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逻辑学第十二章
《逻辑学》PPT全套课件
第一章 引 论
第一节 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
一
释 “ 逻 辑 ”
()
一
λóyos(逻各斯) → Logic →逻辑
亚里士多德 彼得《逻辑大全》
逻 名学 辩学 论理学 理则学
辑 严复 穆勒名学 (Mill 逻辑
一
学体系)
词 章士钊 逻辑指要
的 由 来
()
希腊文中的λóyos是个多义词,指
第四节 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一、假言命题
定义:假言命题是反映某一事物情况是 另一事物情况存在条件的命题。
种类:(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三)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1、什么是充分条件:如果有p就一定有q, 没有p不一定没有q,这样p就是q的充分 条件。(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
2、什么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反映前件 是后件的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
例:如果天下雨,那么地上湿。
倘若一个整数的末尾数是0,则这个 数就能被5整除。
(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3、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公式: 如果p,那么q p → q (“→”是蕴涵符号,表示现代
汉语中的“如果……那么……”) 4、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语言表达形式:
相容选言命题就是选言肢可以同真的选言命题。
公式 p或者q p∨q (“P”和“q”表示肢命 题,“或者”表示联结词。也可以用“∨”析 取符号表示“或者” )
在现代汉语中相容选言命题的联结词还可表达 为:“可能……也可能……”,“也许……也 许……”
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值
1、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值表
p
q
真
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值
1、不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值表
第十二章 数理经济学派
“最后效用程度”——“表示现有商品量中极小的 或无限小的最后增量或次一可能增量的效用程度”
商品的最后效用程度是主观价值的衡量标准
• “最后效用程度递减原理”和“最后效用程度相 等规律”
12. 4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
12.4.1 关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实质
• Lionel Robbins, A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258-276, 295-302.
• 晏智杰著,《经济学中的边际主义》, 第150-174、第 261-323页。
• 晏智杰主编《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296-312页, 351355页。
Problem Sets:
12.1.2 学说特点
• 最主要特征——试图构建以一般均衡分析为基础 的纯经济理论体系,说明完全自由竟争条件下商 品价格的决定
• 以边际效用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数学方法研究、 论证和表述经济现象,是边际效用学说与数学方 法相结合的产物
• 把交换作为应用数学方法的出发点,把生产、分 配、消费都归结为交换的某种特定形式
12. 2 数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12.2.1 威廉 ·斯坦利 ·杰文斯
William Stanley Jevons, 1835-1882, “边际革 命”的发起者之一, 边际效用学派的创立者之 一,因逻辑学教科书和应用经济学研究享有盛 名 论文与著作: • “政治经济学的一般数学理论的注解”(1866 年) • “商业危机和太阳的爆发”(1878年) • “商业循环”(1882年) • “国家与劳动的关系”(1882年) • 《通货和金融研究》(1863-1884年) • 《煤炭问题》(1865年)
12.2.3 帕累托
逻辑学第十二章 论证
15
文法学院11/12学年第1学期
逻辑学原理
第三节 反驳及其方法
一、反驳及其构成 1.概念:反驳就是引用一些已知为真的命题,以确定某个命题虚
假或某个论证不能成立的思维过程。 有人主张办一切事情都要看本本上怎么写的,这是思想
僵化的表现。如果一切都要从本本出发,那么本本上没有写 的,我们就什么事情也不能办了。那样,社会就不能前进, 它的生机就停止了。
4
文法学院11/12学年第1学期
逻辑学原理
2.论据:用以确定论题真实性或正当性的那些命题,是证明论题 是否真实或是否正当的理由、根据。
一个论证过程 中,论题只有一个,论据则没有明确的规 定,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一组,根据需要而定。由于论据 是论题真实性的根据,所以依据必须是真实的判断,人们一 般用科学理论中的公理及由此而引申出来的定理和法律规范 等命题来担任论据。
18
文法学院11/12学年第1学期
逻辑学原理
一位药剂师走进一个书商的铺子里,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书 来说:“这本书有趣吗?”
“不知道,没有读过。”书商回答说。 “你怎么能卖你自己未读过的书呢?” “难道你能把你自己药房里的药都尝一遍吗?”
