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分析教学案
数据分析教案
数据分析教案一、教案概述数据分析是指通过采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从中发现实用的信息和趋势,以支持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本教案旨在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匡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分析的定义、意义和应用领域;2. 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 熟悉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和软件;4. 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数据分析概述- 数据分析的定义和意义;- 数据分析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数据分析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 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 数据采集:了解数据来源和获取途径;- 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去重、填充等处理;-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可视化:通过图表、图象等方式展示分析结果;- 数据解释: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总结。
3. 数据分析方法- 描述统计:包括数据的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特征等;- 探索性数据分析:通过可视化和图表分析来发现数据的规律和趋势;- 假设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判断和假设验证;- 回归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时间序列分析:对时间相关数据进行趋势和周期性分析。
4. 数据分析工具与软件- Excel:介绍Excel的基本数据分析功能和常用函数;- Python:介绍Python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和常用库;- R语言:介绍R语言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和常用包;- Tableau:介绍Tableau的数据可视化功能和操作方法。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2. 实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讲解数据分析的具体步骤和技巧;3. 案例实践: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据分析技术进行解决;4.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5. 作业批改:对学生的案例实践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提供反馈和指导。
第20章数据的分析(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0章数据的分析
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材第20.1节:认识数据,了解数据的来源,学会用表格和图表整理数据。
-教材第20.2节:运用不同的调查方法收集数据,掌握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
2.数据的描述
-教材第20.3节:学习使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描述数据集的集中趋势。
-与教材关联:教材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来源、整理方法以及调查收集数据的基本技巧。例如,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如何运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等。
-与教材关联:教材第20.1节和第20.2节讲述了数据的来源、整理及收集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内容,运用生动的案例、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章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据分析的能力,提高其学科核心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数据的分析》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根据数据做出决策的情况?”(例如:购物时比较商品的价格和性能)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数据分析的奥秘。
-与教材关联:教材通过案例和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与教材关联:教材第20章设置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的分析教案
数据的分析教案教案名称:数据的分析目标能力目标:学习并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习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3. 掌握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一组数据并讨论,我们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2. 分享经验: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数据分析的了解和实践经验。
二、概念讲解(20分钟)1. 数据分析的概念:解释数据分析的含义,强调数据分析在决策和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2. 数据分析的步骤: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清洗、数据处理和数据可视化。
三、方法和工具介绍(30分钟)1.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介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如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回归分析等。
2. 数据分析工具和技巧:介绍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技巧,如Excel、Python、Tableau等。
四、案例分析(60分钟)1.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根据一组给定的销售数据,学生需要分析销售趋势、找出销售增长的原因和提出改进措施。
2. 分组合作: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
3. 结果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和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五、总结和延伸(20分钟)1. 学生总结: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数据分析的概念、方法和工具,并谈谈自己的收获和困惑。
2. 延伸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数据分析的知识和技巧,思考如何将数据分析应用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能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
2. 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提交一个关于案例分析的报告,包括数据收集、分析过程和结论等内容。
3. 总结讨论:结合学生的总结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1. 由于时间有限,只能介绍一些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需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进一步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分析数据 教案
分析数据教案教案标题:分析数据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数据分析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分析数据。
3. 学生能够解释和解读数据分析的结果。
教学重点:1. 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数据可视化工具的使用。
3. 数据分析结果的解释和应用。
教学难点:1. 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2. 数据分析结果的解读和应用。
教学准备:1. 计算机和投影仪。
2. 数据集(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相关的数据)。
3. 数据可视化工具(如Excel、Tableau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数据分析的概念,与学生讨论数据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提出问题:你认为为什么数据分析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步骤二:数据收集和整理(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数据整理的重要性。
