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就业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关键词

合集下载

高职毕业生的创业机遇与优势

高职毕业生的创业机遇与优势

高职毕业生的创业机遇与优势高职毕业生的创业机遇与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业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而高职毕业生作为新一代创业者,也拥有着一些独特的机遇和优势。

本文将从市场机遇、专业技能、实践经验以及创新思维等方面探讨高职毕业生在创业道路上的机遇与优势。

首先,高职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着广阔的市场机遇。

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行各业的市场空间也得到了很大的释放。

高职毕业生所具备的实用型技能和实践经验使得他们对市场的洞察力较强,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行业趋势和市场需求。

而且,由于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和就业导向,使得他们更加熟悉市场运作规则和行业发展趋势,能够更加迅速地适应市场变化,抓住机遇。

其次,高职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拥有着丰富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

与大学毕业生相比,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更侧重于实践性的培养,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和运用。

这使得他们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更好地驾驭工作和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难题。

在技术类创业项目中更是有着明显的优势,他们掌握的技能有助于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创意的商业化。

第三,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参与实习或工学结合的实践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使得他们更具有创业的勇气和决心,对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有更清晰的认知,更能够在困境中保持冷静和乐观的态度。

实践经验不仅带给他们实际操作能力,还培养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这无疑是创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素质。

最后,高职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具备着较为灵活和敏锐的创新思维。

高职教育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实践项目的参与,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思维模式,这为他们日后的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创业过程中,高职毕业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创新思维,深入洞察市场需求,不断优化自身创业项目,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

总之,高职毕业生作为新一代创业者,拥有着市场机遇、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等多重优势。

解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解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解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通过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和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创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成为驱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现状和相关的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1. 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改变过去对传统就业观念的依赖,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让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勇于创新、敢于创业。

2. 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学生可以掌握更多实用的创业技巧和经验,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就业创业双向选择。

3.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大量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涌现,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国家经济结构改革和产业升级。

1. 教育理念不够前卫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仍然以传统的就业观念为主导,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滞后。

2. 教学资源短缺受制于学校经费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限制,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需求。

3. 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不够深刻,缺乏创新思维和创业激情,较为依赖传统的就业方式。

1. 制定创新创业教育规划高职院校可以制定创新创业教育规划,明确目标和任务,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支持,通过政策、制度和资金等方面的保障,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可以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有创新创业经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加入教学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

通过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实验室等平台,引入创新创业企业的实践教学资源,拓宽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渠道,丰富学生的实践学习体验。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导师制度、创新创业讲座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

转型与对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范式与模式研究

转型与对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范式与模式研究

转型与对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范式与模式研究【摘要】本文围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展开研究,通过分析高职院校转型与对接的现状、探讨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与挑战、探讨教育范式和构建模式、评估实践效果等内容,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本文提出针对未来研究和实践的建议,希望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可以促进高职院校转型发展,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人才,推动高职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转型、对接、创新、创业、教育、范式、模式、需求、挑战、实践、效果评估、趋势、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逐渐受到重视,这一趋势的背景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需要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培养更具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

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如教学模式陈旧、实践环节不足、师资力量不足等。

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范式和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高职院校的转型与对接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为制定更具前瞻性和实效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提供参考。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需求与挑战,并对教育范式和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范式与模式,为高职院校转型与对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高职院校在转型发展中面临着需求与挑战,探讨创新创业教育的范式和模式,可以为高职院校在转型过程中找到更有效的途径和策略。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与建议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与建议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与建议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面临着一些现状和问题。

首先,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岗位选择不够广泛。

由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式相对单一,毕业生只能在相关领域寻找就业机会,往往缺乏跨学科、跨行业的就业机会。

其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

许多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缺乏实践经验以及综合素质较低,这使得他们的就业面临更大的困难。

再次,传统行业就业机会不足。

许多高职院校培养的专业与传统行业有关,而传统行业的就业机会正在减少,这也影响到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

最后,创业动力不足。

相较于本科生,高职毕业生在创业方面的创新动力和精神相对较低,这造成了创业机会的浪费。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机会。

首先,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和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了解企业实际需要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培养更具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毕业生。

其次,开设多元化课程。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该更加多元化,涉及更多不同的学科和领域。

课程设置应该更加灵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需求。

再次,提高就业指导和支持。

高职院校应该增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支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求职技能培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最后,鼓励创新创业。

