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桂枝汤的禁忌证、桂枝汤的加减应用(1)

合集下载

桂枝汤的禁忌症

桂枝汤的禁忌症

桂枝汤的禁忌症讲解:余秋平整理:顾然* 焦招柱太阳病,下之后,其⽓上冲者,可与桂枝汤,⽅⽤前法。

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15] 太阳病初起,病邪在太阳经,但⽤过下法,⽐如感冒⽤清⽕通便的药,咽喉疼痛⽤清开灵、⽜黄上清丸等清下药压制症状。

但⽤了以后,伤到中⽓,表邪乘虚内陷。

可以陷到胸腔,则可出现⼩结胸证、⼤结胸证;内陷到胃肠,则可出现半夏泻⼼汤证,甚⾄桂枝⼈参汤证。

因为体质不同,伤的程度不同,下的层次部位不同,所以可以出现不同转归。

虽然⽤了下法,表邪内陷,但出现⽓上冲、⽓上逆,或者脉促胸满的病⼈,说明脾胃之⽓伤得不太重,还没有完全下陷内结,还有⿎邪外出之机,这时候仍然是⽤桂枝汤。

不管是⽤了⽜黄上清丸还是黄连上清丸、清开灵,出现表仍未解,⾥⽓伤得不重,仍然有“⽓上冲”就可以⽤。

但如果完全没有“上冲”的感觉,没有⽓喘、⽓逆,或者⽓往上冲,表⽰邪已经完全陷⼊⾥,即使有表未解,也不能⽤桂枝汤,要根据是结胸还是痞证、腹泻等具体情况去治疗。

⽐如表邪不解,发热,同时脾胃虚寒,有下利,光⽤桂枝汤解决不了,就要⽤桂枝⼈参汤温中解表才⾏。

“⽓上冲”是⽤桂枝汤的辨证要点。

⽐如“喘家作”,⽼慢⽀、咳喘的病⼈,体质⽐较差,受了风寒,有汗出恶风,同时咳喘的病⼈,可以加厚朴、杏⼦,⼀样管⽤;如果痰多,⼜黄⼜黏,兼有少阳的情况,要加柴胡、黄芩;或见⼝渴兼⼼烦、右脉滑⼤的情况,加⽯膏就可以了,临床应⽤上没有那么复杂。

总之,第⼀要辨有没有“上冲”。

第⼆要辨⾥⽓虚的程度,看正⽓有没有托邪外出的能⼒,第三辨表邪是不是完全内陷、内结了,来决定是不是⽤桂枝汤。

太阳病三⽇,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

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6] “太阳病三⽇”,感冒,邪在太阳经,已经过了三天,但是经过⽤汗、吐、下,或者⽤艾灸、温针的办法治疗,病还没好,“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桂枝汤已经治不了了。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桂枝汤治疗风寒感冒和肌肉疼痛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桂枝汤治疗风寒感冒和肌肉疼痛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桂枝汤治疗风寒感冒和肌肉疼痛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桂枝汤治疗风寒感冒和肌肉疼痛中药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其中,桂枝汤作为一种常用中药方剂广泛应用于风寒感冒和肌肉疼痛的治疗中。

本文将对桂枝汤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进行详细介绍。

一、桂枝汤的适应症桂枝汤为建中汤的基础方剂,具有温阳、解表的功效,适用于风寒型感冒和肌肉疼痛的治疗。

其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指由外邪侵袭引起的寒冷症状,如恶寒、头痛、鼻塞、咳嗽等。

桂枝汤可以通过温补阳气、解表散寒的作用,有效缓解这些症状,加速身体的恢复。

2. 肌肉疼痛肌肉疼痛常常由于寒湿、风湿、气滞等原因引起,表现为肌肉酸痛、僵硬等不适感。

桂枝汤具有温通经络的作用,可舒缓肌肉疼痛,促进气血流通,有助于康复。

二、桂枝汤的使用说明1. 化验前应停服在进行化验前,尤其是血液和尿液的化验前,患者应停服桂枝汤。

因为桂枝汤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会与化验结果产生干扰,造成误判。

为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性,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控制桂枝汤的使用。

2. 禁忌症患者慎用对于存在一些禁忌症的患者,应慎用桂枝汤。

其中包括孕妇、哺乳期妇女、血虚气弱者以及体温升高等情况的患者。

在这些情况下,桂枝汤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损害。

因此,对于这些患者,需谨慎使用或遵循医生的指导。

3. 使用方法和剂量桂枝汤的使用方法主要是口服,每次用药剂量为10克至30克。

可以将桂枝汤煮沸后待温后服用。

或者根据医生的指导,将桂枝汤煮沸后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待温后饮用。

4. 注意事项在服用桂枝汤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饮食方面: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干扰药物的吸收和消化。

- 生活习惯:适当休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运动。

- 温度调节:避免受凉或过度受热,保持室内温度适宜,衣着要保持适当。

三、使用桂枝汤的效果桂枝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在治疗风寒感冒和肌肉疼痛方面已有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桂枝汤方证解析

桂枝汤方证解析

桂枝汤加减应用二(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 【原文】太阳病,下之微喘,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43) • 【原文】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8) • 【方药】桂枝汤(方药略)+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 【病因病机】一是太阳表证,误下伤里气,表邪乘虚内陷胸中而成表证兼喘。二是素有喘疾,复
桂枝汤加减应用一(桂枝加葛根汤证)
• 【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 葛根四两 (擘)
桂枝二两(去皮)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
• 【病机】风邪在经,太阳经气不利
• 【治法】解肌祛风,升津舒经
• 【方义】桂枝汤作用: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卫,扶正祛邪。
桂枝汤其他适应症3
• 汗下后太阳表证仍在者 • 【原文】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15) • 【原文】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57) • 太阳病汗、下后,或表证不解,或余邪复聚,或复感外邪,只要表证仍在,则应从表而解。但毕
内陷,导致变证丛生;若先解表,在里的实邪不会在解表的过程中发生异常变化。 • 为什么用桂枝汤而不用麻黄汤解表:桂枝汤既可解肌祛风,又可滋阴和营,既有祛邪外出之功,
又无辛燥助热之弊;不用麻黄汤是恐其峻汗伤津,更增在里之燥热。
桂枝汤其他适应症5
• 非外邪所致的营卫不和 • 【原文】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
桂枝汤方证解析
内六科 张勇
【原文第12条】
•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 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大枣十二枚(擘) • 上五味,蚥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

