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练习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3人类与环境练习湘教版选修6(2021学年)
2017秋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3 人类与环境练习湘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秋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3 人类与环境练习湘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秋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3 人类与环境练习湘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课时训练3人类与环境基础夯实读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
图中箭头表示反馈作用的是( ).A。
①B.②C.③D。
④2.该图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环境间具有的关系是( )。
A。
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B。
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C.环境供给人类物质、能量和消纳废弃物D。
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答案1。
A 2.D解析第1题,反馈作用是自然环境对人类改造环境的反作用,据此可排除B、D两项;箭头③反映出人类社会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生存空间和物质、能量。
第2题,A、B两项分别表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一个方面,均不全面;C项仅单方面叙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而忽略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读人类文明发展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
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依赖和敬畏的阶段是( )。
A。
①B。
②C。
③ D.④4.区域性环境问题蔓延到全球的阶段是( ).A.①ﻩB。
②C.③D。
④答案3。
A 4.C解析第3题,图中人类手中的工具是题眼,在①~④阶段中,人类手执的工具依次是石器、简易农具、电气钻、计算机,分别代表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时期;依赖和敬畏自然是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090159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练习新人教版选修6090159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环境观是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②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③环境观只是一种观念,不能决定人类对环境的态度④环境观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就是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答案:A2传统的环境观是( )①人地对立的一种观点②寻求人地和谐的观念③顺应自然是其基本观点④“征服自然”是其基本的观点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传统的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观点。
自从人类学会制造第一件工具就开始了对自然的征服,“征服自然”是其基本的观点。
答案:D3传统环境观和新环境观的主要区分点在于( )A.人类能否利用自然B.人类能否征服自然C.人类与自然是否是平等、和谐的关系D.人类能否改造自然解析:传统的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观点,该观点认为自然环境不过是人类的改造对象,人地关系仅仅是一种征服与被征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新环境观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人地关系的平衡与协调。
答案:C4下列说法反映了新的环境观的是( )①“只有一个地球”的公益广告②保护生物多样性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④提倡使用塑料袋购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的意思是在盛世里人口增加,不增加赋税,使百姓安居乐业,但结果也使得人口大幅度增长,垦田面积大幅度增加;提倡使用塑料袋购物会造成“白色污染”。
③④都不利于环境保护。
答案:A5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这里的科学发展观本质是( ) A.征服自然 B.促进经济发展C.促进生态发展D.可持续发展解析: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为可持续发展,即包括经济、社会、生态在内的协调发展。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2环境问题概述习题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31
健归朗耳歩提升1~21. ( )A.B.C.D.2. , ( )A.B.C.D.:1 , ,5 5 5( ), , , (), 2:1.A 2.B3~44.图中乙曲线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随着人口增加自然资源不断减少B. 生产力的发展C. 人口政策导向D.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解析:第3题,图示四条曲线仅表示三个地理事物。
因人口发展趋势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 ,再结合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对应关系及各曲线形状,推断乙为人口死亡率;因自然资源随着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消耗而逐渐减少,故对应甲曲线;在前期因不侧重环境保护,导致环境污染严重;随着经济发展 水平提高及环保意识增强,环境污染减轻,故丙表示环境污染。
第 4题,人口数量变化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答案:3.D 4.B当代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如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据此完成第 5~6题。
5.分析下列生态问题的成因,分别由资源利用方式不当和资源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是 ( )A. 矿产枯竭,土地沙漠化B. 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3. 图中丙表示(A. 自然资源 C.人口死亡率B. 人口自然增长率D.环境污染C. 水资源枯竭,物种减少D. 物种减少,水土流失 6.下列属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是 ( ) ①盲目扩大耕地面积 ②退耕还林③山地缓坡修筑梯田④围湖造田⑤随意开挖矿产资源⑥适度开采地下水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②⑤D. ②③⑥ 解析:第5题,矿产资源枯竭、土地沙漠化、森林减少、物种减少、水资源枯竭主要是因为资源利 用强度过大造成的,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是资源利用方式不当造成的。