2. 分发给学生一个数据集,并要求他们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
步骤三:数据可视化(15分钟)1. 介绍数据可视化的概念和作用。
2. 演示使用Excel或其他数据可视化工具创建图表和图形的方法。
3. 引导学生使用工具将他们整理好的数据进行可视化。
步骤四:数据分析(15分钟)1. 介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如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
2. 指导学生使用适当的方法对他们的数据进行分析。
3. 引导学生解释他们的数据分析结果,并讨论结果的含义和可能的应用。
步骤五:数据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数据分析结果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分组讨论,学生分享他们的应用想法,并进行讨论和反馈。
步骤六:总结(5分钟)1. 总结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数据分析的领域,并提供相关资源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和分析数据,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2. 鼓励学生使用更高级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如Python、R语言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整理数据和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时的表现。
数据分析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学会使用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
4. 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3.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4. 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5. 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分析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遇到的与数据分析相关的问题或案例。
(二)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1. 教师讲解数据分析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2. 学生举例说明数据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1. 教师讲解数据分析的五个基本步骤:数据收集、数据清洗、数据探索、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每个步骤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四)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1. 教师介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各种方法的实际应用。
(五)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1. 教师介绍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如Excel、Python、R等。
2. 学生通过上机练习,掌握这些工具的基本操作。
(六)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分析,如市场调查、客户满意度分析等。
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作业与评估1. 学生完成一份数据分析报告,内容涉及数据收集、清洗、分析、可视化等环节。
2.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报告的质量和案例分析的表现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学会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
4. 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3. Excel数据分析方法4. 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分析数据的情况吗?2. 学生分享自己遇到的与数据分析相关的问题或案例。
数据的分析教案
数据的分析教案第一部分:导入数据的分析教案在信息时代,数据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解释各种现象。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分析的定义和重要性。
2.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能够应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数据分析的定义和重要性a.数据分析的定义:数据分析是指根据收集到的数据,通过运用统计学和相关软件工具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分析、解释和预测,以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模式。
b.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各种现象,发现问题和机会,并支持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过程。
2.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a.数据类型: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b.数据收集: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实验、观察等方法。
c.数据整理:数据清洗、去除异常值、填补缺失值等。
d.数据描述:频数分布、中心趋势和数据离散程度的度量。
e.数据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
3.数据分析的方法a.统计学方法:基本统计量计算、概率论、假设检验等。
b.数据可视化:条形图、折线图、散点图、饼图等。
c.数据挖掘: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决策树等。
4.数据分析的应用a.市场调研:了解顾客需求、产品定位、竞争对手分析等。
b.金融分析:风险评估、投资组合分析、股票预测等。
c.医疗研究:疾病预测、药物疗效评估、流行病分析等。
d.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统计、人口分析、社交网络分析等。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教师引入数据分析的概念和重要性,并与学生分享一些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
b.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分析的作用和意义。
2.知识讲解和示范(15分钟)a.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b.解释各种数据类型和数据整理的步骤。
c.展示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
3.小组讨论和练习(20分钟)a.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参与到实际的数据分析任务中。
初中数据的分析教案
初中数据的分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学会使用图表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图表的使用和解读;3. 统计方法的应用;4. 实际问题分析案例。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让学生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需要分析数据的情况;2. 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分析和统计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作用。
二、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讲解数据分析的定义和意义;2. 介绍数据的来源和类型;3. 讲解数据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三、图表的使用和解读(10分钟)1. 介绍常用图表类型(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2. 讲解图表的构成和制作方法;3. 引导学生如何解读图表信息,提取关键数据。
四、统计方法的应用(10分钟)1. 介绍统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讲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3. 举例说明统计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实际问题分析案例(10分钟)1. 提供一个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问题分析;3. 讲解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
