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和实践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16章ppt (适合初级学生)

宏观经济学16章ppt  (适合初级学生)

四、财政政策的特点 1、调节作用 2、对总需求(AD)进行直接管理 3、挤出效应的存在 4、内部时滞长,外部时滞短 5、是经济逆风向的运用 6、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16.3 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及其特点
一、银行体系的构成及其职能
中央银行 制定货币政策 发行货币 管理国库
商业银行
负债——吸收存款 资产——发放贷款
紧缩的货币政策时
4、道义的劝告
调高再贴现率
四、货币政策的特点
1、间接管理
2、时滞特点: 内部时滞短 外部时滞长
3、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效果更难确定
二、财政政策的构成
支出 收入
G 政府购买
Tr 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 T 定量税 公债
售卖国有资产
收>支 盈余
收<支 赤字
三、财政预算的三种理论
1、年度均衡预算理论(当年 收=支)
2、周期均衡预算理论(收支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均衡)
3、功能财政(凯恩斯提出)
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 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 标时, 预算可以赤字,也可以盈余。 (不以追求均衡作为目标,而是以经济的正常运行最为目标)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研究的问题
两大宏观经济政策的具体实施及其特征
n 四大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n 财政政策的运用,历史演变,特点 n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乘数,特点
§16.1 四大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充分就业
1、失业 自愿性失业:指工人不愿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 的失业。
非自愿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信息不对称) 结构性失业(经济结构高度化) 周期性失业(经济波动) 季节性失业(生产的特点决定)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名词解释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4.实际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GDP折算指数:也称GDP缩减指数。

它等于一国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值。

6.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7.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8.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9.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10.固定资产投资: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新住宅的增加.11.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2.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3.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14.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15.政府采购:G,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16.转移支付:Tr,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

17.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

NX=X—M18.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19.国民生产净值:NNP 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的部分。

20.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NDP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

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即意义上的国民收入21.个人收入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2.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3.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练习题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练习题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练习题一、选择题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A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B 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C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D 充分就业和公平。

2、下列不属于自动稳定器的项目是()。

A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B 政府税收;C 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公债支出。

3、自稳定器的功能()。

A 旨在缓解周期性的波动;B 旨在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C 旨在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D 推迟经济的衰退。

4、属于紧缩性财政工具的是()。

A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5、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 增加政府支出;B 提高个人所得税;C 提高公司所得税;D 增加货币发行量。

6、经济过热时,政府应该采取()的货币政策。

A 减少政府财政支出;B 增加财政支出;C 扩大财政赤字;D 减少货币供给7、通货是指()。

A 铸币、纸币;B 储蓄存款;C 活期存款;D 定期存款。

8、下列哪种情况是M2的一部分而不是M1的一部分()。

A 活期存款;B 储蓄存款;C 旅行支票;D 其他支票存款。

9、如果人们收入增加,则增加的将是()。

A 货币的交易需求;B 货币的谨慎需求;C 货币的预防需求;D 以上任何一种。

10、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A 变得很小;B 变得很大;C 不发生变化;D 难以确定。

11、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可以通过()A、变动法定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B、变动再贴现率以变动基础货币C、公开市场业务以变动基础货币D、以上都是12、如果流动性偏好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 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B 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多变动;C 货币需求不受利率变动影响;D 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存在。

13、货币乘数的大小与多个变量有关,这些变量是()。

A 法定准备金率;B 现金存款比率;C 超额准备率;D 以上都是。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该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研究的是整体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这些问题集中地体现在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与波动等方面。

宏观经济理论正是要通过对整个经济运行的分析说明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宏观经济政策正是要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总之,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1、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将为后续课程提供分析框架及分析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用经济思想及经济学的方法来看待和解释客观经济现象。

2、本课程的教学遵照循序渐进原则,讲述宏观经济基本理论,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注意培养学生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能力。

3、本课程的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就各宏观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根据我国的国情,积极探索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具体应用的条件和规律。

三、教学要求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并想学生说明如何把这些结论运用到他们生活的世界中。

因此,在教学中应遵照循序渐进原则,讲述宏观经济基本理论,做到概念准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注意培养学生进行总量分析的能力。

