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民居赏析
大理白族民居——三方一照壁
白族一切建筑, 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
“粉墙画壁”也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墙体 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白,檐 口彩画
宽窄不同,饰有色彩相间的装饰带。以各种几何 图形布置"花空"作花鸟、山水,书法等文人字画, 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
谢谢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 照壁"、 "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 建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型式。其建筑形 式也影响到了周边地区的建筑格局:如丽 江等地也多见这样的建筑形式。大理石头 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 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大理民间有"大理有 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 是建房取材的特点。
照壁
• 照壁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式样有独脚照 壁和“三滴水”照壁两种。独脚照壁又称 “一字平”照壁,壁面高度一致,不分段; “三滴水”照壁壁面分成三段,左右两边 稍矮,大小对称,中间段较高,的民居空间布局称为“六合同春”,加之楼上的 走廊,又把各幢房子全部连通,称为“走马串角楼”
三坊一照壁
大理民居为防劲凤,多坐西朝 东。三坊每坊皆三间二层,正 房一坊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 居住;两侧厢房二坊由下辈居 住。正房三间的两侧,各有“漏 角屋”两间 ,也是二层,但进 深与高度皆比正房稍小,前面 形成一个小天井或“一线天” 以利采光、通风及排雨水。通 常,一边的漏角屋楼上楼下作 卧室或书房,也有作杂物储藏 室的;另一漏角屋常作厨房, 高为二层但不设楼层,以便排 烟。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装饰特色浅析
TEXT /许丽苹李纶向颖晰文雅一、大理白族民居所适应的自然环境大理地区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市境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大理市属于地震易发区,白族民居建筑在架构上采用了一些有效的防震措施;由于大理地区风大,且风向多为西南风和南风,所以,房屋大多数为坐西朝东,这样既避免风直接吹进屋内,且由于大理西高东低,该朝向便于采光;由于大理地区在雨季时期雨水较多,在建筑上民居的屋顶均为瓦顶,且用“封火檐”,以避免大风将瓦片吹掉,增强防风的功能。
二、大理白族民居装饰特点大理民居最大的装饰特点就是民族个性,每家每户都有所不同,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他的个性特点在于它的装饰艺术方面[1]。
白族民居具有建筑功能实用性,布局灵活性,设计多边性,构造合理性,材料使用的经济性,外观造型的民族审美性,反映出白族的特征和本地的地方特色。
三、喜洲典型民居建筑装饰特色浅析1、严家大院民居建筑装饰严家大院由一进四院和一栋洋楼别墅组成。
为“六合同春”式白族民居,两院通过楼上的檐廊相连为一个整体,为“三坊一照壁”形式和四合五天井形式组合而成的院落,主房四方均居西,每院风格不同,各门的立柱、飞檐、灰雕等做工精细彰显气派。
(1)门楼装饰严家院正门门楼为三叠水的形式,类似一个小三开间的牌楼,它有两个形式的门楼(图1),一种:为“平头”有厦门楼,屋顶两端起翘稍短,这是白族传统的瓦木结构门楼形式;另一种门楼形式是纯欧式装饰的砖石结构门楼形式,这就形成了白族民居中典型的在中西合璧的建筑装饰风格,大门做成拱形形状,颜色为中国红和黑色搭配,显示了典型的民族特色,檐下有排列整齐的斗拱装饰,拱形门上部以浮雕彩画装饰,边梃两侧贴有门联,门框上部有门簪装饰,门簪上雕有动物装饰,在门簪上部安放匾额,大门两侧的墙壁为不加粉刷和贴面材料的“清水墙”[2],其上面的砖缝用灰浆勾填,防止雨水侵入的同时看起来更为整洁、朴实和干净,下方墙裙用青石板制作,台基是用自然石砌成的“如意踏跺”形式,为三级阶梯,来显示主人的身份地位。
大理白族建筑有什么特色
大理白族建筑有什么特色大理,这座位于云南省西部的美丽城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
其中,白族建筑更是大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白族建筑的选址十分讲究。
一般来说,白族村落多建于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的地方。
房屋背山面水,既能享受到充足的阳光,又能在夏季迎来凉爽的山风。
这样的选址理念,体现了白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顺应,也反映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建筑布局上,白族建筑也有其独特之处。
白族传统民居通常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为主要形式。
“三坊一照壁”是指由三栋房屋和一面照壁围成一个院落。
正房坐西朝东,一般是长辈居住;两侧的厢房则是晚辈的居所。
照壁位于正房对面,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还能反射阳光,增加院落的亮度。
“四合五天井”则是由四栋房屋围成一个四合院,中间有一个大天井,四个角落还有四个小天井。
这种布局使得房屋之间相互连通,通风采光良好,同时也体现了白族家庭的和睦与团结。
白族建筑的外观造型别具一格。
屋顶多为硬山顶,线条流畅,坡度平缓。
屋脊两端高高翘起,形如飞凤,被称为“飞脊”,给整个建筑增添了灵动之感。
墙体多用白色,这不仅与白族崇尚白色的传统有关,也使建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整洁。
门窗的雕刻更是精美绝伦,常常雕刻有各种花卉、动物和人物形象,展现出白族人民高超的雕刻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
走进白族建筑的内部,你会发现其装饰也非常有特色。
堂屋是整个建筑的核心,也是家庭祭祀和接待客人的重要场所。
堂屋的天花板上通常会绘制精美的图案,如龙凤呈祥、花鸟鱼虫等。
梁柱上也会雕刻各种花纹,有的还会贴上金箔,显得富丽堂皇。
卧室的布置则相对简洁,但也会有一些精美的刺绣和木雕作品。
白族建筑的材料选择也体现了地域特色。
大理地区盛产石材和木材,因此白族建筑中大量使用了石头和木头。
石头被用于砌墙、铺地,木材则用于建造房屋的框架和门窗。
此外,白族人民还善于利用当地的土坯和稻草,制作出独特的土墙,不仅环保,而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大理民居建筑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三方一照壁三方一照壁由三间两层组成一个建筑单元,即由三方带厦的房屋和照壁围成一个院落,庭院中种植花木。
