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说课稿
二年级下第二单元平均分说课稿
二年级下第二单元平均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中的《平均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平均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和掌握了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除法的基础,也是认识除法意义的重要前提。
教材通过让学生分一分的活动,引入平均分的概念,为学生学习除法的含义和用乘法口诀求商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了丰富多样的情境,如分糖果、分水果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平均分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关于“分东西”的经验,但对于平均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实际操作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即“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和“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法、操作法和讨论法。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自主探索平均分的方法,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平均分》说课稿
《平均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均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第一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计算和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基础。
教材通过让学生分一分的活动,引出平均分的概念,为学生认识除法的含义做准备。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他们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
在学习平均分之前,学生已经对“每份同样多”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平均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直观的操作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区分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情况。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法、操作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来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通过多媒体展示熊猫分竹笋的情境:熊猫妈妈把 6 个竹笋分给 2 只熊猫,一只熊猫分到 1 个,另一只熊猫分到 5 个。
然后提问:这样分公平吗?为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平均分(1)我先让学生拿出 6 个圆片,分成 2 份,看看有几种分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 1 和 5、2 和 4、3 和 3 这三种分法。
平均分(说课稿)
平均分(说课稿)教案标题:探究平均分的意义与计算方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掌握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2.能够通过计算平均分来判断数据的大致情况。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平均分计算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平均分的意义和方法,平均数的计算和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平均分的意义和方法。
平均数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请学生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
“小明今天考了8分,小刚考了10分,小红考了12分。
请问他们三个人的平均分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出今天的主题——平均分。
2.了解平均分:通过图片及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交代问题:如何计算小明、小刚、小红的平均分?解决问题:把小明、小刚、小红的成绩相加,得到它们的总分数28,然后把总分数28再除以3,得到平均分数9.333…(保留两位小数),即:(8+10+12)÷3=9.333…3.活动实践:(1)练习1小明、小红、小华考了语文分别是70分、80分、90分,请你计算出他们的语文平均分。
答案:(70+80+90)÷3=80(2)练习2小华每天早上跑步,3天的时间,分别是20、25、30分钟,请你计算出小华每天跑步的平均时间。
答案:(20+25+30)÷3=254.平均数的应用:(1)例题1:某班级同学的成绩如下:小明 85分小刚 88分小红 75分平均分是多少?答案:(85+88+75)÷3=82.67(2)例题2:某人打了10次高尔夫球,每次用杆数如下:3, 4, 3, 4, 5, 3, 4, 5, 5, 4请问这个人的平均数是多少杆?答案:(3+4+3+4+5+3+4+5+5+4)÷10=45.总结:通过教学,学生能够计算平均分,认识平均数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结束前,让学生总结掌握平均分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实际生活中平均数的应用。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说课稿范文(通用8篇)
《平均分》说课稿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说课稿范文(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说课稿范文(通用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平均分》说课稿1一、地位作用及教材分析这一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所学的内容,是建立的一年级学的简单分类知道及二年级上册学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为今后学习各种除法、除法应用题及分数的含义打下基础。
因此,这一课的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情境,实际操作,想想分分,巩固练习这样几个层次,完成对新知识的牵引,让学生由已知感受末知,从末知探求新知。
二、设计理念我在设计本堂课的依据的理念是: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对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
另外,我校正在进行“先学后教”实践性课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了课本传递信息的功能,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今后乃至整个学习生涯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鉴于以上原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通过分分摆摆的操作,了解什么是平均分及怎样分才是平均分。
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并由此粗浅的感知除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3、能用学到的平均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此我还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每份同样多才是平均分,而难点则是平均分的分法。
