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雷达数据处理
一种被动雷达系统测向处理机设计及技术实现
( 1 . Ae r o t r e c h n i c s E n s u r e B r a n c h o f Na v y Eq u i p me n t De p a r t me n t , B e i j i n g 1 0 0 0 7 1 )
( 2 . Ae r on a ut i c a l Mi l i t a r y Re p r e s e nt a t i v e s Of f i c e o f Na v y i n Lu o ya n g.Lu o y a n g 4 7 1 0 0 9 )
r a d e r s y s t e m.
K ey Wo r d s p a s s i v e r a d e r ,d i r e c t i on f i n d i n g p r o c e s s o r ,DS P
Cl a s s Numb er TN9 5
1 引言
随着现代 电子 战场电磁 环境 的 日益复 杂 , 为 了可 以精 确攻 击各种雷达 目标 , 要求 被 动雷达 测 向系统 拓宽 频率 覆 盖范围 , 但这会带来 被动测向系统如何从数 量多 、 分布密度 大、 分布范 围广 、 信号交叠严重 的复杂信号环境 中准确地 提 取 出辐射源 目标 的问题_ 2 ] , 本 文根据 实 际工程 应用 中被 动
Abs t r a c t Thi s pa p e r s t u d i e s o ne di r e c t i o n f i nd i n g p r o c e s s o r i n p a s s i v e r a d e r s y s t e m.The e x p a t i a t e i d e a o f o v e r a l l d e s i g n,t h e c o mp o s i — t i o n a n d wo r k — f l o w o f t h e p r o c e s s o r a r e d e s c r i b e d . Th e k e y t e c h n ol o g i e s a n d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a r e s t u d i e d d e e p l y . Th e s y s t e m wh o u s e s DS P a n d FPGA s t r uc t u r e .h a s h i g h i n t e g r a t i on r e l i a b i l i t y.wi l l p l a y a n i mp o r t a nt r o l e t o p r o mo t e t h e e q ui p me nt s t a b i l i t y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i n d i c a t o r i n
雷达数据处理及应用
雷达数据处理及应用
雷达数据处理是指对雷达所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有用的信息和结果。
处理过程包括信号处理、反演、滤波、图像处理等。
雷达数据的应用涵盖了气象、军事、航空、海洋、地质等多个领域。
在气象领域中,雷达数据可用于气象预报、降水量估算和风暴监测等方面;在军事领域中,雷达数据可用于目标识别和跟踪等任务;在航空领域中,雷达数据可用于飞行控制和导航等方面;在海洋领域中,雷达数据可用于海浪、潮汐和船只监测等方面;在地质领域中,雷达数据可用于地形测量和地震监测等方面。
21670683
多传感器的跟踪 系统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口 。 q] 在主/ 被动雷达构成的双传感器探测系统中, 主 动雷达跟踪精度高 , 采集信息全面, 包括距离信息和 角度 等信 息 , 其抗 干扰 能力 差 ; 动雷达 只能 测角 但 被 度或角速度 , 跟踪精度较低 , 但它有很强的抗干扰能 力, 利用 2种雷 达各 自的优点 进行 组 合跟 踪 , 方面 一
的手段 , 而且对抗手段越来越复杂 , 因此 , 单传感器
的 目标 跟踪 系统 将 逐 渐 不 能适 应 复杂 的跟 踪环 境 ,
1 基 于主/ 动雷 达数 据融 合的 目标 被 跟 踪 系统
由于主、 动雷达的采样频率一般不 同, 被 因此, 数据融合之前对主、 被动雷达进行同步是必要的, 即
2 0 06
第 2 卷第 2 4 期
Vo. 4No 2 1 2 .