19
文法学院11/12学年第1学期
逻辑学原理
例1: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西方的文化经典与传统仍在生存和 延续。在美国,总统手按着《 圣经》 宣誓就职,小学生每周 都要手按胸口背诵“一个在上帝庇护下的国家”的誓言。而 在中国,小学生早已不再读经,也没有人手按《 论语》 宣誓 就职,中国已成为一个几乎将文化经典与传统丧失殆尽的国 家。 为使题干成立,下面哪一项是必须假设的?
多。
23
文法学院11/12学年第1学期
逻辑学的基本规律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末编》里,记录了 A、B两人的一段对话: A:B,我们当你是一个可靠的人,所以几种关于 革命的事情,都 没有瞒了你,你怎么竟向敌人告 密去了? B:岂有此理!怎么是告密!我说出来,是因为 他们问了我呀。 A:你不能推说不知道吗? B:什么话!我一生没有说过谎,我不是这种靠 不住的人!
文章写作中的“走题了”、“跑题了”
某地铁上来一位抱婴儿的妇女,列车颠颇乘 客拥挤,一位站着的中年人请一位青年姑娘给抱 小孩的妇女让座,姑娘说“凭什么让我让座?”, 中年人说:“尊老爱幼是我们民族的光荣传统, 是精神文明的体现。”
这位姑娘眨眨眼,突然理直气壮的说“你配 讲什么精神文明,你的吐沫星子都溅到我脸上了, 你是耍流氓!” 中年人气的说“你是耍无赖.”。 “你才是无赖呢。”姑娘煞有介事的拿出手绢来 擦脸。中年人脸气的铁青,无可奈何。
二、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
违反排中律的要求,就会犯“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两不可”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同时否定了对同一 对象所作出的两个彼此之间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 的判断。例如: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只 有两条路:或者走社会主义道路,或者走资本主义道路, 二者必居其一。但是,当时却有人提出“既不走社会主 义道路,也不走资本主义道路”,而走“第三条道路”。 “中国应走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应走资本主义道路” 是彼此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而“有人”对这两个 判断都加以否定,就是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第十二章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概述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
第一节 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概述
形式逻辑的规律,简称“逻辑规律”, 即思维逻辑形式的规律,具体地说,就是 人们在运用思维形式进行思维时必须遵循 的各种逻辑法则。
《逻辑学》新大纲--汉语言文学
《普通逻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逻辑学课程编号:010132001总学时:24学分:1。
5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1。
课程性质:《普通逻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限选课中的必修课。
其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抽象性,公式、符号、图、表颇多;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处处都含有思维方法、演算技巧的应用。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解决思维的实际问题,以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从而增强语言表达的逻辑力量,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科学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工具.2。
教学目的:逻辑学是现代基础学科的重要门类,包括逻辑的应用、演绎逻辑、一般逻辑、归纳逻辑、方法论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普通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推演技巧,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以及初步具有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知识.3。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4.教学方式:开展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大力采用互动、启发、探究、讨论、质疑、争论、搜集信息、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5。
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
期末占总成绩的80%,平时作业、小测验占总成绩的20%。
6。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教材:普通逻辑编写组。
《普通逻辑》(第五版)。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主要参考书目:[1] 吴家国主编《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4。
[2] 何向东主编.《逻辑学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3]刘新友,田宏第主编《普通逻辑自学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9.[4]何应灿主编《怎样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3.[5]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逻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
[6]王海传等编著.《逻辑学》。
《西方管理学名著赏析》彭新武 12第十二章
