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课内外古诗鉴赏(重要)
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啸(肃萧)(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
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
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
“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
唯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
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
“柳” 谐音“留”。
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
通用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重点)
通用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重点)《竹里馆》王维1、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三四句写了什么?一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
三四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反衬。
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寂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春夜洛城闻笛》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思念家乡。
2、“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
“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的特点。
3、第二句中的“散”和“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散”字写出了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
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
反衬诗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
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4、“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夸张,表现了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初一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解释
初一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解释初一下册语文课本中,学生需要背诵的古诗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首,每首诗后附上了简要的解释,以帮助理解和记忆:1. 《江南逢李龟年》 - 杜甫- 诗词内容:>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解释:这首诗是杜甫在江南偶遇老友李龟年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2. 《望岳》 - 杜甫- 诗词内容:>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解释:《望岳》是杜甫描写泰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立志要攀登高峰的决心。
3. 《春望》 - 杜甫- 诗词内容:>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解释:这是杜甫在战乱时期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的悲痛和对春天景色的感慨。
4.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 诗词内容:>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解释: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春天钱塘湖的美景,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5. 《江雪》 - 柳宗元- 诗词内容:>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解释:《江雪》是柳宗元描绘江上雪景的诗,通过孤舟和独钓的老人形象,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
6. 《游园不值》 - 叶绍翁- 诗词内容:>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解释:这首诗通过描写园中春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
7.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内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解释:《静夜思》是李白在夜晚思念故乡时所作,通过明月和霜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译文】站在幽州台上,前方看不到古人,后方也看不到来者。
想到天地的广阔和历史的悠久,不禁独自悲叹流泪。
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幽州台上的孤独和思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慨,反映出对时代变迁和人生短暂的深刻思考。
写法】全诗字字珠玑,句句经典,表达出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同时,诗歌语言简练,节奏明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译文】不要嘲笑农家自酿的浑浊腊酒,丰收之年留客足够食用鸡豚。
山势陡峭水道难行,但又发现一处山村。
春社的音乐和欢声笑语跟随着我们,衣冠简朴的古风依然存在。
如果从现在开始,让我随意乘着月亮闲逛,拄着拐杖在夜晚敲门也不会有人反对。
主题】这首诗是XXX在游山玩水时所写,描绘了山水田园的美景和农家的淳朴生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古朴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身处乱世的不满和向往自由自在的心境。
写法】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山重水复与柳暗花明相对照,突出了山村的美景。
同时,诗人的内心感受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变化,从疑惑到惊喜,从追随到静观,表现出诗人的感性和理性。
最后,以“从今若XXX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作结,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向往和对安逸生活的渴望。
译文】皇帝在宣室中招贤纳士,XXX的才华更是无人能比。
可怜他在半夜空荡荡地坐在空席前,不问世人的疾苦,只问鬼神的神秘。
主题】这首五言绝句表现了诗人对于当时官场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深刻反思,揭示了官场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写法】诗人以XXX为代表,揭示了当时官场的丑恶和腐败。
XXX的才华被皇帝所赏识,但他却不得不在半夜孤独地坐在空席前,因为他不愿意为了个人的名利而背叛良心,不愿意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忽视人民的疾苦。
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现出了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民的深切关注。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竹里馆(XXX)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表现了隐者闲适的生活情趣,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写法】全诗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春夜洛城闻笛(XXX)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主题】这首诗通过客居洛阳城的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引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写法】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条理通畅,感情真挚,余韵无穷。
逢入京使(XXX)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擦都擦不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纸和笔,烦劳您给我的家人捎个口信报个平安。
【主题】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安慰家人的典型场面,抒发了诗人报国和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写法】这首诗不假雕琢,脱口而成,感情真挚,在平易中显出丰富的诗韵,深入人心、脍炙人口。
晚春(XXX)XXX不久归,各式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XXX。
【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它们费尽心思纷纷争奇斗艳。
杨花榆荚没有百花的芬芳,只知道飘散在空中如雪花般尽情飞舞。
【主题】这首诗运用拟人的手法,诗人通过花草树木的角度抒写了对春天的留恋之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情怀。
【写法】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
七年级下册必背诗词赏析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参考译文向前看不到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往后看不到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一想到广阔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而独自落泪!二、赏析1.这首诗歌的句式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前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音节比较短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每句六字,四个停顿,音节舒徐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
全诗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2.反复诵读《登幽州台歌》,静下心来,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在古代,是那样寂寞地独自登台远望,瞬间感到天地无穷,人生有限。