一
种 基 于模 糊 逻 辑 的主 / 被动 雷达 数 据 融 合 算法
丁 兴俊 h ,周德 云 ,胡 昌 华 ,王 青。
/. 1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 西安 7 0 7 ;2西安 高技术研 究所 , 西 西安 1 02 . 陕
踪 系统的精 度 。 方 面 , 尔曼 滤波 器在 最小 方差 意 一 卡 义下提供 了一种 无偏 的最 优状 态 向量 估计 值 ]另 ,
一
通过 以上处理 , 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的采样信
息 在 时间 上 实 现 了 同 步 , 以进 行 下一 步 的数据 融 可 合 滤波 处理 。图 1为 主动雷 达 和被动 雷达数据 融合
( )计算 滤 波增 益矩 阵 K( 4 k十 1 ):
K( k+ 1 )一 P( k+ 1 k) ( H 愚+ 1 ( ( l ) H 愚十 1 )・
被动雷达原理
被动雷达原理
1 被动雷达原理
被动雷达原理是一种依靠收集地球表面既有电磁波进行目标探测的一种雷达原理。
被动雷达原理主要利用电磁波探测天空中的目标,这样它就可以实现长距离的无源探测,用简洁的方法构建一个经济廉价的雷达系统,加大防空范围而减少采购费用,并能够减少系统的维护和更新成本。
2 特点
被动雷达原理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它是一种没有显性收发器的无源探测原理,它不需要传统的雷达波束输出,而是通过利用天空中存在的微弱电磁波来探测目标;
(2)它能够探测比传统雷达更远的距离,被动式雷达比传统雷达更可靠和灵敏;
(3)它对外界环境敏感,因其无法控制外部电磁波辐射;
(4)它具有优越的噪声抑制能力,并且可以目标探测效率高。
3 工作原理
被动雷达原理的工作原理是,当雷达接收正处于天空某个位置的电磁波时,雷达系统将接收到来自该位置的目标信号。
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会引发反向反射,从而显示出目标的位置,以此来提供信息。
此外,这种未加处理的信号会在发射时被衰减,只有具有较强反射信号的目标才能在接收端被检测到。
4 应用
被动雷达原理具有便携性,容易操作等特点,在安全检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海上搜索与营救、交通拥堵检测和航行安全检测。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水文灾害监测、社会动态监测和环境污染监测。
此外,由于被动雷达原理在探测性能和成本方面优势明显,因此,它也得到了安全防护领域的广泛应用。
雷达数据处理
雷达数据处理主函数主函数中共产生了条航迹,分别是直线航迹、圆航迹、直线航迹、直线航迹、字航迹、椭圆航迹。
产生方法是首先根据各种航迹的运动方程产生直角坐标系下的轨迹,其中字航迹和椭圆航迹分别调用了函数和来产生,然后利用坐标系转换,将直角坐标系的值转换为极坐标系的值,即距离、方位角、俯仰角,值得注意的是,转换过程中要考虑象限问题,当方位角处于二三象限时,方位角需加上一个 ,这样得到的是目标在极坐标系下的真实值,然后加上高斯白噪声,噪声的方差由自己设定,即观测噪声,这样就得到了目标在极坐标系下的观测值(距离、方位角、俯仰角)。
对于虚假目标的产生,采用在距离、方位角、俯仰角三个方面分别产生随机噪声,而漏警的情况直接将该的数据置空。
得到观测值后,进行的循环,进行数据处理,主要包含两个函数:和。
数据处理函数说明[ , , ] (, , , )实现功能:对每次输入的点迹进行数据处理,包括航迹起始、点迹航迹关联、航迹补点、航迹消亡、剩余点迹删除等,形成可靠航迹输出。
输入参数:>每一行的第一列为距离;第二列为方位角;第三列为俯仰角;第四列为通道号;> 采样时间间隔> 处理的是第几批数据输出参数:> 该批次数据处理完毕后,输出的航迹信息,存储输出航迹信息的多行列矩阵;各列代表含义如下:距离,方位角俯仰角属于第几条航迹来去积累时间是第几个点实点补点,属于哪个通道;> 可靠航迹文件,存储已经形成的可靠航迹的信息,存储可靠航迹信息的多行列矩阵,用来保存每条可靠航迹的最后一个点的信息,各列意义分别是:列:每条航迹最后一个点的滤波信息,距离,距离向速度,方位角方位角向速度,俯仰角俯仰角速度;列:滤波协方差信息,本是一个*的矩阵,存成行则变成列;航迹识别标志来去是第几个点实点补点属于哪个通道,航迹未被更新次数,更新标志未更新更新,航迹消亡的门限值;> 暂时点迹文件,存储航迹起始和点迹航迹关联时没有用到的点迹,多行列矩阵,:距离;:方位角;:俯仰角;:通道号;:积累时间;:点迹未用次数;:删除门限;:已用未用> 积累的时间,也即从第一批数据到此批处理数据之间所经过的时间> 已经形成的航迹数首先设置数据预处理的滤波门限,由实际情况而定,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雷达信号与数据处理整理多媒体
雷达信号与数据处理整理多媒体雷达信号与数据处理是雷达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雷达系统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回波来探测目标的位置和特征。
这些回波信号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整理才能被有效地利用。
雷达信号的处理涉及到一系列的步骤,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波形处理。
波形处理通常包括目标检测、参数估计和目标识别等步骤。
目标检测通过比较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和背景噪声的水平来确定是否存在目标。
参数估计则通过分析回波信号的特征来估计目标的距离、速度、方位角等参数。
目标识别则是根据目标的一些特征来对其进行分类和识别。
在波形处理之后,还需要对信号进行成像处理。
雷达信号经过成像处理可以获得目标的空间分布图像,从而更直观地观测目标。