会系统。 ➢ 〔2〕一个工人进入工厂以后与同班组其他人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了这个工人的工作表现,并直接地影响其才能的正常发挥与生产效率的 上下。 ➢ 〔3〕经营管理人员一旦抛弃工人是“经济人〞和工人群体是“群氓〞的 这些错误假设,重视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不断调整,就能获得惊人的效果。 经营管理者无视人际关系的调整,必然造成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 “社会人〞假设的核心观点在于,社会需要是人们工作的主要动机。人们最 重视
➢ 梅奥在?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中详细介绍了霍桑实验,并阐述了他对霍桑实 验的分析与解读,形成了不同于当时流行的科学管理思想的人际关系学说。 主要内容包括:
➢
第一,工人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积极因
素,不仅包括了物质利益,还有社会的、心理的因素。
➢
第二,在组织中,既存在着“正式组织〞,也存在明试验〞。这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考察照明 的
二、梅奥与霍桑实验
强度对生产效的影响。该实验前后共进行了两年半的时间。参与实验的工人 被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照明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随之提高。另一组的 照明强度没有发生变化,但劳动生产率也提高了。照明强度进一步提高,两 组的劳动生产率同样都得到提高。研究者们开始降低照明强度,但劳动生产 率还是提高了。最后,照明强度降低到非常微弱的地步。他们以为,在月光 一样微弱的照明强度下,工人也许会感到压抑而不愿工作。事实上,工人的 劳动生产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有时还有所提高。
二、梅奥与霍桑实验
第四组实验是继电器绕线组的工作室实验,即“群体实验〞。这是一组关于工 人群体的实验。其目的是要证实在以上的实验中研究人员的一项猜测,即他们 似乎感觉到在工人当中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的组织,而且这种非正式的组织对工 人的工作态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研究人员为了系统地观察工人之间的相互 影响,他们在车间中挑选了14名男职工,其中有9名是绕线工,3名是焊接工, 2名是检验工,让每一个员工各自在单独的房间内工作。研究人员原以为,实 行了这一套方法会使职工更为努力地工作,然而事实上,工人实际完成的产量 只是保持在中等水平,而且每个工人的日产量都差不多。即使离下班还有较为 宽裕的时间,他们也自行停工不干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工人们自动限制产量 的理由是:如果他们过分努力地工作,就可能造成其他同伴的失业,或者公司 会制定出更高的生产定额来。测验的结果和实际产量之间的这种关系使研究者 联想到群体对这些工人的重要性。
实验逻辑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南开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A:错B:对答案:B2.Boole中的语句不能粘贴到Fitch中。
()A:对B:错答案:B第一章测试1.要打开Tarski’s World,点击文件Tarski’s World.exe。
A:对B:错答案:A2.在Tarski’s World中,要打开事先保存的世界文件和语句文件,可以点击File菜单中的Open命令。
A:对B:错答案:A3.在Tarski’s World中,要保存一份世界文件,最安全的命令是Save World 。
A:对B:错答案:B4.在棋盘上放置一个模块,点击工具栏中的()。
A:New按钮B:Play Game按钮C:Verify按钮D:打印按钮答案:A5.要删除一个世界文件的方法之一是()。
A:在File菜单中,点击Clear命令B:点击Play Game按钮C:Verify按钮D:点击New按钮答案:A6.当你在语句窗口中,输入的是一个合式公式时,靠近语句标号的左边显示()。
A:FB:+C:*D:T答案:B7.在Tarski’s World中,模块的大小有()这几种情况。
A:中B:大C:较小D:小答案:ABD8.在Tarski’s World中,模块的形状有()这几种情况。
A:立方体B:圆C:十二面球体D:锥体答案:ACD9.在Tarski’s World中,一个模块的名字可以有()。
A:三个B:一个C:四个D:两个答案:ABCD10.Tarski’s World不允许给一个模块命名多个名字。
A:对B:错答案:B第二章测试1.要打开Fitch,点击文件Fitch.exe.A:对B:错答案:A2.在Fitch中,要打开Fitch练习文件夹中的文件,可以使用File菜单中的Open命令。
A:错B:对答案:B3.在Fitch中,要保存一份已完成的证明,用Save As命令。
A:对B:错答案:A4.在Fitch的一个证明过程中,要在一行的前面增加一行,点击Proof菜单中的()。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P6)一、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2.思维形式结构是思维内容的存在方式、联系方式。
逻辑常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的不变部分,它决定思维的逻辑内容。
逻辑变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的可变部分,它容纳思维的具体内容。
如“所有S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其中“所有……是……”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全称肯定”的逻辑内容。
“S”、“P”是逻辑变项(词项变项),代入不同具体词项,表达不同的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
又如“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其中“如果……那么……”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蕴涵式的逻辑内容,即前件真则后件真(“有之必然”),并非前件真而后件假(并非“有之而不然”)。
“P、Q”是逻辑变项(命题变项),代入不同的具体命题,表达不同的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
