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政府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如何提高政府效率B. 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C.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D. 政府如何进行宏观调控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
A. 市场失灵B. 收入分配不公C. 促进经济增长D. 维护国家安全答案:D3. 政府通过()手段来调节经济。
A. 货币政策B. 财政政策C. 行政命令D. 所有以上手段答案:D4. 政府预算赤字意味着()。
A. 政府支出大于收入B. 政府收入大于支出C. 政府收支平衡D. 政府债务减少答案:A5. 在政府经济学中,()是指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对市场进行的干预。
A. 宏观调控B. 微观干预C. 经济规制D. 公共政策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政府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规章制度来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其次,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以稳定物价、促进就业、平衡国际收支等;最后,政府还负责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如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这些是市场机制难以有效提供的。
2. 阐述政府干预经济的合理性。
政府干预经济的合理性基于以下几点:首先,市场机制并非万能,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如自然垄断、外部性问题等,政府干预可以纠正这些市场失灵;其次,市场在分配资源时可能导致收入分配不公,政府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手段可以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再次,政府干预有助于保护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保障基本生活水平;最后,政府还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3. 描述政府预算制定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政府预算制定过程通常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和监督四个阶段。
首先,政府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财政状况,编制预算草案;然后,预算草案提交给立法机关进行审查和批准;批准后,政府部门按照预算执行财政支出和收入;最后,立法机关和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
政府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一、导论1. 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掌握)政府经济学又称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 Sector Economics),是以政府等公共部门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支,研究他们的行为活动如何能实现收益最大化。
公共部门(1)政府:A.政府的理解:关于什么是政府,有两种不同的典型观点。
第一种将政府视为有机体,即“政府有机论”;“政府有机论”将社会视为自然的有机体,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有机体的一部分,而政府是有机体的心脏。
据此,个人只有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才有意义,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政府(国家)利益是至高无上的。
第二种把政府看作机械体,即“政府机械论”。
“政府机械论”将政府看作是个人为了实现其个人目标,而人为创立的东西。
据此,处于舞台中心的是个人,而不是群体。
根据这种观点,没有了个人,也就没有了政府(国家),因此,个人是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主体,个人是社会的基础。
契约国家论是支持这种观点的。
人们通常认为,“政府”就是“政权组织”,或者只将各级行政机关视为是“政府”。
这是狭义的“政府”,而广义的“政府”除了行政机关之外,还包括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
中国的政府组织体系:中国政府组织体系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构成的。
地方政府由省级政府、地市级政府、县级政府和乡级政府所组成。
每一级政府都有所属部门、机构和单位。
广义地说,中国政府还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政治协商会议、各级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检察院等。
B .政府行为的收益最大化:政府作为经济主体需要寻求自身收益最大化,即谋求全社会的福利,有效配置资源,使社会得以发展。
政府经济活动的种类:政府经济活动包括三种活动:公共支出活动、公共收入活动和政府规制(regulation)。
(2)公共企业公共企业一般是指政府拥有的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宗旨的企业,但也包括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宗旨的那部分非国有企业。
它们主要以销售收入作为活动的资金来源,也可能获得政府的补贴,以与私人企业平等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
第一章 政府与市场 《政府经济学》PPT课件
14
二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分歧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政府与市场的认识 ——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私有制和自由市
场制度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无政府主义,因此, 要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无市场货币关系存在的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取代
21
三、政府干预理论的发展
福利经济学家庇古对市场缺陷分析,成 为政府干预的理论依据
完全竞争条件下,有限资源的最优配置,但 仅依靠竞争不能导致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 所以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政府经济干预应局限于征税和补贴
22
三 政府干预理论的发展(续)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出版 ——为市场经济政府干预理论作出贡献 ➢ 自由市场时有效机制,但市场机制本身有缺 陷,必须引入政府对经济干预,否定了斯密 “看不见的手”理论 ➢ 政府通过财政、税收、货币等措施干预
其次,从交易方式上来看,所谓政府就是通过强制性的命令—
—服从关系,在经济当事人之间进行交易,实现资源配置,而市 场则是通过平等的当事人之间进行的自愿交易来实现资源 配置。
最后,从交易目标来看,政府是一种基于社会福利目标的“公
共选择”,而市场则是一种基于私人利益目标进行的“自主 选择”的制度安排。
15
二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分歧(续)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政府职能设想 ✓ 从对人的管理变成对物和生产的管理 ✓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途径来实现 ✓ 坚持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 ✓ 坚持若干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
16
二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分歧(续)
(二)以马歇尔为首的新古典学派对政府与 市场的认识 一些书刊的发表或出版 ➢ 1871年杰文斯《政治经济学理论》 ➢ 卡尔.门格尔发表《国民经济原理》 ➢ 1874年利昂.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 ➢ 1890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筒答题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189)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筒答题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189)一、名词解释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对财政收支规模、结构等采取的各项措施和手段。
2.税收饶让:税收饶让是指一个国家对本国纳税人在国外得到减除的那一部分所得税,同样给予抵免待遇,不再按本国规定的税率补征。
3.公共选择:一般是指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
4. 政府收入规模: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个财政年度内)可以组织的财政收入数量或者资金总额。
5.流转税:也称之为商品税,是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6.公共定价:是指政府对提供某些特定商品和劳务所收取费用的决策。
7.利益集团:是指那些由于特定利益而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公共选择过程特别是意见表达功能的社会群体。
8.政府收人:一般也称之为财政收入或公共收入,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而筹集的社会资源的总和。
9.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1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12.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二、筒答题1.简述所得税的优点。
答:所得税的优点主要有:(1)有利于体现社会公平。
(2)税负不易转嫁。
(3)征税环节单一,不存在重复征税。
(4)具有“内在稳定器”的特征。
2.简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差异。
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两项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宏观经济政策,它们作为政府调节总需求的基本手段服务于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制定政策的主体有差别。
(2)政策目标有区别。
(3)政策手段有区别。
(4)政策时滞不同。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四、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3.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旬效开展公干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4.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价值判断,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5.消费的非竞争性则是指消费过程中的这样一种性质: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不会影响另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的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换言之,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6.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7.生产的外部经济性指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他人产生了积极影响。
8.产权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物品或资源)的法定权利,这一权利是排他的、可转让的和永久的。
9.所谓多数裁定原则,是指要通过一个方案,必须有一半以上的人赞同。
多数裁定原则还可以具体分为简单多数原则、有条件多数原则。
10.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
11.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12.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13.公共投资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共资金用于购置公共部门的资产,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前提与基础。
14.行政管理支出,就是指政府财政用于国家各级立法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司法机关行使公共管理职能所需要的经费开支。
政府经济学—复习讲义
政府经济学第一章绪论一、政府经济学研究对象1、政府的定义:广义:government 区别于司法、立法机关狭义:administration 指中央与地方的行政机关2、政府的四个层次:(1)中央政府及组成中央政府的各部委办及其内部的各厅局及其附属机构;(2)省、市、县各级地方政府及其附属机构;(3)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资兴办的各种企、事业单位;例如:教育、卫生、铁道、电信、电办(4)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口银行、中国发展银行)二、政府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关系1、联系:公共经济学是政府经济学的前身,政府经济学是建立在公共经济学的基础上。
