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5章资本主义生产(1)
c
v
m1 m2
提高技术之前
之后
三、剩余价值规律
1.含义
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 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原因: 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所有环节 决定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及历史趋势
三、剩余价值规律
2.现代生产自动化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仍是工 人剩余劳动创造的。 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自动化机器代替不了人的劳动。 制造和使用自动化机器的工人劳动是复杂劳动。 率先使用自动化机器的企业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工 作 日(小时)
0
4
8
4小时
m' =
=100%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4小时
工 作 日(小时)
0
4
8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4小时
m' =
=100%
4小时
4
2
0
4
必要劳动时间
8 10
6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 m' =
=150%
4小时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一)含义 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 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ຫໍສະໝຸດ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一
劳动过程及价值增殖过程
二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三
剩余价值率
一、劳动过程及价值增殖过程
(一)劳动过程
即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雇佣劳动 特点: 1)工人在监督下按资本家意志进行劳动; 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一、劳动过程及价值增殖过程
(二)价值形成及增殖过程
三、剩余价值率
第三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三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三、劳动力商品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 二、资本的本质 三、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第三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第四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有机构成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趋势及相对过剩人口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 础上产生的。 础上产生的。 在工业中,13世纪以后 拥有进步技术条件的手工业者( 世纪以后, 在工业中,13世纪以后,拥有进步技术条件的手工业者(行 首先冲破封建行会的限制,发展出新兴的雇佣劳动关系。 东)首先冲破封建行会的限制,发展出新兴的雇佣劳动关系。 在商业中,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人资本的发展, 在商业中,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人资本的发展,商人包 买主中出现了工业资本家。 买主中出现了工业资本家。 在农业中,货币地租代替实物地租, 在农业中,货币地租代替实物地租,地主和农民建的人身依 附关系逐渐变为契约关系,大部分农民成为农业雇用工人。 附关系逐渐变为契约关系,大部分农民成为农业雇用工人。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预定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劳动过程,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预定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劳动过程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论任何社会, 劳动过程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论任何社会,都要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结合起来,这是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 结合起来,这是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 劳动过程又总是要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相联系,不同的生产关系下, 劳动过程又总是要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相联系,不同的生产关系下,劳 动过程具有不同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 动过程具有不同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劳 动者是通过劳动力的买卖才与资本家的生产资料间接地结合在一起。 动者是通过劳动力的买卖才与资本家的生产资料间接地结合在一起。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第一,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第二,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第一,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第二, 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第三章__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率(m’) 的表示方法:
m = v = 无酬劳动 有酬劳动
一种是活劳动的表示法: m’=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率
影响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量的因素 雇佣工人数量或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
剩余价值绝对量—资本家所雇佣的全部工人在剩余劳动时 间内生产剩余价值的数量。 M= ×V=m’ ×V v M—剩余价值量 V —代表可变资本总量
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和作为资本流通
的货币的区别是:
(1)两者流通的形式和顺序不同。 简单商品流通的形式是: 商品—货币—商品 (W1 —G —W2) 资本流通的形式是: 货币—商品—货币 (G —W —G’)
思考: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在 形式上的共同点。
(2)两者流通的内容和起点、终点不同。 W1 —G —W2 G —W —G’ 简单商品流通从商品开始到商品结 束,运动的内容主要是使用价值的运动。 货币是交换的媒介。 资本流通的起终点是一种特殊的使 用价值,而且起终点的特殊使用价值(G、 G’)是不同的。运动的内容是货币。商 品成为流通的媒介。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具有特殊性,它包含 历史和道德因素。 不同国家、不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 的历史传统习惯等因素会影响劳动力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其他商品相比,具 有特殊性。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不仅能创造出本身的价 值,还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劳动 力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它价值的源泉。
