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荀子中学第一次月考历史

合集下载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历史高一上学期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历史高一上学期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历史高一上学期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A. 文化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B.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C. 书本知识不可靠D. 文化知识不等于文化素养1、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

选项A,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但A选项表述过于宽泛,且材料主旨并非强调文化的广泛性,故A不符合题意。

选项B,虽然文化确实源于社会实践,但材料强调的是书本知识与实际运用的关系,而非文化的产生,故B不符合题意。

选项C,书本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可靠的,但关键在于如何运用。

赵括之所以失败,并非因为书本知识不可靠,而是因为他没有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故C错误。

选项D,赵括虽然学习了许多兵法知识,但在实际战争中却不能灵活运用,导致失败。

这说明文化知识并不等同于文化素养,文化素养不仅包括知识的积累,更包括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故D符合题意。

2、荀子曰:“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句话表明A.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 万事万物都在运动着、变化着2、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选项A,荀子的话强调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体现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故A符合题意。

选项B,虽然自然界确实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但材料强调的是自然界的客观性,而非其存在的时间先后,故B不符合题意。

选项C,自然界的事物是客观的,它们的发展变化遵循着自然规律,而不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故C错误。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试题_1 4(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试题_1 4(共6页)

费县崇文2021-2021学年(xuénián)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将答案写在表格中题号的下面,每一小题3分,一共60分〕1.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有关人的内容与史实不符的是A.头部保存着猿的某些特征B.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C.用火取暖和烧烤食物D.种植水稻2.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那么他们应该去A.B.店C.元谋D.3.?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材,没有才能接任天下,于是就把天下传给了有才德的舜。

这一记载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4.某期?自然?杂志的封面上,赫然印着“人曾经很冷〞的黑色标题。

气候条件让更多学者认为人有“主动用火〞的可能。

人“主动用火〞来①烧烤食物②照明③御寒④发电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5.以下有关我国境内远古祖先及原始农耕生活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rénlèi)②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③半坡人会烧制彩陶④河姆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过着定居生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6.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是A.教育应分类别进展,对不同的人进展不同的教育B.对平民进展教育C.不问出身贫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D.教育不应分类别7.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一共同追求。

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互相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A.墨子B.孟子C.庄子D.韩非8.不同的历史时期表达着不同的历史特点。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B.王室衰微,诸候争霸C.争霸战争剧烈,分裂趋势加强 D.弱小诸候依赖周天子9.小明同学在刚完毕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

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班,无答案)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班,无答案)人教版

河北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1. 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

”据此,与文中“封建”含义相近的是( )A.宗法制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D.君主专制2. 《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记载表明( )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B.受封诸侯有义务提供军赋C.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D.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3 .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 )A.挟天子以令诸侯B.极力维护宗法制C.主张废除分封制D.推崇法家思想4.《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从政权更替的角度看该段记载是指()A.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 郡县制取代世官世禄制C. 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D.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5.下图反映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相互巩固②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③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④整套制度一直维系了周的稳定长久统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6.据史书记载:周人坚持“尊尊而亲亲”的原则,以礼治天下。

周王照例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或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或叔舅。

这反映了()A.“家天下”第一次实现 B.宗法制具有开放性C.血缘纽带维系王权 D.周王权力高度集中7.《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 B.礼器C.食具D.货币8.西周的宗法下,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下面有关表述中,错误的是()A.武王是伯禽的大宗B.燕是鲁的大宗C.伯禽的诸弟是其小宗D.诸侯具有大宗和小宗的双重身份9.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号始皇帝。

河北省邯郸市荀子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无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荀子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无答案)

邯郸市荀子中学高一级部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客观题(单选)(30*2)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千耦其耘B.个体农耕C.刀耕火种D.铁犁牛耕2、下列是我国考古发现的不同时期同一类农具,其中最晚出现的应该是()A 青铜器B 石耜C 骨耜D 铁耜3、“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墨子》)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不是由于( )A.缴纳地租的需要B.商品交换的需要C.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D.缴纳捐税的需要4、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它们的使用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A.重农抑商B.精耕细作C.南稻北粟D.男耕女织5、综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下列有关该时期发展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耕作方式发生改变B.自耕农经济出现C.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D.私商还未出现6、《国语•晋语》记载:“夫范、中行氏……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材料体现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在哪一方面的发展( )A.牛耕技术B.集体劳作C.男耕女织D.土地制度7、明太祖说:“四民之业,莫劳于农,观其终岁勤劳,少得休息。

时和岁丰,数口之家犹可足食。

不幸水旱,年谷不登,则举家饥闲。

”这反映出( )A.明朝初年,政府鼓励垦荒,重视农业生产B.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C.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D.水旱灾害成为农民生活贫困的根本原因8、明清之际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已显露出一些新旧冲突的征兆,从农耕经济中分离出了新的经济因素。

