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的阶段性与城镇化转型研究_省略_20世纪60_70年代的日本为例_石淑华
转型背景下日本小城镇建设管理经验与启示
转型背景下日本小城镇建设管理经验与启示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结构的调整,各国纷纷进入转型时期,其中包括日本。
在这一背景下,日本的城镇建设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尤其是对于小城镇而言,如何在转型期间有效进行城镇建设管理,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可以从日本小城镇的建设管理经验中,汲取一些有益的启示和经验,为我国的城镇建设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理念更新,注重可持续发展日本小城镇建设管理的经验之一,是在理念更新上注重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建设管理需不断调整观念,从传统的“追求经济效益”向“注重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转变。
在日本,很多小城镇都在城镇规划和建设中首先考虑的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种理念的更新和转变,为小城镇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创新管理,强化城镇功能日本小城镇建设管理强调创新管理,以强化城镇的功能。
在城镇规划和建设中,注重通过创新手段,提升城镇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城镇的功能。
比如在日本的一些小城镇中,通过开发特色产业、加强城镇文化建设、改善基础设施等方式,提升城镇的生活品质和公共服务水平,从而增强城镇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社区参与,促进共建共治日本小城镇建设管理强调社区参与,促进共建共治。
在小城镇的建设管理过程中,注重倾听与回应居民的声音,建立起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密切合作机制,共同参与城镇的建设与管理。
这种模式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也从根本上促进了城镇的共建共治,实现了城镇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智慧城镇,推动数字化转型现代城镇建设管理日益注重智慧化发展。
日本小城镇建设管理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城镇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在日本一些小城镇中,智慧城镇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城镇的管理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借鉴日本小城镇建设管理经验的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城镇建设管理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日本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
本文将从日本经济的背景、转型过程和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详细介绍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的转型。
一、日本经济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全面复苏,实现了高速增长。
二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调整和重建阶段,通过出口推动经济增长,并成功实现了工业化。
到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了第二大经济体,出口额超过了德国和英国等国家。
日本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是资源供给不足、环境污染和不平等问题的日益突出。
日本还面临着国际竞争压力增大、自国内企业脆弱性的增加等问题。
日本经济需要进行结构转型,寻找新的增长点。
二、日本经济的转型过程1.第一次石油危机引发的转型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得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了很大冲击。
日本作为高度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也面临了严重的能源危机。
这次危机迫使日本改变以石油为主要能源的经济结构,加大对其他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日本还加强了能源资源的储备,增加国内原材料的生产。
2.对内需的重视70年代初期,日本政府开始倡导“内需优先”政策。
在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依然依赖外需。
为了保持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日本政府开始重视发展和壮大国内市场,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通过调动社会资源,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从而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
3.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70年代,日本进一步加大了科技投入,加强了自主创新能力。
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日本企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并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领域拓展。
与此日本企业也开始进行资本集中和产业升级,加大对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4.金融市场的改革70年代,日本政府进行了金融市场的改革。
通过取消对利率的管制、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监管等方式,加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融资,也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经济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经历了从高度依赖出口产业向多元化发展的转型。
在这一过程中,日本的经济实力得到显著提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
本文将从政策、产业、技术和国际关系等方面,对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政府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推动了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和市场化改革。
这一政策措施使得日本的经济结构逐渐实现多元化。
政府还积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鼓励企业进行跨国投资和并购,推动了日本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除了政府的积极参与外,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使得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密切相关。
在这一时期,日本的汽车、电子、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扩张,这些产业成为了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
日本政府还对新兴产业进行了大力支持,例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环保和新能源等领域的产业也开始快速崛起。
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为日本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日本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的腾飞与技术创新密不可分。
日本在这一时期迅速崛起为世界科技强国,其电子、汽车、航空、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技术水平迅速赶超欧美国家。
