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化方法课程设计实验报告_倒立摆

合集下载

倒立摆实验报告建筑结构抗震研究

倒立摆实验报告建筑结构抗震研究

倒立摆实验报告:建筑结构抗震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建筑结构抗震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

本实验报告针对倒立摆实验在建筑结构抗震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倒立摆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及其在建筑结构抗震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二、倒立摆实验原理倒立摆实验是一种研究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有效方法。

它利用倒立摆的稳定性原理,模拟地震作用下的建筑物振动响应,从而评估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倒立摆实验系统由摆杆、质量块、基础和支撑装置组成。

当摆杆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时,质量块产生的惯性力使摆杆保持倒立状态。

通过调整摆杆长度、质量块质量和基础刚度等参数,可以模拟不同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三、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倒立摆实验在建筑结构抗震研究中的应用。

首先,建立倒立摆实验的数值模型,分析摆杆长度、质量块质量和基础刚度等参数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然后,设计并实施倒立摆实验,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提出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数值模拟结果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参数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结果表明,摆杆长度、质量块质量和基础刚度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有显著影响。

摆杆长度越长,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越强;质量块质量越大,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越弱;基础刚度越大,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越强。

2.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方案,进行了倒立摆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倒立摆实验可以有效地模拟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响应。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

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倒立摆实验可以评估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五、建筑结构抗震研究展望倒立摆实验作为一种有效的建筑结构抗震研究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进一步优化倒立摆实验系统,提高实验精度和可靠性。

倒立摆实验报告根轨迹

倒立摆实验报告根轨迹

倒立摆实验报告根轨迹摘要:本实验通过倒立摆实验,研究了倒立摆系统的根轨迹特性。

实验中使用了倒立摆系统,通过对系统阻尼比和控制增益的调节,观察了根轨迹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当阻尼比和控制增益适当选择时,系统表现出稳定性和良好的控制性能。

引言倒立摆(Inverted Pendulum)是一种非线性控制系统,由垂直放置的杆和单个质点组成。

倒立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在无人平衡车、自行车倒立控制等领域。

倒立摆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问题。

而根轨迹法是一种分析控制系统稳定性和性能的常用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根轨迹的分析,研究倒立摆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

实验流程和方法本实验使用了一个由伺服电机、倒立摆、放大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的倒立摆平台。

首先,调节倒立摆系统保持平衡的位置,通过控制器控制倒立摆的角度。

随后,分别调节系统的阻尼比和控制增益,观察根轨迹的变化情况。

实验中使用示波器记录了系统的输出响应,并利用MATLAB进行数据分析和根轨迹的绘制。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和MATLAB分析,我们得到了不同阻尼比和控制增益下的根轨迹曲线。

以下是实验中的一些典型结果和分析。

1.高阻尼情况下的根轨迹当系统的阻尼比较高时,根轨迹近似于一个稳定的圆。

这是因为高阻尼抑制了系统的振荡,使系统的相对稳定,并且响应速度较快。

然而,高阻尼比可能会导致系统的超调响应过大,因此在选择阻尼比时需要综合考虑。

2.低阻尼情况下的根轨迹当系统的阻尼比较低时,根轨迹呈现出振荡的特点。

这是由于低阻尼下系统的振荡现象不易被抑制。

可以观察到,随着阻尼比的减小,根轨迹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振荡周期,并且在左右对称分布。

低阻尼情况下,系统可能会出现很大的超调和震荡,因此需要适当增加控制增益以提高控制性能。

3.不同控制增益下的根轨迹图形显示,控制增益的选择对根轨迹起着重要作用。

当增益较小时,系统表现出较慢的响应速度,并且具有较大的超调。

倒立摆实验报告

倒立摆实验报告

专 业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倒立摆实验 实验时间 姓名 学号一、实验内容1、直线一级倒立摆建模1.1 受力分析针对直线一级倒立摆,在实际的模型建立过程中,可忽略空气流动阻力和其它次要的摩擦阻力,则倒立摆系统抽象成小车和匀质刚性杆组成的系统,如图所示。

图1 小车系统各参数定义:M :小车质量m :摆杆质量β:小车摩擦系数l: 摆杆转动轴心到杆质心的长度I :摆杆惯量F :加在小车上的力X :小车位置Ф:摆杆与垂直向上方向的夹角θ:摆杆与垂直向下方向的夹角摆杆受力和力矩分析图2 摆杆系统摆杆水平方向受力为:H摆杆竖直方向受力为:V由摆杆力矩平衡得方程:cos sin Hl Vl I φφθθπφθφ⎧-=⎪=-⎨⎪=-⎩&&&&&& (1) 代入V 、H ,得到摆杆运动方程。