试试看,你能否进入并体会诗歌的意境?是否理解诗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
前两句是说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已成为历史,后世自当有明君贤士的风云际会,诗人却无缘相见。
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跃然纸上。
后两句天地之“悠悠”与人之“独”影,互为映照,诗人把个人的存在置于广漠的宇宙空间下来表现,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
可见,面对茫茫的天宇和原野,诗人“怆然而涕下”,思绪进一步拓展,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
正是这种思考,赢得后人广泛的共鸣。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参考译文泰山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它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大自然把神奇秀美都聚集到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云生起,使我心胸震荡,我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那时)众山都会显得低矮渺小。
二、赏析1.诗人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回答。
“阴阳割昏晓”一句写泰山遮天蔽日,使得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体现了泰山的雄伟高矗;“荡胸生曾云”一句写细望泰山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峻;“一览众山小”一句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小,虚写泰山之高。
七年级下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怎样的感慨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的感慨,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理想破灭或孤寂沉郁)的思想感情。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地域之广阔景色之秀美山势之高峻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描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
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
4.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割”字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突出了泰山的巍峨雄伟之势。
5.尾联包含哲理,你能赏析吗①站得高,看得远;②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③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④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浮云”在这里比喻什么2.困难,挫折(消极的事物)。
2.写景与抒怀相结合,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试分析本诗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特点。
前两句写出了奇幻、雄伟、生机勃勃的景象,为后两句作了铺垫(蓄势)。
后两句写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道理,抒发了自己的广阔胸襟和远大抱负,是前两句的升华(自然地表达了本诗主旨)。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整理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月夜,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附其它有关赏析:一:(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3)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参考答案】(1)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3)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3、“幽”“树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答:“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4、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答:独坐、弹琴、长啸。
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5、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宁静、淡泊的心情。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十首_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最新8篇)
《竹里馆》王维篇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赏析】此诗①②句描写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但不是为写音乐的美妙,更不为赞美吹笛者的演技的高超,这与李贺诗《李凭箜篌引》以及白居易《琵琶行》不同。
它是为下文诗人静听笛声,听到“折柳”勾起许多游子的思乡之情伏笔铺垫。
第二句,采用夸张手法,极力渲染笛声的悠扬、美妙动听。
③④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直抒听到“折柳”曲后的思乡之情。
“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答:①“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②“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
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答:①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
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
②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
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1.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①它的寓意是惜别怀远的象征。
②我同意关键之说。
只有理解折柳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此诗的主题。
“柳”在风力的吹动下有循环往复、依恋不舍的姿态,这姿态就象依恋不舍的离人分别时的情态,所以在古典诗歌中,柳,作为写作对象,常用来作为惜别怀远的象征。
如《诗经》里有“惜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纷纷”。
柳永《雨钤霖》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而,“折柳”曲有惜别怀远的寓意。
(或者我不同意关键之说,因为即便不知道“折柳”的寓意,但最后一句直接表达诗人惜别怀远的思想感情很明确。
)2.此诗写得感人,说说它的感人之处。
答:本诗没有详写笛声,而是写由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结句“何人”一词,说明爱国思乡人人皆有,爱国思乡之情是崇高的,因而千百年来这首诗感人肺腑。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篇三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篇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竹里馆》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人称“诗佛”,苏轼称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翻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中无人相伴,唯有明月来相映照。
赏析:1、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和超凡脱俗的气质。
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幽篁、深林、明月。
3、诗中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1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春夜洛城闻笛》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和杜甫并称“李杜”,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
原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翻译:悠扬的笛声从谁家飘出,随着春风传遍洛阳全城。
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柳曲》,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
赏析:1、诗歌主要叙述了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行旅之苦的笛声勾起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心绪。
“折柳”曲有惜别怀远之意,引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是本诗的关键。
22、“暗”指笛声不知从何而来,照应前面的“谁家”。
3、“散”指笛声被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
4、“何人不起故园情”是把个人的主观情感进行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深厚。
《逢入京使》作者岑参,唐朝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原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翻译:东望家乡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水打湿了双袖。
在马上与你相逢没有纸笔写信,就请你替我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吧。
人教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十首赏析
第3页/共25页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翻译: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 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
第4页/共25页
探究与练习