强调理论知识与实用方法的结合,西方经济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以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练习题等多种方式进行。

四、课程重点与难点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等章节。

五、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目录: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

目录: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

书名: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编组:教育部高教司主编:高鸿业版次:1996.02第1版,2007.03第4版印次:2008.03第7次印刷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2.1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2.2 国内生产总值12.3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12.4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12.5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司12.6 名义GDP和实际GDP12.7 结束语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3.1 均衡产出13.2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3.3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13.4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及变动13.5 乘数论13.6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13.7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13.8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13.9 结束语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4.1 投资的决定14.2 IS曲线14.3 利率的决定14.5 LM曲线14.6 IS-LM分析14.7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14.8 结束语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5.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15.2 财政政策效果15.3 货币政策效果15.4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15.5 结束语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6.1 经济政策目标16.2 财政政策16.3 货币政策16.4 资本证券市场16.5 金融衍生品市场16.6 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16.7 结束语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7.1 总需求模型17.2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17.3 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17.4 古典总供给曲线17.5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17.6 常规总供给曲线17.7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17.8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17.9 结束语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8.1 失业的描述18.2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18.3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18.4 通货膨胀的描述18.5 通货膨胀的原因18.6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18.7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18.8 结束语第十九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19.1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19.2 国际贸易组织19.3 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19.4 有关倾销的基本知识19.5 政府调节国际经济往来的措施19.6 结束语第二十章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20.1 汇率和对外贸易20.2 国际收支的平衡20.3 IS—LM—BP模型20.4 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20.5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20.6 南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20.7 包括国际部门在内的宏观经济体系的数学小结20.8 结束语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21.1 国民经济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21.2 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21.3 增长核算21.4 新古典增长理论21.5 内生增长理论21.6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21.7 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21.8 经济周期理论的简要回顾21.9 乘数—加速模型21.10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21.11 结束语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22.1 从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22.2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22.3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22.4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22.5 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22.6 名义粘贴22.7 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22.8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22.9 博弈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应用22.10 本章和宏观经济学结束语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23.1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吗?23.2 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的有用之处23.3 在应用西方经济学时应加考虑的我国国情的特殊性23.4 科学主义23.5 对意识形态的隐讳23.6 广泛而庞杂的内容23.7 貌似新颖的形象23.8 忽视道德的重要性23.9 全书结束语。

宏观经济学 第五讲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16章)

宏观经济学  第五讲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16章)

1993年~ 今:第四阶段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 依据: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疑似”复兴 典型:克林顿经济学(克林顿1993——2001执政):基 本内容:大幅度减少财政赤字,使衰退的美国经济得以复苏 和发展。增税、减少支出。紧缩性财政政策,但却不乏增加 有效需求的切实举措。
总结
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要解释经济事实,为经济 社会出现的重要经济问题提供原因解释和政策 建议。 当一个经济问题取代另一个经济问题成为主要 的经济问题时,相应地一种新的理论就会产生, 一个新的经济学流派就会取代原有的经济学流 派。 所以,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出现和发展大体上 都要经过这样的三部曲:新的经济问题——新 的政策建议——新的经济理论(新的流派形成)
四个目标很难完全统一,应据经济形势确定不 同时期的各个目标次序 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社会能够接受的 范围内,经济要适度增长,国际收支则既无 逆差也无顺差。
(二)政策工具:三个方面
需求管理:管理总需求
1、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总需求不足 2、工具: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供给管理:管理总供给
21
相关链接:我国税收体制改革历程 1949年以后:统收统支。 20世纪80年代三步走: 第一步利改税。所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改税收。 第二步拔改贷。国企拔款改银行贷款。 第三步统改包。中央与地方财政包干制,中央 定基数,余下由地方支配,多收多支,少收少 支。 1994年分税制: 中央和地方分开征税,一个中央税,一个地方 税,还有一个共享税。
70年代初~1992年:第三阶段
目标:抑制“滞胀” 特征:经济政策自由化与多样化,如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并 存 典型:里根经济学(里根1981——1989执政):基本内容 是四大支柱:减税、压缩非国防财政支出、紧缩货币供给以 便降低通货膨胀、放松管制。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 政策。

