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诗两首分析
最美十首古典爱情诗欣赏
最美十首古典爱情诗欣赏
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欣赏】此诗感叹两人相爱却不能长相守,表达的是无奈与辛酸。诗中的无奈可能是由于年龄的差距,还有距离的远近。也可理解成你在谈请说爱的时候,我还不知情为何物,我知情为何物的时候,你已经远离了我;恨不能与你同时共享情爱,天天与你相随,日日与你相守……
二、《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欣赏】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
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此词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出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爱情诗两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优秀教案设计
十七、《爱情诗二首》教案
《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涵,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涵。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意象所象征的传统爱情观。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四、教学课时:4课时
五、授课方式:诵读法、讲授法、鉴赏法、比较法
六、教学过程
1、什么是爱情?
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
是啊,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
因为爱情,孟女哭倒了万里长城;
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
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你认为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早年家贫,并不得志,父母双亡后寄住在好友县令王吉家里。卓文君,是汉代临邛(今之邛崃)大富豪卓王的掌上明珠。卓文君当时仅十七岁,书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贯通棋、画,文采亦非凡。本来已许配给某一皇,不料那皇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所以当时文君算是在家守寡。卓王与王吉多有往来。时值年少孤贫的汉代大才子、辞赋家司马相如,从前来拜访时任临邛县令的同窗好友王吉。王县令在宴请相如时,亦请了卓王座陪。后来卓王为附庸风雅,巴结县令,请司马相如来家做客。席间,免不了要作赋奏乐。司马相如得知卓王之女文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于是奏了一首《凤求凰》。卓文君也久慕司马相如之才,遂躲在帘后偷听,琴中之求偶之意如何听不出。两个人互相爱慕。但受到了卓王的强烈阻挠,没办法,两人只好私奔。后回到,生活窘迫,文君就把自已的头饰当了。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消息传到其父耳中,卓王为顾忌情面,也只好将新婿、爱女接回临邛。但他们仍安于清贫,自谋生计,在街市上开了一个酒肆。】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2.《爱情诗二首》教参
二爱情诗二首
课文分析
舒婷的《致橡树》是从女性角度来表现爱情观的。诗人把自己的抒情主体化作一株木棉的形象,而爱的另一方表现为橡树的形象。诗人以“致橡树”作为诗的题目,表明诗的中心是爱的一方对另一方的倾诉。凌宵花是指现实生活中那种攀附他人的爱情模式,痴情的鸟儿是没有价值的单方依恋的爱情模式。泉源、险峰、日光、春雨都仅仅是一味地奉献,这些爱情关系中的双方不是本质上的平等,当然也缺少一种独立性,所以女诗人是持否定态度的。诗人认为: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应该如并肩而立的橡树和木棉,是一种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同甘共苦的关系,是一种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爱情观。作者认为,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建立在这样的基石上的爱情才是鲜活、圆满的,才是值得追求的。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不被世俗所羁绊,表达了一个成熟的知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憧憬,喊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女性的自尊心理,这种对爱情的理想追求,是新时期女性文学的重要主题,其中反映了人格价值观念的觉醒,表现了知识女性的自觉与自强。
《致橡树》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开头至“不,这些都还不够"),通过六个意象历数自己所否定的爱情模式。第二部分(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至最后),表达出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爱情的渴望、憧憬。
第一部分用“绝不学”、“绝不像”写出诗人对下面两种爱情模式的蔑视和摈弃:一是“凌霄花”似的,需借助橡树的高枝证明自身价值的依附式的爱情;一是“鸟儿”式的对橡树一厢情愿式的频频示爱,遭橡树冷遇可仍要死缠着不放,丧失女性尊严的爱情。即便是世俗认可的甚至赞扬的种种女性对男性忘我奉献式的爱情,诗人也用“不,这些都还不够”明确宣告自己的不认同。不管是“泉源”似的对橡树不求回报的长年慰籍,还是“险峰”似的满足于增加、衬托橡树的高度、威仪的默默支撑和铺垫,甚至“日光”、“春雨”式地对橡树无止境的忘我奉献,在诗人看来,这都残缺的、不圆满的爱情,都不具备爱情的应有之义。
爱情诗二首(5篇)
爱情诗二首(5篇)
第一篇:爱情诗二首
1.致橡树
一、导入
