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古201潜山油藏完井方式研究

合集下载

车古201潜山油藏完井方式研究

车古201潜山油藏完井方式研究

车古201潜山油藏完井方式研究
杨同玉;刘新华;金潮苏
【期刊名称】《石油钻探技术》
【年(卷),期】2002(030)004
【摘要】研究了国内外潜山油藏完井方式应用及其使用条件、井身结构的应用,针对车古201油藏特点,论证了其对裸眼完井、筛管完井、尾管射孔完井、管外封隔器完井的适应性,通过对比研究,从更好地满足油藏工程、采油工艺、增产措施出发,选择出车古201潜山油藏最合理的完井方式为尾管注水泥射孔完井,并给出了应采用的井身结构.
【总页数】3页(P57-59)
【作者】杨同玉;刘新华;金潮苏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62;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7;胜利石油管理局孤岛采油厂,山东东
营,2572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257
【相关文献】
1.车西洼陷南坡下古生界潜山油藏成藏特征研究 [J], 牟敏;段秋婉
2.车古201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特征研究 [J], 孙志勇
3.胜利油区车古20古潜山油藏裂缝分布规律 [J], 刘为付;邵剑平
4.埕岛油田埕北古7潜山油藏完井工艺研究与应用 [J], 崔红波;范连锐;宋晓强
5.背斜构造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裂缝网络发育模式——以胜利油区富台油田车古201潜山为例 [J], 刘显太;王玉芹;杜玉山;刘旭锋;李秀华;孙志勇;王真;路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车西北部古潜山油气藏特征

车西北部古潜山油气藏特征

车西北部古潜山油气藏特征
林红梅;王亚琳;张家震;曹淑敏
【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
【年(卷),期】2003(010)002
【摘要】近几年,车西北部古潜山带的勘探获重大突破,发现了太古宇、下古生界、上古生界等多层系的古潜山油气藏,油气藏类型有风化壳型、古潜山内幕型.该区古潜山地质结构、成藏条件分析表明,被下第三系覆盖的车西北部古潜山带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单元之一,不同的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油气分布特征,而储集条件控制了油气富集高产.古潜山油气藏多与第三系油气藏上下叠置,形成复式油气藏.
【总页数】4页(P27-30)
【作者】林红梅;王亚琳;张家震;曹淑敏
【作者单位】中石化胜利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营,257015;中石化胜利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营,257015;中石化胜利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营,257015;中石化胜利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营,2570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3
【相关文献】
1.梨树西北部中深层构造层序特征与油气藏关系 [J], 刘峻甫;钟锴
2.烃源条件对古潜山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以辽河断陷大民屯凹陷太古宇古潜山为例 [J], 李军生;庞雄奇;崔立叶;吴佳乐
3.梨树西北部中深层构造层序特征与油气藏关系 [J], 刘峻甫;钟锴;
4.渤海海域古潜山油气藏特征 [J], 王毓俊;王俊兰
5.南海古潜山内幕油气藏压井实践与认识 [J], 邓文杨;苏峰;刘正礼;王堂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冀东油田古潜山油藏特征及完井工艺探索与实践

冀东油田古潜山油藏特征及完井工艺探索与实践

冀 东 油 田古潜 山油藏 特征 及 完 井工 艺探 索与 实践
李洪达 , 许廷 生, 张晓明 , 王旭 东, 朱松 青
( 中油冀东 油田公 司, 河北 唐海 0 30 ) 6 20
摘要 : 通过 对 南 堡 油 田奥 陶 系 古潜 山及 南堡 凹 陷周 边 古 潜 山储 层特 征 的研 究 , 合 试 油 效 果 分 结
层、 发现 油气层 和缩 短勘探 周 期提供 了有效 的技 术
缝 j 。南堡 油 田古 潜 山储 层 岩 性单 一 , 易 垮 塌 , 不
储层 裂缝 发育 , 钻井 及 完 井 过程 中易发 生漏 失 , 完 井方 式 的选 择 主要 以减 少储 层污染 、 缩短 勘探周 期
收稿 日期 : 0 0 1 ; 2 99 8 改回 日期:0 9 16 0 2 0 12 基金项 目: 中油科技攻关项 目“ 南堡凹陷勘探潜力分析 、 预探 目标优选与勘探技术研究” 部分研究成果( 20 1 研 0 8— ) 作者简介 : 李洪达 (9 2 , , 1 8 一) 男 助理工程师 ,06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 20 现在冀东油 田勘探部从事石油地质勘探工作。
罗 系… 。冀 东 古潜 山勘 探工 作 始 于 2 0世 纪 6 0年
代, 截至 2 0 0 4年 , 经过 4 0多年 的勘 探摸索 , 在南 仅 堡 凹陷北 部 的柏 各 庄 凸起 寒 武 系 古潜 山和 侏 罗 系
古潜 山发 现 2个 小 型 油 藏 , 终 没 有 形 成 大 的规 始
模。近年来 , 随着冀东探区二次三维地震及高精度
三维 地震 勘探 的实 施 , 质 认 识 不 断提 高 ; 着古 地 随
潜 山钻井 、 完井 工 艺技 术 的不 断 进步 和 新 技术 、 新 工艺 在古 潜 山勘 探 中 的 应 用 ,0 4年在 南 堡 凹 陷 20 奥 陶系古 潜 山钻 探老 堡南 1井获 得高 产工业 油 流 , 打 开 了古 潜 山勘 探 的新局 面 。近年来 , 在古 生界 寒

南海古潜山内幕油气藏压井实践与认识

南海古潜山内幕油气藏压井实践与认识

古潜山内幕油气藏地层复杂性是客观存在的。

候明才[1]等研究表明渤中19-6 深层潜山储层形成砂砾岩孔隙带+风化壳溶蚀裂缝带+内幕裂缝带的多层次储层结构。

历铮[2]等认为潜山内幕油气藏钻井施工时属于高危作业地区,易发生卡钻事故、高温高压下泥浆性能维护困难、储层保护难度大等技术难题。

 明杰[3]等分析古潜山地层所钻井多数都存在钻井液的漏失问题。

钻井过程中如果各类参数选取与控制不当,容易发生井漏、井塌、卡钻和长井段划眼等井下复杂情况。

根据前期开展的调查研究,设计过程中针对该类型油气井进行了“量身定制”,考虑古潜山内幕油气藏地层孔隙压力系数低,在潜山井段采用近平衡低密度无固相水基钻井液进行钻井,实际钻进中井漏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表明潜山内井段采用适当降低钻井液密度,减少液柱压差是有效的防漏方法[4]。

但是,如果密度控制不当,容易诱发井喷等恶性事故,可见钻井液密度是井控的关键控制因素[4]。

本文以实钻的古潜山内幕油气藏A井溢流压井作业为例,通过细化的井控实践过程分析,对该类型井压井难点及相关工程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给出了工程技术方面的对策、建议。

1 A井的基本情况1.1 设计 A井是区块初探井,位于南海海域,为直井,气井,井底静止温度约140℃。

井身结构采取常规4层井段,4层套管。

井身结构为Ø914.4mm钻头X212.3m+Ø444.5mm钻头X1000m+Ø311.1mm 钻头X 3685m +Ø215.9m m 钻头X 4026m ;套管程序为Ø762m m 套管X 211.8m +Ø339.7m m 套管X995m+Ø244.5mm套管X3680m+Ø177.8mm套管X4021m。

钻前压力预测显示本井为正常压力系统,预测Ø215.9mm井段地层孔隙压力系数为1.0(3500m-TD),无异常压力预测点。

Ø215.9mm井段钻井液设计采用ULTRAFLO无固相钻井液,密度为1.03~1.07 g/cm 3,主要是考虑该区块基底花岗岩古潜山发育风化带裂缝和内幕裂缝带2种储集类型,漏失风险极大,需采用低密度钻井液完成作业,设计明确钻井液密度采用设计下限,若出现大漏则替换为海水(1.03 g/cm 3)钻进。

