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世纪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合集下载

历代城市规划思想内容总结

历代城市规划思想内容总结

历代城市规划思想内容总结历代城市规划思想是指人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理论思想和实践经验总结。

历代城市规划思想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们对城市发展的追求、需求和理念。

以下是对历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内容总结: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主要体现在古希腊城邦和古罗马城市规划中。

古希腊城邦规划强调城市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城市布局以中心广场为核心,周围分布着不同功能的区域。

古罗马城市规划则注重交通布局和公共设施的规划,如修建大型街道和供给水道等,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

中世纪城市规划思想:中世纪城市规划思想受到宗教影响较大,城市往往以教堂为中心,城市布局呈放射状展开,象征着神圣的力量。

城市的街道狭窄且弯曲,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防卫需求和城市本身的有限空间。

此外,中世纪城市规划还注重城市市场和商业区的布局,以促进城市内外的贸易活动。

文艺复兴时期城市规划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追求协调、和谐和对称。

城市街道和广场布局规整,城市中心一般设置有集会广场,规划上强调建筑物的统一外观和城市整体的美学效果。

此外,城市中的公共空间和绿地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和社交交流的场所。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主要体现在工业革命以后。

此时,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规划主要着眼于交通、环境和社会改善。

城市规划开始注重交通网络的设计,道路、铁路、水路等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成为重要任务。

同时,城市环境保护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环境绿化等。

社区规划也开始受到重视,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效益。

当代城市规划思想:当代城市规划思想主要体现在可持续发展和人本主义城市规划思想中。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确立使得城市规划开始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开始注重减少碳排放、节能减排、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等方面。

此外,人本主义城市规划思想强调人的需求和权益的保护,通过提供便利的交通、良好的教育和医疗设施、多样化的文化娱乐等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4.中世纪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4.中世纪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4.中世纪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4.1.罗马帝国的解体与西欧的凋敝4.1.1.罗马帝国的分裂和拜占廷的文化延续到了罗马帝国的后期奴隶的劳动热情缺乏、社会公民普遍鄙视劳动,大批寄生阶层滋生、物质生产日益贫乏、贸易逆差日趋严重、财富恣意挥霍,道德沦丧,这时的帝国内临政权腐赃经济破产、奴隶起义迭起的危机,外遭北方蛮族人侵,已经处于濒临灭亡之境,罗马帝国的大厦摇摇欲坠。

为了摆脱危机。

公元22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不得不将首都东迁至君士坦丁堡,企图利用东方的财富和奴隶制度相对稳定的局面来维系即将崩溃的帝国。

但是迁都并未能从根本上挽教帝国灭亡的命运。

公无395年罗马庞大的疆域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东罗马后来发展成为封建制的拜占廷帝国,它因为欧洲经济重心东移而保持了相对的繁荣和稳定。

当时的君士坦丁堡是繁荣的工商业中心,被誉为沟通东西方的“金桥”。

公元500年时君士坦丁堡已有100万人口,与早先极盛时期的罗马城相当。

拜占廷帝国历经几度兴衰,于1453年终为土耳其人所灭(被奥斯曼的军队攻陷)。

拜占廷帝国地处欧亚两大洲交界,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当时的西欧。

在这里,教会对文化的垄断远不如西欧教会那样强烈,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在拜占廷未曾中断,同时它对埃及和西亚的东方文化兼收并蓄,使其又具有了综合特色。

古希腊以后的人文主义思潮复兴最早就出现在拜占廷,早在11世纪拜占廷就发展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提出哲学应与神学相分离。

13世纪以前,拜占廷就出现过类似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思潮,当时人们热爱古典文学。

崇拜理性力量,注重人的个性发展。

15世纪中叶,当拜占廷帝国灭亡的时候,正逢西欧开始文艺复兴运动,它所保存的古典文化典籍和一批人文主义学者对西欧的文艺复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一定意义上讲由于拜占廷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思想文化的精髓才保证了整个欧洲文化根脉体系能得以延续。

4.1.2.罗马的崩溃和西罗马的凋敝而西欧则远没有拜占廷那么幸运。

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比较研究

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比较研究

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比较研究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城市规划。

而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则是其中的两个典型代表。

虽然两者有着不同的发展背景和文化底蕴,但在城市规划方面,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本文将对这两种规划进行比较研究。

一、背景和特点1. 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的发展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主要出现在中世纪欧洲地区。

在这一时期,城市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繁荣迅速崛起,推动了城市规划的进一步发展。

在城市规划方面,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以保护城市安全为基本要素,因此建造了城墙和城堡,同时也注意城市的合理布局和道路交通的便利性。

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始于公元前200年的秦朝,一直延续到清朝(公元1644年-1911年)。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的不同在于其强调传统文化和哲学,因此,中国城市规划通常以城市中心和城市围合的形式为设计重点,并且注重规划中的未来发展性。

二、城市布局和结构1. 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的特点是城市经常被包围在城墙之内,城墙有助于保护城市不受入侵。

城墙内的布局通常采用徽型或者方格状布局,城墙内的重点在于街道的宽度和几何形态。

由于城市通常是从城市中心向四周扩展,因此,城市中心通常是繁华的商业区,周围是住宅区和工业区。

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通常以圆形或者四方形的形式为设计布局,城中心是关键的设计元素。

相对于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注重城市中心和外围空间的结合性,城市的四条主要街道首尾相连、交汇于城中心,形成了城市的“气脉”和“骨骼”。

三、城市建筑和装饰1. 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的建筑和装饰以石头、砖块和木材为主要材料,建筑风格也较为保守,少有创新。

建筑通常采用豁口状窗户、尖拱形拱顶和简单的装饰设计。

此外,西方中世纪城市规划的建筑多为教堂和城堡等宗教和军事建筑,建筑性质较为单一。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读书笔记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读书笔记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读书笔记要想了解历史和理解历史,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取得并且认识这种过渡里所包含的思想。

