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识人

合集下载

《庄子》把人分成七种,按照他的标准,你我可能都“不算人”了

《庄子》把人分成七种,按照他的标准,你我可能都“不算人”了

《庄子》把人分成七种,按照他的标准,你我可能都“不算人”了《庄子》杂篇中,有一篇叫《徐无鬼》,开篇讲的就是徐无鬼忽悠魏武侯的故事。

真人文章开头,故事主角徐无鬼去见魏武侯。

因为徐无鬼衣着打扮比较寒酸,魏武侯就笑话他,说先生看你这样子,一定是隐居山林的生活太苦了,所以才肯来见我,你是不是想在我这领一份困难户补助?徐无鬼反驳说:“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牵好恶,则耳目病矣。

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这段话大意是,我哪里需要你的慰问?其实我是来探望你的。

你看你多可怜?想满足各种欲望吧,心灵就会疲惫不堪;不想满足欲望吧,肉体就会困顿乏味。

魏武侯“超然不对”,意思是怅然若失,不能应答,被徐无鬼给驳倒了。

其实我们读到这里,除非早就对庄子的思想有所了解,否则实在是难以理解为什么徐无鬼这两句没什么具体内容的话就能够驳倒魏武侯。

徐无鬼见魏武侯不答,于是得寸进尺、乘胜追击。

徐无鬼说,我懂得相狗,下等狗只顾填饱肚子,中等狗会看着太阳似乎有所思考,而上等狗总是忘掉了自身的存在;我还懂得相马,国马长得很帅,方的地方像角尺,圆的地方像圆规,但国马并不是天下最好的马,天下最好的马,总是忘掉了自身的存在。

总结一下,不管是狗还是马,“若亡其一、不知其所”,忘掉自己存在的,才是最好的。

魏武侯听了后,哈哈大笑,显然是被徐无鬼给说服了。

这里和上面一样,除非我们对庄子的思想有所了解,否则也难以理解魏武侯为什么会听了徐无鬼这两句话,会大笑起来。

有个叫女商的人,不懂为什么英明的魏武侯被徐无鬼几句话就给忽悠了,就去问徐无鬼。

女商说,侍奉国君的人有很多,我们给他讲诗书礼乐和各种兵法,但国君从来没笑过。

先生你为啥能让国君哈哈大笑的呢?徐无鬼发表了一番宏论,啰啰嗦嗦讲了一堆,其中一句话最重要:“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侧乎!”其中,謦欬(qǐngkài)原指“轻轻咳嗦”,这里意思是“谈笑”。

《庄子》三个故事读懂道家智慧: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庄子》三个故事读懂道家智慧: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庄子》三个故事读懂道家智慧: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01前面我们“大宗师”这一篇内容上半部分内容,即庄子对于古代“真人”的阐释,庄子的真人和老子的圣人其实是一个意思,都是道家思想中具有最高德行和最高智慧的人。

而不管是真人还是圣人,都体现了道家思想“无为”的核心理念。

庄子说“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而老子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其实都强调要成为圣人,就不要过分、刻意为之,要懂得自己顺应大道,顺势而为。

今天,我们来继续分享《庄子·大宗师》的后半部分内容,这后半部分内容中,庄子用了七个寓言故事来阐释了他的“真人”的道德品质、思想行为等。

接下来,我们选取其中三个故事跟大家聊聊。

02第一个故事,道与生老病死庄子在这一篇中杜撰了几个人,子祀、子舆、子犁、子来。

庄子说“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

”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他们四个人在一起见面聊天说:“谁能够把无当作头,把生当作脊柱,把死当作尻尾,谁能够通晓生死存亡浑然一体的道理,我们就可以跟他交朋友。

”四个人都会心地相视而笑,心心相契却不说话,于是相互交往成为朋友。

这里也就是成语“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的来源。

不久,子舆生病了,子祀去探望。

子舆说:“伟大啊!造物者把我变成这样一个屈曲不申的人。

”他的腰弯了,背驼了,五脏的穴位向上,面颊藏在了肚脐下,肩膀高出头顶,发髻朝天,阴阳失调。

他却仍然心情闲适而若无其事,蹒跚地走到井边照了照自己的影子,说:“哎呀!造物者又把我变成这样一个屈曲不申的人啊!”子祀说:“你厌恶这种变化吗?”子舆说:“不,我为什么厌恶?造物者假使把我的左臂变成鸡,我就以司夜报晓;假使把我的右臂变成弹丸,我就以之打可以烤吃的小鸟;假使把我的屁股变成车轮,把我的精神化为马,我就乘着它行走,哪里还用得着更换别的车马呢!况且人的得生,乃是应时;死去,乃是顺其自然。

