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教案

合集下载

南京医科大学2018-2019学年第2学期课程表(江宁校区)

南京医科大学2018-2019学年第2学期课程表(江宁校区)
南京医科大学2018-2019学年第2学期课程表(江宁校区)
2017级临床医学(5+3一体化)1、2班 60人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周 次
日期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病生
PBL
体育 遗传学
11 04.29-05.03 英语 马原 免疫
病理
劳动节(05.01)
病生
体育 遗传学
12 05.06-05.10 英语 马原 免疫
△免疫
病理
免疫 △病理 英语
病生
体育 遗传学
13 05.13-05.17 英语
免疫
△免疫
病理
免疫 △病理 英语
病生
体育 遗传学
14 05.20-05.24 英语
病理
PBL
清明节(04.05-04.07)
8 04.08-04.12 免疫 马原 英语
病理
△微生物 英语 病生 免疫
△病理 PBL
△遗传学 体育
9 04.15-04.19 免疫 马原 英语
病理
英语 病生 免疫
△病理 PBL
△遗传学 体育
10 04.22-04.26 免疫 马原 英语
病理
△免疫
英语 病生 免疫
英语
病理
英语 病生 免疫
△病理
△ 病生

南京医科大学教案

南京医科大学教案

南京医科大学教案
任课 课程儿童口腔 学年 09 -10 教学 编写
教师梅予锋 名称医学 学期 第二学期 内容儿童牙外伤 日期2010.3.10
授课日期 2010、4、19
班 次 06级五、七年制口腔医学专业
选用教材名称 《 儿童口腔医学 》,第 3 版,主编:石四箴
教学目的 了解儿童牙外伤的发病情况,熟悉乳牙外伤的分类及对恒牙的影响,年轻恒牙外伤的分类,重点掌握乳牙外伤的处理原则,年轻恒牙外伤的诊断及各类年轻恒牙外伤的处理原则。

教学方法 多媒体幻灯
本课内容的 难点与重点 难点:1. 牙外伤分类比较复杂,初学者易于混淆
2. 各型外伤的处理原则与方法较具体繁杂,不易掌握 重点:1. 掌握WHO(Andreasen)牙外伤分类法和李宏毅分类法
2. 牙外伤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教学时间 分 配 1. 牙外伤病因与流行病学 10分钟
2. 牙外伤分类 20分钟
3. 临床检查诊断方法 20分钟
4. 牙外伤临床表现与治疗 30分钟
学生自学 内容及要点 1. 各型牙外伤临床病理生理,重点了解外伤愈合与预后的病理学基础
2. 牙外伤的X线诊断,重点掌握主要X线表现及与伪像的区别方法。

参考书及教具
Mitsuhiro Tsukiboshi: Treatment planning for traumatized teeth ,
2000年, Quintessence Publishing Co, Inc
授课后小结 1.牙外伤内容多且诊断处理复杂,无法在课时内展开,只能讲授基本原则。

.
2.学生要有一定时间自学牙外伤愈合修复的病理生理知识,对全面准确理解内容有一定困难。

3.建议增加教学课时至4学时。

笨小孩-基础医学院-马长艳

笨小孩-基础医学院-马长艳

南京医科大学问题导向学习案例(教师版)笨小孩教学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三年级学生撰写者:马长艳,李凌云,金玉翠,乐珅,俞婷婷部门:发育遗传学系审核者:教师发展中心第1版:2014年6月※本教案版权属南京医科大学所有,非经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刊登、转载、节录本教案之全部或局部任一章节。

前言学生使用本案应具备的背景知识(Prerequisite knowledge of students) 学生应具备细胞生物学之染色体的形态结构、解剖学之心脏的结构等知识。

案例的目的(Instructional goals of the case)通过本案例的实施,使学生了解染色体病的危害性和染色体病发生的致病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母亲怀孕时的年龄等),掌握染色体病发病的机制(染色体的数目畸变和结构畸变)、染色体病的诊断(核型分析)和预防方法(产前诊断的方法)。