桂枝汤的标准配方以及使用方法

桂枝汤的标准配方以及使用方法

桂枝汤的标准配方以及使用方法
桂枝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汤剂,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发热、
头痛、身体酸痛等症状。

其标准配方包括桂枝、芍药、生姜和大枣。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些成分的用量和使用方法。

1. 桂枝,9克,具有温经散寒、解表和调和营卫的作用,有助
于缓解寒热错杂的症状。

2. 芍药,9克,能活血祛瘀、调理气血,对于经期不调、痛经
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 生姜,6克,具有温中散寒、解表和止呕的作用,有助于促
进汗出和调理胃肠功能。

4. 大枣,4枚,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有助于调理
脾胃功能和改善睡眠质量。

使用方法:
1. 将以上所有药材洗净后放入煮药用的煎药瓦罐中。

2. 加入适量清水,大约1000毫升。

3. 先用大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煎煮30分钟至药液剩约250毫升。

4. 煎煮过程中要不时搅拌,以免药材粘底糊锅。

5. 煎煮完成后,将药液倒入杯中,去渣即可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桂枝汤不适用于孕妇、体质虚弱、脾胃虚寒、阳虚内热等人群。

在服用桂枝汤时,建议遵医嘱,控制好药量和服用频次,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另外,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桂枝汤方证22条

桂枝汤方证22条

桂枝汤方证22条桂枝汤条文仲景书有关桂枝汤方证的条文共22条桂枝汤正治法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第44条: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

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

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

宜桂枝汤。

第54条:病患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第95条: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

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第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第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第240条.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

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

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误治后使用桂枝汤法《伤寒论》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伤寒论》第24条: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伤寒论》第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

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伤寒论》第45条: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

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

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

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论》第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经方与临床系列讲座之桂枝汤类方(一)

经方与临床系列讲座之桂枝汤类方(一)
经方与临床系列讲座之 桂枝汤加减应用(一)
讲课提纲
1.桂枝加葛根汤 2.桂枝加附子汤 3.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2
桂枝加葛根汤
[原文]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①,反②汗出恶风者,桂枝 加葛根汤主之。(14)
葛根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加葛根汤
[原文]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 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 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③及禁忌。(臣亿等 谨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 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 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 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 耳。)
[原文]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 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 (擘)生姜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病机分析
基本病机:汗后营气损伤,不荣则痛。 身疼痛:营血不足,筋脉失养; 脉沉迟:营虚血少,脉道无以充盈。
桂枝加附子汤
现代应用
1.漏汗证:加五味子、山萸肉、龙骨、牡蛎。 2.寒痹:取桂枝汤温经散寒,调和营卫,附子温经散寒止痛。
上肢-加羌活、姜黄; 下肢-加独活、牛膝; 腰背-加续断、狗脊、桑寄生; 顽痹-桃仁、红花、穿山甲。 3.尿频、遗尿:加益智仁、桑螵蛸、金樱子等。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 (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桂枝汤的临床应》课件

《桂枝汤的临床应》课件
详细描述
对于感冒伴有咳嗽的患者,可以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用麻黄、杏仁等宣肺止咳药 ,以增强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
关节疼痛伴有发热的加减应用
总结词
祛风散寒,清热解毒
详细描述
对于关节疼痛伴有发热的患者,可以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用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以增强祛风散寒、清热 解毒的功效。
虚寒腹痛伴有腹泻的加减应用
《桂枝汤的临床应 用》ppt课件
目录
• 桂枝汤简介 • 桂枝汤在临床的应用 • 桂枝汤的加减应用 • 桂枝汤的注意事项 • 临床案例分享
01
桂枝汤简介
桂枝汤的组成
桂枝:5克
炙甘草:3克 大枣:3枚
白芍:5克 生姜:5克
桂枝汤的功效
01
02
03
解表散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于治疗感冒初期,恶寒 发热、头痛身痛等症状。
用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避免食用腥膻发物
桂枝汤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因此在 用药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以免 影响药效。
腥膻发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影响药 效,因此应避免食用。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
辛辣、油腻食物可能影响药效的发挥 ,因此在用药期间应避免食用。
桂枝汤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01
桂枝汤与某些药物可能存在相互 作用,如与华法林、地高辛等药 物合用时,应密切关注可能出现 的不良反应。
02
在服用桂枝汤期间,如需同时服 用其他药物,应先咨询医生的意 见,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05
临床案例分享
感冒治疗案例
总结词:风寒感冒
详细描述:患者因感受风寒出现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服用桂枝汤后,症状 得到缓解。
风寒感冒

第12讲桂枝汤的禁忌证

第12讲桂枝汤的禁忌证

第12讲桂枝汤的禁忌证第12讲桂枝汤的禁忌证、桂枝汤的加减应用(1)上一次课,我们一直在讲桂枝汤的适应证。

我们讲义上把桂枝汤在太阳病篇的适应证的条文都罗列起来了,我按照它的适应范围,大体作了这么一些归类。

我们刚才读原文的时候,读完第44条以后就读到56条,中间有一条原文我们没有读,就是第45条,现在回头来看看45条。

讲义的第18页,"太阳病,先生津止渴疑惑,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出外,而洛佐韦之,故令不愈。

