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诗音画》教案

合集下载

《音诗音画》教案

《音诗音画》教案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第一课时:歌曲《美丽的村庄》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美丽的村庄》的节奏、旋律、结构等特点,用欢快、活泼、热情、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用创造性的积极态度为歌曲伴奏。

2、聆听《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嘎达梅林》、《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 (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知道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穆索尔斯基的主要贡献,并能背唱《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及《图画展览会》的漫步主题,为《图画展览会》的音乐作画。

3、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及交响音画的一般特点。

教学重难点:附点及切分节奏,弱起小节,密集的节奏难点:把握歌曲的风格,有感情的演唱教学方法:视唱法、欣赏法、讨论法教具:录音机、磁带、钢琴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歌曲采用二部曲式结构而成。

降E大调、2/4拍。

歌曲的第1-16小节由两个完全对应的乐句组成。

可以说,这16小节已经构成一个完整的乐段。

而此后的8小节(第17—24小节)实际上发挥着补充前面两个乐句的作用。

因此,这两部分内容依然可以看做是一个完整的段落。

即:第1—24小节为这首歌的第一乐段。

这个乐段由弱拍起始,节奏比较密集。

其中,附点及切分节奏使音乐的动力感得到加强。

歌曲的旋律起伏较大,给人以清新活泼的感觉。

歌曲的第二乐段开始部分的节奏疏密相间,其中的切分节奏刻意加长,而旋律线主要呈上扬的趋势,使人们的情绪激昂、振奋,感情更加激动,由衷地表达出人们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这就与前面的音乐情绪形成了对比。

其后半部分的音乐基本上是与第一乐段呼应着的,从而使歌曲在对比之后又求得统一。

新课教学:一、初听歌曲《美丽的村庄》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它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作曲家怎样来表达的?生讨论,师归纳。

二、学唱乐曲:1、找出最难唱的乐句,跟着老师学唱旋律。

2、跟着钢琴轻声唱,注意附点、切分节奏3、分析歌曲:歌曲采用二部曲式结构而成。

音诗音画-冀少版六年级上教案

音诗音画-冀少版六年级上教案

音诗音画-冀少版六年级上教案一、教学背景教材:《冀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课本学生:六年级学生,年龄段在11-12岁之间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音诗音画”这个主题,在音乐课上讲解图画与音乐的关系,与学生一起欣赏具有表现力的图画,并通过演示与听音乐类别进行区分,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本节课还会进行组合练习,让学生能熟练运用技能。

二、教学内容1.引入本节课引入的方式可以使用绘本或是具有特殊音乐节奏、音效的音乐播放器,进而提升学生的注意力。

在这里我们可以使用中国传统节日中勤劳亿万农民的艰辛生活,让小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快乐不仅仅是劳动,还有美丽的音乐与画面。

2.重点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对“音诗音画”主题的讲解。

让学生对此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它的存在。

(1) 图画与音乐的关系通过用图片来表现声音,用声音来表现图片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感受美的同时也能认识到对自身的认识。

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欣赏有表现力的图画在本单元,让学生们通过直接画画和观看别人的画来了解图画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 演示与听音乐类别进行区分邀请孩子们一起观看段影视片,并且边看边辨别各种类型的音乐:快乐音乐、哀伤音乐、忧郁音乐,以此提高孩子们的音乐审美品位和技能。

3.课堂练习在学习完上述内容之后,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进行以下练习:(1) 个人练习要求小学生在歌声中进行舞蹈运动,让小学生感到音乐与舞蹈之间的互动性和联系性,同时用运动锻炼出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2) 组合练习将小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完成一幅图画。

这样不仅有助于小学生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技能。

(3) 表演最后,让小学生们能够通过画和音乐的方式,表演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

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示学习的成果。

三、教学方式1.板书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用表格的形式写在黑板上,以此方便学生观看,清晰明了。

《音诗音画》教案

《音诗音画》教案

《音诗音画》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并演唱江苏民歌《无锡景》。

2、总结江南音乐的特点。

3.尝试配乐朗诵。

教学重点:欣赏并演唱江苏民歌《无锡景》。

教学难点:总结江南音乐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课程师:大家知道无锡在哪里吗?生:江苏。

师:是的,无锡是江苏南部的一个美丽的城市。

那大家知道无锡有哪些著名景点吗?(生踊跃回答)师: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就向我们介绍了无锡的美景——《无锡景》。

三、学唱歌曲1.听听《无锡景》A关注歌词内容,介绍了江苏名城无锡的哪些特色?用了哪些语气衬词?B关注旋律特点,歌曲的结构,乐句旋律的走向怎样?2.师生讨论旋律---“音串”曲折下行的模进。

“小桥流水”形象的音乐化身。

结构---四个乐句,起承转合。

一曲多段词,分节歌形式。

歌词---多语气衬词“呀”“末”。

柔和的语调让听者倍感亲切。

师总结:《无锡景》歌词有很多版本,大体都是生动地介绍无锡城的历史、风光、特产与城市发展新面貌的,旋律细腻秀美,富有江南特色。

3.唱唱《无锡景》A视唱歌谱。

(击拍学唱)难点解决:曲谱当中的装饰音记号倚音、波音,以及切分节奏的唱法。

B普通话学唱难点解决:十六分音符一字多音的唱法。

要求:歌唱状态;用轻柔的声音学唱,要有气息的支持;女生用轻假声,男生低八度,鼓励男生用假声唱。

4.品味《无锡景》A欣赏吴方言演唱问:欣赏了方言演唱后,听觉上有什么不同感受?讨论:苏州方言的特点,并举例:“我”“让”B模仿吴方言演唱(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至少会唱一段方言歌词。

