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锦囊三 巧用7大类非选择题答题模板
非选择题答题方法
非选择题的答题步骤一、一般分三步:先审题,后构思,最后作答。
第一步审题:审清设问。
定位试题限制的知识范围并明确答题方向。
明确知识范围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提问直接明确加以限制,如“体现的经济常识道理”、“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从文化生活角度”等,这些限制只要稍加留心,就能准确把握;二是提问没有直接明确限制,要根据材料或提问来进行判断,这就要看材料介绍的是经济现象、文化现象、政治现象,根据材料的特性来确定相应的知识;三是提问本身所涉及的知识(如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审设问还必须明确总指向,需要回答的是什么问题。
审材料。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看清主体,弄清题目要求回答的中心问题究竟是什么,以免走题,造成答非所问的失误。
审题时可以首先把该背景材料以及设问的问题分成若干个层次或几个小问题分别进行思考。
第二步构思:要通过构思来理清答题思路,要搞清用什么原理以及如何运用该原理进行表达;要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可以采取在心中打草稿的方式来理清答题思路。
第三步作答:作答时要注意把它们分成几个自然段,以要点化的方式,正确运用学科语言,要书写清楚,将答案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作答(答题)要求:①要有针对性,即答题思路要正确,要针对题目的设问作答,不要答非所问。
②要有逻辑性,即先答什么,后答什么;先说那句话,后说那句话。
③要有层次性,要层层分析,大的层次包含哪些小的层次。
④要点化,即一定要用阿拉伯数字清楚地表明答题要点。
⑤全面化,答题要点要全面,不要遗漏答题要点。
⑥规范化,包括书写规范和语言表达规范。
禁止使用自己创造的或社会上的语言;语言要简洁明了准确。
二、解答非选择题的注意事项要注意克服以下常见的毛病:(1)急于求成。
不审题,不构思,怕时间不够,想一句写一句,结果不是会错题意,用错原理,就是重重复复,颠三倒四,该回答的没回答好,不用回答的却写了很多。
(2)照本宣科。
不理会题目的具体要求,不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紧扣题意进行回答,只是一味地按照复习资料或辅导老师给的相似题的答案答,结果由于答题的针对性不强,得分率不高。
最新高考政治:非选择题万能答题模板(完整版)
最新高考政治1、一般思路读题→审题(审设问、审主体、审材料)→联想(教材知识、时政知识)→撰写提纲→答案要点(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2、审题要求⑴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方向,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目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办”或“综合型”中的哪一类。
⑵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
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⑶审材料:材料决定答题层次要点,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
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
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3、答题要求⑴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
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
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⑵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
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⑶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一、体现(说明)类◆答题模板◆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指向。
审读设问,明确考查的是哪一知识点或哪一知识范围,并在头脑中对此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的子知识点过电影似的快速回顾。
常见7类非选择题答题模板 题型二 判断类设问
答案: (1)平原
丘陵
地理要素
判断依据
地形类型 等高线分布特征、板块位置、河流水系特征等
气温和降水的数据、图表资料、某地的地理位置、 气候类型 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地带性植被类型的指示作 用和典型动物的指示作用等 影响工业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指向)、环境因素(污 工业区位 染类工业区位是否合理)、工业区和生活区距离 是否合理 是否适当、工业区和生活区是否设置卫生防护带、 占用农田情况等
农业区位 地价和单位面积产值,农业生产特征(需水量、
是否合理 对运输需求的迫切性)、地势起伏状况等
(2011·安徽高考)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 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同时,城 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下图表 示上海市2004年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
地理 要素 河流 流向
判断依据
地形地势(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海陆状况(河流由陆地流
如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气候方面(如气压中心
季节
的变化)、河海方面(如河流汛期)、生物方面(如草木枯荣、
开花结果)、农业方面(如作物播种、生长、成熟)、其他方 面(如雪线升降、登山佳期、极地考察)
这类问题往往是自然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判定,解答这 类试题的思路主要依据三个方面:第一,基本的规律 和原理,如判断图中高压控制地方的天气状况;第二, 图中的信息(点、线、面、图例和文字等),如依据经
高中政治非选择题的7个答题模板
高中政治非选择题的7个答题模板模板1 体现类设问类型一设问宽泛,没有指向某一具体知识,需要考生领会材料来锁定知识答题模板第一步,确定考查的知识点。
这一类型的设问是发散性设问,需要根据设问要求确定考查的是经济生活知识、政治生活知识、文化生活知识还是哲学知识。
第二步,依据材料推出与教材结合的知识点。
根据材料缩小知识范围,如是经济生活中的企业还是政府;是政治生活中的公民还是政府;是文化生活中的企业还是公民;是生活与哲学中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还是历史唯物主义等。