庄子识人九法

庄子识人九法

庄子识人之“九征”法干部选拔一定要知人善任,怎样才能超越人的表象而认识其本质,进而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呢?庄子从忠诚、敬慎、能力、智识、信誉、廉洁、节操、仪态、人际等九个标准,提出一种遴选人才的办法——“九征”。

“九征”即九种征验,“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远使之而观其忠。

”忠诚,从古至今都是为官之人必备的品质之一。

在中国古代社会,“忠”指尽忠于自己的上司、君王。

而庄子的“远使之而观其忠”,是指权力中心有意疏远、冷落考察对象,看他是否依旧忠心耿耿,会不会立马牢骚满腹,由此观察他的忠诚度。

在当代,“远使之”的观察点则落在考察对象是否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在工作岗位上继续恪尽职守,是为自身的利益而谋官,还是时时处处都能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群众。

如果因为远离了权力中心,远离了领导层,就开始心理失衡、言行失度,甚至破罐子破摔,辜负人民群众和党的重托,这样的人,其用心不言自明。

“近使之而观其敬。

”与“远使之”相对,庄子还有一个“近使之”的考察策略,即与考察对象近距离接触,建立私交,观察他是否还能保持应有的礼仪与尊敬,是否就由“对事负责制”变为“对人负责制”,是否会进一步发展为恃宠而骄、得意忘形。

普通人大约都有这种“远则怨,近则不逊”的人性弱点,只有心怀无私的纯粹的执政为民的为官宗旨,才能无视距离权力中心的远近;只有意在有所作为而非为个人谋利,才能专注于发挥自己所能,任职一方,造福一方。

“烦使之而观其能。

”人是复杂的,又是独特的,能力总会有所偏长。

如果要达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的良好工作局面,对人能力的考察不可避免。

庄子的“烦使之而观其能”,即给考察对象安排很多有挑战性的工作,看他能否游刃有余,借以观察其工作能力。

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费祎就是一位能人。

当时蜀国正值征战多事之秋,公务繁杂琐碎。

比喻识人不清的文言文

比喻识人不清的文言文

比喻识人不清的文言文以下是一些关于比喻识人不清的文言文:1.《增广贤文》:“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画龙和画虎时,很难画出它们的骨骼;了解人的表面很容易,但了解人的内心却很难。

2.《史记·淮阴侯列传》:“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这句话意味着狡猾的兔子死了,猎狗就会被烹煮;飞鸟射尽了,好的弓箭就会被收藏起来;敌国被攻破后,谋臣也会被杀掉。

它暗示在某些情况下,当利用价值消失后,曾经被信任的人可能会遭到背弃或伤害。

3.《庄子·列御寇》:“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这句话指出人的心思比山川还要险峻,比了解天意还要困难。

它强调了认识人的内心是非常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

4.《论语·卫灵公》:“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这句话意味着君子可能在小事上不被人了解,但在大事上可以承受重任;而小人可能在小事上显得有能力,但在大事上却无法承受重任。

5.《资治通鉴·唐纪》:“能择人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不仁者远矣。

”这句话强调了选择合适的人来任用,并选择好的行为来效仿,这样不仁德的人就会远离。

6.《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花言巧语、面容和善的人,很少有仁德之心。

7.《小松》:“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诗句大意为当时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高大。

这些文言文都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形容了识人不清的情况,或者强调了认识人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它们反映了古人对于人际关系和人性的观察和思考。

这些句子在古代文学和哲学中经常被引用,以提醒人们要谨慎地判断和选择身边的人,并警惕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当然,这些文言文的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境来理解。

