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疲劳
材料力学性能第五章_金属的疲劳
飞机舷窗
高速列车
5.1.3 疲劳宏观断口特征
疲劳断口保留了整个断裂过程的所有痕迹,记载着很多 断裂信息,具有明显的形貌特征,而这些特征又受材料 性质、应力状态、应力大小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对 疲劳断口的分析是研究疲劳过程、分析疲劳失效原因的 一种重要方法。 疲劳断裂经历了裂纹萌生和扩展过程。由于应力水平较 低,因此具有较明显的裂纹萌生和稳态扩展阶段,相应
疲劳破坏属低应力循环延时断裂,对于疲劳寿命 的预测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对缺口、裂纹及组织等缺陷十分敏感,即对缺陷 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因为缺口或裂纹会引起应力 集中,加大对材料的损伤作用;组织缺陷(夹杂、 疏松、白点、脱碳等),将降低材料的局部强度, 二者综合更加速疲劳破坏的起始与发展。
18
应力σmax/10MPa
40
20
灰铸铁
0 103 104
105
106
107
循环周次/次
108
109
41
图 几种材料的疲劳曲线
疲劳极限
有水平段(碳钢、合金结构钢、球铁等) 经过无限次应力循环也不发生疲劳断裂,将对应
的应力称为疲劳极限,记为σ-1(对称循环)
无水平段(铝合金、不锈钢、高强度钢等) 只是随应力降低,循环周次不断增大。此时,根 据材料的使用要求规定某一循环周次下不发生断 裂的应力作为条件疲劳极限。 例:高强度钢、铝合金和不锈钢:N=108周次 钛合金:N=107周次
大小:瞬断区大小与机件承受名义应力及材料性质 有关,高名义应力或低韧性材科,瞬断区大;反之。 瞬断区则小。
工程材料力学基础第五章
三、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因素
1、应力强度因子范围ΔKI的影响 应力强度因子范围ΔK 应力比(或平均应力) 2、应力比(或平均应力)的影响 3、过载峰及裂纹塑性区的影响 实验表明:在恒载裂纹疲劳扩展中间,适 当的过载峰会使裂纹扩展减慢或停滞一段时间, 发生裂纹扩展的过载停滞现象。 裂纹尖端塑性区的残余压应力→使裂纹产 生闭合效应,故能降低da/dN 4、 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疲劳裂纹扩展曲线
2、应力强度因子范围
由断裂力学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理论:
∆K = Kmax − Kmin = Yσmax a −Yσmin a = Y∆σ a
ΔK就是裂纹尖端控制疲劳裂纹扩展的复合 力学参量
3、da/dN--ΔkI (or lgda/dN-- lgΔkI)曲线 da/dN---Δk lgda/dN-将a-N曲线可转化为由ΔkI控制 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曲线: da/dN -ΔkI 或 lgda/dNlgΔkI 由曲线可知,可分为三个区: I区:疲劳裂纹初始扩展阶段 da/dN 很 小 , 当 ΔkI≥Δkth 时 , 随 ΔkI↑→da/dN↑↑ , 但ΔkI 变 化范围 很小, 所占 扩展寿命不长。
1、qf = 1 即 kf = kt 缺口试样疲劳过程中应力分布 与弹性状态完全一样,没有发生应力重新分布, 材料的疲劳缺口敏感性最大。 2、qf = 0 即 kf =1 σ-1 =σ-1 N 缺口不降低疲劳极限, 疲劳缺口敏感性最小。 3、一般: 0 < qf < 1 ↑→qf↑ 同样材料:强度(或硬度)
三、疲劳宏观断口特征
典型的疲劳断口按照断裂过程可分为三个 区域,疲劳源、疲劳区和瞬断区。
1、疲劳源
疲劳源(或称疲劳核心),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 观察,在断口上常能看到一个明显的亮斑,疲劳源 是疲劳裂纹萌生的策源地,它一般总是产生在构件 表面层的局部应力集中处,但如果构件内部存在缺 陷,如脆性夹杂物、空洞等,也可在构件内部或皮 下产生。疲劳源有时不止一个,尤其在低周疲劳下, 其应力幅值较大,断口上常有几个不同位置的疲劳 源。 可以根据每个疲劳区的大小,贝纹线的密度及源 区的光亮度去确定各个疲劳源的产生顺序。 源区光亮度↑;相连疲劳区越大;贝纹线越多越 密者→疲劳源越先产生。
第05章 金属的疲劳1
(1)基本特征: 呈现贝壳花样或海滩花样,它是以疲
劳源区为中心,与裂纹扩展方向相垂直的 呈半圆形或扇形的弧形线,又称疲劳弧线。