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数据,培养数据分析的敏感度;3. 提供一些拓展阅读和练习题,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巩固。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对数据分析概念和方法的理解程度;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和解答过程,评估学生对图表解读和统计方法的应用能力;3. 问题分析案例:评估学生在问题分析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数据分析PPT;2. 练习题和案例资料;3. 统计软件或在线工具(可选)。
教学建议:1.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来理解和应用数据分析方法;3. 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数据的分析教学设计
数据的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数据的分析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数据的整理和概括方法;3.学会运用统计指标进行数据分析;4.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思维和能力;5.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数据的概念和分类;2.数据的整理和概括方法;3.统计指标的计算和应用;4.数据分析实例和案例分析;5.数据分析的思维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介绍数据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思考和讨论。
2.数据的整理和概括方法(20分钟)讲解数据的整理和概括方法,如频数表、频率分布表、直方图等,通过例子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
3.统计指标的计算和应用(30分钟)讲解常用的统计指标,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通过实例演示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4.数据分析实例和案例分析(30分钟)提供各种真实数据的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并讨论分析的结果和结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5.数据分析的思维和方法(2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和梳理数据分析的思维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6.小结和反思(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反思,总结学生的收获和不足,提出下节课的预习要求。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1.教学手段:讲授、示范、练习、讨论、案例分析;2.教学资源:课件、数据分析软件、实例和案例材料。
五、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指标的计算练习;2.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组数据分析的案例报告,包括数据整理、统计指标计算、数据分析和结论等。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企业或机构的数据分析中心,了解数据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2.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科学竞赛或项目实践,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七、教学反思本设计主要通过讲授、实例演示、练习、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思维和能力。
通过真实数据的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并讨论分析的结果和结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数据分析系列教案模板
数据分析系列教案模板教案一:数据分析入门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和方法,能够运用基本的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教学内容:1. 数据分析概念介绍- 数据分析的定义和作用- 数据分析的基本分类2. 数据分析流程- 数据收集- 数据清洗- 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 数据可视化3. 数据分析工具介绍- Excel- Python- R- Tableau教学步骤:1. 导入- 通过引入一个真实的数据案例,引发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和认识。
2. 概念讲解- 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明确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3. 流程分析- 详细解释数据分析的流程,引导学生了解数据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4. 工具展示- 展示不同的数据分析工具,并简要介绍其特点和用途,让学生了解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
5. 案例分析- 通过一个简单的数据案例,手把手教学生如何使用Excel进行数据清洗和分析,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
6. 总结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反思数据分析的意义和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更多数据分析的可能性。
教学评估: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检测学生对数据分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下节课的内容提供参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流程和工具,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据分析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据分析的知识和技能。
教案二:数据分析进阶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数据分析的高级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多种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教学内容:1. 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挖掘- 机器学习- 统计分析2. 高级数据分析工具- Python数据分析库(Pandas、NumPy、Matplotlib)- R数据分析包(dplyr、ggplot2)- Tableau高级功能3. 数据分析案例- 探讨一个复杂的数据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多种方法和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教案
数据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匡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正确地解读和表达数据分析结果。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分析的概念和意义2. 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3. 数据采集与整理4. 数据可视化技术5. 统计分析方法6. 数据挖掘技术7. 数据分析案例分析与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集,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实践,掌握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的应用。
3.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正的数据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10分钟)介绍数据分析的概念和意义,引起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并让学生了解数据分析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2. 数据采集与整理(20分钟)介绍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获取和整理数据,包括数据源的选择、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数据清洗的过程。
3. 数据可视化技术(30分钟)介绍数据可视化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工具,让学生学会使用图表、图形和地图等方式展示数据,提高数据表达的效果和可读性。
4. 统计分析方法(40分钟)介绍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判断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等,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5. 数据挖掘技术(40分钟)介绍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模式,提高数据分析的效果和准确性。
