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物理总复习基础知识整套训练题(共40套 共435页 附解析)
高考物理试题大题及答案
高考物理试题大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光的折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B.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D. 光从水中垂直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答案:C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 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D. 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大答案:A3.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B. 磁场的变化可以产生感应电流C.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D.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无关答案:D4.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能量守恒定律B. 能量可以创造C. 能量可以消失D. 能量可以从低温物体自发地传递到高温物体答案:A5. 根据相对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光速在任何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B. 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C. 物体的质量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D. 物体的长度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答案:D6. 根据原子核物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 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组成C. 原子核由电子和中子组成D. 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答案:A7. 根据量子力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电子在原子中以概率云的形式存在B. 电子在原子中以确定的轨道存在C.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理论D. 量子力学中,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精确测量答案:B8. 在电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场强度的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B. 电场强度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C. 电场强度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D. 电场强度的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答案:A9. 根据电磁波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C. 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D. 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答案:C10. 在力学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B. 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形状有关C. 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D. 物体的惯性与物体所受的力有关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等于电压U与电流I的比值,即R =_______。
高中物理,总复习,单元测试卷汇总,(附完整参考答案)
高中物理总复习单元测试卷汇总(附完整参考答案)目录一、测试卷一:《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二、测试卷二:《相互作用》三、测试卷三:《牛顿运动定律》四、测试卷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五、测试卷五:《机械能守恒定律》六、测试卷六:《静电场》七、测试卷七:《恒定电流》八、测试卷八:《磁场》九、测试卷九:《电磁感应》十、测试卷十:《交变电流传感器》十一、测试卷十一:《热学》十二、测试卷十二:《机械振动机械波》十三、测试卷十三:《光》十四、测试卷十四:《电磁波相对论简介》十五、测试卷十五:《动量守恒定律》A B A B 高中物理总复习单元综合测试一《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90 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 4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题 4 分,共 40 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2010 年 11 月 12 日~27 日在广州举行了亚运会,下列几项亚运会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A .在撑竿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竿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B .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C .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动作时D .铅球比赛中研究铅球被掷出后在空中的飞行时间时解析:A 、C 项中的研究对象的大小和形状忽略后,所研究的问题将无法继续,故 A 、C 错,而 B 、D 项中的研究对象的大小和形状忽略后,所研究的问题不受影响,故 B 、D 正确.答案:BD2. 、 两物体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加速度 a 1=1.0 m/s 2, 的加速度 a 2=-2.0 m/s 2,根据这些条件做出的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 .B 的加速度大于 A 的加速度B .A 做的是匀加速运动,B 做的是匀减速运动C .任意时刻两个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为零D .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解析:加速度是矢量,负号不表示大小, A 正确;两物体的初速度方向不确定,不能判断是否加速还是减速,B 错;若两物体均做减速运动,某时刻速度均可以为零,C 错;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可以相同,D 错.答案:A3.如图 1 所示,水龙头开口处 A 的直径 d 1=2 cm ,A 离地面 B 的高度h =80 cm ,当水龙头打开时,从 A 处流出的水流速度 v 1=1 m/s ,在空中形 成一完整的水流束.则该水流束在地面 B 处的截面直径 d 2 约为(g 取 10 m/s 2)( )A .2 cm图 1B .0.98 cmC .4 cmT 2-T12T2-T124解析:设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由题意知:h=g(2)2,h-H=g(1)2,解得:gT 2-T122Δx t1-t2t1t2t1+t2Δx t1-t2t1t2t1+t22Δx t1+t2t1t2t1-t2Δx t1+t2t1t2t1-t2t+t22Δx t1-t22t12t2222t1t2t1+t2D.应大于2cm,但无法计算解析:水流由A到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v B2-v12=2gh可得:v B=17m/s,由单位时间内通过任意横截面的水的体积均相等,可得:11v1·Δt·4πd12=v B·Δt·4πd22,解得:d2=0.98cm,故B正确.答案:B4.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 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具体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的O点向上抛小球,从抛出小球至小球又落回抛出点的时间为T2;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由T1、T2和H的值可求得g等于()8H A.24H B.2C.8HT2-T12D.HT2-T121T1T22228H=2.故选A.答案:A5.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时间为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C.B. D.解析: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利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得tΔx tΔx t tv1=,v2=,又v2=v1+a1,得a=,所以A正确,B、C、D错误.答案:A6.一煤块由静止放到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白色传送带上,煤块在传送带上划出一段黑色的痕迹,若以传送带为参考系,则煤块在传送带上划痕的过程可描述为() A.向右做匀加速运动B.向右做匀减速运动C.向左做匀减速运动D.向左做匀加速运动解析:以地面为参考系,煤块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匀加速,但相对传送带是向左运动且速度变小,故选项C正确.答案:Cv +v 2 C .平均速度 v = 1 v +v 2 D .平均速度 v > 1v +v 2 2 v +v 2 2 17.如图 2 所示是物体在某段运动过程中的 v -t 图象,在 t 1 和 t 2 时刻的瞬时速度分别为 v 1 和 v 2,则时间由 t 1 到 t 2 的过程中( )A .加速度增大B .加速度不断减小22图 2解析:根据图线的斜率可知加速度不断减小,假设从 t 1 到 t 2 的过程中做匀减速运动, 则平均速度为 1 ,而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始终小于做匀减速运动时的速度,因而平均速度也将小于 1 ,综上选 B.答案:B8.汽车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随着车辆的增多,交通事故也相应增加,重视交 通安全问题,关系到千百万人的生命安全与家庭幸福,为了安全,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时间里,汽车仍然要 通过一段距离(称为思考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车完全静止的时间里,汽车又要通过一 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下表给出了驾驶员驾驶的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思考距离和制动距离 等部分数据,某同学分析这些数据,算出了表格中未给出的数据 X 、Y ,该同学计算正确的 是()速度/(m ·s -)1015 2025思考距离/m1218Y30制动距离/m20X80125A.X =40,Y =24C .X =60,Y =22 B .X =45,Y =24D .X =50,Y =22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速度之比为 v 1∶v 2∶v 3∶v 4=2∶3∶4∶5 时,思考距离之比为x 1∶x 2∶x 3∶x 4=2∶3∶4∶5,制动距离之比为 x 1′∶x 2′∶x 3′∶x 4′=22∶32∶42∶52, 故 22∶32=20∶X ,X =45;3∶4=18∶Y ,Y =24.答案:B9.已知心电图记录仪的出纸速度 (纸带移动的速度 )是 2.5 cm/s ,如图 3 所示是仪器记录下来的某人的心电图,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 0.5 cm ,由此可知( )图 3A .此人的心率约为 75 次/分cm,则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T==0.80s;此人心脏一分钟跳动的次数为n=等时求出时间,即v甲+a甲t=v乙+a乙t求出时间t,再代入Δx=v甲t+-(v乙t+a甲t2a乙t2),+xn32n和v n=n+1 B.此人的心率约为125次/分C.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75sD.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60s解析:由题图可知,心脏每跳动一次,纸带向前移动大约是4个小方格的距离,约2.0xv60s0.80s/次=75次,故本题只有选项A正确.答案:A10.甲、乙两物体相距100米,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乙在前,甲在后,请你判断哪种情况甲可以追上乙()A.甲的初速度为20m/s,加速度为1m/s2,乙的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2m/s2B.甲的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2m/s2,乙的初速度为30m/s,加速度为1m/s2C.甲的初速度为30m/s,加速度为1m/s2,乙的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2m/s2D.甲的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2m/s2,乙的初速度为20m/s,加速度为1m/s2解析:只要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甲就一定能追上乙,故B、D正确;用速度相22如果Δx<100m则能追上,如果Δx>100m则追不上,故A错C对.答案:BC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8分,共16分)11.张强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打出纸带如图4所示,舍去前面较密集的点,取O为起始位置,每隔五个间隔为一个计数点,则在A、B、C三个计数点处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 A=______,v B=______,v C=______(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mm),整个运动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图4解析:读取数据时应注意计数点位置之差即为0.1s内的位移,读数时要读到最小刻度x-x x值的下一位.