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

合集下载

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何在?-精品

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何在?-精品

党建教育/保先教育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何在?“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是增加农民的收入。

近年来,我们围绕农民增收,采取了不少的措施,但是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我认为,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农民增收,狠抓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由于运用行政手段的多,市场运作的少,农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是农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的质量不高,大路货多,名特优产品比例低,缺乏竞争力。

二是一般性的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

三是区域结构高度雷同,产品品种在较大区域内大体一致,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

加之,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产品结构性矛盾相对突出,农产品供求矛盾由总量为主转向以结构为主,从而致使大宗农产品普遍供大于求,相对过剩,出现“卖难”和价格下降。

2.农产品成本高。

3.非农岗位就业不足。

农民的非农收入主要来自乡镇企业和进城打工的劳务经济。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一度成为支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

自1996年以来,随着我国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使乡镇企业整体萎缩,增长速度回落,经济效益低下,吸纳就业能力明显下降。

近几年来很多在乡镇企业打工的农民不得不重新加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行列。

由于乡镇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明显下降,农民从乡镇企业得到的收入增幅也随之下降。

与此同时,自1995年开始,国民经济连续7年缓慢增长,国有企业下岗或失业人员增加,为了给这些下岗或失业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许多城市都制定了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给农民进城务工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

加上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下,进城务工的难度越来越大。

上述两个方面都减少了农民在二、三产业的就业机会,抑制了农民非农产业工资性收入,导致了农民收入增幅下降。

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影响及其对策

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影响及其对策

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影响及其对策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田面积有限,水资源匮乏等因素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

2. 技术水平低下:部分农民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的更新和应用,导致生产效率低下,难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

3. 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地区销售渠道更为狭窄,农民往往无法直接接触到更广阔的市场,导致农产品价格低迷。

4. 土地流转困难: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土地流转缺乏规范和保障,限制了农民扩大种植规模和规模化经营。

农民增收缓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家庭生活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改善,甚至难以摆脱贫困。

2. 农村人口外流:农民面临经济压力的增加,在城市工作的机会相对较多,导致农村人口不断外流,加剧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3. 农业结构失衡:农民增收缓慢使得农业收入相对于非农业收入偏低,进一步扩大了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导致农业结构失衡。

为解决农民增收缓慢问题,可采取以下策略:1.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 发展农村产业:加强农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通过完善农地流转政策,激发农民手中土地的潜力,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

4. 加强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5. 提供技术培训和扶持政策: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供科技扶贫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农民提高技术水平和创业意愿。

综上所述,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多方面,对农民和整个农村经济都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综合策略,加大投入,发展农村产业,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优化农产品营销渠道,提供技术培训和扶持政策,促进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困难:现状、成因、措施

农民增收困难:现状、成因、措施

农民增收困难:现状、成因、措施
农民增收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农村地区,许多农民仍然依赖传统的农业种植和畜牧业生产方式,产出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增加收入。

2. 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农村地区的农业技术和生产设施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农业科技支持和技术培训,导致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无法有效提升,进而影响农民收入。

3. 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村地区由于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很难获取准确的市场行情,农民往往难以把握市场机会,增收受限。

4. 农产品销售困难:农民在农产品销售环节面临着产品质量检验、运输和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同时由于交通设施不完善,物流成本高,农产品销路受限。

为解决农民增收困难,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农民发展适应当地优势的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 加强农业科技支持: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农业生产效益提高。

3. 建立健全市场信息系统: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加强对农民的市场信息培训,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4. 改善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畅通程度,扩大农产品市场。

5. 政策支持和帮扶: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制定完善的农业支持政策,提供金融支持和技术培训等帮扶措施,鼓励农民增加收入。

综上所述,解决农民增收困难需要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的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更好的条件。