今脉沉,故出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太阳病应汗求解,如果Mauvezin了生津止渴的方法,(表邪)没中止的话,也许就是病重药轻,也许就是这个人的特定的体质,一汗疑惑,你可以再汗。

结果你一看一汗疑惑就心急了,"而复下之”,这个"为丛藓科扭口藓"字当"反"字来说。

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就是个同义词,你怎么晓得当"反"字来说?因为后面说道"而洛佐韦之”,你就晓得原来这个"为丛藓科扭口藓"当"反"字来说。

你反而用了先手,所以他特别强调了"脉浮者不愈”,这个脉浮病不好就是病在表的缘故,浮为出外,你反而用了先手,当然这个病就不能不好了。

在这种情况下,脉沉,病出外,必须活血的话,还能够用麻黄汤吗?无法用麻黄汤了。

所以这一条,45条,就属我们这里所说的表证汗、下后,正气失利,表证仍在这个范围。

56条我们刚才谈过了,下面我们看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如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这一条注家比较困惑的是,"其气上冲"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是肺气的上逆,肺气的上逆不就是咳嗽和喘吗,咳嗽和喘单用桂枝汤可以吗?不可以。

有人说是胃气的上逆,胃气的上逆不就是恶心、呕吐吗?恶心、呕吐单用桂枝汤行吗?也不行。

所以我们讲的"其"是代表太阳,"气"是代表太阳的阳气,"上冲"不是一个病证的表现,可以理解为一种病机,什么样的病机呢?就是太阳病误下以后,太阳的阳气还可以向上向外,抗邪于表,上冲是和下陷是相对而言的,所以我们姑且把"其气上冲"理解为太阳阳气能够向上向外抗邪于表的病机的概念。

伤寒论—桂枝汤证的加减应用一

伤寒论—桂枝汤证的加减应用一

伤寒论——桂枝汤证的加减应用(一)一、桂枝汤证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浙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2)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上五味,吸咀(日三味。

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晣晣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讲解:阳浮而阴弱,既指脉象,又述病机。

从脉象来说,轻取见浮,沉取见弱,也就是浮缓脉的另一种说法。

从病机来说,就是卫强营弱。

风伤卫阳,卫阳因抗邪而浮盛于外,故脉轻取现浮,症见发热;风伤卫阳,卫外失司,风主疏泄,使营阴外泄而见汗出,汗出伤营,营阴内弱,所以说“阴弱”,而脉沉取也必然见弱。

翕翕发热,卫阳因抗邪而浮盛于外,所以见发热,其热在肌表,所以称“翕翕〞,这是表热的特征。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卫气为风寒邪气所伤,失去了“温分肉”的功能,加之汗出而肌腠疏松,经受不起外来风寒的吹袭,所以出现了恶风寒。

头痛,就是太阳病提纲证所说的头项强痛,为太阳经脉受邪,经气不利所致。

鼻鸣,肺合皮毛,其气上通于鼻,外邪犯表,肺窍不利,所以出现了身塞而呼吸不畅,以致气过有声。

此外或打喷嚏,或流清涕,都可以称鼻鸣。

干呕,风邪袭表,正气抗邪于表而不能顾护于里,于是就可能导致里气升降失常,胃气上逆就可以出现干呕,这是太阳中风证的兼证。

在患表证期间,由于正气抗邪于表,导致里气升降失常的,除了出现干呕以外,通常还可以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下利或不大便,这些症状,并不是邪气人里的表现,只要表证解除了,里气升降就可以恢复正常,这些症状也就自然缓解了。

伤寒论桂枝汤禁忌证举例

伤寒论桂枝汤禁忌证举例

伤寒论桂枝汤禁忌证举例在《伤寒论》中桂枝汤选药精当、配伍严谨、剂量精当,被后世誉为“仲景众方之魁”“调节营卫第一方”,在临床应用方面适用证也非常广泛,清代徐彬在《金匮要略论注》中称其为:“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但任何一张方剂也都有其禁忌证,桂枝汤也不例外。

仅在《伤寒论》原文中,张仲景已经给出了三条禁忌证。

一、寒邪闭表不可用桂枝汤桂枝汤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

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桂枝汤治疗功效主要表现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上,其组方思路重在扶正祛邪、调节营卫,所以发汗之力并不强。

对于太阳病来说,主要适用于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的太阳中风证,而寒邪闭表的太阳伤寒并非其适应证。

桂枝汤解肌发表与麻黄汤发热散寒不同,而在本条中,脉紧为寒邪重,汗不出,为寒邪闭表,为单纯太阳伤寒表实证,不能用桂枝汤的原因有二,一是如上所说,桂枝汤发汗力弱,药力不能驱邪外出。

二是桂枝汤方中含有芍药,芍药具有酸敛阴柔的特性,容易使寒邪闭表的程度进一步加重,从而引发邪势加重为郁热扰心,不汗出而烦躁的大青龙汤证。

所以,张仲景在禁忌中特别强调: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清代注家尤在泾在《伤寒贯珠集》中称:“...必致汗不出而烦躁,甚则斑黄狂乱,无所不至矣。

此桂枝汤之大禁也...”清代另一位注家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中也称:“解肌者,解肌肉之汗也,皮肤之汗自出,故不用麻黄。

若脉浮紧,是麻黄汤脉,汗不出,是麻黄汤症。

桂枝汤无麻黄,开腠理而泄皮肤,有芍药敛阴津而制辛热,恐邪气凝结不能外解,势必内攻,为害滋大耳。

”二、酒客病不能用桂枝汤若酒客病,亦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必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酒客,嗜酒成瘾的人。

酒客病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酒客的了太阳中风病;二是酒客素有过度饮酒的疾病或者得了其他疾病。

