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合集下载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根据《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某某某某)》和《四川省医疗服务体系规划(某某某某)》精神,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设置指导原则、四川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医疗机构设置的要求,为了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进步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咼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规划背景“十一五”期间,我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进步改善,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医疗机构总数、1000人拥有的床位数、每1000人拥有的医务人员数。

某某某某年末,某某某某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三级医院床位利用率达到某某某某年。

全市民营医院床位数仅为 6.3%。

某某某某专科医院(含中医专科医院),形成了“门类齐全、功能互补、协调发展”。

的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医疗资源布局。

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多点多层次”发展。

鼓励城市大型医疗机构向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延伸和发展。

大力推进医疗协会建设,鼓励探索和建立自上而下联动的多种形式的医疗协会。

推进区域医疗合作。

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引导医疗机构根据功能定位确定重点病种范围;加强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远程医疗服务效率;进一步规范双向转诊流程,促进各级医疗机构功能互补,提高医疗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构建多兀化医疗服务模式。

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拓展社会医疗服务发展空间,促进卫生服务业发展,鼓励高端社会医疗服务、专业化、规模化、郊区化发展,满足人们多兀化、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构建多兀化医疗服务模式。

完善分级诊疗模式。

坚持“保证基层、加强基层、建立机制”的原则,加强医疗、医疗保险、医疗“三医”的联动,重点加强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充分调动基层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初步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诊”四、医疗机构设置(a)医院环境某某某)年,县综合医院一级诊疗科目齐全,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2023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2023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7078张,卫生技术人员753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940人,注册护士3616人。 全区每千人口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数6.00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3.06人,每千人口
注册护士数3.07人,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3.00人,区内就诊率达73%。
2.卫生资源利用
全区各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589.98万人次,其中基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354.58万人次,占总诊疗人次数比 60.10%o平均病床使用率70.09%,出院者平均住院日8.78天。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为目标,以优化资源配置为主线,以深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转变公立医院发展方式,扶持引导社会办医有序发展,大力推动 健康
服务业发展,切实促进系统整合,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逐步建立符合我区城市地位与功能要 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协作密切、运行高效,与我区经济社会地位发展水平相适 应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体系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重大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应对水平显著提升,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形成预防、治疗、康复、 护理协调发展的资源配置格局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为群众提供公平可及 、系统连续、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动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到8.00张,其中公立医院4.5张,按照15%的公立医院床位比例设置公立专科医院。到2025年,全区每千人口康 复编制床位0.42张、精神科编制床位0.5张、公立中医类医院编制床位0.85张,每万人口重症医学科编制床位0.6张 。优化床位结构,床位增量主要向传染、重症、肿瘤、精神、康复、护理等领域倾斜。

咸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咸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咸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咸阳市作为陕西省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发展与完善一直备受关注。

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对于保障城市居民的健康福祉,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咸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进行探讨。

首先,咸阳市应充分考虑城市人口的规模和分布情况,科学确定医疗机构的设置区域。

在市区范围内,应建设多个医院,覆盖城市各个区域,方便市民就医。

同时,针对人口较为密集的社区和乡镇,也应设立相应规模的医疗机构,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其次,咸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需合理分级,建立起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

应该在市级医院、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各个级别的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实现医疗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共享。

同时,要根据医院的级别和规模,明确其服务范围和专业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优势互补。

此外,咸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还要充分考虑医疗设备和人才的配备情况。

要确保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同时,要加大对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医护团队,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最后,咸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还需注重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

医疗卫生部门、城市规划部门、交通运输部门等应该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医疗机构的建设和规划。

只有实现各方协同作战,才能为咸阳市打造一个现代化、高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

综上所述,咸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必须科学合理,全面考虑市民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

只有在不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完善医疗服务网络的基础上,咸阳市的医疗事业才能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1. 前言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是医疗行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因此,在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时,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括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需求等。

本文将介绍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原则和指导意见,以帮助相关部门进行科学规划和决策。

2. 客观认识当地情况在进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时,首先要客观认识当地的实际情况。

这包括人口数量、分布、年龄结构、疾病谱、医疗需求等方面的数据分析。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当地的医疗需求特点,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 合理布局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需要合理布局,以满足不同区域的医疗需求。

