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认识信息特征
浙江省瓯海区三溪中学高一信息技术 第一课 信息及其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课标导航】1.了解信息的概念。
2.熟悉信息的一般特征。
【重点理解】1.信息的诞生信息是随着地球的诞生而诞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
2.信息(Information)的定义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度对信息的理解各不相同。
信息论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接受者某种认识上不确定性的东西”;控制论认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目前,大家比较接收的定义是“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3.信息的一般特征⏹传递性:信息依附于载体存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它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信息只有被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
⏹时效性:信息往往反映的只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它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共享性:信息的共享与物质的共享不同。
在一般情况下,信息可以无损使用、公平分享。
⏹真伪性:人们接收到的信息,并非所有都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因此信息具有真伪性。
⏹可处理性:信息如果经过人们的分析和处理,往往会产生新的信息,是信息得到增值。
【延伸拓展】信息的其它特征⏹普遍性:只要有物质存在,事物在运动,就会有它们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就会有信息存在。
⏹不完全性:由于认识客观事物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无法一次性获得全部信息。
因此,信息具有不完全性的特征。
⏹其它特性……【典例剖析】例题1:“目前许多年鉴都是反映前一年的情况,数据和情况总是滞后。
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信息瞬息万变,滞后一年的信息,决策参考价值就要大打折扣。
”这段话的主旨是:在分析报告中使用数据要注重信息的()。
A. 共享性B. 存储性C. 时效性D. 依附性解析:本题是考察学生对信息的一般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其中,“数据和情况”是信息本身;“年鉴”是信息的载体,体现了信息的依附性,同时也体现了信息的共享性;“滞后”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同时是导致信息“参考价值大打折扣”最根本原因,这便是本题的核心关键词。
信息的特征初中教案
信息的特征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信息的基本属性;3. 能够分析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4.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信息的定义和特征;2. 信息的基本属性;3. 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分析。
教学难点:1. 信息的基本属性;2. 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分析。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素材(文章、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接触和利用信息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
二、自主学习(5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或相关资料,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2. 学生总结信息的定义和特征,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强调信息的基本属性(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真伪性);2. 举例说明信息的基本属性,让学生理解和掌握;3. 分析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组信息素材(文章、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分析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分析方法和建议;3. 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实践操作(10分钟)1. 让学生利用网络或图书馆等资源,搜集一条信息,并判断其真实性;2.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分享判断真实性的方法和经验;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信息的特征和真实性判断方法;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3.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信息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信息的定义和特征,掌握了信息的基本属性,并能够分析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初中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
初中教案信息及其特征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知道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信息的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和共享性。
3.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4.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媒体资源,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学内容:1. 信息的概念及其分类。
2. 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和共享性。
3. 信息的价值判断和处理方法。
4. 网络和媒体资源的使用原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接触和利用信息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
二、信息的概念及其分类(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信息的概念,强调信息是用来传递知识、思想、情感等内容的一种符号系统。
2. 学生通过教材了解信息的分类,包括文字、语音、图像、视频等。
三、信息的特征(15分钟)1. 教师讲解信息的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和共享性。
2. 学生通过实例理解载体依附性,如书籍、报纸、网络等;价值性,如新闻、学术、娱乐等信息;时效性,如实时新闻、过时资料等;共享性,如公开讲座、社交媒体等。
3.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信息特征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四、信息的价值判断和处理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判断信息的价值,如关注信息来源、内容真实性、对自己和他人的帮助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处理信息时的经验,讨论如何筛选、整合和应用信息。
