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与教育质量的思考
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水平也在不断增加。
但是,高等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招生质量不稳定、培养方向不明确、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
一、招生质量不稳定高校的招生质量是教育质量的基础,而目前高校的招生质量不稳定现象比较严重。
一方面,高校为了扩大规模,过分追求招生人数,导致招生标准降低;另一方面,招生过程中可能存在内外勾结,收取“保送费”等不正当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高校需要加强对招生过程的监管,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招生。
同时,应该加强对招生考试的监管和评价,预防和惩处弄虚作假等不正当行为,提高招生的公信力和公正性。
二、培养方向不明确高校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在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但是,目前高校教育存在很多培养方向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
导致一些毕业生虽然学到了知识,但却无法适应社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应该根据国家的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重视对专业和课程的设计,创造性地设计与创新,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培养出市场还有较大需求和适应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
三、社会认可度不高高校的社会认可度越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就越高。
但是,由于一些原因,目前高校的社会认可度还有待提高。
一方面,高校在面对学生的培养时过于追求学科水平和科研成果,对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综合素质要求相对低;另一方面,高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较难直观地呈现出来。
为了提高高校的社会认可度,高校应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配合,重视毕业生的社会实践和综合素质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活动,增强社会认可度和具体就业指导力度,争取社会各界对高校的认同。
总之,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有很多,需要不断探索、改进和实践。
当我们重视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共同为之努力,才能让高等教育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做贡献。
大学学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大学学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一、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阶段,承担着培养国家人才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
然而,大学学校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教育质量下降:部分大学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以及教学方法滞后等问题,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2. 学生整体素质亟待提高:部分大学对入学条件过于宽松,使得一些没有拥有足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学生进入了大学。
这导致了整体素质水平的下降,并且影响到了教育效果。
3. 学科脱节:某些课程内容与实践需求脱离较远,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这种情况下,毕业生很难符合市场需求,从而增加了就业压力。
4. 大规模办学困境: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发展,大规模办学导致的资源紧张和师资匮乏成为了不少大学面临的问题之一。
二、改进措施:1. 提高教育质量:大学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
同时,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评价体系建设,提升师资力量水平。
此外,引入先进教育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增加互动性和实践性,以提高教育质量。
2. 加强选拔机制:大学应该通过完善招生考试制度、根据个人素质和潜力进行综合评价来选择适合的学生。
这可以通过改革高考制度或者引入更符合现代需要的综合能力测试来实现。
只有选拔出真正具备基本素质和潜力的学生,才能保证他们得到良好的教育。
3. 融通求变:大学需要关注社会发展需求并与市场紧密结合,在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
加强与企业和行业联络,并及时更新专业内容。
另外,大学可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项目、提供国际交流机会等措施来增加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4. 合作共享:大学可以通过合作办学、资源共享等方式解决师资匮乏和资源紧张问题。
与其他高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课程设计、教师培训,以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5. 注重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大学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软实力。
加强人文社科、艺术等非专业课程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使他们具备适应多变环境的能力。
高等教育的评估与质量保障
高等教育的评估与质量保障高等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对于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保障教育质量和提升教育水平成为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评估与质量保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从评估的目的与意义、评估机制的建立、质量保障的需求以及国际合作经验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评估的目的与意义高等教育评估是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和判断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整体发展。
评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评估可以提供高等教育质量的信息和数据,为决策者制定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
通过评估结果,政府和高校可以了解教育质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升教育质量。
其次,评估可以促进高等教育内部的改革与创新。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到高校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高校改进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指导意见,推动高校内部的改革与发展。
最后,评估可以提高教育质量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通过评估的公开与透明,可以使社会各界更加了解高等教育的质量水平,为学生和家长选择高校提供参考依据,增加教育的公平性和可信度。
二、评估机制的建立评估机制的建立是实施教育评估的重要保证,要确保评估的公正、客观和科学。
评估机制的建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立多元化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
评估方法和指标应多样化且科学合理,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手段,注重评估结果的可比较性和可信度。
其次,加强评估的过程监管和技术支持。
评估过程中应加强对评估人员的监管和培训,确保评估过程的公正性和专业性。
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评估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提高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
最后,强化评估结果的应用与反馈。
评估结果应及时公布,为学校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也要向被评估高校提供具体改进的建议和指导,促进高校内部的持续改进。
三、质量保障的需求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评估工作的根本目标,要求高等教育机构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保障措施和机制。
以规模和质量为视角 刍议高校办学效益
模和教育质量尤为重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办学规模 和教育质量 , 是高校端正办学思想, 明确办学方 向,
提高办学效益, 保证办学水平的重要前提。
l 办规模
11 适度规 模 .