一般来说,大型医疗机构应分布在人口较多、医疗需求较高的地区,而小型医疗机构则可以覆盖人口较少、医疗需求较低的地区。

同时,还要考虑人口迁徙、交通出行等因素,为不同区域的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4.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医疗资源是医疗服务的基础,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对提高医疗服务的效能和质量至关重要。

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医疗需求和资源情况,进行科学的资源配置。

通过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5. 强化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还需要强化综合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医疗机构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这包括提高医生和护士的专业水平、完善医疗设备和技术、推广现代化管理模式等方面。

通过提高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

6. 加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管理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管理是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规划符合科学合理的原则和指导意见,避免乱建医疗机构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发生。

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7. 结语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是医疗行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医疗服务的质量。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2021-2025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2.01.12
•【文号】国卫医发〔2022〕3号
•【施行日期】2022.01.1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
正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
2025年)的通知
国卫医发〔202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指导各地加强“十四五”期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管理,根据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医药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有关要求,我委制定了《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2年1月12日。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一、医疗需求分析医疗需求分析是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基础。

通过对辖区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口流动情况、疾病谱、医疗机构利用率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医疗服务的需求和特点。

例如,老年人口比例高的地区,需要建设较多的养老医疗机构;工业化程度高的地区,需要建设与工伤职业病相关的医疗机构。

二、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分析是确定医疗机构设置地点的重要依据。

通过分析人口的集中区域,以及附近的道路交通、公共交通等情况,确定医疗机构建设的最佳位置。

同时,要考虑到人口分布的差异性,确保医疗机构分布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三、医疗资源配置医疗资源配置是保障医疗服务覆盖全域的关键。

根据医疗需求分析的结果,合理配置各类医疗资源,包括医生、护士、病床、药品等,确保医疗机构在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平方面的适度均衡。

四、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质量是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核心目标。

要确保医疗机构的设计和运营符合医疗标准和规范,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特别是在环境卫生、医疗安全、医疗管理等方面,要有严格的要求,并进行监督和评估。

五、医疗机构规划布局医疗机构规划布局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规划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使其布局合理、互补有序。

六、医疗科技设备配置医疗科技设备配置是关系到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

通过医疗需求分析,确定医疗机构需要具备的医疗科技设备,包括诊断设备、手术设备、检测设备等,并根据机构规模和服务范围进行配置,确保设备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七、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需要综合考虑医疗需求、人口分布、医疗资源、医疗服务质量等因素,合理配置医疗科技设备,确保医疗机构的规划布局合理,服务水平高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些原则可以提供给相关部门和机构作为参考,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12——《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12——《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12——《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医疗机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规范医疗机构的设置,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制定了《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首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医疗机构的设置不合理导致部分地区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服务质量低下,服务不均等等问题日益凸显。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是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设置,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主要内容。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医疗机构设置原则。

规划要明确医疗机构设置原则,即按照需求为导向、统筹规划、分类设置、适度竞争的原则,合理确定医疗机构的类型、规模和数量,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2.医疗机构设置标准。

规划要制定医疗机构设置的标准,包括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置标准,明确各种医疗机构应具备的基本设备和人员配置要求,确保医疗机构的基本功能得以实现。

3.医疗机构布局规划。

规划要对医疗机构进行布局规划,包括医疗机构的位置、规模和布局,合理划分医疗服务区域,确保医疗机构的服务范围即时性和有效性。

4.医疗机构评估和监督。

规划要建立医疗机构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对医疗机构的设置情况、服务质量和效益等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医疗机构运行稳定、有序。

最后,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

1.加强政府引导。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为医疗机构的规范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2.鼓励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机构的设置和管理,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意见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意见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意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意见医疗机构是社会上不可或缺的服务设施,它们的设置和规划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医疗权益至关重要。

而在医疗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增多的今天,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将是决定我们未来医疗事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

因此,本文就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提出几点指导意见。

一、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医疗机构设置的核心与前提。

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情况,以及人口、医疗资源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因素。

同时,还应该注重与本地区医疗服务的衔接与配合,避免出现患者的重复挂号和就医,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挤兑。

二、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基层医疗机构是当下医疗服务的主力军,它们在人民群众健康管理、疾病防治、健康宣传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如何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与培训,提升其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医疗资源是医疗机构设置的重要支撑。

因此,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充分考虑当地的人口、疾病来源、人口迁徙情况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另外,需要关注医疗资源的更新和创新,通过合理引进和推广新的医疗技术和设备等方式,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建立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要将整个医疗服务过程纳入考虑范围,并且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和提高服务质量。

