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合集下载

不合格管理制度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管理制度及处理流程

~~~~~~~有限~~字〔2023〕第~号~~~~~~~不合格品治理制度及处理流程一、目的为进一步加强不合格品治理,确保产品质量,增加顾客满足,降低生产本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依据公司实际状况特对不合格品治理制度及流程予以修订。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产品设计制造效劳全过程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票据流转、废品补料、不合格品惩罚及质量索赔。

三、不合格品的分类和处理方式〔一〕不合格品分类依据不合格品的质量特性,将不合格品分为三类:1、返工或返修品;2、回用品〔让步接收品〕;3、废品〔包括工废品、工废改作他用品、料废品〕。

〔二〕不合格品处理方式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分为以下三种:1、订正。

主要包括:①返工:返工指一个过程,它可以完全消退不合格,并使质量特性完全符合要求。

返工由检验人员打算,不必提交《不合格品处理单》评审。

②返修:通过修理不能完全消退不合格品,而只能减轻不合格品的程度,使其尚能到达根本满足使用要求而被接收的目的。

③降级:为使不合格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其等级的转变。

2、回用〔让步接收〕。

回用指不需返工和返修而直接使用或另行配制相关零部件后使用。

回用品指产品不合格,但其不符合的工程和指标对产品的性能、寿命、安全性、牢靠性、互换性及产品正常使用均无实质性的影响,不会引起顾客提出申诉、索赔而准予放行的不合格品。

3、报废。

不合格品经确认无法返工、返修或回用,或虽可返工返修但费用过大、不经济的均按废品处理。

废品分工废品和料废品。

工废品依据生产状况和技术要求可改为其他产品零件的,应予改作他用。

属供方产品、加工件废品或原材料料废的,应予以拒收、退货或办理索赔事宜。

四、不合格品治理〔一〕、不合格品的判定和审批对不合格品的判定和审批依据CY/QP21《不合格品把握程序》执行。

涉及到技术问题的,由技术中心经理评审。

对于批量较大、大型关键件或各单位有争议的,需报请技术副总经理仲裁。

各相关单位应在当天完成对不合格品的评审。

不合格品处理作业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作业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作业流程不合格品处理是一个组织内部适应生产质量要求和客户需求的重要环节。

随着质量管理的发展,不合格品处理作业流程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下面将介绍一个常见的不合格品处理作业流程,包括不合格品的发现、评估、处理和跟踪等环节。

一、不合格品的发现不合格品的发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日常巡检、外部检验、客户投诉、内部抽检等。

当不合格品被发现后,应及时进行记录,并进行分类、分析原因。

二、不合格品的评估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应进行评估,判断其对产品质量和用户使用的影响程度。

评估的依据可以是相关的标准、规范和客户的要求等。

三、不合格品的处理根据评估结果,对不合格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常见的处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种:1.返工修复:对可以修复的不合格品进行返工操作,使之符合质量要求。

2.报废处理:对不能修复的不合格品进行报废处理,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冻结待处理:对不合格品进行冻结处理,等待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决策。

4.退货退款:对已经交付给客户的不合格品,可以根据协议或合同条款进行退货和退款。

四、不合格品的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应进行记录,并进行跟踪。

通过跟踪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机会,避免类似的不合格品再次出现。

五、不合格品处理的改进在实施不合格品处理的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持续改进。

可以根据跟踪的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到实际操作中。

六、不合格品的记录与分析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应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与分析。

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找出不合格品出现的规律和原因,为进一步的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七、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在不合格品处理的作业流程中,员工的培训和意识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员工应具备良好的质量意识和丰富的技术知识,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和处理不合格品。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组织或行业可能会有自己特定的不合格品处理作业流程。