te q ai d po t. h u t a rf s l yn i Ke o d :rft cae u ai y W r sp o ;sl ;q l t i y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对教
育特别是对高等教育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高等教 育不仅仅是一项公益事业, 而且还是一项产业 , 尽管 我们把它视作一项特殊产业。是产业就应具备有产
高校作为一个投入产出系统 ,其主要功能是培
等教育 的发展提供 了 良好 的外部 环境和相当的空 养高级人才. 而培养 的过程需要成本. 因此不排除资 间。因此, 努力提高高校办学效益, 既是学校 自身生 源配置在任何层次上有利益机制的存在和驱动的可
存和发展的需要 ,也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能性 , 存在规模效益的问题。1 【 1 虽然规模不等于效益 , 的需要。 但一定的效益必然要求一定的规模作支撑,没有规 影响高校办学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以办学规 模, 效益 自 然受到影响。但并非规模越大效益越 高,
维普资讯
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 5卷第 1 期 2 O 年 3月 O6
J un lo h n sa T l o o r a fC a gh ee mmu iai c ne t ,
a d T c n lg c t n o e e n e h oo y Vo a i a C n g ol
浅析如何提升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
改革教育是近十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 , 如何改革才是关键 。 对 于持续增长 的学生数 量 , 学校应该做 好相应准备工作 , 国家应
该提供相应扶持资金以保证教育质量 的稳步提升 。 2 . 1 加强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保证 ,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
教育质量 的根本 。师资力量不仅要从数量上 突破 , 更要保证其质 量 。教师们 的高质量不仅是实现全 年教学计划 的关键 , 更是突 出
班教学那样偷懒甚至缺勤 , 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帮助很 大。但小班 教学也会牵涉 多方 面问题 , 最 为突出的就是教室分配 问题 , 许多
高等教育 的根本 目标是 培养学生 的实 际动手能力 、 创 新能 力、 应对 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 但这些所谓 的“ 教育之根本 ” 在高等
院校 扩 招 以后 就 完 全 变 样 了 。
式。它的好处在 于可 以集 中老师的注意力在少数学生身上 , 因地 制宜的发挥其教学能力 , 针对个别学生还可以进行个别辅导 。另
的、 具有独特 创新 能力的优秀人才 , 以应对我 国持续 增长的高人 才需求 。
1 高校教育 目前存在 的问题
外, 对学生而言 , 小班教学也会让他们集 中精力听课 , 无法再像大
理者 , 首先必须对工作抱有热情 , 平时 与学 生的沟通交流要展现
个学生管理者 的人 文关怀 , 成 为学生的 良师益友 。另外 , 学生 管理者还应积极 为学生灌输加强 自身综合 能力 的思想。 当代社
一
自身办学特色 的窗 口, 应该不断 的通过多种途径来优化教师群体 的素质 。第一 , 适 当安排一些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培训及学 习, 积 累实践工作经验 , 提高教学实践性 和实效 性 ; 同时 , 还应聘
关于扩大我院成人教育办学规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扩大办学规模 , 提高教学质量 , 提高学生上课到课率 , 减少学生流失率 , 应引起我们高度关
注和思考 。 首先 , 做好招生宣传是扩 大我院成人教育办学规模的基本前提 。 学校职能部门必须重视 招生宣传工作 , 根据珠海市生源分布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做好宣传计划 , 并充分利用我院成人 教育办学点的优越地理位置和雄厚的师资队伍及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 做好招生宣传 , 抢 占市 场最高点 。 据笔者了解 , 珠海市成人教育生源 大多分布在工业区 , 特别在南屏工业区 , 学生 主要 以打工一族为主 。我们的招生宣传就必须渗透进各工业区 , 宣传我们的办学特点以及我 们的办学优势 , 提高我院成人教 育办学知 名度 。另外 , 在人流密集地区张贴招生简章 。比如 在香洲湾仔沙 、吉大新华书店 , 香洲南坑新一佳 、拱北万佳文华书城等 , 该地人流密集 , 如 在此张贴招生简章 , 对我院成人教育定能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 第 二 , 职 能部门必须及时制定招生计划 、印制招生简章并举办成人高考免费辅导班 。学 院成人教育职 能部门应根据市场需要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招生计划 , 招生部门根据招 生计划相应印制招生简章并进行招生宣传 , 同时举办成人高考辅导班 。关于辅导班 问题 , 目 前珠海市各办学机构举办的成高辅导班均为免 费的 , 如果我们 不顺应市场 , 而对辅导班进行 收费 , 尽管收费很低 , 但对于打工一族来说 , 已成为进人我院的一道高高的 门坎 。
成人高考生源还是比较多的 , 但在那里也有众多的办学机构 , 竞争非常激烈。 如果我院做好 与办学点的沟通工作 , 搞好招生宣传并给予一定的政策 , 凭借我院的优势 , 定有我们的立足
空间 。
第四 , 加强校企合作 、 校校联合 。 一是加强校企合作 , 双方互相支持 、 互相渗透 , 实现 双赢 。 企业负责组织生源并负责管理 , 学校利用本校教学资源 , 对企业在岗 职工进行全面的 系统培训 , 有效提高在岗职工学历文凭和工作能力 , 从而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 为此 , 学校职 能部门应深入企业了解情况 , 并根据企业需求和市场需要 , 及时进行专业设置 、 课程开发 , 制定招生计划 。同时 , 在企业附近设立教学点 , 方便学生就近上课 , 节省时间 , 减少开支 , 有效提高到课率 。另方面 , 加强与其他培训学校联合 , 是拓展我院成人教育发展一条新途 径。 两校携手合作 , 充分利用各自 的资源优势并合理配置 , 实现师资共享 , 达到双赢 。 如我 院与珠海前程学校联合办学 , 就是一项成功的事例 。 第五 , 做好引导电大开放教育中途退学的学生转读成人教育工作 。 据了解 , 我院电大开 放教育相当部分学生因无法通过省电大统考而选择中 途退学。 如果我们给退学学生细致的做 好引导工作 , 介绍我院成人教育办学特点 , 建议并鼓励他们参加成人高考转入我院成人教育 继续学习 , 对通过省电大统考合格的课程采取免修免考 , 并在学费收取上采取优惠政策 。 这 样 , 不但给那些学生能够继续学习的机会 , 相对减少开放教育学生流失率 , 也相应扩大我院 成人教育办学 规模 。 第六 , 必须提高教学质量 。 提高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到课率的前提 。 学院必须强化 “ 教 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生命线 ” 的意识 , 不断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目标 , 不断加强教 师队伍的建设 , 强调成人教育的重要性 。 在成人教育教学中 , 要改变旧的教学模式 , 针对成 教学生基础较差 、 接受能力不强的特点 , 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 。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 不能千篇一律 , 照本宣科 , 更不能用教普高的教学方法用在成人教育的教学上 , 而应根据成 教学生的特殊性 , 用生动、 激情 、 幽默的教学情境去营造 良 好的教学氛围 , 让学生在上课中 兴奋 , 在兴奋中求知识 。 如果教师面授质量不高 , 或备课不充分 , 讲课枯燥无味 , 教学质量 下降 , 势必影响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 直接影响学生到课率 。同时 , 教师应多与学员沟通 。 教 师在上课过程中 , 学生是听课对象 , 是主体 , 教师所授知识学生能否接受 , 那就必须通过师 生沟通 , 听听学生意见 , 并真诚开朗的接受学生反馈信息 。 作为一名教师 , 具有 良好的沟通 方法并乐意与学生交朋友 , 对教师的自身教学效果和学员的接受程度将大为改善 , 从而有效
