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地分离培养及培养性状地观察
细菌的分离培养
细菌的分离培养实验目的:掌握在各种培养基上的接种方法并观察生长现象。
实验材料:菌种、普通琼脂平板、肉汤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斜面培养基、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
实验内容:一、平板划线接种法(分离培养法)原理:通过在平板上划线,将混杂的细菌在琼脂平板表面充分的分散开,使单个细菌能固定在一点上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菌落,以达到分离纯种的目的。
若需从平板上获取纯种,则挑取一个单个菌落作纯培养。
用途:分离出纯种细菌,以利作纯培养。
操作方法(三区划线法):1、右手拿接种环,烧灼冷却后,取菌液一环。
2、左手抓握琼脂平板(让皿盖留于桌上),在酒精灯火焰左前上方,使平板面向火焰,以免空中杂菌落入,右手将已沾菌的接种环在琼脂表面密集而不重叠的来回划线,面积约占整个平板的1/5-1/6,此为第一区。
划线时接种环与琼脂呈30-40度角轻轻接触,利用腕力滑动,切忌划破琼脂。
3、接种环上多余的细菌可烧灼(每划完一个区域是否需要烧灼灭菌视标本中含菌量多少而定),待冷后,在划线末端重复2-3根线后,再划下一区域(约占1/4面积),此为第二区。
4、第二区划完后可不烧灼接种环,用同样方法划第三区,划满整个平皿。
5、划线完毕,将平板扣入皿盖并作好标记,置37°C温箱孵育18-24小时观察琼脂表面菌落分布情况,注意是否分离出单个菌落,并记录菌落特征(如大小、形状、透明度、色素等)。
二、液体培养基接种法用途:凡肉汤、蛋白胨水,各种单糖发酵均用此法接种。
可以观察细菌不同的生长性状、生化特性以供鉴别之用。
操作方法:右手执笔式握住接种环,灭菌冷却后取单个菌落。
1、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托住液体培养基之下端,右手小指和无名指(或手掌)拔取试管塞,将管口移至火焰上旋转烧灼。
2、将沾菌的接种环移入培养基管中,在液体偏少侧接近液面的管壁上轻轻研磨,沾取少许液体与之调和,使菌液混合于培养基中(图5)。
3、管口通过火焰,塞好试管塞,将接种环灭菌后放下,经37C温箱孵育18-24小时,取出观察生长情况。
实验四 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与菌落观察学生姓名:专业:环境工程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8 年 10月16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微生物接种培养技术2.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3.学习并掌握放菌落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认识并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具有重要价值微生物的主要菌源。
在不同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千差万别。
为了分离获得某种微生物,需要预先制备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并添加相应的抗生素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例如,添加链霉素25~50U/mL抑制细菌;添加0.5%重铬酸钾液或制霉素50 U/mL 抑制霉菌。
通过10倍稀释以及平板分离、平板涂布和平板划线等操作,微生物可在平板上分散成单个的个体,经过适宜条件培养,单个个体可形成单个菌落。
挑取单个菌落转接至新鲜平板上,即可使目的菌种纯化。
1.菌种的分离纯化: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单一性”,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2.平板涂布法: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用途上,一般多用于从菌种的纯化;优点是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但不能计数3.平板划线法: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用途一般多用于筛选菌株。
实验五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
实验五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真菌分离培养应考虑所分离真菌的特性,配制合适的培养基,选择所需的气体环境。
同时, 由于真菌分离材料常污染有大量细菌,所以可在培养基中加入抗菌素并在分离培养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目的要求1.掌握真菌分离培养方法。
2.认识真菌菌落的特征,比较与细菌菌落有何不同。
3.了解真菌载片培养法。
4.掌握观察真菌的基本方法,并观察其形态特征。
操作步骤—、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平板划线分离法1.取适合真菌的琼脂培养基融化,冷至45℃,注入无菌平皿中,每皿15~20ml,制成平板待用。
2.取要分离的材料(如田土、混杂的或污染的真菌培养物、真菌)少许,投入盛无菌水的试管内,振摇,使分离菌悬浮于水中。
3.将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并冷却后,蘸取上述菌悬浮液,进行平板划线(同细菌的划线法)。
