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多见发作性眩晕,少数患者有猝倒发作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多见发作性眩晕,少数患者有猝倒
发作
导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一般多是老年人,一般是因为脑部的供血出现异常,患者会出现眩晕等症状。主要的致病因素是机械因素,以及血管壁病变等。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主要针对病因的治疗。
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主要的病因是什么?发病机制有哪些?
1、发病原因
椎动脉从两侧的锁骨下动脉穿过第6至1颈椎的横突孔向上。中脑通过枕孔进入颅骨,在桥下边缘合成基底动脉,再分成左右脑后动脉。脊椎动脉在脑中的分支很多。血液的工区有颞叶,脑干,以及下丘脑等。血液供应不足时,会出现复杂的临床症状,并因损伤部位、程度和侧枝循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2、发病机制
该病的发病机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血流动力学改变
脊椎特定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血供可以通过侧支循环维持。当血压一旦降低,脑血流减少时,侧支循环供血区域会造成短暂的缺血。
(2)机械因素
由于动脉硬化,或先天绕道,过度延长,或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椎动脉发生变形。当头颈部过度伸展,弯曲,或转向一侧时,就会出现缺血。
(3)血管壁病变
大多数人都有脑部动脉硬化症,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另外,还有脑血管疾病,先天血管畸形,血管损伤等因素。
(4)其他因素
例如脑动脉窃血综合征,脑血管痉挛,高凝状态,严重贫血等。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很多,其中颈椎病、脑动脉硬化、高血压性动脉硬化最为常见。
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如何进行检查?
1、恶心,呕吐
其主要症状为阵发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失聪。视网膜损伤占40%,患者有视模糊,低视,复视,错觉等。如脑干或小脑受到损伤,症状包括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和交叉瘫痪。
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诊疗方案
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并见,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
病因病机: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本病发生,属虚者居多,如阴虚则肝风内动,血少则脑失所养,精亏则髓海不足;其次由于痰浊壅遏,或化火上蒙而致晕。
诊断
参照第六版《中医内科学》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2.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多慢性起病,反复发作,逐渐加重。也可见急性起病者。
4.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测血压、作心电图、颈椎X线摄片、
头部CT、MR1.等项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应注意排除颅内肿瘤、血液病等。
分证论治
1•肝阳上亢症状: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遇劳、恼怒加重,肢麻震颤,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
天麻15g钩藤12g石决明18g川牛膝15g桑寄生15g
杜仲15g山桅IOg黄苓9g坤草12g茯神15g夜交藤15g
若见阴虚较盛,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较为明显者,可选生地、麦冬、玄参、何首乌、生白芍等滋补肝肾之阴。若肝阳化火,肝火亢盛,表现为眩晕、头痛较甚,耳鸣、耳聋暴作,目赤,口苦,舌红苔黄燥,脉弦数,可选用龙胆草、丹皮、菊花、夏枯草等清肝泻火。便秘者可选加大黄、芒硝或当归龙荟丸以通腑泄热。眩晕剧烈,呕恶,手足麻木或肌肉困动者,有肝阳化风之势,尤其对中年以上者要注意是否有引发中风病的可能,应及时治疗,可加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等镇肝熄风,必要时可加羚羊角以增强清热熄风之力。
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入院标准:
1.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
2.门诊治疗无效,需要住院系统诊治。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住院患者。
一、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2019版:A17.07)。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ICD-10编码:G45.0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
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中眩晕的诊断标准,具体如下:以头晕与目眩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二者常同时并见。轻者闭目即
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
甚至仆倒。起病急、常反复发作,或慢性起病逐渐加重。多有年高体
虚、饮食不节、疲劳或跌扑损伤等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
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
①眩晕是最常见的症状,性质可为旋转性、浮动性、摇摆性,或
下肢发软、站立不稳、地面移动或倾斜等感觉。部分病人则仅有头晕
眼花的感觉。如病人改变体位(如转头、起坐、翻身等)时更易诱发
眩晕,或使之增剧。劳累、乘车、走路等也可以诱发。有时眩晕成为
本病早期的唯一症状,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夹杂其他症状与体征。
部分眩晕病人伴有单侧或双侧耳鸣。
②头痛:大约l/3或1/2病例有头痛,主要位于枕部或顶枕部,或局限于颈部,也可放射至双侧颞部,其性质多为跳痛、胀痛。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PPT课件
疾病描述