成像处理通常包括距离像、速度像和方位角像等。
距离像用来表示目标与雷达的距离关系,速度像用来表示目标的运动状态,方位角像用来表示目标的方向。
除了信号处理外,雷达数据的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雷达系统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但同时也会存在大量的冗余和噪声。
数据整理主要包括数据去噪、数据压缩和数据融合等步骤。
数据去噪通过消除噪声信号来提高数据质量。
数据压缩则是将数据进行编码压缩,以减少数据量和传输带宽。
数据融合则是将多个雷达的数据进行融合,以提高目标探测和跟踪的精度。
整理后的数据可以被用于目标检测、目标跟踪和目标识别等应用。
在目标检测中,可以通过分析数据来确定目标是否存在,并给出目标的位置和特征等信息。
在目标跟踪中,可以通过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来预测目标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在目标识别中,可以通过分析数据的特征来对目标进行分类和识别。
综上所述,雷达信号与数据处理是雷达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们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和整理步骤,将原始的雷达信号和数据转化为可用于目标探测、跟踪和识别的信息。
这些处理和整理步骤的优化和改进对于提高雷达系统性能和应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雷达信号与数据处理在现代雷达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雷达数据处理
雷达数据处理-雷达数据处理雷达数据处理-正文*从一系列雷达测量值中,利用参数估值理论估计目标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参数;进行目标航迹处理;选择、跟踪目标;形成各种变换、校正、显示、报告或控制等数据;估计某些与目标形体、表面物理特性有关的参数等。
早期的一些雷达,采用模拟式解算装置进行数据处理。
现代雷达已采用数字计算机完成这些任务。
数据格式化雷达数据的原始形式是一些电的和非电的模拟量,经接收系统处理后在计算机的输入端已变成数字量。
数字化的雷达数据以一定格式组成雷达数据字。
雷达数据字可编成若干个字段,每一个字段指定接纳某个时刻测量到的雷达数据。
雷达数据字是各种数据处理作业的原始量,编好后即送入计算机存储器内的指定位置。
校正雷达系统的失调会造成设备的非线性和不一致性,使雷达数据产生系统误差,影响目标参数的无偏估计。
为保证高质量的雷达数据,预先把一批校正补偿数据存储于计算机中。
雷达工作时,根据测量值或系统的状态用某种查表公式确定校正量的存储地址,再用插值法对测量值进行校正和补偿,以清除或减少雷达数据的系统误差。
坐标变换雷达数据是在以雷达天线为原点的球坐标系中测出的,如距离、方位角、仰角等。
为了综合比较由不同雷达或测量设备得到的目标数据,往往需要先把这些球坐标数据变换到某个参考坐标系中。
常用直角坐标系作为参考坐标系。
另外,在球坐标系中观察到的目标速度、加速度等状态参数是一些视在几何分量的合成,不能代表目标在惯性空间的运动特征。
若数据处理也在雷达球坐标系中进行,会由于视在角加速度和更高阶导数的存在使数据处理复杂化,或者产生较大的误差。
适当选择坐标系,可以简化目标运动方程,提高处理效率或数据质量。
跟踪滤波器跟踪滤波器是雷达数据处理系统的核心。
它根据雷达测量值实时估计当前的目标位置、速度等运动参数并推算出下一次观察时目标位置的预报值。
这种预报值在跟踪雷达中用来检验下一次观测值的合理性;在搜索雷达中用于航迹相关处理。
雷达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业界借鉴)
脉冲压缩雷达的仿真脉冲压缩雷达与匹配滤波的MATLAB仿真姓名:--------学号:----------2014-10-28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对抗技术一、 雷达工作原理雷达,是英文Radar 的音译,源于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的缩写,原意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
因此,雷达也被称为“无线电定位”。
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
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
雷达发射机的任务是产生符合要求的雷达波形(Radar Waveform ),然后经馈线和收发开关由发射天线辐射出去,遇到目标后,电磁波一部分反射,经接收天线和收发开关由接收机接收,对雷达回波信号做适当的处理就可以获知目标的相关信息。
但是因为普通脉冲在雷达作用距离与距离分辨率上存在自我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采用脉冲压缩技术,即使用线性调频信号。
二、 线性调频(LFM )信号脉冲压缩雷达能同时提高雷达的作用距离和距离分辨率。
这种体制采用宽脉冲发射以提高发射的平均功率,保证足够大的作用距离;而接受时采用相应的脉冲压缩算法获得窄脉冲,以提高距离分辨率,较好的解决雷达作用距离与距离分辨率之间的矛盾。
脉冲压缩雷达最常见的调制信号是线性调频(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 )信号,接收时采用匹配滤波器(Matched Filter )压缩脉冲。
LFM 信号的数学表达式:(2.1)其中c f 为载波频率,()t rect T为矩形信号:(2.2)其中BKT=是调频斜率,信号的瞬时频率为()22cT Tf Kt t+ -≤≤,如图(图2.1.典型的LFM信号(a)up-LFM(K>0)(b)down-LFM(K<0))将式1改写为:(2.3)其中(2.4)是信号s(t)的复包络。
