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计价方法
会计中的存货计价方法与存货跌价准备
会计中的存货计价方法与存货跌价准备在会计领域,存货计价方法和存货跌价准备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存货计价方法是指企业如何确定存货的成本,并将其反映在财务报表中。
存货跌价准备则是指企业为应对存货价值下降而根据会计准则作出的预留。
一、存货计价方法存货计价方法是指企业在计算期末存货成本或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所采用的方法。
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有以下几种:1. 先进先出法(FIFO):先进先出法是指最先购入的存货先于后购入的存货进行出售或用于生产。
这种方法假定最先购入的存货也是首先销售或使用的,因此期末存货成本会较为贴近最新购入的存货成本。
2. 后进先出法(LIFO):后进先出法是指最近购入的存货先于之前购入的存货进行出售或用于生产。
这种方法假定最近购入的存货较为贴近市场价格,因此期末存货成本会较为贴近取得成本较高的存货。
3. 平均加权法:平均加权法是指将期初存货与期间购入或生产的存货按照成本加权平均计算,从而确定期末存货成本。
这种方法可以平滑价格波动的影响,适用于成本变动频繁的情况。
二、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是指企业为了应对存货价值下降而根据会计准则作出的预留。
当存货的实际销售价格低于其账面成本时,企业需要提取存货跌价准备,以减少存货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原则通常有以下几种:1. 个别计提法:个别计提法是根据具体存货的实际情况进行计提,对于存货跌价的可能性较高的项目进行单独计提预留。
这种方法要求企业对存货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较为繁琐。
2. 分类计提法:分类计提法是将存货按照物品种类、型号、规格等进行分类,对每个分类进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这种方法相比个别计提法更加简便,但需要对存货进行合理划分。
3. 总体计提法:总体计提法是根据整体存货的跌价情况进行预留,直接计提一个总体的存货跌价准备。
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跌价风险较低且计算复杂度较高的情况。
总结:存货计价方法和存货跌价准备是会计中的重要概念,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存货计价方法及公式
存货计价方法及公式1.先进先出法(FIFO法)先进先出法是指最早购进的存货先销售出去,最后购进的存货最后销售出去。
这种计价方法假设最先购进的存货先卖出,因此计价时以最早购进的存货为基础。
这种方法的公式如下:存货成本=最早购进的存货数量×最早购进的存货单价2.后进先出法(LIFO法)后进先出法是指最后购进的存货先销售出去,最早购进的存货最后销售出去。
这种计价方法假设最后购进的存货先卖出,因此计价时以最后购进的存货为基础。
这种方法的公式如下:存货成本=最后购进的存货数量×最后购进的存货单价3.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指将所有购进的存货按照其数量加权平均计算成本。
这种方法将购进的存货数量和金额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存货的平均成本。
这种方法的公式如下:存货成本=(购进存货1的数量×单价1+购进存货2的数量×单价2+...)/总数量4.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指以事先确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计价,将实际存货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计算差异,并将其记录为存货跌价准备。
标准成本法的公式如下:存货成本=标准成本×实际销售数量5.实际成本法实际成本法是指按照实际购进的成本计价,将实际购进的存货成本作为存货的成本。
这种方法没有特定的公式,而是根据实际购进的存货数量和金额来计算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影响。
不同的计价方法可能导致不同的存货金额,影响负债表上的存货值和损益表上的成本费用。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财务报告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存货计价方法。
同时,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应当明确说明所采用的存货计价方法。
存货的四种计价方法
存货的四种计价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是在会计核算中用于确定存货的成本和价值的方法。
根据会计准则和实务,主要有四种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FIFO)、后进先出法(LIFO)、加权平均法和特定成本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四种计价方法。
1.先进先出法(FIFO):先进先出法是一种常用的存货计价方法,它假设最早购入的存货最先售出,最近购入的存货最后售出。
这种方法的核心原则是,用最早的成本计价已经售出的存货,留下的存货按照最近的成本计价。
先进先出法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尤其适用于销售周期较长的行业,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成本水平。
然而,这种方法对于出售价格变动较大的存货,可能导致存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差较大。
2.后进先出法(LIFO):后进先出法是一种与先进先出法相反的存货计价方法,它假设最近购入的存货最先售出,最早购入的存货最后售出。
这种方法的核心原则是,用最近的成本计价已经售出的存货,留下的存货按照最早的成本计价。
后进先出法的优点是能够反映存货的最新成本,适用于价格波动较大的行业。
然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会导致存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差较大,因为留下的存货往往与当前市场价值有较大差异。
3.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一种基于存货购入数量和成本的计价方法。
它将所有购入的存货的成本加权平均,然后用这个平均成本计价已经售出的存货。
加权平均法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平衡存货的成本差异,适用于价格相对稳定的行业。
不过,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能准确地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尤其在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
4.特定成本法:特定成本法是一种根据实际购入成本计价存货的方法。
它根据每一批次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并将这个成本应用于相应的已售出或者留存存货。
特定成本法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地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尤其适用于价格波动较大的行业。
然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计算和管理成本较复杂,而且要求有较好的记录和追踪系统。