庄子:真正的智者看透人性,以处子之心凌然于世

庄子:真正的智者看透人性,以处子之心凌然于世

庄子:真正的智者看透人性,以处子之心凌然于世1.庄子讲道理和孔子很不一样,他不喜欢直通通地把一句话说出来。

他最懂人心,他知道大部分人不喜欢说教,都不喜欢听大道理,所以他喜欢讲故事。

不得不说庄子的本事要高明很多,如果放在今天,庄子肯定是个大V,粉丝比孔子还要多。

说不定还条条是爆款十万加。

《庄子》中有趣的故事太多了,今天我们还是来讲一个故事,题目叫做《渔夫》。

《渔夫》里面的主人公一个是孔子,还有一个就是渔夫。

不过要说明一下的,这个孔子可以是所有人,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

庄子讲故事,他讲的就是人本身就会存在问题,他的目的是让你学会反思,学会反观自我,从而提升自己。

这个孔子,并不一定指的就是孔子本人,他的事例也不完全代表孔子这个人真实的想法,庄子只是引用了孔子这个人物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而已。

那么为什么他会选择孔子而不是别人,大概是因为孔子最具有代表性吧。

这就好像,我们写文章的时候要引用名人名言,因为名人名言大家都熟悉,道理讲出来才能够教人信服。

正如这个《渔夫》的故事也是,他也是利用了孔子的形象说明了人性的问题。

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庄子在抨击孔子儒家学说,这一点我有不同的看法,我们等下讲完故事再说。

因为你看事情不能光看表面,你得熟悉和了解孔子、庄子这两个人,你才能说清楚。

接下来,我们先讲故事。

2.这一天,孔子到森林去游玩。

玩累了,他就在一个杏坛下面休息,一边唱歌,一边看他的弟子们学习。

这时候,来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个捕鱼的渔夫,听到孔子的歌声以后,就被吸引过来了。

他就指着孔子,问他的两个弟子子路和子贡,这个人是谁?子路不好意思,就没有说话。

子贡很得意地说,这是鲁国的君子。

渔夫问,叫什么名字。

子贡说,他叫孔丘。

渔夫又问,他有什么厉害之处?让你值得称他为老师?子贡很骄傲地说,我们的老师孔子先生,性情忠贞,身怀仁义,讲礼施乐,制定人伦,对主上忠心耿耿,对民众师德教化,他是有作为的人。

渔夫又问,他是有土地的国君吗?子贡说,不是的。

庄子人物形象的特点

庄子人物形象的特点

庄子人物形象的特点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被誉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人物形象具有以下特点:1. 游侠式的人物形象:庄子在人物形象上常常被描绘为一个游侠式的人物,他不拘泥于世俗的规则和传统的束缚,而是自由自在地游走于天地间。

他把自己比作一只蝴蝶,随风飘荡,无拘无束。

这种形象使庄子显得独立、超脱、自由。

2. 深沉的思想家形象:庄子不仅是一个游侠式的人物,更是一个深思熟虑、思想深邃的哲学家。

他对于人生、宇宙、道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思想。

他的思想深邃而超越,使他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3. 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庄子的人物形象中还带有一些幽默诙谐的元素。

他经常使用夸张、幽默的比喻和故事来表达他的思想,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趣味性和幽默感。

这种语言风格使得他的思想更加生动有趣,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4. 淡泊名利的态度:庄子的人物形象中还体现出他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

他不追求权势和财富,而是将重心放在了追求内在的自由和精神的追求上。

他认为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内心的安宁,而不是追逐物质的享受和外在的名声。

5. 深情厚意的人物形象:庄子的人物形象中还体现出他的深情厚意。

他关心人民疾苦,关注社会问题,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的尊严和社会公正的观点。

他的思想充满了人道主义和关怀他人的情感,使得他成为了一个深情厚意的人物形象。

总的来说,庄子的人物形象具有游侠式的特点,他自由自在地游走于天地间,超脱于世俗的束缚;同时又是一个深思熟虑、思想深邃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他的语言风格幽默诙谐,使得他的思想更加生动有趣;他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和深情厚意的人道主义情感,使得他的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多彩。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庄子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

庄子对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的思考

庄子对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的思考

庄子对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的思考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人际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庄子的哲学体系中,他对于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本文将从庄子的视角出发,探讨他对于自我与他人关系的思考,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自我与他人的辩证关系庄子认为,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在他看来,自我和他人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

他强调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

在《庄子·逍遥游》中,庄子写道:“夫子与我世无所遗,而我独尊之;是以吾取与我非吾取者与我同,取与我同者与我异也。

”这句话表达了庄子对于自我与他人关系的看法:自我和他人之间虽然存在差异,但是彼此之间也有着共同之处。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存在,与他人和谐相处。