上述流程只是一个基本的参考,具体的流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不合格品处理还需要与供应商和客户的配合和协调,以确保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

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和处理措施

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和处理措施
拒收
对严重不合格品或无法满足基本使用要求的不合格品,应予 以拒收。需要与供应商或生产厂家协商解决,并进行相应的 索赔和追偿。
03
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
纠正措施
识别问题
明确不合格品的问题所在,收集相关信 息,如不合格品的数量、批次、产生原
因等。
评审
组织相关部门或专家对不合格品进行 评审,分析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程度
案例三:某医疗器械公司的持续改进措施
总结词
某医疗器械公司对于不合格品,采取了持续改进的措施。
详细描述
该公司对不合格品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了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优化 生产流程、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提高员工技能和意识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该公司有效地减少了不合格品 的产生,提高了产品质量。
不合格品的处理 程序和处理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不合格品概述 • 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 • 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 • 不合格品处理案例分析
01
不合格品概述
不合格品的定义
不合格品定义
未满足规定要求或规范的产品或部件,包括性能 、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范围
涵盖各种产品或部件,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 品等。
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 高其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增强 对不合格品的敏感度和处理能力 。
04
不合格品处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电子产品制造公司的返工处理
总结词
在某电子产品制造公司,对于不合格品,采取了返工处理的方式。
详细描述
该公司对不合格品进行了识别和分类,对于可修复的不合格品,组织技术团队进 行返工修复,以确保其达到合格标准。在返工过程中,还对不合格品进行了原因 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引言: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或规格要求的产品或材料。

不合格品的存在对企业的生产和产品质量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有效的不合格品管理程序,以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分类和处理不合格品,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一、不合格品识别与定义1. 制定详细的产品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明确产品合格的标准。

2. 建立质量检验流程,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各环节的检验等,以及产品最终的出厂检验。

3. 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其分为主要不合格品和次要不合格品。

二、不合格品管理流程1. 不合格品发现与记录a) 定期进行质量检验,及时发现不合格品。

b) 不合格品应由检验人员发现并录入不合格品记录表,记录不合格品的数量、类型、位置等相关信息。

2. 不合格品评估与分类a) 由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评估,确定其影响程度和处理措施。

b) 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其分类为主要不合格品或次要不合格品。

3. 不合格品处理措施a) 主要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 如果不合格品可以修复,进行修复并重新检验。

- 如果不合格品无法修复,应进行报废处理,并记录报废数量和原因。

- 对于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b) 次要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 对次要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和记录,但不进行修复或报废处理。

- 在产品出厂前进行额外检验,确保次要不合格品不会影响产品的整体质量。

4. 不合格品追溯和反馈a) 追溯不合格品的产生原因,并进行问题分析,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b) 将不合格品的信息和处理记录进行归档,以备日后参考和追溯。

c) 向相关部门或个人反馈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和改进措施。

