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线段中点与角平分线

合集下载

中点及角平分线(习题)

中点及角平分线(习题)

A

B C

D E 中点及角平分线(习题)

➢ 巩固练习

1. 已知线段AB =2 cm ,延长AB 到C ,使BC =2AB ,若点D 为AB 的中点,则

线段CD 的长为_________.

2. 已知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D 为线段BC 的中点,若AB =10 cm ,则线

段AD 的长是_________.

3. 已知:如图,线段AB 的中点是C ,BC 的中点是D ,AD 的中点是E ,若

AB =24 cm ,则AE =_______.

E D C B

A

4. 已知两根木条分别长60 cm ,100 cm ,将它们的一端重合,放在同一条直线

上,此时两根木条的中点间的距离是______cm .

5. 如图,B ,O ,C 在同一条直线上,OE 平分∠AOB ,OD 平分

∠AOC ,则∠EOD =_______.

6. 若点C 在线段AB 上,则下列等式:①1

2

AC =AB ;②AC =CB ;③AB =2AC ;

④AC +CB =AB ,其中能说明点C 是线段AB 中点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

序号).

7. 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D 是线段BC 上一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CD AC BD =-

B .1

2CD AB BD =-

C .C

D AD BC =- D .1

2

CD BC =

8. 如图,点D 为∠BAC 内一点,则下列等式:

①1

2;

BAD BAC ∠=∠

②CAD BAC BAD ∠=∠-∠;

③1

2BAC BAC BAD ∠=∠+∠;

④BAC BAD DAC ∠=∠+∠.

线段中点以及角平分线解题规律总结

线段中点以及角平分线解题规律总结

A
M
C
N
B
A
3
1、如图,点C为线段AB延长线上一点, AC=8cm,CB=6cm,点M、N分别是AC、 BC的中点. (1)求线段MN的长; (2)若AC-BC=acm,其他条件不变, 求线段MN的长.
A MB
N
C
A
4
2、已知线段AC=8cm,直线AB上有一点 C,且BC=6cm,点M、N分别是AC、BC 的中点.求MN的长
没有图的要画图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你有什么发现
A
5
在同一条直线上,有公共端
点两条线段中点之间的距离就
等于,不重合的那两端点距离
的一半.紧扣题目中提供的中点
条件,从公共端点出发,根据
线段中点的性质有条理的写出
过程.
A
6
1、已知:线段AB=20cm,C是线直段线AB上 一点,E是BC的中点,D是AC的中点, 求线段DE的长.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2
当两个角的顶点及边重合时,
两个角的平分线所组成的角,就
应该等于不重合的两边所构成角
的一半.紧扣题目中提供的角平
分线条件,从公共边出发,根据
角平分线的性质有条理的写出过
程.
A
13
2、已知:如图,ON平分∠AOC,OM平分∠BOC, ∠AOB=90° (1)若∠AOC=40°,求∠AOM和∠MON的大小; (2)当锐角∠AOC的度数发生改变时,∠MON的大小 是否发生改变?如不会改变,请写出∠MON的大小,并 写出推理过程;如会改变,也请说明理由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几何初步复习 线段中点和角平分线说课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几何初步复习 线段中点和角平分线说课课件

例题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教学评价
1. 营造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建立了平 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探索知识过 程中的主动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2. 情景创设切合学生实际,能让学生产生共 鸣;问题设置有思维梯度,环环相扣。学生 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亲历知识的发生、发 展、形成过程,提高了探索能力和数学化意 识。
试题难度:三颗星 知识点:中点过程训练
练习 9.如图,已知OC平分∠AOB,∠AOC=35°,求 ∠AOB的度数.
试题难度:三颗星 知识点:角平分线过程训练
练习 10.如图,已知∠AOB=90°,∠AOC=40°,OM 平分∠AOB,求∠MOC的度数.
试题难度:三颗星 知识点:角平分线过程训练
总结反思
复习引入
问题3:如图,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则中点的六种表示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若已知AC=3,求BC,则用哪一种表示方法: _____________. (2)若已知AC=3,求AB,则用哪一种表示方法: _____________. (3)若已知AB=6,求AC,则用哪一种表示方法: _____________.
学情分析
认知
能力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 一定的观察、操作、推理、 想象等能力,对图形有了 较为丰富的体验。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角平分线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角平分线

【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
A
C
B
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3) AB 2 AC 则:
2 BC 或 AB
二、新知探索
线段
特殊