C分组反馈,即时评价。

D教师弹奏琵琶为学生伴奏。

四、体会特点师:大家能总结江南音乐的特点吗?江南民歌曲折婉转,清丽流畅。

而软、糯、甜、媚的吴方言的演唱更让他具有温柔、含蓄、缠绵的音乐特质。

人们把这种小腔调,小结构的歌曲称为“小曲”、“小调”,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是民歌一种典型的体裁。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我的祖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我的祖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4. 创新素养: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5. 合作素养: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歌曲《我的祖国》的音乐特点分析
2. 学生对爱国歌曲的情感共鸣和表达
10. 音乐教学的方法:音乐教学是指通过讲解、分析、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七、板书设计
①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1. 歌曲《我的祖国》的背景和意义
2. 歌曲《我的祖国》的音乐特点
3. 爱国歌曲的基本概念
4. 音乐的表现手法
5. 音乐欣赏的方法
6. 音乐实践的方法
7. 小组合作的方法
1. 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歌曲《我的祖国》的音乐分析报告,包括歌曲的背景、音乐特点、情感表达等方面。
2. 请学生选取一首其他爱国歌曲,对比分析其与《我的祖国》在音乐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3. 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音乐欣赏方法,录制一段自己对《我的祖国》这首歌曲的欣赏和分析视频。
六、知识点梳理
1. 歌曲《我的祖国》的背景和意义:这首歌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而创作的,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歌曲《我的祖国》的音乐特点:这首歌曲采用了抒情、优美的旋律,和声丰富,节奏明快,表达了欢快的气氛和激昂的情感。
3. 歌曲《我的祖国》的词曲作者: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乔羽和刘炽,他们是中国的著名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5.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初中音乐教案)音诗音画沃尔塔瓦河1

(初中音乐教案)音诗音画沃尔塔瓦河1

音诗音画沃尔塔瓦河1初中音乐教案教具:钢琴、电视机、音响、VCD机、录像机、投影仪、CD(沃尔塔瓦河主题歌)、VCD(索尔第指挥巴伐利亚广交乐团演出实况)、VCD(民族乐派介绍,斯美塔那介绍)、VCD(日本HHK拍摄的沃尔塔瓦河实景音乐风光片)、画图(德国史密斯先生为“沃尔塔瓦河”所作7幅插图)。

教学目的:1、通过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了解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并认识民族乐派的音乐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2、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调式、曲式等音乐要素的角度去感受、分析、理解作品、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的品味和修养。

教材分析:捷克作曲家____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在布拉格完成了《沃尔塔瓦河》这部交响诗,它是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

全部套曲共六首花了五年时间完成。

和贝多芬创作第九交响曲一样,他也是在全聋的情况下凭顽强的毅力写完了这部史诗之作。

《沃尔塔瓦河》是一部风格奇特、构思新颖、近似音画的标题性交响诗。

它运用了情节性连续发展的手法,近似回旋曲的形式。

它以象征捷克民族摇篮的沃尔塔瓦河主题为乐曲基本主线,贯穿其它生活画面,描绘了大河从发源地舒马瓦山流向易北河出口的全过程,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爱。

教学方法:以视听欣赏为主,与听、唱、打节奏、分析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放送《沃尔塔瓦河》主题歌曲。

(放CD,由上海春天少年合唱团演唱)1、这首歌曲大家熟悉吗?它的旋律优美、委婉如歌,知道它是哪个国家哪位作曲家的作品?(它是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曲,由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斯美塔那创作。

)2、这首旋律有什么特点?它措绘了什么景色?(这首旋律流畅舒展,优美迷人,富有诗情画意。

e小调,它描绘了捷克的母亲河——沃尔塔瓦河,选自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第二首,是六首交响诗中最通俗、最受欢迎,也是在世界乐坛上代表捷克民族音乐之魂的一首)。

二、简介斯美塔那和他的代表作《沃尔塔瓦河》(放VCD——02)斯美塔那(1824——1884)在少年时期就是才华惊人的音乐神童。

音诗音画教学设计(精选5篇)

音诗音画教学设计(精选5篇)

音诗音画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音诗音画教学设计第四单元:音诗音画一、教材分析:《音诗音画》是人音版的八年级上册的第4单元,这是第二课时,本课的教学内容为:学唱《我的祖国》、欣赏《图画展览会》这两个作品。

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了解“音诗、音画”这一概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舒缓的呼吸、优美圆润的歌声,满怀深情的演唱歌曲《我的祖国》,并从中体会其中的爱国情感及文化内涵。

聆听《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求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中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知识与能力: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在歌谱上标出适当的表情术语、呼吸记号及力度记号。

通过小组合作,在理解音乐意境的基础上,能创编哑剧,并自信的表演3、过程与方法:在进行二声部合唱时,能够关注并力争做到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均衡。

通过欣赏、创编、表演掌握“音诗音画”这一概念,并能了解穆索尔斯基这个音乐人物。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能用舒缓的呼吸、优美圆润的歌声,满怀深情的演唱歌曲。

并从中体会其中的爱国情感及文化内涵。

2、欣赏《图画展览会》,体验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中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进行二声部合唱时,能够关注并力争做到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均衡。

2、学生创编、表演《图画展览会》——“两个犹太人——胖子和瘦子”哑剧。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吗?说说为什么?2、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你们的这种情感代表着所有热爱祖国的人们的感情,今天让我们去感受一下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吧!(揭示课题)(二)、学习歌曲1、聆听歌曲《我的祖国》感受作品,熟悉旋律。

