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与趋势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业 生产 区域 水 资 源 农 业 承 载 力, 将此作为区域发
[ +] 展 潜力 的 一 项 衡 量 标 准; B825C85 等 从 供 水 的 角
度 对城 市水 资 源 承 载 力 进 行 了 研 究, 并将其纳入
[(] 城市 发展 规 划 当中 。 6=D=E45F2> # B 等 将 水 资 源 承 [ .]
基金项目: 九江学院校级课题 “城市水资源承 载力研究— — —以九江市为例” (%+ /0". ) 收稿日期: "%% & , !! , !$ 作者简介: 赵军凯 ( !-($ , ) , 男, 河南新郑人, 硕士生。
第,期
赵军凯 等: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
[!" , !#] 的 最大 的社会 — — — 经济 规模 。 ”
水 资 源 承 载 力 的 研 究现 状 与 展 望 赵军凯 ! , 赵秉栋"
(! # 九江学院 旅游学 院,江西 九江 $$"%%& ; " # 河南大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 开封 ’(&%%! ) 摘 要: 水资源承载力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某种环境状态下, 以可预见的技术、 经济、 社会发 展水平及 水 资源的动态变化为依据,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以维 护生态 良性发 展为条 件, 在 水资源 合理利 用的前提 下, 可供水资源量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提供的最大 支撑能 力。生态环 境用水 量的确 定是水资 源承载 力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应加强水土资源的承载力与社会经济活动空间配置研究, 进一步增 强水资源 承载力研究成果的适应性。 关键词: 水资 源承载力;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文 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及展望
发展 的框架 下 提 出承 载 力 的概 念 并 作 为 水 资 源开
发 的一种宏 观 限制 , 大多将 其 纳入 可持 续 发展 理论
中。如 Jadr (9 8 从供 水 的角度 对 城市 水 资 oro 等 19 ) 源 承载力 进行 了相关 研究 , 将其 纳 入城 市 发展 规 并
持续 发 展 的重 要 因素 。特 别 对 于 我 国 干旱 半 干 旱 地 区 , 资 源供 需 矛 盾 尤 为 突 出 , 水 已成 为 这些 地 区 社 会经 济 发 展和 生 态 环 境 演 变 的关 键 因素 。作 为 可持续 发 展研 究 和水 资源 安 全 战 略 研 究 中的一 项 基础 内容 , 资源 承载 力 的研究 已引起 学术 界 和 政 水
国外单项 研 究 的成 果 较 少 。现 有 文 献 资 料检 索 表 明, 国外学 者与此 相关 的研究 主要 是在 社会 可 持续
常 规趋势 法对 新 疆 乌鲁 木齐 河 流域 的 WR C进 行 C 了研 究 ; 有 鹏 (93 采 用模糊 分析法 对新 疆 和 田 许 19 )
河 流域 的 WR C进行 了研 究 。 C
19 20 95~ 00年 间 , 国家 “ 五 ” 关 的 多个 项 九 攻 目和 自然科 学基 金课 题都涉 及这 一研究 领域 :
( ) 泱河 等 ( 0 1 、 建 华 等 ( 9 9 、 冰 1惠 20 ) 王 19 ) 陈
等 (00 采用 系统 动 力 学方 法 分 别对 陕西 关 中地 20 ) 区 、 鲁木 齐市 、 乌 柴达 木 盆地 的 WR C进行 了研究 ; C
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进展
Vo . 4 No. 11 5 Ma 2 0 y, 0 8
水 环 境 承 载 力 的 研 究 进 展
陈长安 , 张 丽, 张惠芬
609 ) 5 03
( 昆明理 工大学 环境科 学与工程学 院 , 昆明
[ 要] 介 绍 了水环境 承 栽力 的概念 , 响 因素及 其几 种主要 的 量化 方法 , 摘 影 并指 出水 环境 承 栽
是广义水环境承载力在 纳污能力 的基础上 又直接 联系 了
质 日趋恶 化 ; 河湖 湿地逐 步萎 缩、 ② 生态 功能衰 退 ; ③地
下水超采与 污染 严重 ; 水土 流失 问题 日益 突 出。这 些 ④ 问题严重地 制约着 我 国 国民经 济和社 会 的可持 续发 展。 如何能保持水 资源 和水 环境 的可持 续 利用 , 为我 国 目 成 前一重要 问题 。其实质之 一就是水 环境 的承载力 到底能
Re iw n W a e ve o tr Envr n e tlCa r i p ct io m n a r yng Ca a i y
CHEN h n C a g— a ZHA n, NG i Z L , HANG i e Hu —fn
( au yo n i n e t c n ead E g er g um n nvrt o i c n eho g , Fcl f v m na S i c n ni e n ,K n igU i s y fS e ea d Tcnl y t E r o l e n i e i c n o K n ig60 9 ,C ia um n 5 0 3 hn )
在 多 大 程 度 上 支 撑 我 国经 济 和 社 会 的健 康 发 展 。
1 水 环 境 承 载 力 的概 念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l 水资源承载力 的概念
水 资源 承载力定 义 的不 同反 映 了不 同学者对 水
资源承 载力 的不 同认 识 。承载力 概念 的演化与发 展 是对发 展 中出现 问题 的反应 与变 化结果 。在不 同的 发展 阶段 , 产生 了不 同 的承 载力 概 念 和相 应 的承 载 力理论 。图 1给 出 了承载 力 概 念 不断 发 展 的过程 。
的“ 瓶颈 ” 因素 。因此 , 究 水 资源 承载 力对 于 我 国 研 社 会经济 可持续 发展 , 态 环境 建 设 和 水资 源优 化 生
合理 配置等具 有 十 分重 要 的意 义 。近年 来 , 于水 关
资源承载力研 究 的论 文 已有 很 多 , 取 得 了一些 阶 并
段性研 究成果 。本 文拟对 近年来 有关水 资源 承载力 的主要 研究进 展进 行 分 析 和评 述 , 以期 有助 于推 动
力 。这些 定义 可 以认 为 是第 一类 , 它是 将 水资 源 承载力在 一定意 义 上等 同于 区域供 水 量 , 一种 传 是 统 水利 的观点 , 是传 统 水 资源 理 论研 究 的拓 展 。随 着 人类社 会 的进 步 和发 展 , 资源 与 环境 问题 日趋严 重, 水利 事业 已由传统 的防洪 、 电 、 发 灌溉 、 航运演 化 到 了 目前 以防 洪 、 溉 、 电 、 运 、 水 、 水 、 灌 发 航 供 排 养 殖、 水土保 持 和 生 态 建 设 、 境 美 化 等 为 主 要 任务 环 的 , 国民经济提供 水产 品 、 为 水能产 品 以及水 服务 的 工程 建设与 管理 等更广大 的范 围。 施雅 风 等认 为 , 资 源 承载 能力是 指 某一 地 区 水
