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第5章
政经思考题(期末终极版)
政经思考题导论1.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即研究生产关系及其规律。
(2)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经济学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即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3)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也叫经济关系。
在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答: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其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同时因为它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所以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包含了鲜明的批判性和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以科学的态度探索,认识和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坚持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利益的鲜明立场,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内在统一。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1)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和变化规律。
(2)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和变化规律。
(3)揭示经济运动的普遍规律。
(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马政经研究生产关系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即经济规律。
所谓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任何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具有客观性。
这是因为:第一,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客观的.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
所以人们处理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时: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它的要求办事。
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5)经济规律的类型。
经济规律依其产生和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普遍经济规律;第二,共有经济规律;第三,特有经济规律。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创立的?答:①历史背景。
A.产业革命用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生产,奠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导论一名词解释经济规律①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
同其他自然规律一样,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们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前提是认识客观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
③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
有经济规律所依存的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经济规律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第二层次是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第三层次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
二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科学。
1、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的社会属性,但对生产社会属性的分析不能脱离生产的自然属性。
2、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为对象但不是一般地研究生产,而是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
3、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政经的基本分析框架。
从与西方经济学的对比来看,马政经偏重对经济关系本质的分析,它研究物与物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研究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特别是注重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分析。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解释下列名词1 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基本关系和地位,同时又通过社会生产各个环节来实现自己。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
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
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
马政经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政经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卷:第1章:分工的原因和效果斯密在这一章中详细描述了分工的重要性,他认为分工能够增加劳动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劳动者的收入。
他用针对纺织的例子来说明,如果一个人同时做纺纱和织布,那么他的生产效率相较于专门分工人来说会大大降低。
因此,斯密提倡分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2章:自由交易的原因和效果这一章中,斯密讨论了自由交易的益处。
他认为自由贸易能够通过促进国际分工来提高整体生产效率,从而带来更大的福利。
而保护主义则会导致资源的低效利用,从而损害经济发展。
第3章:货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在这一章中,斯密讨论了货币的本质和货币供给对价格的影响。
他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信用,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他还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格应该取决于劳动价值。
第4章:货币的真空量斯密在这一章中详细讨论了货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其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
如果货币供给过多,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反之,货币供给过少就会导致通货紧缩。
第5章:外国贸易的益处斯密在这一章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其相对优势产品,然后进行贸易。
他认为这样可以实现各国之间最大程度的经济合作,促进国际分工。
第二卷:第6章:国内收入的组成部分在这一章中,斯密详细讨论了国内收入的组成。
他认为国内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工资、利润和地租。
他认为这三者是生产要素的回报,它们共同构成了国内收入。
第7章:资本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斯密在这一章中讨论了资本的定义和价值。
他认为资本就是投资于生产的一切,包括工具、机器和劳动者。
他还讨论了资本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认为资本的投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8章:劳动力的收入这一章中,斯密讨论了劳动力的收入,他认为劳动者的工资应该取决于供求关系,如果劳动力供过于求,则会导致工资下降;反之,则会导致工资上升。
第9章:价格的利润率斯密在这一章中详细讨论了价格和利润率之间的关系。
政经总资料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名次解释:1.具体劳动:由劳动的目的、对象、操作方式、劳动的手段和结果所决定的、在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马克思称之为具体劳动。
2.抽象劳动:撇开了各种具体形式,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3.价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货币表现的商品价值。
它反映商品的价值和货币价值的比例。
4.价格标准:货币单位及其等分被称为价格标准或价格标度。
5.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流通中,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的现象。
6.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流通中,纸币的发行量少于了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而引起的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的现象。
辨析题:1.商品价值是生产商品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所以劳动产品都有价值。
答:此观点错误。
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经济关系赋予它的一种社会形式。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关系。
只有当劳动产品用于交换而成为商品时,生产劳动产品的劳动才能形成价值。
所以,不能说凡是劳动产品都有价值。
因此,上述观点不科学。
2.个别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形成更多的价值量。
答:此观点错误。
(1)这里的关键是混淆了商品的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