• 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后,于前斜角肌和颈 长肌之间上行,穿第1-6经椎横突孔,向上行走 至寰椎侧块上关节面后方转向后内,通过椎动脉 沟,穿寰枕后膜和硬脊膜,经枕骨大孔入颅,向 前达斜坡,于脑桥下端两侧脊动脉汇合成基底动 脉,基底动脉行至脑桥上边时分为终末支,即左、 右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沿途发出脊髓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迷路动脉、脑桥 支、小脑上动脉。供应脊髓颈段、迷路、脑干、 小脑、丘脑、大讨颞叶基底部和枕叶。
坚持适度运动和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对 经常发作的病人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尽量 不要单独外出; • 4、按医嘱正确用药,积极治疗高血压、动 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颈 椎病等;
• 5、定期门诊复查,尤其出现肢体麻木乏力、 眩晕、复视或突然跌倒时应随时就医。
SUCCESS
THANK YOU
2023/11/12
发病机制
• 3、血管壁病变:最常见者是脑动脉硬化, 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动脉硬化两种。 此外,尚可有脑动脉炎、先天性血管异常、 血管损伤等因素。
• 4、其他:如脑动脉盗血综合征、脑血管痉 挛、高凝状态、严重贫血等。总之椎基底 动脉供血不足是多因素综合所致,以颈椎 病、脑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动脉硬化患 者最多见。
发病机制
• 1、血流动力学改变: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 某一动脉原有严重狭窄或闭塞,平时靠侧 支循环尚可维持该处的血液供应,一旦血 压降低,脑血流量减少,靠侧支循环供血 的区域即可发生短暂性缺血。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如何治疗
智汇
大家诊疗
Family life guide -199-
罗琴永 (眉山市彭山区观音镇卫生院)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活
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了椎-基底动脉供血疾病的发生概率,与此同时还是引起后循环脑梗死疾病的主要因素,但是其可以通过有效手段加以防控。在临床上多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引发该疾病,常见于糖尿病、高血压、颈椎病等。一直以来,患病人员经常出现恶心、眩晕、呕吐等症状前来就诊。椎基底动脉作为脑部最主要的动脉,其能够为脑组织提供血液,确保大脑功能的正常使用。若患病人员显现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情况,则就会导致大脑缺氧,让患病人员的脑干、枕叶、丘脑等位置受到不良影响,因此需要人们尽早展开治疗。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
人们患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疾病之后,经常会伴有发作性眩晕、呕吐、听力减退、恶心等临床表现。眩晕大部分在头颈部迅速转动或者是改变体位时出现,以浮动性、旋转性或者是摇摆性的方式显现,双下肢发软,不能平稳站立,同时还会感觉地面移动或者是出现倾斜,通常会保持几分钟、几小时或者是几天。通常情况下,大约有40%的患病人员会出现视力障碍,临床特征是视力减退、幻视、模糊或者是黑蒙等。如果脑干或者是小脑受到损坏时,患病人员就会出现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眼球震颤、交叉性瘫及构音障碍等临床特征。少部分患病人员会突然摔倒,往往发生在快速转头时因双下肢无力倒地,但是意识清晰,可以自己站立,等待几秒钟或者是几分钟之后方可恢复,主要是因为脑干网状结构缺血降低身体肌张力而出现这种情况。另外,部分患病人员还会出现偏头痛,精神异常、记忆力减退等临床特征。椎动脉周边具有很多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以椎动脉型颈椎病引发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经常会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紊乱,伴有呼吸、胃肠和心血管系统症状,病变呈阳性。有些患病人员还会出现后枕部疼痛、颈项酸痛等表现。大部分患者不会出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可出现水平性眼球震颤、轻度锥体束征、指鼻试验不精准、肢体感觉退减、Romberg 征阳性等。
眩晕、头晕与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以“颈性眩晕”网上检索可得900篇以上文献。多 是按摩、针灸、中药治疗的病例报告。
国际现状
以Cervical vertigo 检索,2001年以 后只有1篇文献。
警惕因颈痛、头痛作颈部按摩或其他手 法治疗诱发急性眩晕-颈部损伤或小脑 脑干梗塞。
外科策略的主要手段。 适当的外科减压术可取得很好效果。
转动性VB缺血的TCD表现
Neurosurgery 56:36-45, 2005
美国联机医学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增强网(Medline Plus ),名称是椎基底循环疾病(Vertebrobasilar circulatory disorders),同义词是椎基底动脉供血 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和后循环 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头晕又称假性眩晕或非前庭性眩晕。指 一种持续的头昏沉、胀闷或头昏眼花、 衰弱和不适的感觉。没有运动幻觉和呕 吐,可有轻度不平衡感。
眩晕( vertigo)的定义
眩晕:是有明确内涵的临床症状学概 念。 1. 运动幻觉(晕动) :感觉环境与自 身旋转或水平运动。 2. 不平衡感:静止与活动时倾倒。 3. 常伴恶心、呕吐。 4. 体征:眼震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 1 疾病病因
∙ 2 症状体征
∙ 3 病理生理
∙ 4 诊断检查
∙ 5 鉴别诊断
∙ 6 治疗方案
∙展开全部
摘要纠错编辑摘要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VBI)指由颈椎病,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或低血压等引起的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症状为发作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可有耳鸣及听力减退。眩晕多在头颈部快速转动或体位改变时发生,双下肢发软,站立不稳,。有视力障碍者约占40%,表现为视力模糊,减退,复视,幻视或黑蒙。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VBI)指由颈椎病,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或低血压等引起的中老年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症状为发作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可有耳鸣及听力减退。眩晕多在头颈部快速转动或体位改变时发生,双下肢发软,站立不稳,。有视力障碍者约占40%,表现为视力模糊,减退,复视,幻视或黑蒙。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疾病病因