具体而言,应该增加医疗服务种类和数量,拓展医疗服务领域和空间,适配患者需求,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

五、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医疗服务的日渐普及,医疗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医疗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应该积极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高门诊和住院患者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强医疗信息平台的建设和使用,提升管理效率和医疗质量。

综上所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是一个过程,需要考虑到公共利益和市场现实的依据,以及规范与灵活的决策之间的协调。

医疗机构设置指南

医疗机构设置指南

医疗机构设置指南
一、门诊区设置
1. 门诊大厅应设置足够的候诊座位,以满足在各个排队就诊的患者需求。

2. 挂号窗口应设置多个,并布置合理,以减少排队时间。

3. 各诊室门口外应设置排队区域,标明诊室编号,以便患者坐好排队就诊。

二、看诊区设置
1. 每个诊室面积不能少于10平方米,并设有诊疗床和必要的医疗设备。

2. 单人诊室数量不能少于30个,多人诊室 2-4人数量在10个左右。

3. 每个诊室都应设置空调,采光良好,并保证隔音效果好。

三、检验采样区设置
1. 设置多个采样窗口并布置合理,减少等待时间。

2. 设置体系完整的检验设备,满足日常常规检查和必要的专科检查需求。

3. 采样区环境整洁有序,工作人员表情友善,给患者以良好体验。

四、医疗物流支持设施
1. 设置专用仓库与垃圾处理区,保证医疗器械和物资的供应与处理。

2. 设置完善的采购与物流管理系统,保证用品供应即时性。

3. 建立无纸化办公和电子病案管理系统。

以上仅为医疗机构设置的一些基本要点,希望对您有所参考。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是指对医疗机构的功能、结构、设备、人员等方面进行科学性规划的过程。

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是医疗机构建设的基础,它对医疗机构的效益、服务质量、资源利用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从医疗机构的分类、设置原则以及规划内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医疗机构一般可以分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基层卫生机构。

综合医院具有综合诊疗能力,可以提供各种综合的医疗服务;专科医院则侧重于其中一领域的医疗服务,如儿科医院、妇产科医院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定位于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并且与居民生活较为接近;基层卫生机构包括卫生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工作。

在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中,需要遵循一些原则来确保医疗机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首先,医疗机构的设置应根据人口的数量和分布进行科学规划,保障人们的医疗需求能够得到合理的满足。

其次,医疗机构的设置应考虑到区域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避免资源的过度集中或者过度分散。

再次,医疗机构的设置还应结合医疗技术的发展,保障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能够得到提高。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医疗机构的功能划分和布局设计。

医疗机构的功能包括门诊、急诊、住院、手术、检验、放射等各个方面,通过对不同功能的划分和合理布局,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其次是医疗机构的建筑设计和设备配置。

医疗机构的建筑设计应以病人的医疗需求和医疗服务为中心,合理布置各个功能区域,并考虑到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设备配置则应根据医疗机构的服务范围和技术水平进行合理配置,确保医疗机构的设备能满足医疗需求。

再次是医疗机构的人员组织和管理。

医疗机构的人员组织应根据医疗机构的规模和服务需求进行科学的编制和分工,确保医疗机构的人员能够高效运转和提供优质服务。

另外,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十四五三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21~2025年)

十四五三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21~2025年)

十四五三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21~2025年)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卫生健康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学合理配置、调整优质医疗资源,完善全省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升卫生健康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有效性,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省“十四五”健康发展规划》等,特制定《省三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21~2025年)》。

一、规划背景(一)现状截至2020年底,全省医疗卫生机构71352所,其中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别为1825所、67730所、1590所;卫生人员86.30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2.13万人,执业(助理)医师23.55万人,注册护士26.31万人,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为6.47人、2.45人、2.74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0.85万张,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34张。

全省三级医疗机构共103所,包括三级综合医院57所,专科医院13所,中医类25所,妇幼保健院8所;床位数为14.4万张。

(二)现实挑战一是总量相对不足。

2020年,全省三级医疗机构占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0.14%,占医院总数的5.64%,床位数占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的23%,同期全国分别为0.26%、7.72%和29.7%。

全省千人口三级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床位数分别为1.60人、0.51人、0.85人、1.50张,而全国2017年相应指标分别为1.88人、0.63人、0.96人、1.84张。