若Δx为恒量,则研究对象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可由a=n+3T2T求得加速度和瞬时速度.从纸带读出数值如下表所示:区间距离(cm)OA1.20AB2.40BC3.60CD4.80Δx=1.20cm(恒定)v A +v B +v C 0.18+0.30+0.42= m/s =0.30(m/s).a =v A =v B =v C =4.80-1.203×0.012.40+1.202×0.1 3.60+2.402×0.14.80+3.60 2×0.110-210-2 10-210-2m/s 2=1.20 (m/s 2). m/s =0.18(m/s),m/s =0.30(m/s)m/s =0.42(m/s) v =3 3答案:0.18m/s 0.3m/s 0.42m/s 0.3m/s图 512.一个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用每隔(1/10)s 曝光一次的频闪相机拍摄不同时刻小球位置的照片,如图 5 所示.即照片上出现的相邻两个小球的像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10)s ,测得小球在几个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数据见下表:图 5x 1/cm8.20x 2/cm 9.30x 3/cm 10.40x 4/cm 11.50(1)小球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小球运动的性质属________直线运动.(2)甲、乙两同学计算小球加速度的方法如下: 甲同学:a 1=(x 2-x 1)/T 2, a 2=(x 3-x 2)/T 2, a 3=(x 4-x 3)/T 2, a =(a 1+a 2+a 3)/3.乙同学:a 1=(x 3-x 1)/(2T 2), a 2=(x 4-x 2)/(2T 2), a =(a 1+a 2)/2.你认为甲、乙两位同学中计算方法更准确的是________,加速度值为________.答案:(1)相等 匀加速 (2)乙 1.10 m/s 2三、计算题(本题共 4 小题,13、14 题各 10 分,15、16 题各 12 分,共 44 分,计算时必须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3.有些国家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别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500g (g =10m/s 2),以醒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这么大的加速度,一般情况下车辆是达不到的,但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试问:Δ t 2.1×10-3(2)设货车、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 1、a 2,根据加速度定义得:a 1= ,a 2= 所以 a 1:a 2=Δ v 1:Δ v 2= :15=1:1. 1(1)一辆以 72 km/h 的速度行驶的货车与一辆以 54 km/h 行驶的摩托车相向而行发生碰撞,碰撞时间为 2.1×10-3 s ,摩托车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2)为了防止碰撞,两车的驾驶员同时紧急刹车,货车、摩托车急刹车后到完全静止所需时间分别为 4 s 、3 s ,货车的加速度与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多少?(3)为避免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车距离至少为多少?解析:摩托车与货车相撞瞬间,货车的速度几乎不变,摩托车的速度反向,大小与货车速度相同,因此,摩托车速度的变化 Δ v =72 km/h -(-54 km/h)=126 km/h =35 m/s ,所以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 a = Δ v 35= m/s2=16667 m/s 2=1666.7g >500g ,因此摩托车驾驶员有生命危险.Δ v 1 Δ v 2 Δ t 1 Δ t 2Δ t 1 Δ t 2 4 3 v v(3)x =x 1+x 2= 2 t 1+ 2 t 2=62.5 m.答案:(1)有生命危险 (2)1:1 (3)62.5 m14.为了安全,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段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 v =108 km/h ,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面车辆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起,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 =0.50 s ,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为汽车 重力的 0.50 倍.该段高速公路上以最高限速行驶的汽车,至少应保持的距离为多大?取 g =10 m/s 2.解析: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行驶的距离为:x 1=vt = ×0.5 m =15 m对甲:13.5+x 对乙:x = at 2,且 v =at =9 m/s108×103 3600汽车刹车的过程,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kmg =ma 得:a =5 m/s 2刹车过程中汽车运动的距离为:x 2=2a = 2×5v 2 30 2m =90 m所求距离为:x =x 1+x 2=15 m +90 m =105 m. 答案:105m15.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s 的速 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 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 x 0=13.5 m 处作了标记,并以 v =9 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 L =20 m .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 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解析:设甲从离接力区 13.5 m 处到赶上乙所用时间为 t ,乙从开始起跑到被甲追上,跑的路程为 x ,甲、乙二人所用时间相等.v=t12由以上各式可解得:a =3 m/s 2,t =3 s ,x =13.5 m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L -x =20 m -13.5 m =6.5 m.答案:(1)3 m/s 2 (2)6.5 m16. “10 米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如图 6 所示,测定时,在平直跑道上,受试者以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终点线前,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 10 米处的折返线,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到达折返线处时,用手触摸折返线处的 物体(如木箱),再转身跑向起点终点线,当胸部到达起点终点线时,测试员停表,所用时间即为“10米折返跑”的成绩.设受试者起跑的加速度为4m/s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 m/s,快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到零,减速的加速度为8m/s2,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不需减速,保持最大速度冲线.求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为多少秒?解析:对受试者,由起点终点线向折返线运动的过程中加速阶段:t 1= m =1 s.减速阶段:t 3= m =0.5 s ,x 3= v m t 3=1 m 匀速阶段:t 2=l -x 1+x 3加速阶段:t 4= m =1 s ,x 4= v m t 4=2 m 匀速阶段:t 5=l -x 4=2 s图 6v a 11x 1=2v m t 1=2 mv 1 a 2 2 vm=1.75 s由折返线向起点终点线运动的过程中v 1 a 1 2 v m受试者“10 米折返跑”的成绩为: t =t 1+t 2+…+t 5=6.25 s. 答案:6.25 s高中物理总复习单元综合测试二《相互作用》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下面关于重力、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其重心也升高B.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C.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时,其重心位置不变化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解析:实际上,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到重力,重心的说法是从宏观上研究重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时而引入的一个概念,重心是指一个点(重力的作用点).由此可知,重心的具体位置应该由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决定,也就是说只要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不变,重心与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就保持不变.重心可能在物体外,也可能在物体内,对具有规则几何形状、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物体位置升高,其重心也跟着升高,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判断选项A是正确的,选项B、C是错误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要注意“竖直向下”与“垂直于地面”并不完全相同,所以选项D的说法是错误的.答案:A图12.如图1,加装“保护器”的飞机在空中发生事故失去动力时,上方的降落伞就会自动弹出.已知一根伞绳能承重2940N,伞展开后伞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飞机的质量约为30吨.忽略其他因素,仅考虑当飞机处于平衡时,降落伞的伞绳至少所需的根数最接近于(图中只画出了2根伞绳)()A.120C.60B.90D.30( = ,得 F 1=F2 F /2 d /2 sin θ = .由此可见,刀背上加上一定的压力 F 时,侧面分开其他物体的力跟顶角的大小有(解析:由力的平衡可知,2940×cos30°·n =30×104, n =118,则降落伞的伞绳至少所需的根数最接近 120 根,A 正确.答案:A3.假期里,一位同学在厨房里协助妈妈做菜,对菜刀产生了兴趣.他发现菜刀的刀刃前图 2部和后部的厚薄不一样,刀刃前部的顶角小,后部的顶角大 如图 2 所示),他先后做出过几个猜想,其中合理的是()A .刀刃前部和后部厚薄不一样,仅是为了打造方便,外形美观,跟使用功能无关B .在刀背上加上同样的力时,分开其他物体的力跟刀刃厚薄无关C .在刀背上加上同样的压力时,顶角越大,分开其他物体的力越大D .在刀背上加上同样的压力时,顶角越小,分开其他物体的力越大解析:把刀刃部分抽象后,可简化成一个等腰三角劈,设顶角为 2θ ,背宽为 d ,侧面长为 L ,如图 a 所示.图 3当在劈背施加压力 F 后,产生垂直侧面的两个分力 F 1、F 2,使用中依靠着这两个分力 分开被加工的其他物体.由对称性知,这两个分力大小相等 F 1=F 2),由此画出力分解的平 行四边形,实为菱形,如图 b 所示.在这个力的平行四边形中,取其四分之一考虑(图中阴F L 1 影部分),根据它跟半个劈的直角三角形的相似关系,有关系式 1 =F2sin θ 关,顶角越小,sin θ 的值越小,F 1 和 F 2 越大.但是,刀刃的顶角越小时,刀刃的强度会 减小,碰到较硬的物体刀刃会卷口甚至碎裂,实际制造过程中为了适应加工不同物体的需要,所以做成前部较薄,后部较厚.答案:D4.如图 4 所示,用两根细线把 A 、B 两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同一点 O ,并用第三根细线连接 A 、B 两小球,然后用某个力 F 作用在小球A 上,使三根细线均处于直线状态,且 OB 细线恰好沿竖直方向,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该力可能为图中的()图 4θ变小,根据F=,绳子张力变小,可见D正确.LF FA.F1C.F3B.F2D.F4解析:由于小球B处于静止状态,且细线OB沿竖直方向,因此细线AB无弹力,对小球A受力分析,由于它受力平衡,并根据小球A受到的细线的拉力和重力的方向可知,施加给小球A的力F应沿F2或F3的方向,故选B、C.答案:BC5.如图5所示,晾晒衣服的绳子轻且光滑,悬挂衣服的衣架的挂钩也是光滑的,轻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竖直杆上的A、B两点,衣服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保持绳子A端位置不变,将B端分别移动到不同的位置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端移到B1位置时,绳子张力不变B.B端移到B2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图5 C.B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大D.B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解析:以悬挂点为研究对象,画出其受力图,则两侧绳子的拉力相等,设绳子长为L,左、右两侧绳子长为L1、L2,两杆之间的宽度为d,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L1sinθ+L2sinθ=d,所以sinθ=d/L,可见θ只由d、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根据G=2F cosθ,F的大小与绳子在B、B1、B2的位置无关,所以A正确.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d变小,G2cosθ答案:AD6.如图6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在斜面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6A.物体A可能只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物体A一定受到四个力的作用C.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cosθD.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的大小一定为Fsinθ解析:图7分析物体A受力如图7所示,由平衡条件可知,cosθ=F f,N+F sinθ=mg,因F f≠0,F N 一定不为零,故物体 A 一定受四个力作用,A 错误,B 、C 正确;F N =mg -F sin θ ,故D 错误.答案:BC7.