水资源治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水资源治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和水生态破坏等问题的不断加剧。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水资源治理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水资源治理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水资源治理的现状1. 水资源短缺全球范围内,很多地区都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等因素导致的。
一些地区的人民不得不面临缺水的困扰,而一些地区甚至面临严重的水荒。
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开展水资源补给和建设水库等。
2. 水质污染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质污染也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等都对水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水质污染不仅危害了人类健康,也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为了改善水质,各国政府推行了严格的污染治理政策,并加强了监测和执法力度。
3. 水生态破坏随着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许多河流、湖泊和湿地等水生态系统也受到了破坏。
水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仅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还会影响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保护水生态系统成为了水资源治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各国政府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修复和监测等方式来保护水生态系统。
三、水资源治理的未来发展趋势1. 科技创新的应用科技创新在水资源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利用和管理水资源。
例如,水资源的智能化管理系统、高效的水利设施和先进的水处理技术等将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将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水资源的供需状况,从而更好地制定治理策略。
2. 跨界合作的加强水资源治理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各国之间的跨界合作。
未来,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水资源问题。
这包括水资源的共享和交换、技术和经验的共享、培训和教育合作等。
水资源承载力简介及研究方法.doc
水资源承载力简介及研究方法。
水资源承载力简介及研究方法一、国内外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1.1国外研究进展国内外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国际上,关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单项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一般纳入资源承载力、区域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特别注重水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和政策措施的研究。
新世纪以来,水资源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对水资源安全及其相关的各种冲突给予了深刻的分析和前所未有的关注。
URS 公司(1998)受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和佛罗里达州社会事务局的委托,研究弗罗达的基斯河流域的承载力水平。
在本研究中,URS公司认为承载力的定义是:在不破坏人工资源和自然的前提下,区域可承载的最大开发能力。
否,采用了由社会经济、金融、基础设施、水和其他分析元素以及图形用户界面组成的承载力分析模型。
利用该模型对该流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进行了整体模拟和评价,最终确定了各分析要素承受各种人类活动影响的能力。
英国科学家斯莱塞教授(1998)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定量分析方法:——提高承载能力战略模型(ECCO模型)。
斯莱塞教授综合考虑了资源、环境、人口与发展的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研究了不同发展阶段人口数量与承载力的内在关系。
Gleick(1999)和其他学者认为,现代社会的一系列危机是由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如越来越多的物种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土地荒漠化等。
格雷克希望找到一种新的方法来长期合理地分配水资源。
为此,他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七项标准。
Harris(1999)等学者在水资源研究中重视农业,将农业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区域发展能力的发展指标之一。
他认为对数增长是当代农业增长的模式,这种模式受可利用水资源量的影响,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riji Berman(3月,荷兰海牙XXXX)举办了“第二届世界水论坛和部长级会议”,并提出了21世纪人类水安全面临的7大挑战。
奥利瓦利斯(在XXXX,南非和津巴布韦的学者特·萨乌尼亚,阿·森扎涅等。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同时,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废水也在不断增加。
这使得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实现有效的水资源管理,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介绍当前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研究现状,探讨未来趋势与前景。