全省三级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平均为104.69%,处于超负荷状态。

二是区域分布相对不均衡。

三级医疗资源主要聚集在市东南部地区配置水平较低。

3个省辖市尚无三级中医医院;11个省辖市尚无三级妇幼保健院。

三是资源利用不均衡。

市三级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为129.02%,是临市的1.6倍;年病床周转次数为48.78次/年,是鹤壁市的2倍。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方案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方案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需求不断增长。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本方案旨在对医疗机构设置进行规划。

二、项目目标1.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2.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需求,提升患者满意度。

3.优化医疗机构布局,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

4.促进医疗行业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医疗服务水平。

三、项目内容1.医疗机构类型设置(1)综合医院:提供全面、多学科的医疗服务,具备较强的综合救治能力。

(2)专科医院: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如心血管病医院、肿瘤医院等。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公共卫生服务。

(4)康复医院:为患者提供康复治疗、康复评估和康复训练等服务。

(5)精神心理卫生机构: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精神疾病诊疗等服务。

2.医疗机构规模设置根据服务人口、服务范围和医疗机构类型,确定医疗机构规模。

具体如下:(2)专科医院:床位数量500-1000张。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量50-100张。

(4)康复医院:床位数量100-200张。

(5)精神心理卫生机构:床位数量50-100张。

3.医疗机构布局(1)交通便利:医疗机构应位于交通便利的区域,便于患者就诊。

(2)环境优美:医疗机构周边环境应优美,有利于患者康复。

(3)功能分区:医疗机构内部应合理设置功能分区,提高工作效率。

(4)资源共享:医疗机构间应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运营成本。

4.医疗机构服务内容(1)诊疗服务:提供各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康复服务:为患者提供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

(3)预防保健: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预防疾病。

(4)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人民健康素养。

(5)科研教学:开展医学研究和教学活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四、项目实施1.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医疗机构设置和发展。

2.资金投入: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医疗机构建设和运营。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2-2022 年)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 2022-2022 年)的通知》(国办发〔2022〕 14 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等规定,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2022-2022 年)》(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指导原则》制定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医疗机构设置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协调发展,医疗服务能力全面增强,医疗服务公平性与可及性有效提升。

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含义《规划》是以区域内居民实际医疗服务需求为依据,以合理配置、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公平、可及地向全体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为目的,将各级各类、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统一规划、设置和布局。

有利于引导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率和效益,建立结构合理、覆盖城乡,适应我国国情、人口政策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医疗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医疗机构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形成全覆盖医疗服务网络,布局合理。

从实际医疗服务需求出发,面向城乡居民,注重科学性与协调性、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保障全体居民公平、可及地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符合属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局部服从全局,提高医疗卫生资源整体效益。

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和任务,实行“中心控制、周边发展”,即严格控制医疗资源丰富的中心城区的公立医院数量,新增医疗机构鼓励在中心城区周边居民集中居住区,以及交通不便利、诊疗需求比较突出的地区设置。

根据医疗服务需求,坚持公立医院为主体,明确政府办医范围和数量,合理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

医院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医院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1.必需床位数
(1)普通床位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A×B+C-D)1
床位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
其中:A为本区域居民总数是制定规划的关键环节,居民总数包括区域内户籍人口及暂住人口,以制定《规划》周期开始日时的夜间居民人口为基数计算:户籍人口数X当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暂住人口(以公安部门已办暂住证数为准)逐年推算至规划周期末;
(3)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床位数的确定:首先组织专家论证不同级别医院就诊的各专科病种,然后由各专科病种床位数分别计算出各级医院床位数,床位数按照(一级+二级):三级医院=70:30进行配置,承担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一级医疗机构原则上可不设床位。
(4)医疗机构设置数的确定:根据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结合各医疗机构的规模及服务半径、可及性确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数量。
1.在市(地)制订《规划》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提出宏观控制的指导意见;
2.按照卫生部的有关政策、本省实际需要、医疗机构的业务半径及可行性制订全省五百张床位以上三级医院、重点专科和重点专科医院、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等医疗机构配置的方案;
3.按照全省范围内五百张床位以上医院、重点专科和重点专科医院、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的配置方案,对省内各设区的市(或者地区)制订的《规划》进行宏观调控后反馈各地,完成《规划》。
(六)确定承担储血点任务的县级医院
根据当地临床用血情况,在县级医院规划设置区域储血点。
(七)设计制作医疗机构现状图和设置规划图。
五、《规划》制订的权限和程序
《规划》的制订要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由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组织进行。省的《规划》要以设区的市(或者地区)所制订的《规划》为基础,进行汇总、综合。《规划》制订的权限和程序如下: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涉及到建设的规模、布局、设备配备、科室划分、人员配置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一个700字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例子:医疗机构是为了提供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而设立的公共机构。

