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教案)
教学反思
提问:不同动物的卵是不一样的。动物的卵里有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其他动物的卵”。(板书课题: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学生回答:从卵里。
不一样
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这两个问题贯穿于整课内容,以回忆和游戏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但不要着急让学生回答。目的是将学生的视角由蚕卵拓展到其他更多动物的卵,由此,揭示本节课的课题。
鸡蛋是学生很熟悉的事物,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展开研究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而且经常吃鸡蛋的学生对鸡蛋的内部结构也是有感性认识的,用鸡蛋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以往经验。
通过对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内部结构的对比观察,引导学生知道鸡蛋的内部结构有卵壳、卵壳膜、卵白、卵黄、气室和胚盘,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卵黄上的小白点即胚盘,告诉学生小鸡就是由它发育来的。之后,引导学生观察鸡卵的不同部分结构特点,推测在卵孵化出小宝宝的过程中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卵黄主要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卵白为胚胎提供营养物质和保护内部结构;卵壳具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是外
层的保护结构;卵壳附近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小孔,外面的空气能够通过小孔进入气室并贮存在气室里,供小鸡破壳前呼吸。
实验结论:鸡蛋是有卵壳、卵黄、卵白、胚盘、气室等结构组成的。
学生发现动物的卵在大小、颜色、数量、形状等方面不同。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2.2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们了解动物卵是多种多样的,卵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初步理解卵是动物生命的开端,培养学生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的能力,逐步构建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聚焦”环节以学生对蚕和蚕卵的认识为基础,直接告诉学生许多动物都是产卵繁殖后代的这一事实,由此引发学生对更多动物卵的关注,并将研究的话题聚焦到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探索”环节的第一个活动“观察不同动物的卵的外部形态特征”,意在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同动物的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以此为基础,用分类的方法去认识纷繁复杂的卵的世界。第二个活动是“观察鸡蛋的内容结构”。从画头脑中鸡蛋内部结构到观察纵切开的熟鸡蛋,再到生熟鸡蛋的比较,一步步引领学生梳理和完善鸡蛋结构的已有认知,指导学生用科学的词汇描述鸡蛋的结构,并能准确指认各部分结构。研讨部分的两个问题是在前面观察鸡蛋的探究活动基础上展开的。这一阶段性的提示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持长期观察记录的意识和习惯。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听听说说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二、想想画画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关注学生的汇报)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

新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41。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课时1:生活在阳光下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的存在和作用。

2. 了解光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3. 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重点:1. 了解太阳的存在和作用。

2. 了解光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教学难点:1. 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投影仪。

2. 实验材料:小镜子、水、白纸。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课1. 展示一张有阳光的图片,请学生发表看法,描述一下阳光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的存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Step 2:太阳的存在和作用1. 通过课件展示太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太阳。

2. 引导学生发表对太阳的观察,了解太阳是一个光亮而热的球体。

3. 通过课件展示太阳对地球的作用,如提供光和热。

Step 3:光的来源和传播方式1. 通过课件展示不同光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光源。

2. 引导学生发表对光源的观察,了解不同光源的特点。

3. 让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Step 4:光的反射现象1. 展示一个实验现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场。

2. 给学生分发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3. 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并向全班汇报实验结果。

4. 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光的反射现象。

Step 5: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太阳的存在和作用、光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光的反射现象。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拓展延伸:1. 带领学生观察太阳的变化,了解太阳的大小和形状是如何变化的。

2. 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太阳的作用的作文。

评价反馈:1.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进行个别评价。

2.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互相评价。

3. 对学生的答辩进行评价。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2. 第二章:动物的生活与适应常见动物的特征与分类动物的运动与行为动物的生活习性与适应环境3.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天气的观测与描述气候的变化与影响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六大器官、生长过程及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掌握常见动物的特征、分类、运动与行为。

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变化及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关注生态平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环境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与结构动物的分类与特征天气观测与气候变化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样本、显微镜、放大镜等动物标本、模型、卡片等天气观测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风向仪等)2. 学具:彩色笔、剪刀、胶水等探究记录本、观察表格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播放动物行为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动物生活与适应的兴趣。