类比
特殊
线段中点 定义 表示方法 和差倍分
角平分线
【问题】 如何将一个任意∠AOB 平均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A
O
B
线段
特殊

特殊
线段中点
类比
角平分线
A
A
C
B
C O B
【角平分线的定义】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 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 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A C O B
【剖析定义】 角平分线的定义中,我们 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1)一条射线 (2)射线的端点是角的顶点 (3)把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三种语言】 线段
特殊

特殊
线段中点
类比
角平分线 定义 表示方法
定义 表示方法
【小组合作探索】 请你回顾线段中点的 表示方法,小组探索,归 纳出角平分线的表示方法.
【表示方法】
A C
O
若OC是∠AOB的平分线
B
则:(1) ∠AOC=∠BOC
【表示方法】
A C
O
若OC是∠AOB的平分线 1 (2) AOC AOB 则: 2 1 BOC AOB 或 2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数学七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课件(冀教版)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数学七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课件(冀教版)

解:(1)因为AD 是△ABC 的中线,所以BD=DC= 1 BC,
1
2
所以S△ABD=S△ACD= 2S△ABC=5.
(2)①把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如图所示,
其中BD=DC=
1 2
BC,S△ABD=S△ADC=
1
2 S△ABC.
(题①图)
②把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四部分,如图所示,
导引:根据等底同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 等,要等分三角形的面积,只需 要作出一条边上的中线即可.
解: 根据要求,平分田地的直线必须经过三角形的顶点.画△ABC 的 中线AD (如图),则AD 就把△ABC 的面积平分成两份.这是因为 AD 是△ABC 的中线,所以BD=DC.过点A 作AE⊥BC 于点E.在 △ABD 和△ACD 中,因为BD,CD 边上的高都是AE,所以由三角 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知△ABD 和△ACD 的面积相等,因此,要把 △ABC 平分成两个三角形,只需画中线AD 即可,这是一种平分 方法.(本题答案不唯一,作AB,AC 边上的中线也可以)
A.形状相同的三角形 B.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周长相等的三角形
5 如图,已知BD 是△ABC 的中线,AB=5,BC=3,则△ABD
和△BCD 的周长的差是( A )
A.2
B.3
wenku.baidu.com

中考必会几何模型:线段(双中点)、角(双角平分线)模型

中考必会几何模型:线段(双中点)、角(双角平分线)模型

线段(双中点)、角(双角平分线)模型

线段(双中点)模型讲解

【口诀】字母去重,线段留半 【结论1】

已知点B 在线段AC 上,AB=8cm ,AC=18cm.

(1)P 、Q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则PQ 为_________cm. (2) P 、Q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则PQ 为_________cm. (3) P 、Q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则PQ 为_________cm. 已知点B 在直线AC 上,AB=8cm ,AC=18cm.

(1)P 、Q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则PQ 为_________cm. (2) P 、Q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则PQ 为_________cm. (3) P 、Q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则PQ 为_________cm. 【答案】9;4;5;9;4;5或13

【结论2】

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则MN= 1

2AB.

【证明】∵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 ∴CM= 1

2

AC ,CN= 1

2

BC,

∴MN=CM+CN= 12

AC+ 12

BC= 12

(AC+BC)= 1

2

AB.

【结论3】

已知点C 是线段AB 延长线上一点,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则MN= 1

2AB.

【证明】∵M.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 ∴MC= 1

2

AC ,NC= 1

2

BC ,

∴MN=MC-NC= 12

AC- 12

BC= 12

(AC-BC)= 1

2

AB.

拓展

已知点C 是线段BA 延长线上一点,点M ,N 分别是AC.BC 的中点,则MN= 1

数学七年级上册线段中点定义知识点总结

数学七年级上册线段中点定义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角、相交线、平行线

1、线段中点定义:因为A点是线段BC的中

点,所以AB=AC=1/2BC

2、解分线定义:∵:OB是<COE的平分线;

∴:<COE=<BOE=1/2<C OE

3、垂直定义:∵垂直∴90°是性质

∵90°∴垂直是定义

4、余角定义:∵:<AOB与<BOC互为余角

∴:<AOB+<BOC=90°

5、补角定义:∵:<AOB与<BOC互为补角

∴:<AOB+<BOC=180°

6、等式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8、等量代换:∵:a=b、b=c,∴:a=c

9、对顶角相等:范围:0度~180度(不包括0度和180度)

性质: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反映问题:两个角之间的大小关系10、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定义图1.0

同位角的特征识别:

1.在截线的同旁;

2.在被截两直线的同方向;

3同位角是成对出现的。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练习

(1)如图 1.0,有多少对同位角?

