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农民工城市融入方面的文献综述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测度及路径创新研究——基于文献综述的视角
21 0 2年第 2 2期
新生代农 民工城市融人进程测 度及路径创新研究
基 于 文 献 综 述 的 视 角
许 光
( . 江 省 委 党 校 经 济 学部 , 江 杭 州 3 1 2 ;. 学发 展 观 与 浙 江 发 展 研 究 中・ , 江 杭 州 3 12 ) 1浙 浙 1 1 12 科 , 浙 1 2 1 1 1 摘 要 : 生 代 农 民 _城 市 融 入 事 关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和 社 会 稳 定 大局 , 新 T - 对提 高 城 市 化 水 平 、 大 内 需 、 决 “ 农 ” 扩 解 三 问题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理 论 界 现 有 研 究 集 中在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的 群 体 特 征 、 入现 状 和 影 响 因 素 、 入 困 境 及 破 解 思 路 等 方 面 , 导 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指
实践 的 作 用 比较 有 限 。通 过 构 建 基 于 经 济 、 治 、 会和 心 理 的“ 维 度 ” 析 框 架 ,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城 市 融 入 的 进 程 、 平 政 社 四 分 对 水 和 效 度 潮 耸 提 供 了新 方 法 , 利 于结 合各 地 实 际提 出 加 快 城 市 融 入 的 政 策 建议 。 有 关 键 新 生 代 ; 民 工 ; 市 融 入 ; 述 司: 农 城 综 畔 圉分 类 号 : 9 C 1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 0 2 2 — 0 40 1 7 — 1 8 2 1 ) 20 3 — 2
主 流 “ 维 度 ” 析 框 架 , 过 实 证 调 研 和 深 度 访 谈 等 多 种 四 分 通 方 式 ,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的 个 案 进 行 研 究 。根 据 研 究 重 点 的 对 不 同 , 者们对“ 维 度 ” 理 解 也存 在 差异 , 王 桂新 、 学 四 的 如 罗 恩 立 ( 0 7 从 经 济 、 治 、 共 权 益 和 社 会 关 系 四 维 度 对 上 20) 政 公 海 市 农 民 工 的 社 会 融 合 进 行 调 查 ; 文 宏 、 春 开 ( 0 8 则 张 雷 20 ) 文 身 入 f 发 展 路 径 、 变 规 律 和 融 人 障 碍 , 尝 试 从 政 策 层 面 提 从 心 理 、 化 、 份 和 经 济 四 维 度 刘 城 市 新 移 民 的 社 会 融 合 . ! 勺 演 并 进 行 判 断 。研 究 发 现 , 生 代 农 民 工 的 城 市 融 入 总 体 偏 低 新 出 相 应 的解 决 策 略 。 ( 强 ,0 4 郑 杭 生 ,0 7 , “ 城 市 化 ” 王 春 光 , 0 1 、 李 20 ; 2 0)呈 半 ( 2 0 ) 1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的 特 征 及 城 市 融 入 “ 缘 化 ” 陆 学 艺 ,0 6 和 “ 市 民化 ” 李 迎 生 ,0 7 状 态 , 边 ( 20 ) 准 ( 20 ) 1 1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的 概 念 与 特 征 . 新 生 代农 民 工 客 观 上 成 为 生 存 在 城 市 主 流 社 会 之 外 的 “ 双 王 春 光 ( 0 1 首 次 提 出 了“ 生 代 农 村 流 动 人 口” 概 20) 新 的 ( 程 2 0 ) 念 , 让 为新 生 代 农 村 流 动 人 口与 第 一 代 农 村 流 动 人 口 在 重 边 缘 人 ” 刘 传 江 、 建 林 .0 8 。 他 2 2 城 市 融 入 度 低 的显 性 表 现 . 卒 会阅历上有 明显差别 , 介于第 一代 和第 二代 之 问的“ 十 是 过 李 培 林 ( 0 7 认 为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城 市 融 入 状 况 不 佳 主 20 ) 渡 性 ” 动 人 口 。陆 海 深 ( 0 7 将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的 特 征 概 流 20 ) 要 体 现 在 经 济 融 合 层 次 低 、 治 融 合 边 缘 化 、 化 归 属 感 缺 政 文 括 为“ 一 低 ” 即 受 教 育 程 度 高 、 业 期 望 值 高 、 质 和 , 职 物 失 、 会 关 系 网 络 狭 隘 四 个 层 面 。 他 认 为 “ 工 荒 ” 社 会 距 社 民 、 精 神 享 受 饕 求 高 、 作 耐 受 力 低 。作 为 三 元 社 会 结 构 的 重 工 离 增 大 和 社 会 结 构 紧 张 ( o i tut r S ri) 最 具 代 表 S c l r cue tan 是 aS 要 形 成 力量 ( 学 艺 ,0 4 和 我 国 农 民 工 群 体 的 主 体 ( 陆 20 ) 唐 20 ) 绰 ,0 0 , 生 代 农 民 工 的 外 出 动 机 发 生 了 显 著 变 化 。他 性 的 三个 现 象 。周 明宝 (0 4 认 为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城 市 融 人 2 1)新 状 况 不佳 突 出 表 现 在 认 同 焦 虑 和 认 同 闲 惑 的 “ 份 认 同 危 身 们 基 本 不 是 基 于 “ 存 理 性 ” 出 , 是 倾 向 于 将 流 动 视 为 生 外 而 机 ” 以及 社 会 认 同 “ 卷 化 ” Iv lt n 。魏 晨 (0 7 和 陈 , 内 (n oui ) o 20 ) 改变生活 方式和寻求 更好发展 机会 的契机 , 从单 纯 的“ 即 经 济 型 ” f “ 济 型 和 生 活 型 ” 存 或 “ 展 型 ” 郑 功 成 , 占江 (0 7认 为 新 生 代 农 民 工 的 城 市 融 入 是 一 种 “ 范 性 转 经 并 发 ( 20) 失 2 4)。 00 融 入” 即 融 人 目标 与 实 现 手 段 之 间 存 在 差 异 , 而 更 倾 向 , 因 1 2 城 市 融 入 的 维 度 及 实 践 层 面 . 于采 取 非 合 法 手 段 达 到 目的 。 康 强 (0 0 认 为 新 生 代 农 民 21 ) 即 城 鼍融 人 是 一 个 多 维 度 概 念 田 凯 ( 9 5 认 为 城 市 融 工 的 城 市 归 属 感 具 有 一 种 矛 盾 和 不 协 调 的 态 势 , 对 城 市 19 )
女性农民工梯度融入研究综述
女性农民工梯度融入研究综述近年来,女性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政府也出台了改善女性农民工生活质量等的相关政策,但从长远来看,并不能完全解决女性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
本文提出梯度融入概念,望以逐层、逐步的方式,分具体情况、逐渐改善女性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状况。
标签:女性农民工梯度融入1 概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建设持续加速,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事第二、三产业的非农劳动。
其中,不乏女性劳动者。
尤其是在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及社会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量女性从农业劳动和家务中解放出来,涌入城市,成为农民工群体中的一员。
相对于男性农民工而言,女性农民工在身体、精力及从事的工作广度等方面处于弱势的地位。
虽然她们也是一支新型产业大军,但却由于户籍、保障、就业等原因被排斥在城市员工之外;虽然随着在城市生活的积累她们的经验、收入会有增加的趋势,但她们若想摆脱农民工的身份,真正融入城市却需要耗费更多的心力。
长期以来,女性农民工始终无法融入城市环境,女性农民工一直生活在城市与农村的夹层中,深受更多的困难和压力。
在城市中,她们只是建设者的角色而很难融入城市,真正与城市居民同工同酬。
随着城市化进程向前推进,社会和政府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并着力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并不能完全解决女性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
本文提出梯度融入概念,望以逐层、逐步的方式,分具体情况、逐渐改善女性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状况。
2 国外研究综述2.1 国外对农民工的研究由于经济体制、社会环境等的不同,对女性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成为中国所特有的领域,国外学者对其研究相对较少,多将其看作是居民的迁移,因此研究的视角也多集中于移民方面。
学者们大多将迁移的原因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相关联,认为是由于体制的改革极大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急需大量的建设者,农村机械化的普及及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使得农村有更多的剩余劳动力。
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综述
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综述农民工是指在农村务工、农村外出打工的农民,常常在城市从事体力劳动,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民工逐渐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城市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备受关注,各界也积极开展相关研究。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综述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现状和问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