中医认为,长期过量饮酒形成湿热内盛的体质,对于这种特殊体质的病人来说,不能单独使用辛温、甘味的药,因为甘味药可以增强其体内湿气更盛之患,而辛温的药物又可以助长内热加剧。

重温经典,《伤寒论》之桂枝汤,临床应用适宜及禁忌

重温经典,《伤寒论》之桂枝汤,临床应用适宜及禁忌

重温经典,《伤寒论》之桂枝汤,临床应用适宜及禁忌
临床疾病中,感冒是最常见、最普遍的疾病之一。

感冒多因受凉引起,而出现发热怕冷、头痛、鼻塞流涕、打喷嚏等身体不适。

现在由于全民素质的提高,网络信息的发达,大家通常会自行购买一些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或者维生素等进行治疗。

而桂枝汤是我治疗感冒时比较喜欢用的方剂之一。

现在让我们一起重新温习一下《伤寒论》中关于“桂枝汤”应用的原文。

《伤寒论》第十二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第十三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证:发热、汗出、头痛、恶风为主要症状,我已经记不起这句话是哪位老前辈这样讲的,但在临床上照葫芦画瓢进行抓主症治疗,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桂枝汤虽然发汗力弱,但也属于发汗剂,故若小便频数或口渴下利等缺津液表现者禁用。

“凡是应该发汗的病,小便数,绝不可发汗!”,“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
此文仅供学习讨论用,不足之处还望大家不吝赐教,予以指正,谢谢!。

伤寒论桂枝汤条文

伤寒论桂枝汤条文

伤寒论桂枝汤条文一、桂枝汤方药组成及煎服法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物组成。

其煎服法如下:将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分别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浸泡约30分钟。

泡好后,开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煮约30分钟。

煮好后,滤去药渣,加入适量蜂蜜或白糖调味,趁热饮用。

二、桂枝汤的功效及主治桂枝汤具有解表散寒、调和营卫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营卫不和等病症。

其作用机理在于通过发汗解表,调和营卫,达到治疗感冒的目的。

同时,桂枝汤还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炎等作用,对于因感冒引起的全身症状和呼吸道症状均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三、桂枝汤的加减应用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症状进行加减调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加减方法:头痛加葛根、白芷;咳嗽加杏仁、前胡;恶寒发热加石膏、麻黄;胸闷加枳实、瓜蒌;呕吐加半夏、陈皮。

四、桂枝汤的禁忌及注意事项桂枝汤不宜用于湿热证、阴虚证等患者,如出现口渴、咽干、舌红等症状时应慎用。

孕妇应避免使用桂枝汤,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服用桂枝汤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桂枝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盲目用药。

五、桂枝汤与相似方剂的鉴别及应用与麻黄汤的鉴别:麻黄汤与桂枝汤均有发汗解表的功效,但麻黄汤适用于无汗而喘、无汗而痛等病症,而桂枝汤适用于有汗而痛等病症。

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选择。

与小青龙汤的鉴别:小青龙汤与桂枝汤均有解表散寒的功效,但小青龙汤适用于外寒内饮之证,如咳嗽、气喘等病症,而桂枝汤适用于营卫不和之证,如头痛、身痛等病症。

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选择。

与银翘解毒丸的鉴别:银翘解毒丸与桂枝汤均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银翘解毒丸适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等病症,而桂枝汤适用于风寒感冒、营卫不和等病症。

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选择。

桂枝汤加减十方在临床中的应用

桂枝汤加减十方在临床中的应用

桂枝汤加减十方在临床中的应用引言桂枝汤是中医中最常用的方剂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它是由神农本草经中的桂枝加上其他草药配制而成,具有温经散寒,扶正祛邪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寒证、头痛、肩周炎、咳嗽等症。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不同,对桂枝汤进行加减方,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桂枝汤加减十方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是将桂枝汤中的生姜、大枣、甘草、生桂枝、炙甘草去掉,再加入白芍药、川芎、当归、陈皮等药材而制成的方剂。

它的主要作用是补益气血,养心安神,可用于治疗失眠、心悸、月经不调等症。

二、桂枝去芍药加吴茱萸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吴茱萸龙骨牡蛎汤是桂枝汤的加减方,用于治疗阳虚水肿、体重减轻、失眠多梦、四肢无力等症。

主要药物包括桂枝、炙甘草、吴茱萸、龙骨、牡蛎等。

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是桂枝汤的另一种加减方,用于治疗神志不清、恶寒发热、肌肉酸痛等症,主要药物包括桂枝、炙甘草、龙骨、牡蛎等。

四、桂枝去芍药加薏苡仁生姜汤桂枝去芍药加薏苡仁生姜汤是桂枝汤的加减方,用于治疗病后疲乏无力、腰膝酸软、小腹胀痛等症。

主要药物包括桂枝、炙甘草、薏苡仁、生姜等。

五、桂枝加生姜汤桂枝加生姜汤是桂枝汤的另一种加减方,用于治疗寒性疾病,如感冒、咳嗽等症。

主要药物包括桂枝、炙甘草、生姜等。

六、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是桂枝汤的加减方,用于治疗久病体虚、心悸头晕、失眠健忘等症。

主要药物包括桂枝、茯苓、炙甘草、白术、当归等。

七、桂枝加苏子汤桂枝加苏子汤是桂枝汤的加减方,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肺热咳嗽、胃寒腹痛等症,主要药物包括桂枝、炙甘草、苏子等。

八、桂枝去芍药加黄芪汤桂枝去芍药加黄芪汤是桂枝汤的一种加减方,主要用于治疗气虚患者的症状,如气短、乏力、食欲不佳等。

主要药物包括桂枝、炙甘草、黄芪等。

九、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要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四肢冷、脉微而长等症。

主要药物包括桂枝、炙甘草、附子等。

浅谈《伤寒论》中桂枝汤的加减运用(一)

浅谈《伤寒论》中桂枝汤的加减运用(一)