高职院校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创业。

总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面临一些问题,但这也带来了一些机遇和挑战。

高职院校应该加大改革措施和创新教育模式,为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和机会,共同促进高质量的就业创业。

徽商精神对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徽商精神对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徽商精神对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作者:朱方戴艳张黎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32期摘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育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能力,但在大部分院校缺少实践平台的情形下,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尤为重要。

对安徽的高职院校来说,依托于徽文化的土壤,将徽商精神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让徽商锲而不舍、诚实守信、义利并举、吃苦耐劳、团结互助、开拓创新等精神内涵得以弘扬和传承,不失为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徽商精神;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9.32.041高职院校大学生思维活跃、实践活动丰富,是具备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

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

但在当前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许多大学生缺乏对创新创业的正确认知,部分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类似于职业生涯规划课,部分学生是为了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而了解相关课程,这些片面的理解不利于学生全面认识创业的积累、沉淀、艰辛、风险。

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以激发他们的创业能力,如果在教育中融入一段深刻的历史经济文化现象,将积极的、有价值的创业精神予以总结,对于启迪学生应该是不无裨益的。

徽商就是这样一段历史、一种经济文化现象,徽商数百年的经营活动,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1 徽商精神的内涵1.1 寄命于商,锲而不舍徽州地区流传一句俗语:“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描述了在绝大多数中国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年代,由于地少人多的现实困境,不甘宿命的徽州人不再寄命于农,他们把目光投向山外的世界,寄命于商。

从明代中叶开始,徽州的从商之风愈演愈烈,延续时间近四个世纪。

徽州商人们能以搏命的心态来谋求商海前程,有些商人不成功不归家,屡败屡战,甚至客死他乡。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社会能力。

作为高职学生,如何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进行探索分析。

一、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1.1 创新创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创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创新创业越发凸显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创新创业是个人发展的保障创新创业可以为个人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个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并在职场上取得更大的发展。

1.3 创新创业是应对未来挑战的有效途径未来社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而创新创业能力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抓住机会,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2.1 教育培训通过学校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创新理论、创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创新创业比赛或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2 实践锻炼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可以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习、实训、实践课程等,让学生深入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锻炼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2.3 创新创业实验室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提供给学生一个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中开展项目研究和创业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2.4 创业导师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成功的创业者或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

创业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创业经验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和实践自己的创业项目。

2.5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和信息。

通过平台的建立,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创新创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三、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的实践探索3.1 实践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学生成功的创新创业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总结成功的创新创业要素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思考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思考

交流与探讨2020年12月(下)/ 总第275期167引 言“双高计划”是《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的简称,是国家为了实现高职院校在新时代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而出台的规划意见,被誉为高职教育中的“双一流计划”。

同时,国家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向创新型国家迈进。

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响应国家政策,紧跟时代发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为国家社会培育优质人才。

1 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提出的要求1.1注重培养学生德技并修“双高计划”在强调高职院校对专业技术的培训的同时,更强调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双高计划”要求高职院校应该致力于培训高质量的技术人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专业技术的实践能力,以提升技术更新和产业转型背景下师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同时,道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是高职院校人才的主要目标和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

1.2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在“双高计划”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可视为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

高职院校与企业需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方面进行良好合作,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在学校专业设计、课程设置等方面加入企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到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真切体会创新创业的内容,提升人才与企业对接的有效性;借助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充分利用外部一切资源条件,稳固校企合作、不断革新人才培育形式,构建校企融合发展意识。

1.3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水平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我国经济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攻发展方向,也是“双高计划”中高校建设的重要思维。

“双高计划”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准确把握办学定位,实现“职业性”与“高等性”并驾齐驱以契合高质量发展观念的要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环境和氛围。

高职院校要转变传统的办学观念,树立教学质量优先的发展观,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与基本职能,实现高职院校教育、实践有机融合、强化校企合作,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进而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质量水平,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可替代性。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知识题库

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知识题库

最新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知识题库1、如何理解高职教育的定位问题?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2、高职教育的属性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

3、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4、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方针就是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5、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

6、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

7、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全面发展的能力观。

8、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

9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10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11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整体思考的评价观。

12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生命发展的基础观。

13、国家对高职教育构建专业认证体系的要求就是:教育部2006年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一五”期间,国家将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推行“双证书”制度,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