4.划线完毕,置温箱中培养2~5d,待长出菌落后,钓取可疑单个菌落先作制片检查,若只有一种所需要的真菌生长,即可进行钓菌纯培养。
如有杂菌可从单个菌落中钓少许菌制成悬液,再作划线分离培养,有时需反复多次,才得纯种。
另外,也可在放大镜的观察下,用无菌镊子夹取一段待分离的真菌菌丝,直接放在平板上作分离培养,可获得该种真菌的纯培养。
(二)稀释分离法1.取盛有无菌水的试管5支(每管9ml),分别标记1、2、3、4、5号。
取样品(如田土等)1g,投入1号管内,振摇,使悬浮均匀。
2.用1ml灭菌吸管,按无菌操作法,从1号管中吸取1ml悬浮液注入2号管中,并摇匀;同样由2号管取1ml至3号管,依此类推,直至5号管。
注意每稀释一管应更换一支灭菌吸管。
3.用2支无菌吸管分别由4号、5号试管中各取1ml悬液,并分别注入2个灭菌培养皿中,再加入融化后冷至45℃的琼脂培养基约15ml,轻轻在桌面上摇转,静置,使冷凝成平板。
然后倒置温箱中培养,2~5d后,从中挑选单个菌落,并移植于斜面上。
二.真菌培养性状观察(一)真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1 .酵母菌菌落: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多呈油脂状或蜡脂状,表面光滑、湿润、黏稠,有的表面呈粉粒状、粗糙或皱褶。
细菌的分离培样及鉴定
精选ppt课件
8
注意事项:
A 划线前先将接种环稍弯曲,使其和平皿内琼脂面平行,不 致于划破培养基。
B 划线中尽量不要重复、往复划线,以免形成菌苔。 C 划线接种完毕,在平皿底部写上菌名、日期和接种者等标
记,然后倒扣培养。
精选ppt课件
9
2、厌氧分离培养
1、接种方法与需氧菌分离接种方法相同,仅培养条件发生 变化。
精选ppt课件
19
B 抹片: 液体材料:如液体培养物、血液、渗出液、乳汁等,可直接
用灭菌接种环沾取一环材料,在载玻片中央均匀涂布成适 当大小的薄层。
非液体材料:如菌落、脓、粪便等,现用接种环取少量生理 盐水置于载玻片中央,然后在用灭菌接种环沾取少量材料 ,在液滴中混合,均匀涂布成适当大小的薄层。
组织脏器材料:可先用镊子夹持中部,然后用灭菌剪刀剪去 一小块,用其新鲜切面在载玻片上压印或涂抹成一薄层。
精选ppt课件
13
物理学方法:
* 原理:利用加热、密封、抽气等物理学方法,以驱除或 隔绝环境及培养基中的氧气,使空干燥器法、高层琼脂法、 加热密封法等。
精选ppt课件
14
3、纯培养与移植
*培养皿接种到斜面、单菌落接种到增菌肉汤、穿刺培养。
精选ppt课件
21
3、细菌染色方法
染色方法主要有革兰染色法、美蓝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瑞 氏染色法和姬姆萨染色法。
以下以革兰染色法为例简要介绍操作方法。
精选ppt课件
22
革兰染色法:
* 原理:机理仍不清楚,一般认为与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化 学成分有关。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含有较多的脂类,当以95%酒精脱色时 ,脂类被溶去,使细胞壁孔隙变大,尽管酒精处理能使肽 聚糖孔隙变小,但因为肽聚糖含量较小,细胞壁收缩有限 ,故能让结晶紫与碘形成的紫色染料复合物被酒精洗脱出 细胞壁之外,而被后来红色的复染剂染成红色。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培养性状观察
冷至约 5 0  ̄ C, 用接 种 环取 一环 培 养物 于 第 一管 内 , 随
即用两手掌心搓转振荡 , 由第一管取入第二管 , 搓匀 又从第二管取出一环至第三管振荡后 ,分别倒入 3 个 灭 菌 空平 板 内 , 摇 匀待 凝 固后 , 倒 置于 3 7 ℃温箱 内 ‘ 培养 , 2 4小时后观察结果 。第一个平板菌落最多 , 第 二个 、 第三个递减 , 可得到单个菌落 。
约5 0克置于密封容器内与接种的厌氧菌共 同培养。 焦 性 没食 子 酸 法是 利 用 焦 性 没食 子 酸与 碱作 用
板盖使 之 成 1 条狭 缝 , 并靠 近火 焰 旁 。右 手持 接种 环
克, 1 0 %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1 0 毫升。 常用方法有试 管培 养 法 , 干 板 培养 法 , 干燥器 培养 法 。 二 氧 化 碳 培 养 法 利 用 少 数 细 菌 如 牛 型 布 氏 杆
菌 ,在含 有 5 %~ 1 0 %的二 氧化碳 环境 下生 长 良好 , 常 用 的方 法 为 烛缸 法 。取 干燥 器 ( 盖 口抹 上 凡上 林 ) , 将 接种 好 的平板 或 斜 面放 入 器 内 ,点 燃 燃烛 直 立 于 缸 的隔 板 上 , 盖上盖子 , 因器 内氧 气 耗 尽 蜡 烛 自灭 ,
1 ~ 2 毫米者为小菌落 ; 2 ~ 4 毫米者为 中等大菌落 ; 4 毫 米或 更 大者 为大 菌 落或 巨大 菌落 。菌落外 形 有 圆形 、 不 规则 形 、 卷毛状 、 根 状 等 。隆 起 度呈 扩 散 、 台状 、 凸
起、 乳头 状 、 突脐 状 、 覆轮 状 等 。边缘 如整 齐 、 缺刻 状 、 圆锯齿 形 、 波 状 裂 片状 、 镀 边 等 。观察 菌 落 表 面是 否 光滑 、 皱褶 、 颗 粒状 、 同心环 状 、 龟 裂状 等 。表 面光 泽
(完整版)实训大纲
会宁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养殖专业(模块版)生农实验实年月《畜禽疫病防治》实训大纲一、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职养殖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它以化学、生物化学、家畜解剖生理学为基础,通过学习本课程,为学习兽医药理学、家畜病理学、家畜传染病学和兽医卫生检验等奠定基础。
