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诊疗一体化预防保健服务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实施方案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强化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优势作用,充分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基本需求,有效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根据《甘肃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实施办法》和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责任及有效使用项目经费的通知》(甘卫妇社发〔2021〕354号),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通过向城乡居民提供中医治未病知识的宣传与咨询服务,逐步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养生、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干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等中医药治未病服务项目,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到2021年底,所有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居住的所有城乡居民,重点加强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病人、糖尿病病人的健康管理。

三、工作内容(一)省卫生厅提出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年度具体工作目标,开展年度督导及绩效考核工作,督促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开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督导、培训、专项考核等工作。

各级卫生部门开展本级相应工作内容。

(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以西学中活动和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工作为载体,加强中医治未病公卫人才的培养工作。

充分利用各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按照《中医健康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对辖区内居住的居民免费提供中医药治未病服务。

尤其要加强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病人、糖尿病病人的中医药治未病管理。

1.0―6岁儿童的中医治未病管理:运用中医四诊合参方法对儿童健康状态进行辨识,以望诊为主;提供儿童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足三里、涌泉等常用穴位按揉、腹部推拿、捏脊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对各年龄段儿童常见疾病或潜在因素有针对性的提供中医干预方案;对提供的治未病服务记录在居民健康档案中。

中医“治未病”科建设方案

中医“治未病”科建设方案
中医“治未病”科建设方案
$number {01}
目 录
• 中医“治未病”理念概述 • 中医“治未病”科建设需求分析 • 中医“治未病”科建设方案 • 中医“治未病”科运营与管理 • 中医“治未病”科建设风险与应
对措施 • 中医“治未病”科建设成功案例
分享
01
中医“治未病”理念概述
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定义
程。
健全规章制度
制定并完善各项规章制 度,包括诊疗规范、护 理规范、药品管理规范
等。
强化质量控制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 系,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和安全。
科室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
根据科室特点和发展目标,制定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实施绩效工资制度
根据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工作质 量、患者满意度等因素确定绩效
医生需求分析
中医“治未病”科建设需要具备 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生团队支撑

医生需要掌握中医理论体系和诊 疗技能,能够根据患者个体差异
制定治疗方案。
医生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能够 综合运用中医、西医、心理学等
多学科知识,提高诊疗效果。
03
中医“治未病”科建设方案
科室布局与设施配置
科室布局
合理规划中医“治未病”科的空 间布局,确保诊疗区域、治疗区 域和辅助区域等功能区的划分清 晰,便于患者就诊和治疗。
工资。
设立奖励机制
对表现优秀的医护人员进行表彰 和奖励,激发工作积极性。
加强培训与职业发展
为医护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和职业 发展机会,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
力。
05
中医“治未病”科建设风险 与应对措施
政策风险与应对措施
政策风险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为了促进人民健康,提高国民素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制订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该方案将综合运用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手段,旨在从预防疾病的角度出发,提高人们的自我养生意识和能力,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一、背景与目标1.背景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带来了一系列健康问题。

传统中医药学注重“治未病”,强调预防和调理,为人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健康理念。

面对当前的健康挑战,借鉴中医药学的预防理念非常有必要。

2.目标该工程的目标是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并推广中医药学中的预防理念,以达到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减少疾病发生的目标。

二、主要内容1.提高公众健康意识2.健康体检与评估建立健康体检对照系统,通过常规体检指标与中医体质辨析等手段,对个体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并提供相应的健康建议,以帮助人们掌握自身健康状况,及时调整生活方式。

3.中医药预防保健指导组织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指导活动,通过中医药理论和诊断方法,为个体提供针对性的养生策略和中医药保健方案。

以中药调理、针灸、拔罐等方法,帮助人们减轻疲劳、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中医药养生体验中心建设在各地建设中医药养生体验中心,提供中医药保健服务。

包括推拿按摩、中药蒸汽浴、草药泡脚等项目,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让人们亲身体验中医药的魅力。

5.“治未病”中医药研究与推广加大“治未病”方向的中医药研究力度,鼓励科研单位和中医药专家深入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时推广应用于临床实践,为人们提供更好的预防保健服务。

三、实施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大众媒体、社交平台等多种渠道,对该工程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公众对健康预防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凝聚社会共识。

3.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机制,将中医药预防保健纳入国家卫生保健体制。

整合现有资源,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搭建医患沟通平台,实现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互补发展。

中医院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方案

中医院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方案

中医院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方案根据国家《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多层次的需求为根本目的,以建立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为主要任务。

