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优秀教(学)案
《拟行路难》教案
《拟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拟行路难》全诗;(2)分析并掌握诗中的意象、手法和情感;(3)了解作者李白及诗歌创作的背景;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感慨;(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与手法;2. 诗人的情感变化;3. 诗歌的背景与文化价值。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境的把握;2. 作者情感的剖析;3.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2. 诗歌原文;3. 相关资料卡片;4. 课堂讨论话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白及《拟行路难》的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手法和情感;(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如“行路难”、“江湖”、“明月”等;(2)解读诗歌手法,如比喻、象征、拟人等;(3)剖析作者情感,理解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矛盾。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及文化价值。
6. 课后作业(1)背诵《拟行路难》;(2)写一篇关于《拟行路难》的赏析文章。
六、教学拓展1. 通过多媒体展示其他描写“行路难”的诗歌,如《登高》、《行路难·其四》等,进行比较阅读;2. 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深入剖析《拟行路难》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3.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表达自己的“行路难”。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诗歌内容,完成填空题:(1)《拟行路难》的作者是____;(2)诗歌主题是____;(3)诗歌中的意象有____、____、____等。
公开课《拟行路难》教案
公开课《拟行路难》优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拟行路难》的诗意和背景;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解读诗句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运用文本分析和解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感慨和思考;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李白生平简介;《拟行路难》的创作背景和动机。
2.2 诗文朗读与解读:全文朗读;逐句解读,分析意象和表达手法;探讨诗句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3 文本拓展:李白的其它诗作介绍;《拟行路难》的历代评论和解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诗人李白;提问学生对困难和挑战的看法,引发对《拟行路难》的思考。
3.2 朗读与解读:学生分组朗读;教师逐句解读,引导学生分析意象和表达手法;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句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分享对诗句的解读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与背诵: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关注语音语调和表达情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文学素养。
4.2 学生解读与分析:评价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关注对意象和表达手法的理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4.3 学生小组讨论与分享:评价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分享,提高交流和讨论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材料:《拟行路难》全文;李白生平简介;《拟行路难》的历代评论和解读。
5.2 多媒体资源: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网络资源,如李白诗作的介绍和解读。
5.3 教学工具:投影仪和多媒体播放设备;教学PPT或教案手册。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李白的生平介绍视频,引发学生对李白的兴趣。
拟行路难教案6篇
拟行路难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心得体会、学习心得、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方案、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insights, learning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pla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拟行路难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指导工具,教师通过编写教案可以更好地安排课堂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拟行路难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拟行路难》教案
《拟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拟行路难》。
(2)理解《拟行路难》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拟行路难》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拟行路难》。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鲍照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拟行路难》的诗意和主题。
2. 《拟行路难》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拟行路难》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 诗歌中深层次的含义和寓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拟行路难》的文本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鲍照的生平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拟行路难》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拟行路难》,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拟行路难》的主题和寓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针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解释。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朗读诗歌时的情感体验。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拟行路难》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7. 作业布置(1)让学生背诵《拟行路难》。
(2)写一篇关于《拟行路难》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鲍照的其他作品,如《芜城赋》、《玉台新咏》等,探讨其艺术风格和思想内容上的异同。
2.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拟行路难》在古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七、课堂互动1. 设置问答环节,让学生提问并解答关于《拟行路难》的问题。
2. 组织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时间内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拟行路难》。
《拟行路难》教案(精选3篇)
《拟行路难》教案(精选3篇)《拟行路难》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2、学会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能力目标:1、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2、学会比较阅读,积累一定量的诗歌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教学重点】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和联想比较【教学难点】对鉴赏诗歌的学习方法理解性地掌握,并学以致用【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搜集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的诗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1、交流有关“人生之路”的感想,谈一谈自己对“人生之路”的理解和感受。
人生之路难行,无才难行,有才亦难行。
2、提出课题,坦陈本诗难学,但必须知难而上。
本诗是一首成人诗,同学们可能难以感受。
3、提出问题:试结合之前一定量的诗歌学习,归纳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明确:1、读懂大意;2、知人论诗;3、领悟情感;4、赏析技巧一、读懂大意要求:明确体裁、读准字音、把握节奏1、读懂大意之体裁:联想比较学过的诗歌体裁和乐府古诗《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本文是第四首。
2、读懂大意之读音、节奏;3、同位合作,根据大意试背诵二、知人论诗1、联想比较,就全诗或自己感受最深的某句诗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理解。
2、示范诵读,引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①交流有关鲍照的生平经历和写诗的背景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
字明远。
本籍山东东海(治所在今郯城);一说山西上党(可能是指东海鲍氏的祖籍)。
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
公开课《拟行路难》教案
公开课《拟行路难》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拟行路难》,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古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拟行路难》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思想情感,认识友情、理想和人生价值的重要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拟行路难》的文意,分析作品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 教学难点:掌握古文的阅读方法,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拟行路难》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拟行路难》,理解文意,体会作品情感。