2、区别:(1)研究对象范围不同公共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是公共部门或公共组织,不仅包括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而政府经济学研究对象是政府及其管理部门。
(2)理论分析的侧重点不同公共经济学注重对公共物品的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的分析;而政府经济学注重对公共物品的制约条件的分析。
(3)学科性质定位有区别尽管两者在许多知识原理有重叠和相同的方面,但公共经济学的学科定位是经济学;政府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综合性学科,它的学科定位是公共管理学。
第二章政府介入经济的理由一、资源配置与经济体制1、资源配置2、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3、经济体制:对资源配置基本问题的不同解答方式。
现代经济学以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和动力结构作为划分标准,把经济体制归纳为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三种类型。
自然经济:以自然和习俗、传统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1)决策结构:一切基本问题都是由家长参照习俗和个人经验来作出决策。
(2)信息结构:由祖传的或经验的代际传承。
(3)动力结构:自给自足概括:它是一种低风险的,与落后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方式,社会进步十分缓慢。
计划经济:是一种以政府的行政命令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体制。
(1)决策结构:经济决策权集中于最高行政当局。
(2)信息结构:经济信息纵向传输。
(3)动力结构:以行政奖惩和精神激励为主要动力机制。
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
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它是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即狭义的政府,也就是国家行政机构;(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5)政府经济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什么是政府经济学?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1、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即资源配置达到了这样一种理想状态,任何分配方案的改变,都不能达到在不损害一部分人利益的前提下,而提高另一部分人福利水平的目的。
既然这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就需要政府干预。
即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
2、什么是竞争失灵?竞争失灵指的是市场处于一种不完全竞争状态,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
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3、什么是信息的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4、什么是自然垄断?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政府经济学
1: 简述政府经济职能的含义和性质答:政府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从社会经济生活宏观的角度,履行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地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的职能和功能。
它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采取的组织和干预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法、方式、手段的总称。
包括下面几层含义:(1)管理的主体,是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而不是任何其他经济组织、单位和个人。
(2)管理的经济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着眼于全局性的宏观管理,不同于部门经济管理和企业经济管理。
(3)管理的目的,既有阶级性意义即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也有公共性意义,即通过一系列管理活动,以较少的代价去获得较大的经济效果,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4)管理的方法、方式和手段带有综合性。
政府经济职能的性质,如上所述,国家的本质决定了国家职能和政府职能具有二重性,即阶级性与公共性。
同样,政府的经济职能也反映了国家本质的二重性,只是政府经济职能的二重性,是通过经济管理过程的二重性即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反映出来的。
政府经济职能的二重性,是由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决定的。
要保证社会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经济管理就必须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的功能,即把劳动力、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结合起来以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的功能;二是维护生产关系的功能,即实现生产目的]维护现存财产关系的功能。
政府管理经济的过程,正是这两种功能共同发生作用的过程。
前一种功能是一切社会生产共同具有的,故称之为经济管理的自然属性;后一种功能决定于生产关系的性质,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故称之为经济管理的社会属性。
这个原野理对一切社会形态的经济管理均是适用的。
2: 私人部门生产公共产品中的政府作用答:某些化共产品由私人供给绝不意味着要完全脱离政府,相反,政府在公共产品的私人部门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政府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政府要为公共产品的私人生产者提供制度激励,这包括对公共产品产权的界定以及给予某些激励措施等,从而为私人生产公共产品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政府经济学笔记考点
政府经济学考点前言1.政府经济学是由公共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发展而来的。
2.财政学、经济学从纯粹属于国家走向公共社会,是从亚当·斯密开始的。
1776年《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自由贸易、自由放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3.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的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于1841年出版。
20世纪初英国剑桥学派的重要人物——庇古于1920年出版了《福利经济学》一书,他是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掀起了一场旨在用国家干预经济理论代替经济自由主义学说的“凯恩斯革命”。
4.西方经济学界有人把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称为“干预经济学”,把科斯的经济学称为“产权经济学”。
5.政府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的差别:(1)研究对象和范围有差别。
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中的经济主体是公共部门或公共组织,而政府经济学研究对象中的经济主体是政府及其管理部门。
(2)运用的理论和分析工具有差别。
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福利经济学,其分析工具是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而政府经济学除此以外,还必须借助政治学理论,尤其是国家理论,在进行经济分析的同时引入政治分析。
(3)学科性质的定位有差别。
公共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在经济学,而政府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应该属于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
6.斯蒂格利茨把政府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归结为“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为谁生产和如何决策”。
第一章政府与市场1.政府的基本特点:(1)主权性和独立性;(2)政治性和阶级性;(3)强制性和约束性;(4)执行性和实践性;(5)综合性和动态性。
2.市场的概念:是指商品和劳务买卖双方自由交换的场所和机制,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3.交易主体、交易客体和交易行为构成了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
4.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5.市场机制包括了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核心。
政府经济学
名词解释:1、效率准则:又称为帕累托效率准则。
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这样一种境地,即任何重新改变资源配置的方式,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在其他人没有受损的情况下受益。
换言之,经济运行达到最高效率时,一部分人要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处境的恶化为代价。
这一资源配置的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或称为帕累托有效。
2、社会边际成本(MSC):指的是增加一单位的该种产品的产出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
3、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4、私人产品:是指需要通过市场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个体的社会成员的私人需要的产品。
5、公共产品:是指需要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的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
6、混合产品:是兼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属性的产品。
7、金钱的外部效应:经济学家将因某种物品或服务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动而以价格升或降形式给现有消费者带来的影响。
8、外部效应:指的是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之间或私人边际效益与社会边际效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也就是指某些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经济主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换言之: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9利益集团:由于个人的偏好不同,人们对于公共选择可能带来的预期收益的判断也有不同,有共同利益的个人通常会组成集团,通过对公共选择施加影响和压力以增进他们所认可的共同利益。
10、寻租理论:寻租是试图利用政治过程让利益集团获得超过他们机会成本的经济报酬的行为。
11、政治性经济周期:是唐斯选票最大化模型的一个应用或体现,在这一模型中,政治家、政党和官僚的行为与投票人的偏好一起发生作用,寻求选票最大化的政府并非经济事务中消极的、外在的因素,而是一个内生变量。
它们可以引起价格、产出和就业周期的变化。
12、垄断的概念及分类:垄断是指在市场交易中,少数当事人或经济组织凭借自身的经济优势或超经济势力,对商品生产、商品价格、商品数量及市场供求状态实行排他性控制,以牟取长期稳定的超额利润的经济行为。
政府经济学(指研究政府经济的行为)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科学研究方法,是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必须遵循的科学的方法论。根 据唯物辩证法,物质世界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无不体现了如下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 定之否定规律。按照唯物辩证法方法学习和研究政府经济学,就是以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物质世界运动的三大规律 为基本线索,来把握和研究政府经济活动过程的内部联系及其政府经济活动与其他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 进而了解和掌握政府活动的规律性。
研究内容
在明确了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政府的经济行为之后,还必须对政府的经济行为作出界定,这事实上 构成了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一般而言,从政府的经济职能出发,研究政府经济行为也有了以下几个层次的内涵:
第一层次:是研究政府的经济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是由市场来界定的,即市场机制能够 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就不要界入;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或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的领域,即市场失灵的领 域,就是政府行使其职能和发挥其作用的领域。据此确定的政府经济职能的集中体现,就是要为满足社会公共需 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还必须解决好外部效应问题及公共选择问题等。