(2)影响商品社会价值的劳动生产率指的是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才会使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促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3)就个别企业来说,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该企业生产单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缩短,从而在等量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
然而,在市场上仍然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价值出售商品,因此,该企业能够获得更多利益。
3.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反过来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答:此观点错误(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作为商品必须具有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2)商品的价值存在于使用价值之中,如果物品没有使用价值,不能交换,也就不能成为商品,自然就没有价值。
政经总结ppt
目的:将预付资本作为自 追求价值增殖 行增殖的价值进行再生产 根本目的:满足人民日益 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 需要 m,v和全部资本价值都是 工人劳动创造的 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创造 的价值通过按劳分配形成 个人收入;在剩余劳动时 间创造的m上缴国家,形 成社会主义公有资本,由 所有劳动者共同使用
生产关系再生产
19
一般规律
源 泉 源 泉
简单再生产
物质资料 资本价值
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
必 然 结 果
扩大再生产
生产关系
资本扩大 资本积聚 资本
资本
生产
剩
资本
规律
资本
规律
资本构成 物质形态 价值形态
基础决定 技术构成 反映 价值构成
密切联系 决定 反映 有机结合 表现
资本有机构成
第五章 资本循环和周转
资本的流通时间(广义) 资本的流通时间(广义)
划分标准: 价值增殖中的 作用 划分意义: 揭露剩余价值 的真正源泉
可变资本V: 购买劳动力 的那部分资 本。在生产 过程中通过 对劳动力的 使用能够创 造出比劳动 力自身价值 更大的价值, 发生了价值 量的增殖。
13
单业主制、 单业主制、合伙制与股份制
资本来源 风险承担 企业续存 管理能力 时间短 短 受业主能力 所限 较业主制高, 但存在协调 问题 管理职能专 业化,但存 在经理人道 德风险问题
工资的表 现与本质
前提:劳动 力成为商品 数量界限
目的:剩余价值 货币转化 为资本 分类: 性质 资本 资本
劳动
价值
剩 余
剩余劳动
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剩余价值
劳动
价 值 规 律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2020/3/6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22
第二节 利息与金融资本
(一)生息资本
也称为借贷资本,指货币所有者为了 获得利息而把它借给别人使用的货币资本。
2020/3/6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23
第二节 利息与金融资本
生息资本形成的供求分析: ——需求方:产业资本家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竞
争能力、以及应对生产和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往往需要借入 货币资本;
2020/3/6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16
第一节 平均利润与竞争
平均利润: 由于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利润就转化为平均利
润。所谓平均利润就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都实行“等量 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的原则,根据资本的大小,按平均利 润率取得一份剩余价值,这即为平均利润。
马克思:“按照一般利润率归于一定量资本的利润, 就是平均利润”。
2020/3/6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26
第二节 利息与金融资本
关于生息资本的运动形式: ——生息资本流通形式G-G’,掩盖了生
息资本和职能资本之间的关系,它实际是 以职能资本的运动为前提的;
2020/3/6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27
第二节 利息与金融资本
利息: 表面上是让渡资本使用权的回报,但就实
2020/3/6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4
第一节 平均利润与竞争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原因 利润在观念上被当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是因为: ——商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采取了成
本价格形式,因此剩余价值好像不是由可变资本、而是由 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
——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好像工人的全部劳动都得 到了报酬,因此,生于价值也好像是由资本产生的。
政经(最终版)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其关系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类型3、商品二因素及其关系4、劳动二重性原理及其运用5、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6、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7、货币流通规律8、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9、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作用形式10、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及影响因素11、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12、剩余价值的生产既在流通领域,又不在流通领域13、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14、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15、资本积累的实质、影响因素16、资本有机构成17、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及资本集中的关系18、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两个条件19、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20、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关系21、固定资本的损耗22、预付资本总周转23、社会资本与个别资本运动的区别24、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类型、核心问题、理论前提、实现条件25、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26、商业信用、银行信用、股票、虚拟资本27、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28、垄断与竞争的关系29、跨国公司的含义、主要特点和作用30、产业资本国际化的含义31、经济全球化的内容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其关系生产力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力量或能力。
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又称社会生产力。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经济关系。
它反映的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又称社会生产关系。
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人类一切社会所共有的,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类型客观性: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意识和愿望为转移的;它在一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
类型:人类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一)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为七章内容:第一章是导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学科总体介绍,主要介绍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等内容。
第二章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一般原理,这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三方面内容。
第三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四章为资本的运行,包括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等内容。
这两者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方式的揭示。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都揭示和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
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则以当今席卷世界的全球化浪潮为主线,阐述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发展、以及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应有的态度等内容。
共分为81个知识点: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马原知识点 梳理
物质和意识 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可知论不可知论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的反作用于物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不要为所欲为,也不要无所作为
3、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
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
发展的观点:物质运动和变化——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马哲知识点梳理
1、基本介绍
马原,学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
哲学;
政治经济学,简称政经;
科学社会主义,简称科社。
这三大块对应课本上的章节目录内容如下:
[总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唯物论+辩证法]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了
[认识论] 第三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哲学]
8两个划分两个归结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生产力结构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生产关系结构一一生产过程中形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意义两者统一于生产方式一对矛盾社会基本结构历史唯物论经济基础内涵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结构又一对矛盾两者统一于社会形态定决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哲艺宗道法思政治上层建筑政法制度政法设施社会形态更替必然性与选择性统一性与多样性一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社会基本矛盾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直接动力社会革命强大推动力改革一一重要动力科学技术强大杠杆社会发展动力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时间和空间:时间(一维不可逆)和空间(三维广延)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发展的原因:矛盾,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政经五
银行职能: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 银行业务: 负债业务:吸收存款和吸收资本 资产业务:进行贷款和运用资本的业务 经营结算业务
银行利润的形成: 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 中间业务的手续费 呆坏账损失 对外投资获得的股票红利和证券交易收益
级差地租和Ⅰ级差地租Ⅱ的区别 1.它们形成的条件不同,是由两种不同的投资 方法和耕种方式造成。 2.它们为谁占有也有所不同。级差地租Ⅱ在租 约有效期间归农业资本家所有,续约时才 可能归土地所有者成为地租,级差地租Ⅰ 直接归土地所有者占有。
级差地租和Ⅰ级差地租Ⅱ的联系 1.级差地租Ⅰ先于级差地租Ⅱ。 2.级差地租Ⅰ是级差地租Ⅱ的基础和出发点。 3.两者的本质相同
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渡 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利息是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采取 货币支付。其实质是凭借货币所有权对企 业利润的分割。
在货币市场上,利息与一般商品价格有相 同之处: 1.与一般商品价格决定一样受竞争和供求的调 节 2.与一般商品价格一样调节借贷资本的供求
(3)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都是通 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 间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4)相对剩余价值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 高的结果;而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劳动生 产率提高的结果。 超额剩余价值转化过来的利润称为超额利润, 即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的企业利润。
竞争手段与竞争类别
竞争手段: 价格竞争、营销努力、销售组织与服务、产 品创新、限制竞争 市场竞争类型: 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
2005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 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 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正如恩格斯所指明的,它是哲学尤其是近代哲学的最重大的基本问题。
该知识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一个最基础性知识点,必须予以基础性的掌握。
以往的考研政治中曾多次作为选择题考查到。
政治试卷的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和理解,但近年来的选择题的考查特点是一般不直接提出知识点发问,而是创设某些相关材料予以提问,2005年的几乎所有选择题都是如此,这也体现了考研政治强化理解运用能力考查的总体趋势。
本题题干的主体内容是“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说明的是农民通过掌握正确的思想和接受科学的理论指导,可以获得物质财富;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包括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通过实践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等。
选项A、D本身就是错误的唯心主义观点,选项C 也不正确,因为精神不直接等同于物质,精神力量也不能代替物质力量。
2. “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
”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A. 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B. 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C. 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 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真理及人的认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关系原理。
题干所引用的科学史上的一句名言,表达了人类的认识及科学未来成果的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表明了人的认识的绝对性和至上性;同时,它也表明了就个人而言,包括“杰出的老科学家”,其认识具有相对性、有限性和非至上性。
马原框架
《马原》共分四部分,总论(第一章)、马哲(第二、三、四章)、政经(第五、六章)和科社(第七、八章)总论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介绍,是学习《马原》的入门,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宏观总体阐释,需要大家认真阅读!马哲第二、三、四章总论——一个哲学基本问题,三对重要哲学概念1.一个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1)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2)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2.三对重要哲学概念(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3)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唯物论——三观两原理1.三观:(1)物质观(2)实践观(3)意识观2.两原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2)物质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法——二三五四1.二大特征:联系和发展2.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2)量变质变规律(3)否定之否定规律3.五对范畴:(1)原因和结果(2)必然和偶然(3)可能和现实(4)现象和本质(5)内容和形式4.四对思维方法:(1)归纳和演绎(2)分析和综合(3)抽象和具体(4)逻辑和历史认识论——四个问题1.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1)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对立2.认识的来源和本质(1)实践相关内容(2)认识相关内容(3)实践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3.认识的发展规律(1)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2)两次飞跃: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上升到实践(3)两重因素: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4)两种特性:反复性和无限性(5)一个统一: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认识的结果(1)真理观:真理和谬误(2)价值论(3)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历史观——四个问题1.历史观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2.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社会运动规律:社会规律的特点;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和特殊形式(三个统一: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和人民群众的主体选择性的统一;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社会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1)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2)其他动力:直接动力(阶级斗争);革命和改革;科学技术(双刃剑)4.历史创造者问题(1)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或大或小影响但不决定政经第五章1.经济基础(1)劳动价值理论(2)剩余价值理论:生产、积累、流通、分配2.上层建筑: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第五章三、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1.(1)略看(2)下面包含的5点内容均要详细复习,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3)①略看②详细复习,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2.(1)黑体字部分详细复习(2)略看第六章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1.(1)简单复习(2)详细复习,尤其是黑体字部分,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3)详细复习,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4)详细复习,尤其是黑体字部分,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5)详细复习,尤其是黑体字部分,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6)详细复习,尤其是黑体字部分,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2.