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戒毒人员个案社会工作探究
禁毒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实践与反思
禁毒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实践与反思禁毒社会工作是指以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工作服务,帮助吸毒人员戒毒、康复,预防吸毒等,以达到禁毒目的的一种社会工作实践。
禁毒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旨在帮助吸毒人员摆脱毒瘾,重返社会,同时通过宣传教育和社区服务等手段,预防吸毒问题的发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结合实践经验,对禁毒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进行一定的反思与总结。
1. 个案服务禁毒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重点关注吸毒人员的个人情况和需求,通过个案服务,帮助吸毒人员了解自己的毒瘾问题,提供心理咨询、康复指导等服务,帮助他们逐步戒除毒瘾,重返社会。
在个案服务中,关键是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对吸毒人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通过不断的跟踪和评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最终实现康复目标。
2. 宣传教育禁毒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传播禁毒理念和知识,提高人们对吸毒问题的认识和警惕,增强公众对禁毒工作的支持和参与。
在宣传教育中,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宣传方式和内容,提高宣传效果,吸引更多人参与到禁毒工作中。
3. 社区服务禁毒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通过建立禁毒社区服务站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活动,帮助吸毒人员和家属解决实际困难,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技能指导,促进他们融入社会,减少再次吸毒的可能性。
在社区服务中,要注重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和合作,发挥社会资源优势,为吸毒人员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在禁毒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进行一定的反思与总结。
1. 缺乏专业人才禁毒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需要具有扎实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而目前社会工作人员的队伍仍然存在短缺和不足的情况。
需要加强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为禁毒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2. 社会支持不足禁毒工作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而当前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社会各界在禁毒工作中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禁毒社工调研报告
禁毒社工调研报告
近年来,毒品问题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各国政府、组织与社会力量都在积极开展禁毒工作。
我作为一名禁毒社工,通过多次前往社区、学校及拘留所等场所开展禁毒宣传,对禁毒工作的现状及效果进行了调研。
经过实地访谈,发现许多青少年对于毒品的危害认识不够深入,对毒品的使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进而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等管道接触毒品。
此外,不少青少年受到周围人员的诱导或者利益驱动,开始接触或者甚至沉迷于毒品。
通过我与青少年互动,提供关于毒品危害的相关知识,使他们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和严重性。
同时,也向他们推荐各类专业且可靠的禁毒知识普及途径,如禁毒网站、电子图书和微信公众号等等。
对于涉毒人员,社区禁毒社工的存在可以起到引导和关注的作用。
在拘留所内,禁毒社工也同样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态度温和,传递知识,使这些人真正深知毒品会给其带来的后果,并在不断重申相关法律的同时,让这些人能够自觉远离毒品,重新热爱生命,走上正常的人生轨道。
总之,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参与,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需要各类禁毒组织和机构的协助。
同时,禁毒社工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具有敏锐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禁毒宣传的传播者,更是社会稳定的维护者。
防毒禁毒的社会工作实践
防毒禁毒的社会工作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毒品问题越来越严重,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防毒禁毒工作成为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社会工作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职业,也在积极参与防毒禁毒工作中。
本文将探讨防毒禁毒的社会工作实践,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1.防毒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社会工作者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广大群众介绍毒品的危害性,教育人们如何预防毒品和拒绝毒品。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举办防毒禁毒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撰写相关的宣传资料或开设防毒禁毒课程等形式,向社会各界推广防毒禁毒知识。
2.防毒禁毒干预与治疗工作社会工作者对涉毒人员进行干预和治疗是防毒禁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工作者要学会辨别毒品成瘾者的特征和表现,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社会帮助。