血小板
椎动脉由两侧锁骨下动脉发出,在第6 至第1 颈椎横突孔内上升,经枕骨大孔入颅后,于脑桥下缘汇合成基底动脉,至中脑处分成左右两侧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在颅内分出许多分支,其供血区包括脑干内的脑神经,上行与下行传导束,听觉前庭器官,颞叶,枕叶及丘脑等处,供血不足时,便出现复杂的临床症状,且因受损部位、程度、侧支循环的情况不同而有差异。病因绝大多数为颈椎病、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动脉硬化、其他如低血压、脑动脉炎、颈部大血管扭曲、心脏病、血管畸形、血高凝状态、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等也是发病原因。
眩晕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查房
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得护理查房
时间:2019—11—25 15:30
地点:一楼护士站
主持人:XXX
参加人:护理部各科护士长内二科护士
护士长:很高兴各位能聚在一起讨论学习,我们今天护理查房得内容就就是眩晕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请大家提出宝贵得意见,共同学习,现在请责任护士汇报一下病史。
责任护士汇报病史(XXX)
简要病史:
患者XXX,女,56岁,于2019年11月19日15:32家人陪同下步行入病房。主诉:突发性头晕伴恶心、呕吐10小时。
现病史:患者10小时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且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曾在当地卫生室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为明确诊断,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检查:头颅CT示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心律不齐,心率51次/分。门诊遂拟:“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心律失常”收住我科。病程中,患者无发热、寒战、大小便失禁史,无肢体功能障碍史,平车推入病房。自发病以来,患者饮食不佳,大小便、体重、睡眠尚可。
既往史:平时身体健康一般,无疾病史,无乙肝结核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输血史。家庭成员无重大
疾病史。
个人史:患者常住本地,无烟酒史,无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接触史。
婚育史:已婚,妊娠2次,足月产2次,配偶身体健康。
入院查体:T:36、8℃; P:51 次/分; R:16次/分 ; BP:110 / 60 mmHg。神志清楚,呼吸平稳,营养正常,头部无外伤、肿块。颈部软,无强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100分,跌倒坠床4分,管道风险评估2分,压疮风险评估20分。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辩证施护
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眩晕:由于风、火、痰、虚、瘀引起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2、临床表现:头晕目眩、视物旋转
3、临证施护:
3.1 对眩晕较重者,避免独自下床,变换体位时动作易慢。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生;主动巡视加强护理,协助病人生活起居。
3.2 眩晕伴恶心呕吐者,将患者头转向一侧,以防窒息;呕吐不止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
4、饮食护理:
4.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
4.2凤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
4.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
4.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
5、用药护理:
5.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5.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6、并发症护理: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去除自身的危险因素,预防脑卒中。
7、健康指导:
7.1保持心情舒畅、乐观。
7.2注意劳逸结合,切忌过劳和纵欲过度。
7.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7.4为避免强光刺激,外出时佩戴变色眼镜。
7.5不宜从事高空作业。
7.6有高血压病史者要坚持服药,定期测量血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锁定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VBI)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椎- 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出现临床上间歇性、反复发作性的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
英文名称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 ncy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谢见发病
动脉粥样硬化
常见症状
复视,眩晕,共济失调等
科普中国
致力于权威的科学传播本词条容贡献者为:
存刚I副主任医师
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撰冷
国家卫生计生委
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
目录
1. 1病因
2. 2临床表现
3. 3检查
1. 4诊断
2. 5鉴别诊断
3. 6治疗