五、网络和媒体资源的使用原则(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媒体资源,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抵制不良信息等原则。
2. 学生承诺自觉遵守使用规定,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改进信息处理能力的措施。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信息概念和特征的掌握情况。
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信息及其特征》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初中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其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另外介绍了信息的特征。
这节课的效果如何,对今后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是很大的。
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性弱,因此为了让同学们充分理解所学内容,我打算采用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小组协作,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信息在我们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能够举例生活中的信息;能够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归纳能力和合作的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讨论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让学生明白信息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养成主动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学习者分析:
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面对的是全新的学习环境,其学习的积极性会很高。
在初中时,学生已经简单的学习过一些信息处理工具如word、excel等,具备了朴素的信息观,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信息观。
因此,学生的这部分经历可作为新的内容的落脚点。
步入高中的学生,其思维方式更加倾向于理性思维,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更加地注重引导,避免过多的直白呈现,讨论法、案例分析、基于问题学习法、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学习策略会更加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
教学重点:
理解信息特征。
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教学策略: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初识信息——信息与信息的特征》说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答案会很多,五花八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而学生在教师分析答案的同时也会不断的提出新的方案,通过不断的分析、引导,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而它们所对应的分别是获取物质、能量和信息。
此时学生初步得出结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就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对于物质和能量学生能够理解,而信息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主要的特征?它又为何能并列为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之一呢?带着这些疑问,就很自然的导入新课,进入到下一环节。
活动二:寻找自然界中的信息。
首先教师举例:蜜蜂跳八字舞,蜜蜂的舞蹈所透漏出的是蜜源的所在。然后学生思考、讨论、课堂提问,要求学生举例并指出自然界现象所透露出的是什么信息。
通过念古诗词、讲大自然、听小故事,让学生在汲取与分享智慧的氛围当中去领悟“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以及“信息的重要性”。那么“信息”到底是什么,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专家学者对于“信息”的不同定义,结合之前的引入和活动对信息的含义从以下方面进行梳理:信源、传递(载体)、信宿。
2、通过活动,认识信息。
带着满腹的疑问,学生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认识一下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信息?那么是不是只有现代人类社会才存在信息?此时给学生安排两个小活动:
第一单元第一课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P9
• • • a微电子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通信技术 d传感技术
信息的发展
语言→文字→书籍→电报→电话 (1876)→无线电→电影(1894)→ 电视(1925)→电子计算机是19() ( ENIAC) →阿帕网(1969ARPANET) → (网络传输协议)→ (Internet)
七年级信息技术(云南 人民出版社)
第1单元 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2单元 制作电子报刊 第3单元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1 课 信息的特征
天文奇观3-[彗星撞击地球]欣赏
特征
特征
特征
通知
经学校研究决定,初一年级学生将 于9月11日上午9:00在学校操场举行 “新生军训汇报演出”。请全体初一师 生准时参加。 教导处 2011年9月5日
• 古代:获得和传递信息的途径单一
• 别 信息的真伪!
你能正确识别信息的真伪吗?
二 信息的接受和传递
想一想: 我们是怎样获取信息的?
古代信息的接受和传递
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甲骨文
现代信息的接受和传递
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等
• 有些信息的获取需要借助工具,这样能帮助我们 获得更多的信息。
月球表 面
植物的 花粉
信息的传递比 较
特征
总结:信息 的概念
信息:通过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 像以及其他一些方式传送的消息。
信息与信息技术P9
• 信息:广义上就是消息、谈论的事情、新 闻 •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 ( ),以( )和通信技术为核心,是指 信息的获取、存储、传递、加工等技术。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p9
1、语言 2、文字 3、印刷术 4、电报电话、电视 5、计算机与现代通信
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信息特征
教 学 设 计
学 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班 级08级教育技术二班
学 号********
姓 名黄 后 格
######
章节
名称
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教材内容
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信息技术基础》整体上是按照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信息的表达与交流、信息资源的管理来编写的。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作为铺垫性内容,后者是重点内容。对信息的一般特征,教科书中已经提到了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等特征,并由载体依附性引申出了其他特征,在价值性中还提到了信息的可增值性。
讲授:(1)载体依附性
(2)价值性
(3)时效性
(4)共享性
提问:大家能对信息相应的特性举出例子吗?
