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学习”的教学设计应用研究——以《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为例

合集下载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第一章: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1.1 荒漠化的定义解释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是指土地生产力降低或丧失,地表植被退化,土壤质量下降,水分减少,土地逐渐向荒漠状态转变的过程。

强调荒漠化不仅仅发生在沙漠地区,还包括土地退化、干旱化、盐碱化等多种形式。

1.2 荒漠化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荒漠化,如风力荒漠化、水力荒漠化、化学荒漠化等。

分析每种类型的特点、成因和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荒漠化的成因与危害2.1 荒漠化的成因探讨荒漠化的主要成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讲解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壤侵蚀、过度开发等对荒漠化的影响。

2.2 荒漠化的危害描述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强调荒漠化导致的生态破坏、农业生产下降、水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第三章:荒漠化的治理策略3.1 生态恢复与植被重建介绍植被恢复、植树造林、草地建设等生态恢复措施。

讲解生态恢复对荒漠化治理的重要性,并给出具体实例。

3.2 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强调水资源在荒漠化治理中的关键作用,提出节水和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讨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调配,以改善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

第四章:荒漠化的治理实践与案例4.1 国内荒漠化治理案例分析国内典型的荒漠化治理项目,如我国北方防沙林体系建设、腾格里沙漠治理等。

介绍这些项目的治理措施、成效和经验。

4.2 国际荒漠化治理经验探讨国际上成功的荒漠化治理案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绿色长城项目、澳大利亚的干旱地区恢复计划等。

第五章:公众参与与教育宣传5.1 公众参与荒漠化治理的意义强调公众参与在荒漠化治理中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积极性。

讨论如何有效动员公众参与荒漠化治理工作。

5.2 教育宣传与科普推广介绍教育宣传在荒漠化治理中的作用,通过科普推广提高公众对荒漠化问题的认识。

提出开展荒漠化教育宣传的具体措施,如编写教材、举办讲座、开展实践活动等。

第六章:科技手段与技术创新6.1 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介绍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荒漠化监测和评估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及其危害,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荒漠化的成因和治理措施,了解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的现状和成效。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荒漠化的概念及其危害:荒漠化是指土地生产力下降,逐渐向荒漠化方向发展的过程。

荒漠化会导致土地质量下降,水资源减少,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2. 荒漠化的成因:荒漠化的成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等,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开发、土地利用不当等。

3. 荒漠化治理措施:荒漠化治理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土地改良、水资源合理利用等。

4.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现状和成效: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如退耕还林、沙漠化防治、水资源合理利用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荒漠化危害和治理措施。

2.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荒漠化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影响,生动形象地展现荒漠化治理的成果。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了解荒漠化治理的难点和重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荒漠化危害和治理措施的图片、视频等。

2. 准备相关资料,包括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的实例和成效。

3. 划分学习小组,提前通知学生讨论主题和荒漠化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荒漠化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引起学生对荒漠化问题的关注。

2. 讲解荒漠化概念及其危害:讲解荒漠化的定义,分析荒漠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3. 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引导学生了解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4. 讲解荒漠化治理措施:讲解荒漠化治理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荒漠化治理的基本知识。

5. 展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现状和成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的成果,让学生了解荒漠化治理的实际效果。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定义、危害以及治理措施,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荒漠化的基本概念,了解荒漠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并探讨有效的治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荒漠化的定义及其成因;掌握荒漠化对生态环境、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危害;了解荒漠化治理的技术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素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荒漠化的定义、危害及治理方法。

难点:荒漠化治理的技术和创新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荒漠化相关资料和案例;准备PPT课件,展示荒漠化图片和数据;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课文内容;收集有关荒漠化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荒漠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的现象;提问:“你们对荒漠化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分享预习成果。

2. 知识讲解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危害及治理方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荒漠化的实际情况。

3.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治理方法的可行性;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治理经验和启示。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方法,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荒漠化问题,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5. 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荒漠化现状,提出治理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案例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荒漠化的基本概念、危害及治理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为解决荒漠化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章节: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三、荒漠化的成因分析四、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与方法五、荒漠化治理的案例分析教案内容: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1. 荒漠化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土地生产力降低或丧失,地表植被破坏,土壤贫瘠,水分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导致土地无法维持原有生产和生态功能的过程。