农民增收困难总结

农民增收困难总结

农民增收困难总结引言农民是我国农村地区的主要人口群体,其增收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尽管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农民增收,但农民增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对农民增收困难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农民增收困难的总结1.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落后,如道路交通不便、电力和通信设施欠缺等,这给农民的农产品销售和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2.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由于技术和设备的限制,一些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导致农产品的竞争力较弱,农民的收入也相对较低。

3.求职岗位有限:农村地区就业岗位较少,多数农民只能从事农业生产,这限制了他们的收入增长。

4.教育和培训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培训资源相对匮乏,农民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限制了他们的收入提高。

5.金融支持不足:一些农村地区缺乏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农民在创业和农产品销售过程中面临资金困难。

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分析1.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尽管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来促进农民增收,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政策效果并不明显。

2.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农村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一些地区的农民增收条件更加有利,而一些地区的农民仍然处于较为困难的境地。

3.农民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一些农民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只依赖传统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方式,导致他们的收入增长较为有限。

4.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由于农村地区的交通和物流条件有限,农民的农产品销售渠道相对狭窄,难以获取更多的市场机会。

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建议1.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农村地区的交通、电力和通信设施,为农民的农产品销售和生产提供更好的条件。

2.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

3.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4.提高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水平,增加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培训资源,提供农民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与对策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与对策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与对策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也在逐步增长,但农民的收入增长仍然相对缓慢。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农民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相较于城市,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农民的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导致其收入增长相对缓慢。

2. 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

由于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和供应存在较大波动,农产品价格经常处于波动之中。

这种价格波动会对农民的收入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农业生产存在技术壁垒。

农村地区的科技与信息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农民在农业生产上面临着一定的技术壁垒,影响了其收入增长。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民在农业生产上的技术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2. 发展乡村产业。

政府可以引导和扶持农村地区的乡村产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职业机会和经济来源。

3.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环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农民收入的增长,需要政府、社会和农民自己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1 -。

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影响及其对策

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影响及其对策

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影响及其对策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1.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限制: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存在技术水平低下、劳动力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难以实现规模化、现代化生产,导致农民收入增长受限。

2. 市场不完善:农产品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价格波动大、产销不衔接等问题,导致农民难以通过市场渠道获得更好的收益。

3. 农业经营规模小:部分农民经营规模小,难以发挥规模效益,影响农产品生产效益和农民增收。

4. 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农民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无法实施新技术、新品种和新农业模式,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增收潜力。

农民增收缓慢的影响:1. 农村贫困问题加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农村贫困问题加剧,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 农民工外出打工增加:为了获得更好的收入,很多农民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外流,农业生产力受限。

3. 农产品供给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农业生产意愿低,农产品供给不足,给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市场稳定带来风险。

农民增收的对策:1.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民增收。

2.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3. 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改善农产品流通体制,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提升农民对农产品价格的议价能力。

4. 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支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5.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提供农村金融支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缓慢原因及对策

农民增收缓慢原因及对策

农民增收缓慢原因及对策农民增收一直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与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农民增收缓慢的情况依然在持续,造成了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以及一些可行的对策。

一、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1.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中国农业生产方式依然停留在劳力密集型的阶段,机械化程度依然不高,这导致了生产成本高,农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同时,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也是增收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2.市场信任度低由于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管理不足,农产品的质量往往与标准存在差别,影响了商品的信任度,导致价格难以提高。

3.土地纠纷问题土地纠纷是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一些土地纠纷往往会直接影响农户的种植收入,还会导致耕地荒芜、资源浪费等问题,恶劣影响农民的增收发展。

4.没指导农民走品牌经济之路品牌经济已经逐渐在我国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企业都通过不断加强品牌建设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但是由于缺乏品牌战略的指导,农业生产企业还没有开始全面发展品牌经济,农产品自主品牌尚未得到发展。

二、农民增收策略1.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在当前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下,劳动力密集型的种植方式不能充分满足现代市场需求,需要进一步转变生产方式,优化种植结构。

农民可以考虑将自己的土地租赁出去,或者向他人合作,节约成本,并且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例如影响专业你课程。