1、景怎样?人怎样?(引诗中意象回答) 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谁独坐?谁来相照?是人伴月,还是月伴人?月夜竹林的幽静,以 反衬。默写。《竹里馆》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是: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第18页/共25页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第19页/共25页
探究与练习
1、这首诗前二句言过去之 ,为下文作了铺垫;后二句写现在之 ,抒发无穷感慨。2、景物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世道衰落的感慨。 分析“落花时节”的多层含义。3、默写。《江南逢李龟年》中言过去之盛,为下文作了铺垫的是: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第23页/共25页
论诗 赵 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第10页/共25页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评析】 这是一首思乡的诗。作者此时在去安西(今新疆一带)途中,长安在东,所以说是“故园东望”。途中遇到人京使者,自然喜出望外,虽然骑在马上,没有纸笔写信,但能通过使者给家里捎个平安口信,使家里人放心。
第21页/共25页
初一下册必背古诗词课内外
初一下册必背古诗词课内外初一下册的必背古诗词涵盖了课内和课外的多首经典作品,这些诗词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一下册必背古诗词,供同学们学习参考:1. 《观刈麦》-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2. 《春夜喜雨》-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 《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 《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 《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8. 《绝句》-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0. 《赠汪伦》-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1.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2. 《游子吟》-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3. 《题临安邸》- 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除了课本以内的古诗词之外,初中七年级还应该学习哪些课外的古诗词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篇1:约客 / 有约朝代:宋代作者:赵师秀原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鉴赏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
“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
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响。
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
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
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
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全诗通过对诗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
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篇2:论诗五首·其二朝代:清代作者:赵翼原文: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鉴赏第一、二句诗人指出,即使是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诗篇也有历史局限性。
第三、四句诗人呼唤创新意识,希望诗歌写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演习守旧。
世人常常用这句诗来赞美人才辈出,或表示一代新人替换旧人,或新一代的崛起,就如滚滚长江,无法阻拦。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1、《饮酒》(陶渊明):①主旨: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②”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的怡然自得,那样的超凡脱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大自然的描写中流露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这是自然和谐风景)。
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污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
2、《次北固山下》(王湾):①主旨:此诗描写了诗人客游他乡的思乡之情,表达出诗人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日”与“春”乃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归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由大雁之北飞想到了“鸿雁传书”的传说,景实而情真,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客游他乡的思乡之情。
3、《登幽州台歌》(陈子昂)①主旨:此诗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渴望得到明君赏识的心情。
4、《雁门太守行》(李贺)①主旨:描绘了将士们在靠近北方边境地区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②全诗写了三个场面,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官军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③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④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十首赏析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十首赏析(一)山中杂诗吴均(五言绝句)山际见来烟①,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作者简介:吴均(469~520) 南朝梁文学家。
字叔痒。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 人。
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
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
天监六年(507)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
后又被任为奉朝请。
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
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代表作品:《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赏析: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
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从窗里飘出来。
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
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这四句中虽句句是景,却时时有人在其中,如前两句中的“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
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
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全诗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写作特点:1.写作极有章法,动静结合。
前两句形成大的环境氛围和背景;后两句点染出具体生动的景物,造成巨细相衬的艺术效果。
七年级下册语文14首古诗
七年级下册语文14首古诗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的14首古诗如下:1. 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 赏析- 意境: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
诗中的幽篁(竹林)、深林、明月营造出一种清幽绝俗的意境。
- 情感表达: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一种高雅绝俗、悠然自得的心境。
- 艺术手法:以自然平淡的笔调,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月夜竹林幽居图。
1. 原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 赏析- 意境:在宁静的春夜,不知从何处传来悠扬的玉笛之声,这笛声随着春风飘散在整个洛阳城。
- 艺术手法:“暗飞声”的“暗”字用得巧妙,写出了笛声的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以声传情,借景抒情。
1. 原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 赏析- 意境:诗人东望故乡,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水沾湿了衣袖。
在途中与入京使者相逢,想要传个平安的消息却没有纸笔。
- 情感表达:既有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又有在旅途的仓促与无奈。
- 艺术手法:“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深。
“凭君传语报平安”语言质朴,却情深意长。
1. 原文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 赏析- 意境:描绘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奇斗艳、各逞芳菲的景象,就连没有艳丽色彩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像雪花一样漫天飞舞。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描写晚春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积极向上的态度。
- 艺术手法:运用拟人手法,如“草树知春不久归”的“知”字,将草树拟人化,赋予它们感知春天将逝的能力;“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斗”字,生动地表现出花草争艳的情景。