正中一方为主房,比两边房屋高,在主房和两边房屋相交处各有一个漏角天井,组合成一大二小的三个院落,所以又称“三合院”。
这类民居在白族地区最普遍,给人以舒适华丽、绰约多姿的印象。
院各处装修都用木料,极其丰富华丽,千姿百态,互相争妍,其雕工技巧十分精湛。
四合五天井四合五天井由四方带厦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方房子中间的院落最大,每两房子相交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故称“四合五天井”。
各方房子都为三间两层楼房,正房较高。
漏角天井都有耳房,有两层。
除大门外,有的人家习惯用一个漏角天井做人口小院,再在厢房山墙上升二门通达厢廓。
在洱源、邓川等地区,还将正房漏角的楼房作铺子,面向街道,大小门可出入。
在剑川、鹤庆等地区,有的将大门开在厢房次间上,以便安排宽敞的门廓。
其他各地除无照壁外,与“三方一照壁”相同,注重部装修,富丽堂皇。
重院民居重院民居常以“三方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形式为单元,根据不同地势,作纵向或横向的深入,以二至三单元组成重院。
其体形规整、对称、严谨、宏敞、是富裕之家常采用的民居建筑形式。
便于弟兄分居,满足长幼有序、等级分明的白族传统居住要求。
两方一耳两方一耳又称两向两方,即由两方带厦的房屋组成,一般正房向东,耳房问南,和相对的照壁与围墙组成院落。
在两房相交处有一个漏角天井,没有房屋的两边,多以正房相对的一边做照壁,耳房相对的一边做围墙(或盖简易房子作畜厩和厨房),组成三合院或四合院。
一方三墙一方三墙即由一方带厦的房屋和三面围墙组成院落,房屋左右两边各有漏角一个。
这类民居主要为人口较少或经济力量单薄的人家所建。
另外,居住在城镇的沿街居民,建筑房屋时,常以沿街一面的房屋做铺面。
经营土杂百货或开饭馆,其房屋建筑形式均采取上述几种形式。
门楼门楼即大门,白族很注意修建和装饰。
大门的方位,正房面东的一般开在东北角,正房南向的一般开在东南角。
大理白族民居赏析
在“排架”间和楼板 照面下面,前后均有 一根通穿的枋,当地 叫做“穿枋”,是白 族木工一项很出色的 创造。“穿枋”把整 所房子的“排架”联 成一个整体。与照面 枋、檐口挂枋和落地 枋相互作用之后,刚 度很大,具有很高的 抗震能力。
• 门楼 • 泥塑 中在了门楼上。 整个门楼的屋脊、墙脊、屋檐、门窗、照 壁无一不是精心雕刻的杰作。他们用大理 石、花砖、青砖、木雕等共同组成斗拱重 檐,精心制作的屋脊、墙脊也做成翘角, 远远看去,整个门楼就像振翅欲飞的样子, 在动感中体现出宏伟壮观的气势。
。
• 白族这种门楼,不仅造型富于我国传统的民 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的布局结构上也独具风 格。如在花坊、照壁、天花板以及门窗上均 雕有人物、花卉、山水和鸟兽,组成双凤朝 阳、二龙抢宝、百鸟朝凤等图案。门楼各部 位系用凿榫卯眼相接,一般不使用铁钉,却 又连接得十分牢固。花栉和斗拱.的布局与 安装,纵横交错,支承挑檐,结构精巧严谨, 造形简洁大方。远远望去,给人一种既均衡 对称又美观和谐的感觉。
和 美 观 大 方 的 综 合 艺 术 的 建 筑
拱 重 叠 、 玲 挑 剔 透 、 雄 浑 稳 重
一 座 中 角 飞 檐 、 花 枋 精 巧 、 斗
石 屏 、 凸 花 砖 和 青 砖 等 , 组 成
塑 、 木 雕 、 彩 云 、 石 刻 、 大 理
•
门 楼 装 饰 的 种 类 通 常 包 括 泥
普通农户的住房多为“一房两耳”或“两房 一耳”式。 “一房两耳”即是一幢三开间的 瓦房加两头两个耳房。 “两房一耳”式,互 相垂直的两幢瓦房,交叉处有一较小的耳房。
三方一照壁
• “三方一照壁”是白族民居的传统布局, “三方”是指一幢坐西朝东的正房加上两 侧的两幢配楼,共三幢房子; 一照壁就是指正房正 对面的一堵墙壁,四 部分共同围成了一个 正方形的院落。
大理民居门楼特色解读
大理民居门楼特色解读大理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著名旅游胜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在大理古城,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民居门楼,这些门楼不仅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
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一下大理民居门楼的特色。
大理古城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下关镇,是大理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
在大理古城中,保存有许多白族传统民居,其中的门楼更是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大理民居门楼一般由院落和门楼组成,门楼作为民居的正式入口,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体现了白族人民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热爱。
大理民居门楼的建筑风格独特。
大理民居门楼通常建在房屋的正中央,门楼上方悬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刻有白族文化的符号和图案。
门楼的外墙常常涂成鲜艳的颜色,如红色、黄色等,极具视觉冲击力。
门楼下方常常铺设青石板,显得整体庄重大气。
在建筑材料上,大理民居门楼主要采用木材和砖瓦,充分展现了白族古代建筑的特色和精湛工艺。
大理民居门楼的文化内涵丰富。
门楼木牌上的符号和图案不仅是装饰,更是传承白族文化的载体。
白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文化深厚丰富,而门楼上的图案常常是象征着祝福、富贵、幸福等吉祥意义的图案,如鱼、龙、凤等。
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装饰作用,更体现了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大理民居门楼也成为了白族文化的重要展示平台,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白族的传统风俗和价值观。
大理民居门楼的功能多样。
门楼不仅是民居的正式入口,也具有一定的社交功能。
在传统的白族家庭中,门楼往往是家族长辈和大小辈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邻里之间交流的重要节点。
人们在门楼下聚集,互相交流、畅谈,共同享受着家庭和社区的温馨氛围。
大理民居门楼还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在门楼下方,常设有门栅或者门廊,可以挡风避雨,起到保护家居安全的作用。
而门楼上方的木牌则有挡阳、挡风、挡雨的功能,同时还可以使室内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的舒适度。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理古城的民居门楼也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
大理民居门楼特色解读