实施本课程的教学是使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畜禽疾病的本质,掌握畜禽传染病的微生物学检查,为诊断、防治动物传染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适用专业3年制中职养殖专业。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实训,使学和基本掌握以下技能:1.学会显微镜油镜的选用及细菌形态结构观察。
2.掌握实验室常用仪器的选用与保养。
3.学会细菌标本片制备和染色法。
4.学会培养基本制备。
5.学会细菌的分离、移植和微生物学检查。
6.学会细菌药敏试验操作技术。
7.学会实验动物的人工接种和剖检技术。
8.学会应用血清学试验诊断畜禽传染病。
五、实训内容实训一显微镜油镜的选用及细菌形态结构观察(一)实训目的能利用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熟悉显微镜的保养。
(二)材料用具1.材料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和细菌染色标本片。
2.用具生物显微镜。
(三)实训内容1.油镜的选用方法。
2.细菌基本形态的观察。
(四)实训报告布置实训报告,画出所观察的细菌形态。
(五)考核办法实训成绩以100分计,其中,实训态度占10分,操作能力占40分,实训结果占20分,实训报告占30分。
实训二微生物实验室常用仪器的选用与保养(一)实训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实验室主要常用仪器的选用与保养方法。
(二)材料用具恒温培养箱、普通冰箱、干热灭菌箱、高压灭菌器、离心机、振荡器。
(三)实训内容恒温培养箱、普通冰箱、干热灭菌箱、高压灭菌器、离心机、振荡器选用与保养方法。
(四)实训报告布置实训报告,写出高压灭菌器选用注意事项。
(五)考核办法实训成绩以100分计,其中,实训态度占10分,操作能力占40分,实训结果占30分,实训报告占20分。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通过研究固氮微生物,提高作物的氮素供应,提 高产量。
在医学上的应用
01
02
03
抗生素
许多微生物可以产生抗生 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疫苗
许多疫苗是通过微生物培 养制备的,用于预防疾病 。
诊断试剂
微生物可用于制备各种诊 断试剂,用于疾病的快速 诊断。
在工业上的应用
食品加工
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起到 重要作用,如发酵、制作 酸奶、面包等。
划线分离
通过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使微生物在划线区域内独立生长,形成 单菌落。
液体培养基分离
将微生物样品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通过控制培养条件和接种量,使 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中独立生长。
03 微生物的鉴定
形态学鉴定
总结词
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 颜色等特征进行鉴定。
详细描述
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状、 大小、排列、运动性等特征,初 步判断其种类。
纯培养可以研究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酶活性、生长繁殖条件等特性,有助 于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
纯培养的方法
选择性分离
根据微生物的特殊性质,如对营养的需求、耐受力、生长温度等,在 选择性培养基上分离出单一的微生物。
稀释与涂布
将微生物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然后涂布在固体培养基表面,通过控 制稀释度和涂布量,使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独立生长。
琼脂平板保存法
将微生物培养至琼脂平板上, 待菌落长成后,密封保存。
糖发酵管保存法
利用微生物对糖类的发酵作用 ,将微生物保存在含有糖类的
培养基中,常温下保存。
05 微生物的应用
在农业上的应用
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中的有益微生物能加速土壤中有机质 的分解,促进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实验二 细菌分离培养与培养性状观察3.28
目的:使混合的细菌呈单个分散生长,形成单个菌落,以便获得 纯菌。
一、目的要求 一、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
1、需氧菌分离培养法
(1) 平板划线分离法
方法: 分区划线法:适用于含菌量较多的标本。 连续划线法:适用于含菌量较少的标本。
一、目的要求 1、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
(1)需氧菌分离培养法
1. 平板划线分离法
方法: 分区划线法:适用于含菌量较多的标本。
分区划线法
第一区划线 灭菌接种环 第二区划线 灭菌接种环 第三区划线 灭菌接种环
连续划线法
一、目的要求 (一)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
2、厌氧菌分离培养法
(1)肝片肉汤培养法 ) (2)焦性没食子酸法 )
一、目的要求 (一)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
3、兼性厌氧菌分离培养法
• 有鞭毛细菌: 有鞭毛细菌: – 在培养基中沿穿刺线并向外扩散生长,穿刺线边缘 在培养基中沿穿刺线并向外扩散生长, 模糊。 模糊。 • 无鞭毛细菌: 无鞭毛细菌: – 只沿穿刺线生长,穿刺线边缘清晰。 只沿穿刺线生长,穿刺线边缘清晰。
无动力 现象
有动力 现象
思 考?