同时,社会工作者也要保护涉毒人员的权益,尊重他们的隐私权和自主权。
3.防毒禁毒服务工作社会工作者可以依托社区、学校、医院等场所,向需要帮助的群众提供防毒禁毒相关的服务。
社会工作者可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就业指导等服务,帮助他们融入社会,避免再度接触毒品。
二、防毒禁毒社会工作实践存在的问题1.防毒禁毒工作的目标缺乏明确性目前,防毒禁毒工作的目标常常缺乏具体性、可操作性和评估性。
如何能够准确地衡量防毒禁毒工作的成效,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社会工作者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防毒禁毒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社会工作者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但是,目前社会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社会工作者缺乏先进的防毒禁毒理念和经验,缺乏专业技能,需要加强学习和培训。
3.防毒禁毒社会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亟需完善当前的防毒禁毒工作缺乏协调配合,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机制支持,社会工作者面临工作范围模糊、职责不明、工作条件差等挑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制度建设工作。
三、防毒禁毒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1.加强社会工作者专业化建设社会工作者需要加强对防毒禁毒理念和技能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掌握先进的防毒禁毒技术和方法,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社会工作师吸毒人员个案研究
社会工作师吸毒人员个案研究社会工作师是社会保障和福利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专业人士。
他们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支持和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
在社会工作中,出现吸毒人员是普遍现象之一,这些人往往对自己和家庭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和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师在吸毒人员个案研究中的作用和挑战。
一、社会工作师对吸毒人员的个案研究社会工作师对吸毒人员的个案研究,不仅需要对吸毒者的家庭、生活、工作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而且需要对吸毒者的心理状态和社交交往进行细致观察。
他们要通过核实信息,制定个性化的服务计划,防止犯罪活动和伤害自己或他人。
其中包括:1.了解吸毒者的家庭背景和受教育程度:社会工作师需要细致地了解吸毒者的家庭作息、家庭关系、以及其个人的自我定位和生活状况;他们还需要评估人员受教育程度,掌握适用的社交技能和知识,从中分析问题并解决矛盾。
2.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社会工作师需要给予患者一种可信和可信任的印象。
这些人需要意识到,社会工作师是为其服务的人,在遂行他们的治疗计划时始终关注他们的健康和福利。
3.了解吸毒者的目的:社会工作师要了解吸毒者开始吸毒之前的当时的情况以及目的。
他们需要确定吸毒者吸毒的原因是什么,是为了得到快感还是为了减轻内心的痛苦。
只有了解实际情况,社会工作师才能更好的制定合适的计划。
4.评估吸毒者的健康状况:社会工作师应该关注吸毒者的健康状况,因为吸毒者常常在不健康、不卫生的环境中吸毒,容易引起疾病。
通过评估吸毒者的健康状况,社会工作师能够找到合适的医疗解决方案。
二、社会工作师在吸毒人员个案研究中的挑战1.缺乏有效的交流:社会工作师与吸毒者进行沟通时,经常发现吸毒者缺乏必要的交流技能,以及长期吸毒对他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建立互相信任,让吸毒者愿意分享他们的感受和问题。
2.暴力威胁:吸毒者影响普遍扰乱公共秩序和被拘留的情况容易存在,这也容易导致暴力事件的发生。
社区戒毒社会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强戒 与 社 区戒预 的工作模 式, 注 重 家 庭 干 预 和 社 区再 融
入, 个案管理 、 同伴辅导 、 自助小组和社 区照顾 等方 法在 实务 层面被反复验证 , 促进 了整
个 社 区戒 毒 社 会 工 作 的发 展 。 关 键 词 :社 区戒 毒 社 会 工 作 ; 探索; 实 践 中 图分 类 号 : C 9 1 6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6 2 3 X( 2 0 1 5 ) 0 5 — 0 0 0 5 . 0 9
一
余人次。 尤 为引 人 关 注 的是 , 近 年来 各 种 新 型 毒 品 的使 用人 数 大 幅上升 , 具 有更 强 的消 费娱 乐
性 和 文化 渗透 性 。 因此 , 新 形 势下 新戒 毒模 式 的 探 索 与实 践有 着 重要 意义 。
些 服务 专业 化不 足 、 行 政化 任务 与专业 任 务 界
2 0 1 1 年6 月2 2日起施行 的《 戒毒条 例》 重 申 了社 区戒毒 的新 型矫 治 模式 , 强 调依 靠 社 区力 量, 利 用社 区资源 , 强 化社 区功 能 , 帮助 吸 毒成 瘾
■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4 — 0 3
限不 清 、 专 业人 才流 失 严 重 等 瓶 颈 问题 , 需 要 不
社会工作
社 区戒 毒 社 会 工作 模 式 的探 索 与 实践
赵 芳
( 复旦大学社会 _ T作 系 , 上海 , 2 0 0 4 3 3 )
摘
要 :社 区戒毒社会工作是 一种新 型的社 区戒毒矫治模 式, 强调政府购买专业社 团的服务 , 在
整 合 了生理 一 心 理一 社 会 和 个 人一 家 庭一 社 区不 同 系 统 的 基 础 上 , 形成 了强戒所所 内
戒毒社会工作案例
戒毒社会工作案例一、案例背景。
阿强,男,35岁,曾经是一个有着幸福小家庭的普通男人。
他原本在一家工厂上班,虽然收入不算特别高,但也能维持家庭的生计。
在一次朋友聚会中,他接触到了毒品。
刚开始,他只是出于好奇尝试了一下,可这一试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从此陷入了毒品的深渊。
阿强吸毒后,整个人都变了。
他无心工作,经常旷工,最后被工厂辞退。
家里的积蓄也被他一点点掏空,用来购买毒品。
他的妻子多次苦劝无果,带着孩子离开了他。
家庭的破裂没有让阿强醒悟,反而让他更加自暴自弃,每天就只想着怎么搞到钱去吸毒。
二、介入过程。
1. 建立关系。
我第一次见到阿强的时候,他瘦得皮包骨头,眼神空洞无神,整个人就像行尸走肉一样。
我心里想着,这个男人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折磨才变成这样。