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以满足市场竞争需求。

2.提高市场信任度为了提高市场信任度,农民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再培训,坚持实践、收获监测、销售合同等方法,从店头到收成全程把防假奶的证明都落实到位。

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包括持续优化生产过程、开发科技研究、合作伙伴突破性技术以及科学管理等。

3.加快土地改革土地问题对农民增收也有很大影响。

在支持相应政策的推进下,农民可以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计划设计合作土地利用模式,增加经济效益,实现良性循环。

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影响及其对策

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影响及其对策

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影响及其对策一、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农民增收缓慢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其背后隐藏着多方面的原因。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许多地区的农业依然以传统的粮食种植为主,缺乏多元化的农业产业结构。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收入难以提升。

农业现代化水平低:部分地区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农业技术创新不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国内外农产品竞争加剧,农民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市场的双重压力,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不稳定。

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虽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部分地区的农民仍然面临就业转移难的问题,无法获得稳定的非农收入。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一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如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等,制约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和扶持政策的有效性有待提高,包括农业补贴、金融服务、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

二、农民增收缓慢的影响农民增收缓慢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也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消费市场需求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影响社会稳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可能导致农村社会问题增多,如农民负担重、农村贫困等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难以吸引和留住农业人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推进。

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可能导致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下降,影响国家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安全。

三、农民增收对策针对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措施,从多个方面入手,促进农民增收。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向多元化、特色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农民增收缓慢原因思考

农民增收缓慢原因思考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01
增加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农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开展
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02
推广节水灌溉、精准施肥、智能农业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
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03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人
04
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高效、 优质、生态的农产品种植面积,提高 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鼓励农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 扩大规模,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促 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
发展特色农业
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发展 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形成区域 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格局。
详细描述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 果,导致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较低, 农产品品质和产量难以提升,进而影 响了农民的收益。
农业市场体系不完善
总结词
农业市场体系不完善限制了农民进入市 场的机会和收益保障。
VS
详细描述
当前,我国农业市场体系尚不健全,农产 品流通环节多、成本高,导致农民在市场 中处于不利地位,难以获得应有的收益。 同时,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产品价格波动 大等问题也影响了农民的收益稳定性。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目前农业产业结构以传统种植业 为主,缺乏多元化经营,难以满 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制约了农业 产值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农业劳动力结构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
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以中老年 人为主,年轻劳动力流失严重,导致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影响了农民的收 入增长。

谈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

谈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

谈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0年第11期张晶文高海英付丽艳董红枫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农民的小康,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无法实现。

农民增收缓慢是当前“三农”问题最集中的体现,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意义重大,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较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就能进一步走活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整盘棋。

一、文化素质低,是农民增收缓慢的主要原因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打工、就业门路狭窄,另一方面,滞留在农村的多是老、弱、病、残、妇幼等,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不仅文化素质同样不高,不能很好地掌握先进的耕作技术,而且劳动力也很差,无法精耕细作,一些地方出现广种薄收或丢荒现象,这在欠发展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农民的非农收入和农业收入水平均很低,农民总体收入很难快速增长。

农业生产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对处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且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

他们很难准确把握诸多的市场供求信息,结果往往造成农业生产布局雷同。

同一品种的农产品在某一时段或地区的供给大量增加,一旦国内需求增幅不大,产品又不能大量出口时,农产品出现卖难,农民收入就会大幅降低,前些年温江蒜苔大烂市及今年春季彭州市的萝卜贱卖就是典型的例子。

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以农户为单位,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不仅生产成本高,而且由于缺乏先进技术和管理,生产的产品质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另外,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过于分散,缺乏将一家一户生产的产品联合起来集中销售的营销组织,处于”各自为阵”的状态,生产经营行为协调性差,组织化程度低,致使单个农户在产品市场竞争中无法左右交易价格,加之市场管理不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混乱,农户的经营行为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在市场竞争中很难形成优势,进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