大港油田古潜山井歧古11x1钻完井技术

大港油田古潜山井歧古11x1钻完井技术

大港油田古潜山井歧古11x1钻完井技术大港油田古潜山井是中国大陆的一个大型油田,位于中国辽宁省大连市大港区,是中国第一口陆上油井。

古潜山油田于1964年发现油气,是中国大陆陆上最早发现的油气田之一。

古潜山11×1井是在古潜山油田中钻探的一口油井。

井眼设计深度为4000米,井径为11英寸,是一口垂直井。

井眼设计深度为4000米的古潜山11×1井是一口深井,需要采用先进的完井技术来保证井口的完整性和井筒的稳定性。

完井技术是钻井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包括井口装置、固井、封隔器等。

井口装置是用于控制井口流体的设备。

在古潜山11×1井中,采用了一套先进的井口装置,包括防喷器、井口活塞和井口安全阀等。

这些装置能够在井口发生意外情况时迅速封闭井口,防止井涌和井喷的发生,保证井口的安全。

固井是用于保持井眼稳定和防止井筒漏失的工艺。

在古潜山11×1井中,固井主要是通过注水泥来实现的。

注水泥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水泥浆,在井筒中注入并加压固化。

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井筒的稳定性,防止井筒的塌陷和漏失。

封隔器是用于油井分区、封闭和控制流体的设备。

在古潜山11×1井中,封隔器主要包括套管封隔器和射孔封隔器两种。

套管封隔器是用于分区和防止井口流体的混合,射孔封隔器是用于封闭井筒并控制井底流体的流动。

这些封隔器能够保证油井的安全生产,防止油井产出的油气逸失和混合,提高油井的采收率。

古潜山11×1井的钻井和完井技术是中国陆上油田开发的重要技术之一。

通过先进的完井技术,可以确保油井的安全生产和高效采收,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益。

这些技术也为中国陆上油田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车古201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特征研究

车古201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特征研究

( 1 )裂 缝 组 系 。 根据 岩 心 古 地 磁 定 向 、F M1 成像 分析 ,确 定富 台潜 山裂 缝 组 系特 征 :主 要发 育 4 组 裂 缝 ,最发 育 的 是纵 张
裂缝和两组断层派生缝 ,其次是横张裂缝和平面共轭剪切缝 。纵
张裂缝 与 长轴 方 向平 行 .两 组 断层 派 生缝 与长 轴方 向夹 角分 别 为 6 ( 1 和3 0 度 ,横 张 裂缝 与长 轴方 向垂 直 ,平 面共 轭剪 切 缝 与长 轴方
度 是两 个 十分 重 要的 参数 ,直接 关 系到 油藏 中流体 流 通 的网络 特
( 1 )车古2 0 1 潜山主要发育燕山期及喜山期构造裂缝 ,裂 缝 走向主要发 育4 个组 系 ,为高 角度 裂缝 。储层发育 受岩性控
制 ,由 白云岩 一 灰岩一 泥 质 云 灰岩 一 泥 岩 顺 序 ,裂缝 发育 程 度 由强
组组成。
通过对野外露头 、F MI 成像资料 、 常规测井资料和岩心观测 数据分析可知 ,构造裂缝的发育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控制。 ( 1 )断层对裂缝 的发育存在明显的影响 ,距离断层越近 , 裂缝越发育,随着距离断层距离的加大 ,裂缝发育程度减弱。
( 2) 岩 性 控 制 。在 相 同应 力下 ,裂 缝 发育 程 度 随岩 性 不 各 异 ,按 泥岩 一泥 质 云灰 岩 一灰 岩 一 白云岩 顺 序发 育 程度 由弱变
白云 岩 为 主 ,白云 石含 量平 均 3 5 . 5 %,方 解 石 含 量 平 均 6 3 . 8 %;
上马家沟组以灰岩为主,白云石含量平均3 0 . 7 %,方解石含量平
均6 1 . 4 %;风 山组 以白云 岩 为主 ,白云 石含 量平 均 9 Z 4 %。