大理民居门楼特色解读大理民居门楼是大理地区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它不仅是民居建筑的一部分,更是文化遗产和艺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大理民居门楼依然是大理地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下面我们就来解读一下大理民居门楼的特色。
大理民居门楼的建筑风格独特。
它通常由木材和青砖石料构成,整体结构简洁而稳固。
门楼的设计通常是两层楼高,上有梁,下有柱,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古朴而又典雅的感觉。
门楼的外观常常装饰有各种吉祥图案和装饰,如龙凤图案、花鸟图案等,这些图案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更体现了古代建筑美学理念和文化内涵。
大理民居门楼的文化意蕴深厚。
门楼是大理地区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传统价值观念。
在门楼的建筑风格和装饰图案之中,常常融入了大理白族传统的祭祀文化、民俗风情和宗教信仰,这些都成为了门楼建筑的独特魅力所在,使得大理民居门楼成为了大理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理民居门楼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门楼的设计通常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它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人们追求吉祥幸福、和谐美好生活的一种表达。
门楼上的装饰图案往往寓意着吉祥如意、平安幸福,这种美好寓意通过门楼的建筑形式得到了完美的表达,成为了大理地区文化景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大理民居门楼在传统建筑风格中具有独特的代表性。
作为大理地区的传统建筑形式之一,门楼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以其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装饰图案,成为了当地传统建筑文化的优秀代表,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大理民居门楼也体现了大理白族人民对自然和谐的生活理念。
在门楼的建筑风格和装饰图案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自然元素的表现,如山水图案、花草图案等,这些图案的运用体现了大理白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展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理民居门楼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它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图案,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学号:2013128203 姓名:滕达专业:旅游管理2班关键字: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白族民居大理地区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 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在多种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渗透下, 渐渐地形成了一种属于大理白族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
从遗留到今天的丰富的建筑遗产中, 我们可以领悟到大理人善于利用自然, 对自然环境的遵从和认同。
同时也领悟到白族人对时代的顺应, 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白族民居”的大理传统民居建筑大多限于对闻名遐迩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表象认识,少有从民居建筑的发展演化, 内在的自然因素及文化內涵以及与各时期相对应的审美意识的探讨。
经过历史的变革后形成的“汉式”模式建筑, 最典型的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它是中原文化的扩散与本地的吸收和再创造而形成的产物。
“三坊一照壁”是大理建筑文化特有的典型代表, 将合院式建筑去其一坊改为一壁这一创新,既减弱了建筑的压抑感、拥挤感,又为展现白族建筑的丰富文化提供了载体, 更是建筑与自然和谐的体现。
其布局为一正两厢一照壁围合成院落, 在围合的庭院中都种植花木, 增加居住环境的优美。
平面形状方正规矩, 主次分明, 较合院式建筑在采光、舒适、灵巧等方面更胜一筹。
这种布局明快紧凑, 和周围的地理环境( 苍山, 洱海) 极为协调, 再加上正房、厢房的开间数量以及层高, 开间、进深的尺寸均无很大差别, 无明显的主次之分, 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大方、开朗的性格。
在南诏、大理国时期, 白族的本土文化和汉文化已相互通融、渗透。
白族对中原文化有总体的认同感, 又由于文化具有传承性, 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氛围中, 总是在既定的, 从先辈那里承传下来的条件下, 进行自己的文化创造活动。
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感情上的联系。
这样, 白族在吸收汉文化时并不是盲从, 而是吸收对自己有利有益的部分。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白族正是如此, 在吸收汉文化过程中, 又超越了汉文化。
白族民居赏析
白族民居赏析白族民居主要是指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辖区内的白族人民所特有的民居建筑。
长期以来,因地域、文化等的差异,白族民居形成了特有的建筑方式,并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毫不夸张地说,白族民居可以称得上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筑中的一支奇葩。
白族民居,主要普及于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等白族聚居区,房屋整体多为二层楼房,三开间,筒板瓦盖顶,前伸重檐,呈前出廊格局。
墙脚、门头、窗头、飞檐等部位用刻有几何线条和麻点花纹的石块(条),墙壁常用天然鹅卵石砌筑。
墙面石灰粉刷,白墙青瓦,尤耀人眼目。
山墙屋角常用水墨图案装饰,典雅大方。
木雕艺术也广泛用于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走廊栏杆等,尤以格子门木雕最为显眼,堪称巧夺天工。
而在大理喜州、海东等地的民居建筑中,还将泥塑融入其中,其造型多为龙凤、古瓶、花卉。