当0φ→时,cos 1θ=,sin φθ=-,线性化运动方程:1.2 传递函数模型以小车加速度为输入、摆杆角度为输出,令,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传递函数:22()()mlG sml I s mgl=+-(2)倒立摆系统参数值:M=1.096 % 小车质量,kgm=0.109 % 摆杆质量,kg0.1β=% 小车摩擦系数g=9.8 % 重力加速度,l=0.25 % 摆杆转动轴心到杆质心的长度,mI= 0.0034 % 摆杆转动惯量,以小车加速度为输入、摆杆角度为输出时,倒立摆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为:20.02725()0.01021250.26705G ss=-(3)1.3 倒立摆系统状态空间模型以小车加速度为输入,摆杆角度、小车位移为输出,选取状态变量:(,,,)x x xθθ=&&(4)由2()I ml mgl mlxθθ+-=&&&&得出状态空间模型01001000000013300044xxxxxgglμθθθθ⎡⎤⎡⎤⎡⎤⎡⎤⎢⎥⎢⎥⎢⎥⎢⎥⎢⎥⎢⎥⎢⎥⎢⎥'==+⎢⎥⎢⎥⎢⎥⎢⎥⎢⎥⎢⎥⎢⎥⎢⎥⎢⎥⎢⎥⎢⎥⎣⎦⎣⎦⎢⎥⎢⎥⎣⎦⎣⎦&&&&&&&&(5)μθθθ'⎥⎦⎤⎢⎣⎡+⎥⎥⎥⎥⎦⎤⎢⎢⎢⎢⎣⎡⎥⎦⎤⎢⎣⎡=⎥⎦⎤⎢⎣⎡=11&&xxxy(6)由倒立摆的参数计算出其状态空间模型表达式:(7)111()()n n n n f s sI A BK s a s a s a --=--=++++L (11)设期望特征根为***12,,,n λλλL ,则期望特征多项式为:***1111()()()n n n n n f x s s s b s b s b λλ--=--=++++L L (12)由*()()f s f s =求得矩阵K 。

(完整版)倒立摆实验报告

(完整版)倒立摆实验报告

(完整版)倒立摆实验报告-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机械综合设计与创新实验(实验项目一)二自由度平面机械臂三级倒立摆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时间:综述倒立摆装置是机器人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多种技术的有结合,被公认为自动控制理论中的典型实验设备,也是控制理论教学和科研中不可多得的典型物理模型。

倒立摆的典型性在于:作为实验装置,它本身具有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便于模拟、形象直观的特点;作为被控对象,它是一个高阶次、不稳定、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复杂被控系统,可以有效地反映出控制中的许多问题;作为检测模型,该系统的特点与机器人、飞行器、起重机稳钩装置等的控制有很大的相似性[1]。

倒立摆系统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一种基本规律,即一个自然不稳定的被控对象,运用控制手段可使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通过对倒立摆系统的研究,不仅可以解决控制中的理论问题,还能将控制理论所涉及的三个基础学科,即力学、数学和电学(含计算机)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倒立摆系统中进行综合应用。

在多种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中,特别是在工程实践中,也存在一种可行性的试验问题,将其理论和方法得到有效的经验,倒立摆为此提供一个从控制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2]。

因此对倒立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背景和实际意义。

从驱动方式上看,倒立摆模型大致可分为直线倒立摆模型、旋转倒立摆模型和平面倒立摆模型。

对于每种模型,从摆杆的级数上又可细分为一级倒立摆、二级倒立摆和多级倒立摆[3]。

目前,国内针对倒立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倒立摆系统进行控制方法的研究与验证,特别是针对利用倒立摆系统进行针对于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理论的研究。

而倒立摆系统与工程实践的结合主要体现在欠驱动机构控制方法的验证之中。

此外,倒立摆作为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动力系统,也被用于研究各类非线性动力学问题。

在倒立摆系统中成功运用的控制方法主要有线性控制方法,预测控制方法及智能控制方法三大类。

倒立摆系统的课程设计

倒立摆系统的课程设计

倒立摆系统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倒立摆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物理原理;2. 学生能够描述倒立摆系统的动态特性,了解系统稳定性与不稳定性的影响因素;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倒立摆系统的运动方程,并求解平衡条件。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建立倒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倒立摆系统的运动状态,并提出改进措施;3. 学生能够利用控制理论知识,设计简单的倒立摆稳定控制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物理现象产生好奇心,培养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3.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选修课程,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倒立摆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倒立摆系统基本概念:介绍倒立摆的定义、分类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机器人、玩具等。

2. 倒立摆系统的物理原理:分析倒立摆系统的受力情况,探讨重力、摩擦力等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 倒立摆系统的数学建模:引导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拉格朗日方程等方法建立倒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

4. 倒立摆系统的动态特性:研究系统在不同参数下的运动状态,分析稳定性与不稳定性的条件。

5.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方法:介绍PID控制、状态反馈控制等基本控制方法,并探讨其在倒立摆系统中的应用。

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倒立摆实验,观察系统运动状态,分析实验结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倒立摆实验设计报告.doc

倒立摆实验设计报告.doc

倒立摆实验设计报告组长:熊圣(学号5100309623)组员:黄旭(学号5100309666)杜文曾(学号5100309660)周航(学号5100309167)一、课程设计目的针对具体的设计对象进行数学建模,然后运用经典控制理论知识设计控制器,并使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建立理论知识和实体对象之间的联系,加深和巩固所学的控制理论知识,增加工程实践能力。

二、控制对象分析1、倒立摆系统简介支点在下,重心在上,恒不稳定的系统或装置的叫倒立摆。

相反,支点在上而重心在下的则称为顺摆。

在日常生活中,摆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

由倒立摆和其它元件组成的元件称为倒立摆系统。

倒立摆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不稳定的、非线性系统,是进行控制理论教学及开展各种控制实验的理想实验平台。