论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的和谐发展
黑龙江 高教研 究
H inj n eerhs nHg e E ua o e oga gR sace i r dct n l i o h i
No 5 2 1 . 0 0
s ra . .1 e i1 No 93
论 高等教 育规 模 与质 量 的和谐 发展
的关系, 而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 它们并非相互排斥、 无法 就业的结构, 使原本属于精英阶层的大学生现在更多的则要 兼容, 而是可以同时兼顾 、 同时兼得 。这种观点现在基 面向基层就业, 笔者认为, 这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 本上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成为共识。但在现有 的研究 发展都是有利的。高等教育学术界现在已经基本上公认, 当
中国高等教育近十年来最显著的发展和最大的成就便 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之间的关系问题 , 实质上是高等教育内 是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 近十年来, 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诸 外部关系规律在高等教育发展问题上的反映。 多问题、 所做的诸多改革都是在规模扩大的基础上产生和进
一
行的。而几乎与此同时, 高等教育质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 术界和政府、 、 公众 媒体普遍关注的热门词汇, 04年以 自20
中, 无论是借用管理学中“ 和的天才” 的理念¨ 。还是借用 , 前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属于结构性的就业难, 如果从数 社会学中“ 随机而变” 的态度口 , J都只能对二者的关系做简 量上看, 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仍大大高于毕业生人数。关于
单的描述, 而不可能从本质上探讨二者的关系。笔者认为, 第二个问题, 责难的声音主要集中在高考招生分数线的下降
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在这种跨越式的发展中, 中国高等教 扩大了55 倍, .3 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l
上 官 炜 尹 莉 君
( 林空军学 院 轻武器射击教研室 . 西 桂林 桂 广 5 10 ) 4 0 3
对 提 高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的 点 思 几 考
摘 要 :随 着 高等 教 育 规 模 的 扩 大 , 高校 教 学 质 量 的 提 高 将 面 临 极 大 的挑 战 , 何 提 高 高校 的教 学 质 量 , 何 培 养 具 如 如 有 国际 竞 争 性 的 综 合 性 人 才 , _ 从 培 养模 式 、 学计 划 、 本 丈将 教 教 学 方 法 等 多 方 面进 行 论 述 。 关键 词 : 学 质 量 培 养 模 式 教 学 方 法 教
各 类 创新 性 人 才 。 2. 化 学 历 教 学 改 革 . 养 具 有 创 新 性 的 综 合 性 人 才 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培 在 当 前这 个 瞬 息 万 变 的 时 代 ,为 了 适 应 新 形 势 和 培 养 复
生 在 校 期 间 的 实 践 教 学 。 实 践 教 学 内容 主 要 是 从 学 科 知 识 组 织 结 构 出 发 .选 择 最 能 反 映 本 学 科 基 本 实 验 技 术 的 实 验 内 容 组 织 教 学 , 注 意 实 验 题 目与 内容 理 论 联 系 实 际 . 互 衔 接 。 并 相 防 止 和 减 少 重 复 。重 视 培 养 学 生 的 基 本 实 验 方 法 和 基 本 实 验 技 能 , 化 对 学 生 实 验 结 果 的 评 判 , 化 实 验 过 程 的 规 范性 操 弱 慢 作 , 视 主 动 、 造 性 构 思 设 计 能 力 的 培 养 , 终 达 到 培 养 学 重 创 最 生 的 实 践 能 力 和 创 新 能 力 的 目的 。 3加 强 教 学 环 节 的 管 理 。 高 师 资 队 伍 的 素 质 . 提 加 强 对 教 学 环 节 的 管理 、规 范 和 监 控 也 是 提 高 教学 质 量 的 关 键 所 在 。对 每 一 门课 程 , 律 实行 课 程 责 任 负 责 制 , 门 一 每 课 程 至 少 由3 教 师 以 上 的 成 员 组 成 该 门 课 程 的 教 学 大 纲 、 位 教 学 改 革 、多 媒 体 课 件 等 由 责 任 教 师 负 责 组织 该 课 程 小 组 的 教 师 统 一 制 作 , 成 课 件 库 , 达 到 事 半 功 倍 的 效 果 . 有 新 形 以 如 的 知 识 、 的 教 学 方 法 由教 师 自主加 入 到 课 件 库 中 , 对 课 程 新 而 内容 和 教 学 大 纲 的修 改 ,则 由课 程 小 组 的 老 师统 一 完 成 同 时 . 校 要 对 年 轻 教 师 实 行 助 教 制 和 一 帮 一 扶 制 。 青 年 教 师 高 使 尽快地成长起来 , 尽快 投 入 到 教 学 的 第 一 线 。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校 要 严 格 教 学 环 节 的 管 理 、 量 小 组 的 高 质 成 员 与 责 任 教 师 担 当起 对 其 他 教 师 的教 学 效 果 的 监 控 .建 立 校 、 、 程 责 任 教 师 的 三级 听 课 制 度 , 通 信 息 反 馈 渠 道 , 院 课 畅 加 强 与 学 生 的联 系 , 立 以 课 堂 教 学 为 中 心 、 建 以学 生 为 主 体 的 课 堂 教 学 质 量 评 估 制 度 , 括 作 业 批 改 情 况 、 疑 情 况 、 生 的 包 答 学 评 教 结 果 、 卷分 析情 况 等 。 试 由于 科 学 的 飞速 发 展 .教 师 素 质 的提 高 也 是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不 可 缺 少 的 部 分 。 校 应 制 定 完 善 的 教 师 培 训计 划 , 中 青 高 将 年 的 优 秀 教 师 定 期 送 到 国 外 的 大 学 和 国 内 的 一 流 大 学 与 公 司 , 行 新 知 识 、 技 术 的 培 训 , 高 青 年 教 师 的 素 质 , 适 应 进 新 提 以 新 形 势 的 要 求 4 坚持 教 学 方 法 的 改 革 。 步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 逐 有 了 好 的 教 学 体 系 设 计 方 案 ,还 必 须 有 好 的 教 学 方 法 予 以 实 现 . 样 才 能 产 生 好 的 教 学 效 果 。 因 此 , 学 方 法 的 这 教 改 革 将 是 势 在 必 行 , 教 学 方 法 中 , 校 要 结 合 专 业 的 特 色 在 高 制 定 出 可 行 教 学 方 案 。 教 学 方 法 的 改 革 方 面 , 要 有 以 下 在 主 几点 :