古潜山油气藏研究综述

古潜山油气藏研究综述

第21卷 第3期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V ol.21 N o.32006年9月(页码:879~887)P ROG RESS IN G EOP HY SICSSept. 2006古潜山油气藏研究综述李 军1, 刘丽峰2, 赵玉合1, 涂广红1, 周立宏3, 肖敦清3, 高嘉瑞3(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2.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3.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天津300280)摘 要 文章介绍了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历史、研究现状、分类及特征,并指出开展/残留盆地0的研究对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作者按照简单易行的原则,将古潜山油气藏分为两大类共六种.随后作者阐述了形成大型古潜山油气藏的条件,包括构造背景、沉积环境以及成藏配置等等,最后文章介绍了古潜山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技术,主要有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综合地球物理方法以及古潜山内幕裂缝预测技术等等.关键词 古潜山油气藏,残留盆地,勘探技术中图分类号 P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903(2006)03-0879-09A review of study on ancient buried hill reservoirLI Jun 1, LIU L-i feng 2, ZH A O Yu -he 1, TU Guang -hong 1, ZH OU L-i hong 3,XIA O Dun -qing 3, GA O Jia -rui3(1.Institute of Geolog y and Ge op hy sics ,Chinese A cade my of Science s,B eij ing 100029,China;2.Ex ploration &Pr oduc tion Re se arch I nstitu te .S IN OP EC,B eij ing 100083,China3.Dag an g oilf ie ld Comp any ,CN PC,T ianj in 300280,China)Abstract T he paper intr oduces ex plo rato ry histo ry,present study status ,catego ry o f ancient buried hill reserv oir and featur es o f ancient bur ied hill,and the author thinks the study o f /pr eser ved basin 0can g uide the explorat ion o f ancient bur ied hill reservo ir.T he author calssifies ancient bur ied hill r eser vo ir as six types w ith convenient and feasible princ-i ple.M o reov er,t he autho r fo rmulates the conditio ns of fo rming g r eat ancient buried hills reserv oir ,w hich include tec -to nic backg round ,sediment ary envir onment and co nf igurat ion o f fo rming r eser vo ir.Finally ,the key techno lo gies of ex-plorat ion of ancient buried hill is presented,w hich inv olve 3-D prestack depth mig ratio n,interg rat ed geo physical t ech -nolog ies and fr actur e pr ediction technolog ies of internal ancient bur ied hill ,etc.Keywords ancient buried hill r eser vo ir,preserved basin,explo rato ry technolog y收稿日期 2006-01-10; 修回日期 2006-03-20.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KZCX1-SW -18-01)和大港油田基础外协项目(JS FW -0000-00341)资助.0 引 言石油和天然气是工业的命脉,是国家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随着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对油气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迫切需要立足国内找出更多的油气资源来.过去中国油气资源的第一次创业,新生代陆相碎屑岩沉积盆地作出巨大贡献,但预计2010年我国石油缺口将达0.8~ 1.2亿吨.这种情况严重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2轮油气评价认为,中国石油资源量为940@108t,天然气为38@1012m 3,但探明率石油为22%,天然气仅7%[1].这样,在继续寻找新生代陆相碎屑岩沉积盆地油气资源的同时,还应及早开拓新的勘探领域,探索前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甚至元古代)的油气资源[2,3].目前国内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中从古潜山探明的储量已占相当比例.据统计,渤海湾盆地已知的61个古潜山油气藏的探明储量占盆地总储量的10.4%.其中辽河坳陷的8个古潜山油气藏占坳陷油气总储量的20.3%;黄骅坳陷(8个)占2.9%;济阳坳陷地球物理学进展21卷(20个)占14.8%;冀中坳陷(21个)占59.7%;渤海海域(4个)占2.3%.中国油气的潜力巨大,还有大量的油气资源有待于发现和开发,古潜山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1古潜山勘探进展和研究现状1.1古潜山的概念古潜山是古地貌的一种形态,地层经过地壳变动后的长期风化剥蚀,造成表面形态的高低不平,后来再次下沉被新生代沉积层所覆盖,其中突起的山丘就称为古潜山.古潜山油气藏具有三个条件:)是油源问题,古潜山自身没有油源,必须借助于能与生油层沟通的不整合面、断面或渗透性岩层使生油层中的油气运移进入古潜山储集层;二是储层问题,古潜山的主要储集空间为次生孔隙和裂缝双介质系统,特别是遭风化溶蚀形成的古岩溶型溶蚀孔洞是优良的储集空间;三是圈闭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古潜山本身没有封盖层,需要依靠上覆非渗透性岩层作为盖层.1.2古潜山油气藏勘探进展及研究现状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始于1909年,美国在勘探中、新生界油气资源时,在俄亥俄州中部辛辛那提隆起东买发现了摩罗县古潜山油田.油井初期日产原油31.8m3.随着一系列高产古潜山油藏的发现,各国开始重视古潜山油藏的勘探开发工作.目前在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澳大利亚、加拿大、埃及、利比亚、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伊朗、巴西、摩洛哥、安哥拉、前南斯拉夫、匈牙利、罗马尼亚、越南等国家都发现了古潜山油气田.国内古潜山油藏的勘探是以任丘油田的发现为转机的,任丘潜山油田是我国第一个在中上元古界海相碳酸盐岩古潜山中找到的高产大油田,含油面积80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108t,最高年产量达1352@104t.任丘油田发现以后,国内曾掀起寻找古潜山油藏的热潮,但收效不大,直到油气二次创业理论[1]提出之后,古潜山油气的勘探才有迅速的发展,例如,位于大港油田北大港构造带东北斜坡的千米桥潜山的发现,勘探证明该古潜山风化壳储集层发育,为储量规模近亿吨级的高产油气藏.随着我国一系列古潜山油气藏的发现,说明古潜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即使是中小型的、隐蔽研究.在古老的地台之上,改造之后保存下来的原型盆地以潜山的形式存在,即逆掩推覆构造或古潜山构造,储集层为碳酸盐岩、花岗岩、火成岩、变质岩等.这样的原型盆地被命名为/残留盆地0,是地壳多旋回运动的产物.从中国海陆大地构造的演化历史可知,古老的陆核华北、扬子、南华、塔里木在古特提斯洋中出现,并发育成块体,在其上和边缘形成海相沉积盆地,生成大量的油气并聚集成油气藏.但是在后期的构造演化过程中,原有的盆地遭到挤压改造变形甚至失去盆地的原貌而成为造山带,油气藏遭到强烈的破坏,但是有的盆地仍保留丰富的油气资源.因此,/残留盆地0理论的提出不仅丰富了石油地质理论,同时开启了我国找油的新思路.残留盆地的形成包含两个阶段[7]:在古全球构造体制的制约下形成的古生代原型盆地;在新全球构造体制下经过多期/变格0,在中新生代并列和迭加作用改造之后,形成残留盆地.几十年的油气勘探工作证明,我国东部和西部都存在残留盆地,目前不仅已在华北地区的冀中、济阳、辽河、黄骅、渤中坳陷、东濮凹陷,而且在准噶尔、酒泉、二连、百色、松辽、东海、北部湾、苏北盆地等地区都发现了前新生代的残留盆地.而古潜山油气藏成功的范例(如冀东油田老堡南1井在奥陶系古潜山获得日产700多立方米的高产油气流)则进一步证明了残留盆地古潜山油气资源是大有可为的.2古潜山油气藏分类及特点2.1分类近年出现对潜山研究的多种分类.毛立言[8]把潜山基本分为地貌山和构造山,而构造山又分为:褶皱山亚类和断块山亚类.王国纯[9]根据潜山的岩性特征分为变质岩储层潜山、火山岩储层潜山、碳酸盐岩储层潜山和碎屑岩储层潜山.谯汉生等[10]主要从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成藏与分布出发,考虑到潜山的成因、形态和储层结构,将潜山分为地貌潜山、断块潜山和不整合潜山三大类.地貌潜山和不整合潜山具有早期成因的特点,而断块潜山一般为后期成因.根据储层的空间分布又将这三大类潜山分为五种类别七类潜山.吴永平等[11]根据构造的形成与盖层沉积的先后关系,将潜山分为三类:①先成地貌潜山,②同生构造潜山③后成构造潜山.根据潜山发育8803期李 军,等:古潜山油气藏研究综述表1 一些古潜山油气藏储层时代及岩性Table 1 Age and lithology of some ancient buried hill reservoirs油田古潜山油藏时代岩性胜利油田桩西、垦利、滨南、义和庄下古生界奥陶系、寒武系灰岩义北、孤南、桩西、垦利中生界砂砾岩王庄太古界泰山群结晶基底变质岩沾化、孤岛中生界煌斑岩义和庄、大王庄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石英砂岩、白云质砂岩华北油田马12太古界变质岩永清、何庄、深县西、任北、苏桥、南孟、龙虎庄、刘其营下古生界奥陶系灰岩薛庄、留北、八里庄西、雁翎、八里庄、任丘元古界雾迷山组藻云岩河间中元古界长城系白云岩、石英岩龙虎庄、南孟下古生界寒武系下统府君山组白云岩南孟下古生界寒武系馒头组泥岩大港油田千米桥下古生界奥陶系第三系底部灰岩、玄武岩辽河油田曙光中上元古界下马岭)铁岭组变质石英砂岩、白云岩、砾岩上元古界雾迷山组白云岩油田杜家台中上元古界大红峪组石英岩兴隆台太古界混合花岗岩图1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成因)结构分类[12]F ig.1G enetic and st ruct ur al classif icaton of L ow Paleozoic bur ied -hill in Jiyang D epr essio n [12]块作用、褶皱作用和溶蚀作用形成,与此对应,可将潜山分为断块山、褶皱山和残山(溶凸).其中断块山可分为单断山和双断山.李丕龙[12~14]按照济阳坳陷潜山的成因类型,将其划分为拉张型、挤压)拉张幕单斜、内幕褶皱.其划分出了四类8种类型潜山(图1).其中,拉张作用形成内幕单斜块断山、内幕单斜断块山、内幕单斜滑脱山;挤压)拉张作用形成内幕褶皱块断山、内幕褶皱断块山、内幕褶皱滑脱881地球物理学进展21卷为了更好地指导潜山油气藏的勘探,作者认为对古潜山的分类应该是简单易行的,即先根据成因分为残丘山和构造山,再根据古潜山的时代分为:中生代潜山、古生代潜山、前寒武纪潜山,共6种类型.2.2古潜山油气藏的特点2.2.1成藏模式复杂由于古潜山油气藏经过多期构造运动改造,形成各种类型的复式油气藏.吴永平等[15]在渤海湾盆地北部奥陶系潜山油藏中就发现有潜山埋藏型、构造反转型、顺层溶蚀)运移型、晚期成岩型以及古生古储型等多种成藏模式,徐国盛等[16]依据岩溶及裂缝的发育状况,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可分为拱张褶皱型、断裂块断型、风化残丘型和多期构造复合型4种模式.