日本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不懈努力,为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日本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科技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也离不开国际关系的变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日本逐渐融入了世界经济的大潮流。
日本政府通过签订多项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扩大了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
日本企业也积极参与了国际产业分工和跨国生产,加速了在全球市场上的布局和发展。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作者:崔巍来源:《大经贸》 2019年第9期崔巍【摘要】由于过去的经济增长模式存在诸多缺陷,且未能及时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过去二十年间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日本陷入了“滞胀”的困境,经济遭到沉重打击。
为了摆脱这一局面,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调整产业政策、大力治理环境、降低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度等等,最终获得了积极的成果,实现了经济转型。
【关键词】日本产业政策调整环境治理一、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转型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通过大力发展重化学工业并积极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很快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还实现了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
这使得日本不仅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实现了工业化,还成为了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本身存在着产品技术含量低、能耗大、污染严重等诸多缺陷,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再加上日本政府面对1971年“尼克松冲击”时所采取的错误财政货币政策导致国内经济过热、对中东地区石油依赖度过高等因素,最终导致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日本经济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同时出现了物价飙升和失业率高涨并存的“滞胀”现象。
在这一事件后,日本政府终于认识到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并下定决心改变这一局面。
二、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采取的措施和成果1、改变产业政策,在发展新型产业的同时对原有产业进行调整。
1971和1974年,日本政府分别提出了《70年代产业结构设想》和《产业结构长期设想》两份文件,确定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应转向以建立“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为基本方向,即以智力活动密集程度高的产业为中心,同时对它赖以支撑的基础产业群和其它产业发挥“回顾效应”,提高其知识和技术密集程度的基本方针。
[1]为此,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在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对以重化学工业为首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一方面实行淘汰或削减产能,另一方面对产能过剩但又难以淘汰的产业进行优化升级。
日本的城市化进程阶段的分析报告
日本的城市化过程分析一、日本的城市化过程分析日本的城市化过程与日本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城市化初始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初)。
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农业国,当时日本城市人口比重不足10%。
从1889年到1920年,日本城市化水平仅从10%上升到18%,到1950年也仅为37%。
从1889年到1950年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日本的城市化水平年均仅提高0.44个百分点。
第二阶段,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末)。
1955年日本经济恢复并超过了战前水平,重新开始了赶超欧美的历程。
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涌向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推动了日本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1955年日本城市人口比重为56.1%,到1970年城市化水平已达72%。
在此期间,日本城市人口所占比重由1950年的37%上升到1977年的76%,年均增长近1.5个百分点。
第三阶段,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一直持续到现在。
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城市化己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1975年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5.9%,1980年则为76.2%。
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各类城市已有688个, 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1个,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80个,1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597个。
由于城市人口已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城市化发展速度开始减缓。
1996年日本城市化水平为78%,仅比20年前高出2个百分点在此期间,很多居民开始从三大都市区向外迁移。
日本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走大中城市为主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日本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人口密度是美国的11倍,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短短20多年时间中就达到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单位时间要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因而选择了走以大中城市为主的城市化道路。
下表1描述了1920-1995年间,日本具有50万人口和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城市人口占总城市人口的比重。
日本的城市化进程阶段的分析
日本的城市化过程分析一、日本的城市化过程分析日本的城市化过程与日本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城市化初始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初)。
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农业国,当时日本城市人口比重不足10%。
从1889年到1920年,日本城市化水平仅从10%上升到18%,到1950年也仅为37%。
从1889年到1950年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日本的城市化水平年均仅提高0.44个百分点。
第二阶段,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末)。
1955年日本经济恢复并超过了战前水平,重新开始了赶超欧美的历程。
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涌向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推动了日本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1955年日本城市人口比重为56.1%,到1970年城市化水平已达72%。
在此期间,日本城市人口所占比重由1950年的37%上升到1977年的76%,年均增长近1.5个百分点。