3.对思维形式结构的代入,是指用具体的词项或命题替换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并具有真假值。
如用具体的词项“杨树”和“落叶乔木”,分别替换“所有S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S”和“P”,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所有杨树是落叶乔木”,并具有真值。
又如用具体的命题“过度砍伐森林”和“会破坏生态平衡”,分别替换“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P”和“Q”,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如果过度砍伐森林,那么会破坏生态平衡”,并具有真值。
4.现代逻辑从形式上定义和说明逻辑规律。
如命题逻辑中的逻辑规律就是重言式(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的任意一组赋值下都真),谓词逻辑中的逻辑。
规律就是普遍有效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得到一个真命题)①,传统逻辑主要从内容、作用上定义和说明逻辑规律。
逻辑规律有特殊和一般之分。
如定义、划分的规则,是特殊的逻辑规律,作用于定义、划分的特殊范围。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汇总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汇总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汇总⽬录第⼀章绪论 ............................... 2 第⼆章词项与概念 ......................... 3 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 .............5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下) (7)第五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上) (9)第六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下) (12)第七章谓词逻辑初步 ...................... 14 第⼋章模态逻辑及其推理 .................. 15 第九章逻辑基本规律 . (16)第⼗章归纳逻辑 .......................... 18 第⼗⼀章论证 ............................ 19 第⼗⼆章谬误 (20)1《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第⼀章绪论⼀、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门(⼯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 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 D(语⾔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 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 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部是改⾰者,所以有些⼲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字中个“逻辑”⼀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第十二章 数的开方
第十二章 数的开方 第1课时:平方根 (教材第2页-第4页)预习目标:1.了解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并能用根号表示出来。
2.会求一些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知识梳理: 1.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________。
正数a 有______个平方根,它们互为_______,分别记作_________, 0的平方根是_________。
负数________平方根。
2.算术平方根正数a 的________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_________。
例题精讲:例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36②0③94 ④(-5)2提示:因为62=36,所以36的平方根为±6 解答: ±6 0 ±32±5 点评: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81 ±2104916 -2)9(-提示:先把根号里的计算好,找出是哪个正数的平方,再去根号。
81表示81的算术平方根,“-”表示它的相反数。
解答:81=9 ±210=±104916=74 -9)9(2-=- 点评:在化简是时一定要注意根号里开出来的均表示非负数。
尝试练习:1.2的平方根记作_________,它的算术平方根记作_________.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5是5的算术平方根B .5的平方根为5C .-5的平方是5D .5的平方根为±53.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36=±6 B .±36=6 C .36=6D .36=-64.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6 0.81 (-3)22415.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69940 56.求下列各式的值。
1 169-2)21(-- 811217.求下列各式中的xX 2=81 x 2=6498.一数的平方根为2a-1与-a+2,求a 及这个数。
【我的疑问】写下你预学后的问题或感受吧。
第十二章 归纳法与演绎法教学教材
第四节 归、演法在经贸 研究中的运用
• 归纳法:威廉·配第(经济发展和培根) • 归纳与演绎关系理论:黑格尔,马克思与
恩格斯(研究用归纳,写作用演绎) • 归纳演绎应用:迈克尔·波特
① A1,B,C,D a1
② A2,B,C,D a2 A情况是a现象
③ A3,B,C,D a3
的原因
• (5) 剩余法
被研究的复杂现象:a, b, c, d
现象的复合原因:A, B, C, D
已知:B是b的原因,
C是c的原因,
D是d的原因,
:A是a的原因。
第二节 演绎法
一、含义