一、当前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研究现状1. 水资源利用的技术发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新的水资源利用技术不断涌现。
其中,水利用的新技术尤为引人瞩目。
例如,水重复利用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等领域。
据统计,全球已有超过60%的城市采用了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城市缺水问题,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水污染。
此外,新型水净化技术也取得了不俗的进展。
光电化学技术、纳滤技术、中空纤维技术等新型净水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有效地改善了水质,保护了水资源。
2. 活性碳和生物技术的应用活性碳技术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
活性碳吸附剂不仅能够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还能有效地消除异味和色素。
生物反应器技术也广泛用于废水处理。
这种技术利用微生物活性,将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生物法处理掉。
近年来,生物技术逐渐向大规模、高效的方向发展,将在未来的废水处理领域得到更多的应用。
3. 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是全球水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
在保护和管理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政策和措施。
例如,一些发达国家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包括定期检查水源、修建护岸、加强生态治理等,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并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4. 智慧水务系统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新型智能设备也逐渐应用于水务系统中。
其中,物联网技术大大提升了水资源的管理效率。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水资源在线监测,及时掌握水资源的使用情况,从而精准制定水资源管理计划,优化水资源利用。
二、未来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趋势与前景未来,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将更加突出。
浅谈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目前国际上对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单项研究成果较少,大多将其纳入可持 续发展理论范
畴。如 J r r ( 98 o d 等 19 )从供水角度对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相关研究 ,并将其纳入 ao
城市发展规划当中;Rj e a. 等在研究城市水资源评价和管理体 系中将承 载力作为城 i r nJ i m b
力 ,并 参 照不 同地 区 的发展历 史把 长江 流域 的社会经 济现 状 同其 水 环境 承 载能力 进 行初步 比较 引。
国内对于水资源承载能力概念的论述很多,还没有见到统一公认的界定 ,但总的趋势 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国内最早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是在 18 99年 ,新疆水资源软 科学课题组首次对新疆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开发战略对策进行了研究。9 0年代以来 ,关于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方兴未艾 , 各种观点、概念、方法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但迄今 为止仍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归纳起来主要存 在两种观点 ,一种是水 资源开发容量论或水资源开发规模论,另一种观点是水资源支持持续发展能力论 。其中,
以蔡安乐为代表的水 资源开发规模论认为 , 水资源承载能力是在一定社会技术经济阶段 , 在水资源总量的基础上 ,通过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所获得的最合理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协 调发展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规模 ,或在一定经济技术水平和社会生产条件下,水资源
可供给工农业生产 、人 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用水的最大能力 ,也即水资源的最 大开发
维普资讯
20 年第 2 07 期
水利水电
浅 谈 水 资 源 承 载 能 力研 究 进 展 与 发 展 方 向
袁
摘
鹰
要 :在 分析现有资料的基础 上 ,对水 资 源承 载能力的概 念、内涵 和特 性进 行 了科学 界 定
水资源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水资源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进程,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呈现出日益严峻的形势。
因此,适应这一挑战,发展水资源利用技术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一、概述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对于人类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全球的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短缺和污染问题。
传统的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因此,水资源利用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