疲劳弧线是裂纹扩展过程中,其顶端 的应力大小或状态发生变化时,在断裂面 上留下的塑性变形的痕迹。
47
(2)贝纹花样的形成: 是由载荷变动引起的,因为机器运转时
不可避免地常有启动、停歇、偶然过载等, 均可留下塑性变形的痕迹——贝纹线(疲 劳弧线)。
r=-1称为对称循环应力;
r=0(或r=-∽)这种非对称循环又称为 脉动循环。这种载荷是一种最危险的载荷。
r偏离-1越远,应力对称性越差,疲劳 极限越高。
29
(2)循环应力的种类
(交变当)r应=-力1,;即σmin=-σmax时,称为对称循环
当r=0,即σmin=0时,称为脉动循环应力。
2
1、金属疲劳破坏的形成过程 在正常使用机械时,重复的推、拉、扭
或其他的外力情况都会造成机械部件中金 属的疲劳。
这是因为机械受压时,金属中原子的排 列会大大改变,从而使金属原子间的化学 键断裂,导致金属裂开。
3
构件承受交变应力的大小超过一定限 度,并经历了多次的循环重复后,在构件 内部应力最大处或材质薄弱处将产生细微 裂纹(称为疲劳源),这种裂纹随着应力 交变次数增加而不断向四周扩展。
53
(5)不同情况下贝纹线的形状
① 当轴类机件拉压疲劳时, 轴向应力包括拉-拉或拉-压疲劳。它的疲劳
源一般也在表面形成,只有内部有缺陷时才在缺 陷处形成。
54
若表面无应力集中(无缺口),则裂纹因截 面上应力均等而沿截面等速扩展,贝纹线呈一簇 平行的圆弧线;
55
若机件表面存在应力集中(环形缺口), 则因截面表层的应力比中间的高,裂纹沿表层 的扩展快于中间区;高应力时,瞬断区面积相 对较大,疲劳裂纹扩展区面积小,裂纹沿两边 及中间扩展差别不大。
材料失效分析(第五章-疲劳)
§2
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机理(模型)
一、疲劳裂纹萌生机理 1、挤出挤入模型—Wood模型
10
金属表面形成的挤出脊与挤入沟
11
2、位错销毁模型—藤田模型
两列平行的异号刃位错,在相距几个原子间隔 (约10埃)的两平行滑移面上互相对峙塞积;
由于这种位错排列所产生的高拉应力引起原子 面分离,形成孔洞
12
20
锯齿形断口或棘轮花样
轴类零件在交变扭转应力作用下产生的 有应力集中(轴颈)+扭矩作用
多源裂纹
裂纹以螺旋状方式向前扩展,最后汇合于轴的中央 若为单向交变扭转应力——棘轮花样 若为双向交变扭转应力——锯齿状断口
21
锯齿形断口
棘轮花样
22
3、瞬断区
形貌:具有断口三要素(放射区、剪切唇)的特征
对于塑性材料,断口为纤维状、暗灰色 对于脆性材料,断口为结晶状 位置:自由表面 断面中心
7
4、疲劳断裂过程
疲劳裂纹的萌生: 表面(次表面、内部) 疲劳裂纹的扩展(两个阶段)
8
第一阶段:裂纹起源于材料表面,向内部扩展
范围较小,约2—5个晶粒之内 显微形貌不好分辨 与拉伸轴约成45°角,裂纹扩展主要是由于τ 的作用
扩展速度很慢,每一应力循环只有埃数量级
第二阶段:断面与拉伸轴垂直,凹凸不平 裂纹扩展路径是穿晶的 扩展速度快,每一应力循环微米数量级 显微特征:疲劳辉纹
3、空穴模型—Mott模型
由于螺位错围绕着环形通道,进行连续交叉滑移运动, 结果从表面上挤出了材料的一个舌片,并相应地形成 了一个空穴,这个空穴就是疲劳裂纹源
13
4、位错交叉滑移模型—Cottrell和Hull模型
14
二、疲劳裂纹扩展模型
材料力学性能-第五章-金属的疲劳(2)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材料 qf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表5-3 部分材料的qf值
结构钢
粗晶钢 球墨铸铁
0.6~0.8
0.1~0.2 0.11~0.25
灰铸铁 qf<0.05
钢经热处理后强度增加, qf增加。 高周疲劳时,大多数金属对缺口都十分敏
感,在低周疲劳时,对缺口的敏感性较小,主要 是因为低周疲劳时缺口根部已处于塑性区内,产 生了应力松弛,降低了应力集中。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过载持久值
金属材料在高于疲劳极限的
应力下运行时,发生疲劳断裂的
循环周次称为材料的过载持久值,R
也称有限疲劳寿命,它表征了材 料对过载的抗力。
N
图5-12 过载持久值
曲线越陡,过载持久值越高,说明材料在相同 的过载荷下能承受的应力循环周次越多,材料的抗 过载能力越强。
AB曲线上任一点: tan max 2 m 1 r
因此只要知道了r,求得,从O作相应连线 OH,H点的纵坐标即为所求的疲劳极限。
H
A
B
O
m
45
C
min max(min)—m图
AB曲线是不同r下的max,AC曲线是不同r下 的min。此图是脆性材料的疲劳图,对于塑性材料, 应该用屈服强度0.2进行修正。
此题中,m=13,n=4,