第三步,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作答。
答题术语1.依据材料说明物价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物价变化的原因:决定因素——价值;影响因素——供求关系和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形成因素——市场,即价值规律。
物价变化的影响: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对替代品、互补品以及生活必需品、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的影响等。
2.材料主体为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某省委/市委/县委等,设问为“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②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⑧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地位)④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执政方式)⑤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执政理念)⑥党坚持科学发展观。
3.少数民族地区(如新疆、西藏)的发展成就体现了什么①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逢勃发展。
④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是否答这一点要依材料而定)类型二设问指向具体的知识范围,要求用具体知识分析材料中做法的合理性答题模板第一步,审读设问,确定知识范围。
调用知识库中的知识储备,由点到面确定知识范围。
专题2 构建非选择题七大答题模板(共179张)
(2)基本特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于东部。 判 断 依 据 : 总 体 而 言 , 自 1995 年 至 2009 年 重 心 虽 有 移 动,但移动的经度不到1度,重心偏于我国的东部。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 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 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 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 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二轮地理 新课标
专题二 构建非选择题七大答题模板
二轮地理 新课标
专题二 构建非选择题七大答题模板
专 题 二 构建非选择题七大答题模板
二轮地理 新课标
专题二 构建非选择题七大答题模板
在地理高考考核目标中,强调对“描述和阐释地理 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非选择题要求考生通过逻辑严密的综合分析,利用所学 知识,用简洁流畅的科学语言加以表达。在近年高考 中,非选择题已成为地理成绩提高的瓶颈。因此,如何 提高非选择题的得分率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轮地理 新课标
专题二 构建非选择题七大答题模板
题型一 描述分布特点类 题型二 描述地理特征类 题型三 判断地理事象类 题型四 分析地理成因类 题型五 辩证评价阐述类 题型六 说明地理意义类 题型七 提出对策措施类
二轮地理 新课标
专题二 构建非选择题七大答题模板
题型一 描述分布特点类
二轮地理 新课标
二轮地理 新课标
专题二 构建非选择题七大答题模板
描述角度
走势
数值 疏密 弯曲
包含内容
看其走向,延伸方向(沿纬线、沿河流、沿山 脉、沿海岸等);有些线状图需分段描述,如 “我国1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 段大致东西走向,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西 段大致东北一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 东缘山麓平行。
非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非选择题的答题(树立观念: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一、问题重点回答三方面:1、是什么;2、为什么;3、怎么做辩析题:三个问题都要回答,但重点是在回答为什么;倡议书:三个问题都要回答,但重点是在回答怎么做;启示、启发:重点回答是什么,怎么做理解、认识类:重点回答是什么,为什么。
二、组织答案注意做到:1、分点,分方面,分层次。
(切忌密密麻麻)注意先答最重要的,再答次重要的。
注意先总观点,再展开解释。
2、组织答案时做到三要:要教材观点要摘录题目的重点材料(在材料中挖“金子”,找出对答题有用的材料作为答案抄下来)要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三、各类题型的答题“图表类”主观题解题技巧一、解题技巧(1)要全面理解图表的信息,不要挂一漏万。
特别是标题信息、时间信息和项目信息,注释信息。
(2)要全面理解设问的要求,确定答题方向步骤。
如果回答“是什么”,要从数据的比较或变化当中进行概括,有时还需要加上“时间信息”。
(3)要多角度答题,切忌思维单一。
如果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时,或者从教材知识角度答,或者从前一个设问的角度答。
二、例题分析某校初三(1)班同学对全校学生上网情况做了一次调查。
调查数据见下表:请你根据上表中的调查数据,写一份调查报告。
要求:(1)根据调查数据,归纳说明该校学生上网所存在的问题;(2)说明中学生应该如何正确上网。
分析:解第一问的的关键是抓住表格中的三个项目,分三点来写;然后是找出这三个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解第二问的关键是措施要针对第一问的问题。
答案:(1)存在问题:上网时间过长;上网活动主要是和学习无关的消遣娱乐活动;部分学生通过网络接触了不健康内容。
(2)如何正确上网:控制上网时间;更多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拒绝网上的不良诱惑;等等。
“建议类”主观题解题技巧一、解题技巧(1)定方向这就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了解题目的要求,确定所提建议的方向,切不可偏离方向,泛泛而谈。
(2)明对象仔细审题,弄清建议的对象是什么人或什么单位。
满分必备的7大类非选择题答题模板.ppt
2019-9-2
谢谢您的观赏
17