14、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有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与专业方向、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及必要的说明15、高职教育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有: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学习要求、学时分配及必要的说明,这就是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

16、高职教育的课程特点有定向性、应用性、整体性等特点。

17、为什么高职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所以它就是一种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18、胡锦涛同志2007年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广大教师提出哪四点希望?一就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二就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三就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四就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咼远。

19、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政策与为高职教育制定的法律法规有哪些?答:(1)《中华人民共与国职业教育法》;(2)200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3)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4)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咼咼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

浅谈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升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浅谈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升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浅谈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升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1. 引言1.1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的重要性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是提升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一步。

在当今社会,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而高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可以为高职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实践和发展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这些平台不仅包括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实验室等硬件设施,还包括创业导师、创新创业培训等软性支持。

通过这些平台,高职大学生可以接触更多的创业资源、结识更多的创业伙伴,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水平。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对高职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激情,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梦想。

【字数:204】2. 正文2.1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分析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高职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才能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现实情况表明,高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之处。

高职大学生在创新意识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偏重于传授知识而较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多高职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创新理念的理解和应用还比较肤浅。

高职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实战机会。

创新创业需要不断实践和摸索,但是在学校的教学环境中,很少有机会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机会,导致他们缺乏实际操作和经验积累。

高职大学生在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方面也存在较大的欠缺。

创新创业往往需要团队合作,而很多高职学生缺乏团队意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导致项目合作时出现摩擦和矛盾,影响了整体的创新创业效果。

高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并不理想,需要通过相关的培训和实践机会来提升和完善。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职学生。

2.2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的必要性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对于高职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与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与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与对策摘要:大学生创业现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新方向,高校全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高校新时期工作的新宠。

这一变化充分表现出了社会发展现状对大学生生计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作为为我国培养大量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等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排头兵作用已毋庸置疑。

但其工作效果的滞后和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

笔者就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与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创业对策不足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培养人的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最佳理想时机,在这一时期培养大学生创业的意识与能力尤为重要。

然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及开展创业实践的效用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弱化和不足。

如何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成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1 当前加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较低,不到毕业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

对大学生来说,进行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发挥更大作用。

”2 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1)创业教育观念落后。

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对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思想不统一、认识不足。

(2)就业考评体制不科学。

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就业方面的考评要求往往集中在就业率的高低上,科学的创业教育评估体系的缺失让各高校无心在创业教育上花太大力气。

(3)社会价值观念存在误区。

大学生在家长“自主创业没有面子”的老观念的影响下,自然将公务员和白领工作作为理想职业的首选:若这种理想职业无法找到,则以专升本来实现,而自主创业则是大学生最后的被动选择。

谈谈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谈谈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谈谈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创业教育的创新并不是简单的讲讲几个就业方向的测试和性格形成原因就能到达目的的,而是要在充分理解和参考我国的根本国情和就业形势,做到就业教育与时俱进化和思想教育化的有机结合。

新时期的高职院校就业和创业工作的的开展多为要求高职院校组织创业指导教师和相关管理干部开展对创业的理解和政策分析、相关专家讲述当今社会就业形式、成功企业家传授相关经历和参与过创业的师生谈一下详细感受的类似讲座形式培养学生对于就业创业方式的教训和认识。

让教师在思想教育的同时融合创新精神和创业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在实习创业中安康成长和实现梦想。

当今的高职教育的核心思想理念就是培养以顺利就业为目的的高素质学生,专业教育为主思想教育为辅的全面开展教育模式。

联合国在首都举办的科教文组织会议上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这既是院校对学生就业促进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把文化教育变成技能教育的重点转折。

二十一世纪我国的教育部门在关于“推进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就业教育和学生自主创业”的论述中指出高职院校将改革创新的创业教育理念融会贯穿到每一个专业和院系的教育中以及创立独特的就业指导专业系别,是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和有效举措。

但有些院校外表上是将就业和创业教育进展结合但实际上却是分割开来,给学生造成只有学习成绩才是衡量能否招到优秀工作和创业条件前提的错觉。

当前的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已经意识到单纯开展就业创业课程已经不能影响到学生对就业的认识和将来方向的选择。

可能行动上有所作为,但是思想上还不能跟得上实践的步骤。

我国处于一个快速开展的时代,思想和行为脱节很容易和社会的节奏脱离以及不能很好地适应就业对生活造成的影响。

高职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会因为专业知识薄弱以及学历的限制缺少创业就业应该具备的勇气和决心,甚至在毕业之初就对好工作没有希望和动力。

