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讲义综合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培训讲义(ppt 17页)

组织行为学培训讲义(ppt 17页)
• OB 的定义是对组织的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 组织是怎样产生、成长和发展的,它们怎样 对各个成员、对组成这些组织的群体,对其 他组织以及对更大些机构发生作用。
对定义的理解
• 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 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
为规律。 • 研究方法是系统分析的方法 • 研究的目的是提高预测和引导人的行
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 特点:跨学科性、层次性、权变性、
科学性、实用性。
组织是怎样产生的
• 什么是组织 • 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
- 人 (组织成员) - 组织结构 - 组织技术装备 - 组织任务 - 组织环境
什么是组织
• 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由两个以 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 以达到共同的目标或一系列目标。
关于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 OB是一门研究人—个体和群体—在组 织中的行为知识并加以应用的学科。
• OB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 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 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 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 科学。
关于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 OB 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 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以及外部环境 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研究的对象。
怎样使组织更有效
• 企业组织有效性的组成部分:利润、 成长、资源获得、适应性、革新、生 产力、顾客委托商满意、雇员满意
• 评估组织的有效性:观点、时间框架、 比较的标准
• 组织有效性的决定因素:环境特性、 组织特性、组织成员的特性、管理人 员的政策与措施
• 组织是指众多的个体、群体以有层次的、富 有成效的方式(结构)组合起来以达到非个 体所能胜任和完成的工作目标。

组织行为学讲义(ppt 336页)(1)