如图 8 所示,轻质光滑滑轮两侧用细绳连着两个物体 A 与 B ,物体 B 放在水平地面 上,A 、B 均静止.已知 A 和 B 的质量分别为 m A 、m B ,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θ ,则( )A .物体B 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 0B .物体 B 受到的摩擦力为 m A g cos θC .物体 B 对地面的压力可能为 0D .物体 B 对地面的压力为 m B g -m A g sin θ 解析:图 8图 9对 B 受力分析如图 9 所示,则水平方向上:F f =F T cos θ ,由于 F T =m A g ,所以 F f =m A g cos θ ,故 A 错 B 对;竖直方向上:F NB +F T sin θ =m B g .所以 F NB =m B g -F T sin θ =m B g-m A g sin θ ,故 C 错 D 对.答案:BD8.如图 10 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 A 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砝码和托盘的总质 量为 0.6 k g ,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2 N ,滑轮摩擦不计,若轻轻取走盘中的部分砝码,使总质量减小到 0.3 k g ,将会出现的情况是(取 g =10 m/s 2)( )图 10A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小B .A 仍静止不动C .A 对桌面的摩擦力不变D .A 所受的合力将要变大解析:初态时,对 A :图 11得到 F f =F 1-F 2=4 N ,说明最大静摩擦力 F f max ≥4 N ,当将总质量减小到 0.3 kg 时,F f ′=1 N<4 N ,所以物体仍静止,故只有 B 正确.答案:B9.如图12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图12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解析:B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向左,故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大小不变,即A正确,B、C、D均错误.答案:A10.一质量为m的物块恰好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现对物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如图13所示.则物块()A.仍处于静止状态C.受到的摩擦力不变图13B.沿斜面加速下滑D.受到的合外力增大解析:物块恰好静止在斜面上,沿斜面方向有:mg sinθ=μmg cosθ,得μ=tanθ,摩擦力f=mg sinθ,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后,沿斜面向下的力(mg+F)sinθ与沿斜面向上的力μ(mg+F)cosθ仍然相等,所以物块仍处于静止状态,合外力不变,仍为零,故A正确,B、D错误.受到的摩擦力f′=(mg+F)sinθ,变大,故C错误.答案:A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8分,共16分)1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有关内容:A.将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平整木板上,另一端绑上两根细线.B.在其中一根细线上挂上5个质量相等的钩码,使橡皮筋拉伸,如图甲所示,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4C.将步骤B中的钩码取下,分别在两根细线上挂上4个和3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用两光滑硬棒B、C使两细线互成角度,如图乙所示,小心调整B、C的位置,使________,记(2)如果“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那么图乙中 =________.4mg cos α =3mg cos β ,所以= . 答案:(1)见解析(2)录________.cos αcos β解析:(1)B.记录钩码个数(或细线拉力),橡皮筋与细线结点的位置 O ,细线的方向(说明:能反映细线方向的其他记录也可以)C .应使橡皮筋与细线结点的位置与步骤 B 中结点位置重合,并记录钩码个数和对应的细线方向.(2)对结点进行受力分析,设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 m ,由平衡条件可知,水平方向满足:cos α 3cos β 43 412.通过“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实验,我们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 F 与形变量 x 成正比,并且不同弹簧,其劲度系数也不同.某中学的探究学习小组从资料中查到: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的材料和形状有关.该学习小组想研究弹簧的劲度 系数与弹簧原长的关系,现有 A ,B ,C ,D 四根材料和粗细完全相同仅长度不同的弹簧.(1)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经过思考和理论推导,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甲同学认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可能与弹簧长度成正比,乙同学认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可能与弹簧原长成反比,甲、乙有一名同学的看法是正确的.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就 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________(填序号).A .分析与论证B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C .猜想与假设D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2)为验证甲、乙谁的看法正确,可通过实验完成,实验器材除上述弹簧和已知质量的几个钩码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3)探究学习小组进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数据记录(g =10 m/s 2)弹簧 A弹簧 B弹簧 C弹簧 D原长10.00 cm15.00 cm 20.00 cm 30.00 cm钩码质量0.3 k g0.1 k g 0.2 k g0.1 k g弹簧长度13.00 cm16.49 cm 24.00 cm32.99 cm弹簧伸长量 x3.00 cm1.49 cm2.99 cm弹簧劲度系数 k 100 N/m67.1 N/m33.4 N/m请完成上表,从中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解析:(1)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的本身决定,而与悬挂的重物无关,所以乙正确.由于实验还没有被证实,所以属于猜想与假设环节.(2)实验中需要悬挂弹簧测力计,所以需要铁架台,还需要测量弹簧形变量,所以需要刻度尺.(3)根据数据计算可知道:在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原长成反 比.答案:(1)乙 C (2)铁架台、刻度尺(3)4.00cm50N/m结论为:在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原长成反比.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13、14题各10分,15、16题各12分,共44分,计算时必须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3.如图15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θ=30°,一个重20N的物体在斜面上静止不动.轻质弹簧原长为10cm,现在的长度为6cm.(1)求弹簧的劲度系数;(2)若斜面粗糙,将这个物体沿斜面上移6cm,弹簧与物体相连,下端固定,物体仍静止于斜面上,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图15解析:(1)对物体受力分析,则有:mg sinθ=F此时F=kx1联立以上两式,代入数据,得:k=250N/m.(2)物体上移,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有:F=mg sinθ+F′f此时F′=kx2=5N代入上式得F f=15N.答案:(1)250N/m(2)15N沿斜面向上14.如图16所示,板A的质量为m,滑块B的质量为2m,板A用绳拴住,绳与斜面平行,滑块B沿倾角为α的斜面在A板的中间一段匀速下滑,若A、B之间以及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求动摩擦因数μ图16由①②③得 μ = tan α答案: tan α解析:图 17取 B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17 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2mg sin α =μ F N 1+μ F N 2① 对于 A ,由平衡条件得 F ′N 2=F N2=mg cos α ②对于 A 、B 整体,由平衡条件得 F ′N1=F N1=3mg cos α ③ 121215.在倾角为 α 的斜面上,一条质量不计的皮带一端固定在斜面上端,另一端绕过一中间有一圈凹槽的圆柱体,并用与斜面夹角为 β 的力拉住,使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 图 18 所示.不计一切摩擦,圆柱体质量为 m ,求拉力 F 的大小和斜面对圆柱体的弹力 F N 的大小.某同学分析过程如下:将拉力 F 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方向进行分解.沿斜面方向:Fcos β =mg sin α ①沿垂直于斜面方向:Fsin β +F N =mg cos α ②图 18问:你同意上述分析过程吗?若同意,按照这种分析方法求出 F 及 F N 的大小;若不同 意,指明错误之处并求出你认为正确的结果.。
高中物理练习题大全及答案
高中物理练习题大全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后,它的位移是s。
如果将时间t延长到2t,那么物体的位移将是:A. 2sB. 4sC. 6sD. 8s答案:B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增加到原来的两倍,而作用力保持不变,那么物体的加速度将是原来的:A. 两倍B. 一半C. 三分之一D. 四分之一答案:B3.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以一定速度运动,如果摩擦力突然消失,物体将:A. 继续以原速度运动B. 减速C. 加速D. 停止答案:A4.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加,那么它的势能将: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5. 在一个完全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的动能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如果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相等,那么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与它们的质量之比是:A. 1:1B. 质量之比的倒数C. 质量之比D. 无法确定答案:B二、填空题6.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________。
答案:反作用力7. 一个物体从高度h自由落下,不考虑空气阻力,它落地时的速度v 可以通过公式v=√(2gh)计算,其中g是________。
答案:重力加速度8. 电场强度E是表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F与该电荷量q的比值,即E=________。
答案:F/q9. 电流I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其公式为I=________。
答案:q/t10. 电磁波的频率f与波长λ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c=fλ表示,其中c是光速,其数值为________。
答案:3×10^8 m/s三、简答题11. 什么是欧姆定律?请简述其内容。
答案: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
2024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标配用卷(新教材版)真题汇编版
一、单选题1. 小明是一位网球爱好者,有一次小明在体育馆面对着竖直墙壁练习接发球技术,设某次小明在距离水平地面3.2m 、距离竖直光滑墙壁15m 处发球,发出的网球以30m/s 的速度向墙水平抛出,网球与墙壁碰撞后落地,不计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忽略空气阻力和碰撞时间,重力加速度,则网球落地点到墙壁的距离为( )A .6mB .9mC .15mD .24m2. 如图所示为物理学家赫兹验证电磁波存在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他通过电弧和电火花之间产生的电磁波,进而引起两个靠近的小铜球之间感应出新的电火花出来,证明了电磁波是真实存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曲线表示电场线B .赫兹的研究启发了麦克斯韦提出完整的经典电磁场理论C .如果一个带有圆锥尖的铜棒与一块钢板之间间隔几毫米,此时加上几千伏特的电压,则空气有可能被击穿D .赫兹的电火花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电磁波具有能量3. 小红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观察红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其中P 是光学元件,且P 到光屏的距离恒定,通过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图2所示甲、乙、丙、丁四种图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对应的P 是双缝,双缝间距较大B .乙对应的P 是双缝,双缝间距较大C .丙对应的P 是单缝,缝的宽度较宽D .丁对应的P 是单缝,缝的宽度较窄4. 在图甲所示的交流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2:1,电阻,为滑动变阻器,A 为理想交流电流表。
电源电压u 随时间t按正弦规律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滑片P 向下移动时,电流表示数不变B .滑片P 向下移动时,通过电阻的电流减小C.当时,电流表的示数为4AD.当时,电源的输出功率为48W5. 中国大飞机的长度为,宽度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民用客机,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有研发制造大型客机能力的国家。