• 演绎法是从一般到特殊和个别, 是根据一类事物都有的一般属性、 关系、本质来推断其中的个别事 物所具有的属性、关系和本质的 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
二、意义
• 运用归纳法,可以从个别事实的考察中,提 出假设和猜想;可以从纷繁复杂的经验材料 中,找出普遍的规律性。
三、归纳方法的产生于发展
•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Leabharlann 。 • 英国的培根系统建立了归纳学说。
• 逻辑学家穆勒创建了归纳逻辑体系,即穆勒 五法。他特别指出,归纳不同于综合,综合 是从统一命题的细节中提炼出完整的概念或 理论,归纳则从已知认识未知。
- A情况是a现象的原因
• (3) 求同求异法 场合 现行情况
正组 ① A,B,C,F 场合 ② A,D,E,G
③ A,F,G,C 负组 ① -,B,C,F 场合 ② -,D,E,G
③ -,F,G,C
被研究现场 a a a A情况是 - a现象的原因 -
法律逻辑学
一、法律辩论的特点
1.辩论与论
什么是辩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将辩论术定义为:用论 据赢得人心的一种普遍性艺术,它不仅指在 法庭和其他公共会议上的论辩,而且也包括 发生在私人会谈中的论辩。 美国辩论家弗里莱认为:辩论是质问和论争 的过程,是对某个辩题作出合理判断的追求。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事实胜于雄辩” 法律辩论与其他辩论一样,常常是将雄 辩与事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雄辩离不开事 实,事实支持雄辩。但法律辩论更注重证据 ,更重事实。
二、法律辩论的常用方法
(一)反驳的方法 辩论中几种常见的反驳技巧:
(1)事实反驳法。用真实的反例驳倒对方。 (2)揭示矛盾法。指出对方自相矛盾之处。 (3)让步反驳法。避开对方的词锋,转折攻击,后发制人。 (4)二难反驳法。提出一个只有两种可能的且对对方不利假言前提,迫 使对方做出选择。 (5)比较反驳法。用双方的命题作比较,突出己方命题的优势,且说明 原因。 (6)比喻反驳法。用打比方的方法确立对方的虚假性。 (7)隐含推论反驳法。寓反驳于隐含的推论之中。 (8)幽默反驳法。寓反驳于幽默语言方式之中。 (9)归谬反驳法。假设对方的命题为真,然后由此推导出一个后一系列 的荒谬结论,从而证明出对方命题的虚假性。
本书作者的观点:
辩论:是指对抗情境下的辩护,它是持对抗性观点的参与人通过运用证 明、反驳等方法,为己方观点进行辩护的论辩过程。
自由式无程序的辩论 如:学术辩论、自由交谈式辩论······ 按组织形式 辩 论 类 型 其他分类 按辩论内容 规定式程序性辩论 政治辩论 法律辩论 外交辩论 如:辩论赛
············
第十二章 法律论辩逻辑(下)
第二节 法律辩论
本节的内容结构图:
公安部规划大学教材《逻辑学教程》经典教案第十二章 论证与反驳
第十二章论证与反驳第二节论证的概述一、定义论证就是用一个(或一些)真实命题确定另一命题的真实性的思维过程。
在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中,在认识的各种场合,经常需要确定某一命题的真实性,为此,人们引用一些真实命题作为根据,从这个(或这些)命题中推出所要确定的命题的真实性,这就是论证。
例如:并并所有社会现象都有阶级性。
因为语言现象是社会现象,而语言现象是没有阶级性的,所以并非所有社会现象都具有阶级性。
二、论证的结构从逻辑结构来分析,任何论证都是由三个要素组成的,即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
1、论题论题就是通过论证确定其真实性的命题。
论题所回答的是“证明什么”的问题人们说话写文章,总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里的观点或看法,就叫论题。
我们前面举的例子中,“并非所有的社会现象都有阶级性。
”就是论题。
平时我们所说的论点就是论题。
论文的论题经常在论文或报告的开头提出,在文章的末尾归结。
2、论据论据是用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的那些命题。
它回答的是“用什么证明”的问题。
提出任何观点和看法,不能没有根据,没有根据的论题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如上例中,“语言现象不是社会现象”,“语言现象是没有阶级性的”就是论据作为论据的命题有以下几种:(1)已经证实的关于事实的命题。
摆事实,讲道理,以事实作为根据来论证论题的真实性,在我们的论证中常常见到。
例如:我要证明这盒粉笔都是白色的。
就可以一根一根地验证。
(2)科学概念的定义。
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社会科学中,概念的定义都是客观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反映,因而可以成为论证的论据。
如“一个数除1和它自身以外没有其他的约数,这样的数叫质数。
”我们就可以用这个定义来论证“在24-28之间没有质数。
”(3)公理、原理。
公理和科学原理是经过人们长期实践的检验,具有普遍意义。
因此可以用来作论据,如三段论的公理。
3、论证方式:论证方式是指把论据和论题联系起来的方式。
他回答的是“如何证明”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思维的确定性 确定性
条件:同一思维过程 同一思维过程,体现在 同一思维过程
同一事物 事物的同一方面 时间段
同一对象 同一关系 同一时间
第二节 同一律
一、同一律及对正确思维的要求
(一)同一律的认知
1、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自身具有同一性。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自身具有同一性。
1/10/2011
36
逻辑规律推导实例2 逻辑规律推导实例
某县领导参加全县的乡计划生育干部会,临 时被邀请上台讲话,由于事先没有做调查研究, 也不熟悉县里计划生育的具体情况,只能说些无 关痛痒、模棱两可的话,他讲到:“在我们县的 14个乡中,有的乡完成了计划生育的指标,有的 乡没有完成计划生育的指标,李家集乡就没有完 成嘛!”在领导讲话时,县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手里捏了一把汗,因为领导讲的三句话中有两句 不符合实际,真后悔临时让领导来讲话。
具体表现为: 1、自相矛盾的词项。 2、自相矛盾的命题。 3、自相矛盾的理论或思想体系。
1/10/2011
17
例如: 例如:
方的圆 五颜六色的红旗 杂乱无章的和谐 可计算的无限序列
1/10/2011
18
例如: 例如:
有个青年想到发明家爱迪生的实 验室工作,并且雄心勃勃地说:“我 想 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能溶解一切物 质。” 爱迪生笑着反问他:“那么你用 什 么器皿盛放这种溶液呢?”