二、自我与他人的平等与尊重庄子主张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平等与尊重。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不论其社会地位、财富或者其他因素。

在《庄子·至乐》中,庄子写道:“人之所以不得乎其志者,以其志有所不能也。

”庄子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和追求,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决定。

同时,庄子也强调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关联。

他认为,每个人都是整个宇宙的一部分,我们之间存在着共生共存的关系。

因此,我们应该互相尊重,共同发展。

三、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庄子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联系。

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在《庄子·逍遥游》中,庄子写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他认为,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是基于共生共存的自然关系。

我们应该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像自然界中的万物一样,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四、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庄子认为,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对于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他认为,一个人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也与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密切相关。

在《庄子·齐物论》中,庄子写道:“物各有主,各有所宜,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观人、识人、用人26法

观人、识人、用人26法

观人、识人、用人26法知人善用,择贤而任。

要做到知人善用,所谓知人,就是考察选准人才;所谓善用,就是正确地使用人才。

治理之道,就是善于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也就是使人人各得所宜,而都能各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识别人才,考核才能,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因此,在很早年间,古人就提出:为治以知人为先。

即治理国家以了解、识别人为最首要的事情。

可以说,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谓知之。

这很富有哲理的良言告诉世人,不了解人就不能很好地使用人。

没有很好地使用人就是因为没有了解人。

所以,得人之道,在于识人。

而识人之前,重在观人。

观人重在言与行,识人重在德与能,不细观则不能明识,不明识则不能善用。

只有知人才能善任,因为对一个人了解得越深刻,便用起来就越得当。

历来人们都认为,帝王之德,莫大于知人。

也就是说,帝王的作用,没有比识人更重要的了。

如果一个国君,有贤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这是一个国家三种不祥之兆的表现。

所以,作为一个明君,最大的隐患就在于不能知道和识别人才。

若不能识人,势必不能用人。

一旦知道和识别到人才,又不及时地推荐和提拔使用,则为失才的表现;同样,一旦了解和识别的人既缺德又缺才,而又不及时地从其现任的位置上撤职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罢免,继续将其留用,这必然是国家之祸,使人民受害,后患将是无穷的。

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对识人的重要性都看得非常清楚,他们产生了极为相近的一种共识:要想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完善,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

总之,国家兴亡,务在得人、用人。

得其人任用之则存,失其人未任用则亡。

何世无才,患在不识。

知人善用,择贤而任。

要做到知人善用,所谓知人,就是考察选准人才;所谓善用,就是正确地使用人才。

要做到择贤而任,所谓择贤,就是要选择那些德、才、能三才兼备的善良者;所谓而任,就是将具有德、才、能三才兼备的善良者任用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去,发挥他们应有的智慧与才能。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考察出一个人的品德如何、能力如何及其是否具有真才实学呢?其实,标准很多,方法也很多。

活用庄子之道

活用庄子之道

活用庄子之道人不易知,知人不易。

古往今来无人不晓,无人不知。

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在众多的有心人中,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庄子应确实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他探究的识人的方法至今仍不失为是我们识人的良方。

庄子说,识人要"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工俑,卒能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观而观其节,醉之以洒而观其态,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庄子提出的识人之良方,其主旨是:将所识之人派到远处工作,远那么难监督,因此可考察他是否忠诚;派在周围工作,容易相熟而没有拘谨,故便于考察他是否尊敬;在情形复杂的时候派他去工作,看他的能力如何;急促之间询问他,看他的聪慧如何;在紧迫的情形下和他相约,看他是否守信;托付其治理财物,看他是否不贪;告知危险情形看他的气节如何;当他醉酒时,看能否守规矩;将其放在男女杂处的环境里,看他是否好色。

庄子在识人之良方,既是对前人的总结,又给后人以深刻的阻碍。

在庄子的识人之良方,既是对前人的总结,又给后人以深刻的阻碍。

在庄子前后,也有许多的人论述过有关识人之良方的一些要紧内容。

我们今天应当将这些祖国的珍宝加以爱护、继孙和发扬光磊,在时代的进展中重奏识人的交响曲。

民意测验术识人要同用人一样,所识人才必须顺民心,合民意。

因这"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失下天下。

"因此在识人时,应当采取民意测验。

即"取吏必取〔人之〕所爱,故十爱之,那么十人之吏也,百人爱之,那么百人之吏也;千人爱之,那么千人之吏也;万人爱之,那么万之吏也;天下爱之,那么天下人之吏也。

"识人之准确与否,就应当看所识之人使一古的老是姓承诺不承诺,快乐不快乐,中意不中意,只要天下的老百姓对所识之人感到中意的,快乐的,就举荐使用,假如所识之人在老百姓中谁见了谁摇头,见此人的行为举止是专门厌恶,那就不能举荐为人才而使用先王之取人也,必于乡党,必于庠序,使众人推其贤能,书之告于上而察之。

