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亚高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容重与根系生物量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川西北亚高山草甸植被及土壤变化对比分析

川西北亚高山草甸植被及土壤变化对比分析

牲 畜数量 不断 增加 ,草地 被过度 利 用 ,加 之 自然气 候
的影响 ,植物 生长期 短 而枯草期 长 ,季 节牧场 很不 平 衡 ,致使 JI 北高 寒草甸 呈现 明显 的退 化趋 势 ,同 I 西 时也影 响到整 个草地 生态 系统 的稳定 。草 地退 化严 重 阻碍畜牧业生 产和 区域 经济发 展 。 针 对Jl I 西北亚 高 山草甸 的放牧 退化 ,干友 民 、李 志丹 等人 利用 “ 时空 替换 法 ”对 草地 放牧 演替进 行 了
1 1X2 ( I 的土块 ,分别编 号 ,相 同土层 混合 011 0t 大小 2 1 l T
壕沟法按 0 1 : ~ 0( m、1 ~ 0c 0 3 m分 层 取 1 I X 1 m、 0O I 0c T
作 者 简 介 : 成 平 (9 1 ) 男 , 四 川 南 充 人 ,硕 士 研 究 18 一 ,
生 ,主 要 从 事 草 地 资 源 与 生 态 研 究
通 讯 比例上升 ,同时物种 多样性呈增加趋势。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 降低 ,速效养分含
量上升 。从植被和土壤的分析研 究部表明川西北亚高山草甸呈退化趋势。
关 键 词 :亚 高 山 草 甸 ;优 势度 ;群 落结 构 ;物 种 多样 性 ;有 机 质 中 图 分 类 号 :S 1 . 8 8 2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 1 7 — 4 3 2 1 0 — 0 9 0 3 8 0 ( 0 1 0 0 — 5 6 0)
甸 土和草 甸潮土 ,植被类 型主要 为亚 高山草甸 一 。
12 研 究方 法 .
以红原 县 的麦 洼 、龙 日坝 、查 理寺 、瓦切 四个夏 季 牧场 为样地 。从 红 原高 山研 究所 获取 四个 牧场 18 92 年 7 的调 查样 方共 9 个 。2 0 年 7 8 月 2 0 7 ~ 月再 次对 四个

不同取样尺度下亚高山草甸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异特征

不同取样尺度下亚高山草甸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异特征

不同取样尺度下亚高山草甸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异特征李洪建 ,高玉凤,严俊霞,李君剑(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太原030006)摘要:基于对4个取样尺度(10 m、5 m、2.5 m、1.25 m)亚高山草甸土壤呼吸速率的观测,对不同尺度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尺度土壤全氮、有机碳、碳氮比、全硫、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对土壤呼吸作用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并对各尺度不同置信水平与估计精度下的必要采样数量进行了计算。

结果表明:除1.25 m和2.5 m尺度上土壤温度的空间变异属于弱变异外,土壤呼吸及其相关因子的空间变异均属于中等变异,土壤呼吸和土壤温度的变异系数随着取样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土壤全氮、有机碳、全硫和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随着取样尺度的增大均有减小的趋势;不同取样尺度,影响土壤呼吸的关键因子不同。

在10 m尺度,土壤呼吸与土壤全氮、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硫、碳氮比和土壤水分相关不显著;在5 m尺度,与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硫、碳氮比、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相关不显著;在2.5 m尺度,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土壤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硫、碳氮比和土壤温度相关性不显著;在1.25 m尺度,与土壤全氮、有机碳和土壤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碳氮比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全硫相关不显著。

随着取样尺度的减小,土壤水分所起的作用逐渐增大,相关系数从0.27~0.49,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的相关性由显著正相关向极显著负相关变化;四个取样尺度95%置信水平误差在10%和20%内必要采样数量分别为28、21、18、14个和7、5、4、4个,随着取样尺度的减小,必需的采样数量减少。