案例简介、摘要(Abstract/summary)阳阳3岁了,不会走路、说话,甚至连饭都不能自己吃。

出生以后经常感冒、发热、咳嗽。

经常流口水,大小便也经常失控。

今年1月因中毒性肺炎入院治疗,高热后出现两目上视,双侧手掌后伸,治疗半个月没有明显改善,随出院回家疗养。

体格检查发现,阳阳身高80 cm,体重10 kg,远远落后于同龄小孩。

头颅小而圆,枕部平,脸圆,鼻扁平,眼距宽,外眼角上斜;双手为通贯掌,指短,第5指缺少指中节;四肢肌张力偏低,反应迟钝。

智力严重低下,IQ值为25,无语言能力。

经进一步检查,心前区可闻及Ⅱ/6级杂音,心脏B超示房间隔缺损。

其核型为46,XY,-14,+t(14q;21q),其母亲核型为45,XX,-14,-21,+t(14q;21q)。

关键词(key words):唐氏综合征;染色体病;产前诊断Down’syndrome; chromosome aberration syndrome; prenatal diagnosis课堂安排(Classroom management)本案例分为3幕,3次课(共9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南大见习教案(脊柱外科)

南大见习教案(脊柱外科)

南大见习教案(脊柱外科)一、课程目标1. 了解脊柱外科的基本概念、疾病分类和诊断方法。

2. 掌握脊柱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手术技巧。

3. 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脊柱外科概述脊柱的结构和功能脊柱外科疾病的分类脊柱外科的治疗方法2. 脊柱骨折与脱位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原则和手术技巧3. 脊柱结核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原则和手术技巧4. 脊柱肿瘤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原则和手术技巧5. 脊柱侧弯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原则和手术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座:讲解脊柱外科的基本概念、疾病分类和诊断方法。

2. 病例分析:分析脊柱骨折、结核、肿瘤和侧弯等病例,讨论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手术技巧。

3. 实地考察:参观脊柱外科病房和手术室,了解临床诊疗过程和手术操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脊柱外科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病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脊柱外科疾病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手术技巧的掌握。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对脊柱外科临床诊疗过程和手术操作的了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脊柱外科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2. 课件:讲解脊柱外科基本概念、疾病分类和诊断方法的课件。

3. 病例资料:脊柱骨折、结核、肿瘤和侧弯等病例的临床资料。

4. 视频资料:脊柱外科手术操作视频。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1-2周:讲解脊柱外科概述,包括脊柱的结构和功能、脊柱外科疾病的分类、治疗方法。

2. 第3-4周:分析脊柱骨折与脱位的病例,讨论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 第5-6周:分析脊柱结核的病例,讨论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4. 第7-8周:分析脊柱肿瘤的病例,讨论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5. 第9-10周:分析脊柱侧弯的病例,讨论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掌握脊柱外科基本概念、疾病分类和诊断方法。

2. 引导学生运用临床思维能力,分析病例并制定治疗方案。

医学院校教案模板范文

医学院校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题:《人体生理学》——心脏的生理功能二、教学目的:1. 了解心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2. 掌握心脏的血液循环途径。

3. 理解心脏的生理调节机制。

三、课型:新授课四、课时:2课时五、教学重点:1. 心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2. 心脏的血液循环途径。

3. 心脏的生理调节机制。

六、教学难点:1. 心脏的血液循环途径。

2. 心脏的生理调节机制。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心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病例,引导学生分析心脏的血液循环途径。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心脏的生理调节机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心脏在人体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心脏的解剖结构:心脏的位置、形态、壁层结构等。

(2)心脏的生理功能:心脏的收缩、舒张、血液泵送等。

3. 案例分析:(1)播放心脏血液循环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血液循环途径。

(2)结合具体病例,引导学生分析心脏的血液循环途径。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心脏的生理调节机制。