组织行为学讲义(ppt 336页)(1)
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 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个
体行为、群体行为、激励、领导和权威、人 际沟通、群体结构和过程、群体冲突、组织 及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等
❖ 组织行为学关心人们在组织中做什么,研究这 些行为是如何影响组织绩效的;
----从《刘老根》说起……
❖ 它也探讨组织是如何影响组织中的个体和群体行 为,以及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又是如何影响组织的。 希望通过对组织行为的分析研究,能够解释和预测 组织成员为什么会这样的行为,以及在特定的情境 下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学也把整个组织作为它们的研究 目标,而不是把重点仅仅放在较窄的组织中 的个体和群体行为上。这是因为社会的发展、 环境的变化、制度的变迁乃至技术的进步, 都会对组织行为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直接引 发组织变革、结构调整并对组织文化造成冲 击。组织行为学关注的是组织与环境之间的 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变化对组织绩效带来的 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规模与发展阶段、组织所应用的技术、 组织文化、组织的变革与创新等等,而核心 仍是发挥组织的功能,提高组织的效率。
❖ 王选:“任何大的成功,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需要团队合作。一个成功的人必然是一个能为别人 着想的人,我看到不少能力出众的人,就是因为不 能团结人,因而很难有大的成就。”
第一节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B) 是关于行为何如何改善行为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起点就是从个体的行为 出发,分析和解释各种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并对工作中的个体行为和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 进行研究。这个领域主要是心理学家的贡献, 从内部因素看包括态度、能力、个性、价值观、 知觉、学习和动机等;而影响一个人行为的外 部因素主要是组织的环境和政策,如组织结构 与工作设计、工作设施与技术、领导与奖励制 度、管理控制方式等会对组织成员产生什么影 响。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一章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及其学习研究方法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及其理论基础,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并初步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及科学的研究方法应具备的主要特征,熟悉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知识要点:1.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的概念2.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学科3.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目的4.组织行为学技能的五个等级;狭;广义的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组织行为学不是研究人的一般心理行为规律的,而是研究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规律的;这些工作组织涉及的面很宽,比如工商企业、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甚至部队等;工作行为主要包括涉及影响组织成员积极性和组织绩效的行为管理、差异管理、激励管理、团队管理和权力管理等;1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它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还有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与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2组织行为学涉及三个重要的方面,即观察、个体、群体;对他人行为的了解,主要是通过观察获得的;观察者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皮肤等,直接观察人的行为,或者采用录像机和摄影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协助观察;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的内在的心理状态;个体是组织的基石,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的核心,研究组织行为的规律性,首先要研究个体是如何影响组织的,同时,要研究组织通过什么来影响个体的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及满意度,个体差异又如何影响其行为和工作绩效;群体是介于个体与组织之间的一级组织,它是个体直接工作的地方,个体对组织和社会的贡献是通过群体实现的;3研究与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人的行为,理解人的行为,预测人的行为,引导人的行为,控制或改变人的行为,以便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工作绩效;通过科学的测试手段,对组织成员的心理素质及各方面的能力进行诊断,做到了解自己,完善自己,了解他人,理解他人,激励他人;二、组织行为学的技能一个管理者具备组织行为学的技能是很重要的;美国密歇根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约翰·威根将组织行为学技能分为五个等级,即本本型、本本与情景结合型、能力型、熟练型和专家型;,他论者,;行为学;微观的组织行为学主要是分别研究个体、群体和领导的心理与行为规律;宏观的组织行为学把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组织的心理与行为规律;1988年,美国的罗伯特·维卡教授和富兰克林·斯克伯兹教授,又进一步提出了“组织科学Organizational Sciences”的概念;他们从微观和宏观、理论和应用这两个方面,把组织科学划分为四个组成部分,如图1-3所示;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二、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三、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研究方法是揭示研究对象的手段;方法与手段是达到目的的桥梁,学好用好组织行为学,要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方法;它是正确全面结实研究对象的重要手段;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以下六个主要特性: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科学的研究方法,必须公开说明研究的全过程、所使用的程序、所测的变量和所采用的测量方法;要使其他的研究人员只要按照这样的程序去做,就能得到同样的结论;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如实地客观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这是最重要的原则和特点,研究者要尽量避免受自己的个性或主;,就资料;2.分析和评价在收集客观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综合、系统分析和评价,说明个体、群体、组织的行为和环境产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要强调分析方法的系统性,最后,提出研究评价报告;3.预测和推断运用上面系统分析和评价所得到的带有规律性的结论进行演绎推论,就能预测和推断个人、群体或组织在未来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可能产生的行为反应和工作绩效,从而对他们的工作作出计划安排;4.检查和验证接着在实施计划安排的实践中,进一步检查和验证上面的预测和推论是否准确;如果实际结果与预测相符,则验证了预测的准确性,并进一步验证了前述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如果实际结果与预测不相符,则应根据在实践中所收集到的新数据和资料,对原来的预测和安排进行修正,甚至对所根据的研究结论本身进行重新审查或修正;三、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观察法对他人行为的了解注意是通过观察获得的;观察是取得直接资料和间接经验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没有条件进行访问或实验的场合,观察是取得资料的主要途径;除了观察者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外,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采用录像机和录音机协助观察;观察法多种多样,大致有两种分类方法:;;凡是,保,也测验的质量,现在许多国家明确规定,用于人员选拔的测验量表,信度系数必须达到或超过0.8,效度系数必须达到或超过0.6,方才合乎要求,否则不能予以认可;4.案例法案例法是研究人员利用组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访问谈话,发调查表和实地观察所搜集的资料,以及从组织的各种记录与档案中去搜集有关个人、群体或组织的各种情况,用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如实地记录下来,提供给学生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进行研究或讨论、分析;案例法是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历史与现实、教学与研究、科学与艺术五统一的极好方法;它提供了许多学习和研究的建议,为解决未来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作了虚拟的培训;5.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根据被试者所担任的职务,测试者编制一套与岗位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场景,将被测试者放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由测试者观察其才能、行为,并按照一定规范对测试行为进行评定;情景模拟测评,一般通过公文处理、小组讨论、上下级对话、口试等方法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在人员选拔、岗位晋升工作中应用广泛,从讨论中可以了解被试者的语言表达、思维、应变、驾御等方面的能力;由于情景模拟方法具有针对性、客观性、预测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对人员考核的信度、效度较高,但对主持者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6.实验法由于人类行为的复杂性,许多变量不容易控制,因而人们很难确定,一定形式的行为就是某一组织特点的直接产物,而实验法能克服现场研究法中的缺点;这种方法要求先假设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另一个或另几个因变量的影响,然后设计一个实验,有系统地改变自变量,再测量这些改变对因变量的影响;例如对工作场所内的嗓音强度予以不同的改变,以探求噪音强度与对工作效率、工作速度是否存在函数关系;实验法有两种类型:,,使学。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讲义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讲义

