

让我们回顾成功的积极政策之路:为克服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扩大国内需求,自2000年以来,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确保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今年,中央决定继续发行长期国债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

这将是政府连续第3年大规模举债。

那么,目前债务规模是否过大?财政的债务危机存在与否?今年会不会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最后一年?”等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财政政策非“积极”不可自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已连续7年下滑,GDP增幅从1992年的14.1%下降到1999年的7.1%左右(预测值)。

虽然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亚洲金融危机等原因,使目前经济增速下降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长时间的下降已产生许多社会、经济问题,如不扭转这种趋势会使问题解决起来更加困难。

解决我国内需不足、通货紧缩的问题,缓解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结构的调整,保证整个改革的顺利进行,都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当前经济增长的形势已经比较严峻了,必须采取措施抑制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回落。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进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

从货币政策来看,国家先后采取了连续降低银行利率、取消信贷规模、加大消费信贷、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但由于体制结构和市场情况等原因使得单一的货币政策对刺激投资、消费的效果不大明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

最新 我国财政政策应实现由积极向稳健的转变-精品

最新 我国财政政策应实现由积极向稳健的转变-精品

我国财政政策应实现由积极向稳健的转变[关键词]财政政策;积极;稳健;转变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常用的短期政策手段,应根据宏观经济的变化,适时地对它进行力度和方式的调整,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最优化。

当前应及时由积极的财政政策向稳健财政政策转变。

一、积极财政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启动源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目前已经是第7个年头。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东南亚经济遭受重创,也同时遭遇强劲挑战。

中国政府为维持经济的健康运行,在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汇率政策承诺下,提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张,应对亚洲金融危机。

积极财政政策的提法在全球颇具创造性,国际上通行的说法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任财政部部长的项怀诚解释说,国人可能不太适应扩张性的说法,换之以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提法可能更适合中国的国情。

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发行国债,支持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拉动经济增长。

其目的在于:在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由政府直接安排投资,把部分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通过乘数效应促使经济回升,同时通过国债投资的扩张,引导、激活和启动民间投资,形成民间投资持续的增长机制。

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当年就增发国债1000亿元,国债投资带动了万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由此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

这为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推动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国也成为当年亚洲地区惟一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国家。

为了继续保持经济的较快发展,从1999年至2001年,中国每年增发国债都在500亿元以上,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部大开发等跨世纪工程也得以启动。

不仅如此,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平均每年增加就业岗位120万~160万个,截至2003年,6年间共增加就业700万~1000万人,为促进社会稳定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如何评价积极的财政政策

如何评价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最主要的措施是扩大国债的发行,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

应当肯定,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通过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带动了相关行业的生产,从而进一步带动了消费和投资。

对积极财政政策实施近一年来的初步评价是,决策正确、反应果断、措施对路、实施快速、作用明显、效果直接。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初步经验是,在危机关头,决策一定要坚决果断,不拖泥带水,善于驾驭复杂局势;要全面分析,抓住关键,措施对路;要政令畅通,实施有效,杜绝和减少“肠梗阻”等现象的发生;要加强跟踪和监督,既要保证政策的执行效果,更要防止政策在执行中变调。

正是这一系列积极财政政策的快速、有效实施,才保证了中国经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停止下滑,并出现企稳回升的良好现象。

可以这样说,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应对金融危机、实现“保增长”目标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一作用不仅在眼前,而且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积极而有效的影响。

一,扩大总需求的财政政策没有导致通货膨胀。

一方面我国的生产能力确实有过剩现象,总需求的增加促进了生产能力的利用;另一方面,我国还没有实行浮动的汇率体制,再加上出口情况尚可,总需求的扩大没有使本国的货币贬值或者说本来是应当升值的,进口品和进口原材料价格没有因之上升而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其次,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虽然使公共借款需求更高,但在增加财政支出的同时,既增加了货币的交易需求,也增加了货币供应,没有发生社会公众的信任危机,利率也没有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反而比以前降低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并没有被抵消掉。