故R=1/13× (2×546+5×519+5×492+1×464)=508MPa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测定时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级应力水平要略高于预计的疲劳极限。对于钢
材,R≈0.45b~ 0.5b,建议取1=0.5b。应力增量 一般为预计疲劳极限的3%~5%,钢材取
材料力学性能-第五章-其它疲劳类型(3)
不利的拉应力,易出现发状裂纹和氢脆。其它的表
面保护如涂漆、涂油或用塑料、陶瓷形成保护层等,
对减少腐蚀疲劳都是有益的。
六、腐蚀疲劳
工业上的很多零部件是在腐蚀介质中承受
交变载荷作用的,如船舶的推进器、压缩机和
燃气轮机的叶片等。它们的破坏是在疲劳和腐
蚀联合作用下发生的,称之为腐蚀疲劳。腐蚀
疲劳过程也包括裂纹的萌生和扩展过程,只不
过在腐蚀介质的参与下其裂纹萌生要比在惰性
介质中容易得多,所以裂纹扩展特性在整个腐
蚀疲劳过程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2021年10月24日 星期日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腐蚀疲劳的特点:
腐蚀环境不是特定的。只要环境介 质对材料有腐蚀作用,再加上交变应 力的作用,都可产生腐蚀疲劳,这一 点和应力腐蚀有很大不同,腐蚀疲劳 不需要金属-环境介质的特点组合, 因此,腐蚀疲劳更具有普遍性。
2021年10月24日 星期日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反向加载时沿滑移线形成BC`B`裂纹;
C`
B
B`
B`
图5-65 点腐蚀产生疲劳裂纹
2021年10月24日 星期日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保护膜破裂形成裂纹模型:
保护膜
该理论认为,在发生应力腐蚀破坏时,
首先表现为钝化膜的破坏,破坏处的金属
表面暴露在腐蚀介质中会成为阳极,而其
余具有钝化膜的表面便成为阴极,从而形
2021年10月24日 星期日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热疲劳裂纹是沿表 面热应变量最大的区域 形成的,裂纹源一般有 几个,在循环过程中微 裂纹相互连接形成主裂 纹。裂纹扩展方向垂直 于表面,并向纵深扩展 导致断裂。
图5-62 锅炉套管的热疲劳裂纹
第五章金属的疲劳
第五章金属的疲劳本章从材料学的角度研究金属疲劳的一般规律、疲劳破坏过程及机理、疲劳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疲劳强度设计和选用材料,改进工艺提供基础知识。
第一节金属疲劳现象及特点一、变动载荷1. 变动载荷定义:变动载荷是引起疲劳破坏的外力,指载荷大小,甚至方向均随时间变化的载荷,在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值为变动应力。
2. 循环应力二、疲劳现象及特点1. 分类疲劳定义:机件在变动应力和应变长期作用下,由于累积损伤而引起的断裂现象。
(1)按应力状态不同,可分为:弯曲疲劳、扭转疲劳、挤压疲劳、复合疲劳(2)按环境及接触情况不同,可分为:大气疲劳、腐蚀疲劳、高温疲劳、热疲劳、接触疲劳(3)按断裂寿命和应力高低不同,可分为:高周疲劳、低周疲劳,这是最基本的分类方法2. 特点(1)疲劳是低应力循环延时断裂,即具有寿命的断裂断裂应力水平往往低于材料抗拉强度,甚至低于屈服强度。
断裂寿命随应力不同而变化,应力高寿命短,应力低寿命长。
当应力低于某一临界值时,寿命可达无限长。
(2)疲劳是脆性断裂由于一般疲劳的应力水平比屈服强度低,所以不论是韧性材料还是脆性材料,在疲劳断裂前不会发生塑性变形及有形变预兆,它是在长期累积损伤过程中,经裂纹萌生和缓慢亚稳扩展到临界尺寸a c时才突然发生的。
因此,疲劳是一种潜在的突发性断裂。
(3)疲劳对缺陷(缺口、裂纹及组织缺陷)十分敏感由于疲劳破坏是从局部开始的,所以它对缺陷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缺口和裂纹因应力集中增大对材料的损伤作用,组织缺陷(夹杂、疏松、白点、脱碳等)降低材料的局部强度,三者都加快了疲劳破坏的开始和发展。
三、疲劳宏观断口特征(1)疲劳源:在断口上,疲劳源一般在机件表面,常与缺口、裂纹、刀痕、蚀坑等缺陷相连,由于应力不集中会引发疲劳裂纹。
材料内部存在严重冶金缺陷时,因局部强度降低也会在机件内部产生疲劳源。
从断口形貌看,疲劳源区的光亮度最大,因为这里是整个裂纹亚稳扩展过程中断面不断摩擦挤压,所以显示光亮平滑。
材料性能学第五章 材料的疲劳性能
§5.2 疲劳破坏的机理
一、疲劳裂纹的萌生