2. 荒漠化的类型:根据荒漠化的成因和特点,可将其分为自然荒漠化和人为荒漠化两种类型。

自然荒漠化是由于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活动等导致的荒漠化;人为荒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不当耕作等导致的荒漠化。

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1. 现状: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荒漠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近40%。

近年来,荒漠化范围不断扩大,程度加剧,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2. 危害:荒漠化导致土地资源退化,生产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破坏地表植被,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加剧水资源短缺,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诱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危害人类健康。

三、荒漠化的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气候变化,如全球变暖、降水不足等;地质活动,如地壳运动、地震等;自然植被的破坏,如病虫害、火灾等。

2. 人为因素:过度开发,如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当耕作,如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等;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和土地破坏。

四、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与方法1.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沙障固沙等;2. 工程措施:建设防沙林带、固沙工程、土地改良工程等;3. 农业技术措施:合理灌溉、改良耕作制度、调整产业结构等;4. 政策与管理措施:制定和实施荒漠化治理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荒漠化治理管理体系等。

五、荒漠化治理的案例分析1. 案例选择:选择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荒漠化治理案例,如新疆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内蒙古的沙化土地治理等。

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教学设计514

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教学设计514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设计思想】程标准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设计,以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成因—荒漠化治理为主线,以洞庭湖湿地为例,主要采用互助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带领学生分析荒漠化的原因、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教材分析】本节课位于湘教版教材必修Ⅲ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以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成因、危害与防治,以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1)荒漠化的含义(2)荒漠化的成因与危害(3)荒漠化的治理【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荒漠化有一定的认知,对于土地沙化有一定知识储备。

高一学生性情活泼积极,表现欲较强,因此在本节课中尽量加入一些图片、相关视频文件及相关微课资料辅助教学,采用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助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2)掌握荒漠化的成因(3)认识荒漠化的危害并提出治理的措施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荒漠化带来的巨大危害。

(2)通过西北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联系分析,学会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3)通过荒漠化对策探讨,得出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的合理对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荒漠化的含义与危害,增强学生对荒漠化的认知,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2)通过西北地区荒漠化案例学习,深化学生资源和环保意识,有助于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荒漠化的形成原因荒漠化的综合治理对策难点:培养学生分析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和提出保护措施的能力【教法和学法】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学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收集荒漠化相关资料,学生分组,要求学生预习本课,PPT课件和微课制作。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定义、类型及分布特点。

2. 掌握荒漠化对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

3. 了解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及其效果。

4.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荒漠化的危害、治理措施及治理成效。

2. 难点:荒漠化治理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荒漠化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提出治理荒漠化的方法和策略。

4. 采用多媒体展示,直观地呈现荒漠化现象及治理成效。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安排学生提前预习教材,了解荒漠化的基本概念。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展示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荒漠化问题。

2. 提问:什么是荒漠化?它为什么会在我国西北地区出现?环节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荒漠化的定义、类型及分布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三:案例分析1. 展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危害的案例,如沙漠化、草地退化等。

2. 引导学生分析荒漠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

环节四:小组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治理荒漠化的方法和策略。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五:多媒体展示1. 展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的成效,如植被恢复、沙漠变绿洲等。

2. 引导学生了解荒漠化治理的技术和措施。

环节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2. 提醒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环节七:作业布置2. 选择一个荒漠化治理项目,分析其成效和不足。

六、教学拓展1. 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荒漠化现状及其治理措施。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环保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荒漠化问题及治理方法。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第一章:引言1.1 课程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现状图片,引起学生对荒漠化问题的关注。

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西北地区会面临荒漠化的挑战?荒漠化对当地有何危害?”1.2 课程目标了解荒漠化的定义和特征。

认识荒漠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掌握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和危害。

探讨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及其有效性。

第二章:荒漠化的定义与特征2.1 荒漠化的定义解释荒漠化的概念,包括土地退化和沙漠化两个方面。

强调荒漠化的动态性和人类活动对其影响。

2.2 荒漠化的特征描述荒漠化的主要特征,如土壤侵蚀、水资源减少、植被退化等。

分析荒漠化地区的气候、地形和生物多样性等特点。

第三章:荒漠化的原因3.1 自然原因探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如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等。