对倒立摆系统的研究能有效的反映控制中的许多典型问题:如非线性问题、鲁棒性问题、镇定问题、随动问题以及跟踪问题等。

通过对倒立摆的控制,用来检验新的控制方法是否有较强的处理非线性和不稳定性问题的能力。

倒立摆的控制问题就是使摆杆尽快地达到一个平衡位置,并且使之没有大的振荡和过大的角度和速度。

当摆杆到达期望的位置后,系统能克服随机扰动而保持稳定的位置。

此为倒立摆控制器的设计目标。

倒立摆系统的输入为小车的位移(即位置)和摆杆的倾斜角度期望值,计算机在每一个采样周期中采集来自传感器的小车和摆杆的实际位置信号,和期望值进行比较后,通过控制算法得到控制量,再经数模转换驱动直流电机实现倒立摆的实时控制。

直流电机通过皮带带动小车运动,摆杆的一端安装在小车上,能以此点为轴心使摆杆能在垂直的平面上自由地摆动。

作用力u 平行于铁轨的方向作用于小车,使杆绕小车上的轴在竖直平面内旋转,小车沿着水平铁轨运动。

当没有作用力时,摆杆处于垂直的稳定的平衡位置(竖直向下)。

为了使杆子摆动或者达到竖直向上的稳定,需要给小车一个控制力,使其在轨道上被往前或朝后拉动。

2、倒立摆数学模型的建立理想条件下的动力学分析在忽略了空气流动以及各种摩擦力之后,可将倒立摆系统抽倒立摆模型vFMvNPbx’x X’’mg NPθI θ’’摆杆和小车受力分析各物理量的表示: 3、数学模型的推导 小车水平方向的合力:M ''x =F - b 'x - N摆杆水平方向的合力:N=m 22dtd(x+ sin θ) 代入得,水平方向运动方程:(M+m)''x + b 'x + m l ''θcos θ- m l 2')(θsin θ=F 摆杆垂直方向的合力: P –mg=m 22dtd (lcos θ)即:P –mg =- m l ''θsin θ- m l 2')(θcos θ 力矩平衡方程:-P lsin θ- Nl cos θ=I ''θ注意:此方程中力矩的方向,由于θφθφφπθsin sin ,cos cos ,-=-=+=,故等式前面有负号。

倒立摆系统__实验设计报告

倒立摆系统__实验设计报告

倒立摆系统__实验设计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倒立摆系统的研究与实验,探讨倒立摆的运动规律,并分析其特点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1.实验原理倒立摆是指在重力作用下,轴心静止在上方的直立摆。

倒立摆具有自然的稳定性,能够保持在平衡位置附近,且对微小干扰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其本质是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在自动控制、机器人控制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2.实验方法(1)搭建倒立摆系统:倒立摆由摆杆、轴心和电机组成,摆杆在轴心上下运动,电机用于控制倒立摆的运动。

(2)调节电机控制参数:根据实验需要,调节电机的参数,如转速、力矩等,控制倒立摆的运动状态。

(3)记录数据:通过相机或传感器等手段,记录倒立摆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相关数据,用于后续分析。

(4)分析数据: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倒立摆的运动规律、特点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和总结。

三、实验步骤1.搭建倒立摆系统:根据实验需要,选取合适的材料和设备,搭建倒立摆系统。

2.调节电机参数:根据实验目的,调节电机的转速、力矩、控制信号等参数,使倒立摆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平衡。

3.记录数据:利用相机或传感器等设备,记录倒立摆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相关数据。

4.分析数据:通过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倒立摆的运动规律和特点,并探讨影响因素。

5.总结讨论: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对倒立摆的运动规律、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理解和探究。

四、实验设备与器材1.倒立摆系统搭建材料:包括摆杆、轴心、电机等。

2.记录数据设备:相机、传感器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分析倒立摆的运动规律和特点,找出影响因素,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倒立摆的运动规律和特点,并总结影响因素。

倒立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抵抗干扰的能力,在控制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七、实验感想通过参与倒立摆系统的搭建和实验,深入了解了倒立摆的运动规律和特点,对控制系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倒立摆系统实验设计报告

倒立摆系统实验设计报告

倒立摆系统实验设计报告实验设计报告:倒立摆系统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倒立摆系统的控制问题,通过进行动力学建模、控制器设计和实验验证,探究不同控制策略对倒立摆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的影响。

实验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系统建模和控制器设计,并通过实际硬件平台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PID控制器在稳定性和控制精度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倒立摆系统控制提供了参考。

引言:倒立摆系统是控制理论中一个经典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

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对于制造可倒立行进的机器人、电梯调节、飞行器控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倒立摆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和控制器设计,研究不同控制策略对其稳定性和控制性能的影响。

方法与材料:1.实验平台:本实验使用一台倒立摆硬件平台,包括一个竖直支架、一个带电机和减速器的转动摆杆以及一个测量角度的传感器。

2. 软件工具:本实验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倒立摆系统的建模和控制器设计。

并使用Simulink中的实时仿真模块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1. 动力学建模:根据倒立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使用MATLAB/Simulink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2.控制器设计:设计不同控制策略的控制器,包括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等。

3. 系统仿真:在Simulink中进行系统仿真,分析不同控制策略下的系统响应情况,比较其稳定性和控制性能。

5.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控制策略的实际控制效果。

结果与讨论:经过对倒立摆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和控制器设计,我们设计了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两种控制策略,并在Simulink中进行了系统仿真。

仿真结果显示,PID控制器能够有效地控制倒立摆系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摆杆恢复到竖直位置,并保持稳定。