王永诗等[17]把济阳坳陷孤西潜山分为高潜山和低潜山2大类5种潜山油气成藏模式,此外还有/新生古储0以及/自生自储0成藏模式[18~20].2.2.2储集层时代范围广,岩性多样,烃源岩层系多统计中国东部油田古潜山储集层的时代(表1),可以看出各个油田都有古潜山油藏分布,储集层时代从太古宙到中生代都有发育,而且岩性多样,除了灰岩、白云岩、砂砾岩之外,还存在泥岩、变质岩、火山岩等等.古潜山油气藏的烃源岩不仅来源于第三系,比如千米桥潜山油气主要来自板桥凹陷沙三段烃源岩[21~23],还有来自中生界[24]的,如在东海盆地中部隆起带的烃源岩主要是侏罗系湖相泥岩[25,26],此外还有古生界的烃源岩,如在黄骅坳陷南区孔西构造带的孔古3井发现了以奥陶系为油源的原生油藏[15],在东濮凹陷发现了二叠系的烃源岩[27],在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与油气相关的烃源岩有两套:寒武系-下奥陶统海相生油岩和中-上奥陶统海相生油岩[28].2.2.3储集空间多为次生,油藏储量丰富,潜力巨大由于储集层发育的时代早,埋藏深,原生孔隙储集性能较差,必须经过后期构造才能成为有利储集层[29],如辽河油田茨榆坨潜山太古界变质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主要为裂缝和微裂隙[30],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溶蚀孔、粒内溶蚀孔和晶间孔[27]等等.古潜山油气藏的储量丰富,钻井多为高产油气井.表2和表3分别是冀中坳陷和渤海湾地区古潜9.1341@108t,其深层具有广阔的天然气勘探前景[31].表2冀中坳陷各层系原油储量分布状况表[32]Table2Distribution of oil reserves in seriesof strata in Jizhong D epression[32]层位产层数(个)富集程度(104t/km2)占总储量百分数(%)潜山油田元古界高于庄组1379.70.49雾迷山组8695.370下古生界寒武系497.50.83奥陶系1492.19.34上古生界二叠系220.30.07小计29391.480.83第三系油田下第三系孔店组沙河街组3070.39.34砂一上段东营组972.19.4上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372.00.43小计4271.219.17总计71223.2100表3渤海湾地区各层系含油气潜山探明石油储量表[33]Table3Proven Oil Reserves of oi-l buried hill in seriesof strata in the Bohai Gulf area[33]层位潜山储量(@108t)占潜山总储量(%)分布坳陷M z0.4232 4.7济阳、黄骅C-P0.04550.5济阳O 1.936521.2冀中、济阳、渤中E0.3845 4.2冀中、济阳Pt 5.236357.3冀中、辽河Ar 1.208112.1辽河、渤中合计9.13411003形成大型古潜山油气藏的条件3.1构造背景大型古潜山的形成都经过了复杂的构造运动,首先要有长期稳定的沉积期,其次要有大的构造运动,一方面使储集层抬升遭受风化淋滤,形成局部凸起和储集空间,另一方面构造运动形成的大断裂8823期李军,等:古潜山油气藏研究综述刘光鼎指出中国大地构造格架的形成过程中依次出现了5幕演化史[1],较全面论述了古潜山形成的构造背景.古生代末期中国大陆形成之后,湖泊、河流中的有机质降解生烃,经过运移在新、古近系地层中赋存成藏,即新生代陆相碎屑岩油气.但是,在古生代期间,中国大陆处于华北、扬子、华南、塔里木等块体逐渐拼合的过程中,块体之间有海水覆盖,生成碳酸盐岩沉积,它们具有比河湖优越得多的生油条件和广阔得多的容纳空间,更何况海水中大量生物的快速繁衍为生油提供了物质基础.它们所富含的油气不可能在其后的构造运动中被破坏殆尽,总有一部分被完整地以古潜山的形式被保留了下来.因此,在这些残留盆地的古潜山中应该能找到相当多的油气资源.构造运动对古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34],如渤海湾地区在多旋回走滑伸展断裂活动中,形成了基岩掀斜断块构造,后经过第三纪多期水进超覆层披盖基岩块体形成不同位序潜山油气藏[35~37].对济阳坳陷前中生界潜山的研究[38,39]表明:古生代两次大隆大坳和轻度褶皱奠定了潜山构造带的形成基础,印支期的构造运动提高潜山储层性能,燕山晚期以来的张性块断作用,使得局部剥蚀潜山定型和断块潜山形成.而塔里木盆地轮南潜山构造演化也经历了4个主要阶段[40],对岩溶发育、构造格局与储集空间的形成有重要控制作用.3.2沉积环境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分布面积为344@104km2,占大陆沉积岩总面积的40%.主要分布在塔里木地块、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海相地层的石油资源量为92@108t,占我国石油资源量的9.5%~ 13.3%;天然气资源量为17@1012m3,占我国天然气资源量的58%~59.1%[41].海相沉积环境碳酸盐岩储层为主的古潜山油气藏具有富集高产的特点.渤海湾盆地中上元古界和下古生界两个层系的碳酸盐岩储层所探明的石油储量占到的比例高达82.7%.这类古潜山油藏一般具有油层厚度大,储量丰度高的特征[10].(1)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有基质孔隙、溶蚀孔隙、裂缝孔隙三种类型.从目前发现的碳酸盐岩油气藏来看,油气主要储集在裂缝和溶蚀孔隙中,原生沉积形成的基质孔隙虽然也能储集油气,但储集能力有限,所占的比例很小.溶蚀和裂缝孔隙基本中伴生有大量的断层和裂缝,这从大量潜山井的裂缝识别测井和岩心观察得到证实;二是带有大量断层和裂缝的古构造又经过长期的风化淋滤以及地下水的作用,把原来形成的断层和构造裂缝进一步改造,不但扩大和连通了原有的裂缝孔隙,而且多期的岩溶作用形成了大量新的溶蚀孔洞[42~45].(2)碳酸盐岩储层早期形成的孔洞和裂缝受埋深成岩作用的影响较小,潜山埋至深层后仍然能保存大量的早期形成的孔洞和裂缝.因此,深古潜山的勘探要以碳酸盐岩储层潜山为主.冀中潜山探明石油储量为54595@104t,几乎都为碳酸盐岩的白云岩和石灰岩,其中大于3000m深度的古潜山石油探明储量加在一起共为46311@104t,占潜山探明总储量的84.8%.由此可见,碳酸盐岩潜山储量纵向上的分布在深层占有较高的比例.3.3成藏配置古潜山油气藏的形成,首先要有区域上成油条件的配置,也就是一个凹陷和含油气系统中要具备潜山成油的基本条件.其次看是否具有潜山成藏的良好配置.谯汉生等针对渤海地区指出/早隆、中埋、后沉0配置的碳酸盐岩潜山最有利于油气的成藏[10].成藏的最佳配置应该是在古近系沉积前形成古地貌的早隆潜山,这种潜山一般经受了比较强烈的风化淋滤,储集空间比较发育.良好生油层不断向潜山超覆覆盖中期掩埋,形成较好供油条件和潜山盖层的中位潜山.后期生、排烃潜山聚油成藏时期要形成区域性整体稳定沉降才有利于潜山的成藏.例如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曹台基岩潜山油藏的烃源岩沙四段暗色泥岩正处于生烃高峰期,而且油藏尚处于油气充注阶段[46].非生油岩覆盖的潜山需要供油通道,使潜山能与深部的生油层沟通.这种通道主要为通到下伏生油层的供油断层,使深部生油层的油气通过活动开启的供油断层向上运移进入没有与生油层接触的潜山[47].油源断层要在下伏生油层油气主要生成、运移期活动开启,以便使深部生成的油气向上运移.油源断层的活动期与油气主要运移期的配置十分重要,配合的好就能形成良好的供油通道.而到后期,供油断层的活动逐渐衰退停止,能对形成的潜山油气藏起到良好的保存作用[48~50].古潜山油气藏成藏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潜山供油的方式[51],潜山的供油方式以有效烃源岩覆盖并直接与潜山接触的双重多883地球物理学进展21卷最差.4古潜山油气藏勘探技术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采用过多种方法,包括化探方法[52]以及物探方法(重力勘探、电磁勘探、放射性勘探和地震勘探),以及两种以上方法的综合应用[53].在油气勘探的众多技术方法中,地震勘探无疑占据着主导地位,国内外许多大型古潜山油气田都是利用地震方法勘探而发现的.特别是随着3D 地震技术的发展,可以对地层进行连续的面积追踪,能够精细地反映出地层结构及断层分布[54].相对于其他类型油气藏的勘探,由于潜山油气藏的特殊性,地震勘探常常受到限制,必须开展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才能获得大的突破.与勘探其他类型的油气藏不同,一些独特的地震勘探技术在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5].4.1叠前深度偏移处理通过地震资料,不仅可以准确地落实古潜山位置、形态、埋深等,而且还可以用来研究古潜山的地质层位、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藏类型,以及预测古潜山储层缝洞发育等.在古潜山发育地区,普遍存在构造倾角大,地层速度横向变化剧烈的现象.而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是以局部水平层状介质模型作为前提条件,面对如此复杂的地质体无法形成对地下介质的正确成像.叠前深度偏移采用的速度)深度模型是对地下介质的速度场分布的最佳近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常规处理方法的缺陷,达到对复杂地质体精确成像的目的[56~60].1996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杨长春博士与胜利油田合作,研究的二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精细速度分析的基础上处理反射地震资料,解释出古潜山内幕为两条逆掩断层制约下的古生代地层及众多断层的展布.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建议的胜海古二井在2900m深度的古生代海相白云岩风化壳中,钻遇工业油流,日产1059t,这是地球物理方法寻找前新生代油气资源的一次成功实践,也证明了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勘探古潜山一类复杂地质体的重要技术方法.4.2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的综合运用是勘探大型古潜山油藏必不可少的手段[61].目前,重力勘探潜山一般用布格重力异常、剩余重力异常和重力二阶导数等资料[62,63].重力勘探从毫伽级提高到微伽级(m Ga-l L Gal).布格重力异常有强的区域重力背景,可用于区域研究.对大多数中、小型潜山和埋藏较深的古潜山,常用消除区域重力背景后能较清楚地显示局部异常的重力二阶导数、剩余重力异常[64~67].研究表明,在渤海湾地区剩余重力异常与古潜山的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①.尽管磁力勘探有光泵磁力仪使勘探精度提高2个数量级,但从已完成的实际航磁结果看,磁异常和古潜山局部构造之间直接的对应关系还不太明确.磁力勘探常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可以反映火成岩及结晶基岩的分布.一方面,消除火成岩对重力勘探的影响.另一方面,磁法在了解古潜山概况,更准确地确定隆起区和断裂的位置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电法勘探中标志层的研究至关重要.其应具备的条件是地层无导电能力、有相当大的厚度并连续分布.古潜山构造主体通常是由以高电阻率为特征的元古界)古生界基岩构成,其上直接披覆低电阻率特征的新生界和部分中生界地层,这种地电构造模式为电磁法进行古潜山勘探提供了良好的地球物理条件,可以作为地震勘探方法的重要补充[68,69].而下古生界地层具有电阻高、密度大、速度高的特征,很可能成为电法标志层,重力密度界面和波阻抗界面,因而古潜山圈闭产生电法正异常、重力正异常和强振幅反射波的异常特征,从而可以进行联合反演,消除多解性[70].潜伏在古近系生油岩之下的古潜山,往往是主要的密度界面,又能形成很强的地震反射,磁性上也存在一定差异,为利用重磁)地震综合研究方法寻找古潜山油藏提供了物理基础[71].中科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①针对环渤海湾地区的前新生代油气资源研究,初步形成了一套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残留盆地宏观构造格架的方法技术流程.由于一般情况下新生界与中生界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密度差异,在地震与钻井资料控制下,可以此正演出新生界引起的重力效应并利用数学方法获得深部重力效应,将它们从区域布格重力异常中排除,所得到的剩余重力异常可以反演出重力基底的分布.同理,用区域磁力异常反演可得到磁性基底的分布,由重力基底深度减去新生界底界深度就可得到环渤海湾地区884。