总的来说,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行业和公司,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存货类型、销售模式、价格波动情况以及会计准则的要求。
存货计价方法
先进先出法(First In First Out、FIFO) 简介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对于发出的存货以先入库存货的单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先按存货的期初余额的单价计算发出的存货的成本,领发完毕后,再按第一批入库的存货的单价计算,依此从前向后类推,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货的成本.先进先出法是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
它是根据先购入的商品先领用或发出的假定计价的。
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期末存货额,比较接近市价。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的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实例例一假设库存为零,1日购入A产品100个单价2元;3日购入A产品50个单价3元;5日销售发出A产品50个,则发出单价为2元,成本为100元。
先进先出法假设先入库的材料先耗用,期末库存材料就是最近入库的材料,因此发出材料按先入库的材料的单位成本计算。
例二对销售而言,先获得的存货先销售出去,使留下存货的日期离现在越近,存货价值越接近现在的重置价值。
在物价上涨时,此法会导致较低的销货成本,较多的盈余。
例如存货情形如下;1、1月1日进货10个每个5元,小计50元。
2、4月1日进货10个每个6元,小计60元。
3、8月1日进货10个每个7元,小计70元。
4、12月1日进货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
假设在12月31日存货数量为15个,则期末存货价值为12月1日10个每个8元小计80元,8月1日5个每个7元小计35元,总计存货价值为115元。
对电脑数据结构而言,称为排序的数据进出方式,从一端进,从另一端出,就好似排队一样。
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区别1、先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先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
2、后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后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
上述两种方法均指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而与存货本身实际发出先后顺序无关。
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
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
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先进先出法:按照先购进的商品先销售,后购进的商品后销售的原则进行计算,将先被购进并销售的存货成本计入当期成本。
2. 后进先出法:按照后购进的商品先销售,先购进的商品后销售的原则进行计算,将后被购进并先销售的存货成本计入当期成本。
3. 加权平均法:将所有存货的成本乘以数量进行求和,再将所得结果除以所有存货的数量,得出平均成本。
每当有存货进出时,将当前存货的数量和成本加入计算中,重新计算平均成本。
4. 标准成本法:以生产过程中各种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为基础,通过对实际成本的与标准成本的差异进行调整,计算存货的成本。
该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对存货进行计价。
5. 特定标识法:只适用于某些成本较高的存货,如珠宝、艺术品等,每个存货都可以明确定义成本并单独计算。
每当有存货进出时,都会重新计算成本。
存货期末计价的方法
存货期末计价的方法
存货期末计价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先进先出法(FIFO法):按照购买的先后顺序,假设最先购买的存货最先销售出去,对应的成本也是最早的购买成本。
2. 后进先出法(LIFO法):按照购买的先后顺序,假设最后购买的存货最先销售出去,对应的成本也是最后的购买成本。
3. 加权平均法:将存货的成本按照数量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平均成本作为存货期末计价的依据。
4. 含税平均法:将存货的成本按照金额加权平均计算,不考虑税额的影响。
5. 市场价法:按照市场上实际出售的价格确定存货期末价值。
其中,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主要适用于变动链条的存货,如食品、电子产品等;加权平均法适用于成本相对稳定的存货;市场价法一般适用于特殊情况下的存货计价。
具体方法的选择应考虑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税务政策以及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等因素。
存货的不同计价方法
存货的不同计价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对存货价值的计量方法。
存货是指企业为销售目的而进入流通领域,并暂时存放于企业的物资。
根据存货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计价方法。
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FIFO法)、后进先出法(LIFO法)和加权平均法。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分别介绍这三种计价方法。
先进先出法(FIFO法)是指假设最先进入存货存放地点的货物最先被销售出去。
按照这种方法计价,存货的成本是根据购入或生产的时间顺序而确定的。
当企业进行销售时,计算存货的成本是基于最早进入存货存放地点的货物。
先进先出法适用于货物存放期限较长,货物在存放期间可能会发生质量变化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先进先出法可以使存货的成本更加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并且有助于减少存货损耗的风险。
后进先出法(LIFO法)是指假设最后进入存货存放地点的货物最先被销售出去。
按照这种方法计价,存货的成本是根据购入或生产的时间顺序而确定的。
当企业进行销售时,计算存货的成本是基于最后进入存货存放地点的货物。
后进先出法适用于货物存放期限较长,且存货的进价或生产成本随着时间推移而上升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后进先出法可以使存货的成本更加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并且有助于减少存货损耗的风险。
加权平均法是指将期初库存与期间进货的货物进行加权平均,以计算期末库存的成本。
按照这种方法计价,存货的成本是根据期初库存和期间进货的数量和成本而确定的。
当企业进行销售时,计算存货的成本是基于加权平均成本。
加权平均法适用于存货价格波动较为剧烈的情况,可以有效地平滑价格波动对存货成本的影响,并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适应存货数量和成本变动的情况。