为了解决重难点,能较好的利用媒体资源,我对教材略作调整,舍去了春游图,只借用了例1。
四、教学设计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学课文,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加深理解;课堂小结;课堂练习这样几个环节。
平均分说课稿
《平均分》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均分》,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平均分”是在学生已学习过的简单分类以及乘法口诀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为今后学习除法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
教学中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认识“平均分”,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熟练背诵乘法口诀;熟练掌握乘法的计算技能;会初步进行小组合作。
同时,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以直观思维为主,不易理解抽象的概念。
虽然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实践中已有一定的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
因此,他们对于“什么是平均分”、“怎样平均分”都感到比较困惑。
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很好地构建本课的知识框架,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该学段数学教学的要求、教材的内容特点以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学生通过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操作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2.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感受平均分的过程,以及平均分方法的多样性;3.学生认识到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为了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我设计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难点是:学会并熟练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1《平均分》(一) |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4.1《平均分》(一)| 苏教版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个单元“计算”中的第一节课“平均分”。
学生前期已经学习了数的认识和数的大小比较,数字0-100的读法,数的加法和减法等内容,这次课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分”的概念;2.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进而提高计算能力;3.加深对算术物理的认识;4.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1.平均分的概念;2.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绳子、小球、教材、练习册;2.学生用品:笔、作业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先拿出一根长一米的绳子,分成5段,并且把每一段的长度写在黑板上,随机派5个学生上来,教师分别交给学生不同长度的绳子,让他们站在一排,然后让学生计算他们手中绳子的平均长度,然后讲解什么是平均数。
2. 新课讲解•配合教材P21,简单讲解什么是平均分,并在黑板上写下“平均数”“总和”“个数”三个关键词。
•教师通过黑板、物品等视、听、动态多重渠道让学生对平均分有更深刻的印象。
•老师将教材P21中的教师提问板书在黑板上提问“小明今天跑了4圈,所用时间分别是6秒,8秒,7秒和5秒,那么他每圈跑的平均时间是多少?”引导学生通过讲解题目中用到的关键词立即明白求平均数的方法。
3. 练习环节教师通过板书、PPT等方式给学生展示6道求平均数的题目,分别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解答,并在回答完毕后讲解。
4. 课堂总结•归纳总结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总结主要知识点及难点;•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在课内外不断巩固。
六、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平均数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更加熟练,在课后的练习中掌握了计算方法,加深了对算数/物理的认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拓展了他们对概念的认知、知识的掌握及提高了其综合能力;•在下一次的课程中,要更加重视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思维方法的训练。
二年级人教版平均分说课稿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说课稿
二年级人教版平均分说课稿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说课稿(一)课堂情境设计本节课主要围绕平均分的概念展开。
在课前,教师可以先准备好一些恰好有10个相同物品的小包装袋或纸盒,比如小糖果、小纸条等。
然后,将学生分组,每组给一份小包装袋或纸盒。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小包装袋或纸盒,并问学生:这个是什么?你们每人要分到几个呢?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确定每人分到1个。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均分的概念,能够通过具体事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小包装袋,引导学生讨论和确定每人分到1个。
然后,教师递给学生小包装袋,让学生将包装袋打开,发现里面有10个相同的物品。
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我们每人分到几个?为什么?2. 温故知新:教师复习上一节课学习过的分组,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并巩固这部分的知识。
3. 引入新概念:教师将小包装袋递给学生,并给出一个问题:“如果有40个相同的物品,我们把它们分给4个人,每人能分到几个?”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一些学生上台将物品分给同桌,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引导学生总结,让被分到物品多的同学分享给被分到物品少的同学。
4. 拓展实践:教师让学生再次分组,每组给一份小包装袋。
然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小纸盒,里面有20个相同的物品,问学生:“这次我们把物品分给几个人比较合适?”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分组让不同的学生尝试分给不同的人数,提出他们的想法和理由。
5. 练习巩固:教师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之后,教师查对答案,然后提醒学生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6. 小结:教师向学生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平均分的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板书设计平均分例题:如果有40个相同的物品,我们把它们分给4个人,每人能分到几个?解题步骤:1. 计算物品总数2. 计算分给的人数3. 物品总数÷分给的人数=每人能分到的物品数(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物和互动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刻体验到平均分的含义。
《平均分》说课稿
谢 谢 大 家!