完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建立健全机制,合理配置中医药人力、设备资源,提高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能力,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覆盖城乡的、有中医特色的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1.建设、建立和培育一批稳定的、能够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的中医临床人才队伍和组织管理队伍。

2.形成有效整合资源,促进临床科研结合,推动成果应用,有利于中医药“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3.围绕中医药应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理论和实践发展,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有效的技术方法和科学证据,丰富理论体系,促进学术发展。

4.不断探索和总结中医药“治未病”的方法和规律,有效应对各种疾病,努力提高中医药“治未病”的应对能力和水平。

二、整体思路依托我院相关专业知识及人员配备情况,结合我院中医药应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临床科研力量共同组成整体化系统。

其主要功能是坚持“临床科研结合、中西医结合、平战结合、继承创新结合、管产学研用结合”的原则,建立中医药“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各项实施措施。

以中医药临床实践为基础,以临床科研一体化服务平台为依托,通过决策调控系统、临床科研系统的良性整体运行,及时总结并不断优化中医药应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方案,客观评价中医药参与的效果,科学研究解决中医药“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理论问题和技术难题,不断促进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能力提升。

三、工作基础1. 有中医治未病保健服务平台。

(1)指定专门的医师和护士进行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

医师应当是专业中医师,并且不少于3名,其中至少应有一名副主任医师。

护士至少有2名专业护士进行导诊分诊,当就诊人数增多时应增加护士人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

“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的十七大确定了坚持预防为主、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及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宏伟目标,明确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战略部署。

2007年,国务院领导同志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开创性地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要求,并就建立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作出了重要指示。

“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

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国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

一、工程目标经过3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

具体目标包括:1、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治未病”工作的运行机制。

2、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服务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持的示范体系。

3、总结完善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的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即“KY3H健康保障服务模式”)。

4、创新“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建立规范的技术方案和服务流程。

5、建立、完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评价体系。

二、组织主体与实施载体(一)组织主体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

(二)实施载体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

2.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等各种社会力量。

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

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

为切实做好2023年中医“治未病”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拓展中医药的服务领域,逐步探索建设适应我市中医工作实际和群众需求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特制订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西医并重”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实施“治未病”试点工作为抓手,大力发展中医“治未病”优良传统,转变服务理念,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构建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健全完善“治未病”机构设置、规范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开展中医“治未病”健康保健服务。

积极提供中医体检评估和中医预防保健干预等服务(其中包括中医健康教育和指导,中医适宜技术运用),建立健康管理数据库做好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效果评估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提高。

三、主要任务(一)加强中医预防保健科内涵建设1、“治未病”科应与医院项目及其他科室有机联系,提供全面、综合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因地制宜地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

2、丰富“治未病”服务内容。

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借鉴并结合健康管理经验和方法,按照《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试行)》,规范服务流程,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真正做到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管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险。

(二)加大服务人才培养与专业队伍建设力度加强管理人员与业务骨干培训,大力开展岗位培训。

鼓励具有中医预防保健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执业医师,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遴选中医基本功扎实、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中医医师,进行中医“治未病”理念及其内涵、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的内涵、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知识与技能以及服务基本要求等方面的培训,并作为上岗的必要条件;要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全员培训,使全体医务人员理解中医“治未病“理念的主要内涵、了解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意义、掌握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技能。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规范指南修订版.doc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规范指南修订版.doc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提高“治未病”服务水平和能力,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和《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等有关文件,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立足现阶段“治未病”科室建设现状,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适用于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的建设和管理,可作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工作评价指标的依据。

第三条“治未病”科是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针对个体人健康状态,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结合现代健康管理手段和方法,系统维护和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管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险,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复发”的健康目标,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目的的科室,在现阶段以“未病先防、瘥后防复”作为主要功能定位。

第四条“治未病”科的服务特点以人的健康状态的辨识、评估和干预为主,而非着眼于疾病治疗;突出非药物方法的运用,注重整体调节,求得整体效果;重视连续、动态、全程的管理,并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求得长远效果。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治未病”科的指导和管理。

中医医院应加强对“治未病”科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提供与其医院规模、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技术力量和资金投入等,以保证“治未病”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治未病”服务质量。

二、科室名称第六条原则上以“治未病科”(“治未病中心”)作为科室名称。

由于历史沿革产生的“中医预防保健科”命名可保留;因整合健康管理资源产生的“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等命名可采用。

不得以“国医堂”、“名医工作室”、“保健中心”、“体检部”、“预防保健科”等或同类含义文字的名称作为本科科室名称。

不同的科室名称涵盖的服务内容应有所不同:治未病科——提供健康信息采集与数据管理、中医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健康咨询、中医调养等治未病相关服务。