答案:有4对。∠4与∠5,∠3与∠6,∠1与∠8,

∠2与∠7均为同位角。

图1.0

(2)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

断所得的同位角相等。(错)

理由:只有两直线平行时,同位角才相等。

1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定义

角3与角5是内错角,角4与角6是内错角

说明:定义中的直线AB,CD不一定要平行,这里

仅指位置关系。(当内错角相等时,AB平行于CD)

2特征识别

1.在截线的两旁;

2.被截直线内部

3.内错角截取图呈“z”型或“N”。

七年级 下册 数学 PPT课件 精品课 第4章三角形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

七年级 下册 数学 PPT课件 精品课 第4章三角形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
(来自《典中点》)
知3-练
4 如图, ∠1=∠2,∠3=∠4,下列结论错误 的是( D ) A.BD是△ABC的角平分线 B.CE是△BCD的角平分线 C.∠3= 1 ∠ACB 2 D.CE是△ABC的角平分线
(来自《典中点》)
5.如图,△ACB中,∠ACB=90°,∠1=∠B. (1)试说明CD是△ABC的高; (2)如果AC=8,BC=6,AB=10,求CD的长.
A.中线
B.角平分线
C.高
D.都不确定
(来自《典中点》)
知1-讲
例2 张大爷的两个儿子都长大成人了,也该分家了.于 是张大爷准备把如图所示的一块三角形田地平均分 给两个儿子,两个儿子要求分成的两块田地的形状 仍然是三角形,请你帮助张大爷提出一种平分的方 案.
导引:根据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 积相等,要等分三角形的面积, 只需要作出一条边上的中线即可.
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书写格式怎么写?
如何画一个角的平分线?
知识点 3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知3-导
如果现在你手上有一张画着一 个三角形的薄纸,你能想办法画出 它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
• 1.用量角器来完成。
A
2、用圆规画最简便。
B
C
3、将纸上画出的三角形
剪下,将它的一个角对
折, 使其两边重合。
A
把△ABC平分成两个三角形,只需画中线AD即可,这是

认识三角形角平分线和中线

认识三角形角平分线和中线

的平分线(已知)
∴∠1= ∠2=
1∠ABC 12∠ACB 2
B ( 角平分线定义 )
P
1
2
C
∵ ∠BPC +∠1 + ∠2 =180˚ (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A +∠ABC +∠ACB=180˚ (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BPC=180˚−(∠1 +∠2 =) 180˚−( 1∠ABC +1∠ACB )
==118800˚˚−−112
(∠ABC
+∠ACB
2 )
(180˚ −∠A ) =90˚+1∠A.
2
9
随堂练习 P144习题5.3: 知识技能:1.
10
感悟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你还有什么想法吗?
11
《数学》( 北师大.七年级 下册 )
(3)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培养自己逻辑推理和有 条理的表达能力。
2、掌握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定义和性质,会用折纸法 和尺规作图法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3、掌握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和性质,会画三角形的中 线。
2
做做一一做做
在一张薄纸上任意画一个 三角形,你能设法画出它的一 个内角的平分线吗? 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
C
在三角形中, 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

中点和角平分线的运用

中点和角平分线的运用

中点和角平分线的运用

一、角平分线的方法:

1、对顶角的平分线成一条直线,邻补角的平分线的位置关系是;两条直线平行,

同位角的平分线的位置关系是,内错角的平分线的位置关系是,同旁内角的平分线的位置关系是。

2、三角形中的内、外角的平分线

3、角平分线垂两边

4、角平分线造全等

5、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要出现

6、角平分线+垂线,等腰三角形要出现

二、中点的方法:

1、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点,“三线合一”要出现。

2、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要出现。

3、三角形+两边的中点,“三角形的中位线”要应用。

4、线段的中点+平行线,“八字型的全等”要出现。

5、有中点时,常会出现面积的一半(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

6、圆中遇到弦的中点,常联想“垂径定理”

练习:

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B D>AB,AD=DC,BD平分∠ABC,

求证:∠A+∠C=180°。

如图,已知AD平分∠BAC,∠B=2∠C.求证:AB+BD=AC.