因变动应力的循环作用,裂纹萌生往往在材料薄弱区或 高应力区,通过不均匀滑移、微裂纹形成及长大而完成。常 将长0.05~0.10mm的裂纹定为疲劳裂纹核,对应的循环周期 为裂纹萌生期,其长短与应力水平有关。疲劳微裂纹由不均 匀滑移和显微开裂引起的,主要方式有表面滑移带开裂;第 二相、夹杂物与基体界面或夹杂物本身开裂;晶界或亚晶界 处开裂,如下图所示。
σ-1p=0.85σ-1
• 铸铁:
σ-1p=0.65σ-1
• 钢及轻合金:
τ-1=0.55σ-1
• 铸铁:
τ-1=0.80σ-1
• 同种材料的疲劳强度σ-1>σ-1p >τ-1。这些经验关系尽
管有误差(10~30%),但用于估计疲劳强度值还有一定的参考
价值。
4.疲劳强度与静强度间关系
材料的抗拉强度愈大,其疲劳强度也愈大。中、低强度钢,
(1)该破坏是一种潜藏的突发性破坏,不论在静载下显 示韧性或脆性破坏的材料,在疲破坏前均不会发生明显的塑 性变形,呈脆性断裂,易引起事故造成经济损失。
(2)疲劳破坏属低应力循环延时断裂,对于疲劳寿命的 预测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3)疲劳对缺陷(缺口,裂纹及组织)十分敏感,即对缺陷 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因为缺口或裂纹会引起应力集中,加大 对材料的损伤作用;组织缺陷(夹杂、疏松、白点、脱碳等), 将降低材料的局部强度,二者综合更加速疲劳破坏的起始与 发展。
1.对称循环疲劳强度
对称应力循环时,应力比r=-1,平均应力
σm=0,故将σ-1定义为材料的对称循环疲劳强
度。 常见的对称循环载荷有对称弯曲,对称扭转、
对称拉压等。 对应的疲劳强度分别记为σ-1,τ-1 及σ-1P,其中σ-1是最常用的。
材料力学性能-第五章-其它疲劳类型(1)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不论是循环硬化材料还是循环软化
材料,应力-应变回线只有在循环周次
达到一定值后才是闭合的—达到稳定状
态。对于每一个固定的应变幅,都能得
到相应的稳定的滞后回线,将不同应变
幅的稳定滞后回线的顶点连接起来,就
得到图5-47所示的循环应力-应变曲线。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时控制材料疲劳行为的已不是名义应力,而是塑
性变形区的循环塑性应变,所以,低周疲劳实质
上是循环塑性应变控制下的疲劳。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由于塑性变形的存在,应力
B
应变之间不再呈直线关系,
A
循环稳定后形成如图5-44所 示的封闭回线。
E
C
O
开始加载:O A B;
卸载:B C; 反向加载:C D; 反向卸载:D E; 再次拉伸:E B;
从而产生循环硬化。在冷加工后的金属中,充
满位错缠结和障碍,这些障碍在循环加载中被
破坏,或在一些沉淀强化不稳定的合金中,由
于沉淀结构在循环加载中被破坏均可导致循环
软化。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二、低周疲劳的应变-寿命(-N)曲线
低周疲劳时总应变幅t包括弹性应变幅e和
塑性应变幅p,即t=e+p。Manson和Coffin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在双对数坐标图上,上式等号右端两项是两条
直线,分别代表弹性应变幅-寿命线和塑性应变幅
寿命线,两条直线叠加成总应变幅-寿命线,如图5-
48所示。
直线交点对应的寿命称为过渡寿 命。交点左侧塑性应变幅起主导作 用,材料疲劳寿命由塑性控制;交 点右侧弹性应变幅起主导作用,材 料疲劳寿命由强度决定。因此,在 选择材料和确定工艺时,要弄清机 件承受哪一类疲劳。
第五章金属疲劳ppt课件
最大应力σmax、最小应力σmin 及平均应力σm、 应力振幅σa。
σa=(σmax-σmin) 2
应力比γ: γ=σmin/σmax 几种常见的循环应力见图5-2。
8
编辑版pppt
9
编辑版pppt
10
编辑版pppt
对于图5-3的复杂载荷,可以经过傅 立叶变化成几种循环应力,再进行相关分 析,比较复杂,所以在此不涉及。
青铜: σ-1 = 0.21σb
31
编辑版pppt
5.3 疲劳裂纹扩展及疲劳门槛值
(Propagation of fatigue crack and fatigue threshold)
疲劳的三个过程中(裂纹萌生、亚稳扩展、失稳 扩展)以亚稳扩展最重要,对于构件中本身含有 裂纹,则其亚稳扩展就更重要,同时疲劳裂纹扩展 的规律,对于预测疲劳寿命以及提高寿命都有重 大意义。
注:Paris公式一般适用于多周疲劳(即低应 力疲劳)
44
编辑版pppt
2、 Forman 公式