与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来说明市场经济如何通过价格机 制来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在微观经济学看来,最基本的单个经济单位是居民和厂商,前者是经济中的消费者,后者是经济中的生产者, 根据经济学关于每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实现效用(或利益)最大化理论出发,微观经济学对 于居民的研究,是以居民如何将有限收入用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上实现效用(也即满意程度)最大化而展开的。微 观经济学对厂商的研究是从厂商如何将有限资源用于生产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展开的。微观经济学通过对居民的效 用最大化和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的研究,来探索整个社会的资源最优配置。每个经济单位都实现了最大化,整个社 会的资源配置也就达到最优化了。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已排版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3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4.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消费者对某一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影响其他消费者对同一物品的消费.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5.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6.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7.外部效应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收益外部化)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8.庇古税: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们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避免效率损失.由于这一纠正外部成本的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税.9.投票悖论:在投票选择中出现有悖于日常逻辑推理的现象。
如在A、B、C三个方案中,A和B选择,A以2:1的票数获胜.在B和C的选择中,B以2:1的票数获胜.然而,在A与C的选择中,C又以2:1的票数获胜.因而,无法确定最后获胜的方案.如果根据一般的推理,A优于B,而B优于C,则一定是A优于C,而上例中的结果是C优于A..10.阿罗不可能定律:阿罗认为,一般来说在多数原则下,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所有标准的集体决策规则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11.转移性支出: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转移性支出,由于是价值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就不可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为了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目标.12.公共定价法:主要针对某些没有明确的收益但是可以通过市场进行定价来确定成本和收益的政府支出项目,通过设计“公共定价法”来衡量它们的成本与收益,并可直接提高它们作为准公共品的绩效.13.政府采购: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为了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事业单位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团体为了开展业务活动,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及劳务的行为.14.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财政措施和手段.15.社会保险:是指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在劳动者年老、疾病、伤残、生育、失业等原因暂时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从而部分或全部地失去正常收入时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劳动者及家属基本生活的通过国家立法建立的保障制度.16.财政贴息:是指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政府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其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17.税收支出:是指以特殊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与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政府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18.行政规费:行政规费是指政府机关为某些特定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相应服务所收取的费用,如办理结婚证、护照等收取的工本费、手续费等.这些收费主要是配合国家对有关行为、活动的统计、管理,并适当弥补政府管理成本费用,不以增加政府收入为目的.19.替代效应: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是指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经济主体减少对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对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20.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律法规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它是国家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主要包括税收法律、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等.21.: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交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22.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全部课税对象中预先确定减除的部分.23.国有资产:是指在法律上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所有权的各类资产.具体来讲,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其收受益、拨款、接受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类财产或财产权利.24.政府预算管理体制:主要由预算管理级次的规定、预算管理权的划分、用品收支范围的确定和预算调节制度的安排等方面的内容组成.25.复式预算: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将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
政府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它是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即狭义的政府,也就是国家行政机构;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5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2、什么是政府经济学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第二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1、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即资源配置达到了这样一种理想状态,任何分配方案的改变,都不能达到在不损害一部分人利益的前提下,而提高另一部分人福利水平的目的;既然这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就需要政府干预;即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2、什么是竞争失灵竞争失灵指的是市场处于一种不完全竞争状态,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3、什么是信息的不对称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4、什么是自然垄断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5、什么是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它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6、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是什么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再分配;2经济稳定和发展;3资源配置;7、怎样认识收入差距与公平、效率的关系1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2收入分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描述了收入的分布情况;对于收入差距有个量的问题,一方面市场的效率要求必然会产生收入差距,另一面,出于对人们有关收入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又要求政府将这个差距维持在人们意愿的范围之内;即基于对公平和效率的综合考虑,收入差距既要满足效率的要求,又要防止差距过大对公平带来的冲击;3政府决策时可形成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组合,如我国目前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第三章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1、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是什么1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是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共提供产品,用于公共消费;2它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以萨缪尔森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他们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决定了政府提供的必要性;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外部性;非排他性决定了人们在消费这类产品时,往往都会有不付费的动机,而倾向于成为免费搭乘者,这种情形不会影响他人消费这种产品,也不会受到他人的反对由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特点所决定;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只要有公共物品存在,“免费搭车者”就不可避免;这样,私人企业如果提供公共物品,就无法收回成本;同时,由于公共物品的个人消费“量”是不确定的,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竞争市场上一般无法提供这类产品,竞争性的市场不可能达到公共物品供给的帕累托最优,无法满足社会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因此通过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实现排他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规模经济上缺乏效率;因此,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比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提供具有更高的效率; 2、什么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3、什么样的公共物品可以由私人供给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指的是没有政府介入和强制的个人自愿提供公共物品的情形;当公共物品满足下列条件的时候,由私人供给公共物品便存在可能: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3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4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公共物品需要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其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是产权;第四章外部经济效应与政府经济政策1、什么是外部效应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收益外部化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2、什么是庇古税庇古税是指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避免效率损失;由于这一纠正外部成本的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税;3、什么是公共资源问题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1公共资源有着如下两个特征: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一是其使用上不受限制;由于使用上不受限制,没有人对新加入使用者造成的外部效应负责,使得公共资源的使用所带来的社会收益小于个人收益,进而造成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共资源问题;2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产权归属不够明确.4、科斯定理的含义、意义及局限性是什么1科斯定理的含义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2“科斯定理”强调产权的重要性,认为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关键是界定和保护产权;3“科斯定理”的结论,是建立在交易成本为零的前提基础上的;然而,市场交易中存在成本,这是不容忽略的事实;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 