当前农民增收缓慢的制约因素及对策(2)

当前农民增收缓慢的制约因素及对策(2)

当前农民增收缓慢的制约因素及对策(2)当前农民增收缓慢的制约因素及对策6.农业产业化经营层次低。

一是发展不平衡。

除为数不多的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比较好外,大多数地区还缺乏龙头带动。

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缺乏知名品牌,竞争力不强。

三是产业化经济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不稳固,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坑农害农现象。

四是农业产业化支撑体系建设缓慢,社会化服务功能不完善、不配套,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滞后。

7.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一是农业科技推广专业技术队伍人才匮乏,乡村两级政府和组织基本没有建立起像样的农技推广队伍。

二是农业科技缺乏创新机制,农业生产科技成果储备不足,缺少既可以大幅度增产又能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新品种和新技术。

三是缺乏农业科技推广对象。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愈来愈多的农村青壮年强劳力外出务工经商,留守乡土的基本上是老弱病残及儿童,缺乏有文化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传承人。

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这些问题,导致农业生产技术长期落后,农业生产效率很难有大的提高。

8.农民受教育程度低。

据有关部门此前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8.5%、33.9%、46.2%、10.1%、1.3%。

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占了88.6%。

农村劳动力的低素质,增加了他们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难度,加大了他们通过利用新技术发展高效农业、特色经济的难度,也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1.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

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增收,必须进一步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

这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等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

二是要加强和完善促进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及措施

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及措施

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及措施农民增收是一个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的重要问题。

要推动农民增收,需要全面分析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下面是对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及相应措施的讨论。

首先,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

目前农村农业生产中许多农民仍然依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缺乏先进的种植、养殖等技术的应用,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量也相应较低,影响农民的收入增长。

2.农村基础设施滞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例如公路、电力、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影响了农民的农产品流通,同时也限制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阻碍了农民增收。

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

由于农产品农资市场信息不对称,过度依赖传统的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农产品市场供给存在过剩或者短缺等问题,导致价格不稳定,农民的收益难以保障,影响了农民的增收能力。

4.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相对薄弱,养老、医疗等问题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农民缺乏稳定的社会保障,无法有效应对风险,增加了农民增收的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农民增收:2.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修建和完善农村公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加强农产品的流通能力,并促进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

3.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打造农产品信息化平台,加强农产品市场供需信息的发布和交流,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农民对市场的信息获取能力,减少农产品市场供需失衡的现象。

4.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致力于构建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和消费能力。

综上所述,农民增收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需要对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一、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1、农民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

在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学生“两免一补”政策之前,有很多农村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辍学,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比较低。

加之具有初、高中文化和有一技之长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就拿我区说,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72.5%。

在家的绝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儿童。

这些人几乎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小农经济意识浓,科学文化知识欠缺,接受科技能力不强,劳动技能低下,直接影响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2、农村基础设施落,产业发展受制约。

虽然近几年国家花了不少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农村幅员辽阔,历史欠帐太多,国家投资相对有限,农村的基础设施总的来说还很差,目前还有相当一部份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并未得到根本改善,比如没有排灌设施、防洪设施、水土保护设施、田间道路设施等,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自然气候条件,抗御干旱、洪涝等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脆弱;部份山区农村,至今还存在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畜饮水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产业的发展。

3、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由于农民素质、山区地理位置、科技投入等诸多原因,农村的农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率不高,农业机械利用、水利灌溉普及程度低,多数地方仍然依靠原始的人畜耕作方式进行生产。

还有部分农民至今没有掌握已经推广多年的常规农业生产技术,如农业生产规范化栽培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

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规模效益低,农民增收困难。

4、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缓慢。

5、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缓慢。

农民由于受小农经济思想影响等因素,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价值观念,在生产安排上,一般都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生产,较少考虑市场的需求以及市场的变化,进入市场流通领域的农产品无论在数量、种类和质量上都相对有限,且市场竞争力不强。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与对策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与对策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与对策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但农民收入增长的步伐仍然缓慢。