Forman考虑了应力比γ和断裂韧度KIC(或KC) 对da/dN的影响,具体如下:
da/dN=c(ΔK)n/[(1-γ) KC-ΔK]
3、综合式
根据以上的讨论,可以得到以下的综合公式:
da/dN=c(ΔK-ΔKth)n/[(1-γ) KC-ΔK] 从上式可见:当ΔKΔKth,da/dN=0,即疲劳 裂纹不扩展。
38
编辑版pppt
另外从该图还可见:
当△K≤△Kth时,da/dN=0,表示裂纹不扩展 只有当△K>△Kth时,da/dN>0,表示裂纹才扩展 因此△Kth称为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单位为 Mpa.m1/2
△Kth和疲劳极限σ-1均表示无限寿命的疲劳性能 值。 σ-1指无裂纹的光滑试样,而△Kth则指有裂 纹的试样。
第5章-疲劳断裂失效分析PPT课件
降低
材料强度
增加
升高
材料塑性
增加
降低
温度
升高
降低
腐蚀介质
强
降低
2021
14
4、疲劳断裂对材料缺陷的敏感性
• 金属的疲劳失较具有对材料的各种缺陷均 为敏感的特点。因为疲劳断裂总是起源于 微裂纹处。这些微裂纹有的是材料本身的 冶金缺陷,有的是加工制造过程中留下的, 有的则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
2021
15
2021
16
5.2 疲劳断口形貌及其特征
5.2.1 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
1.金属疲劳断口宏观形貌
• 由于疲劳断裂的过程不同于其他断裂,因 而形成了疲劳断裂特有的断口形貌,这是 疲劳断裂分析时的根本依据。
2021
17
图5-1 疲劳断口示意图
2021
18
• 典型的疲劳断口的宏观形貌结构可分为疲 劳核心、疲劳源区、疲劳裂纹的选择发展 区、裂纹的快速扩展区及瞬时断裂区等五 个区域。一般疲劳断口在宏观上也可粗略 地分为疲劳源区、疲劳裂纹扩展区和瞬时 断裂区三个区域,更粗略地可将其分为疲 劳区和瞬时断裂区两个部分。大多数工程 构件的疲劳断裂断口上一般可观察到三个 区域,因此这一划分更有实际意义。
2021
39
图5-10 锯齿状断口形成过程示意图
2021
40
图5-11 锯齿状断口
2021
41
5.2.3 疲劳断口的微观形貌特征
• 疲劳断口微观形貌的基本特征是在电子显 微镜下观察到的条状花样,通常称为疲劳 条痕、疲劳条带、疲劳辉纹等。疲劳辉纹 是具有一定间距的、垂直于裂纹扩展方向、 明暗相交且互相平行的条状花样 。
2021
24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金属疲劳现象及特点 疲劳曲线及基本疲劳力学性能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及疲劳门槛值 疲劳过程及机理 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 低周疲劳
第一节 金属疲劳现象及特点
一、变动载荷和循环应力 1、变动载荷和变动应力 变动载荷:载荷大小、甚至方向均随时间变化的载荷。 变动应力:变动载荷在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值。分规则周 期变动应力和无规则随机变动应力两种。 2、循环应力 规则周期性变化的应力称循环应力,表征应力循环特征的几个 参量: 最大应力 σmax 最小应力 σmin 平均应力 σm=(σmax+σmin)/2 应力幅 σa=(σmax-σmin)/2
三、疲劳宏观断口特征
典型的疲劳断口按照断裂过程可分为三个 区域,疲劳源、疲劳区和瞬断区。
1、疲劳源
疲劳源(或称疲劳核心),疲劳裂纹萌生的策源地,一 般总是产生在构件表面层的局部应力集中处,但如果构件 内部存在冶金缺陷或内裂纹,也可在构件内部或皮下产生 疲劳源。 疲劳源区光亮度最大,在断口上常能看到一个明显的亮斑。 疲劳源有时不止一个,尤其在低周疲劳下,其应力幅值较 大,断口上常有几个不同位臵的疲劳源。可以根据源区的 光亮度、相邻疲劳区的大小,贝纹线的密度去确定各个疲 劳源的产生顺序。 源区光亮度↑;相邻疲劳区越大;贝纹线越多越密者→疲 劳源越先产生。
如认为疲劳裂纹扩展的每一微小过程类似 是裂纹体小区域的断裂过程,ΔK就是裂纹 尖端控制疲劳裂纹扩展的复合力学参量。
3、da/dN--Δk ( lgda/dN-- lgΔk)曲线 将a-N曲线可转化为由Δk控制 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曲线: da/dN -Δk 或 lgda/dNlgΔk 由曲线可知,可分为三个区: I区:疲劳裂纹初始扩展阶段 da/dN很小。 随Δk↑→da/dN快速提高,但 Δk变化范围很小, da/dN提 高有限,所占扩展寿命不长。