就业问题关乎着民生大计,国家也很重视创业和就业这方面院校的教育结果,相继出台了许多相关就业的政策和保障法规,用宏观调控的方式解决一局部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方面遇到的阻碍。

刍议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刍议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职业教育 Vocationaleducation348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刍议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文/陈颖 韦金孜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有效教学手段。

如果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进行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可以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并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对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化以及具体化表现。

本文简单阐释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并就二者的有机结合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创新创业;融合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应用型以及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指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专业教育以及文化素质教育教学工作中。

对此,很多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了就业指导教学板块中。

这种做法看似实现了对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两者之间的结合,实则将二者割裂开来了,并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这种教育现状,高职院校应当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开展体验式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等方式进行积极的改进与探索,将创新创业意识注入到学生的就业思想观念中,促进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成长以及发展。

1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所谓“创业创新教育”指的是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

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就是将创新创业意识、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独立工作能力和决策能力等创业者具有的能力素质融入到就业指导的各个教学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就业指导全过程。

2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2.1 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其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水平对于最终的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者:郝家龙翟纯红来源:《山西教育·教学》2023年第11期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教育领域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

因此,为全面深化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的改革,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五大职能,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本文围绕《山西省高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年度考核评价方案(试行)》中的6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结合具体工作实际,提出以下思路和意见。

一、系统思考、完善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高校作为培养人的重要供给主体,其首要职能和本质职能就是培养人才。

那么,高校如何履行人才培养的职能义务?如何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第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于一体的立德树人新路径。

一是开齐开足思想政治理论课,保证思政课学时数,这是硬条件。

二是创新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夯实第三课堂,将“三种课堂”有机融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是常态化进行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并针对性加以改进,着力提升课堂育人满意度、课外育人满意度和思想政治课育人满意度。

四是认真学习贯彻关于课程思政、专业育人、三全育人等方面的政策精神,并根据办学实际,出台相关的制度文件,制定特色化的具体举措。

第二,要提高职业证书获取比例。

要根据职业院校的专业特点,结合“1+x”证书试点工作和“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工作,鼓励引导学生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第三,要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要科学规划,有序推进,依据比赛内容和学生特点,组建具有竞争力的参赛团队,认真备赛,力争佳绩。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析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析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新时代的背景、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等方面进行探析。

新时代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前中国正处于从制造业大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型的关键阶段,创新创业引领着经济的发展。

高职学生作为未来劳动力市场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要。

创新创业意识是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职学生应培养“敢闯敢试、追求卓越”的创新创业意识,即要培养学生勇于追求新知识、新技术,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和信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促进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通过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式,提供与实际能力要求相匹配的实际学习机会。

一方面,学校可以加强实践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实践性课程和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业过程,提高创业实践能力。

学校应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培训,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全领域、全角度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要通过政策与社会支持,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政府应加大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创业政策咨询、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鼓励高职学生勇于创新创业。

社会应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和资源,积极参与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为他们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和帮助。

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引言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创新创业教育以企业家精神和实践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高职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升级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关系、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以及如何推进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关系创新创业教育和高职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

高职教育是以职业定位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教育,而创新创业教育则关注企业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中,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为高职教育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和更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并在真实背景下实现创业价值。

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也可以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注入更多的创新元素。

在职业教育中,一些传统领域的培养模式已经严重落后,需要引入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为职业教育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1. 创客空间教育创客空间教育是一种以“Maker Space”为主要实践场所,培养创新意识、科技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模式。

学生可以在创客空间中进行自己的创新实践,学习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思想,培养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实践型创新教育实践型创新教育是一种将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

它强调学生在实际中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这种教育模式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增强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有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 产学研合作教育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真实的工作场景、更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更高的技能水平。

这种教育模式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紧密结合,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学习理论知识和技能,深入了解产业和企业实践。

四、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1. 加强实践培养为了贴近实际需求和用人单位的要求,高职教育需要加强实践教育,加大对实践教学设备和实训场地的投入。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大力发展创业教育[论文]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大力发展创业教育[论文]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当前,全球竞争日趋激烈,高职院校大力发展创业教育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的需要,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提升民族竞争力的需要,高职院校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同时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高职毕业生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和人才成为推动或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谁拥有更多有创新性和开拓精神的人才,谁就拥有未来。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适应地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同时强调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养成,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业型人才就成为当务之急。