一、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的现状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可谓涉及面广泛、层次丰富。
学者们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如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等角度,对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方面,有学者研究了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环境,分析了他们的生存困境和适应策略;也有学者关注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和城市融入的心理过程,探讨了他们在城市中的社会互动和融合情况。
大多数研究还将焦点聚集在改善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政策和实践措施上,致力于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城市融入环境和机会。
通过对农民工的生活状况、社会融入程度和心理需求的深入调研,学者们总结了一系列提升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有效途径和策略,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且多样化的研究体系,涉及领域广泛,涵盖问题深刻,研究成果也相当丰富。
但与此也存在一些尚需解决的问题和待深入研究的领域。
二、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问题与挑战1. 社会融合问题农民工作为城市中的新生群体,往往面临着社会融合的困难。
他们的农村出身和城市生活经历的差异,使得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遭遇到各种形式的歧视和排斥。
这不仅是一种心理上的伤害,也影响了他们在城市中的社会资源获取和社会地位的稳固。
2. 生命周期发展问题农民工中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他们在城市打拼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活发展的各种问题。
由于没有城市户口,他们在城市中的居住、就业、子女教育等方面往往会受到很多制约和不公平对待,这会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大难题。
3. 心理适应问题农民工在城市中面对着陌生的环境、压力巨大的工作和艰难的生活,心理适应方面的问题也备受关注。
农民工城市融入路径的文献综述
社 会心 理 与 价值 观 念 上 整 体 融人 城 市 社 会 并认 同 自身 新 的 社 会 身 能 融 人城 市 的前 提 ” 的 观点 ,我 们 可 以发 现 ,要 在 真 正意 义 上 实 探 究农 民工 城 市 融 入 的研 究 成 果 通 常 从两 个 角 度 出发 :个体 限 ,短 期 内难 以筹 集 巨额资 金 。此 外 ,高 房 价 致 定 居 困难 、户 籍 角 度 和群 体 角 度 。 从个 体 角 度 探 寻 农 民工 城 市 融入 的路 径 时 , 由 藩 篱 致 公 共服 务 缺 失 、农 民 工 自身 素 质 欠 缺致 就 业 空 间有 限 、市 于 农 民 工个 体 城 市 融入 的行 为 较 散 ,每 个 个 体 都 具 有独 立 性 ,故 民化 公 共 成 本 投入 不 足 也 是 农 民工 市 民化 的制 约 因素 。 已有研 究 很 难探 究 出真 正 的 路 径 ;从 群 体 角 度探 寻 农 民工 城 市融 入 的 路 径 中 ,多数 学 者认 为 最 主要 的 障碍 是 户 籍 制度 。 时 ,将 庞 大 的农 民工 群体 看 作 一 个 整体 ,可 以显 示 出路 径 。多 数 学 者侧 重 于研 究 群 体农 民工 城市 融入 的 问题 。 事 实 上 , 自农 民 工 问题 产 生 以 来 ,如 何 突 破 户 籍 制 度 的 限 制 ,促 进 农 民 工城 市 融 入 ,既是 学 术 研 究 热点 的话 题 ,也 是 中央 和 地 方 政 府 农 民工 工 作 的 重 点之 一 。农 民工社 会融 合 和 市 民化 的 研 究 视 角 主 要 包 含 人 力 资 本 、 社 会 资 本 、 户 籍 制 度 三 大 解 释 视
入 ,从 根 本上 讲 ,一 个 有 效 的 途 径 是 实 现 农 民工 市 民 化 。 学术 界 主 要 从 就 地 市 民 化和 异 地 市 民化 两方 面研 究 农 民 工 的城 市融 入。从 目前情况来看 ,不 管是 就地 市 民化还 是异地 市 民化都 有一 定局 限性 ,以中小城市 为突破 口才是 当前 最 为可 行 的路 径 。 关键 词 : 禄 民工 ; 城市 融入 ; 就地市 民化 ; 异地 市 民化 ; 中小城 市
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体或群体互相渗透、相互融合的过程 ; 在这个过程中, 通过
共 享历史和经验 ,相互 获得对方 的记忆 、情感 、态度 ,最终
整合 于一个共 同 的文化生 活之 中” 。“ 融合 论”把 融合过 程 和 内容系统地划分经 济竞争 、政治冲突 、社会调节 和文 化融 合等四种社会互动形式 。
境 ,不应该 只着眼于农 民工子女 本身 ,而应该放 眼于针对农 民工子女群体 的整个社会环境 ,包括 家庭 、社会 、教育 以及 农民 工子女 自身等四个 因素。 【 关键词 】 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困境
从2 0世纪 8 O年代 初 开始 ,随着 我 国改 革开 放 以来 经 济社会 的持 续发 展 ,特 别是工 业化 和城 市化进 程 的不 断推 进 ,全 国范 围的人 口流动这一显性社会 现象越发 普遍 ,而这 当中则 以从农村涌人城市 、西部流入东部为 主。国家统计 局 局 长 马建 堂在全 国第六 次人 口普查 发布 会上 回答记 者 问时 曾指 出 : “ 更 多的人 口从 内陆西部往 东部发 达地 区迁 移 、流 动” ; 据第六 次全 国人 口普查结果 显示 ,我 国居住地 与户 口 登记地所在 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 口登记 地半年以上的人 口为 2 6 1 3 9 万人 , 也就是说 , 我 国现有流动人 口已超过 2 . 6 亿, 接近全 国总人 E l 的1 , 5 ,与 2 0 0 0 年我 国第五次人 口 普 查相 比 较增 长 8 1 . 0 3 %; 2 0 1 3 年8 月国家教 育部公布 的 《 2 0 1 2 年全 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显示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 中进城 务工人员 随迁 子女共 1 3 9 3 . 8 7万人。其 中,在 小学就 读1 0 3 5 . 5 4 万人 , 在初 中就读 3 5 8 . 3 3 万人。这就说明有 1 0 0 0 万左 右的农 民工 随迁子女 随着其父母 来到 了东部 发达地 区 , 而上海市则首 当其冲 。 农 民工 ,是我 国的特有 名词 ,是指 在本 地 乡镇 企 业或 者进入城镇务工 的农业 户 口人 员 ,而其子女则被称为 “ 农 民 工子女 ” 。农 民工子女主要分为 “ 留守子女 ”与 “ 随迁 子女 ” 工 城市融人问题研究 的重要理 论背景 。最早的社会融入研究 是从西方社会融合理 论开始的 ,用来理解和解释西方移 民在 社 会的经济成就 、行 为适 应 、文化融合 、身份认 同的过程 和
农民工融入城市例文
农民工融入城市例文农民工融入城市例文1. 引言农民工是指在农村户口、主要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员,但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农村经济的瓶颈等原因,农民工们纷纷选择迁往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然而,由于户口信息制度的局限性、文化差异、社会交往障碍等问题,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例子,旨在帮助更多人全面了解这个重要的社会现象。
2. 定居与适应城市对农民工的接纳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定居与适应,据调查显示,一些发达城市已经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在城市定居。
北京市为农民工提供廉租房,广州市开展了城乡融合发展计划等。
一些新型的社区组织和社会组织也在积极推动农民工社区化生活,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3. 就业与创业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方式多种多样。
他们可以选择进入传统的产业链,从事低技能、低薪的劳动工作。
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兴产业的出现给了农民工更多就业机会。
电子商务、餐饮服务、快递行业等都成为他们的新选择。
一些农民工还积极探索创业的机会,通过自主创业来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4. 教育与培训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一些地方出台了农民工子女就学政策,为他们提供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一些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也投入到了乡村教育支持项目中,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学习辅导和帮助。