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施 学 分 制 , 们 必 须 制 定 一 套 完 善 的 规 章 人 才 , 适 应 未 来社 会 的 发展 。 重 视 学 科 量 我 以 在 制度 , 形成 良好 的学 术 氛 围 , 定 新 的 教学 基 础 的 同 时 , 应 重 视 并 加 强 实践 环节 , 制 也 充 深 度 和 广 度 决 定 学 时 和 学 分 。 能 忽 视 课 学 内容 主要 是 从 学 科 知 识 组 织 结 构 出 发 , 不 有 了 好 的 教 学 体 系 设 计 方 案 , 必 须 还 教学 效 果 。 因此 , 教学 方法 的改 革 将 是 势 在 才 大纲 , 正确 理 解 学 分 制 的 学 时 , 据 课 程 的 分 利 用 学 生 在 校 期 间 的 实 践 教 学 。 践 教 有 好 的 教 学 方 法 予 以 实 现 , 能 产 生 好 的 根 实 在 结 程 内 涵 , 视 教 学 质 量 , 纯 追 求 学 分 数 选 择 最 能 反 映 本学 科 基 本 实 验 技 术 的 实 验 必 行 , 教 学 方 法 中 , 合专 业 的特 色 制 定 忽 单 并 在 量 , 严 格 管 理 , 进 和 保 证 教 与 学 的 质 内 容 组 织 教 学 , 注 意 实 验 题 目 与 内 容 理 出 可行 教学 方案 , 教 学 方 法 的改 革 方 面 , 要 促 量 , 强 教 学督 导 和 评 估 工作 , 励 教 师 工 论 联 系 实 际 , 互 衔 接 , 止 和 减 少 重 复 。 主 要 有 以 下 几 点 。 加 激 相 防
三步 的 战 略 目标 迈 进 的 关 键 时 期 , 等 教 出 综 合性 课程 , 个 学 科 的 综 合 , 取 其 中 高 几 选
育 的 规 模 也 在 迅 速 扩 大 , 等 教 育 的 均 衡 最 重 要 的 内 容 , 掉 重 复 的 、 师 自通 的 内 高 去 无
学校规模与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规模与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规模是衡量一所学校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较大规模的学校拥有更高的教育质量。
然而,学校规模与教育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简单,它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因素。
首先,较大规模的学校通常可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体育设施以及各类教学装备。
这些资源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大规模学校相对于小规模学校有着更大的财力和资源,使得学生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下接受教育。
例如,宽敞明亮的教室能够营造出更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提供更好的听课条件。
然而,仅仅有较大规模的学校并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规模的增大可能导致教师的工作负担加重,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在大规模学校中,教师可能需要面对更多的学生,这导致他们无法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每个学生身上。
教师的个体化教学、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教学的细腻程度可能无法得到充分满足。
相反,小规模学校的教学环境更加亲密,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
另一方面,学校规模对于教学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规模较大的学校通常拥有更多的学科门类,能够提供更广泛的教育课程。
这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培养了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并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
然而,规模较大的学校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之间的竞争压力可能会增加。
较大规模学校中的学生数量多,学生之间的竞争可能更加激烈,这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习压力都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学生之间的交流可能相对较少。
规模大的学校中,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学生面临的是更多的竞争与比较,而不是合作与分享。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社交能力是一种挑战。
在评估学校规模与教育教学质量之间关系时,还需要考虑到地域差异和文化背景等因素。
学校规模与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可能因为不同地区和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例如,在发达国家,大规模学校普遍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先进的教育技术,因此具有较高的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规模变化及其对高教质量的影响
8
高等教育 的规模 的变化对高等教育的质量 产生 了一定的
影响 , 大致表现为 以下几个文 面。 ( ) 育资金 不足 一 教
1 师资状 况 . 教育 以学生为主体 , 以教 师为主导。学生数量要 翻一倍 , 教师在 哪里?办学的核 心是质 量 , 量 的保 证 就在教 师 。这 质 是一个很 严重的问题 。他认为 , 师资问题的核心首 先是规模。
学生扩 招了 , 师也 一定要 扩招 , 教 否则质量 不会有保障 。华东 师范大 学教育管理学院 院长陈玉琨 教 授强调 , 在 已有 的师 现
资并不 能完全满足教育发展 的需求 , 更不用说 高质 量的师资 ,
办 高质量的教育了 。
2 生均经费投入状况 . 20 0 1年 与 19 9 8年相 比, 国普 通 高校 全 日制在校 总规 我 模 增长了 1 1 , . 倍 学校教育 事业经 费总 收入增 长 了 1 1 , .4倍 生均教育经费 支 出增长 1 %。从总 体上 看高 校事 业经 费 与 4
di1 .9 9ji 17 —5 1 .0 10 0 4 o:0 3 6 /.髓.6 1 9 8 2 1 .5— O
[ 文章编号 ]17 —5 1 ( 1 5 0 8 3 6 1 9 8 2 1 0 —00 —0 0 l [ 本刊 网址 ]ht:/ w . bb n t t /w w hx.e p
提 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 , 认为从 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构 、 规 模来 看 , 世界高 等教 育的发展 经历 了精英 型 、 大众 型 、 及 型 普 三个阶段 , 在校率 ( 龄人 口入 学率 ) 并用 适 的具体指标 来界定 上述 三 种 阶 段 : 等 教 育 适 龄 人 口 ( 8 1岁 ) 学 率 在 高 1 入 1 %以 内为精英高 等教 育 阶段 ;5 5 1 %——5 % 为大众 高等 教 O 育阶段 ,0 为普及型高等教育 阶段 。 5% 放 眼世界范 围 , 西方 主要发 达资本 主义 国家先后 实现 了 高等教 育 大众 化 , 国 1 5 美 9 0年 高等 教 育 入学 率 为 1 . % , 43 17 年上升为 3 . % , 91 5 3 已经 率先 进 入 了大 众 化高 等 教育 阶 段 。而其他 东南 亚国家 , 高等教育也得到 了快速 的发展 , 如菲 律宾 , 据报道 18 年 的统 计 资料 , 93 普及 率 已居 世界 第 九位 。 印尼 19 9 3年高等教育率在 1 . %左 右 , 国 18 05 泰 9 0年 的高等 教育 毛入学率为 1.% 。高等教 育 规模 的扩 大 已经 成 为社 36 会 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 我 国, 19 从 9 8年到 2 0 0 2年我 国高等 教 育实现了超常增 长 , 国家 中长 期教 育 改革 和发展 规划 纲 < 要 ( 0 0 22 2 1 - 0 0年 ) 正 式 发布 , > 明确 提 出“ 实现 更高 水 平 的 普 及教育”目标 , 高等教育大众化水 平进一 步提高 ,00年 毛 22 入学率将达到 4 % , 1 o 即 0个适 龄青年 中有 4个 能够读 大学 , 具有高等教育文化 程度 的人数 比 20 0 9年翻一 番 。