第五章政府经济行为与公共选择习题一、名词解释1、公共选择2、直接民主3、投票悖论4、票决循环5、阿罗不可能定律二、单项选择题1、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A、马斯格雷夫B、布坎南C、费尔德斯坦D、维克塞尔2、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A、政府决策B、企业生产决策C、个人消费决策D、劳动者劳动决策3、对于一个公共产品提供量有高、中、低三种选择,A、B、C三个人的偏好如下:对A而言----高>中>低,对于B而言-----低>高>中,对于C而言-----中>低>高;这三个人中偏好属于多峰偏好的是A、AB、BC、CD、B和C三、简答题1、简述中位选民理论的内容;2、简述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内容;四、论述题在直接民主制度下,试分析全体一致原则和多数裁定原则的利弊;答案一、名词解释1、公共选择:一般是指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2、直接民主:是指社会成员以投票等形式,直接参加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决策,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事务管理;3、投票悖论:在投票选择中出现有悖于日常逻辑推理的现象;如在A、B、C三个方案中,A 和B选择,A以2:1的票数获胜;在B和C的选择中,B以2:1的票数获胜;然而,在A与C 的选择中,C又以2:1的票数获胜;因而,无法确定最后获胜的方案;如果根据一般的推理,A优于B,而B优于C,则一定是A优于C,而上例中的结果是C优于A;4、票决循环:在投票选择中出现的无法选择最优方案的现象;如在A、B、C三个方案中,A 和B选择,A以2:1的票数获胜;在B和C的选择中,B以2:1的票数获胜;然而,在A与C 的选择中,C又以2:1的票数获胜;因而,无法确定最后获胜的方案;如果根据一般的推理,A优于B,而B优于C,则一定是A优于C,而上例中的结果是C优于A;如果上述配对投票能一直进行下去,则会出现A和B选择,A获胜,B和C选择,B获胜,A与C选择,C获胜,B和C选择,B 获胜,……,这样不断循环下去,出现了“票决循环”的现象,但无法在A、B、C三个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5、阿罗认为,一般来说在多数原则下,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所有标准的集体决策规则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二、单项选择题1、B 2、A 3、B三、简答题1、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中位选民理论是说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单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为选民的偏好决定的;2、在多数规则下,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四、论述题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全体一致原则的优点是,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应,也可达到林达尔均衡;即每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公共物品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承担自己应分摊的税收或费用,公共物品供给量可以达到最具效率的水平;但其缺点是该原则存在两个问题:1假定人们在投票时是诚实的,每个人都能真实地表露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要;2找到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税负分担比率可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全体一致原则相比,多数裁定原则下存在对少数人利益的损害,构成一种决策成本,特别是在简单多数原则中更为明显;第六章政府支出概述习题一、名词解释1、政府支出相对量2、购买性支出3、转移性支出二、单项选择题1、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趋势A、不变B、增长C、减少D、无法考察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A、随着社会的发展,完善国内外法律规章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随之递增B、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大C、在经济工业化和随之而来的管理集中化、劳动力专业化的条件下,经济结构以及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于复杂化D、政府为应对急剧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税种3、下列支出项目中适合用公共定价法的是A、公路B、国防C、政治D、资本性投资4、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是A、等于一般贴现率B、小于一般贴现率C、大于一般贴现率D、无法确定和一般贴现率的关系三、多项选择题1、影响政府支出规模的因素主要包括A、政治性因素B、经济性因素C、社会性因素D、国际性因素2、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的有A、基本建设支出B、企业挖潜改造资金C、科技三项费用D、农业支出3、政府支出绩效与微观经济主体支出的绩效相比,差别主要在A、经济活动的地位不同B、成本与收益的计算范围不同C、在具体进行相关方案的选择的标准不相同D、支出的目的不同4、在衡量政府支出的成本时需要考虑A、政府实施该项目过程中实际花费掉的人力、物力B、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C、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D、机会成本5、与私人采购相比,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A、资金来源的公共性B、采购目的的非盈利性C、采购管理的公开性D、采购范围的广泛性6、政府采购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A、竞争性原则B、公开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盈利性原则四、简答题1、简述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和用途;2、政府采购的含义及其与政府支出绩效的关系五、论述题1、论述政府支出增长的宏观和微观模型;2、论述政府支出绩效的评价方法及各自的优劣;答案一、名词解释1、政府支出相对量是指政府支出数量与国民经济其他经济指标的关系;2、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政府购买性支出,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即实行等价交换;对市场运行而言,购买性支出,对消费和生产具有直接影响,可广泛用于调节各项经济活动;一定时期内政府购买性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对市场物价、有关产业发展有重要调控作用;3、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转移性支出,由于是价值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就不可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为了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目标;二、单项选择题1、B2、D3、A4、C三、多项选择题1、ABC2、ABCD3、BC4、ABC5、ABCD6、ABC四、简答题1、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有按政府职能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按其功能分类和其他分类方法;按政府职能对政府财政支出分类,可以分析一定时期内政府履行其职能的重点,以及政府职能的变迁;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析政府预算政策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和选择,以及政府对市场运行干预的广度、深度;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可以全面地反映财政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有利于各级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可以更好地对各项支出进行管理和监督;按其功能分类有利于体现政府各项支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功能、作用,可分析资源在不同领域的配置状况;2、政府采购,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为了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事业单位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团体为了开展业务活动,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及劳务的行为;政府采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竞争性原则2公开性原则3公平性原则;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1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有效发挥财政监督作用2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3发挥财政支出的宏观调控功能;五、论述题1、关于政府支出增长的模型从宏观方面加以解释的有:瓦格纳的“财政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皮考克Peacock和怀斯曼Wiseman的“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穆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财政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从微观方面加以解释的主要有鲍莫尔的“财政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瓦格纳认为政府活动不断扩张所带来的政府支出的不断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皮考克Peacock和怀斯曼Wiseman认为政府支出的变化要受到公民意愿的影响,即政府支出的变化与社会抉择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这种考虑,他们将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归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种,并且认为外在因素是政府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穆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来解释政府支出增长的原因,认为在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因素会制约着政府支出规模的增长;鲍莫尔将整个社会分为两个部门,并得出结论:作为生产率偏低的政府部门的规模必然是越来越大,负担必然越来越重的结论;2、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常用方法有“成本——收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定价法;所谓“成本——收益”分析法,是为政府支出项目或服务等提出实现建设目标的若干备选方案,并详细列出各种备选方案的边际社会成本和边际社会收益,以便分析比较项目或服务所带来的效益,并最终选择出最优的项目方案,这种方法需要有准确的成本和效益,但是在政府支出的大多数项目中,这个条件难以满足;最低费用选择法主要是针对成本容易计算,但绩效却难以衡量的政府支出项目,在不必使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政府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需要计算所有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且把所花费的成本最低,作为政府支出项目择优选择方案的基本标准;公共定价法主要针对某些没有明确的收益但是可以通过市场进行定价来确定成本和收益的政府支出项目,通过设计“公共定价法”来衡量它们的成本与收益,并可直接提高它们作为准公共品的绩效;第七章政府购买性支出1、什么是公共投资公共投资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共资金用于购置公共部门的资产,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劳务的前提与基础;2、什么是财政投融资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一般商业贷款;3、公共投资的范围和政府涉入的原因是什么政府公共投资的范围主要涵盖那些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起到基础性作用,有利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但同时又是微利或无利的项目,主要包括着基础产业投资和农业投资;政府涉入的原因是:1、基础产业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和自然垄断性的特点,决定着其很难单纯依靠私人投资主体的力量来完成,而应当由政府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共同完成;2、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由于其自身的产业特点,往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而且时常受到自然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中,因此需要政府加以扶持;4、财政投融资的特点是什么财政投融资不同于一般商业投融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投资范围有严格的限制;2、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追求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3、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财政投融资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成本为公共投资筹集资金;5、行政管理性支出和其他购买性支出的区别是什么作为政府的购买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与其他购买性支出相比具有特殊性; 