(2)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心脏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血液循环途径。

2. 讲授新课:(1)心脏的生理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等。

(2)心脏的生理病理变化: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3. 案例分析:(1)结合具体病例,引导学生分析心脏的生理病理变化。

(2)讨论如何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心脏疾病的治疗方法。

(2)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九、作业处理: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学习打下基础。

十、板书设计:心脏的解剖结构心脏的生理功能心脏的血液循环途径心脏的生理调节机制心脏的生理病理变化十一、教具:1. 心脏解剖模型2. 心脏血液循环动画3. 心脏疾病病例资料十二、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了心脏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血液循环途径等知识。

本科教案(大全5篇)

本科教案(大全5篇)

本科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本科教案本科教案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学科名称:中医外科学题目:第六章疮疡概论、疖、疔教学目的:1、概述疮疡的分类、病因、病机。

疮疡发生后的发展和转归。

2、举例说明疮疡发病时的特殊形态。

3、小结疮疡的内治原则和外治原则、阳证、半阴半阳证、阴证的外有药选择。

4、讲述疖的定义、病因病理、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教学重点:如何将常见疮疡的特殊形态与其疾病相关联。

教学方法:课堂讲述和讲解为主,辅以提问等形式。

教具:多媒体、幻灯。

上课班种:中医专业98级上课时间:2001年9月17日任课老师:郑泽棠教学进程:一、概述疮疡的分类、病因、病机。

(5分钟)二、疮疡发生后的发展和转归。

(5分钟)三、举例说明疮疡发病时的特殊形态。

(5分钟)四、小结疮疡的内治原则和外治原则、阳证、半阴半阳证、阴证的外有药选择。

(5分钟)五、讲述疖的定义、病因病理、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

(20分钟)六、小结:(5分钟)第一节疖一、明确疾病定义及发病特征及分类:(5分钟)二、病因病理:(5分钟)(一)病因病理:利用示意图幻灯讲述疖的内因和外因。

内有湿火、外感风邪,或夏秋感受暑毒;或因天气闷热汗出不畅,暑湿热蕴蒸肌肤引起痱子,复经搔抓,染毒而成。

三、诊断(3分钟)共症:局部红肿热痛,可伴有发热,口干,便秘等症状。

(一)有头疖:患处皮肤上有一个红色肿块约3cm大小,灼热疼痛,突起根浅,中心有一脓头,出脓即愈。

(二)无头疖:患处红色肿块约3cm左右,无脓头,表面灼热,触之疼痛,2~3天化脓后为一软的脓肿,溃后多迅速愈合。

其它:1、可转为疔疮。

2、可成蝼蛄疖。

3、可转为发。

(三)蝼蛄疖:多发生儿童头部。

临床常见两种类型(单发型,多发型)。

(四)疖病:好发于项后,背部、臀部等处,数目较多,反复发作,此愈彼起。

[鉴别诊断](2分钟)(一)痈;(二)颜面疔疮;(三)有头疽;(四)脂瘤染毒;(五)囊肿型粉刺;(六)沥青皮炎; [辨证论治](5分钟)(一)内治1.热毒蕴结: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

1.2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2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苏科版2024)

1.2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2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苏科版2024)

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说出观察与实验的基本概念概念和注意事项,使学生直观看到生物体的结构,通过实验探究生物体结构,构建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科学思维:理解并掌握观察、实验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勇于实践与创新的精神,逐步确立以爱护小动物为原则来设计探究性实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领会“观察”、“实验”“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2.教学难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控制变量、开展实验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次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观察、实验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式学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形成对科学研究的初步认识和兴趣。

引入概念:首先,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用放大镜观察天竺葵叶的背面和观察植物体内运输水分的结构)或故事(巴斯德的与肉汤的故事),引入观察、实验和科学探究的概念,让学生明确这些活动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详细阐述观察、实验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原则。

观察是获取信息的初步手段,需要细致入微、客观公正;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关键环节,需要设计合理、操作规范;科学探究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环节。