二、发展现状1.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了解决水资源的短缺问题,人们致力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方面,采用节水型设备和技术,例如节水器、节水灌溉系统等,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改善用水管理,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调度,优化用水结构,降低用水强度。
2.开发水资源多样化利用途径除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外,人们还发展了多样化的水资源利用途径。
例如,采用水再生利用技术,将废水进行处理后再利用于农业、工业或景观用水。
此外,开发海水淡化技术,将海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利用途径。
3.推广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意识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是保证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关键。
因此,人们开始重视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意识的普及和推广。
通过教育宣传、法律法规、经济手段等途径,提高人们对于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三、未来趋势1.智能化水资源利用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水资源利用技术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人们将会通过传感器、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对于水资源的精确监测和控制。
例如,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气象数据等因素,自动调整灌溉量,提高用水的效率和减少浪费。
2.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未来水资源利用技术的发展将与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相结合。
人们将致力于将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的废水、废渣等资源再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循环利用。
例如,采用水环境综合管理技术,将废水中的有用物质进行回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区域水土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
农 业
系 统
科 学
与 综 合 研
究
Vo _ 6. No l2 .2 M a .,2 0 y 01
S Sr M CI Y E S ENC S AND COMP HE I T DI N E RE NS VE S U ES I AGRI UL U C T RE
R N S o —e F i g WA G K i E hud , U Qa , N a n
( ol ef W t osr ny&Ac ic r, o hat gi l rl n e i , ab 50 0 C ia C lg a r ne a c e o eC v r t t e N r esA r u ua i r t H ri 10 3 , h ) he u t c t U v sy n n
耕地还不到00 h .9 m ,仅为世界平均水平 的4 %;水土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平衡 ,长江以南耕地只 占全国 0
的 3 % ,水 资源 总量 却 占全 国的 8 % ,而 占国土 面积 5 % 的北方 ,地 下水 只 占全 国的 3 % ,这 些水 土 资 6 l 0 1 源 问题 已严重 制 约 了我 国社会 经 济 的快 速 发展 。而水 土资 源 承载力 作 为我 国可持 续发 展 过程 中各种 自然 资 源承 载力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同时 是 水 土资 源 紧缺 地 区制 约社 会 经 济 发展 的 “ 颈 ” 因 素 。因 此 ,对 区域 瓶 水 土资源 承载 力 的研究 现状进 行 深入 的分析 ,并 在此 基础 上对 研究 前景 进行 展望 ,对 于我 国未 来社会 经 济 稳定 、健康 的发展具 有 积极 和重要 的现 实指 导意 义 。
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给人类一次次敲响警钟, 人类必须抛弃一味追求区域经济的单程、消耗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取而代之为现代循环、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配置现状前言水资源危机是困扰世界的三大危机之一, 目前世界上约有80 多个国家、40%的人口面临缺水问题。
水问题严重制约21世纪全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并可能导致国家间的冲突。
中国是世界上最为缺水的国家之一,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 每亩耕地占有的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80%。
我国水资源不仅总量缺乏, 而且时空分布也很不均匀。
从水资源的时间分布来看, 年际年内变化很大。
长江以南的中等河流, 最大与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在5以下, 北方则多在10以上。
水资源的年际变化差异还表现在, 径流量存在明显的丰枯交替及连续数年出现丰水或枯水的现象。
径流年内分布也很不均匀。
年径流量中连续4个最大月所占的比例, 长江以南及云贵高原以东的地区为60%左右, 西南地区为60%~70%,长江以北则为80%以上, 海河平原高达90%。
径流年际年内分布情况, 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很大的困难。
一、水资源合理配置含义辨析水资源合理配置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人们的认识水平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实践的不断深化,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概念逐步明确, 其内涵日益丰富。