不同计价方法在计算存货成本和计量利润上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区别主要在于存货成本的计算基础不同,先进先出法计量的利润通常更接近实际利润,对存货较为真实地反映了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价值。
存货的四种计价方法
存货的四种计价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指的是企业对于存货价值的计量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先进先出法(FIFO法)、后进先出法(LIFO法)、加权平均法和实际成本法。
下面将对这四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先进先出法(FIFO法):先进先出法是指在计算存货成本时,假设最早进入库存的商品最早被销售出去,而最近进入库存的商品最晚被销售出去。
这种方法的核心概念是“先到先出”,遵循时间顺序。
FIFO法适用于贮存期较短、要求保证商品质量的存货。
FIFO法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反映实际发生的商品进销货流,并且可以有效避免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
但是,FIFO法的缺点是会导致当价格上涨时,企业的税务成本增加,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
2.后进先出法(LIFO法):后进先出法是指在计算存货成本时,假设最近进入库存的商品最早被销售出去,而最早进入库存的商品最晚被销售出去。
这种方法的核心概念是“后到先出”,适用于贮存期较长的商品。
LIFO法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因为LIFO 法在通胀期下,消耗掉了低成本的存货,而税法上要求计算利润时必须采用成本最高的存货。
然而,LIFO法的缺点是可能导致存货价值被低估,不符合实际情况。
3.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指通过对期初库存成本和新进库存成本进行平均,得到一个平均单价,然后乘以本期销售数量来计算存货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库存速度快、贮存期不确定的商品。
加权平均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计算方便,能够平滑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
但该方法也有缺点,即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发生的商品进销流动情况。
4.实际成本法:实际成本法是指根据实际购入或生产的成本计算存货成本,将每一批次的进货成本或生产成本直接计入存货成本中。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最接近实际情况,但是在计算过程中比较复杂。
实际成本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准确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但是缺点是计算繁琐,需要事先记录每一批次的进货成本或生产成本。
在选择计价方法时,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决定,以适应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经济环境。
存货的计价方法
存货的计价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是指企业对库存商品的核算方式,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报表和成本控制。
合理的存货计价方法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FIFO法)、后进先出法(LIFO法)和加权平均法。
本文将对这三种存货计价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和比较。
先进先出法(FIFO法)是指在销售商品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先出售最早进入库存的商品。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尽量减少存货的价值波动,因为最早进入库存的商品价格相对稳定。
另外,FIFO法也能够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因为最早进入库存的商品价格通常较低。
然而,FIFO法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在通货紧缩时可能导致企业减少利润,因为最早进入库存的商品价格较低,而销售价格较高。
后进先出法(LIFO法)则是指在销售商品时,按照后进先出的原则,先出售最晚进入库存的商品。
LIFO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因为最晚进入库存的商品价格通常较高。
此外,LIFO法也可以减少企业税负,因为最晚进入库存的商品价格较高,导致成本增加,从而减少了利润。
然而,LIFO法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在通货紧缩时可能导致企业增加利润,因为最晚进入库存的商品价格较高,而销售价格较低。
加权平均法是指按照存货商品的平均成本进行计价。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受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影响,因为它是根据商品的平均成本进行计价的。
加权平均法也能够减少存货价值的波动,因为它将所有进入库存的商品价格进行了平均。
然而,加权平均法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不能反映出实际的成本变动情况,因为它是按照平均成本进行计价的。
综上所述,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各有优缺点,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
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企业需要考虑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影响,税负的影响以及存货价值的波动情况。
只有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才能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利润,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
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
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先进先出法(FIFO法):按照存货先进先出的原则计价,即最早进入库存的存货先出售,最新进入库存的存货最后出售。
这种方法可以使得存货的成本近似于最新的市场价格。
2. 移动平均法(AVCO法):计算出一个移动平均成本,每次计价时使用移动平均成本乘以存货数量。
这种方法可以平滑存货成本的波动。
3. 后进先出法(LIFO法):按照存货后进先出的原则计价,即最新进入库存的存货先出售,最早进入库存的存货最后出售。
这种方法可以使得存货的成本较低,从而减少应纳税收入。
4. 标准成本法:根据管理层设定的标准成本计价,即根据预先确定的价格标准和成本标准计算存货的价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为规范的生产流程和产品定价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计价方法会对存货的成本、利润和纳税影响不同,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计价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存货的价值和企业的经营状况。