个体行为与管理
指人们在头脑中形成的对某种知觉对象的形象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提起商人就会联想到奸诈,提起教师就会联想到文质彬彬,提起工人,总是以身强体壮,性情豪爽为其形象,一听说对方是农民,就就认为是大老粗,土包子等等。
定型效应
从众理论
个体行为与管理
你看到了什么?
个体行为与管理
知觉与行为
知觉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应
感觉
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应
个体行为与管理
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知觉对象的特征
知觉情景特征
知觉者主观因素
兴趣爱好 需要和动机 知识和经验 个性特征
个性

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结合
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
1
2
个体行为与管理
个性心理特征 是人的个性差异中比较经常的、 稳定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 它表明一个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
个体行为与管理
气质 是人典型的、稳定的、的心理特征, 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态度
认知
主体对态度对象的 认知和理解。 基础
情感
行为
个体行为与管理
我的主管提升了一个能力不如我的人 不公平
我讨厌我的主管!
我向任何愿意听我诉说的人抱怨我的主管! 我要换工作!
认知、情感、行为密切相关
对主管的消极态度
案例
接近律图1 相似性图2 闭锁性 连续性
适应性 对比性 敏感化 感受性降低

李育辉的组织行为学讲义

李育辉的组织行为学讲义

李育辉的组织行为学讲义李育辉的组织行为学讲义是一本关于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教材。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和团队在组织中的行为和互动的学科,它涉及了许多与组织管理和发展相关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在李育辉的组织行为学讲义中,他首先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他强调了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组织中的问题。

在这一部分中,他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例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以及他们的优缺点。

接下来,李育辉在讲义中探讨了个体行为和个体差异。

他解释了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是如何受到个人特征、个人动机和个人决策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他还提到了个体差异的重要性,如性格特质、情绪智力和认知风格对个体在组织中的表现和工作绩效的影响。

此外,李育辉的组织行为学讲义还涉及了团队行为和团队管理的相关内容。

他讨论了团队的形成、发展和绩效评估的重要概念和方法。

他还提出了有效团队建设和团队领导的关键因素,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团队协作的潜力。

在最后一部分,李育辉介绍了一些组织行为学的实际应用。

他讨论了组织变革、冲突管理、绩效管理和员工参与等方面的重要议题。

他强调了管理者如何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工具来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的重要性。

总体而言,李育辉的组织行为学讲义是一本全面而深入的教材,涵盖了组织行为学的重要内容。

它不仅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个体和团队在组织中的行为和互动,还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实际应用的指导和建议。

无论是对于学习组织行为学的学生,还是对于组织管理者来说,这本讲义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组织行为学讲义

组织行为学讲义

第一节 知觉的概念
一、个体反映客观事物的心理活动形式
(由低级到高级)
感觉
知觉
思维
1.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因而感觉是零散 的,代表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对人高矮的感 觉,对花儿芳香的感觉.
-- 感觉是构成知觉和思维反映形式的基础,也是人的行 为的基础.
2.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如对某人的整体 印象. --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将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
领导素质四因素问卷调查 讨论:除了四因素以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也 可用于测验领导者的素质?
“三记耳光” 讨论:使用观察法能从此案例中得到什么启示?
第二篇 个体心理与行为
--包含知觉、个性等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第三章 知觉与行为
第一节 知觉的概念 第二节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第三节 知觉的错误 第四节 案例讨论
3.个体生理条件的差异
第四节 案例讨论
“光环广告” 讨论:在此案例中运用了哪几种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 观因素?
伪装 讨论:还有哪些综合利用知觉错误的例子?
达尔文搜集甲虫 讨论:管理者在分配下属工作时,应如何正确看待并处 理兴趣及特长问题?
爆炸示范 讨论:如何理解现场爆炸是最引人注目的广告,也是 最令人信服的广告?
于一致的压力,因而个体对单元中两个对象的态度一般是属于 同一方向的.
当个体对单元内两个对象因素的感情关系相调和时,其认 知体系便呈现平衡状态;当个体对单元的知觉与对单元内两个 对象的感情关系矛盾时,其认知体系便呈现不平衡状态;
认知体系的这种不平衡状态将引起个体心理紧张,产生不 满意的情绪.个体可通过适当调整以消除这种不平衡状态.
分类: 目的公开法
目的内隐法