(1)详细复习,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2)详细复习,尤其是黑体字部分,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3)简单复习3.(1)详细复习,尤其是黑体字部分,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2)①简单复习②详细复习,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详细复习,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2)略看(3)详细复习,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4)简单复习(5)详细复习,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注】(1)—(5)五点内容构成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本身就是一道多选题2.(1)详细复习,尤其是黑体字部分,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2)详细复习,尤其是黑体字部分,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1.略看2.详细复习,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3.略看第七章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1)简单复习(2)详细复习,尤其是黑体字部分,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3)详细复习,尤其是黑体字部分,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2.详细复习,尤其是黑体字部分,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3.(1)详细复习,尤其是黑体字部分,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2)略看(3)详细复习,尤其是黑体字部分,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4.详细复习,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注】今年是俄国十月革命100周年,要重视!5.(1)略看(2)详细复习,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3)略看,去年已考“新经济政策”6.(1)详细复习,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2)详细复习,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3)简单复习7.略看8.略看9.(1)详细复习,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2)详细复习,尤其是黑体字部分,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1.略看2.(1)详细复习,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2)详细复习,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3.详细复习,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4.(1)详细复习,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2)简单复习(3)简单复习5.略看三、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1.(1)简单复习(2)详细复习,尤其是黑体字部分,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2.简单复习3.简单复习第八章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1.(1)略看(2)详细复习,尤其是黑体字部分,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2.(1)略看(2)详细复习,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3)详细复习,尤其是黑体字部分,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二、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略看2.略看3.略看4.(1)详细复习,尤其是黑体字部分,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2)详细复习,尤其是黑体字部分,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3)详细复习,会考查选择题(不需记忆)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1.略看2.略看。
政治经济学(第五版)第01章导论
二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人类社会要进行生产,必须具备三个简单的要素:
三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学习和研究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马克思 创立的唯物辩证法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只有运用唯物辩证 法,我们才能揭示一个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 的必然联系,并利用这种必然性去组织社会经济运行;才能认识社会 经济制度更替的必然性。唯物辩证法这一基本方法的运用,是通过科 学抽象法与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得到具体贯彻的。
1 唯物辩证法
3 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2 科学抽象法
四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正确制定和执行党 的路线、方针和政 策。
第二
第一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 发展规律,坚定社 会主义信念。
第三
正确掌握其他经济 学科的知识。
CHAPTER
ONE
第一章
导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的创立和发展,理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 点、研究对象及研究任务,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 究方法,明确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学习目标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经济”是个多义词,其含义有时指节约、精打细算;有时指经济部门 或其总体,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或国民经济;有时指经济关系或经济 制度,如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或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或制度;有时还 指经济活动、经济行为,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在长期的经济实 践活动中,人们对实践经验不断总结,逐渐萌发出某些经济思想,经过 长时期的积累、概括和发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经济理论。这种系统的 经济理论就成为一门学科——经济学。经济学最初是研究家庭管理或家 政管理问题的,后来发展到研究全社会的经济问题,因而出现了“政治 经济学”一词。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和一章 导论 2 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马政经每章复习题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一、单项选择题1 、体现在商品中劳动的二重性是 ( ) 。
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③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④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2 、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
①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②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③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④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3 、在 1 只绵羊= 2 把斧子的交换中,绵羊的价值是通过斧子的 ( ) 表现出来的。
①价值②交换价值③使用价值④价格4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①剩余价值理论②商品经济理论③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④阶级斗争理论5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
①价格和价值始终一致②价格和价值始终不一致③价格和货币的价值有关④价格和货币的价值无关6 、商品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商品是非劳动产品②商品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③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④商品是用来馈赠的劳动产品7 、个别企业生产商品劳动时间的缩短意味着 ( ) 。
①商品价值量的减少②商品价值量的增加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④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8、货币的出现,使商品内在的 ( ) 表现为外部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③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④观念上的货币与现实货币的矛盾9 、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①市场购买力②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③商品价格总额④商品的供求状况10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①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②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③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④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有价值11 、个别企业生产商品劳动时间的缩短意味着 ( ) 。
①商品价值量的减少②商品价值量的增加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④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2 、商店里出售的各种商品,都有价格标签。