6. 数据分析案例分析与实践(6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的数据案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数据分析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
7. 总结与评价(10分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应用数据分析技术。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教案)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平均数的计算与应用:平均数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重要指标,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强调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4.教学方法的选择。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实验操作等。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也发现有些环节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学生讨论和操作的时间有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好地把握时间,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学生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增加一些简单的数据分析实例,让学生多加练习,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学生对数据分析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思考。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对于数据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见解。这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举例: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极差和方差在描述数据波动程度方面的作用,并学会计算。
(4)数据分析的应用: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数据,提出结论。
举例:分析实际问题,如购物优惠活动的效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难点与重点突出核心知识,明确学生难点,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透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强调,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数据的分析全章教案
数据的分析全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掌握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探索、数据可视化等数据分析的方法;3. 运用Python编程语言进行数据分析实践;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思维和数据驱动的决策能力。
二、教学重点:1.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探索、数据可视化的方法;3. Python编程语言的数据分析实践。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数据分析基础概念1.数据分析的定义与作用;2.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3.数据分析的应用领域与案例介绍。
第二节:数据采集与清洗2.数据清洗的目的和技术;3. 使用Python进行数据采集和清洗的实例演示。
第三节:数据探索与可视化1.数据探索的目的与方法;2.数据可视化的原理与技术;3. 使用Python进行数据探索和可视化的实例演示。
第四节:数据分析实践1.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给定的数据集进行实际案例分析;2.学生自主选取感兴趣的数据进行分析实践;3.分析结果的总结与展示。
四、教学方法:1.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2.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注重实际案例分析;3.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工具的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工具:1.讲授用PPT;2. 实践操作使用Anaconda编程环境,Python编程语言及相关数据分析库(如:NumPy、pandas、matplotlib等)。
六、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期末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数据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数据分析实践报告:学生根据实际案例进行数据分析,并撰写报告,包括数据分析的目的、方法、结果和总结等。
七、教学资源:1.PPT讲义;2.编程实例代码;3.数据分析案例资料。
八、教学实施安排:第一节:数据分析基础概念(2课时)第二节:数据采集与清洗(2课时)第三节:数据探索与可视化(3课时)第四节:数据分析实践(3课时)九、教学反思:数据分析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技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数据的分析教案初中
数据的分析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数据收集与整理2. 数据分析方法3. 实际问题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收集和分析数据?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数据的分析。
二、数据收集与整理(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某班级要举办一次运动会,需要确定参加跳远、跳绳和跑步三个项目的学生人数。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3. 各小组汇报自己的方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数据分析方法(10分钟)1. 教师介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描述性统计、图表分析、概率论等。
2.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各种分析方法的应用。
3.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实际问题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某班级有50名学生,男生28名,女生22名,请问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例是多少?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解决问题。
3. 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解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分析家中近一个月用电情况,并提出节能建议。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数据分析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数据分析》教案
《数据分析》教案数据分析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还可以为决策提供重要的支持。
为了更好地教授数据分析知识,制定一份完善的教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教案的制定、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课程实践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案的制定1.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包括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1.2 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包括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常用工具和技术等。
1.3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包括每节课的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二、内容安排2.1 数据分析基础知识: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数据类型、数据清洗和数据可视化等。
2.2 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介绍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如Python、R等,以及数据分析常用技术,如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