组织行为学讲义-21页文档资料

组织行为学讲义-21页文档资料
研发部 生产部 市场部 财务部 人事部 A产品部 B产品部 C产品部
六、多维立体结构
多维立体结构主要由三个管理系统构成
1.按产品划分的事业部形成其产品利润中心 2.事业部形成其地区利润中心
因此:
这种结构的产销工作需要接受三方主管人员的领导,即 产品事业部经理、职能机构主管和地区事业部经理。企 业决策需要三方共同协商解决。
二、法约尔的组织理论
法约尔关于组织理论的贡献主要是从企业宏观经营管 理角度进行考察的。
其理论中涉及到组织的主要观点是:
1.提出了工业企业经营的六项职能活动:技术职能、商 业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
2.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提出了管理的14项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 命令统一、指挥统一、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合理报 酬、集分权、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稳定、主动性、 集体精神。
二、组织结构的法律形态
1.独资型企业 指由一个自然人或法人单独出资设立、独立拥有和 控制的企业。
2.合伙型企业 指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共同经营 、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 限连带责任的企业。
3.公司型制企业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资者集资,依照法定条件和 程序设立,具有独立人格的法人企业。主要包括有 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类。
控制:
配备人员,选择和安置人员, 惩罚
预测 协调:
权力,领导,专业化
指挥:
集权,报酬,平等
秩序 稳定 主动性 集体精神
厄威克组织管理理论
第二节 现代组织理论
一、社会系统学派
从组织中人们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考察组织
1.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协调活动的合作系统。 2.正式组织协作三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通 3.权力是否成立受到权力实施对象的影响。 4.组织对个人的诱因与个人对组织的贡献平衡。 5.信息沟通原则。

【培训课件】组织行为学讲义

【培训课件】组织行为学讲义
07:30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心理学、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 法),研究一定组织环境中人的心理特点和 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解释、预测、 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 定目标的科学。
07:30
组织行为的种类
1. 组织结构

2. 组织文化

3. 组织变革
– 能容忍的弱点
事过境迁,兴趣马上转移;
人才与角色的认知
6.
– 典型特征
清醒、理智、谨慎;
– 在团队中的作用
• 分析问题和情景; • 对繁杂的材料予以简化,并澄清
模糊不清的问题; • 对他人作用做出评价;
人才与角色的认知
6.
– 积极特性
判断力强、分辨力强、讲求实 际;
– 能容忍的弱点
缺乏鼓动和激发他人的能力, 自己也不容易被别人鼓动和激 发;
缺乏灵活性,对没有把握的建议 不感兴趣;
人才与角色的认知
4.
– 典型特征
有个性,思想深刻,不拘一格;
– 在团队中的作用
• 提供新思维和建议; • 提出批评并有助于引出相反意见; • 对已经形成的行动方案提出新的看
法;
人才与角色的认知
4.
– 积极特性
才华横溢,富有想象力,智慧, 知识面广;
– 能容忍的弱点
特质的形容 保护隐私的、有保留的、一本 正经、好深思的、不多言的、 多独立思考的
07:30

特质的形容 容易合作、温和亲切、 做事有规律、持续稳定、避免 冲突、非批判性评价。

特质的形容 快节奏、动作快、喜多样化的、 较没耐心、自动找答案解决问 题
07:30

组织行为学讲义(PPT36页)