强调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对荒漠化形成的影响。

3.2 人为原因分析人类活动对荒漠化的贡献,如过度开发、土地过度利用等。

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第四章:荒漠化的危害4.1 环境影响描述荒漠化对土地、水资源、植被等自然环境的影响。

分析荒漠化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4.2 人类影响探讨荒漠化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计的影响,如粮食安全、水资源短缺等。

强调荒漠化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第五章:荒漠化的治理5.1 治理措施介绍荒漠化治理的主要措施,如植被恢复、水资源合理利用等。

强调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5.2 案例分析以我国西北地区的实际案例为例,分析荒漠化治理的成功经验和挑战。

引导学生思考和评估不同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第六章: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具体案例分析6.1 案例一:甘肃省张掖市的荒漠化治理介绍张掖市荒漠化治理的背景和取得的成果。

分析治理过程中采取的关键措施,如退耕还林、草地改良等。

6.2 案例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的荒漠化治理探讨吐鲁番市荒漠化治理的挑战和成功经验。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图文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地理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和提高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本节的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为荒漠化的治理为本节的重点。

三、教学程序荒漠化使大面积土地资源退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被列为十大环境问题之首。

荒漠化日益严重地破坏着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板书]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板书] 一.荒漠化的成因1.概念2.成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自然因素物质基础:地表物质沉积物多课堂练习右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右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1)~(2)题。

(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A.治理盐碱地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2)该区域可能位于()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荒漠化对生产生活影响较常见的是沙尘暴,沙尘暴是否“百害而无一利”呢?课堂练习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完成(3)~(4)题。

(3)该生态环境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酸雨D.生物多样性减少(4)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B.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D.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读表回答5~6题。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章:荒漠化的定义与特征1.1 荒漠化的概念1.2 荒漠化的类型与特征1.3 荒漠化的分布与趋势第二章: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2.1 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特点2.2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特点2.3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分析第三章:荒漠化对西北地区的影响3.1 生态环境恶化3.2 资源枯竭3.3 农业生产受损3.4 社会经济损失第四章:荒漠化的治理策略与措施4.1 治理原则与目标4.2 生态恢复与保护4.3 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4.4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4.5 沙尘暴防治与绿化工程第五章: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案例分析5.1 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5.2 成功案例的经验与启示5.3 荒漠化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第六章:荒漠化治理的技术方法6.1 生物措施:植被恢复与重建6.2 工程措施:防沙治沙工程6.3 化学措施:土壤改良与保水剂应用6.4 综合措施:生态农业与生态固沙第七章:荒漠化治理的政策法规与制度7.1 我国荒漠化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7.2 政策设计与实施:国家与地方政策分析7.3 治理项目的管理与监督7.4 国际合作与交流第八章:荒漠化治理中的社会参与与教育8.1 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与方式8.2 社区参与荒漠化治理的案例分析8.3 教育与宣传在荒漠化治理中的作用8.4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策略与方法第九章:荒漠化治理的经济补偿与可持续发展9.1 荒漠化治理的成本与效益分析9.2 经济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实施9.3 可持续发展策略: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9.4 绿色产业发展与就业创造第十章:未来挑战与展望10.1 荒漠化治理的长期性与复杂性10.2 气候变化对荒漠化治理的影响10.3 科技创新在荒漠化治理中的应用10.4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的未来趋势与展望第十一章:荒漠化治理的案例研究——以国际合作项目为例11.1 国际合作的背景与意义11.2 具体的国际合作项目案例分析11.3 国际合作项目对中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的影响11.4 国际合作中的挑战与对策第十二章:荒漠化治理中的科技创新与应用12.1 科技创新在荒漠化治理中的重要性12.2 荒漠化治理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介绍12.3 科技创新在实际治理中的应用案例12.4 科技创新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三章:荒漠化治理中的生态补偿机制13.1 生态补偿的概念与原理13.2 荒漠化治理中生态补偿的实施方法13.3 生态补偿机制的案例分析13.4 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与发展方向第十四章:荒漠化治理中的多元化参与模式14.1 多元化参与模式的内涵与特点14.2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在荒漠化治理中的角色与责任14.3 多元化参与模式的案例分析与启示14.4 促进多元化参与的策略与建议第十五章:荒漠化治理的宣传教育与社会行动15.1 宣传教育在荒漠化治理中的作用15.2 荒漠化治理宣传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15.3 媒体与网络在宣传教育中的运用15.4 公众参与荒漠化治理的实践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涵盖了荒漠化的定义、特征、类型、分布、成因、危害、治理策略与措施、技术方法、政策法规、社会参与、经济补偿、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科技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多元化参与模式以及宣传教育等方面。