“创业教育”最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

1998年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性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学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创业教育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开始,其主要方式之一是每年在大学里举行“校园创业计划”大赛活动。

日本从1998年起,文部省就和通产省合作在小学开始实施“就业与创业教育”。

法国的一些地区开展了诸如“在中学里办企业”“教中学生办企业”等许多活动:创业教育也已引起了我国教育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1999年,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创业教育做出了部署,拉开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序幕。

国外创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经济要有大的发展,必须重视对学生乃至全体公民进行创业意识和创新技能的培养。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双高计划”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如何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进行改革,以满足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了带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其要承担的责任更大。

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如果这些学生没有受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那么其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会相应地减弱。

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但从整体来看,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面临诸多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少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缺少创新创业本质素质的培养和认知。

3.教师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经验。

4.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以上几个方面造成的问题需要得到及时解决。

1.理论与实践研究高职院校应当建立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机制,围绕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更多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并且加强实践性的研究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并对学生进行实践性的考核。

高职院校应该从学生兴趣、思想、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度的挖掘,确定学生创新创业的方向。

强化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能够从创新中得到启示,从创业中学到成功。

高职院校应该鼓励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提升其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增加与实际创业活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论的学习,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市场需求,合理设置创新创业课程,能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和培训。

同时,还应该加强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实习、实训、比赛、科研和创业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高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高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高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作为当前社会的一员,高职大学生既是大学生,又是职业教育的一员,他们在选择职业方向上有更多的选择,同时又需要更加积极的参与职业实践。

高职大学生因为学历比较低,常常被认为应该立刻就进入工作岗位,然而很多人又觉得毕业后创业可以让高职大学生快速增值,因此整体上来看,高职大学生比较容易受到招聘者与创业者的青睐。

因此,为了让高职大学生具备更强的就业与创业能力,下面将阐述如何进行高职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对高职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择业不是做出一道选择题那么简单,这不仅仅涉及到一个人未来几十年的生涯道路选择,更重要的是,在选择的背后,应该有一个人生的追求,目标,价值观等等。

高职毕业生应该认识到,选择职业并不是一次偶然的冲动,它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所以,不能为了获得高的薪水而盲目选择职业,应该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兴趣爱好、家庭背景、职业发展趋势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

2、提高个人素质,增强职业竞争力要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高职毕业生必须时刻提高认识水平、增强综合素质。

尤其是在这个经济竞争不断加剧的时代,个人素养的提升,更是职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

从学校走出来的工作人员,往往还面临着社会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要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个人特长,努力提高自己职业素质和竞争力。

3、熟悉职业市场形势毕业后,必须实时了解职业市场的形势,以便把握就业机会,优化职业方向,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熟悉职业市场的形势,可以帮助高职毕业生更加准确、有针对性地务实就业。

通过了解就业市场,可以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掌握各行业的岗位信息和薪资待遇,为自己的择业方向做出更为明晰的判断。

1、积极提高创业意识要想创业成功,首先要有创业意识。

高职大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业意识,了解、掌握市场前沿信息,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经验。