针对农民工成人的培训也相应展开,提升他们的技能和专业素养,增加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5. 社会交往与互助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和疏离感对农民工的社会交往造成了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城市开设了农民工活动中心,提供文娱活动和社交平台,使农民工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一些志愿者组织也运作着农民工互助网络,通过提供信息、法律咨询和紧急援助等服务,让农民工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6. 个人观点与理解农民工融入城市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共同努力。
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综述
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文献综述朱考金, 吴磊!(南京农业大学社会学系,南京 210095)摘要: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不可逆转的潮流, 而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民工潮# 的出现,有关农民工的研究逐渐兴起。
从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制约因素以及如何改善这三个角度出发, 对学界的研究成果作出归纳和整理,为今后继续研究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农民工;城市融入;社会融合中图分类号: C912. 8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8572 ( 2007) 03∃0029∃04社会融合是个体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或不同文化之间互相配合、互相适应的过程,并以构筑良性和谐的社会为目标。
作为外来人口的移民群体,进入城市后如何实现与城市生活相互融合,一直是城市研究的经典命题[ 1] 87— 94.当前,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状、制约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因素以及如何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等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他们对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情况进行了实证或理论的探讨。
一、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在我国, 农民工在流动人口中的比重占据着绝对主导.近年来, 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社会, 日益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
社会融合的前提是社会适应,因此,考察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必须参照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
流动人口适应城市生活的过程,实际上是再社会化过程,必须具备3个方面的基本条件: 首先, 在城市找到相对稳定的职业; 其次,这种职业带来的经济收入及社会地位能够形成一种与当地人接近的生活方式, 从而使其具备与当地人发生社会交往,并参与当地社会生活的条件; 最后,由于这种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与当地社会的接触,使他可能接受并形成新的、与当地人相同的价值观[ 2] 。
因此,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包括3个层面: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心理层面或文化层面。
田凯指出,这3个不同方面是依次递进的,经济层面的适应是立足城市的基础;社会层面是城市生活的进一步要求, 反映融入城市生活的广度;心理层面的适应是属于精神上的,反映参与城市生活的深度, 只有心理和文化的适应,才说明流动人口完全地融入于城市社会。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文献综述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文献综述摘要: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是由农民工群体中分化出来的群体。
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对于该群体的学术研究也趋向多样化和专业化。
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该群体融入城市的现状、制约因素以及如何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的描述,对近年来相关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梳理,从而得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推进应当从农村退出、城市进入和城市融合三个环节进行。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制约因素;融入城市20 世纪80 年代,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从农村流动到城市,参与城市建设,他们是第一代农民工。
而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流动人口已经出现代际差异,既表现在流动动机上,也表现在他们不同的社会特征上(王春光,2001),国内较早关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学者王春光在2001 年提出了“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概念。
罗霞、王春光(2003)对这一概念进行了两个层次的说明:一层含义是他们是年龄在25 岁以下,于20 世纪90 年代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流动人口,他们与第一代农村流动人口在社会阅历上有着明显的差别;另一层含义就是他们不是第二代农村流动人口,因为他们毕竟不是第一代农村流动人口在外出过程中出生和长大起来的,而是介于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过渡性的农村流动人口。
刘传江、程建林(2008)指出,所谓第二代农民工具体指的是1980 年以后出生,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
同时他们指出,以人口学和经济学视角从农民工群体自身出发提出的“第二代农民工”与王春光提出的“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其实是同一群体,但比后者(社会学角度)更有宽泛的内涵(刘传江、程建林,2008)。
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2010),在其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年龄在16 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综述
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综述农民工是指在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农村劳动者。
他们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要力量,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数量不断增加,但他们在城市中的融入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融入问题,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一、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概念和意义农民工城市融入是指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工作和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与城市居民之间融合的程度。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问题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它影响着城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旨在探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地位、权益和社会参与程度,以及促进他们融入城市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涉及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制度政策因素等多个层面。
个体因素包括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教育水平、职业技能和社会网络等因素。
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农民工的家庭背景、家庭关系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涉及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态度、城市中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社会服务资源等方面。