关键词:取样尺度;土壤因子;土壤呼吸;空间变异;亚高山草甸中图分类号:X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oil Respiration in a Subalpine Meadow on Different Sampling ScalesLI Hong-jian, GAO Yu-feng, YAN Jun-xia, LI Jun-jian(Institute of Loess Plateau,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China)Abstract: Based on four different sampling scales (10, 5, 2.5 and 1.25 m) we measured soil respir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soil respiration in a subalpine meadow in Y undin mountain of Shanxi province.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was to study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ies of soil respir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cluding soil temperature, soil moisture, total nitrogen, organic carbon, ratio of carbon and nitrogen, and total sulfur, and then to analyze required sampling number on the four scal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patial variations of the soil respiration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t all scales were in the middle range but for the soil temperature at 1.25 and 2.5 m scales; and that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in soil respiration and soil temperatur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ampling scale, but for total nitrogen, organic carbon, total sulfur and soil moisture i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ampling scales.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had a different impact on soil respiration at different sampling scales. Simpl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t 10 m scale the relationship of soil respiration with total收稿日期:2014-04-18;修订日期:基金项目:山西省自然基金项目(201201103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374)作者简介:李洪建(195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系统碳循环,E-mail: hongli@nitrogen (P< 0.01), organic carbon (P< 0.01) and soil temperature (P< 0.05) was significant, but not with total sulfur, C/N and soil moisture; at 5 m sampling scale it was highly significant with total nitrogen, organic carbon, but not with total sulfur, C/N and soil moisture and soil temperature; at 2.5 m scale it was highly significant with total nitrogen, organic carbon and soil moisture;, but not with total sulfur, C/N, and soil temperature; and at the smallest sampling scale it was highly significant with total nitrogen, organic carbon and soil moisture, negatively significant with C/N, and negatively significant with soil temperature, but not with total sulfur. The required sampling numbers for 10, 5, 2.5 and 1.25 m sampling scales within±10% and±20% of its actual mean at the 95% confidence level were 28, 21, 18, 14, and 7, 5, 4, 4, respectively. That showed a trend of required sampling number decreased with decreasing sampling scale.Key words: s ampling scale; environmental factors; soil respiration rate; spatial heterogeneity; subalpine meadow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是将土壤C传输到大气的重要途径[1],由于土壤中C储量大约是大气C储量的2倍[2],土壤呼吸的微小变化都能引起大气CO2浓度的显著变化[3]。

滇西典型山地不同利用类型下的土壤生化作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滇西典型山地不同利用类型下的土壤生化作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滇西典型山地不同利用类型下的土壤生化作用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滇西地区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生态环境和资源。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干扰和改变,这些资源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威胁。

土地生态系统
是这个地区资源利用的基础,因此了解土壤生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滇西地区
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探究滇西典型山地不同利用类型下土壤生化作用的差异,分析土壤有机质、微生物量、酶活性等因素对土壤生化作用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旨在为该
地区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资源利用可持续性提供参考。

三、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以滇西地区的典型山地地带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包括农田、林地、草地和荒地,对不同类型下的土壤有机质、微生物量、酶活性等要
素进行研究。

具体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采样与定位、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及统
计分析等方面。

四、预期研究结果
1.探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生化特征差异,阐明土壤生化作用对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及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2.揭示土壤有机质、微生物量、酶活性等生化指标对土壤生化过程的影响机制,为设计土地利用方式提供依据。

五、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可以全面探讨滇西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并进一步拓宽国内相应领域的研究视野和深度,推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改善效果,达到研究与措施的统一,为滇西地区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湿地湖滨带优势植物生物量及其凋落物分解

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湿地湖滨带优势植物生物量及其凋落物分解

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湿地湖滨带优势植物生物量及其凋落物分解郭绪虎;肖德荣;田昆;余红忠【摘要】选取滇西北高原湿地纳帕海湖滨带优势植物茭草(Zizania caducifolia)、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和刘氏荸荠(Heleocharis liouana),研究其生物量及其凋落物分解特征,结果表明:水葱、茭草、刘氏荸荠为纳帕海湿地湖滨带单优植物群落,均具有较高的地上生物量,不同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不同,其中,茭草地上生物量(853.6±58.2)g·m-2·a-1显著高于水葱(730.7±7.8)g·m-2·a-1与刘氏荸荠(338.9±32.6) g·m-2·a-1的地上生物量.3种植物群落凋落物分解速率不同、并随月平均气温升高均呈增加的趋势,其中,刘氏荸荠分解速率k值最大(0.067±0.0026)、茭草(0.062±0.0072)其次、水葱最小(0.039±0.0062).凋落物经过1年的分解,水葱、茭草和刘氏荸荠凋落物存留率分别为(62.0±8.8)%、(47.5±9.0)%和(44.5±7.9)%.综合3种湖滨带植物地上生物量与凋落物年分解,水葱地上生物量年存留量(453.1±4.9)g·m-2·a-1显著高于茭草(405.4±27.7)g·m-2·a-1和刘氏荸荠(150.9±14.5) g·m-2·a-1.研究进一步表明滇西北高原湿地湖滨带植物具有极高的生物量存留率,成为该类型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基础,其碳汇过程及其贡献率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3(033)005【总页数】8页(P1425-1432)【关键词】纳帕海湿地;湖滨带;优势植物;生物量;凋落物分解【作者】郭绪虎;肖德荣;田昆;余红忠【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昆明650224;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昆明650224;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昆明650224;云南省香格里拉县林业局保护办,香格里拉674400【正文语种】中文植物是生态系统碳循环重要的生物因子,决定碳输入的数量、形式及存留时间[1]。