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都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缩短再生产劳动力的 必要劳动时间,相对的延长剩余价值的剩余劳动时 间而生产出来的。(生产方法本质相同) 区别:(1)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 的直接目的和动机,而相对剩余价值却是众多资 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2)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 ,使商品的个别生产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结果, 因而是暂时的;而相对剩余价值却是全社会资本 家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降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 (3)超额剩余价值归个别资本家所有,而相对剩余 价值则归整个资本家阶级所有。
资本和剩余价值
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具有 重要意义
进一步揭示了m产生的源泉:v
为考察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 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m’
– 不同的经济学家对货币和资本的看法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本身并非资本, 只有当货币用来雇佣劳动力并占有剩余劳动, 才能成其为资本。资本不是永恒的东西,而是 历史的产物。货币如不用来雇佣劳动力只能是 货币而不会是资本。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和价值 规律是矛盾的
要解释总公式的矛盾不能只着眼于流 通,也不能脱离流通单纯研究生产,必 须将两方面结合起来。
“因此,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 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 不在流通中产生。” ——马克思
16
不可能在流通中产生
G 的 来 源
商
等价
品
交换
流
不产生 剩余价值
49
2、可变资本 (v)
在生产中,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的形式 存在的,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劳动创造 价值,而且可以创造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 的价值。可变资本在生产中不仅再生产出自 身价值,而且生产出一个额外的价值——剩 余价值(m)。
因而可变资本发挥作用是资本价值增殖 的原因,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因此,资本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是资本的所有者凭借对生产 条件的占有,以价值的形式无偿占有工人剩余 劳动的关系。
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m' =m ÷ v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率准确地反映了资本 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因 而又叫剥削率
剩余价值量 在生产中剩余价值量决定于两方面的因
素: 第一,剩余价值率; 第二,可变资本的量:它反映着工人的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G—W—G′实质上是一个矛盾的公式:一方 面,货币资本在流通中发生了价值增殖,产生 了多于预付资本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另 一方面,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作为资本的货 币在买卖过程中奉行等价交换原则,不能发生 价值的增值。
对G—W—G′矛盾的有效解释与说明,能够 回答剩余价值的来源,从而能够回答货币如何 转化为资本,价值增值“必须在流通中,又必 须不在流通中”产生,“这就是问题的条件”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8—189页)。
劳动日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生理界限,二是社会的 和道德的界限。
政治经济学
“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得到仅能糊 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
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八 小时工作日。”
19世纪80年代,为了刺激 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 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断采 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 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 1883年,美国工人平均日工 作超过10小时,每天工作12 至15个小时的现象非常普遍。 在很多工厂,白班倒夜班时, 工人会连轴干24小时。
政治经济学
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首先是劳动的过程。无论任何社 会,都要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生 产有用的产品。这是劳动过程的一般。 但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不同社会的劳动过程又 具有特殊性。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 决定了劳动者作为雇佣劳动者对资本的从属地位,在 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也决定了劳动者在劳动 中创造的产品归于资本家,而不是归于劳动者。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与价 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价值增殖 过程是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过程。前者是后者的物质 基础 ,后者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所在。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对资本价值增殖过程 的考察可以分成两个层次: 首先,是“到达一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即预付资本 价 值的补偿过程。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docx
第二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三节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家是拥有资本并能不断剥削工人的使用价值的人,是不是任何有货币的人都叫资本家?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任何一个资木家在开始他的剥削活动时都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用这些货币来购买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这叫做原始资本,资本和货币的区别是什么?1、货币和资本的区别■当货币作为一般流通手段时,货币流通公式:W-G-W (运动目的是实现不同商品的交换) ■当货币在执行资本职能时,资本流通公式:G—W—G、(运动目的是更多的货币) 这两种流通在形式上有明显的区别:■(1)顺序不同。
它们在买和卖的顺序上是相反的,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2)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后者都是货币;■(3)在整个过程中起媒介作用的,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
■(4)内容不同。
商品流通的内容是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适合占己需要的使用价值。
资本流通的两极都是货币。
在质上没有区别,但是量有区别,收回的货币在量上大于付出的货币,资本流通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货币。