设计一系列简单的科学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进行操作,体验从提出问题到得出结论的全过程。

教师需在一旁给予指导和支持,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或观察记录,分享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

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加深对科学探究基本过程的理解。

最后,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实验和科学探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1 生物与生物学(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苏科版2024)

1.1 生物与生物学(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苏科版2024)

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一、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比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以及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认识到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并初步树立生物学中的结构功能观等生命观念。

2.科学思维:初步学会图文分析,能通过观察图片信息分析归纳生物的基本特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生物和生物学在人类生活、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或社会实际问题。

(2)从认识生物的特征引发学生对大自然中生物现状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具有这些基本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

(2)了解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以及生物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教学难点: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等特征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设计思路认识生物,是学生从具体的生物个体到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与存在形式——生物圈的认识的起步;教师在本节课重点要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同时要为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生物圈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内容,展示图片,在森林,草地,河流,湖泊,海洋等环境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其中有些是我们熟悉的植物和动物,有些是我们不太熟悉或不易观察到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生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吗?他们各自又有哪些是适应生存环境的独特之处呢?各种生命活动有着怎样的规律,从现在开始,我们将通过学习生物学来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接着提出“什么是生物?”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生物的定义,接着播放一些动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去探究。

最后通过问题“想一想: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到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取决于是否有生物的特征。

教师在本节课重点要通过图片、生活经验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从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描述生物的生命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和归纳以及教师的适当补充和提示,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理解生物的根本特征。

1.1生物与生物学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苏科版2024)

1.1生物与生物学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上册(苏科版2024)
作业布置时,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能巩固课堂所学,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作业量要适宜,避免过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息和兴趣爱好。
3.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在作业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创新意识。
4.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鼓励优秀作业,对存在问题给予指导和建议,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3.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创设情境教学,将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习的现实意义和趣味性。
-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4.生物学术语:讲解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基本生物学概念,并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术语。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这些特征是如何体现在我们身边的生物中的?
2.你认为生物学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有什么作用?
3.你了解哪些生物学术语?它们在生物学中有什么意义?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3.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尊重生命,关注生物伦理问题,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4.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精神,勇于探索、敢于质疑,面对生物学问题能保持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追求真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生物学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南方医科大学医用化学教案

南方医科大学医用化学教案

南方医科大学医用化学教案第一章:医用化学基础1.1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与结构1.3 生物大分子与生物活性物质1.4 溶液的性质与浓度计算1.5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第二章:无机化学2.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2 氧化还原反应2.3 酸碱平衡与缓冲溶液2.4 常用无机化学试剂及其应用2.5 生物无机化学与药物设计第三章:有机化学3.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3.2 有机合成反应与策略3.3 药物化学结构与活性关系3.4 天然有机物与生物活性3.5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第四章:分析化学4.1 定量分析方法与误差控制4.2 光谱分析与色谱分析4.3 电化学分析与生物传感器4.4 药物分析与质量控制4.5 临床化学与生物标志物第五章:物理化学5.1 热力学基本概念与定律5.2 动力学基本理论5.3 电化学与电分析化学5.4 胶体与界面化学5.5 相平衡与相转变第六章:生物化学6.1 碳水化合物与能量代谢6.2 脂质与生物膜6.3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6.4 核酸与遗传信息6.5 酶学与生物催化第七章:药理学7.1 药物的作用机制7.2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7.3 抗微生物药物7.4 心血管系统药物7.5 抗肿瘤药物与生物靶向治疗第八章: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实验技术8.1 常用实验技术与操作8.2 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与纯化8.3 生物活性物质的测定与分析8.4 药物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8.5 现代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第九章:临床化学与生物标志物9.1 临床化学实验室的组织与管理9.2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9.3 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9.4 临床化学自动化与信息化9.5 临床化学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第十章:医用化学在临床领域的应用10.1 药物设计与合成10.2 药物制剂与药效学10.3 临床药物治疗与药物相互作用10.4 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10.5 化学治疗与免疫化学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化学键与分子结构:重点关注化学键的类型、特点以及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上消化道出血教案