爱情,一个亘古不变的人生话题,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留下了几多千古绝唱:“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爱情,让人烦恼并甜蜜着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爱情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的心灵深处,听听她的心灵独白。(板书课题、作者)
三、初读诗歌,体会诗歌否定的几种传统爱情观 1.朗读。
师: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听舒婷是怎么说的。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音,感情基调理智、冷静。)齐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这首诗有极强的节奏感,长短句错落有致,许多诗句两两对应,朗读时有跳跃感。)自由朗读。(教师板书重点字词)
师:请你随着音乐轻读,想想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
明确:不,这些都还不够。
师:“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
明确: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2.解读第一层:体会作者在诗中否定了哪些世俗的爱情观。(1)男生或集体朗读第一层。
(2)师问: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相关知识:所谓“意象”即“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包括景象、事象),“意”是指诗人的感知。“意”是“象”的触发,“象”是“意”的载体,二者
水乳交融,互为依托。
(3)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否定了哪些世俗的爱情观?明确:一方攀附:
爱情诗二首——致橡树+我愿是急流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在这一节里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诗人写了哪 我如果爱你—— 些意象?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凌霄花
依附
阳光
橡树
奉献
奉献
鸟儿
春雨
泉源
险峰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对称、平等, 叶,相融在云里。 精神上的相 每一阵风过, 互尊重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语言。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男性的刚强、 像刀、像剑, 果敢、锐利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女性的热烈、 柔韧、内敛 又像英勇的火炬。
思考:我们如何评价诗人的这种爱情观?
《我愿意是急流》
【匈牙利】裴多菲
战斗诗人——裴多菲 曾领导1848年匈牙利革命,在为国牺牲时年仅26岁。 15岁开始写诗,用民歌的形式描写人民的斗争。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 抛。” ——《自由与爱情》
《我愿意是急流》 我
急流 荒林 阔大高岸、 废墟 荒茫粗犷 草屋
自由与爱情我爱人急流小鱼荒林小鸟废墟常青藤草屋火焰云朵破旗夕阳呵护庇护依附陪伴保护温暖奉献衬托我愿意是急流匈牙利裴多菲娇柔细腻妩媚温情阔大高岸荒茫粗犷思考
《爱情诗两首》课件
白了自己对这两种爱情观的否定和摒弃,那么,
诗人所提倡的爱情观又是什么呢?就让我们在第
二部分来寻找答案。
(2)赏析第二部分
思考
诗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形象,这 个形象是什么,她是怎样具体展现这一形象的。
观点提出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 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木棉树:亦称英雄 树橡,树:即白栎, 落落叶叶大乔木,高达 30达-4200米米,以早上春,先 叶生后于花我,国形淮大河,红 色流,域产及于四我川国以东南、 西南地一区带,喜生光长。快, 萌芽力强。
比较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柔媚,给人 以秀美之感。
36
诗人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 意象联系在一起的?
“我愿意”“只要”。
37
这样写表现诗人什么 样的爱情观?
表现了诗人对爱 情的奉献精神。
38
讨论:这首诗五处运用对照的写法, 请分析每处对照,所揭示的深层含义 及其作用。
五处对照使诗人对爱情的真 诚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 深刻的体现,具有强烈的感人力 量。
42
2 . 本诗通篇采用博喻手法。 所谓博喻手法,即用一连串丰富多彩的比喻, 来表达同一中心思想。诗人把每一个比喻都 加以展开,并同对比结合运用,从而包含了 更丰富的意义,具有更浓郁的民歌风格。
43
3 . 这首诗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
• 第一段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处对照。 • 第二段中“勇敢地作战”和“做窠”“鸣叫”形成第二处对照。 • 第三段中“毁灭”“荒凉”和“攀援上升”形成第三处对照。 • 第四段中“饱受风雨的打击”和“愉快”形成第四处对照。 • 第五段中“飘来飘去”和“鲜艳的辉煌”形成第五处对照。
爱情诗二首—舒婷致橡树中职PPT课件
四 课堂小结 拓展研究
内容
凌霄花
极力攀附
态度
鸟儿
单方痴恋 橡树
泉源 、险峰 一味奉献
日光、春雨 独立平等
相互依存
:木棉
心心相印
第甘22页苦/共与42页共
橡树
结构 破
立
五、诗歌赏析
(一)深入探究诗歌内容,赏析第一层 :
我如果爱你--
也不止象泉源
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 甚至
不,这些都还不够
第27页/共42页
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
(1)极 力 攀 附 (2)单 方 痴 恋 (3)一 味 奉 献