“分”,即对定位的观点、原理进行分解。如把实现 人生的价值分解为:只有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 第二步 造价值和实现价值、人的价值只能在个人与社会的统 一中实现、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 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等 “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把第二步分解的 第三步 观点与所给材料相对照) “联”,即把定位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 第四步 结合
在讨论《纲要》中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时,同学甲向大
家出示了下表:
表二 安徽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部分)
指标
2010年 2015年目标 年均增长(%)
预计
财政民生支出(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元)
1 096 15 788
2 403 力争31 576
17 >10
2019-9-2
谢谢您的观赏
2019-9-2
谢谢您的观赏
18
[模板二] 关于“结合某材料中的具体做法,谈谈给我们什 么启示”这类设问的解题步骤:
读设问和背景材料,明确设问的指向和规定性, 第一步
即明确设问要求回答哪方面的启示 从材料和设问的关键信息中分析我们为什么要 第二步 这样做。这是解答“启示类”试题的关键 紧承第二步分析我们应怎样做。这是解答“启 第三步 示类”试题落脚点
第二步 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四个方面;把认识论的相关原 理分解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无限性、反复 性和上升性等
2019-9-2
谢谢您的观赏
5
第三步 “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联”,即把保留的观点、原理与相应 第四步
材料有机结合
2019-9-2
谢谢您的观赏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答题模版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答题模版1.价格变动(1)价格变化的原因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③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
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⑤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⑥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2)稳定物价的措施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③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2.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原因与措施(1)为什么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扩大消费需求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④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怎么样国家: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②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
③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⑤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⑥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突破非选择题的7个答题模板资料
突破非选择题的7个答题模板上传: 郭峰更新时间:2012-5-18 18:19:57突破非选择题的7个答题模板模板1特征类设问万能模板设问形式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
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图中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或地形区“分布状况”,“简述”图中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河流的“主要特征”等。
答题模板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基本思路见下图: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特征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区域内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等)↓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简洁、准确描述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要正确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就要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即从哪些方面去分析:①地形特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
②地势特征:地势起伏状况(如西北高、东南低),地势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
③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
④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汛期(长短、次数)、结冰期、凌汛、含沙量、水能蕴藏量等。
⑤河流的水系特征:发源地、流向与注人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对称与否)及河网形状,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的省区、重要城市、主要地形区。
⑥气候特征:气温(季节变化、积温、生长期)——热量条件,降水(季节变化、干湿变化)——水分条件,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
⑦农业生产特征: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部门结构、生产水平(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
主观题答题方法
• •
•
•
答题模板