2、请同学说说听后的感受。

3、简单介绍作者斯美塔那(1824---1884)捷克作曲家。

斯美塔那是捷克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

4、再次聆听歌曲《我的祖国》,进一步感受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初中音乐《音诗音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音乐《音诗音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图画展览会》 ( 1
课时)
专题三:《嘎达梅林》
(1 课时)
其中,专题三《嘎达梅林》中的表现“集结起义队
伍”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三
专题三:《嘎达梅林》
所需课时
1 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了解《嘎达梅林》的故事情节,能背唱《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 2、通过欣赏多种艺术形式表现的《嘎达梅林》,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 的敬仰和热爱。
1、《美丽的村庄》用什么的声音演唱最能展现歌曲
风格。
2、《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两个不同风格的两段旋
主题单元问题 律,分别代表着什么?
设计
3、《图画展览会》中如何用乐器不同的音色来刻画
人物形象及表现意境?
4、《嘎达梅林》中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音乐
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上有何作用?
专题划分
专题一: 歌曲《美丽的村庄》
适用年级
八年级
音诗音画
所需时间
课内共用 3 课时,每周 1 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音诗音画》是义务教育音乐八年级第一学期(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设计为三课时,第一课时,歌曲《美丽的村 庄》,第二课时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图画展览会》,第三课 时欣赏《嘎达梅林》。要求学生能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了解交响音诗、交响音画(标题音乐)的一般特点,背唱相关主题,感 受音乐的意境及各种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对应课标
1、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与 交响音画(标题音乐)的一般特点。 2、能够根据节奏、旋律、结构等特点,用欢快、活泼、热情、有弹
性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用创造性的积极态度为歌曲伴奏。 3、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及 交响音画的一般特点。 4、聆听,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 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 乐的内容及意境,知道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穆索尔斯基的主要贡献, 并能背唱《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及《图画展览会》的漫步主题,为 《图画展览会》的音乐作画。

音诗音画-冀少版六年级上教案

音诗音画-冀少版六年级上教案

音诗音画-冀少版六年级上教案教学目标1.听懂、说出本单元中所学的音诗音画。

2.学会辨认本单元重点生词。

3.掌握本单元的阅读技巧,并能理解文章大意。

4.学会写出本单元所学的文章。

教学内容音诗1.听写本单元中的绕口令,让学生感受音韵之美。

2.分组进行绕口令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节奏与语调的协调。

音画1.学生观看相关音画视频,理解画面与音乐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

2.拓展音画相关词汇,让学生了解绘画与音乐的基本术语。

3.制定音画作品的创作计划,提高学生的创作技巧和动手能力。

阅读1.学生阅读本单元课文,并将重点词汇标出。

2.向学生介绍并讲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让他们能够理解作品中的隐含意义。

3.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大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写作1.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完成短篇故事的写作。

2.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文章,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安排时间内容第一周学生理解和掌握音诗第二周学生学习音画并实践第三周学生阅读本单元文章,并逐步掌握技巧第四周学生写作短篇故事并改进教学方法1.组合式教学方法:音诗、音画、阅读、写作四个环节结合进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绕口令表演、音画作品创作、文学作品理解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互动体验并得出知识。

教学评价1.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2.留作业后进行逐个点评,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3.周期性测试,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1.教材《冀少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2.相关音画和文章的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总结音诗音画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创作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增强学生的聆听和感知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创作音画作品,可以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在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音画文化,掌握音画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希望学生对音画文化有更深入地认识,发现音画之美。

初中音乐十五册四单元《音诗音画》第二课时《图画展览会》教学案

初中音乐十五册四单元《音诗音画》第二课时《图画展览会》教学案

新课标人音版初中音乐十五册四单元《音诗音画》第二课时《图画展览会》教学案教学内容:1、欣赏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音画作品《图画展览会》中的《牛车》、《两个犹太人》、《基辅大门》三个音乐段落。

2、认识一种新的音乐体裁:音画。

教学目标:1、认知性:通过聆听作品,认识“音画”这种音乐体裁。

2、技能性:通过聆听、分析音乐作品,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3、体验性:充分发挥想象力,体会作品表达的音乐形象和绘画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欣赏《图画展览会》中《牛车》、《两个犹太人》、《基辅大门》三个音乐段落,体验音乐要素在表现越情绪中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

教学准备:电脑、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有没有去参观过画展?今天,老师将邀请同学们用耳朵去参观一个图画展览会。

一会儿,我们就将在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音乐的引领下去参观一个精彩的图画展览会。

新作赏析、目标落实一、认识作曲家:穆索尔斯基。

二、走进作品1、《漫步主题》1)课件播放创作背景,介绍漫步主题。

2)聆听漫步主题,提问作曲家的心情是怎样的?3)音乐知识:变换拍子、复合拍子、混合拍子4)跟随钢琴伴奏,随老师一起将这段音乐主题进行视谱演唱。

用“beng”模唱,并用手在桌子上模仿脚步。

伴随着漫步主题,我们来到第一副画作面前。

2、《牛车》1)初听牛车提问:音乐力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音乐呈现出一部怎样的牛车?2)复听牛车用手跟随音乐速度、力度轻拍桌子。

提问:哪种乐器突出体现出这种形象?牛车比喻了什么?3、《两个犹太人》1)创作漫步主题。

告别了牛车,老师远远的看到前面的一副画上有很有意思的两个人,这是怎样的两个人呢?我非常好奇的走过去。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和力度演唱漫步主题?2)分别聆听胖子和瘦子的主题片段,让学生选择哪个是胖子,哪个是瘦子。