一座普通的民居,便将建筑、书法绘画、木雕和泥塑等艺术完美地结合到一起。
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等部份。
卷草、飞龙、蝙蝠、玉兔,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千变万化,运用自如。
更有不少带象征意义的,如“金狮吊绣球”、“麒麟望芭蕉”、“丹凤含珠”、“秋菊太平”等等情趣盎然的图案作品。
白族木雕巧匠们还特别擅长作玲珑剔透的三至五层“透漏雕”,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栩栩如生。
白族民居的墙壁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一般都遵循“粉墙画壁”的装饰特色。
墙体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白,檐口彩画宽窄不同,饰有色彩相间的装饰带。
在墙壁的边沿处都绘有几何图形布置的“花空”做花鸟、山水,或者是将古今名人的名言绝句书于其上,表现出浓郁的文化氛围。
在斗拱飞檐的屋檐下或者室内的墙壁上,都有以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组合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又不失古朴大方的整体风格。
白族民居的主要建材是随处可见的石头,就地取材,可谓是既环保又低碳。
大理有“石头砌墙墙不倒”的说法,很好地印证了用石头做建筑材料的好处。
大理人总结的喜洲白族民居建筑风格特征
大理人总结的喜洲白族民居建筑风格特征喜洲是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个县级市,是白族聚居区。
白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和建筑风格。
喜洲白族民居建筑是白族民居建筑的代表,具有独特的特征和美学价值。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材料和装饰等方面介绍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的特征。
首先,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的结构特征是宽敞明亮、通风透气。
传统的白族民居建筑多为两层或三层,建筑面积较大,分布有多个房间和阳台。
建筑的主要结构材料是木材,带有重重的横梁和斗拱支撑,使建筑更加牢固稳定。
房屋的底层一般用石块垒砌,上层采用木材搭建的架子。
其次,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的材料特征是以木材为主,辅以石材和砖瓦。
建筑的主要结构和支撑都采用高质量的木材,如柚木、楠木等。
木材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和保温效果,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
同时,部分建筑也会使用石材和砖瓦进行垒砌和装饰,增加建筑的稳固性和美观性。
再次,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的装饰特征是精美细致、富有民族特色。
建筑外墙常采用白色,使得建筑更加朴素清雅。
建筑的屋檐、窗户和门窗等部位常常都会装饰精美的彩画、木雕和石雕等工艺品,展示白族人民的艺术才华和文化传统。
屋檐上的彩画常常描绘着白族的传统图案和神话传说,寓意着吉祥和祝福。
此外,喜洲白族民居建筑还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和设计,如庭院、风雨廊和吊脚楼等。
庭院是白族民居建筑中常见的景观,一般位于建筑的中心,起到通风、采光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风雨廊是建筑外侧设置的廊道,用于遮挡阳光和雨水,使建筑更加舒适。
吊脚楼是建筑的特色之一,一般是木质结构建筑,上层悬挑于下层,给人一种悬空飘浮的感觉,同时也能避免洪水和野兽的侵入。
综上所述,喜洲白族民居建筑具有宽敞明亮、通风透气的结构特征,以木材为主,辅以石材和砖瓦的材料特征,以精美细致、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特征,展示了白族人民独特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喜洲白族民居建筑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瑰宝,也是当地人民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
大理喜洲村白族民居研究
结论
结论
大理喜洲村白族民居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建筑样式,既体现了白 族人民的传统技艺,也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底蕴。其精美的装饰工艺、合理的功 能布局以及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特点,使得白族民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文 化价值和历史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保护需求增加,白族民居将得 到更多的和研究,其未来发展和保护利用前景值得期待。
参考内容
引言
引言
云南省大理市喜洲幼儿园位于白族聚居的地区,白族文化作为当地的特色文 化,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本次演示旨在探讨云南省大理市喜洲幼儿园在教育过 程中如何传承白族文化,以及传承白族文化的意义和未来发展趋势。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针对云南省大理市喜洲幼儿园教育传承白族文化的研究,已有研究主要集中 在文化传承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效果等方面。研究方法以个案研究和问 卷调查为主,研究结果揭示了云南省大理市喜洲幼儿园在教育传承白族文化方面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教育方 法单一等。
1、与附近其他民族建筑的比较
与附近其他民族的建筑相比,白族民居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例如,与苗族、 侗族等民族的干栏式建筑相比,白族民居采用了更为灵活的建筑空间布局,注重 功能划分和实用性。另外,白族民居在装饰工艺方面也与其他民族有所不同,如 木雕、石雕等技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独特性。
2、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3、生态环境与防火特点
3、生态环境与防火特点
大理喜洲村地处洱海之滨,气候温和湿润,适合植物生长。因此,白族民居 周围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在防火方面,白族民居采用了“以水克火”的理念, 多数民居靠近水源,以便于灭火。同时,建筑材料也多采用不易燃的土坯和青瓦, 有效降低了火灾风险。
白族民居有哪些建筑特色
白族民居有哪些建筑特色?