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CD ,BCD ∠的平分线CE 交边AD 于E ,ABC ∠ 的平分线BG 交CE 于F ,交AD 于G .求证:AE DG =.

(2013·广州)如图,四边形ABCD 是梯形,AD∥BC ,CA 是BCD ∠的平分线,且

,4,6,AB AC AB AD ⊥==则

AB

AC

=( ) A

、、11

4 D

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AB =AC ,∠BAC =90°,BD 平分∠ABC ,CE ⊥BD 的延长线于E .求证:BD=2CE.

线段的中点及角平分线

线段的中点及角平分线
图12
1
A
M
C
B
(2)如图2所示,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
∵AB=8cm,BC=4cm, ∴ AC=AB+BC=12cm. 1 ∵M为AC的中点,∴AM= AC=6cm
图2
2
A
www.xsjjyw.com 本网站版权所有
M
B
C
角平分线的概念: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 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 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N AOB与BOC的角平分线 1 1 C 2= AOB=50 ,1= BOC=30 2 2
www.xsjjyw.com 本网站版权所有
(3)已知线段AB=10cm,点C在直线AB上, BC=6cm,①求线段AC的长 解:①有两种情况
A 10 B 甲 6 C
图甲: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时 AC=AB+BC=10+6=16
10 A C 乙 B
6
图乙:当点C在线段AB上时 AC=AB –BC=10 – 6=4
www.xsjjyw.com 本网站版权所有
(3)已知线段AB=10cm,点C在直线AB上, BC=6cm, ②若M是AB的中点,点N是BC的中点,求MN的长 解:①有两种情况
10 A M B 甲 N C

A
C
M N
6 乙
B
wk.baidu.com

冀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复习 教案

冀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复习  教案

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不同层次数学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掌握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体会线段中点和角平分线的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体会类比的方法(线段中点和角的平分线进行类比),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线段中点和角平分线知识的运用。

难点:根据不同的图形,灵活选用线段与角的和或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感受习题,回顾知识

1 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若线段DB=2cm,则线段AB的长度是cm.

2 如图,点O是直线AB上的点,若OC平分∠AOD, ∠BOD =30︒,∠AOC= 。

知识点梳理

线段中点角平分线

定义

线段AB上的一点

M,把线段AB分成两条

线段AM和BM,如果

AM=BM,那么,点M就

叫做线段AB的中点。

如果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

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的两

个角相等,那么这条射线叫做这

个角的平分线。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AM = =

1

2

∠AOM =∠=

1

2

二质疑探究,合作交流

3如图,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1) 若线段AC=6,BC=4,则线段MN=____________。

(2) 若AB = a ,则线段MN的长度是多少?请说明理由。

(3) 若将题目中“点C在线段AB上”改为“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第(2)小题中线段MN的长度是多少?请画出图形,并简单说明理由。

[全]七年级数学“线段与角”经典题型详解

[全]七年级数学“线段与角”经典题型详解

七年级数学“线段与角”经典题型详解

一、《线段、射线、直线》与《角》

例1 线段中点与角平分线

①若一条线段上有n个点,则这n个点可组成n/2(n+1)条线段;

②从一个点出发引出n条射线,则这n条射线可组成n/2(n+1)个角。

例2 线段类与角类多解问题

例3 双中点问题与双角平分线问题(1)

例4 双中点问题与双角平分线问题(2)

例5 数线段条数与角的个数

二、行程问题与钟面角问题例6 追击类问题(1)

例7 追击类问题(2)

二、六道题突破“线段与角”所有难题

1、方程思想

例1:

已知∠AOB=160°,∠COE=80°,OF平分∠AOE.

(1)如图1,若∠COF=n°,则∠BOE=______°,∠BOE与∠COF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2)当射线OE绕点O逆时针旋转到如图2的位置时,(1)中∠BOE 与∠CO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如图3,在∠BOE的内部是否存在一条射线OD,使得∠BOD为直角,且∠DOF=3∠DOE?若存在,请求出∠COF的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

(1)(2)根据∠EOC和∠COF的度数,可以求出∠FOE的度数,从而可求∠AOE的度数,从而将∠AOB的度数减去∠AOE的度数,就是∠BOE的度数,若将∠EOF 的度数用n来表示,或将位置改变,方法也是不变的.(3)要求∠COF的度数,只需求出∠EOF的度数,用∠COE的度数相减即可.而要求∠EOF的度数,我们可以借助∠DOF=3∠DOE的条件,最后,利用∠AOD+∠BOD=160°,建立方程.