探地雷达数据资料处理流程
探地雷达数据资料处理流程
探地雷达数据处理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数据采集:使用地雷探测雷达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这可能涉及雷达发射信号并测量返回信号的时间和强度。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校正信号、填补数据缺失等。
这有助于提高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数据滤波:应用滤波技术来进一步减少噪声和提高信号与噪声比。
这有助于更清晰地识别地雷的特征。
特征提取:从处理后的数据中提取特征,例如目标的形状、大小、深度等。
这些特征有助于区分地雷和其他物体。
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学和模式识别方法对特征进行分析,以识别可能的地雷目标。
这可能包括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自动检测潜在的地雷区域。
图像显示与地图生成: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像或地图的形式呈现,以帮助操作员更直观地理解潜在的地雷分布。
验证与确认:对潜在地雷目标进行验证和确认,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实地勘查或使用其他技术手段来确保准确性。
报告生成:生成最终的报告,提供有关潜在地雷位置和特性的详细信息,以协助相关决策和行动。
这是一个一般性的处理流程,具体步骤和方法可能因使用的雷达设备、数据特性以及处理软件而有所不同。
1。
雷达信号与数据处理整理多媒体
(3)雷达脉冲压缩技术
窄脉冲宽度可提高距离分辨率,但影响平均功率而降低了测量距离。 发射大时宽带宽积(Bt)信号,可以提高雷达的距离分辨率,同时提
高发射信号的平均功率,即那个地发射脉冲的峰值功率。
接收时对大时宽进行进行匹配滤波,可使接收信号回波信号变窄,成 为脉冲压缩。
雷达可分为陆基、机载、星载或舰载雷达系统; 按雷达波形分,可分为:连续波(CW)雷达、脉冲 (PW)雷达。
2.2 距离
简化的脉冲雷达框图
时间 控制
发射机/调制器 信号处理器
双工器 接收机
发射接收脉冲串
发射脉冲
脉冲1
IPP
τ
脉冲2
脉冲3
接收脉冲
△t τ 脉冲1回波
脉冲2回波
脉冲3回波
时间
IPP:通常被标为PRI脉冲重复间隔
(6)雷达成像技术
机载或星载雷达,距离和方位的高分辨成像。 距离分辨率,通过脉冲压缩技术实现;方位分辨率通过合成孔径技术
实现。 移动雷达,如SAR;地面雷达,ISAR。
(7)雷达目标的识别和分类
目标识别,判别目标类型。
主要通过信号处理实现。
(8)雷达抗电子干扰技术
无源干扰:箔条,可利用抑制气象杂波的方法。
雷达信息显示包括各种原始回波和处理回波的显示; 雷达回波显示与雷达整机控制设计为一体,通过画面显示、重要目
标三维放大显示等,辅助目标识别。
(7)雷达数据处理系统设计技术
输入/输出接口设计; 系统处理能力设计; 核心算法设计; 显示与控制一体化设计; 人-机接口与人性化界面设计; 系统各设备集成设计等。
ERP PJ GJ LJ
主被动雷达数据融合及跟踪
c a g db h ro i a g tmo in h n e yt ep ir r e t .W h n t ea t er d ri it r e t o e h ci a a sdsu b d,temeh dc nimsjmmigb h v h t o o f r a n yt e
潘 宁 。 林 让 张
( 安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雷 达 信 号 处 理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陕 西 西 安 70 7 ) 西 10 1
摘 要 :主 、 动 雷 达 同 时 工作 阶段 , 引 头 需要 处理 的 数 据 包括 两 个 不 同数 据 率 且 非 对 准 的 角 度 数 被 导
Ab ta t src : Du i tv r da nd pa sv r da n sm ula e s rng aci e a r a s ie a r i i t n ou op r to e a in, da a he m isl u e n t t s ie s d i —
踪 。 经 过 理 论 分 析 和 仿 真 试 验 , 明 了该 方 法能 有 效 地 抑 制 干 扰 并 进 行 目标 跟 踪 , 具 有 算 法 简 单 、 算 量 证 且 计
小的特点 。
关 键 词 :主被 动 雷 达 ;角度 融 合 ;融 合 算 法
中 图 分 类 号 : 9 7 5 TN 5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22 3 ( 0 8 O ~ 0 1 0 1 7 - 3 7 2 0 ) 10 6 — 4
的具有距 离 选择 能力 , 不受 目标能量 控 制影 响且有
1 引 言
随着 光 电 干 扰 技 术 、 身技 术 和 反 辐 射 导 弹 隐 技术 的发 展 , 一 制 导 体 制 的 导 引 头 受 到 日益 严 单 重 的 电子 战 的挑 战 , 固有 弱 点 和 局 限性 大 大 降 其 低 了制 导武 器 系统 的 作 战 效 能 , 至 难 以 应 付 未 甚 来复 杂 、 劣 的战 场 环 境 和 现 代 高 技 术 战 争 的 需 恶 求 。多模 复合 制导 可 以充分 发挥 各 制 导 体 制 的优
被动多基站雷达目标检测算法研究
被动多基站雷达目标检测算法研究被动多基站雷达目标检测算法研究摘要:随着无人系统应用的广泛发展,雷达成为了目标检测与识别中重要的传感器。