”——黑格尔研究历史的目的在于把握事物发展演变的脉络,它是理解现在、把握未来的钥匙。

我们想借鉴国外城市规划史的先进经验,却不了解其理论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整体精神,仅仅注意了形似,汲取的也只是历史的种种片段,这样导致我们的指导极少成功。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背景及思想,以便于正确地吸取教训、学习经验、去之糟粕、取之精华。

这本书对西方两千五百多年来的城市规划形成、发展演替中的庞杂离理念、思想和主流精神,按十个阶段进行系统地梳理,从总体上理清了西方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第一章文明基石—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在希腊,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共和政治制度,使人文(人本)主义、公正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而善于理性思辨、交流争论的人们更重视公共空间的建设。

于是,公共建筑及建筑群成为公共活动的中心,它们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代表的是雅典卫城,其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布局手法,在规划史上获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随着古希腊美学观念的逐步确立及自然科学、理性思维的发展,一种典型的城市规划模式产生了——希波丹姆模式。

该模式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与数的和谐,强调以棋盘式的道路为城市骨架并构筑明确、规整的城市公共中心,以求得城市整体的秩序和美。

该模式后来被用于希波战争后城市重建及罗马的营寨城。

这种模式为城市专制主义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和现代建筑运动所推行的机械城市的“秩序美”异曲同工,1960 年代末“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城市机械理性缺陷的批判就在于此。

第二章帝国理想—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在罗马由共和制转变为帝制的漫长过程里,国家扩张、财富积累,人们挥霍奢华、物质生活腐朽,此时形成了享乐主义、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风气及信仰。

罗马的城市建设也世俗化(大规模奢华的公共浴池、斗兽场、宫殿、剧场等)、军事化(坚固的城墙、大跨度桥梁、远程输水道等)、君权化(帝王宣扬政绩的铜像、凯旋门、纪功柱、广场等),重要公共建筑的布局、城市中心的广场群乃至整个城市的轴线体系,投射出王权至上的理性与绝对的等级、秩序感。

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今天要总结的这本书是张京祥教授写的,之所以把他总结出来是怕看完就忘了,记录下来加深记忆。

在这本书的扉页写着这样一句话:一旦我们与昔日伟大思想家之间的联系纽带被割断,纵使我们沉醉于科学的冥思苦想中,也是无济于事——————罗素作为一位规划出身的人,要想做好规划,绝不能仅仅了解现代的规划理念,因为现代的规划手法往往来源于不远的过去,纵观人类的规划史,掌握适合现在人类生存的规划方法而不应仅仅拘泥于一些可笑的政治因素才是真正做规划的人,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

毋庸赘述,下面跟着我进入西方的规划史发展。

西方古典文明圣地三千年前存在于世的古希腊即便现在也会令人印象深刻,其历史成就之深影响之广当之无愧的成为五大文明发源地,是西方古典文化先驱与欧洲文明的摇篮,美国新史学家J.H.Robinson曾经这样评价: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思想是如此深邃,以致人们觉得自他们以后的一切思想史都是思想退化的历史(在这里说明一下这三位思想家的关系:苏格拉底的学生是柏拉图,柏拉图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这几位思想家的伟大成就及古希腊的文明程度。

公元前8世纪,在希腊半岛及小亚细亚沿海地中海沿岸群居着数十个奴隶制城邦,他们交往频繁互通有无并且共同抵御外敌侵入,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自称为希腊的同一民族和文化地区。

古希腊的文明大体分为四个时期:荷马文化时期,古风文化时期,古典文化时期和希腊化时期。

公元前六世纪东部的波斯入侵亚欧大陆,在这次入侵中东西方文化第一次有了大规模的碰撞与交流,东方的一些天文、历法、算数等文化传入希腊并孕育出新的文化体系,在这次战争中,雅典联合各城邦与波斯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取得胜利。

从此确定了雅典在希腊诸城邦的盟主地位,自此雅典进入空前繁荣时期,就是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文化时期。

在古典文化时期,希腊人建造的圣地建筑群——雅典卫城是希腊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精神象征,更是欧洲文明的千年灯塔和坐标原点。

公元四世纪的伯罗奔尼撒战争造成了希腊的解体,后来马其顿人入侵并建立了马其顿王国,最后希腊被罗马所灭。

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

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

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城市规划是指一个城市或城市区域的发展和建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整体安排和控制。

它涉及到地域的规划、交通的规划、环境的规划等多个方面,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介绍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

1. 古代城市规划古代城市规划主要集中在军事防御和宗教信仰上。

例如,古埃及的城市规划通常是围绕河流而建的,以方便灌溉和水运。

古希腊的城市规划常常是基于对战略地理位置的考虑,通过城市墙等设施进行防御。

古代罗马的城市规划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以马赛克式的道路网和城市中心建筑物的布局著称。

2. 中世纪城市规划中世纪城市规划受到封建土地制度和道路交通的制约。

城市通常围绕着城堡或主教堂而建,道路狭窄,布局混乱。

城市规模较小,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在欧洲,城市周围的农田通常是封建领主的私有土地,城市与乡村的联系有限。

3.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工业革命使得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城市的规划需要适应工业化带来的人口增长和工厂建设的需求。

城市被分割为不同的功能区,例如居住区、工业区和商业区。

交通系统得到改进,铁路和地铁的出现提高了城市内部和城市间的联系。

4. 现代城市规划现代城市规划着重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居住质量的提高。

城市规划师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提供公共空间和社区设施、改善交通流动性等。

城市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例如住宅区、商业区、绿化带等,使得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

5. 未来城市规划趋势未来城市规划的趋势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智能化。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资源短缺的挑战,城市规划将更加强调环境友好型建筑、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碳排放等。

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改善城市交通管理、能源利用和公共服务的效率。

结论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从古代到现代,城市规划的目标从军事防御和宗教信仰转变为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居住质量的提高。