第十六章:1、(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主要

第十六章:1、(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主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若i=50,g=250,则
BS* ty* g tr 0.251200 250 62.5 300 312.5 12.5
4、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主要分年度平衡预算、周期 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三种。年度平衡预算, 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 大危机以前采用的政策原则。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 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 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期实行紧缩政策, 有意安排预算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 字,使整个周期的赢余和赤字相抵而实现预算平衡。 这种思想在理论上似乎非常完整,但实行起来非常困 难。这是因为在一个预算周期内,很难准确估计繁荣 与衰退的时间与程度,两者不会相等,因此连预算也 难以事先确定,从而周期预算也难以实现。充分就业 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 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习题答案
1.(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主要来自 于财政收入。故答案为:3)。因为税收会影响个人可 支配收入,从而影响个人消费。
(2)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提高会导致税 收增加,因为税收是收入的函数。故答案为:2) (3)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在萧条时期增加政府支出,减 税,故答案为:1) (4)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主要是2) (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放贷的积极性高,所以答案 为:2) (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高, 会使银行准备金减少,故答案为:2)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目的是调整 货币市场,故答案为:3)
0.2 0.8t
0.2 0.8 0.25
(2)当均衡收入y=1000时,预算盈余:
BS ty g tr=0.251000-200-62.5=-12.5

财务管理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

财务管理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

4
需求管理方法------“相机决策”方法
“相机决策” ——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
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 和选择当前究竟采取哪一种措施。 需求管理通过“相机决策”的宏观财政政 策和宏观货币政策得以实施。
2024/7/17
5
第二节、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一 财政政策与财政政策工具
LM1
IS曲
线的斜率
IS
LM2 越小,即
E1 2024/7/17
投资对利
r1 r2
率的反应
E2
越敏感,
货币政策
的效果就
越大。
0
Y1
Y2
Y 27
LM形状不变
• IS越陡峭,LM的移动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化 越小.即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
• IS越平坦,LM的移动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化 越大.即货币政策效果越明显.
E2
政府支出增加→ 国 r2 民收入增加→实际货 r1
E1
币需求增加→利率上
升→私人投资和消费
减少。
2024/7/17
0
Y1
Y2 Y3 Y
挤出效应: Y3-Y2
13
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
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两个因素: 政府支出乘数的大小。 挤出效应的大小。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三个因素: 投资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d。 货币需求对国民收入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k。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h。 所以,挤出效应的大小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相关。(即(1-b)/d 与 k/h相关)
2024/7/17
32
r
IS2 IS2
r
IS1 IS2
2024/7/17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r
o
y
IS1
IS2
IS3
IS4
y1
y2
y3
y4
图4—3 财政政策效果因LM斜率而异
思考:为什么政府增加同样大的一笔支出,在LM曲线斜率较大即曲线较陡时,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较小,即政策效果较小呢?相反,在LM曲线较平坦时,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量教,即政策效果较大呢?
LM陡峭(k大、h小),移动IS曲线,政策效果小(Y3Y4)
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当某一时期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政府既可以采取膨胀性的财政政策,也可以采用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即两种政策混合使用。如图所示。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两种政策混合使用效应的大小,有的是事先预知的,有的则必须根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者的力量对比而定。如果IS和LM移动幅度相同,那么产出增加,利率也不会改变;如果财政政策大于货币政策的影响,即IS右移距离超过LM右移距离则利率就会上升;反之就会下降。可见,这两种政策结合使用时对利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02
例︰
假定政府考虑用这种紧缩性政策:一是取消投资津贴,二是增加所得税,用IS—LM模型和投资需求曲线分析这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
Y
IS1
IS0
LM
Y
Y0
I
I0
I1
I0
I1
I2
I3
r
r
r0
r
r0
r
解答︰
假设消费函数为︰
假设在比例税的情况下,税率为t
再假设投资为︰
政府购买为︰g
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为︰
LM垂直→h=0→L2=0→m全 用于L1→Y大幅度变化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实行货币政策,对稳定经济、减少经济的波动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的,但是,在实践中货币政策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太明显。即使是从反通货膨胀来看,货币政策的作用也主要表现于反对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而对成本拉动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效果就比较小。 2、从货币市场均衡来看,增加和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的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如果这以前替补存在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就要大打折扣。 3、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的时滞性也影响政策效果。 4、在开放经济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的流动而受到影响。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说明1.授课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下册宏观部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2.课后习题范围为:第十三章至第十七章。