1. 7预后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常见发病部位
动脉粥样换化
常见症状
复视.眩晕,共济失调等
病因
1 •动脉粥样硬化
为最主要的因素,最常见的部位为椎动脉起源处,其次为椎动脉第二段,再次为椎- 基底动脉结合处。
2. 椎基底动脉假性动脉瘤和完全性闭塞推动脉的自发性夹层动脉瘤
常伴有动脉纤维增生,好发于椎动脉第二、三段。
3. 颈部贯通伤、严重的颈椎骨折和脱位
造成椎动脉的直接损伤引起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或动静脉痿,颈部推拿引起的椎动脉创伤性夹层动脉瘤或闭塞。
4. 颈椎骨刺
常见于严重的计关节炎、卄质增生者,压迫椎动脉的第二段引起与颈椎位置相关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C6水平前斜角肌韧带压迫椎动脉引起与颈部转动相关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5.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常可因左侧上肢主动性运动诱发颅脑血流量分流,出现脑干部分缺血表现。
眩晕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查房
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9—11—25 15:30
地点:一楼护士站
主持人:XXX
参加人:护理部各科护士长内二科护士
护士长:很高兴各位能聚在一起讨论学习,我们今天护理查房的内容是眩晕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共同学习,现在请责任护士汇报一下病史。
责任护士汇报病史(XXX)
简要病史:
患者XXX,女,56岁,于2019年11月19日15:32家人陪同下步行入病房。主诉:突发性头晕伴恶心、呕吐10小时。
现病史:患者10小时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且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曾在当地卫生室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为明确诊断,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检查:头颅CT示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心律不齐,心率51次/分。门诊遂拟:“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心律失常”收住我科。病程中,患者无发热、寒战、大小便失禁史,无肢体功能障碍史,平车推入病房。自发病以来,患者饮食不佳,大小便、体重、睡眠尚可。
既往史:平时身体健康一般,无疾病史,无乙肝结核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输血史。家庭成员
无重大疾病史。
个人史:患者常住本地,无烟酒史,无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接触史。
婚育史:已婚,妊娠2次,足月产2次,配偶身体健康。
入院查体:T:36.8℃ ; P:51 次/分;R:16 次/分 ; BP:110 / 60 mmHg。神志清楚,呼吸平稳,营养正常,头部无外伤、肿块。颈部软,无强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100分,跌倒坠床4分,管道风险评估2分,压疮风险评估20分。
眩晕头晕与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头晕与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关联性
眩晕和头晕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症 状,与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有密切
关联。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通常是由于动 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或痉挛等
原因引起的。
眩晕和头晕常常是椎基动脉供血 不足的早期症状,需要引起重视。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眩晕头晕的机制
当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时,脑部后循环系统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导致脑部缺氧、 缺血。
预防与康复研究
研究证实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的锻炼和康复治疗对预防和缓解椎 基动脉供血不足及眩晕头晕具有积极作用。
对未来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基础研究 深入研究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及眩 晕头晕的病理生理机制,为新药 研发和治疗方法创新提供理论支 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引进国际先进的治疗方法和理念, 推动眩晕头晕与椎基动脉供血不 足领域的整体发展。
推广非药物治疗
进一步推广非药物治疗在椎基动 脉供血不足及眩晕头晕治疗中的 应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 活质量。
完善预防与康复体系
建立完善的预防和康复体系,加 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椎 基动脉供血不足及眩晕头晕的认 识和预防意识。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眩晕和头晕可能导致患者跌倒、 受伤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增加, 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04 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0例疗效观察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0例疗效观
察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2个疗程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TCD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Vd和V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半夏白术天麻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