庄子人物形象的特点

庄子人物形象的特点

庄子人物形象的特点
1.无忧无虑:庄子是一个无忧无虑的人物形象,他不愁吃穿,也不计较名利,一心追求自由和快乐。

2.神秘莫测:庄子不喜欢露面,他常常隐居山林,独自思考人生哲学,他思维深邃,难以捉摸。

3.懒散逍遥:庄子是一个逍遥自在的人物形象,他不喜欢繁琐的琐事,只喜欢悠闲自在地度过每一天。

4.超乎寻常:庄子不断挑战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他的想法常常超乎寻常,让人感叹不已。

5.爱好自然:庄子倡导自然主义,主张顺其自然,以自然的方式和节奏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

6.玄学追求:庄子喜欢研究神秘玄学,他追求超越理性的境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

庄子观人九法

庄子观人九法

庄子观人九法,教你慧眼识人心!从古至今,如何识人都是领导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而中国古代关于识人的著作更是汗牛充栋,而最早的、比较系统的识人之法来自《庄子·列御寇》,怎样才能超越人的表象而认识其本质,这里圣人庄子就从忠诚、敬慎、能力、智识、信誉、廉洁、节操、仪态、人际等九个标准,提出一种遴选人才的办法——“九征”。

【忠诚:远使之而观其忠】要了解一个人是否忠诚,最好把他派去远处工作,远处则难监督,看看此人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是否能够一如既往地工作,看看他是否能够正确地行事,他如果总在身边,你很难看出他的忠诚度。

一旦无人监督便开始放肆胡来,把他对上司的诺言置诸脑后。

不管这种人对你表达了多少忠心,都可能是假的,他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需要提防。

【敬慎:近使之而观其敬】你要是了解一个人是否敬业,那就把他放在身边工作,天天共处,形影不离,逐渐没有了拘束和顾忌,看看他是否一如既往的恭顺。

一旦混熟了就失去了恭敬之心,就开始对周围人轻侵无礼,就开始不守规矩,仗着关系近而放肆。

对这种人是很危险的一类人,可能狗仗人势,什么事情都可能会出来。

【能力:烦使之而观其能】要考察一个人是否有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否能够独当一面,可以安排他处理那些情况复杂的问题和比较难办的事。

人人都不会承认自己无能,这是一个惯例。

简单的事情,人人皆可完成,区别不出谁是英雄谁是狗熊。

只有遇到难题的时候,遇到复杂情况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正能力。

【智识:卒问之而观其知】要考察一个人的知识是否渊博,看看他是否机智、敏捷,可以经常性地突然问他一些问题,看看他在缺少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如何回答。

如果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很多人都会有答案,平常按部就班的工作流程难以显示一个人是否具有真才实学,只有猝不及防地给他提出问题,看一看他的反应,智与不智立刻一目了然。

【信誉:急与之期而观其信】要看一个人是不是遵守信用,可在紧急的情况下和他相约,安排紧急工作,看他是否守信、是否靠得住。

庄子识人的九种方式

庄子识人的九种方式

庄子识人的九种方式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庄子在《逍遥游》、《齐物论》、《人间世》等篇章中提到了识人的九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看人的外貌,庄子认为外貌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内在的修养,比如说面带微笑的人通常心态较为平和、内心丰富,而面容阴沉的人则可能性格孤僻或者内心有所烦恼。

第二种方式是听人说话,庄子认为言语是人的思想和心理的表达,从人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修养。

比如说,一个人的言语中是否有攻击性,是否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这些都可以从人的言语中得出。

第三种方式是观察人的行为,庄子认为人的行为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比如说一个人的行为是否自然、从容、大方,这些都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修养和性格特点。