白族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特点而闻名。
以下是白族民居的一些建筑特色:
1.布局方式:白族民居通常采用“三坊一照壁”的布局方式,即三座房屋加上一个照壁
围成一个院落,主房位于中间,两侧是厢房。
这种布局方式注重对称和平衡,给人以稳重、端庄的感觉。
2.建筑材料:白族民居主要采用土、木、石等自然材料建造,尤其是土墙和石头的使
用非常普遍。
这种就地取材的方式既降低了建筑成本,又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3.外观造型:白族民居的外观造型简洁明快,多采用直线和几何形状,给人以质朴、
大方的感觉。
同时,在细节处理上非常考究,如门楼、窗花等部位的雕刻和装饰都十分精美。
4.内部结构:白族民居的内部结构也很有特色,通常采用“间”作为基本的单元,根据
家庭成员的不同需求进行组合。
同时,在房屋内部也常常设置天井、廊道等空间,增强了室内通风和采光效果。
5.装饰艺术:白族民居的装饰艺术也是一大特色,尤其在木雕、石雕、彩绘等方面非
常出色。
在民居内部,常常可以看到精美的木雕门、窗、隔扇等,以及石雕的柱础、门框等。
此外,在墙壁和天井上也有精美的彩绘和图案。
总之,白族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特点展现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审美观。
大理白族建筑特点
大理白族建筑特点大理白族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独有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白族在大理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独特的建筑风格。
一、建筑材料的选择大理白族建筑常常使用质地坚硬的石头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这主要是因为大理地区自古以来就盛产各种类型的石头,因此白族人民也就善于利用石头来搭建房屋,保证了建筑的稳固和耐久。
不仅如此,白族建筑中的木材也非常重要,常见的建筑材料包括松木、杉木等。
这些木材不仅坚固耐用,而且在装饰方面也非常灵活。
二、“三进一天井”式布局大理白族建筑的特点之一是采用了“三进一天井”式布局。
整个建筑通常由前厅、中厅和后厅组成,而厅之间则通过天井相连。
这种布局能够有效地利用自然光线,并实现通风和采光的效果。
天井在建筑中也具有极高的装饰价值,经常以花岗石铺设,或者用来栽种花草树木,增添了建筑的美感和生机。
三、雕刻与装饰大理白族建筑的装饰十分讲究细节,常常运用雕刻技艺来装饰墙面、柱子和门窗。
这些雕刻通常以民间传统的图案和图腾为主题,如龙、鸟、花等,展现了白族传统文化和民俗艺术的独特魅力。
此外,墙面上常常涂绘各种吉祥和祈福的符号和图案,以增加气氛和祈福之意。
四、室内与室外的融合大理白族建筑通常将室内与室外自然环境相融合,通过天井以及通风窗等形式,将室内与室外的景观相连。
这不仅能够进一步增添建筑的美感,也为居住者提供了更为舒适和宜人的居住环境。
五、承载文化和民俗大理白族建筑不仅仅是一栋房子,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白族人民在建筑中展现了他们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无论是建筑材料的选择,还是布局和装饰的设计,都体现了白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总结起来,大理白族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独有的特点成为中国建筑文化的一部分。
其以石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三进一天井”式的布局,以精美的雕刻和装饰,以室内与室外的融合,展现了白族人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大理白族院落式传统民居的解析与运用
周发 散 。在 “ ” 中则 由楼 梯连 接 ,从平 面 坊
竖直 向上 到二 层 ;如 二层 是 “ 跑马 转 角楼 ” 则流 线 同样 是 环 形发 散 到 二层 各个 房 间 ;如 二层 没 有 廊道 相连 接 ,则流 线 则通 过 中 间房 间 向两 侧 房间 发 散。 如 果一 层平 面 是 多个 院 落相 连 接 的情 况 ,那 么 可 由漏 角天 井作 为进 入另 一相 连 院 落 的入 口 ,形 成 由漏 角 天 井作 为连 接 节点 的环 形流 线 ,各 个环 形 流 线先 向 中轴 的纵 向延 伸 发展 ,其 次 向 垂直 于 中轴 的
方 式 相 对 , 在 同 一 横 轴 上 相 互 并 列 起 来 , 向
自由灵 活 多变 ,在 中 观层 面上 可 看作 是单 体
与 单 体 或 院 落 群 之 间 相 互 挤 压 出 了尺 度 不
一
地 。 围 合 边 界 与被 围 合 的 空 间 之 间 相 辅 相 成 , 围 合 边 界 的特 征 和 围 合 方 式 决 定 了 围
建筑 要素 中 ,不 可 或 缺 的4个 重 要 建 筑 要素 分 别是 正 坊 ,庭 院 ,照壁 和 门楼 ,少 了 任 何 一 个 ,都 不 能称 其 为大理 传 统 合 院。 分 别 对上 述 4 建 筑 耍 素 分析 ,我 们 可 以得 出 个
这 样 一 组 局 部 的 主 从 关 系 特 征 :建 筑 实 体 中 :正 坊 主 ,其 余坊 从 ;正 坊 中 ,正 厅主 ,
“
一
主 多 次 ” 是 大理 白族 传 统 院 落 或 院 落 流 线特 征 :大理 白族 传 统 院 落式 民居 的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首先,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形式呈现出浓郁的白族特色。
白族民居一般为木构正房和土坯墙瓦房两种类型。
木构正房多为两层或三层,底层为商铺,上层为居住空间;土坯墙瓦房多为一层或两层,房屋朝南,采用土坯夯筑而成。
这种形式反映了白族人民居住的实际需要。
另外,白族民居建筑还融入了大理地区的地理特点,用瓦板或彩色窗棂修饰房屋周边,形成独特的建筑风貌。
其次,大理白族民居建筑在材料选择上体现了白族文化的精髓。
传统的白族民居以木材和石料为主要建筑材料,木材代表了白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石料代表了大地的坚韧和耐久。
白族民居还采用了红色的坯壁和花窗,表达了白族人民对土地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此外,使用了当地特色的葫芦瓦和山石脊脚等元素,增添了建筑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再次,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还反映在宗教信仰上。