究竟什么是资木?■资木流通过程的完整公式应该是:G—W—G'。
G' =G+AG,即原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
这个增殖额就是剩余价值。
可见,资本流通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即实现了价值增殖,正是这种增殖,使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木流通公式G-W-G z,概括了产业资木、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所以是资木的总公式。
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G-W-G '适用于产业、商业、借贷资本,是资本总公式。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有矛盾。
(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先决条件:★ “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匕①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②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五章 资本主义生产
三、剩余价值率
1.剩余价值率 必要劳动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剩余劳动则是人类发展的物质条件。 现实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源于剩余产品运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部分的价值叫剩 余价值。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2.剩余价值率的三种表示方法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形式
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是: 资本流通公式是: 运动形式不同:
以卖为起点,以买为终点,起点与终点都是商品,货币是整个过程的 媒介。
以买为起点,以卖为终点,起点与终点都是货币,商品是整个过程的 媒介。
价值所处的地位不同:
WGW
使用价值是运动主体,货币(价值)是媒介,获得使用价值后运动结 束。
价值是运动主体,商品和货币只是价值的存在形式,运动无止境。
三、资本主义工资数量的变动趋势
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是劳动者实际得到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 实际工资:是劳动者用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消费资料的数量。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 者的变动是一致的,即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也就越高,反之亦然。 但两者也常常不一致,即名义工资虽然不变甚至提高,实际工资却可 能降低。
生产资料价值 (24元)
预
付
资
本
价
劳动
值
劳动力价值 (3元)
具体劳动
创造使用价值
转移生产资料的 旧价值
24 元
劳动过程
创造新价值
抽象劳动 6
元 劳动力价值 和剩余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 增殖 过程 (30元)
工人的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为私人、集体或国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剩余价值:由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规律
课文学习
第三节 剩余价值规律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1、前提: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要求:劳动力价值降
低——生活资料价值降低——整个社会劳动
生产率提高)
2、实现:各个资本追逐剩余价值,展开竞争的结果
内在动力:追逐 m 单个资本提高劳动生产
课文学习
第三节 剩余价值规律
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一)绝对剩余价值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 日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制约因素 (1)生理界限:休息、吃饭等活动的必然性 (2)道德界限:家务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的必然性
课文学习
第三节 剩余价值规律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一)相对剩余价值
不能在流通领域得到解决(价值增殖不是在流通领域产 生),但离不开流通领域。
课文学习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1、劳动力所有者有人身自由 2、劳动力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一无所有
思考: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原 因何在?
课文学习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变自己的价值量的资本(c)。 2、特点:
① 变换了原有的物质存在形式,转移了旧价值 ② 旧价值的转移可以是一次全部转移,也可以分次进行 ③ 必须借助于人的劳动 ④ 虽不形成价值增殖,但是价值增殖的必要条件
课文学习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源泉
(二)可变资本 1、含义: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在生产过程中发生
了价值增殖的资本(v)。 2、特点:
剩余价值规律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源泉 第三节 剩余价值规律 第四节 工资
第四章第二节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21
案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民营资本家的资本是如何形 案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成的,他们的经营活动是否存在剥削? 成的,他们的经营活动是否存在剥削? 人们由于受个人生活态度、天生禀赋、遗产、家庭教育、机遇、 人们由于受个人生活态度、天生禀赋、遗产、家庭教育、机遇、 人际关系等因素影响,不同人的收入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 人际关系等因素影响,不同人的收入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收 入水平不同,再加上人们对消费和储蓄的态度不同, 入水平不同,再加上人们对消费和储蓄的态度不同,必然造成人们 手中积累的货币财富的巨大差异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 反映的是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率,反映的是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如果用m′代表剩余价值率 代表剩余价值率, 如果用m′代表剩余价值率,则 m′=m/v =剩余价值 /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
16
剩余价值率还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 剩余价值率还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 (1) 剩余劳动 / 必要劳动 (2)剩余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率是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准确 表现。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剩余价值率有提 表现。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 高的趋势。 高的趋势。
在本质上, 资本不是物, 在本质上,“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 间的社会关系。是资本的所有者凭借对生产条件的占有, 间的社会关系。是资本的所有者凭借对生产条件的占有,无偿占 有工人剩余劳动的关系。 有工人剩余劳动的关系。” ——马克思 马克思