在 此形 势 下, 引发了人们对我 国高等教育质 量的担心 , 高等教育的扩招 是否会影响高等教育 的质量 , 已成 为 当前备受关注 的问题 。 二、 高等教育质量 的内涵 瑞典胡森 教授认 为“ 高等 教 育质 量 的高低 , 就是 指高 等 教育活动所产生 的结 果达 到既定 目标 的程度 , 者说满 足社 或 会及受 教育者需求的程度 。 一般 认 为 , ” 高等教育 质量是 指高 等教育所具 有的 , 满足个 人 、 群体 、 会 明显 或 隐含需求 能力 社 的特性 的综合 。这些特性 往往通 过受 教育 者、 育者 和社会 教 发展所要求 的 目标 、 准、 标 成就水平 等形式表现 出来 。联合 国 教科文 组织世界高 等教 育大会 制 定 的《 界高 等教 育宣 言》 世 对高等 教育质量提 出解 释 : 高等 教育 质 量是一 个 多维 的概 “ 念, 他应包括高等教育 的所 有活动 、 高等教育 的所有职能 和所 有教育 活动形式 : 教学 计划 和学 术计划 , 学研究 和奖学 金 , 科 师 资和学生 , 知识 和物 质技 术基础 , 设备 以及有利于社会 和学 术 氛围的活动 。 可见 , ” 高等 教育 质 量 不应 只是 一个标 准 , 个
关于高校教育质量的思考和实践
、
规 范为 目的的教 学 评 估 阶段 后 , 对学校特点、
学科 特色 、 差 异化 培 养 和 学 生工 程 能力 培 养 的理 念正 逐步 加强 , 进 而 开 展 了“ 卓越工程师” 、 “ 创 新 教育 ” 等 工 作 。教 育 工 作 者 都 明 白, 只有 学 有 所 用, 才 能人 有 所 需 ; 只 有社 会 需 要 , 才 能保 持 和 发
Ke y wo r d s :Te a c h i n g;S e n s e o f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Ha r mo n y
教育 事业 堪 比国 家 的路 基 工 程 , 需 要 根 据 国
家 的发展 目标 及 时 修 正 , 同时 又 影 响着 国家 的发 展前 景 和规划 的制 定 。我 国 的高等教 育事 业 经过 了百 年 的发展 和 变 迁 , 已经 到达 了要 求 兼 顾 规 模 和质 量 的阶段 。高 等教 育在 经历 了大 规模 的 以统
2 0 1 3 年 第 1 期 ( 忌 第 1 2 9 期 )
工 奄李 素
关 于高校教育 质量的思考和实践
周 家春
( 华东 理 工大 学 生物 工程 学 院 , 上海 2 0 0 2 3 7 )
[ 摘要] 教 和 学 是 一 个 活 动 的两 个 主 体 。“ 教” 兼具 主导、 引领特 征, “ 学” 有 相随 、 超 越 或 发 散 的 可 能 。用 心 的教 学 实 践 , 需要教师在情感、 精 力上 的付 出, 在 方式上 的研 究, 以实现教 和学双 方的 互动互 学; 教师
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哲学思考
高等教 育办学单位少 。( 2 )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 教育之 间的不公 平性 。成教 的师资 力量 薄弱 ,大 多是 普通 高校教 师兼 职成 教 教学 活 动 ,由于兼 职因素 ,教师无法全身 心投 入 ,大多是照本 宣科 的教 学方 式 ;成教的教学资源配置 和教学 资源建设 明显不如普通高校 。 实施成人 高等教 育的根 本 目的是扩 大教育机 会 ,提 高国 民素质 , 实施终身教育。然 而 ,我国高等教 育管 理呈现 的是 重教学结果轻 教学
一
高等教育 的质量观 根据 《 辞海》 的解释 , “ 质 量” 指 的是 产品或 工作 的优 劣程度 ,
一
、
如产 品质量 、技术质量等 。教育质量也大致 可以理解为教 育产品或教
针对成人高等教育所设立 的法律法规是现 代成人高等教 育发展 的一个 重要保障 ,是巩固、促进和发展成人高 等教育 的一项 基本措施 。我 国
高等教育扩大规模后 ,教育质量随之下 降 ;也 有人认为 ,高 等教育 的 大众化发展 阶段 ,教育质量 并没 有改变 ,改 变 的应 该是 教育质 量观 。 似乎每一种说 法都 能找得 到充 分 的论据 ,更 多的人 则 陷入 了 困惑之
中。其 实,争论 的焦 点在 于人 们所讨 论 的高 等教育 质量 观 的基 础不 样。
本文通过 阐述 高等教育质量观的 内涵,对比不同的价值取 向,尝试从哲 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以期对正确理解高等教育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质量 思考 育工作的优劣程度。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则体现 为高等学校 产品或高 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优劣程度。、
高等学校的产品和高等教育的职能是密切 联系在一起 的。与教学 职能相联系的产品是高等学校向社会输送 的高级专 门人 才 ;与科学研 究职能相联系 的产品是科研成果 ;与社会服务 相联系 的产 品是各种形 式 的服务 ,如产 学研 合作 联合 搞科 研 ,咨询 ,技 能指 导 ,举 办 培训 班 ,业余学校 以及为社会承担继续教育 的任务等 。高等学校 的教育 工 作主要是 围绕着学生展开的 ,从大 的方 面来说 ,有教学 工作 、思想 政 治工作 、校 园文化 的开展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等。 由此可见 ,高等教育质量的 内涵是 十分丰富 的。当前 主要存在 以 下三种高等教育质量观 : ( 一 )满足学术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成人 高等教育 办学单位多 ,而不少 中小城市 ,特别是 广大农村 ,成 人
浅析高等教育质量风险管理的思考论文
浅析高等教育质量风险管理的思考论文浅析高等教育质量风险管理的思考论文摘要:当前,作为具有相对独立主体地位的高等教育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高等教育质量也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即风险。
而将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高校教育质量风险管理实践,分析识别高校教育质量风险及其形成因素,做到提高认识,充分重视,完善高校内部的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有效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强化风险识别评估推行全面风险管理,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以应对质量风险的挑战,是对高校教学质量保证建立领域的有益尝试,在当前高等教育进展质量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质量质量风险管理高等教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张及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面临的风险与挑战越来越多,这些风险在带来教育本钱加倍投入的同时,却使得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成为随机变量。
为降低越来越大的高等教育质量风险,我们可以尝试将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引入教育质量风险管理。
高等教育质量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而我国对高等教育质量风险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根底,但引入风险管理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领域中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尝试。
风险是复杂系统中的重要概念,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界定,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