第四种方式是看人的朋友圈,庄子认为人的朋友圈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社交能力、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比如说,一个人的朋友圈中是否有正能量的内容,是否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些都可以从人的朋友圈中得出。

第五种方式是看人的生活环境,庄子认为人的生活环境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生活品位,比如说一个人的房间布置是否简洁大方,是否有艺术气息,这些都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品味。

第六种方式是看人的爱好,庄子认为一个人的爱好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比如说一个人是否喜欢阅读、听音乐,是否喜欢运动、旅游,这些都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和爱好。

第七种方式是看人的品德,庄子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比如说一个人是否诚信、正直、宽容、善良,这些都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德特点。

第八种方式是看人的才华,庄子认为一个人的才华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比如说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艺术天赋、语言表达能力,这些都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特点。

第九种方式是看人的人生态度,庄子认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说一个人是否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热爱生活,这些都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

九种鉴别人才的方法 创业经验

九种鉴别人才的方法 创业经验

九种鉴别人才的方法0060914 11:48中国古代学者不仅认识到人才鉴识的意义,也在实践中总结了一套人才鉴识的方法。

《庄子·列御寇》曾借孔子之口提出了九种鉴别人才的方法:“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九征至,不肖人得矣。

”意思是说,派一个人到远处工作,就可以了解他是否忠实;让一个人在身边做事,就可以观察他是否恭敬;在复杂的情况下派一个人去处理事情,就可以知道他的能力大小;突然提出一个问题让一个人回答,就可以了解他的智力高低;在紧迫的情况下与一个人相约,就可以考验他是否守信用;放手让一个人去管理钱财,就可以看出他是否贪心;告诉一个人有危急情况,就可以观察他是否有气节;让一个人喝得酩酊大醉,就可以看出他是否遵守规矩;让一个人在男女混杂处居留,就可以观察他是否好色。

总之,只要掌握了这九种知人之法,就一定能够洞察人们心灵的秘密,分辨出谁好谁坏和谁是谁非。

*言行观人比手划脚,喋喋不休的人: 1.性格明爽快2.好谈3.有人缘好的面孔4.言而不尽不愿休 5.有自己知道的事情急着要在对方未言之前,先说出来的个性6.探知他人秘密的意识特别旺盛。

以手遮口说话的人:1.有双重性格人比较多瘾癖 2.警戒自己内心深处祈求、愿望、不让他人看透时表现.3.有过份自卑的倾向4.乖巧兼利牙5.窥悉他人瑕疵也快的人。

持物时,小指伸直的人:1.自我意识强,只知自己不顺他人,喜出风头,而且爱炫耀自己的优点 2.若是女性多,晚婚,独身。

喜欢轻拍对方肩膀的人:1.这是有活力明朗的人,常有的习惯2.这种喜悦自己全身感到,也欲以全身表出现来的,所以有此瘾癖3.尤其感到比对方优越之时,此癖更会出现4.是欲向对方表示亲善,亲切的意思。

抚弄裙边的人:1.内向女性多有的惯癖2.内心深信自己是比他人以上的,但无法实现出来,这个不平不满的意识在心内深处燃烧着3.然而她自己绝不吐出不平不满之词,只期待对方说出来。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意思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意思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意思以心观自我,以心观他人,以心观世道。

用志凝神。

做任何事情,如要达到庖丁解牛般的游刃有余,必然要经过无数次的训练以及多年专注的投入。

任何事情要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都非一朝一夕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庄子》书中,有一位用竹竿粘蝉的驼背老人,他粘蝉就像是用手拾掇那样容易。

孔子看到了,说:“您真灵巧啊,这里有什么门道吗?”老人说:“是的,我有门道,我在竹竿上累放两个弹丸,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就不会掉下来,那么粘蝉失手的次数就很少了;如果练到累放三个弹丸也掉不下来,那么粘蝉失误的概率也就十分之一了;如果练到累放五个弹丸也掉不下来,那么粘蝉就如像拾取那样容易了。

当我粘蝉时,身体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就像一个竖立的木桩;我伸臂执竿,如同枯槁的树枝。

虽然天地无限广大,万物纷纭繁多,而我眼中心中只有蝉翼。

我身心不变不动,不因纷杂的万物改变我对蝉翼的关注,怎么可能得不到蝉呢?”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说的就是这位驼背老人啊!”识古别今。