第三阶段,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一直持续到现在。
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城市化己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1975年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5.9%,1980年则为76.2%。
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各类城市已有688个, 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1个,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80个,1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597个。
由于城市人口已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城市化发展速度开始减缓。
1996年日本城市化水平为78%,仅比20年前高出2个百分点在此期间,很多居民开始从三大都市区向外迁移。
日本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走大中城市为主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日本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人口密度是美国的11倍,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短短20多年时间中就达到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单位时间内要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因而选择了走以大中城市为主的城市化道路。
下表1描述了1920-1995年间,日本具有50万人口和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城市人口占总城市人口的比重。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日本经济经历了从战后重建到迅速崛起的转型。
在这一时期,日本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本文将探讨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转型的背景、特点和影响。
一、背景20世纪70年代初的日本,正是处在战后重建阶段的尾声。
通过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努力,日本经济已经从战争遗留下来的废墟中崛起,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国家。
在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重点支持制造业和出口导向战略,以及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日本的劳动力市场也经历了快速的变化,劳动力的转移和增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到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面临着新的挑战。
国内市场饱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能源价格上涨等问题使日本的经济增长面临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经济需要进行转型,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二、特点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转型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产业升级: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投资和支持。
日本的汽车、电子、钢铁、化工等行业都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了国际市场的竞争者。
尤其是电子行业,日本的电子产品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成为了世界领先的电子产品生产国。
2. 国际化: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开始迅速走向国际化。
日本的企业开始在海外进行投资和扩张,同时日本的产品也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开始得到提升,国际贸易成为了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3. 劳动力成本上涨: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也面临了新的挑战。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劳动力成本开始快速上涨,这对日本的制造业和出口导向产业产生了影响。
为了应对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日本的企业开始加大对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4. 贸易摩擦: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贸易顺差开始快速扩大,这引起了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历了一次重大的经济转型,这对于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此期间,日本经济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中崛起,迅速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现代化。
70年代初,日本经济仍然以农业为主导,工业规模较小,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较低。
日本政府意识到,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进行一系列的经济改革。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推动经济转型。
日本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财政刺激措施,通过增加国家开支来提振经济。
政府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科技研发等领域,以提高生产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举措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日本政府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
政府通过税收减免和补贴等方式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这些政策措施推动了日本企业的改革和创新,使其成为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者之一。
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政策,以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
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
这些保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内产业的发展,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接着,日本政府采取了劳动力市场的改革措施。
政府推动工会的发展和劳动法的修订,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效率。
这些改革措施促使企业更加注重效率和竞争力,在全球市场中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政府还鼓励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和扩张,以寻求更多的市场机会和资源。
日本企业纷纷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开拓了新的市场,并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经济实现转型的重要时期。
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了经济的现代化和高速增长。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日本经济脱颖而出,成为了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历了一个经济转型的时期,也被称为“转型期”。