不确定性经济学认为,“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产生损失的可能性”。
在金融领域,将风险定义为“个人、企业、金融公司以及政府参与金融活动过程中,因客观环境变化、决策失误或其他原因使其资产、信誉受损失的可能性”。
在管理决策中,将风险定义为“某一种事业预期后果估计上的较为不利的一面,即风险是一个事件产生我们所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性。
高等教育风险在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igherEducationFundingCouncilforEngland,简称HEFCE)在xx 年1月的《学术风险的研究报告》中把高等教育质量风险定义为,预计在未来会危及院校学术规定的质量和标准的行动、事件或环境。
高校教育质量现状及对策论文
高校教育质量现状及对策摘要:在面临机遇与挑战的新形势下,高校教育质量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高校的长远发展。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高校教育质量现状,并提出改善高校教育质量的措施,希望促进高校教育的长远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字:高校教学质量现状对策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力量是有限的,迅速增加的学生数量无论给办学水平还是教学管理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高校教育普遍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下面本文对这些质量问题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高校教育质量现状(一)教育计划的制定不符合高校自身特点我国高校层次多,学校类型的不同,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也不同,普遍来说,高校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和提高高校的科研能力,两者在高校教育中都应该受到重视,两者是相互统一的关系,进行科研能够解决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充实教学内容,但是教学和科研需要根据高校特点的不同有所倾斜,教学型的高校应该重视教育,研究型的高校应该重视科研,但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挣进职称的现象,把教学放在了次要地位,科研工作喧宾夺主,不利于高校质量的提高。
(二)高校教师质量有待提高高校教师需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自1998年起,我国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校教师的工作量不断增加,然而教师增聘数量却跟不上学生增加的速度,师生比例失调,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失去了保证。
此外,高校师资结构缺乏合理性,目前高校师资队伍以青年教师居多,青年教师有冲劲、有活力,但与年长教师对比,经验相对不足,教学质量难免良莠不齐。
一些新型专业的教师紧缺,被迫让部分非本专业的教师去讲授新型专业知识,加上不少高校教师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其工作积极性被削弱,使得很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频繁跳槽或者下海经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受到冲击。
(三)生源质量下降高校的扩招速度过快,仅花10多年时间,我国的高等教育就从以往的“精英教育”转变为目前的“大众教育”,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进入大学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学生的总体质量和以往相比有难免所下降。
关于提升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的新思考
关于提升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的新思考赵俊丽(南京晓庄学院生命科学系,江苏南京211117)摘要:本文讨论了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同国家的发展阶段相比明显超前、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制度设计有偏差、学校不作为、教师和学生消极应对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
文章提出了完善评估体系、增加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搞好教材和图书馆建设、完善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等各类制度、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等改善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原因措施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
高等院校能不能创造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一流科技成果,能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实现民族复兴所面对的重要课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扩招和合并为特点的跨越式发展进程中,我国高等教育已完成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这是历史性成就。
但也出现了教学质量下降、毕业生总体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素质下降等问题。
这些问题已引起了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一些研究者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蚓。
寻求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已成为改善高校办学质量,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民族复兴的迫切需要。
本文从分析当前高校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入手.讨论了教学质量下降原因.针对性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所面临的问题正如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先生曾指出的,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领袖人才.培养能够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培养能够推动人类认识自然界、认识世界的人才”。
对应这些目标,高校教育状况应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努力刻苦,勤于思考和钻研;教师——专业知识精深。
科研执着勤奋,心怀学生成才,执教尽心尽力;学校——教学中心居中,学术资源丰富,科研环境宽松,学习氛嗣浓厚。
而当前我国高校教育还普遍存在以下六种现象.影响了教育质量提高:1.一些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除所学课程外。