3. 讲解:分析《拟行路难》中的关键字词、意象和表达技巧,解读作品中的哲理。
4. 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友情、理想和人生价值,分享自己的感悟。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学生对《拟行路难》的文意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情感表现,评价学生对友情、理想和人生价值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拟行路难》,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3. 选择一首古文诗歌,进行阅读分析和鉴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情感体验的学习氛围。
2. 问题驱动: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3. 分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拟行路难》的文意、技巧和主题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权威的信息来源。
2.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活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文作品,进行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公开课拟行路难教案
公开课《拟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拟行路难》全文。
(2)了解作者李白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生困境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手法的分析。
3. 诗歌的审美价值和人生哲理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难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情感和哲理的深入剖析。
3.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诗句为例,深入剖析诗歌技巧。
3. 采用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精神。
4. 运用启发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简介作者李白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1.2 提问:同学们对“行路难”有什么理解和感悟?2. 自主学习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2 布置思考题:请同学们结合诗句,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手法。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见解。
3.2 各组选取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诗歌的审美价值和人生哲理。
4. 课堂讲解4.1 讲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翻译。
4.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手法,以具体诗句为例进行剖析。
5. 课堂练习5.1 让学生运用所学,自行选取一首古典诗歌进行鉴赏分析。
5.2 分享练习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6. 总结拓展6.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2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拟行路难”的理解和感悟。
公开课《拟行路难》教案
公开课《拟行路难》优质教案第一章节:教学目标与内容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拟行路难》的背景,掌握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理解作品中表达的作者情感。
2. 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拟行路难》是东晋时期文学家谢灵运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写了他的人生历程和心路历程。
2.2 诗句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解读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第二章节:教学过程与方法1. 课堂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拟行路难》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大意。
2. 诗句解析2.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解读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2.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 小组讨论3.1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3.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小结4.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4.2 学生自主总结学习收获,进行自我评价。
第三章节: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1.1 教师针对诗句的意义和修辞手法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1.2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 小组讨论2.1 教师评价学生分组讨论的积极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汇报质量。
2.2 学生互评,互相借鉴学习。
3. 课后作业3.1 教师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诗句意义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3.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节:教学拓展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1.1 教师向学生推荐与《拟行路难》相关的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1.2 学生自主阅读推荐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文学活动2.1 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团或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创作能力。
2.2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拟行路难》教案
《拟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拟行路难》的诗篇;(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3)能够了解作者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生困境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背诵与理解;(2)诗中意象、情感和哲理的分析;(3)作者李白及其创作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读;(2)诗中深层次情感和哲理的把握;(3)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李白及其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进入诗文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诗中生僻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与拓展:(1)引导学生欣赏诗文的语言、韵律和意象;(2)对比分析其他诗人的作品,拓展学生视野。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诗文《拟行路难》;2. 写一篇关于《拟行路难》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3. 选择一首李白的其他诗作,进行鉴赏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背诵诗文的熟练程度;2. 学生对诗中意象、情感和哲理的理解程度;3.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合作探讨的能力;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李白生活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的心境。
2. 互动提问: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一)共3篇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一)共3篇《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一)1《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一)一、教材分析《拟行路难》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名篇。
这首诗全篇采用“比兴”手法,通过描绘山川河流、天上云霞、人物情感等,来展现出作者思乡之情、壮志凌云的激情和拼搏奋斗的决心,是唐诗中的一件精品佳作。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之李白及其诗歌创作风貌。
2.通过分析《拟行路难》的篇章结构,加深对古诗词的认识。
3.理解“比兴”手法的运用,提高对诗歌的鉴赏水平。
4.读懂《拟行路难》这篇唐诗,领略其深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 欣赏李白所作《将进酒》全篇,并对李白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创作手法进行分析。
第二步: 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三步: 讲述《拟行路难》的创作环境和意义,以及其中的比兴手法。
第四步: 分析《拟行路难》的篇章结构,为孩子们组织阅读提供指引。
第五步: 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别负责该诗某一篇章部分的分析,让学生在与同伴间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进一步深化对诗歌艺术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以互动体验为主要特点的情境化教学法。