组织行为学讲义(PPT36页)
任、有恒。
第二部分 认识自我与他人
你了解你的角色吗?正确的角色认识相当重要。
1. 作为下属的角色; 2. 作为同事的角色; 3. 作为上司的角色;
面对成功与失败,你的归因合理吗? 人的能力、气质与性格---人职相匹配的基础; 人才测评的理念与实践。
第二部分 认识自我与他人
人的情绪过程为什么需要管理?---EQ成功之道 1. 认识自己; 2. 认识他人; 3. 移情能力; 4. 人际交往能力; 5. 自我激励能力。
Thanks for listening!
1. 领导艺术是方法整合,领导艺术是资源配置,领导艺术是区别对待; 2. 领导艺术就是在不同的情境下,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对策; 3. 领导艺术是因势利导; 4. 领导艺术是平衡协调; 5. 领导艺术是量力而行; 6. 领导艺术是达成绩效; 7. 领导艺术是凝聚人心; 8. 领导艺术是大道无形。
第四部分 领导与团队管理
什么是组织?
组织的重要性—组织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与载体
组织好比人的穿着与外貌,我们从中看到了什么?
1、战略; 2、技术; 3、文化; 4、环境; 5、素质; 6、生命周期; 7、权力分配等。
第五部分 组织管理的技巧
组织的发展是组织结构不断更替的过程
1. 1、直线型组织结构; 2. 2、职能型组织结构; 3. 3、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 4. 4、事业部型组织结构; 5. 5、灵活型组织结构:矩阵型,网络型,混和型等。
2. 面向管理层的激励模式:(可变)年薪制、管理者收购(MBO)、承包 制、利益共同体、职业生涯激励、股票期权等;
3. 无定向激励模式: (仿真)员工持股、(仿真)股票期权、(可变) 延期收入、在职消费多种福利选择方案等。

组织行为学讲义

组织行为学讲义
管理有势而无定式,管理有道而无天条。
2024/1/31
Songcy
12
三、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假设
2024/1/31
Songcy
13
(一)基本假设的意义
什么是假设?
– 一些未经证明或有待于进一步证明的判断。
假设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任何管理行为 都取决于某种假设,有什么样的假设,就 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
2024/1/31
Songcy
56
两种决策模型的区别
前者依次考虑有限的各种选择方案,而 后者则考虑所有可能的方案
前者按最先找到的可行方案决策,而后 者则按最理想的方案决策。
2024/1/31
Songcy
57
(3)决策中的心理偏向
损失风险厌恶偏向 可得性偏向 基本比率偏向 升级投入偏向
– 能够掌握全部的信息; – 能够准确处理信息; – 能够找出所有方案; – 能够选出最佳方案;
2024/1/31
Songcy
52
最优化决策模型的适用对象
当决策者面对的问题很简单且备选方案 不多时
当搜寻和评估备选方案的代价或成本很 低时
2024/1/31
Songcy
53
满意解决模型(P91)
的组织和整体的社会系统出发, 来看待人和组织、组织和环境的 关系,来看待组织行为。
2024/1/31
Songcy
11
(三)权变原则(P11)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没有放之四海而 皆准的管理方法。任何好的管理方法总是 适应于特定的管理对象和环境,管理对象 不同、管理所处的环境不同,管理方法也 就应当不同。
课程内容:
第一讲导论 第二讲个体行为管理 第三讲群体行为管理 第四讲组织系统行为管理

李育晖《组织行为学讲义》培训讲义

李育晖《组织行为学讲义》培训讲义

李育晖《组织行为学讲义》培训讲义【课前导入】为什么效率低下的美国银行客服部,仅仅增加了员工的聊天机会,业绩就大幅提升?为什么在谷歌实验中,经常暴露自己情绪缺陷的领导,团队的创新绩效反而最高?为什么大众汽车组织不同部门的员工定期吵架之后,分歧反而减少了?为什么EverYoung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却更喜欢雇用老人?为什么阿里隐藏序列职级后,管理更高效了?……这些看似反常识的做法,其实都遵循了组织行为的规律。

组织行为都有哪些规律?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育辉组织行为学讲义》会给你答案。

【作者介绍】李育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

曾访学希腊Pantion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主攻人员素质测评、情绪和压力管理、领导力模型、跨文化管理等研究领域,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