再次,挤出效应很小,甚至没有。

事实证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对利率几乎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对投资额的影响更小。

所以,基本上不存在挤出效应。

总需求的扩大可能会通过加速器效应使投资额增加。

在我国现行条件下,财政支出的启、体效应是值得肯定的,需要研究的是结构性效应。

增加公共投资的最大缺点就是缺乏资金有效利用的监督,很容易引起浪费。

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在调整中继续

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在调整中继续

存 度 特 别 中 央 财 政 的 债 务 依 存 度 在 6 % 以 上 ,远 远 超 过 1 %和 3 % o O 0
的 国 际 警 戒 线 , 年 财 政 收 入 中 的 四 分 之 一 需 用 来 偿 还 债 务 , 央 每 中
力 ,使 低 收 入 者 收 入 下 降 的 势 头
有 所 遏 制 。 在 此 基 础 上 , 过 发 并 通
财 政 支 出 的 三 分 之 二 要 靠 发 债 来 维 持 , 不 得 不 引 起 我 们 对 债 务 规 这
模 的 高度 重视 。 ( ) 极 的 财 政 政 策 对 经 济 的 扩 张 效 应 有 限 且 有 一 定 负 效 应 二 积 我 们 实 施 以 发 行 国 债 进 行 公 共 投 资 为 主 的 积 极 财 政 政 策 , 最 其 终 目标 是 推 动 市 场 经 济 主 体 即 企 业 和 居 民 扩 大 投 资 , 以 增 加 总 需
进 行 公 共 投 资 的 积 极 财 政 政 策 , 现 在 以 至 今 后 经 济 会 形 成 一 定 的 对
负 效应 。主要 表现 在 : ( ) 极 的 财 政 政 策 会 使 财 政 风 险 增 大 一 积 从 19  ̄ 开 始 , 配 合 积 极 财 政 政 策 , 债 发 行 额 大 幅 增 加 , 9 81 e 为 国 分
挥 市 场 机 制 和 政 府 的调 控 作 用 , 逐 步扩大 中等收入者 的规模 , 使 目前 中 等 收 入 者 不 足 2 % ,扩 大 0
到 5 - 0 。 是 公 共 财 政 职 能 的 0 6 % 这
求 。 在 , 府 投 资 在 资 源 配 置 中 是 一 个 不 断 退 出 的 过 程 , 在 全 社 现 政 它 会 投 资 中 所 占 比 重 绝 对 不 会 高 (目 前 不 足 4 ) 经 济 发 展 不 可 能 长 % , 期 依 赖 于 这 一 点 投 资 需 求 来 维 持 。 所 以 , 府 投 资 对 经 济 的 刺 激 作 政 用 , 键 不 在 于 数 量 的 多 少 , 在 于 其 投 资 乘 数 的 大 小 。 在 我 们 需 关 而 现

简析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

简析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

简析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作者:朱艳艳来源:《北方经济》2009年第18期摘要: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风险也逐渐凸现出来。

在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同时,应积极有效地防范财政政策的风险:一是在积极财政政策目标上要从片面追求年度经济增长转移到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上来;二是对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必须注意协调配合,同时要注意财政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及经济制度的密切配合,并处理好财政政策与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

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财政风险一、积极财政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深层次原因分析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严重打击和损害了亚洲各国经济,对我国的经济也造成了严重的外部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采取了对内启动内需、对外扩大出口的宏观政策组合,消除外部冲击可能带来的各种连锁反应,积极财政政策是其中最重要并且最有效的政策手段之一。

但是,从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看,这些政策的出台还有着更深层次的背景。

首先,我国宏观经济的态势已由供给短缺转化为生产的全面过剩;由通胀转变为通缩。

其次。

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已由实现传统的工业化转换为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目标;由追求以人均GDP增长为主要标志的经济增长转变到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由强调效率优先的市场化改革转变为同样重视社会保障和公平。