滇中红壤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

滇中红壤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

雨。 长 期 冲 刷使 许 多 矿物 风 化 产物 随着 地 表和 地 下 径 流 由 高处 向 下坡 位 及 其 坡脚 淋 洗 迁 移 , 下 坡 位或 坡 脚 是 其他 坡
位水 土流 失 的汇 集 。 在 次生 林 、 坡耕 地 、 人工林 和 灌草 丛 中 ,
土壤 全 氮平 均 含 量 分别 为 1 6 7 . 7 、 2 0 5 . 9 、 1 8 3 . 0 、 2 7 3 . 0 g / k g , 依
氮素 是 作 物 生长 必 需 的营 养 元 素 , 是 土 壤 养 分最 重要 的指 标 , 土 壤 中氮 素 的丰缺 及 供 给 状 况直 接 影 响作 物 的生 长发育 , 多 为 陆地植 物 正常 生长 的主要 限 制 因子之 一 。 土 壤
碱 解 氮 是衡 量 氮 素 水 平 高低 的一 个 重要 指 标 , 能够 灵 敏 地
地等 ) 也 影 响 土壤 氮 的 数量 和 结 构圆 。 土壤 氮 素 由 多种 形 态
氮组成 , 其 形态 是 影响 植物 利 用土 壤氮 素效 率 的 因素 之一 , 各种 形态 氮 的动 态平 衡 是土 壤肥 力保 持 和提 高 的重 要 内容 之一旧 。 目前 , 对 土 壤 养 分空 间变 异性 及 其 影 响 因 素做 了 大 量 的研 究 , 而对 不 同土地 利 用 类 型 不 同坡 位 处 土壤 剖面 下 土 壤 氮素 的 分布 规律 的详 细 研究 较 少 。 因此, 该研 究 选取 云 南省 玉溪 市澄 江 县抚 仙湖 流 域尖 山河 小 流域 典 型不 同 土地 利用 类 型 土 壤氮 素 的空 间分 布 进 行研 究 , 以 为 该 小 流域 内 坡 耕 地施 肥及 退耕还 林 还草 的恢 复和 重建提 供 科学 依据 。

川西亚高山3种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川西亚高山3种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台沟 3种不 同林型 ( 冷杉纯林、 桦 木纯林和 冷桦 混交林) 0~ 4 0 c m 土层 为研究对 象, 探讨 不
同林型的土壤理化性质 变化规律 , 旨在 为该 区的人 工林可持 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研 究结 果表 明: ( 1 ) 土壤含 水量
随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 少, 其 大 小 冷桦 混 交 林 > 桦 木 纯林 >冷 杉 纯 林 。 ( 2 ) 各 林 型 土壤 机 械 组 成 颗 粒 含 量 的 变化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 r e s e a r c h e s w e r e c o n d u c t e d o n t h e c h a n g e r u l e o f s o i l p h y s i c a l a n d c h e m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ZHANG Fa - h u i WU Xu e . x i a n CAI Xi a o . h u W ANG Ch e n
( 1 . S i e h u a n A c a d e m y o f F o r e s t r y , C h e n g d u 6 1 0 0 8 1 , S i c h u a n ; 2 . S i e h u a n N a n h e N a t i o n a l We t l a n d P a r k Ma n a g e m e n t O f f i c e , G u a n g y u a n 6 2 8 0 0 0, S i c h u a n )
A b s t r a c t : I n t h i s p a p e r , t a k i n g t h e s o i l l a y e r o f z e r o t o 4 e m t h i c k n e s s o f 3 d i f e r e n t f o r e s t t y p e s ( p u r e i f r