当测试员在北半球乘坐以的速度水平飞行时,用智能手机测得地磁场磁感应强度的水平分量和竖直分量大小分别为、,沿着飞机的运动方向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机身上下两点之间一定存在电势差B .机身前后两点之间一定存在电势差C.机身上两点之间的电势差最高可达D.机身上两点之间的电势差最高可达2024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标配用卷(新教材版)真题汇编版二、多选题三、实验题6. 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左且足够大的匀强电场中,一长为L 的绝缘细线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系着一个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小球,小球静止在M 点。
2024届山东省高考物理高频考点考向卷(基础必刷)
2024届山东省高考物理高频考点考向卷(基础必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很多人流密集的地方都装有如图所示的直饮水机,图中饮水机喷出来的水流形状为抛物线,a、b两处水流等高,以饮水机喷口为起点,则a,b两处水流的()A.速度相同B.位移相同C.加速度相同D.以上三个物理量都不相同第(2)题一次演习中,一空降特战兵实施空降,飞机悬停在高空某处后,空降特战兵从机舱中无初速跳下,设空降特战兵沿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示,当速度减为零时特战兵恰好落到地面。
已知空降特战兵的质量为 60 kg。
设降落伞用 8 根对称的绳拉着空降特战兵,每根绳与中轴线的夹角均为 37°,如图乙所示。
则空降特战兵在下降过程中(sin 37° = 0.6, cos 37° = 0.8)(g = 10m/s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甲图可以分析得知空降兵所受空气阻力不可忽略B.飞机离地高度约为 190mC.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 10m/sD.落地前瞬间降落伞的每根绳对特战兵的拉力大小为 125N第(3)题如图所示,曲线为一带负电的粒子在某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的部分运动轨迹,P点为轨迹的最低点,以P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粒子的运动轨迹关于y轴对称,Q点是第Ⅰ象限内轨迹上的一点。
粒子只受电场力的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电荷一定带负电B.点电荷一定在y轴负半轴上的某处C.Q点的电势一定比P点的电势高D.粒子在P、Q两点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一定相等第(4)题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居里夫人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镭是一种放射性很强的元素,镭会衰变成氡同时放射出射线。
高考物理基础知识真题答案
高考物理基础知识真题答案高考物理是考生们备考的重中之重,而物理基础知识是高考物理考试的基础。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高考物理,接下来列举一些物理基础知识的真题答案,供考生们参考。
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任何物体受到作用力都会发生运动B. A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与其质量无关C. 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为零,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匀速直线运动D. 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合外力为零答案:C2. 图中所示的质量为m的物块,在光滑水平面上通过细绳和质量为M的物块相连,假设绳和滑轮质量可以忽略,可认为绳和滑轮是质量无限大的理想物体。
质量为M的物块下滑过程中,物块m的运动情况是()答案:C3. 在匀强磁场中,载流直导线剪切磁感应强度方向运动,直导线上将产生感应电动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直导线闭合回路的两端产生的电压是相等的B. 直导线闭合回路的两端产生的电压是大小不等的C. 直导线中没有电流通过D. 直导线闭合回路的两端产生的电压是与其长度成正比例的答案:A4. 在电子束的偏转过程中,根据正负电荷之间的作用法则,定性认识,电子受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方向( )A. 垂直B. 垂直且相反C. 平行D. 与电场方向无关答案:B5. 如图所示,电容器中加入水,两导体板中间形成一块水膜。
这块水膜对电容器的影响主要是增大电容器的电容量的( )A. 电容量增大B. 电容量减小C. 电容量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二、简答题1. 有一个包含氯离子的均匀电介质球体,球体总电荷量为-8C,外半径为3m,内半径为1m,请问在离球体 $r=0.5r_m$处的电场强度大小是多少?答案:在氯离子的均匀电介质球体中,由高斯定理知,根据对称性可知 $E=0$。
2. 火箭发射后第2秒初速0→28 \ m/s0→28 m/s,第3秒28→53\ m/s28→53 m/s,第4秒53→78\ m/s53→78 m/s,则火箭此阶段的加速度是多少?答案:利用加速度公式:\[a = \frac{{\Delta v}}{t} = \frac{{78-28}}{4} = 12.5\ m/s^2\]。
2024年江苏省高考物理核心考点预测卷(基础必刷)
2024年江苏省高考物理核心考点预测卷(基础必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和物质结构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一定减小B.温度越高,物体中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C.物体内热运动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比例与温度无关D.非晶体的物理性质各向同性而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第(2)题一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恒定拉力的作用下以某一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当运动一段时间后拉力逐渐减小,且当拉力减小到零时,物体刚好停止运动,图中给出拉力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图像,则根据以上信息能精确得出或估算得出的物理量有(取)()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B.物体在8m处的加速度为C.整个过程中拉力做功96JD.合力做的功为第(3)题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做功时间越短,力的功率越小B.力做功时间越长,力的功率越小C.力对物体做功越多,力的功率越大D.力F越大,同向速度v越大,瞬时功率就越大第(4)题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即F=kx,k的值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L,横截面积S有关,理论与实践都表明其中Y是一个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学上称之为杨氏模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杨氏模量Y的单位应该是( )A.N B.m C.N/m D.Pa第(5)题近年来利用重离子治疗某些肿瘤获得很好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配置相应的设备.重离子治疗肿瘤时通过回旋加速器将碳离子加速到光速的70%~80%后照射肿瘤位置杀死病变细胞.如图所示为回旋加速器示意图,D形盒的半径为R,D形盒间的交变电压大小为U,碳离子的电荷量为q,质量为m,加速后的速度为(c为光速),不计相对论效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离子被加速的次数为B.回旋加速器所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C.交变电压的频率为D.同一个回旋加速器能加速任意比荷的正离子第(6)题如图所示,质量为3m的重物与一质量为m的导线框用一根绝缘细线连接起来,挂在两个高度相同的定滑轮上,已知导线框电阻为R,横边边长为L。
2024年高中物理高考高频考点复习卷(各年高考真题组成) (439)
一、单选题1. 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 )A.匀速运动B.匀加速运动C.匀加速曲线运动D.变加速曲线运动2. 如图所示,将一个半圆形玻璃砖置于空气中,当一束单色光入射到玻璃砖的圆心O时,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B.C.D.3. 将一根粗细均匀、阻值为R的电阻丝均匀拉长到原来的5倍后,其电阻变为250Ω,则R的阻值为()A.10ΩB.50ΩC.1250ΩD.6250Ω4. 某质点向东运动6m,又向西运动10m,则这段时间内它运动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是( )A.4m,4m B.4m,-4m C.16m,4m D.16m,-4m5. 如图所示电路中,A、B是构成平行板电容器的两金属极板,P为A、B间一定点,在P点有一个固定的负点电荷。
将开关S闭合,电路稳定后将A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容器的电容将增大B.A、B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将增大C.P点电势将升高D.P处负点电荷的电势能将增大6. 随着20世纪的到来,量子论和相对论相继出现,新的时空观、概率论等在宏观和微观领域取代了牛顿力学的相关概念,人们称此时期为近代物理学时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紫外线照射到某金属板表面时能产生光电效应,则当紫外线的光照强度增大时,从该金属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B.轻核聚变时要释放能量,这是因为发生了质量亏损C.按照玻尔原子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后,电子的动能变小,原子的总能量变小D.20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的10个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就是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7.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磁场边界上A点有一粒子源,源源不断地向磁场发射各种方向(均平行于纸面)且速度大小相等的带正电的粒子(重力不计),已知粒子的比荷为k,速度大小为2kBr。
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为( )A.B.C.D.8. 关于电场线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线在电场中真实存在B.任意两条电场线可以相交C.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D.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升高9. 如图所示,平行玻璃砖置于空气中,一束由两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斜射到上表面,穿过玻璃后从下表面射出,分成a,b两束。
高中物理复习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kg,受到一个10N的力作用,它的加速度是多少?A. 5 m/s²B. 10 m/s²C. 20 m/s²D. 50 m/s²2.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是恒定的,这个速度是多少?A. 299792 km/sB. 300000 km/sC. 299792458 m/sD. 300000000 m/s3.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以下哪个过程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A. 摩擦生热B.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 电能转化为光能D. 永动机的运行4.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与电压V和电阻R的关系是I = V/R。
如果一个电阻为10Ω的电路两端的电压为20V,那么通过这个电阻的电流是多少?A. 1 AB. 2 AC. 5 AD. 10 A5. 光的折射定律,即斯涅尔定律,描述了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
斯涅尔定律的公式是什么?A. n1 * sin(θ1) = n2 * sin(θ2)B. n1 * cos(θ1) = n2 * cos(θ2)C. n1 * tan(θ1) = n2 * tan(θ2)D. n1 * θ1 = n2 * θ2二、填空题6.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_____,方向_____,作用在_____的物体上。
7. 根据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如果两个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它们之间的距离为r,那么它们之间的静电力F可以表示为F = ______。
8.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过程中的表现是:ΔU = Q + W,其中ΔU表示内能的变化,Q表示热量,W表示功。
2024新高考物理全程考评特训卷(全word版含解析)-仿真练答案