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如何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性的综合性人才,本文将从培养模式、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教学质量培养模式教学方法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加入WTO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我国的经济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和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的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将在21世纪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另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使我国高等教育首先面对一个更大的开放环境,其次面临着一个更大的竞争环境,特别是人才资源和人才质量的竞争。
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这将是我们当今教育需要研究和讨论的首要问题。
1 积极推行学分制,大力提高教学质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学分制是指完全学分制、导师制和弹性学分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即允许学生根据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但要真正实施学分制,我们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正确理解学分制的学时,根据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决定学时和学分。
不能忽视课程内涵,忽视教学质量,单纯追求学分数量,要严格管理,促进和保证教与学的质量,加强教学督导和评估工作,激励教师工作的教学积极性,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保证教的质量。
同时加强班主任制度和导师制,班主任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考勤和日常管理,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保证学习质量。
要搞好学校的基本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课机会,取消补考制,实施重修制,实施奖励学分制,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将各种竞赛和认证纳入到教学计划中,以培养各类创新性人才。
2 深化学历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新性的综合性人才在当前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为了适应新形势和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必将彻底改变原有的教学培养模式。
对我国高等教育有哪些认识
对我国高等教育有哪些认识概述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些认识,包括其重要性、优势和挑战等方面。
高等教育的重要性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它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人才,这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至关重要。
高等教育机构培养的毕业生往往具备较高的素质和创新能力,能够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动力。
其次,高等教育有助于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
通过高等教育,个人可以获得广泛的知识和信息,学到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这些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另外,高等教育也是促进社会流动和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通过高等教育的机会公平分配,可以有效缩小城乡、区域和社会阶层间的教育差距,提供更多机会供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接受高等教育。
这样能够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我国高等教育的优势我国高等教育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首先,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巨大。
我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和学生。
这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保证了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建设。
其次,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丰富多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需求的多样化,高等教育机构在专业设置上不断创新和调整,符合了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兴趣。
从理科到文科,从工科到艺术,个人在高等教育中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另外,我国高等教育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高等教育不仅侧重于传授理论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各个高等教育机构积极推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实习,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尽管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与教育质量的思考
论文摘要:阐述了办学规模发展过快所造成的高等教育质量下滑的问题,剖析了高校扩招后教育质量下降的现状及原因。
提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须根据学校资源适度发展,以保障并提高教育质量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教育质量
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连续多年的扩招,使其从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这一发展态势,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和渴望,也使得数以千万计的青年获得上大学深造的机会。
但不可否认,一个时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是囿于有限教育资源的约束与高等教育需求不断扩大的矛盾中得以迅速发展的。
办学条件落后、师资总量不足、教育资源短缺、教育质量下降,如此沉重的负担,给高校的运作、管理等带来了巨大挑战。
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如何壮大,教育质量如何保证和提高,这些问题都已成为无法回避且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值得人们深思。