• 第一步,归类,明确考查范围。明确回答的是哪一类型 的意义类非选择题是限定模块单独考查的,还是没有限 定模块综合考查的,还是限定具体知识点进行考查的。 • 第二步,双联,即根据设问,联系材料以提取有效信息, 联系教材以搜索相关知识点,为作答做好准备。联系材 料,要有所侧重,即要抓关键词、划分段落层次,概括 材料的中心意思;联系教材,提炼出材料所体现的原理, 找出与材料有关的行为主体,明确答题方向。 • 第三步,作答,一般要遵循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由点 到面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从小到大,如先回答对公 民个人的意义,再回答对国家社会的意义;从近到远如 先回答眼前的意义,在回答长远的意义;由点到面,由 一个方面到多个方面、由一个角度到多个角度、由一个 层次到多个层次。
例题:
• 2012年10月1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自 2012年秋季学期起,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由 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扩大到所有农 村(含乡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同时,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 范围由一二年级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分步调整为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 庭经济困难学生。将六盘山区等11份额连片特困地 区西藏及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中等职业学校 农村学生全部纳入享受助学金范围。 • 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谈谈国务院常务会议 所作的决定的意义。
例题:
• “转型”成为整个“十二五”规划建议的核心 表述,这不仅包括让中国从“世界工厂”变 为“世界市场”的经济转型,也包括从“国 富民强”走向“民富国强”的社会转型。分 工的细化、产业链的强大,形成了多元化的 民富路径。简言之,民富是生产出来的。 • 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民富 是生产出来的”这一观点的认识。
非选择题答题方法与技巧
一、选择题答题方法与技巧1、选择题都是单项选择,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用排除法是最有效的方法。
如果能排除掉三个选项,剩余的一项就是必选项。
2、正确选项必须符合材料。
有些选项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材料,这个选项就可以排除掉;说法不全面,有漏洞的需排除掉;说法绝对的需排除掉;有明显错误的也要排除掉。
3.选择题都是根据材料进行选择,快速阅读材料非常关键。
找出(画出)关键词是既快又准找出正确选项的捷径。
一般情况下,时间、地点,人物,图片和表格的说明文字都是关键词。
选择正确还是选错误的也很关键,如果要求选错误的你选正确的就会失分。
二、非选择题答题方法与技巧1、非选择题都是材料题,并且材料比较多又比较长,阅读一遍比较费时间。
我们必须先看所问的问题、审清问题然后再看材科,带着问题看材料,有的放矢,这样能够节省时间。
简单概括为“先看问题,再看材料。
”2、材料后面的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不要答没有问的问题,也不能漏掉问的问题,必须审清问题。
3、答案必须写在准确的位置上、不能写错题的位置(比如将22题写在了23题的位置上,这样就是0分)答案还必须写在答题规定的区域,上、下格都不能超出。
4、在材料上画出关键词,便于快速挖掘出答案。
时间、地点、人物,图表里外的说明文字及数字都是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就是已知条件,可以推出答案。
5、问题如果问:“依据材料作答,没有说结合所学知识,答案就在材料上,答案只能在材料里挖出来。
6、问题如果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答案一部分在材料上,另外一部分在课本上,但答案必须符合材料并且必须符合问题。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步骤:1、看清问题要求;2、带着问题要求阅读理解材料;3、完整准确提取有效信息;4、联系书本知识迁移与运用;5、根据问题要求进行分析说明作答。
答题技巧标题化每个问题前加小标题,如“原因”,“不同”等便于阅卷老师快速找到得分点。
段落化一个问题结束,另起一段,看起来清晰。
序号化每一个要点前标明①②③。
高考复习地理-突破非选择题的七个答题模板
第二讲突破非选择题的七个答题模板非选择题在高考试题中分值较高,其得分往往在高考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类题型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要求较高,能综合考查考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
我们应重视解非选择题的常规思路和方法,注意答案组织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一、非选择题答题时的常见问题1.审题不清,审题不细,审题不准审题是答题的基础,审题失误是答题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
考生在考试时紧张或过于兴奋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审题不细心,思考不全面,答题急躁。
2.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的答题思路或答题模板不清晰考生平时动口背得少、动手写得少,导致问题“理解了,但记不住”“一看就会,一写就错”,知识积累不足。
考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不一致,答题要点不全,甚至和参考答案出入较大,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出错的主要原因在于考生对材料和问题分析不细致,答案脱离材料,脱离所给的区域,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细致。
3.知识迁移和重组能力较弱高考题都是命题专家研究出的新题,我们平时训练时不可能练到高考题,但高考试题中涉及的知识点我们都复习过,相似的习题我们也练习过。
出错的主要原因在于考生对主干知识掌握不牢,对做过的典型题目缺少整理、积累以及经常性的回顾。
4.观察分析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弱非选择题都有图表内容,图表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
考生平时复习时存在以下问题:①粗心大意;答题仓促,看图不仔细,不全面,导致信息遗漏;②不能准确理解图示信息,抓不住关键信息或关键词。
5.不能准确理解运用专业术语答题,答题口语化地理学科的专业术语较多、较复杂(如地形:地势平坦、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土壤: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壤贫瘠;河流:汛期、流量、落差;气候:光照、热量、年温差、昼夜温差、降水季节变化、降水年际变化等),并且高考阅卷明确要求:不用地理专业术语答题或错用专业术语答题都将扣分或不得分。