(完整)线段中点与角平分线专题训练

(完整)线段中点与角平分线专题训练

线段中点与角平分线

1。如图,直线AB 、CD 、EF 都经过点O ,且AB ⊥CD ,∠COE=35°,求∠DOF 、∠

BOF 的度数.

2。如图,OA 丄OB ,OC 丄OD ,OE 为∠BOD 的平分线,∠BOE=17°18′,求∠AOC 的

度数。

3.把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拼在一起。⑴写出图中A ∠、B ∠、BCE ∠、D ∠、

AED ∠的度数;⑵用“<”将上述各角连接起来.

4。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CD OE ⊥,AB OF ⊥,

65=∠DOF ,求BOE ∠与AOC ∠的度数.

5.如图,污水处理厂要把处理过的水引入排水沟PQ ,应如何铺设排水管道,

才能用料最省?试画出铺设管道的路线,并说明理由.

6.如图,已知OE 、OD 分别平分∠AOB 和∠BOC ,若∠AOB =90°,∠EOD =70°,求∠BOC 的度

数.

7.如图,∠AOB 是平角,∠AOC=80°,∠COE=50°,OD 平分∠AOC;

第20题图A

B

C

D

E A

B

C

D

第23题图

O

(1)求∠DOE 的度数;(2)OE 是∠BOC 的平分线吗?为什么?

8。如图,已知∠AOB=

2

1

∠BOC , ∠COD=∠AOD=3∠AOB ,求∠AOB 和∠COD 的度数. 9.线段AB=14 cm ,C 是AB 上一点,且AC=9 cm ,O 为AB 中点,求线段OC 的长度。

10.如图,M 是线段AC 的中点,N 是线段BC 的中点.(1)如果AC=8 cm ,BC=6 cm ,求MN 的长. (2)如果AM=5 cm ,CN=2 cm ,求线段AB 的长.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九章 三角形 9.3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说课稿 (新版)冀教版-(新版)冀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九章 三角形 9.3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说课稿 (新版)冀教版-(新版)冀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着重介绍了三角形的三种特殊线段,已学过的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等知识是学习本节新知识的基础,其中三角形的高学生从小学起已开始接触,教材从学生已有认知出发,从高入手,利用图形,给高作了具体定义,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高为线段,进而引出三角形的另外几种特殊线段——中线、角平分线。通过本节内容学习,可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与垂线、角平分线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学习作图、观察与探究,会发现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各自交于一点,这为以后三角形的内心、重心等知识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另外,本节内容也是日后学习等腰三角形等特殊三角形的垫脚石。故学好本节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定义的理解及画法的掌握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而三角形的高由于三角形的形状改变而使其位置呈现多样性,学生难以掌握,故在各类三角形中作出它们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基本作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等,根据这一目的确定本节教学目标为:

说教法

情境创设法利用人字型屋顶钢架的中柱,三角形状的风筝骨架等,引出三角形中的特殊线段,使数学能密切联系实际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更能贴近学生生活,体现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节内容的求知欲,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线段的中点及角平分线

线段的中点及角平分线

M A
线段中点的条件: 1、在已知线段上。 2、把已知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
B
例Baidu Nhomakorabea (1)已知: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
AC=a,BC=b,点M是AC的中点,点N是BC的中点 求线段MN的长
A M C N B
a
解: 点 M 、 N 分别是 AC 、 BC 的中点
1 1 1 1 ∴MN=MC+CN = AC+ CB = (AC+CB) = (a+b) 2 2 2 2
n(n 1) 2
n(n-1) ①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则这条直线上有 条线段 2
n(n-1) ② 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 个交点 2 ③过同一平面上n个点中的任意两点最多
n(n-1) 形成 条直线 2 n(n-1) ④由一个端点引出 n条射线则最多可形成 个角 2
中点的概念:
• 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 段AM和BM,点M线段AB的中点。
解:(1)如图1所示,当点C在线段AB上时, ∵AB=8cm,BC=4cm, ∴AC=AB-BC=4cm. 1 ∵M为AC的中点,∴AM= AC=2cm.
2
图12
1
A
M
C
B
(2)如图2所示,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
∵AB=8cm,BC=4cm, ∴ AC=AB+BC=12cm. 1 ∵M为AC的中点,∴AM= AC=6c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若A、B两点从(1)中的位置开始,仍以 原来的速度同时沿数轴向左运动时,另一点C 同时从B点位置出发向A点运动,当遇到A点后, 立即返回向B点运动,遇到B点后又立即返回向 A点运动,如此往返,直到B点追上A点时,C 点立即停止运动.若点C一直以20单位长度/秒 的速度匀速运动,那么点C从开始运动到停止 运动,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个单位长度?
B的左侧,C在D的左侧),|a-2b|与(6-b)2互为相反
数.
(1)求a、b的值.
(2)若M、N分别是AC、BD的中点,BC=4,求MN
的长.
(3)当CD运动到某一时刻,D点与B点重合,P是线
段AB延长线上任意一点,问 PA PB 的值
是否改变?
PC
若不变,求出其值;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a、点B表示数b,a、