新时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新时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高等 教育 的一个 组成 部分 , 理应 积极 响应 , 确定 准
业 教育 已成 为 当今世 界高 校教 育发展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和新趋 势 。对 于高职 院校 高素质 技能 应用 型 人才 的培养 有着非 常重要 的意义 。
位 , 力开 展创业 教 育 , 建设 创新 型 国家提供 有 大 为
要 。高职院校要适应 、 顺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 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 自主创业 的1 作 , 二 这对 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 , 建设创新型 国家和 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 高职院校 ; 创新创业教育 ; 思考
中图分 类 号 : 7 2 G 1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4 8 2 ( 0 1 0 — 0 0 0 17 — 5 2 2 1 ) 10 6— 4
的建 立和 相互 渗透 ,为创业 教 育奠定 了极 其 厚 实 的理论 基硎: 。巾于创 业在 实 际意义上 是 创建 一个
的创 业 意识 、 业 精 神 、 创 创业 知识 、 业 能力 及 其 创
相应 实践 活动 的教育 。无论 广义还 是狭义 , 创业一
并 使 词 均 突 出过 程 的开拓 和创新 ,侧 重在前 人基 础上 实体 , 且要 把这 个实 体管 理好 , 它在 市场竞 争 所 创 管 营销 学 有新 的成 就 和贡 献 。I } 可见 , l1 l此 F 创业 的核 心是创 中得到 生存 和发展 , 以 , 造学 、 理学 、
技 之长 , 也包括 自主创 业 的心理 和素 质 。目前 的职
业 学校 教 育是 有缺 陷 的 ,使得 大 学生 在 个人 职 业
生 涯发 展 过程 中 ,不 能够根 据 自身需 要 和 环境 的 变 化 ,敏锐 地 抓住 机遇 ,有 效 配 置 自身 的各 种 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最先出现在经济学领域 , 后来 逐渐扩展到 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 对于创新的 内涵是一个见仁见 智的问题 , 但是共 同点都是创造 与改进 。创新涵盖 的领域包 括政 治 、 事、 济 、 会、 军 经 社 文化 、 科技 等。
因此 , 创新 可以分为科技创新 、 文化创新 、 艺术创新 、
商业 创新 等 。创 新 是 一 个 民族 进 步 的灵 魂 , 一 个 是 国家 兴 旺发 达 的不 竭 动 力 , 是 一 个 政 党 永 葆 生 机 也 的源泉, 是 江泽 民同志总结 2 这 O世 纪 世 界 各 国政 党, 特别 是共 产 党 兴 衰 成 败 的历 史 经 验 和教 训 得 出
的科学结论。但是创新 却不是 一 日之功, 也不是 简 简单单, 因为第一 , 创新意味着改变 , 所谓推陈 出新 、 气象 万新 、 然 一 新 , 不 是 诉 说 着 一 个 “ ” ; 焕 无 变 字 第 二, 创新 意味着付 出, 因为惯性作用 , 没有外力是不 可能有改变 的, 这个外力就是创新 者的付出; 第三 , 创新 意味着 风 险 , 机 会 与 风 险并 存 ” “ 。创 新 实 不 容 易 , 以总是 在 创 新 前 面 加 上 “ 极 ” “ 于 ” “ 所 积 、勇 、 大 胆 ” 类 的形 容词 。 之 创 新是创 业 的必 备条 件 。大学 生 创业 需 要 的 基 本要素有创新精神和 能力 、 吃苦 、 务实、 勇气 、 诚信 、 合作 、 爱心 、 自信 、 良好 的社交能力等。大学 生创 业 首 当其 冲 的精 神是 创 新 精 神 和能 力 。创新 能力 被 称为创 业能 力 的维生素 ,金 利 来 ” 始 人 曾宪 梓说 : “ 创 “ 生意 要有创 意 而不是 要 有本 钱 。 创 新包 括 : 是 做 ” 一 创 造性 思维 、 造 性想 象 、 立 性思 维 和 捕捉 灵 感 的 创 独 能力; 二是创新 的能力 , 人 在创 新 活 动 中完 成 具 有 指 创新 任 务 的具 体 工 作 所 需 要 的能 力 , 它是 一种 综 合 的能力 , 与人们 的知识 、 能 、 态 、 验 相关 。具有 技 心 经 渊博 的知识 、 实 的专 业 基础 、 扎 丰富 的实践 经 验 和 良 好 的心态 容 易 形 成 创 新 能 力 。笔 者 认 为 , 学 生 创 大 新需 要 的基本 素质包 括 智 、 、 、 , 智 ” 明 了学 信 仁 勇 “ 说 习牢 固的专业 知 识 是 创 新 、 业 、 业 的前 提 ; 信 ” 创 就 “ 说 明 了健 全 的人 格 和 丰 富 的 知 识 相 得 益 彰 、 一 不 缺
多年努 力 已正式上升为 国家战略。结合连云港 实际情 况, 论述江 苏沿海开发战略下 , 高职院校 必须立足地 方因地 制宜开展
创新创 业教 育, 培养具有创新 、 创业精神和能 力的人才 , 以创业促 就业 , 以创新促发展 。创新 、 创业 、 业是 江苏沿海地 区实 就
现跨越发展 的必 由之路 , 也是 高职院校 生存发展 频率最 高的 关键词。 关键词 : 创新 ; 业; 创 高职 院校 ; 连云港
二 、 环相扣 : 新 、 业与 就业 院 校 创 新 创 业 教 育 与 经 济 高
腾飞
按 照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的基 本 观点 “ 质决 定 意 物
识, 意识具有反作用 ” 讲 , 来 一个社 会的教育 与经济 是休戚与共 的关 系 , 教育 与经 济相互 依赖 、 相互 作 用 、 互促 进 的关 系实 际上 已 通 过 历 史 实 践 得 到证 相 明: 教育兴 则 国兴 , 育 兴 必然 需 要 经 济 兴 。尤 其 是 教 在这个 以信息技术 的发 展为重 要标 志的后 产业 时 代, 一个 国家、 民族 、 区域经济 的发展关键 因素 已不 再 是资 金 与土地 , 而更 多 依赖 于人 力 资 源 , 赖 于人 依
有这个 基础 , 么创 业 教育 只 能是 无 源 之水 、 本 之 那 无 木 J 。创 业 具 有 多样 性 , 而 创业 教 育 的 计 划 安 排 因 及课 程设 置 必 须 依 据 不 同 的个 体 分 类 、 业 目标 而 创 作 不 同设定 。教 学 的根 本宗 旨是 培养 高 职 院校 学 生 市 场 开 拓 意识 、 场竞 争意 识 、 市 创新 超 越 意识 、 判 批
继续教 育研 究
21年第1期 01 1
崭、 业、 就业墨高职 梭生存发展的关 键词
徐 爱 玲
( 连云港职业 技术学院 , 江苏 连云港 2 20 ) 20 6 摘要 :0 9年 国务 院会议通过 了《 20 江苏沿海地 区发展规 划》 这标 志着 以连云港 为龙 头的江 苏沿海开发战略 经过 多方 ,