3.目前所给出的习题答案主要包括以上各章计算题,其他习题一般可以从书本知识或读者自学解决。

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 均受其影响。

4.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

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1) 国民收入 (2) 国民生产净值(3) 国民生产总值 (4) 个人收入(5) 个人可支配收入 (6) 个人储蓄单位:亿美元答:(1) 国民收入=雇员佣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6.假定一国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试计算:(1) 国民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收入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 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4800-(800-300)=4300(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4800-(3000+800+960)=40(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960+30=990(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4300-990=3310(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7.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 (2) 政府支出 (3) 投资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2)因为:I+G+(X-M)=S+T所以:I=S+(T-G)-(X-M)=300-200-(-100)=200(3)政府支出G=1100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名词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 国民收入:是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个人收入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个人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十三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表示c 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c=c(y)。

2.储蓄函数:储蓄函数表示s 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s=s(y)。

3. 投资乘数:乘数即倍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变量变化的比率;投资乘数就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通常用k表示。

4.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5. 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的比率。

十四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是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与其收益的现值等于这项资本品的重置成本或供给价格。

2. 凯恩斯陷阱:是凯恩斯在分析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时提出的。

它指这样一种现象:当利息率极低时,人们预计利息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已经接近最高点,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以至于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趋向于无穷大。

3. IS 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的方向变化关系。

IS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 LM 曲线:是指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一条曲线。

LM 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5. 货币的需求:是指人们在手边保存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它是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引起的,因此,货币需求又称被为流动偏好。

与其他资产相比,货币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人们用货币很容易与其他资产进行交换。

《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宏观)课程编码:开课单位:地理与旅游学院开设学期:2013-2014年第二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数:共72学时,讲授72学时周学时数: 4适用专业:旅游管理编写时间:2013年12月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

参考教材:1、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宏观部分)》上海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2、历以宁:《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3、多恩布什[美]:《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萨缪尔森[美]:《经济学》16版,麦格劳—希尔公司,1998年。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黑体小四)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最基本概念,了解这一学科的基本构架和分析逻辑;能够运用宏观经济学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典型的宏观经济现象和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经济学及其相关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准备。

教学任务:使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掌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几个核心问题,把握住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模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善于运用所学的概念、原理和模型去理解、分析和解释一些实际的简单的宏观经济问题。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前导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后续课程《消费经济学》、《旅游经济学》。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课程内容按章节来写)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8课时,讲授)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二、GNP与GDP第二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一、支出法的含义二、收入法的含义第三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一、国内生产总值GDP二、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折旧四、个人收入PI五、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第四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与储蓄-投资恒等式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与储蓄-投资恒等式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与储蓄-投资恒等式第五节名义GDP和实际GDP一、名义GDP的概念二、实际GDP的概念三、GNP折算指数=名义GNP/实际GNP第六节结束语一、比较SNA与MPS体系二、SNA核算体系的局限性三、SNA核算体系的合理性1.基本要求本章通过研究宏观经济中各有关总量是如何核算的,使学生掌握:(1)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的核心指标;(2)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原理;(3)对于经济学院的学生来说,还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些实际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算。

经济学第16章

经济学第16章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一、名词解释1、公开市场业务2、预算赤字3、赤字财政4、自动稳定器二、选择题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A.政府转移支付B.政府购买C.消费支出D.出口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财政赤字减少C.政府税收减少D政府财政赤字减少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经济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4.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A.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么多适合的贷款对象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5.中央银行最常用的贷币政策工具为()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B.公开市场业务C.再贴现率D.道义劝告6、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A 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B 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C 同时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D 充分就业和公平7、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A 政府购买B 税收C 政府转移支付D 政府公共工程支出8、内在稳定器的功能()。

A 旨在缓解周期性的波动B 旨在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C 旨在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D 推迟经济的衰退9、属于紧缩性财政工具的是()。