如图,由点A测得点B的方向是( ) A. 南偏东30° B. 南偏东60° C. 北偏西30° D. 北偏西60°
已知a是最小的正整数,b是多项式 am2n m3n2 m 2
的次数, c是单项式 2xy2 的系数。
(1)直接写出a = b = c= ,且a,b,c分
别是A 、B、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
距离是

已知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B=10, AC=2AB,且点D是线段AB中点. 求线段CD的长度.
2
A、B、C是直线l上的三点,BC= AB,
若BC=6,则AC的长等于
3 .
已知点O在直线AB上,且线段OA的长度为4cm,
线段OB的长度为6cm,E,F分别为线段OA、OB的
中点,则EF=
A A
D
B
O
图8-2
C D
B
O
C 图8-3
如图(图1)是由一副三角尺拼成的图案,其 中三角尺AOB的边OB与三角尺OCD的边OD紧 靠在一起.在图1中,∠AOC的度数是135°.
(1)固定三角尺AOB,把三角尺CBiblioteka BaiduD绕着点O旋转,
当OB刚好是∠COD的平分线(如图2)时,∠AOC
的度数是
,∠AOC+∠BOD=
如图1,线段AB=60厘米. (1)点P沿线段AB自A点向B点以4厘米/分的速 度运动,同时点Q沿直线自B点向A点以6厘米/分 的速度运动,几分钟后,P、Q两点相遇? (2)几分钟后,P、Q两点相距20厘米?
(3)如图2,AO=PO=8厘米,∠POB=40°, 现将点P绕着点O以20度/分的速度顺时针旋转 一周后停止,同时点Q沿直线BA沿B点向A点 运动,假若P、Q两点也能相遇,求点Q的速 度.

(4)当t=
时,PC=2PA.
如图,点A从原点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同时,点B也 从原点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3秒后,两点相距15个单 位长度.已知点B的速度是点A的速度的4倍(速度单 位:单位长度/秒). (1)求出点A、点B运动的速度,并在数轴上标出A、 B两点从原点出发运动3秒时的位置; (2)若A、B两点从(1)中的位置开始,仍以原来的 速度同时沿数轴向左运动,几秒时,原点恰好处在点A、 点B的正中间?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 ∠DOE=∠BOD,OF平分∠AOE, 若∠BOD=28°,求∠EOF的度数.
.如图,∠AOB=∠COD=90°,OC平 分∠AOB,∠BOD=3∠DOE. 求:∠COE的度数. A
C
O
B
E D
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AOM=90°. (1)如图1,若OC平分∠AOM,求∠AOD度数; (2)如图2,若∠BOC=4∠NOB,且OM平分 ∠NOC,求∠MON的度数.
请说明
C A'
A
B
D
C
D'
A'
E
12
AB
D
将两块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重合为如图所示的位置,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当 △COD绕点o顺时针旋转锐角
度,COB∶BOD 3∶2时,则 BOC
C
C
A
A
α
O
DB

B
D
如图,已知直线AB和CD相交于O点,OCOE ,OF
平分∠AOE, ∠COF=34°,
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 点.
(1)若AC=8cm,CB=6cm,求线段MN的长; (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其它 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写出你的结论并说 明理由;
(3)若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 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 请画出图形并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说明理由).
b满足|a-30|+(b+6)2=0.点O是数轴原点。
(1)点A表示的数为
,点B表示的数为 ,
线段AB的长为 。
(2)若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C,点B与
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请在数轴上找一点
C,使AC=2BC,则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 。
(3)现有动点P、Q都从B点出发,点P以每秒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移动;当点P移动 到O点时,点Q才从B点出发,并以每秒3个单 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且当点P到达A点时, 点Q就停止移动,设点P移动的时间为t秒,问: 当t为多少时,P、Q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
(2)点D在数轴上表示的是d,且与A、C的距离是
11,则D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