上消化道出血教案

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上消化道出血教案第 1 次课授课时间:2012-3 -15 教案完成时间:2012/3/11上消化道出血讲 解 5 ’病 因 15 ’一 组 内 镜 照 片stress ul c er应 激 性 溃 疡gastri c mucosal lesi o n胃 粘 膜 病 变(Uppe r Gas t r oi nt es t i na l he mor r ha ge )一 、 概 述上 消 化 道 出 血 系 指 屈 氏( Tr e i t z )韧 带 以 上 的 消 化 道 ,包 括食 管 、 胃 、 十 二 指 肠 或 胰 胆 等 部 位 疾 病 引 起 的 出 血 。

由 于 胰 胆 管 开 口 位 于 十 二 指 肠 , 因 此 胰 胆 疾 病 引 起 的 出 血 亦 属 于 上 消 化 道 出 血 。

另 外 , 胃空 肠 吻 合 口 出 血 也 归 入 上 消化 道 出 血 范 畴 。

临 床 表 现 主 要 为 呕 血 和 ( 或 ) 黑 便 , 往 往 伴 有 血 容 量 减 少引 起 的 急 性 周 围 循 环 改 变 。

上 消 化 道 出 血 是 内 科 的 常 见 急 症 , 及 时 的 诊 断 、 合 理 的 治 疗 是 抢 救 患 者 的 关 键 。

二 、 病 因 及 发 病 机 理( 一 ) 消 化 性 溃 疡最 常 见 的 病 因 。

溃 疡 底 部 血 管 裸 露 , 在 胃 酸 的 侵 及 下 出 现消 化 道 出 血 。

是 消 化 性 溃 疡 最 常 见 的 并 发 症 。

特 点 : 多 数 有 典 型 的 周 期 性 和 节 律 性 疼 痛 ; 出 血 前 症 状 加 重 , 出 血 后 症 状 可 迅 速 消 失 或 减 轻 。

许 多 病 人 就 医 时 就 可 提 供明 确 的 既 往 病 史 。

一 般 诊 断 不 难 。

40% 以 上 的 上 消 化 道 出 血 为 本 病 引 起 。

医科大学大学教案

医科大学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医学导论授课班级:2023级医学专业1班授课教师:张明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医学基本概念、医学研究方法、医学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医学思维能力、医学实践能力、医学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医学事业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一、医学基本概念1. 医学的定义和起源2. 医学的分支学科3. 医学的性质和任务二、医学研究方法1. 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 临床研究方法3. 基础研究方法三、医学伦理道德1. 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2. 医学伦理道德规范3. 医学伦理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医学的本质和意义。

2. 介绍医学导论课程的目的和重要性。

二、讲授1. 讲解医学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医学的定义、起源和分支学科。

2. 讲解医学研究方法,使学生掌握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临床研究方法和基础研究方法。

3. 讲解医学伦理道德,使学生了解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道德规范和案例分析。

三、讨论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医学伦理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医学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医学感悟,激发学生对医学事业的热爱。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医学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医学素养。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授、讨论和总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医学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医学素养。

2.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医学知识。

《外科学》教学大纲 -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教学与学习

《外科学》教学大纲 -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教学与学习

《外科学》教学大纲一、前言:本教学大纲依照教育部高教司和卫生部科教司规定的五年制教学计划,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的第七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为蓝本,经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研究制定。

授课对象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学生。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授课时数:课堂授课2学时,见习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经见习达到复习掌握引起颅高压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一、掌握1、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病因;2、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二、熟悉1、颅内压的调节与代偿的机理;2、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和脑疝形成机理;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三、了解急性脑疝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