以天气变化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新课导入:介绍植物的六大器官,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结构。

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通过实验验证。

分类介绍常见动物的特征,让学生学会观察与描述。

分析动物的生活习性与适应环境,举例说明。

讲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天气观测。

3. 例题讲解:以植物生长过程为例,讲解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以动物分类为例,介绍动物的特征与适应。

以天气观测为例,讲解气候的变化与影响。

4. 随堂练习:学生观察植物样本,绘制植物结构图。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动物的生活习性与适应环境。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植物的生长》:第一节植物的特征与分类,第二节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2.第二章《动物的生活》:第一节常见的动物,第二节动物的行为。

3.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天气的认识,第二节气候的特点。

4.第四章《电与磁》:第一节简单电路,第二节磁现象。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了解自然界中的多样生物。

2.培养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天气与气候的特点、电与磁现象。

2.教学重点:植物与动物的分类、天气与气候的观察、简单电路的搭建、磁现象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植物样本、动物模型、天气图标、电路元件、磁铁等。

2.观察记录表、学习卡片、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自然界的美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实践情景引入:分发植物样本和动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分类。

3.新知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天气与气候特点、电与磁现象。

4.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与教材配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植物的生长:分类、特征、生长发育。

2.动物的生活:常见动物、行为特点。

3.天气与气候:天气、气候、观察。

4.电与磁:简单电路、磁现象。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列举你所认识的植物和动物,并进行分类。

(2)观察一周的天气,记录下来,并分析气候特点。

(3)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4)探索磁铁的性质,记录下来。

2.答案:(1)植物分类: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

动物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昆虫等。

(2)根据观察记录,分析当地的气候特点。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教学设计1、运动和位置教学目标1. 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 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3. 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4. 与同伴合作探究,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5. 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教学重点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教学难点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资料:“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青山会走吗?“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巍巍青山在后退。

大雁南飞、河水奔流、火箭升空等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二、讲授新课(一)聚焦: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是指物体的位置不断变化的现象。

通常指一个物体和其他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的运动是对其他物体而言的。

一个小女孩站在石头边喂鱼,有的物体是运动的,如水中游动的鱼儿,被鱼儿搅动的水;有的物体是静止的,如旁边的大石头。

要想准确判断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就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没有发生变化就是静止的,发生变化就是运动的。

(二)探索:1.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先观察图片,判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在运动会上,将坐在地上围观的同学作为参照物,跑赛的同学是运动的。

在公共汽车站,将静止不动的站牌作为参照物,公共汽车是运动的。

在大草原上,将远处的天空作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

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句式,“和甲物体相比,乙物体的位置移动了,所以,乙物体是运动的;和甲物体相比,乙物体的位置没有移动,所以,乙物体是静止的”。

(三)探索2.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提供每组校园设计图纸,借助透明方向盘及测量尺让学生将方向盘的中心点 覆盖在自己选择的校园平面图“参照物”上(告知学生每小段表示几米),然后 描述自己在学校的位置。
方案二: [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 出示校园设计图课件,多次更改“参考物”,让学生描述自己在学校的位置。 活动结束后学生讨论交流“可以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板书:描述位置:方向、距离】 四、研讨 (提示:这两个问题与聚焦部分的问题相呼应,可以有机融合到探索活动中, 问题 1 与探究活动 1 融合,问题 2 与探究活动 2-4 融合。也可以在探索活动后进 行总结提升。) 提问“通过学习,你们知道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可以怎样 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五、拓展 (提示:先让学生阅读任务要求和简单坐标图,询问不明白之处再让学生独 立完成任务) 出示坐标图,学生根据已知方向和距离标出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大家,我给摆贴上一个红点,然后用慢镜头来观察一下红点位置的变化过程, 再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 PPT)你们学会了吗?板书:
( 2)提出记录任务。 让我们来试着在它们身上贴上红点, 选择其中两种物体, 让它慢慢地运动起来,记录一下红点的位置变化。
(学生活动、记录,巡回指导) ( 3)学生汇报,将轨迹图贴上板书。 ( 4)分类。根据各种物体的运动轨迹试着给它们分类。说说分类的理由。 三、研讨 ——尺子的不同运动形式(预设 5 分钟) [ 材料准备:每组贴了小圆点小钢尺 1 把、 PPT] 1. 看(出示钢尺),请大家想想,可以怎么玩?根据我们刚才讲的,小组讨 论钢尺可以有哪些不同的运动形式。 2. 学生分组实验 3. 出示图片讨论:生活中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4. 小结:不同的物体它们的运动形式可能是不同的。 四、拓展 ——讨论悠悠球和旋转木马的运动形式(预设 5 分钟) [ 材料准备:每组贴了小圆点小钢尺 1 把、悠悠球和旋转木马视频各一个、学 生活动手册 ] 播放旋转木马视频,试着记录人的运动形式。 课外玩一玩悠悠球,试着分析它运动形式。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过程与方法: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进行改变摆锤、摆绳的长短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重点和难点重点: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