该时期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恢复时期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爆发的“泡沫经济”为止。
在转型期,日本经济从主要靠出口和战后重建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转向对国内市场的依赖,从而实现了日本经济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转型期开始于1970年代初,当时世界范围内经济状况不佳。
日本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其中最为重要的政策是“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其目的是为了建立全国性的交通和通信网络,同时打消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积极推行“五年计划”,以推动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
然而,这些政策并没有立即实现预期的效果。
然而1973年危机的爆发,导致国际贸易与经济全球化,日本政府此时意识到,出口不再是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唯一出路。
这导致日本的经济政策开始转型,日本开始实行中央集权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它还开始在国内采取一系列的倾斜政策,以鼓励投资、刺激消费和扶持成长最具有潜力的行业。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政府还积极鼓励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定了世界上最严格的电子技术专利政策,以保护自己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此外,日本政府还在市场和产业中进行干预,以使市场运作更加高效并确保长期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政府也推动了劳动力的增长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以确保消费和生产的平衡。
转型期的结果,是日本的经济实现了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向以内需为主的经济转型。
这使得日本的经济增长率迅速增长,在20世纪80年代初达到顶峰,达到过去未曾有的水平。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GDP一度超过了美国,并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最终,直到199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迎来了“泡沫经济”的崩溃,这使整个国家陷入经济萎缩和长期经济衰退的状态。
但是,在转型期的大部分时间里,日本经济都表现出非凡的活力和创造力。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转型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快速的经济增长。
在这一时期,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持续增长,这种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
日本的制造业出口增长迅猛,成为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日本政府也采取了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来提高生产率,促进了经济增长。
日本也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使得日本经济转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日本经济结构的转型。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主要依赖农业的经济结构向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转变。
这使得日本的国民经济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日本成为了一些重要行业的主要生产国,如汽车、电子产品和钢铁等。
这种转型也使得日本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农民成为了城市工人,劳动力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日本的经济结构,也对日本的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转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金融体系的改革。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日本的金融体系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金融体系进行改革,包括放开对外资的限制、允许外国银行在日本设立分支机构等。
日本政府也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这些措施不仅促进了日本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也为日本的经济转型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支持。
随着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转型的进程不断加快,日本经济也面临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一方面,随着经济结构的发生变化,日本的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日本也面临着来自国外的激烈竞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提高了工业和产品质量,加强了国际贸易的合作。
这些措施为日本的经济转型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使得日本的经济转型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传统的农业和轻工业向现代的高科技产业转型。
这个时期也被称为日本经济奇迹的开始。
在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正在遭受困扰。
战后重建和高度发展的汽车、钢铁等传统产业已经达到饱和,面临竞争加剧和成本上升的压力。
国际石油危机也使得日本的能源依赖和经济增长面临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日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以促进经济的转型和增长。
其中最重要的是瞄准高科技产业的科技政策和加强对大企业的支持。
日本政府通过提供巨额的研发资金和税收优惠来支持和激励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在电子、汽车、化工等领域,日本政府大规模地投入研发资金,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这些政策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人才向高科技产业流动,推动了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
日本政府加强了对大企业的支持和保护,以确保它们在国内外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政府通过制定不同的规章和法律来限制外国企业的进入,并鼓励企业进行合并和兼并,形成规模经济。
这些政策使得日本的大企业在市场上占据了垄断地位,为其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日本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政策和外向型经济战略,以促进国内商品和技术的出口。
政府通过降低出口关税和提供出口补贴来鼓励企业增加出口,同时通过进口限制和贸易保护政策来保护国内产业。
这些政策帮助日本企业打开了国际市场,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通过推出科技政策、加强对大企业的支持和保护以及采取贸易政策和外向型经济战略,日本成功地促进了经济的转型和增长。
这些政策和措施为后来的日本经济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日本成为了一个经济强国。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日本经济迅速转型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日本经历了多次重大政策改革和经济体制的转变,使得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经济面临着严重的经济衰退和高通货膨胀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和结构调整措施。