在探索如何合理配置水资源的过程中, 人们逐渐认识到, 水资源配置的客观基础, 是“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复杂巨系统中宏观经济系统、水资源系统、生态系统以及环境在其发展运动过程中的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定量关系, 这一关系集中体现在用水竞争性和投资竞争性上。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是兼顾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当前与长远利益、兼顾不同地区与部门间的利益、兼顾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利益, 以及兼顾效益在不同受益者之间的公平分配。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及其理论探析
随着人 口的增长 、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 ,环境污染 、资源短 缺等问题 日益突 出, 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将人类活动控制在资源、环境和生态 的承受范围 内 。于是承载力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应用到有关方面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也应运 而生
1 水 资源承载力研 究进展
收 稿日期 :20 - .7 0 1 32 ;修订 日 :2 0. . 1 0 期 0 1 52 0
基金项 目: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创 新项 目 (  ̄ O - 0-7 2 ;国家重点基础研 究发展规 划 ( 7 ) C I G A 00 - ) 0 93
项 目 ( 19C 30 )资助 G 994 6 2
传友 ,99 傅湘,00 5J 19 ; 20 ) , 。综 合这些定义 , 6 对于水资源承载力的观点可以概括为: () 1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一定 意义上等同于区域供水量;
() 2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就是 区域 现状水资源负载状况; () 3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可以用 区域内所能供养人口的数 量来刻划 。
理体系 中将承载力作为城市水资源安全保 障的衡量标准l ; ai 着重研究 了农业 生产 区域水 2 H rs r 资源农业承载力, 将此作 为区域发展潜力的一项衡量标准 J 。 资源承载力 的概 念 , 0 0 但迄今为止仍然投有形 成一个系统 的、科学的理论体 系,即便是关 于区域水资源 承载力的定 义 .国内外也没有统一 的认识 .许多学者都提 出了 自己的观点 ( 尚友 ,99 崔凤 军 ,98 陈 冯 19 ; 19 ;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及趋势展望
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是规划经济发展规模与模 式, 实现经济 、 环境 、 生态 、 社会复合大系统持续协调
发展 的重 要依据 。 目前 , 国有 一半 以上城 市 的发展 我
样 , 于 生 态 学 中 的 “ 载 能 力 ”C r igCpct) 源 承 (ar n aai y y
一
词 , 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一部分。 是 水资源承载力不是简单 的水资源问题 , 而是其他
受水资源短缺制约 。 因此对这些政治 、 经济 、 社会发展 中心的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研究 。 对于优化水资源 配置, 协调 区域生态建设、 民生活、 人 工农业发展与水 资源的关系 。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 现 实意义 。
表 1 水资源承载力定义 的纵 向发展阶段
Ta l L n i d n l e e o me tsa e i t r r s u c s c r y g c p c t be 1 o gt i a v l p n t g w丑 e e o r e a r i a a iy u d n n
从横 向上来看 , 基于研究者考虑承载力的角度不
同, 将对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研究归纳为 2 见表 2。 类( )
表 2 水资源承载 力定义的横向发展阶段
Ta l Ho io tld v lp n tg trr su c sc r yn a a i be2 rz n a e eo me tsa ei wa e eo r e a r ig c p ct n y
第 2 总第 22 期 1 期
2 1 年 2月 02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分析
异 ,都强调 了 “ 水资源最大支撑能力”的含 义。 其核心问题是 :在一定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阶段和
生态 环境 保护 目标 下 ,一 个 流 域或 区域 的可 再 生
消费水平与结构 、区际交流和政策制度 。这些 因
素互相影响 ,存在复杂 的关 系,共 同对水 资源承 载力发生作用,且 随区域条件 的不同,这些 因素
英 国科学 家斯 莱 瑟 教授 提 出 的一种 承 载 力估 算 的 综合 资 源计量 技术 ,也 称 为 “ 高 承 载力 的策 略 提
模型 ” 。
王浩 ,秦大庸 (o4 2o )对 于水 资源承载力的
定义为在某一具体 的区域和发展阶段下 ,以可预 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为依据 ,以可持
【 摘 要 】 结区 水 源 栽 研究 和国 外 状 基础 定 水 源 能 的 念, 时 水资 承 力 在总 域 资 承 力 历史 内 现 的 上, 义 资 承栽 力 概 同 对 源 栽能 的
内涵与特性进行分析 。同时就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进行 深入 的总结与探讨 ,并讨论 了水资源承载 力研 究中存在 的 问题履其发展 趋势 o
续 发展为原 则 ,以维 护生态 环境 良性发 展为 前提 ,
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的社会多 目 标评价一文 ,
在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的条件下 ,区域社
会经济发展 的最大人 口容量。系统 的阐述 了对 于 西北干旱地 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整体框架 ,其 中把人 口 作为水资源承载能力 的客体 ,把多 目标 模型转换为人民生活水平这一但 目标 ,考虑水 资 源、土地资源、产业 结构 的调整 、市场条件 的变 化等多因素条件。对于干旱地 区水资源承载力 的
力的量纲 。当人们研究区域系统时 ,借用这一概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
体 系 结 构 特 征 与 功 能 不 发 生 变 化 的 前 提 下 ,流域 水