观察学生是否能接受,这些新名词
演示文稿(PPT)
使学生记住这些新名词
师生互动,了解信息的特征:
案例一:通过列举信息载体的发展,强调信息的载体依附性。
----载体依附性
案例二:通过讲解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北斗导航系统,引出方位信息的价值性。
信息的特征教案
信息的特征教案
教案标题:信息的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方式。
3. 能够分析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信息的特征和分类。
2. 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分析。
教学准备:
1. 教学PPT或教材。
2. 案例分析材料。
3. 学生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信息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二、信息的定义和特征
1. 讲解信息的定义和特征,如客观性、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等。
2.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信息,并让学生进行分类。
三、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方式
1. 教授信息的传递方式,如口头、书面、图表等。
2. 分析信息的处理方式,如筛选、整理、分析等。
四、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分析
1. 讲解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判断标准。
2. 提供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课堂练习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六、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信息的特征和分析方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信息的特征和分类,掌握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方式,以及分析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方法。
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
信息技术第一课-导学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技术第一课教学科目信息技术教学对象高二学生授课老师文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导学指导老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简要历程;2、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3、了解会考要求及内容;4、了解课堂上课及机房上机要求;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计算机,探究计算机产生的缘由,以及在你眼中的计算机具有什么样的功能,通过探讨方式,拓展了大家的知识面,也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讲到卖草帽的人和猴子的故事以及与苹果相关的故事中强调了信息技术要注重创新,更要学会分享;在讲到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的时候更是增添了几分爱国主义情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其熟悉课堂要求难点通过结合生活探讨出信息发展的简要历程及学科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课前引导学生进机房、课前开机测试机器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新教师的自我介绍①简要信息、对他们的要求;②我一路学习的学习历程包括大学生活;③IT行业就业情况从高中生对大学生活的好奇出发,结合自身实例讲述二、课堂知识点1、讲述卖草帽的人和猴子的故事,并和我们计算机相结合,简要讲出计算机发展的历程。
以ENIAC的特点为例2、Q1:什么是计算机?看空间的手机、ipad也是计算机。
厨房微波炉,电冰箱也含有计算机,计算机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Q2:为什么要发明计算机?懒!懒的爬楼梯,我们发明了电梯;懒的走路,我们发明了汽车、火车等例子...互动环节,先让学生去发现、总结3、介绍计算机学科特点特色:理论性强、实际性强、发展迅速学习方向①计算机软件和理论②计算机应用技术③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结合教师台式机设备进行介绍软件、硬件、以及应用技术4、介绍了一些常用程序设计语言及其突出要学习的VB程序设计,并结合实例1-100能被3整除的数字有哪些怎么做?学生回答后引出如何用程序进行解决5、苹果与创新Q1:如果大家看到一个苹果会想起哪个人?(1)牛顿万有引力(请同学讲述)(2)图灵计算机之父计算机逻辑奠基者,计算机最高荣誉图灵奖,图灵吃毒苹果(3)乔布斯苹果logo(4)俞敏洪寝室室友每周带6个苹果的故事“一个连苹果都不愿意分享的人,凭什么让他分享我的资源”总结:注重创新,更要学会分享。
信息技术第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课程要求及基本安排。
2.调查统计及与学生对话交流,了解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基础。
3.举例与学生一起讨论信息时代的新特点。
4.与学生一起体验信息交流。
5.与学生一起讨论信息的一般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能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
难点:信息的含义;信息实例的理解与使用。
三、方法与策略1.用调查法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基础;2.用讨论法、问答法及操练法引领学生体验信息社会与信息特征;3.开放地授课,根据教材又不局限教材,在概念、原则方面提升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45分钟第一环节:介绍课程的要求。
3分钟师: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吕朝影。
从今天开始,我与大家一起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先简单介绍一下课程情况。
我们本学期用的《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共一册,是必修课程,共用36课时来完成。
我们教材的内容主要是从我们的日常事务工作的需求出发,按照事务完成的流程引领同学们学习在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过程,并把动手实践的广阔空间留给同学们,让大家在探索、应用中学习到一套完整的原则与技术。
第二环节:简单统计学生计算机基础。
5分钟师:这是一门轻松、活泼、趣味性很强的课。