2.3 数据分析实践案例:通过实际案例演练,让学生了解数据分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3.1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3.2 互动教学: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如讨论、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PPT、视频等,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价方式4.1 考试评价:定期进行考试,测试学生对数据分析知识的掌握程度。
4.2 作业评价:布置数据分析作业,评价学生对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的掌握情况。
4.3 项目评价:组织数据分析项目,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据分析的能力。
五、课程实践5.1 实践课程设计:设计数据分析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据分析技术。
5.2 实践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数据案例,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
5.3 实践成果展示:组织学生展示实践成果,让学生展示他们在数据分析领域的成就。
综上所述,一份完善的数据分析教案应该包括教案的制定、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课程实践五个方面。
数据分析教案
数据分析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匡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数据分析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决策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熟悉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3. 学会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决策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数据分析概述1.1 数据分析的定义和意义1.2 数据分析的应用领域1.3 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2. 数据采集与整理2.1 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巧2.2 数据整理的原则和方法2.3 数据清洗与处理3. 数据可视化3.1 数据可视化的目的和优势3.2 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和技术3.3 数据可视化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4. 数据分析方法4.1 描述性统计分析4.2 探索性数据分析4.3 预测性数据分析4.4 假设检验与判断统计5. 数据分析工具5.1 Excel数据分析工具5.2 Python数据分析库5.3 R语言数据分析工具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讲解,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
2.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3.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数据分析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数据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和交流数据分析经验和方法。
五、教学评估1. 作业评估:布置数据分析相关作业,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实践项目评估: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实际的数据分析项目,并撰写分析报告。
3. 课堂互动评估: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和答辩等形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参预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数据分析与决策》2. 案例资料:选取实际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3. 数据分析工具:提供Excel、Python和R语言等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教程和实例数据。
数据分析教案1
数据分析教案1【数据分析教案1】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并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可视化和分析的基本步骤,并能够运用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2. 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3. 学会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展示数据;4. 掌握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技巧;5.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数据分析的概念和应用领域1.1 数据分析的定义和意义1.2 数据分析在商业、科学、社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2. 数据收集和整理2.1 数据收集方法: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网络爬虫等2.2 数据整理方法:数据清洗、去重、缺失值处理等3. 数据可视化3.1 数据可视化的意义和目的3.2 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和技巧4. 数据分析方法和技巧4.1 描述性统计分析4.2 探索性数据分析4.3 假设检验和推断统计4.4 回归分析和预测模型五、教学过程1. 数据分析的概念和应用领域1.1 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分析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在商业、科学、社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1.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数据分析的理解和应用案例。
2. 数据收集和整理2.1 介绍数据收集的常用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网络爬虫等,并讲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2.2 介绍数据整理的基本步骤,包括数据清洗、去重、缺失值处理等,并演示具体操作。
3. 数据可视化3.1 解释数据可视化的意义和目的,以及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3.2 介绍常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和技巧,如Excel、Tableau、Python的Matplotlib库等,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4. 数据分析方法和技巧4.1 介绍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方法,如均值、中位数、方差等,并进行实例分析。
4.2 介绍探索性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方法,如箱线图、散点图、相关性分析等,并进行实例分析。
数据的分析教案
数据的分析教案教案:数据的分析一、教学目标1. 学习数据的分析方法,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技巧;2. 了解统计学中的常用分析方法,如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和分析实际数据,得出有效结论。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a. 了解数据的来源和获取方式;b. 学习数据的整理和清洗方法。
2. 描述性统计分析:a. 掌握数据的集中趋势测度方法,如平均值、中位数等;b. 学习数据的离散程度测度方法,如标准差、方差等;c. 理解和运用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图等描述性统计图形。
3. 相关性分析:a. 了解相关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b. 学习使用散点图和相关矩阵判断变量间的关联程度。
4. 回归分析:a. 了解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公式;b. 学习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参数估计和拟合程度判断;c. 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多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5. 数据的可视化:a. 学习使用Excel、Python等工具制作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等;b. 尝试使用可视化工具绘制数据的热力图、雷达图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发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提出数据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a. 分享数据来源和获取方式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多样性;b. 教授如何进行数据的清洗和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描述性统计分析:a. 介绍数据的集中趋势测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和解读;b. 演示频数分布表和频率分布图的制作和解读方法,让学生进行实践。