政府加强了对金融体系的监管,进行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政府积极推动工业升级和科技创新,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政府还加大对教育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在经济体制方面,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经济体制发生重大转型的时期。
一方面,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化改革,放开了对外贸易的限制,鼓励国内企业开展国际贸易。
政府推动了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和市场化改革,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这些政策和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到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和现代化的转型。
日本经济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兴产业和领域,例如汽车、电子、机械制造等。
日本的汽车和电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成为世界级的品牌。
日本的工业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赞誉。
这一时期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和过度依赖出口导致了一些结构性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收入分配失衡等。
日本的经济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的问题,这对未来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过一系列政策改革和经济体制的转变,日本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的转型。
这一时期也暴露出了一些结构性问题和挑战,需要继续进行改革和调整。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日本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这一时期的日本经济转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高度工业化的时期。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建和经济发展,日本的工业产能大幅增加。
汽车、电子产品和钢铁等工业品成为日本主要的出口商品。
日本工业品的质量和价格都具有竞争力,很多日本公司如丰田、索尼等也开始走向世界舞台,成为国际市场上的领军企业。
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科技创新的时期。
日本政府大力推动科技研发和创新,投资大量资金用于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这些技术的成功应用在各个领域,如电子、汽车、机械等,提高了日本工业品的竞争力。
日本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鼓励技术创新和发明专利的保护,为科技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经济由重工业为主转向了服务业和高附加值产业。
这种转型使得日本经济更加多样化和灵活性,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日本经济的不断增长。
日本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励企业投资和扩大产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经济国际化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开始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日本的出口额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与此日本吸纳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引进,促使本国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摘要】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干预和发展战略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使日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外贸扩大和科技发展进一步增强了日本的国际竞争力。
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带来了社会变迁,日本迅速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角色之一。
日本经济的崛起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在现代,日本经济继续朝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致力于保持自身竞争力并为全球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转型、政府干预、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外贸扩大、国际竞争力、技术创新、科技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迁、日本经济崛起、世界经济影响、日本经济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迎来了一次重大转型,经历了由战后重建到经济强国的转变。
背景介绍是理解这一转型的关键。
在二战后的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经济状况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战后日本经济遭受了严重的战争破坏,国家贫困,资源匮乏,但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开放的政策,日本经济逐渐恢复并获得高速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干预和发展战略起到了关键作用。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措施,通过引导投资、调控市场、鼓励科技创新等手段,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
这些举措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了外贸扩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推动了技术创新和科技发展,推动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并逐渐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的内容将深入探讨这一时期的日本经济状况、政府干预和发展战略,以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
1.2 经济状况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状况在当时可以说是处于一个转折期。
日本在二战后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但是到了70年代初期,经济增长率开始下滑,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也有所增加。
这一时期日本面临着石油危机的压力,石油价格的激增给日本的能源依赖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转型路径研究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转型路径研究一、引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自那时起,城市人口比例逐步上升,城市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阶段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转型路径。
二、中国城市化的阶段性特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可以被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1950年代至1980年代)在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在1950年代至1980年代期间,中国的城市人口增长非常缓慢。