环 境 的 良性 发 展 。 因 此 ,对 水 资 源 承 载 力 进 行 研 究
具 有 十分 重 要 的意 义 。
1 水 资 源 承 载 力 的 概 念
水 资 源 承 载 力 是 承 载 力 概 念 及 理 论 在 水 资 源 领 域 的具 体 应 用 ,是 继 土 地 资 源 承 载 力 之 后 在 资 源 承 载 力 方 面研 究 最 多 的 内容 。但 是 , 目前 对 水 资 源 承 载 力 的定 义 , 国 内外 还 没 有 一 个 统 一 的定 义 。 国 外 如 美 国 的 U S 司对 佛 罗 里 达 K y 流 域 的 承 载 力 R公 es 研 究 时 曾涉 及 到 水 资 源 承 载 力 的定 义 一 在 不 对 自然 和 人 工 资 源 造 成 破 坏 的前 提 下 该 地 区 所 能 承 载 的 最 大 发 展 水 平 ,并 采 用 模 型方 法 对 该 流 域 的社 会 经 济 和 生 态 系 统 整 体 进 行 了模 拟 和 评 价 …。 国 自 2 我 0世 纪 8 年 代 末 以来 ,对 水 资 源 承 载 力 的 研 究 较 多 , 0 众 多 学 者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提 出 了 水 资 源 承 载 力 的 定 义 ,其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如 下 : 1 施 雅 风 等 (1 9 年 )从 “ 量 ” 的角 度 , ) 92 容 首 次 明 确 提 出 :水 资 源 承 载 力 是 指 某 一 地 区 的水 资 源 ,在 一 定 社 会 历 史 和 科 学 技 术 发 展 阶段 ,在 不 破
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现状与分析
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现状与分析摘要: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概括为:某地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阶段,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最大规模。
水资源承载能力具有区域性、动态性、有限性、模糊性和可增强型等特点。
它具有自然—社会双重属性,既反映了水资源系统满足社会经济系统的能力,也与社会经济系统开发水资源系统的深度有关。
它的大小取决于区域自然环境、水资源量、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社会经济结构和承载驱动力大小等方面。
分析方法有供需平衡分析法、背景分析法、综合指标法、系统动力学方法以及动态模拟递推算法等。
关键词:承载能力;内涵;特点;水资源中图分类号:P64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036-02随着水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学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
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持续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往往是水资源紧缺和贫水地区支持人口与发展的“瓶颈”资源,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发展和发展规模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地区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已是共识,而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则已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作为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中的一个基础课题[1]。
1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我国许多学者在土地承载能力、环境承载能力等概念的基础上,对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有两个主要热点问题:其一是针对水资源的承载对象。
水资源的承载对象包括人口、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
不同区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不同的水资源问题,其承载对象不同。
其二是针对水资源的承载形势。
目前水资源的承载形势有水资源开发规模论和水资源支持持续发展能力论两类。
前者认为通过水资源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使得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规模。
后者认为,水资源的最大开发规模相对水资源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而言,范围要小得多,含义也不尽相同,更为强调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承载能力基本知识及研究进展
1.研究的角度不同。 2.两种观点对定义的不同理解,便产生不同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 系,并由此产生不同的评价方法以及承载力阈值的不同表现形式 (如人口数量,经济和环境规模总量、水资源量等)。
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
生态环境内涵
•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效用具有生态上的极限且开发利用中不能超过这种极限,当达到水资 源承载能力时,意味着这一生态极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水资源承载力建立在水生态系 统的整体性上,应包括至少三个方面:1)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量达到可更新水资源量 2) 水资源质量符合设定功能要求 3)满足生态系统安全性和生物多样性需求及区域宏观生 态环境的用水需求
研究背景
随着环境污染、人口过度增长等问题的出现,水资源状况迅速恶化,“水 危机”日前严重,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发怄的“瓶颈”,因而对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引起了世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水资源承载力作为水资 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就提上了研究的日程。