滇西北亚高山地区落叶松-高山栎混交林土壤种子库初步研究

滇西北亚高山地区落叶松-高山栎混交林土壤种子库初步研究

b n s3 3 s e s a k wa 4 e d /m .a d ao nd 7 % o h oa e d s ditiutd i he s i ly r o ~ 5 c n ru 5 ft e tt ls e s wa srb e n t o l a e f0 m.Th e
p a ts e is c mp st n a d s e u b r v re t h a l n p ce o o ii n e d n m e a d wi t e s mpl g tme Th p c e i i rt ewe n t e s i o i h i i . n e s e i s sm l i y b t e h o l a s e a k a d pln n t r u d wa e y lw ,wih t e smia i o fii n f0. 4 e d b n n a to he g o n s v r o t h i lrt c e fce to 0 2 6. Th e d r i fte y e s e a n o r e
S n — i IYo g p n HIHo gf ,L n — e g,Z e HAN F n,Z G a HA NG i— n Jnf g,MA S iy e a—u
( u n nAcd m f oet ,K n n u n n 6 0 0 Y n a a e y o rs y F r u migY n a 5 2 4, R C ia . hn )
史鸿 飞 ,李 勇鹏 ,张 帆 ,张劲 峰 ,马赛 宇
( 南 省 林 业 科 学 院 ,云 南 云
昆 明 60 0 ) 5 2 4
摘 要 :采 用 随 机 取 样 的方 法 ,对 滇 西 北 高 山地 区 落 叶 松 一高 山 栎 针 阔 混 交 林 的 土 壤 种 子 库 进 行 了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亚 高 山 地 区 落 叶 松 一高 山 栎 针 阔 混 交 林 土 壤 种 子 库 由分 属 9科 1 的 1 植 物 的 种 子 组 成 ,种 子 密 度 3 3 7属 8种 4 粒/ m ,其 中 7 % 的 种 子 分 布 在 0~ m 的土 层 中 。 土 壤 种 子 库 的物 种 组 成 与 其地 上 植 被 物 种 组 成 相 关 不 明 显 , 5 5c

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土地整理补充耕地质量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土地整理补充耕地质量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土地整理补充耕地质量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川西北高山高原区的土地资源状况相对较为严峻,其中耕地资源的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满足当地农业发展对耕地资源的需求,对已有的耕地进行整理和补充,显得尤为必要。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土地整理和补充所需的成本较高,且补充后的耕地质量也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需要对川西北高山高原区进行耕地质量评价,为土地整理补充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选题的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将以川西北高山高原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该区域土地整理补充后的耕地质量进行评价,从而达到以下研究目标:1. 明确川西北高山高原区的土地资源特点,系统了解该区耕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2. 探究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土地整理补充的现状和需求,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 建立川西北高山高原区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4. 对川西北高山高原区补充的耕地质量进行评价,揭示评价结果与评价指标的关系。

5. 提出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土地整理补充的建议和措施,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川西北高山高原区为研究对象,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采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包括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土地利用、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的数据。

2.开展现场实地调查,了解当地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及土地整理补充情况。

3.筛选合适的评价指标,建立较为完善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

4.对川西北高山高原区进行评价,得出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并探究评价结果与评价指标的关系。

5.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土地整理补充的建议和措施。

四、预期成果1.对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土地资源特点、现状和问题的分析认识;2.建立适合川西北高山高原区环境条件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3.揭示川西北高山高原区补充的耕地质量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4.针对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土地整理补充提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建议和措施。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川西亚高山土壤活性有机碳研究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川西亚高山土壤活性有机碳研究
s r b ̄ lr h f r s  ̄ r s or d f r s  ̄ s uc  ̄ f r l n hu a c o e t et e oet pr e a m a d. I h a r 1 n t e l ye 0— 2 c ,or a c c nt nt i 0m g ni o e s s r bbe y ̄ lr h f e t s u e >r s or d f r s  ̄ f r l n Fort v r g r n cc nt nto e he hu r a c or s > pr c : e t e o e t a m a d. hea e a e o ga i o e v rt up ra o r a e , i s 79 6 pe nd l we l y r t i .8 g ・k g i hr l n t h gh s a a s 2 n s ub a d he i e t nd l o .85 i e t t of tm s ha
l y r Fo h a e — 1 c ,s i t t l r a i a b n( a e. rt e l y r0 0m o l o a g n cc r o TOC)c n e tp r o m a c o l ws t e o d r o o tn e f r n ef l o h r e :

f r ln . Ca b n c n e to o lmi r b a i ma so e h p e n o r l y r f l ws t e o d r am a d r o o tn fs i c o ilb o s v rt e u p ra d l we a e o l h r e : o
src p u e,1 4 i s t a f lr h f r s ,1 2 tm e ha o e t e o e t,a d 3 4 i e ha . 9 tme h t o a c o e t .6 i s t t f r s or d f r s n .3 tm s t tof