未来,城市规划将继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中世纪欧洲城市发展研究

中世纪欧洲城市发展研究

中世纪欧洲城市发展研究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欧洲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欧洲城市经历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本文将就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城市商业、城市规划、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变化。

首先,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商业活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中世纪欧洲经济的复苏,城市成为商业活动的中心。

城市贸易逐渐成为欧洲经济的主要来源,各种商品在城市内外进行交易。

通过与东方和阿拉伯世界的贸易联系,欧洲城市进一步扩大了自身的商业网络。

城市商人的崛起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他们成为中世纪社会上的重要阶层,其财富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其次,中世纪欧洲城市的规划也是城市发展的关键。

在中世纪,欧洲城市的规划相对较为简单,多以中心广场为核心,周围围绕着集市和商业街区。

城市的规划通常由封建领主或当地官员负责,他们制定城市具体的布局和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重要的是考虑到城市的防御能力和人口增长的需要。

城墙、堡垒和护城河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城市的安全。

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规划中也出现了新的需求,如增加道路和桥梁,改善城市交通。

再次,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社会组织对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城市成为了一个多样性和充满活力的社会体系,吸引了不同背景和身份的人们。

城市的社会组织变得复杂,城市行政机构也相应发展壮大。

城市议会和市长成为城市的重要决策机构,他们制定城市规则和法律,并承担起城市管理的责任。

城市内的社会团体也得到了发展,如行会、行宫和教堂。

这些社会团体在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

城市的商业繁荣、城市规划以及社会组织变革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兴起不仅改变了当时的经济和社会,也为今天的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通过研究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城市的历史演变和城市化的过程。

同时,这也对我们今天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城市规划思想归纳.

城市规划思想归纳.
展出现质的飞跃。
4.11------13世纪的城市自治运动,本质上讲是一场反封建的斗争,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做好了铺垫。
5.12世纪后期在一些城市中出现了大学组织。
1.宗教世界观统治了物质与精神领域的一切,《圣经》成为最高的权威。
2.凌驾于王权之上的神权。
3.11世纪以后,西欧社会就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许多辩论,世俗权力的地位逐渐提高。
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总结表格
时间
背景
城市生活形态
规划思想
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荷马文化时期
1.古希腊文化孕育成长的阶段。
2.公元前六世纪波斯侵入亚欧,造成名族的迁徙和融合。
1.城邦的社会基础是公民。
2.对城市的定义:是一个为着自身美好的生活而保持很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而又能自由自在的享受轻松地生活。
4.凸显了以教堂为核心的空间组织。一般格局很一致:在教堂前面有围合感较强的广场,道路基本以教堂和广场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并逐渐形成蜘蛛网状的道路系统。
5.城市总体结构布局都非常自然,无论是景观还是尺度都非常接近人,建筑环境亲切可人,每个城市都有它的环境特色,是所谓的“自然主义”。
6.从城市设计角度看,中世纪和谐的城镇环境具有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将一定得体系引入大自然,结果使自然和几何学之间差距越来越小,直到最后完全消失。
1.人文主义与乐观主义,“人是世界的美”。
2.美是客观存在的,是内在的,是和谐完整的,是符合“数”的规律的。
3.唯物主义自然哲学观开始孕育。
4.追求理想王国的城市图景,数与宇宙关于美得规律决定了城市必然存在理想的形态。
5.建筑和城市规划成为一种深刻和高雅的文艺构思,普通人不可企及。

第二章 城市设计发展简史

第二章  城市设计发展简史

第二章城市设计发展简史作为人类改造物质环境的手段,城市设计在历史上是伴随城市建设逐步发展的。

第一节古代的城市设计19世纪以前,西方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建筑的一个分支,被称为城市规划或城市设计(CIVIC DESIGN),在城市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1、古希腊时期,人本主义贯穿于城市设计中,城市和建筑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设计中力求体现人的尺度,以视觉感受的和谐为构图的基础,以视觉联系为群体设计的手段。

公元前5世纪,“城市规划之父”希波丹姆斯(Hippodamus of Miletus)最早阐述了“网格式”街道,并在规模的城市建设实践中予以实现。

当代美国著名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家艾德蒙.培根(Edmund N.Bacon),在《城市设计》一书中把这一时期城市设计方法总结为:“以空间、轴线、建筑实体、连锁空间、建立张拉力及延伸等连接发展模式”2、古罗马时期,为突出体现政治、军事力量,城市设计强调街道布局,引进了主要和次要干道的概念,公共建筑被作为街道的附属因素。

城市广场采用轴线对称、多层纵深布局,发展了纪念性的设计观念。

维特鲁威(Mareus Vitruvius Pollio)于公元1世纪末写的《建筑十书》中对古罗马城市设计建设思想,对城市选址、形态、布局等均有系统的论述。

3、中世纪时期,自然经济的农业占统治地位,城市规模小,空间封闭,尺度宜人。

产生了“基于理性原则的城市设计”。

19世纪末奥地利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第一人的卡米罗.希特(Camillo Sitte)考察了大量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广场和街道,在他的《城市建设艺术》(The Art of Building Cities)一书中总结归纳了适应当时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4、古代中国的城市设计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可以看出,奴隶社会夏代(公元前17世纪)和商代(公元前14世纪)的城市是经过规划营建的。

西周大肆推行宗法分封,受封的诸侯相继营建以城为中心的城邦国家,故“城”即称之为“国”,建城即为“营国”,都遵循统一的规划制度,城的基本结构按《周礼.考工记》所载。

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比较分析

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比较分析

中西城市规划设计之比较分析摘要:城市发展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中西方由于文化、哲学思想不同,导致了城市规划思想的差异,进而造成了城市形态的不同。

本文从文化方面比较了中西古代规划思想和当代城市形态的差异,并分析了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城市规划思想城市形态比较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儒家礼制规划思想礼制规划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末年齐人著的《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的“营国制度”深刻影响着中国历代的城市尤其是都城的规划,提出了都城规划布局的理想模式,奠定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轮廓(图1)。