政经-填空、判断题
农经《政治经济学》填空题、判断题第一章绪论1、在西方,经济学说最初产生于古希腊和古罗马。
2、最早使用“经济”一词的是色诺芬。
3、经济学的最初含义:就是家庭管理的意思。
4、古希腊杰出思想家亚里斯多德写了一本《经济学》,认为经济学就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的家庭经济问题。
5、重商主义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法国的蒙克莱田,首次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
6、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的著作,目的是说明经济问题就是“国家管理”。
7、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历史上最早的政治经济学。
英国的威廉·配第为创始人。
8、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9、物质资料的生产不仅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10、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的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11、劳动力是蕴藏在人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12、在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工具,特别是机械性生产工具。
1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14、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5、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支配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关系演变的客观经济规律。
16、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自然经济组织的具体表现: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共同体经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庄园经济以及农民的家庭经济。
2、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
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3、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
4、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5、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6、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也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7、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8、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形成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
9、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精心梳理的-很实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政经第一章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1 )历史背景是: 19 世纪中叶,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显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一方面,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要求无产阶级科学理论的指导。
( 2 )主要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分析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经济,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并对未来社会的经济关系做了原则性的预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2 )列宁根据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建立了垄断资本主义理论;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深刻论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论断,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积极探索,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 3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上,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
特别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马政经第一章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1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 2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 ( 直接生产过程 ) 、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为分配、交换和消费提供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考研政治马政经讲义之第五章
第五章社会主义⽣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实⾏这⼀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产关系的基础和本质特征;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的发展不平衡和多样性,决定⽣产关系的多样性; ③⾮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确⽴是坚持贯彻“三个有利于”⽣产⼒标准的结果。
2、如何坚持和完善这⼀制度:“两个毫不动摇,⼀个不能”。
⼆、社会主义公有制 1、公有制在内容上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成份。
2、公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属于经济体制的范畴,可以多样化并积极探索。
要积极推⾏股份制,把股份制作为现阶段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3、公有制为主体是指: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 ③以上两条是就全国范围⽽⾔的,不要求每个部门⼀切照搬。
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应当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发展全局的控制⼒上。
为此,要求对国有经济进⾏战略布局的⼤调整。
要适当收缩战线“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在国企改⾰中实⾏“抓⼤放⼩”的⽅针。
三、⾮公有制经济 1、我国现阶段的⾮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2、⾮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①共同点是都是⾮公有制的,都是私有制的; ②区别点在于:个体经济属于⼩私有制,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属于资本主义私有制。
3、⾮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 从必要补充到被承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提法的变更依据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四、初级阶段的个⼈收⼊分配制度 1、实⾏这⼀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①⽣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这是由初级阶段的⽣产关系即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下企业经营⽅式和个⼈收⼊来源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式的多样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①是主要的但⼜不是的分配⽅式; ②采取商品货币的形式; ③在每个企业、单位内部进⾏分配; ④按照实现的价值来分配; 五、⽣产要素参与价值和收⼊的分配 1、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要的分配原则; 2、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产要素都在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技术,知识,管理都属于) 3、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所遵循的规律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值的一部分作为追加资本投入到生产过程,使个
别资本的总额不断增大的过程。
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 资本集中 是指把若干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成为少数规模 较大的资本。 资本集中的两个基本途径:大资本吞并小资本;中小资本 的联合,如股份公司。 • 资本集中的两个杠杆:竞争和信用
第一节 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 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 的统一
社会再生产过程在消耗掉一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 料同时,又必须生产出一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物质资料的生产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进行的并 不断重复和更新。
第一节 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 社会再生产的类型: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二者联系: ①资本积聚是资本集中的基础。 ②资本集中也有利于并促进了资本积聚。 “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再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 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 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 事完成了”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690页。