A 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10、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A 增加税收B 减少税收C 增加政府支付D 增加转移支付。

三、问答题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什么?为达到这些目标可采用的政策工具有哪些?2、怎样运用货币政策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并阐述中央银行作用。

四、计算题1.假定法定准备金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

(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2)此时若中央银行把准备金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若存款准备金率仍是0.1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2.假定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为b=0.8,边际税率t=0.25,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能否最终消灭赤字?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答案)一、名词解释1、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者卖出政府债券,从而改变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工具。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五章和十六章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五章和十六章

第十五和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与实践一、名词解释1.财政政策: 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货币政策: 政府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3.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投资(及消费)的现象(即左图y1y2部分)4.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5.货币创造乘数: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使活期存款总额(亦即货币供给量)最大将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1/rd)倍。

(注意,这是有条件的)6.货币幻觉: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7.货币供给(M1):指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银行体系外流通的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

二、选择题1.当一国的货币供给增加时,在哪种情况下,能够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最多(B )。

A.LM曲线和IS曲线都陡峭B.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C.LM曲线和IS曲线都平缓D.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国民收入?(C )。

A.LM曲线陡峭,IS曲线平缓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C.LM曲线平缓,IS曲线垂直D.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3.增加政府购买支出使IS曲线右移,若要使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的水平距离,则必须(A )。

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D.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4.下列哪种情况能够使货币政策的效果更显著(A )。

A.投资对实际利率变化更敏感B.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不敏感C.边际消费倾向变小D.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更敏感5.在哪种情况下,挤出效应更大(D )。

西方经济学 第16章 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 第16章 宏观经济政策


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工作,只要消灭了周期性 失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是维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
减少经济波动并不是要消灭经济周期,只要使波动 的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而且,尽量缩短经济衰 退的时间,使衰退程度减少到最低,就达到了目的。 经济增长是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要 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 所能达到的。

升了。

固定汇率制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
其波动仅限于一定的幅度之内。
实行固定汇率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稳定,但是,要求 一国的中央银行有足够的外汇或黄金储备。

浮动汇率制指一国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 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自发地决定。浮动汇率制又 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 自由浮动又称“清洁浮动”,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采 取任何干预措施,汇率完全由市场力量自发地决定。
相反,汇率升值则有减少出口,增加进口的作用。 贸易收支状况恶化。
2、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如果国内利率高于国际利率,则资本流入国内,资
本流入有利于增加总需求,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如果国内利率低于国际利率,则资本流往国外,资

本流出会减少需求,并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
五、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调节

1、溢出效应和回波效应
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贸易收支状况改善 。

国内总需求的增加对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影响大小
取决于乘数的大小。开放经济中的乘数要考虑边际进 口倾向。

边际进口倾向是指进口增加在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中 所占的比例,称为边际进口倾向。
对外贸易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口倾向)

宏观经济学题库

宏观经济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2. 国民收入(NI)3.个人可支配收入4.国民生产总值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第十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6.均衡收入7.凯恩斯的消费函数8.边际消费倾向9.投资乘数10.政府购买乘数11.平衡预算乘数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2.资本边际效率13.IS曲线14.货币供给15.投机动机16.流动性偏好17.LM曲线18.流动偏好陷阱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9.挤出效应20.货币幻觉21.财政政策22.货币政策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23.自动稳定器24.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25.功能财政26.政府转移支付27.公开市场业务28.法定准备金率29.再贴现率30.“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第十八章:失业和通货膨胀31.摩擦性失业32.自愿失业33.自然失业率34.周期性失业35.结构性失业36. 奥肯定律37.通货膨胀第十九章:开放的短期经济模型38.汇率39.实际汇率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40.经济增长41.经济增长的稳态42.经济周期二、判断题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 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分析中心,故又可称收入理论。

2. GD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3. 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也是日本GNP的一部分。

4. 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可以得到NDP。

5. 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为15781元,它是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 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7. GDP折算指数是实际GDP与名义GDP的比率。

8.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9. 政府转移支付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

10. 若某企业年生产50万$的产品,只销售掉40万$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为40万$。

宏观部分(第五版)习题答案.