三、不合格品管理的监督与改进1. 定期评估不合格品管理程序的有效性和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2. 进行内部培训,提高员工对不合格品管理的意识和技能。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在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是不可避免的。

不合格品的处理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不合格品处理的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1. 不合格品的定义。

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材料、工艺、设备等因素导致的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

不合格品可能存在于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

2. 不合格品的分类。

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程度,可以将不合格品分为临时不合格品和永久不合格品。

临时不合格品是指可以通过修复、整改等措施使其达到合格标准的产品,而永久不合格品则是无法修复或整改的产品。

3.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1)发现不合格品,不合格品的发现可以通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验、抽检、自检等方式进行。

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和隔离。

(2)原因分析,对于不合格品,需要进行原因分析,找出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

原因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不合格品再次发生。

(3)制定处理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合格品,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对于临时不合格品,可以通过修复、整改等方式使其达到合格标准;对于永久不合格品,则需要进行报废处理。

(4)执行处理方案,根据制定的处理方案,对不合格品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执行处理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操作规范、安全,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伤害。

(5)记录与总结,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需要进行记录,包括不合格品数量、处理方式、处理结果等信息。

通过记录与总结,可以为企业提供经验教训,提高生产质量。

4. 注意事项。

(1)对不合格品的处理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不得擅自处理或销毁不合格品。

(2)不合格品的处理需要及时,不能拖延或推诿责任,以免影响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3)在处理不合格品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和人员的安全,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伤害。

不良品处理程序

不良品处理程序

文件編号:DG-QP-351.目的确保不良品已鉴定、识别、隔离、处理及记录,防止不良品误用,保证物料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才流入下工序以及成品满足客户要求才可交付。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来料、成品出货、库存及客户退货等检测出的不良品。

3. 权责4.1 不良品:不符合公司规定要求和客户要求的产品,包括物料,成品,退货等。

4.2 标识及隔离4.2.1品管部检验人员负责对不良品进行标识,使用不良箭头标识不良的区域,并准确填写红色不合格品标签。

4.2.2来料、已入库成品或客诉退货的不良品由仓库进行隔离。

4.2.3制程中的不良品由生产部/制造部进行隔离。

4.3 记录4.3.1来料不良品由IQC填写好《进料检验报告》,注明来料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供应商名、不良内容等。

4.3.2制程中的不良品由IPQC填写好《IPQC巡检报告》。

4.3.3成品不良品由FQC填写好《成品检验报告》。

4.3.4客诉中的不良品由相关检验人员填写好《8D报告》。

4.4 评审由品管部为主,工程部为辅评审不良品的处理方式,如“特采、返工、退货及报废”等,并将结果邮件告知相关部门或供应商。

4.4.1特采当不合格品的不合格特性不影响该产品的功能与性能,该批不合格由品质部门联络、并给工程确认。

文件編号:DG-QP-35当工程部门同意让步接收时, 即依据正常程序进行标识、转序、入库。

4.4.2 返工对不良品进行重新处理以使其满足公司规定要求或客户要求的一种措施,包括不良品的挑选、修理等。

4.4.2.1供应商来料不良品返工A.品质与PMC确认此物料若不急用于生产时,通知采购安排退回给供应商进行分析及返工。

不良品经返工后,必须由IQC对返工后产品进行重新检验,若合格则放行入库,若不合格则退货处理。

B.品质与PMC确认此物料若急用于生产时,评估是否可以本厂自行返工,若可以,告知采购和供应商返工工时,采购需向供应商收取返工工时费。