1、公共行政部门所提供的行政管理,是面向全社会的一种管理,其数量与价值都不能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确定,其管理对象和接受管理的主体不具有排他性,因而行政管理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其支出也必须由政府财政予以提供,因而政府提供经费的来源,是向全体社会成员收取的税收;2、从直接生产与消费社会财富的角度看,行政管理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社会消费性支出;第八章政府转移性支出1、什么是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指以社会的共同力量对其成员因各种个人难以抗拒的客观原因导致其难以维持必要生活水平是提供的物质保证,是具有经济福利性质的社会稳定制度;2、社会保障的功能是什么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制度作用于社会各个方面所体现出的内在效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风险分担功能;2、收入再分配功能;3、维护社会稳定功能;4、调节宏观经济平衡的功能;3、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及各自的优劣分别是什么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模式:1、现收现付式;这是一种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社会保险互助互济的调剂职能,简便易行,也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但由于只以实现收支为基础,使得被保者的权利义务关系缺乏数量上的长期规划,调剂能力较差;同时当保险费用逐年增加、提取比例不断上升后,还可能出现企业、国家负担过重的困难;2、完全基金式;这是一种以长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基金筹集模式,要求劳动者在整个就业或投保期内,采取储蓄积累方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这种模式中,进行长期预测的科学管理要求有较强的专业性,而且由于时间跨度大,储备基金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基金的保值与增值的压力非常大;3、部分基金式;这种方式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相结合,在满足一定时期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金,凭此确定收费率;这种模式兼具前两种的优点,为广大国家所采用;4、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1、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2、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修正和调整财政补贴;3、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必须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5、什么是财政贴息财政贴息是指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政府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其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6、试述财政补贴对经济有哪些影响和局限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有效调节社会供求平衡,维护宏观经济稳定;2、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3、配合自然垄断领域的管制价格,提供社会福利;4、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在对经济起积极作用的同时,财政补贴还有以下等方面的局限性:1、政府财政对一些经济活动长期提供大量补贴,将使价格与价值的背离长期化、合法化,从而削弱价格的调控功能;2、财政补贴不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3、财政补贴加剧了财政收支的矛盾,使政府财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7、我国财政补贴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加以解决进入90年代以来,与价格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国家对财政补贴进行了较大幅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1财政补贴数额大,成为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2财政补贴的项目过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3现行的企业亏损补贴制度不规范,不利于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换经营机制;4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财政补贴领域中的职权划分不明确,不利于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有效运行;针对我国财政补贴存在的弊病,我国财政补贴制度改革,应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财政补贴应尽量减少对市场机制的干扰2财政补贴应适时、适度地调整其规模,优化补贴结构;3财政补贴应与其他政策配合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4规范财政补贴管理,提高补贴效率;第九章政府收入概述1、什么是政府收入政府收入,亦即财政收入或公共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2、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关系的意义是什么一般认为,政府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GDP的比率是衡量政府收入规模的指标;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在于:1、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2、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3、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既影响公共需要的满足,也影响个别需要的实现;3、组织政府收入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则;2、利益兼顾的原则;3、合理负担的原则;4、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4、影响政府收入规模的因素有哪些1、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对政府收入规模的制约;2、收入分配政策对政府收入规模的制约;3、。
政府经济学学习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本科)《政府经济学》学习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一、单项选择题,请见期末复习指导(白色封皮小册子)二、单项选择题,请见期末复习指导(白色封皮小册子)三、判断题,请见期末复习指导(白色封皮小册子)四、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提示: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2.政府经济学提示: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3.市场失灵提示: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4.信息的不对称性提示:信息的不对称性,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5.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提示: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是指政府在调节经济运行、克服市场失灵的过程中,由于所收集、掌握信息不足,影响政府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
6.经济发展提示: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贫富差距缩小,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人们医疗教育文化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等。
7.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提示: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政府经济活动,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流动,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8.公共物品提示:公共物品,是指和私人物品相对应,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生产、供给,而主要由政府等公共组织来提供,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9.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提示: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是指当一个居民或企业享受政府等提供的公共物品服务时,不能排除其他居民或企业也能享受公共服务。
10.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提示: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是指当一个居民或企业享受政府等提供的公共物品服务时,其他居民或企业也能同时享受。
政府经济学电子版
一、名词解释4*4'=16'1、外部性概念:经济主体(消费者、生产者等)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对其他人的影响。
它源于经济活动中的“私人成本(私人利益)”与“社会成本(社会利益)”不一。
2、公共产品:由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品。
3、公共选择:公共选择是与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体选择,是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或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和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4、分税制:分税制是根据市场经济中的公共财政原理,以划分税种、税权为主要方式来确定各级政府的财政权力范围和管理职责,处理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一种分级财政管理制度。
5、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提取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或居民的一种再分配方式。
它是配合价格政策和工资政策发挥调节作用的一个政策手段。
6、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
该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府以财政支出作为偿债保证的能力大小,实际上体现了一国政府偿还国债能力的程度。
7、政府转移支付制度:政府间财力的无偿转移,一般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无偿补助或拨款,而财力转移的方法、规则和程序则构成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8、财政预算: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
它的功能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或(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额财政计划。
它是政府分配集中性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和调节、控制、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
)二、单选20*1'=20'1、评价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效率和公平2、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基尼系数G=A/A+BG=0,收入绝对平等G=1,收入绝对不平等一般情况下,0<G<1,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等,反之则越不平等。