浅谈《伤寒论》中桂枝汤的加减运用(一)【摘要】桂枝汤是《伤寒论》群方之冠。

归纳其加减运用有用量变化,加味变化,减味变化,加减味变化,加味及增量变化,合并应用变化等。

仲景的用药特色体现在:灵活化裁,使其方尽其法,方法贴切,治尽其能。

正所谓“师其法而不泥于方”。

【关键词】《伤寒论》;桂枝汤;加减;运用桂枝汤是治疗太阳表虚证的主方,是《伤寒论》中核心方剂。

其组成为: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具有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功效。

现将其加减变化运用归纳如下,钦望教正。

1用量变化用量变化是指桂枝汤原方组成药味不变,而只是增加某味药味的用量,从而改变原方的作用或扩大其应用范围。

1.1桂枝加桂汤即桂枝的用量在原方用量的基础上加二两,其余药味和用量不变。

因而桂枝重于芍药,重用桂枝配甘草,更佐生姜大枣辛甘化合,旨在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适用于心阳虚奔豚证。

1.2桂枝加芍药汤是在桂枝汤原方的基础上倍用芍药,其余不变,芍药的用量倍于桂枝。

本方虽有解肌祛风之功,但重在缓急止痛,适用于太阴里虚兼太阳证。

2加味变化加味变化是以桂枝汤为基础,在药味主证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兼证不同加入相应的药物,以期达到主证、兼证同治的目的。

2.1桂枝加附子汤即在原方的基础上另加炮附子一枚。

适用于太阳病发汗太过而致表阳虚,汗漏不止,表邪未尽除之证。

2.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亦即桂枝汤原方不变,另加厚朴二两,杏仁五十枚。

主治宿有喘病又属桂枝汤证者。

用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加厚朴、杏仁降气平喘。

2.3桂枝加葛根汤在原方的基础上加葛根四两。

主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

方中葛根甘平能升津液以濡润筋脉,则项背变强为柔。

又桂枝、白芍在原方的基础上各减一两,使其发汗轻于桂枝汤。

2.4小建中汤即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糖一升。

本方虽属桂枝汤加味而成,但旨意不在解肌祛风,而是主治脾虚心悸腹痛证。

该方具有温中健脾,调补气血的功能。

方中以饴糖为主药,倍芍药为辅药。

桂枝汤加减应用举例[总结]

桂枝汤加减应用举例[总结]

桂枝汤加减应用举例[总结]桂枝汤加减应用举例桂枝汤加减应用举例大家好,我们接着上课。

我们上次课的最后谈到了桂枝汤的加减应用举例,我们谈的第一个方证是桂枝加葛根汤证,桂枝加葛根汤的适应症主要治疗风邪在经,太阳经气不利的证候。

它的临床表现是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

这样一个证候,由于风邪在太阳经脉,太阳经气不利的临床表现就以太阳病的头项强痛,头疼,项强,一直连接到后背拘紧不柔和。

使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加葛根以后,葛根在这个方子里作用有三:一是助桂枝汤解肌祛风,解表,这样增强了桂枝汤的发汗力量,所以桂枝加葛根的时候,就不用喝热稀粥了。

当然还要盖被子保温。

葛根的第二个作用是疏通经脉,疏通经脉中的邪气。

葛根的第三个作用是生津液、启阴气来滋润经脉,因为凡是经脉不能滋润的证候,凡是经脉拘挛的证候都有津液不能滋润的因素。

因此治疗经脉拘挛的证候时一定要注意保护阴液,而且必要的时候要加滋经、润燥、解痉这样的药物。

所以葛根在桂枝加葛根汤中是一个非常主要的药物。

这张方子,我们看它的药物组成和它的煎服方法。

打开讲义第二十二页,葛根四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擘),麻黄三两。

应当说,桂枝加葛根汤中没有麻黄,那么原书为什么有麻黄呢,这也许是传抄的错误。

所以这个方子应当没有麻黄,宋臣在校勘《伤寒论》的时候,就在这条后面加了一段按语。

如果要有麻黄的话,它就是葛根汤的药物组成,而不是桂枝加葛根汤的药物。

这个方子里是没有麻黄的。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为什么呀,“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因为这两个药都是辛散的,它采的都是新鲜的药,辛温燥烈容易伤阴,所以在煮麻黄、煮葛根的时候,要求先煮减少它的辛温燥烈这种特性。

当然这个方子没有麻黄,所以就不存在先煮麻黄的问题了。

当然在今天也不用葛根先煮,葛根在药方里,不知道存放了多长的时间,辛温燥烈的特性也没有那么严重。

桂枝汤组方及加减精妙

桂枝汤组方及加减精妙

桂枝汤组方及加减精妙桂枝汤被誉为众方之祖,是学中医的人必须学会的一个方,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掌握桂枝汤的精义,很多人几乎很少使用桂枝汤。

所以说桂枝汤为众方之祖,大多数时候只是一个口头禅,医者未必知道其奥妙。

大多数人,主要是温病学派的人,认为南方无伤寒,所以南方基本用不上桂枝,桂枝汤自然也不可能用得上,现代的医家几乎没有人不受温病学派的影响,所以基本上的人都认为桂枝汤只用于中风。

只是外感疾病的一个方,忽略了桂枝汤可以加减化裁治疗几乎一半以上的疾病。

一、桂枝汤组方的精妙桂枝汤的君药是桂枝,但是并不是仅仅以桂枝为主,还有一个重要的药物叫做芍药,按照桂枝治疗冲逆,可以辛甘发散,扶阳;芍药则可以作为酸甘生阴,阴阳之间能够很好的协调。

实际上,桂枝汤中桂枝所针对的大多数是上焦的问题,所以有冲逆则可以重用桂枝,可以加桂枝;芍药针对的是下焦的问题,所以上焦有问题很少加芍药,只有在少腹有问题时才会加入芍药。