在这个时期,中国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村移民,这些农村移民涌向城市,希望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
尽管城市化进程缓慢,但可以看到城市化的趋势已经开始形成。
2. 第二阶段(1980年代至2000年代)在1980年代至2000年代间,中国的城市化增长取得了大幅度的提速,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城市化改革的推动。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城市化率从约20%上升到50%左右。
这使得大批人移居到城市,这些城市所承载的人口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3. 第三阶段(2000年代至今)在2000年代至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中国的城市化增长更加快速,城市人口比例不断攀升。
同时,中国的城市化转向了更多关注城市功能的发展,更广泛的城市建设计划覆盖了全国城镇面积。
三、中国城市化的转型路径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因此,在城市化转型的过程中,采取合适的策略至关重要。
1.加强规划规划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在于体现出计划和管理的作用。
政府应该开展更加细致和全面的城市规划工作,通过规划工作,来引导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数量。
2.注重环保城市建设可以为经济发展铺平道路,但同样在城市化面临的风险和问题上也有不可退缩的责任。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20世纪70年代是日本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日本经济经历了快速增长和结构调整,从传统的农业经济逐渐转变为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7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遭遇了一系列挑战,包括高通货膨胀、产能过剩、国际贸易压力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括实施经济紧缩政策、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推动国际市场开放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日本政府实施了经济紧缩政策,通过控制通货膨胀、提高利率和收紧信贷政策来削减通货膨胀压力。
这一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缓解了经济增长过热的局面,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日本政府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通过加大对工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和投资,推动产业结构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现代化的工业和服务业转变。
在此过程中,日本政府加大工业技术和科研的支持力度,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使得日本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壮大。
日本政府还推动了国际市场的开放,通过签署多项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加大对外贸易的力度。
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日本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也为日本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在7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几个显著的特点:日本经济持续增长,并且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此期间,日本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大多数其他国家,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
日本的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升级。
在70年代后期,日本的制造业、电子业、汽车业等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了日本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和引擎。
日本经济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日本企业纷纷进军国际市场,通过海外投资、并购以及建立海外生产基地来拓展国际业务。
日本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营销网络和生产基地,使得日本发展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经济体。
70年代末期,日本经济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日本经济被称为“泡沫经济”时期。
城市化、人口红利与日本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年 的4 6 0 0 万降至 1 9 7 5 年的2 7 0 0 万, 呈 波 动 中递 减 趋 势 ; 此段时问 , 城市化率也从 1 8 . 0 4 %增 长 至 7 5 . 9 1 %, 基本 实现 城市 化且 进入 成熟 后 阶段 。纵 向来看 , 城 市化 在 日本 的发展 可分 为三 个 时期 : 明治 维 新 至二 战结 束 为第 一 时期 , 城 镇化 率 达 到 3 3 %; 1 9 4 5 ~ 1 9 5 5 年 为第 二 时期 的战后 黄 金 十年 , 城 市人 口首次超 过农 村人 口, 城市 化率 达 到 5 6 %; 1 9 5 6 ~ 1 9 7 0 年 为第 三 时期 , 城 镇化 率超 过 7 0 %, 基 本实 现城
【 关键词 】 城 市化 ; 人 口红利 ; 人 口转变模 式; 日本
【 中图分类号 】C 9 2 4 . 2 4 【 收稿 日期 】 2 0 1 6 — 0 9 — 2 7
【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 1 0 . 1 6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5 / j . c n k i . 1 0 0 4 — 1 2 9 X . 2 0 1 7 . 0 2 . 0 0 4
【 文章编号 】 1 0 0 4 — 1 2 9 X ( 2 0 1 7 ) 0 2 — 0 0 3 7 — 1 0
【 作者简介 】 金华林( 1 9 5 7 一 ) , 男, 吉林 图们 人, 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 院教授 ;
刘伟岩 ( 1 9 8 9 一 ) , 女, 河北 邢台人, 延边大 学经济管理 学院硕 士研 究生。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经济转型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历了一次重大的经济转型期。
在此期间,日本的经济发展从主要的重工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型,这对于日本的经济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关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转型的详细介绍。
一、主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是世界上很多经济体遭受石油危机的时期,但日本并没有受到石油危机的严重影响。
这主要是因为日本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保证了日本的经济成长,这些措施包括:1. 加强进口多样化为了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日本政府致力于推广使用原子能,还鼓励国内汽车制造商开发与设计更加节能的车辆,这样就减少了石油进口的压力。
2. 实施政策引领日本政府实行了很多有利于企业成长的政策。
例如,政府会对钢铁、煤炭、建筑等传统行业提供贷款和补贴,这使得这些行业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新的高科技领域。
3. 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政府还为企业提供了创新和扩大生产所需的资金。
这个过程中,政府通过银行、股份公司和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了贷款和资金支持。