_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_教学设计_湘教版_黄文秀

_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_教学设计_湘教版_黄文秀

学 生回答后 由其他 同学或 小组进 行补充点评 评 通过案例创设 为学生主动 学习提供锻 炼的机会 , 可以摆脱教 师讲 、 学生 听的模 式 提 高学 生从 案例 中获取信 息的能力 力
设 计动机 机
动 态调整 整
给 师要对 教 予那 些有独特见解 学生的成果 予以适 的学生发 当点评 表意见的机会 评 会 不 要给 学生以 “标准答案 ”, 只需给 出一个思 维的方向或 角度 , 留一个更广 阔的思维空间 , 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 神
以任务 引导学生思 考 , 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 , 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 小组 合作 、 讨论 , 培养 学生的合作精神 锻 炼学生的读 图 、 析 图能力 , 掌握基本的地 理学 习方法
设计 动机
培养 学生合理推测 的能力
课前布 置的 内容要更 广泛一 些 , 如世 界其 它地 方的荒漠化情 况 , 我 国的 西北地 区之 外其它地 方的 荒漠化 情 况 , 这样 , 使 学生的 思维更
视 频播 放之前 , 应先提 醒学 生要 注意视频 中的解说 说
模块 二 指定 任务 见表 模块 三 案例 分析 见表
。 。
学 生 探 究 地理 问题 的兴 趣 ,树 立 学 生 正确 的人 地观 、 科学的
环 境观 , 激发 学生 的爱 国之情 。
专 家点 评 教 师对 该 节教 材 分析 和 教 学 定位 准 确 , 对学
务 ” 驱 动 学生 一步 步深 入探 讨 荒 漠化 的成 因与 治理措 施 , 整 节课 的 “任 务 布 置 ”条理 清 晰 、结 构 明确 , 能有 效促 进 学生积 极 思考 , 符 合 学生认知 规律 。 同时运 用小组 合作 与 自主 学 习 、 探 究发 现相 结合 的教 学 策略 , 鼓励 学生积 极参 与课 堂学 习活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教案: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课程目标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和分类。

2.认识荒漠化对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危害。

3.掌握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及造成原因。

4.了解荒漠化治理的方法与成效。

5.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草原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荒漠化的概念和分类。

2.荒漠化对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危害。

3.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及造成原因。

4.荒漠化治理的方法与成效。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荒漠化的概念和分类,并通过图片等多媒体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15分钟)a.荒漠化对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危害:-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地区的水源、气候和空气质量。

-使农田退化,降低农业产量。

-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威胁畜牧业的发展。

-增加沙尘暴、沙化土地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

b.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及造成原因:-西北地区干旱、风沙等自然环境条件恶劣。

-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

3.探究(20分钟)a.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社会与经济的具体影响。

b.每个小组汇报结果,进行讨论并进行指导。

4.总结(10分钟)a.讲解荒漠化治理的方法与成效,如退耕还林、沙漠植被的恢复等。

b.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效的治理荒漠化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5.拓展(15分钟)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等资源,查找其他地区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以及国家政策和计划,分享给全班。

6.作业(5分钟)学生撰写一篇小论文,谈谈如何保护现有的草原资源以及预防荒漠化的措施,并进行讲解。

四、教学评价1.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评价。

2.评估学生对荒漠化的理解及其危害与治理的认识程度。

3.通过讲座、小组讨论和作业的形式,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2.图片、视频、PPT等教学素材。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荒漠化的定义、类型和分布情况。

2. 使学生认识到荒漠化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3. 培养学生了解荒漠化治理的方法和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荒漠化的定义、类型、分布情况及危害。

2. 难点:荒漠化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荒漠化的定义、类型、分布情况及危害。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荒漠化治理案例。

3. 小组讨论法:探讨荒漠化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荒漠化相关图片、视频和数据。

2. 案例材料: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荒漠化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荒漠化的现象。