制度政策因素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着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融入程度。
目前,关于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些研究关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工作和就业问题,探讨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工资待遇和就业权益保障等方面。
一些研究关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融入和文化适应问题,探讨他们在城市中的社会关系网络、生活习惯和文化认同等方面。
还有一些研究关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权益保障和社会保障问题,探讨他们在城市中的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困境和需求。
还有一些研究关注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参与问题,探讨相关政策措施的有效性和社会组织对农民工的帮助等方面。
针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问题,需要从制度上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综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 1 . 1 就 业 方 面 。新 生 代 农 民工 进 城 就业 与城 市融 入 二 者 相 互
群 体 合 理 的地 位 和 保 障 , 促 进 他 们 健 康 成 长 并 建 立 起 积 极 的 城 市社 会认 同观( 杨川丹 , 2 0 1 1 ) ; 有 些 对 影 响 新 生 代 农 民工 社 会 认 同 的 因素 、 社会 支持和 主观幸福感 、 社 会态度对新 生代 农 民
2 . 2 社 会
会 和 城 市 人 所接 纳 和 认 同 ,同 时建 立 起 自己对 自身 市 民化 身 份
的认 可 ,最终 能够 享 受 平 等公 平 的市 民化 待 遇 现 实 结 果 的动 态 过程 , 它表现为经济层 面 、 社会层面 、 心 理 层 面 和文 化层 面 等 多
个维度的融人, 是一 个 动 态 性 的 、 结果性的 、 多 维 度 的概 念 。
能够 从 心 理 上 和 生 活 上 , 完全 融入 到 城 市 生活 中去 。从 概 念 、 现状 、 融 入 障 碍 和 建 议 四 个 方 面对 新 生代 农 民 工在 城 市 融入 过 程 中 的现 状 进 行 综 述 , 最后 对 相 关 文献 进 行 了总 结 与 展 望 。
[ 关键 词 ] 新 生 代 农 民工 ; 农 民工; 城 市 融入 ; 市 民化 ; 综述 [ 中 图分 类号 ] C 9 1 3 . 9 [ 文献标识码] A
1 新 生代 农 民工城市 融入 的概 念
柯 从 城 市融 入 的整 体 性 及社 会 身 份 的转 换 角 度 来 描 述 农 民工 的 城市融入 , 他认为 , 农 民 工 的 城 市 融 人 一 般 是 指 农 民工 在 生 产
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综述
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综述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群体成为了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长期以来,农民工在城市中融入度较低,面临就业、社会保障、居住、教育等诸多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本文将综述关于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现状及其相关问题,希望探讨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今后政策制定及实践提供参考。
一、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意义与挑战城市是现代化的象征,进城打工可以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改善生活品质和营造幸福感。
同时,他们也为城市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现代化。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融入问题又是一个长期困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难题。
首先,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得农民工面临着社会保障、就业保障、居住条件、医疗保健等多方面的问题。
其次,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文化、教育、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增加了农民工感应城市文化的阻碍。
此外,农民工进城打工的未成年子女在城市的教育问题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民工自身的命运和幸福感,而且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成为了当下发展中国家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主要影响因素1.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障碍。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文化、语言、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他们难以适应城市生活,与当地居民产生矛盾。
与此同时,城市居民也难以理解农民工的生活和习惯,产生误解和排斥心理,这些障碍阻碍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2.城市规划和居住环境在城市规划和居住环境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许多农民工居住在城市的非正常居住区和违建区,环境差、缺乏基础设施,居住条件不断低,农民工缺乏住所安全保障也增加了城市融入的难度。
3.社会保障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保障也极度匮乏,他们不仅缺乏养老、医疗等基本保障,而且在就业保障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问题。
一方面,城市职业歧视、薪酬低、劳动条件差,另一方面,农民工贫困,难以融入城市经济。
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视角范文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孟德拉斯在20世纪50年代曾忧心忧心仲仲地指出,20亿农民站在工业文明入口处,这就是20世纪下半叶当今世界向社会科学提出的主要问题。
这一预言已经成为中国正在面临的事实和严峻挑战。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到城市就业。
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三轮驱动下,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一农民工阶层产生了。
中国农民工的数量,已超过了传统产业工人的数量,农民工将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农民工是在一个特殊的国度里、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有研究甚至指出,农民工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将构成中国社会新的一元。
使中国由传统的二元结构变更为三元结构。
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己经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问题,而是有着复杂的深层次的经济和社会变动的背景,因此,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
1.1选题的意义1.1.1理论意义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产生,可以说是中国转型期的特有现象和重要特色在。
在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到城市寻找工作,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成为市民,这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经历过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普遍规律。
“十一五”时期,中国将进入城市化加速期,外来农民工将成为城市化的主角(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目前,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在我国逐步建立并走向成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需要越来越多的劳动力。
与此同时,经济制度与社会政策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户籍制度有所松动,农民不必被束缚在土地上,城市用工制度也逐渐宽松。
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推动下,工资高和的生活条件好的城市对农民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流向城市寻找工作机会以寻求较高的收入,人口流动变的空前繁荣,逐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民工潮现象。