4.4.2.2 工单/库存A.品质部FQC将不良品标示并放入成品不良品区域;B.品质部助理在以下两个时间段把FQC 的检验清单(包括工单,检验数量,合格品及不良品数量等) 以邮件的形式发给PMC/采购/仓库/生产; 时间段如下:1、每天上午10:002、每天下午4:30C.仓库收到邮件后第一时间安排人员拉不良品到维修组返修;D.返工产品经重新检验合格后,依良品的正常流程进行转序;如发现其仍不合格, 经工程或QE确认后,作报废处理;4.4.2.2客诉不良品返工;A.仓库收到客人退回产品后,需将退回产品放到FQC 成品待检区内,并将收货记录或退货单给到FQC组长;B.FQC组长接到仓库收货记录或退货单后,安排FQC进行检测、确认并标示清楚不良现象,然后将不良品放入成品不良品区域;C.品质助理以邮件的方式发出退货产品的确认信息(包括产品型号,数量,不良现象等)给到所有相关部门;D.仓库收到邮件后,安排人员拉退货不良品到维修组返工;4.4.3退货品质将不良品退回仓库并通知采购安排退货,采购根据PMC确认后物料的紧急程度,与供应商协商退货时间及方式。

不合格品处理程序(标准版)

不合格品处理程序(标准版)

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1、制程中经自检、巡检和完工检发现的不合格品,应及时隔离标识,由制程质检人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2、不合格品的处理以会签不合格品处理单的方式进行。

制程质检人员签发不合格品处理单应说明不合格原因,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标准,作出不合格严重程度判定,并经责任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

3、一般不合格品(价值低于500元)的处理,首先由责任部门签署报废或让步接收申请,由生产部、技术部、质管部签署意见。

报副总经理意见批准。

由技术部和生产部共同做出不符合处置措施,报副总经理批准,由责任部门实施。

4、严重偏离质量特性,只能做报废处理的不合格品,制程质检人员可直接做出报废处理决定,不需履行会签流程,但须填报不合格品处理记录。

5、重大不合格品(价值大于或等于500元)的处理,由制程质检人员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首先由责任部门签署报废或让步接收申请,由生产部、技术部、质管部签署意见。

并由质检部,组织生产部、技术部和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并判定责任部门,报总经理批准;由技术部和生产部共同做出不符合处置措施,报总经理批准,由责任部门实施。

不合格产品的确认和处理程序和效期产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产品的确认和处理程序和效期产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产品的确认和处理程序
1、在进货检验中发现的未经国家食药监局批准企业生产的产品、无生产日期的产品、无有效期标志的产品、双眼色差和加工工艺粗糙的产品,以及在售卖过程中发现的破损产品都属不合格品。

2、将不合格品按供货协议,办理好退货手续后退回原供应商。

3、办理退货手续时要逐项填写退货清单,并由有关人员签章生效。

效期产品管理制度
1、保持仓库内整洁,门窗和通风完好。

2、为保证质量安全,库内应有温度计、湿度计和防火设施。

3、产品按不同品种、规格、先进先出顺序分类码放并有明显标志。

4、为防止产品过期,库管员要经常清点货物,对近效期产品另放一个区域(尤其是护理液)便于识别。

5、禁止售卖保质期以外的产品。

6、库管员凭入库单和处方单出库,做到帐物相符。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不合格品管理的目的是识别、区分、评估和重新处理不合格品,以防止它们被使用或流入客户手中,从而维持品质系统的正常运作。

该管理范围包括来料、在制品和出货等各个阶段的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被定义为超出接收标准、不满足要求的产品。

而返工是由原加工流程对不合格品重新加工使其符合需求规格,修理则是增加加工流程以对不合格品加以修复,使其符合需求规格。

挑选是对不合格品加以区别等级,而报废则是无法作挑选处理并不可能进行重工或修复的不良品及维修成本高于制作成本之不良品。

批退是品管单位检验材料、半成品、成品等有品质异常不满足需求状况时,将检验品整批退还供应商或制造单位,并要求处理的情形。

特采则是于进料、生产过程或最终成品发现的不合格品,因客户、生产需求急迫,客户或销售部代表客户同意授权,或投入后不影响产品功能、构造机能、特殊外观要求及应用功能性,不造成人身安全,可满足最终客户使用品质的不合格品做特殊接收的状态,等同让步接收。

降级、降档则是因产品检验不符合定义标准要求,而采用更低标准确认接收、降级处理的状况。

各部门职责:1.质量部:负责不合格品处置活动之协调,包含来料不合格、生产中不合格、顾客反馈不合格等。

定义不合格品的区分、隔离及标示方式,评估定义不合格品的挑选方式及标准,要求紧急处理方式。

2.生产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不合格品区隔作业及相应的标识。

执行品质异常发生时不合格品的应急处理要求,执行不合格品的返工、修理、挑选等作业,负责生产原因造成品质异常之分析与改善。

3.工艺部:拟定品质异常发生时之应急处理方案,对过程品质异常之分析与改善要求,定义修理、返工作业方式。

其他部门负责履行本部门的职责予以协助。

不合格品控制流程:1.进料品质异常控制:质量部设计抽检方案,按照标准执行检验。

进料品质如发现不合格时,张贴不合格标签并依流程执行批退,并将异常反馈给采购部门进行沟通处理。

批退:如果需要退货,采购部门会联系供应商并将不合格品退回供应商。

不合格品处理标准程序

不合格品处理标准程序

不合格品处理标准程序1.目的:建立不合格品处理标准程序,规范不合格品的管理。

2.范围:适用于公司内不合格物料及不合格半成品、成品的处理。

3.职责:质量保证部、生产部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程序:4.1不合格物料的处理:4.1.1不合格物料是指超过有效期的物料及经质量保证部抽样检验后,判定的不合格的原辅料、包装材料。

包括:①进厂后检验不合格的物料;②在库贮存过程中因养护不当形成的不合格物料;③生产剩余物料在生产过程中被污染,产生的不合格物料;4.1.2库存的超过有效期的物料:由仓库保管员通知质量保证部,质量保证部人员负责取下其外包装上原《物料合格证》,改贴红色的《不合格证》。