本文研究了一种被动多基站雷达目标检测算法,通过将多个基站上的接收信号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联合处理来提高目标检测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1. 引言目标检测在无人系统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雷达目标检测算法往往通过单个雷达站点上的信号进行处理,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目标检测性能,但由于单一站点的限制,往往无法满足实际检测的需求,因此需要研究一种被动多基站雷达目标检测算法,通过多站点上的联合处理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2. 算法原理被动多基站雷达目标检测算法基于多站点接收信号的时空联合处理。
首先,每个基站上的接收信号进行FFT变换得到频域数据,然后将各个基站的频域数据进行时延差的计算。
根据时延差计算结果,利用卡尔曼滤波对时域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目标检测的结果。
3. 算法实现被动多基站雷达目标检测算法实现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频域数据处理和时域数据处理。
首先,对每个基站上的接收信号进行FFT变换,得到频域数据。
对于每个频域数据,计算其幅值谱,并进行归一化处理。
然后,计算各个基站之间的时延差,根据时延差计算结果,使用卡尔曼滤波对时域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得到目标检测结果。
4. 实验结果本文设计了一套实验系统,包括多个基站和模拟目标。
通过实验比较了传统单站点和多站点算法的目标检测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被动多基站雷达目标检测算法相比传统单站点算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多站点算法能够有效地降低误检率和漏检率,提高目标检测的可靠性。
5. 算法优化针对被动多基站雷达目标检测算法存在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些算法优化的思路。
首先,可以进一步优化时延差的计算算法,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其次,可以引入自适应阈值算法,根据信号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提高检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雷达数据处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雷达数据处理及应用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背景雷达是一种主要用于探测目标位置、速度和识别目标特性的电波探测设备,应用广泛。
雷达技术在军事、航空航天、气象、测绘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其中数据处理是雷达系统中最核心的环节。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雷达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雷达信号的特点、雷达信号处理的流程和方法,并能够进行雷达数据的解析、处理和应用,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2. 课程设计内容2.1 理论知识•雷达基础知识:雷达系统的组成结构、雷达信号的特点等•雷达信号处理基础:雷达信号处理流程、雷达信号分析方法等•雷达目标识别:基于数据处理的雷达目标特性提取和识别方法等2.2 实验环节•雷达信号记录与分析:通过实际搭建雷达信号记录系统,记录并分析不同类型雷达信号(如pulsed radar signal、continuous wave radarsignal)的特点。
•雷达信号处理:基于Matlab等软件,完成雷达信号处理功能的模块化编写。
•雷达数据应用:基于实验数据,研究如何进行目标特性提取,并将其应用到目标识别中。
2.3 课程设计成果•每个学生实现了组成系统的某个部分的编写,如雷达信号生成、模拟、解调、目标识别等。
•全班同学共同完成一个功能完整的雷达处理系统或应用程序,并进行实际应用测试。
•每个学生撰写研究报告,介绍自己完成的模块以及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实验结果。
3. 课程设计意义•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适应未来相关领域的工作需求。
•增强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研究水平。
4. 结束语本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雷达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将真正理解和掌握雷达信号的特点、雷达信号处理的流程和方法。
希望本课程设计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雷达数据处理简单步骤
建立新项目,打开原始数据:
第一步:
设定零线
由于数据深部信号较弱,故针对数据采用增益处理。
在增益处理前,需要对数据进行一维滤波。
第二步:一维FIR滤波
之后,选择带通方式进行滤波。
低频约为天线主频的1/4,高频约为天线主频4倍即可。
第三步:增益处理
选择“自动增益”即可