培训及咨询过的客户包括国家汉办、华北电网、国华电力、兵器装备集团、联想集团、百度、Millward Brown等知名企业与组织,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及地方企业。

咨询及培训的方向集中在人员选拔、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等方面。

【前言】一、关于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实验有两个特点:(一)是抓行为共性和特性,任何组织的最小构成单位都是人,而人是最复杂的生物。

人的行为并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

组织行为学的价值之一,就是从这些看似毫无章法的行为中找到共性和特性,总结其中的规律,从而帮助我们解释、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

(二)是强调系统性。

这意味着我们在做研究或解决问题时,需要把某个问题堪称一个系统,先把这个系统进行拆分,明确它的组成部分,然后确定具体每一步要做什么,一步步地找到答案。

组织行为学就是在研究个体规律、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大结构对组织的影响。

寻找商业组织行为规律的学科,就叫组织行为学。

管理学的立场肯定是站在企业这边。

组织行为学呢?它是中立的么?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学一样,都是一门组织导向的学科,它把组织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组织行为学》讲义

《组织行为学》讲义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6
《组织行为学》讲义
(3)对比效应
n 对一个人的评价,常常受到最近遇到的其 他人的影响。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6
《组织行为学》讲义
(4)投射效应
n 又称假定相似性效应。观察者把自己的 特性或感觉加到被观察者身上的现象。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6
《组织行为学》讲义
n 组织行为学的假设来源于现代管理的实践, 是对管理实践的理性升华。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6
《组织行为学》讲义
(二)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假设(P14-15)
n 个体差异 n 完整的人 n 行为有因 n 渴望尊严 n 共同利益
假设
行为有因 个体差异 完整的人 渴望尊严 共同利益
PPT文档演模板
– 基本归因错误: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高估 内部因素的影响。
– 自我服务偏见: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 素(如能力、努力等),把失败归因于外部 因素(如运气、命运等)。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6
《组织行为学》讲义
4、社会知觉中的习惯性效应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6
《组织行为学》讲义
n 又称整体原则。 n 从整体的人、整体的群体、整体
的组织和整体的社会系统出发, 来看待人和组织、组织和环境的 关系,来看待组织行为。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6
《组织行为学》讲义
(三)权变原则(P11)
n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没有放之四海而 皆准的管理方法。任何好的管理方法总是 适应于特定的管理对象和环境,管理对象 不同、管理所处的环境不同,管理方法也 就应当不同。

《组织行为学》讲义共114页文档

《组织行为学》讲义共114页文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组织行为学》讲义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组织行为学讲义精品课教案(全套)

组织行为学讲义精品课教案(全套)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一章组织行为导论本章的重点、难点及要求:1、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框架和内容体系。

2、掌握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律,理解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

基本概念:组织、行为、组织行为、组织行为管理第一节组织行为的概念从字面意义上说,组织行为是指人们在各种组织中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行为。

下面分别分析组织、行为、组织行为三个基础概念,以便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组织行为的内涵。

一、组织(一)组织的定义。

组织的定义多种多样,比较有代表性的有:(1)组织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有某种目标、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和分工的社会技术系统。

(徐联仓)(2)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因此,组织也可以说是动态的组合活动(动词的组织)和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名词的组织)的统一。

(孙彤)对于组织的含义的表述同样多种多样,比较有代表性的有:(1)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有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或一系列目标。

(2)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

(Stephen P.Robbins )(3)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共同目标,通过各部门劳动和职务的分工合作和不同等级的权力和责任的制度化,有计划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

(薛恩E·H·Schein))(4)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张德)由此可见,所有的组织的共同特征:(1)目标:每一个组织都有明确的目标,如企业要使盈利最大化、学校要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医院要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目标决定了任何一个组织作为社会组成部分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目标的作用是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使大家协作一致,运用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完成组织的使命与任务。

(2)资源:组织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必须拥有相应的资源,如企业拥有人才、资金、机器、设备、品牌、技术等各种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系统及其个体、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这个定义有四层含义:第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组织系统及其个体、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首先,作为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既包括个体,也包括作为个体人的集合体的群体和组织,是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统一;其次,由于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心理活动是行为的内在依据,行为与其心理密不可分,因此,组织行为学把两者作为统一体来进行研究。