4.1.3检验判定的不合格物料:由质量保证部将不合格品《检验报告书》发放至送检单位,同时在不合格物料的每个包装上贴红色《不合格证》。

4.1.4相关物料保管员应立即将上述不合格物料移入隔离的不合格区内,并填写相应的《不合格品管理台帐》。

4.1.5质量保证部根据下列情况,填写《不合格品处理意见单》,由总经理签字批准后生效。

各相关部门按《不合格品处理意见单》进行处理。

质量保证部将此单存于该批物料检验报告内备查。

4.1.5.2对于因某些特殊原因无法退货的物料,或因在库养护不当及生产过程中污染产生的不合格物料,由质量保证部会同生产部共同分析研究,决定是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降级使用或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改善不合格物料使之符合质量标准,将此结果报总经理批准后可生效。

质量保证部需严格监控物料降级使用的过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和报告。

4.1.5.3对于不能退货的包装材料,由质量保证部提出处理意见:可以挑拣使用的,由生产部组织人员按标准进行挑拣,挑拣出的合格品,经质量保证部质监员按标准检查合格的,发放《物料合格证》,准许使用;不合格的印刷性包装材料需点数封存,防止外流。

4.1.5.4对于无法再处理的物料(包括不合格的印刷性包装材料),需由质管部提出销毁意见,经总经理签字生效后,下发有关单位限期处理。

ROHS不合格品管制作业程序

ROHS不合格品管制作业程序

ROHS不合格品管制作业程序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程序的目的是规范ROHS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以保证产品符合环保要求,并适用于所有相关生产作业环节。

二、定义1. ROHS: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即“有害物质限制指令”。

2.不合格品:指不符合ROHS环保标准的产品或材料。

3.品管部门:负责执行产品质量管理的部门。

三、程序步骤步骤一:不合格品的识别1.定期对产品或材料进行ROHS环保检测。

2.若发现产品或材料不符合ROHS环保标准,则视为不合格品。

步骤二:标识和隔离不合格品1.将不合格品进行明显的标识,以便与合格品区分开。

2.将不合格品隔离存放于专门的区域,避免与合格品混淆。

步骤三:原因分析1.由品管部门组织召集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原因分析。

2.通过对不合格品的检测和流程回溯,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步骤四:纠正和预防措施1.根据原因分析结果,制定纠正措施,解决当前不合格品问题。

2.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防范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步骤五:处置不合格品1.对于可以修复的不合格品,经过修复后重新进行ROHS环保检测。

2.对于无法修复的不合格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销毁、返工或退货等。

步骤六:记录和监督1.品管部门将不合格品的处理记录进行归档,并记录问题和纠正预防措施的效果。

2.定期进行不合格品处理的监督,确保各部门按照程序执行。

四、相关责任1.品管部门负责组织和执行ROHS不合格品的处理。

2.生产部门和供应商需按照品管部门的要求,积极配合不合格品的处理工作。

3.相关部门负责提供原因分析和纠正预防措施的信息,并落实相关责任。

五、培训和改进1.对品管部门和生产人员进行ROHS环保标准的培训,提高其意识和技能。

2.定期评估ROHS不合格品处理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

六、附则1.本程序应公布于相关作业场所,并进行定期的内部审核和修订。

2.若发现ROHS不合格品问题的工作人员享有匿名举报的权利,并受到相应的保护。

不合格品管制作业程序

不合格品管制作业程序

不合格品管制作业程序一、目的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制作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

三、定义1.不合格品:指制作过程中不符合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的产品。

2.不合格品处理:指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记录、分析和处理的过程。

四、责任与权限1.制作人员:负责及时发现不合格品并报告给品质部门。

2.品质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记录、分析和处理,并及时向相关人员反馈处理结果。

五、程序1.发现不合格品(1)制作人员在制作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制作,并将不合格品报告给品质部门。

(2)品质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员前往现场进行确认。

2.记录不合格品(1)品质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不合格品数量、不合格品类型、不合格品发现时间、不合格品发现地点等。

(2)记录应详细、准确,并确保不合格品得到正确的标识和保留。

3.分析不合格品(1)品质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确定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

分析可能包括:制作过程中的操作错误、设备失效、原材料质量问题等。

(2)分析结果应进行记录,并在后续制作过程中加以改进。

4.处理不合格品(1)根据不合格品的类型和数量,品质部门应确定合适的处理方式。

处理方式可能包括但不限于:返工、报废、退货、补偿等。