以下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以及对策。

原因:
1.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很多农民仍然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缺乏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导致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低下,难以获得高收益。

2. 市场状况不佳:市场需求不稳定,供求失衡,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难以获得稳定的收入。

3. 土地资源有限: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逐渐减少,限制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对策:
1. 推动农业现代化:引导和扶持农民使用现代的种植、养殖等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提高农民收入。

2. 建立稳定的市场机制: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促进农产品市场化,建立稳定的市场机制,提高农产品价格水平,保障农民的利益。

3. 发展多样化的经济产业:除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民还可以发展旅游、养老、教育等产业,实现收入多元化,提高整体收入水平。

总之,农村发展需要政策、技术、市场三方面的支持,才能真正实现农民收入增长。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农民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农业行业中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与改进方式

农业行业中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与改进方式

农业行业中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与改进方式一、引言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迅速转变,农民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下降。

尽管我国农业产能不断提高,但许多农民收入增长的速度却相对较慢。

本文将探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式。

二、原因分析1. 农产品价格波动由于市场经济的推进和国际贸易成本等因素,在市场供需变化时,不同品种的农产品价格经常波动。

这导致了农产品销售价格起伏不定,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此外,大规模商超的崛起也间接压制了传统零售商店对高价回购农产品并帮助提高农民收益。

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许多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当地生产活动发展,也限制了土地价值和产量的提升。

这使得农民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难以增加产量,进而影响了收入增长。

3.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中国农民一直较为关注土地环境问题,农产品的不合格率居高不下,造成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在销售环节中许多农产品价格较低,导致了农民收入的下降。

4. 科技创新未到位传统的耕作方式、种植方式还很常见于中国乡村地区。

即便有些科技改良措施实施,在培训与落地工作上离真正起到帮助作用还相差甚远。

缺少现代化机械设备以及先进技术在农田应用导致效益的下降,从而限制了广大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

三、改进方式1.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和支持农民参与非农产业发展,如特色小镇建设、休闲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兴行业。

调动和整合资源,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和增收机会。

2.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品种档次,增加附加值。

引导农民转型升级,培育一些以品质优势为核心的特色农产品和地方名牌产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3.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乡村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完善全程基础设施,提高生产效能和运输效益,减少各类环节损耗和成本支出,提高生产力水平。

农民增收困难现状成因措施

农民增收困难现状成因措施

农民增收困难现状成因措施
农民增收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困扰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对于城
市居民,农民的收入更加低微,增收难度更大。

其主要成因包括农业生产
的不稳定性、农村产业结构的单一性、农民素质的相对低下以及农村基础
设施的不完善等。

针对农民增收困难的现状,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

首先,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是农民增收难度的重要成因之一、农业生
产受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且农民缺乏有效的保险和
风险管理机制。

为此,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农
业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保险保障,减轻农民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经
济损失。

此外,农民素质的相对低下也是农民增收困难的成因之一、很多农民
缺乏现代化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难以增加收入。

政府可以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通过培训农民的技术和
管理能力,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最后,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是造成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之一、农
村基础设施的薄弱,影响了农村产业发展规模和效益。

因此,政府需要加
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加快农村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
施建设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为农民增收创造更好的
条件。

论农民收入难的原因及化解途径

论农民收入难的原因及化解途径

论农民收入难的原因及化解途径在全球经济下滑,农民就业增收难问题,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有着极大的影响,要实现农民增收,必须找准项目,采取有效措施,整体加以推进。

促进农民增收,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

当前必须抓住国家和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历史机遇,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一、农民增收难的因素:1、农民无技术。

调查发现现,农村劳动力具有高中以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3%%。

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偏偏低,农业科技成果难以得得到迅速推广和普及。

一方方面出于农民自身所受教育育程度有限,往往使他们在在接受科学技术方面处于被被动地位;另一方面,由于于他们接受技术培训的机会会很少,又造成他们对新技技术、新成果的茫然无知,,使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的的推广普及受到了一定的限限制。