(1)在相互对立的命题之间进行。 )在相互对立的命题之间进行。 (2)在相互对立的命题和其他命题之间展开 )
逻辑规律推导实例1 逻辑规律推导实例
甲、乙、丙、丁四人参加高考后有以下议论: 甲:我看咱们四人这次都能考取。 乙:我看咱们四人中肯定有人不能考取。 丙:丁肯定能考取。 丁:如果我能考取,那么我们之中不会有人考不上。 四人之中有一人预测错误。 考试结果表明:四人之中有一人预测错误 四人之中有一人预测错误 请问: 请问:谁预测错误,谁考取?
故意犯错
3、转移论题
无意犯错
4、偷换论题
故意犯错
1/10/2011
8
混淆词项例析: 混淆词项例析:
邮局里的营业员把信称了称说:“小 姑 娘,你的信超重了,请再贴一张贰角 的邮票。”小姑娘惊奇地说:“再贴 一 张贰角的邮票,信不是更重了吗?”
1/10/2011
9
偷换词项例析: 偷换词项例析:
某律师有如下辩护:“被告李××虽然盗 窃 公款属实,但他在部队服役期间曾两次荣立 三等功,是有立功表现的。根据我国《刑 法》第68条之规定,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的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被告李×× 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1/10/2011
10
转移论题例析: 转移论题例析:
审判员:“你是怎么走上贪污犯罪道路的?” 贪官:“我对不起人民,对不起政府!”
甲:“你的儿子考上大学了吗?” 乙:“我的儿子心灵手巧,可能干了。’
1/10/2011
11
偷换论题例析: 偷换论题例析:
怎么能说人是由猴子变的呢? 试问有那个人不是父母所生,是猴 子变的?又有哪一只猴子变成了人? 所以,人类是由猿演变而来 的,这太荒谬了。
15
※
1/10/2011
(二)矛盾律的逻辑要求
1、对词项的要求 、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A和非A不能指称 同一对象; 2、对命题的要求 、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具有矛盾关系或 反对关系的命题不能同时断定同一对象。 A和非A不能都真,必有一假。
1/10/2011
16
二、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两可”、“自相矛盾” 两可” 自相矛盾” 两可
2、公式: 、公式 A是A A→A
对同一律内容的理解
(1)同一思维过程; ) (2)“每一思想” 是指每个词项或命题; ) (3)“自身具有同一性” 是指在同一思维 ) 过 程中,每个词项所反映的对象、属性是确 定的。每个命题所断定的情况、真值也是 确定的。
1/10/2011 6
(二)同一律的逻辑要求
第十二章
逻辑基本规律
教学要点与重点
逻辑基本规律的内容、要求及所犯错误 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关系 逻辑规律之间的关系
1/10/2011
1
本章知识分析角度
具体逻辑规则 逻辑基本规律
逻辑基本规律刻画思维的确定性 刻画思维的确定性 同一性 同一律 无矛盾性 矛盾律 明确性 排中律
1/10/2011
2
第一节 逻辑基本规律的地位及条件
公式的具体含义
“A”表示任意的词项或命题,“非A”表示 对 “A”的否定。
※ ※
这种否定具体指得是:“A”与“非A”是具 有 矛盾关系的词项;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 命题。 A词项或者非A词项, A命题或者非A命 题,二者不能同假,至少有一真。 26
※
1/10/2011
(二)排中律的逻辑要求
1、对词项的要求 、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具有矛盾关系的 矛盾关系的 词项不能同时否定,必须承认其中一个为 词项 真的; 2、对命题的要求 、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具有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或 矛盾关系 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不能同时否认,必须承 下反对关系的命题 认其中一个为真的。
以下材料是否违反逻辑规律? 以下材料是否违反逻辑规律? (1)“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 ) 人 死了,但他还活着。” (2)这个菜不算淡,也不能算咸。 ) (3)对于是否有外星人的问题,在科学未 ) 证实之前,我的态度是既不肯定,也不否 定。
1/10/2011 30
第五节 逻辑规律之间的关系
2、公式: 、公式:
A不是非 不是非A 不是非 ¬(A∧A) ∧ ) 如何理解这一公式? 如何理解这一公式?→