同时,从《周礼》的“营国制度”中,也可以看出“择中而立”、“居中为尊”等礼制思想在城市规划上的反映。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有很大关联。

在战国以前,诸子百家争鸣,并没有统一的政治哲学思想。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就成为当时封建统治的理论准则。

儒家思想强调重礼、崇孝、尚文。

在重礼的倡导下,一切建筑活动都要受礼制的约束。

无论是都城规划、宫殿庙宇还是百姓住宅都讲究对称、均齐、规矩、等级。

在崇孝的主张下,儒家提倡尊敬长辈、敬祀祖先,形成了中国的大家庭制度,营造了以礼为纲的传统合院式住宅布局(二合、三合、四合院(图2)等),并成为我国古代各类建筑组合方式的缩影——如宫殿、王府、衙署、庙宇、祠堂、会馆、书院及其它建筑。

乃至村镇、城市的布局等。

2、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图1 明代北京城复原图图2 中国传统四合院“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哲学对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强调“天道”(自然法则)与“人为”的合一。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表现在城市规划上,其突出特点就是:要顺之以天理,追求与天同源、同构,与自然和谐统一。

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始终。

城市发展规划史范文

城市发展规划史范文

城市发展规划史范文城市发展规划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城市规划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本文将以古代城市规划、中世纪城市规划、工业时代城市规划和现代城市规划为时间轴,探讨城市发展规划史。

古代城市规划史:古代文明是城市规划的起源地之一、古代城市规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交通和防御。

早在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规划有序的城市。

他们采用了严格的几何形式,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宗教场所、居住区和贸易区。

与此同时,古代中国的颐和园和长城也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杰作。

中世纪城市规划史:中世纪时期,城市规划的重点由防御转向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欧洲的中世纪城市是根据城市市场和城堡的位置建立的。

城市的主要街道是竖直于城市市场的,并且从城堡延伸出来,以便于国王和贵族进行管理和控制。

这些城市通常由高墙和城堡保护,以确保城市的安全。

工业时代城市规划史: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规划开始面临新的挑战。

以英国工业革命为例,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面临着严重的住房短缺、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系列城市规划法案被引入,包括《都市改造法》和《新建筑法》。

这些法案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法律依据,并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规划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城市规划开始注重人类的健康和幸福。

现代城市规划的理念包括可持续发展、人性化和社区参与。

这些理念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芝加哥世博会,当时的建筑师丹尼尔·伯纳姆提出了“城市美化”和“露天博物馆”的概念,以改善城市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近代城市规划的代表性案例包括纽约的中央公园和新加坡的现代城市规划。

总结:城市发展规划史是人类社会进化的见证,它反映了人们对于城市发展的不断追求。

从古代的交通和防御,到中世纪的经济繁荣,再到工业时代的工业化发展,以及现代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发展

了解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发展

了解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发展欧洲中世纪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城市经历了许多改变和发展,如城市规划、建筑风格、经济活动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欧洲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影响。

一、历史背景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条件密切相关。

在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下,城市是贵族和教会集权统治下的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

当时的城市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基础,商业和市场的发展也逐渐壮大起来。

此外,十字军东征和修道院的兴起也为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二、城市规划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规划与古罗马城市规划大相径庭。

中世纪城市通常为不规则的街道和狭窄的胡同所组成,城市建筑和市政设施主要集中在市中心。

城市中心通常有一座教堂或城堡,象征着城市的地位和权力。

此外,城市周围的城墙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保护城市免受外敌的侵袭。

三、建筑风格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地位。

教堂和修道院是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教堂通常被视为城市的象征。

哥特式建筑是当时主要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尖拱形的拱门、尖塔和精细的石雕。

此外,城市中富有地位的居民也开始建造高耸的石头住宅,以展示自己的财富和地位。

四、经济活动欧洲中世纪城市的经济活动主要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城市的手工业工匠通常组成各种行会,如石匠、木匠、铁匠等。

城市也成为了商品交易和市场的中心,经济活动日益繁荣。

一些城市还发展了特定的产业,如织布业、金属加工业等,为城市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五、文化和教育欧洲中世纪城市是文化和教育的中心。

教堂和修道院是知识和学术的场所,城市中的大学和学院也逐渐兴起。

这些文化和教育机构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教育和知识,还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学生和学者。

此外,中世纪城市还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和集市,增加了城市的文化活动和社交交流。

六、对后世的影响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发展对后世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史

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史

人文主义复兴与 乐观主义情绪
城市生活对人本 主义的追求
对唯美的认知与追求
人文主义对近代 自然科学精神的 启蒙
人文主义 对宗教改 革的推动
城市建设活动的 世俗化主旨
文艺复兴时期的 城市规划思想
北京北科麦思科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Beijing Beike-MASIC Automation Engineering Ltd. Co.
广场敞廊
广场群相 对轴线关系
罗马广场 群的相对位 置关系
北京北科麦思科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Beijing Beike-MASIC Automation Engineering Ltd. Co.
帝国理想-古罗马城市规划思想及城市形态
从圣彼得教 堂看罗马城
???思考: 罗马广场与建 筑群与故宫建 筑群的异同
北京北科麦思科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Beijing Beike-MASIC Automation Engineering Ltd. Co.
“光荣归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
古罗马的城市规划思想的基石来源于伊特鲁里亚 文化与古希腊文化,前者为罗马城市的规划带来 了宗教思想与规整平面,后者则使希腊化时期的 希波丹姆模式在罗马庞大的国度甚至在今天都有 极大的影响。
北京北科麦思科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Beijing Beike-MASIC Automation Engineering Ltd. Co.
帝国理想-古罗马城市规划思想及城市形态 罗马广场群
帝国时期的广场群主要是为皇帝歌功颂德。广场 由开敞转为封闭,自由转为严整,塑造供人观 赏的艺术组群,广场轴线垂直相交,以多个彼 此相交的垂直轴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世 纪
19 18 5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发展有何特点?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发展有何特点?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发展有何特点?一、农业经济基础的城市发展在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发展往往依赖于农业经济的支撑,农村地区的农民需要向城市进行粮食和手工业品的交换,并且城市也依赖于乡村供应食物和原材料。