而模糊控制器的控制性能相对较差,系统响应时间较长且存在一定的震荡。

实验验证结果表明,PID控制器在实际硬件平台上也能够较好地控制倒立摆系统。

倒立摆实验报告

倒立摆实验报告

倒立摆实验报告倒立摆实验报告引言:倒立摆是一种经典的力学实验,通过研究倒立摆的运动规律,可以深入理解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倒立摆模型并观察其运动过程,探究摆动周期与摆长、质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影响倒立摆稳定性的因素。

一、实验器材和原理实验器材:1. 木质支架2. 杆状物体(作为摆杆)3. 重物(作为摆锤)4. 弹簧5. 电子计时器实验原理:倒立摆实验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当摆杆倾斜一定角度时,重力将产生一个力矩,使摆杆产生转动。

而弹簧的作用则是提供一个恢复力,使摆杆回到竖直位置。

通过调整摆杆长度、质量和弹簧的初始拉伸量,可以控制倒立摆的运动。

二、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装置:将木质支架固定在平稳的桌面上,将摆杆固定在支架上,并在摆杆的一端挂上重物。

2. 调整初始条件:调整摆杆的长度和重物的位置,使摆杆处于平衡位置。

同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摆杆上。

3. 测量实验数据:使用电子计时器记录倒立摆的摆动周期,重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 改变实验参数:分别改变摆杆的长度、重物的质量和弹簧的初始拉伸量,再次进行测量和记录。

5.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摆动周期与摆杆长度、重物质量、弹簧初始拉伸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摆动周期与摆杆长度成正比:当摆杆长度增加时,摆动周期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较长的摆杆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一次摆动。

2. 摆动周期与重物质量无直接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重物质量的增加并不会显著影响摆动周期。

这是因为重物的质量只会影响倒立摆的稳定性,而不会改变其运动速度。

3. 弹簧初始拉伸量对摆动周期的影响:当弹簧的初始拉伸量增加时,摆动周期减小。

这是因为较大的初始拉伸量会提供更大的恢复力,使摆杆回到竖直位置的速度更快。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摆杆长度是影响倒立摆运动周期的主要因素。

倒立摆与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倒立摆与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倒立摆与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一、倒立摆的实验目的
1、了解理论上倒立摆的物理原理;
2、研究倒立摆系统的动态行为;
3、熟悉控制算法应用在倒立摆系统的原理;
4、验证控制算法的实际可行性。

二、倒立摆的实验原理
倒立摆是一个三自由度的双自由度动力系统,也可以看出是一个有重
力的质点的非线性系统,同时受到杆子上关节传动对其施加的力矩作用。

这个系统的控制有着独特的乐趣:由于其非线性特性,以及受到外部环境
影响,通过改变其动力学参数,就可以实现控制目标的设定。

倒立摆系统的动力学是由系统的摆锤和杆子的控制组成的,为了保持
倒立摆系统的稳定,必须使得其杆子位置尽量接近原点,即摆锤与杆子垂
直的位置,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系统的动力学参数来实现特定的控制目标,如让倒立摆系统停止在原点位置,实现倒立摆的输出模式控制;或者
使摆锤在指定的摆锤角度范围内波动,实现倒立摆的非线性控制。

三、倒立摆的实验设计
倒立摆系统实验的初始准备:
1、准备所需的仪器仪表:主要有摆锤、杆子、测力传感器、控制板、控制软件等等;
2、编写实验程序:根据实验目的,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

倒立摆实验报告

倒立摆实验报告

倒立摆实验报告引言倒立摆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系统实验装置,利用倒立摆可以研究和理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及其根轨迹的特性。

本实验通过测定倒立摆的根轨迹,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索倒立摆的稳定性和控制系统的性能。

实验目的1.了解倒立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倒立摆控制系统的根轨迹特性;3.利用倒立摆进行根轨迹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原理倒立摆是由一根铁质杆和一个轻质圆盘构成的。

在平衡状态下,倒立摆处于竖直位置,当对其施加一定的扰动时可以观察到摆的动态行为。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光电编码器来测量倒立摆的角度,并通过控制系统来调整倒立摆的位置。

倒立摆控制系统的根轨迹特性是指当系统输入为单位阶跃函数时,系统输出的波形特性。

通过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可以揭示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在本实验中,我们会通过改变控制系统的参数来绘制根轨迹,并对根轨迹进行分析。

实验装置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包括:倒立摆、光电编码器、电机驱动装置、计算机。

实验步骤1.将倒立摆放置在水平台上,并连接光电编码器,调整光电编码器使其与倒立摆的铁质杆垂直。

2.连接电机驱动装置到倒立摆,用电机驱动装置施加控制信号。

3.打开计算机,并通过专业软件控制电机驱动装置。

4.开始实验前,需要设定合适的实验参数,如比例增益、积分时间等。

5.通过调整参数,观察倒立摆的根轨迹变化,并记录数据。

6.针对不同参数设定,重复步骤5,并记录根轨迹数据。

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根据不同的参数设定,绘制了多个根轨迹曲线,并分析了其特性。

根据根轨迹的绘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当比例增益过大时,根轨迹会发生振荡,并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

2.当积分时间过大时,根轨迹的形状趋于椭圆,系统的响应速度会降低。

3.当积分时间过小时,根轨迹的形状趋于双曲线,系统很难控制。

4.当比例增益和积分时间适当时,系统的根轨迹呈现较好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了倒立摆控制系统的根轨迹特性,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倒立摆实验报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平衡

倒立摆实验报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平衡

倒立摆实验报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平衡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在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居民出行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辆平衡问题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和乘客舒适度。