1、细菌分离培养的目的是什么?何谓纯培养? 2、培养皿培养时为什么要倒置? 3、描述接种细菌在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中 的生长表现。
接种环境
VS-1300VS-1300-U型洁净工作台环沾染的细菌, 杀灭接种环沾染的细菌,以免污染标本
接种
灭菌接种环
杀灭接种环沾染的细菌, 杀灭接种环沾染的细菌,以免污染环境
一、目的要求 (一)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
1、需氧菌分离培养法
(1)平板划线分离法
菌落
菌苔
菌落与菌苔
、目的要求 一(三)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
中职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动物微生物》课程标准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动物微生物》课程标准(试行)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生物基础》《畜禽解剖生理》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实验室诊断和免疫防治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畜禽疫病防治》《畜禽普通病》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54学时,3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将动物微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畜禽生产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敏感药物选择、病毒鸡胚接种和传染病防治等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动物疫病防治员等岗位需求,围绕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将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确定学习内容的顺序。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常见细菌病和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确立良好的职业意识。
1.了解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的特点,掌握细菌、病毒等主要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长繁殖规律和主要特征。
2.掌握微生物检验常用仪器的使用保养,能完成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玻璃器皿的准备。
3.能采集细菌病料,能熟练地进行涂片染色镜检、细菌分离培养,会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
4.掌握病毒病料采集方法,能熟练地进行病毒的鸡胚接种。
实验四 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与菌落观察学生姓名:专业:环境工程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8 年 10月16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微生物接种培养技术2.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3.学习并掌握放菌落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认识并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具有重要价值微生物的主要菌源。
在不同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千差万别。
为了分离获得某种微生物,需要预先制备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并添加相应的抗生素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例如,添加链霉素25~50U/mL抑制细菌;添加0.5%重铬酸钾液或制霉素50 U/mL 抑制霉菌。
通过10倍稀释以及平板分离、平板涂布和平板划线等操作,微生物可在平板上分散成单个的个体,经过适宜条件培养,单个个体可形成单个菌落。
挑取单个菌落转接至新鲜平板上,即可使目的菌种纯化。
1.菌种的分离纯化: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单一性”,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2.平板涂布法: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用途上,一般多用于从菌种的纯化;优点是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但不能计数3.平板划线法: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用途一般多用于筛选菌株。
土壤中芽孢杆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1)
土壤中芽孢杆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标题:深入探索土壤中芽孢杆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一、引言土壤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其中芽孢杆菌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微生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和应用价值。