在座的同学可能有很多在小学或初中时就接触到了计算机课,我在这里做了一张调查表,来统计一下大家信息技术基础的基本情况。
(版书)(统计各题的学生举手人数)看来有很多学生都有上网的经历啊.那么现在我们先实行以下几个讨论,看看大家上网都做些什么。
第三环节:大家谈经历。
15分钟师:我们来请有上网经历的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学习、使用电脑的经历,同时也锻炼一下大家的口才和勇气。
大家针对以下几个问题先思考片刻。
(板书)(1)你玩过电脑游戏吗?觉得玩游戏感觉如何?是否影响到你的其他课的学习了?(2)家里有电脑吗?上网都做些什么?进过网吧没有?你对网吧有什么理解?师:谁自告奋勇,请举手示意!如果不举手,我可就随机邀请了啊!(请举手的同学回答,教师做小结,掌握时间,避免夸夸其谈)第四环节:一起讨论信息时代的特点。
第一课 信息的特征
三、讨论信息的作用
下面有两个例子,请同学们讨论,信息可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
例子 1:明天是星期天,小明一家计划出去爬山游玩,但是今天一直下着小雨,小明一家不能确定明天是 否依然维持着今天这样的天气或者下得更大。他们看来天气预报说明天艳阳高照,是个出行的好天气,小 明一家第二天放心地依计划行事,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例子 2:一种新品种的苹果在上世纪 90 年代末 刚开始一斤能卖十几二十块钱,这个信息传递开来,很多果农争相在自己的苹果园里都载上这种苹果,结 果几年后,苹果成熟了,价格却跌到一斤几块甚至几毛钱,绝大部分果农都亏了血本。 学生讨论两个例子的不同作用。 看来,正确的信息能够给我们带来好的正面作用,为我们服务。相反,错误的信息会给我们带来危害。信 息有正反两方面,我们要正确辨别信息的真伪,让信息为我们服务。
二、引导探索信息的特征
1、我们会发现,信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息有哪些特征?怎样才是信息呢? 特征一:当我们在传递信息时,有的要通过纸张来传递,有的是刻在光碟上,还有的是靠我们的大脑来记 忆存储信息,当我们需要信息时,就从这些存储信息的载体获取信息。不管我们怎样传递信息,信息总是
四、小结布置任务
进行讨论活动 完成下面的题目: 1.如果你要买一台电脑,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你准备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取这些信息。 2.假如现在是 2008 年,你准备去北京观看奥运会,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取 这些信息。 要求学生在论坛里相应话题下面发表自己的见解。
开始
问题导入
图片
教 学 过 程
要依附在一定的介质上,这说明信息有怎样的特性呢? 学生回答(依附性) 特征二:同学们,当你们有一个好消息的时候,你们会怎样?学生回答:我们会告诉身边的好朋友或亲人。 对了,你们的好消息这时就是信息,这个信息马上会一传十,十传百。这说明信息可以用来怎样? 学生回答:传递。 对了,信息具有传递性。 特征三:提问: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那你我各自有多少个苹果?学生回答: 各一个。再次提问: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我们每人有多少种思想?学生回答: 两种思想。 我们在交换思想时也即在交换信息,信息在我们之间传递着。这说明信息是可以共享的,也就是信息的其 中一个特征:共享性。 总结:所有的信息都具有这三种特征,是哪三种呢? 学生回答: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优秀3篇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优秀3篇《信息及其特征》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所讲内容为广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本节课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清楚要求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明确信息的多样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地位十分重要。
二、教学对象分析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对信息这一概念已具有初步的认识,但对信息的基本特征还未能很好的理解,本课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小组讨论活动等形式来理解以及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避免纯理论的讲述,把信息这个概念与其特征尽量由浅入深讲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中理解。
三、教学目标1.理解信息的概念。
2.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
3.明确信息的多种表达形式和信息的多种载体。
四、教学重点1.信息的含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五、教学难点1.信息的含义。
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布置任务1.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份简介自己的材料。
可以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学习经历,成长过程等等方面,在规定的2分钟之内,要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演示。
因为新学校,新同学之间多数彼此不熟悉,学生之间正好通过此次机会,增进彼此的了解。
学生可以采取以下这些形式整理这份材料:①纯书面文字材料;②书面文字辅以简单图片材料;③口头文字说明等。
2.教师课前准备简介自己的材料。
事先用word制作一份自我介绍的文档,也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一组幻灯片,或者用flash制作一段动画,或者录制一段视频。
(二)学生进行小组活动1.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位小组成员在其小组内进行自我简介,2.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在全班进行自我简介,3.教师对每个小组代表的自我简介进行适当的评价,4.教师在全班播放简介自己的幻灯片、word文档或者动画材料或者已经编辑录制好的视频材料。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1课《信息及其特征》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载体
信息是:语言、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声音、情 景、表情等方式传递旳内容或者意思。
信息 特征
载体依附性 共享性 时效性 价值旳相对性 可伪性
共享性
举例: 比赛直播、手机报
时效性
如:周末你们要去山上玩,在手机上查询周末旳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上说周末“晴”,可是到周末时下雨了,再重新查 天气预报才发觉那是上个周末旳天气预报,这阐明什么?