二、主要变革在20世纪70年代时,日本开展了多项经济变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本密集产业向技术密集产业的转型日本政府一直在鼓励铁矿、煤炭、石油等传统重工业发展,但该产业成长已经逐渐减缓。
政府为了保证经济成长,开始向技术密集产业转型。
例如,将注意力转移到汽车及工业机械制造、电子产品制造和高科技产业的生产。
2. 注重人员培养政府注重大力培育高技能的劳动力,这种人力资源成长策略得到了明显的成效。
例如,政府在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设立了一系列的新设施,来培养各种不同技能层次的人才。
3. 向国际市场开放日本政府向世界其他国家市场推出了大量的商品和服务。
特别的是,日本的高科技产业产品得到不同程度的认同,被各国广泛接受了,这为整个经济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影响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经济转型给国家和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影响:1. 新产品和服务的推广政府的转型政策成功地鼓励了很多公司推出新产品和服务。
日本城市化开发变化历练过程及经验借鉴
日本城市化发展历程及经验借鉴发布时间:2014-06-06 阅读:12193日本城市化开始于明治维新时期,但直到1940年,城市化水平仍落后于当时欧美工业化国家。
其后,在快速工业化带动下,城市化进程加快,仅用了5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欧美国家100年的城市化进程。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WDI,2013),在1960年,日本城市人口比重就已经达到63.3%,1975年跃升至75.9%,其后一直缓慢上升。
本研究从城市人口增长、城市产业发展、城市空间变化三个角度分析日本城市化发展历程及经验借鉴。
图1 1890-2000年日本城市化率一、日本城市化发展历程1.1城市化起步阶段(1868~1930年)日本城市化开始于明治维新时期,其主要特点是产业革命带动人口向城市聚集。
1868年,明治天皇迁都东京,日本开始学习西方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提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目标。
在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的同时,增强军事力量和培植资本主义经济,在1868~1885年间,在接收幕府和各藩经营的军工厂和矿山的基础上,引进英国等西方先进国家的技术设备,聘用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建设了一批兵工厂、采矿场,以及以生产纺织品、水泥、玻璃、火柴为主的民用“模范工厂”,开始了产业革命。
这一阶段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寻找工作。
明治22年(1889年)开始设立市制,1890 年日本城市人口约为320 万,占全国总人口的7.8%;1920年开展全国第一次国情调查时,城市人口约为1000多万,占总人口的18%;在产业革命后期,1920 年到1930 年的10 年间,城市人口达到了1544 万人,占全国总人数的24%,但当时绝大部分人仍生活在农村地区。
1.2城市化停滞阶段(1931~1945年)这期间,新兴产业发展带动城市人口持续增加,但受“二战”影响,城市化进程受阻。
20世纪30年代,日本政府加大了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这个时期的日本城市人口继续增加,1931-1940年间,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超过1%,1940 年全国城市人口的比重达35%。
日本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与创新
日本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与创新近几十年来,日本一直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
然而,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人口结构的转变,日本经历了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与创新。
本文将重点讨论日本在经济增长方面的变化,并分析其创新举措。
一、传统增长模式的挑战传统上,日本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出口和制造业。
这种增长模式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取得了巨大成功,使日本经济快速崛起。
然而,随着亚洲其他国家的崛起以及全球市场的竞争加剧,日本的传统制造业受到了严重挑战。
日本制造业在成本和技术等方面不再具备压倒性优势,使得日本的出口受到了冲击。
二、转型升级的努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日本开始积极转型升级其经济增长模式。
典型的例子是日本企业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他们逐渐从生产廉价产品转向生产高附加值和高品质产品。
同时,日本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经济转型,例如提供研发补贴和减税优惠等。
此外,日本还加大了对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投资创新型企业和发展新兴产业,日本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比如,日本在电动汽车、太阳能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这些新兴产业为日本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创新举措的推动除了转型升级,日本还积极推动创新举措。
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是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数字经济的发展,例如推动电子商务、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培育创新型科技企业等。
此外,日本还在科技研发领域推动创新。
他们加大了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投入,培养了大量的科研人才。
这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进一步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增长。
四、挑战与前景尽管日本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与创新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日本仍然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对经济增长带来了压力。
其次,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给日本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风险。
然而,日本经济的创新举措和转型努力使其具备了继续增长的潜力。
特别是在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方面,日本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 日本经济增长的阶段性与城镇化转型研究 上个世纪 6 0、7 0 年 代, 日 本 面 临 着 与 中 国 目 前 基本相同的经 济 形 势 : 经 济 高 速 增 长 后 进 入 调 挡 期 , 结构转型 迫 在 眉 睫 ; 城 市 化 率 达 到 了 5 0% , 稳 步 推 进城市化是个难题 ; 人均收入达到了中等收入国 家 水 平 , 寻求跨越 “ 中等收入陷阱 ” 的路径亟需破题 。 日 本经过 2 0 年的 努 力 , 逐 步 形 成 了 服 务 于 消 费 的 投 资 , 结构 , 带动消费需求 , 成功跨越了 “ 中高收入陷 阱 ” 顺利完成了城市化任务 。 ( 一 ) 日本经济增长的阶段性 —1 6 9 8 5 年 , 日本处于中等收入阶段 , 以 7 0年 1 9 6 , , 代为分界线 之前是中低收入阶段 之后是中 高 收 入 ) : 阶段 。 这一时期的日本经济呈现以下特点 ( 见表 1 1.消费率和投资率以 7 0 年 代 初 为 转 折 点, 呈 现 出完全相反的变动态势 。 在中低收入阶段 , 消费率持 续走低 , 但 没 有 跌 破 0 0; 投 资 率 一 直 在 提 高 , 但 . 6
作者简介 :1.石淑华 , 江苏师范大学淮海发展研究院教授 、 博士 、 副院长 、 硕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 : 新型城镇化建 设 、 政 府规制 。 徐州 ,2 2 1 0 0 9。 2.金炜浩 ,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 徐州 ,2 2 1 0 0 9。 ;2 基金项 目 :2 0 1 3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1 3 B J Y 0 5 2) 0 1 1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 ) 2 0 1 1 S J B 7 9 0 0 2 6