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
水资源承载的主体--水资源系统
目前,没有统一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都是依 据评价区域的具体情况选择与水资源密切相关的便于资料收集的 部分指标构成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DPSIR模型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
驱动力 (Driving force)
响应 (Responses)
压力 (Pressure)
影响 (Impact)
提高水资源承载潜力的途径
基本途径 具体措施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增强水资源涵养 兴修水利工程设施 加强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减少水污染 提高水环境容量与水的自净能力 提高水能资源的利用率 水质方面 水量方面 备注
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开展水电站(群)的多目标优化调度
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一、前言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资源。
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一直是全球关注的问题。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未来趋势,以期更好地解决水资源管理问题。
二、水资源利用现状目前,全球面临着水资源利用的紧张局面。
据悉,约有40%的人口生活在水资源极度短缺的地区。
同时,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等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加剧了水资源利用的紧迫性。
1.农业用水农业用水是全球用水量最大的领域之一。
根据最新统计,全球约60%到70%的淡水用于农业,其中又以灌溉为主。
在发展中国家,农业用水的比例通常更高。
然而,目前世界上很多地方的灌溉系统存在着效率低下、浪费水资源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利用效果。
2.工业用水随着工业发展的需求,工业用水量逐渐增加。
工业用水包括能源、矿业、制造业等领域。
虽然在单个产业中,工业用水占比不高,但是在整个经济系统中,它是重要的一环。
同时,工业用水也存在着环境问题,比如工业废水的排放等。
3.城市用水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用水量逐年增加。
城市用水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公共设施、商业、服务业等方面。
与此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如城市化进程过程中的水污染、城市排水管网老化等。
三、未来趋势分析1.节水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一系列节水技术日渐成熟,如微灌、滴灌等灌溉技术,工业回用水处理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大幅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提高效率,改善水资源利用现状。
2.水资源的多元化利用水资源的多元化利用也是未来的趋势之一。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如热水能利用、区域间的水资源调配等方式都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果。
3.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要求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化,需要加强水资源调查监测、信息公开、水量核算和水资源信息数据库的建设等。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分析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分析[摘要]: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当前的一些研究拓展和将来的发展趋势,水资源同其他资源空间配置的共同承载力的研究、水资源承载力动态演变的研究、生态需水量的研究及水资源承载力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以推动水资源承载力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概念评价方法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f323.213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6- 0395 -01 水资源承载力是承载力概念,是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在20 世纪80 年代末提出来的。
是指在某一地区的水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水平和社会生产条件下,以维护生态环境和水环境良性发展为前提,通过对水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对该地区社会可持续发展(包括工业、农业、社会、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的最大支撑能力。
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1)时空内涵:水资源承载力具有明显的时序上和区域上的涵义。
不同的空间尺度,相同水资源量的承载力是不同的,如在青藏高寒区和东南暖湿区相同数量水的承载力是完全不同的;另外水资源承载力在时间上是一个将来的概念,具有特定的时间内涵,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因素会发生变化,进而水资源承载力发生变化。
(2)社会经济内涵: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社会经济内涵主要体现在人类开发水资源的经济技术能力、社会各行业的用水水平、社会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社会的用水结构等方面,因此,可以依靠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经济技术水平等社会手段来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3)持续内涵: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表示区域水资源持续供给社会体系的能力,因此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是持续利用。