(3)小蚂蚁甲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C出
发向其左边6个单位处的一粒饭粒爬去,3秒后位于
点A的小蚂蚁乙收到它的信号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
速度也迅速爬向饭粒,小蚂蚁甲到达后背着饭粒立即
返回,与小蚂蚁乙的在数轴E处相遇,则点E在数轴
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点B表示的数
为﹣3,C为线段AB上一点,且AC=2BC,动点P从点
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
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数轴上点C表示的数是 ,点P表示
的数是
(用含字母t的代数式表示);
(2)当t=2时,线段PC的长为
个单位长度;
(3)当点P为AC的中点时,t=
求∠BOD的度数。
F
E
C
A
O
B
D
(2)当他把三角尺COD旋转至如图8-2所示的位置时, 量得∠AOC = 55°,那么 ∠AOD =________; ∠BOD =_________; ∠BOC =_________. (3)根据前面的结果,当他把三角尺COD旋转至如图 8-3所示的位置时,可知∠AOC与∠BOD满足的关系式 是___,∠AOD与∠BOC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

(2)固定三角尺AOB,把三角尺COD绕点O 旋转(如图3),在旋转过程中,如果保持OB 在∠COB的内部,那么∠AOC+∠BOD的度 数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把两个三角尺ABC与DEF按如图所示那样拼
在一起,其中点D在BC上,DM为∠CDE的
平分线,DN为∠BDF的平分线,则∠MDN
的度数是
上表示的数是

(2)几秒后,点O恰好为线段PQ中点? (3)几秒后,恰好有OP:OQ=1:2?
`
如图,将线段AB延长到C,使BC=2AB,AB的 中点为D,E、F是BC上的点,且 BE:EF:FC=1:2:5,已知AC=60cm, 求DE、DF的长.
已知线段AB=a,CD=b,线段CD在直线AB上运动(A在
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方式重叠,若图中 ∠DCE=35°,则∠ACB= .
1.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 ∠AOC=50°,OD平分∠AOC, ∠DOE=90°. (1)求出∠BOD的度数; (2)说明OE是否平分∠BOC.
如图,已知直线AB和CD相交于O点, ∠COE是直角,OF平分∠AOE, ∠COF=34°,求∠BOD的度数.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BOM=90°,
∠DON=90°. 1 (1)若∠COM= 2 ∠AOC,求∠AOD的度数;
(2)若∠COM=∠BOD,求∠AOC和∠MOD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BOM=90°, ∠DON=90°. (1)若∠COM=∠AOC,求∠AOD的度数;
(2)若∠COM= ∠BOC,求∠AOC和∠MOD.
(1)如图1所示,将长方形笔记本活页纸片的一角折过
去,使角的顶点落在 A处, BC为折痕。若ABC 55
求 ABD 的度数
(2)在(1)条件下,如果又将它的另一个角也斜折过
去,并使边BD与 BA 重合,折痕为BE ,如图2所示,
求2 和CBE的度数
(3)如果将图2中改变 ABC 的大小,则 BA 的位置 也随之改变,那么(2)中的 CBE 大小会不会改变?
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点M、N分别是AC、 BC的中点,且AB=8,则MN的长度为( )
A
M
C
N
B
如图,已知线段AB=60,点C、D分别是线段AB上的 两点,且满足AC∶CD∶DB 3∶4∶5,点K是线段KB的 中点,求线段KB的长.
A
C
K
D
B
已知点A、B、C都是直线l上的点,且
AB=5cm,BC=3cm,那么点A与点C之间的

如图,已知线段AB=10cm,点C是AB上任一点, 点M、N分别是AC和CB的中点, 则线段MN 的长
度为( )
已知AB=20cm,C是AB的中点,D为BC上 一点,E为BD的中点,BE=3cm,则CD 等于____ cm.
A
CD E B
已B中D知点=AEB,13和FA之CBD间=的的14公距C共离D部.是线分1段0AcBm,,C求DA的B, CD的长.
如图,数轴原点为O,A、B是数轴上的两点,点A对应 的数是1,点B对应的数是﹣4,动点P、Q同时从A、B 出发,分别以1个单位/秒和3个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数轴 正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t>0).
(1)AB两点间的距离是 动点P对应的数是 动点Q对应的数是
;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