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综述
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综述农民工城市融入是指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通过各种方式融入城市社会和经济生活的过程。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的比例逐渐增加,他们成为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由于长期以来城乡差别的存在以及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在城市中融入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农民工群体的权益保障提供理论基础。
一、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状与特点农民工作为城市劳动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城市融入的现状和特点备受关注。
在城市融入过程中,农民工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社会保障、生活居住条件、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
在就业、政策支持、法律保障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特点。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状和特点,决定了我们应该如何开展相应的研究和工作。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指影响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最主要的因素,比如就业机会、收入水平、社会保障等;社会因素主要指农民工在城市中社会地位和认同感等问题,包括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态度以及农民工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文化因素主要是指农民工的文化观念、生活习惯等,以及城市的文化环境对农民工的影响。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和开展相关工作非常重要。
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这些困境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首先是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在城市中融入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其次是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歧视和不理解,这种态度不仅增加了农民工的生活压力,也影响了他们在城市中的融入;再次是城市的公共服务和资源分配不公平,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面临着各种不公平的待遇,比如教育医疗资源不足、就业机会有限等;最后是农民工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问题,农民工大多来自农村,他们在城市中面临着生活和工作的各种挑战,需要具备更多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于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问题的文献综述
业 就业 的农 村劳 动力 。郑功成 、黄 黎若莲 ( 2 0 0 7)则指 出 , “ 农 民工 ”是 中国传 统户籍 制度 下的一种 特 殊 身份标 志 ,是 中国工业 化进程 加快 与传 统 户籍制 度严重 冲 突所 产生 的客观 结果 。近年来 学者们 对农 民
告中明确将其 界定 为 “ 出生于 2 0 世纪 8 0 年代 以后 ,年龄在 1 6 岁 以上 ,在 异地 以从事 非农就业 为主的农业
户籍人 厂 j ” ,这一定义成为 目前学界研究 的主要概 念参照 。
( 二 )社 区
社 区研 究 的演 进历 史悠久 ,一般认 为社 区一 词肇 始于德 国社会 学家滕 尼斯 1 8 8 7 年所著 的 《 社 区 社
保 障 与社会 工作 。
邓睿 ( 1 9 9 1 一 ),男,河南信 阳人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 学院2 0 1 3 级硕 士研 究生。主要研 究方向:行政 管理与社会工作。
・
35・
社会 建 设
(2 0 0 2):一是 年龄在 2 5 岁以下 、于 七 世纪9 0 年代外 出务 工经商 、与第 一代农村 流动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 社会阅历 } :
关 键 词 :农 民工 ;城 市 社 区融 入 ;文 献 ;评 价
中图分类号 :F 2 4 1
文献标识码 :A
“ 农 民工涌入城 市”是改革开放 以来 中国经 济社会发展进程 中的独特景观 。国家统计局监测调查 结果 显 示 ,2 0 1 1 年全 国农 民工总数 已达 2 . 4 亿 人 ,毋庸 置疑 ,农 民工群体 已成为造就 中国经 济发展浪潮 的重要
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综述
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综述农民工是指在农村出生长大的劳动者,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和土地流转问题,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进行非农工作。
他们通常没有城市户口,属于城乡二元户口体制下的“外来务工人员”。
农民工的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一个长期存在和持续发展的问题。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深入,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备受关注。
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是指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融合问题。
农民工由于缺乏城市文化背景、未获得城市教育和职业培训、缺乏社会保障和权益保障等原因,难以融入城市社会。
城市融入的不顺利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对于促进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通过整理近年来有关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相关文献,探讨其融入问题的现状、原因和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现状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就业歧视。
农民工由于缺乏城市文化和技能,通常从事低技能、低薪酬的工作,遭到不公平对待和歧视。
2. 社会保障不完善。
农民工由于没有城市户口,难以享受城市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3. 居住条件差。
农民工通常居住在城市的农民工集中区,生活环境差,缺乏基本的居住保障。
4. 子女教育问题。
农民工子女由于户口问题,通常无法在城市接受良好的教育。
5. 社会融合。
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交往较少,难以融入城市社会。
1. 制度性障碍。
城乡二元户口体制、土地流转问题、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制度性问题是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主要原因。
2. 文化差异。
农民工缺乏城市文化背景和城市生活经验,难以适应城市生活。
3. 教育和技能不足。
农民工通常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和职业培训,缺乏城市需要的技能和知识。
4. 经济问题。
农民工通常来自较为贫困的家庭,面临着生活压力和经济困难。
5. 社会歧视。
由于农民工的身份特殊,他们常常受到城市居民的歧视和排斥。
农民工群体社会融入现状研究
农民工群体社会融入现状研究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民工群体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人力资源。
然而,这一群体的社会融入程度相对较低,不同于城市居民群体,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农民工群体现状、社会融入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农民工群体主要指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农民,他们因为经济压力和就业机会的诱惑而选择前往城市谋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工群体的数量大幅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农民工总数已达到2.9亿人。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并不容易。
他们普遍缺乏稳定的工作、住房和医疗等资源,劳动报酬相对较低,生活条件相对落后。
同时,农民工常常被歧视和忽视,容易成为社会福利的边缘群体。