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本实验采用倒立摆模型对车辆平衡性能进行研究。

本文旨在分析倒立摆实验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平衡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倒立摆实验是一种模拟车辆平衡性能的实验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一个质量较小的摆杆倒立固定在一个质量较大的底座上,通过控制底座的运动,使摆杆保持平衡。

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中,车辆平衡问题可以类比于倒立摆模型,车辆底部相当于底座,车厢相当于摆杆。

当车辆在曲线上高速行驶时,车厢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容易产生侧翻现象。

通过倒立摆实验,可以研究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平衡性能,为车辆设计提供参考。

三、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倒立摆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摆杆、底座、电机、编码器、单片机等部分。

实验过程中,通过单片机控制电机的转动,使底座产生相应的运动,从而使摆杆保持平衡。

实验中,我们分别研究了不同速度、不同曲线半径、不同车辆质量等工况下的车辆平衡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速度对车辆平衡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速度的增加,车辆平衡性能逐渐降低。

当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车辆容易出现侧翻现象。

这是因为速度越高,车厢受到的离心力越大,车辆平衡性能越差。

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计中,应合理控制车辆的最高运行速度,以确保行车安全。

2.曲线半径对车辆平衡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曲线半径越小,车辆平衡性能越差。

这是因为曲线半径越小,车厢受到的离心力越大,车辆越容易产生侧翻。

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时,应尽量采用较大的曲线半径,以提高车辆平衡性能。

3.车辆质量对车辆平衡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车辆质量越大,车辆平衡性能越好。

倒立摆与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倒立摆与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倒立摆与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以倒立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倒立摆与自动控制原理的结合研究,探讨其在实际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实验采用模拟倒立摆系统,使用PID控制算法对倒立摆进行控制,并对控制系统进行参数调整和性能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PID控制算法能够有效地实现倒立摆的平衡控制,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

1.引言倒立摆是一种经典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倒立摆在自动控制中常被用作教学和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其动态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动控制原理。

2.实验原理倒立摆系统由摆杆和摆轮组成,通过控制摆杆的角度使得摆轮保持垂直状态。

实验中我们使用模拟倒立摆系统,通过转动电机控制摆杆的角度。

控制系统采用PID控制算法对摆杆进行控制,其中比例、积分和微分控制器的参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实验过程3.1系统建模根据倒立摆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我们可以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并结合实际参数进行仿真得到系统的状态响应。

3.2控制器设计在实验中,我们采用PID控制算法对倒立摆进行控制,其中比例、积分和微分控制器的参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实验中我们使用试错法进行参数调整,通过观察系统的响应曲线来判断参数是否合理,并逐步调整参数使系统达到最佳控制效果。

3.3性能测试在控制器设计完成后,我们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

通过控制器输出信号,观察摆杆的运动轨迹和角度,并记录下对应的数据。

通过计算和分析可以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

4.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参数调整的PID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倒立摆的角度。

通过观察运动轨迹可以看出,当摆杆偏离垂直方向时,控制系统会通过调整控制信号,使得摆杆返回到垂直状态。

实验中我们进行了多组测试,通过计算平均偏差和稳定时间等指标,验证了控制系统的性能。

5.结论本实验通过对倒立摆与自动控制原理的结合研究,验证了PID控制算法在倒立摆控制中的有效性。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参数调整的PID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倒立摆的平衡控制,并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

倒立摆研究报告

倒立摆研究报告

倒立摆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主要对倒立摆进行研究。

倒立摆是一种常见的动态系统,具有许多实际应用。

本报告首先介绍了倒立摆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其稳定性。

接着,我们探讨了倒立摆的控制方法,包括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等。

最后,我们进行了实验验证,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倒立摆的控制原理,并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1.引言倒立摆是一种常见的动态系统,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技术、控制系统等领域。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系统对倒立摆进行控制,使其保持平衡。

本研究将对倒立摆进行研究,并探讨其控制方法和稳定性。

2.倒立摆的原理和数学模型倒立摆由一个过渡段和一个摆杆组成。

过渡段通过一个电机控制摆杆的角度,并通过传感器测量摆杆的角度。

根据动力学原理,可以得到倒立摆的数学模型。

通过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可以推导出倒立摆的运动方程。

3.倒立摆的稳定性分析对于倒立摆系统,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性质。

稳定性分析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系统的行为,并为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本研究通过线性化分析和Lyapunov稳定性理论,对倒立摆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4.倒立摆的控制方法倒立摆的控制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包括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等。

本研究对比了不同控制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倒立摆控制策略。

5.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我们设计了一个倒立摆实验平台,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通过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我们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并与理论分析进行了比较。

6.结论与展望通过本研究,我们对倒立摆的原理和控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我们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改进控制算法,提高倒立摆的控制精度,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完整版)倒立摆实验报告(PID控制)

(完整版)倒立摆实验报告(PID控制)

专业实验报告3. 实验装置直线单级倒立摆控制系统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包括计算机、I/O设备、伺服系统、倒立摆本体和光电码盘反馈测量元件等几大部分,组成了一个闭环系统。

图1 一级倒立摆实验硬件结构图对于倒立摆本体而言,可以根据光电码盘的反馈通过换算获得小车的位移,小车的速度信号可以通过差分法得到。

摆杆的角度由光电码盘检测并直接反馈到I/O设备,速度信号可以通过差分法得到。

计算机从I/O设备中实时读取数据,确定控制策略(实际上是电机的输出力矩),并发送给I/O设备,I/O设备产生相应的控制量,交与伺服驱动器处理,然后使电机转动,带动小车运动,保持摆杆平衡。