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众受传统农耕思想束缚,小小富即安的思想根深蒂固,,满足于有吃有穿,生活过过得去,不敢冒风险,创业业经营意识淡薄,不能积极极主动地开辟增收新渠道。

近几年可供转移的劳动力力人数持续减少,留守的劳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且多多为大龄人员,知识更新和和技能培训后转移就业的难难度较大,农民工资性((资fwjia/]论农民民收入难的原因及化解途径径 www.fw】收入增长的后劲不足。

2、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在在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双重压力下,农业结构调整整并没有到位,农业产业化化组织竞争力弱,农产品生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链短。

一方面,产品加工深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和增值值率低,优质特色产品不多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值产品更少,缺乏市场竞争争力。

另一方面,产品研发发能力不强,新开发产品少少,而且大多没有形成品牌牌效应。

再加上农业生产资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生生产成本随之增加,农业效效益下降,从而制约了农民民收入的增加。

农技推广队队伍不够健全,农业先进适适用技术推广不够广泛,有有些蔬菜、食用菌等农业生生产基地生产管理甚至依然然停留在传统的种养习惯和和水平上,预防预警能力差差,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影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后劲,也也影响农民的持续增收。

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

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

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影响及其对策农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二为此「十五、、纲要中指出:•雯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商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农民收入较快的増长二近几年來.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題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2004年1丿中共中央下发广•一号文件二突出强调増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促进农民増收.爭关全局,总义重大。

一、农民増收缓慢的原因1978年以來•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平均每年増长%,农民得到了实患。

但从1997年开始,増长速度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下降趋势。

农民人均纯收入1997年増长缰.1998年増长%. 1999年増长%. 2000年増长%. 直到2001年才出现反弹,增长%。

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比上年増长%。

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2575元,比上年増长约4%o垠近几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増长率徘徊在4诙左右,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的一半。

受•'非典、'和洪涝灾害的影响.安徴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为2127元,仅比上年増长%•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民増收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政府不再提商农产品价格.农民來自农业的收入増幅下降。

过去农民收入的増长主要靠政府提商粮食和农副产品的价格.随着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再篷提价的办法提岛农民收入已经不现实。

上世纪90年代以后• |大|连年提价,加上粮食生产成木递増,目前我国小麦、玉米.大米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商于国际市场价格二至七成.已经失去了竞争优势.如果再提价无疑于饮鹅止渴。

(二)农民來自非农产业的收入.特别是來自乡镇企业的收入逐渐减少。

在一般加匸、制造业生产能力过剩,全社会更加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的背呆下.许女以低技术为主体的乡镇企业面临困境。

一些地方原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改制•减少兀员,导致乡镇企业吸收农民就业人数下降和农民收入减少。

农民增收缓慢的三个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农民增收缓慢的三个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农民增收缓慢的三个原因及解决的对策近几年来,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____年1月,中共中央下发了“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促进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意义重大。

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5.2%,农民得到了实惠。

但从____年开始,增长速度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下降趋势。

农民人均纯收入____年增长4.6%,____年增长4.3%,____年增长3.8%,____年增长2.1%,直到____年才出现反弹,增长4.2%。

___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比上年增长4.4%。

___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2575元,比上年增长约4%。

最近几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徘徊在4%左右,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的一半。

一、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政府不再提高农产品价格,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增幅下降。

过去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靠政府提高粮食和农副产品的价格,随着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再靠提价的办法提高农民收入已经不现实。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因连年提价,加上粮食生产成本递增,目前我国小麦、玉米、大米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二至七成,已经失去了竞争优势,如果再提价无疑于饮鸩止渴。

(二)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特别是来自乡镇企业的收入逐渐减少。

在一般加工、制造业生产能力过剩,全社会更加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的背景下,许多以低技术为主体的乡镇企业面临困境。