(2)对于无法在制作过程中进行处理的不合格品,品质部门应对其进行正确的标识和保留,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5.反馈处理结果(1)品质部门应及时向制作人员和相关部门反馈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

(2)反馈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制作过程的改进措施等。

六、改进措施通过对不合格品进行记录、分析和处理,品质部门应及时对制作过程进行改进,以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

七、培训对于制作人员和品质部门负责人,应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对不合格品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八、监督管理层应对不合格品管制作业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有效运行。

九、附件1.不合格品记录表2.不合格品处理报告表以上就是不合格品管制作业程序的内容,通过执行该程序,可有效地管理和处理制作过程中的不合格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制作过程的稳定性。

生产成品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

生产成品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

生产成品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生产不合格品是制造企业业务中一件经常发生的事情。

当不合格品发生时,正确的处理操作能够控制损失并保持生产和质量正常运作。

以下是一个成品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

1. 确定不合格品的类型一般来讲,制造企业会遵循一些目录和品质控制标准。

当生产过程中检测到不合格品时,首先需要明确它的类型以了解不合格品的原因。

主要类型包括:(1) 设计不合格:产品设计仍然需要优化并可能需要一些增强,以确保实现产品的最大化性能。

(2) 加工不合格: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工艺上的问题,导致不合格品。

(3) 材料不合格:生产过程中材料的质量控制不佳,导致成品品质不合格。

2. 确定责任人员发现不合格品后,首先需要对责任人进行确认。

因为不合格品可能涉及制造过程中的整个生产流程,包括原材料控制、质量控制等环节。

因此,需要确保责任人员清楚自己的责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制定措施一旦不合格品的类型和责任人确认,接下来的重要操作是进行整个生产过程的审查,并确定改进措施。

这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相关的团队合作,以确保生产流程的持续改进。

为了控制损失,需要采取措施来最小化废品产生的数量,并确保计划完成日期不受影响。

4. 审查和测试在采取了控制措施后,我们需要进行一个适当的审查和测试过程,以确保不合格品已经被恰当处理并达到最佳质量。

如果需要对成品进行一个新的标准测试,需要确保所有技术文件都已进行更新,并且新文件被在出现问题之前适当使用。

5. 废品处置废品处置问题可能会在一些特殊制造业和工艺中发生。

在制定整个处理程序时,需要明确废品处置的标准和准则。

废品需要经过特殊处理,并按照处理标准进行整合和销毁。

过程中需要保证废品的正确管理,并遵循强制性规定。

总之,生产过程中会有一些不合格品的出现,制定适当的处理程序能够减少损失并保持生产和质量正常运作。

不同类型的不合格品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实现持续性改进的环节中,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相关的团队的合作来保证生产的正常运作。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一、背景在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是不可避免的。

合理有效地处理不合格品,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二、定义不合格品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无法满足规定要求的产品或者过程。

三、流程1. 检测与评估不合格品在发现后,必须立即对其进行检测和评估。

检测和评估的方式可以包括样本抽查、全量批次检测等方式。

评估可以根据不合格品的类型和数量,确定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

2. 处理(1)重检或复现对于不合格品,可以进行重检或复现,以确定是否真正不合格。

若确定不合格,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2)修复有些不合格品可能可以通过修复的方式变为合格品。

修复的方式可以根据不合格品的种类和程度来决定。

修复后再进行重检,如果合格则可以提交到下一步处理。

(3)调整在一些情况下,不合格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工艺不合理或设计不当。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调整生产工艺或改进设计以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品风险。

(4)报废如果不合格品无法修复、调整或者复现为合格品,则必须进行报废。

在进行报废时,要严格按照企业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5)再利用在某些情况下,不合格品可能可以进行再利用。

在再利用前必须对其进行彻底的检查和评估。

如果重新加工后能够满足要求,可以再利用。

在进行再利用时,必须遵循企业的规定和程序。

