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制度性差异_协调与效果_刘慧凤
论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论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摘要我国的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经过改革和国际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逐渐倾向于分离模式,因而财务报告披露的会计利润与纳税申报的应税所得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
本文对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进行研究,首先对差异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指出制度原因是造成差异的根本原因,然后讨论了差异对企业和税务机关所产生的影响,最后对协调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差异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会计利润应税所得差异AbstractAfter the reform and the international adjusting, the relations of our country's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he tax code favor gradually in separate, thus the accountant profit disclosed by the financial report and the tax payment reported have differences inevitably. This article gives a research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countant profit and the dutiable obtained. First describe the difference minutely and point out that the system reason is the basic reason creating the difference, then discuss the influence to the enterprise and the Tax authorities produced by the difference, finally propose certain countermeasure to coordinate the accountant profit and the dutiable obtained.Keywords:the accounting profits, taxable income, differences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目录.............................................................................................................. I II 前言. (1)1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概述 (2)1.1 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差异 (2)1.2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产生差异的根源—制度因素 (3)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目的不同 (3)核算的基础不同 (3)遵循的原则不同 (4)2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5)2.1 永久性差异 (5)表现形式 (5)会计处理 (6)2.2 暂时性差异 (7)表现形式及简单会计处理 (7)3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的影响 (9)3.1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对企业的影响 (9)3.2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对税务机关的影响 (9)3.3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对会计人员的影响 (9)4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协调 (10)4.1 协调的必要性 (10)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和税务稽查效率 (10)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 (10)有利于完善现行会计制度和税法体系 (10)4.2 协调的具体措施 (11)开展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协调的理论研究 (11)改进和完善差异调整的会计处理方法 (11)总结 (12)致谢 (13)参考文献 (14)前言财务报告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而纳税申报则依据税收法规。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是会计和税务两个领域之间的重要议题。
在企业会计中,会计利润是通过按照会计准则和原则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核算所得到的利润,它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而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根据税法规定计算所得税应纳税额的基础,是纳税人依法自行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量方法不同。
在企业会计中,会计利润的计算是按照会计准则和原则进行的,通常采用权责发生制,即发生了交易或者事项就应该确认相应的收入和费用,而在税务核算中,应纳税所得额是根据税法规定以实现收入和发生费用的基础进行核算的。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量方法不同就会导致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很多利润和费用的确认时间上的差异。
在企业会计中,有一些收入和费用可能在会计利润中已经确认,但在税法规定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中尚未确认,这就导致了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差异。
企业会计中允许确认的费用可能会超过税法规定的范围,导致会计利润高于应纳税所得额;或者企业会计中可能存在一些不予确认的收入,在税法计算中要加以确认,导致会计利润低于应纳税所得额。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还存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性不一致。
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可能会根据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方法对利润和费用进行计量和确认,这就可能导致企业在计算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时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方法,从而产生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还存在其他一些具体因素的影响,如营业收入确认、成本支出确认、资产减值准备确认等因素的差异,也会导致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
由于会计和税法的不同要求和规定,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总是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这也给企业财务管理和税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企业需要很好地把握会计和税务两者的要求,及时了解并掌握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合理规划企业税务筹划,降低税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1. 不同会计准则:会计利润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会计报表所体现的利润,而应纳税所得额则是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缴纳所得税的利润。
不同的会计准则对于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等方面有不同的规定,因此会导致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2. 会计政策选择: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进