图2是一个典型的倒立摆装置。

铝制小车由6V的直流电机通过齿轮和齿条机构来驱动。

小车可以沿不锈钢导轨做往复运动。

小车位移通过一个额外的与电机齿轮啮合的齿轮测得。

小车上面通过轴关节安装一个摆杆,摆杆可以绕轴做旋转运动。

系统的参数可以改变以使用户能够研究运动特性变化的影响,同时结合系统详尽的参数说明和建模过程,我们能够方便地设计自己的控制系统。

图2 一级倒立摆实验装置图上面的倒立摆控制系统的主体包括摆杆、小车、便携支架、导轨、直流伺服电机等。

主图7 直线一级倒立摆PD控制仿真结果图从上图可以看出,系统在1.5秒后达到平衡,但是存在一定的稳态误差。

为消除稳态误差,我们增加积分参数Ki,令Kp=40,Ki=60,Kd=2,得到以下仿真结果:图8 直线一级倒立摆PID控制仿真结果图从上面仿真结果可以看出,系统可以较好的稳定,但由于积分因素的影响,稳定时间明显增大。

双击“Scope1”,得到小车的位置输出曲线为:图9 施加PID控制器后小车位置输出曲线图由于PID 控制器为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所以只能控制摆杆的角度,并不能控制小车的位置,所以小车会往一个方向运动,PID控制分析中的最后一段,若是想控制电机的位置,使得倒立摆系统稳定在固定位置附近,那么还需要设计位置PID闭环。

倒立摆实验报告1

倒立摆实验报告1

倒立摆实验报告1倒立摆实验报告1倒立摆(Inverted Pendulum)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系统实验对象,由于其简洁和直观的物理模型,被广泛用于控制理论和控制实验的研究中。

本文主要介绍了倒立摆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了不同控制策略对倒立摆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倒立摆是一个由一个竖直的杆和一个可以沿杆轴方向移动的小车组成。

杆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通过一个旋转关节连接,在倒立摆的平衡位置时,杆竖直向上。

小车上安装有一个电机,可以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来实现小车在杆轴方向的移动。

在倒立摆的运动过程中,需通过控制小车运动的速度和方向,使得摆杆保持竖直,并能够在摆杆偏离竖直位置时及时做出修正,以实现摆杆的倒立运动。

为了实现这一控制目标,需要设计合适的控制系统,并通过不同的控制策略来改变系统的动态响应。

二、实验装置倒立摆机械装置由一个竖直的杆和一个可以沿杆轴方向移动的小车组成。

杆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通过一个旋转关节连接。

小车上安装有一个电机,可以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来实现小车在杆轴方向的移动。

电机驱动系统包括电机和驱动电路,通过改变电机的转速和方向来控制小车的运动。

传感器用于检测倒立摆系统的状态,包括杆的角度和小车的位置。

控制器通过接收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并根据预定义的控制策略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方向。

三、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装置。

按照实验装置说明书的要求,搭建倒立摆实验装置,并连接电机驱动系统、传感器和控制器。

2.系统校准。

通过控制小车运动,使摆杆保持竖直。

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对系统进行校准,使传感器可以准确测量杆的角度和小车的位置。

3.设计控制策略。

根据倒立摆系统的特性和控制目标,设计合适的控制策略。

可以使用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或神经网络控制器等方法。

4.实施控制策略。

将控制策略编码到控制器中,并启动控制器。

控制器将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和预定义的控制策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方向,实现小车的运动和摆杆的倒立。

倒立摆实验报告

倒立摆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1、完成Matlab Simulink 环境下的电机控制实验。

2、完成直线一级倒立摆的建模、仿真、分析。

3、理解并掌握PID控制的的原理和方法,并应用与直线一级倒立摆4、主要完成状态空间极点配置控制实验、LQR控制实验、LQR控制(能量自摆起)实验、直线二级倒立摆Simulink的实时控制实验。

二、实验设备1、计算机。

2、电控箱,包括交流伺服机驱动器、运动控制卡的接口板、直流电源等。

3、倒立摆本体,包括一级倒立摆,二级倒立摆。

三、倒立摆实验介绍倒立摆是一个典型的不稳定系统,同时又具有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特性,是自动控制理论中的典型被控对象。

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一种基本规律,即一个自然不稳定的被控对象,运用控制手段可使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良好的性能。

许多抽象的控制概念如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系统收敛速度和系统抗干扰能力等,都可以通过倒立摆系统直观的表现出来。

(1)被控对象倒立摆的被控对象为摆杆和小车。

摆杆通过铰链连接在小车上,并可以围绕连接轴自由旋转。

通过给小车施加适当的力可以将摆杆直立起来并保持稳定的状态。

(2)传感器倒立摆系统中的传感器为光电编码盘。

旋转编码器是一种角位移传感器,它分为光电式、接触式和电磁感应式三种,本系统用到的就是光电式增量编码器。

(3)执行机构倒立摆系统的执行机构为松下伺服电机和与之连接的皮带轮。

电机的转矩和速度通过皮带轮传送到小车上,从而带动小车的运动。

电机的驱动由与其配套的伺服驱动器提供。

光电码盘1将小车的位移、速度信号反馈给伺服驱动器和运动控制卡,而光电码盘2 将摆杆的位置、速度信号反馈回控制卡。

计算机从运动控制卡中读取实时数据,确定控制决策(小车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速度、加速度等),并由运动控制卡来实现该控制决策,产生相应的控制量,使电机转动,带动小车运动,保持摆杆平衡。