现实经济生活中,资本采取了各种物质形态: 现实经济生活中,资本采取了各种物质形态:如货 商品、生产手段(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 )、原材料 币、商品、生产手段(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能 辅助材料等。但是它们本身并不是资本。 源、辅助材料等。但是它们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它 们被用来当作生产与获取剩余价值的手段时, 们被用来当作生产与获取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们才被 称之为资本。 称之为资本。 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 “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 奴隶;纺纱机就是纺棉花的工具,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 奴隶;纺纱机就是纺棉花的工具,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 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 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 资本是一种社会的生产关系, 资本是一种社会的生产关系,它是一种历史的生产关 ——马克思 皮尔的故事) 系”——马克思 (皮尔的故事)
剩余价值PPT课件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条件是在历史变 革中产生的。
三、劳动力转化为商品, 雇佣劳动关系
3、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规定性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是由再生产它所
必须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当
于劳动者恢复和发展劳动力所需的必要 生活资料生产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眼于流通,也不能脱离流通单纯研 究生产,必须将两方面结合起来。
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4、对资本总公式的分析 G—W—G’分为两个阶段: G—W和W—G’ (1)价值增殖不可能发生在W—G’阶
段上,只能发生在G—W上; (2)价值增殖不能发生在W的价值上,
只能发生在W的使用价值上。
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一、一般货币与 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
3、两种货币运动的不同目的或动机
在W1—G—W2(商品1—货币—商品2)中,商品生 产者的目的或动机是获取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
在G—W—G (货币——商品——货币)货币所有 者的目的或动机只能是价值的增殖。因此,后一
公式应写成 :G—W—G+Δ G
或: G—W—G’
即劳动力价值等于再生产劳动力所必 需的必要生活资料价值。
一、一般货币与 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
4、作为资本的货币运动是无限的 资本运动的终点与起点在性质上
没有区别,因此每次运动都是一次 新的运动的起点,都可以开始一次 新的运动。这样资本的运动就变为:
G—W—G’—W— G’’—W— G’’’ ……
一、一般货币与 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
资本概念的丰富: 资本的无限运动反映出:货币、商 品只不过是资本在增殖自身的运动中 交替采取的不同外观。 资本既不是货币也不是商品,而是 在运动中通过不断变换形态来实现增 殖的价值。
资本论导读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资本论》第1卷导读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第一节剩余价值理论引言第二至第六篇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内。
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利息和地租,因此,首先应当对剩余价值本身进行考察。
剩余价值理论也是马克思的生产理论以及企业理论的主要部分。
剩余价值无非是剩余劳动或经济剩余的特殊形式,在这个意义上,剩余价值理论对市场经济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方法与结构2.基本内容剩余产生条件理论,剩余生产理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工资理论。
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研究对象:货币在什么条件下转化为资本。
说明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即要素的特定的社会结合方式。
这一篇与第七篇第24章第1——6节从逻辑与历史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问题。
方法:比较分析、矛盾分析。
结构:首先分析货币与资本在运动形式上的区别;其次,分析资本运动形式中产生的矛盾;最后,解决矛盾。
一、资本的总公式1.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P167——168.1)。
2.货币与资本在运动形式和内容上的区别(P168.2——177.2)。
货币的运动形式与资本的运动形式(两种不同的流通)。
两种流通在形式上的共同点与区别两种流通在内容上的区别3.资本总公式(P177.3——4)。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1.作为资本的货币在流通形式上的矛盾(P177.5——179.1)。
2.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P179.2——186.2)。
[对四种典型情况的分析。
“零和博弈”。
]3.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不能说明资本的现代基本形式(P186.3——188.1)。
4.剩余价值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P187.5——188.1)。
5.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和货币转化为资本问题的解决条件(188.2——189.1)。
三、劳动力的买和卖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P189.2——190.2)。
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pptx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G—W—G’
矛盾的表现
既要等价交换,又要价值增殖。
第5页/共59页
矛盾的解决:
G—W—G’
首先,剩余价值能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等价交换 不等价交换
不能
只改变了财富在不同生产 者之间的分配,而不会增
加社会财富的总量。
卖者/买者
贱买贵卖
第6页/共59页
其次,剩余价值能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第18页/共59页
例题 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
劳动力价值 3元
6小时
生产资料
布2米 10元 辅料1套 2元
12元
15元
进入生产过程
工 人 劳
具体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价值12元, 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 6小时,创造新价值3
价值 15元
动
元
第19页/共59页
例题 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力价值 3元
第43页/共59页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纺织工业 食品工业
机械工业
第44页/共59页
分析利润平均化趋势 不同的生产部门
资本有机 构成不同
资本周转 速度不同
投入等量资本获得不等量的利润
第45页/共59页
等量资本获得不等量利润
生产 部门
食品 工业 纺织 工业 机械 工业
预付资本(100万) 剩余 不变 可变 价值 资本c 资本v 率
第16页/共59页
3、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 名义工资: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 • 实际工资:用货币工资实际能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名义工资