第 6题,丘陵缓坡修筑梯田,既可取得经济效益,也可保持水土,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答案:5.B6.D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第7~9题。
7.图中①②③④⑤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 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水土流失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B. 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海域污染问题C. 酸雨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D. 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海域污染问题&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 )A. 工业排放废气誣③ ■④ 噩⑤B.C.D.9.A.B.C.D.:7.B 8.D 9.C, 10~1110.A.B.pH( )C.D.酸雨地区分布不均匀11. 南方酸雨多的主要原因是( )A. 消费的主要能源是石油B. 有色冶金业发达C. 酸性红壤广布D .环境自净能力差解析:第10题,据图可知,酸雨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华北地区也有酸雨,因此我国酸雨地区分布不均匀。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练习含解析6170807118
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环境中,属于人工环境的是()A、高山草甸B、极地苔原C、农田水利D、原始森林2、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即是土地、水、森林等自然事物B、相对于人类而言,周围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都是人类的环境C、人类可以凭自己的主观意志来改造环境D、全球环境的变化,全是人类不合理的改造自然环境造成的。
3、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判断下列题目。
(1)工业“三废”的排放所属环节是()A、①B、②C、③D、④(2)下列不属于④环节的是()A、印度洋大海啸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B、南水北调缓解华北地区用水紧张状况C、伦敦烟雾事件导致许多人生病和死亡D、海洋污染引起赤潮、使海洋渔业减产4、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黄土高原地区形成如此地貌特征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A、露天采矿B、城市化C、战争D、破坏植被(2)下列不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是()A、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B、造成耕地的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C、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D、湿地遭破坏5、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据此回答下列题目。
(1)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 )A、1%B、20%C、19%D、21%(2)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 )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D、温室效应(3)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B、退耕还林还草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6、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泄漏,造成31人死亡,203人受伤,13万人疏散,大量强辐射物质泄漏。
受污染地区的成年人发病率比一般地区高20%~30%,而儿童的发病率则高出50%,居民癌症的发病率比全国平均指标要高出许多,与该事件有关的死亡人数还在增加。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我们周围的环境习题
1.1 我们周围的环境读以下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②处所填内容应是(A.改善环境质量B.人类与环境统一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物质资料生产2.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D.人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3.下列属于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的是(A.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茫茫沙丘B.“草、水、林、机”配套的人工草场C.水土流失造成的石山劣地D.人工建设的水库大坝4.人类对待环境的正确态度是(A.停止社会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B.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C.人类可以无限制地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和物质D.正确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力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等。
”据此完成5~7题。
5.这里所说的“环境主体”是(A.地球 B.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C.人类 D.生物圈6.环境包括下列因素中的(①自然环境②社会环境③人工环境④生物环境⑤太阳系⑥银河系C.④⑤⑥ D.①②⑤⑥7.下列不是社会环境或社会环境因素的是(A.城市或乡村 B.卧龙自然保护区C.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D.贵州梯田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列字母和序号填入相应的位置A.天然环境 B.人工环境①水②农田③果园④大坝⑤大气⑥土壤⑦岩石⑧工厂⑨野生动物⑩原始森林楼房油井(2C箭头所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箭头所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箭头C和D可以发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同步练习1湘教版选修6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共25 ,每题2分,共50分。
下列各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有关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是指地球周围的境况B.按属性,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等C.生产力是环境因素之一D.衡量一个地区的环境,通常用环境指数表示2.下列选项中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 )A.流动沙丘掩盖农田、房舍B.地震导致河流改道,发生水灾C.汽车直接向空气中排放含有氮氧化物的尾气D.暴雨引发山洪,冲毁农田和房舍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中的生物大都受到人类的影响,因此它属于社会环境因素B.科学技术也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C.太阳离地球很远,它不属于环境因素D.南极大陆无人居住,因此那儿不会有社会环境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地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一k 3"。