因此,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经济是不可或缺的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特点之一是城市周边的农业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

由于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许多农民纷纷离开乡村,前往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

这种农业劳动力的向城市转移不仅促进了城市的扩大和人口增长,还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特权的出现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发展中,城市特权的出现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城市特权是指各级政府对城市赋予的一系列特殊权益和特权,如自治权、贸易特许权、法律权、税收权等。

这些特权使得城市能够独立于封建领主和农民进行自治和政治上的自主。

城市特权的出现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城市特权使得城市能够独立制定法律和管理市政,加强了城市的管控能力,为城市的繁荣提供了保障。

其次,城市特权带来了贸易的便利,吸引了更多的商人和手工业者聚集在城市,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的追求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发展中,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的追求也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城市规划方面,城市往往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和街区,比如商业区、行政区、居住区等,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从而提高了城市的整体效益和管理水平。

同时,在建筑风格的追求方面,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特别注重建筑的宏伟和壮观,一些大教堂和城堡的建造成为了城市的地标。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拜占庭式、罗曼式、哥特式等独特的建筑风格,展示了中世纪时期欧洲人的建筑技艺和艺术修养。

总结起来,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发展有以下特点:农业经济基础的城市发展、城市特权的出现以及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的追求。

这些特点共同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也为后来欧洲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代欧洲的都市发展与城市规划

古代欧洲的都市发展与城市规划

古代欧洲的都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古代欧洲是一个注重城市规划和发展的区域。

在这个时期,城市的存在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中心,也是政治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城市规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而在中世纪的欧洲,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古希腊的城市规划强调城市的中心地位。

城市通常由一个城市广场作为核心构成。

在这个广场周围,各种政治、商业和宗教活动集中进行。

而城市其他地区则被规划成不同的功能区域,比如居住区、工业区和农业区。

这种城市规划模式被后来的城市规划者所采纳,并延续至今。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和复杂。

罗马城成为了古代欧洲最杰出的城市之一。

在城市的设计上,罗马拥有一套完整的规划理念和技术。

罗马城的道路系统和市政设施相当先进,为日后的城市规划提供了范例。

此外,罗马城还包括了公共浴场、剧院、竞技场等娱乐设施,这些都成为了城市文化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

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发展中,城市规划变得更加以实用性为导向。

由于农业生产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城市成为了经济和商业活动的中心。

城市规划者开始注重城市的通行问题和防御系统。

城市被修建成迷宫般的街道布局,以应对外部威胁。

城市的主要道路通常以市中心为起点向外辐射,而狭窄的小道则穿插其中,形成了复杂的网络。

防御设施如城墙、城堡和城门成为了城市的重要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世纪城市的规划愈发多样化。

一些城市扩张并逐渐形成了星型或环形的布局,以适应更多人口和建筑物的需求,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法国的巴黎。

这些城市在建筑和文化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城市市政厅、教堂和广场成为了城市的地标建筑,并成为了文化、艺术和政治交流的中心。

总而言之,古代欧洲的都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变革。

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中心设计,到中世纪城市的防御和扩张,城市规划逐渐成为了重要的学科和实践。

这些城市规划的理念和技术对于今天的城市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第二节 国外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第二节  国外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古典主义(Classicism)风格
真正对西方城市规划产生决定性影响并改变
其城市格局的是16世纪后的巴罗克主义。
在指导思想上,它是为中央集权政治和寡头
政治服务;在观念形念上,它是当时几何 美学的集中反映。
在法国,与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同
时并进发展的是为君权服务的“古典主义” 风格。 古典主义的规划思想强调轴线对称、主从 关系、突出中心和规则的几何形体,强调



4.城市规模
除古罗马之外,欧洲城市的个体规模普遍较小。


5.城市形态
一般可分为两种,一是按一定的规划意图建立起 来的,具有规整平直的道路系统、几何形的城市 平面;另一种是自然发展起来的,依山傍水,道 路迂回曲折。 这两种类型均存在于我国及欧洲的古代城市之中 。不过欧洲源自不同的时期,而我国则主要因城 市类型而定。
一、古希腊时期 1.积极的公共生活与丰富的公共空间
运动、疗养、娱乐;体育场(体育馆)、疗养地 和剧场。
2.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布局手法 神、人“同形同性” ;公共建筑追求人的尺度、
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相协调;雅典卫城
3.希波丹姆模式
显现强烈的人工痕迹的城市规划模式。深刻影响 后来西方二千余年城市规划形态。

2.城市发展
伊斯兰教势势力统治的欧洲形成了形态自然、缺 少强有力统一规划的城市。


日耳曼民族南侵的区域内,农耕文化占据上风, 城市文化又回到进化的起点。

公元9世纪起,城市又逐渐恢复了其作为商业、手 工业以及宗教、政治中心的地位。
一般认为,中世纪是西欧经济、文化以及城
市发展上的例退,是欧洲最黑暗的时期。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中世纪的城市是现代社 会发展的奠基石,也是我们连接古代城市 文明的桥梁。