第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这就是说,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是工作场所中人的心理和行为,工作场所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边际条件,超出组织界限的人类行为和心理不属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

第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系统分析的方法。

如果我们把组织看作是一个有机体的话,那么个体则是组织这个有机体的细胞,群体则是组织这个有机体的器官。

这意味着,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整体的组织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因此,在研究不同层次的行为和心理的时候,都必须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

第四,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通过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描述和成因的解释,为管理者预测员工未来行为、并引导和控制员工的行为向着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技术。

因此,组织行为学是一种服务于组织利益的人文工具。

(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和特点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跨学科的实用性科学,它有以下三个特点:1、跨学科性。

组织行为学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行为科学和管理学的概念、理论、方法为主要知识基础,同时吸收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中有关人类行为内容,从而使这门学科具有跨学科的性质。

2、层次性。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研究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系统的心理和行为发展规律的学科,由此决定了这门学科在研究内容上的多层次性。

具体来说,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个体。

个体是构成组织的细胞,因此组织行为学要研究整个组织的心理和行为,必须从个体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开始。

在这个层次上,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研究管理者如何在掌握个体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动个体的工作积极性,矫正个体的不良行为。

第二个层次是群体。

群体作为组织的器官,是连接个体和组织的桥梁,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群体是由个体构成的,但它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它有着区别于个体的特点,所以,组织行为学在研究个体的同时,还必须研究群体的特征、群体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群体互动等问题。

第三个层次是整体组织系统。

所有的组织不论其性质、类型有何不同,但都是由群体构成的,而群体又是由个体构成,组织的结构、变革以及组织文化等状况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和行为都有影响作用,因此,在研究个体和群体的基础上,还必须对整个组织系统进行总体的研究。

3、应用性。

组织行为学不是纯思辨的学问,不是书斋中附庸风雅的摆设,更不是束之高阁的无用之物,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不仅要探索和揭示组织系统及其个体、群体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而且还要研究评价和分析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方法,提供保持积极行为、改变消极行为的具体技术和措施。

它的直接目的是联系管理者的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为管理者和组织的工作绩效。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是由三个部分所构成:个体行为理论、群体行为理论、组织系统行为理论。

1、个体行为理论。

这部分理论主要探讨和研究作为组织细胞的个体在其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各种行为的规律。

具体说,这部分理论在个体行为方面最为关注的是个体的生产率、出勤和流动三种行为;在个体心理方面,这部分理论着重研究影响个体行为的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倾向性以及个体认知过程三个方面。

组织行为学关于个体心理和行为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对个体进行引导和控制,使之符合组织目标;激发个体的工作潜能,实现管理科学化。

2、群体行为理论。

这部分理论主要研究作为组织器官的群体心理和行为。

包括,群体行为的基础、群体决策、群体冲突和谈判、群体沟通以及领导行为等。

组织行为学关于群体心理和行为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使管理者掌握群体形成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协调与控制。

3、组织系统行为理论。

这部分理论包括,组织结构及设计、组织文化、组织的变革与发展等。

需要指出的是,个体、群体、组织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任何一个部分都不可能离开其它两个部分而孤立存在。

三者之间的关系犹如生物有机体与细胞、器官的关系。

因此,上述组织行为学的三个部分,彼此之间存在着层次递进的关系,由此形成了组织行为学理论体系的梯级结构。

这种梯级结构可用下图表示:二、组织行为学的方法论原则所谓方法论原则即看待问题的根本观点、根本原则,在组织行为学中有三个根本观点构成该学科的方法论原则,这些原则贯穿于组织行为学的各部分理论之中。

1、人本原则。

人是组织的根本,是组织的核心资源。

因此在管理活动中必须坚持把人作为核心。

2、系统原则。

组织是一个系统,组织中的变量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影响的关系。

表面看来,某个事件仅仅与某个人或某个部门相关,但实际上它有可能对组织的其他部分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3、权变原则。

这一原则主张管理要权衡变化,要根据情境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情境要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