同时,在采用不同计价方法的过程中,需要遵守财务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的要求。
发存货的计价方法
发存货的计价方法
存货的计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先进先出法(FIFO):按照存货进入企业的时间顺序,先进入的存货被先出售或先使用,后进入的存货被后出售或后使用。
这种方法假定最先进入的存货也是最先销售的,计价时采用最早的购入成本。
2. 后进先出法(LIFO):按照存货进入企业的时间顺序,后进入的存货被先出售或先使用,先进入的存货被后出售或后使用。
这种方法假定最后进入的存货也是最先销售的,计价时采用最近的购入成本。
3. 加权平均法:按照存货进入企业的时间顺序,将每次购入的存货数量和成本加权平均,计算出平均成本,然后根据出售或使用的数量将存货的成本按比例分配给产品。
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价格波动频繁的情况。
4. 特定标识法:按照实际发生的情况,对每个存货进行特定标识,当出售或使用时,根据具体的存货成本进行计价。
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售价波动大或成本易于追踪的情况,如珠宝、汽车等。
选择不同的计价方法,会对企业的利润、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行业规定以及税务规定等
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计价方法,并坚持使用一致的计价方法进行核算。
存货的四种计量方式
存货的四种计量方式
存货分别有以下四种方法:1、加权平均法公式为2、移动加权平均法公式为3、先进先出法4、个别计价法。
1、加权平均法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2、移动加权平均法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收入存货前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收入存货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期收入存货数量)
3、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较繁琐;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其工作量较大。
在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利润偏高。
4、个别计价法的成本计算准确符合实际情况,但在存货收发频繁情况下,其发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较大。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先按计划成本对存货的收发及结存进行核算,并及时计算存货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月份终了,再按照一定比例将上述差异分配于发出存货的成本中,将已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存货计价方法及其影响
存货计价方法及其影响一、存货计价方法的概述存货计价方法是指企业在计算存货成本时所采用的具体计算方法。
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不同的影响,选择适合企业经营特点的存货计价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二、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1. 先进先出法(FIFO)先进先出法是指公司将最早购买的存货先销售出去,成本以最早进入的库存为基准。
这种方法使得在高通胀期间,存货成本被较低的进货成本影响,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盈利对通胀的敏感性。
2. 后进先出法(LIFO)后进先出法是指公司将最近购买的存货先销售出去,成本以最近进入的库存为基准。
这种方法使得在高通胀期间,由于较高的进货成本导致了存货成本上升,增加了企业在财务报表上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纳税负担。
3. 加权平均法(Weighted Average)加权平均法是按照存货数量及其各自价格进行加权平均,得到一个平均价格,然后将平均价格与销售数量相乘得到该批次销售产生的成本。
这种方法可以平滑存货价格波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适用于物价相对稳定的行业。
三、不同存货计价方法产生的效应1. 影响利润情况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对期末存货成本和期间利润产生直接影响。
FIFO方法一般会使得期末存货价值较低,同时利润也相对较高;而LIFO方法则相反,期末存货价值较高,利润较低。
加权平均法则介于两者之间。
2. 影响资产负债表不同存货计价方法还会对资产负债表产生影响。
由于不同计价方法会导致期末存货成本不同,从而使得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不同的库存价值。
FIFO方法下期末库存价值较低,而LIFO方法下较高。
3. 影响现金流量表除了对利润和资产负债表有影响外,不同计价方法还会对现金流量表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在高通胀环境中选择采用LIFO法,则会因为库存价格上升而减少企业应缴纳的税款,从而增加现金流入。
四、如何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行业特点:考虑行业是否容易受到物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税收政策:考虑当地税收政策对于不同计价方法的规定与偏好;财务报表需求:考虑对于利润和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报表呈现方式的需求。
存货计价的四种方法及举例说明
存货计价的四种方法及举例说明
存货计价的四种方法包括:
1. 先进先出法:假设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并根据这一假设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 后进先出法:与先进先出法相反,后进先出法假设后入库的存货先发出。
3. 个别计价法:按照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4. 加权平均法:根据本期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和金额与本期存入存货的数量和金额,在期末以此计算本期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作为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价格,一次性计算本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举例说明:
比如A产品34元一个,买了10个,B产品45元一个,买了20个。
如果使用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那么首先计算A产品和B产品的平均价格:
平均价格=(34×10+45×20)/(10+20)=1240/30=元/个。
使用加权平均法时,假设物价变动幅度不大,适合前后进价相差幅度不大的情况。
优点是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
但缺点是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