我走到他面前,没有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而是像朋友一样坐在他旁边,递给他一瓶水,说:“兄弟,我知道你现在可能不太想和人说话,但我想和你聊聊,我是来帮你的,不是来指责你的。
”阿强一开始很抵触,看都不看我一眼,但是我没有放弃,就一直在那和他唠家常,从天气到他小时候的趣事(这些我事先做了调查)。
慢慢地,他开始有了一点反应,哼了几声算是回应我。
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就像破冰之旅,虽然只裂开了一点点缝,但总算是有了希望。
2. 评估需求。
通过和阿强进一步的交谈以及从他家人、朋友那里了解到的情况,我发现他目前最大的需求就是戒毒,但是他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去做到。
而且他还面临着经济上的困境,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身体因为吸毒也变得很虚弱。
另外,他内心其实非常孤独,虽然是他自己的错导致家庭破裂,但他还是渴望家人的原谅和陪伴。
3. 制定计划。
我给阿强制定了一个三步计划。
第一步,先帮助他进行身体的康复。
我联系了当地的一家戒毒康复中心,那里有专业的医生和设备,可以帮助他戒除毒瘾并且调养身体。
第二步,在他身体逐渐恢复的过程中,给他安排一些职业技能培训。
毕竟他以后要重新融入社会,得有一技之长。
“爱的补位,助他迷途知返”戒毒个案服务社工案例计划
“爱的补位,助他迷途知返”戒毒个案服务社工案例计划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作者 | 陆秀明张晓飞单位 | 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一、个案背景资料(一)个人情况案主,男,1980年出生,回迁户,有四级肢体残疾,再婚,小学学历,无业;案主于2021年1月再次复吸被查获,因肢体残疾不适合强制隔离戒毒,公安机关责令其进行社区戒毒;案主性格开朗,喜欢抽烟喝酒,日常活动主要是在家照顾小女儿。
(二)家庭情况案主与妻子、小女儿一起生活,大女儿跟着前妻生活并定期看望案主。
据案主描述,父母关系紧张,在其3岁时分居、11岁时离婚,父亲经常对母亲和姐姐家暴。
后来,父亲另组家庭,留下母亲四处打零工挣钱抚养案主与姐姐。
2002年案主与前妻结婚生下大女儿,2011年因吸毒与前妻离婚,2019年与现任妻子结婚,2020年小女儿出生。
家庭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妻子的工作收入和村里的股份分红。
2021年,案主与父亲因房产纠纷关系愈发紧张而闹到法院打官司。
(三)健康情况案主早年迫于生计辍学后跟一群不良青年混社会,常年的打架斗殴使得身上留下很多疤痕。
2011年案主因和前妻离婚大受打击,导致发生跳楼轻生行为,因抢救及时捡回一条命。
2018年母亲因病去世,案主再次发生跳楼轻生行为,致使腿部残疾。
(四)吸毒史案主于2001年12月吸毒初次被查获,至今共有12条吸毒违法记录,4次强制隔离戒毒,吸食过海洛因、冰毒和吗啡。
据案主描述,接触毒品的原因是由于对毒品的无知、朋友的引诱以及当时国家对毒品的管控力度不强。
二、案例分析社工从案主本人、街道及其家庭方面收集材料,并综合社工自身的观察和分析,对案主的问题进行了预估,综合评估其需求。
(一)案主问题呈现1、维持操守困难。
据案主以往资料显示,其有长达二十年的吸毒史,现因残疾不适合强制隔离戒毒所以转为社区戒毒,又在此期间复吸,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规定,被公安机关责令重新进行社区戒毒,缺乏戒毒的内在动机和履行协议的自觉性。
个案工作介入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帮扶的
进行访谈
与戒毒康复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其个人经历 、就业需求和心理状况,为后续介入提供参考。
3
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就业率、职 业满意度、心理健康状况等指标,以评估个案工 作介入的效果。
个案工作介入社区戒毒康复人员 就业帮扶的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现状及挑战 • 个案工作介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 个案工作介入的实证研究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问题提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困境
01
02
03
就业歧视
由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 身份,他们在寻找工作时 常常面临歧视和偏见,导 致难以获得就业机会。
选取样本
01
从社区戒毒康复中心选取愿意接受就业帮扶的人员作为样本。
设定介入目标
02
通过个案工作介入,提高戒毒康复人员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改善其心理状况,恢复其社会关系。
设定介入方案
03
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培训计划毒康复人员寻找就业机会。
数据收集与分析
1 2
运用量表收集数据
• 评估阶段:在个案工作介入初期,社会工作者需要对戒毒康复人员进行全面评 估,了解他们的就业需求、技能水平、心理状况等,为后续制定个性化的介入 计划提供依据。
• 计划阶段:基于评估结果,社会工作者与戒毒康复人员共同制定就业帮扶计划 ,明确目标和步骤,以及双方的责任和期望。
• 介入阶段: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采用多种介入策略,如提供职业培 训、指导求职技巧、搭建就业平台等,帮助戒毒康复人员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实 现就业目标。
禁毒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实践与反思
禁毒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实践与反思近年来,毒品问题在社会中越来越突出,成为社会治安和公共卫生的一大难题。
禁毒工作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而社会工作作为服务社会的专业,在禁毒工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禁毒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实践与反思,对于更好地推动禁毒工作的开展以及提升社会工作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禁毒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实践进行分析,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来反思禁毒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发展方向与提升空间。
1. 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是禁毒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组织禁毒主题的讲座、宣传展览、公益广告等形式,向社会大众普及毒品的危害性,引导人们拒绝毒品,提高社会禁毒意识。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方案,例如针对学生群体开展校园禁毒宣传教育活动,或者针对家长群体开展家庭禁毒教育活动。