滇西北亚高山不同退化群落植物生活型的特征研究

滇西北亚高山不同退化群落植物生活型的特征研究
第4 2卷 第 2期 2 0 1 3年 4月
西



科 学
Vo 1 . 42 No . 2 A pr . 2 01 3
J o u r n a l o f We s t C h i n a F o r e s t r y S c i e n c e
滇 西 北 亚 高 山不 同退 化 群 落 植 物 生 活 型 的特 征 研究
Hale Waihona Puke 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Pl a nt Li f e - f o r m o f De g r a d e d Ve g e t a t i o ns i n
S u b- a l pi n e o f No r t h we s t Yu nna n
对 象 ,采 用 典 型 样地 法设 置样 地 ,测定 其 群 落 内 植 物 的 生 活 型 特 征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滇 西 北 亚 高 山 不 同 程 度 退
化林地 中植 物生活型 由中高位芽 、小高位芽 、矮 高位芽 、地上 芽 、地面 芽 、地下芽 、1 年 生植物共 7大类 组成 。
GU0 Hu a ,GEN G Y u n . f e n ,Z HANG J i n . f e n g
( 1 . D i q i n g F o r e s t r y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S h a h 【 - l a Y u n n a n 6 7 4 4 0 0,P R . C h i n a ; 2 . Y u n n a n A c a d e my o f F o r e s t r y ,K u n mi n g Y u n n a n 6 5 0 2 0 1 ,P . R . C h i n a )

滇西北亚高山退化林地的土壤种子库

滇西北亚高山退化林地的土壤种子库

esin lsaewa ih s eoeriys ao e so a tg shg e t fr an e sn,w i h ed a u d n ewa ih rd rn an e snta h tb fr b hl tese b n a c shg e u griysao h n ta eoe e i
第3 9卷 第 4期
21 0 1年 4月








Vo . 9 N . 13 o 4
Ap . 2 1 r 01
J RNAL OFNORT OU HEAS OR T I RST T F ES RY UN VE I Y
滇 西 北 亚 高 山退 化 林 地 的土壤 种 子 库 )
pn , hn a , e Y n u,MaS i ( u nn A a e f oet ,K n ig6 0 0 ,P .C ia / Ju lo eg Z a gF n Pi a hi a u Y n a cdmyo rsy u m n 5 2 4 .R hn ) /oma f y F r
分类号 ¥ 1. 785
S i S e n s i u ap n g a e o e t n s i rh s r n S iHo ge ,Z a gJne g,L n . ol e d Ba k n S b li eDe r d d F r sl d n No twetYu ma / h n fi h n ifn a iYo g
期样地雨季前( 次年4月) 种子丰度最大, 而在演替的中 后期, 雨季( 7月) 种子丰度要高于雨季后(1 和雨季前; 1 月) 不同
物种在演替进程中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 大多物种只 出现在演替进程的某一时期 ; 按物种 出现的季节可将土壤种子库划 分为持久性种子库 、 临时性种子库和偶见性种子库 3种类型; 种子库种类组成与现存植被的相似性 系数演替早期大于演 替后期 , 并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小, 植物群落与其土壤种子库的发育具有明显的不同步性。 关键词 滇西北亚 高山; 土壤种子库 ; 演替阶段 ; 退化林 地

川西高山和亚高山灌丛的地被物及土壤持水性能

川西高山和亚高山灌丛的地被物及土壤持水性能

Research 研究探讨539川西高山和亚高山灌丛的地被物及土壤持水性能胡尧(阿坝师专人文社会科学系,四川汶川 623002)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4)012-0441-01摘要: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各种地质结构、自然气候的分布区域各不相同,使我国拥有了各种地理条件。

在我国地域分布中,川西高山和亚高山灌丛是一定区域内自然环境比较稳定的群落,地形整体比较复杂,地壳活动比较频繁,致使岩体出现松动现象经常发生,最终引发不同等级的地震,给人们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本文就川西高山和亚高山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通过各种方法对川西高山和亚高山灌丛进行研究和探讨,对各种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以对川西高山和亚高山灌丛的地被物及土壤持水性能有更深层、更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

关键词:川西高山亚高山灌丛地被物土壤持水性能由于川西高山和亚高山灌丛主要分布在林线以上、干旱阳坡等比较恶劣的环境地段中,生态水文效应与川西高山和亚高山灌丛的生长和发展有着最紧密的联系。

对川西高山和亚高山灌丛的地被物及土壤持水性能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全面的掌握川西高山和亚高山灌丛的特性,从而增强对川西高山和亚高山灌丛水文效应的认识。

1川西高山和亚高山灌丛的概述本文研究的川西高山和亚高山灌丛地处我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具体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米亚罗区域,海拔在两千两百米和五千五百米两者之间,确切的地理坐标是北纬三十一度左右、东经一百零三度左右。