4. 相关性分析:a. 讲解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作出相关矩阵并解读结果;b. 指导学生根据数据绘制散点图,分析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5. 回归分析:a. 讲解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原理和计算步骤;b. 引导学生进行回归参数估计和拟合程度的判断,解读回归分析结果;c. 提供多元回归分析案例,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6. 数据的可视化:a. 指导学生使用Excel、Python等工具绘制常见的统计图表;b. 展示数据的热力图、雷达图等高级可视化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据的分析教案
数据的分析教案数据的分析教案数据分析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人们面对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能力。
因此,数据分析的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份数据分析的教案,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技能。
第一部分: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可以介绍数据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提到数据分析在市场营销、医疗健康、金融等领域的作用,以及它对决策制定的影响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简要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流程,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数据收集与清洗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介绍数据分析的第一步:数据收集与清洗。
数据收集是指从不同的来源收集数据,可以是通过调查问卷、实验、观察等方式获得的原始数据。
而数据清洗则是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去除重复数据、填补缺失值、修正错误等。
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数据收集与清洗的重要性,并给出一些常见的数据清洗方法和工具。
第三部分:数据探索与可视化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介绍数据分析的第二步:数据探索与可视化。
数据探索是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以了解数据的分布、关联性等特征。
我们可以介绍一些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如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等,并给出一些常见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和技巧,如条形图、散点图、热力图等。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数据探索和可视化来理解数据。
第四部分:数据建模与预测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介绍数据分析的第三步:数据建模与预测。
数据建模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数据,并进行预测和决策。
我们可以介绍一些常用的数据建模方法,如回归分析、分类算法等,并给出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如销售预测、风险评估等。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数据建模和预测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部分:数据分析实践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数据分析实践。
可以提供一些真实的数据集,让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数据分析技能进行实际操作和分析。
数据的分析全章教案(原创)
一、教案简介数据的分析全章教案(原创)教学对象:八年级教学内容:1. 数据收集与整理2. 数据的描述:众数、中位数、平均数3. 数据的波动:方差、标准差4. 概率的基本概念5. 随机事件与概率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学会使用图表展示数据。
2. 掌握数据的描述方法,能够求出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3. 理解数据的波动概念,学会计算方差和标准差。
4. 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了解随机事件与概率的关系。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2. 利用实例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据分析和概率的概念。
3. 采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教学PPT2. 数据分析和概率的案例材料3. 练习题和答案二、第一课时: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学会整理数据。
2. 学会使用图表展示数据,包括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等。
3. 演示:使用PPT展示如何使用图表展示数据,包括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收集数据并整理成图表。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说出数据的收集方法。
2. 学生能够使用图表展示数据。
三、第二课时:数据的描述教学目标:1. 了解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 学会使用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描述数据的特点。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数据的描述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3. 演示:使用PPT展示如何使用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描述数据的特点。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组数据,计算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并描述数据的特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说出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代表课题:20.1.1平均数(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重点难点】重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难点:加权平均数的实际内涵应用于实际,也就是理解权的意义和加权平均数数的意义。
一、【导学指导】研读教材,解读目标,阅读课本P124一P126所有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叫平均数?2、解释124页“思考”,并指出“思考”中错的原因;3、什么叫加权平均数?什么叫权?他们有什么联系?4、看了课本的例1和例2你有什么启发?二、【自学填空】1、一般地,如果有n 个数,,,,n x x x x ⋯⋯321那么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平均数常用来反映数的 .2、若n 个数x 1,x 2,…x n 的权分别是w 1,w 2…w n ,则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是 。
3、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 。
三、【课堂练习】巩固训练,达成目标:1、完成P127的练习1、2题。
2、求4,4,6,6,8,8,8,8,10这九个数的平均数。
3、在一个样本中,2出现了x 1次,3出现了x 2次,4出现了x 3次,5出现了x 4次,则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 .4、某人打靶有a 次打中x 环,b 次打中y 环,则此人平均每次中靶 环。
四、【课后评价】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作出适当的评价。
五、【课后练习】1、如果一组数据5,-2,0,6,4,x 的平均数是3,那么x 等于 。
2、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部门经理,现对甲、乙两名应聘者从笔试、面试、实习成绩三个方面表现进行评分,笔试占总成绩20%、面试占30%、实习成绩占50%,各项成绩如表所示:试判断谁会被公司录取,为什么? 应聘者 笔试 面试 实习 甲 85 83 90 乙 8085924、在一次英语口试中,已知50分2人、60分1人、70分5人、90分5人、100分1人,其余为84分。