A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Modified Banxia Baizhu Tianma Decoction for 80 Cases of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Associated Vertigo
ZHANG ChunyangLIU HairenDENG Weihong
ZhongKai huizhou area Tong bridge township health centers Guangdong Province,Huizhou 51623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modified Baizhu Tianma Decoction for 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associated vertigo.Methods Select 80 cases of VBI associated vertigo patients,divided them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herapy,research group taked Baizhu Tianma Decoction on basis of routine therapy.After 4 weeks,compared two groups with curative effect,the testing results of TCD and blood rheology indexes.Results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research group was 90%,of control was 72.5%,differences exist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Vd and Vm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exist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1).Conclusion Banxia Baizhu Tianma Decoction is effective for VBI-associater vertigo,recommended clinical use.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实用文档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健康教育①
• 饮食:低脂, 清淡饮食, 多食蔬菜。
实用文档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健康教育①
• 饮食:眩晕呕 吐厉害时,暂 禁食,由静脉 补充。呕吐减 轻多饮水,食 半流质饮食。
实用文档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健康教育②
• 休息:卧床休 息,翻身时动
作轻缓。不能
突然从床上坐 起。眩晕厉害时 不能坐起。
实用文档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①
• 眩晕!(最常见) 视物模糊,视物旋 转,走路不稳。
实用文档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②
• 视觉症状: 视力模糊, 复视,视野 缺损,黑蒙
实用文档
Baidu Nhomakorabea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④ 感觉异常: 面部及四肢 麻木。
实用文档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①
内科治疗
实用文档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②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的健康教育
------扬大广陵谢玉
实用文档
什么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呢?
• 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吧!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各种
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狭窄或闭 塞而出现临床上间歇性、反复 发作性的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 的表现。
实用文档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③
• 头痛:跳痛, 有时呈炸裂痛, 常伴昏厥或跌 倒,言语不清, 记忆力减退等。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广南县中医医院陈国
凯
概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供障碍,导致内耳、脑干、小脑等组织的功能缺损,所引起的以眩晕、复视、头痛为主要症状,呈一过性发作或间歇性复发的临床综合征。本病多见于中年以上,青壮年也可罹患,男性多于女性。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供血减少,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微栓子随血流栓塞颅内小血管,血流中断。
诊断
1临床表现
临床病征多种多样,相当复杂,主要表现是内耳、脑干、小脑、间脑、枕叶、颞叶等组织的功能缺损。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
1.1眩晕:是最常见的症状,据统计,约45.5~81.6病例有之。眩晕的性质可为旋转性、浮动性、摇摆性、或下肢发软、站立不稳、地面移动或倾斜等感觉。如病人转换体位,头颈过度伸屈或侧转时更易诱发眩晕,或使之增剧。有时眩晕成为本病早期的唯一症状,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夹杂其他症状和体征。1.2 视觉障碍:较为常见。病人突然弱视或失明,持续数分钟渐恢复。这是由于双侧大脑后动脉缺血所致。复视、闪光、暗点、
视野缺损、甚至幻视等也不少见,这是由于脑干内第3、4、6颅神经核缺血或内侧纵束缺血引起。1.3 头痛:大约1/3~1/2病例有头痛,头痛主要位于枕部或顶枕部,或局限于颈部,也可放射至两颞侧的深部,其性质多为跳痛、胀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这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侧支循环血管扩张所致。
1.4 运动障碍:又可分为①延髓麻痹征:如讲话含糊不清、吞咽困难、喝水反呛、软腭麻痹等。②面神经瘫:多表现为面神经的核下性轻瘫,核上性瘫痪较少见。③肢体瘫痪:可发生单瘫、偏瘫或四肢瘫,其程度多为轻瘫,完全性瘫痪较少见。④平衡障碍和共济失调:表现为躯体位置及步态的平衡失调、倾跌等,这是由于小脑或及小脑有联系的结构发生功能障碍所致。
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的探讨