第5章 结构疲劳寿命分析
R= -1时,弯曲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极限可估计为
Sf (弯曲)= 0.5Su
(当Su < 1400MPa)
Sf (弯曲)= 700MPa (当Su ≥ 1400MPa)
二.疲劳分析基本理论
(一)应力疲劳分析理论
2. S-N曲线的近似估计
(1) 疲劳极限Sf与极限强度Su的关系
R= -1时,轴向拉压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极限为
主要内容
一.疲劳的基本概念 二.疲劳分析基本理论 三.疲劳设计分析方法 四.疲劳分析工程应用案例
二.疲劳分析基本理论
根据结构作用的循环应力的大小,疲劳可分为 应力疲劳 和 应变疲劳
二.疲劳分析基本理论
(一)应力疲劳分析理论
若最大循环应力Smax小于材料屈服应力Sy ,则称为应 力疲劳;因作用的应力循环水平较低,寿命循环次数 较高(疲劳寿命Nf一般大于106次),故称为高周疲 劳。
Sf (拉压)= 0.35Su
R= -1时,扭转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极限为
Sf (扭转)= 0.29Su
¾
注意:不同载荷作用形式下的疲劳极限和S-N曲线不同。
二.疲劳分析基本理论
(一)应力疲劳分析理论
2. S-N曲线的近似估计
(2) 无实验数据时S-N曲线的估计 若疲劳极限Sf和材料极限强度Su为已知,S-N曲线可用下述方法 作偏于保守的估计。 由S-N曲线的幂函数形式 S m N = C ,通过一定假设确定参数m和C。
二.疲劳分析基本理论
(一)应力疲劳分析理论
破坏的定义:
疲劳破坏有裂纹萌生、稳定扩展和失稳扩展断裂三个阶段。应 力疲劳理论只研究裂纹萌生寿命。因此定义“破坏”为
① ②
高分子材料的疲劳
3
高分子材料性能学
5.1 疲劳破坏的一般规律
疲劳:工件在变动载荷或应变长期作用下,因累积 损伤而引起的断裂现象
疲劳破坏时的最大应力<σb,甚至<σs 不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呈现脆性的突然断裂 疲劳断裂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断裂
寸ac后,da/dN无限大,裂纹失稳扩展,试样断裂; 第二,应力幅愈大,裂纹扩展速率愈大,ac相应减小
KI Kmax Kmin Y max a Y min a Y a
ΔKI就是裂纹尖端控制疲劳裂纹扩展的复合力学参量
24
高分子材料性能学
4、da/dN-ΔKⅠ(lgda/dN-lgΔKⅠ) 将a-N曲线上各点的da/dN 值用图解微分法或递增多项式
7
高分子材料性能学
二、疲劳破坏的概念和特点
1、疲劳破坏的概念: (1)疲劳的破坏过程:
变动应力→薄弱区域的组织→逐渐发生变化和损伤累积、开裂 →裂纹扩展→突然断裂。
(2)疲劳破坏: 循环应力引起的延时断裂,其断裂应力σ<σb ,甚至σ<σs
(3)疲劳寿命: 机件疲劳失效前的工作时间。
(4)疲劳断裂:经历了裂纹萌生和扩展过程。 断口上显示出疲劳源、疲劳裂纹扩展区与瞬时断裂区的特
的丛生簇状结构,每肋条间次级裂纹源显示出细砂 结构。
33
高分子材料性能学
1.大多数结局态(如PP、PA、POM)和非晶态 (如PC、PMMA)高聚物均倾向于显示应变软化 效应。 2.高韧性的材料,如PP、PA初期变化明显,而后 进入稳定状态,如PC初期有一孕育期,而后出现 明显软化,再进入稳定状态。 3.低韧性材料,如PMMA,软化效应相对较弱 4.多成分材料,如ABS倾向于在全疲劳寿命期呈连续 软化降低状态。
材料性能学第5章
图5-9 F-R再生核模型
24
a—交变应力为零,循环开 始时,裂纹处于闭合状态。 b—随拉应力增加,裂纹前 端因解理断裂向前扩展。 c—在切应力作用下,沿 45°方向在很窄范围内产生 局部塑性变形。 d—发生塑性钝化,裂纹停 止扩展。 e—应力为零或进入压应力 周期,裂纹闭合,其尖端重 图5-10 脆性疲劳条带形成过程示意图 新变得尖锐,但裂纹已经向 前扩展了一个条带的距离。
以提高疲劳抗力。 ▶ 晶界开裂产生裂纹
晶界弱化、粗化等也会使晶界开裂。强化、净化、 细化晶界,可提高材料的疲劳抗力。 ▶ 材料内部的缺陷(如气孔、夹杂、分层、各向异 性、相变或晶粒不均匀等),都会因局部的应力集 中而引发裂纹。
19
疲劳裂纹扩展的方式和机理 ▶ 疲劳裂纹扩展,按扩展方向可分为两个阶段
常将0.05~0.10mm的裂纹定义为疲劳裂纹核, 由此来确定疲劳裂纹的萌生期。
14