芽孢杆菌具有强大的生存能力,能够在恶劣环境中形成芽孢,从而实现种群的繁衍和传播。
对土壤中芽孢杆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为农业、环保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二、芽孢杆菌的分离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为了获取丰富的芽孢杆菌资源,我们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采样。
采样后,将土壤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研磨、悬浮等,以便后续的分离实验。
2.分离培养:将处理后的土壤样品涂布在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通过筛选具有特定性状的菌落,如颜色、形状等,初步筛选出芽孢杆菌。
3.纯化菌落:对初步筛选出的菌落进行纯化,以获得单一的芽孢杆菌菌株。
纯化方法通常采用平板划线法或液体摇瓶法。
三、芽孢杆菌的初步鉴定1.形态观察: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菌落的形态特征,如菌落大小、形状、颜色等,初步判断菌株的种类。
2.革兰氏染色:对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进一步确认菌株的分类地位。
3.生化实验:进行一系列生化实验,如氧化酶试验、硝酸还原试验等,根据实验结果判断菌株的生理特性。
4.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16S rRNA基因测序,对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确立其在物种水平上的分类地位。
四、结论与展望通过对土壤中芽孢杆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定,我们可以了解土壤微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为农业、环保等领域提供有益的信息。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芽孢杆菌的生物学功能,如固氮、溶磷、产生抗生素等,以期为我国土壤微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深入探索土壤中芽孢杆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为多个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细菌分离培养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培养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培养出具有特定形态和生化特性的纯培养菌株。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环境样品(如土壤、水、空气等)、琼脂培养基、试管、移液管、恒温培养箱等。
2. 实验方法:a. 取环境样品,将其加入生理盐水中制备悬浮液。
b. 取适量悬浮液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
c. 将涂布好的琼脂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d. 观察并挑取单菌落进行分离培养,最终获得纯培养菌株。
实验结果:经过培养后,观察到琼脂平板上出现了不同形态和颜色的菌落。
通过挑取单菌落进行连续传代培养,最终获得了多个纯培养菌株。
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菌株的形态特征各异,有的为球形菌,有的为杆状菌,还有的呈现丝状生长。
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这些菌株的生长速度和生理特性也存在差异。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从环境样品中分离培养出了多个细菌菌株。
这些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的差异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为后续的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此外,本次实验还加深了我们对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的认识,为我们进一步探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实验总结:细菌分离培养实验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技术,还获得了多个纯培养菌株。
这些菌株的获得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为后续的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同时,本次实验也加深了我们对细菌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的认识,为我们进一步探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细菌分离培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我们的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希望今后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微生物学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做出更多的贡献。