•低于0.2收入绝对平均•0.2-0.3收入比较平均•0.3-0.4收入相对合理•0.4-0.5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收入差距悬殊3、市场失灵:是指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政府经济学笔记考点
政府经济学笔记考点政府经济学考点前言1.政府经济学是由公共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发展而来的。
2.财政学、经济学从纯粹属于国家走向公共社会,是从亚当·斯密开始的。
1776年《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自由贸易、自由放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3.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的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于1841年出版。
20世纪初英国剑桥学派的重要人物——庇古于1920年出版了《福利经济学》一书,他是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掀起了一场旨在用国家干预经济理论代替经济自由主义学说的“凯恩斯革命”。
4.西方经济学界有人把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称为“干预经济学”,把科斯的经济学称为“产权经济学”。
5.政府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的差别:(1)研究对象和范围有差别。
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中的经济主体是公共部门或公共组织,而政府经济学研究对象中的经济主体是政府及其管理部门。
(2)运用的理论和分析工具有差别。
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福利经济学,其分析工具是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而政府经济学除此以外,还必须借助政治学理论,尤其是国家理论,在进行经济分析的同时引入政治分析。
(3)学科性质的定位有差别。
公共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在经济学,而政府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应该属于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
6.斯蒂格利茨把政府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归结为“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为谁生产和如何决策”。
第一章政府与市场1.政府的基本特点:(1)主权性和独立性;(2)政治性和阶级性;(3)强制性和约束性;(4)执行性和实践性;(5)综合性和动态性。
2.市场的概念:是指商品和劳务买卖双方自由交换的场所和机制,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3.交易主体、交易客体和交易行为构成了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
4.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政府经济学简答题
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答: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过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2.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答: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3.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有哪些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分配2经济稳定和发展3资源配置4.简述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答:公共物品的提供是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共提供产品,用于公共消费;以萨缪尔森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因此通过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实现排他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规模经济上缺乏效率;因此,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比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提供具有更高的效率;5.简述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可能性分析;答:公共物品满足下列条件时,由私人供给公共物品便存在可能: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3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4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6.什么是公共资源问题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答:公共资源有着如下两个特征: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一是其使用上不受限制;由于使用上不受限制,没有人对新加入使用者造成的外部效应负责,使得公共资源的使用所带来的社会收益小于个人收益,进而造成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共资源问题;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产权归属不够明确;7.简述科斯定理的含义答:科斯定理的含义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科斯定理”强调产权的重要性,认为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关键是界定和保护产权;“科斯定理”的结论,是建立在交易成本为零的前提基础上的;然而,市场交易中存在成本,这是不容忽略的事实;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8.简述中位选民理论的内容;答: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中位选民理论是指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单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位选民的偏好决定的;9.简述阿罗不可能定律的;答: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10.简述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和用途;答: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有:按政府职能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按其功能分类和其他分类方法;按政府职能对政府财政支出分类,可以分析一定时期内政府履行其职能的重点,以及政府职能的变迁;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析政府预算政策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和选择,以及政府对市场运行敢于的广度、深度;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可以全面地反映财政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有利于各级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可以更好地对各项支出进行管理和监督;按其功能分类有利于体现政府各项支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功能、作用,可分析子在不同领域的配置状况;11.政府采购的含义及其与政府支出绩效的关系;答:政府采购,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为了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事业单位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团体为了开展业务活动,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及劳务的行为;政府采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竞争性原则2公开性原则3公平性原则;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1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有效发挥财政监督作用2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3发挥财政支出的宏观调控功能12.简述公共投资的范围和政府涉入的原因;答:政府公共投资的范围主要涵盖那些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起到基础性作用、有利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但同时又是微利或无利的项目,主要包括基础产业投资和农业投资;基础产业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和自然垄断性的特点,决定其很难单纯依靠私人投资主体的力量来完成,而应当由政府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共同完成;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由于其自身的产业特点,往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且时常受到自然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中,因此需要政府加以扶持;13.简述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和作用;答:所谓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财政投、融资不同于一般商业投、融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投资范围要严格的限制2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追求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3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财政投、融资的作用是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程度政府进行公共投资的较好方式;14.比较行政管理性支出和其他购买性支出的区别;答:作为政府的购买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与其他购买性支出相比具有特殊性;首先,公共行政部门所提供的行政管理,是面向全社会的一种管理,其数量与价值都不能同市场竞争机制来确定,其管理对象和接受管理的主体不具有排他性,因而行政管理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其支出也必须由政府财政予以提供,因而政府提供经费的来源,是向全体社会成员收取的税收,其次,从直接生产与消费社会财富的角度看,行政管理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社会消费性支出;15.简述社会保障的功能;答: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制度作用用于社会各个方面所体现出的内在效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保证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功能2风险分担功能3收入再分功能4维护社会稳定功能5调节宏观经济平衡的功能16.简述社会保险税含义和开征意义;答:社会保障保险税是强制征集社会保障基金最为普遍和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之所以会被广泛采用,是因为: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越来越表现出社会保障制度的依赖性,并且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深化,其费用支付的延续性与增长的需要,要求社会保障基金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方式与税收的征收方式相似,带有明显的税收化倾向,向这种税收化的倾向,能够保证社保基金筹资的顺利进行与征收的固定化;对我国来说,这种方式筹集基金有利于保证社会保障基金有稳定充足的来源;17.简述财政补贴的涵义和特征;答: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1政策性;正补贴的对于、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2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3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必须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18.简述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关系的意义;答:一般认为,政府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GDP的比率是衡量政府收入规模的指标;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二,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第三,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既影响公共需要的满足,也影响个别需要的实现;19.