疲劳裂纹一般都萌生于零件的表面,可能有三 个位置: 对纯金属或单相合金,尤其是单晶体,裂纹多 萌生在表面滑移带处,即所谓驻留滑移带的地方。 当经受较高的应力/应变幅时,裂纹萌生在晶 界处,特别是在高温下更为常见。 对一般的工业合金,裂纹多萌生在夹杂物或第 二相与基体的界面上。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显示出疲劳条带。疲劳带是每次循环 加载时形成的。
20
图5-7 疲劳条带 (a)韧性条带×1000 (b)脆性条带×600
21
► 裂纹扩展的塑性钝化模型(L-S模型)
a—交变应力为零,循环开始时, 裂纹处于闭合状态。 b—拉应力增加,裂纹张开,且 顶端沿最大切应力方向产生滑移。 c—拉应力达到最大时,滑移区 扩大,裂纹顶端变为半圆形,并 停止扩展。裂纹顶端由于塑性变 形产生塑性钝化,应力集中减少。 d—应力反向,滑移方向改变, 裂纹表面被压拢,裂纹顶端弯折 成一对耳状切口。 e—压应力最大值时,裂纹完全 图5-8 韧性疲劳条带形成过程示意图 闭合,并恢复到开始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按应力状态: 弯曲疲劳、扭转疲劳、拉-压疲劳等 ③按环境和接触情况: 腐蚀疲劳、高温疲劳、接触疲劳、热疲 劳等; ④按载荷类型 切断疲劳与正断疲劳
一、基本形式
1、切断疲劳 切应力 >缺口切断强度→萌生裂纹 源区→平面应力状态→沿应力轴45°,沿 滑移面方向扩展 因FCC单相材料正断强度 > 切断强度,所 以裂纹早期、晚期扩展以这种方式 低强度高塑性材料→大应力幅、加载速 度快以此种方式 薄壁件→以此种方式
通常在表面缺陷处起裂→向对面扩展 内部有缺陷→内部起裂→弧带为圆形→瞬断 区在外侧。 应力集中大→多源或凹弧线;瞬断区椭圆形 载荷大→瞬断区大
返回
(2)弯曲疲劳
交变单弯(机翼大梁、悬臂构件)
位置→与轴线90° 源→无应力集中在最大拉应力处或缺陷处 应力→高→多源、疲劳区小、弧线弯;低 应力→反之 应力集中大→弧线凹 负荷大→瞬断区大 塑性差→瞬断区大 温度低→瞬断区大
采用弹性垫片→消除振动 加大相对运动振幅→旋转运动结构 采用异种材料→降低粘着倾向 表面处理→镀膜;化学热处理
案例:航空发动机叶片
根部与涡轮盘固定→尾部因环形气流→激 振→可能发生共振→属于高频、低应力疲 劳→特征同前 接近设计转速→工作中偶然振动→迫使叶 片振动加剧→引起更大的激振气动力→恶 性循环→振幅加大→颤振→属于高应力低 周疲劳→特征同前
6、环境 高温→滑移增加→疲劳强度降低 腐蚀→疲劳强度降低 7、载荷 次载锻炼→疲劳强度升高 复杂循环载荷,加载方式→影响寿 命
二、预防措施
1、延缓裂纹萌生 喷丸、细化晶粒、形变热处理、表面淬 火、渗碳…… →产生压应力→阻止裂纹 发展 渗N→表面残余压应力最大;渗C、表面 淬火→次表层残余压应力最大 2、降低裂纹扩展速率 裂纹前沿钻孔法 表面裂纹刮磨修理法 增加有效截面或补金属→降低应力→阻 止裂纹
(1)辉纹
密度
初期密而直、一定间距、平行、垂直扩展方向, 与载荷循环对应。应力幅大→粗。 与宏观海滩花样实质相同。 直线、弧线、S形(碳化物阻碍、改变方向) 组织不同→粗细不均匀
清晰度
张开性裂纹出现; fcc 明显。 合金结构钢→稀少、短、不连续、分布不均匀 载荷小、高强度钢、低频率疲劳、加工硬化大、 腐蚀环境→不明显
案例
在锅炉、汽轮机、航空发动机等零件的 强度计算时,传统观点:多用蠕变强度 或高温疲劳等性能数据作为设计、计算。 实际是热疲劳引起破坏。 造成此类零件或构件热疲劳原因: 1)存在温度梯度,如蒸气锅炉管道、涡轮 盘等; 2)存在温度差; 3)膨胀系数不同,如铁素体钢与奥氏体钢 的焊接等
§4疲劳断裂的原因与预防
一、原因 1、设计
结构孔、槽、螺纹……→应力集中过大 合理设计、喷丸、滚压(应力疲劳有效)、 表面热处理→改善 粗糙度对静强度影响不大,对疲劳→明显 疲劳极限高、材料强度高→粗糙度影响大
2、机械加工
3、材料及组织状态
选材不当 组织不良(晶粒粗大、脱碳、夹杂缺陷) 表面热处理→改善 4、尺寸大→疲劳强度降低 5、装配 应力大→塑性变形→疲劳强度降低 应力小→孔隙→擦伤→裂纹
位置 中心(载荷大、应力集中),或单侧(取决于载 荷类型) 形貌
脆性材料:结晶状、放射状或人字纹,与主应力垂直 ; 塑性材料:纤维状,并出现450剪切唇口区。
起重机轮子的疲围绕疲劳区的是瞬断区, 具有人字型条纹。
二、各区域位置与形状 (1)拉压(连杆)
3、机理
先腐蚀→形成膜→交变应力→膜破坏→阳极溶解→ 腐蚀→起裂→介质+应力→腐蚀疲劳
4、断口特征
裂纹源:多源,从腐蚀坑底部形成。可在晶内或 晶界处萌生,常成群出现。 穿晶解理脆性疲劳条纹。
5、裂纹
裂纹外宽内窄,成楔形;通常穿晶。 多条裂纹、成群、较宽,加载频率低→沿 晶
镀Zn、Ni;表面处理……
1、高周疲劳 5 N >10 ;σ<σs 断面大部分为疲劳扩展区 细小辉纹+前述特征 2、低周疲劳 N < 104;低频;σ≥σs 多源;断口粗;与静载断口相似 超高强度钢→无辉纹→沿晶+微孔 有时扩展区局部出现轮胎花样 高温→容易变形→辉纹明显、并有二次裂纹