考生复习备考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①学生对地理专业术语积累得少,不能正确理解,不会灵活运用;②日常答题训练忽视对专业术语的运用。
高考一轮复习 第2部分 备考锦囊3《巧用7大类非选择题答题模板》课件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评价类设问词一般有“评价”“影响”“分析利弊”等, 常见问题有评价大型工程(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 跨区域调配等)带来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优势,评 价工农业、城市区位等。
返回栏 导目 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例] (2011·四川高考)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 列要求。
第三步:从以上分析中归纳出答案如下: (1)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
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 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影 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东北信风控制。 (2)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适宜;便于利用海洋资源和发 展海上航运。
返回栏 导目 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三步,在以上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有利条件)归纳出 答案: 乙城市位于华北平原上,邻长江中下游平原、近东北粮食 主产区,粮食来源丰富;乙城市位于东部人口稠密区,该 区粮食消费量大;乙城市地处交通枢纽位置(或京广、陇 海铁路交会地),交通运输便利;乙城市是省会,信息、 金融、仓储等服务条件好。
返回栏 导目 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一、解答特征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返回栏 导目 引
第一部分·专题一 基本概念
二、特征类问题的答题要素 (1)区域特征: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
置)、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自 然带)、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 人口、城市、旅游业等)。 (2)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湿热冷干)、植被情况、土地类型 (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 (3)地形、地势特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的分布、地势起 伏状况(如西北高、东南低)、地势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势 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
118.5
10
8.9
63.0
6.5
96.0
圣劳伦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稳定的河流之一,说明其
原因。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方法导入]
第一步: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河流、湖泊、城市等信息
进行区域空间定位;
第二步:审题,明确“问什么”;根据问题调动知识
水量的分布从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两方面作答。
答案:(1)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
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2)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
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有冰期,
冬春季有凌汛。
(3)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
长江三角洲自然条件形成原因。
第三步:联系所学知识,明确答题方向。洪涝原因要从洪水
来源和地势低洼两个角度分析。农业自然条件的形成要从纬
度位置、河流位置等两个方面回答。
第四步:结合三地地理特征,可以分析原因如下:第(1)题,
地势低洼,易积水成涝;在飓风影响的季节,多暴雨和风暴
潮(M河支流多,汛期上游来水量大)。第(2)题,两地纬度位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图中信息显示:图示地区有山地、
平原、高原,描述其分布状况,既要说明三种地形区
的“具体位置”,又要说明它们“各自的形态”。第
(2)题,该河水文特征一般从流量、水位、含沙量、
结冰期、流速等方面分析。第(3)题,河套平原年降
解析:第(1)题,A地区位于印度半岛西北部,虽然
距印度洋不远,但是由于西南季风难以到达,该地
降水很少。另外,历史上这个地方也曾经植被繁茂,
但是由于人类破坏植被,改变了这里的水分状况,
加剧了该地的干旱程度。第(2)题,城市区位条件比
较要结合当地情况从气候、地形、水文、资源、交
通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技术水平。
(8)农业生产特征: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
农业部门结构、生产水平。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D:\湘教版地理(选修)\成功应用.tif
D:\湘教版地理(选修)\12-139.tif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
解析: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区域主要涵盖京津唐和河北
北部城市。该区域东南部在位置、地形、交通、经济发展
程度、原有城市基础及政策等方面占有优势。
答案:临海、地形平坦(为平原)、交通发达、经济发展水
平高、人口稠密、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政策支持等。
高考中比较类问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比较图中
较农业地域类型和主要粮食作物。长江流域位于东部
季风区,河套灌区位于非季风区。
第三步:分析自然条件的比较思路:比较有利自然条
件要从地势、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比
较不利条件时要从气象灾害、土壤状况等方面进行分
析。