2. 开展禁毒社区服务禁毒社区服务是禁毒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建立禁毒社区服务站点,提供禁毒咨询、心理辅导、康复指导等服务,帮助有毒品问题的个体及其家庭得到支持和帮助。
这一项工作的实施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和目标群体进行沟通和协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禁毒康复服务是禁毒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针对有毒瘾问题的个体,开展戒毒康复服务,帮助他们戒除毒瘾、重建健康人格,重新融入社会生活。
在这一项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耐心、责任心和爱心,关心和支持有毒品问题的个体,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重拾信心。
1. 项目开展面临的困难在禁毒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实践中,我们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禁毒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单一的机构或个人很难完成。
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常常难以引起公众足够的重视,需要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增加宣传力度。
有毒品问题的个体往往伴随着心理和社会问题,需要进行综合性的服务,这对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_社区戒毒社会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尽管形成药物依赖的途径各有不同,但一旦形成 依赖,通常会表现为长达数年之久的慢性症状。 几乎没有药物依赖者在首次尝试戒断后就能保 持持久的节制,往往是历经多次的努力,尽力想 节制也只能做到暂时减少摄入的剂量。因此,作 为社会工作者,在和吸毒者开展工作时,需要了 解吸毒人员的典型特征及其状态的起伏波动,如 果出现复吸,不应简单视为治疗的失败,而是说 明潜在成瘾问题的严重性。因此,面对复吸不应 是指责,而要将其作为线索,提醒工作人员需要 投入更 多 时 间 和 努 力 来 缓 解 成 瘾 症 状。 Hamid Ghodse 将戒毒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方法分为 5 类: ( 1) 评估潜在的诱发或导致持续吸毒的原 因; ( 2) 解决相关吸毒的问题或吸毒导致的后 果; ( 3) 更多针对吸毒行为本身,旨在减少或停 止吸毒( 未涉及其他问题或环境因素) ; ( 4) 针对 帮助案 主 改 变 的 动 机,而 不 是 改 变 行 为 本 身; ( 5) 旨在帮助已经发生改变的案主预防复吸。[11] Holleran Steiker 认为,动机访谈技术(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 的运用是近年来的创新。动机访 谈基于来访者中心理论,聚焦于服务对象的行为 改变,强调社会工作者在实务介入过程中使用反 思性倾听策略,促使案主听到自己的心声,体察 自己的矛盾心理,一旦个体的行为和其主要价值 观冲突时,会有不适感,从而引发内在的改变动 机。有研究表明,动机访谈对于吸毒成瘾干预成 效显著。[12]
小组: 召集 2 个焦点小组,包括专业社团的机构 管理者、社区戒毒工作者、戒毒驻所社工、社区民 警、社( 村) 居委会工作人员和社区卫生中心医 务人员的焦点小组,一组 10 人,一组 11 人,共计 21 人; 共同启发,收集不同责任主体关于社区戒 毒社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探索不同责任主体的 角色与分工、多部门合作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具 体的操作过程。
社会工作与戒毒人员回归社会问题研究
社会管理zhigong falv tiandi-269-职工法律天地 2017 年第 2 期社会工作与戒毒人员回归社会问题研究彭馨乐 刘 佳(410100 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湖南 长沙)摘 要:近年来,禁毒工作内容已由以打击鸦片贩卖活动、协助吸毒人员戒除白粉为主,转向预防新型毒品的发明与扩散为主;禁毒工作方式也正在由执法打击为主,向引入康复、预防及禁毒社会工作等,以构建整体禁毒模式转型,多专业配合,以完善禁毒工作方式,是整体禁毒模式的基本内涵。
关键词:禁毒;社会工作;回归社会;服务成效从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政府就致力于禁毒工作。
近年来,禁毒工作内容已由以打击鸦片贩卖活动、协助吸毒人员戒除白粉为主,转向预防新型毒品的发明与扩散为主;禁毒工作方式也正在由执法打击为主,向引入康复、预防及禁毒社会工作等,以构建整体禁毒模式转型,多专业配合,以完善禁毒工作方式,是整体禁毒模式的基本内涵。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明确界定,吸毒者具有病人、违法者、受害者三重属性,由此而决定了对于吸毒人员,政府既应惩罚,又应教育和救治。
该法首次将社区戒毒、社区戒毒、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等列入条款,补充了增设戒毒康复场所等内容。
同时,还就帮助吸毒者接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自正式实施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来,禁毒体制开始由单一型的司法机关强制执行、劳教等,向以社区戒毒、强制戒毒和社区康复为主体的整体型禁毒体制转变。
2008年起,深圳市率先以社会工作方式协助和辅导吸毒人员戒毒,开展戒毒帮教工作。
以社会工作的手段介入禁毒工作师一种新的体制性尝试,在不断出现新的社会问题下,例如:新型毒品渗透力度强,康复人员融入社会难度大,流动人员加剧毒品扩散,以及现有资源配置不足,这些都对作为新型体制有机组成部分的禁毒社会工作提出了挑战。
根据现行情况,提高禁毒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成效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改变研究思路,更新工作手段提高戒巩固率,延长巩固时间,离不开戒毒工作实际部门干警和戒毒社工的努力,但同样也离不开社会各有关部门的支持,特别是理论研究部门的广泛参与。
社会工作师吸毒人员个案
后续跟进计划
定期随访
社会工作师会定期对吸毒人员进行随访,了解他 们的治疗情况和生活状况。
提供支持
在随访过程中,为吸毒人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 助,如提供药物咨询、心理辅导等。
评估治疗效果
根据吸毒人员的治疗进展和成效,对治疗方案进 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
05
案例总结与反思
案例总结
社会工作师吸毒人员个案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案例背景介绍 • 吸毒人员的诊断与评估 • 社会工作师的治疗介入 • 治疗进展与成效 • 案例总结与反思