图1 直线倒立摆系统总体结构图四、倒立摆数学模型的建立被控对象模型的建立是控制器设计的基础。

倒立摆实验报告范文

倒立摆实验报告范文

倒立摆实验报告范文实验名称:倒立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通过倒立摆实验,了解和研究摆的运动规律和控制原理;2.学习应用微分方程进行物理实验的建模和分析;3.探究倒立摆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动态行为,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实验装置与原理:实验装置主要包括倒立摆、支架和数据采集系统。

倒立摆由一个可旋转的杆和一个可转动的摆球组成。

支架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和调整参数的功能。

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倒立摆的角度和角速度数据。

倒立摆的运动规律由以下微分方程描述:$$I\ddot{\theta} = mgl\sin{\theta} - b\dot{\theta} + u$$其中,$I$为倒立摆的转动惯量,$\theta$为杆的偏角,$m$为摆球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l$为摆杆的长度,$b$为转动摩擦系数,$u$为控制输入,即外力或力矩。

实验步骤:1.将倒立摆安装在支架上,并将数据采集系统连接到计算机上;2.打开数据采集软件,对倒立摆进行初始校准;3.设置不同参数条件下的控制输入,如输入恒定力、步进函数或正弦函数;4.开始数据采集,记录倒立摆的角度和角速度随时间的变化;5.结束数据采集后,通过数据分析软件绘制角度-时间和角速度-时间曲线;6.对曲线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倒立摆运动特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倒立摆的运动特性与其参数条件密切相关。

在无外力作用下,倒立摆会出现减振和自激振动现象。

当控制输入为恒定力时,可使倒立摆保持平衡,但对初始条件要求较高。

在输入为步进函数时,倒立摆会出现短暂的摆动后回到平衡位置。

当输入为正弦函数时,倒立摆会产生周期性的摆动现象。

同时,通过改变倒立摆的参数条件,如转动惯量、摆球质量和摆杆长度等,我们可以观察到倒立摆运动规律的变化。

较大的转动惯量和摆球质量将导致倒立摆摆动的稳定性降低,需要更大的控制力或稳定控制算法来保持平衡。

而较长的摆杆长度将使得倒立摆的周期变长,对控制力的要求较低。

倒立摆仿真及实验报告

倒立摆仿真及实验报告

倒立摆仿真及实验报告倒立摆是一种经典的机械系统,它具有丰富的动力学特性,在控制理论和工程应用中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对倒立摆的仿真及实验进行详细介绍,并给出相关结果和分析。

1.倒立摆的仿真模型倒立摆的运动可以用以下动力学方程表示:ml^2θ'' + mgl sin(θ) = u - cθ' - Iθ'其中,m是摆杆的质量,l是摆杆的长度,θ是摆杆与垂直方向的夹角,u是外力输入,c是摩擦系数,I是摆杆的转动惯量,g是重力加速度。

为了实现对倒立摆的仿真,我们借助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倒立摆的仿真模型。

模型包括两个部分:倒立摆的动力学模型和控制器。

倒立摆的动力学模型采用上述动力学方程进行描述。

控制器采用经典的PID控制器,其中比例系数Kp、积分系数Ki和微分系数Kd分别用于角度误差的比例、积分和微分控制。

2.倒立摆的仿真结果采用上述模型进行仿真,我们可以得到倒立摆的运动轨迹和角度响应等结果。

根据参数的不同取值,我们可以观察倒立摆的不同运动特性。

首先,我们观察了倒立摆的自由运动。

设置初始条件为摆杆静止且在平衡位置上方一个小角度的偏离。

在没有外力输入的情况下,倒立摆经过一段时间的摆动后最终回到平衡位置,这个过程中摆杆的角度和角速度都发生了变化。

接下来,我们考虑了加入PID控制器后的倒立摆。

设置初始条件为摆杆位于平衡位置上方,并施加一个恒定的外力。

通过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我们可以使倒立摆保持在平衡位置上方,实现倒立的稳定控制。

当外力发生变化时,控制器能够及时响应并调整摆杆的角度,使其再次回到平衡位置。

3.倒立摆的实验研究为了验证倒立摆的仿真结果,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具有传感器的倒立摆装置,并连接到PC上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控制。

首先,我们对倒立摆进行了辨识。

通过在实验中施加一系列不同的外力输入,我们得到了倒立摆的自由运动数据。

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我们获得了倒立摆的动力学参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倒立摆控制系统控制器设计实验报告
成员:陈乾睿 2220150423
郑文 2220150493
学院:自动化
倒立摆控制系统控制器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目的
(1)通过本设计实验,加强对经典控制方法(LQR控制器、PID控制器)和智能控制方法(神经网络、模糊控制、遗传算法等)在实际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2)提高学生有关控制系统控制器的程序设计、仿真和实际运行能力.
(3)熟悉MATLAB语言以及在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2、要求
(1)完成倒立摆控制系统的开环系统仿真、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以及实际运行结果
(2)认真理解设计内容,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设计题目,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实验运行结果,实验结果分析、个人收获和不足,参考资料。

程序
清单文件。

二、实验内容
倒立摆控制系统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系统,其执行机构具有很多非线性,包括:死区、电机和带轮的传动非线性等。