第四步:综合上述分析,确定答案。
主产区
项目
不利
方面
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气候干旱,降水不足;
多风沙、盐碱地
D:\湘教版地理(选修)\模板形成.tif
1.解答比较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比较类问题设问一般有两类:
(1)名词比较类:其基本思维模式是:首先搞清名词的含义、
包括的主要内容,然后针对内容进行分析、对比。
答案:(1)位于南亚内陆地区,西南季风难以到
温度高低
①纬度;②海陆;③洋流;④地形等
昼夜温差大小
①纬度;②下垫面性质;③天气;④地势;
⑤距海远近等
降水
①海陆位置;②大气环境;③天气系统;
④洋流;⑤地形;⑥人类活动
渔场分布
①大陆架;②寒暖流交汇;③河流入海口;
④上升补偿流等
盐场
长江流域
河套灌区
农业地域类域
长江流域
旱作农业
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
小麦、玉米
农业发
展的自
然条件
有方
面利
地势较低;地处亚热
带湿润区,水热条件
充足;土壤较肥沃
(任答两点即可)
地势平坦;光照充足;
有黄河水作为灌溉水
源(任答两点即可)
A和B的差异(不同或相同),分析C和D的共同特点(问
题),说明图示X和Y的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等。
D:\湘教版地理(选修)\题型特点.tif
(2011·上海高考)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划纲要》指出,要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
第
第
二
二
部
部
分
分
备
备
考
考 Leabharlann 锦 锦 囊 囊
三
三
模板一
模板一
模板三
模板三
模板五
模板五
模板二
模板二
模板四
模板四
模板六
模板六
模板七
模板七
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
明”图中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描
比较异同时列表比较更直观些。
3.甲、乙两国历史悠久,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D:\湘教版地理(选修)\成功应用.tif
D:\湘教版地理(选修)\12-143.TIF
(1)简析A地区沙漠广布的成因。
(2)①②两城市分别为甲、乙两国的首都,
对比分析其不同的区位条件。
D:\湘教版地理(选修)\12-138.TIF
月份
甲
乙
气温(℃)
降水(mm)
气温(℃)
降水(mm)
1
-6.7
45.6
-12.4
90.0
4
6.0
64.0
3.3
75.5
7
20.5
76.6
D:\湘教版地理(选修)\题型特点.tif
(2011·天津高考)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D:\湘教版地理(选修)\典例示法.tif
D:\湘教版地理(选修)\12-140.TIF
(1)M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请据图简述两条直接原因。
(2)图中所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
储备,明确“河流水位影响因素是降水和湖泊的调节
能力”;
第三步:根据表得到有效信息“该地降水均匀”,根据
图中所示水位差,可以得出河段①的流速更大,且①河
段在上游,纬度较低。此步骤常因为不能有效利用“水
位差”而出现失误。
第四步:从以上可以归纳出答案如下:流域内降水的季
节变化小;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明显。①河段较②河段流
一要掌握“四步审题”的方法。第一步审比较对象,审准对
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第二步审比较要
求,即审准题意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
或者通过要求比较进一步找原因。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
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气
候类型及特征,此步骤可避免跑题。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
①地势平坦的泥质海滩;②气温高;③风
力大;④晴天多
水资源短缺
①时空分布不均;②人口增多、工农业用
水增加;③污染;④浪费等
2.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示地区东南部
城市密集的原因。
D:\湘教版地理(选修)\成功应用.tif
D:\湘教版地理(选修)\12-141.TIF
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
主产区为主的农业战略格局。
D:\湘教版地理(选修)\典例示法.tif
D:\湘教版地理(选修)\12-142.TIF
比较长江流域和河套灌区农产品主产区,完成下表。
主产区
项目
长江流域
河套灌区
农业地域类域
人口、城市、旅游业等)。
(2)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湿热冷干)、植被情况、土地类型
(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
(3)地形、地势特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的分布、地势起
伏状况(如西北高、东南低)、地势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势
较高)。
(4)河流的水文特征:流量、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含沙
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或地形区“分布状况”,
“简述”图中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归纳
描述”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等。
D:\湘教版地理(选修)\题型特点.tif
(2011·浙江高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下表为
图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表。完成下列问题。
D:\湘教版地理(选修)\典例示法.tif
置都较低(两地都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两地都
位于河流三角洲,排灌方便,土质好(两地都位于河流冲积平
原、土质好;两地河网密度都较大,排灌方便)
1.解答原因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D:\湘教版地理(选修)\模板形成.tif
2.原因类问题的答题要素
太阳辐射强弱
①纬度;②天气;③海拔
速快,封冻期短,流量小。
1.解答特征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D:\湘教版地理(选修)\模板形成.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