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
资本与剩余价值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是马克思的伟大功绩,这一 理论对揭露私人剩余价值的来源以及资本家对工人剥削 程度具有重大意义。它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 来的,不变资本作为活劳动的吸收器,固然也是价值增 殖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它本身不能带来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
(三)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表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获得的,
相对剩余价值则是整个资本家阶级 获得的。相对剩余价值是各个资本 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视频 摩登时代
三、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
值的关系
(1)本质是一致的。即它们都延长了工人 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提高 剩余价值率。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 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3)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的物质 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 起着不同的作用。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C:是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
产过程中,只变换了它的物质存在形式,转移原有的 旧价值,并没有改变自身的价值量。
可变资本V: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
程中,通过对劳动力的使用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 价值更大的价值,发生了价值量的增殖。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1)它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2)它也为考察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 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
一.工资的本质 二.工资的形式
一.工资的一般现象与本质
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 动的价值或价格。 第一,如果劳动是商品,价值量就无法计算。 第二,劳动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不能作为商 品出卖。 第三,把劳动看作商品,不是违背价值规律, 就是违背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生产_2022年学习资料
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为了生产m,资本家必须支出资本以购买材-料、厂房设备、劳动力等;->根据它们(资 )在价值增殖中作用不同,-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7
1、不变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在生产过-程中,只转移自己的 值,不发生价值量-变化。->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必要物质条件-18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因而具有-两个特点:-①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并在资 家-的监督和支配下进行劳动。-②劳动过程的成果即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而不是归劳动者所有。-6
2、价值增殖过程->资本家必须让工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但生产-目的是m,是价值增殖。->要说明价值增殖,首 分析价值形成过程。->W的价值由生产W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同过程中活劳动创造的价值。所以价值形成过-程一方面是生产资料旧价值的转移过程(具体-劳动转移和保存,另一方面 活劳动(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7
1、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 从而剩余劳动时间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23
图示->-必要劳动4剩余劳动4-8-m'=4/4=100%-剩余劳动8-12-m?=8/4=200%->由 劳动时间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m叫绝对m。-24
资本主义生产不仅是w生产->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价值:->不仅要生产价值,而且要生产剩余价值。因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运用劳动两重性原理分析资本主义生-4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一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二 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
一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力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化生产
体现形式
普遍化商品 经济
基本经济关系
资本主义 私有制
一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的占有
对生产资料 “一无所有”
无偿占有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
二 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
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规模在原有基础上 的再生产。
根据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分为c、v、m,社会生产按社会总产 品的实物构成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
假定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是4000,可变资本为1000,剩余价值 率是100%,剩余价值为1000;
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是2000,可变资本是500,剩余价值率为 100%,剩余价值是500。
全年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可以用下列图式表示:
Ⅰ:4000c+1000v+1000m=6000(生产资料)
Ⅱ:2000c+500v+500m=3000(消费资料)
为使第二年能够按原来规模进行再生产,两大部类的 全部产品必须经过交换,才能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32 1
第一,第Ⅰ部类内部的交换。 第Ⅰ部类的4000c,这部分产品的实物形态是生产资料 。在年初开始生产的时候,第Ⅰ部类预付价值4000c的 生产资料,这些生产资料到年末结束生产时,全部被消 耗掉,变成社会的现实产品。在下年初社会生产再开始 时,必须用本部类内部的产品(即4000c)进行补偿, 具体办法是:4000c中的一小部分产品直接进入本企业 的再生产过程,作为生产资料补偿消耗掉的那些同种不 变资本要素。另一部分产品则要通过第Ⅰ部类内部各企 业的资本家之间的交换来实现补偿。
资本与剩余价值
资本与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石。
本章将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说明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及其它有关剩余价值分割的问题。