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的探讨目的探讨甲磺酸倍他司汀(敏使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
果。方法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以良好的控制原发病为基础,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以敏使朗12 mg 3次/d口服,对照组予以尼莫地平片40 mg 3次/d口服。14 d/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起效较快。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起效较慢。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应用敏使朗治疗疗效显著。
标签: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敏使朗;治疗效果
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vertebro-basic arterial ischemia,VBI)是一类以头晕、恶心呕吐和肢体乏力[1-2]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以中老年患者常见和多发。因VBI缓解慢、复发率高,所以其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探讨甲磺酸倍他司汀(敏使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该文将该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间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敏使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该科100例住院患者,主要症状均符合VBI诊断标准[3-4],①以眩晕为初始症状;②于治疗前后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从而排除脑梗死或脑出血,并行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排除其他内科系统疾病。以原发病控制良好为基础,随机分成均等两组,各为50例,治疗组予敏使朗口服,对照组予尼莫地平片口服。
1.2 给药方法
治疗组给予敏使朗12 mg口服,3次/d,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40 mg口服,3次/d。两组的疗程均为14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姚存珊
写在课前的话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眩晕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起病隐匿、变化快、病情重、并发症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也是让临床医生头疼的难治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社会危害也是逐年上升,但是在临床上并没有得到合理规范的诊治。本课件就该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促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眩晕在临床工作中得到更加合理而有效的诊治。
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概述
椎动脉左右各一支,起源于锁骨下动脉,向上穿行于上六个颈椎的横突孔,再经枕骨打孔入颅。椎动脉在颈部走行,并无分支。椎动脉与各颈椎的位置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其血流量容易受到颈椎活动的影响。入路以后,两条椎动脉沿着延髓腹侧面向前、向内在脑桥下缘汇合成为一条基地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都发出一些分支入脑,统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该系统的血液,主要供应延髓、脑桥、中脑、内耳、间脑、枕叶以及颞叶底面前庭系统全部均有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分支供应。因此,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缺血性病变必然要导致眩晕。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常见症状不包括()
A. 耳鸣
B. 眩晕
C. 视力障碍
D. 共济失调
正确答案:A
解析:临床主要表现是其供血区域的功能缺损,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眩晕、视力障碍、共济失调、头痛、意识障碍及脑干定位症。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概述包括哪些内容?
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大多发生于中年以上的患者,多有动脉粥样硬化或颈椎病的病史。临床上主要表现是其供血区域的功能缺损,常见的症状有眩晕、视力障碍、共济失调、头痛、意识障碍以及脑干定位症。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眩晕:常常是首发症状,其性质可为旋转性、移动性;或双下肢发软,站立不稳。
视力障碍:表现为一过性黑蒙或视野缺损,主要是影响了大脑后动脉的血液供给所致。如枕叶缺血不太严重,视力仍可保存,但常伴有彩视、眼前闪金花,和偏头痛发作时很相似。
共济失调:表现为躯体位置及步态的平衡失调。
倾倒,Romberg氏征阳性,这是由于前庭和小脑功能障碍所致。
头痛:大约30%-50% 以上的病例有头痛发作。头痛主要位于后枕部和顶枕部,其性质为跳痛、胀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功能紊乱症状。
意识障碍:由于脑干缺血累及网状结构的上行激活系统时会发生晕厥甚至昏迷。
脑干定位征:缺血影响了脑神经核团及在脑干中穿行的感觉、运动传导束就会产生脑干定位体征。主要表现为:球麻痹、交叉性瘫痪或四肢瘫,面部和肢体的麻木或感觉减退。当影响多个眼肌运动核团时,还会出现眼肌力弱、复视。当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时,则上述症状更为严重及难以恢复,定位症状更为显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血栓形成,主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它不仅可以是血管变窄,血流量减少,还可造成附壁血栓形成,如果硬化斑块或栓子脱落还能造成栓塞。其次,颈椎外伤,颈椎的骨折或者是脱位,还有颈椎病,颈椎融合,扁平颅底,以及枕骨大孔疝等可能影响或压迫椎动脉,引起椎动脉的缺血。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包括哪些内容?