2. 讲解荒漠化的定义、类型和分布情况:通过课件介绍荒漠化的概念、类型(如风力荒漠化、水力荒漠化等)和分布情况。

3. 分析荒漠化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危害:讲解荒漠化对人类生活、农业生产、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

4. 案例分析:介绍典型的荒漠化治理案例,如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美国的草原恢复项目等,分析其治理方法和效果。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荒漠化治理的其他方法和措施,如植被恢复、水资源合理利用、退耕还林还草等。

6. 总结:总结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方法,强调环保意识。

7. 作业布置:六、教学拓展1. 引入荒漠化以外的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等,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生态环境的整体性。

2. 探讨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七、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问当地的环保部门或治理荒漠化的企业,了解荒漠化治理的实际情况。

2. 学生分组进行荒漠化治理的模拟实验,如种植耐旱植物、构建水土保持设施等。

八、课程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如内容充实、观点明确等。

3. 学生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等。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章节: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特征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三、荒漠化的原因分析四、荒漠化治理的措施与实践五、学生实践活动与反思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特征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荒漠化的概念、类型及特征。

2. 教学内容:荒漠化的定义、荒漠化的类型(包括自然荒漠化和人为荒漠化)、荒漠化的特征(如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减少等)。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及其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2. 教学内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分布、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植被破坏、土壤流失等)、荒漠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如农业生产下降、水资源减少等)。

3.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分析法。

三、荒漠化的原因分析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2. 教学内容: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等)和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对荒漠化的影响。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四、荒漠化治理的措施与实践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荒漠化治理的方法及其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应用。

2. 教学内容: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如植被恢复、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的实践案例(如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五、学生实践活动与反思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荒漠化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荒漠化治理的实践活动(如种植树木、宣传环保等),引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反思。

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六、荒漠化监测与评估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荒漠化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及其重要性。

2. 教学内容:荒漠化监测的方法(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荒漠化评估指标体系、荒漠化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教案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湘教版必修三)【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教材分析】荒漠化使大面积土地资源退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被列为十大环境问题之首。

荒漠化日益严重地破坏着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因此教材以荒漠化严重的西北地区为典型案例,阐述西北地区荒漠化发展的地理背景和人地作用的特点,从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分析荒漠化的形成、分布和防治措施。

教材首先分析荒漠化的概念,提出教学主题“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其次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荒漠化的成因,最后通过“活动”内容:科尔沁草原荒漠化的影响;西北地区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生态移民与自然的关系等分析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设计思想】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及高一地理学习中已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通过看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对荒漠化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的了解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对信息提取和整合缺乏系统性训练,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较差,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较多资料、图表和探究性习题,使学生对资源与环境间的关系有更好的了解,在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同时,充分调动他们的学生思维能力和表现欲,挖掘学习潜力,实现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能运用荒漠化的概念判断一些实际问题。

2.了解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能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3.理解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4.理解荒漠化发生的危害。

5.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影视图片,引入说明沙尘暴的发生是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直接导致的结果。

高二地理教案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高二地理教案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肇州二中孙俐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和危害2、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是自然原因与人为因素作用于脆弱生态环境的结果。

过程与方法:了解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内容和整治模式,通过对荒漠化成因和荒漠化防治的探究,能分析当地或某一区域内荒漠化的典型案例,学会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人为原因是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因素,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和环保意识,才能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从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案例中,让学生认识到荒漠化是可防可治的,但目前我国的荒漠化仍不容乐观,因而防治荒漠化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提高学生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荒漠化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2.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教学难点1、判断区域存在的荒漠化问题。

2、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荒漠化形成的影响【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幻灯片播放古丝绸之路上的绿洲图片,并播放沙尘暴的新闻录像,说明土地荒漠化会引发沙尘暴,而荒漠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板书] 2.1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展示:我国各地荒漠化的表现各异:西北地区____土地沙漠化青藏地区____冻融荒漠化云贵高原____石漠化江南丘陵____红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华北平原的土壤盐碱化内蒙古高原的草场退化东北平原的黑土流失学生阅读教材:荒漠化的含义和西北地区荒漠化阅读材料,总结:荒漠化实质是土地退化,包括风蚀和水蚀。