在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中,要结合当地的人口、经济状况、医疗需求等因素进行考虑,以建设现代化、高效能的医疗设施,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首先,医疗机构的建设规模应该根据当地的人口规模和医疗需求来确定。

根据人口统计数据和消费水平等信息,可以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医疗需求。

根据这些信息,可以确定医疗机构的床位数、诊室数等基本规模,以及年均服务人次等具体指标。

其次,医疗机构的布局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人流量和工作流程的合理性。

尽量避免人流拥堵和工作冲突现象的发生。

一般来说,医疗机构的重要部门如门诊部、住院部、急诊部等应当相对独立,且各部门之间需要有合理的连接通道,方便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流动。

医疗机构的设备配备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

根据不同医疗服务的需要,医疗机构应当配置适当的医疗设备,如CT机、核磁共振仪、心电图机等。

而且这些设备的选型和配置应当是符合国家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的。

医疗机构的科室划分应充分考虑到流程的合理性和工作的高效能。

科室之间应当根据工作关联度和职能特点进行科学的划分,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和工作流程的交叉冲突。

常见的科室如内科、外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应当根据医疗需求来确定开设的数量和规模。

此外,医疗机构的人员配置也是医疗服务的关键因素。

医疗机构的人员配置应根据医疗服务的需求和质量要求来确定。

不同科室和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应根据其专业背景和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配置。

人员配置应尽量实现合理使用、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专业优势。

在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中,还应考虑到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质量管理要求来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医疗机构的良性运行和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应充分考虑到人口、经济状况、医疗需求以及医疗设施、人员、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指导原则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口需求:根据所在地区的人口规模和结构,确定医疗机构的规模和类型。

通常要考虑人口密度、年龄结构、疾病谱等因素。

2. 医疗资源平衡:医疗机构的设置应考虑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分布情况,避免资源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

医疗机构之间要合理分工,互补优势,形成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

3. 区域发展规划:医疗机构的设置应与地方的区域发展规划相适应。

要考虑到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为未来的区域发展预留空间。

4. 医疗服务覆盖:医疗机构的设置应能够满足该地区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并提供必要的专科医疗服务。

要考虑到居民的居住地、交通出行等因素,确保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

5. 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医疗机构的设置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可以通过合理规划诊疗科目、科室功能和人员配置等措施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6. 医疗安全和质量:医疗机构的设置应符合安全生产和医疗质量管理的要求。

要确保医疗机构的场所、设备、人员和流程等达到相应的标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7. 社会参与和共治:医疗机构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意见和需求,通过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的方式,促进医疗服务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这些原则可以为医疗机构的规划和设置提供方向,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医疗服务的高效运作。

健康医院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

健康医院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

健康医院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
一、医院规划
1. 医院规模:规划建设300张床位的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

2. 用地选择:选择市郊新建医院区块,面积达到30亩。

3. 医院设施布局:按功能划分,设置门诊部、住院部、手术区、中西医结合科、检查科等。

4. 主体结构及配套设施:建设主体建筑7层及门诊小楼2层,配套建设停车场、供热间等。

二、重点工作
1. 招商引资,筹措医院建设资金。

2. 选定医院承建单位并签订工程建设合同。

3. 组织医务人员规划医疗及检验设备采购工作。

4. 加紧完成用地招拍挂手续,确保工期。

5. 筹建临时医疗点,保证医疗服务不间断。

6. 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按工期安排施工进度。

7. 积极设备安装调试,保证医院如期开业。

三、预期目标
新医院规划一年内动工,三年内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建设成为本市级别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以上就是一个健康医院建设规划和工作计划的一个示例,希望能为您的参考。

实际情况请结合具体医院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一直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规划医疗机构的设置位置、规模和类型,能够有效改善城市居民的医疗服务体验,提升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本文将着重探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考虑因素。