3、振动疲劳
3、特征 高温、高应变→疲劳 多源,表面起裂(刀痕、孔、 缺口……),表面龟裂或平行裂 纹 裂纹两侧因高温氧化,合金元 素贫化,故显微硬度低于基体
断口
宏观断口深灰色,有氧化物覆盖 微观断口→韧窝底部有辉纹(粗大)。氧 化严重→花朵状(氧化膜龟裂)。 沿晶(高温)或穿晶裂纹,裂纹内有氧化 物 材料热疲劳性能好→穿晶,反之→沿晶
(3)疲劳沟线
不同裂纹源→汇合→台阶(一次沟线) 扩展区裂纹 → 遇到硬质点 → 质点前沿应 力集中→破裂→二次沟线 非河流,不在解理面上 与辉纹垂直
(4)二次裂纹
平行辉纹或在其中,在稳定扩展区细, 快速扩展区加粗。机理不详。
(5)静载花样
低周、高应力 高周疲劳中、后期 →裂纹尖端→塑性 变形→韧窝 高强度钢、厚度大、 脆性材料+应力高
(3)扭转疲劳
正断
通常表面起裂,与轴线45°,最大正应力引 起 单向扭转→螺旋状 单向扭转+缺口→棘轮花样,因螺纹退刀槽应 力集中,台肩处产生六个疲劳源。 双向扭转→星形,裂纹在花键凹槽尖角应力集 中处产生,并沿与最大正应力垂直方向扩展, 并在轴中央汇合。 双向扭转+应力集中→锯齿花样 (双向电机轴)
4、影响因素 温度升高→容易发生 两种工作材料膨胀系数不同→容易发生 晶界脆性相析出→容易发生 结构约束变形大→容易发生 晶粒不均匀、粗大→容易发生;等轴晶 粒好 铸态成分偏析
5、措施
合理设计→减少应力集中、温差 选热疲劳性能好的材料→热模具钢选材中 Cr钢优于3Cr2W8V 适当细化晶粒、兼顾creep性能 表面防护,例如叶片渗铝
第五章、疲劳断裂失效分析
各种疲劳断裂特征 影响因素 改进方法
§1疲劳断裂失效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不同方法分类: ① 按断裂寿命和应力高低: 5 高周疲劳:寿命高 Nf >10 ,应力低(σ <σs),也称低应力疲劳,一般疲劳多属 于此类。 2 5 低周疲劳:寿命低 Nf =10 ~ 10 ,应力 高(σ>σs ),常有塑性应变,也称高应力 疲劳或应变疲劳。
6、措施
不锈钢消声器使用断裂,脆性辉纹
案例
安全阀弹簧使用1 年,在水与水蒸汽 交界处断裂。 成分、热处理、硬 度都合格。 检查断口形貌、金 相、裂纹形态。 判据?
三、热疲劳
1、过程 温度梯度→热应力循环→材料胀缩→ 应变→损伤(热模具、锅炉设备) 2、原因 高温、长时间→组织变化→材料脆化。 机理不十分清楚,通常认为是蠕变+疲 劳损伤造成。
切断 断面平行或垂直轴线,最大切应力 引起 容易出现疲劳弧线 混合断裂 沿最大切应力方向开裂,沿最大正 应力方向扩展,截面台阶状
三、疲劳断口微观分析
辉纹 轮胎花样 疲劳构线(台阶) 二次裂纹 不规则的表面特征 穿晶或沿晶。高温、低温、腐蚀、应力 大→沿晶 静载花样
2、正断疲劳
正应力致断,初始裂纹与应力轴垂直 裂纹尖端→平面应变状态、 应力集中严重的面→出现 通常BCC材料裂纹扩展中、后期出现 高强度、低塑性、粗截面、小应力幅、 低速加载、腐蚀环境、低温→容易出现
3、混合疲劳
以上两种形式同时出现
二、疲劳的一般特征(高周)
1、突发性:三个区,无明显塑性变形 2、低交变载荷 3、损伤积累 裂纹萌生孕育期与应力幅、应力集中、材料 质量、温度、介质、试样形状等有关 4、对材料缺陷、表面状态极其敏感 5、对腐蚀敏感
辉纹类型
塑性辉纹
连续、一个方向弯曲 真空→不明显
脆性辉纹
裂纹沿解理平面扩展,尖端塑性变形很小。
辉纹+河流花样(与扩展方向一致)。 脆性材料或高强度塑性材料(腐蚀环境下)
→容易出现。 Fcc不发生解理→不出现脆性疲劳辉纹。
(2)轮胎花样
疲劳裂纹形成后→压应力作用 → 凸出硬质点(切变位移)→擦痕 压缩载荷→ 出现 与辉纹平行,不是疲劳本身形貌 低周疲劳容易出现。 压应力过大或过小→不出现
高应力作用(低周或高周瞬断区)的 韧窝+辉纹
判定
宏观与微观结合 工作状态 材料不同→特征有差异
源区
瞬断 区
失效分析案例
例:模锻机锤杆, 40Cr钢经调质,使用 一个月断裂 服役条件:工作时, 承受大压-小拉,但 并不绝对垂直,存在 附加的弯曲应力。 断口分析:疲劳源始 于?
4、接触疲劳(磨损疲劳)
产生:循环接触压应力→局部剥落(滚动 轴承、齿轮、车轮) 特征
表面、次表面麻点;剥落 源区→疲劳台阶 辉纹因摩擦断续、不清楚 介于疲劳于磨损之间的破坏方式
影响因素 表面、夹杂、应力集中、润滑、载荷……
轴承滚道表面剥落
二、腐蚀疲劳
1、工作条件:腐蚀环境+交 变载荷 2、特点 任何金属均可能发生 不存在疲劳极限 疲劳、腐蚀特征兼有,加 载频率低→趋于SCC 低频、低载→腐蚀速度跟 得上→发生 无需特定介质,在空气中 也发生 温度升高、介质浓度升高 →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