白族人民信奉白教和佛教,他们相信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神灵保护,因此在建筑中加入了神龛和神像,以祈求神灵的庇佑。
白族民居建筑中的龙凤画和白族人物雕刻等元素,也是对于白族信仰和传统文化的肯定。
最后,大理白族民居建筑还承载了白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
白族人民以家庭为单位居住,房屋布局一般为四合院形式,中间是天井和小花园,周围是房间和厅堂。
这种布局符合白族人民的家庭观念,强调家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和家族的团结。
此外,白族民居建筑还常常设置一个石板作为门阶,代表家庭的尊严和荣耀。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文化意蕴丰富多样,展现了白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关系。
这种建筑风格既符合当地气候和地理条件,又体现了白族人民的独特文化特征。
它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通过对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的深入研究和保护,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白族文化,推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
人居大观白族民居(组图)
人居大观——白族民居(组图)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建出精美的民居建筑。
中华民族的人居依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而各具特色,精彩纷呈。
中华民居凝聚了华夏各民族的聪明才智,是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自然科学高度结合的产物。
(一)白族民居中国云南省的大理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白族就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
他们不仅创造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也用自己的双手建造出了精美的民居建筑。
过去曾有这样的俗语流行:说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建盖一所像样的住房,往往成了白族人花毕生精力的大事。
白族人追求住宅宽敞舒适,以家庭为单位自成院落,在功能上要具有住宿、煮饭、祭祀祖先、接待客人、储备粮食、饲养牲畜等作用。
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筑艺术的一大景观。
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
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白族民居是封闭式的住宅,其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
采用什么形式,由房主人的经济条件和家族大小、人口多寡所决定。
大多数白族民居的布局形式主要是“三房一照壁”。
“三房”是指一幢坐西朝东的正房加上两侧的两幢配楼,共3幢房子;一照壁就是指正房正对着的一堵墙壁,四部分共同围成了一个正方形的院落。
外墙面多为上白(石灰),下灰(细泥)粉刷。
大理盛产石材,大理城也被称为石头城。
当地人说“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不会倒”,用石头建房子是白族民居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白族民居中,各种各样的石头都能派上用场,石头不光用于墙基墙角,也用于门头窗头的横梁,甚至整座墙全用石头垒砌。
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
从门楼建筑水平的高低,精致的的程度,用料的讲究,可以看出主人的经济状况。
白族人无论大家小户,都十分讲究门楼的建筑。
大门座选用海东青山石精凿成芝麻花点,砌出棱角分明的基座。
白族建筑特色
白族建筑特色白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大理地区。
他们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他们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白族建筑的特色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建筑材料白族传统建筑多使用木材和石头作为主要材料。
这些天然材料给白族建筑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质感和风格。
木材被用于建造房屋的骨架和梁柱,石头则被用来砌筑墙体和地面。
这些材料既具有强大的抗压性,又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建筑有着更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二、建筑形式白族建筑以“三坡一堆四合院”为主要形式,具有鲜明的特色。
三坡屋顶是白族建筑的标志性元素,即屋顶两侧呈斜坡,中间呈弧形,兼具美观和排水的功能。
一堆是指建筑物前的院落,可以用来种植花草树木,也可以作为休闲娱乐的场所。
四合院则是由四幢建筑围合而成的中庭式建筑群,常用于家庭住宅或者公共场所。
三、装饰元素白族建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丰富多样的装饰元素。
白族人民善于用彩绘、雕刻和刺绣等技艺将建筑装饰的图案、花纹和文字融入建筑中。
这些装饰元素既美化了建筑的外观,也传递着白族人民的文化和信仰。
比如,他们常常使用象征吉祥和幸福的图案和颜色来装饰建筑,以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祝福。
四、民居布局白族传统建筑的布局通常采用分户式或者对角式,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建造。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居住空间,并且与其他家庭保持一定的距离,增加了私密性和亲密性。
民居的布局通常是围合式的,建筑围合成一个中心庭院,起到隔绝外界噪音和保护隐私的作用。
庭院被用来种植花草树木,形成自然的环境氛围。