社会融入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参与程度和角色定位,包括就业、收入、社会关系、文化素质等方面。
农民工在城市中生活较短的时间和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些因素导致了农民工群体社会融入程度相对较低。
首先,农民工就业状况相对不稳定,缺乏长期的工作保障和职业发展机会。
其次,他们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很难在城市中获得高收入。
此外,农民工群体与城市居民群体的文化差异较大,导致沟通难度增大,难以建立稳定的社会关系。
在城市中生活的农民工还经常面临歧视和排斥,很难得到公正的对待。
1. 文化因素:包括语言、风俗、价值观等方面,城乡社会文化的差异影响了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的融合程度。
2. 就业机会: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工作,就业的稳定性和职业发展机会直接影响其社会融入程度。
3. 政策保障:包括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政府的社会福利制度影响着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4. 社会认知:针对农民工群体的歧视和忽视对其社会融入程度有重要影响。
结论综上所述,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的社会融入程度相对较低,这与他们的文化背景、就业状况、政策保障和社会认知等因素有关。
未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和支持,提高其社会融入程度,实现城乡一体化和社会公正。
现代化视野下农民工融入城市研究综述
、
农 民工概念与城市 融入标 准的界定
关于农 民工 的概念。 国务 院研 究室课 题组 ( 2 0 0 6 ) 指出, 农 民工既是一个 职业概念 , 又是一 个身份概念 。从职业看 , 农 民工 主要从事的是非 农产业 , 或 以非农工作为主要职业 , 非农产业收入 是他们的收入主要来源。从身份看 , 他们依然是 农业户 口, 户籍身份仍然是农民。从类型看 , 或者 说从就业地域看 , 农 民工 又有狭义 和广义之 分。 狭 义 的农 民工 一 般 是 指 “ 离 土 又离 乡 ” 的跨 地 区 外 出进 城 的务工 人员 。广 义 的农 民工 既包括 跨 地 区外 出进城 的务工 人 员 , 又包括“ 离 土不 离 乡 ” 在 县域内的第二、 三产业就业 的农 村劳动力 。在实 证分析中 , 学者们 经常从狭义和广义 的角度来界 定农 民工, 目的是便于调研求证 以进行模型分析。 如钱 民辉( 2 0 1 0 ) 就广义地理解农 民工 , 指出凡是 外出从事非农活动 的农 民都被归为是农 民工 , 而 不管他们是在城市 、 集镇还是农村务工。按 照不 同时期 的特点 , 严于龙( 2 0 0 8 ) 认 为 农 民工 的形 成 和发展分为“ 五个阶段 ” , 即萌芽 阶段、 发展 阶段 、
现代化问题 的根本途径。本文通过总结现有研究成果, 梳理 出农民工融入城 市的现状、 问题 、 原因及对 策, 这不仅有利于客观认识农 民工的城 市融入 , 还有利于探讨农民工的现代化问题 。 关键词 : 农 民工 城 市融 入 现代 化 研 究综述 人的现代化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核心环 节 。当然 , 农 民工 的现代化更是城市现代化进 程 中无法忽视的重要 问题 。如何促进农 民工融人城 市, 加快农民工的现代化 , 国 内学者从社会学、 文 化学、 公共管理学 、 政治学、 社会保障学、 劳动经济 学等视角 对农 民工 的城 市适应情 况进行深入探 讨, 通过大量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 对农 民工融人城 市的现状 、 难题及原 因、 对 策等进行全面 的研究。 这些 不仅 有助 于我 们正 确认 识农 民工 融人 城市 问 题, 而且更 有 助 于城 市 社 会 在 解 决 农 民工 问题 过 程 中做到 有 的放矢 。
农民工城市融合问题研究综述
界定应 该从 四方 面来 进行 :一是 从事 的是非农 工 作 , 应 ,移 民尽快 尽早 地融人 当地社 会 ,不 仅有 利于迁 徙
主要收入也来 自非农活动;二是 国 。
梳理农 民工城市融合 的概念界定 、指标体 系 和基 本理论 问题 等方面 的研 究成果 ,有 助于 推动农 民工 城 市融 合 的研究 ,促 进农 民工更 好地 与所在 城市 进行融 合 ,转化为城市市民,从而推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
二 、关 于农 民工城 市融合的概 念界定
(一 )农 民工身份 的界 定 “农 民工”一词 最早 是 由中 国社科 院 张雨 林教 授 在 1984年 发表 的《社 会 学研 究 通 讯 》中提 出的 ,随后
第 31卷 第 1期 2018年 2月
西安 财经 学 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Vo1.31 No.1 Feb.2018
农 民工 城 市 融 合 问题 研 究 综 述
李蓓蓓 ,王钰 冰 ,张 军谋 。
77
西 安 财 经 学 院 学报
被众多学者们普遍认同。但是对于“农 民工”具体的 异 议 ,认 为这 两大 流派过 于侧重 文化方 面 的融合 ,而
界定与内涵,学术界却一直存在着不 同的看法,并且 忽 略 了社 会 融合 中 的其 他 重 要维 度 。Alba和 Nee 没有一个 明确 、公认 的定 义 。郑功成 (2006)认 为农 民 (2005)对传统的社会融合定义进行修正 ,从客观中
(1.陕西师范 大学 国际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19;2.西安财经学 院 经济学 院 , 陕西 西安 710100;3.兰州文理学院 旅游学 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综述
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综述农民工是指在城市中以劳动力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农村居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往往存在融入城市社会的困难,导致他们在城市中居住、工作和生活的条件较为艰苦。
因此,近年来,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就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现有研究成果中的启示和不足。
农民工城市融入是指在城市生活中,通过不同的渠道实现农民工与城市之间的融合,包括社会融合、文化融合和经济融合等方面。
农民工在城市的融入程度与其在城市生活中所获得的资源和感受相关,是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1.结构性因素。
来源地的区域差异、常住地的区域差异、文化差异和阶级差异等结构性因素会影响农民工在城市中的融入程度。
2.非结构性因素。
农民工自身的个人特征,例如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和职业技能等,对其城市融入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3.制度性因素。
城市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性因素也是影响农民工在城市中融入程度的因素。
1.经济融入研究。
经济融入是指农民工创造价值和通过城市获得收入的过程。
近年来,经济融入研究成为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的热点之一。
2.社会融入研究。
社会融合是指农民工在城市中建立社会联系、获得社会支持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
社会融入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带来心理上的满足和安全感。
3.文化融入研究。
文化融入是指农民工在城市中接受和融入城市文化的过程。
文化融合可以减少文化冲突,提高社会的和谐程度。
1.优化城市管理制度。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教育和培训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2.加强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是提高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重要手段。
应当优化城市设施、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居民的满意度。
3.加强社会融合。
应当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参与社会活动,提高其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可度。
五、结论通过对现有的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工城市融入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进程,需要综合考虑制度性、非制度性和结构性因素。
农民工城市融入最新研究综述
屋极少 , 而且这些 居住场 所往往 房屋 简陋冬 冷夏热 , 拥挤
工适应城市的内容 、 障碍 、 社会距离等等 。
不堪 , 生条 件差 , 卫 安全 性低下 。而 消费水 平作 为反 映生 活质量的一个 重要方面 , 示农 民工 月平均支 出绝 大部分 显
作者简介 : 赖晓飞(94 , 庆人 , 士研究生 , 师 , 17一)重 博 讲 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研究。
赖 晓飞 , : 民工城 市融入 最新研 究综述 等 农
总的来说 , 年 大量 的实证 研究 表 明 , 民工在 城 近几 农
市的经 济适应 程度 比较 低 , 多维 持在基 本生 存 的水平 , 大 他们还处在城 市生 活的边 缘 , 有真 正融 入城 市 , 没 只停 留
理层面的适 应 是属 于精 神 上 的, 映参 与城 市 生活 的深 反
度。心理和文化的适应 , 明流 动人 口完全地 融入于 了城 说 市社会 。 11 经济适应 .