2023年中医院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及措施

2023年中医院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及措施

2023年中医院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及措施为积极落实开展“治未病”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不断拓展中医药的服务领域,逐步探索建设适应我县中医工作,切实做好人群众需求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和省中医药局【中医“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彬县中医医院为积极探索实现“治未病”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努力构建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成立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刘永宏同志兼办公室主任。

二、“治未病”工作原则1、“治未病”服务建设医院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新模式,其功能定位体现了“治未病”的思想理念。

为进一步完善“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我们将“未病先防”、“即病防变”和“瘥后防治”三个层面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服务当中。

将服务对象分为亚健康人群、老年人群、慢病人群和康复人群等,对不同服务人群进行分类管理,分别制定服务方案,充分发挥“治未病”服务作用。

2、“治未病”工作与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相结合。

医院积极整合针灸、推拿、拔罐、按摩、熏蒸、穴位注射、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制定各类人群的中医特色保健方案,并在医院发放社区慢性病简易处方、食疗药膳手册等健教资料,在社区广泛开展养生保健指导。

通过上述各类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了“治未病”优势。

3、“治未病”工作与健康信息建设相结合。

依托医院现有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整合“治未病”预防保健信息、中西医门诊就诊信息、疾病随访管理信息、妇女儿童保健信息,打造独具特色的信息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建立中医特色的、动态全程的健康状态信息库奠定基础。

二、“治未病”工作计划及措施(一)、健全组织机构成立“治未病”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治未病”工作方案拟定和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协调工作,工作小组负责“治未病”工作的具体实施。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加强,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对于预防治疗方面的需求。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社会价值。

本文将阐述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一、平台背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医理论逐渐认可,尤其是在保健养生方面。

中医药渐渐成为了民间疗法,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中医治疗预防疾病的优势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同时,近些年来,国家也对中医药事业进行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中医药产业,如风险补偿机制等。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应运而生。

二、平台目标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的主要目标是为用户提供一流的预防保健服务,让人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三、平台建设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的建设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技术支持:技术支持是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

平台应该建设一个覆盖全国的专业大数据管理平台,为大众提供健康调查和健康评估的功能。

平台还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医学知识库,提供医学参考资料。

同时,为用户提供在线咨询和预约服务,并提供方便易用的用户界面。

(二)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建设需要医疗专业人才支持,平台建设主要聘请中医医生担任平台医疗服务的主要责任人。

为了培养更多的医疗专业人才,平台还应该组织中医健康专业培训,提升中医健康服务人才的素质,确保平台的专业性和服务质量。

(三)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为了提高用户的健康体验,还需要整合社会资源。

在平台建设前期,需要与多家中医医院、健康指导机构、药店和保险公司合作,并建立起强大社区网络和合伙医院网络,通过这些网络协调医源和用户,为用户提供一些健康管理方面的服务。

(四)全面推广:平台的成立必须得到社会的支持和推广,平台建设后要进行全面宣传和推广,增加公众认知。

可以借助各大媒体和互联网平台进行推广,增加知名度。

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实施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我院决定在门诊部筹建“治未病中心”实施方案如下:一、目标经过2-3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水平和水平明显提升,基本满足开平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

具体目标包括:1、建立、完善体检中心。

2、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3、创新“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建立规范的技术方案和服务流程。

二、组织结构成立“治未病中心”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三、主要内容与实施计划(一)构建服务提供体系1.目标计划(1)初步计划今年7月完成治未病中心的场地建设工作,并试运行。

(2)明年1月全面规范开展、运行“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

2.主要内容及运行流程治未病中心由体质辨识门诊、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治疗中心组成。

中心的结构将随着其功能的日益丰富而逐步完善。

治未病中心内,体质辨识门诊、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治疗中心分工合作,相互促进,形成“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与医疗服务的有机联系,其主要功能和运作流程可简单归纳如下:体质辨识门诊提供独具中医特色辨识体检,也就是中西结合体检,根据受检者体质辨识结果、中医四诊信息以及理化指标检测结果形成综合性的辨识体检报告。

报告不仅给出受检者的体质类型、易患疾病和健康状态,还根据中医辨证、亚健康状态评估等提出相应的养生保健的指导原则和建议。

健康调养咨询门诊的功能是对受检者的辨识体检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提供个性化疾病预防方案和因时、因地的个体化健康调养干预方案,从而达到改善体质、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的目的。