城市规划的理论城市规划的定义城市规划的编制

城市规划的理论城市规划的定义城市规划的编制

2、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古希腊的希波丹姆模式: 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 骨架,以广场为中心。 (公元500年前的古希 腊城邦时代)
罗马的营寨城: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中间十字形 街道,通向东、南、西、北四城门,交点附近为 露天剧场或斗兽场与官邸建筑群形成的中心广场。
威特鲁威的《建筑十书》 理想城市方案 · 城市要选在有利于避开浓雾、强风、酷热的高爽之 地,远离疾病滋生地; · 城市要有丰富的农产资源和良好的水源;
3)雅典宪章中“功能分区”的设想引出了把城市划 分为各种分区或几个组成部分的做法,为了追求 分区清楚却牺牲了城市的有机构成。马丘比丘宪 章认为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 据,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必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 合的、多功能的环境。 4)城市运输44年的经验证明,在道路分类、增加 车行道和设计各种交叉口方案等方面根本不存在 最理想的解决方法。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规划和 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城市必须规划并维护好公 共运输系统,保持同城市化的要求、能源短缺相 平衡。
埃及的卡洪城 埃及于公元前 2500年,为修建 金字塔而建造的 卡洪城是奴隶制 的典型城市。城 为长方形,用墙 分为两部分,墙 西为贫民居住区; 墙东路北为贵族 居住区,墙东路 南为中等阶层居 住区。
巴比伦城 巴布伦城横跨 幼发拉底河东西 两岸,平面呈长 方形,设9个城 门。城内有均匀 分布的大道,圣 地位于城市的中 心,筑有观象台。 巴比伦城的城墙 两两相套,以加 强防御功能。
在宪章的内容上,从分析城市活动入手提出了 功能分区的思想和具体做法,并要求以人的尺度 和需要来估算功能分区的划分和布置,为现代城 市规划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建立了现代城市规划 的基本内涵。
《雅典宪章》的思想方法是建立在物质空间决 定论的基础之上的。这一思想认为,建筑空间是 影响社会变化的工具,通过对物质空间变量的控 制,就能形成良好的环境,这样就能自动地解决 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 展和进步。 雅典宪章存在的问题: 过于死板的功能分区、分隔的措施肢解了城市 的有机结构,使复杂、丰富的城市生活走向单一 化,,与人类心理需要相背;绝对的分区使居住 远离工作,扩大了城市的交通量,使极为拥挤的 城市交通随着交通工具的革命而日益恶化。 关于居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及人口密度的划分 无法适应原有的社会结构,忽略了城市的地方性, 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国际风格”的盛行。

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总结

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总结

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总结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从四个主要的历史阶段来总结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包括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

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主要体现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

在古埃及,城市规划主要以尼罗河为中心,沿河两岸分布着各种建筑和设施,如庙宇、官邸和工坊。

在古希腊,城市规划受到地形地势的影响,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周围建有市场、剧场和公共建筑。

在古罗马,城市规划更加系统和完善,城市通过街道网连接起来,建有浴场、剧场和公共浴池等设施。

中世纪城市规划思想主要受到基督教和封建制度的影响。

基督教对城市规划产生了一定影响,城市建有大教堂和修道院,它们成为城市的精神中心。

封建制度下的城市规划主要以城堡和城墙为中心,城市设有市场、商会和行会,以满足农民和工匠的需求。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强调社区的功能和安全性。

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主要在欧洲发展起来,特别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

城市规划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如城市美学和卫生学等。

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的快速扩张和人口的增长,城市规划开始关注交通、住房和环境等问题。

科学家和城市规划师开始提出城市改造和再开发的方案,以提高城市的功能和质量。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主要是在20世纪初形成的,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

城市规划开始注重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们的参与和民主决策。

现代城市规划倡导多功能城市,注重城市景观的保护和发展,同时也关注住房、教育和文化等社会问题。

总结起来,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展示了城市规划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化。

从古代的城市布局到近代的科学规划,再到现代的人本主义和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和实践领域。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打造宜居、可持续和具有社会公平的城市,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

中外城市规划思想的历史发展及相互影响【精选资料】

中外城市规划思想的历史发展及相互影响【精选资料】

中外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进程及相互影响【摘要】:千年历史,城市建设从无到有,经过各种思想的演变和方式的改革。

中西方因在文化和传统上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城市规划思想,自成体系。

当代社会高速发展,全球化发展迅速,中西方联系越来越紧密,城市规划思想也在相互影响中向着更加自然和和谐方面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影响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考古证实,我国古代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

虽然至今尚未发现有专门论述规划和建设城市的中国古代书籍,但有许多理论和学说散见在政治、伦理和经史书籍中。

几千年来,伴随着不同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几经演变。

西周是我们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代,形式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礼关系,对城市建设制度也有严格的规则。

《周礼·考工记》记载了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因此,周代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礼·考工记》的“营国”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及文明发展的十分重要的时期。

各种学术思想如儒家、道家、法家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并传承后世。

学术思想的百家争鸣,商业的发达,战争的频繁以及筑城与攻守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当时城市建设的高潮。

因此,东周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

既有与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和宗教礼法,表现为城市形制的皇权至上理念;也有以管子为代表的变革思想,在城市建设上提出:“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强调“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自然至上理念,从思想上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

到了西汉的武帝时代,开始“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最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发展与城市文化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发展与城市文化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发展与城市文化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欧洲城市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许多城市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形成了独特而繁荣的城市文化。

本文将探讨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文化的形成。

一、城市的崛起在中世纪,城市的崛起与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欧洲人口迅速增长。

人们开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城市。

城市的发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集市和贸易的场所,也为各种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从而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壮大。

二、城市的布局与特征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布局和特征与现代城市有很大不同。

中世纪的城市常常是由一座高大的城墙包围着,城墙内有狭窄而弯曲的街道,充满了古老而独特的建筑。

城市中心往往是一座城堡或教堂,司法、行政和宗教权力的象征。

城市的周围通常是农田或郊外地区,为城市提供粮食和其他生活物资。

三、城市文化的繁荣中世纪城市的繁荣不仅表现在经济上,还体现在文化上。

城市成为了知识与艺术的中心。

在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教堂、修道院和学校,为人们提供了教育的机会。

城市中的工匠和艺术家也开始兴起,他们创造出了许多精美的雕塑、绘画和手工艺品。

四、城市生活的多样性中世纪城市生活的多样性也是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中有各种各样的职业和社会群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职责。

商人、工匠、神职人员、农民等各种职业的人们在城市中共同生活,互相影响并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社会模式。