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

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10厘米、20厘米30厘米长的摆绳各一根,钩码四个。

研究摆重记录表1份,摆绳记录表1份,摆角记录表1份。

铁架台一个,秒表一只。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摆,关于摆你知道什么?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2、师:关于摆的奥秘还有很多,想继续研究吗?3、揭题:摆的研究。

(板书课题)二、玩摆1、组装好,并试着玩一玩。

然后试一试,想一想让它自然的摆起来,要注意哪些地方?(玩的时候要注意:线要轻轻拉直,自然松手,要让它停下来只要轻轻一抓就行了,学会操作摆。

学会记录单位时间内摆的次数。

)2、摆具有等时性,也就是说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相同。

那么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也相同吗?(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摆动的次数不同说明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不同。

猜想: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选择假设,并制定研究计划师:请各小组选择你们最想研究的假设,并讨论一下,准备怎样来研究?哪个条件要变,哪些条件不能变?每种情况要测几次?我们的研究方案第()小组我们研究的问题:摆摆动的快慢与是否有关。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题涉及植物与动物的生长变化,这是科学与自然领域的基础知识。

内容涉及生物的基本生命过程,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相对抽象的概念。

因此,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观察、生动的图像和实例来具体化,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思维方式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采用符合其思维特点的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设计:
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如小植物的生长日记、动物成长比赛等,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植物与动物的生长变化。

2. 实验观察法:利用实验材料,如豆芽的生长、小鱼的心跳观察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生物生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实验,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引导发现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生物生长的规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5. 多样化评价:综合运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掌握。

教学实施注意事项:
1. 确保安全: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使
用安全的实验材料,并教授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3. 个别化教学: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适合他们水平
的指导和支持。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探究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如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

2. 动物的生长发育研究动物的生长过程,如孵化、出生、成长、繁殖等。

了解动物生长发育需要的条件,如食物、水分、温度、生活环境等。

3. 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区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掌握基本的气象观测方法,如气温、降水、风向等。

4.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认识资源浪费与保护的重要性。

探讨环境保护的方法与途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植物、动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所需条件。

学会基本的气象观测方法,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认识自然资源的特点,提高环保意识和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运用比较、分类、分析、综合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关爱自然、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原理。

动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与条件。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观察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

学会基本的气象观测方法,关注天气与气候的变化。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幼苗、花朵等实物。

动物标本、图片、生长发育过程的视频。

气象观测工具,如温度计、雨量计、风向标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如培养皿、种子、小动物等。

画图工具,如彩笔、画纸等。

环保实践用品,如垃圾分类箱、节能宣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动物是如何生长发育的吗?”2. 教学新课:(1)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讲解植物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种子发芽、幼苗生长等现象。

教科版(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精品教案2

教科版(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精品教案2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案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实验目的:利用简易的日晷,观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实验材料:平板、和平板同样大小的观察纸片(画好同心圆、标注好方向)、小短杆、双面胶若干。