7 0
《 亚太经济 》2 4 年第 5 期 0 1
没有超 过 0 0。 进 入 中 高 收 入 阶 段 , 消 费 率 提 高 到 . 4 9, 投资率降至 0 8。 0 . 6 . 2 2.经济增 长 换 挡 调 速 , 从 高 速 增 长 进 入 中 速 增 长 。 在中低收入阶 段 , 日 本 经 济 每 年 都 以 8% 以 上 的 ,平 均 增 速 为 实际 增 长 率 在 发 展 ( 1 年 例 外) 1 9 7 。 , 由于第 一 次 石 油 危 机 的 冲 击 4年进入战 1 0% 1 9 7 后第一次经济负增长 , 之后开始恢复 。 在整个中高收 入阶段 , 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保持在 3% ~5% 。 3.城镇化水 平 超 过 了 7 0% 后 缓 慢 增 长 , 实 现 了 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 。
表 1 日本经济增长的阶段性与城镇化水平 ( 单位 : 美元 、 %)
经济增 长阶段 人均 G D P D P实 G 际经济 消费率 投资率 增长率 净出 口率 城镇 化率
*
日韩跨越 “ 中 等 收 入 陷 阱” 阶 段 的 消 费 率 变 动 特 均来自于严思屏 :《 ,载 《 征与启示 》 经济研究参考 》2 3 年第. 6 6 0 1 . 3 2 1 3 . 0 1 5 5 1 9 6 7 . 9 1 1 0 0 0 6 中低 收入
1 8 1 5 1 1 . 9 . 6 2 1 2 . 3 6 7 7 . 0 1 1 0 9 6 1 1 0 0 0 0 0 0 1 0 . 3 . 5 9 9 5 . 3 8 8 1 . 0 1 2 1 2 . 1 1 9 7 2 1 0 0 0 7 2 9 1 8 1 9 7 2 4 2 8 1 1 9 7 4 6 1 1 1 1 9 7 5 8 6 7 5 1 9 7 8 0 3 0 8 1 9 8 9 1 9 8 2 4 2 9 9 8 . 4 . 6 2 4 1 . 3 5 3 7 . 0 2 2 2 0 0 0 -1 . 2 . 6 3 6 5 . 3 7 1 5 -0 . 0 0 8 0 0 0 4 . 0 . 6 7 5 8 . 3 4 7 0 . 0 0 7 2 0 0 0 5 . 3 . 6 7 5 7 . 3 0 7 7 . 0 1 6 6 0 0 0 2 . 8 . 6 8 8 5 . 3 2 1 0 -0 . 0 0 9 5 6 . 2 0 0 7 2 . 8 . 6 9 6 1 . 2 9 7 3 . 0 0 6 3 0 0 0
一 、 引言 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 , 经济增长的阶段性不 同 , 其发展的动力机制也不同 , 因而各异的动力机制 驱动下的城镇化道路也不相同 。 每一种城镇化模式都 是由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决定的 , 游离于经济增长的阶 段性来评价城镇化发展模式的优劣是不客观的 , 也是 不科学的 。 当经济增长由一个发展阶段跃进新的发展 阶段时 , 对城镇化发展的内涵 、 作用 、 地位提出了新 的 、 更高的要求 。 如果在经济增长的转型时期 , 城镇 化建设的主攻方向没有随之发生重大调整 , 不仅严重 影响城镇化本身的进程和质量提升 , 而且不能有效地 化解经济增长中存在的诸多矛盾 , 进而影响了经济增 长的转型 。 而推进城镇化转型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政 府的财政功能 , 转变投资结构 , 优化投资方向 , 增加 公共产品的供给 , 为投资主导的城镇化过渡到消费主 导的城镇化奠定物质基础 。
中高 收入
1 9 8 4 0 7 8 7 . 1 . 6 9 7 7 . 2 7 6 1 . 0 2 6 0 1 3 0 0 0 1 9 8 5 1 1 6 6 . 1 . 6 8 5 0 . 2 8 1 6 . 0 3 3 1 6 . 7 1 5 0 0 0 7 高收入 1 9 8 6 6 8 8 2 . 0 . 6 8 2 2 . 2 7 9 2 . 0 3 8 5 1 3 0 0 0 资料来源 :G 现代日本经济 D P 实际经济 增 长 率 来 自 于 刘 昌 黎 : 《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 概论 》 8 年 6 月版 , 第 1 0、1 8 页 。 城镇化率 0 0 ,载 《 来自于郑宇 : 《 战后日本城市化过程与主要特征》 世界地理研 究 》2 8 年第 2 期 ;1 9 6 6 年城镇 化 率 采 用 1 5 年 的 数 据。 其 余 数 据 0 0 9 6
《 亚太经济 》2 4 年第 5 期 0 1
经济增长的阶段性与城镇化转型研究
、7 — — —以2 0 世纪 6 0 0 年代的日本为例
石淑华1 金炜浩2
内容摘要 经济增长的阶段性不同 , 发展的动力机制也不同 , 在各异的动力机制驱动下的城镇化道 路 也不相同 。 中低收入阶段实行的投资主导的城镇化要转为消费主导下的城镇化 , 关键是要 把生产性投资转变为消费性投资 。 通过考察日本跨越 “ 中高收入陷阱 ” 过程中财政投 融 资 的投向变化对城镇化 的 推 动 , 提 出 中 国 在 三 种 经 济 转 型 的 叠 加 期 , 必 须 围 绕 着 “ 以人为 本 ” 的城镇化战略调整投资结构 ,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 为进城农民工提供 稳 定 的就业机会 ; 矫正城市偏向的经济政策 , 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投入 ; 加大对经济 适 用 房 、 廉租房等房屋建设 , 尽 快 缓 解 进 城 农 民 工 基 本 住 房 保 障 不 足 问 题 ; 加 大 对 教 育 、 医 疗 、 卫生 、 社保等投入 ,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品的均等化 。 关 键 词 经济增长的阶段性 生产性投资 消费性投资 城镇化转型 )0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中图分类号 F 7 0-1 0 5 2( 2 0 1 4 5-0 0 7 0-0 5 0 0 1 3 1
日本进入中高收入阶段后 , 城镇化稳步推进的表 层原因是消费率不断提高 , 而深层原因是日本审时度 势地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 , 进而扩大消费需求 , 提 高 消费水平 , 以此带动经济发展 , 城镇化水平也基本稳 定在 7 6% 左右 。 ( 二) 日 本 财 政 投 融 资 结 构 的 变 化 推 进 城 镇 化 转型 日本调整 投 资 结 构 的 主 要 手 段 不 是 一 般 会 计 预 算 , 而是被称 为 “ 第 二 预 算 ” 的 财 政 投 融 资 。2 0世 纪6 0 年代初期 , 日本财政投融资的重点是扶持 产 业 , 后来产业所需资金大部分可以从民间金融机构 和金融 市场筹集 , 财政资金投资的重点逐渐转向住宅 、 生 活 环境保护 、 社会福利 、 文教 、 中小企业 、 农林 渔 业 等 基本生 活 设 施 。 从 总 量 来 看 ,1 0—1 9 7 5 年, 日 本 9 6 财政投融资总 量 增 长 了 2 8 倍,产 业 财 政 投 融 资 增 长 了1 0 倍 , 不及总 量 增 速 的 一 半 ; 而 用 于 基 本 生 活 需 求的财政投融 资 却 增 长 了 4 4 倍, 是 财 政 投 融 资 总 量 增速的 1 . 5 倍 。 从比例来看 , 产业财政投融资占 比 从 5 . 8% , 每年以 1% 的速度在减少 。 而用于 5 4% 降至 3 基本生活的财政投融资占比却从 4 4% 提高到 6 6 . 4% , 。 可见 , 日本进入 见表 2) 每年以 1% 的速度在提高 ( / 中高收入阶段后 ,2 3以上的财政投融资资金投向了 公用事业 , 政府由投资型转为服务型 。
表 2 日本财政投融资用途分类及其所占比例
0年 1 9 6 数额 住宅 生活环境保护 基 本 生 活 社会福利 文教设施 中小企业 农林渔业 小计 国土保护 、 救灾 基 础 产 业 道路 运输与通讯 地区开发 小计 重 要 产 业 骨干企业 出口振兴 小计 合 计 7 8 9 5 6 9 1 0 9 2 1 4 7 8 4 4 3 9 2 9 0 4 4 0 1 2 7 2 9 1 5 4 3 6 2 0 2 4 8 3 8 4 8 5 1 3 2 3 6 2 5 1 比例 2 . 6 2 1 . 1 0 9 . 7 4 1 . 4 2 3 2 . 5 4 1 . 0 2 7 4 6 . 4 5 . 4 1 6 4 . 3 5 4 . 6 3 1 6 . 9 7 3 2 . 3 7 3 . 4 0 1 . 7 5 7 2 1 . 1 6 1 9 6 5年 数额 2 2 5 9 2 0 1 0 5 8 5 4 9 3 2 0 4 5 1 1 6 9 8 5 6 1 5 0 6 1 2 8 4 2 2 5 0 1 1 2 4 5 1 6 4 1 2 6 2 1 2 1 9 2 5 8 1 1 6 2 0 6 比例 1 3 . 9 3 1 2 . 4 0 3 . 6 0 3 . 0 4 1 2 . 6 1 7 . 2 1 3 . 1 2 7 . 9 2 1 3 . 8 8 6 . 9 3 3 1 . 8 6 7 . 7 8 7 . 5 2 1 5 . 9 2 1 9 7 0年 数额 6 8 9 6 4 1 6 8 1 0 1 7 7 9 0 5 5 2 3 1 7 8 5 5 6 0 3 0 7 8 1 4 3 1 9 7 9 2 2 0 2 8 3 8 0 0 5 8 2 8 3 5 7 9 9 比例 1 9 7 5年 数额 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