为什么? 因为爱的双方没有平等、独立可言。
第28页/共42页
(二)深入探究诗歌内容,赏析第二层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第40页/共42页
谢 谢 观 看
第41页/共42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42页/共42页
第7页/共42页
三
分析意象 品味内容
分组朗读诗歌第一部分。
讨论: 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
爱情诗两首ppt课件
因为以上意象中爱的双方没有 平等独立可言
10
小结
诗人一开篇,连用了六个比喻,层层深入,
形象地给我们展现了传统的爱情观,并坚决的
表白了自己对这两种爱情观的否定和摒弃,那
么,诗人所提倡的爱情观又是什么呢?就让我
们在第二部分来寻找答案。
只要能衬托出夕阳的辉煌, 诗人甘愿漂泊。
32
意象的内涵
• 小河”要穿越“崎岖山路”,意味着爱情历程的艰难曲折; • “荒林”要同狂风恶战,表明爱情可能遭遇的挫折和打击; • “废墟”已被毁灭、遗弃,象征着为爱将可能付出巨大的代
价; • 深深山谷底的“草屋”忍受风吹雨打,表现了处境的孤寂; • 而在广漠空中无聊地飘荡的云朵则隐示着诗人的流浪生涯。 • 这一切都含蓄地体现出主人公刚毅不屈的性格和对爱情坚贞
致橡树
1
教学学习目标
1.能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提高阅读和 鉴赏能力;通过诵读和品味,能说出诗中意 象的丰富内涵;
2.通过把握诗中形象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诗 的意境;
3.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 树立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2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把握诗歌的文体特点,通过诵读和品味,能说出 诗中意象的丰富内涵; 2.把握诗歌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3.掌握诗歌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在学习两首诗的基础上,从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感 情基调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在阅读中比较,加深学 生对爱情的理性认识。
爱情诗两首教案
爱情诗两首教案
教案标题:爱情诗两首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和理解爱情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分析和比较两首不同风格的爱情诗。
3. 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和创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
1. 两首不同风格的爱情诗(如"红豆词"和"爱情")。
2. PowerPoint演示文稿。
3. 学生练习本。
教学步骤:
引入(5分钟):
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展示两首爱情诗的标题和作者。
2.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爱情诗有什么了解?你们最喜欢的爱情诗是什么?为什么?
探究(15分钟):
1. 向学生介绍爱情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如表达情感、运用比喻和象征等。
2. 分析第一首爱情诗的主题、情感和写作手法。与学生一起探讨诗中的意象、修辞和节奏等元素。
3. 重复上述步骤,分析第二首爱情诗的主题、情感和写作手法。
比较(15分钟):
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
2. 学生讨论后,每个小组介绍他们选择的诗的主题、情感和写作手法,并与其
他小组进行比较。
3. 引导学生思考两首诗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并讨论作者可能的意图和目的。创作(20分钟):
1. 要求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创作一首爱情诗,可以参考两首诗的风格和写作手法。
2. 学生可以选择分享他们的创作,或者将其保存在练习本中。
总结(5分钟):
1. 回顾课堂上学到的爱情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强调学生对爱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和创作诗歌。
扩展活动:
1. 学生可以选择研究其他著名的爱情诗人和他们的作品。
诗经爱情诗歌两首
诗经爱情诗歌
诗经爱情诗歌两首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释:
投:此作赠送,给予。
木爪:落叶灌木,果实似小爪。
报:报答。
琼琚:美玉美石之通称
匪:同“非”
好:情感相好。
木桃:桃子。
木李:李子。
瑶:美石。
玫:黑色的次等玉。
赏析:
《木爪》是情人赠答的诗,表达了是礼物的赠送,最根本是表示相互间的感情。诗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改了很少的字,反复吟唱,不过是同一情感旋律的表现而已。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关于《樛木》自古以来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但我宁愿相信这是一首祝福一对相恋已久的情人终成正果的赞诗。
这对相恋的情人男的`叫“樛木”,女的叫“葛藟”。
他们第一次相见是在一个天高云淡、阳光明媚的春日。山中百花
齐放,浓郁的花香醉人心脾。葛藟正在山中采摘花朵,而樛木也恰在此时信步而来。二目相对的一瞬间彼此都已暗生情愫。一个玉树临风,轩轩韶举。一个娇柔温婉,淡雅如兰。
从此樛木就对在这山中偶然相遇的美丽女子“寤寐思之”。而葛藟也不自觉地增加了来此山中采花的频率。二人每次相遇都是各自心中小鹿乱撞却不便说出什么。
终于慢慢的心事被各自的友人所看破。于是这双方各自热情的友人就有了一个帮忙牵桥搭线、送笺还书的特殊使命。
山中的繁花几度枯萎又几度盛开。此时这对彼此倾慕已久的人儿终于成双成对,实现了平生之愿,怎能不让人欢喜呢?