第二部分 高考仿真练仿真练11.答案:A解析: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知钴60发生β衰变的衰变方程为6027 Co ―→6028 Ni + 0-1 e ,故A 正确;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由核自身的因素决定,与所处的外部环境无关,故B 错误;钴60半衰期太长,且衰变放出的高能粒子对人体伤害太大,不能作为药品的示踪原子,故C 错误;10.54年为两个半衰期,则剩下的钴60为原来的14 ,没有全部衰变,故D 错误.故选A.2.答案:A解析:垒球被击打后,可能以与被击打前等大的速度反向打出,所以球的动能可能不变,动量大小不变,动量大小增量为零,故A 正确,B 错误;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球对棒的作用力与棒对球的作用力大小一定相等,故C 错误;球受到棒的冲量方向是棒对球弹力的方向,与球被击打前的速度方向相反,故D 错误.3.答案:C解析:金属球靠近M 点的位置感应出负电荷,M 点左侧图示虚线位置上电场线向右,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落,处于静电平衡的金属球是一等势体,M 点的电势高于O 点的电势,A 错误;M 点的电场强度由三部分组成,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和金属球上的感应电荷的电场,等量异种电荷在M 点的电场强度之和为E =kq R 2 -kq (3R )2 =8kq 9R 2 方向水平向右,感应电荷在M 点产生的场强之和应水平向右,故合场强要大于8kq9R2 ,B 错误;金属球处于静电平衡内部场强处处为0,等量异种电荷在O 点的电场强度之和E =kq (4R )2 -kq(6R )2 =5kq 144R 2,方向水平向右,所以感应电荷在球心O 处产生的场强大小等于5kq144R 2 ,方向水平向左,C 正确;M 点与金属球上不同点间的电势差相等,将一电子由M 点移到金属球上不同点,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相等,D 错误.4.答案:C解析:经过变压器输出的电压为交流电压,A 错误;由乙图可知周期为T ,故输出电流的频率为f =1T ,B 错误;由于变压器为降压变压器,则输入电压有效值大于输出电压有效值,根据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可知输出电流的有效值大于ab 端输入电流的有效值,C 正确;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只要输入电流的大小发生变化,产生的磁场就会发生变化,磁通量就会发生变化,输出端就会有电压输出,故不需要将输入电压转变为交流电,输出端也可以有电压输出,D 错误.5.答案:B解析: 储水罐中封闭的气体可看作理想气体,温度不变,体积增大,由pV =CT 可知,压强变小,故A 错误;气体体积增大,对外界做功,故B 正确;由于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故内能也不变,即ΔU =0,由于气体对外界做功,即W <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 +Q 可知,Q >0,因此气体从外界吸热,故C 错误;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故D 错误.6.答案:B解析: 空间站在太空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GMm(R +h )2 =m v 2R +h此时的线速度为v =2π(R +h )T 1 ;GMm(R +h )2 =m⎝ ⎛⎭⎪⎫2π(R +h )T 12R +h=m ⎝⎛⎭⎫2πT 1 2(R +h ),当在地球北极时有GMmR 2=mg 在赤道上有GMm R 2 =mg 0+m ⎝⎛⎭⎫2πT 2 R ;R =(g -g 0)T 24π2即可以求出地球的半径,上述联立可得gR 2=⎝⎛⎭⎫2πT 1 2(R +h )3由题意及分析可知,g 、h 、T 、R 已知,可以求出天舟四号运行的周期T 1,进而求出其线速度v ,A 、C 、D 说法正确;由于G 未知,故无法求出地球的质量,B说法错误,故选B.7.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由折射定律画出光路图,如图所示根据题意,由折射定律可得n =sin 90°sin r 解得sin r =22 即r =45°由几何关系可得OC =12AB cos γ=4524cm则AB 界面有光照射到的区域长度为AC =AO +OC =90+4524 cm 无采光装置和漫射装置时,根据题意有sin C =1n =22 可知,单色光将在导光管中发生全反射,根据题意画出光路图,可得单色光由导光管中射出时的光路图如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可得CD =3 m 由于对称性可得,无采光装置和漫射装置时地面上左、右两侧光斑的最远距离为x =2CD +d =6.45 m ,故A 、B 、D 错误,C 正确.故选C.8.答案:D解析:x t 图像中曲线的割线的斜率表示瞬时速度,瞬时速度同一时刻相同,所以两段曲线在t =t 0时刻相切,A 错误;0~t 0,由静止开始,曲线为抛物线,设此时加速度为a 1,则有x 0=12a 1t 20 t 0~5t 0,末速度为零,逆向看作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a 2,则有5x 0-x 0=12a 2(4t 0)2解得a 1=2x 0t 20 ,a 2=x 02t 20可得a 1=4a 2,C 错误;冰壶在t 0时刻速度达到最大,速度v =a 1t 0=2x 0t 0,B 错误;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W F -W f =0-0可得W F =W f ,可知运动员对冰壶推力所做的功等于冰壶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D 正确. 9.答案:ABC解析:由图可知,波长和振幅分别为λ=2 m ,A =0.1 m 图乙所示质点在t =0时刻在正向最大位移处,图丙所示质点在t =0时刻在y =-0.05 m 处,运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结合波形图找到对应的点若图乙所示质点为左侧波峰上的点,则两点距离为23 m 若图乙所示质点为右侧波峰上的点,则两点距离为43 m 考虑到空间周期性,则x =nλ+23 (m)或x =nλ+43 (m) (n =0,1,2,3,…)即x =2λ+23 (m )或x =2λ+43 (m) (n =0,1,2,3,…)综上分析可得出两点平衡位置距离值,故A 、B 、C 正确,D 错误.10.答案:BD解析:根据Δx =Ld λ若改为紫光照射,波长变小,条纹间距会减小,A 错误;屏D 上出现干涉条纹的区域一定是反射光到达的区域,作出反射光的范围如图所示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几何关系得,区域中的最高点到镜面所在平面的距离为s 1,有s 10.05×10-2 =0.90.05 ,解得s 1=9.0×10-3m ,区域中的最低点到镜面所在平面的距离为s 2,有s 20.05×10-2 =0.80.15 解得s 2=83 ×10-3m 区域的宽度为Δs =s 1-s 2≈6.33×10-3m ,条纹宽度为Δx =L d λ=950.1 ×600×10-3m =5.7×10-4m ,亮条纹的数目为n =ΔsΔx =11条,B 正确;C 错误;屏D 上出现干涉条纹的区域长度为d =n Δx =11×5.7×10-4m =6.3×10-3m ,D 正确.故选BD.11.答案:AC解析:对第一次出手,有tan 30°=2y 1x对第二次出手,有tan 60°=2y 2x联立可得y 1y 2 =13且对第一次出手,有y 1=12 gt 21对第二次出手,有y 2=12 gt 22联立可得t 1t 2 =13 ,故A 正确,B 错误;对第一次出手,有v y 12 ·t 1=y 1,v 1=v y 1sin 30° ,v x 1=v y 1tan 30°对第二次出手,有v y 22 ·t 2=y 2,v 2=v y 2sin 60° ,v x 2=v y 2tan 60°联立可得v 1=v 2,v x 1=3 v x 2因二者初速度相同,则初动能相同,但速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量不同,则打在篮板上的末速度不同,则在C 点时,两球的机械能不同,故C 正确,D 错误.12.答案:BC解析:棒a 向右运动,回路面积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可知,俯视时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A 错误;在棒a 的速度由v 0减小到0.8v 0的过程中,棒a 减速,棒b 加速,对棒a ,由动量定理可得-B I - L ·Δt =-BqL =0.8m v 0-m v 0,对棒b ,由动量定理可得2B I -L ·Δt =2BqL =m v -0联立可得v =0.4v 0,q =m v 05BL ,B 正确,D 错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Q =12 m v 20 -[12m (0.8v 0)2+12m (0.4v 0)2]=0.1m v 20 ,C 正确.故选BC. 13.答案:(1)匀加速直线 0.96(0.90~1.0均可给分) (2)重物的质量m mg -(M +m )aMg解析:(1)由图乙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木块在1.20 s ~1.90 s 内加速度恒定不变,可以认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a =ΔvΔt 变形得Δv =a Δt 可知a t 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整体从静止开始运动,在木块与缓冲器碰撞前,整体一直向左加速,则加速度为正值,所以在a 上半轴与时间围成的面积即为碰前木块的速度,由图知每小格表示的速度大小为Δv 1=0.2×0.5 m/s =0.10 m/s ,根据数格子的方法可知,大约有9个小格,则碰前木块的速度为v =9Δv 1=0.90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重物有mg -T =ma ,对手机和木块有T -μMg =Ma ,联立解得μ=mg -(M +m )a Mg,可知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重物的质量m .14.答案:(1)① (2)保护灵敏电流计G (3)500 (4)电压表测量的电压始终等于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电压表不会分流解析:(1)导线①应该接在滑动变阻器R 2的右上端;(2)在步骤②中“将R 2调成最大阻值”作用是保护灵敏电流计G ; (3)作出U I 图线如图; 该待测混凝土样本电阻R x =3.06.0×10-3Ω=500 Ω.(4)该实验方法测得的电阻值误差更小,原因是电压表测量的电压始终等于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电压表不会分流.15.答案:(1)2.5×10-3m 3 4.1×106Pa (2)18%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当轻绳拉力刚减小到零时,对金属壳受力分析有Mg =ρgV 解得V =2.5×10-3m 3被封闭气体的高度为h =Va2 =0.01 m此时被封闭气体底部距海面的距离为H ′=H -(a -h )=400 m 则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 2=ρgH ′+p 0=4.1×106Pa(2)气体不跑出时,气体做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可得p 1V 1=p 2V 2 解得V 2=3.05×10-3m 3跑出的气体占原有气体质量的比例β=V 2-V V 2 ×100%=3.05×10-3-2.5×10-33.05×10-3 =18%.16.答案:见解析解析:(1)对动力车厢由匀变速运动规律,有 v 21 =2ax 1动力车厢和第一节无动力车厢作用的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v 1=2m v 2对动力车厢和第一节无动力车厢由匀变速运动规律,有v 23 -v 22 =2ax 1第二节无动力车厢开始运动时,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2m v 3=3m v 4解得第二节无动力车厢刚开始运动时的速度大小v 4=515m/s (2)对动力车厢和前两节无动力车厢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v 25 -v 24 =2ax 1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第三节无动力车厢的初速度大小为v 6=3m v 54m对这四节车厢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4ma =F -4kmg则第三节无动力车厢刚开始运动时动力车厢输出的功率大小P =F v 6=12 60014 W 17.答案:见解析解析:(1)设物块B 刚要与物块A 发生碰撞时的速度大小为v ,对物块B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2kmg =km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v 2-v 20 =-2as设第一次碰后瞬间物块B 、A 的速度分别为v 1、v 2,则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km v =km v 1+m v 212 km v 2=12 km v 21 +12 m v 22 联立解得v 2=6.4 m/s(2)若k =3,则第一次碰后瞬间物块A 的速度v 2=6 m/s ,物块B 的速度v 1=2 m/s ,第一次碰撞后,在摩擦力作用下,物块A 、B 均向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a =2 m/s 2两物块从第一次碰撞到第二次碰撞的过程,设物块B 运动的位移大小为x 1,物块A 向左运动的位移大小为x 2,反弹后向右运动的位移大小为x 3,因为物块A 与挡板的碰撞无机械能损失,则物块A 被等速率反弹,设反弹后瞬间的速度大小为v ′,则对物块A 有x 2=v 2t 2-12 at 22v ′=v 2-at 2 x 3=v ′t 3-12 at 23t 3+t 2=t对于物块B 有x 1=v 1t -12 at 2又x 1+x 2+x 3=2l联立解得t =0.5 s(t =3.5 s 不符合实际,舍去)(3)若k =12 ,以水平向左为速度的正方向,则第一次碰后瞬间物块B 、A 的速度分别为v 1=-43 m/s 、v 2=83m/s对物块A 受力分析有μ1mg =ma 1,解得a 1=5 m/s 2对物块B 受力分析有μ2kmg =kma 2,解得a 2=2 m/s 2可以看成物块A 和物块B 做同方向的匀减速运动,开始时相距2l ,则追上时满足x 1=2l +x 2且此时二者的速度满足v ′2≥v ′1≥0 即(83 -5t ) m/s ≥(43 -2t ) m/s ≥0 83 t -12 ×5t 2=2l +43 t -12 ×2t 2 联立解得l ≤427m .18.答案:(1)16 m/s (2)会,见解析 (3)4解析:(1)设物块P 第一次离开传送带前全程加速,第一次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v 0,则有v 20 =2aL ;μmg =ma 解得v 0=16 m/s<v =20 m/s 即假设成立,物块P 第一次离开传送带时速度大小为16 m/s.(2)物块P 与第一块物块Q 碰撞,设碰撞后物块P 和Q 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 v 0=m v 1+M v 2;12 m v 20 =12 m v 21 +12 M v 22 ,解得v 1=m -M M +m v 0;v 2=2m M +mv 0物块Q 从高台向左水平抛出时的速度为v 2,设其下落高度为h 时,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为x 1,由平抛运动规律有h =12gt 2且x 1=v 2t 解得x 1=6.4 m>x 故第一块物块Q 会落在平台E 上.(3)由于物块P 与第一块物块Q 碰后速度v 1=-8 m/s ,物块P 碰撞后向右再次进入传送带做减速运动,再反向加速到v ′=⎝ ⎛⎭⎪⎫-m -M m +M v 0=8 m/s 与第二块物块Q 相碰,此后一直重复这个过程,则物块P 与第n 个物块Q 碰撞后物块Q 的速度大小为v 2n =2m m +M ⎝ ⎛⎭⎪⎫-m -M m +M n -1v 0,又x =v min t 解得物块Q 要落在平台E 上的最小抛出速度v min =1 m/s ,为了让所有撞出的物块都能落在平台E 上,需v 2n ≥v min 即⎝⎛⎭⎫12 nv 0≥1 m/s.