微生物检验学之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能技术总结
精心整理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一、基本条件二、细菌的接种与分离技术三、细菌培养的方法四、细菌的生长现象五、细菌L 型的检查一、基本条件(一)细菌实验室1.2.3. 4. 5.菌处理。
6.7. 1. 2. 3.4. 5. pH二、细菌的接种与分离技术(一)平板划线分离法在被检标本中,常混杂有多种细菌,平板划线分离法可使这多种细菌在培养基表面分散生长,各自形成菌落,以便根据菌落的形态及特征,挑选单个菌落进行纯培养。
常用的平板划线分离法有以下两种: 1.连续划线分离法杂菌不多的标本。
2.分区划线分离法杂菌量较多的标本。
(二)斜面接种法该法主要用于单个菌落的纯培养、保存菌种或观察细菌的某些特性。
(三)液体接种法多用于一些液体生化试验管的接种。
(四)穿刺接种法此法主要用于半固体培养基、明胶及双糖管的接种。
(五)倾注平板法测定牛乳、饮水和尿液等标本细菌数时常用此方法。
(六)涂布接种法常用于纸片法药物敏感性测定,也可用于被检标本中的细菌计数。
三、细菌培养的方法根据临床初步诊断及待检细菌的种类,可选用不同环境条件进行培养。
常用的有需氧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培养瓶置35℃6~18h后,用肉眼观察其生长现象,如:溶血、产生气体或混浊度等。
应每天肉眼检查细菌生长情况,若为生长阳性应做进一步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若为生长阴性,应孵至第7天弃去。
有些细菌如奈瑟菌属和嗜血杆菌属的菌株,心杆菌属、放线杆菌属的细菌都需要较长时间培养。
血培养孵育24h后,肉眼观察阴性的血培养瓶,一般不需做常规显微镜检查,因培养物中有105菌落形成单位CFU/ml,才能通过革兰染色检出细菌。
(三)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半固体培养基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有动力的细菌除了在穿刺接种的穿刺线上生长外,在穿刺线的两侧均可见有混浊或细菌生长的小菌落。
五、细菌L型的检查细菌L型是细胞壁缺陷从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的一种细菌,是细菌在不利环境下种系保存的一种形式。
实训六细菌的分离、移植及培养
实训六细菌的分离、移植及培养性状的观察目的要求能利用不同的被检材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观察细菌的培养特性,并会进一步移植培养。
仪器及材料温箱、病料、实验用菌种、营养琼脂培养基、肉渣汤(疱肉)培养基、接种环、酒精灯、烙刀、镊子、剪子等。
方法与步骤(一)细菌的分离培养1 .平板划线分离法(视频四)平板划线是通过将被检材料连续划线而获得单个菌落,因而划线愈长,获得单个菌落的机会也愈多。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右手持接种环于酒精灯上烧灼灭菌,待冷。
(2)无菌操作取病料若为液体病料,可直接用灭菌的接种环取病料一环;若为固体病料,首先将烙刀在酒精灯上灭菌,并立即用其将病料表面烧烙灭菌,然后用灭菌接种环从烧烙部位插入组织中缓缓转动接种环,取少量组织或液体。
(3)左手持平皿,用拇指、食指及中指将皿盖打开一侧(角度大小以能顺利划线为宜,但以角度小为佳,以免空气中细菌污染培养基)。
⑷将已取被检材料的接种环伸入平皿,并涂于培养基一侧,然后自涂抹处成30〜40°角,以腕力在平板表面轻轻地分区划线。
在细菌病诊断或药敏试验时,为了提高效率,常可将皿盖放于酒精灯附近,左手持培养基,使划线的平面与右侧台面的角度小于90°且在酒精灯附近,右手持接种环取病料连续划线。
(5)划线完毕,烧灼接种环,将培养皿盖好,用记号笔在培养皿底部注明被检材料及日期,倒置37C温箱中,培养18〜24h观察结果(实图6-1)。
凡是分离菌应在划线上生长,否则为污染菌。
2 •倾注分离法取3支融化后冷至50C左右的琼脂管,用灭菌的接种环取一环培养物(或被检材料)移至第一管中,随即用掌心搓转均匀,再由第一管取一环至第二管,搓转均匀后,再由第二管取一环至第三管经同样处理后,分别倒入三个灭菌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倒置于37C 温箱中培养24h观察结果。
(实图6-2)(二)厌氧菌的分离培养厌氧菌的分离培养常用肉渣汤(疱肉培养基)培养法。
先将试管倾斜,使培养基表面露出一点,然后接种被检材料或菌种,接种后将试管直立,即封闭液面。
微生物的接种、分离和培养
实验六微生物的接种、分离和培养一、目的要求1.理解和掌握微生物接种、分离基本技术的原理与操作要领。
2.熟悉微生物接种、分离的无菌操作过程。
3.了解微生物需氧培养的方法。
4.学会观察和描述微生物的各种培养性状。
二、实验原理1. 微生物接种指将微生物纯种或含菌材料转移到另一营养基质上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目的可采用的不同的接种方法,如平板划线法、斜面划线法、浸洗法、涂布法、倾注法、穿刺法、点植法和影印法。
2. 微生物分离指依据微生物的特征,采用各种方法从含菌样品中获得由单一个体(如单一菌体或孢子)或一段菌丝生长繁殖形成的微生物群体的过程。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分离法、稀释倾注平板分离法和单细胞分离法。
平板分离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两个方面:(1)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酸碱度、温度和氧等要求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2)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
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