五、教学手段英语多媒体教学与课堂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领悟它传达的思想情感。
六、家庭作业1.阅读李白代表性的一首诗歌,对其进行分析。
2.在《拟行路难》的比兴手法中,挑选其中两三个进行分析,说明它们的意思。
3.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并撰写一篇文章。
4.背诵《拟行路难》的某一段。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拟行路难的教学实践,学生们就可以在课堂上感受到古诗词美的艺术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互动体验中,拓展自身各个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理解和运用比兴手法来研究诗歌,为学生今后的文化学习和应用奠定更坚实的基础通过本次拟行路难的教学实践,学生们在教师帮助下,更加深入认识古代文学,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到古诗词艺术魅力的独特之处。
《拟行路难》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拟行路难》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拟行路难》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1《拟行路难》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拟行路难》是唐代文学家元稹所作的一首节选七言律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名作。
本篇文为学生版的《拟行路难》导学案,主要针对人教版高二选修课程而编写,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这篇文学作品。
一、背景介绍1. 作品背景《拟行路难》写于唐代,也就是公元618年至907年之间,是一首寓言性质的七言律诗,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后,文化繁荣不再,人民遭受战争、饥饿、苦难的时代背景。
2. 诗人背景元稹,字微之,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以文学天才著称。
他生于唐代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逝世于广德二年(公元824年),享年84岁。
由于其长期在朝担任要职,主持文化建设,被誉为“里巷巨公”,所作的文学作品深受后人推崇。
二、诗歌鉴赏1. 诗歌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出门俱是看花人,眼底无穷岛。
迷藏草木背苍天,茫茫赤色连冈峦。
问汝平生功业,曾几何时恰白头。
无人共语凌云意,羡他人事有成功。
2. 诗歌翻译(1)金樽盛着清美的美酒,十千斗的量,玉盘佳肴名贵繁多,直值万钱。
(2)我停止了饮酒感受佳肴,持箸停杯,却不由自主地担忧,握紧手中的剑四面张望,心里十分茫然。
(3)我走出门外,遇到的都是赏花的人,眼前美景无边,美不胜收。
但在这草木茂盛、天空苍茫的景色中,我却迷失了方向。
(4)问问你们,平生立过怎样的功业,曾享受过多少荣耀,现在是否也已经迈入了白发时代。
(5)我没有人能听懂我的凌云志向,只能羡慕他们已经取得了成功。
3. 诗歌分析(1)题目“拟行路难”,表明了诗人在思考出路支结的主题方面展开了思考。
行路难、出门难,和人生的“求生存、求自由、求存在的价值”是息息相关的。
(2)第一、二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在文学作品中已是大家熟悉的鸦片、黄金、珍珠、翡翠、平价、高价等对物品价值的形容。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一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一)《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一)「篇一」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诗的鉴赏,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李白《行路难》教案。
二、教学要求1.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体会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3.背诵本诗三、李白生平及其创作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盖自有诗人以来,我未尝见大泽深山,雪霜冰霰,晨霞夕霏,千变万化,雷轰电掣,花葩玉洁,青天白云,秋江晓月,有如此之人,如此之诗。
”——北宋徐积《李太白杂言》1.李白的生平一生大致可分五个时期:蜀中学习与漫游时期(25岁以前);远游求仕时期(26至42岁);长安时期(42至45岁);再度漫游时期(45至55岁);安史之乱时期(44至62岁)。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杜甫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对李白诗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
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
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
此后11年内,“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庐山一带隐居。
次年十二月他应邀参加永王幕府。
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不久流放夜郎。
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
61岁,准备北上讨伐安史叛军,半路因病折回。
次年在当涂病逝。
2. 李白的思想李白的思想主要体现为儒、道、侠三者兼综的特点。
儒家的忧患精神与用世济时的思想及其人生价值观,始终影响着李白,而道家超尘出世、追求精神自由的人格精神及道教的神仙世界,又始终沾溉着李白的思想与性格。
此外,李白的思想与人格中还渗透了游侠和纵横家的侠义精神和人格理想。
《拟行路难》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拟行路难》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朗读诗歌感受作者“愁”情。
2、比较阅读,体会李白鲍照的人生困惑和面对现实不同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感受作者作者“愁”情,体会面对人生困惑不同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一)鲍照鲍照(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
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人。
鲍照家世寒微,但很有志气,有一妹鲍令晖,也善文学。
元嘉期间被宋文帝刘义隆聘为国侍郎。
孝武帝即位后,任临海王刘子项的前军参车、迁军刑狱参军,人称“鲍参军”。
后刘子顼作乱,鲍照为乱兵所杀。
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
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
鲍照和庾信合称“南照北信”。
有《拟行路难》18首。
(二)题目解说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名,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
拟行路难,为乐府组诗名。
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此诗是第四首。
(三)写作背景鲍照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以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
这就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
这些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门阀制度像大山一样压在鲍照身上,促使他把无比巨大的愤懑不平之气化作《拟行路难》这样的诗篇。
二、学习过程任务一:诵读诗歌感受“愁”情任务设计:1、诵读诗,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2、读诗,用诗中一个字概括作者的情感?愁3、诗歌开头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说“人生亦有命”,似乎是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事实是否如此?①诗歌开头两句由泻水于平地起兴,以水流方向的不一来喻指人生穷达的各殊这是一个很有名的比喻,它能够从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中揭示深刻的哲理,耐人咀嚼,引人感悟。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拟行路难教学设计一等奖【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鲍照的一首诗作。
鲍照这位诗人我们可能觉得很陌生,但是杜甫、李白我们很熟悉了吧。
我们来看一首诗——杜甫的《春日忆李白》。
其中称赞李白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杜甫用鲍照诗作的成就来赞扬李白,可见对鲍照诗作评价之高。
那么,鲍照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为何没有像李白杜甫一样青史留名、为人们所熟知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鲍照的《拟行路难》,跟随诗人的脚步走进他的作品,了解他的人生,感悟他的诗情。
诵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清节奏【学习目标】1. 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把握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2. 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
【学习过程】一、初读,扫清文字障碍、掌握相关资料预习检测(自主学习)1. 给下列重点字注音:鲍()酌()踯躅()2. 解题:《行路难》是(),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鲍照《拟行路难》共()首,歌咏()。
本文是第四首。
3. 了解概括鲍照的创作成就和人生经历:认真阅读“资料链接”,用一句话概括鲍照的创作成就和人生经历。
(可以用“虽然??但是??”的句型。
)鲍照一生虽然才华横溢、诗文有盛名,且少有壮志,思求报国,但因出身寒门,一生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
所谓“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4.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诗歌大意。
就像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人的命运也是既定的,怎么能总是这样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一曲《行路难》,歌唱声又因举杯饮酒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敢多说什么了。