宏观部分(第五版)习题答案.

目录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6.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 (2).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9.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2..9.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3 (4)..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4 0...第十九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4..6.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5..0. .第二十一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5..5.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6..2.第二十三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6..8.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 、研究的对象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IS1 r2
IS2 E2
E1
LM1
LM2
r1
E3
0
Y1
Y2
Y3
Y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化
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的宏观经济政策所 能达到的目标主要是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但 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矛盾,而且这两个目标与 其他目标如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矛盾,只调节 财政收支总量和货币供给总量的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很难解决这些矛盾。 所以,后来有人提出了宏观经济政策微 观化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简单地说,所 谓宏观经济政策微观化就是有区别对待地实 施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r1
E2 r2
0
Y1
Y2
Y
IS-LM曲线的三种特殊情形(1) 垂直的LM线[古典极端] 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货币政策非常有效
IS-LM曲线的三种特殊情形(2) 水平的LM线[凯恩斯极端] 财政政策非常有效 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IS-LM曲线的三种特殊情形(3) 垂直的IS线 财政政策非常有效 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其他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充分就业——相当于自然失业率的失业率。 物价稳定——低且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经济增长——国民经济持续而稳定的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与汇率稳定
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
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两个因素: 乘数效应的大小。 挤出效应的大小。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四个因素: 投资乘数的大小。 投资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 货币需求对国民收入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所以,挤出效应的大小与IS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相关。
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1)
二、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Demand Management] 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 策。就是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实现总需求 等于总供给,达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 目标。
“相机决择”方法 需求管理通过“相机决择”的宏观 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得以实施。 “相机决择” 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 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 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采取哪一种措施。
r IS2 IS1 r2 E1 r1 E2 LM
LM曲线的斜率越大, 货币需求1对收入 变动的反应越敏感, 或货币需求2对利 率变动的反应越不 敏感,挤出效应就 越大,即财政政策 的效果就越小。反 之,则效果就越大。
0
Y1 Y2
Y3
Y
LM曲线的斜率
J M0 k r = - + Y h h h
斜率
k——货币交易需求对国民收入的敏感程度 h ——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LM曲线斜率的大小与k成正比;与h成反比。
1.财政政策的微观化
财政支出政策的微观化——通过调整 财政支出的构成以促进部门结构的调整, 使某些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部门优先增长; 或使某些可以容纳更多非熟练工人就业的 部门得到发展,以解决经济增长过程中存 在的失业与空位并存问题的解决。 财政收入政策的微观化——通过调整 税收结构、征税范围或税率,使税收政策 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既能促进经济 增长,又不致于降低经济效率。如仅对个 别消费品或投资品增税或减税,而不是对 所有个人或企业增税或减税。
“逆经济风向行事” 原 则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 原则是“逆经济风向行事”,即:当 经济萧条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 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当通货 膨胀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 性货币政策减少总需求。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工具