实验步骤:(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上。

要将纸板上的东南西北与实际观察环境的方向保持一致,这样记录的影子才是准确的。

观看利用太阳找方向视频资料。

(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小短杆应尽量保持竖直状态,不能倾斜,否则测量不准。

(4)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

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间隔越短,影子变化记录会越精确。

(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出示学生的简易日晷示例。

实验现象:早上太阳在东偏北方向,影子在西偏南方向;中午太阳在正南方向,影子在正北方向,下午太阳在西偏北方向,影子在东偏南方向。

同时,清晨和傍晚太阳的位置最低,影子最长;中午太阳的位置最高,影子最短。

学生制作简易日晷。

学生交流讨论,记录多次并确保准确无误。

可以使学生比一比制作简易日晷的准确度、丰富度、美观度。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根据影子的变化规律,说说太阳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

早上影子在西偏南方向,太阳在东偏北方向;中午影子在正北方向,太阳在正南方向;下午影子就在东偏南方向,太阳在西偏北方向。

同时,清晨和傍晚的影子最长,太阳的位置最低;中午的影子最短,太阳的位置最高。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是:东→南→西;太阳在天空中的高低变化是:低→高→低。

拓展:对比一下,我们制作的简易日晷和真正的日晷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出示赤道式日晷、水平式日晷图片。

对比一下,我们制作的简易日晷和真正的日晷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相同点:古代日晷和我们制作的简易日晷都是利用太阳的位置来测定时间的。

不同点:我们制作的晷面画了12个时区,分别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内容为植物的生长过程、开花结果、种子传播等。

2.第二章《动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内容为动物的生长过程、繁殖行为、生命周期等。

3.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详细内容为天气现象、季节变化、简单气象观测等。

4.第四章《电与磁》:详细内容为电的基本概念、简单电路、磁铁的性质与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关爱生物的情感。

2.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气象观测方法,提高对天气变化的关注度。

3.培养学生对电与磁现象的兴趣,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应用。

4.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命周期、简单电路的制作。

2.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磁铁的性质、电的传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生命周期挂图、气象观测工具、简单电路元件、磁铁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植物种子、小动物模型、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穿插实践情景和例题讲解。

3.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拓展延伸:布置相关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观察、实践。

六、板书设计1.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生长过程、开花结果、种子传播。

2.动物的生长与变化:生长过程、繁殖行为、生命周期。

3.天气与气候:天气现象、季节变化、气象观测。

4.电与磁:电的基本概念、简单电路、磁铁的性质与应用。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并画出植物的生长变化图。

(2)了解一种动物的生命周期,用文字和图片描述其生长过程。

(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经过优化后的教案,应当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学会欣赏自然,关注环境。

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春天的秘密,包括第1课《植物的生长变化》、第2课《动物的生长变化》、第3课《我们的成长变化》。

2. 第二单元:空气与水,包括第4课《空气的力量》、第5课《水的秘密》、第6课《水与生命》。

3. 第三单元:简单机械,包括第7课《杠杆的原理》、第8课《滑轮的原理》、第9课《轮轴的原理》。

4.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包括第10课《天气的变化》、第11课《气候的影响》、第12课《保护环境》。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春天的秘密,认识植物、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变化。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探究,了解空气与水的性质,认识到空气和水的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通过操作和观察,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春天秘密的理解,空气与水的性质,简单机械的原理,天气与气候的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和思考,掌握春天的秘密,空气与水的性质,简单机械的原理,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春天的植物、动物、人体的生长变化的图片,空气与水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的模型,天气与气候的图表。

2. 学具:学生的实验器材,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春天的植物、动物、人体的生长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秘密。

2.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空气与水的性质,简单机械的原理,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3. 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讲解春天的秘密,空气与水的性质,简单机械的原理,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4. 练习:学生通过操作和思考,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的条件、植物生长的过程;2. 《动物的生活》——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的身体结构;3. 《春天的变化》——春天的气候特点、春天的生物变化;4. 《水与我们的生活》——水的性质、水资源的重要性;5. 《磁铁的力量》——磁铁的原理、磁铁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知识,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3. 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植物生长的条件、动物的身体结构、水的性质。