三、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特殊综合征
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特殊综合征包括如下内容:
首先是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锁骨下动脉近端由于动脉硬化、感染、先天的异常、外伤等原因而发生狭窄或闭塞。当该侧上肢用力时或活动时,健侧椎动脉的血液可以倒流入患侧椎动脉,再流入患侧锁骨下动脉的远侧端。这是血液循环的代偿机理,以补偿患侧上肢的血液供应。但供血是仍然不足的,会造成两组症状。一组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液反流入锁骨下动脉,而造成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另一组是由于患侧上肢供血不足的症状,患者出现上肢的麻木、无力。运动时,症状明显加重。检查时,可发现患肢脑动脉波动减弱或者消失。两侧血压不等,收缩压可相差20个毫米汞柱以上。在锁骨下窝可听到血管性杂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及眩晕,以及视力障碍为最常见,其次为晕厥。这些症状大多数是一过性的。
其次是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主要表现是:第一,由于前庭神经核的损害,患者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及眼球震颤。第二,由于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的损害,临床表现为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第三,由于绳状体以及脊髓小脑束、部分小脑半球受损。临床表现为病灶侧共济失调。第四,由于病灶损害交感神经下行纤维,因此临床上出现Horner综合征。第五,三叉神经脊束核损害,出现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常见于小脑后下动脉、椎-基底动脉或外侧延髓动脉缺血性损害。
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特殊综合征还包括内听动脉痉挛:内听动脉发自基底动脉,与基底动脉垂直,水平走向颞骨岩部与位听神经一起进入内耳门。内听动脉管径很细,发出分支供应位听神经,以及内耳前庭器官。该动脉的痉挛,患侧出现急性进行性耳鸣和耳聋,后者很快转为听力丧失,突然发作性剧烈眩晕。持续数小时后听力逐渐改善,眩晕也随之好转。
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特殊综合征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四、椎-基底动脉系统 TIA
(一)、椎-基底动脉系统 TIA 的临床表现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最常见表现是眩晕、平衡障碍、眼球运动异常和复视。可有单侧或双侧面部、口周麻木,单独出现或伴有对侧肢体偏瘫、感觉障碍,呈现典型或不典型的脑干缺血综合征。
也可以表现以下几种特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跌倒发作:表现为患者转头或仰头时,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无意识丧失,常可很快自行站立,系下部脑干网状结构缺血所致。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发作时出现短暂时间记忆丧失,患者对此有自知力,持续数分钟、数十分钟,个别患者症状持续可达数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发作时对时间、地点定向障碍,但谈话、书写和计算能力正常,是大脑后动脉颞支缺血累及边缘系统的颞叶海马、海马旁回和穹隆所致。
双眼视力障碍发作:双侧大脑后动脉距状支缺血导致枕叶视皮层受累,引起暂时性皮质盲。
(二)、椎-基底动脉系统 TIA 的辅助检查与诊断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辅助检查与诊断:CT或MRI检查大多正常,部分病例(发作时间大于1小时的)于弥散加权MRI可见片状缺血灶。CTA、MRA及DSA检查可见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TCD检查可发现颅内动脉狭窄。
诊断:大多数TIA就诊时临床症状已消失,故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中老年患者突然出现局灶性脑功能损害症状,符合椎-基底动脉系统及其分支缺血表现,并在短时间内症状完全恢复,应高度怀疑TIA。
(三)、椎-基底动脉系统 TIA 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