01
案例背景介绍
吸毒人员的个人情况
姓名:张先生 年龄:32岁
性别:男性
吸毒人员的个人情况
01
婚姻状况:已婚
02
03
04
教育程度:高中毕业
心理治疗方法
针对吸毒人员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 治疗和支持,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况 。
吸毒人员的社会功能评估
社会适应能力
吸毒人员可能面临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社交圈子缩小等问题,需要对其社会功 能进行全面评估。
社会支持网络
为吸毒人员提供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社区支持等,有助 于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背景介绍
小王,28岁,男性,有吸毒史,曾因贩毒被判刑,出狱后回到社 区。
介入过程
社会工作师小杨通过社区资源整合,为小王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 助、职业培训等支持。
干预效果
小王的情绪状态得到改善,重拾生活信心,并成功找到工作。
案例反思
经验总结
本案例中,社会工作师小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吸毒人员 小王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
课题研究论文:社会工作视角下戒毒社工伦理困境
社会其它论文社会工作视角下戒毒社工伦理困境一、研究意义目前,从国内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看,戒毒社会工作伦理问题研究有其必要性。
伦理问题贯穿戒毒社会工作者活动的整个过程。
而且,它是一个具有鲜明道德特质的专业,以“助人自助“为宗旨,以实现社会正义为己任,这也就决定了伦理问题在这个专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
我国戒毒社会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戒毒社工伦理困境有着特殊的意义。
二、背景受国际毒品泛滥的影响,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毒品问题的重视,毒品成为了危害国民身心健康、破坏社会安全稳定、阻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之一。
我国政府虽然利用各种手段严厉打击毒品,但吸毒人员居高不下。
开始吸毒的年龄越来越小,毒品的强度越来越强烈。
给我国的社会治安和和谐社会建设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指出,把乡镇(街道、社区)政府作为基层开展戒毒、戒毒工作的主题,并确定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戒毒几种戒毒形式,而广州省德心成立了自愿戒毒机构――广州德心戒毒。
提出了“关爱、平等、互助”的理念,从而促进社工在戒毒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我国目前研究现状我国许多学者都认识到在禁毒工作引入社会工作者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在戒毒工作中往往比较重视整合机构自愿,制定计划为自愿戒毒者提供帮助,忽略了案主自我改变的可能性,忽视了案主的需求,总是把戒毒者视为弱势群体,从戒毒者问题出发,寻找决绝问题的办法,在对待戒毒者的态度方面存在消极性。
所以我认为应该正确看待自愿戒毒人员,充分尊重他们,积极帮助他们寻找优势资源,给予他们信心从而调动他们改变现状的能力。
戒毒社工帮助他们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并加快回归社会的过程。
四、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法。
笔者利用网络和图书馆大量查阅国内国外自愿戒毒中的现状,也通过翻阅相关资料以及通过实习了解了广州自愿戒毒的概况。
(二)观察法。
笔者利用在广州德心戒毒获得实习的机会,对戒毒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戒毒人员的生活情况进行了观察研究。
戒毒人员个案分析
戒毒人员个案分析7(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个案分析毒品——这一令人心惊胆颤的词汇,在人类交流语言中出现的那一刻起,就给整个世界和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伤害。
无数个家庭,乃至每一个吸毒者都经受着它所带来的种种不幸,心理和生理上受到了巨大摧残。
“一朝吸毒,终生戒毒”,这是吸毒人员的共识。
屡戒屡吸,周而复始,使戒毒人员痛苦、悲观、迷茫……。
因为吸毒,很多吸毒人员可谓是众叛亲离,失去了亲人,失去了朋友,因而戒毒人员往往把戒毒所当作是自已的新家,把管教民警当作是老师,是朋友。
因而我们民警不能抛弃,不能放弃她们,我们要用真情去感化,用真意去复苏,用真爱去关怀……。
XXX,汉族,41岁,文盲,家住XXX县XXX乡XX村XXX组X号。
因吸毒被XX县公安局决定强制隔离戒毒2年。
她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不爱言谈,勤劳,文化素质较低且法律观念淡薄;家庭不幸福,丈夫曾劳教过三次,多年没回过家如今已了无音讯,有一子一女,女儿在外打工至今仍没取得联系。
她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给该员造成了吸毒的客观因素。
从入所以来该员的表现一直比较不错,积极参加习艺劳动,安心戒毒。
大队民警按照矫治目标和不同阶段要求,采取因人而异的思想道德教化和心理疏导。
承认并尊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个体差异,在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上突出针对性和灵活性,做到因人施教。
根据她的思想意识、法律基础、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和心理健康状况,在不同阶段,因势利导,加之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因而戒毒效果显著。
然而家庭的又一次变故使她戒毒矫治生活得到巨大冲击。
该员打电话回家,得知其儿子和女朋友谈恋爱因感情纠纷闹分手,而其儿子觉得女方谈恋爱期间花了自己不少钱于是要求退还,女方不依,双方达不到共识遂男方将女方告上法庭。
打官司结果法官判决男方败诉,其认为法院判决不公,于是一气之下杀死了法官并被判处死刑。
得知这一情况后该员心灵受到重大创伤,对于她来说儿子就是她的希望她的未来是她心灵的寄托和安慰,而如今儿子已经在死亡边缘徘徊。
“陪伴与鼓励”戒毒人员个案社工案例计划
“陪伴与鼓励”戒毒人员个案社工案例计划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作者 | 李满雁梁嘉琪单位 | 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一、案例背景(一)基本信息案主姓名:阿毅(化名)。
性别:男。
年龄:46岁。
文化程度:小学。
婚育状况:已婚,育有一子一女。
女儿因病2014年去世。
滥用药品类型:海洛因。