试述组织政府收入应遵循的原则;答:组织政府收入的原则,主要包括:1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则2利益兼顾的原则3合理负担的原则4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20.所谓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税种;直接税的特点是:1税负不易转嫁2税收弹性大,税收收入不够稳定3税负较为公平4计税较复杂,征收管理难度较大21.简述税负转嫁的特征;答:所谓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缴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移过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税负转嫁作为一种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第二,税负转嫁是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对税收负担的一种再分配;第三,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相联系的,而且价格的升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税负转嫁引起的;22.简述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答: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有:1税收制度2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3宏观经济政策4政府的职责范围23.简述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原则答:经过长期的国有资产经营的实现证明,要建立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政企分开2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3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4分级所有、分级管理5正确处理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企业职工之间物质利益关系6实现资产运营效益最大化的原则;24.简述公共收费的功能答:公共收费具有以下功能:1体现政府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目标2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3稳定市场物价25.简要回答我国当前公共收费问题解决的方法;答:根据我国公共收费管理现状,结合市场经济国家经验,公共收费管理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1依法收费,依法理财2以政府预算管理为核心,加强公共收费管理3加强公共收费监督;26.简述公债市场的功能;答:公债市场是政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政府债券进行转让、买卖和交易的场所;其主要功能有:1为政府公债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有效的渠道2可以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3是传播和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4疼痛为社会闲置资金提供良好的投资场所;27.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2生产关系类型3政治安定背景4国家职能范围5财政政策选择6金融市场状况7公债管理水平28.如何确定公债发行条件答:公债发行条件是指国家对所发行公债及其与发行有关的诸多方面以法律形式所作的明确规定;法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公债品种、公债发行全县、公债发行对象、公债发行数额、公债券面金额、公债发行价格、利息率、对公债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规定等;29.公债偿还的方法有哪些答:公债偿还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买销法2比例偿还法3抽签偿还法4一次偿还法30.简述预算编制的原则;答:政府预算的编制是有意识地确定和规范财政活动的计划行为,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指导思想;目前预算编制采用的主要有四项原则:1完整性原则;在国家预算之外,不应有其他的财政收支2准确性原则;财政收入数字应进行科学的预算3合法性原则;预算的编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条文4年度性原则;任何一个国家的预算编制,都必须有时间的界定,通常为1年;31.简述我国实行部门预算的必要性;答:编制部门预算的必要性有:1有利于对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2有利于预算编制的公开、透明,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3提高了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4部门预算是完整的功能预算的基础; 32.简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涵义;答:国库集中收付,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集中收入管理,一切正性收入均纳入国库或国库制定的代理商业银行的单一账户;二是集中支出管理,原则上一切财政性支出均应在实际支付行为发生时才能从单一账户支付出去,支付对象一般应是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三是集中账户管理,设置与国库单一账户配套使用的国库分类账户,集中反映各预算单位的执行情况;33.简述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点;答:与条件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相比,公开市场操作有着下列优点:1公开市场业务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及试探性的操作,还可以进行逆向操作,灵活调节货币供给量2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象再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3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给量进行的是微调,不会像准确金率的变动一样产生震动效果;34.比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着以下的差异:1制定政策的主体有差别;财政政策主体是政府,货币政策主体是一国货币当局一般为中央银行2政策目标有区别3政策手段有区别4政策时滞不同5对利率的影响不同6对投资的影响不同35.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答: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就是对全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统筹和协调,指导各个区域的近来的发展,把每个区域纳入多全国经济发展之中,充分发挥地区间的优势和潜力,为全国经济发展做贡献;根据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原则,协调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全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重点发展区域与其他区域发展的关系;根据平等互利、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协调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关系,推动区域之间分工与合作;根据加强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凝聚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的原则,协调经济发达区域与经济欠发达之间的关系,促进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36.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有哪些答: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主要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当发生两种税收管辖权重叠时,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的国家,通过有限承认跨国纳税人向行使低于税收管辖权国家所缴纳的税收来借以减轻或消除国际重复征税;在各国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中通常采用的避免、消除或缓和国家重复征税的方法主要有免税法、扣除法、低税法、抵免法等;37.国际税收协定包括哪些内容答:国际税收协定一般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协定适用的范围;协定适用的范围主要包括人的范围和税种的范围两个方面;这是国际税收协定必须首先明确的前提2免除双重征税问题;免除双重征税是国际税收协定的核心内容,它具体包括:明确所得概念,协调各缔约国之间的税收管辖权,确定免除双重征税的方法等3保证税收无差别对待;包括税收无差别对待是指缔约国各方给对方公民以本国公民的待遇,按等同于本国公民标准征税保证不加歧视等4消除和减少国际逃税38.贸易政策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答:贸易政策主要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其促进或限制对外贸易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规范、措施;一般来讲,贸易政策主要包括:1关税政策;如针对不同商品进口或出口征收的从价税和从量税等2非关税措施;如针对不同领域实施的进口配额、许可证、自愿出口限制等3限制出口的扶持政策;如补贴、出口信贷、出口退税等措施39.简述我国的预算编制程序;答: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组织程序按“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上两下、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大致过程如下:1单位、部门提出概算2下达预算收支指标3编制汇总预算4审批预算40.简述公债与税收和政府信用的区别;答:政府信用是指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的信用,或以债权人的身份提供信用及其信用活动,所以说公债是政府信用的一种形式;税收,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收入,同国家取得公共收入的其它方式相比,税收具有其鲜明的形式特征,即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政府及政府所属机构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或合同的规定,同有关各方发生的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形成这种收入的依据是政府信誉,所以相较于税收,公债有着自愿性、有偿性;。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题1分)1. 政府经济学研究的主体是:A. 个人B. 企业C. 政府D. 非政府组织2. 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税收B. 促进经济增长C. 减少失业D. 所有以上选项3. 下列哪一项不是政府经济职能的范围?A. 公共物品的提供B. 收入再分配C. 市场监管D. 私人企业的经营4. 政府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主要研究:A. 政府如何制定政策B. 政府如何执行政策C. 政府如何影响经济D. 政府如何被选民选择5. 政府经济学中,外部性问题通常指的是:A. 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B. 政府干预经济的结果C. 企业之间的竞争D. 个人消费行为6. 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不包括:A. 纠正市场失灵B. 提供公共物品C. 促进私人企业的发展D. 实现收入再分配7. 政府经济学中,下列哪一项不是政府经济政策的工具?A. 税收B. 财政支出C. 货币政策D. 价格管制8. 政府经济学中,政府的财政政策通常用于:A. 调节经济周期B. 促进国际贸易C. 改善社会福利D. 所有以上选项9. 政府经济学中,政府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哪个机构来实施?A. 财政部B.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C. 央行D. 国家统计局10. 政府经济学中,下列哪一项不是政府经济行为的基本原则?A. 效率B. 公平C. 稳定D. 竞争答案:1. C2. D3. D4. D5. A6. C7. C8. A9. C 10. 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题2分)11. 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包括:A. 提供国防B. 维护市场秩序C. 促进技术进步D. 调节收入分配12. 政府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通常表现为:A. 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B. 外部性问题C. 信息不对称D. 垄断13. 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A. 法律手段B. 行政手段C. 经济手段D. 教育手段14. 政府经济学中,政府的财政政策包括:A. 税收政策B. 财政支出政策C. 债务政策D. 货币政策15. 政府经济学中,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政府经济政策的效果?A. 政策的透明度B. 政策的时效性C. 政策的公平性D. 政策的可持续性答案:11. A, B, D 12. A, B, C, D 13. A, B, C 14. A, B, C 15. A, B, C, D三、简答题(本题共20分,每题5分)16. 简述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经济学一、单选题()是一种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A.企业经济B.政府经济C.个人经济D.社会经济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