对于其中发现疾病者将提供专科诊疗建议。

传统治疗中心的功能是对受检者提供针灸、按摩、熏蒸等传统疗法服务,综合调理其健康状况。

3.人群分类对体检受检者:为平常体检受检者提供服务。

服务内容包括体质辨识、体检、中医面检、健康调养建议和非药物干预等(在治未病中心完成)。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院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中医“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一、基本情况xxx中医院始建于1953年.经过 60多年的努力我院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的“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同时也是xx区中医龙头单位。

医院本部迁建已通过规委会,马上进入立项、环评、初设和概算.于今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我院于2011年成立了中医“治未病"科,面积50平方米,有体质辨识软件一件,有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人员3人,开展了逐步的、有针对性、探索性的“治未病”工作。

设备有中医体质辨识系统。

开展的项目有:针对老年、慢性病、及颈肩腰腿痛的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治疗,对慢支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胃痛、虚人感冒等开展了三伏贴。

为全区中医科进行指导,治未病能力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治未病”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目标将“治未病科"列入我院重点建设学科,力争在2016年前打造成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在2020年前打造成为全国中医重点专科,形成本区域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和指导中心,带动全区中医治未病工作发展。

三、“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的组织机构(一)成立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江(綦江区中医院院长)副组长:杨正弦(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苟洪娟(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代虹(綦江区中医院副书记)王成虎(綦江区中医院副院长)杨昆鹏(綦江区中医院院长助理)成员:董大俊(医务科科长)封孝和(治未病科主任)、王开莉(体检科主任)、帅永开(护理部主任)、李治(总务设备科科长)、祝光林(药剂科副科长)、明鑫(财务科科长)、许静(宣传科科长)工作职责:负责组织与协调中医治未病工作。

(二)成立綦江区中医院“治未病”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昆鹏(副高级中医师)副主任:封孝和(副高级中医师)委员:刘启文(正高级中医师)、张宗勤(副高级中医师)、周清云(副高级中医师)、蒲朝刚(副高级中医师)、梅钟民(副高级中医师)、刘必成(副高级中医师)、代志敏(副高级中医师)、王明祥(副高级中医师)、王强(副高级中医师)、彭世敏(副高级中医师)、李芳群(副高级中医师).工作职责:负责加强对技术规范、人才培养、服务模式与考核评估方面的研究与指导。

卫生院中医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

卫生院中医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

卫生院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科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和《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

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开展中医“治未病”是继承发展中医药学术的重要内涵、是根据现代医学模式转换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要,设立治未病预防保健科通过“中医体质辨识”、结合中医辨证,现代医学体检,采取起居调养、情志调节、推拿、按摩、针灸、理疗、中药熏洗、养生教育等方法,达到辨识病理体质,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二、总体思路根据中医“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三个层次,医院整合优质资源。

成立“治未病”领导小组,具体工作为:体质辨识、传统疗法;体质辨识中心由医院中医职称人员承担。

按照体质分类标准确定各类计划、方案、指导实施;传统疗法中心以针灸康复为龙头,全院所有临床科室对个体服务对象实施防病治病的中医诊疗措施。

“治未病”预防保健科拟开展中医诊疗项目5余种。

个体服务对象建档覆盖全乡人口90%,服务清泉乡周边人口。

形成特色明显,效果显着、管理规范、机制健全、服务全面连续的工作体系,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及健康风险进行全程跟踪,实现“未病先防、即防早治、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总体目标,达到辨识病理体质,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一)中医“治未病”领导小组组长:院长副组长:副院长成员:办公室主任门诊主任护士长(二)中医“治未病”技术指导小组组长:中医主治医师副组长:西医士成员:西医士四、工作要求1.对个体健康状态,利用中医体制辨识和现代医学体检的方法进行评估,适时、实时采集服务队象健康状态的宏观、中观、微观信息。

2.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适时、实时分析评估。

形成报告使服务队象时时自知全面的健康状态及风险。

3.指导服务对象进行自我管理,按照健康指导计划进行调理、调养、防范健康风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治未病”理念下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及政策研究

“治未病”理念下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及政策研究

“治未病”理念下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及政策研究一、简述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预防保健成为了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在众多预防保健方法中,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秉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发展现状、政策环境及其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及推动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1. 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追求健康的却忽视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观念——治未病。

“治未病”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

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是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健康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大环境下,“治未病”理念逐渐受到重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核心思想是“防患于未然”,即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干预,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这种服务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促进健康: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强调个体化健康管理,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预防疾病: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可以为人们提供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改善生活质量: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注重身心健康的平衡,通过调整人体内在环境,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缓衰老的目的。