阐明天气预报已经过期了。所以信息具有时效性。
时效性
举例: 股票信息、商场旳打折活动
价值相对性
价值相对性
禁止行人经过
禁止鸣笛
从标志中,你取得什么信息呢?
信息是用 语言、文字、数字、符号、图 像、声音、情景、表情、状态 等方式传递旳内容或者意思。
书,是不是信息?
语言、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不是信息, 而是信息旳载体,也是体现形态。信息是经过载 体来表达(体现)和传播(传递)旳。 书是文字、图像旳载体,也是信息旳载体。 而课本身不是信息。
不同信息能够依附于同一种载体。
载体依附性
举例: 报纸依附于纸张以文字体现信息。 广播、电视依附于电磁波以声音视频体现信息。
共享性
问题1:你有一种苹果,我有一种苹果,互换之后各自有几种苹果?
问题2:你有一种方法,我有一种方法,互换之后各自有几种方法 ?
以上两个问题阐明了什么?
分析:苹果代表旳是物质,互换之后不会再生,而方法 代表旳是信息,互换之后能够同步存在,甚至产生出更 多旳信息。信息能够被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 样产生损耗。
举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 金.
信息具有可伪性
信息具有可伪性
举例:
电视虚假广告、手机诈骗短 信
信息与信息技术ppt课件
光电子技术:是以光电子学原理和光器件为基 础面向信息通信材料加工和能量传输等应用技 术。
应用:通信、信息处理、信息存储、、图文显 示、自动控制、军事监测、光电对抗、武器制 导等。
现代通信技术: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实
现信息传递的一门技术学科。
17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微电子技术是采 用微米级加工 工艺,在半导 体材料芯片上 制造微型化电 子元器件和微 型化电路的技 术,是现代信 息技术的基础 。
能化。 在农业领域:利用卫星可以收集地面上的植物、土壤资料、监视森林火灾、监测海 洋、河流、湖泊、大气污染情况。
在商业中:支付宝的应用、二维码的使用、到银行存款时也离不开计算 机及其网络的支持。
在医学中:CI、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成像等先进的检测技术,为疾病 的诊断提供了方便。
在交通管理和交通运输:我们购物时可以查看物流信息,在路上行驶有 交通监管系统、GPS路线导航等。
在科研领域中:如现在所需要实现的3D打印机,2016年6月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 试点示范区成立;“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峰值性能达每秒12.5亿亿次,成 为世界首台运行速度超10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其使用的是中国自主的知识产权 的芯片。
在工业中:可以提高机器设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工厂生产的自动化与智
2、近代信息技术
是以古希腊数学家希罗发明的蒸汽 机为标志,工业革命在物质和能量的 使用方面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 信息处理方面工业革命的思想和技术 同样产生了一系列成果,如:帕斯卡的 机械计算机(不是第一台计算机,第一 15
3、现代信息技术
以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的现代 信息技术。 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电路微小型化技术总称。 集成电路就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也就是将一个电路的大量元 器件集合于一个单晶片上所制成的器件。 微电子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测试和封装及 应用等方面的技术。
第一课__信息和信息技术—生活中的信息
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数字
化技术和控制技术等综合性技术组成。
四、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发生过五 次信息技术革命是什么?
第一次 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 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 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
第五次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的发明和普及;
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五、什么是计算机网络技术?