行会计处理,而不同的会计政策会对会计利润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确认坏账损失、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等都会影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
得额。
3. 暂时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指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在一段
时间内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后续会计期间可以通过调整实现,企业在会计上确认了一
笔收入,但税法规定该收入暂时不纳税,因此会导致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存在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指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在永久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后续会计期间
无法调整,企业在会计上确认的费用在税法上不允许扣除。
4. 不同的核算对象:在一些情况下,企业会对单独核算的利润进行合并报表,或者
对合并企业的利润进行合并报表。
这些合并的过程会导致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在合并报表中一些内部交易可能需要进行调整。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的会计准则、会计政策选择、暂
时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以及不同的核算对象等原因所引起的。
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和计算
所得税时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合理的会计处理和税务筹划,以确
保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准确和合规性。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影响这种差异的因素。
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是财务报表和税务申报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其计算方法和核算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利润水平和应纳税额。
通过深入研究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差异,为企业提供更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建议。
本文将系统总结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重点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并探讨影响差异产生的因素,进而提出差异的调整和处理方法。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准确的财务信息和税务申报依据,同时帮助企业更好地规避税务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背景本研究主要针对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差异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会计利润是企业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财务成果,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具有重要意义。
而应税所得则是税法规定的纳税基础,影响着企业的税负水平和税收递延情况。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不仅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纳税情况,还会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税收政策的不断调整,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问题愈发凸显。
通过对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对于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将重点研究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并探讨影响差异的因素,以期为企业财务管理及税收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差异的调整和处理方式。
具体来说,研究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的具体表现形式。
通过比较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可以深入了解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特点。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差异是因为税法和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计算的方法不同所致。
税法和会计准则的主要目的不同,税法主要关注企业的税收责任,而会计准则主要关注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
在计算会计利润时,企业需要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财务报表,其中包括利润表。
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计量和确认收入及费用。
这意味着企业在计算利润时,会计准则允许将收入和费用分配到不同的会计期间,以反映经济活动的真正发生时间。
会计准则还要求企业按照成本原则对资产进行折旧和摊销,以及没有发生的损益不计入利润表。
而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需要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税务利润。
税法对企业的利润计算有一系列的规定,这包括确定收入和费用的时间、范围和计量方法等方面。
税法通常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即将收入和费用计入当期的利润,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税法还对企业的减免、抵扣等税收政策提出了一系列规定,这些规定也会对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
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差异导致了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收入和费用确认的差异: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将收入和费用分配到不同会计期间,而税法通常要求将收入和费用计入当期的利润,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2. 资产折旧和摊销的差异: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按照成本原则对资产进行折旧和摊销,而税法对资产折旧和摊销有一些特殊的规定,可能与会计准则不同。
3. 减免和抵扣的差异:税法对企业的减免和抵扣有一系列的规定,包括对特定费用的减免和抵扣。
这些规定可能会导致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享受一些税收优惠,而在计算会计利润时不计入。
4. 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不一致:由于税法和会计准则对于特定的经济交易或业务活动的处理方式不同,可能导致在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中产生差异。
有关于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论文.doc
有关于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论文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差异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析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的差异.2010.刘凤慧,邓阳.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之间制度性差异:协调与效果.2011.:随着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改革与国际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逐渐倾向于分离模式,因而财务报告披露的会计利润与纳税申报的应纳税所得之间必定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差异。