八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教案

八年级上册音乐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教案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课堂教学内容1 学习意大利民歌美丽的村庄;2 学习线谱D调调号和音阶各音位置识别;3 聆听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思想教育内容环保意识的培养;教学重点歌曲的学习;能够根据它的节奏、旋律、结构等特点,用欢快、活泼、热情、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教学难点用创造性的积极态度来学习歌曲和为歌曲伴奏;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T:Good morning/afternoon; boy and girls.S: Good morning/afternoon; Miss zou .二复习歌曲:全班在老师的指挥下一起唱让世界充满爱第二部分;三师:全世界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希望它充满美好;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提出:第四单元音诗音画今天,我们首先去一个“美丽的村庄”,为它的美丽齐声来歌唱;提出课题:美丽的村庄;四进行新课:一学习歌曲;1 老师范唱歌曲;2 反复放教学光盘示范唱,让学生尽快熟悉歌曲旋律,把握歌曲风格;3 朗读歌词,分段学习;先完成“啦”字以前部分;再完成“啦”字以后部分;3 提出难点进行教唱;完成“啦”字部分;4 学习线谱D大调谱好和音阶各音识别;帮助学习歌曲难唱部分;减慢速度进行5 跟着伴唱一起完整的唱一遍歌曲;二了解欧洲和意大利;三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乐曲:1 作者鲍罗丁简介:俄国作曲家、化学家;学生见P29进行记忆;2 作品背景简介;3 聆听乐曲:感受、想象、联想;﹡老师语言切忌罗索;五了解交响音诗与交响音画:它是一中与交响诗相类似的音乐体裁;文学性的交响诗称“音诗”;描写自然景物等描绘性的交响诗称“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音画;六扩展学习:1 重庆城市的美丽风光图片欣赏 ;2 观看名胜风景区图片;3 受严重污染的河源图片;4 思想教育内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七评价、总结与下课;第2课时课堂教学内容1继续学习歌曲美丽的村庄;2欣赏音画乐曲图画展览会;思想教育内容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了解它们的一般特点;教学重点歌曲演唱练习,要求很有感情,声音要有弹性,自然流畅,并背唱;教学难点静听欣赏音画乐曲图画展览会,积极展开联想,放飞思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T:Good morning/afternoon; boy and girls.S: Good morning/afternoon; Miss zou .以眼神与学生交流,示意安静;二抢答活动:1 老师唱一句歌词或哼唱旋律,学生迅速回答出歌乐曲名;2 知识点抢答:A 京剧行当B 阿庆嫂是什么里的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C 手拉手是什么会歌,曾出现在那个城市D 走进西藏是那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它歌颂的是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表扬和鼓励;起到复习和激趣的作用;三继续学习歌曲美丽的村庄;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四单元音诗音画中未完成的内容;Please open the books and turn to26. Now. listen.1学生再听一遍歌曲范唱;2分段完成歌曲背唱;3抽查小组或个人学生完成情况,根据完成情况做好课堂成绩记载;四欣赏音画乐曲图画展览会;1 作者介绍;穆索尔斯基:俄过作曲家;学生看并记忆书上31页有关知识;2 聆听乐曲,积极展开联想,放飞思维;3 乐曲简介和分析;全曲十段,我们听两个尤太人和基辅大人;五试着用颜色或谱绘出对两个尤太人——胖子和瘦子的印象;六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音诗音画了解它们的一般特点;七评价、总结和下课礼式;第3课时第四单元音诗音画课堂教学内容1学习内蒙民歌嘎达梅林;2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3单元总结复习;思想教育内容人民是不会忘记为了民族利益而牺牲的英雄的;教学重点在歌曲学习中体会音乐情绪和塑造的英雄形象;并能用热爱的感情和激情的声音去歌唱;教学难点能静静聆听乐曲,把握主题思想,同时展开想象和联想,用音乐去丰富和营养我们的头脑;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相互问好等;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目视学生坐好并安静,等待老师安排;二通过前面两次课的学习,我们对音诗音画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四单元未完成的内容:交响诗嘎达梅林等;老师先让你们听一是首歌曲;放歌曲嘎达梅林的录音范唱;完后;师:这首歌曲名叫什么生:嘎达梅林;谁知道这个动人的故事,谁会唱这首歌,为我们大家讲一下,唱一唱好吗学生讲和唱;大家鼓掌;三学习内蒙民族歌曲嘎达梅林:1 老师范唱;2 再听一遍录音范唱;3 学生轻声跟唱学习;4 逐段完成歌词,要求至少能哼唱旋律和背唱第一段歌词;5 歌曲主题与思想教育内容联系起来;四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1 作者辛沪光:女作曲家;主要作品:交响诗嘎达梅林;管弦乐长远组曲:马头琴协奏曲草原小牧民等;2 乐曲简介;3 乐曲听赏;五单元内容复习:1 意大利民歌美丽的村庄 ;2 内蒙民歌嘎达梅林;3 欣赏音画乐曲图画展览会;4 欣赏音画乐曲图画展览会;5 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六评价与总结;七下课;T: Now. class is over See you next week S: See you。

2010学年中学音乐第 15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2010学年中学音乐第 15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2010学年中学音乐第 15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音诗音画》是义务教育音乐八年级第一学期(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四单元的内容。

《图画展览会》则为该单元中的欣赏内容之一。

曲作者穆索尔斯基是俄国著名作曲家,强力集团成员之一。

《图画展览会》是1874年穆索尔斯基参观亡友俄罗斯画家和建筑家哈特曼的遗作展览后有感而写的。

全曲共分十段,但书中仅引用了其中的《牛车》、《两个犹太人》及《基辅大门》这三个乐段。

此三段音乐作品与相应的图画作品交相辉映、完美结合,不仅给了学生视觉与听觉上的双重冲击,更让学生体会到了“音画”的含义及特殊的音效作用。

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进而初步了解交响音画的一般特点;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以及对音乐内容及意境的理解。