由于川西高山和亚高山灌丛位于青藏高原东缘褶皱带的最外缘区域,与四川西部很多高原地区一样,拥有典型的高山峡谷特征,并且,受高原地形决定和影响,川西高山和亚高山灌丛拥有冬寒夏凉的高山气候特点。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米亚罗作为有名的风景区,一月份的平均气温达到零下八摄氏度左右,而七月份的平均气温在十三摄氏度左右,全年超过十摄氏度的总积温度在一千两百摄氏度和一千四百摄氏度之间,同时,全年降水量在七百毫米和一千毫米之间,全年蒸发量在一千毫米和一千九百毫米之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具有非常明显的高山地区气候特点。

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湿地土壤氮矿化特征

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湿地土壤氮矿化特征

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湿地土壤氮矿化特征解成杰;郭雪莲;余磊朝;许静【摘要】采用树脂芯原位培育法,研究了纳帕海沼泽、沼泽化草甸和草甸土壤氮的矿化特征.结果表明,铵态氮(NH4+-N)为沼泽、沼泽化草甸土壤中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分别占无机氮含量的96.76%和75.24%,而硝态氮(NO3--N)为草甸±壤中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占无机氮含量的58.77%.植物生长期内,纳帕海湿地土壤的净氮矿化速率表现为沼泽化草甸>草甸>沼泽,表明干湿交替的土壤环境更利于土壤氮矿化作用的进行,土壤中氮素有效性和维持植物可利用氮素的能力更强.整个生长季,沼泽和草甸土壤氮矿化为硝化作用,而沼泽化草甸土壤氮矿化为氨化作用.土壤硝态氮含量、有机质含量、碳氮比和含水量均对纳帕海沼泽、沼泽化草甸和草甸土壤的氮矿化产生显著影响.【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3(033)024【总页数】6页(P7782-7787)【关键词】纳帕海;高原湿地;净氮矿化率【作者】解成杰;郭雪莲;余磊朝;许静【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昆明650224;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昆明650224;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昆明650224;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昆明650224;西南林业大学,昆明650224【正文语种】中文氮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是湿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限制养分,其含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湿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1]。

湿地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氮素不足土壤全氮的2%[2],95%以上氮素以有机氮的形式存在[3],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需要经过微生物的矿化作用将其转化为NH+4-N和NO-3-N形式的有效氮[4]。

土壤氮素的矿化作用作为氮循环的重要过程之一,与微生物活动、植物养分吸收、反硝化过程和氮固定等有着密切联系[5-6]。

研究湿地土壤NH+4-N和NO-3-N的动态和有机氮矿化速率及影响因素对于了解湿地系统氮素循环与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滇西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呼吸研究的开题报告

滇西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呼吸研究的开题报告

滇西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呼吸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滇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农牧业生产和生态位置。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该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呼吸是反映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生态系统呼吸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了解土壤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滇西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呼吸差异,进一步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内容:
本研究选取滇西北地区不同类型土地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耕地、森林、草地和水田。

通过采集土样,测定土壤呼吸,计算土壤呼吸速率,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研究方法:
(1)采样:在各土地类型中随机采集土壤样品,样品深度为0-10厘米,每个采样点采集3个样品,共计50个采样点。

(2)测定土壤呼吸:采用静态箱法,在采集土样的同时,测定土壤呼吸速率。

每个采样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该点的土壤呼吸速率。

(3)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呼吸速率的差异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

四、预期成果
本研究结果将在滇西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信息,有助于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滇西北高原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滇西北高原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 7] [ 5, 6]
气温较低 , 降水偏少 , 植被生长速度缓慢 , 如果生 态系统受损超过其自我修复的极限 , 恢复将极为困 难。因此 , 对该区域的高山、 亚高山湿地和高原湖泊 实施保护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本研 究 以 建 塘 镇 为 例 , 在 ArcGIS 和 FRAG STAT S 软件支持下, 利用 1974 、 1987 和 2000 年三期 遥感影像提取的土地利 用 /覆 盖 信息, 分 析了 26 a 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 /覆 盖动态和景观格局的变化 情况 , 为探讨高原湿地景观变化的驱动因素和生态 系统的退化过程打下基础, 同时也为本区生态保护 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滇西北高原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张强
1, 2
, 马友鑫
1 *
, 刘文俊 , 李红梅
1
1
( 1.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云南 昆明 650223 ;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北京 100039 )