桂枝与芍药之间的变化,是桂枝汤运用的重要标准。

加桂枝则是扶阳,加芍药则是柔肝,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对药关系。

温病学派及后世很多医家都没有明白这个关键点,所以有的时候用桂枝汤都是用桂枝二两,芍药三两,有时甚至没有生姜、甘草、大枣。

生姜、甘草、大枣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众所周知,大枣是非常有名的粮食,特别是山东一带,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大枣,大枣具有充饥的作用;甘草则是生长于沙漠地区的本草,具有非常强的保持水分的能力,所以用甘草一般都是关键的津液出现了问题。

生姜则在使用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方都可以用,只是阳明的大热之证不可用。

陈修园说《伤寒论》397法,一言以蔽之,就是存精液。

因为外感疾病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发汗,或者通过泻下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甘草就是一味非常好的存精液的药,所以凡是出现了舌苔比较干枯的症状就可以加大甘草的使用,而出现了水肿,舌苔厚腻即使需要使用甘草,也要减量。

甘草一般用10-15克,如果湿气比较明显则用5克,有明显的水肿,或者肾病,就需要着重考虑,到底解毒的需求大,还是去湿的要求高。

桂枝汤的禁忌证

桂枝汤的禁忌证

桂枝汤的禁忌证
中医每一个方剂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证,在《伤寒论》里,张仲景专门就桂枝汤的禁忌证提示了几个条文。

《伤寒论》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

本为太阳病,已经用了汗法,却没有邪随汗解,医者更是错误地使用了或吐法,或下法,或温针,导致邪入于里,即被误治导致的坏病,这时候就不能用桂枝汤。

(16条)……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释)桂枝汤本来是发汗缓剂,用于治疗中风。

如果是发热,无汗,脉浮紧,属于伤寒,应该用麻黄汤解表重剂。

总而言之,这一条说明,如果是误治的坏病成为里证的和伤寒表实证的,都不能用桂枝汤。

《伤寒论》第17条,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释)这一条就是说,嗜酒的人不能就是有桂枝汤证也不能用桂枝汤,为什么呢?因为嗜酒之人为湿热内蕴的体质,这种人多舌苔黄腻或白腻,如果误用桂枝汤则湿热壅滞,胃气上逆而呕吐。

《伤寒论》第十九条,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释)这一条从服桂枝汤以后出现的变证推测,阳热内盛和脓毒内伏之人不能服桂枝汤。

阳热内盛者,多口干,口渴,口苦,目红,壮热,舌质红等。

脓毒内伏者则为易生疮疖,痤疮,急性扁桃体炎,湿热内蕴的胃炎胃溃疡,阑尾炎等全身炎症性病变之人。

还有一个禁忌证是《伤寒论》没有单独论述的,但是在《中药学》肉桂篇章提示“肉桂易动血”,所以凡是呕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紫斑,崩漏等皆不可用肉桂,桂枝和肉桂同为一颗树上的,药性相似,故凡遇血证,亦皆不可用。

郝万山讲伤寒论(电子稿)

郝万山讲伤寒论(电子稿)