控制点数可以选择7-13范围,在“增益极值”框中输入数字,使增益的波形曲线充满“增以后曲线”的图形框,而不溢出为最佳效果。
第四步:小波变换
如果此时深部数据效果仍然不理想,可以采用小波变换进行处理。
小波变换尺度参数可在3-6之间选择,采用第二小波基。
第五步:二维滤波
选择二维滤波,频率F1设为800,视速度V1设为1,使用扇形滤波即可。
如果此时信号还有很多毛刺,可以使用滑动平均做平滑,将减少毛刺的影响。
前加入即可。
诱偏干扰环境下被动雷达导引头数据灰色处理方法
摘
要 :有 源诱偏干扰是反辐射导弹 ( R A M)面临的主要威胁 ,A M抗诱偏 干扰能力是干扰环 境下 A M作 战效 能评 R R
估 的重要指标。针对诱偏 干扰下被动雷达导引头 ( R )测 角精度 与稳 定度不高 的问题 ,提 出一种数据灰 色处 理方法 :首 PS 先通过量测转换将 由于弹道变化而时时发生改变 的指 向角度信息转换成 相对 固定 的 目标 位置信息 ,然后 利用数据加 窗提 高
e vrn n ,a g e r c s i g a p o c f te p sie r d rse e s p o o e n t i p p r h p ra h b e n g e h o y a d n i me t ry p o e sn p r a h o a sv —a a -e k r i r p s i hs a e .T e a p o c a d o ry t e r n o h d s n r , r m ev e ft etp l g ft e s mpe s a e a d t e d s c sb t e n s mp e .Usn p r a h o o v r a u e ns om fo t iw o o o y o a l p c n h it e ew e a l s h h o h n a i g a p o c c n e t me s r me t f d e a d d t i d w e t es mp e s a e n aa w n o sg t h a l p c .Us g g e aap o e sn p r a h b e n t ed f i o so e i a c a u ea d ge ・ i ry d t rc si ga p o c a d o e nt n g y dsn eme r yr n s h i i fr t s n r e lt n e to y.ei n t ig lrt n ean r d m r r i a y, h i lt n ts v r e a ege rc s iga p o hC ai n rp o l i m ae s u ai a dr ti n y n a o er .F n l t esmua i t e f s h t h y p o e sn p ra a i o l o e i i t t r c n m- p o e te p e i o d sa i z t n o ge me u e n a t e d c y n n r n n ,a d C r v h r cso r v r cs n a t l ai fa l— a rri ci — e o ig e v o me t n a i o e te p e iin o ARM. h i n b i o n s v i n mp f
被动雷达_红外复合制导目标跟踪的数据融合研究
哈 尔 滨 工 程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H 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 y
Vol. 23, l . 6 Dec. , 2002
被动雷达/ 红外复合制导目标跟踪的数据融合研究
詹
摘
磊, 司锡才, 薛
伟
150001)
收稿日期 : 2002- 04- 22; 修订日期 : 2002- 08- 10. 作者简介 : 詹 磊 ( 1977- ) 男 , 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红外 / 被动雷达信息融合 , DSP 系统设计 .
第6期
詹
磊 , 等 : 被动雷达 / 红外复合制导目标跟踪的数据融合研究
# 53 #
速数字信号处理芯片 TMS320C6701 组成的多处 理器并行处理系统 , 充分利用该处理器支持多片 处理的优点, 设计的系统具有通用性, 既可适于弹 载环境脱机运行也可用于类似的复合信息处理系 统, 而且针对不同的任务可以通过编程以实现不 同的功能 .
[1]
系统尤其适合于现代电子战的要求 . 与以前采用单一传感器的导引头相比 , 被动雷 达/ 红外复合制导导引头的信号处理要求更高. 它 要求在强杂波背景干扰下 , 完成对目标的自动检 测、 高置信度识别, 给出精确跟踪的角误差信息, 以 引导导弹精确打击目标, 其数据的更新率、 相关处 理量以及信息容量成级数增加. 因此, 给导引头信 息处理机实时地完成数据处理和符号处理带来了 极大压力. 而且弹载环境对处理机小体积、 低功耗、 轻重量的苛刻要求, 也使得导引头信息处理机系统 结构的设计成为自动目标识别的一项关键技术. 目前, 高速可编程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迅速 发展以及相应的高速 DSP 芯片处理能力的快速 提高使得研制出满足上述要求的实时信息处理成 为可能 . 本文介绍了采用美国 T I 公司生产的高
虚拟现实技术中的运动捕捉技巧与数据处理方法
虚拟现实技术中的运动捕捉技巧与数据处理方法虚拟现实(VR)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交互体验技术,近年来在游戏、娱乐、医学、教育以及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运动捕捉技术是实现虚拟现实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虚拟现实技术中运动捕捉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捕捉技巧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一、运动捕捉技术的基本原理虚拟现实中的运动捕捉技术旨在通过追踪用户的动作和姿态,将其实时转化为虚拟场景中的动作表现,以实现用户与虚拟世界的交互。