要 : 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 化与区域土地利用 /覆盖格局 的变化 有着十 分紧密 的联系。以 纳帕海、 碧 塔海和
266
山地学ຫໍສະໝຸດ 报25卷该镇东北边界, 出于研究需要, 将研究区自该湖北部 以 3 400 m 等高线为界向北进行了局部扩展。建塘 镇所在的香格里拉县 ( 99 20 ~ 100 19 E, 26 52 ~ 28 52 N )地处云南省西北部 ( 图 1) , 青藏高原东 南缘横断山脉腹地, 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交接 带 , 地质活动强烈 , 是以高山、 亚高山为主的高山峡 2 谷地貌 , 垂直气候差异鲜明。全县面积 11 613 km , 总人口 14 74 万人 ( 2001 年 ) 。该区属山地寒温带 季风气候, 主要受西南季风和南支西风的交替控制 , 干湿季分 明, 年平 均降 水量 618 4 mm, 年均 气温 5 5! 。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 山脉南北走向, 金 沙江从西部入境 , 东南流出。土壤以寒温性气候土 壤类型 ( 暗棕壤、 漂灰土和高山草甸土 ) 为主, 山地 寒温性针叶林为其区域性植被类型。

川西亚高山林区不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地被物及土壤持水特征

川西亚高山林区不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地被物及土壤持水特征

川西亚高山林区不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地被物及土壤持水特征张远东;刘世荣;罗传文;张国斌;马姜明【摘要】川西亚高山森林是我国西南亚高山水源涵养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世纪中叶以来农业人口的增加和森林的开发利用,受干扰强度、频度和干扰时间的影响,原始暗针叶林退化为耕地、草地、灌丛、次生阔叶林或人工林.1998年后,该区相继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为评价工程效益,确定长江上游水源涵养林的恢复与重建模式,需要进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生态水文效应的对比分析.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对比分析了川西亚高山林区农田、草地、退耕还林地、灌丛、次生桦木林、人工云杉林和老龄针叶林的地被物(苔藓与枯落物)和土壤持水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与覆盖类型间地被物和土壤持水性能差异显著.随着干扰程度的增加,苔藓、枯落物蓄积量及最大持水量下降,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持水性能下降.苔藓最大持水量排序是老龄针叶林>人工云杉林>天然次生林>灌丛.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排序是老龄针叶林>天然次生林>人工云杉林>灌丛>草地>退耕还林地.人工云杉林与天然次生林之间、草地与退耕还林地之间苔藓和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没有显著差异.土壤0~40cm最大持水量排序是天然次生林>老龄针叶林>人工云杉林>灌丛>农田>草地>退耕还林地,其中天然次生林显著高于人工云杉林,草地与退耕还林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对于森林恢复途径和树种的选择,需要考虑未来林分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9(029)002【总页数】9页(P627-635)【关键词】最大持水量;苔藓;枯落物;土壤;亚高山【作者】张远东;刘世荣;罗传文;张国斌;马姜明【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2;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黑龙江,15004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2;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黑龙江,15004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2;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黑龙江,15004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2;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黑龙江,15004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2;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黑龙江,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2;S718.5川西亚高山林区地处四川盆地丘陵山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属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山峡谷区。

滇西北亚高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容重与根系生物量的比较研究

滇西北亚高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容重与根系生物量的比较研究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第六课题资助(KSCX2-1-09-06)。

作者简介徐宁(1983-),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生态学。

通讯作者,E -mail :zlwu@ 。

收稿日期2007-10-22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称为土壤容重。

一般情况下,土壤容重小说明土壤孔隙数量多,比较疏松,结构性好,土壤的水分、空气、热量状况良好。

因此,土壤容重是土壤肥瘦和耕作质量的重要指标[1]。

通常土壤容重为1.00~1.50g/cm 3,自然沉实后的表土容重为1.25~1.35g/cm 3,自然土的土壤容重较耕作土小。

根据文献,耕地、森林、草地的土壤容重大多为0.80~1.60g/cm 3,仅有原始红松林0~10cm 层的土壤出现过容重值为0.47g/cm 3的情况[2]。

而在特定条件下,土壤容重会有大的变化,例如,刚翻耕的农田表层和泡水软糊的水田耕层的土壤容重可降到1.00g/cm 3以下[3],因水流而自然沉积紧实的土壤和沙质土壤容重可增大至1.40~1.60g/cm 3[4-5],土木建筑工地上夯实的土壤容重可高达1.80~2.00g/cm 3[1]。

但是,在测定土壤容重时,大部分研究往往只考虑土壤体积、含水量,而没有考虑土壤中根系的作用。

在滇西北的亚高山地区,笔者对自由放牧草地、围栏刈草草地、人工种植草地、荒山灌丛、青稞地进行了土壤容重、含水量、根系生物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发现在自然条件差别可以忽略但利用方式不同的土地中,土壤容重与根系生物量密切相关。

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地区概况滇西北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是横断山脉的主体部分,生物多样性丰富。