以上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果造成土地退化进而导致荒漠化。

[板书]荒漠化的含义合作探究1:活动展示:图片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各要素之间有何关系1、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2、地形:位于第二级阶梯,海拔高,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

地球科学教案:荒漠化对生态平衡造成的危害及其治理方法

地球科学教案:荒漠化对生态平衡造成的危害及其治理方法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退化、植被严重退化和沙漠化的自然现象。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人类活动加速和地表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原因,荒漠化现象日益加剧,给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从荒漠化对生态平衡造成的危害和治理方法两个方面来探讨荒漠化问题。

一、荒漠化对生态平衡造成的危害1. 破坏生态环境荒漠化现象导致土地资产的浪费和自然资源的浪费,破坏了生态环境科学,形成了生态恶性循环。

2. 威胁生态安全荒漠化现象威胁生态安全,影响人类居住环境和健康,对全球生态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

3. 加剧土地沙漠化荒漠化的恶性循环将土地转变为沙漠地带,导致生态环境不可挽回的破坏。

4. 破坏社会经济发展荒漠化问题不仅直接破坏土地环境、生态环境,还会影响农业生产、工业生产、旅游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形成社会经济的巨大损失。

二、荒漠化治理方法1. 引导合理用地引导深度治理荒漠化地区,建立保护区、开发区、耕地等多种用地类型,走特色发展之路。

2. 制定科学计划荒漠化地区制定科学、合理的荒漠治理计划,定期实行救治措施。

3. 推广旱作农业实行水土保持措施,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鼓励发展旱作农业等民生产业。

4.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利用当地少有的资源建设防沙为主、防风为辅的生态系统,动员当地居民,实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等保护措施。

5. 加强风沙防治加强风沙防治、植被恢复工作,促进本地的植物和树木生长,在森林和草原植被丰富的情况下,在农村、城市等地建设荒漠化特色旅游区、野外生态农业公园等丰富多彩的旅游业。

荒漠化对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救治措施,将治理荒漠化问题作为一项重大的工程任务。