古潜山片麻岩油藏钻井技术难点及对策

古潜山片麻岩油藏钻井技术难点及对策
油气勘察
古潜山片麻岩油藏钻井技术难点及对策
徐海祥 中石化新疆新春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本文立足某区块古潜山构造带片麻岩油藏开发存在的岩层硬度强、可钻性差、缝隙发育易漏失等钻井技术难点,有针对性的在优选钻头、优选 钻井液、优选钻井工具等方面提出了技术对策。 【关键词】古潜山;片麻岩;技术措施
二、古潜山片麻岩油藏钻井施工 技术对策
1.优选钻头。在牙轮钻头选择上, 部分片麻岩井段钻进中选择应用过 HJT537G和HJT517G型牙轮钻头,但钻 进中纯钻时间较短,钻头存在严重磨 损,经常遇到牙轮脱落等故障,说明该 类牙轮钻头在片麻岩地层不适用。后期 应用过HJT617G和HJT637G型钻头及637 系列MXL-DS55DX型钻头,特别是637 系列钻头在片麻岩地层具有较强应用优 势:配套单金属密封轴承,增强了钻头 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在润滑系统应用全 合成润滑油脂平衡补偿,使轴承在井下 磨损和高温高压环境下润滑有效性较 强,增设外排金刚石复合片保径和外排 加强措施,增强了钻具在高研磨地层的 抗磨性,利用金刚石复合片对牙爪进行 加强保护,提升了轴承耐磨损性,牙掌 敷焊有利于保护钻进中高速旋转。
可应用扭力发生器,该工具可将钻 井液能量转化为冲击能量,这种能量是 均匀稳定的高频扭向作用力,传递到钻 头后能消除钻头在钻进中的振动问题, 改善破岩方式,实现以冲击破碎为主、 旋转剪切破碎为辅,有利于提升井筒质 量和钻井速度。
可应用涡轮钻具进行复合钻进,借 助动液式马达提供的动力和持续高压钻 井液流,经涡轮后产生“压降效应”, 实现由液力压力能和动能向旋转机械 能 转 换 , 实 现 能 量 按 涡 轮 轴 —— 挠 性 轴——传动轴的方向传递,驱动钻头钻 进。涡轮钻具转速高达1400r/min,能 持续提供稳定高转速,可减缓井下钻具 振动,避免引发工具胎体断裂、钻头碎 齿、掉齿等问题,延长钻具使用寿命。 涡轮钻具因无需配套橡胶件等,一般能 连续在井下运转400-1000h。

浅议车古201块潜山油藏开发对策及效果分析

浅议车古201块潜山油藏开发对策及效果分析

浅议车古201块潜山油藏开发对策及效果分析陈领君王小芳(中国石化集团胜利油田分公司河口采油厂,山东东营257200)摘要潜山油藏车古201块于2000年投入开发,2006年转注水开发,近年来由于地层能量有所下降,含水上升,平面矛盾突出,区块稳产难度较大。

针对该区块存在的问题,在精细油层分析的基础上,实施周期注水、电泵提液等措施挖掘区块潜力。

关键词周期注水;潜山;提液;酸压1 油藏概况富台油田车古201块潜山位于山东省无棣县车西地区大王北西南部,构造位置位于济阳坳陷车镇凹陷车西洼陷埕南断裂带下降盘,南邻东风港、套尔河油田,东临大王北油田。

2000年7月完钻的车古201井在沙河街组、古生界钻遇油层,太古界亦有油气显示,其中古生界中途测试3段,获得高产油流,为该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到目前为止,该块探明含油面积9.7×km2,地质储量1188×104t,动用含油面积5.3×km2,动用地质储量可采储量677×104t,标定采收率15.1%。

车古201潜山主要受西、北部埕南大断裂控制的背斜型潜山,属内幕潜山,内部受次级断层分割复杂化。

原始地层压力为41.28MPa,饱和压力为28.54MPa。

2. 开发特征与开发简历区块油井平面产能及纵向产能差异大,主要原因为储层发育受岩性因素影响。

边底水不活跃,天然能量不足,初期产量递减呈直线下降,开发初期2002年单井日油为30吨/天,到2003年就下降到14吨,初期下降幅度高达53.3%。

①试采、产能建设阶段(2000—2003.6)。

2000年车古201井投入试采后,日产油达55t,2001—2003年进行新区产能建设,先后动用车古201块、车古204块,共设计动用含油面积11.1km2,石油地质储量1581x104t,新建产能24x104t,最高年产油量6.6x104t。

阶段末开油井18口,日液水平283t/d,日油水平234t/d,含水17.2%,采油速度2.05%,累积采油8.54x104t。

车西北带潜山油藏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车西北带潜山油藏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车西北带潜山油藏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潜山油藏是中国东部地区富含油气资源的重要区域,其底部覆盖了相对较厚的岩石层,可供油气储存,因此具有很高的开发潜力。

车西北地区是潜山油藏丰富的地区之一,但对其油藏的评价研究还不足,存在着开发难度大、开发周期长等问题。

因此,本课题选取车西北地区的潜山油藏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评价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科学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针对车西北地区的潜山油藏,通过对其地质构造、沉积岩相以及储层性质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探究其油气藏类型、规模和分布特征等,为下一步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车西北地区潜山油藏的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地质构造、岩性特征、沉积岩相等,以及油气藏分布模式和油气成藏演化过程等。