主流动为 国家缓解农村大量 剩余劳动 力的矛盾 , 为我 国的 城市建设和发展做 出了巨大 的贡献 ; 另一 方而 , 他们 的流
农 民工城 市 融入最 新研 究综 述
赖 晓飞 邹 滨2 ,
(. 1厦门大学 公共事物学院, 福建 厦门 31o; . 605 2漳州师范学院 经济系, 福建 漳州 330) 6 0 0
摘要 : 依据近几年(05 以后 ) 20 年 的文献资料 , 从经济学 、 社会学 、 心理学 、 口统计学 、 治学以及 人 政
2o 年发布的《 06 中国农 民工 调研 报告》 示 , 收入 方面 , 显 在 我国农 民工 的月 工资 比较低 , 主要集 中在 5 0 0 0 ~8o元之 间 。尽管如此 , 民工对 目前 的工资 总体认 可 , 农 只有 2 %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 西 农 业 科 学
2012(2)
有关农民工城市融入方面的文献综述
童雪敏 (上海交通大学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52)
摘 要: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问题很 早 就 引 起 了 理 论 界 的 关 注。 国 外 学 者 从 不 同 角 度 对 这 一 问 题 展 开 了 讨 论,形成了包括“同化”与“多元”这两大基本取向 的 社 会 融 合 理 论。从 20 世 纪 90 年 代 中 期 开 始,国 内 学 者 开 始 借 鉴 国 外 的 理 论 和 视 角 ,结 合 个 案 调 查 、访 谈 等 方 式 来 分 析 农 民 工 这 一 群 体 的 城 市 融 入 的 状 况 、适 应 的 层 次 与路径等,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 着 包 括 研 究 视 角 单 一、缺 乏 从 流 动 人 口 自 身 因 素 进 行 探 讨 等 方 面 的 不 足。 关键词:农民工 ;城市融入 ;文献综述
同化论的思想源远流 长,最 早 可 以 追 溯 到 20 世纪 初 芝 加 哥 学 派 的 论 述 之 中,并 历 经 发 展,到 20世纪中叶,由 Gordon等人发扬光大,成为社会 科学领域的一大理论范式。Park 在《社 会 科 学 百 科全书》(1930 年 版)中 为 “社 会 同 化”下 了 定 义, “社会同化指的是 生 活 在 同 一 区 域 内 的 一 些 具 有 不同种族源流、不 同 文 化 传 统 的 群 体 之 间 形 成 一 种共同文化的过 程,这 种 文 化 的 共 性 至 少 应 当 达 到足以使国 家 得 以 延 续 的 程 度。”Gordon 提 出 应 从七个方面来测 量 族 群 的 社 会 融 合 程 度:文 化 接 触、社 会 结 构 的 相 互 深 入、通 婚、族 群 意 识 或 身 份 认 同 、族 群 偏 见 消 除 、族 群 间 教 育 或 就 业 等 领 域 无 歧视和价工 “离 土 离 乡”在 大 中 城 市 就 业 和 生 活 。 与 20 世 纪 80 年 代 第 一 波 民 工潮中在农村和 城 市 之 间 来 回 迁 徙、怀 有 叶 落 归 根之情的“候鸟式”农 民 工 相 比,新 时 代 的 农 民 工 更倾向于 融 入 城 市,他 们 希 望 成 为 真 正 的 “城 里 人 ”而 非 被 当 作 “打 工 者 ”看 待 ,希 望 在 城 市 拥 有 稳 定住所而不是居 无 定 所,希 望 把 打 工 地 当 作 自 己 的家而不仅仅是一个赚钱的地方。他们的生活状 态正逐步由城市流 动 向 城 市 融 入 转 变 (中 国 农 民 工问题研究 总 报 告,2006)。 农 民 工 合 理、有 序 地 融 入 城 市 ,既 可 以 实 现 农 村 劳 动 力 的 转 移 ,也 可 促 进城市化进程,对 推 动 经 济 发 展 与 社 会 进 步 有 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
收 稿 日 期 :2011-12-09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自 然 基 金 (编 号 :71073102)和 国 家 社 科 基 金 (编 号 :10CGL048)。
童 雪 敏 :有 关 农 民 工 城 市 融 入 方 面 的 文 献 综 述
· 141 ·
炉”中熔化为具 有 同 一 性 的 “美 国 人”。 然 而 这 一 观点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抨击(Alba & Nee,2003; Rumbaut,1997)。抨 击 学 者 们 认 为,一 方 面 熔 炉 论不分种族差异 和 移 民 个 体 的 社 会 经 济 背 景,一 概假定其终将融入美国社会的说法与现实情况并 不 相 符 ;另 一 方 面 ,融 合 并 非 少 数 民 族 从 进 入 流 入 地开始就不可避免地向流入地中产阶级看齐的一 个 线 性 轨 迹 ,而 是 自 己 的 传 统 逐 渐 弱 化 的 过 程 ,此 过程 是 长 期 的、累 积 的、世 代 的,既 包 括 个 体 自 觉 的 行 为 ,也 包 括 自 发 的 日 常 生 活 的 决 定 ,融 合 过 程 是不同 层 面 多 个 因 素 共 同 作 用 的 产 物 (Alba & Nee,2003)。