本文对这两者主要内容、差异的表现形式及处理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会计利润;应纳税所得额;差异1006-4311(2014)04-0158-020 引言在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后,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由.收集,如需论文可联系我们.企业的纳税申报表设计最大的变化就是主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税法规定为标准,在进行纳税间接调整确定纳税所得额,即会计利润调整项目。
所以我们需要整理好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的衔接关系,这样能够提高会计人员应用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能力,同时也能减少会计遵从税法的成本、减少企业的纳税风险,实现二者有效衔接的服务目标。
1 什么是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经营成果,主要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因此成为衡量企业获利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纳税的主要依据,企业在按照所得税法的规定后,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年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2 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的差异2.1 差异的主要内容①永久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主要是指某一时间内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只影响当期,不能在以后会计期间转回。
因此,永久性差异不会导致所得税费用与应纳所得税税额产生差异。
②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主要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往往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评价,还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和税收筹划产生重要影响。
对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进行分析和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对企业税务管理的影响和对筹划税收的启示。
一、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概念会计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净利润,它是在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下,按照会计规则和假设计量所确定的。
会计利润反映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会计利润的计算一般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概念。
而应税所得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依法应当缴纳所得税的应纳所得额,是税收法规所规定的缴纳所得税的基础。
应税所得通常由税法规定的会计利润经过特定的调整和计算后确定,用作计算企业所得税的税基。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法规和会计准则的不同税收法规和会计准则是两个不同的规范体系,分别受到国家税收政策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约束。
在具体计量和确认上存在一些区别,如资产计提折旧、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等,在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计算过程中都会产生差异。
2.非营业性收入和费用的处理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除了主营业务收入和费用外,还存在一些与主营业务无关的非营业性收入和费用。
这些非营业性收入和费用在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计算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
企业投资收益、非经常性损益等都可能对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产生影响。
3.税务政策和税收优惠的影响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税收政策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和优惠政策也有所不同。
一些特定行业或地区可能会给予企业一定的所得税优惠,在计算应税所得时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这就会导致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
4.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在会计核算中,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比如不同的折旧方法、存货核算方法等。
关于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研究分析
关于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研究分析引言: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是两个重要的财务指标,它们之间的差异可能对企业的税务筹划和财务决策产生影响。
本文将在理论和实证的基础上,对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会计利润会计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通过对公司经营业务及金融活动的综合计量而形成的盈余。
会计利润的计算方法通常是销售收入减去成本和费用。
2.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收入额。
通常计算方法是以会计利润为基础,根据税法规定的税前加减项目,计算出最终应纳税所得额。
二、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原因1.税法约定的税前加减项目税法规定了一系列的税前加减项目,例如资产折旧、公允价值变动等,这些项目会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导致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产生差异。
2.税法对于费用支出的限制税法对于部分费用支出有限制,这些费用在计算会计利润时可以扣除,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能扣除,导致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产生差异。
3.税法优惠政策政府为了鼓励企业发展和促进经济增长,会给予一些税法优惠政策,例如减免税款、税收补贴等。
这些优惠政策会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导致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产生差异。
三、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差异对企业的影响1.税务筹划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可以为企业提供税务筹划的机会。
企业可以通过合理规划费用支出、优化资产折旧等,来降低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减少企业的税负。
2.财务决策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也会对企业的财务决策产生影响。
企业在制定财务目标和分配利润时,需要考虑到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避免因为税负的增加而导致现金流紧张。
3.税务风险管理企业需要关注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遵守税法规定,合理申报纳税。