1. 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 赏析- 意境: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诗词赏析课内外对比阅读(精品)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诗词赏析课内外对比阅读(精品)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写作背景】1.《竹里馆》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即:今天的陕西兰田县)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2.诗人又因早期信仰佛教,佛教追求的是超脱、远离世俗争斗的思想,此时他又因官场的不得志而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3.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情和悠闲的生活。
【主题思想】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重点问题】1.《竹里馆》中表现诗人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表现诗人淡泊情怀的句子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王维《竹里馆》中写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复长啸”来反衬。
4.全是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悠然自得、自在和愉悦的心境。
“独坐”、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一句。
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来相照”的明月当成知己,展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5.《竹里馆》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6.请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
7.“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是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独立人格,说说“独”字好在哪里?“独”是“独自”的意思。
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下课外古诗鉴赏山中杂诗(南北朝梁﹡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主题】本诗作者借幽静的景象,暗示当时的山居之乐,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闲适心情。
【名句鉴赏】1、“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将人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写出了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
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2、“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
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
所以不能改。
【描绘画面】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主题】通过独处幽林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清静、闲适、淡泊的情怀。
【名句鉴赏】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吹口哨。
反衬,以弹琴长啸之声,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独”字写出了难以言传的寂寞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用了反衬手法,用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拟人,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自己淡泊、清静、闲适的心情。
【画面描绘】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李白于开元十三年离川出峡,他游罢峨眉,沿着平羌江,由嘉兴进入岷江,在犍为县的清溪驿乘船,驶向渝州,准备由三峡东下,在夜发清溪时,他写下了这首诗,怀念住在附近的一位友人。
【主题】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感情。
【名句鉴赏】1、“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2、“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不用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
作者把月亮人格化,并当作亲密的朋友看待,这时离故乡已很远了,眷恋之情油然而生。
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描绘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空中,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更加明亮,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彻、皎洁、银白的世界。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主题】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名句鉴赏】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
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试赏析诗中“暗”、“散”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为“满洛城”的“满”字做铺垫;“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画面描绘】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在一个春光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回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主题】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名句鉴赏】1、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不矛盾。
“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描绘画面】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主题】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名句鉴赏】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将读者引入了一个碧草丛生、涧水奔流、鸟鸣深树的清幽境界,静中有动;幽草寄寓了深刻含义,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具有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独”字表现了诗人独爱涧边安贫守节的幽草,表达自己淡泊和恬淡的胸襟。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
“舟自横”三字,一说小舟处此清闲之地,闲而无用,表达诗人的不被重用的忧伤情怀;一说小舟处此激流之中,坦荡悠然,表达诗人恬淡闲适宽广的胸襟;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诗歌丰富的精神内涵。
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画面描绘】请描绘“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飘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家去了,只见一叶小舟系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主题】通过回忆与故人过去的交往和今天的相遇,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怀念、时世丧乱的无限感慨、人生飘零凄凉的伤感。
【名句鉴赏】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
“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表达了作者对国运衰微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的飘零的深切伤感。
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主题】这首小诗通过写灵澈欲归竹林寺及诗人目送荷笠归远的灵澈上人,抒发诗人对灵澈的深挚情谊,及诗人闲淡、淡泊的情怀。
【名句鉴赏】1、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 “杳杳”二字写竹林寺的深远。
“苍苍”“杳杳”四个叠字,极精练的描绘出一幅清远幽渺的青山寺庙图。
2、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
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
“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
“独归远”字再现了诗人伫立目送友人独自远去的情景,表达作者依依不舍之情,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
【画面描绘】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似乎在催促他赶紧回去吧。
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独自向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的出神。
约客(南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主题】全诗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而不露地表现了诗人失望、焦躁、寂寞的心情。
【名句鉴赏】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运用了对偶,“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
隐约写出诗人略显孤寂的心情。
【画面描绘】“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
诗人一只手拖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随便拿起一枚棋子,随意地敲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直把灯花震落下来。
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论诗(清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主题】本诗表达了诗人“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文学见解,反对一味模仿古人。
【名句鉴赏】“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国家各个时代都会有杰出的诗人交替出现,各自主导诗坛几百年的兴盛。
表达了作者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泥古不化,盲目守旧。
热切期盼创新诗人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