据此材料,回答4~6题。
4.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是 ( )A.SO, B.C02 C.NOx D.氟氯烃5.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产生于 ( )A.生产制冷剂过程中排放 B.燃烧石油、天然气类物质排放C.燃烧煤炭时排放 D.火山喷发时释放6.臭氧层被破坏将会导致 ( )A.酸雨增加 B.温室效应C.水土流失 D.“皮肤癌”病人增加图1--15为2001年3月6日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图,回答7~lO题。
7.各城市空气质量相比较 ( )①太原优于天津,天津优于兰州②重庆优于郑州,郑州优于上海③哈尔滨优于昆明,昆明优于珠海④昆明优于重庆,重庆优于兰州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8.按“城市一主要污染物一主要污染源”排列,与图示情况相符的是 ( )①上海一可吸人颗粒物一燃煤取暖②太原一可吸人颗粒物一扬尘、燃煤取暖③珠海一可吸人颗粒物一沙尘暴④重庆一S02一燃煤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9.冬季兰州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原因有 ( )①地处黄河谷地,污染物不易扩散②工业废气及居民取暖的烟尘数量较大③偏北风从西伯利亚带来工业废气④长时期受低压系统控制,污染物难以扩散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减轻西北及华北地区冬季大气污染的可行措施有 ( )①变分户燃煤取暖为集中供热②该季节停止各类建筑施工③将石油化工企业迁往南方④大力植树种草,减少裸地面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我国决定在部分城市倡导推广使用乙醇作为汽车燃料,替代汽油,降低汽油的消耗,从而减少石油进口量。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同步测试 (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同步测试(人教版选修六)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①②地区沙漠化的原因。
(2)阐述③④地区酸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多方面影响。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1:2011年3月11日人民网讯据环境新闻网报道,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和韩国的气候学家们组成的课题组最近发表研究成果称,到21世纪末期,北极地区的气候将由极地、副极地气候变为更温暖的气候类型。
随之而来的变化包括这一地区的冰原逐渐消退。
材料2:漫画“家园”。
(1)以上图文材料反映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
(2)上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分析该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
(3)解决该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有哪些?(4)美国在解决该问题的态度上不如欧盟主动,试从自然地理角度,说明原因。
3.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是城市环境面临的两大问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我国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
API越大,表示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
监测的项目主要有:TSP—总悬浮颗粒物、SO2——二氧化硫、NOx—氮氧化物等。
下表为我国冬季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指标资料。
城市污染指数主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等级北京106 TSP Ⅲ上海160 NOx Ⅲ2石家庄120 TSP Ⅲ1深圳132 NOx Ⅲ1珠海58 TSP Ⅱ重庆110 SO2Ⅲ材料2: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城市每年“生产”的垃圾约有1.5亿吨,垃圾回收利用技术成为社会迫切需要的新兴技术。
下图是某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示意图。
(1)分析材料1中容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减少城市酸雨产生可采用的有效措施有哪些?(3)分析材料2,分别列举该城市垃圾处理方法中体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等循环经济原则的措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2环境问题概述练习湘教版选修6
课时训练 2环境问题概括基础夯实读以下图片 , 达成第 1~4 题。
1. 四幅图片描绘的地理事象产生的环境问题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2. 四幅图片描绘的地理事象会以致物种多样性减少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3. 四幅图片描绘的地理事象带来的环境问题是由科学技术进步造成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4. 四幅图片描绘的地理事象会以致沿海低地减少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 1.A 2.C 3.D 4.B分析第 1~2 题 , ①地震引起的环境问题是原生环境问题; ②是工业生产中的废气惹起的大气污染 ; ③滥捕滥杀以致物种减少甚至灭绝; ④计算机显示器等是电子垃圾。
它们带来的环境问题都是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 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第 3题 , 计算机显示器等是裁减的电子产品形成的垃圾 , 属于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环境问题。
第 4 题 , 工厂的烟囱排放大批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将使大气的温室效应加强, 全世界天气变暖 , 从而以致海平面高升, 沿海低地被吞没。
阅读资料 , 达成第 5~6 题。
①全家老小齐上阵更招呼左邻右舍雪亮的尖锄粗暴挺进而青草被践踏土地在呻吟风干后卷起飘飘沙粒那一双双眼却绝不在乎。
②水源不足 , 是这地方独一令人望而却步的缺点。
地下水位相当的深, 所以井就成了无价之宝。
③山下良田苦不多 , 耕来山顶做旋螺。
5. 文字描绘的人类行为, 可能造成土地荒漠化的是 () 。
A. 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6. 文字③描绘的人行可能造成() 。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土地碱化D.地面塌陷答案 5.A 6.B分析第 5 , 土地荒漠化主要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域, 是由人不妥的活损坏植被造成的; 文字①中的“卷起沙粒”和文字②中的“水源不足”是关。
第6, “耕来山做旋螺”描绘的是斜坡开梯田的景。
资料 , 达成第 7~9 。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练习湘教版选修6(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答题时间:20分钟)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但是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阅读材料回答1-2题. 1。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的根本原因是()A。