如果企业在申报过程中存在误差或者违法行为,可能会引起税务风险和相关的法律纠纷。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和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采用的不同会计制度和税法规定所造成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包括会计利润调整项目、税法调整项目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等。
其实,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是正常的,因为两者的概念和目的不同。
会计利润是企业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在一定时期内的总和,是根据会计准则和原则所制定的标准。
而应纳税所得额是根据税法规定所计算的,是企业应当缴纳的纳税义务的基础。
那么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1. 会计利润调整项目:会计利润调整项目是指根据会计准则和原则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的项目,以便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这些调整项目包括非经常性损益、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利润分配以及补充资本调整等。
这些调整项目主要是为了体现企业经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比性,使会计利润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税法一般不承认这些调整项目,因而在应纳税所得额中不予以扣除或计入。
2. 税法调整项目:税法调整项目是指根据税法规定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的项目,以便更准确地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税法调整项目包括税前扣除项目、不予扣除项目以及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项目等。
税前扣除项目是根据税法规定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之前扣除的支出,如科研开发费用、技术改造费用、职工教育经费等。
这些支出在计算会计利润时可能已经被计入成本或费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再次扣除。
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项目是根据税法规定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的其他项目,如不动产、债权债务确认的差异调整、税收递延资产和负债的调整等。
这些调整项目通常是根据税法规定的具体条款进行计算和调整的。
3. 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是指国家为了鼓励和扶持特定行业或区域发展而提供的税收减免或优惠政策。
企业纳税所得与会计利润的差异及协调
企业应纳税所得与会计利润的差异与协调引言跟随时代的脚步,中国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必然伴随着与时俱进的不同经济管理政策。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完善,在许多地方都必须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以规范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因此,为了适应现代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相继对会计准则和税法进行了改革。
于2006 年, 我国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39 项会计准则, 以及后续出台的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新会计准则已于2007 年1 月1 日在上市公司开始全面施行。
2007 年3 月16 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它对我国的企业所得税法做了进一步修订,并合并了内外资所得税法,该法已于2008 年1月1 日起施行。
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的双双推陈出新, 给会计和税法之间的差异带来了新的重大变化。
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针对会计制度和企业所得税制度的改革更新,以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及协调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制定的不同和具体规定的不同,揭示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产生的差异的直接原因,运用实证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协调的解决方案。
现行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了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以及准则应用指南。
其中,基本会计准则是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和会计核算的主要方面做出了原则性规定,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为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了基本框架,具体由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定义与确认、会计计量、财务会计报告、附则构成,共十一章五十条;具体会计准则是在基本准则的要求下,就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具体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及其程序作出具体规定,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财务报告准则三大类;准则应用指南是企业会计准则的补充,它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具体会计准则进行细化,以解决实务操作问题,为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提供操作性规范,包括具体准则解释部分和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部分两大部分内容。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是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在税收筹划和企业财务规划中。
当企业计算应纳税的所得时,需要将其会计利润转化为应税所得。
这是因为企业在计算税前利润时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税务部门所要求的计算方式并不完全相同,会存在一些区别。
会计利润是指企业在会计准则下计算的收入减去支出后的余额。
而应税所得则是指企业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需要将其会计利润转化为应税所得,然后根据各项税收政策计算应纳税的税款。
1. 折旧和摊销在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折旧和摊销费用以计算资产的使用寿命和价值。
但是,在税法中,这些折旧和摊销费用具有特定的税收抵免政策,如加速折旧和摊销。
因此,在税法中,企业可以使用不同的折旧和摊销方法来计算应税所得。
2. 处置固定资产的收益当企业出售不再使用的固定资产时,会计准则下的收入与税法规定的收入可能不同。
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需要注意这种差异。
在税法中,企业需要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增值税和其它相关资产减值准备一起计算。
3. 坏账费用在会计准则下,企业可以根据其预测的坏账情况扣除坏账费用。
但是,在税法中,坏账费用通常只有在实际发生后才能扣除。
4. 资本化支出在会计准则下,企业可以将某些支出资本化,以便在未来年度中分摊这些支出。
但是,在税法中,通常需要一次性地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
因此,在税法中,资本化支出和非资本化支出的差异会产生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
5. 减值准备在会计准则下,企业可以通过计提减值准备来反映一些资产的损失。
但是,在税法中,减值准备的扣除需要遵循严格的规定。
因此,在税法中,减值准备的扣除可能会比会计准则下的扣除少。
综上所述,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分析很重要。