四、总结合理、有效、规范的处理不合格品,不仅能够保证产品质量,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处理不合格品时,必须按照企业的规定和程序进行处理,确保处理流程的规范和有效。

同时,不合格品的预防也是重要的措施。

在生产过程中,要坚持从源头上控制质量,不断改善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规范制定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规范制定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规范制定1. 引言2. 流程概述1. 不合格品的发现与登记2. 不合格品的分类与评估3. 不合格品的处理与纠正措施4. 不合格品的复查与确认5. 记录与报告3.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详述3.1 不合格品的发现与登记生产过程中的自检、互检、专检等环节外部供应商提供的材料或零部件检验客户投诉或产品退回内部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与检查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必须立即停止生产,并由相关人员进行临时封存,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个环节。

同时,需要填写不合格品登记表,记录不合格品的详细信息,包括:不合格品名称、数量、发现时间、发现地点、责任人等。

3.2 不合格品的分类与评估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和评估。

常用的分类方式包括:致命不合格品: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

重大不合格品:影响产品的主要功能或性能,需要及时处理。

一般不合格品:对产品质量没有明显影响,但仍需纠正。

同时,根据不合格品的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和纠正措施。

3.3 不合格品的处理与纠正措施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致命不合格品:立即停产,追查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报告相关部门和领导。

重大不合格品:停产并追查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汇报给生产部门,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及时处理。

一般不合格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例如修复、返工或报废等。

3.4 不合格品的复查与确认经过不合格品的处理和修复后,需要进行复查和确认。

对于致命和重大不合格品,必须经过严格的复查和确认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才能放行。

对于一般不合格品,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复查和确认,确保修复后的产品质量没有问题。

3.5 记录与报告所有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必须进行详细记录,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和领导。

记录内容包括:不合格品的详细信息、处理过程、纠正措施、复查结果等。

这样可以形成不合格品管理档案,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4. 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防止非预期的使用和安装,确保交付合格品。

2.范围:
适用于原料进货到产品交付的全过程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职责:
3.1质管部负责不合格品的控制和管理。

3.2生产部负责不合格品的返工、返修、处理。

4.工作程序:
4.1不合格品被发现后,必须经过记录、标识、隔离、评审和处置过程,未经过上述程序不得投入使用、加工和交付。

4.2不合格品评审:
4.2.1轻微不合格品由检验员直接评审,并将结论记录在《检验记录表》上。

4.2.2重大不合格品(指批量不合格或严重影响产品外观和功能的不合格品)由质
管部组织生产部、技术部进行会议评审,并将评审结论记录在《不合格品评审记录表》上,评审结论由质管部经理审核,报总裁审批。

4.3不合格品处置:
4.3.1处置方式分:拒收或退货(指材料)、返工、返修或不经返修作让步接收、
降级或改作他用、报废等五种。

4.3.2进货产品的不合格处置:
a)进货产品经检验或验证判定为不合格,由检验员做好标识,通知采购部退换,质管部跟踪处理结果。

b)根据需要对不合格品进行全部检验挑选合格品入库,不合格品交采购部处理,按(a)执行。

4.3.3生产过程的产品处置:
a)评审中判定为返工的产品,由检验员直接送给车间主任,安排返工。

b)评审中判定为返修和让步接收的不合格品,由车间主任填写《让步接收申请单》经质管部确认后报总裁批准作让步接收,合同要求定制产品时,使用返修和让步接收的产品应经顾客同意。

c)评审中判定为降级或改作他用的不合格品,由车间主任填写《降级和改用申请单》,经质管部确认后处理,并由车间主任交一份生产部重新下
单补料。

d)评审中判定为报废的不合格品,由车间主任填写《报废申请单》经质管部确认后报废。

并由车间主任交一份生产部重新下单补料。

4.3.4最终产品不合格处置。

评审中判为不合格的产品直接交给检验工段,接下
来按4.3.3操作。

4.3.5产品交付后,顾客投诉的不合格品按《退货处理流程》操作。

4.4所有返工、返修产品,在返工或返修后由检验员重新检验。

4.5所有返工、返修产品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保存。