需水量零增长的概念提出后,更加证明了这一思想,即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水资源的约束而必然会导致需水量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但是水资源承载力的增长是持续的,只是这时增长的形式不以资源量增加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出现技术进步型承载力增长。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基本原则动态性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 I_经 济资源承载力 1 r
社会资 源承载力 I
推动我国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的进一步发展。
1 水 资源 承 载 力 的 发展 承载 力 (a yn aai ) 为力 学 中 的 一 个 指 标 , 指 cr i cpct 原 r g y 是
中。其 中, 资源承载力就是承载力概念与理论在资源科学领 域 的具体 应用 。2 0世 纪 8 O年代 初 ,联 合 国教 科 文组 织 ( N S O) 出了“ U EC 提 资源承载力 ” r or a y gcpc y ( suc cr i aai ) e e rn t 的概念 , 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 以预见 即“ 到 的期间内 , 利用本地 能源及其 自然资源和智力 、 技术等条 件 ,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 , 该 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 的人 口数量。” 尽管资源系统包 括 自 然资源 、 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 3个子系统 , 目前有关 资源 但 承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自然资源领域 , 中又以土地资源 其 承载力的研究历史最长。从 2 O世纪 8 年代开始 , 0 许多学者
于低水 平的情况下 , 澳大利亚土地可以养活 2亿人。但是 若
让每个人都生活在 高于 目前 中等 以上水平 , 能供养的人 口将
不 超 过 120万 人 。 0
围绕着土地承载力 的各方面进行 了研究 , 中耕地 、 其 粮食 、 人
口承载力研究始终是主流。8 O年代后期 考虑 到土地承载力 研究 的局限性 和片面性 ,在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下 , 开 始 了包 括 自然 资源、 能源 以及 智力 、 技术等在 内的资源承载 力的研究。图 1 给出了承载力概念不断发展 的过程 。 2 水资源承载 力研究成果
・
水 文水 资源 ・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与趋势
周 刚
( 川华 电木 里 河 水 电开 发 有 限 公 司 , 四 四川 成 都 60 5 ) 10 2
摘要 : 对水资源承 栽力发展 、 内涵和概 念、 水资源承 载力评价评 价方法等 方面的最新研 究成果进行 了全面分析和总 结 , 望 了水资源承载力研 究发展趋势。 并展 关键词 : 水资源承栽力 ; 区域 ; 进展
存空间、 营养物质、 自然资源等因子的配合 ) 口数量存在的 人
最高极 限, 它可以通过该地 区的食物资源来确定。
随 着 资源 短 缺 与人 类 社 会 发 展 的 矛 盾 不 断 加 剧 , 载 力 承 概 念 有 了进 一 步 发 展 ,并 应 用 于社 会 一 济 一 经 自然 复 合 系 统
持续发展理论中 , Jad 等 (9 8 从供水 的角度对城市水 如 oro 19 ) 资源承 载力进行 了相关 研究 ,并将其纳人城 市发展规划 当 中; ibr n 等在研究城市水资 源评价 和管理体系 中将 承 aj e i maj 载力作 为城市水 资源安全保 障的衡量标准 ; ar 着重研究 H rs i 了农业生产 区域水资源农业承载力 , 将此作 为区域发展潜力 的一 项 衡 量 标 准 。澳 大 利 亚 的 Mlnt iig n等 人应 用 多 目标 决 l o 策方法 , 以土地资源 、 水资源 、 大气 、 气候等条件为约束 , 计算 澳 大利亚 的土地承载力 。 他们根据研究结果提 出了几种社会 发展 策 略并 分 析 了相 应 的发 展 前 景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如果 澳 大利亚 发展 劳动密集 型农业 , 充分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 的土地 资源 , 口的动物蛋 白摄人量处于低水平 , 人 并且生活条件 处
第4 6卷 第 1 期
21 0 0年 1月
甘 肃 水 利 水 电 技 术
Ga s a e n e v nc nd Hy o o r Te h l g n u W t r Co s r a y a dr p we c no o y
Vo . No. 146. 1
Jn 2 1 a ., 0 0
中图分 类 号 :V 1 T 23 文 献标 识码 : A
水 资 源 承 载力 是 承 载力 概念 , 随 着 水 问 题 的 日益 突 出 是
由我 国学者在 2 世纪 8 年代末提 出来 的, 0 0 在吸收 了国外承 载力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 资源 承载力 的研究在我 国得到 了 水 独立 的发展, 了较 为丰富的成果 。本文拟对近年来有关 取得
图 1 承载 力概 坏时的最大荷载。在生态学研究 中, 其 特定含 义是指在一定环 境条件下某种生物个体可存活 的最
大 数量 。 12 年 英 国人 帕 克 和 伯 吉 斯 首 次 将 其 用 于研 究人 91
其理论体 系的建立 进行了有 益的探索, 具有代表性 的观点综
述如下 : 对于 区域水 资源 承载力 ( einl t a y gC pcy R g a Wae C r i aai ) o r rn t 的 理 论 研 究 , 际 上 单 项 研 究 的 成 果 较 少 , 多将 其 纳 入 可 国 大
口问题 , 并指 出在某一地 区特定 的环境 条件下( 要是指 生 主'
在 国内这方面研 究起步较晚 。2 0世纪 7 年代初 , O 水资
源定义 被提 出后 , 了更具 体和量化 , 为 同时随水 问题 的 日益 突 出, 加强 了对水资 源管理 的研究 。 19 92年施雅 风等报导 了采用 常规趋势法对新疆 乌鲁木
齐河流域 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的研究 , 次年许有鹏等报导 了 采用模 糊分析方法对 新疆和 田河流域 的水 资源 承载力进行 的研究 ,9 5 2 0 19 ~ 00年间水资 源承载力研究达到空前鼎盛 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