本设计实验的主要内容是设计一个稳定的控制系统,其核心是设计控制器,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仿真实验,并在倒立摆控制实验平台上实际验证。

算法要求:使用LQR以外的其它控制算法。

三、倒立摆系统介绍
倒立摆是机器人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其被控系统本身又是一个绝对不稳定、高阶次、多变量、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控制对象对其进行研究。

倒立摆系统作为控制理论研究中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实验手段,为自动控制理论的教学、实验和科研构建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以用来检验某种控制理论或方法的典型方案,促进了控制系统新理论、新思想的发展。

由于控制理论的广泛应用,由此系统研究产生的方法和技术将在半导体及精密仪器加工、机器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导弹拦截控制系统、航空对接控制技术、火箭发射中的垂直度控制、卫星飞行中的姿态控制和一般工业应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开发前景。

倒立摆的形式和结构各异,但所有的倒立摆都具有以下的特性:非线性,不确定性,耦合性,开环不稳定性,约束限制。

经过相关论文和文献的查询,我们决定采用模糊控制的方法进行倒立摆的控制。

四、倒立摆系统建模
在忽略了空气阻力、各种摩擦之后,可将倒立摆系统抽象为小车和匀质杆组成的系统,如下图4.1所示:
图4.1 单级倒立摆模型示意图
其中,小车质量M(kg),摆杆质量m(kg),小车摩擦系数b(N/m/sec),摆杆转动轴心到杆质心的长度l(m),摆杆惯量I(kg*m2),加在小车上的力F(N),小车位置x(m),摆杆与垂直向上方向的夹角φ(rad),摆杆与垂直向下方向的夹角θ(rad)。

图4.2是系统中小车和摆杆的受力分析图。

其中N和P为小车与摆杆相互作用力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量,图示方向为矢量的正方向。

图4.2 倒立摆模型受力分析
分析小车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力,可以得到以下方程:
由摆杆水平方向的受力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下面等式:
即:
把这个等式代入上式中,就得到系统的第一个运动方程:
为了推出系统的第二个运动方程,我们对摆杆垂直方向上的合力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下面方程:
力矩平衡方程如下:
合并这两个方程,约去P 和N,得到第二个运动方程:
设θ=φ+π(φ是摆杆与垂直向上方向之间的夹角),假设φ与1(单位是弧度)相比很小,即φ<<1,则可以进行近似处理:
用u 来代表被控对象的输入力F,线性化后两个运动方程如下:
对该式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
注意:推导传递函数时假设初始条件为0。

由于输出为角度φ,求解方程组的第一个方程,可以得到:

如果令
则有:
把上式代入方程组的第二个方程,得到:
整理后得到传递函数:
其中
设系统状态空间方程为:
方程组对, 解代数方程,得到解如下:
整理后得到系统状态空间方程:
五、控制器设计
要控制倒立摆的稳定不仅要考虑摆杆的倒立平衡,同时要控制小车,使它稳定在期望的位置。

考虑到同时控制倒立摆的四个状态变量,如使用一个模糊控制,必然会使模糊控制规则复杂并且数目庞大。

因此把四个状态变量分为两组(位置与位置微分为一组,角度与角度微分为一组),以每组的两个变量作为输入变量进行分层模糊控制(位置模糊控制、角度模糊控制)。

1、位置模糊控制器设计
采用二维模糊控制器,以小车的位移e和速度误差ec作为该模糊控制器的输入,u为输出量。

其三个量的论域均采用{-6 -4 -2 0 2 4 6},采用常用的七级分割,表示为[NB NM NS ZE PS PM PB],输入输出模糊化均采用三角形隶属度函数如下图5.1所示:
图5.1输入输出量的隶属度函数
模糊规则的推理采用Mamdani的max-min合成算法,输出量的解模糊化运算采用重心法,通过该模糊控制实现了小车的位移和速度的输入到虚拟角的输出,如表5-1。

表5-1 位置模糊控制器模糊规则表
在Simulink下搭建下该控制模块如图5.2所示:
图5.2 位置模糊控制器
2、角度模糊控制器设计
角度模糊控制器设计也采用二维模糊控制器模型,其设计原理与位置模糊控制器原理一致。

由于要求摆杆在角度为零时能够平衡倒立,故在零点附近分档较密,e的隶属度函数曲线和ec的隶属度函数曲线、u的隶属度函数曲线分别如图5.3、图5.4和图5.5所示:
图5.3 e的隶属度函数曲线
图5.4 ec的隶属度函数曲线
图5.5 u的隶属度函数曲线
其模糊规则表的建立与位置模块模糊规则表的建立方法一致,如表5-2所示:
表5-2角度模糊控制器模糊规则表
在Simulink下搭建下该控制模块如图5.6所示:
图5.6 角度模糊控制器
3、整体控制框图及结果
整体控制框图如图5.7所示,其中模糊控制器如图5.8所示。

图5.7 系统整体框图
图5.8 模糊控制器
结果图如5.9所示。

图5.9 位置和角度实时输出波形
六、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让我们对一级倒立摆系统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Matlab的Simulink工具箱。

除此之外,我们还掌握了模糊控制和融合
函数的相关知识。

在调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倒立摆抖动剧烈,略微施加一个扰动量控制器就不能控制。

我们通过不断的修改模糊控制器的隶属度函数及模糊规则,通过不断的调试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最后较为完美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通过实验使我们收获颇丰,谢谢老师的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