的知识 和 技 能 , 赖 于对 新 技 术 的掌 握 和 劳动 者 素 依
质的提高 , 高等教育 与经 济发展之 间的相互依赖程 度之高是以往任何时代无法 比拟 的, 育的经济功 教 能得到空前放大。高等职业教 育是 国民教育体系中 高等教育 的一 种层次 和类型 , 它是 以培 养生产 、 建 设、 管理 、 服务第 一线 的高等技术 应用 型人才 为 目 标, 有别于学科型、 工程型 的技术复合 型人才培养 , 这种 教育 更强 调对 职 业 的针 对 性 和职 业 技 能能 力培 训。高职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面向区域经济建 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 , 尤其是为 区域 内生产 、 建设 、 管理 、 服务第一线培养 “ 下得去 、 留得住 、 用得上” 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是高 等职业教育 的主要社会职能 , 培养具 有创新精神和 创业能力 的高 素质人 才却是教 育之根 本 目的之所 在 。创新 是 民族 兴 旺 发 达 之 所 系 , 社 会 进 步 发 展 是 之灵魂 , 同时也是 高职院校在激烈的生源竞争 中立 于 不败 之地 之 法 宝 。沿 海 开 发 战 略 的号 角 已 经 吹 响, 多措并举 、 开拓创新 , 而使身为开发龙头 的连 从 云港发挥其带动 、 辐射和促进作用 , 这是高职院校和 其他教育机构共同的责任。
中图分 类号 :7 0 G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09— 16 2 1 ) 1 0 9— 3 10 4 5 ( 0 1 l — 4 0
进入 2 1世纪 以来 , 国际 国内区域经 济竞相 发 展, 国际上诸 如亚太经济区 、 欧盟 , 国内诸 如长 三角 经济 区、 三角区、 珠 环渤海湾经济 区、 大东北经 济区 等, 区域经济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 的活力 , 区域经 济的特色化发展成为我 国经济新 的增长点…。20 09 年 6月 1 0日, 国务院通过 了《 江苏沿海地 区发 展规 划》 这标志着 以连云港为龙头 、 , 以盐城为 中心、 以南 通为龙尾的江苏沿海开发正式 上升为 国家战略 , 沿 海经 济 开发 区将 会成 为具 有远 大 前途 的新 的经 济增 长区。这些区域经济形 成了一道道亮丽的特色风景 线, 在为青年一代创业提供 了多方位 、 多层次的平台 和机遇的同时, 也对 承担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 力支 撑和精神动力的高等院校 特别是高职 院校提 出了挑 战 。如何 利 用 沿 海 开 发 经 济 区 的 优 势 , 养 创 新 型 培 创业型人才, 则是摆 在每位 高校教育工作者 面前的 个 重要 议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