五、文化传承白族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表达,更是白族文化传承的载体。
通过建筑的设计和装饰,白族人民将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和生活方式传递给后代。
他们注重家庭和睦、和谐相处,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这些都体现在建筑的细节中。
白族建筑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是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的象征。
总结白族建筑以其独特的材料、形式、装饰元素和布局,展现了白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审美文化特征解读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审美文化特征解读,是指对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审美文化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审美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审美表达方式和审美情感体现出来,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一、审美观念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审美文化的审美观念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自然、和谐、平衡”为原则,以“尊重、保护、发展”为目标。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审美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尊重传统,反对过度开发,注重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努力发展传统文化。
二、审美表达方式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审美文化的审美表达方式以“形式丰富、内涵丰富”为特征。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审美文化以其独特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民居外立面的装饰性图案、内部装饰性图案、装饰性雕刻、装饰性木雕、装饰性壁画、装饰性地板图案、装饰性门洞图案、装饰性天花板图案、装饰性地板图案、装饰性地板图案、装饰性地板图案、装饰性地板图案。
这些形式表达出来的内涵也是丰富多彩的,如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表达出对生命的尊重,表达出对生存的尊重,表达出对友情的尊重,表达出对幸福的尊重,表达出对平衡发展的尊重。
三、审美情感体现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审美文化的审美情感体现以“幸福愉悦”为特征。
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审美文化以其独特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内涵也是丰富多彩的,如表达出人与人之间亲情友情的幸福愉悦;表达出人与生命之间亲近关怀的幸福愉悦;表达出人与生存之间互助合作的幸福愉悦;表达出人与友情之间相互扶持的幸福愉悦;表达出人与幸运之间相互依存的幸运愉悦。
白族民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白族民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白族的民居建筑无论是在建筑风格还是建筑艺术上,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并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
大理、洱源、鹤庆和剑川等聚居区的白族民居,就是白族居住民俗的集中体现。
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
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以北京四合院为例作大致的比较,首先从主房的方位来看,北京四合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
白族的建筑,喜欢依山势定主房,主房两边的房子叫耳房。
主房多数坐西朝东,因为,太阳从东边出来,最先照到屋脊上,优先享受太阳的光辉,统领整个院子。
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一般的白族人家,通常就在上述的三开间主房前两侧,配上厨房、畜厩,围上围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院落,也就是白族最常见的民居格局。
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
还有最有代表性的民居结构如“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都较为完整,建筑艺术也较高。
在大理坝子,“三坊一照壁”最为常见,并以其特有的建筑风格,成为白族建筑艺术的代表形式。
“三坊一照壁”是由三幢三开间房屋和一个照壁加围墙组成的院落。
中间为正房,两侧为耳房,正房对面的北侧留出大门,正中立一堵照壁,故有“三坊一照壁”的称谓。
“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结构的民居建筑,比“三坊一照壁”更为庞大复杂。
所谓“四合五天井”,是以四幢楼房为主组成的院落,两幢楼房的交接处另建一座小耳房和一个小天井,加上中间的一个大天井,共有五个天井,故名。
“六合同春”则是两个院落前后相连,每幢楼房之间,以及楼上楼下,都有走廊全部连通,因此又有“走马转角楼”之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族民居-大门
关键词:飞檐串角、斗拱重叠
门楼是院落的大门,它综合采用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 青砖等多种装饰材料和手段,是一座飞檐串角、斗拱重叠的综合性艺术建筑。它 的枋、檀、椽、梁纵横交错,结构精巧,雕刻玲珑剔透,彩绘图案明快优美。整 个门楼富丽堂皇,古朴和谐,均衡对称,美观大方,富有立体感。
村镇特点