有学者认为这 三 个 层 面 存 在 着 递 进 关 系:经 济层面的适应是 立 足 城 市 的 基 础;社 会 层 面 是 城 市生活的进一步 要 求,反 映 的 是 融 入 城 市 生 活 的 广 度 ;心 理 层 面 的 适 应 是 属 于 精 神 上 的 ,反 映 的 是 参与城市生活的深度。只有心理和文化的适应, 才说明农民工的人格在进城这一过程中得到塑造 和 提 升 ,由 农 村 人 转 化 为 城 市 人 这 一 过 程 的 完 成 , 也就是完全 地 融 入 于 城 市 社 会 (朱 力,2002)。 从 另一方面讲,进城 农 民 工 在 经 济 层 面 上 的 适 应 力 是比较强的,存在 较 大 困 难 的 是 社 会 和 心 理 层 面 的 适 应 ,即 困 难 在 于 如 何 认 同 城 市 文 化 、融 入 城 市 生 活 。 然 而 ,也 有 学 者 对 此 提 出 了 质 疑 ,认 为 农 民 工的城市融入过 程 是 以 个 人 社 会 经 济 地 位、行 为 和观念为载体体 现 出 来 的 复 杂 的 社 会 现 象,而 任 何两个或多个社会现象之间都难有齐整划一的、 单向的线性因果关系。把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过程 归纳为单纯的线 性 递 进 顺 序,忽 视 了 不 同 维 度 因 素 之 间 的 互 动 关 系 。 例 如 杨 菊 华 (2009)认 为 经 济 融入既可以影响 社 会 和 文 化 融 合 及 行 为 适 应,反 过来也受制于其他层面的融合程度。这几类融入 可能同时开 始,但 进 程 却 未 必 同 步。 之 间 可 能 会 有 重 叠 ,亦 会 出 现 不 同 的 序 次 ,维 度 之 间 的 交 融 与 渗透应该是十分正常的。
同化论认为随着移民在流入地居住时间的延 长,并 经 过 语 言 的 适 应、经 济 的 整 合、文 化 的 认 同 等 一 系 列 过 程 ,移 民 终 将 融 入 到 当 地 主 流 社 会 中 。 “熔 炉 论 ”正 是 这 一 同 化 模 式 的 形 象 表 述 。 以 美 国 这 个 移 民 国 家 为 实 证 基 础 ,熔 炉 论 认 为 ,各 外 来 民 族 应 当 、而 且 必 然 会 在 美 国 这 个 “上 帝 的 伟 大 的 熔
综上所述,“同化”与 “多 元”是 以 上 两 类 思 想
的核心。但在笔 者 看 来,这 两 类 思 想 似 乎 走 向 了 两个 极 端,要 么 融 入 主 流 社 会,要 么 保 持 文 化 自 决 。 然 而 ,值 得 争 议 和 深 思 的 是 ,跨 境 移 民 移 居 异 文化社会后是否 有 且 仅 有 这 两 类 生 存 状 态,这 两 种状态能否 共 存。 另 一 方 面,传 统 融 合 理 论 中 关 于定居-适应- 融 合 三 个 阶 段 似 乎 太 过 理 想,缺 少 对 移 民 的 人 文 资 本 (比 如 教 育 、技 能 、文 化 )和 社 会网络与融合模式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与互动的 关注。
针对美国作为 文 化 大 熔 炉 的 观 念,犹 太 裔 美 国学者霍勒斯 · 卡伦(Horace Kallen)从 1915 年 开始发表系列文章陈述其对应的观点。他认为, 个 人 与 族 群 的 关 系 取 决 于 祖 先 、血 缘 和 家 族 关 系 , 这是不可分割且不可改变的。美国不仅在地理和 行政上是一个联 邦,而 且 也 应 该 是 各 民 族 文 化 的 联邦,美国的个人 民 主 也 应 该 意 味 着 各 族 群 的 民 主 。 在 此 基 础 上 ,他 进 一 步 提 出 了 “文 化 多 元 论 ”, 即在民主社会的 框 架 内 保 持 各 族 群 的 文 化,这 将 使得美国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2 国内有关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
2.1 理 论 研 究 方 面 针对农民工目 前 的 境 况,学 界 提 出 了 符 合 中
国实际情况的城市融入的层次和内涵。普遍认同 的是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农 民工适应 城 市 生 活 必 须 具 备 三 个 方 面 的 基 本 条 件 :① 在 城 市 找 到 相 对 稳 定 的 职 业 ;② 该 职 业 带 来 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搭建的与当地人沟通的桥梁; ③在与当地人交 往 中 可 能 接 受 并 形 成 新 的、与 当 地人相同的 价 值 观。 因 此,农 民 工 的 城 市 融 入 包 括三 个 层 面:经 济 层 面、社 会 层 面、心 理 层 面 或 文 化层面(田 凯,1995)。但 对 于 各 层 面 之 间 的 相 互 关 系 ,则 可 谓 仁 者 见 仁 ,智 者 见 智 。
另 外 ,不 可 否 认 ,传 统 的 融 合 理 论 对 融 合 的 途 径 、过 程 和 机 制 进 行 了 深 入 的 分 析 ,构 建 了 关 于 移 民在流入地适应 过 程 的 理 论 框 架,对 此 后 的 理 论 发展和实 证 研 究 起 到 巨 大 的 指 导 作 用 (杨 菊 华, 2009)。 然 而 ,该 理 论 却 在 以 白 人 为 中 心 的 西 方 社 会中遭到了曲解,成 为 在 种 族 优 越 论 调 下 对 少 数 民 族 进 行 同 化 政 策 、进 行 种 族 歧 视 的 工 具 ,这 不 能 不说是该理论甚至是社会学领域的一大遗憾。 1.2 多 元 文 化 论
1 国外对移民融入主流社会的研究
在国外,以美 国 社 会 学 家 帕 克 为 代 表 的 芝 加 哥 学 派 在 19 世 纪 90 年 代 就 展 开 了 对 从 欧 洲 来 到 美国的新移民的 分 析,研 究 其 如 何 进 入 和 适 应 新 的城市环境。虽然不存在城市户籍和农村土地制 度的 阻 碍 和 牵 绊,他 们 仍 然 要 面 对 语 言、文 化、习 俗等方面的差异,要 经 历 工 作 环 境 和 生 活 方 式 的 巨大转变,其原有 的 行 为 方 式 和 价 值 理 念 可 能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