爱情诗两首
爱情诗两首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领会
追求美好爱情的执着而纯洁的感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领会诗中丰富的意蕴,解读不同爱情观。
2.通过对比手法领会诗歌的情境美。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领会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1.以教师启发,师生互动方式组织教学,结合听说读写多种教学手
段,让学生轻松学习。
2.与学生讨论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致橡树》
一.导入(根据各班授课教师实际情况选择)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很多电视电影,肯定有很多爱情题材的对不对?(很多同学会说起某某电视谁谁谁,如“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射雕英雄传》李莫愁以及《西游记后传》中猪八戒多次转世,《红楼梦》中黛玉宝玉的爱情悲剧,最近《白发魔女传》女主角为爱一夜白头等等。)
那么,诗人们眼中最美好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呢?
女性和男性的爱情观又有没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男性和女性之间关于爱情的对话。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38页,我们先来看看女诗人所向往与呼唤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二.研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诗经里的爱情诗及其赏析
诗经里的爱情诗及其赏析
诗经里的爱情诗及其赏析
国学经典《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诗经里的爱情诗及其赏析,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
周初,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恋爱尚少禁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自由的。
《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起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卫风伯兮》写了一位女子自从丈夫别后,无心梳洗,思念之心日日萦绕期间,苦不堪言。“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也许为国征战是英勇豪迈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离死别,总是让有情的人们感到撕心裂肺的痛。
国学经典《诗经》中也有不少是祝贺新婚女子的,如《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首诗轻快活泼,诗人热情地赞美新娘,并祝她婚后生活幸福。
国学经典《诗经》中对美好爱情是歌颂向往的,而对始乱终弃持批判态度,并对受害者予深深的同情。《卫风氓》这首诗是弃妇自述不幸的诗作,诗中首先以甜蜜的语气叙述了他们的相恋、嫁娶以及初婚的美好生活,然后又以悲凉的语气,叙述了年华的逝褪以及丈夫的变心和丈夫对她的粗暴相向,一种含辛茹苦、人生不幸的感叹以及对青春少年甜美生活的不尽留恋,弥漫在了诗的词句中——而古时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以及妇女生活的不幸,亦由此可见一斑。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爱情诗两首分析
爱恋忠贞——意象叠加——循环复沓
博喻——反复——对比
艺术特色
1 . 鲜活的意象,澎湃的感情。
裴多菲以爱情诗和革命诗著称,而且这两种诗 在他笔下都能迸发出熊熊火焰。这首诗没有空 泛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的排列递进 ,营造了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而这也正 是裴多菲爱情诗的特点之一 。
2 . 本诗通篇采用博喻手法。
• • • • • • • •
我愿意是云朵, 是灰色的破旗, 在广漠的空中, 懒懒的飘来荡去, 只要我的爱人, 是珊瑚似的夕阳, 傍着我苍白的脸, 显出鲜艳的辉煌。
主题分析
《我愿意是急流》一诗,诗人借助一系列 自然物象,构筑起一个庞大的抒情网络,营 建了一个炽热的恋爱磁场,通过一连串鲜活 生动的比喻,围绕同一主题,表达诗人纯洁 而坚贞、博大而无私的爱。 急流——小鱼 荒林——小鸟 废墟——常青藤 草屋——火焰 云朵——夕阳
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 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 半年内发出了一首首情诗,如《致尤丽娅 》《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你爱的是 春天》《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结 婚不到三年,其间给她写了120多首健康、 感人的爱情诗。这首是裴多菲献给未婚妻 尤丽娅的一首情诗,不久后尤丽娅便嫁给 了他。 1849年7月31日,匈牙利爱国诗人裴 多菲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 时牺牲,年仅26岁。身后留下22岁的妻子 和1岁半的幼子。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2.《爱情诗二首》教参
二爱情诗二首
课文分析