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背景与意义决定了其在未来公共卫生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服务模式将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2. “治未病”理念的发展与应用在“治未病”理念的发展与应用方面,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医院治未病工作计划

中医院治未病工作计划

中医院治未病工作计划.
针对未病的治疗工作,中医院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
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健康知识科普等活动,提高公众对未病的认识与重视。

2. 开展体质辨识:利用中医体质辨识方法,对患者的体质进行评估,找出患者的隐性健康问题。

3. 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根据体质辨识的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未病干预方案,包括中药调理、饮食营养等。

4. 强化中医治疗:采用中医药理疗法、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帮助患者调理体质,强身健体。

5. 定期随访: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与复查,及时调整干预方案。

6. 建立健康档案:建立患者的健康档案,持续跟踪患者的身体状况,为未病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以上工作计划,中医院致力于推动未病工作,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减少疾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未病服务发展的历史机遇
治未病源自于《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治未病科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全民健康意识的重要途径。

2013年9月2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列为第四项主要任务,要求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

《意见》要求: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特色优势,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力争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

推动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服务。

开发中医诊疗、中医药养生保健仪器设备。

国家中管局2014年01月28日发布《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
国家中管局2013年11月13日发布《基层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工作指南(试用稿)》
国家中管局2013年09月24日发布《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指南(试用稿)》
页脚内容1
建设基层“中医治未病示范基地”的思考
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谱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预防疾病?如何关心人的健康?现代医学“治未病”的内容、方式、方法及发展存在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重新深入思考的问题。

【发展瓶颈】
治未病服务模式和工作流程尚不够清晰合理。

缺乏有效的产品与技术服务支撑
已有技术和产品处于“碎片化”状态,未能形成一体化的治未病服务系统。

治未病服务尚难以实现经济效益。

【建设目标】
医生可操作性强,工作积极性高。

民众接受度高,愿意选择。

社会效益突出。

经济效益显著。

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医治未病
中心”与“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体系”。

页脚内容2
页脚内容
3
《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方案》设计部署图
屏幕
档案柜
宣传栏
随机脉冲针疗仪
TDP 特定电磁波治疗仪
红外线微波治疗 展示存储:针灸针/火罐/艾条/消毒器皿/耳豆板/耳穴磁疗贴
页脚内容
4
中医“治未病”诊疗一体化服务模式
居民中医健康档案建档 公卫
中医药
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综合信息统计 中医治未病干预服务量统计 可与HIS 系统、区域卫生数
汤药、药膳 中成药 毫针 艾灸 拔罐、走罐 刮痧 穴位贴敷 穴位电疗 熏蒸
中医四季养生方案
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老年人、育龄妇女、儿童。

慢病辨证分型养生方案
(如: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
证候状态辨识 体质测评 精气神测评 脏腑辨证 慢病辨证 (如: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前列腺肥大等早期预警)
问 舌 面 脉 经络 耳 手 ……
中医“治未病”诊疗一体化产品体系
医生与自我辨识
健康状态仪器辨识
页脚内容5
中医“治未病”诊疗一体化服务流程
页脚内容6
中医“治未病”诊疗一体服务流程举例
健康辨识产品健康检测报告及调养干预方案干预服务
页脚内容7
服务流程举例—老年人气虚体质干预方案摘要
页脚内容8
服务流程举例—脾气虚者健脾补气养身春季方案摘要
页脚内容9
中医“治未病”诊疗一体化服务医保收费表
页脚内容10
中医“治未病”诊疗一体化服务应用特色
页脚内容11
中医“治未病”诊疗一体化服务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页脚内容12
中医“治未病”中心诊疗一体化建设方案产品配置表
辨识产品
基础产品:中医健康管理系统
硬件产品:舌、面、脉四诊议,经络探测仪,治未病大数据分析挖掘系统
干预产品
针刺类:针灸针、皮肤针、三棱针
艾灸类:智能灸疗仪、艾条、艾灸架
拔罐类:竹火罐、玻璃罐
刮痧类:刮痧板、砭石刮痧板
穴位贴敷:止咳平喘贴
穴位电疗:随机脉冲针疗仪、电脑中频治疗仪
熏蒸类:中药熏蒸床
神灯类:TDP特定电磁波治疗仪
足疗类:腿浴治疗仪
页脚内容13
耳穴类:耳穴磁疗贴
药膳类:体质与慢病养生茶、粥
多点“服务室”联网组成“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页脚内容14
数据平台对接
大数据分析
中医“治未病”诊疗一体化预防保健服务方案应用特色
页脚内容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