值得指出的是从微生物群体中经分离生长在平板上的单个菌落并不一定保证是纯培养。
因此,纯培养的确定除观察其菌落特征外,还要结合显微镜检测个体形态特征后才能确定,有些微生物的纯培养要经过一系列的分离与纯化过程和多种特征鉴定方能得到。
3. 微生物培养指微生物被接种到营养基质后,在一定条件下生长繁殖的过程,分需氧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
本实验所做的需氧培养法,是采用生化培养箱和恒温摇床进行的。
4. 微生物的培养形状培养性状是微生物在培养基上所表现的群体形态和生长情况。
平板菌落特征、斜面和液体培养特征、半固体穿刺培养特征等培养性状,是鉴定微生物的重要形态学依据。
菌落是由单个或少数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里面生长繁殖所形成的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菌落形态会因菌种不同或菌种相同但所用培养基、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条件不同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兽医微生物实验指导
兽医微生物实验教案实验一显微镜油浸系的使用及细菌基本形态构造的观察【目的要求】1.掌握正确使用及护理显微镜的方法,特别是油浸系的使用及护理。
2.正确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构造。
【油浸系的原理】油浸系是在油浸镜与标本之间加1滴香柏油,调整光源检查细菌标本的方法。
油浸镜是一种高倍放大的物镜,一般都刻有放大倍数,如95×、100×等。
其镜头标记国产镜多用“油”字表示,国外产品则用“Oil”(Oil Immersion)或HI(homogenmus Immersion)表示。
而且油镜的镜身较高倍镜和低倍镜为长,镜片最小,这也是识别的另一种标志。
其使用原理是由于香柏油与玻璃的折光率相似(香柏油为1.515,玻璃为1.52)。
镜检时,滴加香柏油的作用是使光源尽可能多的进入物镜中,避免光线通过折光率低的空气(折光率为1.O)而散失,因而能提高物镜的分辨率,使物像明亮清晰。
【器材及试剂】1.菌种: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炭疽杆菌、细菌的三型等标本片;2.仪器:普通光学显微镜;3.材料: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等。
【操作步骤】(一)细菌基本形态构造的观察1.准备安置显微镜?调节光源?调节双筒目镜间距?调节聚光器数值孔径值。
将光圈完全开放,升高聚光镜与载物台同高,置标本片于载物台上,在低倍镜下对光,用于转动反光镜以调节之,至视野最亮时为止。
若用天然光源宜用反光镜平面,较弱光源用凹面。
检查未染色标本,光不宜太强,染色标本需强光。
光线强弱可通过放大或缩小光圈、升降聚光镜、旋转反光镜调节之。
2.观察将香柏油一滴滴于标本片有颜色的观察区,并置于载物台上,用片夹固定好,用推进器将观察区置于物镜正下方,依次用高倍镜?油镜观察。
用油浸镜检查,使油镜头浸入油滴中,几乎与标本面接触为度。
然后由接目镜注视镜内,同时慢慢转动粗调节螺旋提起镜筒(绝对不能下降镜筒)至能模糊看到物像时,再转动细螺旋(细螺旋转动一般不超过1周),直至物像清晰为止。
分离培养的概念
分离培养的概念分离培养是一种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用于从混合菌群中分离出单一的菌落并使其产生纯培养。
它是研究和鉴定微生物的重要工具,也是微生物学在多个领域的基础。
分离培养是通过利用微生物在营养基上的营养要求、生理特性、形态特征等差异方式,将不同菌株分离开来。
分离培养有助于解决很多问题,包括鉴定致病菌、分离新菌种、筛选菌种等。
分离培养的步骤主要包括:1. 采样:从自然环境、人体、食品、水等物体中获得微生物样品。
2. 稀释:将样品进行适当的稀释,以使单个细胞在培养基上能够产生独立的菌落。
3. 接种:将稀释后的样品接种在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
4. 培养:通过培养基提供的营养物质,满足菌落生长和繁殖的需求。
5. 分离: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颜色和大小差异,选择具有单一特征的菌落,并将其传代到新的培养基上。
6. 纯化:通过连续传代分离单一菌落,使其在培养基上的细胞类型和基因组保持一致。
分离培养的目的是从复杂菌群中分离出所需要的菌种。
它可以通过纯化出单一的菌种,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研究。
分离出的细菌可以用于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代谢途径、菌株间的竞争关系、毒力因子等。
在医学和工程领域,分离培养可以帮助鉴定致病菌,从而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此外,在食品工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分离培养也可以用于筛选有益菌种,进行微生物工程和生物修复等应用。
分离培养的成功依赖于准确的分离技术和合适的培养条件。
在分离技术方面,采样、稀释和接种环节需要严格控制,以保证菌落的产生和生长。
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扩展板法、洗板法、分散涂布法等。
在培养条件方面,需要根据不同菌株的营养要求和生长特性选择适当的培养基配方、温度、pH值等条件。
分离培养的关键步骤是选择纯培养菌落,并去除混合菌群的干扰。
在分离过程中,需要观察和评估菌落的特征,包括形态、颜色、质地等。
然后,从单个菌落中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进一步的纯化。
通过连续传代和观察菌落的形态和特性,可以确认菌种的纯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此较易得到单个菌落,达到纯培养之目的。
7. 琼脂平板涂布分离法 被检病料如血液、腹水等,可用灭菌毛细吸管或吸管吸取
1~2 滴置于平板中央,用灭