舒婷的《致橡树》是从女性角度来表现爱情观的。诗人把自己的抒情主体化作一株木棉的形象,而爱的另一方表现为橡树的形象。诗人以“致橡树”作为诗的题目,表明诗的中心是爱的一方对另一方的倾诉。凌宵花是指现实生活中那种攀附他人的爱情模式,痴情的鸟儿是没有价值的单方依恋的爱情模式。泉源、险峰、日光、春雨都仅仅是一味地奉献,这些爱情关系中的双方不是本质上的平等,当然也缺少一种独立性,所以女诗人是持否定态度的。诗人认为: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应该如并肩而立的橡树和木棉,是一种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同甘共苦的关系,是一种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爱情观。作者认为,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建立在这样的基石上的爱情才是鲜活、圆满的,才是值得追求的。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不被世俗所羁绊,表达了一个成熟的知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憧憬,喊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女性的自尊心理,这种对爱情的理想追求,是新时期女性文学的重要主题,其中反映了人格价值观念的觉醒,表现了知识女性的自觉与自强。
《致橡树》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开头至“不,这些都还不够"),通过六个意象历数自己所否定的爱情模式。第二部分(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至最后),表达出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爱情的渴望、憧憬。
第一部分用“绝不学”、“绝不像”写出诗人对下面两种爱情模式的蔑视和摈弃:一是“凌霄花”似的,需借助橡树的高枝证明自身价值的依附式的爱情;一是“鸟儿”式的对橡树一厢情愿式的频频示爱,遭橡树冷遇可仍要死缠着不放,丧失女性尊严的爱情。即便是世俗认可的甚至赞扬的种种女性对男性忘我奉献式的爱情,诗人也用“不,这些都还不够”明确宣告自己的不认同。不管是“泉源”似的对橡树不求回报的长年慰籍,还是“险峰”似的满足于增加、衬托橡树的高度、威仪的默默支撑和铺垫,甚至“日光”、“春雨”式地对橡树无止境的忘我奉献,在诗人看来,这都残缺的、不圆满的爱情,都不具备爱情的应有之义。
高教版语文基础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学案》精编解析
爱情诗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文体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3、通过诗歌中意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习方案
一、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在自主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理解领悟诗歌中的形象和诗人的情感,初步学会如何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二、语文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
舒婷(1952— )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71年开始发表诗歌,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等多种。代表作有《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其中,《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奖;1982年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诗风细腻而沉静,哀婉而坚强,具有抒情、浪漫、朦胧的女性风格。是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中的代表作之一。《致橡树》写于1977年,女诗人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公民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独立宣言。
裴多菲(1823—1849)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8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主要作品有长诗《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他的《自由与爱情》一诗被白莽译为《爱情与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我国流传甚广。《我愿意是急流》写于1846年,是裴多菲献给未婚妻尤丽娅的一首情诗,作为一首向自己爱人表白爱情的诗,诗人以流畅的言辞抒发了诗人心中对爱人热烈诚挚的爱,始终一系列对称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
17 爱情诗两首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E.对于日光、春雨作者是否否定?——从字面看似乎没有否定,其实是有否定的(从“不,这些都还不够”看出),把它补充一下:
甚至(也不止像)日光(四季射来炽热的光焰),甚至(也不止像)春雨(遍洒你的枝叶,浇灌你的心田)。
3.教师小结:
以上三种传统的“世俗的爱情”,都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传统的爱情观显示爱的双方的结合,并不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的结合,往往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结合的双方也往往是主导和从属、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失去了爱的本质。作者是持否定、批驳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男女生分读: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男)
我们共享雾霭、流xx、虹霓(女)
仿佛永远分离(男)
却又终身xx(女)
这里的寒潮象征着挫折,雾霭象征着喜悦、幸福,“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作为相爱的两人,应分担不幸和痛苦,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最终是共享幸福人生的。这是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
A.放小鸟画。
B.这是一只可爱的灵巧的小鸟,但是它只知道在绿荫下跳来跳去,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却不知道在绿荫外面还有可以让它展翅高翔的自由天空。
C.这让你想起怎样的女性?(甘愿做男性的附庸、花瓶、家庭笼中的小鸟,在男性的阴影中麻木丧志,在男性的恩宠下迷失自我的女性,这是单方地痴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中的意象
我 —— 爱人
急流(长途跋涉的艰辛痛楚)—— 小鱼(悠闲而快乐) 荒林(与狂风作战充满危险)—— 小鸟(愉快而安逸)
废墟(自身一步步走向衰亡)—— 常春藤(生命的活力) 草屋(饱受风雨的打击)—— 火焰(安逸享受庇护)
云朵(漂泊苍凉只为映衬)—— 夕阳(显出鲜艳的辉煌)
品读境界美
诗中五处对照使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 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深沉的体现,具有 强烈的感人力量,作为比喻的自然现象包 罗万象,丰富多彩。上至广漠的天空,下 至河流山谷;大至山崖废墟,小至一鸟一 鱼,意境开阔,画面舒展。
第二部分 描绘了理想的爱情境界: • 不管是“寒潮、风雷、霹雳”,还是邂逅“雾霭、 流岚、虹霓”——表达了分担痛苦,共享幸福。
小结: 这一首爱情诗,诗人笔下木棉和橡树 的形象,象征了爱情的双方。诗中木棉象 征一位自尊而又自强的当代女性。她所追 求的,是一种双方平等、彼此人格独立、 保持个人尊严的爱情。全诗就是一篇现代 意义上的“爱的宣言”
所谓博喻手法,即用一连串丰富多彩的比喻, 来表达同一中心思想。诗人把每一个比喻都加 以展开,并同对比结合运用,从而包含了更丰 富的意义,具有更浓郁的民歌风格。
艺术特色
3 . 这首诗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
• 第一段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处对照 。 • 第二段中“勇敢地作战”和“做窠”“鸣叫” 形成第二处对照。 • 第三段中“毁灭”“荒凉”和“攀援上升”形 成第三处对照。 • 第四段中“饱受风雨的打击”和“愉快”形成 第四处对照。 • 第五段中“飘来飘去”和“鲜艳的辉煌”形成 第五处对照
• •
• • • • • • • • • • • • • • • • •
我愿意是废墟, 在峻峭的山岩上, 这静默的毁灭 并不使我懊丧…… 只要我的爱人 是青青的常春藤, 沿着我荒凉的额, 亲密的攀援上升。
我愿意是草屋, 在深深的山谷底, 草屋的顶上 饱受风雨的打击…… 只要我的爱人 是可爱的火焰, 在我的炉子里 愉快的缓缓闪现。
第一节:急流、小河(穿越崎岖的路和岩石——不怕爱 情有重重艰险、坎坷) 第二节:荒林 (同狂风勇敢作战————不怕爱 情遭受磨难、打击 ) 第三节:废墟 (静默中毁灭荒凉————不怕爱 情遭受毁灭、遗弃 ) 第四节:草屋 (饱受风雨打击—————不怕处 境孤单、风吹雨打 ) 第五节:云朵、破旗(漂泊苍凉孤独—————不怕浪 迹天涯、东游西荡 )
爱恋忠贞——意象叠加——循环复沓
博喻——反复——对比
艺术特色
1 . 鲜活的意象,澎湃的感情。
裴多菲以爱情诗和革命诗著称,而且这两种诗 在他笔下都能迸发出熊熊火焰。这首诗没有空 泛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的排列递进 ,营造了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而这也正 是裴多菲爱情诗的特点之一 。
2 . 本诗通篇采用博喻手法。
对比阅读
比较阅读方法 (1)写作背景(2)感情基调(3)思想主旨
《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
女子为寻求真爱的觉醒书—男子为爱情奉献的坦诚誓言 理智冷静,柔中有刚----热情阳刚,深挚苍凉 (女性视角)—(男性视角) 平等—奉献
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集中体现了诗人的恋爱观。 诗人追求的爱情应该是双方平等,心灵相通,人格相 映,互相尊重,对命运分担共享。
第二部分 描绘了理想的爱情境界: • 根叶的紧握、相触 ——写出了双方彼此默契融 合; • 互相致意——写出了双方相互理解,有共同的心 声。
第二部分 描绘了理想的爱情境界: • “铜枝铁干”、“刀、剑、戟”的形象 ——写出了男性的阳刚之美; • “红硕的花朵、沉重的叹息、英勇的火炬” ——表现出女性的美丽与大方,温柔与热情。
二、分析
第一部分 (从开头至“不,这些都还不够”) 在这里诗人用了六个否定性的比喻: 1、绝不像凌霄花 ——指攀附他人的爱情模式 2、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没有价值的单方依恋 3、也不止泉源 4、…… 险峰 一味地奉献 5、…… 日光 6、…… 春雨
第二部分 诗人在六个否定后,终于提出了自己对爱情 的见解:“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