企业需要了解这些差异,并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算方式来计算应纳税的所得额。
这有助于企业在税收筹划和企业财务规划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制度性差异:协调与效果
财 经 论 丛
Colce Es a n Fia e a o m is l td s yso n nc nd Ec no e e
N .6 ( e e l o 1 1 o G n r ,N . 6 j a
业所 得税 法 主动协 调 它与会 计 准则 的差异 ,我 国新 企业所 得税 法也是 如 此。论 文进 一 步 以 上 市公 司 20 20 0 5 0 9年 数 据 为 样 本 ,通 过 会 计 利 润 与 应税 所 得 差 异 的计 算 和 统 计 分析 ,
发 现会 计 利 润与应税 所得 差异 随着制 度 变革持 续增加 ,但 会计 利润 与应税 所得 之 间差异 在
是按 照 企业 所得 税法 规定 计算 的 ,是企 业 当期实 现 的所 得税 基数 。 由于企业 会计 准则 和所 得税 法 目 标 不 同 ,理 论基 础不 同 ,在税 法 和会计 准则 制定过 程 中 ,要 保持 一定 独立性 ;同时 因为二 者对 利润 实现 过 程坚 持 的基本 原则 ,以及 对 收入 、费 用和 资产确 认与 计量 方法 具有一 定共 识 ,会 计 利润 与应
成 会计 利润 与应 税所 得之 问存 在永久 性差 异 。众 所周 知 ,所 得税会 计 总是尽 可能早 地确 认 收入 ,而 尽 可能 推迟 确认 费用 和损 失 ,因此税法 要求 扣 除项 目遵 从确 实 、相关 的原则 ,不允 许未 实现 的资产 减 值损 失在 税前 扣 除 ,不允许确认 公允价值变动损 益 ,允许 企业 在合 同约定 日确认 分期 收款销售 收人 等。这些规定必然造成会计利润与应税所 得之 间产生暂 时性差异 。所 以,会计准则 和所得税法虽然 都确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是指通过比较企业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两个指标的差异,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会计利润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总收入减去总成本和费用后的余额,是一种用于反映企业盈利水平的财务指标。
应税所得是指企业根据税法规定,依法计算而得到的应纳税额,是企业实际需要缴纳的税金。
企业的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往往存在差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会计政策的差异: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可以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这些政策的选择会对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产生影响。
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收入确认时间点、费用计提方法等,进而影响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计算。
2. 非税收入和非税收支的处理:会计利润通常包括非税收入和非税收支,而应税所得往往是基于税法规定的特定范围内的收入和费用进行计算。
企业可能会有一些非经常性收入或费用,这些在会计利润中会被计入,但在应税所得中可能会被排除或限定扣除。
3. 税收政策的影响:税法规定了企业的应税所得计算方法和税率等规定,这些规定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应税所得水平。
税法的调整、优惠政策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应税所得产生影响,进而导致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
4. 其他因素的影响: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对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产生影响。
企业可能存在不同的账务处理错误,导致会计利润的计算与应税所得的计算不一致;企业可能会有一些非金融资产的计提准备,这些在会计利润中不会计入,但在应税所得中可能会计入等。
对于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企业应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差异的原因,合理调整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政策,以实现优化税务筹划和减少税负的目标。
企业也应确保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积极配合税务部门的检查和审核。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是指在企业财务报表中,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的差异分析。
会计利润指的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通过核算和处理各项经济业务,形成的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的总体情况的数额。
而应税所得额则是根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的可作为企业纳税依据的数额。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因素:会计核算差异和税收政策差异。
一、会计核算差异:1. 摊销差异:根据会计准则,企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一般是按照预计使用寿命进行摊销。
而企业所得税法中的资产折旧、摊销与会计准则不一致,差异性的主要表现为计算方法不同和速度不同,导致资产摊销的差异。
2. 收入确认差异:会计准则允许企业按照实际发生的时间确认收入,而企业所得税法则要求企业按照收入的应收账款计入应税所得额,因此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在确认收入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3. 费用计提差异: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按照实现的法律义务计提费用,而企业所得税法则要求企业按照发生的法律义务计提费用,差异主要表现为费用的计提时间和计提额度的不同。
二、税收政策差异:1. 折旧政策差异:企业所得税法对折旧政策进行了具体规定,包括资产的使用年限和折旧率。
而会计准则对折旧政策并没有具体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折旧政策,导致会计折旧和税收折旧之间的差异。
2. 成本费用政策差异:企业所得税法对成本费用的认可标准和计算方法有具体规定,而会计准则并没有对成本费用的认可标准和计算方法进行具体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成本费用进行认可和计算,导致会计成本费用和税收成本费用之间的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是指比较企业在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两个概念上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会计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总收入减去总成本
后所得到的净额,而应税所得是根据税法规定,用来计算纳税义务的所得额。
两者之间的
差异主要是由于税法规定和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以及一些调整项目的存在。
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的差异: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对于一些收入和费用的确认、
计量和处理方式有不同的要求,导致在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两个概念上产生差异。
会计准
则可能要求某项费用在成本费用中确认,而税法规定可能要求在所得额中计入。
2. 不可抵扣项目:税法规定了一些费用或损失是不可以抵扣的,这些费用或损失在
计算应税所得时需要加回来。
税法规定可能不允许企业抵扣一些非正常损失或亏损,但会
计准则可能允许将这些损失在会计利润中扣除。
3. 非税收入和非税收支出:一些非税收入和非税收支出可能在会计利润中计入,但
不在应税所得中计入,导致产生差异。
会计利润可能包括由于资产重新估价或出售而带来
的收入,但这些收入在税法规定下不需要纳税。
在进行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时,企业需要将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进行核对,并逐项分析差异的原因。
通过分析差异的原因,企业可以了解到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的不
同之处,并对差异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调整,以确保企业遵守税法规定并准确计算纳税义务。