案主于1999年10月因脚受伤,受到同村兄弟介绍用于止痛,后逐渐成瘾。
此后,案主反复进出强制隔离戒毒所多达六次。
从白云心理戒毒医院出来后,案主一人居住,妻子外出打工,儿子则在哥哥家寄居。
(二)个案来源2017年开始社工开始接触案主,此时案主处于反复吸食阶段,社工陪伴案主一起在社区进行“干戒”,但案主始终未能坚持,于是被送往强制隔离戒毒,后因身体原因转送至白云心理戒毒医院进行戒毒治疗,于2018年12月底出院回归社区。
案主在白云心理戒毒医院时,社工与案主家人保持联系,与案主本人及其家人均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此次案主回归社区后社工立即开展服务。
二、案例分析(一)操守方面案主刚出白云心理戒毒医院回归社区,已达至生理脱毒。
但根据案主过往的复吸经验,往往是由于家庭关系不和谐导致案主产生烦躁、逃避等负面情绪,从而寻求毒品逃避现实。
因此,当生活出现不顺心或遭受打击时,案主很容易会下意识地通过复吸来“解决”。
再者,案主所处社区吸毒人员较多,案主与部分吸毒人员关系密切,这些都让案主“复吸”的成本降低。
(二)经济方面案主自身拥有维修摩托车辆的技术,也曾有开摩托车维修档的经验,在出院之前案主便有重操旧业的打算,只是缺少资金支持。
此外,社工了解到案主以往开店并没有取得合法的经营许可,这对其未来生活带来了很大隐忧。
(三)家庭方面案主的过往的吸毒行为导致案主家庭关系破裂,妻子因案主复吸行为而离家外出工作,儿子无奈之下只好寄居于案主大哥家。
在讨论到儿子时,案主对于儿子表现出一定的愧疚以及补偿心理,表示希望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但又不知如何去做。
社会工作师吸毒人员个案研究
燃起生命之火,扬起生活之帆——生态系统视角下的吸毒人员个案研究一、案主背景资料情况说明:案主陈某,男,27岁,未婚,****村居民,职业学校毕业,跟离异母亲同住,无业。
2013年4月9日上午,案主的母亲找到社区分管戒毒人员的综治干部讲诉了案主的情况。
案主母亲与丈夫离异多年,出于对案主的补偿心理,对其一直很溺爱,导致他好吃懒做的恶习,职业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后结交了一些的不良道友,在道友的教唆引诱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案主在2009年首次吸毒,2011年2月因吸毒在偷买毒品时被抓获,进行强制戒毒,随后被送入劳教所劳教,这次劳教不仅使案主丢失了工作,还导致女朋友跟他提出了分手,这让案主异常痛苦、自卑,完全丧失了生活信心。
2013年初劳教期满释放后终日无所事事,精神萎靡。
前段时间又和以前的毒友联系上,经常出入夜店夜不归宿。
案主的母亲看到儿子自甘堕落十分焦急,希望可以得到社区的帮助,使案主尽快脱离毒圈、戒掉毒瘾,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二、运用生态系统理论进行案例分析受到毒品侵害后的案主,面临着身体心理健康、就业、女友抛弃、社会歧视、以前毒友的诱惑等一系列问题。
而案主自身的胜任能力不足以有效地调适和适应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也就是说,案主与其生态系统之间存在很多的不调和之处。
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1、从微观系统看:由于毒品的危害性,毒瘾好戒,心瘾难除,两年强戒生活,生理毒瘾可以戒除,但是心理上对毒品海洛因的依赖却没有信心完全戒除。
导致其处于精神状态不佳、心情极度郁闷的状态,这不利于案主与其生态系统的适应。
2、从中观系统看:案主家庭系统内部,母亲是案主戒毒非常大的动力。
案主目睹母亲离异后用微薄的收入含辛茹苦地抚养自己,十分深爱母亲,但因自己吸毒给母亲和家庭带来的创伤,让案主愧疚不已。
这个因素有利于坚定案主的戒毒信念,增强担任家庭责任、为母亲减轻负担的决心和勇气。
同时也要时刻警惕,巨大的家庭责任和压力也存在着促使案主转向毒品寻求减压和慰藉的危机。
禁毒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戒毒研究
禁毒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戒毒研究近年来,毒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难题。
社区戒毒作为解决毒品问题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社会的。
禁毒社会工作者作为社区戒毒的重要参与者,在这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禁毒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戒毒研究展开讨论,分析现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在现有的研究中,禁毒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戒毒的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他们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康复辅导、家庭和社区链接等多种专业服务,帮助戒毒者成功戒除毒瘾并回归社会。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缺乏专业的禁毒社会工作者、服务资源不足、社区戒毒政策不完善等。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探讨有效的解决方案。
禁毒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戒毒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他们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为戒毒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和支持。
他们能够链接各方资源,为戒毒者提供更全面的康复环境和条件。
禁毒社会工作者还能够为社区提供更加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社区的整体禁毒能力。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禁毒社会工作者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如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服务资源不足等。
因此,我们需要探讨更加有效的服务模式和路径,提高禁毒社会工作者的实际工作效率。
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类似戒毒措施,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成功的经验。
例如,在某些地区,禁毒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医生、心理医生等多方合作,共同为戒毒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
有些地区还建立了戒毒康复中心,为戒毒者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和支持。