2.对车西北地区潜山油藏的储层特征进行评价,包括孔隙度、渗透率、保存条件等,通过储层薄片分析、岩石物性测试等研究手段,分析储层特征分布规律和储层发育特点。

3.对车西北地区潜山油藏的油气藏类型进行分类研究,包括构造油气藏、储层油气藏等。

4.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探究车西北地区潜山油藏的开发前景和发展方向,为下一步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1.野外地质调查方法,通过采集地质样品和记录地质资料等,对潜山油藏的地质特征进行评价。

2.岩石薄片制备和岩石物性测试方法,对潜山油藏储层特征进行评价和分析。

3.地震解释和地震勘探等地球物理方法,对潜山油藏的构造特征和油气藏分布规律进行评价。

4.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潜山油藏储层特征和油气藏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和预测。

五、预期成果本课题预期的成果主要包括:1.针对车西北地区潜山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储层特征进行评价和分析,揭示潜山油藏的油气藏类型、规模和分布规律等。

2.探究车西北地区潜山油藏的开发前景和发展方向,为下一步的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持。

富台潜山油藏试油试采技术应用

富台潜山油藏试油试采技术应用

富台潜山油藏试油试采技术应用摘要:富台潜山油藏具有裂缝、孔洞发育,储层埋藏深,地层压力和温度都比较高,渗透性低,物性差,存在污染等特征,通过采用了地层测试、酸化压裂试油试采技术,使深层潜山油藏的勘探得到突破,并使潜山油藏已成为油田近几年来增储上产的主要阵地之一。

关键词:富台潜山油藏地层测试酸化压裂一、富台潜山油藏的主要特征1.裂缝、孔洞发育,成藏条件优越,产油能力强。

由于受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风化、剥蚀及岩溶等作用的影响,储层裂缝、溶洞、溶孔和孔隙发育,钻井时常遇有放空现象,泥浆漏失较严重。

2.储层纵向、平面非均质性较强。

油藏岩石中形成了大量的次生储集空间,类型多、结构复杂、分布极不均匀,其内部不同组、段储集层中和储集空间的类型与发育程度不尽相同,储集层既分布广泛又差异较大,非均质性极强,平面上、纵向上产能亦变化较大。

3.油藏一般埋藏深,地层压力和温度都比较高。

油藏埋藏深度为3500~4500m,地层压力系数为1.02~1.14,温度在115~170℃之间。

4.自然产能大多较低。

富台油田只有车古201井酸化前能自喷,日产油77.9t,千米井深日产油23.68t,车古202井日产油17.5t,千米井深日产油4.5t;而其它10口井均为低产能,如车古203井日产油2.32t,千米井深日产油0.59t。

二、试油试采工艺技术应用(一)利用中途测试技术开展油藏评价(3)油藏属正常压力系统。

据富台油田11层测试资料,该区潜山油层压力系数为1.02~1.14,平均为1.07,均属正常压力系统。

(二)利用酸化压裂措施进行油层改造提高油井产能三、结论与建议1.在钻井过程中对富台油藏进行中途测试,不仅解决了因深层潜山地震资料品质差而不易及时发现油气藏问题,并且能取全取准各项资料,及时发现油藏。

2.富台油藏的酸压效果表明,埋藏深、油层压力和温度高,储层渗透率低,裂缝、孔洞发育,非均质性强,自然产能大多数较低的潜山油藏酸压效果显著,有效率高,增油幅度大,应继续推广此项工作。

车镇地区下古生界潜山油气藏分类及勘探开发对策

车镇地区下古生界潜山油气藏分类及勘探开发对策

[ 关键 词 ] 潜山; 成藏; 下古生界; 勘探开发 [ 中图分类 号] l23 TE 2. [ 文献 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635 3 【0 10—0 40 ] 7—9 52 1 )20 0^4 1
壳 隆升并 遭受 风化 剥蚀 和 地壳下 降接 受沉 积覆盖两
车镇地 区下古生 界潜 山群 是河 口地 区古 近系分
2 1 年 6月 01
中 国石 油 大 学 胜 利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S e g Co lg i a Un v r iy o e r l u o r a h n  ̄ o l eCh n i e st fP to e m e
J n 2 1 u.01
Vo . 5 No 2 12 .

魏 淑 君 , : 镇地 区 下 古 生 界 潜 山油 气 藏 分 类 及 勘 探 开 发 对 策 等 车
至喜 山初这 一漫 长 的地 质 时 期 , 由于 处 于 古 地 貌 的
条件 往往 与 区域 性 岩 浆 活 动 、 承性 二 级 基 底 大 断 继
高部位 , 遭受 风化 、 剥蚀 、 滤作用 极 为明显 , 成 了 淋 形
活动的边界 大断层作用 下 ,来自沿断层 面下滑形成 滑脱断 育程度千 差万别 , 生储 盖组 合 条件也 不 一样 , 因此在 区域构造 背景分 析 的基 础 上加 强对 下古 生界 潜 山成 藏 规律研 究 , 能够指导潜 山油藏 的勘探 和开发 。
1 潜 山概 念 及 分 类
1 1 概 念 .
布及 断裂系统发育最为 复杂的潜 山群 , 勘探 面积约为 60k , 0 m2经过 3 O多年 的 勘探 和开 发 , 后 发 现 了英 先
个 阶段 , 由剥蚀 面分 隔 , 下 是 潜 山构 造 , 上 是覆 其 其

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

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
变质岩潜山内幕油藏成藏模式及 主控因素
提纲
古潜山油气藏勘探进展及研究现状 古潜山油气藏成藏条件及分类 变质岩古潜山内幕油藏成藏模式 变质岩古潜山内幕油藏主控因素 实例分析
古潜山油气藏勘探进展及研究现状
• 概念 古潜山是古地貌的一种形态,地层经过
地壳变动后的长期风化剥蚀,造成表面形态 的高低不平,后来再次下沉被新生代沉积层 所覆盖,其中突起的山丘就称为古潜山
分类 王国纯—据岩性特征分为:变质岩储层潜山、火山岩储层
潜山、碳酸盐岩储层潜山和碎屑岩储层潜山
谯汉生—考虑到潜山的成因、形态和储层结构分为:地貌
潜山、断块潜山和不整合潜山三大类
吴永平—据构造形成于盖层沉积先后关系:①先成地貌潜
山,②同生构造潜山③后成构造潜山 …………
提纲
古潜山油气藏勘探进展及研究现状 古潜山油气藏成藏条件及分类 变质岩古潜山内幕油藏成藏模式 变质岩古潜山内幕油藏主控因素 实例分析
变质岩古潜山内幕油藏成藏模式
• 根据古潜山储层物性和古潜山油藏分布距古潜 山顶部深度特征可以分为2种类型 :
(1)一种是古潜山表层含油,即风化壳型古潜山 油藏,即表层淋滤型古潜山油藏;
(2)另一种是古潜山深部含油,即深部裂缝型油 藏.
变质岩古潜山内幕油藏成藏模式
• 根据圈闭与油源及输导层的配置关系,归纳为 下列3种模式(据慕德梁,2007):
变质岩古潜山内幕油藏主控因素
侧向供油“窗口”是内幕成藏关键因素
古潜山油藏多为“新生古储”式,而且烃源岩与潜山之 间很多时候还发育有隔层。因此,古潜山能否与上部烃 源岩相接触形成供油窗是成藏的关键。
良好的封盖体系和保存条件
大多数情况下古潜山本身没有封盖层,需要依靠上覆非 渗透性岩层作为盖层,并且受晚期断裂活动的影响较弱, 才能形成良好的保存条件。

潜山双重介质油藏剩余油赋存类型及治理对策

潜山双重介质油藏剩余油赋存类型及治理对策
唐山 0 6 3 0 0 4 ) ( 中国石油冀东油 田分公司 , 河北
摘要 : 针 对 南 堡 凹 陷 2号 潜 山裂 缝 - q L 隙型 双 重 介 质 碳 酸 盐 岩 油 藏 剩余 油 分 布 复 杂 、 开 发 效 果
不理 想的 现 状 , 依 据 水 平 井 与 油水 界 面的 位 置 关 系 、 不 同 区域 水 平 井 生 产 特 征 的 差异 性 , 开 展
储层 改造等措施治理剩余油。研究结果对 同类油藏综合 治理 方案的制订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 潜山油藏 ; 双重介质 ; 剩余 油 ; 赋 存类型 ; 综合治理 ; 南堡 油 田
中 图分 类 号 : T E 3 4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6 — 6 5 3 5 ( 2 0 1 7 ) 0 6 — 0 1 1 6 — 0 5
Ab s t r a c t :T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f r a c t u r e — p o r e d u a l — me d i a c a r b o n a t e o i l r e s e r v o i r i n No . 2 b u r i e d —h i l l o f Na n p u Oi l —
p a t t e r n s a r e a n a l y z e d a n d t h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a r e p r o p o s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c o n i f g u r a t i o n b e t we e n