地形崎岖;河流众多 B. 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C。
光照弱,植被覆盖率低 D. 生物种类单一,数量少2。
如果在青海湖地区开展水土综合治理工作,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A. 改良耕作制度、实施围栏封育、轮封轮牧B。
大力实施以乔木为主的植树造林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C。
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灌溉,扩大耕地面积D. 引进物种,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绿色GDP”正成为当前人们热议的话题.所谓“绿色GDP”,是指现行GDP总量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的保护服务费用后剩下的部分,即“绿色GDP"=GDP总量-(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据此完成3—4题.3. 从根本上说,要实现GDP的绿色增长,就必须( )A。
降低经济增长速度B。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C。
提高劳动生产率D。
提高环境资源成本4。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练习
C.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D.资源的有效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1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告诫我们,在环境问题上要正确处理( )矛盾。
A.资源的有效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C.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D.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
①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发地质灾害③增加a的频率④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11、下列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①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②土地荒漠化的加剧③放射性物质泄漏④土壤次生盐碱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废气,通过高烟囱“越境”到北方邻国加拿大,引起了国际纠纷。这主要反映了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中( )的矛盾?
6、能正确反映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模式图是( )
7、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
①环境污染②人口增长过快③生态破坏④资源短缺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图7),回答8~10题。
8、图中a、b、c、d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问题、荒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
14、下列关于当代环境问题特点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ﻩ( )
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球B.过程的不可逆性C.规模的全球性 ﻩD.治理的不可行性
15、人工合成的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了动物和人类的健康。这一问题说明了环境问题的什么特点?( )
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B.人类破坏活动的广泛性C.规模的全球性D.过程的不可逆性
学年人教版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
学年人教版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湖泊数量的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①调蓄洪水的功用削弱;②湖水的增加可减轻外地的洪涝灾祸;③使水生生物数量、种类增加;④可减小大气湿度,进而影响到局部地域气候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2.对大少数中国城市来说,较难完成〝碧水蓝天〞的主要缘由是〔〕A. 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多雨天,少晴天B. 沙尘暴使得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质变大C. 城市树立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四溅D. 城市排放的废气和废水形成城市大气和水域污染3.读〝我国逐年排放SO2状况〞图,我国SO2排放量居高不下,以下要素与此有关的是〔〕A. 动力消费结构特征B. 消费技术水平C. 环境维护观念D. 人口众多4.日本派专家协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这说明了〔〕①环境效果能够会影响到周边国度和地域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③兴旺国度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开展中国度④处置环境效果需求国际协作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②5.以下污染缘由与结果搭配不正确的选项是〔〕A. 氟里昂等排放物——臭氧层破坏B. 少量运用农药——土壤和水污染C. 砍伐森林——酸雨D. 二氧化碳少量排放——全球变暖6.污染排放强度=污染排放量/工业总产值,以下污染排放强度大小排序和相关表达正确是〔〕A. 工业废气污染排放强度火电工业>电子通讯设备>啤酒酿造B. 城市污染排放强度上海>太原>旧金山C. 新疆石化行业污染排放强度下降与产业链延伸有关D. 西气东送与上海污染排放强度下降有关7.近年,〝PM2.5〞成为媒体和群众关注的话题,它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
在春季,对北京市PM2.5浓度贡献率最大的是〔〕A. 扬尘B. 机动车排放C. 燃煤D. 修建尘8.甘肃省民勤县(如图)地处河西走廊西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环境概述练习湘教版选修6(2021学年)
2017秋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环境概述练习湘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秋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1.1 环境概述练习湘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秋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 环境概述练习湘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课时训练1 环境概述基础夯实读图,完成第1~3题。
1。
如果按照环境的属性划分,最有可能是自然环境的是()。
A.①ﻩB。
②ﻩC.③D。
④2.从生态科学的角度看,环境主体是( )。
A。
生物ﻩB.人类C。
植被ﻩD.水体3.如果按照空间尺度来划分环境,四幅图中最可能与其他三幅不同的是( )。
A。
①B。
②C.③ﻩD。