爱情诗两首
致橡树
舒婷
根,紧握在地下; 我如果爱你—— 叶,相触在云里。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每一阵风过, 借你的高枝来炫耀自己; 我们都相互致意, 我如果爱你—— 但没有人,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听懂我们的语言。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也不止像泉源,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又像英勇的火炬。 也不止像险峰,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甚至日光, 仿佛永远分离, 甚至春雨, 却又终身相依。 不,这些都还不够!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我必须是你身旁的一株木棉, 爱——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一、介绍作者
舒婷(1952— ),原名龚佩瑜,福建 泉州人。1969年从厦门第一中学初中 毕业到上杭县插队落户,开始写诗。 1972年返回厦门,先后当过泥水工、 炉前工。1979年起发表诗作,1980年 调福建省文联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 诗集有《双桅船》(获第一届全国优 秀新诗奖〉、《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另外,还与诗人顾城合出了《舒婷顾 城诗选》。《致橡树》发表于1979年, 是诗人的成名之作。
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 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 半年内发出了一首首情诗,如《致尤丽娅 》《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你爱的是 春天》《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结 婚不到三年,其间给她写了120多首健康、 感人的爱情诗。这首是裴多菲献给未婚妻 尤丽娅的一首情诗,不久后尤丽娅便嫁给 了他。 1849年7月31日,匈牙利爱国诗人裴 多菲在瑟克什堡大血战中同沙俄军队作战 时牺牲,年仅26岁。身后留下22岁的妻子 和1岁半的幼子。
艺术特色
4 .古今爱情诗中,“发愿体”是一种常 见的格式。(即:我愿意……) 《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采用的都是: “我意愿是……”,
“只要我的爱人是……”。
诗中选择了十一种意象: 急流、小河、小鱼、小鸟、废墟、 常青藤、草屋、火焰、云朵、破旗、夕阳。 这些意象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 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相对来说,比较阔大 、粗犷,富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给人以壮美之 感; 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 爱人”的形象的表现,相对来说,比较娇小、 细腻,有着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
这不仅展现出诗人自由、开朗、奔放的 襟怀,也将诗人的爱情表白推向一个更高 的境界。
品读境界美
整首诗歌,由快乐的小鱼到鲜艳的 辉煌,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成 长过程中爱人需要保护,诗人挺身而出 ,与狂风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哪怕 毁灭也绝不懊丧;而当爱人的生命步入 辉煌时,诗人则又退在一旁,甘作陪衬 。这样的顺序安排,一步步衬托出诗人 高尚的情操,感人至深。
• • • • • • • •
我愿意是云朵, 是灰色的破旗, 在广漠的空中, 懒懒的飘来荡去, 只要我的爱人, 是珊瑚似的夕阳, 傍着我苍白的脸, 显出鲜艳的辉煌。
主题分析
《我愿意是急流》一诗,诗人借助一系列 自然物象,构筑起一个庞大的抒情网络,营 建了一个炽热的恋爱磁场,通过一连串鲜活 生动的比喻,围绕同一主题,表达诗人纯洁 而坚贞、博大而无私的爱。 急流——小鱼 荒林——小鸟 废墟——常青藤 草屋——火焰 云朵——夕阳
我 原 意 是 急 流
【 匈 牙 利 】 裴 多 菲
裴多菲(1823-1849)是匈牙 利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资产 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他出生 于贫困的屠户家庭。15岁开始 写诗,题材多取自人民生活, 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诗和八篇 长篇叙事诗,被喻为匈牙利的 “抒情之王”。著名长诗有 《使徒》《亚诺什勇士》《农 村的大锤》等。他的诗歌充满 革命激情,风格清新,语言通 俗,富有民歌味。其作品不仅 对匈牙利民族文学发展影响很 大,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都留 下光辉的一页。
我愿意是急流
• • • • • • • • • • • • • • 我愿意是急流, 山里的小河, 在崎岖的路上、 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的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 在河流的两岸, 对一阵阵的狂风, 勇敢的作战……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只小鸟, 在我的稠密的 树枝间做窠,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