1.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居民的医疗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为了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医疗机构的规划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不仅可以提升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还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整体医疗水平。

2.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重要性合理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以有效避免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浪费,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

通过科学规划,可以确保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提高服务效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并且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3.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考虑因素(1)人口密度和分布人口密度和分布是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人口密集地区需要设置更多的医疗机构,以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而在人口稀少地区,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规划医疗机构的设置位置和类型。

(2)交通便利性医疗机构的设置应考虑到交通的便利性,确保患者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医疗机构就诊。

同时,也要考虑医疗机构周边道路交通状况和停车设施的完善性,以确保患者的出行安全和便利。

(3)医疗资源供需状况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医疗资源的供需状况。

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医疗机构的类型、规模和功能,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4. 总结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的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可以有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进而推动城市健康事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肇州县医疗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为加强医疗机构设置管理,合理配置、调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全县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国卫基层发〔2014〕33号)、《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要求,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速卫生事业发展,建立与肇州经济社会相适应、功能和机构更趋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加快提高全县城乡居民总体健康水平。

二、现状分析(一)区域概况肇州县地处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是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黄金经济带上的重要省份。

全县幅员面积2455平方公里,耕地222万亩,草原85万亩,下辖14个乡镇(场),104个行政村,人口万。

人口出生率5 ‰,死亡率为‰,自然增长率为‰,婴儿死亡率0,孕产妇死亡率0万,人均期望寿命为岁,其中男性岁,女性岁。

(二)卫生医疗资源现状1、医疗卫生机构:截止2014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3所,其中:二级医疗机构3所,一级医疗机构16所,(政府办乡镇卫生院16所),疾病预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血浆站、牙病防治机构各1所。

民营医院1所,门诊部3所,企事业卫生所及个体诊所17所,村卫生室104所,医学在职培训机构1所,其他卫生机构13所。

2.床位数:2014年,全县实有床位数1263 张,其中,二级医疗机构650张,占51 %;一级医疗机构301 张,占23 %。

每千人拥有床位数3 张。

3.卫生技术人员:2014年底,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有卫生技术人员138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75 人,注册护士568人。

全县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 人。

药师(士)67 人,技师(士)78 人,全科医生14 人。

全县共有乡村医生402人。

(三)医疗服务需求现状2014年,县级医疗机构门急诊量129967 人次,住院病人19876 人次;乡镇卫生院门急诊量541240 人次,住院病人5337 人次;村级卫生室就诊162621 人次。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1、医疗资源相对不足。

全县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卫生资源(病床3 张、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1人),距2020年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规划主要指标(每千常住人口病床6张、执业(助理)医师人、注册护士人)存在较大差距;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乡镇卫生院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瓶颈。

2、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虽已健全,但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不到位,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尤以心脑血管、儿科、妇产科、中医药等专科(专病)服务能力亟待加强。

3、资源布局结构不合理。

乡镇卫生院发展不平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相对滞后。

公立医疗机构所占比重过大,专科发展相对较慢,民营医院、个体诊所亟待发展。

三、医疗机构设置的原则(一)公平性原则。

医疗卫生服务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原则,要从当地的医疗供需实际出发,面向城乡,以基层为重点,充分发挥现有医疗资源的作用,控制城市医疗机构的发展规模,缩小城乡差别,保证城乡居民公平、公正地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二)整体效益原则。

医疗机构设置应当符合当地卫生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建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相互协调和有序竞争的医疗服务体系,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调整优化结构,充分发挥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和效益。

(三)可及性原则。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服务半径适宜,交通便利,布局合理,易于群众得到服务。

(四)公有制主导原则。

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充分发挥公立医疗机构的主导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

四、规划总体目标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紧密结合肇州实际情况,与医药体制改革目标结合起来,切实做到科学配置资源,调整优化结构,使我县区域内医疗机构设置符合科学规划、布局合理、优化配置、有序发展的要求。

通过实行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将各种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的医疗机构均纳入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划、设置和布局,实行统一准入、统一监管。

在农村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依托、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在城市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专科医院为基础,门诊部、诊所等为补充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全县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层次清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全,效益显着的目标。

五、医疗机构设置结合全县总体布局规划、经济社会及人口发展情况,依据辖区服务人口、半径、交通等情况,分类确定医疗机构数量。

为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确保卫生事业协调稳步发展,全县规划期医疗机构编制床位配置标准定为每千人口张。