④答案1.D 2.A 3.D解析第1题,图片①②③所示的景观均属于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都属于社会环境;只有图片④所示的景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小,属于“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能量和空间",是自然环境。
第2题,从生态科学的角度看,环境主体是生物环境.第3题,城镇是人类居住和第二、三产业的空间,是聚落的一部分;农田(包括绿洲)是人类进行农业活动的场所,也是聚落的一部分;人类遗址是古代人类活动的场所,与农田、城镇一样均属于聚落;只有沼泽是自然地理环境。
若尔盖,意思是牦牛喜欢的地方。
相传第四十代藏王赤祖德赞(公元815-838年)时期,派大臣征伐边境留守今若尔盖地区,它曾拥有17万公顷的湿地,现在大面积萎缩。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4~6题。
4.下列地理要素中不属于若尔盖地区环境要素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环境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A.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 B.环境是相对某项中心事物周围的所有事物C.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含义也不同 D.人类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与人类相关的所有事物2、下列环境属于天然环境的是()A.城市环境B.农田C.高山草甸D.黄河大堤3、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生产活动是()A.山区毁林开荒 B.围湖造田 C.黄淮海平原上建造林网 D.过量抽取地下水4、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社会环境的是()A、土地、岩石、矿物B、社区、村落、动物园C、丘陵缓坡、梯田、水产养殖场D、阳光、空气、水环境与人类既对立又统一。
据此完成5题。
5、人与环境的对立性表现在()A.环境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环境可供给人类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C.环境无法容纳人类产生的日益增多的废弃物 D.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6、能正确反映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模式图是()7、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①环境污染②人口增长过快③生态破坏④资源短缺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图7),回答8~10题。
8、图中a、b、c、d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A.酸雨问题、荒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B.荒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D.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9、与图中b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A.工业排放的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放的废气 D.建筑工地的扬尘10、图中c环境问题可能造成的影响有()①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发地质灾害③增加a的频率④增加地表水的下渗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11、下列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属于生态破坏的是()①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②土地荒漠化的加剧③放射性物质泄漏④土壤次生盐碱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废气,通过高烟囱“越境”到北方邻国加拿大,引起了国际纠纷。
这主要反映了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中()的矛盾?A.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 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C.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 D.资源的有效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1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告诫我们,在环境问题上要正确处理()矛盾。
A.资源的有效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C.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D.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14、下列关于当代环境问题特点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球 B.过程的不可逆性 C.规模的全球性D.治理的不可行性15、人工合成的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了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这一问题说明了环境问题的什么特点?()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B.人类破坏活动的广泛性 C.规模的全球性D.过程的不可逆性16、下列环境问题不能够反映当代环境问题的规模全球性特点的是()A.臭氧层破坏问题 B.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 C.海洋污染问题 D.水土流失问题17、传统的环境观认为()A.人与环境之间应协调发展 B.征服自然,人定胜天 C.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人 D.天人合一18、下面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符合新的环境观的是()A.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起决定性作用B.人类可以成为自然界的主宰,可以无休止的向环境索取资源C.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D.发展经济必产生环境问题19、下列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是()A.要想富,上山去砍树B.讲卫生,用一次性饭盒C.过日子,多子多孙多福寿 D.到市场买菜,自备菜篮子“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被破坏。
它是英国经济学家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性的经济模式。