教学难点 :
让学生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建立 “平均分”的概念,为学习除法打好基础。
教具、学具:课件
苹果图片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感知“平均分” (三)实践操作,体验“平均分” (四)应用拓展,巩固“平均分” (五)总结回顾,整理“平均分”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四)应用拓展,巩固“平均分”
课本P16练习三第1题 (1) 动手分一分 (2) 展示交流 (3) 学生评价。 强调: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
(五)总结回顾,整理“平均 分”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2、师: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并进行总结。
六、板书设计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平均分》
• • • • • •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学习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五、教学流程 六、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 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 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一课时“平均分”。
二、学情分析
•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以直观思维为主 ,不易理解抽象的概念。 • 他们对于“什么是平均分”、“怎样平均分 物品”都感到比较困惑。
(三)实践操作,体验“平均分” 1、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课件出示,小红拿来了8块糖,它有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 哪组是平均分的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师:观察平均分的两组,数一数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 块糖。渗透每份和份数的含义。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这10个苹果进行平均分,你会分吗? ①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 ②交流,同组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③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际操作摆一摆,说一说,使学生
二年级《平均分》的说课稿
二年级《平均分》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的《平均分》。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除法”中的一部分。
平均分是一年级下册所学“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延续,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除法,知道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以及知道了什么是商、余数和除数。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学习平均分的含义和操作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学会平均分物品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学会平均分物品的方法。
2.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
五、教法学法1.教法:采用直观操作和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演示和互动交流,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
2.学法: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新课:通过实物演示和互动交流,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
3.巩固练习: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交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课堂小结:通过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比较顺利,但在某些细节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例如,在实物演示时,有些学生没有看清操作过程,导致理解上存在困难;在小组合作中,有些学生参与度不够高,需要加强引导和激励;在集体交流时,有些学生的表述不够清晰和准确,需要加强指导和纠正。
《平均分》小学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平均分》小学数学一等奖说课稿小学数学一等奖《平均分》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平均分》,来自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下面我将其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
《平均分》单元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操作,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和分法,从而引申归纳出平均分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特点,确立以下目标: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及平均分的意义,知道平均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独立完成平均分任务并能进行概括。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发展创新意识,获得积极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说学情(一)课前分析。
通过课前调查,大多数学生对于平均分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说出一些平均分的简单例子,但是对平均分的概念及相关性质还缺乏理解。
他们缺乏理论上的抽象概念,需要通过实物或情境等方式具体形象地过渡到抽象的平均分概念。
(二)学习积累。
学生对平均分已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在之前的计算和测量学习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本节课中,这些生活经验和技能将成为支撑平均分理解和掌握的基础。
三、说教法与学法(一)教法。
1. 观察法:通过一味地观察实物直观呈现的情境,学生的认识往往停留于感性认识,教师需要适时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深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 讨论法: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开阔视野,运用观察、对比、讨论等方法,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与重要性。
(二)学法。
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教师则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引导、示范,使学生通过对平均分概念的学习,逐步懂得分类、概括等思想方法。
四、说教学环节(一)导入环节。
在导入环节,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呈现一些平均分的生活场景,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均分”,从而自然过渡到对平均分的解释。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 说课稿 》(四篇)
2 表内除法(一):平均分说课稿一一、说课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平均分》二、教材简析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包括以下几层内容:(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
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
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
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三、教学设想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1、采用主题式教学,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2、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平均分》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平均分》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他们对平均分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操作,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分水果的情境,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将水果平均分给每个人,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思考。
3.交流:学生汇报各自的分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平均分的方法,并讲解平均分的原理。
4.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平均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应用: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食物给朋友、分物品给同学等。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均分的重要性和应用。
《平均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的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
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特别是“平均分”。
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对除法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熟练背诵乘法口诀;熟练掌握乘法的计算技能;会初步进行小组合作。