运动捕捉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捕捉用户的动作数据,并将其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信号。
运动捕捉技术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 机械式运动捕捉:使用传感器捕捉用户身体关节的角度和位置信息。
常见的机械式运动捕捉方法包括惯性导航系统和机械臂等。
2. 光电式运动捕捉:通过发送和接收光信号来测量用户身体部位的位置和运动。
光电式运动捕捉技术主要有被动光电式和主动光电式两种方法。
3. 雷达式运动捕捉:使用雷达技术捕捉用户的身体部位信息。
雷达式运动捕捉技术通常具有较高的跟踪精度和灵敏度。
二、常用的运动捕捉技巧虚拟现实技术中常用的运动捕捉技巧包括传感器布置、身体标记和运动捕捉范围的设置。
1. 传感器布置:传感器的布置对运动捕捉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传感器应该尽量覆盖用户的关键身体部位,如头部、双手、脚等,以保证捕捉到准确的动作数据。
传感器之间的布局需要合理安排,避免出现传感器遮挡或相互干扰的情况。
2. 身体标记:虚拟现实中,为了更准确地捕捉用户的身体动作,常用的方法是在用户身上贴上可被传感器识别的标记物。
这些标记物可以是特殊的纹身、贴纸或者发光体等,通过标记物和传感器之间的关联,可以更精准地捕捉用户的动作。
3. 运动捕捉范围的设置:虚拟现实中,运动捕捉的范围需要根据应用的需求进行合理设置。
例如,游戏中用户可能需要进行跑步、跳跃等动作,因此运动捕捉系统需要能够适应不同的运动幅度。
同时,为了避免用户与周围环境的碰撞,捕捉范围应该在一个安全的空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动雷达的数据处理技术Ξ陈国海ΞΞ(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3)摘 要:被动雷达系统由于自身的特点优势,受到武器工作者的重视。
作者结合工作实践,简要介绍了被动雷达系统的数据融合处理、雷达的分类识别方法。
最后作者给出了被动定位的仿真结果。
关键词:被动雷达;数据融合;雷达对抗中图分类号:TN91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0401(2003)0420031203Data Processing Technique of Passive RadarCH EN Guo2hai(N anji ng M ari ne Radar Instit ute,N anji ng210003,Chi na)Abstract:The passive radar i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by the weapon pursuers because of its superior2 ity.The methods of data fusion processing and radar’s classification identifying of the passive radar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 simulation result of the passive location is presented.K ey w ords:passive radar;data fusion;ECM0 引 言被动雷达系统是一种基于对雷达辐射的信号进行检测和分析,从中得到辐射源雷达信息的系统。
被动雷达系统自身不产生射频信号,只在被探测目标有电磁波信号辐射时才能接收信号进行检测。
由于自身不进行辐射探测,所以雷达侦察系统无法主动地探测目标的距离。
被动雷达系统的特点是:一是波段宽,完成对各种雷达的辐射信号的接收;二是作用距离远自身的掩蔽性能较好,在灵敏度探相同的条件下能够接收比普通雷达远得多的信号,自身不发射信号不宜为敌方发现,提高了自身的生存能力;三是动态范围大,由于辐射源有远有近,使得进入的信号强弱相差很大,要完成强弱信号同时检测须采用对数放大器做到大动态。
如何从数量多、分布密度大、分布范围广、信号交叠严重的复杂信号环境中提取出辐射源目标信息则是被动雷达数据处理的主要任务。
本文重点研究被动雷达的数据处理。
1 被动雷达数据处理的主要任务及基本流程数据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对实时脉冲信号描述字流PDW i进行点迹处理和数据融合、辐射源识别,并且将测量和识别结果提供给被动雷达系统中显示存储及记录等有关设备。
脉冲描述字是对空间辐射源的具体描述,根据被动雷达系统的功能要求,脉冲信号描述字内容有所变化,可用式1表示。
{PDW i=(PR I i,PW i,R F i,A OA i,A i,t i)}i=1,2,3 (1)式中,PR I i为第i个脉冲的重复周期,PW i为第i个脉冲的脉冲宽度,R F i为第i个脉冲的载频,A OA i为第i 个脉冲的到达的空间方位,A i为第i个脉冲的脉冲的幅度,t i为脉冲的到达时间,i为接收到脉冲信号的时间顺序。
PDW中的各个参数是进行数据融合的特征参数。
A OA是辐射源相对于被动雷达的空间方位角,由13雷达与对抗 2003年 第4期ΞΞΞ作者简介:陈国海(1976-),男,江苏大丰人,南京理工大学机电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从事舰载雷达总体研究。
收稿日期:2003208202;修订日期:2003210210于海面舰艇目标机动性能有限及目标和被动雷达间的距离相对较远,A OA 的变化是缓慢的,该参数是进行脉冲信号描述字流融合的主要参数之一。
R F 为信号的载频,载频的变化与具体的雷达类型有关,对于固定频率雷达及频率分集雷达其载频值具有聚敛性,载频频率集中分布于若干离散的频率点上。