再次,我国已经进入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重视法治和规则,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改善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是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客观上就要求我国的财政体制和收支结构进行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和更有效率的改革,以实现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能简单看作是一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它更是一项结构性的财政政策。

二、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积极财政政策首先是一项应急措施,是为了化解外部冲击,扩大内需和支持出口,确保经济增长的短期扩张性措施:但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从一开始,就不仅是一项短期扩张性措施,而是包括了更多和更重要的中长期内容;它不仅是一项总量政策,同时又是一项结构性政策。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条件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条件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条件1. 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常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时候采取的。

在经济下行和衰退时,政府需要通过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消费,促进经济复苏。

但是财政政策并不是万能的,它需要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其他政策形成协调的整体性措施,才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2. 充足的财政收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有充足的财政收入作为支撑。

政府需要通过税收、国有资产收益等途径来保证资金来源,以支持各种扶持政策的实施。

如果财政收入不足,政府将不得不借债来支持财政支出,这会增加债务负担,并可能带来其他财政风险。

3. 充裕的财政储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还需要有充裕的财政储备作为后盾。

作为一项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有长期规划和稳健的执行,需要随时准备应对意外的财政风险,如天灾、社会不稳定等因素。

只有有充足的财政储备,政府才能够更加从容应对财政风险,更好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4. 健全的改革机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有健全、合理的改革机制作为支撑。

在推动财政政策时,政府需要考虑如何优化税制、改革财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能等诸多问题,以推进人民币汇率并持续地推进结构性改革。

只有有健全的改革机制,才能够更好地推进财政政策,让其发挥最大的效果。

5. 合理的政策制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政策方案。

政策制定需要考虑具体情况,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政策的制定应该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实际因素和影响,以保证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总结本文列举出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需要具备的五个条件: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充足的财政收入、充裕的财政储备、健全的改革机制、合理的政策制定。

只有同时具备这些条件,政府才能够更好地推进积极的财政政策,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政策:“积极”的路还要走多远
内容提要
1998年以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对抑制经济下滑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国家也已决定继续实行这一政策,以期进一步拉动经济的回升。

但也有人提出,积极财政政策究竟应该是长期政策呢,还是短期政策?今年将是中央政府连续第三年大规模举债,我们的债务承受能力还有多大?积极的财政政策还需要走多远?
本文认为,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当前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保证。

目前推动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还不稳定,解决制约经济增长的体制和结构问题需要较长时间,我们要做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3-5年的准备,但其力度也可能会随着需求的平稳回升而逐步减弱。

为克服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扩大国内需求,自199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确保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2000年中央决定继续发行长期国债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

这将是政府连续第3年大规模举债。

那么,目前债务规模是否过大?财政的债务危机存在与否?2000年会不会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最后一年?等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财政政策非积极不可
自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已连续7年下滑,GDP增幅从1992年的141%下降到1999年的71%左右预测值。

虽然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亚洲金融危机等原因,使目前经济增速下降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长时间的下降已产生许多社会、经济问题,如不扭转这种趋势会使问题解决起来更加困难。

解决我国内需不足、通货紧缩的问题,缓解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结构的调整,保证整个改革的顺利进行,都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当前经济增长的形势已经比较严峻了,必须采取措施抑制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回落。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进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

从货币政策来看,国家先后采取了连续降低银行利率、取消信贷规模、加大
消费信贷、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但由于体制结构和市场情况等原因使得单一的货币政策对刺激投资、消费的效果不大明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

而且,金融运行本身也出现偏紧趋势,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不畅,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幅下降,1999年11月末M2增长14%,增幅比年初回落395个百分点;11月底,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上年同期少增1000亿元,贷款余额增长123%,增幅已连续9个月逐月下降,成为近两年来的最低点。

这对进一步采取积极货币政策治理通货紧缩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所以,从目前情况看,在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下,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明显。

1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当前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保证
财政政策的主要功能是通过预算的盈余或赤字、债务规模的缩小与扩大,与货币政策相互协调配合对市场经济自发形成的经济周期波动来进行反周期调控操作。