讲授内容颅内压的形成与调节,颅内压增高的机理、病因、病理和后果。

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及急性脑疝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授课时数:课堂授课4学时,见习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经临床病例的示教、讨论,掌握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一、掌握1、脑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2、颅内血肿(特别是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诊断方法。

二、熟悉1、颅骨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2、原发性脑损伤的发病机理。

三、了解1、颅内血肿及脑损伤的治疗原则;2、火器所致的各种颅脑损伤。

讲授内容颅骨骨折的类型、诊断和治疗,原发性脑损伤的发病机理、病理类型和临床表现,继发性病变的类型和表现,颅内血肿(特别是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和治疗,脑损伤的处理原则(包括开放性损伤)。

第二十一章颅脑和脊髓先天畸形授课时数:0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二、熟悉三、了解1、先天性脑积水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2、先天性脑积水的治疗原则;3、颅裂和脊柱裂的分类及临床表现,了解手术治疗的目的和时期;4、狭颅症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方式;5、颅底陷入症的病因及诊断与治疗;6、先天性脑积水的两大分类、常见病因及临床表现,了解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7、颅裂和脊柱裂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目的和时期;8、颅底陷入症的病因、诊断与治疗原则。

上消化道出血教案

上消化道出血教案

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上消化道出血教案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一、概述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部位疾病引起的出血。

由于胰胆管开口位于十二指肠,因此胰胆疾病引起的出血亦属于上消化道出血。

另外,胃空肠吻合口出血也归入上消化道出血范畴。

临床表现主要为呕血和(或)黑便,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改变。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的常见急症,及时的诊断、合理的治疗是抢救患者的关键。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一)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病因。

溃疡底部血管裸露,在胃酸的侵及下出现消化道出血。

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

特点:多数有典型的周期性和节律性疼痛;出血前症状加重,出血后症状可迅速消失或减轻。

许多病人就医时就可提供明确的既往病史。

一般诊断不难。

40%以上的上消化道出血为本病引起。

(二)急性胃粘膜病变和应激性溃疡约25-30%。

常见于严重疾病、外伤以及服用非甾醇类药物,损坏了正常胃粘膜屏障,侵及血管会出现消化道出血。

讲解5’病因15’一组内镜照片stress ulcer应激性溃疡gastric mucosal lesion 胃粘膜病变第 1 页共 14页第 2 页共14页第 3 页共14页第 4 页共14页第 5 页共14页第 6 页共14页第 7 页共 14页第 8 页共 14页第 9 页共 14 页第 10 页共 14 页第 11 页共14页第 12 页共 14 页(2)非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内镜直视下喷洒止血药物:如5%孟氏溶液(5~10 ml稀释后使用),凝血酶2 000~4 000 u或巴曲酶l 000~2 000 u等。

2)硬化剂注射治疗:可在溃疡等出血灶处注射硬化剂。

3)止血夹治疗:对血管性病变可采用止血夹;4)高频电、激光、微波或热探头止血等止血治疗。

(3) 放射介入治疗在选择性动脉造影后,若发现有显性出血,可在导管内注射加压素,剂量为每分钟0.l~0.2 u/m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医用物理学实验任课教师
实验名称实验绪论实验课时3
10年10 月 1 日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医用物理学实验任课教师
实验名称显微摄影实验课时3
10年10 月19日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医用物理学实验任课教师
实验名称用电位差计测电源电动势实验课时3
10年11 月01 日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医用物理学实验任课教师
实验名称液体粘滞系数的测量实验课时3
10年11 月9 日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医用物理学实验任课教师
实验名称用衍射光栅测波长实验课时3
10年11 月16 日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医用物理学实验任课教师
实验名称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实验课时3
10年12 月01 日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医用物理学实验任课教师
实验名称惠斯登电桥的原理和使用实验课时3
10年12 月07 日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医用物理学实验任课教师
实验名称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实验课时3
10年12 月14 日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医用物理学实验任课教师
实验名称用分光计研究光谱实验课时3
10年12 月21 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