解得n ≤4即物块P 最多能使4块物块Q 落在平台E 上.仿真练21.答案:C解析:结合题述可知,经过时间t =t B ,元素A 经过两个半衰期,原子核个数变为n ′A =14n A ,元素B 经过一个半衰期,原子核个数变为n ′B =12 n B ,容器内元素A 、B 的原子核个数之比变为n ′A n ′B =n A 2n B =14,C 正确.2.答案:C解析:第一步:沿竖直方向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设绳1、2上的张力大小分别为T 1、T 2,绳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小球质量为m ,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小球竖直方向受力平衡,有T 1cos θ-mg =0,得T 1=mg cos θ ,两绳一直保持拉直状态,θ不变,可知T 1一直保持不变.第二步:加速度沿不同方向时,沿水平方向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在水平方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当加速度方向向右时,有T 2 -T 1sin θ=ma ,得T 2=T 1sin θ+ma =mg tan θ+ma ,若加速度稍稍减小,则T 2减小.当加速度方向向左时,有T 1sin θ-T 2=ma ,得T 2=T 1sin θ-ma =mg tan θ-ma ,若加速度稍稍减小,则T 2增大.综上,C 正确.3.答案:B解析:由折射定律有n =sin αsin β ,假设光沿折射光线的反方向从空气射入玻璃砖,由光的可逆性可知a 、b 两束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角相同,b 光的入射角大,玻璃砖对b 光的折射率大,A 错误.在真空中由c =λf 可得λ=cf ,可知a 光在真空中的波长较长,B 正确.由折射知识有n =c v ,可知a 光在玻璃砖中的速度较大,C 错误.若临界角为C ,有sin C =1n ,可知b 光的临界角较小,若逐渐增加入射角,b 光最先达到临界角而发生全反射,最先消失的是b 光,D 错误.4.答案:B解析:当球形区域中矿物的密度为12 ρ时,在球体中补上密度也为12 ρ的等体积物质,球体中物质的密度变成正常密度ρ,此时P 处质量为m 的质点受到的重力为mg ,可看成补上的密度为12 ρ的物质对P 处质点的引力与原来引力mg ′的矢量和,即mg =mg ′+G 43πR 3·12ρm L 2 ,则δ=g -g ′=2πGR 3ρ3L 2.若球心O 到P 的距离变为2L ,则“重力加速度反常值”变为14 δ,A 错误.若球形区域半径变为12 R ,则“重力加速度反常值”变为18 δ,B 正确.若球形区域变为一个空腔,在球体中需补上密度为ρ的物质,此时P 处质量为m 的质点受到的重力为mg ,有mg =mg ′3+G 43πR 3ρm L 2 ,δ3=g -g ′3=4πGR 3ρ3L 2 ,则“重力加速度反常值”变为2δ,C 错误.若球形区域中矿物的密度变为32 ρ,矿物可看成密度为ρ和密度为12 ρ的两部分物质的叠加,此时P 处重力加速度的值比正常值大,有mg ′4=mg +G 43πR 3·12ρm L 2 ,“重力加速度反常值”为δ4=g -g ′4=-2πGR 3ρ3L 2=-δ,D 错误.5.答案:A解析:由电阻定律可知,线圈上、下两部分的电阻之比为R 1R 2 =πr 4r =π4 ,由并联电路特点可知I 1I 2 =R 2R 1 =4π ,线圈上、下两部分有效长度相等,则线圈上、下两部分所受安培力大小之比为F 1F 0 =I 1I 2 =4π ,线圈上、下两部分所受安培力方向相同,可得整个线圈所受安培力大小为F 1+F 0=π+4πF 0,A 正确.6.答案:D解析:由题图可知波源P 起振方向向下,0~7.5 s 内质点P 的振动图像如图甲所示.此过程波源P 经过的总路程s P =8A -y =(80-52 )cm ,x =1 m 处的质点Q 平衡位置到波源P 平衡位置的距离恰好为λ,波从波源P 出发经过一个周期到达Q ,以后P 、Q 步调一致,Q 比P 少了一次全振动.此过程Q 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此过程Q 经过的总路程s =s P -4A=(40-52 )cm ,D 正确.7.答案:A解析:小车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以小车甲为参考系,小车乙以大小为v 0的初速度冲向甲,相对甲的速度为0时,弹簧压缩到最短,小车乙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弹性势能,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为12 m v 20 ,A 正确.以地面为参考系,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小车乙的速度大小为v 0,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由功能关系可知,除弹簧弹力外,合外力对小车甲做的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弹簧弹性势能增加了12 m v 20 ,小车乙动能增加了12m v 20 ,则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为m v 20 ,可知合外力对小车甲做的功为m v 20 ,对小车甲,其动能保持不变,由动能定理可知,弹簧弹力对小车甲做的功为-m v 20 ,B 错误.由动量定理知,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弹簧弹力对小车乙的冲量大小为m v 0,由于弹簧对小车甲、乙的弹力始终等大反向,可知弹簧弹力对小车甲的冲量大小也为m v 0,C 错误.以小车甲为参考系,小车乙以大小为v 0的初速度冲向甲,弹簧先压缩后复原,弹簧恢复原长时小车乙相对小车甲的速度大小为v 0、方向水平向右,相对地面的速度大小为2v 0,由功能关系可知,除弹簧弹力外,合外力对小车甲做的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为2m v 20 ,D 错误.8.答案:D解析:第一步:计算出变压器及右侧部分在原线圈电路中的等效电阻如图所示,将变压器及右侧部分等效为一个电阻R ′,当a 、b 端与副线圈绕组按不同方式连接时,副线圈等效匝数设为n ′2,设原线圈两端电压、流过的电流分别为U 1、I 1,电阻R两端的电压、流过的电流分别为U 2、I 2,则有R ′=U 1I 1 =n 1n ′2 U 2n ′2n 1I 2 =n 21 n ′22 U 2I 2 =n 21n ′22R .第二步:判断等效电阻取何值时功率最大设发电机输出电压有效值为E ,等效电阻R ′的功率为P ′=I 21R ′=⎝ ⎛⎭⎪⎫E r +R ′ 2R ′=E 2r 2R ′+R ′+2r ,可知当r 2R ′ =R ′时,等效电阻R ′的功率P ′有最大值,此时R ′=r .第三步:判断哪种接法能满足功率最大当a 端接1,b 端接2时,副线圈等效匝数为n 2=50,R ′=n 21n 22 R =8 Ω,当a 端接3,b端接4时,副线圈等效匝数为n 3=150,R ′=n 21 n 23R =89 Ω,当2、3连接,a 端接1,b 端接4时,副线圈等效匝数为n 3+n 2=200,R ′=n 21(n 3+n 2)2R =12 Ω,当1、3连接,a 端接2,b端接4时,副线圈等效匝数为n 3-n 2=100,R ′=n 21(n 3-n 2)2R =2 Ω,此时R ′=r ,等效电阻R ′的功率P ′有最大值,即电阻R 的功率最大,D 正确.9.答案:ACD解析: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在等温膨胀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内能不变,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A 正确.热力学第一定律反映了热现象中的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B 错误.0 ℃的冰融化为0 ℃的水,系统分子势能增加,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分子总动能不变,系统内能增加,C 正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是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泼出去的水相比盆中的水,分子无序性增加了,反映了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D 正确.10.答案:BD解析:设小车的最大速度为v m ,则加速和减速过程的平均速度均为12v m ,A 错误.设小车加速和减速过程的时间分别为t 1、t 2,加速和减速过程的位移分别为x 1、x 2,则有x 1=12 v m t 1,x 2=12 v m t 2,t 1t 2 =x 1x 2 =35 ,B 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t 2=53 t 1,则小车运动的总时间t 总=t 1+t 2=83 t 1,一半时间为t 总2 =43 t 1,设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a 2,43 t 1时小车的速度为v 1,有v 1=v m -a 2(t 总2 -t 1)=v m -13 a 2t 1,可得v 1=45 v m ,前一半时间小车的位移x 前=12 v m t 1+12(v m +v 1)⎝ ⎛⎭⎪⎫t 总2-t 1 =45 v m t 1,后一半时间小车的位移x 后=12 v 1·t 总2 =815 v m t 1,小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 前x 后 =32,C 错误,D 正确.11.答案:CD解析:第一步:根据电场叠加判断正方体中心的电场强度正方体中心处,两正点电荷产生的合场强方向平行于ad 方向由a 指向d ,两负点电荷产生的合场强方向也是平行于ad 方向由a 指向d ,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所以该处的合场强不为零,A 错误.第二步:根据到点电荷的距离和对称性判断电势大小关系a 和h 处等量异种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e 、d 两点的电势相等,c 和f 处等量异种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根据距离正电荷近的点电势高可判断出e 点的电势高于d 点的电势,B 错误;根据到点电荷的距离可知a 处点电荷在g 处产生的电势与f 处点电荷在d 处产生的电势相等,a 处点电荷在d 处产生的电势与f 处点电荷在g 处产生的电势相等,同理,两负点电荷在d 、g 两点产生的电势也相等,则d 、g 两点的电势相等,将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d 点移动到g 点,电场力做的功为0,C 正确.第三步:根据对称性和选取不同点电荷叠加判断电场强度由对称性可知b、e两点场强大小相等、方向不同.判断如下:根据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可得,a、f、c处的三个点电荷在b处产生的合场强方向平行ec由e指向c,大小为3k qr2,h处负点电荷在b处产生的场强方向平行bh由b指向h,大小为k q3r2,同理,a、f、h处三个点电荷在e处产生的合场强方向平行bh由b指向h,大小为3k qr2,c处负电荷在e处产生的场强方向平行ec由e指向c,大小为k q3r2,在bche平面上表示如图所示,D正确.12.答案:BC解析:设电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圆心为C,出射点为d,如图甲所示,由于电子离开磁场时的速度方向相比进入时的速度方向改变了60°,可知∠aCd=60°,由三角形全等可知∠aCO=∠dCO=30°,电子从d点射出时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可知Cd∥aO,∠aOC =30°,△aCO为等腰三角形,可知电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r=R,根据洛伦兹力提供电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可得r=m veB,代入半径可得B=m veR,A错误.改变电子在a处的入射方向,当电子经过O点时,如图乙所示,轨迹圆心在圆形边界上的D 点,出射点在e 点,可知四边形aOeD 为菱形,三角形aOD 、eOD 为等边三角形,电子从e 点射出时速度方向仍竖直向下,在磁场中运动轨迹对应的圆心角为120°,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为t =120°360° T =2πR 3v ,B 正确.改变电子在a 处的入射方向,设电子从一般位置f 射出,轨迹圆心为P ,同理可知四边形aOfP 为菱形,出射点对应轨迹半径fP ∥aO ,可知电子射出磁场时速度方向仍竖直向下,即改变入射方向,电子离开磁场时的速度方向不变,C 正确.电子在a 处的速度方向与ab 夹角为30°、斜向下时射出磁场的位置为d ,入射方向再向下偏,电子会在d 、a 间离开磁场,若入射方向向上偏,电子会在d 、b 间离开磁场,电子入射方向与出射点位置是一一对应的,两次入射方向不同.电子不可能从同一位置射出磁场,D 错误.13.答案:(1)大于 (2)m 1·OP =m 1·OM +m 2·ON (3)1 (4)BC解析:(1)为了防止碰撞后A 球反弹,应保证A 球的质量m 1大于B 球的质量m 2.(2)由于竖直方向上两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且下落到同一水平面上,故两球运动的时间相同,碰撞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在水平方向有m 1v 0=m 1v 1+m 2v 2,等式两边同乘以时间t ,有m 1v 0t =m 1v 1t +m 2v 2t ,即需验证m 1·OP =m 1·OM +m 2·ON .(3)若两个小球的碰撞为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1v 0=m 1v 1+m 2v 2,由能量守恒定律有12 m 1v 20 =12 m 1v 21+12 m 2v 22 ,解得v 1=m 1-m 2m 1+m 2 v 0、v 2=2m 1m 1+m 2 v 0,或v 1=v 0、v 2=0(不符合题意,舍去),则比值k =MNOP=ON -OM OP =v 2-v 1v 0=1.(4)小球在斜槽上运动时有摩擦,由于每次都从同一点释放,则每次摩擦力做的功一样,小球A 每次运动到轨道末端时的速度相同,不会造成实验误差,A 错误.本实验要求小球离开轨道末端后做平抛运动,若轨道末端未调节成水平,小球离开轨道末端后将做斜抛运动,会造成实验误差,B 正确.小球A 未从同一高度释放,会导致小球A 运动到轨道末端时的速度不同,会造成实验误差,C 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不需要测量轨道末端到地面的高度,D 错误.14.答案:(1)如图所示 (2)A(3)50 (4)1.41 1.27 10.0解析:(1)实物连接图如图所示,注意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电流应从正接线柱流入.(2)实验中调节电阻箱R 的阻值时,应从大向小逐渐调节,这样回路中电流从小到大变化,可以避免电流超过电流表量程,故选A.(3)毫安表最小分度值为10 mA ,可估读到1 mA ,则读数为50 mA.(4)开关S 2断开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 =E r +2R g +R ,整理得1I =1E R +r +2R g E .开关S 2闭合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 =E r +R g +R ,整理得1I =1E R +r +R g E .