其中迪庆自治州有着丰富的草场资源,适宜放牧的荒山草地达45.67万hm 2。

该研究地点达拉村隶属于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府香格里拉县建塘镇四村办事处。

达拉村地理位置为99°46′27.8″E ,27°47′27.8″N ,海拔3340~3350m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 宁1 吴兆录1 李正 , 1 国 学 西 版 热 植 园云 昆 522 国 学 研 生 ,京10 ) . 2 , * 玲1 . 科 院 双 纳 带 物 ,南 明62; 科 院 究 院北 03 , 2( 中 03. 中 09
摘 要 调 查 了滇 西 北亚 高 山 5 土地 利 用类 型表 层 土壤 (~ 5c 的含 水 量 、 重、 面特 征 以及 地 下根 系生物 量 。 0 1 土壤 种 0 1 m) 容 剖 就 ~5C B 层 的平 均含 水量 而 言 , 刈草 草地 > 牧 草地 > 植 草地> 稞地 > 山灌 丛 , 明耕 种( 稞 地 ) 土壤 干燥 , 山 灌丛 土壤 含 水量较 低 , 放 种 青 荒 说 青 使 荒 与 其所 处的微 地 形有 关。 稞地 由于人 为翻耕 的 原 因 , 青 表层 土壤 中植 物 根 系很 少, 土壤 容 重 最大 , 其他 4种 不 同土地 利 用类 型表层 土 壤 的容 重均 ≤ 1 0g m , 能是 土壤层 中有 大量植 物根 系的原 因。 . c 可 O , 种植 草 地 经过 1 翻耕 , 土壤 容 重 小 于经过 多次翻 耕 的 青稞地 , 次 其 大 于其他 3 土地 利 用类 型 , 明土壤 植 物根 系含量 的 多 少直接 影 响 着土壤 容 重 的 大小 。 土壤 容 重计 算 过 程 中 , 考 虑植 物根 系 种 说 在 应
Yu nu n bn a rpc l oa ia re , hn s a e f ce c sKu mig Yu n n6 0 2 ) n t a Xi a g a n o ia B tnc l d n C ieeAcd myo in e, n n , n a 5 2 3 h T Ga S
A b t a t Th olb l nst.s i mosu ea d s i s cin. n n r r u d rosb o s nd rdi ee tln s y e n n rh se n sr c es i u kde i y ol it r n ol e to a d u deg o n o t ima su e f r n a d u e tp si o twe tr f Yu a o i ewee iv siae .Th v r g olmo su e i nn n Prvnc r n e tg td ea ea es i itr n 0-1 m sfr g a ws g a ig p su e >c t ae a o > b re 5 c wa oa eme do > rzn a tr s ulv td me d ws i aly tra dee e h lb s a e .t srs l dt t ut ec ud ma et ol r n h o s o l itr fd s re hl b s a e sr ltd er > s r d-il o c g s I e ut l t wa e ha c ur o l k hesi ya d telwe t i mosu eo e e d-i o c g swa eae d s t l t heattd ftehi .B i gma ma ut r .h r sa l d o t d rr u d b re er . ih ma et es i u k d n iywa h ot l u e o h l e n n- dec lu e te ewa i e rosun eg o n a lytra whc d h olb l e st ste i 1 t bg e tFo o t fte si.hes ibuk d n iyo eohe idso a o r esta re a o 100g c .T e si uk d nst ig s. rt roso olt ol l e st ft t r4 kn fme d wsweels h n o qu l . / m h olb l e iy he h h t o utv td me d wswa e st n b re e a a d mo et n t te i so a ws I ss i h tte rosbo s o l fe tte fc liae a o sls ha a lytr n r ha heoh r3 knd fme do . twa ad ta h o t ima sc u dafc h s i b l e st.S h fe to ln o t h udb o i r di h ac aino olb l e st. ol u kd n iy ot eef c fpa tross o l ec nsdee tec lult f i u kd n iy n o s
的作 用。 关 键词 土壤 容重 ; 土壤 含 水量 ; 土壤 剖 面 ; 下根 系生 物量 ; 西北 地 滇 中图分 类号 s 5 . 1 2 文献 标识 码 A 5 文章 编号 0 1 — 6 12 0 )5 0 9 1 0 57 6 1(0 80 — 16— 3
Co pa atv S ud e j Bul De st a m r i e t is on Sol k n iy nd Unde g o r r und Ro s Bi m a s nd r Dif r ntLa Us Typ s i No t s t r ot o s u e fe e nd e e n r hwe e n
维普资讯
安徽农 业科 学 . un l f n u A r S i2 0 ,6 5 :9 1 1 6 J r A h i gi c. 0 8 3 ( ) 1 6 — 9 3 o ao .
责任 编辑 金琼 琼 责任 校对 王 森
滇西北亚高 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 容重与根 系生物量的 比较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