差异分析还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和优化自己的税务筹划和利润管理策略。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是指企业在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两者之间存在着的一种差异。
会计利润是企业通过会计核算所得到的利润,而应税所得则是根据税法规定所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
本文将从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差异分析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一、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概念1. 会计利润会计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通过会计核算所得到的利润。
会计利润是根据企业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所能够反映出来的一个财务指标,它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结果,是企业盈利情况的一个重要体现。
会计利润体现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盈利能力的强弱,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应税所得应税所得是指企业在一定征税期间内,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来应纳税的所得额。
应税所得与会计利润相关,但并非完全一致。
税法规定了一系列的税前扣除项目,包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研发成本等,这些都可以在应税所得的计算过程中予以扣减,从而降低纳税额。
1. 非税收入和非税支出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往往会产生一些非税收入和非税支出。
非税收入指的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获得的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收入,如处置资产所得、投资收益等;非税支出指的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支出,如罚款、赔偿金等。
这些非税收入和非税支出会对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2. 会计政策和估计差异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不同也会导致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存在差异。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一系列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核算原则,而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对于一些涉及未来支付和收入确认的项目进行的估计。
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上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计算结果。
3. 会计核算与税法规定的差异会计核算和税法规定在一些方面存在不一致,这也是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在企业的会计报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两个概念。
它们都是对企业收益的一种度量,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全面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让我们来看看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定义。
会计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益减去成本后的余额,是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
而应税所得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依法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需要缴纳所得税的依据。
从定义上来看,会计利润是一种会计概念,用于度量企业盈利能力,而应税所得则是一种税务概念,用于计算企业需要缴纳的所得税。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计算基础不同。
会计利润的计算是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进行的,主要包括收入确认、费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而应税所得的计算则是依据税法规定进行的,主要包括收入确认、费用扣除、资产折旧等。
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有一些差异,导致了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计算基础不同,从而产生了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还包括了一些具体的项目差异。
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在收入确认、费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在投资收益、资产处置、税前净利润等方面也可能存在差异。
这些具体的项目差异导致了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加大。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并不意味着企业存在偷税漏税行为。
相反,这种差异是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的不同以及会计期间和纳税期间的差异所导致的,是一种正常现象。
企业应当充分了解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合理合法地进行企业经营和纳税。
税务部门也应当加大对企业的税务稽查力度,规范企业纳税行为,促进税收的合理征收。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一、引言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是企业财务报表和税务申报表中的两个重要指标,它们在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方面有着不同的计算方法和处理规定,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和税务筹划中常常存在差异。
本文将对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应对这些差异。
二、差异的表现1.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计算方法差异会计利润通常是按照企业的财务会计准则编制的,主要包括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税前利润等指标进行计算。
而应税所得是按照税务法规和税务规定编制的,主要包括营业收入、税前利润、免税收入、减免税款、递延税款等指标进行计算。
这两者的计算方法和要求有着不同的规定,导致了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存在一定的差异。
2. 差异的原因分析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的:(1)税法规定的特殊准则(2)会计核算和税务申报的不同要求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在核算和申报上有着不同的要求,导致了企业在计算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时需要按照不同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处理,进而导致了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
(3)企业的税务筹划和业务活动企业在开展业务活动和进行税务筹划时,常常会根据税法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合法的税务规划和安排,通过一些合理的手段来降低应纳税额,这也会导致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差异对企业的影响1. 税收负担的差异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差异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纳税额,导致企业的税收负担存在差异。