加工Leabharlann 有关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 五 次信息技术革命?分别是 、 语
3、在人类社会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发生 言的使用 、 文字的创造 、 、
印刷术的发明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 。 、 网
等的发明和普及
计算机机技术与现代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传感技术 、 、 通信技术 、 、
4、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括 络技术 、 微电子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 通信技术 与 计算机技术 相结合
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网络协议,将地球上分散的、 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
连接介质可以是 电缆 、 双绞线 、 光纤 、 微
波 、 载波 或 通信卫星 。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
硬件 、 软件 和 数据资源 的功能,具有对共享数
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 打电话 • 上网
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外一 个地方。
信息的特征: (2)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一定的载体。 例如交通信息通过信号等显示,也可以通过交通警察 的手势来传递。
文字信息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利用电脑存储和 浏览,还有我们平常看的电视、报纸等都是信息的载 体。
软件
数据资源
的功能,具有对共享数据
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第一课 信息特征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教案课题:活动一:话说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和描述身边的信息,感知信息,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过程。
3.感受信息技术带来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变化。
4.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2.教学难点: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教学准备:1.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互联网环境、转播控制系统。
2.资源准备:课件、《感觉剥夺实验》故事、课前布置学生查阅并完成表1-1、《数字化跑道》视频、近代信息技术的实例图片、增强现实技术图片、增强现实技术图片、云计算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课题:活动二:探索信息编码教学目标:1、体验信息编码的过程,了解信息编码基本原理。
2、初步了解二进制数、ASCII编码、汉字编码等计算机中的信息编码。
3、了解条形码、常用的信息编码及其应用。
4、体验信息编码的应用,建立使用信息编码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验信息编码的过程,了解信息编码基本原理;了解计算机中的信息编码以及生活中常用信息编码的应用。
2、教学难点:了解信息编码的基本原理及意义;了解计算机中的信息编码以及生活中常用信息编码的应用。
教学准备:1、教学环境。
软件:Microsoft PowerPoint 、视频播放软件硬件:多媒体计算机房、教学广播控制系统。
2、教学资源:《泰坦尼克号》片段,《天赐·第一季》片段,视频《洛川苹果安全身份证》、《日本食品安全记》、《日本祭墓形式》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认识信息特征
知识目标: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有关信息特征的的事例
难点: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一、阅读《孙膑减灶诱庞涓》的故事,引出信息的特征。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的思维领域之中
如:冰雪融化、桃花盛开、满山红叶、大雁南飞……
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报电话、语言文字、交通标志……
•2、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信息要借助某种形式(如文字、图像、声音等)表现出来。
同时,这些形式必须依附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上。
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性。
信息作为事物发展变化的一个表征,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是完全可以进行加工整理并传递的。
因此,信息的加工传递特性是信息发挥作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特性。
信息的加工包括两个内容:①对信息的整理,即对信息进行认识分析、归纳综合、分类汇编。
这就像配中药方剂一样,中药很多,根据需要可以配成许多处方;②对信息的转化,即将信息由一种形式转化成为另一种形式。
例如,可以将某一信息转化成文字语言、图表图像、数据信号等。
信息的传递特征是信息产生效益的必然条件。
信息传递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语言(说或电话)、动作、表情、气味、颜色等直接传递,也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和声音(印刷品、电磁波、各种影视媒体、计算机网络)等间接传递。
随着科学的进步,这种高科技的间接传递方式更加体现了信息的传递特征。
•3、信息有共享性—区别于物质的一个重要特征
•4、信息有时效性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发展变化有一个时间概念。
信息也是如此,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从广义上讲,信息是永存的,但从狭义上讲信息具有很强的时间时效性。
信息所反映的问题特定时刻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信息的价值在于它的时效性。
信息的价值就是在于被人们所利用。
如果信息失去了利用机会,或者根本就不可能被利用,信息还有什么价值?这就是信息的时间时效性。
如果超出了时间界限,再好的信息也不会产生出效益。
思考:是不是所有过时的信息都没有利用价值?
•5、信息有可伪性
要注重信息的来源和信息的筛选,要有效防止信息污染。
信息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对事物变化反映出来的一种现象。
虽然从理论上讲是客观的、真实的,但由于在产生、传播、加工、整理等过程中,受到影响的因素很多,往往会发生一些偏差,这也是难免的。
因此,从信息利用的角度去看,有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是失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