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有
企业存货的计价方法有
1. 先进先出法(FIFO): 按照存货购入的时间顺序,先购入的存货被先出售或使用,其成本先计入成本,后购入的存货则按照相应的购入成本计入成本。
2. 后进先出法(LIFO): 按照存货购入的时间相反顺序,最近购入的存货被先出售或使用,其成本先计入成本,先购入的存货则按照较早购入的成本计入成本。
3. 平均法(AVCO): 将期初存货的平均成本和在期间购入或生产的存货的平均成本计算出来,然后按照平均成本计入成本。
4. 特定成本法(Specific Identification): 对于具有明确标识的存货,按照其具体成本计入成本。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高价值的个别存货,如珠宝等。
以上是常见的企业存货计价方法,选择计价方法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会计准则的要求来决定。
存货的计价方法及公式
存货的计价方法及公式
存货的计价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成本法:将存货成本作为存货采购价格,适用于存货成本能够精确控制的公司和行业。
成本法的基本公式是:存货成本 = 存货采购价格×存货单位成本。
其中,存货单位成本是指存货的采购成本除以存货的单位数量。
2. 先进先出法:将存货成本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分配,适用于需要根据存货库存数量和采购时间等因素进行分配的公司和行业。
先进先出法的基本公式是:存货成本分配率 = (先进存货的成本 +
先进存货的成本×先进先出率) / (先进存货的数量 + 先进存货的数量×先进先出率)。
3. 市场法:将存货成本按照市场价格进行分配,适用于市场竞争激烈的公司和行业。
市场法的基本公式是:存货成本分配率 = (市场价格 + 存货成本) / 市场价格× 100%。
4. 加权平均法:将存货成本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分配,适用于存货成本难以精确控制的公司和行业。
加权平均法的基本公式是:存货成本分配率 = 存货成本×加权平均法权重。
其中,加权平均法权重是指根据存货采购数量、市场价格等因素计算出的加权平均值。
5. 成本加计扣除法:将存货成本按照成本加计扣除政策进行分配,适用于实行成本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司和行业。
成本加计扣除法的基本公式是:存货成本分配率 = (存货成本 + 存货成本×成本加计
扣除政策) / 存货成本。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具体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货计价方法
一、存货概念、确认及核算
1、存货的概念及其确认。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某一资产项目如果要作为存货加以确认,首先需要符合存货的定义;其次还需要符合存货的确认条件,即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存货成本的核算方法
存货取得成本的核算。
在实际工作中,影响企业存货人帐价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购存货的成本。
①购货价格应根据发票金额确认购货价格,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额。
②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就是指企业购入存货在入库以前所需要支付的各种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③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货发生的进口关税、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税费。
(2)加工取得的存货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构成。
(3)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
①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②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存货成本,按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
③盘盈存货的成本,应按其重置成本作为人帐价值,并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进行会计处理,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冲减当期管理费用。
二、存货计价方法。
存货计价方法是指对发出存货和发出后的存货价值的计算确定方法。
只有准确计算和确定存货发出的价值,才能准确计算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日常工作中,企业存货计价可以用实际成本也可用计划成本。
(1)个别计价法。
这样计算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
(2)先进先出法。
是以先购人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
(3)加权及移动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
因此从管理角度看这种方法并不是很严谨。
而移动加权平均能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而且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月购进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进存货数量)
由于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往往不能除尽,为了保证期末结存商品的数量、单位成本与总成本的一致,应先按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然后倒减出本月发出商品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原有存货成本+本批入库存货成本)/(原有存货数量+本批入库存货数量)
此方法可以随时掌握发出存货的成本和结存存货的成本,为管理存货提供所需信息.不适用于收发货比较频繁的企业使用。
由于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往往不能除尽,为了保证期末结存商品的数量、单位成本与总成本的一致,应先按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然后倒减出本月发出商品成本。
(4)计划成法。
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均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
练习:红星工厂2012年6月A材料的期初结存和本期购用情况如下:
6月1日期初结存150件单位成本600元计90000元6月3日生产领用200件
6月15日购进100件620元计62000元
6月16日生产领用50件
6月20日生产领用70件
6月25日购进200件610元计122000元
6月28日生产领用60件
分别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及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材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