郝万山讲伤寒论(电子稿)第01 郝万山讲伤寒论第02 讲《伤寒论》成书背景和流传第03讲《伤寒论》的内容和贡献第04讲关于六经辨证的若干问题第05讲学习《伤寒论》的方法和要求第06讲学习《伤寒论》的方法和要求第07讲太阳病提纲第08讲太阳病的分类提纲第09讲太阳病病程的时间规律第10讲太阳中风证治第11讲桂枝汤的适应证第12讲桂枝汤的禁忌证、桂枝汤的加减应用第13讲桂枝汤的加减应用(2)第14讲太阳伤寒与麻黄汤的适应证第15讲麻黄汤的适应证与禁忌证第16讲伤寒兼证(1)第17讲伤寒兼证(2)第18讲汉代的度量衡制第19讲表郁轻证、太阳蓄水证(1)第20讲太阳蓄水证(2)第21讲太阳蓄血证(1)第22讲太阳蓄血证(2)第23讲表里先后治则、虚烦证第24讲邪热壅肺证、协热下利证第25讲心阳虚证第26讲水气病第27讲脾虚证第28讲肾阳虚证第29讲阴阳两虚证第30讲结胸证第31讲结胸证(2)第32讲结胸证(3)、脏结证第33讲心下痞证(1)第34讲心下痞证(2)第35讲痞证及其类证第36讲痞证类证、火逆证、太阳病欲愈候第37讲太阳病类证、太阳病篇小结第38讲阳明病概说第39讲阳明病纲第40讲阳明热证第41讲阳明腑实证(1)第42讲阳明腑实证(2)第43讲阳明腑实证(3)、脾约证第44讲津亏便结证、下法辨证和禁例第45讲阳明湿热发黄证第46讲阳明发黄证、血热证、阳明病辨证第47讲少阳病概说第48讲少阳病纲要、小柴胡汤的适应证(1)第49讲小柴胡汤的适应证(2)第50讲小柴胡汤的适应证(3)第51讲少阳兼证(2)第52讲少阳兼证(3)第53讲热入血室证、少阳病篇小结第54讲辩太阴病证并治(1)第55讲辨太阴病证并治(2)第56讲少阴病概要、少阴病纲要第57讲少阴寒化证(1)第58讲少阴寒化证(2)第59讲少阴寒化证(3)第60讲少阴寒化证预后、少阴热化证、太少两化证第61讲少阴急下证、阴郁证、伤津动血证、少阴咽痛证第62讲少阴咽痛证(2)、少阴病篇小结、辨厥阴病证并治概说第63讲厥阴病第64讲厥阴上热下寒证(2)第65讲厥逆证第66讲辨下利、辨呕吐第67讲辨呕吐、辨预后、厥阴病篇小结第68讲辨霍乱病证并治第69讲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1)第70讲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第01 讲《伤寒杂病论》的作者张仲景和曹操、刘备、华佗都是同时代的人物,这正是东汉末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面我们谈到了桂枝汤的适应证,那是讲的桂枝汤可以用,下面我们就谈谈桂枝汤的使用禁忌证,是讲桂枝汤不可以用。
看第16条,“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需识此,勿令误也。”这个“识”就是铭记的意思,你要经常的牢牢的铭记在心,千万不要发生错误。桂枝汤本来是解肌袪风、调和营卫的,这里的“解肌”主要是和麻黄汤治法中的“发汗”散寒相区别。麻黄汤发汗散寒,桂枝汤解肌袪风,主要是在文字上相区别,说明桂枝汤的发汗和麻黄汤的发汗不同,应当说没有更深刻的意义。后人把它解释得非常复杂,弄得我们是无可适从,实际上是在文字上把桂枝汤的发汗和麻黄汤的发汗区别开来,说桂枝汤解肌袪风,麻黄汤发汗散寒,这就是为了区别这两个方子,治法上文字的不同。我们要理解的话,那就是桂枝汤发汗力弱,麻黄汤发汗力强。
所以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时间治疗的问题,对于发作性疾病,在它发作之前用药。有的病人呢,他把握不住自己发作的时间;有的病人,他的病情发作时间常常是有规律的,可以在发病前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左右吃药,这个时间是我们从临床中来的。发作没有规律的,只有在他的发作间歇期间用药,不要在正出汗的时候用药。
我在东直门医院做住院医生的时候,在门诊有一天来了一个病人,我想起来那个病人当时是56岁,南方人,说的一口南方话。我似懂非懂,听他的话,非得听好几遍。我印象很深刻,56岁。他说,大夫,我这个病不太好治,在你们医院治了三个月了,我说你是什么表现啊,我就是每天下午一到三点钟,身上一阵热,热完了要出一身大汗,汗要出到什么程度呢,一件棉毛衫湿透了,一件衬衣湿透了,把这两件衣服连裤子都换掉以后,我下午才能继续工作,这个烘热汗出的持续时间,从三点钟开始,到四点钟汗就出完了,换了衣服还能够继续工作。我就看看他前面看过的病历,有养阴敛汗的,有益气固表的,有清里热的,在我能想到的治疗多汗的方法,前面的医生都用到了。特别是我上次看病的那个医生,他用了敛汗固表的方法。我记得药味用得多,药量用得大,如麻黄根30克,浮小麦50克,煅牡蛎50克,分心木(就是核桃的隔膜)20克,金樱子30克,在我能够想到的所有收敛的药,所有的敛汗固表的药,全用上了,我心想,这恐怕得有效,这要没有效的话,我绝对没有办法。我说,老先生,你吃了上次这个方子怎么样啊,他说,这个方子吃了一回我不敢再吃了。我问为什么不敢再吃了,他说我上午吃完这个药以后,下午三点钟我还是热,这么一热呢,过去我热完了,汗出完了,换了衣服还能工作,那天下午,确实不出汗了,但热了我一下午,一直到下班身上还是热,热得我心烦体躁,汗是没有出,衣服也没有换,但是我不敢再吃了。我一听这话,我说老先生,既然止汗不行的话,我给你发发汗。他愣住了,他说大夫,我看了这么长时间的病,没有一个大夫说要给我发汗的,他说这发汗行吗,他看着我太年轻,对我不太信任。他说要是吃了你的药没有效果怎么办?我说吃了我的药没有效,我带你去找我的老师。
因为那个时候,有些老大夫不出普通门诊,所以有的病人要找老大夫看病是很困难的。他一听这个很高兴,他说,那你给我开方吧。我开了三付桂枝汤,我那时候不太会用这个方子,我也没有告诉病人怎么吃。好,拿了三付药之后,第三天他来了,他说大夫,吃了你的药什么感觉都没有,还是那样。我就带着他去找胡希恕老师,胡希恕老师是当年我们东直门医院特别善用经方的老前辈,那时候他不出普通的门诊,他只在特殊的门诊,给我们的一些高级干部看病。我说胡老,我给您带来了一个很疑难的病人,这个病人呢,每天下午到了三点钟就开始烘热,然后开始出汗,出汗出到换两件衣服的地步。以前的医生益气固表,敛汗收涩都不行,我给他用了桂枝汤想发汗。然后他就开始问病人,这个方子你怎么吃的。我发现这个病人吞吞吐吐的说,我早一次,晚一次。后来回想起来,他根本就没有吃我开的药,他就等着我带他去找老大夫看病,他不信任我,更不相信出汗那么多还能够发汗,所以他根本没有吃我开的药,第三天就来了,要我带他去找老大夫,胡老说你的方子开的好,你怎么给他吃的?我说我也没有怎么说呢,病人也吞吞吐吐啊。胡老说,你这样,每天就吃一回药,你不是下午三点钟有烘热,有出汗吗,那你就在一点半钟左右就吃一次药,吃完之后,你不是在办公室吗?多喝一些热水。我记得那时候好像是秋天吧,多喝一些热水,然后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稍稍坐一坐,穿的衣服稍稍厚一些,能不能先潮潮的出一点汗,到了二三点钟看他热得起来还是热不起来。