这种新的经济因素是指( )A.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B.资本主义萌芽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综合国力空前强大9、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指( )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D.城市向南方发展10、韩非子认为,商人乃“邦之蠹也”(蠹,蛀虫)。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学情质量检测(一)历史(部编版)(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古埃及人对法老的崇拜近乎疯狂,仅仅是法老的名字就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官员们以亲吻法老的脚而感到自豪。

这体现了()A.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B.古埃及文明的辉煌灿烂C.古埃及法老具有无上的权威D.古埃及发达的政治经济2.小海同学写了三句关于佛教的介绍,如果按写对一句得1分的标准,他可以得()①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②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③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A.0分B.1分C.2分D.3分3.公元前4世纪,他率军南下,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进入两河流域,灭亡波斯帝国。

历经10年征战,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这位帝王是()A.亚历山大B.凯撒C.屋大维D.穆罕默德4.下面时间轴展现了某个文明古国的发展轨迹。

这个文明古国是()A.古埃及B.古印度C.希腊D.罗马5.古代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河水涨落和太阳的变化规律制定了太阳历;凯撒组织学者对太阳历进行了改革,制定了“儒略历”。

这体现了古代历法的()A.开创性B.传承性C.科学性D.时效性6.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取得了罗马教会和信徒的广泛支持。

查理成为法兰克国王后鼓励基督教发展,向教会贡献“什一税”,从而获得了查理曼的称号。

材料反映了()A.法兰克王国兴衰历程B.教权屈居王权之下C.查理曼帝国分裂的原因D.王权教权相互勾结7.13世纪的西欧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

这一记录反映了庄园法庭()A.惩罚违法行为的手段之一是处以罚金B.主要维护佃户的利益C.惩罚违法行为的手段之一是处以劳役D.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8.13世纪的欧洲,城市居民通过他们自己的法庭来实施他们自己的法律,有自己的税收方式,简单地说,他们有了处理自己事务的权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邯郸市荀子中学高二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2013-2-28)(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至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没有一个列强是知足的。

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B.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C.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D.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其最主要原因是()A.该地区的民族矛盾长期尖锐复杂B.有的国家推行地区霸权主义C.奥匈帝国在该地区不断进行扩张D.欧洲列强纷纷介入扩张自己的势力3.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当时“他的子弹”射向()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B.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C.法国国王路易十六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4.萨拉热窝事件后,尽管塞尔维亚满足了奥匈帝国的绝大部分苛刻要求,但奥匈帝国仍发动对塞尔维亚的战争。

这说明()A.奥匈帝国难解心头之恨B.巴尔干地区的矛盾无法调和C.奥匈帝国以强凌弱、欺人太甚D.德奥集团发动世界大战的要求十分迫切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西线战场上的战役有()①马恩河战役②凡尔登战役③索姆河战役④日德兰海战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7.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被称为“索姆河地狱”,是因为两场战役()A.战役规模巨大B.双方投入兵力很多C.持续时间特别长D.伤亡人数特别巨大8.一战中使德国在西线速战速决计划——施里芬计划破产的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9.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集团失败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经济实力总体上处于劣势②作为非正义一方,失道寡助③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④内部矛盾不断尖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下列有关到20世纪初才出现世界性战争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体世界形成B.科学技术为世界性战争提供了必要手段C.少数大国成为拥有全球性利益的大国D.欧洲开始衰落11.对于欧洲主要交战国来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其主要依据是()A.双方不分胜负B.不管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付出了惨重代价,承受了巨大损失C.协约国和同盟国以停战和谈的方式宣告结束战争D.战争的结局没有战胜国和战败国之分12.下列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的有()①帝国主义参加大战的目的②大战之前形成的三对基本矛盾③帝国主义列强在战争中签订一系列秘密协定,划分势力范围④参加大战的国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3.在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失败的原因中,具有共性的是()A.武器落后B.内奸破坏C.没有国际援助D.英、法纵容侵略14.1936年8月法国政府声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决心严格避免直接或间接对该国(西班牙)内政的一切干涉。

”这表明法国政府()A.充分尊重西班牙的主权B.支持西班牙的革命力量C.支持西班牙的反动势力D.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15.德国法西斯头子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这个计划是指()A.吞并奥地利B.割占苏台德地区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进攻波兰16.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影响下,法西斯势力在德、日分别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日本法西斯专政有别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是()①法西斯分子通过政变上台②建立起一党独裁专政③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④利用了阶级矛盾异常激化的有利时机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③D.③④17.法国沦陷后继续领导法国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是()A.丘吉尔B.张伯伦C.贝当D.戴高乐18.希特勒发动不列颠之战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中欧帝国”B.迷惑苏联C.孤立美国D.迫使英国屈服19.慕尼黑协定签订后不久,丘吉尔在英国下院演讲说:“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

这种失败不会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和安全,恰恰相反,这将使这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和更加危险。