3、初步了解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生平及其主要作品(名称)。

教学难点:音乐是通过什么来刻画人物、动物、社会场景等的?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方式回顾上一周的课时,作曲家鲍罗丁是否用一首乐曲描绘一幅自然图画?2、如果我去看了一个画展,为十幅风格迥异的图片创作了十首交响音乐,请同学们帮我想一想,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把十首乐曲放在一个交响音画作品中而又不会显得十分突兀?3、同为强力集团的音乐家穆索尔斯基想了一个十分巧妙地方法,他创作了一个名为漫步的主题,利用这个主题把整是首歌曲贯串和统一起来。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漫步”主题,然后随着音乐想象穆索尔斯基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漫步在图画展览会的?二、音乐欣赏“漫步”主题1、听完音乐以后,你们觉得穆索尔斯基漫步在图画展览会时是带着怎么样的心情?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悠闲惬意,还带着一点忧伤的情绪,偶尔又变得十分严肃,学唱这个主题开头的部分,注意两个不同的节拍,想象成一个漫步的动作。

2、用一个慢的节奏,再用一个快的,体会不同的节奏所发出的音乐可以表现不同的情绪。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第一课《我的祖国》教案-人音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第一课《我的祖国》教案-人音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第一课《我的祖国》教案-人音版教材分析:《我的祖国》选自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这首歌曲是根据捷克人民音乐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填词而成的。

歌曲精神饱满、富有张力,蕴含了作曲家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演唱歌曲《我的祖国》,感受蕴含的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与目标:了解交响诗及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主要贡献,掌握6/8拍节拍特点。

过程与方法:能用优美的声音、满怀深情地演唱歌曲的第一乐段,感受第二乐段。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对歌曲的感知和模仿能力也有一定基础,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导入:PPT出示沃尔塔瓦河的美丽图片,同时背景音乐为《沃尔塔瓦河》。

提问:1、刚才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是哪一条河流?(沃尔塔瓦河是捷克最大的河流,它由南北纵贯捷克国土,是捷克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是捷克民族繁荣昌盛的摇篮,在捷克人民心中占由重要的地位。

2、介绍作者斯美塔捷克作曲家、钢琴演奏者和指挥家。

捷克民族歌剧的开路先锋,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

1874年不幸耳聋,继续坚持创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由六部独立交响诗组成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和第一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

引出本堂课的歌曲《我的祖国》新课教授:1、欣赏《我的祖国》并思考问题:歌曲的速度?节拍?中速,6//8拍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二段)3、跟琴模唱《我的祖国》的第一段旋律,伸出手边演唱边划旋律线。

感受旋律线的起伏,就像一条弯曲的河流。

4、欣赏《我的祖国》并思考问题:(1)、歌曲的情绪?(2)、第二段的情绪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将引入转调的概念。

5、模唱第二段旋律,处理最后的渐弱句。

6、完整演唱全曲旋律。

7、学唱歌词(1)演唱歌词。

在这一遍将处理学生不正确的地方。

并且处理学生的气息。

(2)分组演唱歌曲。

第一句一起唱,第一段第一遍歌词女生唱,第一段第二遍歌词男生唱,第二段歌词一起唱,通过这个环节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第二段的情绪和前面的对比。

音乐教案-音诗音画《沃尔塔瓦河》

音乐教案-音诗音画《沃尔塔瓦河》

音乐教案-音诗音画《沃尔塔瓦河》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的音乐特点和艺术魅力。

2.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通过音乐与绘画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交响诗。

2.相关绘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沃尔塔瓦河》交响诗,感受音乐与绘画的结合。

2.教学难点:理解交响诗的表现手法和音乐内涵。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沃尔塔瓦河》交响诗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这首曲子给你什么感觉?2.分析作品(1)介绍斯美塔那和《沃尔塔瓦河》的背景。

(2)分段欣赏《沃尔塔瓦河》交响诗,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结构、旋律、节奏和音色。

(3)讨论:这首曲子中,哪些部分让你感受到了河流的流淌?哪些部分让你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3.音乐与绘画的结合(1)展示相关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画面的内容、色彩和构图。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绘画作品与《沃尔塔瓦河》有什么联系?(3)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幅作品,结合《沃尔塔瓦河》的音乐,进行创意改编。

4.展示与交流(1)每组展示自己的创意改编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讨论:通过音乐与绘画的结合,你们对《沃尔塔瓦河》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其他音乐与绘画结合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创作。

五、作业1.欣赏并熟记《沃尔塔瓦河》交响诗。

2.结合《沃尔塔瓦河》的音乐,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沃尔塔瓦河》交响诗,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绘画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对交响乐产生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热情。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通过音乐片段的反复聆听,引导学生分辨出《沃尔塔瓦河》中的主题旋律,理解其音乐结构。

音诗音画——《沃尔塔瓦河》教学设计

音诗音画——《沃尔塔瓦河》教学设计

《沃尔塔瓦河》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课题:沃尔塔瓦河2.课时:13.所属单元: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诗音诗画4.课型:欣赏课5.教学方法:聆听欣赏、小组讨论、教师引导6.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二、课标要求2011版课程标准提出7—9年级的学生要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从而分析出不同段落的对比变化。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是继《缤纷舞曲》、《进行之歌》等单元之后所接触的一些全新的器乐体裁内容。

《沃尔塔瓦河》是本单元的一节欣赏课,它是捷克著名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其中蕴含着捷克民族深厚的音乐文化和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有广泛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上一单元《雪域天音》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中国民歌的演唱几乎到了疲倦的状态,所以本单元安排的第一节课就是欣赏课。