4.6各检验员每天将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交检验工段或车间主任汇总、分析。

5.相关文件:
《记录控制程序》
《标识过程管理程序》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退货处理流程》
6.质量记录:
《不合格品评审表》
《返工返修表》
《让步接收单》
《报废申请单》
《信息反馈单》
1目的
对未满足要求的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采购产品、半成品、成品及交付后的产品发生的不合格的控制。

3职责
3.1物料部(仓库)负责不合格物料的隔离和处置。

3.2生产部负责不合格产品的隔离和处置。

3.3营销部负责出货产品不合格的调换、隔离和处置。

3.4品管部负责不合格品的鉴别、标识、记录和评审,并跟踪验证不合格品的处
理结果。

3.5 PIE部负责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失效分析。

4程序
4.1不合格的分类
1 严重不合格:经检验判定的批量不合格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产
品质量、主要功能、性能技术指标等的不合格;
在这里批量大小的判断分二种情况,如果执行美国军标MIL-STD-105E进行抽样检验时,则批量为按抽样规则判断的不合格批;如果自定抽样规则时,应针对不同产品在相应的检验规程中作出批量的规定。

2.一般不合格:个别或少量不影响产品质量的不合格。

4.2采购产品不合格的控制
4.2.1IQC在对进货进行检验和试验后,判定为不合格时,应记入《进料检验报
告》,并在该批物料或包装箱上贴上“IQC Reject”的标签,经主管核准后,报告分发采购部、物料部(仓库)、生产部等。

4.2.2物料部(仓库)接获《进料检验报告》遇有“不合格”的判定,依据生产作业计
划及采购来源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决定该批物料的处理方案。

当生产急
需或缺料,由物料部提出让步或特采申请,由品管部、PIE部、生产部进行评审会签,交管理者代表作最终决定,并记录于《让步/特采申请报告》。

4.2.3若决定为让步处理的,可按(a)供方派人前来进行100%挑选;(b)本
公司IQC进行100%挑选;(c)本公司生产部进行100%挑选。

挑选出的不合格物料,由物料部(仓库)退回供方。

若本公司IQC或生产部挑选的,须记录挑选工时和挑选费用,由采购部通知供方及由财务进行索赔和扣款。

4.2.4若决定为特采处理的,PIE部对技术性问题进行研讨,产品和工程与目前
承认相异的,必要时要获得客户承认或授权确认,PIE部会同品管部、生产部进行评审。

管理者代表审批后,生产部依据特采使用内容使用,IQC 予以跟踪和督导。

4.2.5对于决定退货的不合格品,仓库应将其搬运至退货区,并填写《退货单》,
主管审批后,通知供方处理,并记录于账本,退供方的所有物料,由物料部或采购部通知供方,将不合格品换货或重新订购,直到代替品到货止,进行跟踪,仓库担当最终确认并记录于账本上。

4.3制程不合格的控制
4.3.1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物料,由生产部置于红色或贴有“不合格品”的周
转箱(盒)里进行识别,线长将其区分为作业不良和来料不良,物料员填写《不良品处理单》主管核准并经品管检验确认。

作业不良由IQC确定是否可返修使用,可能修理的“作业不良”物料退到生产部修理
使用,不能修理的“作业不良”及“来料不良”物料由仓库置于不良品区域,并补料给生产部。

“作业不良”到一定数量后,由仓管员填写《不良品统计表》,拟报废处理给IQC、采购会签后交管理者代表审批,由仓库作报废处理,“来料不良”的物料退给供方。

4.3.2仓库当补料或者物料不足,应及时填写《物料需求申请单》向采购部申请
采购补给。

4.3.3PCBA检查时,若发现不合格品,用红色箭头纸标识于不良品处,并记录
于《过程检验报告》,PCBA不合格品退给生产部修理后,由QC重新检验,返工返修重检情况记录于当批的《过程检验报告》的备注栏。

4.3.4制程检验发现的不合格品由IPQC用红色箭头纸或纸胶在不良位置进行标
识,同时将不良品内容记录于《过程检验报告》,并将不良品隔离于不良品区域内,生产线修理员及时进行修理,修理员将修理情况记录于《修理日报表》上,返修后的产品由IPQC重新检验,合格后才能放行。

4.4最终产品不合格品的控制
4.4.1FPQC或QA在最终产品检验中发现不合格品用红色箭头纸或纸胶在不良
位置进行标识,如有合格标贴即刻除掉,被判定整批成品不合格的需在成品入库通知单上盖“QA Reject”印章,隔离于成品不合格区等待处理,并将检验结果记录于《最终产品检验报告》内。

4.4.2最终产品不合格经生产部主管确认后,进行返工/返修,由QC重新检查并
将检查情况记录于《返工/重检报告》上,并对功能失效的产品进行分析,记录于《失效分析报告》,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4.4.3客户验货发现的不合格品,若是功能问题的应进行失效分析,记录于《失
效分析报告》,若整批拒收,应重新检验,并将检验情况记录于《返工/
重检报告》。

4.5出货产品不合格的控制
4.5.1当产品出货后,在产品交付给客户或产品投入使用时发现不合格,公司必
须立即加以追回和调换、修理。

4.5.2营销部详填《出货产品不合格报告》有关产品不合格项目内容(缺陷说明)、
产品型号、数量等交品管部。

4.5.3品管部召集PIE部、生产部、采购部等部门负责人参加质量检讨会,并进
行分析及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发生。

4.5.4品管部负责将纠正或预防措施计划及实施情况反馈营销部,由营销部及时
与顾客沟通联络,确保处理方案的实施,以满足顾客的要求。

5引用文件
5.1 《过程和产品的测量和监视程序》
5.2 《改进控制程序》
5.3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6记录
6.1 《进料检验报告》
6.2《让步/特采申请报告》
6.3 《退货单》
6.4 《不良品处理单》
6.5 《不良品统计表》
6.6 《过程检验报告》
6.7 《返工/重检报告》
6.8 《最终产品检验报告》
6.9 《失效分析报告》
6.10 《出货产品不合格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