二、精读,披文入情,咀嚼文字,体悟情感文字是情感的载体。
前面,我们已经扫清了文字障碍,初步把握了这首诗的基本内容。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品读揣摩诗歌的语言,深入把握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一)自由诵读诗文,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诗人情感:“愁”下面就让我们来解读这个“愁”字。
公开课《拟行路难》教案
公开课《拟行路难》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拟行路难》全诗;(2)了解作者李白及诗歌创作的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现实的矛盾;(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3. 诗歌主题的深入探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3. 将诗歌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字词解释、修辞手法等;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3. 欣赏法:朗读、默写、演唱等形式,感受诗歌的美。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李白及《拟行路难》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字词意思,体会诗歌情感;3. 讲解分析: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主题;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做好课堂笔记。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修辞手法和主题的理解程度;2. 作业检查: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诗歌背诵和课后作业;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诗歌的字词、修辞手法和主题;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八、拓展活动:1.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诗歌;3.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李白和古典诗歌的知识。
《拟行路难》教案
《拟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拟行路难》全诗;(2)分析并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了解作者鲍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升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抗争精神;(2)认识到了解历史背景对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性;(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追求真理、崇尚美德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背诵与理解;(2)诗中修辞手法和意象的把握;(3)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诗中深层次含义的解读;(2)修辞手法和意象的深入分析;(3)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2. 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提高解读文本的能力;3. 比较教学法:适当引入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鲍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次含义;(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重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拟行路难》;3. 了解作者鲍照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推荐。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背诵《拟行路难》,理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了解作者鲍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能够深入解读诗文,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公开课拟行路难教案
公开课《拟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拟行路难》,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读诗词、品味语言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感慨,理解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语言特色。
2. 诗词的意境描绘。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典故的解读。
2. 诗词主题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拟行路难》,理解诗词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堂讲解:讲解诗词的语言特色、意境描绘,解读诗词中的典故。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词主题,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汲取启示,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其分析和表达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批改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其对诗词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资源1. 诗词原文:提供《拟行路难》的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 参考译文:提供《拟行路难》的译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3. 相关资料:提供关于李白及其诗歌的背景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八、教学进度1. 第1周:介绍李白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让学生自主阅读《拟行路难》。
2. 第2周:讲解诗词的语言特色、意境描绘,解读诗词中的典故。
3. 第3周: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词主题,分享学习心得。
4. 第4周:总结拓展,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汲取启示,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 第5周:布置课后作业,收齐批改。
九、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每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效果。
《拟行路难》教案
《拟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拟行路难》全文;(2)了解作者鲍照及其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生道路的艰辛探索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其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拟行路难》全文;(2)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了解作者鲍照及其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文中较为复杂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2)作者情感的把握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2. 运用对比分析、实例讲解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 结合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生动形象地阐述诗文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鲍照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拟行路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 实践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拟行路难》,进行文学创作练习。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拟行路难》;2. 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列举实例并进行简要分析;3. 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人生道路探索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背诵与默写:检查学生对《拟行路难》的背诵和默写情况,评估其对文本的熟悉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行路难
教材简析:
我国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这种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了这个时期的一个特色。
鲍照的这首诗就是一个代表。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诗人所处的时代比较陌生,因此介绍我国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制度是学生理解本诗所体现的思想情感的关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的容。
2、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3、理解文幅渲染愁绪的用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手法感受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分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预习,熟读课文,了解晋时代的文人特点。
教师准备课件,投影要点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学习的要点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那么通过赏析示例《长恨歌》的学习,你能说说什么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吗?