五、城市的困境与衰落尽管中世纪城市发展迅猛,但城市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城市的扩张导致了城市空间的拥堵和混乱,城市管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此外,城市也容易成为战争和瘟疫的目标,这使得城市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城市逐渐衰落,失去了昔日的繁荣。

六、中世纪城市对现代城市的影响尽管中世纪的城市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但它们对现代城市的发展仍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城市形成的城市规划和布局思想至今仍在使用,城市的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也继续存在于现代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中世纪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4.1.罗马帝国的解体与西欧的凋敝4.1.1.罗马帝国的分裂和拜占廷的文化延续到了罗马帝国的后期奴隶的劳动热情缺乏、社会公民普遍鄙视劳动,大批寄生阶层滋生、物质生产日益贫乏、贸易逆差日趋严重、财富恣意挥霍,道德沦丧,这时的帝国内临政权腐赃经济破产、奴隶起义迭起的危机,外遭北方蛮族人侵,已经处于濒临灭亡之境,罗马帝国的大厦摇摇欲坠。

为了摆脱危机。

公元22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不得不将首都东迁至君士坦丁堡,企图利用东方的财富和奴隶制度相对稳定的局面来维系即将崩溃的帝国。

但是迁都并未能从根本上挽教帝国灭亡的命运。

公无395年罗马庞大的疆域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东罗马后来发展成为封建制的拜占廷帝国,它因为欧洲经济重心东移而保持了相对的繁荣和稳定。

当时的君士坦丁堡是繁荣的工商业中心,被誉为沟通东西方的“金桥”。

公元500年时君士坦丁堡已有100万人口,与早先极盛时期的罗马城相当。

拜占廷帝国历经几度兴衰,于1453年终为土耳其人所灭(被奥斯曼的军队攻陷)。

拜占廷帝国地处欧亚两大洲交界,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当时的西欧。

在这里,教会对文化的垄断远不如西欧教会那样强烈,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在拜占廷未曾中断,同时它对埃及和西亚的东方文化兼收并蓄,使其又具有了综合特色。

古希腊以后的人文主义思潮复兴最早就出现在拜占廷,早在11世纪拜占廷就发展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提出哲学应与神学相分离。

13世纪以前,拜占廷就出现过类似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思潮,当时人们热爱古典文学。

崇拜理性力量,注重人的个性发展。

15世纪中叶,当拜占廷帝国灭亡的时候,正逢西欧开始文艺复兴运动,它所保存的古典文化典籍和一批人文主义学者对西欧的文艺复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一定意义上讲由于拜占廷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思想文化的精髓才保证了整个欧洲文化根脉体系能得以延续。

4.1.2.罗马的崩溃和西罗马的凋敝而西欧则远没有拜占廷那么幸运。

公元476年日耳曼野蛮人用铁蹄摧毁了西罗马帝国,他们的入侵使西欧文明中断了长达六个世纪之久。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地中海国家奴隶制度的终结和封建制度的开始。

公元5至6世纪,当东方的拜占廷已是一个强盛的大帝国时,整个西欧世界正处于严重的衰落状态,这是西欧历史上文明、经济、社会的全面大衰退时期,它几乎使整个西欧在经历了古希腊、古罗马无可企及的文明高峰后,又退回到了物质与精神的原始和蒙昧状态。

历史学家一般将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萌芽(文艺复兴运动)这一漫长的封建时期称为“中世纪”,关于“中世纪”最早的概念是由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比昂多(Flavio Biondo,1392-1463)弗拉维奥•比昂多,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

从1433年开始,供职于罗马教廷,任教皇秘书。

精于鉴定古物,力图把考古学发展成为一门学科。

首倡“中世纪”概念,认为它是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之间,即公元五世纪至十五世纪之间的历史时期,后世许多历史学家沿袭此说。

史学著作有:《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史》(三十一卷,始于410年,止于1440年)。

考古学方面的著作有:《著名的罗马》、《复兴的罗马》和《胜利的罗马》三部书,都是在其去世后出版。

)提出来的。

在这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西欧由于生产力的衰退、战争频繁的破坏、国力的弱小以及基督教宗教思想的束缚其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十分缓慢,思想领域缺乏有创造力的建树。

因此,人们也习惯把它称为“黑暗的时代”“黑暗的中世纪”,用来描述中世纪文化蒙昧和倒退的基本特征。

尤其是在5至10世纪这段时间里,更是西欧哲学思想最黑暗的时代,不但古代哲学文献中有关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典籍儿乎丧失殆尽,就连早期教会创立的基督教哲学也无人继承。

从历史学的角度,一般将西欧的中世纪又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4至9世纪是西欧奴隶制崩溃和封建制形成的时期;9至12世纪是西欧封建社会形成的初期;12至15世纪是封建社会的盛期。

本章中所言的“凋敝”主要是指10 世纪前西欧社会的整体衰败状态。

如上所述,5至10世纪西欧的社会与文化处于极端破落的状况生产力极度薄弱,几乎退回到了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然经济状态。

落后的自然经济使得城市中的手工业和商业难以维系。

整个社会生活的中心由城市转入了乡村。

在这个薄弱的经济、文化环境中,西欧四分五裂,大大小小的封建领主们在各自封地里割据,没有集中统一的政权,所有的国家都名存实亡。

古希腊、古罗马光辉的文化和卓越的技术成就也已经在战火焚劫之余被彻底遗忘了。

这个时候,罗马帝国时代诸多繁华的城市多数已经荒芜,不是沦为小城镇、孤零的城堡或变成农庄,就是在战争中成为废墟,仅有的一些城市成为了教会主教驻节的中心。

在这个分裂动荡的时期,除东部的拜占庭外,不复存在真正的大城市(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甚至连古罗马城的人口也已经从极盛时期的100万降到了4万。