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以推动我国社区戒毒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从禁毒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戒毒研究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我们需要加大对禁毒社会工作者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
我们需要加强社区戒毒政策的完善和落实,为戒毒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服务。
我们需要广泛链接各方资源,共同参与社区戒毒工作,形成多元化的康复支持和保障体系。
我们需要不断总结和分享各地禁毒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戒毒的成功经验,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社区戒毒人员个案社会工作探索摘要:毒品问题越来越多从个人问题上升为社会问题,传统的医学戒毒和劳教戒毒已经逐渐显示出理论和方法的不足。
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工作方法在戒毒领域中具体应用,进行戒毒社会工作,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体现。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定义戒毒人员的问题为“生活中的问题”,就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失衡,是与其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引起的,而非戒毒人员本身的行为病态或品德的瑕疵。
戒毒人员对其所处社会生态系统的无法适应,才导致不能彻底戒除毒瘾。
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的社区戒毒人员的个案社会工作重在通过生态图工具分析戒毒人员与其所处环境各层次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戒毒人员的需要和问题的产生和变化,并通过沟通和干预协调,调整改善戒毒人员的生态系统环境,增强戒毒人员自身胜任能力,使这一弱势群体能够成功适应社会环境生态系统,实现戒毒人员与其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戒毒社会工作个案工作生态系统生态图1 前言1.1 研究缘起目前,毒品问题是日益严峻的世界性难题。
钻了改革开放的空子,我国的毒品问题死灰复燃,吸毒和贩毒人群猛然上升,禁毒和戒毒工作尤为艰巨。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实行的是公安机关主管的强制戒毒、司法行政机关主导的劳教戒毒和卫生医疗机构开办的自愿戒毒三种模式,尽管这三种模式各有特长,但现实生活却又各自为政。
此外,这三种戒毒方式分别存在有明显的误区,要么注重司法强制,要么强调医学介入,这种过于简单化思路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吸毒成瘾的内在复杂性,戒毒的实际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结合国外以及国内的实际情形,多种模式、多个层次、多种方法、多条渠道应该是我国目前戒毒工作的现实选择。
其中,社会工作的介入将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国内以及国外的经验有利地证明了这一点(王瑞鸿,2006)。
社会工作的引入可视为目前戒毒工作最具发展前景的一种专业方法。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公民个人权利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毒品成瘾性的深入认识,需要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的戒毒,防止复吸的方法。
因此,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引入戒毒实践之中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体现。
戒毒社会工作是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助人自助,相信戒毒者个人潜能—支持下,依靠专业社工者,借助于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对吸毒人员进行干预,从而使他们戒毒成功,并且回归社会。
因此,可以将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生态系统理论结合,运用于戒毒工作。
针对戒毒人员对其所处生态系统的不能良好适应问题,通过专业社工的介入,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发挥戒毒人员的潜能,并进一步联系各种资源等,协助戒毒人员对其所处社会生态系统的适应,避免复吸,从而实现重新走上“社会正轨”,回归社会。
本文旨在通过将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与生态系统理论相结合,即通过选取典型案例并进行深入的面对面会谈和追踪了解,分析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戒毒人员与其所处环境的各层次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戒毒人员的需要和问题的产生和变化,以帮助戒毒人员增强自身的适应和胜任能力,更好地适应环境,即通过更好的有效戒毒模式的探索,以帮助社区内的戒毒人员真正摆脱毒品的侵害,使其能顺利重建生活,社会功能得以恢复,重新融合于社区并走上生活的正轨。
所以本文在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通过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来研究社区戒毒人员的戒毒是具有其价值和意义的,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1.2 研究方法戒毒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工作方法在戒毒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个案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三大传统核心专业方法之一,指工作者利用专业的方法(内部观察法)帮助单个的个体或家庭,通过解决案主在人际互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增强其介入生活实际的能力,协助其人际关系。
而同时,生态系统理论作为一种纯理论,同时也作为一种方法论指导个案工作的开展。
生态系统理论与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相结合应用于戒毒康复工作中,旨在增强戒毒人员潜能发挥、能力的提高与系统资源的配合和利用程度,实现其对所处社会生态系统的良好适应。
笔者作为一名准社工,先后在广州市海珠区几个街道司法所进行了接近一年的实习,与不同戒毒人员接触、沟通和交流,深入开展个案工作和研究。