生答:用自己的经验来推测作者的本意,理解诗歌要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结合鲍照的《拟行路难》来实践一下“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
二、明确本课教学目标: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三、了解诗人:
请同学读书下注释1。
它除了关于诗题的介绍,主要介绍了鲍照的诗歌成就。
读课后相关,幻灯片显示:唐代诗人杜甫就曾以“俊逸鲍参军”来称美白,宋代敖器之说“鲍明远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明代陆时雍说……这些都足以说明鲍照诗歌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的艺术风格在中国诗歌史上的突出地位。
(板书:鲍照——才子)
四、读诗:
下面我们来欣赏这位才子的佳作。
1、学生自读
2、朗读、齐读
五、分析诗歌容:
读过诗作后,请你找出一个代表诗人情感的词?——“愁”
鲍照这位才子有什么愁呢?请你围绕“愁”,回答下面的问题:
1、愁什么?
2、为何愁?
3、愁的结果?
1.愁的容——“命”(门第决定人生)
运用了比兴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我国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
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板书:鲍照——寒士)
问:如果你是鲍照,拥有这样的双重身份,会有怎样的情感呢?(以意逆志)
生答:愤懑(怀才不遇)
师问:为什么诗人的感情基调会是愤懑的呢?(启发学生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本诗)
交流作者与作品信息
作者信息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
字明远。
本籍东海(治所在今郯城)。
南北朝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
2、如何解愁?借酒消愁,悲歌断愁。
3、愁的结果?吞声踯躅不敢言。
心非木石岂无感?反问句,情感达到高潮。
不敢言:无可奈何,诗人精神上极度矛盾的痛苦和忍辱负重。
4、总结全诗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
5、请同学画出诗人情感变化的曲线
明确:平静压抑——悲愤难抑——激昂抗争——无奈压抑
6、师问:那么这首诗歌的主旨应该怎样归纳?
生答: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本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四、对比阅读
饮酒
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讨论渊明与鲍照面对同样的门阀制度不同的人生选择。
渊明——淡定,清高
鲍照——痛苦、无奈
参考名言: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史记.屈原列传》
学而优则仕。
——孔子
引导:如果你是他们,你将怎样选择,为什么?
人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障碍,面对它们,你有选择的权利,你的选择将会决定你的人生方向。
媒体使用: PPT课件
板书设计:
拟行路难
鲍照
才子寒士
还才不遇的愤懑与愁苦
激昂抗争
悲愤难抑
平静压抑无奈压抑
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谈谈你对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现象的认识。
教学反思:
任何一种对教材的解读、设计都必须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展开,才能让学生抓住主要掌握的诗歌鉴赏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其实这首诗并不难理解,只要在众多的材料中帮助学生提炼出诗人鲍照的矛盾身份——“才子”和“寒士”,再简单介绍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制度,学生就很容易地能推出诗人所要表
达的愁情——怀才不遇。
至于对乐府问题知识的重复介绍、对诗歌节奏的细致把握、逐字逐句的意义理解等,可以舍去不要,因为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
抓住主干,舍弃支流,才能让学生在短暂的45分钟真正有收获,才是真正的高效率教学。
本课教学的有待改进之处在于“知人论世”方面,备课时我尝试每句话都能与诗人的经历、情感联系起来,把“知人”与“论事”交错起来,这样就能理解更深入,但是由于时间、资料的限制,没能够完成,今后会继续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