严格地说,10纪前西欧的城镇与城堡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城市。

由于封建割据,当时西欧的城镇和城堡大概有3000个,但其中2800个左右的城堡人口只有100—1000人,这些城镇充其量只是教堂驻地或封建领主们生活的堡垒,很难谈及健全的城市功能与经济活动,城市中仅有的一些建筑活动也大多是关于城堡或教堂的建设。

在这个漫长的时期中,整个西欧几乎没有像样的城市建设,也很难寻觅到与古代城市发展的连贯性。

整个西欧凋敝了,然而更可悲的是,随着生产力一起没落的还有人们的整体精神世界。

当古希腊、古罗马的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余晖已经在人类社会渐渐散去的时候,基督教已经开始全面占领了欧洲社会的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

4.2.中世纪宗教思想禁锢与深刻影响4.2.1.基督教对世俗与精神世界的全面占领中世纪极其粗暴地割断了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在欧洲的延续,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觉醒,这段历史如此生硬、毫不和谐地横断在西欧两个久远的时代之间,基督教在这里可谓是扮演了人类文明的“野蛮入侵者”。

早期的基督教曾是贫苦人的安慰,与古希腊建立在理性和认识能力基础上的道德观以及崇尚“知识就是美德”的信仰不同,基督教强调道德是与知识无关的、神启的、内在的心灵体验,其思想中渗透了一种深刻的社会悲观主义情绪,将注意力主要集中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集中于宗教信条和仪式上,而不是对社会改革和社会正义的探索。

中世纪早期西欧凋敝的整体社会境况,使得宣传“禁欲主义”、“博爱”和“自律”的基督教思想获得了肥沃的生长土壤,很多人“皈依宗教”以寻求精神的寄托,查士丁尼甚至将管理城市的财政和民权全权交给了教会。

而一旦教会品尝到人世间财富与权力的种种乐趣后,就再也不愿意离开世俗的筵席了,久受压抑的欲望表现为对财富的疯狂攫取和不断建筑更加奢华宏伟的教堂。

每一个主管教区就相当于一个城市,从6世纪开始,主教的冬居就成为“城市”的代名词。

从某种意义上讲,由于教会的腐败统治导致形成的“黑暗时代”,至少不亚于罗马文明衰败或蛮族人侵的影响。

在西欧世俗政权陷于分裂状态时,基督教的东西两宗——天主教、东正教却分别在罗马和君士坦丁堡建立了集中统一的教会。

与西欧世界中羸弱而分散的封建政权相比,强大而统一的教会不仅统治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甚至控制着人们生活的一切方面。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宗教世界观统治了物质与精神领域的一切,《圣经》成为最高的权威。

为了不断巩固宗教神圣不可撼动的地位和种种特权,在整个中世纪里基督教残酷地压制科学和理性思维的一切发展可能,宗教神学耗尽这个时代的一切进步因素的有生精力。

(如中世纪的世界地图)基督教会极端仇视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那些饱含着现实主义、人本主义和科学理性的古典文化。

有意识地销毁了大量的古代著作和艺术品,以至于文艺复兴时期每一件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与文艺作品在西欧的发现,都被列为至宝而引起社会的轰动。

难怪恩格斯发出这样的感慨:“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从头做起。

”4.2.2.凌驾于王权之上的神权11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欧若干封建制国家的形成,基督教所带来的对上帝的责任与对国家的责任两者之间的冲突,激化了教会与国王之间的矛盾。

基督教在早先其教义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要求人们既要服从世俗的政权,又要服从上帝,即“一仆二主”,但是随着宗教势力的扩大,神权与王权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也就必然发生了。

自从教皇格雷高里七世(1021—1085年在位)以来,教皇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英国、德国乃至整个西欧都建立起了实际而有效的控制力量,在整个西欧形成了受罗马教廷统一指挥的单一组织,巧妙而又无情地与封建国王追逐着权势。

一直到14、15世纪,教会在与世俗统治者的斗争之中通常总是处于优势地位的:教会可以决定一个国王是否应该永恒地升入天堂还是下地狱;教会可以解除臣民们对国王效忠的责任,从而就可以鼓动反叛。

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和广大人民都深深地相信教会掌握着天堂之门的钥匙,虽然所有的武装力量都在国王这方面。

神权论鼓吹尘世间的一切权力均来自于上帝,教皇格雷高里七世曾系统地阐述了神种权论的思想,认为教皇不仅在教会内部事务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且在其他方面教皇的地位也超过任何世俗的国王和皇帝。

他用“日月论”比附道:救皇的权力是太阳,皇帝的权力是月亮,月亮的光来自太阳,皇帝的光来自教皇。

教皇英诺森(1198—1216年在位)则自称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广泛插手于欧洲各国的事务。

教皇卜尼法斯七世(1294—1303年在位)颁布了“一圣通谕”,正式规定教会权力高于一切的世俗权力。

经院哲学是中世纪重要的宗教意识形态和思想武器,意大利神学家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4—1274,13世纪意大利多米尼克修会修道士,欧洲中世纪最重要的经院哲学家。

)是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认为:国王是从属于教会的,国家在一定的范围内是自治的,有其合法的职能;但人的精神上的目的……只能通过神的权力而建立起来……世俗权力要受宗教权力的支配。

社会生活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要享受上帝的快乐,而它单靠人类的德性是达不到的,还要靠神的恩赐,唯有神的恩赐才是永生的。

阿奎那的伦理格言是”无限的真善美就是上帝”,上帝是最高的神学德性,也是最高的道德规范。

4.2.3.宗教与世俗权力的论争11世纪以后,西欧社会就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许多辩论,争论维持了几个世纪,世俗权力的地位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中逐渐得以提高。

吉莱希厄斯著名的“两把剑理论”(一把是教会的精神之剑,一把是国王的世俗之剑,而这两把剑,似乎国王还得听教皇的,要由教皇来加冕才算是名正言顺。

)是一种典型的折中主义论调,他指出上天注定人类社会要承受宗教和世俗两种权力的统治,每一种权力都有赖于另一种权力的帮助和支持,任何人不得兼而有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