同时,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以直观思维为主,不易理解抽象的概念。
虽然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实践中已有一定的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
因此,他们对于“什么是平均分”、“怎样平均分物品”都感到比较困惑。
综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鉴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和理解,为了更好地实施目标导学,进而提高课堂效益,我结合《课程标准》及学生实际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动手操作知道“平均分”的含义能按要求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懂得从不同角度进行平均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性,灵便性。
3.情感发展目标:通过小组的摆、分、观察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大多独生子女)的平等意识和谦让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由例 1、例 2 和练习三组成。
例 1 前,教材第 12 页呈现一幅二(1)班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
每份两瓶矿泉水、每份两块面包、每份 3 个橘子、每份……让学生感知每份同样多,为引入“平均分”做准备。
《平均分》说课稿
《均匀分》讲课稿《均匀分》讲课稿1一、说教材《均匀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里面的内容。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此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观点。
而除法的含义是成立在“均匀分”的基础上的。
要打破除法学习的难点,要点是理解分,特别是“均匀分”。
所以均匀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对除法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材设计了各样情境,结合学生的实质生活,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显现两种不一样的方法,把每份分得相同多的分法称为均匀分。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 " 均匀分 " ,紧接着向学生供给了充分的实践机遇,让学生充分参加均匀分各样实物,经过看一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这些活动,让学生成立起“均匀分”的观点。
学生由多次经历的“均匀分”的过程,找出均匀分的方法,并在脑筋中由感性思想而形成抽象思想,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成立表象——动作思想——抽象思想,这是一个依据小学生年纪特色而设置的螺旋式的知识上涨的过程。
二、说教课目的知识技术目标:学生着手操作知道“均匀分” 的含义能按要求对物体进行均匀分,初步认识均匀分的方法;培育学生自主研究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过察看,着手操作,体验“均匀分”的含义。
懂得从不一样角度进行均匀分,进而培育学生的思想性,灵巧性。
感情发展目标:经过小组的摆,分,察看等数学活动,培育学生主动与别人合作沟通的意识;培育学生(大多独生儿女)的同等意识。
三、说教课要点、难点要点:使学生知道“均匀分”的含义,认识均匀分的方法难点:成立“均匀分”的观点,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自主研究、情境演示法、试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学习、合作沟通。
五、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小红花学具:小棒六、说教课方案(一)、教课方案的指导思想1、从生活实质出发,表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讲堂上着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如着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等,努力实现三维目标;3、立足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4、教课过程中,注意创建情境和气氛。
第五单元《平均分》(说课稿)-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五单元《平均分》(说课稿)-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平均数的概念,能够求平均数。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归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据和信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合理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介绍平均数的概念,并用实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能够通过观察和归纳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知识点1: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是一组数的总和除以这些数的个数。
2.知识点2: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平均数 = 总和 / 个数3.实例1:平均数的求解有五个数:2,4,6,8,10,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解题方法:把这五个数相加,得到的结果为 30,再除以 5 得 6,平均数就是6。
4.实例2:平均数的应用小明家的水、电和气费用为 200 元,其中水费为 60 元,电费为 80 元,问气费为多少?解题方法:把水费和电费加起来,得到结果为 140 元,那么气费就是总费用减去这个数,即 200 - 140 = 60 元。
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其运算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团队合作,比较各自的结果并讨论归纳出最优解,培养学生分享合理的思维和方法。
五、教学活动设计1.通过PPT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举例说明平均数的应用。
3.给学生出题,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寻找最优解。
4.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5.出示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竞赛。
六、教学评估1.测验法对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观察评价法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答题情况,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平均数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在学生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因此,教师要重视平均数的教学和应用,并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案例进行巩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中获得实际信息处理和口算提高的机会。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中的一篇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这部分内容,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平均数,如何计算平均数,以及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掌握平均数的概念,能够用认识和运算方法平均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一反三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点1.平均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平均数,即将一组数据相加后再除以数据个数的数值。
2.平均数的计算: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包括如何相加和除以个数。
四、教学难点平均数的应用:引导学生将平均数的概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平均飞机上乘客的体重等问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班级有10个学生,他们的身高分别是1.3m、1.2m、1.4m……那么,这10个学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2.让学生回答问题,并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第二步:学习平均数的定义1.通过教材上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让学生运用手中的练习册进行练习。
第三步:练习平均数的计算1.设计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解答。
2.引导学生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平均数,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
第四步:应用平均数1.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班级学生的平均体重等,让学生运用平均数的概念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讨论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平均分》这一教学内容的说课,我认识到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抽象概念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意识。
希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说课稿2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平均分的内容,进一步巩固学生的除法运算能力,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除法的运算方法,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不是很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够灵活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够灵活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思考和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尝试将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记录下分法的步骤和结果。