对于学生来说交响诗这种体裁是第一次接触,能否正确地了解它全靠教师的引导设计,《沃尔塔瓦河》这首作品的旋律优美,听后让人记忆深刻,相信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欣赏《沃尔塔瓦河》全曲能够记住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及其表现要素,学习并掌握交响诗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分段聆听每一乐段,对比分析主奏乐器、音乐情绪、故事内容深入感受体验乐曲中所蕴含的艺术内容和音乐风格。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斯美塔那的生平,了解他为捷克民族解放运动做的贡献,感受斯美塔那的爱国情感。

六、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方法1.教学重点:分段欣赏交响诗,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

2.教学难点:每段演奏乐器的听辨、音乐要素的变化导致情绪的变化。

3.突破方法:对比聆听,教师引导提示。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初步了解歌曲一、导入设计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欧洲的一个国家旅游,首先播放一段视屏,大家猜猜这是哪个国家?大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二、歌曲介绍(一)创作背景《沃尔塔瓦河》是一首根据斯美塔那的交响诗《我的祖国》第二乐章。

最新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教案.doc

最新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教案.doc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一、教学目(一)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及交响音画的一(二)聆听《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嘎达梅林》、《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 (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知道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穆索尔斯基的主要贡献,并能背唱《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及《图画展览会》的漫步主题,为《图画展览会》的音乐作画。

(三)能够根据《美丽的村庄》的节奏、旋律、结构等特点,用欢快、活泼、热情、二、教材分(一)1880年,为了庆祝亚历山大二世登基25周年,俄国准备举办一项庆祝活动——展出一系列以俄罗斯历史为题材的活动画景,而用音乐来配合解释内容。

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就是专门为此而写的。

后来,这项活动没有办成,但鲍罗丁的这首美妙的乐曲却作为一首独立的作品逐渐获得广泛的传播。

1881年夏天,当鲍罗丁在魏玛同李斯特重逢时,由于李斯特特别喜欢这首乐曲,鲍罗丁便把它题献给了李斯特。

一段详细的文字说明,用以解释作品的内容:听到渐渐走近的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以及抑郁的东方歌调。

一支当地的商队在俄罗斯士兵卫护之下从广袤的沙漠中走过。

他们安然无虑地在俄罗斯军队的保护下完成漫长的旅程。

商队越走越远。

俄罗斯和东方的安详曲调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它的回声长时间萦回在草原上,最后才消失在远方。

”画面。

小提琴和木管乐器在高音区轻轻地、持续地奏出八度音的背景音乐,并在乐曲进行中反复地出现,从而使人联想到大草原空旷的景色。

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由单簧管奏出一段俄罗斯民歌风格的主题:拨弦模仿马蹄的脚步声:它徐缓如歌,富于表情:力度,仿佛商队渐渐走近。

经过多次反复后,形成宏大声势。

接着,乐曲再现草原的背景音响和马蹄声,东方音调的旋律也再次轻轻出现。

这两支旋律在不同声部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它象征着俄罗斯与东方民族文化的友善融合。

初中音乐人音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沃尔塔瓦河》教案

初中音乐人音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沃尔塔瓦河》教案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教学内容:欣赏交响诗《伏尔塔瓦河》教学目标: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听辨西洋乐器;启发、引导学生形象思维想象力;了解捷克和伏尔塔瓦河(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重点: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教学难点:听辨西洋乐器;引导学生形象思维的想象力教学过程:师生问好。

导入:同学们,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管是从哪个方面具有民族特点才能走向世界,那么音乐也是一样,我们同样可以用自己的民族音乐来塑成民族意识,来对我们的祖国进行赞美、歌颂!1,同学们?你知道我国有哪一些歌颂祖国的乐曲吗?刚刚同学们都说了很多、接下来由我为大家带来小段《我爱你、中国》谢谢同学们的掌声!刚刚也有同学提到《黄河大合唱》,这个伟大交响乐作品是由我国哪一位作曲家创编?这个作品表达中华民族人民不屈的精神,充分表现了民族的自信心;其本身的曲调,歌词写得非常中国化,一方面继承了民族的精华,同时也借鉴了西方艺术进行加工,我们听到的,不仅仅是国家兴亡的民族呼声,不仅仅是时代的战歌,它还是代表音乐家对祖国的歌颂、强烈的爱国热情!2、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那在另一个国家——捷克共和国,捷克位于东欧内陆,捷克境内有一条河流——伏尔塔瓦河,被称为捷克的母亲河!它横穿捷克首都,是捷克最长的河流,由南北纵贯捷克国土,是捷克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是捷克民族繁荣昌盛的摇篮,在捷克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当然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自己的民族意识,也有自己的民族音乐!在欧洲19世纪中期,在浪漫派音乐之后,西欧、东欧、出现了振兴本土民族音乐的作曲家,其中斯美塔那、德沃夏克、雅那切克是捷克民族音乐的重要贡献者,其中斯美塔那被称为“捷克民族音乐之父”,他也是一位狂热的爱国者,他曾经一度被迫流亡国外,那时他再日记中写到:“我还能望见那可爱的群山吗?….其中他最有影响力的一个作品就是著名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里面包含6首较长的交响诗!这是一首充满魅力的抒情诗般的交响音乐,也是斯美塔那所作的最为被人们接受的作品。

人音版八上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

人音版八上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

人音版八上音乐教案第四单元音诗音画
人音版八上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教案
 【课堂教学内容】
 1学习意大利民歌《美丽的村庄》。

 2学习线谱D调调号和音阶各音位置识别。

 3聆听《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思想教育内容】
 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
 歌曲的学习。

能够根据它的节奏、旋律、结构等特点,用欢快、活泼、热情、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

 【教学难点】
 用创造性的积极态度来学习歌曲和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T:Goodmorning/afternoon;boyandgirls.
 S:Goodmorning/afternoon;Misszou.
 二复习歌曲:
 全班在老师的指挥下一起唱《让世界充满爱》第二部分。