本讲重点要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掌握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生产的实质和方法以及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了解资本积累过程是资本家用古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从而进一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过程。
资本的本质——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货币、机器、厂房、原料、商品等,但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
资本的主要特征有:(1)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2)资本是一种运动;(3)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它体现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范畴。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实际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与之相对应,劳动也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叫剩余劳动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耗费的劳动叫剩余劳动。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
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早期以手工劳动为主时期的主要方法。
随着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新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越来越成为加强剥削的主要方法。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原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价值量没有发生变化,叫做不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由劳动力的使用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使预付资本价值量发生了变化,叫做可变资本。
资本主义生产与剩余价值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 第四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1)两种流通公式: ▲ 商品流通公式(作为货币的货币运动
) W─ G─ W (商品—货币—商品)
▲ 资本流通公式(作为资本的货币运动 )
(3)价值增殖过程:指超过一定点( 劳动力价值)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
资本家购买到的是工人一天的劳动力 的使用权,绝不会让工人一天只劳动4 小时!
设资本家让工人一天劳动8小时,生产两匹布 ,则两匹布的价值=40元+2元+2元。劳动者转 移的生产资料价值(40元)和创造的劳动力 价值(2元+2元)的过程就是价值形成过程; 只不过劳动者在延长的劳动时间中创造的劳 动力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变成了剩余 价值。劳动者在延长的劳动时间内无偿地为 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就是价值增殖过
四、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 ▲ 内容:不变资本(c)是表现为生产资料
形态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价值量不变;可变资 本(v)是表现为劳动力形态的资本,在生产过程 中价值量增大。
▲ 依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 的作用不同,即: c 是其必要条件,v 是其源泉 。
▲ 意义: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提供了分 析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科学依据。
: ▲ 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 ▲ 劳动者一无所有。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及其 特点:
▲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三个方面及 其包含的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及其特 殊性。 3、劳动力商品买卖的特殊性
4、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的形成: (1)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 (2)资本所有者购买了劳动力,并与其生
4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
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例如,工作
日为
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
4小时,m'=4/4=100%。如果工作日长
样转化为劳动力的出卖者,从而形成了雇佣劳动制度;还应阐明资产阶级的货币财富是怎样
转化为资本,从而在此基础上,揭示资本的本质和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1.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
(1)货币转化为资本
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和现实来看,资本最初都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任何一个资本
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
大的价值,即创造出剩余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
资本的前提。
(2)劳动力成为商品
为什么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它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劳动力成
6小时,m'=6/4=150%。资本家除了用延长工作日的方法以外,还用提高劳动强
度的方法加强对工人的剥削。个别企业工人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也属于绝
对剩余价值。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劳动强度等于在一个工作日中劳动支出增加了,是变
相地延长工作日。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延长工作日要受到工作日界限的限制,而且遭到工人阶级的反抗。因此,资本家还要采
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 实际工资:用货币工资实际能买到的生活资
料和服务的数量。
名义工资
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
实际工资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一般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
工 作 日(8小时 )
0
4
8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4小时
m' =
=100%
4小时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工 作 日(8小时 )
0
4
8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4小时
m' =
=100%
4小时
(M/v)
4
2
0
4
8
10
6小时
第二节 资本与剩余价值 生产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 三、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货
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
资本是什么?