本文主要根据其中的观察和参与过程,以实习期间所开展的若干个戒毒人员的个案工作为切入点,并以其中两个典型个案为案例分析对象,进行比较深入的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个案工作在戒毒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的探索,以阐明戒毒康复工作中生态系统理论适用的科学性以及社会工作相关技巧对戒毒康复工作的运用尤其是个案工作开展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2 我国戒毒社会工作的实践与相关研究目前来说,戒毒社会工作还是处于探究、起步的阶段,相关的实践和研究不多。
从相关的戒毒社会工作实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实践模式:第一,云南昆明的金碧社区模式:以“五心工程”为代表的帮戒,采取“二帮一”(即:二位工作人员负责一名戒吸人员),“三结合”(即:家庭、单位、社区结合的方式,“用真心、爱心去教育、挽救吸毒者;用耐心、信心去点燃吸毒人员的生命之火,扬起他们生活的风帆;以心换心去唤起吸毒人员的信心和良知,使他们承担起对家庭、社会的责任,帮助他们完成由”要我戒“到我戒”的主动转变。
(钱宁,2002)可见,金碧模式基本上可归类为政府行为,缺乏专业的价值理念支撑,缺乏专业的理论指导,缺乏专业方法技巧的介入,而主要由工作者按经验行事,基本上还是一种政府行为。
第二,云南戒毒新模式:即企业+工厂+戒毒康复社区,戒毒人员自愿入住“安全岛”、“雨露社区”,进行强制戒毒或戒毒康复,不收取任何费用(包括医疗费),吃穿住全免费。
戒毒所的开支由财政补贴一些,更多是靠戒毒人员自身的康复劳动所得。
生理脱瘾后劳动,针对戒毒人员的不同文化层次和技术特点,为他们安排不同技能的劳动,使每一名戒毒人员都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实现“人人有活干、人人能干活”。
戒毒人员生活、住宿、医疗条件的改善,康复劳动技能的培训,劳动报酬的兑现,社会低保制度的引入和实施,有效提高了戒毒人员心理脱瘾疗效,戒断巩固率不断提高,尤其是对戒毒期满无家可归、生活无着落、暂时无力融入社会的戒毒人员。
这种模式本质上是直接为戒毒人员人为制造一个新的、接纳的社区环境,使其能够很容易适应。
此模式虽不强调社会工作具体专业方法的运用,但实质已经融入“人在情境中”的思想。
第三,美国“戴托普戒毒模式”的中国实践:最先的云南戴托普戒毒康复村,后来的北京“向日葵治疗社区”,都是非政府非赢利性的机构,援引美国的TC 戒毒治疗模式。
它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戒毒人员集体居住,等级管理,通过各种规章、行为规范和奖惩制度对戒毒者进行约束和激励,使戒毒人员逐渐学会控制和处理情绪情感,端正生活态度,矫正旧有行为。
(吴鸿飞、杨茂彬,2002)这种模式强调新的信念和行为的长时间习得和巩固,强调戒毒人员自身的改变和完善,以适应融入社会,它虽然没有社工专业理论的支持,但在实践上一定程度运用了社工专业方法----面质等社会工作专业技巧以及小组工作方法的开展。
已有的戒毒社会工作相关研究主要有:1、戒毒社会工作的宏观角度研究:比较宽泛地从理论、原则来论述戒毒社会工作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粗略的个案、家庭、小组、社区戒毒社会工作方法介绍(王瑞鸿,2006)。
此类研究缺乏具体的实际操作方法指引,缺乏具体的指导理论。
2、戒毒社会工作的微观研究:如戒毒心理辅导研究,运用主题综合疗法对戒毒患者进行个案辅导(谢爱武、郑希付,2007等)。
此类研究主要重在综合精神分析,并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实现戒毒人员的认知改变,从而达到行为矫正。
这就过于强调个人、心理的作用,而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影响作用。
3、对现有戒毒实践、模式的总结和提炼:如上海社会工作本土实践与创新---综合支持(王瑞鸿,2007)、无毒社区实践的研究和提炼(钱宁,2002)、戴托普戒毒模式的总结提炼(吴鸿飞、杨茂彬,2002)等等。
其主要工作方法有:家庭治疗、团体康复方法、社区支持方法、综合增能方法,可见更多强调单方面的外部系统对戒毒人员的支持、帮助。
在一定程度上与生态系统理论有相似之处,缺乏强调两者的相互作用,比较忽视了另一方面戒毒人员自身系统对外部系统的作用。
纵观以上戒毒社会工作相关实践和研究,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社会缺乏戒毒社会工作的制度平台,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范围和程度都很小,方法介入初露头角,还有待发展;2、有较少的本土化实践创新与研究,但仍不成熟;3、介入强调戒毒人员个人的生理、心理问题,或者偏重于外部环境和资源的作用和影响,或者在两方面都关注的同时却缺乏生态系统理论所倡导的针对具体个案的综合协调干预。
而生态系统模式下社工关注案主与其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旨在促进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
3 生态系统理论概述3.1 理论发展生态系统理论的根源最早可以上溯至达尔文的进化论,特别是其提出的“适者生存”生态法则。
就社会工作而言, 生态系统观点是在1970 年代相当引起注意的实务理论模型, 它融合了许多有关人类行为与社工实务的理论, 是少数具有综融性与折中式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观点(宋丽玉、曾华源等, 2000)。
二十世纪初,Mary Richmond 和Jane Addams两位社会工作专业的先驱各自在其倡导的社会工作运动中,建构“人在情境中”的知识典范,强调“社会处遇”的重要性。
随后,社会工作实务逐步融合了人类学家主张的角色理论,社会学家Blumer的象征互动理论等,强调个人行为是个人与其文化环境相互流动、社会化、角色期待的结果。
接着,在1950年代左右,W.E.Gordon和H.M.Bartlett两位社工学者呼吁社会工作的助人方法必须是同时注重个人与环境间相互配搭的双焦点干预。
在1960年代,全球推动“地球日”运动,西方科学与社会思潮从过去倾向于自然法则定律与单一因果联系推论的知识典范,转变为强调人与环境间的互动论或多元体系的观点架构。
最后,生态系统观点于1970年代再纳入了增加权能取向的理论观点,强调社会工作员与案主应建立互惠性的权利关系。
并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于1979年在《人类发展生态学》中正式提出,比较系统地将生态学理论引入到人类行为的研究。
它强调社工实务的干预焦点应将个人置于其生活场域,重视个人与环境间的交流活动,并从案主与社会环境所构成的各层次社会系统的调和、适应程度来导引社会工作的实施。
3.2理论基本观点与概念生态系统理论是用以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关系的理论, 它把人类成长生存的社会环境( 如家庭、机构、团体、社区等) 看作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 强调生态环境( 人的生存系统) 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 注重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 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 师海玲、范燕宁,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