A.各级政府B.各级人大C.各级政协D.各级党委政府经济的形式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
A.宏观经济管理B.微观经济管理C.社会经济管理D.企业经济管理政府经济的依据主要是()。
A.私人财产所有权B.社会公共权力C.道德劝说D.法律制度政府经济活动的目的,是满足社会()。
A.经济发展需要B.企业需要C.公民需要D.公共需要1776年亚当.斯密()的发表,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
A.《道德情操论》B.《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C.《国富论》D.《自由、市场与国家》政府经济学属()范畴,既有对政府经济活动的理论概括,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A.政治学B.理论经济学C.应用经济学D.管理学答案:店名学习政府经济要坚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方法。
A.理论分析B.实证分析C.历史分析D.逻辑分析通过(),准确把握我国政府经济活动的现状与问题,就有可能为之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A.理论经济分析B.历史经济分析C.实证经济分析D.逻辑经济分析学习政府经济要坚持()与逻辑分析相结合方法。
A.理论分析B.实证分析C.历史分析D.实践分析在政府经济学学习中,还应注意各种政府经济活动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把握政府经济行为的前因后果。
A.经济B.管理C.活动D.逻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A.政府B.企业C.个人D.市场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存在垄断,也称为()。
A.竞争失灵B.企业失灵C.市场失灵D.政府失灵()就是严格意义上的垄断,即在市场上只有一个生产厂家,可以完全操纵市场价格。
A.垄断竞争B.自由竞争C.寡头垄断D.完全垄断()是指在市场上存在几个生产厂家,这些企业可以控制某一领域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价格,但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A.垄断竞争B.自由竞争C.寡头垄断D.完全垄断()是指市场上既存在垄断又存在竞争的状况,其程度介于寡头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在市场上有较多的生产企业,它们之间存在竞争,但还达不到完全竞争的状态。
A.垄断竞争B.自由竞争C.寡头垄断D.完全垄断企业在竞争中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和产品市场占有量,当其产量和市场份额足以控制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时所产生的垄断属于()。
A.天然垄断B.过度竞争产生的垄断C.技术进步产生的垄断D.自然垄断()是指政府在制定、实施有关经济政策,调节经济运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时,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不一定能够及时作出反应,或者其行为不能向政府希望的方向转变,价格波动、生产要素流向等市场形势政府不能完全控制,致使政府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C.对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D.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是指政府在运用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受政府机构内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政府各部门关系的制约,政策效果未能如期实现,出现全部或部分失效的现象。
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C.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D.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是指政府财政收支等重大决策,需要通过立法程序来解决,涉及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社会各阶层及其成员的切身利益,其结果往往是相互妥协以达成协议,政府部门的有关判断、政策主张不完全能够实现。
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C.对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D.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A.政府经济职能B.政府收入分配职能C.政府救济职能D.政府分配职能在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的过程中,政府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政策工具和措施。
A.社会公平B.社会分配C.社会发展D.社会经济发展()是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各国政府实施分配政策的主要工具。
A.社会保障制度B.税收制度C.工资制度D.财政补贴()是为社会成员在丧失劳动能力、失业、疾病、工伤、生育等情况下,提供基本生活资料,保障其生存需要。
A.社会保障制度B.税收制度C.工资制度D.财政补贴制度()是为了执行政府政策的需要,对企业、个人的某些特定行为给予资金支持,以影响相关产品和劳务价格结构,调节市场供求关系。
A.社会保障制度B.税收制度C.工资制度D.财政补贴政府各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其他宏观经济管理,既能有效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又不以效率损失为代价,兼顾公平与效率两方面的目标。
上述政策选择属于()。
A.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策选择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选择C.只重效率、不顾公平的政策选择D.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策选择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较快增长,增强整体国家经济实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首要目标,同时注意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
上述政策选择属于()。
A.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策选择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选择C.只重效率、不顾公平的政策选择D.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策选择()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的。
A.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策选择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选择C.只重效率、不顾公平的政策选择D.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策选择在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中,优先考虑收入和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调节收入差距,为贫困阶层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体现社会公平。
同时,尽可能减少收入公平分配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消极影响。
上述政策选择属于()。
A.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策选择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选择C.只重效率、不顾公平的政策选择D.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策选择转变政府经济职能要求建立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以()的思想为根本理念,以提供私人、社会不愿意提供或没有能力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为主要职能。
A.管理就是服务B.管理就是统治C.管理就是管制D.管理就是创新公共物品的()是指当一个居民或企业享受政府等提供的公共物品服务时,不能排除其他居民或企业也能享受公共服务。
A.排他性B.非排他性C.竞争性D.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是指当一个居民或企业享受政府等提供的公共物品服务时,其他居民或企业也能同时享受。
A.排他性B.非排他性C.竞争性D.非竞争性公共物品还有一些其他特征,主要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消费的()。
A.非强制性B.固定性C.强制性D.不固定性按照公共物品的()分类,公共物品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A.收益范围B.性质C.来源D.作用()是指完全具备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性质的商品和劳务。
A.纯公共物品B.准公共物品C.社会物品D.私人物品()也称为混合物品,是指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纯私人物品之间的商品和劳务。
A.纯公物品B.准公共物品C.社会物品D.私人物品按照公共物品的()分类,公共物品可分为地方性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以及全球性公共物品。
A.收益范围B.性质C.来源D.作用()是指公共物品提供后,其收益范围主要是在地方政府一定辖区内的居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
A.社会性公共物品B.地方性公共物品C.全国性公共物品D.全球性公共物品()是指受益范围为全国所有居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
A.社会性公共物品B.地方性公共物品C.全国性公共物品D.全球性公共物品下列属于全国性公共物品的是()。
A.城市供电B.国防C.跨市的公路D.国际难民()是指当公共物品受益范围跨越了国境。
A.社会性公共物品B.地方性公共物品C.全国性公共物品D.全球性公共物品公共物品供给方式选择的标准包括效率标准和()。
A.公平标准B.公开标准C.公正标准D.效果标准()是指供给方式要有利于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为居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公共物品服务,提高政府所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A.公平标准B.公开标准C.效果标准D.效率标准()是指公共物品的供给有利于为社会成员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缩小人们在收入等方面的差距。
A.公平标准B.公开标准C.公正标准D.效率标准()主要采用公共生产公共供给方式。
A.纯公共物品B.准公共物品C.社会物品D.私人物品从供给方式来看,政府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住房属于()。
A.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B.私人物品的公共供给C.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D.私人物品的私人供给关于公共物品一般均衡分析,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在《公共支出的纯粹理论分析》中提出。
A.庇古B.斯蒂格利茨C.亚当·斯密D.萨缪尔森按照外部效应的()分类,可将外部效应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A.社会再生产过程B.最终结果C.发起者D.承受对象()是指一个企业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企业或个人带来好处,即收益。
A.正外部效应B.负外部效应C.外部效应D.内部效应()是指一个企业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企业或个人带来损害,即成本。
A.正外部效应B.负外部效应C.生产的正外部效应D.生产的负外部效应()是指企业或个人在生产过程中给其他企业或个人带来了收益。
A.消费的正外部效应B.消费的负外部效应C.生产的正外部效应D.生产的负外部效应一个花卉生产企业扩大种植面积、增加花卉品种,使周围养蜂的蜜蜂有了更多采集花粉的机会,增加了蜂蜜的产量,给养蜂人带来了收益,这种收益属于()。
A.消费的负外部效应B.生产的负外部效应C.消费的正外部效应D.生产的正外部效应()是指企业或个人在生产过程中给其他企业或个人带来了损失、成本,但这种损失成本并未在该企业或个人产品价格中得到体现,没有给受损方任何赔偿。
A.消费的正外部效应B.消费的负外部效应C.生产的正外部效应D.生产的负外部效应()是指个人在消费活动中给其他人带来了好处、收益,而这种好处、收益本人一般不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报酬,即未体现在消费价格中。
A.生产的正外部效应B.消费的正外部效应C.生产的负外部效应D.消费的负外部效应()是指个人在消费活动中给其他人带来了损害、成本,但对他人的这种损害、成本并未给予补偿,即未体现在其消费价格中。
A.生产的正外部效应B.消费的正外部效应C.生产的负外部效应D.消费的负外部效应下列能够产生消费的负外部效应的是()。
A.在公共场所抽烟B.居民区附近机场飞机起落的噪声C.环境污染D.某人购买流感疫苗注射,以预防流行性感冒当存在()时,就会存在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的差距。
A.生产的正外部效应B.生产的负外部效应C.外部效应D.内部效应市场资源配置优化的条件是社会边际收益(MSB)等于边际社会成本即()A.MSB=MSCB.MPB=MSCC.MEB=MSCD.MSB=MPB从各国政策实践来看,通过征收环境保护类税收,是矫正()常用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