一、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的社会与时代背景
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仍然较低,其经济发展速度能够长期超过高等教育人学率高出我国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发达国家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我国经济发展客观上需要高等教育的大发展。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高等教育趋向普及,
既是社会更加依赖科技发展生产力的必然结果,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手段。
我国要成功地实现经济转型,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必备的条件之一。
另外,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是满足我国社会需求的客观需要。
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完成,人们对教育层次需求的重心不断上移,接受高等教育成为人们的迫切追求和目标。
二、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带来的问题
(1)大规模扩招,生源质量难以控制。
一些高校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为了扩大规模,大幅降低录取分数线,使低于标准录取条件的学生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对象。
生源质量良莠不齐,甚至把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用特招特批的办法招收进来,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在毕业前面临补考、重修,拿不到学位延迟毕业的困境。
(3)教学资源投入滞后于发展规模,必然影响学生培养质量。
由于扩招,在校生规模剧增,高校的校舍、教室、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等资源的投入虽然空前加大,但是也满足不了学校发展的需求。
以馆藏图书为例,原有藏书的数量质量都无法满足学生规模壮大和新开专业的需要,即使突击采购,生均图书也难以达到80册标准(工科),而且也会降低藏书质量。
实验设备也明显短缺,很多高校该开的实验开不出或开不全,实验、实习各组人数增加,应该每人一台的设备几个人合用,上百人挤在一间教室里上课……在这种情况下,整体教育质量下降是必然的。
三、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下提高教育质量的对策
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但并非规模越大,
质量越高。
进入2l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愈来愈引起政府、高校与社会的广泛关注。
数量与质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扩大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也是发展,缺一不可。
(1)适度发展办学规模。
盲目追求办学规模,而教学资源投入与各种办学条件又一时跟不上,必然会降低教学质量,造成“高教贬值”、“人才贬值”的后果。
应当追求的是适度发展办学规模,即高校自身的最佳效益规模。
表现为学校的占地、校舍、学生、师资、固定资产总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图书等。
也就是说,办学规模的适度决定于学校主体所拥有的教育资源。
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的投入上,它所产生的最终效益则体现在其培养的专门人才是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及其科研成果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高等学校必须把握好发展的节奏,要根据学校办学类型、办学层次的差异,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通过内涵发展和外延扩大等多种形式来适度发展办学规模。
(2)完善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内部控制机制。
规模膨胀、耗资巨大、质量下降,这些因素使得建立高校内部教育质量的保证机制成为必然。
一是改革培养模式。
无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抑或是教学研究型大学,都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和不同个性来教育和管理,而不应该套用一种模式。
由于招收生源的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学生素质状况呈现多层次性,如果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就会限制一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人才培养应是一种“弹性”模式,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也
不再限于单一的学术性,而是转向社会各方面的要求,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二是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高、数量充足的师资队伍。
这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保障。
众所周知,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靠教师来实现,科研成果要靠教师来完成,教师是高校办学的实践者、传承者和创造者,更是教学资源中的主体资源。
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有一大批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学术水平高的教师团队。
三是合理配置学校办学资源。
教育资源是高校谋求发展的基础。
一所学校的教育资源存量大小及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其办学质量。
在国家财政投入相对不足和学校需要大量教育投入相矛盾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如作为人力资源的教师、科研人员、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作为物力资源的土地、校舍、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作为财力资源的资金筹措、投入使用等),来优化内部资源配置,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燃眉之急,使学校的一切资源都能达到人尽其才、物尽所用的最佳状态。
四是要积极发展社会和经济建设需要的新兴学科。
高校都有自己的基本专业,这些专业经历了十几年或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大都比较完善,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上不断涌现出新兴产业,高校要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适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完善传统学科、确保重点学科、发展新兴学科,以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同时也使其毕业生能够有良好的就业前景。