公式的具体含义
“A”表示任意的词项或命题,“非A”表示 对 “A”的否定。
※ ※
这种否定具体指得是:“A”与“非A”是具 有 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词项或命题。 A词项不是 非A词项, A命题不是非A命 题,二者不能同真,至少有一假。
1/10/2011
12
三、正确理解同一律
1、同一律不是形而上学,也不与辩证 法对立。 2、同一律要求语义同一,而不是语形 同一。
1/10/2011
13
第三节
(一)矛盾律认知
矛盾律
一、矛盾律及对正确思维的要求
1、基本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不能既 、基本内容:
反映某个对象,又不反映这一对象。或者说,一个思想 及其否定不能同时为真,至少有一个为假。
图 示
的思想 的思想
用 反 ; 用 。
矛盾律和排中律图示区别
可以由真推假 反对关系 不能同真 矛盾关系 不能同假 下反对关系 可以由假推真 若同时否定 违反排中律 两不可 若同时断定 违反矛盾律 自相矛盾
第六节 逻辑规律在日常思维中的运用
一、பைடு நூலகம்用逻辑规律进行推导的理论依据
矛盾律求假 排中律求真
二、运用逻辑规律进行推导的两种情形
1/10/2011
27
二、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两不可”、“模棱两可” 两不可” 模棱两可” 两不可
例如: 例如:
(1)2004-2005赛季NBA总决赛中,既不是马刺夺 冠,也不是活塞夺冠。 (2)甲:这个班有的同学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 乙:有的同学没有通过。 丙:你们两个说的都不对。
1/10/2011
28
三、正确理排中律
1、分清排中律的 、 的 “中介”。 “中” 与唯物辩证法
2、排中律是二值逻辑的规律。 、
注意: 注意:对复杂问语要作认真的分析,指出其中隐 含的某种错误,不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不违 反排中律的要求。
1/10/2011
29
注意: 注意:逻辑规律起作用的条件
1/10/2011 19
矛盾之说
楚人有矛与盾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 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能陷 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 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10/2011
20
三、正确理解矛盾律
(一)分清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二)悖论
1/10/2011
21
悖论
※ ※ ※
而这将引出矛盾…………
1/10/2011
23
理发师悖论
--典型的集合论悖论
罗素最早提出了集合论悖论,他用“理发 师悖论”是拟化的表达他的发现。这个悖论是 这样的: 某个村子里有个理发师,他本人有刮胡子 的习惯,他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 给并且只给村民中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 给并且只给村民中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 这里引出的问题是:理发师给不给自己刮 胡子?
悖论是一种特殊的自相矛盾。 它的推导形式是A↔¬A。 悖论一般分为: 语义悖论 集合论悖论 解决悖论对人类思维极限的挑战,对它 的成因分析及解决途径在探索之中。
“自我指涉”、“语言层次理论”
※
1/10/2011
22
说谎者悖论
--最早语义悖论
古希腊的麦加拉学派最早提出了这种 悖论,严格的表述是:
“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谎话” 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谎话”
一、地位
逻辑基本规律体现了逻辑学的根本特点。它 商定了逻辑学的学科基础,其地位表现在两个方 面:
1、逻辑基本规律对所有的思维形式结构具 有普遍的约束力。 2、逻辑基本规律是古典的二值演算系统, 即命题演算及谓词演算的基础,是构造 一个逻辑系统根本性的指导原则。
1/10/2011 3
二、条件
(一)客观事物质的稳定性 稳定性
一、逻辑规律的之间的联系
1、具有相同的逻辑功能:
保证思维的确定性
2、具有相同的限定条件:
同一思维过程
3、具有相同的逻辑真值:
(A→A)↔ ¬(A∧¬ ↔(A∨¬ → ↔ ∧¬A)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