看来庄子也认为: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所以为了全面的了解一个人,庄子总结了“识人九征”之法:远使之而观其忠,即:派他到远处任职,观察其忠诚度;近使之而观其敬,即:让他在身边任职,观察其敬慎;烦使之而观其能,即:派他做繁杂之事,观察其能力;卒然问焉而观其知,即:突然问其问题,观察其是否机智;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即:仓促约定见面时间,以观其信用;委之以财以观其仁,即:托付大笔钱财,观察其是否是仁人君子;告之以危而观其节,即:告诉他情况危急,观察其节操;醉之以酒而观其则,即:故意灌醉他,观其本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即:与众人杂处中,观其为人处事态度。

我个人认为这套识人技术基本很全面了。

庄子识人的9种方法

庄子识人的9种方法

庄子识人的9种方法第一,远使之而观其忠。

远离一个人来观察他是否忠诚。

你在他边上,他可能很忠诚,但是你离开他远了,就能看得出这个人对你忠诚不忠诚。

第二,近使之而观其敬。

与对方进行近距离的接触,观察他是否还能保持对你应有的尊敬。

人和人只要近距离的一接触,很快他不一定会对你尊敬,这个人就是不知道轻重的人。

第三,烦使之而观其能。

将很多繁杂的事情交托于对方,看他是否能解决自如。

如果能解决,这个人就有本事如果解决不了,说明这个人没有能力。

第四,卒然问焉而观其知。

突然就某个问题发问,观察他思想的意识。

一个人做好思想准备回答问题,不稀奇;突然问他,他的回答代表他的智慧和智商。

第五,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与对方约定某事,看他能否遵守诺言。

如果这个人不能遵守诺言,这个人不可交。

第六,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给他钱,让他管理钱财,就看得出这个人是否仁义,因为很多人看见钱就忘记了仁义。

你将钱财托付与他管理和使用,可以看到他对钱财的态度和运用,可以看到他对事物的仁义道德。

第七,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当对方置于危急的境地的时候,你可以看到他的节操。

很多人到危险的地方,先自己逃走了,让别人去受苦和承担危险,所以一到危险的时候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是真英雄还是假狗熊。

第八,醉之以酒而观其侧。

当他喝醉之后,你看他的仪表,考察他是否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

很多人酒后做坏事、做错很多事情。

你看他喝醉后就能知道他对仁义礼智信的态度。

第九,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观察对方在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场合中待人接物是否有不同。

有些人往往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不同场合说出不同的话语,对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方法来对待,这种人值得警惕。

庄子的识人“九征”

庄子的识人“九征”

庄子的识人“九征”《庄子•列御寇》篇中,就说人有“九征”,即识人有九种方法:“远使之而观其忠(又曰:远使之以观其不二);近使之而观其敬(又曰:近之以昵,观其不狎);烦使之而观其能(又曰:烦之以事,以观其理);卒然问焉而观其智(又曰:设之以谋,以观其智。

太公曰:事之而不穷者谋);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太公曰:使之而不隐者谓信也)杂之以处而观其色(又曰:纵之以视,观其无变)”。

翻译一下,就是:远使之而观其忠——派他到远处任职,观察其忠诚度;近使之而观其敬——让他在身边任职,观察其敬慎;烦使之而观其能——派他做繁杂之事,观察其能力;卒然问焉而观其知——突然问其问题,观察其是否机智;急与之期而观其信——仓促约定见面时间,以观其信用;委之以财以观其仁——托付大笔钱财,观察其是否是仁人君子;告之以危而观其节——告诉他情况危急,观察其节操;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故意灌醉他,观其本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与众人杂处中,观其为人处事态度。

诸葛孔明观人七法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意思是说看他的志向和道德标准的情况如何,要用一些事例让他判断一下是非,从他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他这样人有什么样的理念。

有个这样的故事: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有个国王叫齐桓公,手下的一名厨子名叫易牙。