一些地方原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改制,减少冗员,导致乡镇企业吸收农民就业人数下降和农民收入减少。

loCalhost(三)耕地面积减少,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资价格的上涨,不仅会影响农民的增收,也会对下半年农业增产产生不良的影响。

一到二月份发布的信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6%,化肥上涨13.9%,但从一些地区来看,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有些地方更快,这个问题很突出,所以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当中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既影响农民收入,又影响农业生产。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整体经济的稳定增长、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一、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一)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大多仍以传统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机械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

许多农民依然依靠经验进行耕种,缺乏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

这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弱。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些偏远农村地区道路崎岖不平,交通不便,农产品运输困难,增加了成本。

水利设施老化,灌溉能力不足,影响农业生产。

电力供应不稳定,通信网络覆盖不全,阻碍了农村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和经济合作。

(三)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农村留守人口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

劳动力的流失使得农村缺乏足够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同时也导致农村消费市场萎缩,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

(四)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村的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大多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业发展不足。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的收益有限。

此外,农村缺乏有效的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五)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农村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金融机构对农村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

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普遍存在,缺乏资金支持,农民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引进新技术和发展新产业。

(六)农村教育和人才短缺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质量不高,导致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缺乏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难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创新发展。

(七)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土地闲置和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影响及其对策农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为此,“十五”纲要中指出:“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农民收入较快的增长”。

近几年来,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2004年1月,中共中央下发了“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促进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意义重大。

一、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5.2%,农民得到了实惠。

但从1997年开始,增长速度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下降趋势。

农民人均纯收入1997年增长4.6%,1998年增长4.3%,1999年增长3.8%,2000年增长2.1%,直到2001年才出现反弹,增长4.2%。

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比上年增长4.4%。

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2575元,比上年增长约4%。

最近几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徘徊在4%左右,不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的一半。

受“非典”和洪涝灾害的影响,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年为2127元,仅比上年增长0.4%,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政府不再提高农产品价格,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增幅下降。

过去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靠政府提高粮食和农副产品的价格,随着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再靠提价的办法提高农民收入已经不现实。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因连年提价,加上粮食生产成本递增,目前我国小麦、玉米、大米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二至七成,已经失去了竞争优势,如果再提价无疑于饮鸩止渴。

(二)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特别是来自乡镇企业的收入逐渐减少。

在一般加工、制造业生产能力过剩,全社会更加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的背景下,许多以低技术为主体的乡镇企业面临困境。

一些地方原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改制,减少冗员,导致乡镇企业吸收农民就业人数下降和农民收入减少。

2000年,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农业部分为1063元,与1090元的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并不大;但在二、三产业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方面,安徽省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为255元,与福建、浙江差距分别高达1018元、2181元。

因此,安徽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较低,主要是差在二、三产业和工资性收入上。

(三)农民的不合理负担过重,削弱了农民收入的份额。

农民的收入本来就低,却要交农业税和各种名目繁多的“费”。

据统计,2002年,纯农户的人均税费负担为115.7元,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兼业户人均税费负担为81.8元,以非农业收入为主的兼业户人均税费负担为62.1元,相较之下收入较高的城市人口平均税费却只有49.5元。

我国有些县乡基层政权人员过多,开支庞大,财政上存在着严重的缺口,为了维持基层政权的运转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向农民伸手要钱,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二、农民增收缓慢的影响我国13亿人口中有9亿多人在农村,农民长期不增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民增收缓慢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

1997年至2002年五年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6%,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只增长3.8%。

也说是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不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的一半。

农民收入上不去,与城市居民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消除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带来负面影响,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要求。

(二)农民增收缓慢是实现扩大内需方针的巨大障碍。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通货紧缩,消费不足。

为此,中央做出了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方针。

刺激9亿农民的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能把农民消费的潜力挖掘出来,必将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令人遗憾的是,农民增收缓慢,消费欲望不强,消费模式仍然以生存性消费为主,农民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弱。