三、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假设1、关于个体特性的假设(1)个体差异假设。

人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

人与人之间在能力、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工作态度、信念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犹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2)完整的人假设。

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发挥作用的。

(3)行为有因假设。

人类的正常行为都有其原因。

(4)渴望尊严假设。

这一假设认为人不同于其它生产要素,他们希望得到关心、尊重和尊严。

2、组织行为学在群体和组织特性方面的基本假设:(1)社会系统假设。

组织是社会系统,所以,组织活动不仅受心理规律,也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2)共同利益假设。

共同利益假设体现为一句话:"组织需要人,人也需要组织"四、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系统及其人的心理和行为现律的科学,产生于二十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但其形成过程却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工业心理学的诞生---芒斯特伯格的贡献早期著名心理学家H.芒斯特伯格(H.Munsterberg)1892年应邀从德国到美国哈佛大学任实验心理学教授,负责心理实验室的工作。

从1910年开始,他和他的学生开始在许多大工厂中进行把心理学应用于工业的试验,并于1912年把研究成果写成《心理学和工业生产率》一书。

在书中他强烈要求加强管理的科学性,特别是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

提出把心理学应用于管理领域,开创了工业心理学这一新领域。

工业心理学可以看作是组织行为学的雏形。

2、人际关系理论---霍桑试验工业心理学的研究,仅限于工业个体心理学的研究,考虑的面还较狭窄。

上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期,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E.Mayo)等人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有关职工行为的一系列试验,开始了工业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从而加强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组织行为学的诞生奠定了实验和理论基础。

霍桑试验得出四条结论:第一,职工是"社会人",企业应注意从社会心理角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第二、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管理者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三、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性,而员工积极性的提高有主要取决于员工的态度以及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

第四、新型的企业领导应具备两方面的能力,及解决技术---经济问题的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这四条结论是构成了早期行为科学一一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要点,也是行为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霍桑试验创建了人际关系学,同时也对行为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从管理心理学到组织行为学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程序与方法(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程序组织行为学对组织行为规律的研究,有其系统的研究过程。

这个过程是由观察与实验,分析与评价,预测与推断和检查与验证四个步骤构成。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组织行为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问法、自陈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等。

第二讲个体行为分析与管理一、社会知觉与归因(一)知觉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影响知觉的因素有三个:主观因素、客观对象、知觉发生的情景。

(二)社会知觉由于社会生活是离不开人的,所以社会生活中的知觉针对于对人的知觉。

针对于人的知觉和针对于物的知觉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人和物之间差异较大,所以其知觉也有许多不同。

1、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指对人、人际关系、社会事件等的知觉。

个体通过社会知觉来解读关于他人和环境的信息。

2、社会知觉过程的特点(1)社会知觉是一个寻找意义的过程。

(2)人们在社会知觉中遵循图形—背景原则。

(3)人们在社会知觉过程中倾向于对信息进行分类。

(4)人们在社会知觉中善于运用图式。

3、社会知觉中的偏差(1)晕轮效应(2)首因效应(3)近因效应(4)对比效应(5)后视偏差(6)投射效应4、社会知觉在组织中的具体应用组织环境中充满了知觉与判断活动,同时,有很多过程容易受到知觉偏差的干扰而出现失真或错误。

下面,我们简要看看社会知觉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招聘面试(2)绩效评估(3)员工行为塑造(三)归因1、归因定义所谓归因,是指人们从可能导致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归因可以说是社会知觉的一个重要拓展方面,正是通过归因过程,人们才会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2、归因理论一些国外研究者对归因的要素、规则、可能产生的错误、对未来行为的影响等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形成了许多理论,较有影响的理论有以下几个。

(1)海德的归因理论(2)凯利的三要素理论(3)维纳的归因理论3、归因偏差(1)基本归因错误(2)自我服务偏见二、人格与能力(一)人格1、人格的概念与特点人格也叫个性,来源于希腊语中的persona,它的本意是面具,后来转义成人格。

关于人格,心理学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地理解为人们所具有的个体独特、稳定地对待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是一个人区分于其他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由先天、后天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

人格具有以下特点:(1)独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