3.交流:学生分组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分享平均分的方法和体会。
4.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并进行解释和举例说明。
5.练习:学生进行实际的练习,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
平均分人教版说课稿
平均分人教版说课稿说课稿是一种教师在授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阐述的文本,它旨在展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过程的安排。
以下是一份关于“平均分”这一数学概念的人教版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次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主题为“平均分”。
这一概念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初步分数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后续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将围绕“平均分”的定义、意义及其简单的计算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基本计算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具体操作中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分数表示的是单位“1”。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实物操作:利用具体的教具,如小物件分配,让学生亲身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分糖果、水果等,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 提问学生:“如果你们有5颗糖果,想平均分给2个朋友,每人能分到几颗?”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新知- 教师示范将12个小物件平均分成2组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 学生分组操作,尝试将不同的物品(如苹果、小球等)进行平均分配,并记录结果。
- 教师引导学生从操作中总结“平均分”的定义。
3. 巩固练习-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如班级活动中的物资分配,让学生练习平均分的计算。
- 教师出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讨论答案和解题思路。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除法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他们对平均分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各不相同,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是将总数分成相等的份数,每份的数量就是平均分。
2.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够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来应用平均分。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式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和应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通过直观的展示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和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分糖果的例子,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讲解平均分的方法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
3.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的练习题,巩固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
4.应用: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平均分的方法和应用。
5.总结:对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可以设计成以下的板书:总数 ÷ 份数 = 每份的数量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的表现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平均分》说课稿
平均分说课稿一、教学背景与教材分析1. 教学背景平均分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教学通常安排在二年级上学期。
通过学习平均分,学生可以掌握平均数的概念、计算平均值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2. 教材分析平均分作为数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一般以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能够实际感受到平均分的应用场景。
教材一般以集体活动中的分数平均值为例,通过小组、班级或全校活动的分数统计,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知道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数据求出平均值。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平均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和分享精神,让他们明白平均分的重要性,并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果。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平均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
2. 教学难点•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境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把抽象的概念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问题导入新课,例如:“如果一段时间内小明每天跑步的距离分别是5公里、6公里、7公里,那么他的平均跑步距离是多少呢?”2. 概念讲解•定义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是各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举例说明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一组数据的数值相加,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3. 计算练习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熟悉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例如:“班级里有10个同学,他们的身高分别是120厘米、125厘米、128厘米……,请计算班级的平均身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分》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平均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课时“平均分”。
二、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及前面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情景图初步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索平均分的方
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能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发现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感受平均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
广泛存在。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
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五、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糖果、小棒、水果图片。
六、教学过程:
1、情景辨析,感知“平均分”
通过课本12页展示给我们的画面,提出“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最喜欢什么活动?”(小朋友回答春游)接着我就从春游所需要准备的各种食品展开,让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发现面包、橘子、矿泉水、还有糖果都是分成5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2、实践操作,体验“平均分”
①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由以上各种食品都是每份的数量同样多。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
样多,叫平均分。
(板书)
②判断比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③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3、应用拓展,巩固“平均分”
课本P16练习三第1题
①用小棒代替花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
花。
②展示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好的小棒方案,并说出自己
的想法。
③学生评价。
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
学生选出每个花瓶插同样多小棒的小棒方案。
以及提出猴子分桃子问题:“如果每只小猴分2个桃,可
以分给几只小猴?我通过课件形象生动地展示,让学生对
平均分这个朋友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4、总结回顾,整理“平均分”
①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②平均分有什么要求?我们在分的过程中,有哪些不同的分
法?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