教学重点:春天生物变化、磁铁的原理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观察箱、动物模型、磁铁、实验器材等;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和动物,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生长和生活;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植物生长的条件、动物的生活习性等;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植物生长过程图、动物身体结构图;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春天的变化、水资源的重要性;5. 实验演示:展示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原理;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条件、过程;2. 动物的的生活:习性、结构;3. 春天的变化:气候、生物;4. 水与我们的生活:性质、重要性;5. 磁铁的力量:原理、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植物生长的条件;(2)描述春天的一种生物变化;(3)谈谈你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2. 答案:(1)植物生长的条件:水分、光照、温度、土壤等;(2)春天的一种生物变化:如植物抽芽、动物繁殖等;(3)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和动植物都离不开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深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开展水资源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024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

2024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

2024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全册全部教案24课时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的发现》:第1节《春天的变化》、第2节《春天的植物》。

2. 第2章《水》:第1节《水的性质》、第2节《水的循环》、第3节《水资源》。

3. 第3章《磁铁》:第1节《磁铁的性质》、第2节《磁铁的应用》、第3节《磁悬浮列车》。

4. 第4章《植物的生长》:第1节《种子发芽》、第2节《植物的生长环境》、第3节《植物的生长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变化,认识春天的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使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循环和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让学生掌握磁铁的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的循环、磁铁的性质、植物的生长规律。

2. 教学重点:春天的变化、水的性质、磁铁的应用、种子发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里的春天变化,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特点。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春天的变化、水的性质、磁铁的应用等知识点。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春天变化、水的性质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 实验操作:进行水的循环、磁铁的性质等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变化、植物2. 水的性质、循环、水资源3. 磁铁的性质、应用4. 植物的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春天变化,画一幅春天的画。

(2)列举出水的三种性质,并举例说明。

(3)简述磁铁的性质,并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描述种子发芽的过程。

2. 答案:(1)略。

(2)水的三种性质:无色、无味、透明;冰融化成水;水可以导电。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1-22)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1-22)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1.运动和位置【教材简析】《运动和位置》是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

为落实“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及“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两个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第二个是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学习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一张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引出研究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探索板块,学生先通过独立观察图片、进行判断并思考依据,再全班交流的方式,发现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

学生再通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会发现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了,是运动的;位置没变,是静止。

同时认识到需要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描述位置。

拓展板块,本活动是告知方向和距离,标画物体所在位置。

其实质也是在应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验。

但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往往无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其原因是缺少“参照物”的概念。

在本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会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在本课中将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来帮助学生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对于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进行描述。

学生通过活动能意识到方向和距离共同决定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书《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主要内容包括:磁铁的性质、磁铁的应用、用电流产生磁场、用电流和磁场作用制成的电器等。

这些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磁铁和电机的性质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磁铁和电机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科学思维、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磁铁的性质和应用,理解电流产生磁场和用电流和磁场作用制成的电器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磁铁的性质和应用2.电流产生磁场和用电流和磁场作用制成的电器的基本原理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了解磁铁的性质和应用,以及电流产生磁场和用电流和磁场作用制成的电器的基本原理。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磁铁和电机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磁铁、电流表、电机、线圈等。

2.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教学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讲述一个关于磁铁和电机的小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磁铁和电机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磁铁的性质和应用,以及电流产生磁场和用电流和磁场作用制成的电器的基本原理。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指导,确保实验的安全和准确性。

新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2种植我们的植物3我们先看到了根4种子变成了幼苗5茎越长越高6开花了,结果了7我们的大丰收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2蚕的生长变化3蚕变了新模样4蛹变成了什么5蚕的生命周期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7我们的生命周期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1温度和温度计2测量水的温度3水结冰了4冰融化了5水珠从哪里来6水和水蒸气7水的三态变化第四单元磁铁1我们知道的磁铁2磁铁有磁性3磁铁的两极4磁极的相互作用5磁力大小会变化吗6指南针7做一个指南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听听说说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二、想想画画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观察与发现第一单元:春天的脚步1.1 植物的生长1.2 动物的变化第二单元:水2.1 水的来源和性质2.2 水的循环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动物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让学生掌握水的来源、性质和循环过程,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动物的变化过程水的循环过程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实物动物变化过程的图片或实物水循环过程的模型或动画2. 学具:学生观察记录表学生实验器材(如种子、土壤、容器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春天为背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引入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变化。