政府支出 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收入 主要是税收,包括:所得税、财产税 和流转税等。 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关于公债。
举例说明商业银行如何创造存款货币: 假定法定准备率为20%。 A银行吸收存款100万元[原始存款]; A银行将80万元贷给客户甲; B银行取得客户甲的存款80万元; B银行将64万元贷给客户乙; C银行取得客户乙的存款64万元; C银行将51.2万元贷给客户丙; …… 100万元+80万元+64万元+51.2万元+…=500万元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一、银行制度与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Central Bank] “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发 行的银行”,不直接对厂商和居民办理存放 款业务。 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 金融企业,直接对厂商和居民办理存放 款业务。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机制 法定准备金 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在 所吸收的存款中保持一定的比例作为准备 金。这一比例就是法定准备率。 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又称支票货币或 存款货币,存款货币的增加也就是货币供 给量的增加。
r
财政政策的效果与乘数效应(1)
LM
E2
r2 r1 E1 IS2
IS1
0 Y1 Y2 Y3 Y
r
财政政策的效果与乘数效应(2)
LM E2 r2
E1
r1 IS2 IS1
0
Y1
Y2
Y3
Y
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3)
r IS1 r2
IS2 E2 E1
LM
r1
0
Y1
Y2
Y3
Y
财政政策的效果与挤出效应(4)
货币政策的运用 “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 总需求不足→经济萧条→失 业
扩张性 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降低再贴现率 降低法定准备率 总需求过度→经济繁荣→通货膨胀 紧缩性 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提高再贴现率 提高法定准备率 减少 总需求 增加 总需求
三、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
假设前提: 人们的财富具有多种形式:货币、债券、 股票、住宅、珠宝和耐用消费品等。 在这一假设前提下,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主要不是影响利息率,而是影响各种形式 的资产的相对价格,从而影响国民收入和 价格水平。 货币本身是经济失调的根源。因而,货 币政策不应该是多变的,应当以控制货币 供给量为中心,实行“简单规则”或“固 定规则”的货币政策。
r LM1 IS E1
IS曲线的 LM2 斜率越小, 即投资对 利率的反 应越敏感, 货币政策 的效果就 越大。
r1 r2
E2
0
Y1
Y2
Y
货币政策的效果(3)
r IS E1 LM1 LM2
r1
r2 E2
0
Y1
Y2
Y
货币政策的效果(4)
r
IS E1
LM1
LM2 LM曲线的
斜率越大, 即利率对 货币供给 的反应越 敏感,货 币政策效 果就越大。
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的敏 感程度 。 二是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的敏 感程度,或利率对货币供给反应的敏感 程度。 所以,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也与IS 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相关。
货币政策的效果(1)
r
IS E1
LM1 LM2 E2
r1
r2
0
Y1
Y2YΒιβλιοθήκη 货币政策的效果(2) + e + G0-T0 - 1-(1-t) Y r= d d + e + G0-T0 - 1 Y r= d dK
1
斜率的绝对值
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取决于两个因素: ①投资对利息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 [即d越大], 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 小,反之则越大。 ②投资或政府支出的乘数越大,IS 曲线的斜率 的绝对值越小,反之则越大。
二、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 某些经济政策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 济趋向于稳定的机制。 经济萧条→所得税减少,转移支付增加, →自动抑制总需求的下降; 经济繁荣→所得税增加,转移支付减少, →自动抑制总需求的上升。
三、功能财政与预算平衡
从传统财政到功能财政 传统财政没有调节经济的功能, 其主要原则是:量入为出,节约开 支和收支平衡。 凯恩斯主义认为,国家财政应 当具有调节经济的功能,要使这一 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放弃传 统财政的旧信条。
货币政策的机制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以影响 利息率,进而影响总需求。 假设前提 人们的财富只有货币和债券这两种存 在形式。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
货币供给量 增 加 货币供给量 减 少 债券价格 上 升 债券价格 下 降 利息率 下 降 利息率 上 升 投资增加 消费增加 投资减少 消费减少
2.货币政策的微观化
货币政策的微观化——局部地调整不 同部门、不同市场或不同类型借贷的放款 限额、信贷条件、利息率或规定各类从事 放款业务的银行的法定准备率等,以增加 资本的流动性,调剂资本的供给与需求, 促进某些部门或某些地区的经济增长而又 不致于影响整个物价水平的升降。
第五节 其他宏观经济政策 一、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 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在传递机制 上与凯恩斯主义不同: 他们认为,直接影响国民收入和 价格水平的不是利息率,而是货币供 给量。
四、赤字财政与公债
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是针对经济萧条和失 业提出来的。在经济萧条时,增加政府支出 而不能增加甚至减少税收,政府必然出现财 政赤字。 财政赤字只能通过发行公债来加以弥补。 但公债不能向公众和厂商发行,否则会 抵消刺激经济的作用。 公债只能卖给中央银行。
“公债哲学”——公债无害论
有人认为,由于不能增加税收,政府不 得不举新债还旧债,最终导致通货膨胀。所 以,公债是有害的。 凯恩斯主义认为公债无害,因为公债的 债权人是公众,债务人是政府,可以说是自 己欠自己债,而且作为债务人的政府是长期 存在的,可以确保债务的兑现,所以,只要 公债不用于战争和浪费,而用于刺激经济发 展,使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公债增长速度,公 债就是安全的和值得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