潜山油气藏勘探与开发

潜山油气藏勘探与开发

潜山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藏调研第一章综述第一节潜山的概念潜山(Buried hills)一词,较早见于赛德尼.鲍尔斯(Sidney . Powers)的论文《潜山及其在石油地质学中的重要性》中(美国经济地质学,一九二二年第十七卷),后来,其它地质学家也使用了这一术语,如A . I .莱复生(Levorsen)在其《石油地质学》一书中就提到潜山,系指在盆地接受沉积前就已形成的基岩古地貌山,后来被新地层所覆盖埋藏而形成的潜伏山。

我国1982年出版的《潜山油气藏》(华北石油勘探开发设计研究院,1982)一书中提出,凡是现今被不整合埋藏在年轻盖层下,属于基底的基岩突起,都称为潜山。

它包括了后期由于基岩块体翘倾,所形成的基岩突起,都称为潜山。

还有一部分学者把潜山油气藏称之为基岩油气藏,如兰德斯(Landes,1960)认为基岩油气藏和一般油气藏的主要区别在于烃源层位于储层之上。

后来一些学者进一步定义为:基岩油气藏位于一个大的区域性不整合面下的比较老的基岩中,烃源层多数位于不整合面之上,但有少数烃源层位于不整合面之下、储层之上,这种油气藏统称基岩油气藏。

第二节潜山的分类潜山分类有多种多样,主要有按成因、形态、岩性等来进行分类。

一、按成因分为地貌山、构造山和构造—地貌山1、地貌山:主要是受侵蚀作用形成的潜山,就是在上覆盖层沉积前,在不整合面上基底就存在地形上突起,并遭受风化、剥蚀、淋滤,后期被年轻的盖层埋藏形成的潜山。

这类潜山的储集体的孔、洞、缝一般都很发育。

2、构造山:主要是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形成的潜山,就是上覆盖层沉积前,在不整合面上不存在或仅有微弱的地貌显示,主要是在盖层沉积期或沉积以后,由于构造变动产生的褶皱、断裂活动而形成的构造山或后成潜山。

其特征是潜山侵蚀面与上覆层产状平行,断棱或褶皱的核部是潜山的最高部位。

构造山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断块山和褶皱山,断块山在冀中坳陷较发育,褶皱山尚未发现。

水平井开发潜山油藏适应性评价研究

水平井开发潜山油藏适应性评价研究

水平井开发潜山油藏适应性评价研究1. 潜山油藏的特点潜山油藏是一种以盆地边缘凹陷为主要地质构造,受古隆起、断裂、构造陷落、岩浆活动等多个因素影响的特殊古老油气藏类型。

潜山油藏区由于内部构造复杂,地质条件较差,常常造成传统垂直井开发难以获得较高产量的问题。

采用水平井开发技术成为一种解决潜山油藏开发难题的有效手段。

潜山油藏具有以下特点:储层较差,岩性较硬,渗透率低,孔隙度小。

储层中巨型裂缝、断层等多种构造特征较多,导致传统垂直井产能难以发挥。

潜山油气藏种类繁多,油藏的地质条件迥异,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油田地质条件,选择不同类型的水平井开发技术。

潜山油气藏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解决地层流体动态分布不均匀导致的油气不均匀采收问题,以及油田开发投入大等问题。

开发潜山油气田需要具备高效的水平井技术。

2. 水平井开发潜山油藏的优势水平井开发技术是近年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其具有一系列突出的优势:水平井可穿越多个油气层,有效提高单井井量和产量;水平井的开采效率高,油气采收率和油气资源利用率均可得到提升;水平井在开发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井筒完井技术,可大大提高油气井效率,减少钻井和完井成本;水平井开发对地表环境影响小,能有效降低油藏开发成本,提高地下储量的开采利用。

为了更好地应用水平井开发技术开发不同类型的潜山油气田,需要进行适应性评价研究。

水平井在潜山油气田的适应性评价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地质工程特征研究潜山油气田的地质工程特征研究是适应性评价的首要工作。

主要包括潜山油藏的构造特征、岩性特征,孔、隙、缝特征、储层特性等。

通过对地质工程特征的详细研究,可以确定水平井的开发方案和具体井设计参数,为水平井的解释评价提供依据。

3.2 井筒布置优化研究水平井的井筒布置优化是潜山油气田的适应性评价的重点研究内容。

需要确定水平井的井距、井位、井长等参数,以实现最佳的油气采收效果。

通过对井筒布置优化的研究,可以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高潜山油气田的产量和采收率。

潜山型油藏的优化压裂设计

潜山型油藏的优化压裂设计

潜山型油藏的优化压裂设计摘要:变质岩潜山的储层海拉尔油田有许多特性,例如,深埋很大厚度、繁杂的岩石类型,岩性复杂。

也有广泛的自然破裂增长型油藏以及区别地应力的储层和隔水层。

因此,在压裂设计中,人造裂缝容易沿着垂直方向扩展。

以这个方式,它导致净压力和狭窄的人造裂缝。

却得不到要求的长的宽的裂缝。

在此基础上的应力分布特征之间通过对储层和隔水层裂缝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延伸技术研制成功各自控制因素,用于人造裂缝扩展。

根据体积小水力裂缝结果,利用裂缝高度控制技术,优化压裂施工规模和提高刺激低应力防护层储层裂缝消失的问题就被解决了。

此技术运用到30口井。

压裂设计任务的成功率达到了81%,效果显著,这一成功比例的压裂建设及生产改进提高尤为突出。

论文简介:变质岩潜山的储层海拉尔油田有许多特性,例如,深埋很大厚度、繁杂的岩石类型,岩性复杂。

也有广泛的自然破裂增长型油藏以及区别地应力的储层和隔水层。

因此,在压裂设计中,人造裂缝容易沿着垂直方向扩展。

以这个方式,它导致净压力和狭窄的人造裂缝。

它也把沙子堵塞当支撑剂浓度在14%-25%的范围,因此成功率低。

质岩石水库许多特征,例如,许多天然裂隙发育、孔隙而被增长,厚宽度、小应力区别水库和隔水层。

在以上岩性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压裂设计方法。

这一方法可以采取结合储层地质条件、地应力条件及裂缝流体性,通过压裂建设风险分析结果优化施工参数,以小型压裂分析结果为依据确定压裂的细节。

因此,他实现了在实践中的个性化设计。

与此同时,现场控制技术提供支配微裂纹数量、裂缝高度、压裂液的虑失性、压裂液的阻力。

这些技术提高了对裂缝型油藏压裂成功率。

储层地质的特点:对于海拉尔油田潜山油藏类型,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是专业生产区域.储层岩石是钙质砂岩碎屑形态、长岩石中碎屑沙粒和碳酸盐质砾岩的堆积体。

岩石遭受变质,所以矩阵结构紧凑,孔隙度为4.0-14.3%,平均为7.8%。

渗透率为0.02-0.59md,平均为0.15md。

车镇凹陷车古20潜山油气运聚成藏研究

车镇凹陷车古20潜山油气运聚成藏研究

东等近东西走向主要断裂,它们活动期长、延伸长,节节jE掉,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作用;不同构造部位断裂活动的强弱及与断层几何形态的匹配性,影响油气纵向运移与成藏。

受构造演化等活动影响,埕北断阶区主要断裂活动规律具有中间强、两端弱,纵向错开层系不一,平面上呈“侧接”式转换,同时各断层受基岩背景控制,不同部位断层的几何形式表现为铲式“丫”字型或“座椅”状。

从已揭示的油气藏分析:活动强度大的铲状断层,油气运移以纵向为主,含油层多、油气富集程度高,如赵东油田;而座椅状断层,油气纵向运移条件较差,含油层系单一,如张东油田。