关键词:广场、戏台、本主庙、风水照壁、风水树、水井 白族村镇内一般都有广场、戏台、本主庙等。民房相互毗连,沿街 巷修建。如果村中有多个姓氏,同姓的人家一般都分布在同一街巷。 村镇入口处建有风水照壁,并种有一至两棵枝叶繁茂的大青树作为 风水树。村内有若干口水井,有的人家则在自家庭院中凿有水井。 在大理,苍山十八溪水注入洱海,沿途所经村寨多将支流引入作为 生活用水。青瓦白墙的白族村寨如珍珠般分布在苍山洱海之间,有 如人间仙境,又如世外桃源,田园风光令人陶醉。
关键词:白墙、青瓦、绘画、诗词
白族民居-照壁
照壁又称“风水壁”,是白族民居中最显著的特色,白族照壁不仅建在家中,凡 是有空地,或是需要衬托景致、表达一定文化意义的地方,都可以建照壁。这些 照壁,有的颂扬功名,有的祈求幸福,有的驱邪避灾,也有的是赞美家乡风光。 村子 、寺庙、书院等一般也都有照壁 。照壁壁面用白灰粉刷,壁顶多覆盖灰瓦、 青瓦,偶尔也用琉璃瓦。瓦檐飞翘,极具动感。在雪白的照壁上,或绘壁画,或 题诗词,或镶精美的大理石屏。照壁脚底砌有花坛,种植茶花、缅桂等花木,花 坛底下放置盆景。照壁上的题字题诗,最能体现白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建筑结构
关键词:土木结构、石木结构、石头、筒板瓦、双层重檐屋顶
白族民居多为土木结构或石木结构的三开间两层楼房。整座民居的左、右、后三 面都用一尺见方的石头砌成两米左右的墙基,其上用土基砌成墙体。有的地方 (如大理海东)土质较硬,夯成的土墙十分坚固。而大理海西一带,富产青石, 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区取材,广泛采用青石为主要建筑材料,大理民间"大理有三宝, 石头砌墙不会倒"的俗语即指此。石头不仅用来打基础、砌墙壁,也可用作门窗头 的横梁,美观坚固。用石头作建筑材料,在大理由来已久。据记载,南诏的民居 建筑就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民居的屋面用筒板瓦覆盖, 前面重檐,形成前出廊的格局。木结构部分,屋架四柱落地,在排间之间和楼板 照面枋的下面,前后均有一根通穿木枋,称为"穿枋"。穿枋是白族木匠的一项杰出 创造,它把整幢房屋的排架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极强的抗震能力。木柱脚多设有 柱石,以防潮湿。在整幢民居中,双层重檐是主要的特点,科学实用。楼上的屋 檐下通常有一个平台,可以挂晒粮食,放置花木,同时可使阳光进入,适宜居住。 下层屋檐前伸,可以保护房屋的木结构部分不受雨淋,底下宽阔的台阶走廊则成 为全家人的重要生活空间。三开间的房屋中,中间为堂屋,装有六扇木雕格子门, 平时只开两扇,有红白喜事才全部打开或取下。堂屋内设有神龛,一般不住人, 一般仅作为接待宾客之用。两侧房屋住人,楼上房间通常作储藏室,人口较多的 家庭有时也住人。
院落布局
关键词:三坊一照壁 1、大理白族的民居的建筑形式大都为两层楼结构的“一正两耳”、“两
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 角楼”等类型的三合院、四合院和重院,在大理坝子,"三坊一照壁"最为 常见,并以其特有的建筑风格,成为白族建筑艺术的代表形式。
2、"三坊一照壁"是由三幢三开间房屋和一个照壁加围墙组成的院落。中间
白族民居装饰艺术
关键词:绘画、木雕、泥塑、 "粉墙画壁"
1、白族的民居建筑,之所以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不仅体现在民居的建筑结构本 身,还体现在与民居相关的各种装饰、绘画、雕刻、诗文等方面。白族的民居建 筑,十分强调建筑的艺术性。整个民居都精心进行艺术装饰。白族一切建筑,包 括普通民居,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格子门、横 披、吊柱等部分。卷草、飞龙、蝙蝠、玉兔,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千变万化,运 用自如,更有不少带象征意义的,如“金狮吊绣球”、“麒麟望芭蕉”、“丹凤含珠”、 “秋菊太平”等等情趣盎然的图案作品。白族木雕巧匠们还特别擅长作玲珑剔透的三 至五层“透漏雕”,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栩栩如生。 2、“粉墙画壁”也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墙体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 心粉白,檐口彩画宽窄不同,饰有色彩相间的装饰带。以各种几何图形布置“花空” 作花鸟、山水、书法等文人字画,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
建筑朝向
关键词:东西朝向 1、大理是个多风地区,每年出现大风日数既多,风力又强。在与 自然作斗争中,白族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常年多是偏西 的风向,他们就将主房的布局坐西向东,门窗都开在向东那面,风 从屋后吹来,自然不易进入室内。 2、“正房要靠山,才能坐得起人家”的思想至今影响着一辈人。大 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依山傍水, 必然坐西向东。主房按东西轴线布置房屋,重院则按照南北轴线深 入
白族民居装饰艺术
3、白族泥塑塑型多为龙凤、古瓶、花卉。照壁两边多塑鱼,以示稳固。其中,严 家民居泥塑最具特色。如大门两侧的香柱插座是白族传统泥塑图腾狮子,照壁中 央镶有大理石山水画,周围塑有传统民间传说“渔樵耕读”,展示白族人民的勤 劳和勇敢,也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原型。照壁两侧塑有“红梅报 春”、“松鹤延年”两幅大型泥塑图案,充分显示出白族民间的高超的雕塑艺术。 4、木雕艺术也广泛用于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走廊栏杆等,尤以格 子门木雕最为显眼。门窗特别是主房堂屋的格子门,多为云木、红椿、楸木、云 杉等名贵木材,一般雕上金鸡宝贵、喜上眉梢、麒麟呈现祥等民间吉祥图案,多 为透雕或圆雕。其中又以剑川木雕最为有名。
为正房,两侧为耳房,正房对面#34;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结构的民居建筑,比"三坊一照壁"更为庞大
复杂。所谓"四合五天井",是以四幢楼房为主组成的院落,两幢楼房的交 接处另建一座小耳房和一个小天井,加上中间的一个大天井,共有五个天 井,故名。"六合同春"则是两个院落前后相连,每幢楼房之间,以及楼上 楼下,都有走廊全部连通,因此又有"走马转角楼"之名。由于这两种民居 结构庞大,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一般家庭无力建造,因此这两种民居 建筑主要只分布于白族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下关和喜洲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