可得1I R图像的斜率k =1E ,得E =1k ,直线Ⅰ的纵截距B 1=r +2R g E ,直线Ⅱ的纵截距B 2=r +R g E ,可解得r =2b 2-B 1k ,R g =B 1-B 2k,把数据代入可得E =1.41 V ,r =1.27 Ω,R g =10.0 Ω.15.解析:(1)设大气压强为p 0,水银柱长度为h ,管内横截面积为S .由玻意耳定律可知,当玻璃管从平放到管口竖直向上时,有p 0L 0S =(p 0+ρgh )L 1S当玻璃管从平放到管口竖直向下时,有p 0L 0S =(p 0-ρgh ) L 2S 可得L 0=2L 1L 2L 1+L 2=48 cm(2)①当玻璃管水平放置时,原来环境温度T 0=300 K ,环境温度上升了Δt 由盖 吕萨克定律有L 0S t 0 =(L 0+Δx )St 0+Δt可得Δx =Δtt 0L 0=1.6 mm由于Δx 与Δt 成正比,可知在大气压强一定时温度计的标度是均匀的 ②由以上分析得Δx Δt =L 0t 0措施一:可封闭更多的气体,这样L 0增大,ΔxΔt增大,可提高测量灵敏度措施二:封闭气体后,可让管口竖直向下,这样L 2>L 0,同理有Δx Δt =L 2t 0 ,ΔxΔt 增大,也可提高测量灵敏度16.解析:(1)小球进入电场前做平抛运动,进入电场后在重力和电场力共同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整个过程竖直方向只受重力,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小球在做平抛运动时有h =12 gt 21小球从被抛出至运动到B 极板下端的全过程,有h +H =12 g (t 1+t 2)2解得t 1∶t 2=1∶1.(2)小球进入电场时速度水平分量为v x 1=v 0,竖直分量为v y 1,小球从右极板下边缘飞出,设飞出时速度水平分量为v x 2,竖直分量为v y 2,小球在电场中加速度水平分量为a x小球做平抛运动阶段,竖直方向有v y 1=gt 1 小球在电场中运动时,竖直方向有v y 2=v y 1+gt 2 小球进入电场后沿直线运动,有v x 1v y 1 =v x 2v y 2小球进入电场后水平方向有v x 2=v x 1+a x t 2 设两极板间电场强度为E ,有qE =ma x 、U =Ed设小球平抛运动阶段水平位移为x 1,在电场中运动阶段水平位移为x 2,有x 1=v x 1t 1x 2=12 (v x 1+v x 2)t 2d =x 1+x 2 联立解得d =5qUH3mg,v 0= 2qU5m17.解析:(1)金属棒b 刚好滑动时,有mg sin θ+BI 1L =μmg cos θ 解得I 1=0.1 A则干路上的电流I =⎝⎛⎭⎫I 1rR +I 1 =0.2 A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 =I ⎝ ⎛⎭⎪⎫r +Rr r +R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E =BL v 解得v =0.12 m/s对金属棒a ,由动量定理有Ft 0+mg sin θ·t 0-μmg cos θ·t 0-B I -Lt 0=m v -0 即Ft 0+mg sin θ·t 0-μmg cos θ·t 0-qBL =m v -0 又q =ΔΦr +Rr r +R =BLxr +Rr r +R联立解得x =0.06 m(2)对金属棒a ,由动能定理有(F +mg sin θ-μmg cos θ)x -W 安=12 m v 2-0整个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为Q 总=W 安则0~t 0时间内金属棒a 中产生的焦耳热为Q a =rr +Rr r +R Q 总解得Q a =0.004 J(3)当两金属棒的加速度相同时,金属棒a 中的电流达到最大值,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2024年物理高考题
2024年物理高考题一、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 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答案)C. 物体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一定保持不变D. 物体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一定不断变小二、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速度改变量一定越大B.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速度一定越大C.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答案)D.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改变,速度方向一定改变三、关于万有引力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万有引力定律只适用于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B. 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一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答案)C. 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D. 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的合力不为零四、关于电场和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B. 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不存在的,是假想的(答案)C. 电场线和磁感线都可能相交D. 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客观存在的五、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B.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答案)C. 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电路中一定会产生感应电动势D. 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电路中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六、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B. 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大C.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答案)D.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小于光在酒精中的传播速度七、关于原子核和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B.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答案)C. 核能是可再生能源D. 核电站利用核聚变反应来发电八、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B. 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C.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D. 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减少 (答案,但需注意通常表述为“物体对外界做功,若没有其他热交换,则内能减少”)九、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有机械振动必有机械波B. 波源停止振动时,波立即停止传播C. 波的传播速度与质点的振动速度相同D. 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不会随波迁移(答案)十、关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对论彻底否定了经典物理学B.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并没有否定经典物理学,而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答案)C. 量子力学能够解释所有物理现象D. 相对论只适用于高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于低速运动的物体。
最新高三物理高考复习综合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高三物理综合卷(二)一、选择题。
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的答案所有选出来,每题 4 分,有漏选得 2 分,有错选得 0分1、物理学中的很多规律,都是经过实验直接发现或间接证明的,以下说法中,切合史实的是()A、赫兹经过实验初次证了然电磁波的存在。
B、牛顿经过理想斜面实验,发现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保持。
C、奥斯持经过实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经过实验测定了万有引力恒量。
2、如下图的电路中,电流表 A 和电压表V 均为理想电表,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触点P 向左挪动时,以下结论正确的选项是()b5E2RGbCAPA、电流表 A 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 的示数变大B、小灯泡L 变亮C、电容器 C 上的电荷量减少D、电源内阻r 耗费的功率变小3、某同学研究电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电子仅受电场力的作用,获得了电子由 a 点运动到 b 点的轨迹(虚线所示),图中的一组平行实线可能是电场线,也可能是等势面,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p1EanqFDPw v0 A、无论图中的实线是电场线仍是等势线, a 点的电势能必定大于 b 点的a电势能B、无论图中的实线是电场线仍是等势线, a 点的加快度必定等于 b 点的加快度C、若图中的实线是电场线,则电子在 a 点的动能较小D、若图中的实线是等势线,则电子在 a 点的动能较小C RVAPL E r Sb4、一个静止的质点,在0~ 5s 内遇到力 F 的作用,力的方向一直在同向来线上,力 F 随时间 t 的变化图线如下图。
则质点在()DXDiTa9E3dA.第 2 s 末速度方向改变B.第 2 s 末加快度为零C.第 4 s 末运动速度为零D.第 4 s 末回到原出发点5、如下图,将完整同样的两小球A, B 用长 L=0.8m 的细绳,悬于以v=4m/s向右匀速运动的小车顶部,两球与小车前后壁接触。
因为某种原由,小车忽然停止,此时悬线中张力之比T A∶ T B为( g=10m/s2)()RTCrpUDGiTA、1∶1B、1∶2C、1∶3D、1∶ 46、在奥运竞赛项目中,高台跳水是我国运动员的强处。
2024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光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 m/sB. 光在所有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快C. 光是电磁波的一种D.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答案:AC解析: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确实是3×10^8 m/s,这是光速的常数值。
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会因为介质的折射率不同而变慢,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
光是电磁波的一种,这是正确的,因此选项C也正确。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这是光的波动性质决定的,所以选项D也是正确的。
2.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C.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种力答案:ABC解析: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它们之间的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并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同时产生和消失。
因此,选项A、B和C都是正确的。
选项D是错误的,因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虽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但它们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所以它们不是同一种力。
3. 以下关于电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电场线是电场中实际存在的线B. 电场线的方向是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C. 电场线越密,电场强度越大D. 电场线是正电荷运动的轨迹答案:AD解析:电场线是人为引入的虚拟线,用于描述电场的分布和方向,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
电场线的方向确实是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
电场线越密,表示电场强度越大,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电场线并不是正电荷运动的轨迹,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一个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______。