据此回答20~22题:20.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B.围湖造田,开垦荒山C.南水北调,发展生产D.发展工业,污水排入江河21.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A.全球变暖 B.破坏性地震 C.酸雨危害D.土地沙漠化22.下列行为中,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D.竭泽而渔,焚薮而田二、综合题1.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可是我们不要过于得意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的这种胜利,第一步我们确实达到预期的结果,但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常常正好把第一个结果的意义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却意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恩格斯(1876)《自然辩证法》(1)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成为“不毛之地”是出现了什么环境问题?会造成怎样的后果?(2)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成为“不毛之地”的过程是人类在怎样的环境观指导下行为的必然结果?这种发展观为什么容易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3)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环境的变迁说明人与环境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4)通过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环境的变迁,你认为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应怎样做?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火电站、钢铁、有色冶金、建材、化工……这些重点用能行业,将大量碳物质排入空气,造成全球变暖。
由于变暖破坏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农作物,在印度喜马拉雅山冰川的融化造成了水灾。
长期来看维系生命的河流可能干涸。
人类应对气候变暖的时间即将耗尽。
科学家呼吁“别再烹煮地球”。
材料二2010年夏季,上海的大多数公共场所将空调温度定格在26 ℃以上。
节约1亿度电,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00万吨。
(1)解释全球变暖会导致河流干涸的原因。
(2)分析为减缓“烹煮地球”而采取的根本措施。
(3)请你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做出贡献。
3.(2011·泰州调研)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表(“△”越多,危害越严重)(1)甲、乙、丙、丁类环境问题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乙类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3)防治丁类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4.读下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塔里木河相关数据对比表(1)材料反映了塔里木河及其沿岸地区存在着什么问题?(2)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5.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圈层Ⅰ代表________________;圈层Ⅱ代表_______________。
(2)A表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和__________;B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产生的_________又要排放到环境中去。
(3)C表示______ 作用于环境;D表示环境对人类的_____作用。
(4)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当人类向环境______________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___________速度,或者向环境__________________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5)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可用图中的箭头__________表示,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可用图中_______箭头表示;酸雨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植树种草可用图中箭头______表示。
(6)由于图中B所表示的人类活动而产生的环境问题,其中位于大气圈的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水圈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答案:(1)土地荒漠化。
后果:可利用的土地面积缩小、土地产出减少,土地养育人口的能力降低,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2)传统的发展观(或征服论发展观)。
原因:人类从环境中获得的资源和能源超过了环境的供给能力,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一方面,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二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4)尊重与善待自然、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
2、答案:(1)全球变暖加快冰川融化使冰川消退,河流源头补给减少,河水枯竭;全球变暖使河流蒸发量增大,河水减少。
(2)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大量植树造林。
(3)节约用电;以步代车;资源循环利用;使用购物袋购物;生活垃圾彻底分类等。
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各省区主要环境问题及成因、解决措施的掌握情况。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各省最突出的环境问题。
第(1)题,甲类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云南和广东,滇、粤的共同点是都位于我国主要的林区内,由此可以推断出甲类环境问题是森林锐减;乙类环境问题在山西最突出,应是水土流失;丙类环境问题在新疆危害最严重,应是土地荒漠化;丁类环境问题在广东最明显,应是酸雨危害。
第(2)题,水土流失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回答时要全面。
第(3)题,酸雨主要是矿物燃料燃烧排放大量酸性气体所致,防治要有针对性。
答案:(1)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酸雨危害(2)土质疏松;降水丰富,暴雨集中;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3)减少矿物燃料使用量,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量;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酸性气体进行综合利用。
4、解析:第(1)题,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自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河段水量大大减少,地下水位变深,胡杨林面积锐减,说明生态环境已经恶化。
第(2)题,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回答。
造成塔里木河沿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自然原因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密切,人为原因则主要是人口压力过大导致的不合理活动产生的结果。
答案:(1)存在的问题是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胡杨林大量枯死,生态环境恶化等。
(2)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冰川退缩,融水量减少;过度开垦,耕地面积增大,农业用水增加。
5、(1)人类社会环境(2)物质能量废弃物(3)人类反馈(4)索取资源再生排放废弃物(5)A B D C(6)大气污染全球变暖、臭氧空洞、酸雨水污染赤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