农民增收缓慢不利于扩大内需,繁荣市场,实现经济良性循环。

(三)农民增收缓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严重的制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的主题,也是我国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的主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几千年来,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的根本问题。

我国能否实现现代化,关键看农业是否实现现代化,同样,能否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在于农民是否实现全面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难之点,不是在城市,而是在广大农村;关键之点,不是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而是农民收入普遍大幅度的增长。

如果农民增收缓慢,农村经济发展迟缓,必然要拖全面小康的后腿。

三、解决农民增收缓慢的对策促进农民增收,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同时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面对农民增收缓慢难题,我们必须运用综合措施,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首先,鼓励农民种植优质粮,增加粮食直补资金,并直接发放到户,千方百计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

安徽省出台政策,规定早稻上市时,由国家指定粮食企业按每斤0.70元最低保护价收购,当市场高于保护价时随行就市。

其次,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促使产品多样化和优良化,走出一条优质高效的发展道路。

再次,推广先进的种植、养殖、加工、贮藏等技术,并注重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名优产品。

最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业从产前向产后延伸,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

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农业的综合效益,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二)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治本之举。

安徽省于2000年在全国率先试行农村税费改革,2004年1月1日宣布在上年取消农业特产税的基础上,取消农业税附加,减征农业税,为此全省可直接减轻农民负担近6亿元。

2002年河南省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农村“三乱”得到有效遏制,当年农民负担比改革前要减轻37.7%。

农村税费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彻底取消不应由农民负担的各种费用,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三)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国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在广大农村,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仍然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

要积极推动乡镇企业“二次创业”,深化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多种资产经营形式,把发展乡镇企业与推进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引导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增加农民非农就业。

(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农村人多地少,要想致富,必须鼓励农民“走出去”。

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健全覆盖面广的劳务输出网络,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多渠道组织劳务输出,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的重要途径。

四、用城乡统筹的思路促进农民增收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要坚持“五个统筹” ,即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思路,加快建立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个统筹”的思路充满了辩证法,它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映了党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又深化了一步。

用城乡统筹的观点来思考“三农“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支农、建农问题,而是城乡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问题,通俗讲,是如何把“农民”变成“市民”的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化率为36%,滞后于工业化水平(我国工业增加值已占GDP的50%)。

为了彻底解决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发展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将更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

把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逐步解放出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减少农民、致富农民的目标。

今天,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繁荣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满足了发达地区劳动力的结构性需求。

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加快了城乡信息、劳力、资金、技术的交流,促进了城乡互补和共同发展。

同时,缓解了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规模经营。

目前,外出打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003年,全国共有近1亿农民进入城市打工,总收入达3700亿元。

安徽省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人均529元,同比增长23%,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89.2%。

城乡统筹是考虑和解决所有“三农”问题的大思路。

城乡统筹实质上是统筹城乡生产要素。

首先是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

实现城乡劳动力的统筹,就是要逐步取消限制农民工进城就业的不合理准入规定及不合法的收费;广泛开展以职业技能为重点的转业培训,搞好农民工外出的信息服务;整治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

2003年底,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有关方面迅速行动,积极采取措施清理拖欠建设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截至2004年1月中旬,已偿付历年拖欠农民工工资215亿元,清欠率达到68%,其中,2003年发生的欠款已兑付89%。

其次是统筹城乡税收。

许多国家都实行城乡一体的税收体制,农产品税负几乎为零。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同时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总体上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直至完全取消,这就为最终实现城乡统一的税收制度奠定了基础。

最后是统筹城乡信贷。

目前农村全部贷款只占金融机构总贷款余额的10%,与农村对GDP的贡献率不相称,信贷资金不足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今后制定货币信贷政策,要更加重视城乡和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在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应逐步提高对农村经济发展贷款的比重。

可见,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重大的思想创新。

农民增收问题只有在统筹城乡发展框架内才能得到真正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