”这表明丘吉尔()①斥责张伯伦的绥靖政策②主张制止法西斯侵略③反对把战争祸水“东引”④认为绥靖政策是在怂恿侵略A.①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④20.1933年德国颁布的禁止组织新的政党的法律规定:“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纳粹党)作为唯一的政党存在于德国。

”这一规定表明()A.德国是一个由工人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德国不容许资产阶级政党的存在C.纳粹党要独掌国家大权D.希特勒禁止成立新党,允许旧党存在21.1936年德国和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的根本意图在于()A.夹击苏联B.消灭共产国际C.反对社会主义D.欺骗英法等国,积蓄力量,准备战争22.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

”这反映出丘吉尔()A.愿意承担绥靖政策失败的责任B.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C.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D.力主建立反法西斯同盟23.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计划B.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C.为配合德国进攻苏联D.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24.1942年苏、中、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建立。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表明()①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可以联合共同应付人类面临的挑战②世界是进步的,和平、民主的潮流不可抗拒③英美等国对待苏联的立场是会发生根本变化的④坚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国家是反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A.①②③B.②④C.①②D.③④25.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A.苏联实力最强B.罗斯福野心最大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D.三国争霸意图显现26.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召开的国际会议中,对世界格局影响最大的是()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27.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了中国宝岛台湾。

在二战中,明确规定台湾必须归还中国的国际会议是() A.华盛顿会议B.开罗会议C.德黑兰会议D.雅尔塔会议28.1943年1月,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

上述史实说明()①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②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③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平起平坐的大国④中华民族的抗战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9.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最重要的意义是()A.决定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联合国B.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C.标志着反法西斯战争转入反攻D.确立了美国控制世界的地位30.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是()A.美国对日投掷原子弹与苏联对日宣战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D.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二、非选择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0分,第33题16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

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路线,而法国却只有一条东部的边界,俄国只有在西部的边界上有遭到进攻的可能。

“我们所需要的是法国让我们安宁,要防止法国——假如它不愿和我们保持和平的话——找到盟友,只要法国还没有盟友,法国对我们就没有什么危险。

”“除了法国之外,各国都需要德国,德国应尽量利用它们的彼此关系,不要让它们联合起来反对自己。

”——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材料二1888年即位的新皇帝威廉二世与首相不和,迫使俾斯麦于1890年辞职。

他曾说:“我认识到我身负严峻的任务,来拯救王位摆脱首相的巨大阴影。

……我把他们打翻在地。

”——迪特尔·拉夫《德意志史》材料三俾斯麦下台后,威廉二世表达其对外政策时说:“在我们德意志军旗的保护标志之下,我们有理由提出要求:凡是外国人给予一切其他国家的某些权利,也同样是德意志商业、德意志商人和德意志船只所要取得的权利。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请回答:(1)据材料一,俾斯麦对外政策的主要着眼地域在哪里?(2分)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什么?(4分)(2)据材料三,德国对外政策有了什么变化?(2分)为什么有这种变化?(4分)(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如何理解材料二的内容?(2分)32.阅读下面小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是一个高中生,叫博伊默尔。

1914年8月,德国卷入了战争,政府、学校、老师都积极鼓励我们投笔从戎。

我们的校长也不停地向我们进行长篇大论,于是,我们在“英勇奋战”“保卫祖国”的口号下自告奋勇地来到战场……每次恶战之后,就会发现自己身边的人正在不断减少,有的新兵一上阵就被枪弹击中。

而停火后的战场,一眼望去:有人还活着,但他们的头盖骨已经给炸开了;有的士兵在走路,然而他们的双腿已经被炸断,他们仅仗着炸剩的残肢一步一步艰难地行走;有的士兵,竟然拖着自己被炸烂的膝盖,用手在地上爬了两公里的路程。

……我再也找不到校长所说的光荣与自豪感,反倒为痛苦和死亡困扰着。

回到后方后,人们对战争痴情依旧,并嘲笑我对待战争的态度,把我比做一文不值的懦夫。

在我看来,“我们年纪很轻,才20岁;可是对于人生,却除了绝望、死亡、恐惧以及与悲痛的深渊联系在一起的迷惘浅薄之处,一无所知……”我又重新回到战场,10月,我阵亡了。

据载:“他是往前面扑倒下去的,躺在地上,好像睡着了一样,脸上没有多少痛苦的感觉,有的是一种沉着,差不多是满意的样子。

”那一天,整个前线是那么沉寂和宁静,战报上有一句话:西线无战事。

请回答:(1)博伊默尔参加的是什么战争?(2分)博伊默尔为什么会自告奋勇地来到战场?(2分)政府鼓励学生“投笔从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2分)(2)简述这场战争的性质。

(1分)(3)博伊默尔在战场上所碰到的敌人主要来自哪些国家?(列出两个国家)(2分)(4)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1分)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德国)陆军实力之总数不应超过10万人,军官及补充部队在内,并应专为维持领土内之秩序及边界巡查之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