已知该班平均成绩为80分,问该班有多少人?5、老师在计算学期总平均分的时候按如下标准:作业占100%、测验占30%、期中占35%、期末考试占35%,小关和小兵的成绩如下表:试比较两人谁的成绩好?5、某次歌唱比赛,A 、B 、C 三名选手的成绩如下:测试项目 测试成绩创新 唱功 综合知识A 72 85 67B 85 74 70 C787674(1)若按三项平均值取第一名,则_________是第一名。
(2)若三项测试得分按3:6:1的比例确定个人的测试成绩,此时第一名是?六、【布置作业】 课本P135习题20.1第1题和第4题。
七、【居安思危】谈谈你这次的学习收获与不足,反思后你有了哪些新的感受? 课题:20.1.1平均数(第2课时)【学习目标】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会用加权算术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对数据权的概念及其作用的理解。
一、【导学指导】研读教材,解读目标,阅读课本P127一P129所有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算术平均数?如何运算?2、什么叫加权算术平均数?3、通过“探究”后,什么叫组中值?如何运算组中值?通过例3应该如何应用样本的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二、【自学填空】1、如果在n 个数中,1x 出现次1f 次, 2x 出现次2f 次,……,kx 出现次kf 次,(这里),n f f f k =+⋯⋯++21那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可以表示为 。
这样求得的平均数叫做 ,其中k f f f ⋯⋯,,21叫做 .2、数据分组后:一个小组的组中值是指 。
3、当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时,通常采用 来估计。
三、【课堂练习】巩固训练,达成目标:1、完成P129的练习第1、2题以及P130的练习。
2、某校为了了解学生作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对学生作课外作业所用时间进行调查,下表是该校初二某班50名学生某一天做数学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统计表 (1)第二组数据的组中值是多少?(2)求该班学生平均每天做数学作业所用时间。
四、【课后评价】 总结这节课学的内容,进行反思,作出适当的评价。
五、【课后练习】1、在航天知识竞赛中,包括甲同学在内的6•名同学的平均分为74分,其中甲同学考了89分,则除甲以外的5名同学的平均分为_______分.学生作业 测验 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 小关 80 75 71 88 小兵 76806890所用时间t(分钟) 人数0<t ≤10 4 10<t ≤20 6 20<t ≤301430<t ≤40 1340<t ≤50 950<t ≤60 42、甲、乙、丙三种糖果售价分别为每千克6元,7元,8元,若将甲种8千克,•乙种10千克,丙种2千克混在一起,则售价应定为每千克元。
3、老王家的鱼塘中放养了某种鱼1500条,若干年后,准备打捞出售,为了估计鱼塘中这种鱼的总质量,现从鱼塘中捕捞三次,得到数据如下表:(1)鱼塘中这种鱼平均每条重约多少千克?(2)若这种鱼放养的成活率是82%,鱼塘中这种鱼约有多少千克?(3)如果把这种鱼全部卖掉,价格为每千克6.2元,那么这种鱼的总收入是多少元?若投资成本为14000元,这种鱼的纯收入是多少元?4、某公司有15名员工,他们所在的部门及相应每人所创的年利润如下表,那么该公司每人所创年利润的平均数是多少万元?六、【课后作业】课本P153复习题20第1题和第3题。
七、【居安思危】谈谈你这次的学习收获与不足,反思后你有了哪些新的感受?课题:20.1.2中位数和众数(第1节课)【学习目标】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
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
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
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重点难点】重点: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难点:处理数据的代表:中位数和众数。
一、【导学指导】研读教材,解读目标,阅读课本P130一P132所有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中位数?什么叫众数?如何去求取?有什么意义?2、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及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分析例4)。
3、理解众数的意义及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分析例5)。
二、【自学填空】1、将一组数据按照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的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2、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3、如果一组数据中有两个数据的频数一样,都是最大,那么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4、中位数是一个,在一组互不相等的数据中,可以知道大于和小于他们中位数的数据的个数。
众数是表现这组数据的大体情况,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三、【课堂练习】巩固训练,达成目标:1、完成P131的练习和P132的练习第1题和第2题。
2、数据8、9、9、8、10、8、99、8、10、7、9、9、8的中位数是,众数是。
3、一组数据23、27、20、18、X、12,它的中位数是21,则X的值是.4、2007年5月份,某市市区一周空气质量报告中某项污染指数的数据是:3135313430323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A.32,31B.31,32C.31,31D.32,355、数据92、96、98、100、X的众数是96,则其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A.97、96B.96、96.4C.96、97D.98、97四、【课后评价】总结这节课学的内容,进行反思,作出适当的评价。
五、【课后练习】1、如果在一组数据中,23、25、28、22出现的次数依次为2、5、3、4次,并且没有其他的数据,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24、25B.23、24C.25、25D.23、252、在一次学校举行的演讲比赛中,十位评委给其中一位选手现场打出的分数如下:9.5,9.6,9.3,9.8,9.4,8.8,9.6,9.2,9.5,9.6.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9.45,9.6 B.9.5,9.6C.9.6,9.5D.9.55,9.63、随机抽取我市一年(按365天计)中的30天平均气温状况如下表:请你根据上述数据回答问题:(1)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什么?(2).若当气温在18℃~25℃为市民“满意温度”,则我市一年中达到市民“满意温度”的大约有多少天?4、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销售金额,统计了这15个人的销售量如下(单位:件)1800、510、250、250、210、250、210、210、150、210、150、120、120、210、150求这15个销售员该月销量的中位数和众数。
假设销售部负责人把每位营销员的月销售定额定为320件,你认为合理吗?如果不合理,请你制定一个合理的销售定额并说明理由。
六、【课后作业】课本P135习题20.1第2题。
七、【居安思危】谈谈你这次的学习收获与不足,反思后你有了哪些新的感受?课题:20.1.2 中位数和众数(第2课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数据的代表。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描述数据时的差异。
3、能灵活应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鱼的条数平均每条鱼的质量/千克第1次15 2.8第2次20 3.0第3次10 2.5部门 A B C D E F G人数 1 1 2 4 2 2 3每人创得利润20 5 2.5 2 1.5 1.5 1.2温度(℃)-8 -1 7 15 21 24 30天数 3 5 5 7 6 2 22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意义及运用。
难点:数据代表中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实际运用。
一、【导学指导】研读教材,解读目标,阅读课本P132一P134所有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代表什么?它们有什么联系?2、极端值指的是什么?在影响数据代表上,它对什么影响较大?对什么影响不大?二、【自学填空】1、数据的代表包括:、、。
2、的计算要用到所有的数据,它能够充分利用数据提供的信息,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人们关心的一个量是。
3、计算量最大,和只需要很少的计算量。
4、极端值是指,它对的影响较大。
三、【课堂练习】巩固训练,达成目标:1、完成课本P135的练习。
2、在一次环保知识竞赛中,某班50名学生成绩如下表所示:分别求出这些学生成绩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3、某公司的33名职工的月工资(以元为单位)如下:(1)求该公司职员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2)假设副董事长的工资从5000元提升到20000元,董事长的工资从5500元提升到30000元,那么新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又是什么?(精确到元)(3)你认为应该使用平均数和中位数中哪一个来描述该公司职工的工资水平?四、【课后评价】总结这节课学的内容,进行反思,作出适当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