当经济运行处于低谷阶段,必须采取扩张性政策,只要经济总体上还没进入自发性扩张阶段,扩张性调控政策的取向就不能改变。

目前,我国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等问题制约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为此国家连续两年实行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工业生产实现平稳增长,企业库存减少,经济效益出现明显回升,外贸出口大幅度增长,物价下降趋势也出现缓解。

积极财政政策对抑制经济进一步下滑起到了积极作用,为经济重新启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经济增长速度尚未进入稳定回升区间,1998年增发1000亿元建设国债并配合1000亿元银行贷款用于扩大内需,实现了当年经济的稳定增长,然而进入1999年,随着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的逐步减弱,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出现逐季回落,GDP增幅由1998年4季度的9%下降到1999年第1季度的83%、第2季度的71%、第3季度的7%。

鉴于此,国家在1999年下半年又增发600亿元国债并采取了一些相关举措,第4季度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势头得到初步抑制,全年经济增长速度预计将达到71%左右,但民间投资增幅依然不高,说明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财政投
资力度的加大。

我国经济景气还未回升到相对稳定区间,市场预期还未普遍转旺,市场自发需求还没有出现明显扩大,如果不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两年来政策的实施成果将前功尽弃,我国经济仍可能陷入长期低速增长状态,对扩大就业、加快改革造成不利影响,因此2000年中央决定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续发长期国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继续执行好1999年出台的调整税收和收入分配政策以增加消费和出口,保证国民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至于2000年以后的财政政策取向,将取决于2000年经济发展情况。

如果2000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回升,经济运行质量出现较大提高,就可以适当减小财政政策的力度,但从需求角度分析,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能性较大。

保持财政投资力度是促进投资需求增长的主要力量。

1998年以来财政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方面,这种投资主要作用于当期的经济增长,其产业拉动链条短、投资乘数较小,投资力度减弱马上会影响到经济发展速度,而且基础设施建设往往需要几年时间,因此,必须保持一定的投资力度。

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国家投资力度的加大并没有将民间投资带动起来,1999年上半年集体投资和城乡个人投资分别增长32%、75%,不仅大大低于总投资的增长,而且也比1998年全年下降了57、17个百分点。

在社会投资难以启动的情况下,投资增长就只有依靠财政投资保持一定规模。

可喜的是,1999年下半年以来,财政政策在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上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注意发挥了财政杠杆作用,增发的600亿国债中有153亿元用于技术改造的贷款贴息,同时,出台了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减半征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等多项政策,民间投资持续低迷的状态将会出现改变,但目前我国经济刚刚摆脱下降趋势,民间投资仍持观望态度,只有经济复苏趋势得以确定,民间投资才会跟进,再加上投资回报率不高、民间资本在投资领域上受到限制等因素的影响,预计民间投资近期出现快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今后两年我国投资增长仍将主要依靠国有投资,直到财政扩张性支出带动出市场需求的自行扩张。

加大财政支出是提高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

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降低,下岗职工增多,人们对收入增长的预期降低,而住房、医疗、失业、保险改革的深入使居民储蓄的动机明显增强,导致消费倾向下降,消费市场疲软。

当前启动需求最关键的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提供制度化的公共福利保障,稳定人们的预期,从而产生相对平稳的消费。

而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除企业及职工必须及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外,财政部门需要增加社会保障资金的预算安排,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

同时,国家加大了财政政策直接启动消费需求的力度,1999年出台了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措施,为此财政1999年需支出540亿元,2000年支出将超过1000亿元。

此外,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的改造以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等问题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

上述这些支出在短期内都不会出现减少趋势,所以,财政力度加大的方向在2000年之后不会发生明显转变。

继续实行出口退税政策是恢复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

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将加快,贸易总量有所提高,有利于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但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东南亚国家对我国出口竞争压力的加大使我国外贸大幅度快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国家采取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办法促进出口的增长,1999年两次提高部分商品[1][2][3]下一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