 三师:全世界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希望它充满美好。

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提出:第四单元《音诗音画》
 今天,我们首先去一个“美丽的村庄”,为它的美丽齐声来歌唱。

提出课题:《美丽的村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第一课时:歌曲《美丽的村庄》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美丽的村庄》的节奏、旋律、结构等特点,用欢快、活泼、热情、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用创造性的积极态度为歌曲伴奏。

2、聆听《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嘎达梅林》、《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 (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知道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穆索尔斯基的主要贡献,并能背唱《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及《图画展览会》的漫步主题,为《图画展览会》的音乐作画。

3、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及交响音画的一般特点。

教学重难点:附点及切分节奏,弱起小节,密集的节奏难点:把握歌曲的风格,有感情的演唱教学方法:视唱法、欣赏法、讨论法教具:录音机、磁带、钢琴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歌曲采用二部曲式结构而成。

降E大调、2/4拍。

歌曲的第1-16小节由两个完全对应的乐句组成。

可以说,这16小节已经构成一个完整的乐段。

而此后的8小节(第17—24小节)实际上发挥着补充前面两个乐句的作用。

因此,这两部分内容依然可以看做是一个完整的段落。

即:第1—24小节为这首歌的第一乐段。

这个乐段由弱拍起始,节奏比较密集。

其中,附点及切分节奏使音乐的动力感得到加强。

歌曲的旋律起伏较大,给人以清新活泼的感觉。

歌曲的第二乐段开始部分的节奏疏密相间,其中的切分节奏刻意加长,而旋律线主要呈上扬的趋势,使人们的情绪激昂、振奋,感情更加激动,由衷地表达出人们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这就与前面的音乐情绪形成了对比。

其后半部分的音乐基本上是与第一乐段呼应着的,从而使歌曲在对比之后又求得统一。

新课教学:一、初听歌曲《美丽的村庄》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它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作曲家怎样来表达的?生讨论,师归纳。

二、学唱乐曲:1、找出最难唱的乐句,跟着老师学唱旋律。

2、跟着钢琴轻声唱,注意附点、切分节奏3、分析歌曲:歌曲采用二部曲式结构而成。

降E大调、2/4拍。

歌曲的第1-16小节由两个完全对应的乐句组成。

:第1—24小节为这首歌的第一乐段。

这个乐段由弱拍起始,节奏比较密集。

其中,附点及切分节奏使音乐的动力感得到加强。

歌曲的旋律起伏较大,给人以清新活泼的感觉。

歌曲的第二乐段开始部分的节奏疏密相间,其中的切分节奏刻意加长,而旋律线主要呈上扬的趋势,使人们的情绪激昂、振奋,感情更加激动,由衷地表达出人们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这就与前面的音乐情绪形成了对比。

其后半部分的音乐基本上是与第一乐段呼应着的,从而使歌曲在对比之后又求得统一。

4、有感情的演唱歌曲5、节奏创作:给歌曲创作一条节奏。

(生分成四小组,合作完成)二、教学拓展向同学们介绍意大利民歌如:《重归苏莲托》《啊,朋友》《桑塔露琪亚》《我的太阳》等。

意大利民歌以流利生动,富有歌唱性和浪漫色彩著称于世。

小结:这节课我们简单的了解了意大利的民歌,体会到了欧洲歌曲的不同风格。

反馈:这节课的歌曲比较适合中学生演唱,而且旋律也容易学,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兴趣高,效果不错。

欣赏《图画展览会》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进而初步了解交响音画的一般特点;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以及对音乐内容及意境的理解。

3、初步了解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生平及其主要作品(名称)。

二、教学难点:音乐是通过什么来刻画人物、动物、社会场景等的?三、教材分析:《图画展览会》是1874年穆索尔斯基参观亡友俄罗斯画家和建筑家哈特曼的遗作展览后有感而写的。

出于对挚友至诚的感情,出于对哈特曼作品的强烈印象,几乎一挥而就。

在这个作品中,作曲家用音乐的手法通过一幅幅画面来描绘显示中的景物人物,用音乐的手法再现画作的精美构思和意境,给人以身临展厅的奇妙感受。

作者去世后,被许多作曲家改编成不同版本的管弦乐曲。

其中法国作曲家拉威尔1922年的改编曲最为流行。

整个作品由引子与起连接作用的“漫步”主题和十首带标题的乐曲构成。

漫步主题平稳庄严,徐缓的节奏好似人们在展厅中款款漫步。

四、教学过程:1、漫步主题从我们迎面走来,让我们感受到了19世纪沉重的历史步伐;穆索尔斯基把握们带到了多彩的历史画廊面前。

2、了解作曲家生平。

穆捷斯特·彼得洛维奇·穆索尔斯基 Modest Petrovitch Mussorgsky (1839-1881)俄国作曲家,“强力五人集团”成员。

童年时就表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

十三岁进彼得堡禁卫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在普列奥勃拉任斯基军团充御前禁卫军。

两年后脱离军界。

早期的作品不够成功,后从师于巴拉基列夫。

他的作品不仅是庄严的悲剧,而且具有热情奔放的特点,以及辛辣的讽刺和幽默感。

他的代表作有歌剧《鲍里斯·戈多诺夫》、《霍宛斯基党人的叛乱》、《索罗庆采市集》(此作由居伊续成)以及管弦乐《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歌曲《跳蚤之歌》、《可爱的萨维什娜》、《叶辽木什卡的摇篮曲》等3、了解《图画展览会》作品全貌4、学生活动:欣赏《漫步》主题,感受怡然自得观画的情绪体验。