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就是资本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分析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流通公式:
商品流通形式:W—G—W 资本流通形式:G—W—G’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卖买
区别:
W–G–W G–W–G’
1)流通形式不同
买卖
2)流通内容不同
3)流通目的不同
4)流通的运动限度不同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1、资本总公式
G—W—G’ 其中, G’ = G + G
两者根本区别在于能否带来m。
动
元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例题 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劳动力价值 3元
12小时
生产资料
布4米 20元 辅料2套 4元
24元
27元
进入生产过程
工 人 劳
具体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价值24元,
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12小时,创造新价值6
价值 30元
动
商品价值30元 = 24 + 元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3
+3
工 作 日(12小时)
0
6
12
必要劳动时间 剩6小余劳时动时间
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 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 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1.资本的本质
自然属性:表现为一定的货币和物 要在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
社会属性: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G—W—G’
矛盾的表现
既要等价交换,又要价值增殖。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矛盾的解决:
G—W—G’
首先,剩余价值能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等价交换 不等价交换
不能
只改变了财富在不同生产 者之间的分配,而不会增
加社会财富的总量。
卖者/买者
贱买贵卖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 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马克思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资本
依生据资产本资在料剩余价值生产劳中动的作力用不同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资本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原材料
厂房
机器设备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资本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原有价值转移, 价值量f没有k变化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v
工资是劳动的价值的假象:
从工资的支付形式来看
v+m
从工人的立场来看 从资本家的立场来看
从工资的实际运动来看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2、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
计时工资: 计件工资: 其它形式:奖金和红利 “血汗工资制度”:比如泰罗制和福特制
2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
会动生
必力产
品劳
要所和 劳需再 动要生 时的产
决定 的 动 价力 值商
间社劳
的其劳
生家动
=
价 值
活 资
属 所
者 自
料需己
的要及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一是维持工人的生 存所需要的费用
二是维持工人家庭生 存所需要的费用
三是培养工人劳 动能力所需要的 教育和训练费用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商品价值= c+v+m 新创造价值= v+m
预付资本= c+v
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三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 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其次,剩余价值能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不能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也不 能离开流通领域。 ——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最后,价值增殖究竟是从哪里产生的
?
G—W—G’
1)会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G上
2)会不会发生在W—G阶段上
3)必然是发生在G—W阶段的W上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使原有价值 , 能增产殖生f k
剩余价值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劳动力
划分意义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 的实质 ; 为确定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
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值
可变资本
公式: m m v
在剩余第二价节资值本与率剩余确价值定生产时,M怎么计算?
小练习 不变资本c 可变资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
——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 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创造自身的价值 时,能够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 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 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一 般 苹果使用价值 消失,价值也 消;失 商品 布 使用价值消,失价值 转移到. 衣服上 劳动力 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 商品: 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三)资本主义工资
劳动力是商品,劳动不是商品 在劳动力出卖前,劳动不存在 劳动本身没有价值 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 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成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
殖过程的统一
第二节资本与剩余价值生产
例题 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
劳动力价值 3元
6小时
生产资料
布2米 10元 辅料1套 2元
12元
15元
进入生产过程
工 人 劳
具体劳动:
转移生产资料价值12元, 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 6小时,创造新价值3
价值 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