有天齐桓公说:“我吃过各种山珍海味,只是没吃过人肉。

”易牙就回家杀了自己的3岁儿子,烹制成人肉大羹,献给齐桓公。

并且献媚道:“忠臣为饱国君口福,特献爱子人肉,敬请品尝。

”齐桓公感动不已,晋升易牙为国务大臣。

当时的大臣管仲提醒齐桓公:“易牙对自己的子女也下得了这种狠心,那他对谁下不了狠心?”但是齐桓公昏了头不信。

后来他病重不起,易牙乘机囚禁齐桓公,不给他饭吃,齐桓公被易牙活活饿死。

这就是说如果做事一向狠毒的人,没有理由认为他只会对你好,并一直对你好。

庄子识人九法原文及译文

庄子识人九法原文及译文

庄子识人九法原文及译文1、远使之而观其忠,释义:派人到遥远的地方办事能知道一个人是否忠诚(或者说有没有二心);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一个人当面信誓旦旦、忠心耿耿是很容易假装的。

为了试探出其是否真心实意,先派他到遥远的地方办事,故意让他放松警惕,然后暗中观察他,便可试探出对方忠诚与否。

因为人们一旦脱离管控,就容易露出原型,滋生放纵的情绪。

这一招可以用到老板和公司员工之间,也可以用在夫妻之间互相考察,但关键是隐蔽性,不能让对方提前觉察了。

2、近使之而观其敬,释义:让一个人在你跟前办事,能观察出他是否尽职尽责。

与“远使之”相对,“近使之”是庄子考察人的另一个策略。

俗话说“再狡猾的狐狸也会露出尾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与人长时间相处,对方容易放松警惕,是君子还是小人,早晚都会在无意中暴露出来。

比如说,男女谈恋爱,女方要试探男方品质如何,最好方法就是一起爬山。

因为爬山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也可以比较全面的考察一个男人是否有责任心、是否细心、是否体贴人、是否考虑周全、是否意志顽强等等!3、烦使之而观其能,释义:一个劲让人做繁杂的工作,可以看出他有没有临烦不乱的才能。

试探一个人能力强不强,就让做非常繁杂的工作,如果他可以临烦不乱,还比较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就说明他能力突出!这一招识人术不仅可以试出一个人的能力,还可以试出一个人品性——是否有耐心,是否爱抱怨。

经受不了委屈,做不成事情,忍常人所不能忍,才能成常人所不能成。

所以,一个人能够耐得住烦,不仅是修养高的表现,更是能力强的表现。

这样的人,吃得苦中苦,最终也能成为人上人,不可小看。

4、卒然问焉而观其知,释义:突然间向一个人提问,可以观察其机智程度。

姜子牙认为,那些有连续不断的应变能力的人,就是有谋略的人,能成大事。

其实这种能力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高情商,许多公众人物都具备这种能力。

比如说,金马奖颁奖典礼上,蔡康永突然对黄渤说:“金马奖不是我家吗?怎么成了你家?”黄渤机智地回击他:“谢谢,其实刚才我看到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一匹马陪你。

知人识人的名言

知人识人的名言

知人识人的名言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双明辨是非的眼睛,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聪明的人;善于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

想要了解一个人,就须观察其言行。

要认清人才,提防小人。

要分清主次把握大局。

1.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

(中国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中国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中国战国楚诗人)屈原4.在高处的事物不一定就高,在低处的也不一定就低。

(英国作家)狄更斯5.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中国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吕不韦6.在光明完全战胜黑暗的那黎明将要到来之前,通常总有一个幽暗的时刻。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7.轻信骤发,听言之大戒。

(中国清代教育家)李惺8.是非来入耳,不听自然无。

(中国明代小说家)兰陵笑笑生9.讲话越漂亮的人做起事来越不漂亮。

(中国文学家)巴金10.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中国战国时哲学家)庄子1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12.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中国)《战国策·楚策》1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中国)《淮南子·人间训》14.有了拍马的人,自然就有爱拍马的人。

(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15.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16.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西方谚语--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功的思维模式】
①找方法,不要找借口;
②没有失败,只是暂时挫折;
③不改变坏习惯,坏习惯将毁掉一生;
④命运由自己掌握,而不是任别人评说;
⑤越努力,运气就越主动迎象你;
⑥如果事情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
⑦有梦想,才会实现梦想!
⑧态度决定成败;
⑨有毒药就一定有解药;
⑩定格局,定结局。
【庄子识人九征】
一、故意疏远:考察人的忠诚。
二、有意亲近:考察人的恭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复杂事项:考察人的能力。
四、突然察问:考察人的智谋。
五、紧急事务:考察人的信用。
六、接触财物:考察人的仁义。
七、危险困难:考察人的操行。
八、人情酒场:考察人的仪态。
九、男女交往:考察人的本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