答案:不变解析:能量守恒定律指出,一个封闭系统的总能量是恒定的,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高考物理总复习基础知识整套训练题(共40课时 435页)目录1.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2.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3.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4.重力弹力摩擦力5.力的合成与分解6.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7.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8.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9.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10.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1.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12.圆周运动及其应用13.万有引力与航天14.功和功率15.动能定理及其应用16.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17.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18.动量动量定理19.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20、库仑定律电场力的性质21、电场能的性质22、电容器与电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23、电流电阻电功及电功率24、电路电路的基本规律25、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26、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27、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28、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感现象29、电磁感应规律的综合应用30、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31、变压器电能的输送32、波粒二象性33、原子结构氢原子光谱34、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核能35、分子动理论内能36、固体、液体与气体37、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38、机械振动39、机械波40、光的折射全反射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45分钟100分)【基础达标题组】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6题为单选题,7~10题为多选题)1.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 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 m高处被接住。
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 m处,向下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
则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 ( )A.2 m,-2 m,-1 mB.-2 m,2 m,1 mC.4 m,0,1 mD.-4 m,0,-1 m【解析】选B。
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 m处,向下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小球从距地面4 m高处开始下落,在坐标原点的上方,所以抛出点的位置坐标是-2 m;小球落到地面上,此时距离坐标原点为2 m,所以落地点的位置坐标是2 m;小球在距离地面1 m高处被接住,此时的小球在坐标原点的下方1 m处,所以接住点的位置坐标是1 m。
所以A、C、D错误,B正确。
2.(2018·信阳模拟)《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于2017年春节期间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备受广大观众喜欢,中国大地掀起诗词热。
唐代诗人李白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可估算出船速大小约为 ( )A.13 km/hB.21 km/hC.68 km/hD.83 km/h【解析】选B。
由题可知,路程为 1 000里=500 km,时间为24 h,所以船速为v=st =500km24h≈21 km/h。
故B正确,A、C、D错误。
3.下列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的研究方法叫微元法B.利用v-t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方法是理想模型法C.伽利略借助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D.奥斯特最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场的概念【解析】选C。
用质点来代替实际物体的研究方法叫理想模型法,故A错误;利用v-t 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方法是微元法,故B 错误;伽利略借助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故C 正确;法拉第最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场的概念,故D 错误。
4.用如图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
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4.0 mm,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0 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 )A.0.10 m/sB.1.00 m/sC.4.0 m/sD.0.40 m/s【解析】选A 。
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很短,所以可以把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当作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瞬时速度,即v=d t =4.0×10-30.040m/s=0.10 m/s,A 正确。
5.如图所示,一女同学穿着轮滑鞋以一定的速度俯身“滑入”静止汽车的车底,她用15 s 穿越了20辆汽车底部后“滑出”,位移为58 m 。
假设她的运动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从上述数据可以确定 ( )A.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加速度B.她在车底运动时的平均速度C.她刚“滑入”车底时的速度D.她刚“滑出”车底时的速度【解析】选B 。
因不知道该同学的初、末速度,无法确定A 、C 、D 选项,由v =st 可知,能确定平均速度。
6.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 的平均速度为v 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 的平均速度为v 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C.2(v 2+v 1)v 1v 2(v 2-v 1)xD.2(v 2-v 1)v 1v 2(v 1+v 2)x【解析】选D 。
设通过一段位移x 的时间为t 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 的时间为t 2,则t 1=x v 1,t 2=xv 2,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得:v t 12=v 1,v t 22=v 2,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得:a=Δv Δt =v 2-v 1t 22+t 12=2(v 2-v 1)v 1v 2(v 1+v 2)x,故D 正确。
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时,通过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两条纸带,两纸带上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都相同。
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质点在t 0~t 4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B.两质点在t 2时刻的速度大小相等C.两质点速度相等的时刻在t 3~t 4之间D.两质点不一定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但在t 0时刻甲的速度为0【解析】选A 、B 、D 。
两质点在t 0~t 4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经历的时间相等,故平均速度相等,故A 正确;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2时刻的速度等于t 1到t 3时刻的平均速度,即v 甲=x 13t 13=42t ,乙做匀速运动,t 2时刻的速度即为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即v 乙=2t ,故B 正确;由B 可知,C 错误;从纸带不能判断出质点出发点的位置,则两质点不一定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在甲图中,相邻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满足1∶3∶5,满足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故t 0时刻速度为零,故D 正确。
8.在机器人大赛中,某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然后又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然后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最后又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平面坐标系横、纵坐标轴的单位长度为1 m 。
整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2 s,则( ) A.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B.机器人可能会两次通过同一点C.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2 mD.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与由点(5,5)运动到点(2,2)的位移方向相反【解析】选B、D。
根据题意建立坐标系,描出机器人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然后连线,得到如图所示的轨迹,根据轨迹图易知选项B、D正确。
9.如图所示,在气垫导轨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A、B,A、B间距离为L=30 cm。
为了测量滑块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一宽度为d=1 cm的遮光条。
现让滑块以某一加速度通过光电门A、B。
现记录了遮光条通过两光电门A、B的时间分别为0.010 s、0.005 s,滑块从光电门A到B的时间为0.200 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块经过A的速度为1 m/sB.滑块经过B的速度为2 cm/sC.滑块加速度为5 m/s2D.滑块在A、B间的平均速度为3 m/s【解析】选A、C。
vA =dΔt A=1 m/s,A正确;vB=dΔt B=2 m/s,B错误;加速度为a=v B-v At=5 m/s2,C正确;平均速度v=Lt=1.5 m/s,D错误。
10.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 m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 m, 初始位置在bc边的中点A,由b向c运动,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bc、cd、da、ab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2 s 末的瞬时速度是1 m/sB.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2 m/s C.前4 s 内的平均速率为0.5 m/s D.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解析】选A 、B 。
由题意可知,质点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1 m/s,A 正确;质点第2 s 末到达B 点,前2 s 内的位移大小为x AB =√2 m,故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v AB =√22 m/s,B 正确,D 错误;因质点运动速度大小不变,故前4 s 内的平均速率为 1 m/s,C 错误。
二、计算题(15分。
需写出规范的解题步骤)11.(2018·商丘模拟)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5 s 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10 s 后司机第二次鸣笛,3 s 后听到回声。
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一下客车的速度,看客车是否超速行驶。
已知此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20 km/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 m/s 。
【解析】设客车行驶速度为v 1,声速为v 2,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L,由题意知:2L-v 1×5 s=v 2×5 s ①当客车第二次鸣笛时,客车距悬崖为L ′,则 2L ′-v 1×3 s=v 2×3 s 又因为L ′=L-v 1×15 s则2(L-v 1×15 s)-v 1×3 s=v 2×3 s ②由①②联立解得v 1=v214≈87.43 km/h<120 km/h故客车未超速。
答案:见解析 【能力拔高题组】1.(8分)图甲是某同学拍摄的一辆汽车在夜间行驶的照片,因为亮度原因,汽车的车身在照片中没有清晰显示,图中白色亮线是在曝光时间内汽车车灯运动的轨迹,照片中所示斑马线长度L=3 m。
图乙是此照片的相关参数。
根据给出的信息估算在曝光时间内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约为( )A.11 m/sB.24 m/sC.35 m/sD.48 m/s【解析】选A。
亮线长度约为斑马线的2倍,故亮线长度为:x=2L=6 m,曝光时间为:t=0.5 s故平均速度为:v=xt =60.5m/s=12 m/s,接近于11 m/s。
故选A。
2.(17分)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下表给出了不同时刻汽车的速度:(1)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经历的时间是多少?(2)汽车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解析】(1)汽车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a 2=v2-v1Δt=3-91m/s2=-6 m/s2设汽车从3 m/s经t′停止,t′=v'-v2a2=0-3-6s=0.5 s故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经历的时间为t=10.5 s+0.5 s=11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