(一)县级综合医院原则上设置1所公立二级综合医院(县人民医院)。

2020年,县人民医院达到三级综合医院规模,能提供较高水平的诊疗服务,ICU、急危重症诊治能力和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和指导能力显着提高,使其真正成为全县医疗服务和技术指导的龙头。

到2020年县人民医院床位配置标准为每千人口张。

(二)县级中医院建设三级规模县中医院,创建全国县级示范中医院。

创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病)2-3个,成为中医“治未病”中心,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到2020年县中医院每千人口床位数为张。

(三)县妇幼保健中心合并县妇幼保健院和县计划生育服务指导站,成立县妇幼保健中心。

进一步强化妇幼保健指导能力,完善妇科、产科和儿科建设,成为功能完备、服务能力较强的妇幼保健中心。

到2020年达到每千人口床位数张。

(四)县精神病院2020年,达到二级专科水平,成为全县及周边地区精神障碍患者诊治基地、心里咨询及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五)120急救中心进一步健全县、乡镇急救网络,建成统一调度的急救系统,逐步形成完善、高效的院前急救体系。

2020年,依托每个乡镇卫生院设立急救站,急救中心(站)应做到“车辆、人员、设备、技术、管理”五统一。

(六)乡镇卫生院1.中心卫生院。

继续加强4个中心卫生院基础设施和医疗服务能力建设,2020年所有中心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规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危急、疑难重症的转诊能力显着提高。

充分发挥县级医疗机构技术优势,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组建4个乡镇卫生院县级分院使其成为区域内医疗服务中心。

2.一般乡镇卫生院(含分院)。

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改善服务环境,强化服务功能,大力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及中医药服务能力,达到标准化乡镇卫生院。

(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肇州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2020年建成标准化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个卫生服务站。

(八)村级卫生室原则上一个行政村设置一所村卫生室,人口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酌情增设;人口较少或面积较小的行政村,可与相邻行政村联合设置村卫生室。

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可不设村卫生室。

全县设置104个村卫生室。

继续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普通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康复能力。

(九)民营医疗机构鼓励支持社会资本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举办各类医疗机构,重点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优先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具有规模(床位300张以上)、有特色的专科医疗机构,包括康复医院、护理院、老年病和慢性病等专科医疗机构,到2020年,使民营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全县医疗机构床位数的20%以上,可按每千人口张以上床位考虑规划。

(十)医务室、卫生室企事业单位、学校及其他机构等,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内部服务的医务室、卫生室,但要杜绝重复设置。

(十一)门诊部、诊所门诊部、诊所作为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补充,应适当控制其数量,做到合理布局,在一定的区域内,不再重复设置同一类别的门诊部、诊所和专科医院。

新建或变更的民营医疗机构距公立医疗机构距离在1000米以上,个体诊所设置按每10000人口设置一个。

门诊部、诊所和专科医院之间直线距离在200米以上。

(十二)护理院(站)根据社会需求合理规划护理院(站)。

(十三)其他诊疗机构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可根据社会需求合理规划其他诊疗机构。

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部门协作政府要加强对规划执行的领导和协调,发改、财政、民政、人社、规划建设等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规划实施和监控,将医疗机构规划设置与经济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统一起来,稳固公立医疗机构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建立发展多样化、多形式的办医模式,科学配置医疗资源,保证规划的落实,促进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应坚持政府主导,逐步加大医疗卫生的投入,坚持社会公益性原则,提高政府投入效率,保证城乡居民医疗服务的公平性,最大限度发挥政府财政的公共服务职能。

(三)强化宏观调控,实施全行业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要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为依据,对区域内医疗资源配置实行宏观调控,有计划地协调发展公立医疗机构;以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设置规划为依据,按照医疗机构设置标准,有计划地审批社会办医疗机构。

对各级医疗机构的资源配置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四)完善保障制度,促进资源合理利用政府应不断完善保障制度,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在定点医疗机构的确定和医疗服务管理等政策制定时,应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出发点,以管理和服务规范为依据,加强医疗机构管理与监督。

医疗费用补偿标准和就诊规范要体现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引导居民就医合理分流,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落实。

(五)规划的组织与实施。

本规划由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实施。

在执行过程中,因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变化、行政区划及卫生政策调整和医疗服务需求变化等需要调整规划时,由县卫生局组织识论证、修订,并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

2015年9月1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