不同的台阶区构造活动及储盖组合等因素的影响,其油气运聚模式不同。

受区域沉积背景、断层活动性等综合因素影响,埕北断阶区总体可分为张东—赵东陡坡断阶区、关家堡—埕海及以南缓坡区。

其中前者断层活动强烈,油气运移通道多样,油气富集主要在主断裂两侧富集;而后者,由于各时期的不整合上下以泥岩为主,同时缺乏必要的断层运移通道,油气运移主要以不同层系砂岩疏导层为特色,如关家堡地区。

总之,埕北断阶区其特殊的地质背景,决定了油气运聚的多样性,油藏类型的多样性,总体表现为陡坡区以断鼻、断块油气藏为主,斜坡区以地层一岩性油气为主,不同层系、不同构造部位、油气具有纵向迭置、平面连片的特点。

车镇凹陷车古20潜山油气运聚成藏研究陈致林卢双舫王广利宋长玉王忠(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车古20吉潜山油藏是受断块控制的层状油藏,从下到上分为太古界一馒头组、风山组一冶里一亮甲山组、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一八陡组四套油藏,各套油藏纵向相隔,平面上连片。

本文系统研究了该潜山不同层系原油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并对储层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油气运移和成藏规律。

车古20古潜山原油属成熟原油,上马家沟组一八陡组油藏原油成熟度稍低,主要与车西洼陷沙三下亚段烃源岩相关,其次为沙四上和沙三中亚段烃源岩的贡献。

凤山组一冶里一亮甲山组油藏的原油成熟度稍高,原油来自车西洼陷沙三下亚段烃源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 古 2 山油 藏 完 井 方 式 研 究 0 1潜
杨 同玉 ,刘 新 华 ,金 潮 苏。
( .胜 利 油 田 有 限公 司 采 油 工 艺 研 究 院 , 东 东 营 1 山 3 .胜 利 石 油 管理 局 孤 岛 采 油 厂 , 东 东 营 山 2 7 6 ;,胜 利 石 油 管 理 局 钻 井 工 艺 研 究 院 . 东 东 营 50 22 山 2 7 1 507 273 ) 5 2 7
4 )该 油 藏生 产 后期 肯 定会 出水 ,必 然 要进 行 卡 堵 水工 艺 ; 5 )所 有 油井 都 要实 施 酸化 / 酸压 措施 ; 6 )该 类 油藏 钻 井完 井 过 程 中易造 成 损 害 , 损 害 且 程度高。
藏埋 深 3 0  ̄ 3 0 m,有 较发 育 的孔 洞 和裂 缝 ,但 以 20 60 裂 缝为 主 , 大 的裂 缝 线 密度 为 6 最 4条 / 局 部 岩石 有 m, 破 碎 成 4 5m ×2 3 m×4 0 m 大小 的立 方 体 ,开 启 .c .c .c
1 开 发 要 求 及 完 井 影 响 因素
1 1 开 发 要 求 . .
田正在 开 发 中 的埕北 3 0潜 山油 藏 , 据 探井 钻 井 过程 根
中的 油气 显示 、 钻井 液 的漏 失情 况 以及井 壁 稳定 性 , 开 发 井 采用 了筛 管 完井 ;塔 河 4号 油 田奥 陶 系油 藏完 井
缝 只 有 5 . 9 , 电 测 解 释 I类 油 层 厚 度 1 . ~ 42% 43
2 国 内外 潜 山 油 藏 采 用 的完 井 方 式
目前 国 内 外 开 发 潜 山 油 藏 采 用 了 多 种 完 井 方
1 . m, 平 厚度 为 1 . m; 里一 亮 甲山组 油 藏埋 深 89 碾 84 冶
油 藏 工 程开 发部 署 两 套油 层 一次 动 用 ,一 套 井 网
合 采 ;采 用保 持 地层 能 量 开发 ;并且 为 了获 得 稳定 高
产 所有 生 产 井均 采 取酸 化 投产 。
方 式 根据 所 采取 的措 施 不 同 ,分 别 采用 了套管 射孔 完 井 和 裸眼 完 井 。综 合来 看 ,潜 山油 藏直 井 完井 方式 主
用 了筛 管 完 井 、尾 管射 孔 完井 、管外 封 隔器 完 井 三种
油 水 界 面一 致 的块状 碳 酸 盐 岩油 藏 。裸 眼 完井 具 有工 艺 简单 、周 期快 、成 本 低 、油井 完 善程 度 高 、油 层产 量 高 的优 点 。其 最 大 的不 足 之处 是 不能 认 识下 部 未揭 开 层段 的地 质情 况 ,只能 实 施酸 洗 等小 型 措施 ,不能
3 0 m 左右 , 缝 非常 发 育 , 90 裂 裂缝 线 密 度最 高 达 1 0条 0 / m,岩石 破碎 成 3 2 m×7 7m ×2 8m 大 小 的立 方 .c .c .c
式 I。 国 、 1 美 ] 墨西 哥 、 及 等 国家 及 国 内的辽 河 油 田都 埃 以尾 管射 孔完 井 为 主 , 眼 完 井 只 占极 少 数 ; 朗 、 裸 伊 伊 拉 克 等 中东 国家 及 国 内 冀 中等 块 状 碳 酸 盐 岩 潜 山 油 维普资讯来自第 3 O卷 第 4期
20 0 2年 8月






Vo1 O. o. .3 N 4
PETROIEU M DRI NG TECHNI I I I QUES
A ug., 002 2
. 试 井 与 开 采 . I
完 井方 式 。而完 井 方式 的确定 需 要结 合 该油 藏 的 具体 条 件 、开发 要求 、措施 要 求 、生 产 动态 预 测 , 古 2 1 车 0
关 键 词 : 古 潜 山 油 藏 ; 井 身 结 构 ;裸 眼 完 井 ;射 孔 完 井 ;衬 管 完 井 中 图 分 类 号 :TE 5 27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 10 —8 0 ( 0 2 40 5 —3 0 1 0 9 2 0 )0 — 0 7 0
富 台 油 田车古 2 1断块 油 藏是 胜 利油 田即将 投 入 0 开 发 的新 开发 区块 , 已探 明 I 油 层储 量 1 0 ×1 , 类 1 0 0t 油 藏类 型 为结 构 复杂 的层 状 潜 山油 藏 。其 中八 陡组 油
摘 要 : 究 了 国 内外 潜 山油 藏 完 井方 式 应 用 及 其 使 用 条 件 、井 身 结 构 的 应 用 , 对 车 古 2 1油 藏 特 点 ,论 证 了其 研 针 0 对 裸 眼 完 井 、筛 管 完 井 、 管射 孔 完 井 、管 外 封 隔 器 完 井 的 适 应 性 , 过 对 比研 究 , 更 好 地 满 足 油藏 工 程 、采 油 工 艺 、 尾 通 从 增 产措 施 出发 , 选择 出车 古 2 1潜 山 油藏 最 合 理 的 完 井 方 式 为 尾 管 注 水 泥 射 孔 完 井 ,并 给 出 了应 采 用 的 井 身 结 构 。 0
要 有 先期 裸 眼完 井 、尾 管 射孔 完 井 和筛 管 完井 。 2 1 先 期裸 眼完 井 . 先期 裸 眼完 井 用 于油 层 厚度 大 、裂 缝 发育 、连通
1 2 影 响完 井 方式 选择 的 因素 . 车古 2 1油 藏 目前 已经完 成 可利 用 的探 井 、开发 0
井 4 口 ( G2 1 G2 1 1 C 0 — 、C 0 — ) C 0 、C 0 — 、 G2 13 G2 15 ,采
藏 ,多采 用先 期 裸 眼完 井 ;胜 利 大北 潜 山油 藏 以先 期
体 , 面平 直 , 缝 开启 缝 高达 8 %~ 1 0 , 0 0 电测 解 释 I
类 油层 厚 度 7 0 1 . m,碾 平 厚 度为 1 . m。 .~ 48 24
裸 眼完 井 方式 为 主 ,辅 以 尾管 射 孔完 井 方式 ;胜利 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