而某些频率捷变雷达由于其载频的快速变化,会导致数据融合时同一辐射源被误处理为多部雷达以及初始航迹难以建立。
重复周期PR I 是雷达工作时变化范围最大变化的一个参数,现代雷达为了满足威力和精度要求,同一部雷达可能具有很多种重复周期的工作方式如固定重复周期、参差重复周期、抖动重复周期等多种,其复杂的变化给数据融合带来了困难。
对于常规的载频固定、脉宽和重复周期固定的雷达,处理过程相对简单,而且数据融合的准则比较容易制定,可以给出脉冲描述字流中各个参数融合上下限,而且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宜地调整上下限的具体数值或是百分比。
PDW i ∈S k ………A k (PDW i )=1S j ………A j (PDW i )=1(2)式中,S j 和S k 均为{PDW i }的子空间,是{PDW i }中分别符A j (PDW i )=1和A k (PDW i )=1脉冲描述字的集合。
S j (j =1,…,n )为已建立目标对应的各个子空间,S k (k =1,…,m )为尚未建立目标对应的各个子空间。
其中S j 为脉冲描述字流的融合判据具体可以这样描述:S j (PDW i )=1…f abs (PDW ic -PDW jc )≤pdw jc(3)式中绝对值是对脉冲描述字对应分量求值,pdw jc 对应的分量容差,PDW jc 对应分量的均值。
分量容差参数取得过大造成系统的分辨能力下降,取得过小会导致目标难以被搜索成功。
当S 有交织重合时会导致数据融合模糊。
通常将对PDW 分成两部分处理即已知雷达信号分选和未知雷达信号分选。
对辐射源信号的处理是一个逐步修正补充的过程,在分选识别过程中,可以输入指令对分选过程进行合理的调整,利用目标的识别和专家系统的推理功能可以使脉冲描述字流的分选更加合理。
处理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对于未知型号的雷达,通常首先根据脉冲描述字序列判断某一雷达存在,在存在的条件下,对各个脉冲描述字的集合进行特征参数估计和测量,并且将结果补充到目标信息处理数据库中。
2 被动目标定位被动雷达的测量包括方位和距离。
方位直接由归并处理得到,距离的确定分为单个被动雷达测量辐射源的距离和多个被动雷达联合测量辐射源的距离。
单个被动雷达测量辐射源的距离的方法有一点定位和动态定位,多个被动雷达联合测量辐射源的距离的方法有交叉定位。
一点定位的原理要求已知目标位于某个平面上,测出目标和被动雷达连线到此平面的角,被动雷达到此平面的距离,根据解析几何即可以求出两者间的距离。
该方法在卫星侦察时常被采用。
在地面侦察中还可以借助于电离层来测量短波频率范围内的远距离辐射信号,此时可以视地面被动雷达处于电离层之上对称于电离层的位置,这时需要知道反射初电离层的高度。
用于多个被动雷达联合测量辐射源的距离的叉定位的原理是测出目标在同一时刻或一段时间内的方位值,知道被动雷达基站间的距离,利用三角形求解目标图1 数据处理基本流程23雷达与对抗 2003年 第4期到基站的距离。
动态定位的原理是被动雷达基站在运动过程中对同一辐射源进行多次测量,将这些多次测量看成是处于多个测量点的多个侦察雷达对同一辐射源的同时测量。
该方法要求被动雷达能够快速机动运动,而且对方位角度精度要求高。
下面给出一个模拟的定位结果。
该模拟的方法理论基础是被动单站机动定位原理。
基本过程如下:被动雷达往返做机动测量,在被动雷达的返回点假想出一个虚拟被动雷达,根据正程测量的目标方位,推导虚拟被动雷达沿正程继续测量到的辐射源目标方位,而实际的被动雷达沿反程测量,求解根据上述三者构成的三角形。
被动雷达的运动速度为三十节左右,辐射源距被动雷达的理论初始距离为225公里。
仿真结果图2所示。
仿真结果表明:在方位测量误差小于1度时,距离误差小于百分之四,该方法可以推广到实践中去。
图2 仿真测量结果3 辐射源的分类识别雷达辐射源的分类识别主要是判断已分选出的辐射源目标的特征参数归属于数据库中的那一部雷达。
这里简单介绍基于几何距离度分类识别,主要步骤:(1)预处理;(2)计算隶属度;(3)计算分类概率。
特征参数主要为脉宽、周期、载频、天线周期等参数。
(1)预处理 根据待分类识别的辐射源信号,在雷达辐射源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参数相似性处理(记录上下限扩展一定范围,计算出每一个记录的容差参数σj ),选出适当数量的记录作为比较数列Y j ,j =1,2,…,m 。
(2)计算隶属度设X 为待识别的辐射源,Δj (k )=|X (k )-Y j (k )|为第k 个特征分量的距离,σj (k ),k =1,2,…,n 为记录j 的各个特征分量的容差参数,k 为特征参量的下标。
X 隶属于Y j 的隶属度计算由式(4)给出。
θj =∑nk =1r (k )(1-μj (k ))(4)μj (k )为X 的第k 个参量不隶属于Y j 的第k 个分量的程度。
计算如下:μj (k )=0Δj (k )>2σj (k )Δj (k )/Y j (k )Δj (k )<2σj (k )(5)其中∑n k =1r (k )=1,r (k )≥0式中,r (k )为第k 个特征分量的权值。
(3)计算分类概率X 的分类概率的计算由式(6)给出,其中M A X (θj )表示取隶属度的最大值,S U M (θj )为隶属度的和。
CP =M A X (θj )/S U M (θj )(6)4 结束语被动雷达的数据处理是影响被动雷达性能的一个主要因素。
本文简要介绍了被动雷达系统的数据处理,分析了脉冲描述字流的特征参数基元素。
本文给出的被动定位方法和分类识别算法已经成功应用于某被动雷达的数据处理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1] 王意青,张朋友.雷达原理[M ].成都: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2] 侯印鸣,等.综合电子战[M ].北京:国防电子出版社,2000.33陈国海 被动雷达的数据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