5、学生活动:欣赏《牛车》主题,在音乐声中描绘联想之物。

6、漫步主题徐徐而来,我们看到了两个滑稽的人物形象——7、欣赏《两个犹太人:一穷一富》。

8、学生活动:作品用什么乐器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讨论)。

9、漫步主题在打击乐与铜管的进行中,把我们带进了中世纪的基辅古城——10、欣赏《基辅大门》,了解它的三个主题(重点)。

11、生活动:讨论这三个主题使用不同的乐器法(哪些乐器)。

《牛车》:大号、小鼓、带弱音器的法国号、低音单簧管《两个犹太人:一穷一富》:木管乐器、弦乐器、小号《基辅大门》管乐12、生活动:(A)评价作品及作曲家;(B)自己有什么收获?13、小结。

第四单元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进而初步了解交响音画的一般特点;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以及对音乐内容及意境的理解。

3、初步了解俄国作曲家鲍罗丁及其主要作品(名称)。

二、教学难点:音乐是通过什么来刻画人物、动物、社会场景等的?三、教材分析:1880年,为了庆祝亚历山大二世登基25周年,俄国准备举办一项庆祝活动——展出一系列以俄罗斯历史为题材的活动画景,而用音乐来配合解释内容。

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就是专门为此而写的。

后来,这项活动没有办成,但鲍罗丁的这首美妙的乐曲却作为一首独立的作品逐渐获得广泛的传播。

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首“标题”作品。

作者曾在总谱上写着下面一段详细的文字说明,用以解释作品的内容:“在中亚细亚单调的砂质草原上,第一次传来了罕见的俄罗斯歌曲的曲调。

可以听到渐渐走近的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以及抑郁的东方歌调。

一支当地的商队在俄罗斯士兵卫护之下从广袤的沙漠中走过。

他们安然无虑地在俄罗斯军队的保护下完成漫长的旅程。

商队越走越远。

俄罗斯和东方的安详曲调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它的回声长时间萦回在草原上,最后才消失在远方。

”四、教学过程:1、欣赏全曲(感受曲作者创作时的情感)2、了解作曲家生平。

鲍罗丁(1833—1887) 俄国作曲家、化学家。

生于圣彼得堡。

1856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医学院。

25岁获医学博士。

31岁任医学教授。

1872—1887年创办圣彼得堡女子医科大学。

鲍罗丁的作品数量不多,但在歌剧、交响乐和室内乐方面均留下了典范性的作品。

其代表作有歌剧《伊戈尔王子》,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交响乐《第二交响曲》(《勇士》),以及弦乐四重奏、室内乐、钢琴曲、歌曲等。

鲍罗丁的创作吸取了俄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素材;其作品具有雄浑的史诗性和深刻的抒情性,因而很好地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豪勇性格和广阔胸襟。

3、了解《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作品全貌4、学生活动:欣赏俄罗斯风格的主题,感受大草原空旷的景色体验。

5、学生活动:作品用什么乐器演奏,让人联想到大草原的景色?(讨论)6、学生活动:欣赏骆驼商人的主题,在音乐声中描绘联想之物。

7、学生活动:作品用什么乐器刻画了怎样的形象?(讨论)。

8、作品中英国管吹出了一段有东方音调的旋律,它徐缓如歌,富于表情9、、欣赏再现段,曲作者为什么要再现俄罗斯风格的主题音乐?10、生活动:师归纳:在商队的马蹄声中,又响起了俄罗斯民歌风格的主题。

这一主题渐渐增强力度,仿佛商队渐渐走近。

经过多次反复后,形成宏大声势。

接着,乐曲再现草原的背景音响和马蹄声,东方音调的旋律也再次轻轻出现。

这两支旋律在不同声部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它象征着俄罗斯与东方民族文化的友善融合。

然后,这友谊的乐声逐渐减弱,商队慢慢地走远,草原又是一片寂静……11、复听乐曲(仔细体会作曲家在创作交响曲时是怎样巧妙的运用音乐要素的)12、生活动:(A)评价作品及作曲家;(B)自己有什么收获?13、小结。

第四单元欣赏《嘎达梅林》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进而初步了解交响音画的一般特点;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以及对音乐内容及意境的理解。

3、初步了解我国作曲家辛沪光及其主要作品(名称)。

二、教学难点:音乐是通过什么来刻画人物、动物、社会场景等的?三、教材分析:辛沪光作于1956年。

这部交响诗取材于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领导的人民起义——向封建王爷和军阀作斗争的历史故事。

作品沿着嘎达梅林的故事情节这条线索逐渐展开。

民歌风格的主题展示了草原的辽阔优美和蒙古族人民的劳动生活。

嘎达梅林和蒙古族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他号召人民起来战斗,反抗达尔罕王出卖旗地,并勾结东北军阀强行开垦的行径。

四、教学过程:1、学唱内蒙民歌《嘎达梅林》(1)师范唱,生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2)跟钢琴学唱乐谱(3)学唱歌词2、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3、介绍交响诗: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

它脱胎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

交响诗的名称为匈牙利作曲者李斯特首创。

他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的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因此,他把标题交响音乐和诗歌联系起来称交响诗。

4、了解作曲家生平。

辛沪光(1933—) 女作曲家。

原籍江西万载。

1951年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于江定仙、陈培勋等。

毕业后任内蒙古歌舞团专职作曲,后调内蒙古艺术学校任教。

1956年以创作交响诗《嘎达梅林》而成名。

主要作品还有管弦乐《草原组曲》,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弦乐四重奏《草原小牧民》、《剪羊毛》等。

5、了解《嘎达梅林》作品全貌6、学生活动:欣赏第一主题音乐,感受草原美景,人们生活在安祥、宁静的氛围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