如果会计利润大于应税所得,企业需要支付更多的税款;如果会计利润小于应税所得,企业则可以少缴纳一部分税款。
2. 经营决策的影响由于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的差异,企业在经营决策方面需要考虑到税收方面的影响因素,例如在亏损年度可以对亏损进行结转抵扣,或者在盈利年度增加合理的成本费用等。
3. 税收风险的管理企业在进行税务申报和纳税申报时,如果无法合理处理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可能会面临税务风险,如税务部门的税务检查和税务争议等,对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是指在税务核定的应税所得基础上,与会计利润进行对比分析的一项工作。
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的原因,进而优化税务筹划,减少税务风险。
会计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在符合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的前提下,按照会计核算方法计算得出的净收益。
而应税所得是企业在同一会计期间内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
那么,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从何而来?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会计政策差异:会计准则和税务法规对于某些会计项目的处理方法不同,例如固定资产的计算方法、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等。
企业在制定会计政策时,可能会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选择一种可以使会计利润最大化的政策,而税务法规则可能会限制一定的政策选择。
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产生了影响。
2. 非税收入支出的差异:在会计利润中,可能存在某些非税收入或支出项目,如政府补贴、财务费用等。
而在税法计算中,这些非税收入支出项可能被纳入或者被排除在应税所得的计算范围内,导致差异的产生。
3. 会计利润与税法确认时点的差异:会计准则通常采用权责发生制,即将收入和费用确认为会计利润的依据是其权益发生制的产生。
而税法规定了一些特定的确认时点,如收入确认时点、费用确认时点等。
在会计制度与税法制度的时点差异下,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也会产生差异。
针对以上差异,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税务规划,降低税务风险:1. 合理选择会计政策:企业应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选择既符合会计准则又能够合规的会计政策,以减少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
2. 合理规避非税收入支出的差异:企业在筹划非税收入支出时,应综合考虑税务法规的规定,避免产生较大的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
3. 合理安排收入与费用的确认时点:企业可以合理安排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点,通过合理的税务筹划,将收入和费用尽量纳入合适的纳税时点,降低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1-06-21基金项目:山东大学创新基金资助项目(IF W09110)作者简介:刘慧凤(1967-),女,山东蓬莱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邓阳(1986-),女,山东淄博人,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制度性差异:协调与效果刘慧凤1,邓阳2(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摘 要: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制度性差异不可避免,但这种差异的存在具有经济后果,适当协调二者的差异是必要的。
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下,国际上主要是由企业所得税法主动协调它与会计准则的差异,我国新企业所得税法也是如此。
论文进一步以上市公司2005~2009年数据为样本,通过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的计算和统计分析,发现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随着制度变革持续增加,但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差异在2008年后增加幅度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表明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之间的协调产生较好效果。
论文提出进一步协调建议。
关键词:应税所得;会计利润;差异;协调;效果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892(2011)06-0079-06一、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制度性差异会计利润(又称账面利润,book income)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税前利润,是依据会计准则确认计量的,反映企业当期实现的经济效益,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应税所得(tax income)是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算的,是企业当期实现的所得税基数。
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目标不同,理论基础不同,在税法和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独立性;同时因为二者对利润实现过程坚持的基本原则,以及对收入、费用和资产确认与计量方法具有一定共识,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又有一定的联系,在实务中共用同一套凭证和账薄体系。
所以,财务报告与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编制虽然有各自的依据,但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要以会计利润为基础,二者保持着一定联系。
我们将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因为依据的规范不同而产生的差异称为制度性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制度性差异可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由于财务会计是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服务的,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改革主要受投资者需求约束。
在我国会计准则改革过程中,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需求,以及会计国际化成为主导会计改革的因素。
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新 企业会计准则 由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利润表确认了未实现的收益和损失,会计利润越来越接近综合收益。
而2007年颁布的新 企业所得税法 基于所得税特点、筹集财政收入和发挥调控功能的需要,坚持历史成本计量原则,坚持修正的收入费用观[1],很难界定应税所得符合哪一种收益概念。
为了激励研究开发活动、鼓励安排待业人员就业,第6期(总第161期)2011年11月财 经 论 丛Collected Essays on Finance and Economics No.6(General,No.161)Nov.2011财经论丛 2011年第6期所得税法允许企业附加扣除50%的研发费用、加倍扣除待业和残疾人员的工资费用等;为了调整投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设立了诸多税收优惠;允许企业用税前利润弥补以前5年内发生的亏损,不允许税前扣除与企业经营无关的支出,限制业务招待费等经营性支出的扣除额。
这些必然造成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存在永久性差异。
众所周知,所得税会计总是尽可能早地确认收入,而尽可能推迟确认费用和损失,因此税法要求扣除项目遵从确实、相关的原则,不允许未实现的资产减值损失在税前扣除,不允许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允许企业在合同约定日确认分期收款销售收入等。
这些规定必然造成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