希望全球各国生态、环保部门积极发起,积极行动。

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并优化我们的生态环境、稳定我们的社会经济,从而实现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 , 高 中 二年 级 地理 课 程 中《 漠化 的 危 害 与 治 理 》 课 为例 , 意 义学 习” 教 学设 计 应 用进 行 了 实践 探 索 。 实践 以 荒 一 对“ 的 证 明 , 过科 学 的设 计 , 意 义 学 习” 变 革机 械 的“ 受 学 习” 式 , 进教 师 教 学 方 式 和 学 生 学 习 方 式 的转 变 , 助 学 通 “ 可 接 模 促 帮
使 建 构 一 种 能 真 正 促 进 学 生 发 展 的 “ 义 学 习” 式 , 意 方 以促 进 学 的 科 学 设 计 , 学 生 体 会 到 学 习 的 价 值 并 主 动 参 与 学 习 过
以 解 发 生 的 全 面 发 展 、 性 发 展 和 可 持 续 发 展 。文 献 检 索 发 现 , 个 现 程 , 帮助 学生 理 解 世 界 、 决 问 题 、 展 自我 的 一 种 学 习 活 有 研 究 成 果 主 要 集 中 在 如 何 利 用 相 关 理 论 ( 奥 苏 贝 尔的 有 动 。该 定 义 包 含 以 下 三 层 含 义 : 如 意 义 学 习理 论 ) 进 学 科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 促 培养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第 一 ,帮 助 学 生 理 解 世 界 、 决 问 题 、 展 自我 ” “ “ 解 发 是 意
力等方面 , 而关 于“ 义 学 习 ” 意 的教 学 设 计 应 用 方 面 的研 究 还 义 学 习 ” 目标 。在 学 习过 程 中 , 仅 让 学 生 “ 其 言 ” 更 要 的 不 得 ,
比较 零 散 , 够识 与世 界 、 知 识 得 以 产 生 和 应 用 的 得 , 与
生理 解 外 部 世 界 , 养 学 生 的 问题 解 决 能 力 , 培 同时使 学 生 不 断 发展 和 完善 自我 。
关 键 词 : 义 学 习; 学设 计 ; 习 方 式 ; 意 教 学 问题 解 决 能 力
中图 分 类 号 : 3 . G6 2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4 6 2 1 ) 6 0 3 — 3 1 7 ~9 7 ( 0 1 0 — 1 0 0
( ) 意义 学 习” 内涵解 析 二 “ 的
按 照 郑 太 年 对 “ 义 ” 理解 , 意 的 我们 尝试 将 “ 义 学 习 ” 意 界
理 学 、 习科 学 的角 度 , 过 对 知识 与学 习 的研 究 , 革 目前 学 通 变
在 通 在中小学教学中仍 占统治 地位 的、 机械 的“ 接受学 习” 方式 , 定 为 : 教 师 的指 导 下 , 过 对 学 习 目标 和 学 习 过 程 等 因 素
一 的 能力 、 取 新 知 识 的能 力 、 析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以 及 交 作用 , 个 重 要 的 前 提 就 是 表 述 于 文本 或存 在 于 实 际 教 育 活 获 分
流 与 合 作 的 能 力 心 。可 见 , 师 的 教 学 方 式 和 学 生 的 学 习 动 中 的教 学 和 学 习 的 目的 与 活动 方 式 能 引起 学 生 的“ 理 结 教 , 。。 方 式 的转 变 , 决 定 新 课 程 改 革 能 否 成 功 的 重 要 因 素 之 一 。 果 ” 在组 织 和 理 解 内 容 时 能 在 内 心 生 成 某 种 心 理 框 架 l 是 要 意 , 近 年 来 , 推 进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顺 利 实 施 , 大 学 者 围绕 如 何 换 句 话 说 , 使 教 育 活 动 有 “ 义 ” 学 习 目标 和 学 习 过 程 的 为 广 使 实 现 教 学 方 式 和学 习 方 式 的 转变 , 不 同视 角 开 展 了 深 入 的 设 计 要 对 学 生 构 成 意 义 , 学 生 体 会 到 学 习 的 价 值 。 从 理 论 研 究 和 实 践 探 索 。在 众 多研 究 中 , 专 家 试 图 从 教 育 心 有
以《 漠 化 的危 害与 治 理 》 例 荒 为
周 效章
( 口师 范学 院 教 育科 学 系, 周 河南 周 口 4 6 0 ) 6 0 1
摘 要 : 课 程 改 革 明确 要 求转 变教 师 的教 学方 式 和 学 生的 学 习 方 式 。 在 对 “ 义 学 习” 概 念 进 行 界 定 的基 础 新 意 的
为 此 , 者 在 借 鉴 现 有 研 究 成 果 的 基 础 上 , “ 义 学 情 境 联 系 起 来 , 力 让 学 生 在 探 究 世 界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过 程 中 笔 对 意 努 习 ” 概念 重新 进 行 界定 , 以 高 中 二 年 级 地 理 课 程 中 《 漠 产 生 知 识 , 帮 助学 生理 解 外 部 世 界 , 养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 的 并 荒 以 培 化 的 危 害 与 治 理 》 课 为 例 , “ 义 学 习 ” 教 学 设 计 应 用 同时 不 断 发 展 和 完 善 自我 。 一 对 意 的 进 行 了 深 入 的 探 索 , 望 能 为 广 大 基 础 教 育 工 作 者 提 供 些 许 希 有益的帮助 。
第 2 卷 第 6期 8
Vo . 8 No 6 12 .
周 口师范 学 院学报
J u n l fZ o k u No ma nv riy o r a h u o r l ie st o U
21 年 1 月 01 1
NO .2 l V 01
‘ ‘ 子 的 恧义. 习” 教学设计应用研 究 意义学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郑 太 年 在 《 义 : 个 世 界 的 联 系 和 对 意 三 《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纲 要 ( 行 ) 明 确 提 出“ 变 课 程 义 ” 基 试 》 改 一 所 意 , 价 作 的意 思 , 学 指 实 施 过 于 强 调 接 受 学 习 、 记 硬 背 、 械训 练 的 现状 , 导 学 话 》 文 中提 到 , 谓 “ 义 ” 包 括 “ 值 、 用 ” 死 机 倡 有 有 生 主 动参 与 、 于 探 究 、 乐 勤于 动 手 , 养 学 生搜 集 和处 理 信 息 习 内 容 和 学 习 过程 对 学 生 而 言 有 价 值 、 作 用 。有 价 值 、 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