2. 新课内容:第一单元:春天的脚步1) 植物的生长a) 教师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c) 教师点评,补充讲解植物生长的原理。

2) 动物的变化a) 教师展示动物变化过程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c) 教师点评,补充讲解动物变化的原理。

第二单元:水1) 水的来源和性质a) 教师通过实验和讲解,介绍水的来源和性质。

b) 学生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水的循环a) 教师展示水循环过程的模型或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c) 教师点评,补充讲解水循环的过程。

3.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春天的脚步植物的生长:生长过程、特点、原理动物的变化:变化过程、特点、原理2. 第二单元:水水的来源和性质:来源、性质水的循环:过程、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观察身边的水源,了解水的性质和循环过程。

2. 答案: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等。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液体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2 种植我们的植物3 我们先看到了根4 种子变成了幼苗5 茎越长越高6 开花了,结果了7 我们的大丰收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2 蚕的生长变化3 蚕变了新模样4 蛹变成了什么5 蚕的生命周期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7 我们的生命周期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1 温度和温度计2 测量水的温度3 水结冰了4 冰融化了5 水珠从哪里来6 水和水蒸气7 水的三态变化第四单元磁铁1 我们知道的磁铁2 磁铁有磁性3 磁铁的两极4 磁极的相互作用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6 指南针7 做一个指南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听听说说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二、想想画画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关注学生的汇报)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

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

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

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板书设计】: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外部:形状、大小、颜色植物的种子内部:胚根、胚芽【教学反思】:2、种植我们的植物【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播种的方法【教学难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教学过程】:一、学习播种方法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

怎样种植凤仙花呢?2、师: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

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4、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二、关注种子变化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

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4、生: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5、师: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花盆中的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三、记录生长日记1、师: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

要随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

每周要测量一次凤仙花的植株高度、观察凤仙花叶的形状和数量。

2、师:把你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填写在P5页中表格中。

3、师:期末,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凤仙花生长变化的日记”。

四、实地指导播种1、师:实地指导学生在花盆里种植凤仙花;在玻璃杯里种植凤仙花。

2、师:督促学生养成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的好习惯。

期末,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种植凤仙花。

【板书设计】2.种植我们的植物记住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关注种子生长: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根向什么方向生长。

【教学反思】3、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2、生:思考后回答。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

(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1、师: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2、生:学生观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

3、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有什么发现呢?4、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5、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三、(研究活动)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1、师: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4、师: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5、生:讨论后回答。

(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6、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植物的根还有什么作用?实验步骤如下:参看P8页书上的内容,教师边讲边操作。

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③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④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7、师: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8、师:(总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作业布置】:家庭实验:参看P8页书,制作一个“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装置,并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水量的变化。

【板书设计】:3.我们先看到了根固定植物植物根的作用吸收水分【教学反思】:4、种子变成了幼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难点】: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活动导入:1、师: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

2、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活动指导:1、师:全面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及时进行反馈,引领学生在以后的时间里坚持进行观察。

2、师:组织学生交流。

(鼓励学生说出新发现、新问题)3、师:指导学生观察实物凤仙花。

4、师:指导学生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叶的分布情况。

二、我们的思考1、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植物的叶子和幼小植物的茎为什么大部分是绿色的?听说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植物生长需要的食物是不是来自绿色的叶呢?植物的叶子还有什么作用?2、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叶为植物提供“食物”1、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2、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

4、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学习科学书P11页上内容。

5、师:板书: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6、师:(总结)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养料,还为我们人类和动物制造养料和氧气。

【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回家仔细地去观察一棵植物,观察植物的叶子分布的情况,想想植物的光合作用。

【板书设计】:4.种子变成了幼苗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教学反思】:5、茎越长越高【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统计图分析植物茎生长的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用适宜的方式描述实验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