“若其人脉浮紧”,浮主邪气在表,紧主寒邪盛,发热汗不出,这正是寒邪闭表,阳气被郁的一种表现。这是一个典型的、单纯的太阳伤寒表实证,它不兼有里虚,它不兼有里实,没有经过汗、下,所以它是单纯的。两个定语,典型的、单纯的太阳伤寒表实证,这个时候不能用桂枝汤,一个典型的、单纯的太阳伤寒表实证,我们这里提出一个表实的概念,这个表实寒邪闭表,卫闭营郁,它没有汗,所以把它叫做表实。因此相对来说,太阳中风证是卫强营弱,营卫失和,它有汗出,有营气不足,把它叫做表虚。这个表实和表虚,都是后世医家所说的,而不是《伤寒论》所说的。太阳伤寒,无汗、表闭,把它叫做表实;太阳中风,有汗,营阴不足,所以把它叫做表虚。这个表虚,并不是我们《黄帝内经》所说的“精气夺则虚”的虚证。如果是虚证的话,应当用玉屏风散。
第15条。“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如果误下以后,太阳的阳气不能向上向外,抗邪于表,言外之意,表邪就会乘虚内陷,证候就会发生变化,当然就不能再用桂枝汤。
以上我们讲的这些桂枝汤的适应证,基本上我们这里原前5条都概括了,这前5条的内容都是由于外邪所引起的病证在表的一些证候。至于第6条,是非外邪所致的营卫不和,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谈到的第53条和第54条。
接着我们看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这里也没有说太阳病,也没有说中风,也没有说伤寒,没有头项强痛,没有脉浮,所以它不是外邪所造成的。“病人脏无他病”,就是内脏没有什么特别的病,患者饮食正常,睡眼很好,二便正常,它的临床特征呢,只是时时,“时”就是时时,就是常常。一阵发热,随着发热之后就出现了自汗,“而不愈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就这么一个证候,一阵发热,随后汗出,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能吃,能喝,能睡,二便正常,内脏没有毛病,没有外感。这种发热,从临床的角度来看,实际试体温表的时候,常常体温是正常的,只不过是病人自己觉得热罢了。仲景还强调这是卫气不和,怎么治疗呢?“先其时发汗则愈”,应当在发热汗出之前,先给他用桂枝汤发汗。这样先把营卫调和好了,到它该发作的时候就不发作了。你不要在他汗正出得正多的时候给他喝桂枝汤,给他喝粥,给他盖被子,这时候可能汗出的过多。
营和卫是运行于体表的气血,在体表运行的气,就是卫气、太阳之气;在体表运行的血,就是营。气血之间,营卫之间有相互协调,相互资助、相互制约的关系。当我们生理机能失调的时候,尽管没有外邪,它也可能导致营卫之间的失和、气血之间的失和。
53条、54条就是讲的营卫气血之间失和造成的这种失调的证候。这个“病常自汗出”,是卫阳不足,没有卫外的功能,或者卫外功能失司,卫阳不足,卫外功能失司,结果营卫失调,卫阳不能固护营阴,营阴外越,结果导致了病人经常自汗。仲景对它的病机解释说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卫气而不在营气,主要是卫气和营气不能够相协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么协调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呢?那就是用桂枝汤稍稍的发一点汗,让卫气感觉到还需要营阴来制约我,还需要我承担保护营阴的作用,就是这么一个意思。卫气和营气之间的关系已经脱节了,现在用桂枝汤调和一下营卫,发一下汗,使卫气感觉到它和营气之间还应当有保护营阴的责任,还应当有接受营阴资助的这种权力,这样就能够达到调和营卫的效果。
好,就开三付试试,这个老头很高兴的走了。第四天来了,特别高兴,他说,大夫,这发汗的方法还真不错,他说我头一天中午吃完这个药以后,喝了点水,身上潮潮的出了一点汗,根本就不用换衣服,到了三点钟该发热的时候,我就等着它发热,结果热不起来,或者是热的劲不大,随后出的汗不多,我只把最里面的衣服换了。到了第二天,比头一天的热更轻了,我觉得衣服不换就可以了。
讲义的第18页,“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太阳病应当汗解,如果先用了发汗的方法,(表邪)没有解除的话,也许是病重药轻,也许是这个人的特殊的体质,一汗不解,你可以再汗。结果你一看一汗不解就着急了,“而复下之”,这个“复”字当“反”字来讲。反复反复是个同义词,你怎么知道当“反”字来讲?因为后面说“而反下之”,你就知道原来这个“复”当“反”字来讲。你反而用了下法,所以他强调了“脉浮者不愈”,这个脉浮病不好是病在表的缘故,浮为在外,你反而用了下法,当然这个病就不会好了。在这种情况下,脉浮,病在外,要解表的话,还能用麻黄汤吗?不能用麻黄汤了。所以这一条,45条,就属于我们这里所说的表证汗、下后,正气受挫,表证仍在这个范围。
第12讲 桂枝汤的禁忌证、桂枝汤的加减应用(1)
大家好,时间到了,我们上课。
上一次课,我们一直在讲桂枝汤的适应证。我们讲义上把桂枝汤在太阳病篇的适应证的条文都罗列起来了,我按照它的适应范围,大体作了这么一些归类。我们刚才读原文的时候,读完第44条以后就读到56条,中间有一条原文我们没有读,就是第45条,现在回头来看看45条。
先看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3条没有说太阳病,更没有说伤寒、中风,它笼统的说病,它的临床表现就是一个“常自汗出”,这就是它的临床特征,临床症状,没有脉浮,没有恶风寒,没有头项强痛,所以它不是外邪所造成的。
我说可以。我再给他开桂枝汤,原方6付。他说郝大夫,看来你们的工作经常变动,我吃完这个药以后不再复发,我就不再找你;再复发的话,不管你走到哪里,我才会找到你的。你想想工作的调动总会有轨迹的吧,总会有人知道吧。现在三十年过去了,他没再来找我。
这是一个男性更年期综合证前后的一种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其实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很常见,我们不一定都用桂枝汤。有的需要用清热的,有的需要用滋阴清热的,有的需要用益气固表的。但是调和营卫法,桂枝汤法,在治疗这类病的过程中,在其它方法都不好用的时候,别忘了用桂枝汤先其时发汗,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治疗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