菌的 L 形玻棒作均匀涂布。如估计细菌数很多,可直接用火焰灭菌的接种环钓菌,并做分
区划线。如为脏器病料,可先作成乳悬液再行涂布;或取其一小块,用镊子夹住,表面烧烙
1. 平板划线分离法 菌种被其他杂菌污染时或混合菌悬液常用平板划线法进行纯种分离,
此法是借助将蘸有
混合菌悬液的接种环在平板表面多方向连续划线, 使混杂的微生物细胞在平板表面分散, 经
培养得到分散的由单个微生物细胞繁殖而成的菌落,从而达到纯化目的。
但划线分离的培
养基必须事先倾倒好, 需充分冷凝待平板稍干后才可使用; 为便于划线, 一般培养基不宜太
纯培养。
6. 琼脂斜面分离法
取琼脂斜面 3 管,用接种环蘸取欲检病料少许 (如为脏器,先将表面烧烙后,用灭菌解
剖刀切开,以灭菌接种环由切口插入、转动、钓取组织)
,混合于第 1 管的凝集水中,再作
斜面划线;然后抽出接种环,不经烧灼,继续在第
2 管、第 3 管斜面上作同样划线。划毕,
置 37℃温箱中培养。经此法分离培养后,第 2 管的菌落较第 1 管为少,第 3 管的菌落更少,
通过稍打开皿盖的缝隙伸入平板,
在平板边缘空白处接触一下使接
种环冷却, 然后从接种细菌的部位
图 4-1 连续划线法
图 4-2 分区划线法
在平板上自左向右轻轻划线, 划线 时平板面与接种环面成 30~ 40 度
角,以手腕力量在平板表面轻巧滑
动划线,接种环不要嵌入培养基内划破
培养基,线条要平行密集,充分利用平
5. 实验动物分离法 被检病料中疑有某种病原菌存在, 可将病料以无菌操作取出, 放入灭菌乳钵或组织匀浆 器内,加 3~ 5 倍量无菌生理盐水制成混悬液,吸取一定量混悬液注射(肌肉、腹腔、皮下 或静脉)入易感实验动物 ,待实验动物死后,取其脏器,常可分离到纯的病原菌。例如,疑 有猪丹毒杆菌存在的病料,可注射于鸽体,鸽死后, 再取其脾脏以分离猪丹毒杆菌, 可得到
2. 倾注平皿分离法
被检材料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时 ,可借助溶化的琼脂将细菌稀释,待琼脂冷凝后
,
分散的细菌就据材料中存在菌数
的多少,倾注平皿前可将被检材料不稀释或用生理盐水作适当稀释。其具体方法如下:
取三支预先准备的普通琼脂培养基试管,水浴加热融化,冷至约
50 ℃,用火焰灭菌接
种环钓取待分离物接种至第一管内, 充分摇匀后, 自第一管取一接种环内容物至第二管, 以
同样方法自第二管移种至第三管。然后分别倾注一个已灭菌的平皿,凝固后倒转置于 温箱内培养 24h。结果多数细菌在琼脂内生长成菌落,仅少数菌落出现在表面,通常第一个 平板内的菌落数较多而密集,第二、三个平板则逐渐减少,可见单个菌落。
板表面积,注意勿使前后两条线重叠。
划线完毕,关上皿盖。灼烧接种环,待
冷却后放置接种架上。 培 养皿倒置于适
宜的恒温箱内培养。培养后在划线平板
上观察沿划线处长出的菌落形态,涂片
镜检为纯种后再接种斜面。
图 4-3 划线分离示意图
(2)分区划线法(四分区划线法) 取菌、接种、培养方法与“连续划
线法”相似。分区划线法划线分离时平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板分 4 个区, 故又称四分区划线法。 其中第 4 区是单菌落的主要分布区, 故其划线面积应最 大。为防止第 4 区内划线与 1、2、 3 区线条相接触,应使 4 区线条与 1 区线条相平行,这样 区与区间线条夹角最好保持 120 度左右。 先将接种环蘸取少量菌在平板上 1 区划 3-5 条平行
离出纯的病原菌。 细菌分离培养应先从被检材料或病料中分离培养单个菌落,
然后钓取可疑
菌落进行纯培养,再将纯培养物移植培养。
目的要求
1.学习、掌握需氧菌和厌氧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和技术。
2.了解细菌的菌落形态及其在各种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
3.了解培养性状对细菌鉴别的重要意义。
4.掌握钓菌、纯培养及移植技术。 操作步骤 一.需氧性细菌分离培养法
线,取出接种环,左手关上皿盖,将平板转动
60~ 70 度。灼烧接种环,待在平板边缘上冷
却后, 再按以上方法以 1 区划线的菌体为菌源, 由 1 区向 2 区作第 2 次平行划线。 第 2 次划
线完毕, 同时再把平皿转动约 60~ 70 度,同样依次在 3、4 区划线。 划线完毕, 灼烧接种环,
关上皿盖,倒置于 37℃恒温箱中培养 24h 后,在划线区观察单菌落。
学药品来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以分离得到革兰氏阴性菌。 ( 2)杀菌作用 将病料如结核病料用 15%硫酸溶液处理,其他杂菌均被杀死,而结核
杆菌因具有抗酸性而存活。
( 3)鉴别作用 利用细菌对某种糖的分解能力,通过培养基中指示剂的变化来鉴别某 种细菌。例如远藤氏培养基可以用来鉴别大肠杆菌与沙门氏杆菌。
实用标准文案
实验四 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培养性状的观察
在细菌学检验中, 细菌的分离培养是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 从混杂微生物中获得单一菌 株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分离; 纯培养是指一株菌种或一个培养物中所有的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
分裂、 繁殖而产生的后代。 分离培养的目的在于从被检材料中, 或者从污染的众多杂菌中分
薄,每皿约倾倒 20 ml 培养基,培养基应厚薄均匀,平板表面光滑。划线分离主要有连续划
线法(图 4-1)和分区划线法(图 4-2)两种。划线法示意图见图 4-3。
( 1)连续划线法
以无菌操作用接种环直接取 平板上待分离纯化的菌落。 将菌种
点种在平板边缘一处,取出接种
环,烧去多余菌体。 将接种环再次
37 ℃
3. 芽胞需氧菌分离培养法 如果被检材料中可疑有带芽孢的细菌,可先将被检材料加少量生理盐水或肉汤,置于
80℃水浴箱中维持 15~ 20 分钟,或 85℃加热 10 分钟,再进行培养。材料中若有带芽孢的 细菌仍可存活而生长繁殖,不耐热的细菌繁殖体则被杀灭。
4.利用化学药品的分离培养法 ( 1)抑菌作用 有些药品对某些细菌有极强的抑制作用,而对另外一些细菌没有抑制 作用,所以可利用这种特性进行细菌的分离, 例如通常在培养基中加入结晶紫或青霉素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