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与社会后果
第五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五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一节 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第二节 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 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 生产和社会再生产
• 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第一节 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1、生产和社会再生产 • 社会再生产 人类不能停止消费,因而也就不能停止生产。为 了不断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生产活动就必 须不断重复和更新地进行。生产过程不断地更新 和重复地进行就是再生产过程。
积累率50%=1000m
△C:△V=4:1=800:200
8800c + 2200v + 2200m = 13200(第二年)
第二节 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特点
①不仅全部资本,而且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都是工人 创造的。
“没有一个价值原子不是由工人的无酬劳动创造的”
——马克思:《资本论》1卷,第638页
竞争促进资本间的竞争,推动大资本吞并小资本,中小资 本的联合;信用,特别是银行信用对资本集中起了加速作 用。
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
二者区别: ①资本积聚不仅增大单个资本,也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量; 资本集中只是现有资本的合并,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量。 ②资本积聚数量受现有资本数量,个别资本积累能力以及 社会财富增长程度限制;资本集中则不受上述限制。 ③资本积聚速度较为缓慢,而资本集中增长速度较快。
思考题:
1、简单再生产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哪些特征? 2、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原因是什么? 3、单个资本增大的方式有哪些?区别何在? 4、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 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②追加资本既是剥削工人的结果,也是扩大剥削的手段。 ③劳动力买卖的实质是资本家用不等价物占有工人的劳动的 一部分,以换取更大量的工人的活劳动。 结论: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特点是剩余价值转化成了资本。
第二节 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 资本积累的含义 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剩余价值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 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 • 资本积累的实质 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作为资本来占有工人更多的 剩余劳动。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2、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①剩余价值中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比例 ②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③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降低劳动力价值,提高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等量资本可购买更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增加资本积累 降低商品价值,在不降低消费水平下扩大积累基金比例 效率更高,价格更便宜的生产资料进行固定资本更新
3、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
• 相对过剩人口 是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或相对于资本价 值增殖而言是多余的人口。
• 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原因
根源于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对劳动力需求
减少;劳动力供给的绝对增加。
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与社会后果
•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 ①可起到劳动力蓄水池作用; ②有助于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③有利于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调整。 因此,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产物,又是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条件。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666页。
第二节 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的实质
• 资本积累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 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 概念 是指资本家将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追加生 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8000c + 2000v + 2000m = 12000(第一年)
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趋势 • 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 •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Hale Waihona Puke 1、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趋势
• 资本的技术构成
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称
作资本的技术构成。
• 资本的价值构成
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来反映的资本构成叫做资本价 值构成。 • 二者关系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 简单再生产反映的经济关系 ①可变资本是雇佣工人自己创造的。 ②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由工人创造的。 ③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 结论: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与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在联系中加以考察,或作 为再生产过程加以考察,不仅生产商品,不仅生产 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关系本身:一 方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雇佣工人。
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 资本有机构成
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着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
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C:V 的比例越大,资本有机构成高,反之则越低。 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1、资本的积聚与集中
• 资本积聚
指个别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即通过剩余价值的
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与社会后果 • 相对过剩人口的三种基本形式
①流动的过剩人口。
②潜在的过剩人口
③停滞的过剩人口
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与社会后果
3、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积累不仅造成严峻的失业和过剩人口问题,还会造成
无产阶级的贫困。一是随着资本积累,社会财富越来越集
中于少数大资本家手中,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一无所有的无 产者;二是相对过剩人口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劳动力供求 不利于工人阶级,使得资本家能够把工资降低到劳动力价 值以下,从而使工人的生活水平降低。
社 会 再 生 产 类 型
简单再生产
外延型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
内涵型扩大再生产
第一节 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2、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 概念 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 过程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 简单再生产分析的意义 作为一种理论假设,旨在从中发现一个孤立的生产 过程所看不到的特点,消除它呈现给人们的假象, 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④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
所用资本:全部投入使用并发挥作用的资本;
所费资本:每个生产过程完成后耗费的资本;
二者差额越大越有利于资本积累。
⑤预付资本的大小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 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 ①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无限贪欲(内在动力);
②资本主义竞争规律(外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