所以,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虽然都确立了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基础地位,但是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却在增加。
在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存在制度性差异的情况下,公司在为财务报告目的的盈余管理策略设计中,会选择不需要纳税或少纳税的盈余管理方案;在税务筹划和避税过程中,也会尽量不会影响企业会计业绩。
这既实现预期会计利润,满足财务报告目的,又少申报了所得税,获得所得税利益。
由此增加的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差异为非制度性差异。
非制度性差异是以制度性差异为前提的企业会计行为选择的结果。
二、协调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必要性与途径(一)协调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必要性1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制度性差异增加了企业的税收遵从成本。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存在制度性差异,在纳税申报时企业需要依据所得税法在会计利润基础进行纳税调整。
我国企业所得税申报表要求企业围绕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专门填写纳税调整表,调整内容为七大类50多个项目,且重要调整项目要再增加副表说明。
这必然增加税收遵从成本。
2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制度性差异有利于降低企业盈余管理成本。
因为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之间存在制度性差异,企业会利用这种差异,精心策划选择免税或低税的盈余管理手段,这会降低了盈余管理、财务舞弊的成本。
3.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制度性差异提高了政府会计与税收监管成本税务机关在核定企业纳税义务时需要判断企业是否如实申报,如果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一致,财务会计报表已经经过审计,税务机关可以信赖财务报表,这样就节省了稽查成本。
但是,因为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存在制度性差异,税务机关必须要针对这些差异进行审查,企业也必须一一填写纳税调整项目表。
这增加了税收征管成本。
同时,所得税会计准则要增加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的表外披露、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的列报,会计监管部门为此也必然增加会计监管成本。
因此,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之间差异越大,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制度性差异越大,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和避税的空间就越大,盈余管理的税收成本和避税行为的财务报告成本就越低,而政府执法成本会越来越高,会计和税收协同监管的价值也就越来越小,公司巨额利润和微薄所得税并存的现象会越来越多。
GAO报告1995年有32 7%美国大公司没有纳税义务,到2000年底,这一比例达到45 3%。
[2]叶康涛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盈余管理幅度越大,则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差异越高,即上市公司通过非应税项目损益,以规避盈余管理的税负成本。
但上市公司通过非应税项目损益规避的盈余管理税负成本较为有限,平均每1元操纵利润中,有1 8分的操纵利润可以规避所得税成本。
[3]由于研究样本和方法关系,国内没有提供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差异的会计后果权威证据,但这种后果的存在是被大家所认识的。
协调会计利润-应税所得差异是必要的。
(二)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制度性差异的协调途径从理论上,可以从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两个方向协调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制度性差异。
但是,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背景下,全球会计准则趋同已经成为国际会计大趋势,企业会计准则不可刘慧凤等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制度性差异:协调与效果能迁就个别国家的税法。
于是,国外提出了让所得税法向会计准则协调的思路。
美国政府2004年提出会计-税收一致化议案,即让所得税法向会计准则协调的思路。
从2005年起,许多国外学者[4][5][6]对会计利润-应税所得一致性(book-tax c onformity)路径和前景进行了模拟研究。
在我国所得税会计研究(2003-2005)和2007年所得税改革方案的研究过程中,会计界和税务界均表示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要与会计准则改革尽量进行协调。
[7]如前分析,2007年新企业所得税法也确实选择了主动向会计准则靠拢的协调路径。
由于新的企业所得税法颁布在后,在不影响税法精神的地方也尽量采取与会计准则相同方法。
比如借款费用资本化条款,原来所得税法对资本化终止时间是 办理资产移交使用手续 ,新会计准则规定的是 达到预计使用状态 ,新企业所得税采取新会计准则的确认方法。
另外,新会计准则对商品销售收入确认是五个条件,新企业所得税法已经采用四个,没有采用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一条。
尽管如此,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差异也是明显的。
张炜等的著作比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异同,发现差异项目有增加。
[8]因此,进一步协调还是有必要的。
我们认为,首先要定量评估当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发展状况,确认其影响大小,然后才是选择协调的措施。
针对制度的比较分析无法准确定量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差异大小,应该从企业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统计比较,并评估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制度性差异的协调效果。
下文以上市公司为样本,统计比较改革前后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评估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制度差异的协调效果。
三、公司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统计与分析(一)样本的选择和数据的处理本文采用2005~2009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数据。
因为企业并不对外披露纳税申报表或者应税所得,所以不可能直接获取上市公司应税所得的有关数据,需要通过上市公司披露的所得税费用、递延税款和所得税税率来推导应纳税所得额。
因为我国企业所得税是法人所得税,少数企业集团实行合并纳税,因此,本文选择上市公司披露的母公司报表数据、母公司的实际执行税率进行统计。
我国2006年2月15日发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 2007年3月16日人大通过企业所得税法,2008年1月开始实施。
为了便于全面准确地比较,在2005~2006年旧会计准则下,采用上市公司的旧报表数据,大部分公司所得税会计采用了应付税款法,2007~2009年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会计采用了资产负债表法,我们将对2005~2009年的数据分段比较统计结果。
我们从锐思数据库(RESSE T)中获取2005~2009年A股1527家上市公司母公司数据,剔除被S、ST、*ST、SST、S*ST、P T的公司 ;金融保险类公司;数据缺失的公司;出现亏损的公司和所得税为负数的公司;母公司执行多个税率的公司;2005~2006年未采用应付税款法的公司。
最终保留5年数据均齐全的样本公司401家,样本数据2005组。
公司执行税率通过查阅各公司各年年报附注得到。
具体数据计算方法如下:会计利润:采用公司报表中的利润总额。
应税所得:2005~2006年应付税款法下,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费用/执行税率;2007~2009这些符号意思:S未股改;ST三年内亏损的;SST未股改的亏损股;S*ST未股改的;连续三年亏损的股;*ST连续三年亏损的;P T以前用的,相当与现在的*ST。
这样处理主要是为了统计应税所得的可靠性,因为实证研究发现这些类公司盈余管理可能性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